首页范文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十篇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十篇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3:54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篇1

   根据所涉及交叉的主体学科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我们一般把交叉学科分为近邻交叉学科、远缘交叉学科[4]。近邻交叉学科指同一学科门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的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如在社会科学内部有历史社会学、哲学社会学、艺术美学等,在自然科学内部有物理力学、统计物理学、计算化学等;远缘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门类下的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如技术哲学、环境数学、建筑美学等。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普遍应用,一切学科都在不同程度或在不同范围内使用计算机———或者用它来“计算”,或者用它来“思考”,因此导致了在各个学科中不断形成了一个关于该学科信息问题的系统性知识体系,于是就产生了应用信息科学的一个又一个新分支。学术界普遍把这些分支统称之为“交叉信息科学”。由此不难看出,交叉信息科学既是学科“信息化”的产物,又是信息科学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5]。在交叉信息科学领域中既有近邻交叉学科(如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等),也有远缘交叉学科(如信息哲学、信息经济学等);信息科学本身既有自然科学的成分,也有社会科学的成分。因此,医学信息学既有近邻交叉的成分,也有远缘交叉的性质。

   医学信息学的学科范围

   正是因其学科范围广泛,和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导致了医学信息学学科群的产生。所谓学科群是指若干学科间相互渗透、围绕某一共同领域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科群体,一般由主体学科(带头学科或骨干学科)、基础学科(支撑学科)、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等组成。其中,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是学科群构成的主体。根据这一分类,我们不难发现:构成医学信息学学科群中的主体学科包括医学信息学/卫生信息学/健康信息学;构成医学信息学学科群中的支撑学科包括信息科学、管理学、医学;构成医学信息学学科群中的分支学科包括clinicalinformatics(临床信息学)、clinicalresearchinformatics(临床研究信息学)、dentalinformatics(牙科信息学)、nursinginformatics(护理信息学)、veteri-naryinformatics(兽医信息学)、pharmacyinformatics(药学信息学)、imaginginformatics(影像信息学)、publichealthinformatics(公共卫生信息学)、anesthe-siamedicalinformatics(麻醉医学信息学)、laboratorymedicineinformatics(实验医学信息学)……构成医学信息学学科群中的相关(近)学科包括卫生信息管理学、卫生统计学、医学信息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信息学、数字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技术学、转化医学等。

   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地位

   一门科学所处的学科地位一方面取决于该学科自身的学科定位,另一方面也与该学科受重视和被理解的程度、研究水平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前者与该学科的内涵、研究对象、性质、目的、意义及方法紧密相联,而后者则与该学科的功能与作用以及它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密不可分。学科功能:医学信息学学科地位的独立原点事物之所以存在并拥有立足之地,继而具有独立甚至崇高的学科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它无以替代的“功能”所决定的。而学科的“功能”常与学科的“目的”、“任务”等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医学信息学的目的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目的就是揭露疾病的本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并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而达到消除疾病、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目的。医学信息学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服从于医学科学研究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同时也在服务于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目标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医学的目的在很大范围内就是医学信息学学科的目的。医学信息学的任务医学信息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医学信息的有效研究与组织、管理与控制、开发与应用,从而实现医学信息(知识)的充分利用和共享,提高医学决策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医学信息学的功能医学信息的功能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医学信息的手段与方法的应用与更新具有如下功能。一是整合功能。按照医学信息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医疗实践及管理领域中的相关流程、职能等进行整合。二是辅助功能。医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临床诊疗技术随之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显而易见,同计算机相结合的诊疗设备不仅能帮助医生“看”,而且能帮助医生“想”。可以预见的是,在医学信息技术与方法的辅助下,当代医学一定能更快地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分析,从部分地依赖经验走向完全地依靠科学和信息技术。三是拓展功能。医学信息的意义主要在于利用医学信息规律,增强和扩展医务人员的信息/智力功能,主要包括延长医生的感觉功能(即医学信息的提取、检测、传递等功能),拓展医生的思维功能(即医学信息转化、存储、识别、处理和决策等功能)和执行功能(即利用医学信息进行调整、转换、控制和管理等功能)。四是决策功能。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各类医学信息系统的广泛普及和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可以使他们从单调、重复的机械式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实践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的使用,将为临床工作者、患者、或个体提供更好的个体护理和健康的技术或手段。目前,现代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重心由提供专家水平的决策结果转向提供对临床数据进行回溯、分析、整理等手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更好的决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医学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技术设备与手段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疗与管理领域的决策水平与质量。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功能从学科本身应具备的功能与作用来看,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研究。通过相关科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完善医学信息学的学科体系,促进医学信息科学的发展与学科创新。二是人才培养。培养医学信息学科相关的各级各类人才,形成医学信息事业永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三是社会服务。把医学信息学学科应用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纳入信息服务和社会发展。完善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确立医学信息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迄今为止,交叉学科或交叉科学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只是一些具有交叉属性的学科的笼统称谓,并没有认识到它们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特殊地位。因此相应的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也就自然跟不上。

   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在现有的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成果评奖、学科专业设置、图书资料分类等各种目录中,甚至在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领域职称评审系列中均没有专设“交叉科学”这一大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年度课题指南》中有同样的情况,绝大部分交叉学科、交叉学科门类均难以登堂入室,从而无法在研究上获得名正言顺的资金支持。最近的项目课题指南尽管已经增加了“注重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鼓励开展跨科学部交叉研究”等文字,其实能够列入资助范围的可能只是小交叉、近邻交叉的课题,还未涉及两大知识板块的大交叉、远缘交叉课题[1]。最近几年,医学信息学领域中命中的项目与课题也不多,主要原因是目前医学信息学在几大常用的学科体系中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作为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法)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教育法)等均没有明确的位置。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的缺失必然会束缚跨学科研究和交叉科学的发展。在课题申报、成果评奖等各种“同行”评审活动中,远缘跨学科———交叉性课题和成果由于难以找到足够数量严格意义的“同行”,且难以得到传统学科的普遍认同,就难免要受到某种程度的不公正对待。虽然有关各方不断呼吁要大力发展交叉学科研究,但事实上,我们现有的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没有为大部分交叉学科门类提供应有的发展空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切热心于交叉科学的研究者仍要坚持不懈地利用各种时机、场合、渠道,为远缘跨学科研究、交叉科学呐喊,宣传远缘跨学科研究和交叉科学的特征、地位、作用,最终引起有关方面的充分重视,力促管理部门为远缘跨学科研究和交叉科学真正进入管理环节而重新做出制度安排。在远缘跨学科研究、交叉科学及其学科门类获得应有地位之前,应当争取为远缘跨学科———交叉性课题和成果打通申报评审的“绿色通道”,使之得到实质性的鼓励和支持[6]。目前看来,在中图法和国标法中增加“医学信息学”类目的时机似乎还不成熟,尤其是在中图法中,人们还只能把“医学信息学”将就着放入:R-05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虽然有人提出过增设R119“健康、卫生信息学”、R396“医学信息学”等建议[7],但中图法的修订是一个漫长而十分审慎的过程,短期内恐怕难以实现,而最好的机遇就是教育部正在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因此我们建议将医学信息学专业单列到医学门类中的第12个大类,即1012医学信息类101201医学信息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将医学信息学专业纳入到医学门类中的第10个大类“医学技术类”下的第6个专业,即101006医学信息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另外,建议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1010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下自主设置“医学信息学”的二级学科。总之,学科地位的关键问题或者重中之重就在于,只有首先在学科体系中有明确的位置(“名分”),才有可能进一步讨论学科的地位及发展问题。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篇2

根据所涉及交叉的主体学科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我们一般把交叉学科分为近邻交叉学科、远缘交叉学科[4]。近邻交叉学科指同一学科门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的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如在社会科学内部有历史社会学、哲学社会学、艺术美学等,在自然科学内部有物理力学、统计物理学、计算化学等;远缘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门类下的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如技术哲学、环境数学、建筑美学等。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普遍应用,一切学科都在不同程度或在不同范围内使用计算机———或者用它来“计算”,或者用它来“思考”,因此导致了在各个学科中不断形成了一个关于该学科信息问题的系统性知识体系,于是就产生了应用信息科学的一个又一个新分支。学术界普遍把这些分支统称之为“交叉信息科学”。由此不难看出,交叉信息科学既是学科“信息化”的产物,又是信息科学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5]。在交叉信息科学领域中既有近邻交叉学科(如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等),也有远缘交叉学科(如信息哲学、信息经济学等);信息科学本身既有自然科学的成分,也有社会科学的成分。因此,医学信息学既有近邻交叉的成分,也有远缘交叉的性质。

医学信息学的学科范围

正是因其学科范围广泛,和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导致了医学信息学学科群的产生。所谓学科群是指若干学科间相互渗透、围绕某一共同领域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科群体,一般由主体学科(带头学科或骨干学科)、基础学科(支撑学科)、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等组成。其中,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是学科群构成的主体。根据这一分类,我们不难发现:构成医学信息学学科群中的主体学科包括医学信息学/卫生信息学/健康信息学;构成医学信息学学科群中的支撑学科包括信息科学、管理学、医学;构成医学信息学学科群中的分支学科包括clinicalinformatics(临床信息学)、clinicalresearchinformatics(临床研究信息学)、dentalinformatics(牙科信息学)、nursinginformatics(护理信息学)、veteri-naryinformatics(兽医信息学)、pharmacyinformatics(药学信息学)、imaginginformatics(影像信息学)、publichealthinformatics(公共卫生信息学)、anesthe-siamedicalinformatics(麻醉医学信息学)、laboratorymedicineinformatics(实验医学信息学)……构成医学信息学学科群中的相关(近)学科包括卫生信息管理学、卫生统计学、医学信息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信息学、数字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技术学、转化医学等。

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地位

一门科学所处的学科地位一方面取决于该学科自身的学科定位,另一方面也与该学科受重视和被理解的程度、研究水平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前者与该学科的内涵、研究对象、性质、目的、意义及方法紧密相联,而后者则与该学科的功能与作用以及它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密不可分。学科功能:医学信息学学科地位的独立原点事物之所以存在并拥有立足之地,继而具有独立甚至崇高的学科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它无以替代的“功能”所决定的。而学科的“功能”常与学科的“目的”、“任务”等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医学信息学的目的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目的就是揭露疾病的本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并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而达到消除疾病、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目的。医学信息学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服从于医学科学研究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同时也在服务于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目标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医学的目的在很大范围内就是医学信息学学科的目的。医学信息学的任务医学信息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医学信息的有效研究与组织、管理与控制、开发与应用,从而实现医学信息(知识)的充分利用和共享,提高医学决策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医学信息学的功能医学信息的功能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医学信息的手段与方法的应用与更新具有如下功能。一是整合功能。按照医学信息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医疗实践及管理领域中的相关流程、职能等进行整合。二是辅助功能。医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临床诊疗技术随之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显而易见,同计算机相结合的诊疗设备不仅能帮助医生“看”,而且能帮助医生“想”。可以预见的是,在医学信息技术与方法的辅助下,当代医学一定能更快地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分析,从部分地依赖经验走向完全地依靠科学和信息技术。三是拓展功能。医学信息的意义主要在于利用医学信息规律,增强和扩展医务人员的信息/智力功能,主要包括延长医生的感觉功能(即医学信息的提取、检测、传递等功能),拓展医生的思维功能(即医学信息转化、存储、识别、处理和决策等功能)和执行功能(即利用医学信息进行调整、转换、控制和管理等功能)。四是决策功能。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各类医学信息系统的广泛普及和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可以使他们从单调、重复的机械式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实践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的使用,将为临床工作者、患者、或个体提供更好的个体护理和健康的技术或手段。目前,现代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重心由提供专家水平的决策结果转向提供对临床数据进行回溯、分析、整理等手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更好的决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医学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技术设备与手段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疗与管理领域的决策水平与质量。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功能从学科本身应具备的功能与作用来看,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研究。通过相关科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完善医学信息学的学科体系,促进医学信息科学的发展与学科创新。二是人才培养。培养医学信息学科相关的各级各类人才,形成医学信息事业永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三是社会服务。把医学信息学学科应用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纳入信息服务和社会发展。完善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确立医学信息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迄今为止,交叉学科或交叉科学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只是一些具有交叉属性的学科的笼统称谓,并没有认识到它们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的特殊地位。因此相应的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也就自然跟不上。

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在现有的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成果评奖、学科专业设置、图书资料分类等各种目录中,甚至在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领域职称评审系列中均没有专设“交叉科学”这一大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年度课题指南》中有同样的情况,绝大部分交叉学科、交叉学科门类均难以登堂入室,从而无法在研究上获得名正言顺的资金支持。最近的项目课题指南尽管已经增加了“注重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鼓励开展跨科学部交叉研究”等文字,其实能够列入资助范围的可能只是小交叉、近邻交叉的课题,还未涉及两大知识板块的大交叉、远缘交叉课题[1]。最近几年,医学信息学领域中命中的项目与课题也不多,主要原因是目前医学信息学在几大常用的学科体系中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作为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法)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教育法)等均没有明确的位置。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的缺失必然会束缚跨学科研究和交叉科学的发展。在课题申报、成果评奖等各种“同行”评审活动中,远缘跨学科———交叉性课题和成果由于难以找到足够数量严格意义的“同行”,且难以得到传统学科的普遍认同,就难免要受到某种程度的不公正对待。虽然有关各方不断呼吁要大力发展交叉学科研究,但事实上,我们现有的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没有为大部分交叉学科门类提供应有的发展空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切热心于交叉科学的研究者仍要坚持不懈地利用各种时机、场合、渠道,为远缘跨学科研究、交叉科学呐喊,宣传远缘跨学科研究和交叉科学的特征、地位、作用,最终引起有关方面的充分重视,力促管理部门为远缘跨学科研究和交叉科学真正进入管理环节而重新做出制度安排。在远缘跨学科研究、交叉科学及其学科门类获得应有地位之前,应当争取为远缘跨学科———交叉性课题和成果打通申报评审的“绿色通道”,使之得到实质性的鼓励和支持[6]。目前看来,在中图法和国标法中增加“医学信息学”类目的时机似乎还不成熟,尤其是在中图法中,人们还只能把“医学信息学”将就着放入:R-05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虽然有人提出过增设R119“健康、卫生信息学”、R396“医学信息学”等建议[7],但中图法的修订是一个漫长而十分审慎的过程,短期内恐怕难以实现,而最好的机遇就是教育部正在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因此我们建议将医学信息学专业单列到医学门类中的第12个大类,即1012医学信息类101201医学信息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将医学信息学专业纳入到医学门类中的第10个大类“医学技术类”下的第6个专业,即101006医学信息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另外,建议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1010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下自主设置“医学信息学”的二级学科。总之,学科地位的关键问题或者重中之重就在于,只有首先在学科体系中有明确的位置(“名分”),才有可能进一步讨论学科的地位及发展问题。

结语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篇3

关键词:医学院;实习基地;建设;措施

在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临床医学专业,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建设相对完善,受重视程度较高,这种情况同样体现在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建没方面。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如何在理清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找到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实习基地教学对专业发展的优化作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功能和价值,探索出新的建设方案及合作模式正是本文所重点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当前非医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江西省赣南医学院是省属高校,每年有本科实习学生1000余名,三级乙等及以上教学医院29所以及其他稳定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30余个,其实习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医学院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更好地研究当前非医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抽取我校5个非医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和在校生与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由调查人员在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和现场问卷填写和访谈式的形式进行,发现当前非医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实习基地老师教学意识欠佳。扩招后的实习学生人数总体比过去有明显增加,虽然增加了实习基地,但科室的见习学生、实习学生总数比过去仍有所增加,实习基地医院的带教压力较大。在2010年对赣南医学院各基地医院随机抽样500名实习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学生对科室老师的带教水平评价为“满意”的占56%,“一般”的占30%,“不满意”的占1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优质的实习医院级别高,病人多,临床医生自身的医疗任务都很重,花在实习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充沛。另一方面由于实习任务是软指标,教学量没有明确细化,责任并不落实,部分青年医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自身学历的提高和晋升职称的忙碌中,医院给予的带教补助又是杯水车薪,因而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欠佳。

2.实习基地放松学生管理。非医学生的实习时间一般是4个月,但国内各医学院校安排的时期有所不同,广州医学院、赣南医学院等是第八、期安排实习,第十学期返校再上提高课。课题组在对实习基地医院的调查中发现,80%的实习医院均反映“实习、考研、就业的体制性相互矛盾”是当前实习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请假复习功课,考研,实习单位放松对实习生的管理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实习质量,减少实习的学习量。

3.实习生对基地认识不到位。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实习目的并不明确,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纪律性下降。不少学生还习惯于过去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习模式,在实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知道身边何事可学。有的学生不愿在病人身上多下功夫,不屑做琐碎小事,甚至认为自己是“免费劳动力”,有干活多了吃亏的错误思想,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后知道了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专业,便对当前实习的无关科室失去兴趣,从而丧失了许多学习的机会。还有一部分实习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纪律意识淡薄,在校时早就渴望到实习基地去放松,一旦管教不严便成为脱缰野马。而实习阶段的学生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大学生在校有辅导员专门管理,从思想到行为无微不至,而实习后远离学校,一般是实习队教师进行管理。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措施

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本科教学实习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科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1、加强实习基地管理。教务部门为全校实习基地的主管单位,要负责全校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教学的管理与协调;各教学单位应有专人负责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和实习教学工作;实习基地协议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一般为3-5年。对协议到期的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双方合作目的;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双方权利与义务;师生的食宿、学习、交通等安排;协议合作年限;其它。;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共同研究和探索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教学方法;我校的各类实习,原则上在我校已建成的基地中进行。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向已建成的实习基地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各基地建设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基地所在单位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

2、加强实习基地的检查评估。教学单位应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与管理,每年初应根据实习教学要求制订实习基地工作计划,年末要对校外实习基地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将计划和总结报教务部门备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检查评估,对不能满足实习教学要求的,应会同实习基地及时整改或调整。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抽查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实习教学的情况;校内实习基地每年应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由实习基地归口管理单位签署意见,报教务部门备案。学校在年末对校内实习基地进行检查评估;教务部门将会同各教学单位不定期到实习基地检查学生实习情况。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教务部门要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各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支出,相关学院(系)在使用此项经费前,必须先与基地所在单位正式签订建设协议书。基地建设经费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购置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教学必须用品、制作基地牌匾、报销在基地建设联络过程中所发生的差旅费、给基地所在单位支付适当的实习指导费等;基地建设经费有效使用期限原则上为一年,即在基地建设项目获得批准之日起,相关学院(系)应在一年之内完成基地所有项目内容的建设,一年内建设经费没有使用完的,教务部门有权收回其剩余经费,回收后的经费将用于其他基地建设的需要;教学单位在取得实习基地的建设经费资助后,应在申报书中认真填写所需开支范围与情况,并报教务部门审批。

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细化管理,进一步明确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建设,为非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人才培养保障。

参考文献:

1马衣利;倪晓芸;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篇4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关于新医改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目前学界仍存在一定争议,裴丰庭等人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定量计算分析,得出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总体来说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医学生就业,但同时应看到其某些方面给医学生就业带来的一些挑战和不利影响[1]。研究在对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医学生对新医改了解度及其就业意向进行分析总结,为医学生更理性地树立自己的就业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提供一些建议,从而完成新医改提出的“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近远期目标。

一、医学生对新医改了解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21%的医学生对新医改十分了解,了解渠道集中在网络(55.56%),熟人(11.11%),电视(5.56%)。70.89%的医学生表示对新医改不是十分了解或从未了解过。据《湖南省某中医药大学学生对新医改背景下就业导向认知度的调查》一文,2010年在被调查的245名学生中,对医改文件“非常了解”的竟然无一人。“比较了解”的只有5人,占2%;“了解一点”的有150人,占61.2%;“一点都不了解”的竟然有90人,占了36.7%[2]。由此可见,多数医学生对新医改的了解度十分不足,医学生对新医改给医学生就业带来的导向作用的认知度不容乐观。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就业意向原因分析

1.医学生就业规划。

调查数据显示,16.67%的医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有清晰的规划,没有明确规划的占21.23%,想要规划却不知从何着手的占35.28%。分析数据表明,学校、相关部门及各大媒体对医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仍不够,许多医学生对于规划自己未来的途径、方法还存在许多盲区、误区。

2.医学生就业观。

61.11%的医学生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工作地点为医院,其中想要在三级医院工作的占69.23%。分析数据表明,多数医学生(62.78%)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坚信自己能胜任三级医院的工作,但在充满信心的同时少了些许理性,仅有38.22%的医学生表示毕业后若找不到工作愿意先在基层医院工作积累经验。

许多毕业生宁可选择与大医院签订无保障合同,也不愿意“屈就”进入基层医院工作。殊不知这些“大”单位经过几年的连续补充,人员已相对饱和,同时受“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上流行的“全民保险”、“非国有企业冒险”就业思想的影响,多数医学生不敢轻易选择企业单位或私立医院就业,过高的期望无疑把自己挡在了就业大门之外[3]。

三、医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

1.社会舆论的影响。

李广智在《舆论学通论》中指出:“舆论是社会公众对涉及个人利益事件的意见的自由表达和传播而形成的共同趋向。”目前社会舆论偏向于认为工作岗位决定社会地位,而社会地位决定生活质量。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多数医学生为自己设立了三级医院甚至更高的工作目标。

2.家长对学生的高期待值。

目前刚毕业或在读的医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交谈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子女的高期待。他们希望孩子能有一份高福利的工作,孩子的工作能为家庭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带来质的改变。基于对父母的孝顺,迫于父母的高期待,85.78%医学生选择了福利、保险、节假日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工作比较稳定,工资相对较高的国有企业为首选工作单位。

3.部分医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

部分医学生单纯地以为在学校里学业成绩佳,人际关系好的自己的未来之路必定顺风顺水,自己找到好工作毋庸置疑,自己有高收入理所当然。殊不知,社会与学校有很大不同,人外有人,在各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大有人在。

4.学生将就业形势乐观化。

在接受调查的医学生中,对将来自己有理想工作充满信心的占62.78%,20.39%则表示顺利找到工作应该没有问题,仅有12.90%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表现出担忧情绪。可见医学生并未清醒地认识到医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还没踏入社会前,学生还生活在大学这个象牙塔中,他们并未认识到将来步入社会,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同行人都会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并未清醒地意识到就业岗位竞争激烈。近年来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出现饱和,甚至超标,对于医学生就业比较困难[4]。

四、对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就业的结论和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医疗新政策宣传。

目前医学生就业市场仍存在许多漏洞,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关系”之风在医学生就业市场中仍存在。立法部门应努力通过制定更严格更合理的法律法规,为医学生营造和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医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学生就业市场,及时有效地对医疗新政策进行宣传能让医学生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就业规划。

2.各大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医学生就业指导。

很多学校还满足于前些年的高就业率,对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的特点和难点认识不足,缺乏有力的就业指导。王朵勤等人在对江苏省各大医院实习生调查中发现,69%的实习生对于相关就业政策和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医学院校虽然有相关招聘会,可是对实习生进行专门就业指导培训的医学院校屈指可数[5]。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迫在眉睫。

3.医学生应适当降低对目标工作单位的要求。

新医改指出: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可见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已受到相关部门重视,政府将加大对基层医院扶持力度。三级医院有限,其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若医学生不能就业于三级医院,基层医院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医学生可以在基层医院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技能。

五、结语

以上调查研究表明,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的就业意向仍存在一些不足。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在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医学生更应该时刻关注相关部门新颁布的规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裴丰庭,齐玉龙.新医改政策对医科学生就业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122+124.

[2]叶利军,张丽芬.湖南省某中医药大学学生对新医改背景下就业导向认知度的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07):100-101+104.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篇5

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不及时,由于人员与经费和设备不足很难保证临床教学质量。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基于以上三方面制约,影响了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长足高效发展,临床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好保障和不能充分发挥佳木斯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地方建设中作用。

二、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和地方医院资源情况和明显优势

(一)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医院资源情况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佳木斯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现有床位1600多张,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00多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近200人,中级职称近700人,医学博士、硕士200多人,现有固定资产3.5亿元,三级甲等医院是20世纪90年代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医学教育中心、临床医学科研中心、疑难病诊断及救治中心。

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医院)是口腔医疗为特色,内、外、妇、儿等科室齐全的综合性教学医院。现有床位600多张,教职工近50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0多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近50人,医学博士、硕士40多人,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现代化的口腔医学医疗、教学、科研基地。

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是中国第一所从事脑性瘫痪防治、康复和研究的专门机构。现有床位100多张,拥有一支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医疗与教学及科研人才队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从事脑性瘫痪防治、康复和研究专科医疗、教学、科研基地。

4.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是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第四临床教学医院。现有床位1600多张,教职工1800多人,高级职称医疗专家及技术人员480人,医学博士、硕士140多人,三级甲等医院是20世纪90年代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二)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医院明显优势

1.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医院规模大效益好。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医院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主,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型综合性医院,具有设备先进与环境条件好与各科室及病种全和效益好,医疗水平高和影响力大优势。

2.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医院精英人才多。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医院聚集众多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丰富,学历与职称双高临床教学精英。其中一部分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进行临床双语教学工作。

3.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医院设备仪器好。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医院拥有大批量国内领先的大型医疗设备,发挥了国内领先的大型医疗设备在医疗与教育及科研一体化作用,从而提高了办学效益。

4.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医院科室及病种齐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医院集中在黑龙江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佳木斯,佳木斯市东邻双鸭山市,西依哈尔滨、伊春市,南接牡丹江、七台河、鸡西市,北邻鹤岗市,人口辐射面大,大多数地方病与常见病及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病种齐全,有利于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及教学和生产实习。

三、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与附属和地方教学医院加强合作

1.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办学理念升华。佳木斯大学新校训“明德砺学、崇尚实践”反映了佳木斯大学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提升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内涵和影响力起到促进作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与附属和地方教学医院加强合作体现了服务社会功能。

2.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附属和地方教学医院明确责任和义务。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附属和地方教学医院为教学提供优秀师资及实习和教学基地。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教学医院提供办学定位及教学相关文件和定期进行检查与指导及培训等,提高了办学质量效果显著。

3.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与附属和地方教学医院定期培训师资队伍。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地方教学三级甲等医院高级职称医疗专家很多基本没有承担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任务,需要定期进行各方面培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四、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地方教学医院建立教学管理系统

1.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地方教学医院按三级设立教学体系。地方教学医院设教学院长组织领导全院教学工作,教学医院设科教科由专职人员管理全院教学工作,各科室设立教研室全面开展教学工作。

2.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地方教学医院教学管理。

(1)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地方教学医院临床教师必须施医三年以上有有一定带教能力医(技)师。

(2)地方教学医院全年开六次以上教研室主任会议。

(3)地方教学医院每年有教学基金奖励。

(4)地方教学医院评选优秀临床教师。

(5)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地方教学医院实习学生的管理。地方教学医院建立各项临床实习生管理制度,管理按排临床实习生学习生活并进行定期检查给出临床实习生考核和鉴定。

(6)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地方教学医院授课管理。依据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地方教学医院每月开展2次全院性业务讲座,介绍多方面新知识与新技术及新操作,保证证实习生按时参加听课。

3.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地方教学医院教研室管理。地方教学医院教研室是承担教学任务的部门,根据各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情况设置。各科室教研室承担各科室相关教学任务,教学医院不定期进行检查,作为各科室教学工作考核重要内容。

五、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运用地方医院教学探索

1.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运用地方医院资源共享。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和地方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医院与教学联合资源共享。师资与设备及技术和管理四个方面共享。

2.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和地方医院教学相长。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资金和人员得到合理按排,同时临床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地方三级甲等医院教学中从实践到理论,促进科教研发展。

3.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运用地方医院教学拓宽视野。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运用地方医院教学,加强了同行之间联系与沟通拓宽信息量,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篇6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和Jefferson医护合作态度量表。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学历、实习医院级别、对医护关系的认识。Jefferson医护合作态度量表由Hojat.[4]于1995年开发,用于测量医生和护士对医护合作所持的态度,分为共同教育和合作、护士自主权、照料与治疗的对比、医生权利4个维度。采用Likert4级计分法,1~4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条目8、10采用反向计分,使用总分评价,总分范围为15~60分,得分越高,说明医护合作态度越积极。量表总分

 

45.01~60.00为医护合作态度水平高;30.01~45.00为中等;15.01~30.00为低[2]。此量表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泛使用,在跨文化因素的比较和合作教育的成效评价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杨晓莉等[2]将其译为中文版,包括医生卷和护士卷,Cronbach’sa系数分别为0.84和0.85。

 

1.2.2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开始前,由研究者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并讲解问卷填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当场收回,最后由研究者进行核查。回收后及时审核,剔除无效问卷,进行编码和分析整理。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20份(医学生165份,护生155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医学生154份,护生145份),医学生和护生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和93.55%。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双人同步录入,输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医学生和护生的医护合作态度(表1)

 

医学生医护合作态度总分为(49.36±5.27)分,护生总分为(50.58±3.37)分。根据Jefferson医护合作态度量表的分数评价标准,医学生和护生均处于较好水平,护生高于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5,p=0.036),在“共同教育和合作”“护士自主权”“照料与治疗的对比”这3个维度上,医学生和护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医生权利”这个维度上,护生得分高于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5,p=0.000),护生更不赞同临床医生的主导权威地位。

 

2.2医学生和护生医护合作态度的主要差异

 

3讨论

 

3.1医学生和护生医护合作态度总体水平良好显示,医学生和护生得分均在高水平的医护合作态度范围内,与医学生相比,护生得分较高,由表2可知,在条目“护士应该被看作是医生的合作者和同事,而不仅仅是助手”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护生医护合作态度更积极,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6]。医护生合作态度均较好,可能与双方都处于实习阶段有关,刚刚从课堂转入临床中,热情饱满,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精神状态能够促进医护沟通,融洽的医护关系能够促进医护合作。护生得分高于医学生可能与传统的观念有关,一直以来护士的地位较低,人们普遍认为护士仅仅是打针、发药的,所以患者对护士的尊重和依从性远远不如医生,并且护理学发展起步晚,同时女生占绝大部分,所以护生从心底里对医学生有种依赖和信任的态度〜。然而对于高学历的护本生和护研生来说,已经不满足传统的护理定位,希望将来在临床中获得与医生平等的地位,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促进患者的健康,所以护生有着更加积极的合作态度。

 

3.2协助发展护生的护士自主权

 

在条目“护士应参与有关医院后勤服务的政策决定”上医学生得分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说明医学生更希望护士拥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自主权。虽然护生正在被灌输护理工作者新角色和职能的观念,认为应该为患者所提供的护理负责,并有权利和义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在现实的临床工作中医生多处于支配地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士也习惯于听从医生的安排,很少表达自己的建议。患者也往往觉得治病靠医生,更多注意与医生搞好关系。另外,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探寻适合护理人员发展的科学管理机制⑷,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护理人员配置还没有合理的能级标准,护理人员能级结构不够清晰,岗位职责并不能充分体现出专业技术水平^,这些消极因素都会影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价值实现,并在影响护士自主权的同时,不同程度地通过临床老师的带教和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实习护生。因此护生的护士自主权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护理教育及管理者应该注重对护士专业技术的培养和提高,并通过积极开展在职继续教育项目和开设医护论坛等方式,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足够的教育支持和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协助发展护生的自主性。

 

3.3开展医护合作教育势在必行

 

本研究中,在条目“在所有的卫生服务事物中,医生应占有主导的权威地位”和“护士的基本职责是执行医生的医嘱”(反向条目)上,医学生与护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护生得分较高,双方对医护职能关系、医生权利的认识不平衡,护生对医生的主导地位更持不认同态度,更愿意接受“并列-互补型”的医护合作关系。目前,护理学已成为一级学科,护士被赋予了新的角色,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更是患者健康的教育者、权益的保护者、示范者、研究者、咨询者、管理者[6]。我国也提出了护理学专业教育的新标准[10],努力使护生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然而医学生受传统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接纳了医生在医疗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往往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11]。临床带教的医生往往是主动的,习惯给护士命令和指示,同时缺乏对护士新角色的认识,即使是有新的了解,但旧的思想根深蒂固,也不能在短时间改变,带教医生的态度和行为让实习的医学生逐渐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因此应加强医学生对医护合作关系的进一步认知与对护士新角色的认同,积极引导医学生接受新的理念。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篇7

职业

价值观

现状调查

对策

论文摘要:为了解各阶段中医本科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包括对专业热爱程度、对职业的评价与定位、影响就业因素以及择业价值观),文章采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配合个别访谈的方法,调查该校中医专业一至五年级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结果显示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在本科五年内呈现“山谷型”变化,与职业定位的变化相一致,有中医学习阶段性特点,择业有“功利性”和“短期性”印痕,但总的来讲中医本科学生职业价值观呈正态、良性发展,符合健康人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学校应以萨帕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分阶段开展中医职业辅导。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是大学生生涯规划价值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方式,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对社会的贡献度和个人能力的发挥程度。中医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在当前信息时代里时刻受到现代医学和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思考与抉择中,其职业价值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和变化,不可避免地具有自身特点。只有及时跟踪中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职业生涯辅导。

1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采取分层抽样问卷调查,配合个别访谈的方法,调查我校中医专业一年级到五年级本科学生

  的职业价值观现状,了解学生对专业热爱程度、对职业的评价与定位、影响就业因素以及择业价值观等  问题,研究不同阶段的中医本科学生在职业的定位和择业价值观上有何异同。发放问卷1 810份,回收1 724份,有效问卷1 664份,有效率92%a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 1关于职业的定位

      职业的定位,包括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职业的评价与定位。本调查显示:中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在本科五年内呈现“山谷型”变化,与职业定位的变化相一致,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所关注问题的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大一的新生对专业了解尚处于表面阶段,容易将专业理想化,对专业认同感较高。有77%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喜欢”中医专业,“不喜欢”的为零;88%学生渴望成为中医医生。此阶段学生最关心的是“学习”问题,占46%,其次是“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占370a。

    (2)二年级“喜欢专业”的学生下降幅度最大,仅有51%的人“喜欢”中医专业,“不喜欢专业”者达五年内的高峰(2000)。这提示随着对职业的了解加深,当理想与现实出现较大差距时,学生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心理调适机制尚未健全,“不喜欢”中有一部分是情绪的发泄。此阶段学生考虑更多的是“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占4300,这说明学生逐渐认识到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更受社会的欢迎,只有全面发展个人综合能力才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这时“学习”排在第二位,占3600}“人际关系”仍排在第三位,这也显示出低年级的学生刚离开父母,还不适应与同龄人亲密相处,人际关系对他们困扰较大。

    (3)三年级“喜欢专业”比率降到大学全程的最低点460a,然而“不喜欢专业”也明显减少,占1000}仅高于大一新生,“一般喜欢”的中间人数增加至44。这说明学生开始理性地分析客观现实,进人深人思考的阶段。调查结果提示我们注意:三年级学生一方面对“中医专业热爱”处于现实矛盾思考中(仅46 0o“很喜欢、喜欢专业”),另一方面主观愿望上又希望能成为一名中医师(7800“愿意成为中医生”)。现实与主观出现分离,因此三年级是学生对职业规划思考的一个转折点,学生充满现实与理想矛盾,心理波动也会较大。此外,此阶段“就业”取代了“人际关系”问题,上升为学生最关注问题的第三位,占2000,而第一第二位仍然为“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和“学习”。

      <4)到了高年级,即四、五年级,92%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就业”,从第三位跃至第一位。此阶段的学生开始能较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职业定位,尤其是进人临床毕业实习后,学生多能从自身特点出发,全面结合现实条件,基本确定个人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无所谓”者仅为4%)。而且通过临床实习和技能操作的体会后,大五的学生反而对中医的发展前景信心增加,对专业的喜爱明显回升,仅低于大一新生,远远高于中低年级,58%学生“很喜欢、喜欢”中医专业,82%的人表示愿意成为中医医师。

2. 2影响择业因素

      影响择业的因素从人为因素、客观因素和地域因素三个角度进行调查。

      (1)在人为因素上,影响中医本科学生选择职业的因素(多选)由高至低排列为:自己(750a)、父母<6700)、同学朋友(2700)、亲戚(26%)、老师(1500)和报刊((8%)。由此可见,在自己的人生职业选择上,如今中医本科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不再由父母作主,不再完全听从父母长辈和老师的意见,但父母的意见仍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2)在客观因素上,影响学生选择职业的因素(多选)前5位分别是:有发展前途、符合个人兴趣、工作稳定、经济效益高、福利好,均有超过50%的选择率。而对于“医生”这个负载着较多社会责任的职业角色来讲,“对社会贡献大”因素却并不为医学生所看重,选择率为2000,仅排至第9位,明显低于上述前五位关乎“个人利益”的因素。

    (3)在地域因素上,广州、深圳和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仍为学生的首选。

    总的说来,在影响择业因素上,个人经济利益的实现、个人目标的追求主导着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行为。学生强调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首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济发达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在职业的选择上,学生个人决定意识加强,父母的意见也必不可少。学校老师由过去“统一分配”起主导地位变为如今的协助地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老师只占人为影响因素的1500,这也说明学校老师对学生择业的影响与帮助还不够到位。

2. 3择业价值观

      择业价值观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与人生的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在“人生价值取决于赚钱多少”的问题上,30. 16%的同学“不认同”,61. 4%认为“有一定道理”,只有8. 44 0 o“认同”。这说明了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具有良好、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在“愿意成为中医医师的原因”(多选)调查中显示,56%的学生选择“解除病人的疾苦”排在首位,而“学门技术防身”(占4400).“父母亲友期望”(占4100)和“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占3800)分列二到四位,调查结果切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门技术防身”符合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父母亲友期望”符合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解除病人的疾苦”符合社会和尊重的需求,“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符合  自我实现的需求。这说明我校中医本科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正态、良性发展,学生所追求的符合健康人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我们大部分的学生具有正确、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总体上来说,当今的学生比前几代大学生具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和勇气,他们敢于接受竞争社会对自己的挑战,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虽然他们的择业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短期性”的印痕,但可以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走向完善、规范,我校学生的择业行为将更趋于理智和成熟。

3对策与建议

      中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关乎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与奋斗,关乎中医学这个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发展。动态把握中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可有针对性地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有效开展职业教育指导。职业生涯辅导与传统的就业辅导有很大区别,前者授人以“渔”,后者授人以“鱼”,只有授之以“渔”,才能彻底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3. 1完善职业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辅导是指在职业生涯成长阶段,依据一套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学生探究、评判、整合应用与职业生涯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具体包括:①协助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及道德标准。②协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自我概念,了解自我的个性、能力、兴趣、需要等,培养积极适应的态度,发展自己的特长。③协助学生了解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确立事业的发展方向。④协助学生分析个人的事业志向,了解个人的强项与不足,及早做出改善,提升个人的竞争能力。⑤协助学生培养并提升自己的多方面的才能,如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⑥协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⑦协助学生了解自我实现或成功人生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要素和条件。

3. 2以萨帕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分阶段开展中医职业辅导

    萨帕理论是目前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最有代表的一种,他认为人的职业发展分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大学生正处于其中的探索阶段  <15-24岁),具体再分三阶段:试验期(15一17岁)转变期(18- 21岁)和尝试期(22一24岁)。此阶倡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能丈和天资进行现实性评价,作出相应的教育决策,完澎择业及初就业。我们可分阶段开展以下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辅导。

      <1)大一的新生刚刚进人大学,处于一个新的习境中,有很多不适应,职业辅导要形成系统课程,生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和专业发展前景。让学生尽早掌握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使他右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早日适应环境,初步规划自己配大学阶段生涯设计。

      <2)大二阶段的中医学生,交际圈日益扩大,刘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的相关信息在收集和选择中,专业方向处在思考当中,思想会有较大波动和矛盾,人际交往问题和学业问题逐渐显露。此时,职业辊导要帮助学生学会包容、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懂得自我调适,在学习上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人生定位。

      <3)大三阶段的中医学生,开始接触医学实践和社会实际,进入临床见习,亲自与患者、与中医医生或西医医生等密切接触,会亲身体会中医专业外的人对中医职业的评价。这时职业辅导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引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分析事物,如何看待社会转型期和中医发展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

      (4)大四阶段的中医学生,开始要面对就业和个人发展方向问题,职业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人认识社会,拓展专业知识,了解与医学有关的“边缘”行业。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初步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注重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塑造完善人格。

      <5)大五阶段的中医学生,真正面临毕业实习、毕业考研与找工作的问题。这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协调毕业实习、考研和就业关系,开设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就业辅导课程,开展团体和个人的就业心理健康调适辅导。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篇8

一、改革背景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性决定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必须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但长期以来,我国临床医学人才的院校培养,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均以学术型为主,即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而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培养主要靠卫生部门的在职培养。2009年,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进行重大政策调整,在统招的硕士生中尝试以专业学位模式培养,即由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转向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重。但目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存在着“重科研、轻临床”的倾向,出现培养与使用脱节、专业学位层次与临床工作能力不符等问题。我国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二类,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目的是“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3]”。但由于高校绩效评估与考核偏重于科研指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培养过程中,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向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靠拢,背离了专业学位设置的初衷,使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能力难以胜任临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其工作后仍然需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着重复培养的问题,延长了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周期。

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我国当前医学教育现状和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卓越医生,是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两种主要模式,同处于医学终身教育体系中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培养目标看,二者均以提高医师的临床医疗工作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目标[3,4]。从培养方式看,二者均采用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习和科研训练为辅的培养方式[34]。既然二者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是一致的,为有效解决培养与使用脱节、学位与能力不符等问题,避免重复培养,缩短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周期,就有必要将二者有机衔接,以提高培养对象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教育资源使用的效益和效率。

二、改革思路

   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培训招录有机结合,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把好“入口关”,保证生源的质量;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培训过程有机结合,建立高效的督査机制,把好“过程关”,提高培养的质量;将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结合,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把好“出口关”,保证培养的权威性。二者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又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

三、培养目标

  “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目标是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持续提高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证病人医疗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方案

   5,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分为4个学习阶段:通识教育1学期,基础医学教育2学期,临床医学教育3学期,临床医学通科实习4学期。在临床医12学通科实习阶段,医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临床检验学、病理学、影像学、麻醉学等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成绩合格,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可以获得“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医学学士学位证书”。

3,即3年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并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培养对象进入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普通专科培训,培养合格后,可实现“四证合一”,即经历一个培养过程可以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四个证书。培养医院组织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合格者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这样能有效解决培养对象在进行临床技能训练时所面临的违法和违规行医风险。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培训过程有机结合”,培养对象的临床技能训练达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要求,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毕业后不再重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对象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可以获得“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X,即X年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并与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培养对象进入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X年的亚专科培训。由于不同的亚专科医师执业难易程度的不同,使得各亚专科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培训标准上有所不同,导致培训时间不一致,我们称之为“X”年,一般为2至4年,例如普通外科是2年,骨科是3年,神经外科则是4年。培养合格后,可实现“二证合一”,即经历一个培养过程可以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亚专科合格证书”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证书”两个证书。由于目前我校仅在非学历教育中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所以学生不能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各阶段课程设置、主要考试及获得证书详见表1。

  五、培养过程

   1.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培训招录有机结合按照“培训基地培养能力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制订学校临床医学本科和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并由学校和各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共同组织招生工作。根据各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临床教学资源,测算每年所能接纳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的人数,同时结合社会对不同专科临床医生的需求,合理确定临床医学本科和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专业招生计划数,专业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中普通专科和亚专科来设置。这样可在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保证培养对象进入“3+X”培养阶段时,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和细则所规定的病种病例数、技能操作数和手术数。

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培训过程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5],本培养体系,特别是在“3+X”阶段,充分体现“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临床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

临床技能训练执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中规定“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工作”[3],在具体执行时,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时间严重不足且具体执行情况不理想等问题。而本培养体系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和细则)所规定的轮转时间、轮转学科以及相应学科的病种病例数、技能操作数和手术数进行培养和考核,这样有效地强化了临床技能训练,提高了研究生临床医疗工作能力。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以我校统一组织的周末集中授课和网络课程学习为主。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理论学习相结合,主要有循证医学、临床思维与医患沟通、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有关法律法规等;专业必修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理论课相结合,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和细则)要求,学习和掌握各轮转科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专业学位论文为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或临床文献资料分析报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中规定“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3]”,但在具体执行时,许多导师常常安排自己带教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去完成实验室研究课题,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和科学学位研究生一样发表实验室研究论文。而本培养体系要求专业学位论文为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或临床文献资料分析报告,如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交单纯实验室研究方面的论文,将不同意其进行论文答辩,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标准向科学学位论文标准靠拢的问题。

3.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口口3年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养对象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规定的临床科室轮转,通过培训过程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委员会评定,达到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者可以获得“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培养期间,如果培养对象未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则不能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更不能获得“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X年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阶段也经历上述类似过程。

六、改革实践

  2009年,我校开始探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工作。2009级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119人,4人直博,114人按期毕业,其中112人顺利获得了学位。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78人参加了2012年江苏省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考核分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二部分。理论考试69人合格,合格率为88.5%。理论考试合格者中,68人参加技能考核,45人合格,合格率为66.2%。阶段考核合格的45人中,有20人符合江苏省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合格资格认定条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即2009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2012年毕业时,有20人实现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硕士研究14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四证合一”。

2010年,我校修订了“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细则”,正式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工作。此次修订的显著特点是,依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增加了临床技能训练时间,特别是增加了轮转科室和轮转时间,如内科临床技能训练时间增加到27个月,轮转科室由3~6个增加到12个,轮转时间由9个月增加到15个月;外科临床技能训练时间增加到28个月,轮转科室由3~6个增加到9个,轮转时间由9个月增加到16个月。2010级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21人,2011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人,2012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79人,全部按照新修订的“培养实施细则”进行培养,强化了临床技能训练,必将有更多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时实现“四证合一”。

七、保障措施

   1.强化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在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各培养基地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和细则)中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的标准和要求,采用床边实践、模拟训练和标准化病人等多种训练方式,对培养对象临床技能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训练;采用工作场所评估(wpBa)、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培养对象临床技能水平进行了客观、有效的评估。逐步建立了科学严谨的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体系,持续提高培养对象的临床技能水平,促进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目标的实现。

2.完善适宜的配套政策培养对象在“3+X”培养阶段,打破了传统的“就业一住院医师”或“在读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单—身份模式,而具有“住院医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双重身份。身份发生了变化,配套政策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障培养对象的合法权益。在培养协议方面,培养医院与培养对象签订了培养协议,培养期间计算工龄,协议期限即为培养时间,培养结束后协议自然终止。在薪酬待遇方面,按照培养医院同类人员薪酬水平发放工资、奖金和福利,依法参加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方面,培养医院组织培养对象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注册地点可在培养医院,培养结束后如到其他医院就业,依法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篇9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习;调查

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的重要培训阶段,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检验学到的理论知识,锻炼工作能力,对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了解工作内容和学习相关职业标准有重要意义[1]。医学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理论联系实际机会较少,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专业实习对其尤为重要。专业实习帮助学生充实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工作态度,积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课堂教学深化和延续的关键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基础[2-3]。为了解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习认知与实习单位选择情况,改善学校和医院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质量,本研究以166名广东医学院2014届5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广东医学院2014届5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170人。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回收率97.65%。问卷为选择题形式,统计时在问卷星调查系统上录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对实习的认知

2.1.1对实习重要性的评价

93.37%的学生认为实习很重要,必须要;5.42%的学生认为实习重要性一般,可有可无;1.2%的学生认为实习不重要,不需要。可见大多数同学态度端正,重视实习。实习是一种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政治思想、专业技术、医德医风、作风纪律等方面得到综合锻炼,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

2.1.2实习期长短

希望实习期长为3个月的学生占4.22%,为6个月的占18.07%,为9个月的占50%,为12个月的占27.71%。一般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实习期为3-6个月,医学类学生因为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多,实习尤为重视经验积累,实习期就比较长。目前多数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实习期为9-12个月,广东医学院规定的5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实习时间为12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三成的学生选择实习期为12个月,其余学生均主张缩短实习期,希望实习期为9个月的学生占一半。这主要是学生认为9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已可以完成实习任务,过长的实习期对提高工作能力并无意义。实习期间,学生基本没有报酬且花销较大,给他们造成了经济上的负担,而在实习后期,学生也面临着准备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的压力,这让他们在面对大量重复性实习工作时更容易失去热情,出现倦怠和不满情绪。在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缩短实习期,将会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2.2实习单位的选取

2.2.1影响实习单位选取的因素

影响实习单位选取的因素(选择最重要的三个)调查结果:选择实习单位学习环境占59.04%,实习单位等级占39.76%,能否在该实习单位留用和个人发展机会均占34.34%,实习单位口碑、实习单位住宿价格和环境、离家远近分别占28.92%、26.51%、25.9%,实习地繁华程度较之影响较小,占12.05%。自身学习成绩对实习单位选取的影响所占比例最小,为1.81%。选择实习单位补贴及福利、老师及师兄姐推荐、实习单位名额的多少、自身家庭经济情况、与恋人同地、考研因素分别占7.23%、6.63%、6.02%、4.82%、4.82%、3.61%。影响实习单位选取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因素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影响。从调查数据可以知道学生非常看重实习单位的质量,包括实习单位等级、是否提供就业机会、有无发展机会、口碑、环境等,尤其看重实习单位的学习环境。实习的首要目的是学习,医院学习环境包括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医院实习安排、医院仪器设备等,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中之重,对学生吸引力最大,当然这也离不开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实习后学生将面临择业的问题,如果可以在实习中就解决工作问题,在实习单位就得到发展机会,实属一举两得;在求职时,用人单位一般会问学生实习单位是哪里,在一个等级高、口碑好的医院实习会给面试加分,对找工作有一定帮助。其次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不仅仅看医院的情况,也结合自身的情况来权衡选择实习单位。主要是离家远近的影响,实习单位同等情况下学生一般都选择离家近的医院,因为在家乡的医院实习不仅便于往来,而且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较为熟悉,较容易有发展机会。实习单位所在地越繁华,往往学生见识和学习机会也会越多,当然实习花销也会较大。对广东地区而言,招聘会一般在广州举行,在珠三角地区实习会较方便奔赴招聘会。学生们了解实习单位,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询问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他们由于亲身经历过实习,对实习单位的评价会更真切地反映出实习单位的情况,所以师兄姐推荐的实习单位往往会比较热门。本调查显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与自身的成绩关联很小,学校采取电脑抽签的方式公平选取实习单位,所以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对成绩的考虑甚微。由于实习名额的限制,一些热门实习单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一小部分学生害怕没有入选热门单位会被调剂到特别不满意的单位,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相对入选机会大且条件还可以接受的实习单位。当前大学生拍拖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不想在实习期间经历异地恋或分手,有恋人关系的学生大多数会考虑选择同一个地点的实习单位。对要考研的学生而言,所选的实习单位工作量,批假难易程度对他们有重要影响。实习单位补贴及福利、自身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实习单位选取中的经济因素,消费水平低、有补贴和福利好的医院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实际,但其所占比例不算高,因为经济问题大多数时候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的,实习的质量和找工作才是实习的核心问题。

2.2.2最终实习单位与理想单位是否相符

39.16%的学生最终实习单位与理想单位相符,很满意;51.2%的学生最终的实习单位和理想单位不相符,但可以接受;9.64%的学生最终的实习单位与理想单位严重不符,不满意。约四成的学生选到自己的理想单位,一半的学生虽然没有选到自己的理想单位,但对调剂结果表示满意,这与实习医院本身条件比较好有关系,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生实习单位大多数是各市区的三级医院,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较容易被学生接受。约一成学生对最终实习单位不满意,这部分学生是在电脑抽签的第一轮和接下的几轮都没有抽到自己的理想单位,他们一般被调剂到偏远地区,心理落差较大,对这部分学生,学校是否可以考虑其他解决办法,例如更灵活多变的进行抽签,寻求更多条件较好的实习单位进行合作等。

【参考文献】

[1]姚越峰,李宝英,王华好.提高医学实习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57-258.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篇10

 

一、实施背景

 

(一)传统合作模式不能适应大环境的变革。在广西有十多所开设有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的医学院校,培养出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适应市场需求,是各院校的共同目标,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学校虽然地处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有独特的地理优越性,但是还依旧按传统上等着合作医院上门找合作的方式,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为此,无论是为贯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还是落实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需积极探索和创新院校合作的运行机制,探索推动院校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以提升学校服务于现代卫生医疗体系和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体系的能力和成效,提升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临床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自从学校主体校区从合浦县城搬迁至北海大学园区后,地理位置远离了医院,在新校区难以解决临床实训教学的问题。若新建仿真式实训室,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医疗检验设备,这是很难实现的。这种情况在广西,甚至全国,各中职卫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办学中基本存在设备短缺、与医院使用的设备脱节等情况。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满足顶岗实习医院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的情况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通过主动出击,走访调研,借助学校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即老钦州地区)的影响力,强化学校与各医院的联系,在保障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前提下,了解合作医院意愿,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赠送部分检验医疗设备,合作共建与医院检验科工作场所贴近的实训基地,基本达到真实情景教学实训,对应工作岗位、工作流程,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到医院轮岗进行阶段见习,打下良好的实践技能基础,实现了“学校仿真临床实践学习——附属医院阶段见习——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探索出一条医院赠送仪器共建实训基地的院校合作的新途径,创新了院校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三、实施过程

 

(一)赠送医疗设备,共建实训基地。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能力和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本专业项目组成员于2013年6月至8月、2015年2月,先后共对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64家医院进行了2次较大规模的调研,期间我们掌握了有意向向学校赠送仪器设备的潜在医疗单位,首先是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提出赠送意愿。经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出面与医院方领导沟通,确定赠送仪器价值、赠送形式、交接时间,学校提前正式发函至医院方,双方领导签订赠送合同、合作共建协议。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赠送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分别为日本东芝40RF、美国德灵RXL),去离子水处理机等一大批仪器,总价值超50多万元。学校与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建立院校共建实训室,为我们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解决了部分资金困难的问题。

 

(二)建设仿真模拟实训室,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借助国家示范校建设成立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力量,结合深入各医疗机构调研的总结,提炼相关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医院专家共同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和技能要求,用于指导实训基地建设仿真模拟医学检验技术实训基地,达到优化实践教学条件的目的,有利于开展贴近于临床岗位的实践技能教学。

 

(三)利用院校共建仿真实训室,对接岗位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利用院校共建实训室,充分开展对接岗位的实践技能教学,多方面对接核心课程的教学。在临床检验方面,利用实训室的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尿液分析仪、显微互动系统等与临床检验科岗位一致的设备,强化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与训练,如开展血常规检验、止凝血检验、尿液常规检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脱落细胞检验等;在生物化学检验方面,利用获赠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去离子水处理机等生化检验设备开展与临床岗位对接的示教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由于仪器昂贵的原因,要开展此类实训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微生物检验方面,除了传统的器械配置,我们增加了药敏分析仪等仪器,尽量与临床检验岗位对接。与此同时,我们利用院校合作这一平台,借助检验行业专家的力量,共同编写与临床检验岗位对接的《临床检验实训指导》、《微生物与寄生虫检验技术实训指导》、《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指导》等多本院校合作共同开发的创新实训教材。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院校赠送设备建设,整合建设仿真实景实训室及院校合作共同开发对接岗位的创新实训教材,既缩小学生接近临床的距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的专业教师也得到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四)以附属医院为试点,创新培养模式。为了更好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学校附属医院为试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产教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安排上推行弹性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内容对接医院检验岗位的动态机制。根据岗位对检验人员需求情况,安排学生到医院开展临床见习、实习,并根据医院人才需求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模块。在教学区域上实现“医院、学校”产教一体,根据教学模块内容及特点,安排学生在相应岗位开展阶段性见习及实训。得益于校内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成功并投入实践教学,学生到医院进行阶段见习及顶岗实习,学生更容易适应临床岗位,得到附属医院检验科带教老师的充分肯定。

 

四、保障条件

 

(一)院校合作基础深厚。学校建立于1958年,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乃至附近的珠三角地区各医院,有着深厚渊源与传统的良好合作关系。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04年始设置,到现今有近三十多家合作良好卫生医疗机构作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另外,学校附属医院,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床位数达到四百多张,其规模在同类卫生学校中亦是屈指可数。功能齐备的附属医院,为我们开展阶段见习及“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院校合作的后盾及试验基地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二)办学条件优越。学校是“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及雄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

 

(三)经费得到保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资金专项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学校领导的支持,这些强有力的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五、主要建设成效

 

(一)形成良好的院校合作机制。学校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按计划相互履行义务和责任,一方面学生及时得到临床顶岗实习的机会,解决学校、学生后顾之忧;医院提供实习场所,解决工作人手不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合作共赢机制。

 

(二)全面提升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能力。学校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建设以来,院校合作更加密切,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院校共编教材提供机遇。合作院方先后共有21人次参与到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近8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如北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陈家坚主任、北海市中医院检验科李轶春主任、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严芝光主任、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刘春利主任、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张素华主任、浦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吴勇主任等,先后参与编写《临床检验实训指导》、《微生物和寄生虫检验技术实训指导》等实训创新教材。这些教材的投入使用,使得我们的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岗位要求,培养出的学生更受医院的欢迎。

 

(三)学生技能得到全面提高。通过院校合作,专家指导学校建设校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及实训基地,使得学生有了贴近临床岗位的技能训练场所,学生更感兴趣,更愿意参加实训,检验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见表1。

 

2014年度北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操作比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30人次获一、二、三等奖。2015年5月学校派出2013级检验专业班业忠、詹艳怡、梁坤妹三名同学参加在河南信阳由国家行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检验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单项二等奖等十个奖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四)为卫生类中职学校谋求医院合作探索新模式。通过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室,形成了良性的合作机制。医院无偿赠与学校医疗仪器,完善实训室的建设,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实训设备的生产性不够,二是实训教学的生产真实性不够。学校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实训基地的功能,为本地区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实训场所的功能完善,学生能更好的对接临床医学检验岗位,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良好的合作机制,有着非常广泛的示范作用,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引领下,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引来了多家医院赠送医学影像设备。

 

六、结论

 

1.院校合作的关键在于寻求双方利益共同点,通过合作实现“双赢”或“共赢”乃至“多赢”,仅对学校有利的合作,医院不会愿意,仅对医院有利的合作,学校不会愿意长久地进行,都不利于院校合作。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平衡点是实现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关键。

 

2.通过医院免费赠送医疗设备的院校合作模式的探索成功,在节省学校对专业的硬件投入,解决教学与医院岗位脱节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专业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示范性,值得其他卫生类职业院校建设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