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工基础知识讲解十篇电工基础知识讲解十篇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3:49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1

关键词:电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

电工理论基础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提高电气工程专业电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迫在眉睫,根据本人长期从事电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以下是我就如何提高电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

1.电工类基础课程的设置

首先,从电工理论基础知识原本的内在规律上,电与磁是不分家的。

电路理论体现了解决工程问题需要牢固树立的思想和方法,尤其是其中的线性电路理论部分,使人们可把若干同类因素作用下发生在电工装置、电工设备中的过程,看做是在同样物理状态下,这些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之和(叠加原理),运用这个原理,可把由简单过程得出的结果,推广到对较为复杂过程的分析和研究上去,还能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较为简单问题。

但是,电工方面的很多问题不可能完全用线性理论来分析,而只能用电磁场理论的相应分析方法来解决。所以,既要讲授《电路理论》,又要讲授《电磁场理论》,不如此设置课程是不合适的。一则有悖电工理论基础知识的内在规律,二则不易给学生传授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概念,而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缺失和不完整。

不少工业大国和发达国家高等电气工程人才教育教学的多年经验表明,把电路和电磁场作为一门课程、作为一类知识整体地加以讲授,或者既讲授《电路理论》又讲授《电磁场理论》的做法也是很成功的,是受到后续专业课程教师欢迎的,且能为之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很好的知识基础。

2.《电工理论基础》课程教师的岗位职责

正像前面所介绍的,《电工理论基础》(包括《电路原理》和《电磁场理论》),《电工理论基础》课程的建立源于20世纪整个工业的发展,以及电磁场能量的大规模生产、转换、输送及其应用方面的不断拓展,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真正理解并体会《电工理论基础》课程的功能定位,使学生学会并习惯于去探索所研究系统和装置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的实质,从而更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在讲授电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时,尽可能多地选用典型的实际装置、仪器的模型供学生去分析、思考理论基础与实际电工电器装置设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理论与工程实际的关系。

《电工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要靠所有承担《电工理论基础》课程讲授任务的教师,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以课程讲义为基础,以课程教学为载体,以最适宜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典型、生动的装置、设备案例为依据,以令人信服的讲述、论证及解释作保障,去实现它,达到它,完成它。按我的体会和理解,这就是我们从事相关课程教学(包括《电路原理》和《电磁场理论》)的教师的岗位职责。

3.如何讲授《电工理论基础》课程

(1)要以物理学为基础。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是物理学原理和概念应用于以电路和磁路表征电工电器装置中所发生过程、所具有特性的学问和知识,是物理学的实用化、工程化学术表征。电工理论基础(包括《路》和《场》)要能实现“为全面认识实际电工装置和设备中所发生过程提供研究分析方法和实验指导原则”这样的目标,就要以物理学为基础。

(2)要很好地掌握电工理论基础(包括《路》和《场》)课程知识。以电、磁不分家为基本原则,力争做到能从电磁场理论基础知识的角度,对相关问题,尤其是对电路理论中的基本概念问题,给出科学、合理、精确、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证明,提供合理有效的测量方法。

(3)要积极探索《电工理论基础》(包括《路》和《场》)等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从未间断,且近些年来更为迅猛,许多电工装置和设备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变了模样。《电工理论基础》(包括《路》和《场》)等课程是20世纪在重大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和电工科技的发展下催生、形成的,仍要在新的电气工程进步和发展的积极推动下有新的理论和方法诞生。

(4)力争把课程目标体现在每一堂课当中。要为每堂课的内容多准备若干个有关电工装置、设备及仪器的典型例子,要么适时地穿插在讲课的内容当中去;要么在提前讲授完预定内容,但还未到下课时间时“抛给”学生去开眼界;或留作思考题,让学生自己课下去完成。

(5)要把《电工理论基础》(包括《路》和《场》)写得更“工程”。现在为了评职称,谁都要出自己的教材,但一些《电工理论基础》(包括《路》和《场》)的教材写成了“数学工程”,很精准,不论什么问题,都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甚至更多位;全都是理想元件,找不着电场、磁场,看不见实际装置和实际器件的影子,甚至连磁路也都从教材中删去了。不少教材的序言中都看不到作者的思想,不知道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新教材。这些都是怪现象,偏离了《电工理论基础》(包括《路》和《场》)等课程目标定位。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2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陈永利(1970-),男,河北深州人,军械工程学院车辆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赵霞(1972-),女,河北威县人,军械工程学院车辆与电气工程系,讲师。(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73-02

“电气传动与控制”课程是军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硕士研究生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涉及数学、电子学、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既有强电方面的知识,也有弱电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面宽、系统集成化程度高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设计方法,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的装备教学和未来的第一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知识体系

“电气传动与控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传动基础、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伺服控制系统四大模块。[1]这种模块化结构对于整合内容是有益的,有助于知识的完整性,便于学生掌握。但同时也容易割裂内容之间的联系,必须深入研究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将教学内容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讲授内容上,应该避免与前期课程的简单重复,对与前期课程的交叉点仅按照需要做必要的论述,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前期课程的基础知识分析与解决新的问题,同时也要兼顾后续装备课程的内容,在讲授课程中可以适当穿插现役装备的具体应用实例进行讲解,一方面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后续装备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设计思路上,以各种调速系统的结构、原理、设计、实现为主线,首先讲授各种调速系统的结构,使学生对系统的组成有一个总体的认知;其次讲授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为系统的实现做准备;然后在提出调速系统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最后在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元器件(部件)实现系统并进行调试。通过上述课程设计思路,学生可将所学知识贯穿为一个整体,通过知识的层层嵌套,环环相扣,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对于电力传动基础部分,首先讲授运动学基础,然后以“电机与拖动”课程为基础介绍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特性。此部分内容可以对比讲解,同时要讲清楚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为后面调速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打下基础。对于直流调速系统部分,应重点讲解单闭环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特别是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为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应重点讲授目前常用的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特别是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应讲透彻,删减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部分内容,增加了工程中常用的计算机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的内容(该部分主要介绍系统的硬件结构组成、各种数字测速方法、计算机控制策略、数字滤波方法及各自特点和应用场合)。[2]建立了扎实的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和能力后,再进入交流调速系统的学习,对于交流拖动控制系统,基于稳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的分析是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最后,考虑到近年来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还简要介绍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教学内容经过整合后,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重点内容,同时又增加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具体应用实例,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知识,满足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打牢理论基础

“电气传动与控制”课程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宽,相关内容与后续的装备教学联系紧密,而我院设置的教学时数又较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授课效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教学气氛,使师生在相互影响和相互活动中产生教学共鸣,实现教学相长。[3]如在讲授双闭环调速系统时,教学安排可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从刚讲过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入手介绍其启动过程,此时可以利用matlab仿真出启动过程中转速和电流的波形,得出启动时间较长的结论提出问题“如何缩短启动过程时间”,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利用运动方程式思考缩短启动过程时间的方法以解决问题:要想使启动过程时间最短,只能使转速变化率最大,即电动机输出转矩最大,根据电动机电磁转矩公式可知,要使输出转矩最大,只能使电枢电流最大再次提出问题“如何保证启动过程中电枢电流最大,且启动后立即使电枢电流与负载电流相等”再次引导学生利用“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进行思考需要在系统中引入电流负反馈,并增加电流调节器引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利用matlab仿真出双闭环调速系统启动过程中转速和电流的波形与单闭环调速系统仿真波形进行比较,得出启动过程时间大大缩短的结论。这样通过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开拓思维,并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达到教与学的互动,引发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研讨式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疑难问题作为研讨内容,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使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碰撞、切磋、交流和补充,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4]在应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时,一般要经历如下几个步骤:布置题目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查阅文献指导学生消化、归纳整理及研究辅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准备研讨资料(讲解提纲或课件)组织报告、讨论、交流讲评、总结及考核等。由于该方法着眼于学生全过程的参与,能促使他们在重视学习结果的同时也一样重视学习及研究的过程,有助于他们理解研究方法的本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探索精神。[5]

3.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案例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把案例与理论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的真谛,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6]例如在讲授伺服控制系统时,在讲完其结构、原理与特点之后,可以以某型火炮随动控制系统作为典型案例,首先给出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和原始数据,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设计该型随动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纠正偏差,实时跟踪指导。设计完成之后,要让学生讲述其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再和学生一起对实际随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使学生找出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并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解和讨论,可使学生感到理论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而是要具体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采用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1.利用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验证性实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验证所学课本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教研室现有的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实验平台硬件环境,开出6个验证性实验,采用一人一组的方式,理论讲授与实验同步进行。例如在讲授单闭环调速系统这部分内容时,先讲授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适用场合等,然后让学生在实验台上对照所学的知识搭出相应的实验电路,利用万用表、示波器、转速表等各种实验设备测定关键点信息,探究信息形成的原因,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综合实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综合性实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计算机人机交互灵活性的特点,将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引入教学,开出4个综合性实验。学生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系统的仿真模型,设计出界面生动、形象直观的电力传动与控制系统,[7]这样不仅可以验证所设计的调节器能否使系统满足指标要求,直观地观察关键点波形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改变性能指标,让学生进行调节器的重新设计,并进行设计结果的现场验证;同时还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对部分关键器件的数据进行设置,观察参数改变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达到进一步拓展所学知识,强化学生敛散思维的目的。

3.利用DSp数字控制实验系统进行设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自行设计内容并完成相关实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依托DSp数字控制实验系统,开出2个设计性实验。从提出设计性能指标入手,利用工程设计法对系统进行设计,选择调节器的类型和参数,再到主电路、控制电路中器件的选择、电路的搭建,最后到DSp编程实现,以达到性能指标要求。通过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完全参与了电力传动与控制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达到了自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在授课过程中梳理教学内容,削枝强干,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用教学主线将知识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理论的感性认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阮毅,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孙新柱,陈跃东.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5):399.

[3]张丽,王振翀.“电机与拖动”课程互动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88-89.

[4]徐清,喻萍,刘天宁.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带进研究生课堂教学[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4):67-68.

[5]单甘霖,齐晓慧.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03-104.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3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探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处于各专业教学的中间环节,是学生对电子线路认识和理解的基本素质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性课程。深入探讨其教学方法并有效实施,对学生掌握一定的线路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与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整体把握课程内客,并精选教学内容

要明确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分立元件构成的电子线路和集成电路构成的电子线路上,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集成电路是在分立元件电子线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从事电子技术工作必须熟悉分立元件电子线路。所以选择授课内容时,应以分立元件构成的单元电子线路为基础,以“分立元件电路为集成电路服务”的原则来突出集成电路,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应用集成电路打好扎实的基础。如在讲解反馈放大电路时,由结合分立元件电路转为结合集成运算放大器讲解,引入集成比较器、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三端式稳压器等内容。结合典型电路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下力气讲清楚,应贯彻“管为路用”原则,淡化半导体器件内部物理过程和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重点讲清楚器件的外特性应用。

(二)教学应有侧重点,以应用为目的

高职教育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主动适应社会实际需要,注重应用性、针对性。将知识点与能力点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有很强的实用性,其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因此,授课时不能再按以前的方法讲授:先讲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参数,然后分析单元电路及中规模、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再讲元器件的具体应用。过去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偏重过细的计算,而对运用讲得偏少。特别是模拟集成电路的运用,学生毕业后工作有很难适应之感。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概念,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授课时应有侧重点,着重于新的思想、方法和应用,着重于所谓粗线条分析。应与实际电路相结合,让学生对电路的应用有更清楚的认识。

(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读图训练

读图即是阅读一些典型图例,弄清其信号通道、元件作用、电路功用及一些特殊环节的工作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抽象,且很多概念有独立性,重复记忆少,学生难学易忘,并且往往是学完以后还不知这些知识用在何处,怎么联系。而一张综合电路图通常包含好几个单元的概念,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读懂一张图可以帮助学生把各单元的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纵向、横向地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同时,读图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读图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为教学双方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上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现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上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时,应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并积极思考,与教师一起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提高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一个新电路时,可以从一个熟知的电路人手,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形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完善,从而使一个原本简单、熟悉的电路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新功能和新特点的新电路。授课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会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以后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五)让学生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线路。要使学生尽快适应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键还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把不懂的内容记录下来。听课时,有重点地听课,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求学生会记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之掌握得更牢固。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4

关键词:对口单招教学策略电子线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41-01

1高一:憧憬未来,承载无限的希望

中考对每个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次人生的洗礼,也是对今后发展方向的一次选择。既然是选择,就必然有欢乐和忧愁。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职业中学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而录取普通高中成为初中毕业生成功的象征。因而很多学生是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进入职业中学的,有的甚至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对自己的前途已经看不到希望。

1.1跨进大学殿堂,需要向往的力量

《电子线路》是电类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精深的学科,结合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度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尽快接受这门专业课,关键在于兴趣和对本专业的热爱。大学是职业中学学生极其向往的殿堂,亦是对口单招学生今后奋斗的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对电类专业知识的了解,向学生讲解一些工科大学电类专业研究方向、发展趋势、专业领域、就业前景等,还可安排学生到电子工厂车间参观一线生产状况,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电子线路》课意义,明确到职业中学来学习的目的,从而激发学习斗志。

1.2坚守课堂阵地,需要规范的约束

职业中学的德育是放在首位的。个别老师不太注重课堂纪律,甚至不关注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也容易成为“独角戏”。如在讲解二极管伏安特性实验数据,描述伏安特性曲线时,良好的课堂纪律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图解法、功率放大器等较难部分更是需要学生聚精会神听讲。教师要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作业马虎情况进行教育,狠抓学生随意现象。律人先律己。教师首先得给学生做好榜样,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要认真对待,准备一节课要翻阅相应的资料,在充分掌握知识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给学生上课,多研究教学大纲以及教材教法,以此来约束规范自己教学的随意性。形成严明的教学规范后,学生在学习《电子线路》时自然不敢怠慢,课堂教学才会顺利展开。

1.3入门电子线路,需要基础的铺垫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以后的学习作好铺垫。而让学生很快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的授课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分解知识点的方法来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如在讲解二极管整流电路时,先重点讲解二极管输出波形的画法,知识点便分解成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和波形变换两个基础知识点。对于知识点多的章节,教师可安排默写环节,像重要数据、概念等一定要让学生去记忆,这样更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

2高二:信心摇摆,坚定必胜的信念

经过了一年的磨练,很多对口单招学生已完全适应了校园生活,同时成熟了一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已不是单纯向往大学生活。有些学生也因自己糟糕的学习成绩感到无所适从,信心摇摆不定,对前途目标开始动摇。

2.1抵制外界诱惑,需要内心的清静

学习最忌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将学生的内心清静下来,还课堂一方净土,亦是教师此时需迫切开展的工作。教师可以将计就计,与其让学生隔山听海,还不如让其身临其境去真心体验一下生活。在《电子线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习机会,带领学生到电子工厂参加生产实习,去感受工厂生活。同时让学生和工人接触交流,了解他们在生产中的想法,这种言传身教的效果,远比课堂上的苦口婆心强上百倍。通过实习,学生感到工厂需要十分专业的电子知识,有些学生会立即转变对学习的看法,读书的态度比以前更加认真了。

2.2培养思维能力,需要创新的勇气

循规蹈矩的教师只能培养墨守陈规的学生。要使学生在《电子线路》学科中有独特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大胆创新。教师在授课时,要渗透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去创新,如在讲解小信号放大器时,可引入微变等效变换法,引导学生推导放大器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电压放大倍数等物理量,进而使学生举一反三,自己推算出射极输出器、共基极电路的相关公式,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采用独特的教学方法讲解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课堂结合生活,让学生有切身体会。如在讲解共发射极电路放大和反相作用时,可将课堂搬进实验室,通过示波器上波形对比,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其中含义。

2.3细嚼基础知识,需要效率的保障

慢工出细活。笔者一向以慢式授课,认为让学生充分吃透基础知识点十分有必要。当然细嚼慢咽式的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对知识的分解吃透力,这样才能游刃有余,提高效率。如在讲二极管伏安特性之前,先补充理想二极管的伏安特性,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单向导电性的基础上学极管的电源模型等效法,学生一点就通。职业中学学生自觉性差,效率如何保证,教师必须布置学生做好预、复习工作,定期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课堂上亦要加强提问,师生互动等环节,而不能一味埋头苦讲,全然不顾学生感受。

3高三:压力面前,考验实力的份量

有些同学还是因为某些原因放弃对口单招,而留下继续奋战高考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勇士,他们敢于直面激烈的竞争,是大浪淘沙后的珍宝,更是熔炉中的真金。但此时,每个人的份量几斤几两,还是要通过高考来称量的。

3.1完善知识体系,需要漏洞的补全

面对模拟考试,老师必须尽快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弥补一些漏洞。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尽快掌握这些旧知识中的新面孔呢?方法只有一个:多复习。教师要加大检查力度,因为任何一个漏洞都极有可能成为致命的一击。新授课结束后,教师要进行一轮复习,便从前的知识点重新活跃在学生的脑海里,此时教师要详细地给学生讲解,不要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拉网式复习方法,讲解某道题目时,将与之有关的知识点充分涉及,使学生举一反三。

3.2跳出题海战术,需要书本的回归

大量的习题巩固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点,对一些知识和解法熟能生巧,而且还能提高解题速度。因而很多高三教师在冲刺阶段仍然每天布置大量的习题,生怕学生有闲功夫去清闲消遣。笔者固然赞赏教师的敬业精神,更认为这是在浪费学生时间和扼杀尖子生的创造力。在高考前教师必须安排回归书本这一环节,因为学生已系统掌握了高中数学物理知识,对问题的理解有更深层次的看法,这时回归书本,学生面对原汁原味的书本知识,在每个章节停留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大量的信息会齐汇脑海。

4结语

以学生成长为主线,以《电子线路》教学方法为切入点,讲述一些心得体会,学无止境,教无倦怠。笔者将勤耕不辍,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5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

【中图分类号】G712

1.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卫生类中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如《医学影像设备》等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07年5月修订的新版教学大纲,对该课程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标准[1]。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2.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知识基础差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对学生数学和物理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而目前中职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尤以数学、物理等学科最为突出。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例如,在讲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要求学生对初中物理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列出相关多元一次方程组后能够正确加以求解。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初中物理和数学程度较差,对于教师讲授的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听不懂,更难说加以理解了。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得不停下来,领着学生复习或给学生补充讲解相关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3]。

2.2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门课程理论授课和实验课时的比例约为2:1,就是说要求有1/3的课时为实验课,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或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4]。但是,由于我校属于卫生类职业学校,在诸如物理和电工电子等方面的实验条件较为欠缺,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更进一步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2.3教师的自身素质

由于该门课程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教学难度也很大,从而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没有下功夫,想办法来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产生老师不认真教,学生更加不认真学的恶性循环。

3.教学方法研究

3.1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笔者采用了一种方法,就是向学校申请由自己来担任本校医学影像专业物理课程和数学课程的授课任务。由于物理和数学课程都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而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第二学期的课程,这样,就可以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特殊要求,对学生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授课。

例如,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正弦交流电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书写和计算方法。教师在数学课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三角函数部分加以较为详尽的讲解。

再例如,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电阻网络的化简,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课授课中,加强对电学部分中电阻串、并联关系的讲解。

3.2对于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①.自己制作或从网上搜索相关知识点的多媒体课件或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三极管导通原理的时候,如果仅靠教师对导通过程的口头讲解,学生还是感觉比较抽象,无法理解。这时,可以配以适当的课件,把三极管导通的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该过程的理解程度,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实验,如桥式整流、滤波等基础性电路,笔者使用multisim软件搭建仿真电路的方式,来给学生进行演示。通过仿真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参数的变化,从而达到验证电路效果的目的[2]。

4.结论

笔者认为,医学类中职学校培养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目标应该突出人才的适应性和能力性,即学生在毕业时既具有对相关影像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还具有对各种疾病进行简单诊断和分析的能力。[3]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笔者通过对上述教学方法的实践,和对毕业生进行的反馈情况来看,以上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娟,浅析新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变化[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132~134

[2]熊伟,侯传教,梁青等.multisim7电路设计及仿真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6

“电工学”是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课程,也是非电类专业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以及电气控制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重要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基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实践性强[1]。但现行的《电工学》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要么是教师以板书为主,采用精讲细练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虽然教师课堂上一边讲解一边书写板书很是辛苦,但“满堂灌”且缺乏新意的教学方法,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要么是采取以课件为主的“满屏讲”的教学模式,虽然引入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课件的教学进度快,换页频繁也经常使得学生抓不住重点,从而对重点、难点知识理解不透彻。这就与《电工学》课程的重要性相悖,也使得《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适当修改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电工学》作为一门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教学重点,这些必须讲得清楚、透彻,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而对于一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繁烦的数学推导、论证,尽量删减,增加一些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应用实例”[2]。即通过适当修改教学内容,做到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又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确实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电路的瞬态分析部分,教学重点要放在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和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应用上,使学生既能熟练的运用三要素法分析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情况;还能结合生活中实际的电路,比如电视机中同步信号的分离电路,了解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知道电视中由于行同步脉冲(4.7)与场同步脉冲(160)的宽度相差很大,所以利用微积分电路把行同步脉冲和场同步脉冲从复合同步信号中区别出来。而对于RC、RL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和全响应的分析、以及如何求解微分方程做简单阐述即可。再比如在三相电路部分,当学生理解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寝室或教学楼里的两芯、三芯插座上接的各是什么线;教学楼或寝室的灯光变暗或不亮的原因是什么。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路,并引导学生在遇到电路故障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安全的、可行的处理。书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重要性。

三、打破原有教学模式,采用大班教学和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大班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

大班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重点讲授《电工学》课程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授课时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对一些理论推导和例题的讲解采用以板书为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逐步理解所学知识。而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公式、表格、图片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显示,以便节约时间;针对一些抽象问题,诸如三相电动势的产生、晶体管的放大原理、总线的传输原理等可以用动画进行演示,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再者教师灵活的运用一些仿真软件,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用pspice仿真软件对RLC串联谐振电路进行分析,能方便的进行电路参数的调整和设定,使学生通过模拟曲线直观的看到参数变化对电路的影响,进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一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也会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枯燥的电路特性分析变得生动、形象、真实、可信。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答疑,另一方面将教学视频共享,也能方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学习和巩固。

2.小班辅导,讲练结合,突出专业特色和理论联系实际

小班辅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讲练结合,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把课程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一个难易适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际应用意义的教学任务。例如汽车的测速装置,出租车的计价系统,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这些任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3]。

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之后,先说明每个教学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和需要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理论课程进行再学习和深入的理解,然后带领学生查找资料,制定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方案,最后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基本操作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反复的琢磨、理解、消化和吸收,而不是简单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四、引入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引入实践环节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教师把学生分组,为他们提供一些和日常生活相关或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自行进行电路设计。比如让学生应用计数器和译码器设计简单电子循环彩灯、应用运算放大器和传感器设计简单的火灾报警电路等,虽然电路简单,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设计要求,能主动学习,互相探讨,反复研究。电路设计结束后,每组选取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讲解和演示,和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电路设计进行改进。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虽然只做了一个设计,但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视野。

五、增加对学生实践环节和平时表现的考核

考虑到现在很多大学生平时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录像,而期末通过突击复习应付考试,这种做法即使勉强通过考试,但由于缺乏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过程,学习也就显得空洞和乏味,而且考过就忘。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改革还应该增加对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环节的考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保持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考查内容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以及电路设计的完成情况。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能主动复习、预习,认真完成作业,从而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7

关键词: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

引言

现代企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给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既带来机遇又使其面临挑战。要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作为专业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在遵循这门课本身的教学规律的同时,大胆创新各种教学思想和手段,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夯实学生基础

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具有基础相对薄弱,普遍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自觉性差,学习的信心不足,理解知识及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等特点。《电工电子技术》理论性强,难理解,原理很抽象,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很小,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吃力。

首先,针对学生物理基础差、电学知识概念模糊的现状,在开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前,需要认真找出本堂课所需要的电学基础,找出哪些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必需的。在课堂上,绝不吝惜时间去扫除这些学习上的障碍。

例如,在学习晶体二极管和整流电路这一节时,首先要理解晶体、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等这些概念,深刻理解半导体的三大特性;其次,鉴于半导体在整个学科中的重要性,回顾物质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尤其要了解硅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在学生了解了硅元素的物质结构示意图,了解了半导体以及半导体的三大特性等这些准备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讲授二极管及整流电路,就比较轻松。

其次,随着课程的推进,往往后面的知识都是以前面的知识为基础的。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在开展新的课程内容前,依然要不吝惜时间去巩固基础。只有在基础这个背景知识充分理解的前提之下,方可开展新的教学,否则学生的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上课就是在煎熬和无奈中度过,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夯实基础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不只是局限于讲解,可以采取老师提问,学生自己提问,也可以把这个环节提前到课前预习,让学生制作知识卡片等形式。不吝时间去夯实基础,是开展好这门课教学的关键,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活跃课堂气氛

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门槛很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存在着许多不好的现象。如上课堂而皇之地睡觉,对学习好坏无所谓,对老师的讲课有时会有意挑衅,对老师的提问答非所问,等等。这都是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任性、叛逆的性格以及由于知识底气不足所表现出来的不自信但又自傲的性格。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严肃地批评指责只能适得其反,加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厌恶。所以老师要放低要求,轻松对待,心中只想着他们还是孩子,不是坏学生,以微笑和宽容来回应学生的小缺点,用恰如其分的提醒来纠正学生的不足,允许学生提出相反的意见甚至背离常规的思维,这些都是连接师生间交流的纽带。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大胆地畅所欲言,轻松学习。

(二)加强实验教学

先理论教学,后实践验证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违背认识论的。理论教学在先,教师往往先要想方设法地努力将抽象的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在学生毫无感性认识之前讲清楚,然后学生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而从理论教学到实践验证又要有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大费周折。正确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例如在讲单管放大电路时,老师先让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连接一个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然后用万用表分别测出不同输入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并记录下来,同时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输出、输入电压的比值以及波形的情况,这样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老师再结合理论分析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便很容易理解放大原理,并掌握知识点。教师应多用日常生活的实例去类比电子技术中的一些现象或术语,使学生们很快理解课程内容,并能牢固掌握。

三、更新教学模式

(一)启发式设问引疑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造机会,在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发挥指导作用,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提问、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之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有目的、巧妙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目标,具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以一些日常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照明电路为什么忽明忽暗?电力系统中的雷击现象是怎么一回事?而短路跳闸时电力系统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当然,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二)类比法以旧代新,比较记忆

《电工学》中有些概念、原理比较接近,学生容易混淆,可以在讲新课概念时,用类似的旧概念作类比引入,或者将它们总结在一起进行类比讲解,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有助于区别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讲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可先复习变压器的知识由铁心(磁路部分)和线圈(电路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并将其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类比电动机的定子类似于变压器的铁心,产生磁场,但又有所不同;转子类似于变压器的线圈部分;工作原理均为电磁感应原理。这样的温故知新顺理成章,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又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知识点,对相似内容进行区分。

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需遵循“教学理念目标化,教学目标过程化,教学过程方法化,教学方法最优化”的原则。优化中职生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夯实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学好专业课,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8

1.当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1.1《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内容对于当前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包括了2个大类,一个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另一个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研究各种半导体晶体管的性能特点以及各种工作电路的工作原理。

1.2《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对于当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很多技校常常是先围绕理论知识教学,即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堂上,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为主,教授过程中,主要是按照相关的教材来进行讲解,在理论教授之后,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是按照班级进行的,即由一名老师教授多名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众多技校所使用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都比较陈旧,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生涩。

2.当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使用教材过于陈旧对一些技校电类专业教材进行调查发现,许多技校所使用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是十年内前出版的教材,使得《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不能很好的满足,而且许多教材大多是参照大学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内容,使得教材内容偏向了理论知识,理论性过于集中,使得对于当前的许多技工学生而言,《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内容过于理论而不能理解和学习,使得最终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2.2《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学时过多,实践学时过少在目前的众多技校电类专业课程表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占据的学时非常多,但是在这些学时中,60%以上是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仅仅占有40%。有的甚至一学期的理论教学学时高达120学时,但是《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学时仅仅为短短的20~30学时,使得学生的实践学习时间不够多,最终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强。

2.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过于抽象很多技校的电类教学老师在讲授《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过于偏向教材,在教学的时候,单纯的参照ppt教学,而教学内容也大多以教材中的电类知识基本概念以及电器设备工作原理为主,不能在教授理论知识点的同时不能做到知识之外的延伸,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受到了阻碍,最终影响了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是有着非常大的弊端。

2.4《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过于模式化在当前许多技校电类实验室中,很多实验器材和设备都偏向于验证性实验。通常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之前,一般先由教学老师准备实验所需要用到的试验电路以及相关的器材,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通常是由教学老师讲解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重点,最后再让学生来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但是由于很多的技校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使得他们对于这种过于模式化的实验不能很好的接受和操作,最终他们常常成为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实验中的旁观者,而且他们所操作进行的实验一般也是按照教授老师的方法来做,无法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3.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改革

3.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的改革一本教材是一门专业课程知识和教学的载体,是教授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工具。当前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十年内前出版的教材,使得《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不能很好的满足,因此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的改革应该围绕培养技能型的职业教育来进行编写,并以能力教授为基础,以学生应用为教材目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的理论部分应该设定一个度,即“必需”和“够用”,“必需”教材内容应该包括电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点和原理,而“够用”教材内容则包含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关于专业岗位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且针对当前的《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偏难问题,新教材应该适当的降低难度,以实践应用为主来进行理论讲解。

3.2精简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学时过多、实践学时过少的问题,应该精简理论教学学时和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来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所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总学时的比例得到提高,以此来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来提高学生对电路的认识以及运用能力,最后可以提高他们以后结业之后进入社会的技能掌握程度。

3.3《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新模式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可以实施相应的课堂活动来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运用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分配任务的方法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又不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教材理论知识的尴尬教学场景的发生,在学生小组中,学生自身可以通过合作来进行对相关电器、电路、仪表的认识和使用,在此基础上,教学老师再指导他们来进行整个电子技术基础系统地学习。

3.4《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新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体现更加明显,通过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电子技术基础》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来进行实验的演示,在理论教学中通过相关电路的视频来教授学生,然后再在接下来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先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工作原理,在确定所有学生明白实验原理之后,再进行电路的组建分析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的分析,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老师可以多加关注并加以指导,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划定几个实验小组,进行相应任务的划分,培养的分工合作能力。

4.结束语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9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学;问题;对策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机械加工与电子行业飞速发展。我国很多企业逐渐开始了机电革新,并且走上产业结构的调整道路。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操作技能型机人才。但是,其中却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我们如何才能使机电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好《电工基础》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

一、机电专业《电工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电工基础》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很多的概念、定义以及各种知识点,但是,课程教学的时间安排的非常少,因此,很多学生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通常是虎头蛇尾。一般情况下可能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直流电路,花少量的时间学习交流电路。此外,关于磁场、磁路等内容的学习非常困难,也比较抽象,加上老师“得过且过”的心理,使机电专业的学生越学到后面就越感觉困难,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课程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有的时候老师对课程的把握不到位也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例如,如果老师讲解课程的时间较少,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就不深刻,最终影响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如果老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讲解的不清楚,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很吃力,又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学习《电工基础》的时候重点在于老师要把握好课程讲解的“度”。

中职学校的招生一般“来者不拒”,因此,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在学校也不懂得如何学习,上课就睡觉、看言情小说。甚至有的学生还学习小说中的情节拉帮结派,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热情自然就消减了,对《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也就不感兴趣了。另一方面,学习《电工基础》课程还需要其他知识作为铺垫,例如物理、数学等。但是,中职学生在初中的时候,这些课程都学的比较差,因此,这也是导致他们学不好《电工基础》课程的原因之一。

二、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电工基础》教学课堂优化的对策

(一)提高《电工基础》教学的实用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到电工知识的地方越来越多。例如,家中的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等,都会涉及到电工知识的应用。目前,各种用电设备的增加也给房屋装修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电路的设计、如何布线、如何才能安全用电等,都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把《电工基础》这一门基础课程学好,学会怎么设计线路、怎样安装和使用电路等。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有很多基础性的理论应用,因此,老师在讲授电路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把理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机电类的学生就能很容易弄懂课程所讲的内容,也会了解电路知识的重要性。例如,电器设备在运行的时候,涉及到电工知识,其中最基本的计算就包含了负载电流、功率以及线路电流等等,老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把这些知识与日常用电情况相结合,给予学生一些相关信息,让学生根据公式与计算方法计算出家用电线路上的电流与功率的值。虽然,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远超过了课程内容的安排,但是,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为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做铺垫

一般情况下,《电工基础》的教学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没有与其他的专业有直接的接触。但是在《电工基础》教学后面还有很多的技术课程需要学习,例如《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以《电工基础》为基础的。老师在讲解这些课程的时候,通常都是只讲本课程的内容,而不会对电机的基础知识、概念、理论再进行讲解。因此,老师在讲解《电工基础》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为后面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工作。例如,老师讲到电磁感应的时候,可以对发动机的原理进行分析。把《电工基础》与后面的技术课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让学生增加教学实践时间,提高动手能力

《电工基础》本来就是一门具有技术性的课程。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为了使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经常会通过做试验来教授学生,最终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一般的做法都是在教学中穿插几次实验课,但是实验课时间都比较短,这样就会使电工教学内容分散开来,如果我们一直采用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法就很难使学生的实践知识得到巩固,尤其是中职教学的特点就是注重技能的培养,而《电工基础》教学课程的内容又是具有连贯性的,因此,就很难在理论课程中挤出时间来进行实验教学,这样就给《电工基础》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希望把实验课教学集中到一起,避免内容的分散,可以开展实验教学周。在这一周的时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自己动手操作,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电工技术来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带动学生的兴趣,二是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学生需要掌握的电工技能主要有各种电工工具、测量表的使用、电路检测,以及识别电路图的能力等。现在电器设备越来越多,因此,掌握电工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经过试验练习,学生就能掌握电工的实际运用技术,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重要铺垫作用。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果我们没有条件进行实验,在《电工基础》教学课上,老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学习。上课的时候,老师首先提出教学任务,然后根据电工知识的不同内容来进行设计问题,接下来然学生进行自由探讨,老师做总结归纳。

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样学生就能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异步电动机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提问,风扇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电机?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电容的作用是什么?在小组之中,学生可以进行自由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再一一进行讲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保持一种主动的心态参加,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就不会再有开小差、想睡觉的行为发生。此外,学生还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中有很多计算公式,比如单相交流电路模块。这些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计算。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来演示,就能很形象和直观地表现出来。但是,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会受到阻碍。如果老师自己在黑板上慢慢演算,这样的效果相对更好一些。

总而言之,老师在进行《电工基础》教学的时候,要尽量把课程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电工基础》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庄幼敏,孙志宏,王永兴.多媒体教学的趋利避害析[J].纺织教育,2010(03)

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10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化教学《电工基础》作用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及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学习电工专业知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基础,其理论知识非常重要。

实践证明,电工基础课理论性强,概念多,原理抽象,内容繁杂,公式众多,单凭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除了用传统教学手段和实验手段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外,还利用电化教学,所具有的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确保教学效果。现我就电化教学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体会。

一、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电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再现图形、线路、图表、原理、结构等问题,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这种内在需要变成经常起作用的、有效的动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逐步产生认识上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例如:例如在学习《电工基础》中的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原理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采用多媒体Cai课件,将电动势的内部电荷移动情况和闭合电路中电荷移动情况、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摆动情况,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后采用启发式和课堂设疑法,提出在电动势的内部正电荷是在什么力作用下移动的?方向如何?闭合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对这一节的概念掌握得很透彻,并且很想了解电动势与电压(端电压)的异同,对学习后面的内容兴趣浓厚。

二、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电工基础》着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书本上固然有内容介绍和简单的示意图,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抽象的文字是生硬的、抽象的、难懂的,少许的示意图也是不够的。在互联网这个优质资源里可以找到许多教材中没有的资料,而这些东西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事物。例如《电工基础》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理论知识抽象,结构复杂,直接按课本内容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上网查找一些常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资料图片,把各个组成部分的图片展现出来,并利用动画效果把各个组成部分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电动机。再将旋转磁场的产生过程、旋转磁场的旋转过程制成课件播放。这样学生不仅熟悉了电动机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而且知道了各部分大致在电动机的哪个位置,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真正认识了三相异步电动机。

三、变静态为动态,有利于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专业课程,若简单传授、解释往往由于过程的仓促与粗略,使学生只了解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对其本质知之甚少,甚至完全停留在文字层面上,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图像,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表及里,掌握其内在联系和本质变化。例如在讲解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互感、串联谐振电路、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等知识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成录像、Flas、powerpoint课件等电教软件,解决其中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从而使静态的死板的知识动态化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学生就透彻理解知识,记忆牢固,容易理解上述电路元件或电气设备的特点及工作原理,不仅能熟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很好地掌握其内涵。

四、变单一为多元,有利于形成声、形、色主体化的教学模式。

有关记忆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如果只听只能记住15%,如果只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视听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65%。可见,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参加活动能有效提高识记效率。电化教学手段能将枯燥的理论、深奥的规律变成声、形、色相结合的直观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的活动,形成声、形、色主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直接简明中掌握知识。比如:在讲解《电工基础》中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将利用楞次定律判别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步骤,用powerpoint软件制成课件,分为三步,第一步:判原磁通的方向和变化趋势;第二步:根据楞次定律(增反减同),确定感应磁通的方向;第三步: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把红色的S极、蓝色的n极、绿色的磁感线和导体的图形、导体运动的配音等巧妙结合,利用鼠标进行控制,在放映给学生看的同时,教师边讲解边给学生做手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董铭.浅议多媒体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