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十篇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十篇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3:16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篇1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93-02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当前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日常教学和毕业生技能考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考证在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计算机职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价值在于将符合现代信息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计算机行业中。计算机操作员是中职毕业生技能考证项目之一,它体现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同时,计算机操作培训是毕业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一个重要途径,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因此,中职学校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是有必要的。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探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及如何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

一、构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夕进行毕业生考证培训,目的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职业技能专业训练,使得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的职位要求。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作为计算机类职业资格培训项目之一,各个专业学生都可以选择的职业资格培训,它在毕业生考证培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构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为之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在日常教学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短期的培训。首先,在培训时间上是专门针对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一个过程。其次,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养和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相关技能,如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文件管理、文字录入、通用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等。通过系统的、短期的训练,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达到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等级的职业资格水平,满足文员等相关职业技能要求。

(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据统计,2013年我国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2012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10万,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这些数据显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中职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立足之地是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对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学生经过短期的职业资格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针对相关的职业,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达到计算机类职业资格技能水平,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对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定了就业准入制度。计算机操作员是就业准入职业项目之一。企事业单位的部分职位(如文员、档案管理等)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企事业单位对这些职位招聘必备条件要求具有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中职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取就业准入,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中职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是就业所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计算机操作员作为计算机类职业资格之一,为了使中职学生计算机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事业单位技能要求,中职学校应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为之服务,培养现代信息化管理技能人才。

二、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之构建

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作为计算机类职业技能体现,各个专业毕业生都可选的职业资格培训项目,培训人员和工作量相对较大,要在短时间内有序地、按时按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同时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需要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配备配套的实训室。为了使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培训组织机构必须配备配套的实训室,实训室配备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和多媒体控制台。中职学校要进行计算机操作员培训,在硬件设施上要建设计算机实训室,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共7间,每间实训室计算机数量在49台至60台,可以满足35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技能训练的需求。当前,计算机实训室不仅为日常教学服务,同时也能够满足毕业班15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的需求。硬件设施基本能够满足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需要,为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配备配套的培训设备。

(二)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要求培训对象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培训组织机构不仅应配备配套的培训设施,而且应明确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考核通过率,中职学校应与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和标准对接,自行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模块、中英文录入模块、文字处理(word2007)模块、电子表格(excel2007)、powerpoint2007模块和internet模块等模块。教材以任务实例展开,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职业技能,同时也为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三)搭建专用的培训平台。传统培训方式是教师理论知识讲解和演示操作,学生接受相应理论知识和模仿操作。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考核结果一般由教师阅卷来完成,这个过程既费时,又不能及时向学生本人反映其知识点掌握情况。为此,应搭建专用的培训平台,培训平台内容以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为依据,它分为四大部分内容:理论部分、操作部分、自动评分系统、结果解析。学生登录平台可以随机抽取题目进行训练并通过评分系统了解个人完成情况,还可以在结果解析获取答案。通过教师课堂指导和专用的培训平台训练相结合,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效果得到切实提高,确保了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打破了常规培训模式,体现了现代信息化管理特点。

(四)建设精干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学校的发展也失去有形的支撑。配备精干的教师是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的软条件。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毕业班职业资格培训项目之一,也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教学活动,需要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完成计算机员职业资格培训任务。为此,中职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如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建设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

(五)建设良好的组织部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不仅需要有硬件设施的支持,以及精干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部门。组织部门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与鉴定机构对接的纽带,也是培训学员档案的管理机构,同时也是培训教学管理机构等多种管理者角色,担负着整个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协调管理工作。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部门整合各种资源确保培训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培训处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组织部门,主要职能是学生档案管理、教材管理、培训管理和培训申报及办证。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经过培训处的统筹安排能够有序地进行。

(六)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及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它体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才能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1.教师熟悉考核内容。计算机操作员是毕业班毕业前夕进行的一次职业资格认定项目之一,因而学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培训教师作为培训教学的主体,教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对接,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但是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将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系统地传授,就必须熟悉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培训前应全面了解以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计算机操作员的考核标准、历年计算机操作员考试题型及题目。

2.教师严格考勤制度。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特别强调上课以签到形式进行考勤。教师根据签到表了解学生出勤情况,通过严格考勤,目的是为了确保参加培训的所有学生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如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短时间的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

3.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技能操作分为七大块内容:(1)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2)文件管理;(3)文字录入;(4)通用文档处理;(5)电子表格处理;(6)图形图像处理;(7)因特网操作。根据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的特点,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七大模块进行培训,以便提高教学效率,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4.采用“一练一考一通过”的检查方式。培训教学模式根据其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模块教学效果进行检查,采用“一练一考一通过”的检查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对模块内容掌握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采用激励评价机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为学生学习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激励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能够及时反馈,对于学习表现突出的能及时肯定,对于学习有进步的及时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便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廖庆扬.计算机操作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篇2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教学;高职

Computermajorpracticalteachingmodel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

FanRong

(Jiangxipress&publication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nanchang330000,China)

abstract:Computerpracticeteachingiscultivateandimprovethestudents'vocationalcomputermajoractualoperationskillandthebasicapproachtotechnologyapplicationability.Vocationalschoolsshouldstrengthenpracticeteachingasakeylinkofconstruction,scientificandreasonabletoconstructacomputertraining,inordertoensuretheteachingofhighervocationaltalentstraininggoal.

Keywords:Computer;practiceteaching;Highervocational

一、构建高职计算机实训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实训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大系列:计算机基本能力培养课程系列和计算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系列。

(一)计算机基本能力培养课程系列

主要开设“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实训课程。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实训课程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字录入、常见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常见应用软件的简单使用。

(二)计算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系列

主要开设如下实训课程:

1.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平台:microsoftoffice;2.数据库应用,平台:microsoftVisualFoxpro6.0、microsoftSQLServer;3.应用编程技术,平台:microsoftVisualBasic6.0、Delphi7.0、microsoftVisualC++6.0、Java2、汇编语言;4.图形图像应用技术,平台:3dmax8.0、photoshopCS;5.网页制作及网站设计,平台:网页三剑客(macromediaFlashmX、macromediaDreamweavermX、macromediaFireworkmX)、web程序设计;6.因特网操作,平台:netscape9.0、internetexplorer7.0;7.局域网管理,平台:windowsnt、windowsserver;8.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制作,平台:DirectormX、authorware;9.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autoCaD。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计算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系列模块及平台将不断扩充或更新。

二、高职计算机实训的教学方式

(一)上机练习

上机练习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形式实施教学过程。如果在实训课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按老师安排或实训指导书机械地进行练习,势必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教学效果就会不太理想,甚至有学生会趁老师不注意玩游戏,这就要求老师采用一种比较好的实训教学方法。计算机实训中任务驱动法可以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将所有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完成任务。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和综合化的方法实施教学过程。课程设计的实训教学可以与理论课程交叉进行,也可以在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老师将课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完整的过程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课题具有一定的综合实用性,突出学生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少要有一项成果输出,这个成果可以是一项制作、一个设计或者一项网络工程等。

三、建立健全实训体系

(一)实训计划

制定培养计划时充分体现出有关实训计划,而且要详细。有关实训的课时、开设时间、实训地点、实训指导老师安排都要一一明确。定期进行专业调研,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及市场需求情况,每年对实训计划做修订,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二)实训大纲

具有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经过认真地研讨,集体制定包括专业的基本操作训练、复合作业训练、生产性训练和工作适应性训练等部分的实训大纲。制定大纲必须与社会推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使培养的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和生产技术知识,与行业的标准、企业的需要相适应;实训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适应当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水平,应保证学生所学操作技能是先进的;实训大纲的结构必须遵循学生实践技能形成的规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连贯、由生疏到熟练,逐步形成技能技巧;实训大纲必须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主要课题的安排上应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并在教学时间上力求协调一致;实训大纲还要充分体现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规程

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训教学制度是有效实施实训教学的有力保障,在各项严明的教学制度规范下,形成条理清楚、运作合理的实训教学规程。每年根据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专业市场调研情况修订培养计划,从而确定实训计划,按计划由各课程组制定相应的实训大纲,根据实训大纲具体要求制定详细的实训任务和实训指导书,各个实训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训,并进行实时指导。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报告和实训作品,最后由实训考核小组根据每个同学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上交的实训报告及作品给出合理的成绩评定。

(四)实训校外基地的建设

结合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开拓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实训、实习基地,能拓展学生实习和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尽早了解社会、尽快熟悉就业岗位。高职学校可以联系学校周边地区企业,每学期结合学生所学计算机专业课程,安排学生到企业去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实习,从而锻炼学生在校期间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教育道路。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篇3

关键词:nitCit计算机模块全国考试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ationalappliedinformationtechnologyCertificate,简称ni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系统。它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剑桥信息技术(Cambridge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Cit)的成功经验并与之接轨。它采用了系统化的设计,模块化的结构,个性化的教学,规范化的考试和国际化的标准,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客观、统一、规范的标准,适合各种行业人员岗位培训的需要,供用人单位录用、考核工作人员参考。

1、nit的特点

nit与其计算机类考试相比,有以下特点:

1)培训与考试设置的模块化。这里所谓“模块(module)”,相当于国内常说的一门课程,但两者略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模块通常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某些技能或行业需要设置的;内容自成体系(一般以常用的应用软件,如word97等),包含比较完整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与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Cit)所设模块相对应。按模块化组织培训的好处是:教学组织灵活,不受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提供学员多种选择,便于体现学员个性;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可以随时增加和调整模块。目前nit推出的11个模块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电子表格、数据库、程序设计、文字处理、桌面出版、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绘图、多媒体应用、全球互联网、局域网。

2)重培训、重过程。nit规定,一般情况下,学员应先参加培训并考核通过后,方能参加上机考试。在培训中,注重过程,主要体现在:为了解和考核每个学员平时学习情况,nit设置了《学员评估记录表》,由任课教师逐项进行考核;在培训过程中,要求每个学员能完成一份体现个性的作业设计,在考核时,“只记成功,不记失败”。

3)重技能、重应用。基nit是计算机技能培训的特点,所以培训与考试都是围绕“技能”这一主题展开的,主要表现在: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技能培训目标(若干个知识点和操作要点);培训过程中,不强调理论,而注重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时间比例,要求占整修培训时间的70%以上。

4)教材配套,考试规范。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为保证培训质量,nit教材以“学习包”形式推出。nit的上机考试采用的是“无纸考试”,其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计算机软件方式,另一种是任务题签方式。考试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比较客观、规范,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5)nit证书与国际接轨。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的学员,可以免试申办相应的英国剑桥信息技术(Cit)证书。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在一定的国际范围内是通用的(42个国家和地区)。

2、nit的培训思想、教学模式及施学方法

1)1nit的培训基本思想

nit培训是以模块为单位的短期计算机技能培训,但它仍属于计算机应用课的教学范畴。考虑到:①nit的培训对象主要是计算机初学者,培训时间较短,学时有限,速成教学,即学即用;②计算机是一种智能型计算工具,学习它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技能,技能的训练靠实践操作。因此,nit培训不能沿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而应采用教育学上革新传统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所用的教学模式和施教方法,这种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教师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和推动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这不仅是一个方

2)nit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一个沿用,二个转变”的基本思想设计出nit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为主,三个侧重”即: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导为主,以作业设计为主线;侧重讲授怎么做,侧重上机实践,侧重能力培养。

3)nit的施学方法

nit的培训过程概括为三步:课堂教学(含随课上机),作业设计,上机考试。

课堂教学讲导结合,以导为主,突出上机,重在实践,上机占总学时70%,教师侧重讲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点到为止,讲在机房,精讲多练,边讲边练,多举实例,解决问题。施教过程中进行考核,随教随考,只记成功,不记成败,重视平时成绩。

作业设计几乎贯穿在培训的全过程,培训以作业设计为“主线”。所谓“作业设计”是学员在教师指导下,伴随培训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的一份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且能较好反映自我开发能力的综合性练习。作业设计的选题是学员根据需要和兴趣,自己选定。作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伴随培训学习过程进行,边学边做,独立完成。作业设计通过后,方能参加上机考试。

上机考试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定期在指定考点集中考试,学员的作业设计和过程式考核通过后,方能参加上机考试。上机考试的方式,各模块不尽相同,但都是无纸笔在机器上进行。目前nit上机考试大体上有两种方式:方法一是考试的全过程都是在考试软件环境下完成,并由计算机程序评分;方法二是题签方式,考试时由学员抽取题签,然后按题签上的内容上机完成试卷规定的项目,学员作答结果存放在磁盘考生目录下,由人工评阅,登录成绩。

3、nit培训目标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不要求老先考生成为一个“计算机专家”,而是通过认真培训使学员具备使用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执行日常事务的能力;一定的自我开发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4、nit模块简介

nit目前共开考11个模块14门培训课程。它们分别是:

《计算机操作基础》是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入门性模块,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通过学习操作系统、汉字录入和文字处理软件等计算机的常用功能,使考生了解计算机在执行操作时的要求,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典型的操作。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学习,了解应用计算机处理问题时所需的输入、处理及输出的基本特征。

《文字处理》亦可作为计算机入门性模块。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输入速度,掌握标准的文档编辑、修改和排版规则,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输入、编辑、排版等工作,并能打印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规范的中英文文本。

《电子表格》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一种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系统地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信息表示、收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功能。能够熟练地操作一种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存储、编辑、计算、分析、检索和打印。

《数据库》教会考生熟练地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学习一种数据库系统,能够建立、维护和管理数据库,具有简单的数据库程序设计技能,在命令和编程两种方式下对数据进行输入、计算、存储、修改、检索以及生成并打印输出数据库文件。

《程序设计》教会考生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制订解决方案,规划算法,把程序构思转变为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结构化程序代码,运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程序进行测试,写出清晰的技术文档,及用户使用说明。

《计算机绘图》教会考生掌握一种绘图软件包的主要特性和功能,正确使用相关的术语,掌握计算机绘图软硬件的操作,学会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总体设计以及图形的管理、修改和维护。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应用,认识到计算机绘图是如何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的一部分在商业、工业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

《桌面排版》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桌面出版软件。考生系统地学习一种桌面出版软件的所有功能以及一些桌面出版相关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完成文稿录入、图像输入(摄取)、编辑排版、修改、文字图像合成等一系列工作,制作并输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印刷品。

《多媒体应用》教会考生一些多媒体应用方面的使用技能,使考生能适当地利用给定的软、硬件编制多媒体应用程序。完成此模块学习的考生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术语,编制带有文本、静止图像、活动影像及音响的作品,使用制作语言或标识语言控制应用程序,并能使该应用程序作出交互性的反应。

《因特网(internet)》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使考生了解数据传输的方法,使用internet(浏览并下载信息、交换电子邮件、加入讨论组等),设计主页等。并为在www中使用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进行文件编辑、排版打下基础。同时考生们将会理解internet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局域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使考生认识局域网络的特点,了解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了解数据传输的方法,运用局域网。同时考生们将会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和《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大纲》(试行)的精神,针对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水平进行设计。除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往来账款核算、报表处理外,还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成本核算、产成品销售核算中的一种或几种。能够对会计软件包进行合理剪裁,建立一套能适合本单位使用的财务系统。

5、nit管理及考试的组织实施

nit培训项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管,由省级就业指导机构组织管理,普通高校具体实施。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篇4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技能培养知识体系,实训中心建设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入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现代化实训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入、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的观点。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的方案,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仿真包括: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即通过教学课件、教件、电子教材等进行仿真,其中动作原理与理论原理是真实的,而学习对象的动作过程是模仿的;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操作实践过程是真实的,而操作对象是模仿的;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便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其中实验基理现象是真实的,而实验设备对象是模仿的。实训场所再配以实际装置设备后,可以同时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多年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篇7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 实训中心  培训平台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篇9

1.新建装置操作工实操培训不易。新建装置操作工实操培训大多采用到国内同类装置实习,由于炼油化工装置的生产特点,实习人员一般不允许在装置现场和控制室动手操作,即使跟班实习三个月,也只能熟悉现场流程而少有机会动手操作。同时,炼油化工装置通常生产平稳,不会经常碰到开停车和事故处理,所以新建装置需要学习的开停车和事故处理技能在同类装置实习中很少有机会真正学到。

2.新进员工的技能培训困难重重。由于新进员工进入装置初期,只能“看”不能“动”,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师带徒师傅往往有劲使不上,学员操作技能学习往往仅限于感性认识,实际操作能力短时间难以提高。

3.在岗操作人员技能培训提升缓慢。炼油化工装置不允许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试验性操作,因而技能提高培训通常采取授课形式,然而现场生产流程工序关联强、平衡控制难度大、DCS动态变化复杂,很多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难以用语言表述,员工也难以领会其中的奥妙,技能的提升明显缓慢。

4.装置长周期运行给培训工作带来新课题。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检修周期通常2-3年),日常生产过程中很少出现停车。但这种“长”周期和“少”事故的好现象,对操作工操作技能的提高却不很有利,一旦出现突发事故,由于技能得不到日常操练,经验的淡忘往往危及安全生产。

二、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主要特点

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系统是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为基础,通过动态数学摸型,设计出与现实化工生产操作过程十分相似的环境,实现传统培训与实践中无法实现的各种培训功能(如图)。相对传统的培训,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培训成本低。仿真系统通常是以软件的形式在计算机上运行,其使用的材料、能耗都很低。同时,由于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国内的主要开发商已经开发出自己的仿真系统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类不同炼油化工装置的仿真系统投资会更小,培训投入的成本很底,一次投入,可反复使用。

2.培训效率高。仿真系统具有记录和追忆功能,使得培训可以在某一个中间过程或局部重复多次进行,有利于解决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可以针对高度危险或制造难度很大的事故进行仿真并用于培训,这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3.培训工种多。仿真软件运行在普通计算机上,一个平台多个装置仿真系统可以同时运行。使不同装置的操作工可以在一个仿真机房参加培训,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员工都能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个体培训与集中培训有机结合。

4.培训管理易。仿真培训软件在计算机及其网络上运行使用,有依据操作规程要求的自动评分与自动记录等功能,使得培训的组织与管理更加方便容易。

三、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应用

1.通过仿真培训常态化,不断完善仿真基地建设

(1)仿真培训常态化。从2001年的新建延迟焦化装置操作工培训开始,我们与国内仿真技术专业公司合作,开发和应用炼油化工装置仿真系统。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使培训实现了常态化。

(2)多渠道投入。通过新建装置项目、教育经费、职工技协等多渠道投入,目前炼化部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基地已有6个仿真机房、90台仿真电脑、12套装置级、11套单元级仿真系统,已成为中石化系统具有一定规模的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基地。

(3)仿真培训得到积极支持。炼化部每年参加仿真培训人数在600人次以上。

2.以新建装置上岗培训为主,不断拓展仿真培训的领域。

(1)新建装置开工前的上岗培训。仿真系统的特性,使其成为新建装置开工前的上岗培训主要载体。炼化部从100万吨/年延迟焦化新装置开车培训起,在70万吨/年乙烯装置、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33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120万吨/年延迟焦化新装置等历次新装置开车培训中,都引进和应用仿真培训系统,为操作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一岗多能培训。仿真系统将整套装置的运行放置在一台计算机上,为技能操作人员的一岗多能培训提供了有效途径。

(3)转岗和新进员工培训。从2003年开始,炼化部在新进和转岗人员入厂教育和转岗初期增加为期二至三周的仿真培训,使新进和转岗人员预先熟悉DCS操作的方式方法,缩短炼油化工操作培训的适应期。

(4)技能鉴定的实际操作考核。仿真已成为炼油化工特有工种实际操作考核的主要手段,使用仿真系统中的操作评分系统为操作工的操作技能水平作出科学、客观的评分。目前,在催化裂化、常减压、乙烯、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加氢精制、制氢等装置的特有工种技能操作考核中已实行仿真考核。

(5)技能竞赛。根据实战要求,充分利用仿真系统的联机功能,组织操作工进行全流程开车、停车和事故处理三个项目的各种竞赛,为仿真系统应用进一步融入生产进行了拓展。

3.优化仿真系统运行状态设置,提高操作人员精细操作意识。

为了提高操作工精细操作意识和加强质量控制要求,在仿真培训中组织装置技术人员对仿真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了优化。

(1)调整组态步骤的操作控制值范围和得分。提高压力、温度等重要参数控制精细度;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步骤的分值。

(2)对控制物料平衡的阀门,开度操作在组态的步骤描述中增加显示“小量多次操作”的警示,对物料控制骤增骤减的“野蛮”操作设置扣分,使操作工养成精细操作的习惯,从而避免实际生产中因物料控制的大幅变化而产生工艺波动和现场设备发生故障的人为因素事故。

(3)通过对仿真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现场生产中的可能事故状态。装置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对仿真系统的模拟运行,检验了70万吨/年乙烯装置加氢反应器的飞温工况,优化了操作规程。

四、仿真培训带来效果

1.仿真培训体现了低成本理念

仿真培训系统可以设计成与现场装置一致的流程、工况,逼真地模拟装置现场的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过程的现象和操作,而又全部在仿真机房进行,既没有危险性,又能反复培训运行,与其它的培训方法相比,既提高了培训效果,又节省了培训费用,缩短了培训时间。

2.仿真培训实现不同工种、不同班次人员的混合培训

目前炼化部共有7大生产联合装置,37套生产装置,各生产装置的工种大多数不一样,个性化很强,并且操作工作息是四班二倒,因此用常规方法集中组织技能培训班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仿真系统的特点可以使不同工种、不同班次的人员在同一间教室培训,颠覆了传统培训模式。

3.仿真培训提高了操作工事故预见性能力

仿真系统使操作工通过定期操练、模拟事故判断练习,在不知道事故案例名称的情况下,根据仿真系统各图形界面的信息,分析生产状态,判断事故“真相”,采取处理措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操作工的事故预见性能力。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篇10

【关键词】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加之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各单位普及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必然。承担着会计电算化教学与培训任务的技工学校就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扎实做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工作。现就如何培养会计电算化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劳动技工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还有,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

二、学生现状及问题

我国目前的劳动技工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小,学历低,社会实践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比较弱。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

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措施

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

二、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