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十篇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十篇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59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篇1

关键词:新生儿;注意事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76-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深入发展,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保健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和包括小儿生长发育在内的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护理。因此,作为儿科护士,除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外,加强儿科护士的护理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护理新生儿,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与一般的观察与护理并无不同。其实不然,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而且是捕捉病因、争取时间,求得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掌握好这项护理技术。

1新生儿的观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1观察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1.2观察新生儿有无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拒乳、呕吐、嗜睡、烦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暂停,出现抽搐等脑症状,如出现新生儿尖叫、眼球震颤、四戚肌张力亢进等,即提示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早产儿、胎头吸引儿,急产婴儿中也偶有发现。

1.3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1.4观察新生儿是否呕吐。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1.5观察新生儿的睡眠。一般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1.6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小时。

若第一次排便延误,可能是某些疾病最初表现的一个征象,如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梗阻综合症,肠闭锁和肠梗阻。这些疾病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因此,注意观察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是很重要的。小便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如超时应注意。另外,还应注意尿液气味。据有关文献报道,如新生儿尿有一种枫糖样气味,类似糖烧焦的臭味,同时婴儿表现无力,昏睡或惊厥,即为“枫糖尿症”,是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异常所致。这类婴儿如不及时察觉,得不到及时治疗,多数会在出生后几周内死亡。

2护理方面应注意做到

2.1注意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体温调节机能弱,体温随室温而波动,故易发生高热或体温不升。因此,婴儿室应做到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室温应保持在摄氏22至24度,相对湿度在55~65%间为宜。冬天预防婴儿体温不升,可加用热水袋保温,用时要注意经常检查观察,以防烫伤。有条件的家庭可放置保温箱,箱温的高低随小儿体重决定,体重愈轻,箱温宜稍高。保温箱的温度一般在摄氏28至34度范围内,同时也要注意湿度的调节。

2.2注意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脐渗血,脐周有无红肿或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并更换消毒棉垫,保持脐部的干燥、清洁,避免污染。同时要注意脐带脱落的时间。

2.3注意对新生儿皮肤的呵护及清洁。大小便后要清洗臀部,洗后用软布轻揩,臀位涂10%靴酸软膏,勤换尿布,以防尿布疹的发生。浴后可在皮肤皱折处涂上少量花生油,以防皮肤擦伤。

2.4注意新生儿的喂养。喂食应定时、定量,同时注意糖水的补充。在喂养时要注意观察其吸吮力及进食量的多少,食后有无呕吐。重视母乳喂养,按时抱送喂乳,注意巡视母乳的喂养情况,排除由于母亲过大、过短,造成吸乳困难的现象。

综上所述,护士是新生儿病情信号的第一接收者,因而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在临床护理上,护士要做到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及时报告,给新生儿以精心的护理。这样才能使新生儿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得到周全的照料,避免发生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和事故,尽到白衣天使的天职。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7

[2]陆以佳,徐翠霞.现代护理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6

[3]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1:51

[4]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96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篇2

【关键词】新生儿;游泳;安全;管理;护理

生命在于运动,新生儿来到人间,运动就在进行中,新生儿游泳是我国近年来新生儿运动新项目,新生儿游泳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开展新生儿游泳项目6年,不断探讨新生儿游泳安全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归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新生儿游泳者,均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新生儿。

1.2方法通过强化新生儿游泳安全管理及护理,提高医疗风险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2结果

从2004年5月到2010年12月份开展新生儿游泳,无差错事故发生,无医疗纠纷发生。

3新生儿游泳安全护理

3.1以老带新的方式加强工作人员技术培训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以老带新的方式加强工作人员技术培训,严格按要求按规章操作。新生儿、婴儿游泳时全过程必须有专人全程监护、游泳圈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测(新生儿颈围、型号、保按扣、漏气等)。出生10d内的新生儿脐部必须贴防水护脐贴。

3.2新生儿游泳者的选择选择游泳者均为健康的新生儿,足月正常分娩的顺产儿、剖宫产儿;32~36周分娩的早产儿、低体重儿(2000~2500g);妊娠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者;新生儿疾病康复后期者。禁忌证:下列新生儿不参与游泳:①难产儿出生评分

3.3新生儿游泳前准备新生儿游泳前准备:①预备室温25℃~28℃,水温应在37℃~38℃;②检查泳圈有无破损,双气囊各充气约90%;③下水前根据婴儿的需要贴好护脐贴;④带泳圈、测量颈围、选择适当的泳圈,从前往后将泳圈套入婴儿的颈部,将下颌放入下颌槽中,扣好双重保险;⑤新生儿游泳其水深以新生儿足不触及池底为标准,游泳时新生儿与看护人的距离必须在监护人的一臂之内;⑥选择适合婴儿游泳的游泳圈和游泳池。

3.4新生儿游泳进行中新生儿游泳进行中:①新生儿套好游泳圈后,检查下颌部是否垫托在预设位置,将婴儿缓慢放入水中,医护人员在旁呵护协助婴儿肢体伸展活动,并主动给予轻柔抚触,同时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②游泳时间控制在10~20min/次;③婴儿的头部始终保持在水面。

3.5新生儿游泳结束新生儿游泳结束:①双手抱住婴儿躯干离开水池,在工作台上取下泳圈,迅速擦干水迹,注意保暖;②脐带护理:游泳完毕后将护脐贴取下,做好脐部消毒,先用95%酒精涂婴儿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脐部。

3.6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游泳池里套一次性塑料袋,做到一池水一人一用,一次性塑料袋一人一更换,每天游泳结束后用2/100消佳净擦拭消毒,1次/d;室内空气使用等离子消毒机进行消毒。

4讨论

新生儿游泳运动项目起源于俄罗斯著名的产科医生柴可夫斯基采用科学的“水中分娩法”分娩,将刚出生婴儿直接放入水中,让其自由活动。世界各地先后开始关注婴儿游泳。不少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积极倡导婴儿游泳,并以多种方式鼓励更多的婴儿参加游泳训练。

大量的文献显示,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利,根据沈为珍[1]等报道,随机抽取446例健康、顺产,产后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的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分为两组,游泳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主要对新生儿游泳前后的体重、睡眠质量、日均摄奶量、胎便转黄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与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游泳能促进新生儿体重增加、睡眠质量提高、日均摄奶量增多、胎便转黄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生命在于运动,新生儿来到人间,运动就在进行中,新生儿游泳是我国近年来新生儿运动新项目,水的阻力大,在水在的运动量比空气的运动量要大得多,因此,新生儿游泳时间不宜过长。随新生儿游泳的普及,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安全护理是医疗工作安全的重要保证,有效降低护理差错,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确保新生儿安全。

参考文献

[1]沈为珍.新生儿游泳在产科建设中的应用与探讨.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45-146.

[2]雷素姣.新生儿游泳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9):4225-4226.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篇3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差错;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05-01

护理差错事故是指由于治疗护理工作不当造成病人组织器官损伤,而至功能障碍,造成患者有的痛苦、甚至残废、死亡。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如何,都标志着一个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护理人员素质的好坏。现今各大媒体都在进行普法教育,人们群众的法律意识很强。这对医院也提出了更高的邀要求,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各项医疗纠纷。而护理工作中如不注重操作规范或疏忽大意极易出现差错,故应在实际工作中给予重视。儿科患者都为儿童,其护理工作有明显的特点,儿童发生疾病多为急性疾病,发病快,其病情也易于出现变化,患儿有时又不可以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表达,故如发生医疗、护理等差错时会对患儿的影响很大。故在临床护理中应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避免发生护理差错,减少对患儿的伤害[1]。

1.原因分析

1.1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本身素质差。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本班护理工作,如忘记给病人测生命体征,特殊检查未交待注意事项,重病人未执行床头交接班。

1.2年轻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对病人缺乏同情心,无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存在。如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滴数的计算,其只是根据工作经验来进行估计,这样很容易导致其进行的输液过于慢或者过于快。再如在给以患儿进行热疗治疗时因为没有对其家长进行提示注意事项,而出现烫伤的情况发生。

1.3有的护士带着情绪上班思想不集中,以致发生差错。

1.4有的护士遇事不动脑筋,凭想当然办事。

1.5少数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差,对已出现的缺点,小差错缺乏认识,强调客观多,主观上找原因少。

1.6因为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且要时刻和患儿及患儿家长接触,面对各项突况。长时间会导致其自身的压力很大,出现厌倦、冷漠的表现。另外,护理人员的薪金也不是很高,这都会致使其出现负面反应。具体在工作中会出现对工作倦怠、对患儿及家长敷衍、缺乏上进心等。这些举动都会让患儿及家属产生反感[2],也极易导致差错的发生。

2.防范措施

2.1提高护士的各项素养,找出易于出现差错的因素。护士应注重对自身的各项素养进行培养,业余时间进行刻苦的学习,医院也应增加对护士进行培训、外出学习的机会。并应定期对所有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必须人人过关。对科室出现的护理差错及缺陷,定期组织举例学习以告诫新进护士引起重视。提高护士的自律性,倡导值班护士的慎独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2.2制度的防范: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护理人员每周学习一次。严格交接班及查对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学习,转变服务观念(以病人为中心),解答问题耐心,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快、临时医嘱多而护理工作又琐碎、细致的特点,医嘱除按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外,增加护士长监控次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在班次和科室人员的安排上应按职称、能力、技术性层次上岗,安排高职称、责任心强的护士来担任医嘱班,在节假日或工作繁忙时采用弹性排班,适当多配备几名护士,以备应急,分解责任护士的工作来避免护理差错发生。

2.3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2.3.1体温单记录准确。住院时间、体重、体温、心率、血压(五岁以上的测呼吸、脉搏,七岁以上的测量血压并准确记录),及时准确记录,并和医疗保持一致。

2.3.2作为护理文书,护理记录必须真实客观完整,作为一份法律文件归档护理记录应切合实际,真正反映和记录病人的情况。

2.3.3时刻唤起所有人员的预防意识,在日常处理工作中,因为护理工作的特点为比较琐碎,容易造成护士思想麻痹,注意力分散,护士长时刻要唤起护士的注意力。

2.4注重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在进行各项操作时都应根据规范来执行,定期对所有人员的工作进行监查,并应给予其奖罚措施。注意对文书工作的管理,对各项仪器都应定期进行维护,确保其在工作中可正常应用。

2.5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让其知法、懂法、守法,正确维护患儿和自身的合法权利。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严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既要尊重患儿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又要注意自我保护,对患儿及家长交代各种检查、操作、治疗措施的安全性、有效性时不要绝对化,要讲清楚风险性。护患之间的言语交流要掌握分寸,注意自我保护。

2.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进了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细节,合理延长护患交流时间、次数,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反馈患儿有效信息,准确执行医嘱,详细告知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前,含蓄给予预警信号,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以便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得到家属的密切配合。做好工休座谈,及时了解、分析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流程等,以便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7对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爱护。领导应多对护理人员进行关心,制定出一套完善、科学的激励制度,合理的把待遇进行提高,这样可有效增加其工作的欲望,积极性明显增加。定期组织专家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外派进行进修学习,这不但可让护理人员提高专业技能,还可让其开阔视野,增进交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的活动,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所了解,让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同。对其生活问题也应给予关注,消除其不利于工作的各项情绪,减轻其的压力,以让工作可以更好的顺利开展。

总之,出现差错是因众多原因所引起的,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提出有效的预防方法。笔者所在医院通过此方法,2010年发生差错的次数要明显低于2009年。通过实践显示,此方法效果理想,降低了差错的发生几率,不但可改善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还可增加医院的影响力[4]。

参考文献

[1]郭敏.浅谈儿科护理工作风险意识及护理纠纷的防范[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4(2):189-190.

[2]程爱萍.儿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910-1911.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篇4

【关键词】

新生儿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对策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人们对服务意识、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对新生儿的重视和期望值也大大提高,为减少新生儿病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特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生儿病房发生的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的新生儿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共16例,通过对这16例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服务态度不良3例,占18.75%,业务素质不高2例,占12.5%,工作责任心不强7例占43.75%,制度执行不严4例,占25%。

2 原因分析

2.1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滞后,主动服务意识差,工作懒散,不积极,缺乏慎独精神,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遵守护理规章制度,不能主动的下病房,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造成患者的不满,是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2.2 护患沟通不良 护患之间缺乏沟通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导火线,护理活动中语言不当是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1]。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家属交谈时,语言表达不当,不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其次由于家属的文化水平差异很大,对医学知识认知程度不同,过多采用专业术语与患者交流容易产生误解。

2.3 告知不到位 由于患儿刚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新生儿病房,环境温度差异大,未向家属告知注意事项(保暖、防呛咳、皮肤护理)等,而导致患者冻伤,体温不升,硬肿而再次入重症监护室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告知是护患沟通的良好纽带,是减少护患矛盾、防范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护理操作前的注意事项告知不到位,出现可预见性的问题时患儿家属不理解,加之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造成家属对护士有反感情绪,其次对已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处理不妥,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导致护患纠纷。

2.4 业务素质不高 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牢固,专科操作技能不熟练引发的护理不良事件,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不到位造成的不良事件,静脉穿刺误入动脉,拔针后针眼处按压不牢而造成的大出血。由于现今护理专业的入学门槛降低,大部分都是在家里娇生惯养,有少数护理人员学习氛围不浓,上进心不强,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水平不高。相关专业应急预案流程不熟练,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差,对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从而导致观察问题不仔细,处理问题不及时延误抢救,这些都是引起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2.5 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 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落实未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在工作中往往违背了基本操作规程,简化流程,执行走过场,观察不仔细。如:床头卡、手圈上的姓名与性别与实事不符,引起家属质疑,而引起纠纷,因未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未及时发现和告知新生儿畸形而诱发护理投诉,由于记帐人员的细心疏忽,张冠李戴,将该患者未做的处置费记帐,而造成的纠纷。

3 防范对策

3.1 强化服务意识

3.1.1 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优质护理服务是我国护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科在医院领导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经常组织对护理人员学习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将其服务宗旨贯穿落实于日常生活护理中,延伸至对产妇的护理,从每个细节着手,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和热心为每个患儿及其产妇实现生活护理到位,治疗护理安全,用一言一行提升了我科的护士形象。

3.1.2 提高沟通技巧,融洽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搞好护患关系是预防

护患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2]。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学会尊重患者,专心倾听,与患者感同身受,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和肢体语言沟通技巧,提高护患沟通的效果,当危重新生儿、早产儿经过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漫长治疗,病情稳定好转,转入病区的新生儿病房时,家属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这时护士用温和的语言,耐心地为患儿喂奶,更换尿布,测体温等治疗时,家属就有一种亲人般的温暖与照顾。

3.1.3 充分认识告知的重要性,落实相关告知内容,我们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做操作时,一定要履行告知义务,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选择正确的告知方法将告知内容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并签字,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3]。

3.2 加强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护士的素质培养,我院对年轻护士及新上岗护士的培训,巩固“三基”基础知识,定期组织理论知识的考试,定期组织护理操作的训练考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应急预案,专科操作,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3.3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 严格执行护理制度是防范不良事件的保证[4]。要严格执行一日三问,不定时提问护理核心制度内容,同时科内成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职责明确,使各项护理工作始终处在可控状态,将护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4 小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越来越重视,对护理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必须是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保证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通过对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对整改措施的实行效果进行追踪。2012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的服务,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最终达到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张彦,蔡青,衡爱萍.精神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预防对策.中华护理杂志, 2006,5:50.

[2] 张春玲,任红梅,张晓华.谈临床护士如何预防护患纠纷.当代护士(中旬刊),2008,(2):9697.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篇5

--平凡岗位爱心奉献

__,1958年10月出生,1980年2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副主任护师,现任儿科注射室护士长。

__,怀着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向往,在儿科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回顾走过的路程,变化很多,唯独没有变化的是她的工作岗位、对孩子的那份爱和对工作的执着。有人问她:从事儿科护理三十多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的回答很简单:“做了一个儿科护士应该做的,没有大的成绩,更多的是平淡,还有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

选择了护理工作,特别是儿科护理就注定选择了奉献。1994年她从病房调入门诊,虽然服务的对象都是小儿,从服务流程上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病房常规性治疗比较多,门诊随机性比较大。面对的患儿及家长多而复杂,出现的问题也千变万化。为了做好窗口服务,突出专科特色,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把患儿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患儿服务。有一次中午下班,刚要到食堂吃饭,走到电梯门口,一位农村妇女抱着孩子走出电梯,她刚要进电梯,看见孩子口吐白沫,两眼上翻,上肢抽动。她即刻抱着孩子,把手指放入孩子的牙齿之间,告诉孩子的母亲跟我走,你的孩子抽风,这时孩子的母亲摊在地上,一步也走不动,她把孩子抱到注射室进行抢救,把孩子放在抢救床上,可她的手指却怎么也抽不出来,别的护士说用开口器垫上纱布放在孩子牙齿中间抽出她的手,当时她怕用开口器操作不当会损伤孩子牙齿,虽然痛得她发抖她还是坚持的说:“我能行我能撑得住。你们赶紧给孩子吸氧,开通静脉通道。”大约10分钟左右孩子抽搐停止,当手从孩子口中抽出时,她的手指已经流出了鲜血,两个豆大的牙印深深地印在她的手指上,孩子通过治疗逐渐稳定,她看了一下表,已经中午一点多了。虽然中午没吃上一口热饭,但在她的脸上我们还是看到了成功带给她的喜悦。

注射室是一个又脏又累而且风险又大的岗位,随着医院的发展三级甲等医院给我们带来的信誉,病人越来越多,每天近400个输液工作量,冬天没有一天按时下班,特别是春节左右,是我们最忙的时候,社区门诊大部分关门,很多患者都集中在我们医院,过年期间比平时增加30%以上,连续20多个春节她都在医院度过。她的同事关心她说:你的年龄也大了,不要像年轻时一样拼命,不要透支健康,身体是自己的。她淡淡一笑说:“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我爱这个岗位,爱这些孩子。”

作为一名护士长,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才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才能更加全面地解答家长咨询的健康知识。工作中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带动年轻的护理人员,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她们。她们在生活上遇到问题,愿意跟她倾诉,把她当成自己的长辈,她们的知心人。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落实核心制度没有任何借口,处理问题时主动承担,不推卸。诚信做人,扎实做事,对病人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有一名患儿血管特别细,又比较胖,不好打针。她答应明天继续给孩子打针,结果忘了第二天是星期六,她正常休息,为了不让家长失望,也信守自己的承诺,她按照和家长约定的时间,从15里路以外打车赶到了医院。家长知道她休息还特意到医院给孩子打针时特别感激。诚信是每个人的一张名片,很多病人到我们医院就诊,来源于对我们的信任。

护理模式在不断改革,现在不单纯是打针、发药、执行医嘱,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素质,超越服务观念,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更好地服务病人。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医中药治疗,开辟了中药滴注灌肠的新方法,解决了中药味苦,患儿难以接受,吃不进药的现象。为了这项治疗能够达到好的效果,保留时间长,一副药分4次滴注,在中药滴注过程中,时常把大便沾满双手,甚至溅到脸上。中药是一项刚刚开展的新的治疗项目,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接受,反复介绍中药的好处,现在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愿意接受这项治疗。小儿推拿这项传统的无创绿色治疗在我们儿科一直是一项空白,为了填补这项空白,她参加了小儿推拿培训班,拿到了小儿推拿资格证,通过临床实践和治疗观察,总结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推拿手法,为病人解决了一些不能用药物代替治疗的疾病。如小儿先天性斜颈、小儿遗尿等等,都收了很好的效果。

“对我们护士来说,金杯、银杯都不如患儿家长的口碑。我们的工作虽然很平淡,但是多年后还有人能记住我,就感到特别有价值。”有一位60多岁的奶奶带着孙子到注射室打针,见到她就拉住她的手,非常激动问:“你还认识我吧?”没等她反应过来,她就讲起了很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她说:“三十多年前我儿子2岁的时候突然得了肺炎,在当地医院治疗护士打了八针也没打上,孩子哭的喘不上气来,大夫说孩子心衰,有生命危险,让我们转院。我们转到你们医院,有2个护士也没打上,孩子的病情,越来越重,家长着急,大夫也着急,最后把你叫来,一针就给孩子打上了,用上药后孩子的病情慢慢见好,是你救了我儿子的命,我们全家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位奶奶讲述的过程中,眼里含着泪花。像这样的事情,在她身边发生过很多,可能她一个也不记得,对患者来讲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

有一位政治学家讲过这样一句话:“责任在此,无可推卸。”既然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你,你要担起这个责任,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想办法解决。输液室是一个医患纠纷易发的场所,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疼爱有加,生病时更加百倍呵护,打针时对护士要求特别高,无论血管粗细必须一针见血,否则就是技术不好,水平差,对护士不满意随之而来。当矛盾出现、处理这些问题时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一是不要影响护士工作的情绪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患儿家长满意。她处理问题的原则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站在病人的角度处理问题。每次处理完她都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患儿家长,有些家长毫不客气,一晚上打五六个电话。她有时候也想把手机关掉,睡个安稳觉,可是她说她不能这么做,这是她的职责和责任。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篇6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常规护理;不良事件;家属满意度

脐带是母体连接新生儿的重要通道,其向胎儿运输氧气、营养,促进胎儿成长发育[1]。当新生儿娩出后,脐带仍连接着胎盘,医护人员采用专业的手法剪断脐带,而残余部分会裸露在外,若护理不当,就会造成感染,甚至引发破伤风、败血症等严重病症[2-3],故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至关重要。本次抽取120例新生儿展开研究,旨在比较脐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2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所用脐部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胎龄38~42周,平均(39.8±1.9)周,体质量2.6~4.2kg,平均(3.2±0.8)kg;试验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2.1)周,体质量2.7~4.1kg,平均(3.1±0.7)kg。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1)足月分娩;2)新生儿apgar评分[4]超过8分;3)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2)存在重症肺炎、重症病理性黄疸等疾病;3)有宫内感染征象;4)出生时体质量过低;5)家属不愿意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脐部护理,即新生儿出生后立刻用5%聚维酮碘溶液对脐部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用双道气门芯于脐部根上0.1cm处行结扎处理,再往上0.5cm处将脐带剪断,残血挤净后,依次涂抹2%碘酊、75%酒精,加压包扎脐带断端。新生儿洗浴后,用5%碘伏对其脐部常规消毒,每日消毒2次。试验组:行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断脐护理:常规断脐,出生24h内不仅要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情况,若出现脐带过粗脆性大,或脐带过短致脐带夹脱落而引发渗血[5],应立刻采用止血钳,若渗血量过多,需重新消毒后再次进行结扎。新生儿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部,48h后行二次断脐,即常规消毒后上提牵引线,松开气门芯,使脐带与腹壁呈30°角,沿顺时针方向剪掉脐带残端,常规消毒,在肚脐上贴上脐贴,24h后去除脐贴,消毒,清理血痂,充分显露脐部。2)脐带脱落前护理:脐带结扎间断后会逐渐变硬变黑,一般于新生儿出生3~7天内脱落[6]。在脐带脱落前,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脐部时刻保持干燥:为避免细菌生长,护理人员需每天消毒包扎脐部,在为新生儿洗澡时,应采用防水贴保护,洗完澡后及时用无菌棉签将多余水分吸收,再消毒包扎。②尽可能减少脐部刺激:脐带断端经包扎后能迅速结痂,避免细菌定植于创面,但需注意的是,换尿布时操作不当,会过度刺激脐部,导致创面出现发红、出血情况,甚至引发感染[7]。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醒家属为新生儿准备透气、舒适的纸尿裤或纯棉尿布,排尿、排便后应及时清洗局部皮肤,在为男性婴儿换尿布时,注意将阴茎向下盖住,避免新生儿尿尿时尿液上冲浸湿脐带。③保持脐部透气:良好的透气对脐带断端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部分家属认知水平有限,擅自用油类或乳液涂抹新生儿脐部,导致局部闷热,延长创面修复时间,故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家属注意观察脐部情况,若出现脐轮发红、脐窝渗液、脐部周围皮肤糜烂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用3%双氧水将分泌物清洗干净后,用蘸有75%酒精的棉签沿顺时针方向对局部进行消毒,显露脐部,使局部保持干燥。3)脐带脱落后护理:脐带脱落后会直接显露新鲜肉芽组织[8],护理人员应定时为肉芽组织进行消毒,每日2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衣物、尿不湿等刺激肉芽,引发感染。因肉芽未长好,局部会渗出少量分泌物,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这是正常现象,肉芽结痂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并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渗液,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消毒,直至脱落面全部长出皮肤。脐带上存在2条动脉、1条静脉,部分新生儿在脐带脱落后可见血管残端并有少量渗血,这主要是因为脐带血管内部未完全愈合,注意用酒精消毒,加压包扎,若出血量过多,常规按压无效,则行血管缝扎术。4)出院指导:新生儿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具体注意事宜,特别是部分脐带尚未脱落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指导家属掌握新生儿脐部护理技巧,提醒家属在为宝宝护理脐带前,注意洗干净双手,告知其如何正确为脐部消毒,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强调已污染的棉签禁止二次使用,以免造成创面感染。若2周后新生儿脐带仍未脱落,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结扎末端完全变硬,且未出现红肿、破溃、渗液等情况出现,无需特殊处理,仍保持原来护理操作,若出现感染征象,应立刻入院就医。

1.3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观察:统计两组脐窝潮湿、脐部红肿、脐部渗血、脐轮损伤等发生病例。2)家属满意程度观察:翻阅资料,自制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卫生、礼仪态度、业务技能、操作及时性、风险控制,共25个条目,各指标评分0~20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正态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家属满意度为正态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检验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控制情况观察

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0.00%,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67%,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估情况观察

对照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价量表单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脐部是细菌侵入的重要地方,新生儿出生后会剪断脐带,为细菌在脐部繁殖、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若护理不当,局部会出现化脓情况,据调查,约有30.2%新生儿会发生脐部感染[9]。加之,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细菌侵袭脐部后会经血管断口进一步渗透至血液中,进而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10]。优质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内涵,通过强化基础护理、落实责任制度,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使患者保持身心舒适,提升社会满意度[11]。我院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制定了详细的脐部护理计划。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1)二次剪脐能缩短脐带干燥时间,促进脐带脱落,降低脐部感染风险[12];2)脐带脱落前以脐带残余部分消毒为主,严格遵循干燥、透气、少刺激三项原则,能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3)脐带完全脱落并不表示万事大吉,若此期间掉以轻心,极容易导致脐窝渗液、渗血,故仍需加强管理,注意观察,切实保证宝宝健康;4)许多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不多,加强院前宣教,能提高家属认知水平,确保其能正确、有效护理新生儿脐部;5)脐部优质护理不仅能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且能提高新生儿舒适度,减轻家属焦虑、恐慌情绪,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照料宝宝,故满意度评分会增加。综上,做好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服务对减少风险事件、改善家属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靖云.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5,30(43):209-210.

[2]张国荣.探究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350.

[3]杨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48-149.

[4]罗正琼.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5,5(9):203-204.

[5]吴琪.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3):212.

[6]钟玉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4):180-181.

[7]端木艳艳,刘彦彦,洪黎,等.优质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4):297-298.

[8]钟伟红.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3):129-130.

[9]孙爱华.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0):2852-2853.

[10]林晓芬.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J].饮食保健,2016,3(2):101.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篇7

关键词:儿科护士护患纠纷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031-0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病人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法律观念、意识增强,对医疗质量、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儿科,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患儿和患者家属一旦进入医院大门,如果我们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病人家属的不满意或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因此我们认为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护理纠纷,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1重视儿科护理工作的法律问题

1.1.1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严肃性:年轻护士的社会经验不足,在患儿家属面前大肆发泄不满挤对医院内部人员、制度的议论,临床经验也不足,没有真正了解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权,都是引发纠纷的潜在因素,也反映了法律意识的薄弱和职业严肃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措施。

1.2.1加强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只有高水准和有预见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患儿的安全,要善于分析,勤于记录,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并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培训为基础,学习法律法规,对医疗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整个社会和医疗制度不断发生变革,儿科护理工作也应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降低风险、维护自身及患儿利益并预见风险倾向是儿科护士面临的新课题,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患儿家长,开展多种沟通形式和交流思想的渠道,形成相互理解的护患合作关系,并努力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及儿科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1.2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

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独立完成的、责任重大的服务性工作,她面对的是人的生命,特别是幼儿,生命脆弱,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必须要精通护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如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果操作技能不强、反复穿刺,容易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或由于医生开医嘱时因笔误,将氯化钙10ml写成氯化钾10ml静注,如果护士理论知识水平低,盲目执行医嘱,就会引起医护耦合性[1]差错,因此必须要提高护士本身应对的能力,护士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士再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大专或本科的继续教育学习,可选送有培训前途的年轻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班,不断扩展理论水平,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定期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护理部、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质量督查,尤其是环节质量的监控,对护士工作进行全面评估考核,帮助护士找出自己绩效差的原因,激发护士潜能,并将绩效考核成绩纳入技术档案,作为晋职、晋升、续聘上岗、评先的依据。同时,树立护士的危机意识,让护士有高职低聘的风险,并在思想上产生危机感[2]。这样才能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护理安全。

2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注意护士仪态,保持良好的心理

2.1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观念

2.1.1患儿的健康牵涉很多人的精力,如患儿父母、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等等。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不断询问患儿的病情,如果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态度生硬,均可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患者接受诊疗期间,护理人员的态度生硬,工作拖沓,解释缺乏耐心,都可引起患儿及其家属的不满。护士应该从患儿的健康、患儿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体会患儿家属就诊时焦虑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护患冲突,对患儿家属做到有问必答,有错就改,无错耐心解释,绝不与患儿家属发生正面冲突。护士还必须要有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意识,要掌握患儿病情变化。因此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纠纷发生重要因素之一。

2.1.2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提高职业道德,使他们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在治疗过程中提倡“微笑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多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减轻家属的焦虑,使其在住院期间能够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强他们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发生。

2.2规范服务行为

在为患儿服务中,如注射穿刺、抽血、做基础护理等时,应做到文明礼貌,语言亲切,对患儿父母提出疑问和过激语言行为,应耐心和心平气和的解释,安慰,体谅,用实际行动来感召他们,围绕着满足患儿父母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来进行我们的护理工作。

2.3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打造专业形象

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礼仪修养,既代表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形象,又代表了一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能让患儿及其家属信服。因此我们要有:

2.3.1加强责任心,提高理论与技术水平,提高“一针见血”率。针对儿科护理的特点,给新护士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平时如遇到疑难问题大家在一起切磋技艺,不断总结经验,通过比、学、赶、帮、超共同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2.3.2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要以宽容、理解、接纳并安抚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3]对不配合治疗的家长,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来沟通,避免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

2.3.3举止大方、优雅,按着装标准着装,衣帽整洁,长发前不过眉后不过肩,不戴耳环、大围巾、戒指、不擦指甲油、不化浓妆、不穿响底鞋。

2.4注意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由于护士与患儿及家属直接接触的机会太多,随时都有可能接受来自患儿和其家属的许多“不适宜的刺激”。如患儿在受到疾病的折磨时,因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其家属对患儿的病情冲突,就会心情烦躁、主观感知异常,激惹性增高,从而产生攻击性因子向护士发泄,导致护士工作受挫。从而由于女护士自身的生理特点,在经期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减退、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也会引起护士失去自控力而与患儿和其家属发生冲突。护士要避免和消除自己因受挫而产生的心理困扰,做到:(1)必须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护理人员特别是儿科的护理人员要善于学习和积累应付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经验,对患儿或其家属所表现出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采取谅解的态度,可用“角色置换”来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冲突。(2)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护理学社交面很广,护士因广泛学习护理专业的边缘学科,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评价事物的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能使护士在挫折面前头脑清醒,应变自如,摆脱心理困扰,以更大的热情做好工作。

3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和做好解释工作

凡各种注射应按治疗单或医嘱执行,儿科配药比较琐碎,剂量要求准确、严格。在配药过程中严格审视医嘱;对过敏药物询问过敏史,并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如为患儿做头孢菌素类过敏试验前应事先同患儿家属解释清楚,皮试结果是阴性,就可以注射该类药品,但万一皮试结果是阳性,此瓶药液就得扔掉,不能退回药房,只有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去做,解释工作到位,患儿家属一般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护士解释工作没有做好,患儿家属没有思想准备,皮试结果阳性后,既没有得到治疗又花了钱。此时心里很不平衡,就会引起护理纠纷。我们应主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如果医护人员每做一项治疗,护理操作前都向患儿及其家属讲清治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儿及其家属对自己或子女的疾病治疗、护理过程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有思想准备,这样不仅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理解,并能使之产生安全感。因此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4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记录

4.1护理操作规程

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科学,医生和护士分别拥有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责任,护士不能越权进行本不是自己职责和权力范围内的工作,绝不能自作主张随意变动、更改或不执行医嘱。《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是医护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指南,是前人的经验和一系列血的教训的总结[4]。因为《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实践经验,不断充实、修改、完善逐渐形成的,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的内容,因此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是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的。因此,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是预防和判断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是正常护理活动的保障,只要我们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哪怕患儿父母有误解,我们一定会得到法律的保护。

4.2临床护理记录

临床护理记录包括住院证、入院评估单、体温单、医嘱单、护理病历、护理记录、危重患者记录单、抢救记录单、护理交班报告等。这些记录是全面反映患者整个救治过程的主要依据,在法律上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但有的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当工作繁忙,尤其是在急诊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为了争取时间,往往着重于积极采取抢救措施而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全面性却不注意或不够重视,应付了事,涂改较多,甚至出现医嘱时间与护理执行时间存在差异等情况,如一旦抢救失败或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时,患者或家属不满意、情绪高涨,会要求病历公开或查阅有关资料,不全或有涂改等记录会促使家属对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产生更大的怀疑,甚至造成护理差错事故。护理记录是临床诊治患者病史资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依据,也是医疗、护理、教学、科研、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法律效力,可以成为权威性书证材料,所以必须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与保管,不得丢失和随意篡改,同时注意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这样可以避免患儿发生意外后患儿家属要求公开病历或查阅有关资料时有据可查,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就超负荷的工作。儿科护士天天面对的是患儿及变化多端的病情,发生不确定因素多,儿科护士必须及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并迅速作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因此,儿科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对从病人身上获取直观资料,判断病人需要,帮助医生诊断病情,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以及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儿科的护士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患儿大多不能表达自己的病情,患儿家属有时也不能够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护士可以从患儿的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口唇干燥或湿润等情况获取患儿的信息,而且对患儿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哭泣声、叹息声、声、咳嗽声等都有敏锐的觉察,能预感到患儿的疾苦和需要。否则直接威胁患儿的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杜绝工作中的差错、事故是每个护士努力的方向。因此,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5]。儿科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少,超负荷工作,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其在合同制护士中更普遍,致使护士感到自己的工作未被尊重,劳动未得到认可,劳动价值未得到体现。使少数护士身心疲倦,产生厌烦心理和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有的甚至希望脱离护理岗位。患儿病情变化快,如果护理人员脱岗,患儿的治疗、抢救贻误了时机,就会造成不满和投诉,引起护理纠纷。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不好,不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以致发生医患纠纷,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因素。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提倡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即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后处理,变为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护理纠纷,同时也要尊重事实,勇于面对和正确处理护理纠纷,维护患儿和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为患儿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王浣沙.医护耦合性差错及其防范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27~228.

[2]曹君君,于淑英,何晓冰.危机管理理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2,2(6):50.

[3]张红兵.儿科护士慎独教育与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3.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篇8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4(a)-0140-02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阶段一种常见的合并症,占据妊娠总数的5%左右。妊娠合并糖尿病主要存在两种现象,即糖尿病妇女发生妊娠和妊娠期首次出现糖代谢异常,葡萄糖耐量下降或由明显的糖尿病[1]。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对母婴的危害程度具有紧密的联系。此种合并症的存在增加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发育异常等疾病,增加死产、死胎、产妇死亡率的同时,还会引发母婴远期代谢紊乱。对此,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血糖对母婴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研究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产期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入院时间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孕妇年龄为22~40岁,平均年龄为(29.3±2.6)岁。孕周为30~40周,平均孕周为(35.6±2.5)周。其中经产妇12例,初产妇32例。观察组44例,孕妇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9.5±2.7)岁。孕周31~40周,平均孕周为(35.8±2.6)周。经产妇11例,初产妇33例。对照组一般性资料与观察组并无实质性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即饮食指导、运动训练、胰岛素治疗、病情监测等。观察组围产期展开综合性护理模式。具体操作程序如下:①产前护理。产前护理属于围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健康宣教属于必备内容。护理人员在与产妇沟通交流的时候,掌握其基本情况,并辅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产前焦虑的产妇,可进行说明,消除产妇不良情绪。向产妇和家属说明妊娠期糖尿病的基础性知识和日常生活所应当注意的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定期展开孕周卫生健康宣教,促使患者对孕产的相关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心理护理。妊娠糖尿病时期,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的程序较为复杂,非常容易引起产妇的不良情绪。而一旦出现不良情绪,就会对产妇机体血糖水平构成变化,由此也就会间接影响胎儿成长。为尽可能减少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与家属均应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安慰、支持产妇,调整产妇的心态,促使产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临床各项诊疗活动。再次,饮食与药物护理。围产期的饮食护理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3]。科学的饮食,保持合理的饮食方法,满足产妇自身需要,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同时还应注意预防引起餐后高血糖,将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②产时护理。临床上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归类为高危妊娠。为避免出现异常情况,将其安排在特殊病房,同时告知产妇卧床休息,保持左侧卧,定时吸氧,并计算胎心。如出现异常现象,需立即告知医师。并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产妇临产前,为避免出现不利于胎儿与产妇健康的异常情况,需总结产妇的血糖控制效果、并发症可能出现的概率与胎儿状况,选择最佳的终止妊娠时间与分娩方式。分娩期间,还需做好必要的抢救护理工作。注意分娩后为新生儿吸氧护保暖等各项措施。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③产后护理。产妇分娩后,产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高质量的产后护理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产生。首先,产妇护理。产妇分娩的时候,会消耗较大体力。为避免出现低血糖,护理人员应及时补充能量,并调整热量供应。产后产妇可能会出现失水、失血的现象。为避免出现不良分娩现象,护理人员应在产后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告知主治医师,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使用量,并加强抗感染,告知产妇避免或减少性生活。其次,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应在适宜湿度与温度环境内,保持低流量吸氧,并予以葡萄糖,控制血糖水平在2.2mmol/L左右[5]。如产妇早产,新生儿就需要放置在?囟?28℃,湿度为55%左右的室内。依据新生儿情况,有必要时借助暖箱保暖。新生儿出生后每隔1~2h需监测血糖变化,在血糖相对稳定后,可每隔6h监测1次,指导新生儿血糖达到稳定状态。注意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④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必要的出院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出院宣教促使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促使产妇出院后坚持母乳喂养[6]。同时指导产妇自我监测血糖,如有异常情况需来院复诊。对于分娩后的产妇,护理人员应说明注意保持个人卫,以免出现感染。

1.3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3%,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产妇中泌尿系统感染1例,产后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产妇中泌尿系统感染4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产后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5%,观察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91,p=0.024)。观察组新生儿中低血糖1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观察组新生儿中低血糖2例,低血钙2例,新生儿窒息3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巨大儿1例,并发生发生率22.7%,观察组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175,p=0.013)。

3讨论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篇9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我会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工作,现制定了本学期的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做好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参与、探索意识,培养幼儿行为规范、自理生活能力、自我保护、生活卫生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在晨间锻炼、进餐、教学、睡眠、离园等一日各项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晨间锻炼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擦嘴、漱口。饭前、便后要将手洗干净,不吃不干净的东西。

2.幼儿进餐时,教师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精心照顾幼儿,轻声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根据幼儿的进餐情况向伙食委员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提醒幼儿多喝开水,学会节约用水,让幼儿学会使用、收放自己的物品。

3.继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幼儿学习穿脱衣服、鞋袜,整理自己的物品。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在午睡时间,精心照顾好幼儿午睡,做到不离岗,对体弱多病的孩子特别关注,及时帮幼儿盖被子等。

二、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

要确保幼儿活动的时间,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坚持在活动前给幼儿带好汗巾,活动中及时帮幼儿擦汗,根据气候的变化为幼儿增减衣服。在保教中要做到有机结合,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打架、争抢玩具等。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加强幼儿的自律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习惯。

三、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确保幼儿安全。对玩具、桌椅、床、玩具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及时的防范意识,杜绝事故隐患,让家长放心。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高度的应变能力。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并作详细记录。

四、坚持早、午、离园时的检查工作,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

有病的幼儿及时通知家长,做好体弱幼儿的护理,按时填写出勤报表,做好各项卫生保健的记录工作。

五、在组织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神态、情绪,发现异常及时询问。

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玩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室内物品的定点摆放,窗明地净,走廊、楼梯地面整洁、无死角,厕所无污垢、无臭味,节约水电,并培养幼儿节约的好习惯。

小班保育员个人工作计划(二):

新学期工作开始了,为了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能更健康、全面地成长,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该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积极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服从领导的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以教师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细心、耐心、关心、爱心地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以促使幼儿在自身水平上得到发展。发挥团队精神,协助教养员做好班级工作。

二、加强幼儿保育工作,做好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

这个班都是新入园的孩子,我要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孩子,让他们感到老师的爱、小朋友的友好,使他们能够喜欢上幼儿园,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参与、探索意识,培养幼儿行为规范、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生活卫生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在一日各项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在体质上,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锻炼活动,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和室内外的温差,随时督促孩子添加衣服,对爱出汗的孩子特别护理,注意孩子的饮水量,提醒幼儿多喝开水,让孩子随渴随喝,减少幼儿生病机率,保持本班出勤率,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

2、抓好孩子的常规习惯,如喝水、饭前便后洗手、说话轻轻、拿放椅子轻轻、看书、玩玩具、礼貌等习惯,幼儿每天不用老师再提醒,都能主动完成好。

3、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教幼儿学习穿脱衣服、鞋袜,练习整理自己的着装和床铺,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生活卫生常识(1)知道保护视力,看书、绘画要保持正确姿势。不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下看书、绘画。(2)知道保护牙齿的一般卫生常识,用正确的方法刷牙。(3)知道一些预防蛔虫和肠道疾病的一般常识,不吃不洁净的食物。(4)知道天气变化和运动前后及时增减衣服,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

5、安全常识(1)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不玩危险游戏,不去危险地方,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安全。(2)懂得交通安全。(3)会处理可能遇到的简单危险,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6、生活能力(1)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擦嘴、漱口、洗手、洗脸。饭前、便后要将手洗干净,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2)幼儿进餐时,教师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精心照顾幼儿,轻声和蔼地指导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菜,学会用筷子,进餐时不大声说话,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3)安静就寝。独立、有序、迅速地脱穿衣服和鞋袜,会系鞋带,会整理床铺。(4)保持仪表整洁,咳嗽、打喷嚏时会用手捂住口鼻或把脸转过身,不对着别人打喷嚏。(5)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不爬不踩桌椅,不乱涂墙壁。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篇10

【关键词】新生儿隐患防范措施

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工作繁杂凌乱,护理隐患多。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产科护理安全越来越引起重视。高度的安全意识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笔者从事产科护理工作近十年,总结出以下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隐患,并提出预防对策,与同道共同讨论。

1隐患

1.1宣教不及时不细致

孕妇孕期未经孕妇学校的系统教育,产后病房护士宣教不及时、细致,使产妇家属缺乏正确的育儿知识,导致在育儿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意外。例如:喂奶姿势、方法、观念不正确,导致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1.2观察不细心、交接班记录不认真

新生儿出生后,在进行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未进行细心的观察,各班未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很容易导致一些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腭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闭锁、先天性尿道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等,未被及时发现,以致于贻误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

1.3经验不足

因护士经验不足,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将某些病理现象当成生理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耽误治疗,引起纠纷。例如:病理性黄疸、维生素k1缺乏症、下咽综合症、先天性贲门松弛等。

1.4工作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违反规章制度

新生儿身体娇弱,如果护士工作马虎,对待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掉以轻心,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造成巨大伤害。如新生儿沐浴前,未调节好水温,易导致新生儿烫伤;护士不拘小节,手带戒指,容易导致新生儿擦伤;沐浴时不遵守规章制度,导致新生儿掉包、摔伤、交叉感染等;沐浴后,脐带护理部彻底,皮肤护理不清洁,导致脐带和皮肤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等。

1.5违反操作程序,工作疏漏

新生儿护理工作繁杂、凌乱,与成人不同,医疗参与很少。例如:预防接种、新生儿筛查、沐浴、抚触、游泳,全部有护士完成。如果违反操作规程,如疫苗漏种、误种、重复接种;筛查漏筛,采血不符合要求等。很容易给新生儿造成终身伤害,引发护理纠纷。

1.6安全管理不到位

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新生儿无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如果病房安全管理不善,或存在某些潜在因素,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被盗,引发纠纷。

1.7院内感染意识不强

新生儿抵抗能力差,母婴同室,探陪人员多,再加上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差,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手的消毒,很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2防范措施

2.1保证孕期及产后指导的有效性

门诊孕检时,孕妇学校应认真建档,详细登记学习内容,使孕妇全面系统地掌握育儿知识。产后,病房护士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时、细致地进行宣教,确保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注意哺乳姿势,教会异常情况的快速处理。

2.2观察要细心,记录要真实

新生儿出生后,要仔细观察外观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并在文书中做好记录。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吃奶、睡眠、大小便等,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班班进行床边、书面交接,及早发现潜在的先天性疾病,并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2.3梯队合理,人员固定

产科护士专业性很强,人员应相对固定。入科的新护士应抓紧学习专业知识,日常工作中合理搭配人员梯队,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免漏诊漏治。

2.4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

产科护士要求极富爱心、责任心。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科室的有关规定,不得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否则会酿成大祸。

2.5严格岗位责任,严格操作规程

科室应妥善安排各项工作,按规定设置好工作程序,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严格岗位责任制,各班次认真衔接,以防疏漏。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班护理质量,堵漏差错事故。

2.6加强安全管理

产科病房应特别加强安全管理,做到院科两级共同协助,走廊内安装监控系统,配备专人守护病区出入口,严禁外来人员随便进出。制定完备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同时告知家长履行好看护义务,新生儿床前不许空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