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信息通信建设十篇信息通信建设十篇

信息通信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58

信息通信建设篇1

现将《**市组织部门20**—20**年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为认真贯彻中组部提出的“三网三库一平台”的全国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省委办《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党委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根据《浙江省组织部门20**—20**年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特制定全市组织部门20**—20**年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和省组部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指示精神,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推进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目标,以局域网建设为基础、以部门应用为重点、以资源共享为核心,加快推进我市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完成各项组织工作服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全市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根据中组部、省组部和我市党委系统信息化要求,加强信息资源整合,统一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防止分散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也要考虑长远发展需要,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为今后的工作拓展预留空间。

(二)逐步推进。根据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组织部门工作需要,从各地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分层次、分阶段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防止不切实际、一哄而上。

(三)注重实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注重实效。优化并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与扩建并行,逐步建设适应组织部门业务工作需要和发展的应用系统。

(四)安全可靠。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严格遵照国家安全保密的有关规定,运用先进技术,全面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和病毒防范机制,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二、目标和任务

全市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抓紧建设“三网三库一平台”(即建设各级组织部门内部局域网、组织系统专网和应用国际互联网,建设组织机构和人员信息库、办公信息库、知识信息库,在“三网三库”的基础上,建成一个集工作研究、干部管理、信息综合分析利用等功能为一体的组织工作应用平台),努力实现全市组织部门信息网络联通、资源共享,推进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20**年前,根据全市党务专网平台建设进度,争取基本实现市委组织部与省委组织部和县(区)委组织部联网,通过网络开展信息交换。抓紧“三库”建设,逐步建成全市党员、干部信息库、办公信息库、综合知识信息库。经过几年努力,力争基本建成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办公服务系统,构建一个方便实用的组织工作应用平台。围绕这个目标,20**—20**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网络覆盖面,夯实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基础。抓好内部局域网建设,加大服务器、网络设备、计算机的配备和更新力度,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今年,市委组织部在配齐部内工作人员、计算机等设备、达到“一人一机”的同时,着手对部内局域网按照网络的标准,进行重新规划和设置,并为每台电脑拉入局域网;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增加处室组工专网接入终端。建立局域网和专网信息管理和维护制度,规范内网和专网管理,确保内网和专网正常运转,发挥作用。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利用电信、网通等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搬入新大楼办公后,市委组织部为每个处室开通一个英特网接入终端。20**年前,根据市党务专网平台建设进度,依托市党务专网的统一纵向网络平台,经各县(区)委办公室连接各地组织部内的局域网,实现全市组织部门信息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二)进一步加快业务应用软件的开发。在“三网三库”基础之上,按照“总体设计、先易后难、以用促建、逐步完善”的原则,严格按照中组部制订的人员管理信息、办公信息、统计信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和软件研发规范,围绕组织工作的需求,采取自主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形式,加强组织工作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1、公文管理系统。主要由公文交换系统和公文处理系统组成。公文交换系统为公文交换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的网络传输服务,实现公文报送和下发的无纸化传递;公文处理系统为组织部门公文处理提供网络化的工作流程,逐步实现公文办理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一体化,提高公文处理的质量和效率。20**年市委组织部完成部内公文流转电子化,基本建成部内办公服务平台,促进部机关信息传递和共享,逐步实现网上办公。

2、组织干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全国组织干部人事管理系统信息结构体系》为标准,对领导干部人员的基本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采集、管理、统计、分析和汇总,及时掌握干部队伍的情况。2006年,市委组织部将在部内完成干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安装。并结合干部任免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多媒体应用技术,开发领导干部多媒体任免系统,为部务会议和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提供多媒体形式的服务。

3、领导干部查询系统。为查阅领导班子配备情况、干部个人信息、各类统计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干部信息数据库基础上,采取先进的服务器—浏览器结构,对干部信息进行交互式查询,根据需要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统计数据及领导干部名册。2006年,在市委组织部内实现干部信息查询网络化。

4、党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党员、党组织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党务工作从单机管理到网络管理、从“信息孤岛”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跨越,为掌握全市党员和党组织信息提供服务。

5、人才管理系统。按照新时期党对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全面推进我市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管理统一、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全市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全市人才队伍情况。

6、办公事务处理系统。建立与组织部门工作密切相关的资料信息库平台,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办公和知识信息库。以此为基础,开发部内办公事务处理系统,通过网络处理各项办公事务,实现办公资料的在线查询、关联检索、信息等功能。

7、信息采编系统。实现《**党建》、《组工信息》等部内杂志刊物从上报到编辑、、统计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使信息采编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纸介质流转方式,提高信息采编工作效率。

(三)加快“三库”建设,完善信息资源体系。根据实现工作需要,分期分批建设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的组织工作数据库。继续抓好组织机构和人员信息库建设,完善信息维护机制。当前,重点建好党员和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离休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家等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组织部门各类工作对象信息的数据库管理。加大办公信息库建设力度,完善组织工作文件库、日常工作信息库和文书档案数据库,逐步实现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积极开展知识信息库建设,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建理论、法律法规和组织工作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不断拓宽信息来源,丰富信息内容,满足组工干部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需要。2006年,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力争基本建立党员干部信息库,并逐步充实完善办公信息库和资料库。

(四)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找准信息化工作与组织工作的结合点,不断开拓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新途径、新领域。积极利用部内网站信息、交流情况。在我市组织部门专网建成后,逐步将信息报送、党员和干部统计等业务工作转移到专网上来开展,推动业务工作手段的改进和工作流程的创新。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内部局域网的作用,利用网络开展办公业务,实现机关内部一般文件网上传递和,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发。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收集、和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开拓组织工作的新阵地。围绕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及时开展信息采集、加工和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拓展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经常过问信息化工作,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分管领导要及时了解情况,加强工作指导,抓好工作落实。为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部长任组长,成员由各处室负责人及熟悉电脑技术的同志组成。县(区)组织部门也要组建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同时,要根据实际建立组织部门内部信息化工作协调机制,科学分工,明确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做好信息化工作。

积极创造条件。在技术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为开展信息化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运行所需经费。从各地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信息通信建设篇2

根据1月13日县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和省、市对建设公众信息网,拓宽政务公开渠道的要求,现就当前县政府门户网站宣传工作通知如下:

一、成立*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将原县编办承建的“*信息港”的主办权移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更名为*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中心网站的域名为:*。由县政府办公室领导和管理,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运行和维护。网络的主要功能是面向社会提供政府公众信息服务,开展网上电子政务。

二、积极整合网络资源。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已经建成,政府各工作部门除农业局“农业信息网”外不再设立部门网站,每个部门和乡镇要在政府信息网站内设立虚拟网站。

三、加强对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新闻的窗口、政务公开的平台、联系群众的桥梁、公共服务的门户,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要确保网站所信息的时效性、权威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明确分级管理、分级把关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审核、制度。对上传的一般性部门政务、事务、新闻,须由部门领导签字,加盖单位公章,由网站负责依据有关规定审核决定上传;综合政务信息和上传的新闻,要经政府办主管领导审核签发,重要信息要由主任审核,重大政务信息要由主任审核再报县政府主要领导审核后上传;县政府文件经主任签字后,由政府办秘书股负责提供给网站编排上网;政务信息由政府办信息股提供给网站编排上网。通过网络传送的信息,由网站内各版块负责人审查决定上传。政府办要根据分工,合理确定各版块的管理员(由分口秘书担任),并签定岗位责任书。对因审核不严格,出现工作失误的,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四、及时提供电子政务信息。政府门户网站,代表的是全县对外的整体形象,必须及时更新、补充、刷新版面内容。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作风正派,思想过硬,有一定文字功底,工作态度积极,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要求,在元月25日前立即确定上报本乡镇、本系统、本单位的信息员,由信息员专门负责信息的编报。政府办与各单位信息员签定年度编报信息的责任合同,超奖减罚,定期通报,实行考核和绩效评估。网站为各乡镇、政府组成部门、上挂单位、重点企业和其它机构设立了虚拟窗口,要立即确定专人负责信息编排,*年3月底前必须把各乡镇、各部门的虚拟网站建成并投入运行。

五、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招考聘用,招商引资项目、重要工作安排、规范性文件,要及时上网宣传。各部门的文件、规定和重要活动,都要通过网络向群众公开。县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要加强与部门的联络,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宣传工作,共同宣传好、维护好*的网上形象。

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网络知识培训。公众信息网站丰富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扩大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空间和范围,在宣传*、信息、推介资源、扩大招商、信息快递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全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尽快掌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劳动人事部门要把公务员网络培训做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要提前编制教程,在今年三月底前,采取分批分期的办法对县级领导干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六月底前要对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保证所有领导干部都能够灵活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办文办事的效率。

七、加强网站的对外宣传,提高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关注程度。今后在县政府组织的重大活动中,以县政府名义组织印刷的宣传、介绍*的资料、画册等印刷品上,要广泛宣传和印制*县政府门户网站的域名,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的窗口、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促进政府网站的发展和完善。

信息通信建设篇3

关键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通信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人们也对电力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通信行业的发展要求,实现通信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因其对电网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有很大影响,必须及时进行分析。

1概述

通信系统信息化也可以称之为通信信息化,主要是指实现通信维护、网络管理等的信息化操作。为了实现电力通信电网智能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电力专业的需求,电力通信正在加快通信信息化发展;同时构建信息支撑平台,主要满足电力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各项操作。该平台主要由通信综合检测预警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门户系统、通信资源管理等组成。综合检测预警系统,主要对环境、机房环境及动力环境等情况进行监控。一般从网管系统中获得所需数据,借助数据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及时对网络运行与维护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实现资源调配、故障处理、网管调度及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录入等操作。专业门户管理主要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统计内部数据等操作,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跨系统转换,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

2我国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发展现状分析

电力通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管理手段、方式和模式均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第一,人工管理阶段。该阶段是电力通信信息化的起步阶段,由于电力通信发展规模较小,线路构成较简单,通信专业服务对象单一,所以此阶段操作较简单,主要利用人工方式进行管理,而且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时都以纸质方式储存。第二,通信信息管理电子化阶段。随着通信网的建设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很多通信网络数据都实现了电子化操作,可以利用电子手段记录信息。该阶段主要结束word与excel表格方式储存信息资料,借助通信手段实现了个别设备与网络的管理。但因不能保证网络资源与网站运行状况,网络运维与网络监控的联系较少,无法实现关联操作;此外,此阶段的电路连接方式与故障查询等操作均要浪费大量时间,不能及时定位、查询并处理故障,很难满足故障处理需求。如今,很多电力公司都停留在此阶段。第三,通信网管理信息化阶段。此阶段电力网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通信网所进行的业务开始向多样化发展,提高了通信网的承载力与业务可靠性,同时要求实现通信网络的科学化调度也要向精细化管理发展。

2.2分析我国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我国电力通信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稳定可靠的业务支持能力,但是从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实际建设分析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通信网络管理方面。第一,时展速度较快,我国电力管理通信网的手段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监控、维护和管理通信网络的运行平台不能满足实际运行要求,没有实现一体化操作,质量水平高低差异悬殊。由于使用的系统不同,导致数据交换和联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第二,我国电力通信网运行维护技术与手段还不健全,还不能实施统一化流程管理;缺少技术平台支持,主要为人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下,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求。第三,从技术手段与支持平台分析,通信网络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目前电力通信网络处于大幅度建设和发展中,呈现出较强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必须要求高质量的通信网服务管理操作,但是从实际发展来看,还不能实现输、调、变等的稳定操作,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3建设电力通信信息化的思路探讨

3.1完善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功能建设

从电力通信信息化体系实际建设来看,设置监控与环回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通信网络系统中的各项性能与指标的实时监控。安全管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电力通信安全,避免非通信网络用户接入到通信网络中。网络故障管理主要对网络运行中的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结合故障类型合理确定故障位置,然后评估故障对通信网络造成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尽快修复故障,维持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性能管理主要对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与设备的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和控制,进而保证电力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配置管理主要负责网络设备与系统中资源配置等操作。

3.2科学合理地分析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

构建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时,内外部条件等均会影响通信网络体系的建设,一般会受到技术经济标准、通信网络机构与管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人们习惯从通信网络建设完成状况评价其建设功能与配置系统的高低衡量通信网络建设水平。但是此种评定方法较客观,对于实施监控的电力通信信息化体系,一般会受到监控系统设置的影响,同时还要求监控系统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一般通信服务质量与通信规模呈正比关系,随着通信规模的增加,通信服务质量要求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在实际建设中,为了建设高质量、稳定的电力通信系统,就必须要求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覆盖包揽性,此种要求也是电力通信信息化管理系统必备的特性。

3.3在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中建设网络系统

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立初期,主要对个别通信网络进行管理,为了实现让系统全面地管理所有通信网络,必须借助网元数据及时对网络、网元管理层等多方面的系统设计进行分析,满足系统设计要求。数据采集与数据接入主要在复杂网元数据收集层操作,网元管理层实际上只有电力通信网络中一个独立的网元,主要负责支撑上级网络管理层等操作,在管理网元基础下,可以从管理网元的联系、网络管理层的增加等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结合通信网络能力,实现更改、创建、调整或中止等操作,及时对网络性能与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上级各服务管理层提供数据支持。

4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特点分析

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全面性。在同一平台上完成各个系统的构建,实现了系统间的无缝连接,实现了资源调度、现场处理与故障监视管理。第二,安全性。在系统操作层、网络层、应用软件层与管理层均采用数字签名、日志、数字签名等方式实施安全管理。第三,开放性。通信运行管理系统利用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操作,可以给上级提供符合电信管理网等标准的网管接口,其他网管系统使用X接口。第四,可扩展性与可扩充性。实施通信信息化后,提高了数据可靠性,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维持了系统的持续化操作。第五,经济性。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实现网络全自动与自动化操作。第六,先进性与实用性。系统内部主要进行分布式处理,可扩展性较强。利用多粒度双重方式平衡,软件重用技术,缩短了软件开发时间,提高了软件质量,实现了厂商设备环境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操作。

5结语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大规模建设,促进了电力通信企业的发展,不仅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成为电力通信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从电力通信业务保障方面分析,系统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促进了电力通信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通信系统的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电力通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所以还要经历很长一段发展时间,必须加强通信网络资源数据的挖掘,提升系统应用水平,促进电力通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东斌.浅谈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J].电工文摘2013(4):65-67.

[2]高鹏,王萍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11(2):26-29.

[3]武利军.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2.

信息通信建设篇4

[关键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82-01

0.引言

未来社会的主流趋势必然会是信息化,其中电力通信行业的信息化也是必然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手里拥有的资源和技术去建设电力通信信息系统,使其变得更加高效和实用。当然,需要提出一个概念――智能电网,它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体现在通信网络的建设,也应当在信息管理方面有所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如何建设高效、灵活的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是目前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

1、当前我国的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发展情况

总体来讲,如今我国的电力通信信息系统以及相关专业的网络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网络的规模变得大且复杂,网络的运营和通信技术并驾齐驱,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是,在二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矛盾也在逐渐凸显,举例说明:设备、技术很先进,紧跟国际潮流,但是,管理者素质普遍偏低,管理者对于新鲜事物的掌握不足,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制约彼此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寻求网络技术进步的时候,使用新型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共同建设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电力通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2.1同网络相关的问题

通过我国现今通信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了解,尽管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通信网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与先进的国家相比,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下面就现如今我国通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研究:

2.1.1对于电路的利用并不充分

电路的利用不充分会对电力传输效率带来影响。直观表现的矛盾即话路容量不足和电路利用效率低下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往往是由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造成的,除此之外,对于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业务不重视,造成的上下话路无法按照需求进行设置,也是由于对电路的利用效率低下造成的。

2.1.2通信体制不健全

尽管,我国很多干线运行时间很长,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很多干线由于使用年限已久,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比如说干线的超负荷使用已经干扰到了pDH微波电路的运行。另外就是线路的更换维修,及时改进等方面都比较滞后,这些都是通信体制落后造成的。

2.1.3通信网络结构稳定性差

星型和树型网络相结合的复合型网络结构是目前的主流运营形式,占据了大部分网络结构的复合型网络结构已经跟不上时展了,它们的稳定性差,构成的电路迂回比较困难,影响了整个通信系统的稳定。

2.1.4干线传输容量有限

先来看一组数据,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网内的主干路电容仅仅有34mbit/s,很少一部分能够达到140mbit/s。问题就此出现,通信网络运行的时候,主干路是主要的使用区段,如果干线传输容量过低,势必影响到网络业务的开展。

2.1.5网络系统管理不善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但是通信公司的人员匹配没有及时更紧,管理手段没有及时更新,于是便造成了网络的管理问题。

2.2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网络的接入较为薄弱,目前大多数的网络用户采用的多为电话线网络数据接入方式,这种接入无法对数据信息进行调整,传统的观念深入人心,带来的问题就是用户接入系统长期处于薄弱状态。其次是网络管理不善,这不仅跟我国目前的网络管理发展较为落后以及控制方法简单有关,也和现有技术落后有关,导致现有的网络管理不能应对多元复杂的传输网络。

3、电力通信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3.1从需求开始做起

在通信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需求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经过需求分析把握正确的方向和目的,后期的系统建设才能发挥实际作用。电力通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网络管理要求、系统规模等。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网络管理要求的确立,它是其他需求合理实现的起点。另外就是需求分析的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以实际为出发点,不能追求过高的功能全面、设备先进,配置高额,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根本。另外一个原则就是通用性,做到了通用性,可以减少后期开发成本。

首先,确立好核心的部分,使用灵活配置的体系结构和系统模块是保证系统通用的前提,其中体系结构使用B/S和C/S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内的组件便可以得到重复利用,从而节省资源。

其次,初始化配置组建在系统中已经得到了重新的定义,用户为了将自己的特征得以凸显,只需在系统中进行改变便可做到。

最后,确保各个系统中的数据实现共享兼容。达到这样的目的只需选择正确的编码标准。而在电力通信系统中涉及了大量的信息,使用GB/t编码标准有很好的效果。在此,我们还需要讨论下系统设计的重要性。系统最终实施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设计的好坏。而在系统设计中,数据库是基础。所以采用mSSQLServer2000进行组建数据库,这种方法建立在e-R数据模型之上,这种模型可以实现简易开发和最小数据的冗余结合。

3.2对网络进行设计

开始做系统的时候,会涉及到很多环节,其中通信设备的供应就是一个主要的环节,由此可以看出,系统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势必会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于网络的设计,我们从网元管理开始说起,起初是网元管理层,这个层面的要求是即对单个的网元进行管理,也要对上一级的网元继续服务,提供相关的技术,这个的设计主要是单条电路和设备;其次涉及到了服务管理层,白话意思就是用户和网络运行者之间的接口,但是它管理到很多内容,包括记录接口的性能数据、管理服务收费、组织用户进入网络等;最后便是和市场和用户接触最多的业务管理层,简言之,就是执行层面,反馈信息且承担一部分管理职能。

3.3系统结构

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到最后便涉及到了结构的设计,在进行该项设计的时候,主要目的是满足各种操作系统和机型的要求,当然还要对相应的系统设计冗余结构,同时分出不同的档次。结构主要包括六部分:一是数据服务器,它的主要功能是承载网络管理信息数据库,并承担部分的存储处理职能;二是浏览工作站,通过相关广域网介入网管系统,从而提供浏览功能;三是网管工作站,它的主要作用是向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界面,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监控;四是前置机,它的作用是实时管理相关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站,管理手段主要是以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基础的;五是管理数据库,它的主要数据是非实时的报表数据和统计检索结果,除了存储功能之外,还能处理被管系统和被管设备的历史数据;六是协议配置器,它的作用是实现管理设备和网管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我们将上述六个部分合理整合运用,系统才有可能得到顺利使用。其中,在互联网中运行该管理系统,务必要保证其安全性,具体做法除了应用一些防火墙技术之外,还应设置一些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其中设置用户权限主要做法是限制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设置不同的角色,匹配相应的权利,这都是出于安全考虑的,这种做法的基本原理是经过系统分配权限给相关的角色后,将用户指定到相关的角色之中,当然,一个用户是可以拥有很多角色的,每一种角色都有匹配的权限。

综上所述,我国的通信信息系统的建立虽然实现了部分的成就,但是在和公用网络及专业的网络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对系统的完善是对个人、企业、国家都有益处的一种做法,所以对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工作者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并积累经验,从而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凤英,赵志民.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顾维正,徐刚.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的经验和建议[J].电力系统通信,2008(10).

信息通信建设篇5

【关键词】规范化建设消防信息通信运行管理

一、前言

一直以来,消防通信属于消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消防中的神经系统。但是从通信运行管理现状来看,存在最大问题就是管理上不规范,严重影响着消防信息通信的正常运行。因此,探究其规范化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二、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1)实现了去前期建设的统一规划;实现了规范化管理,能够充分调查研究,建立出明确清晰的运行方案,还能够评估风险。(2)实现了统一指挥,过去因内部的指挥环节较多,导致信息沟通不顺畅,但是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实现统一支护,信息沟通也较顺畅,对外也协调有序,层次清晰,具有较强应变能力。(3)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实现了运行管理责任与权利对等,实施过程与结果都和预期相符。

三、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3.1构建科学管理制度

对于消防通信而言,衡量其能力的标准就是系统运行质量,即是通信信息的准确、迅速的进行沟通与稳定传输,进而实现系统优质运行质量,不但要具有现代化通信设备,还要具备一条科学维护管理体制。消防单位必须要重视与维护好每个环节,结合先进设备与科学管理才能够确保通信设备长期、稳定的运行,才能够提高整体运行质量,发挥消防事业服务积极作用。

3.2执行科学管理制度

从各种实况来看,采用有效管理办法能够促进运行维护管理的提升。其一要构建出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包含了健全的机房管理、系统定期维护检测、设备维护保养以及值班等各种制度,要划分出平时、急时及战时来制定出不同工作预案,通过制度来管理与约束管理者行为。还要建立出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出发现、提出、研究及解决问题的保障机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题科研、业务培训、技术座谈,这样才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增强通信运行管理的质量。其二形成有效操作流程,受案要规范维护管理的操作流程,保障操作人员在各种情况下能够动作规范、沉着冷静操作,将各种故障隐患或者苗头孽杀在孕育中。还要采取日检测,周维护,月分析之维护检修体制,要定期召开技术人员分析会,各个人员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谈谈体会,进而分析交流,研究讨论系统中所发生故障及隐患现象,查找其中的原因及采取处理的措施。研讨工作中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解决措施,提升技术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

3.3强化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对于消防通信而言,其工作属于一项技术性强而要求高工作,大多因为工作态度或者技术的疏忽,就有可能中断通信或者损坏设备而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强烈责任心,并且维护管理信息通信也属于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及系统的工作,只有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做好每件事情,才可以确保良好效果。因此在管理维护运行上就需要关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真抓、早抓及主动抓,防止将问题蔓延而出现危害。还要对维护管理人员做到定岗定人,要采取谁管理谁负责,这样才能够保证各个管理上有序进行。并且还依据其工作职责及考核重点出台有关考核奖惩细则,依照公平、公开及公正原则进行绩效考核。

3.4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质

要实现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就必须要确保通信中各个设备运行质量,还要具备过硬业务技术与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较好执行维护管理计划方案,才能够制定出维护管理策略。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业务技术。如今消防工作必须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就要采取科技强警的战略方针,强化科学技术与信息通信运用到消防中的效果,学习中包含了抢险救援、防火灭火以及队伍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相关人员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各种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技术。

四、结束语

总之,在消防中信息通信非常重要,实现其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就是发展必然趋势。因此,就需要依据消防队伍实况采取相应措施,实现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消防队伍发挥自身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陈硕.基于虚拟技术的高层建筑消防GiS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信息通信建设篇6

根据中纪委《关于转发〈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中纪发〔2011〕16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全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公开工作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2011年11月15日前,依托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全区统一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专栏(以下简称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全区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

(二)2011年11月底前,在全区统一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中,完成自治区本级12个部门(自治区监察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环境保护厅、工商局、政府法制办、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依据职能所管理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

(三)2011年底,各市、县(区)上述行业主管部门按要求完成本级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初步实现全区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并实现与国家信息公开共享平台互联互通、互认共享。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公布信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把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与治理商业贿赂、推进政务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二)统一规范,分级实施。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级组织实施,依据投资额度确定需公开项目的范围,细化和实施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收集、公布、管理和使用,加强行业监管,做到条块结合。

(三)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重点公布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城乡建设和管理重大事项以及信用信息等,突出对不良行为信息的披露,逐步实现对工程建设各类信息的全覆盖。逐步为企业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有效实施联动监管措施。

(四)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依法依规,及时规范信息,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将信用信息作为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的工具。

三、关于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

(一)明确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的内容。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试行)》(附件1),以项目为中心,以审批流程为主线,主动公开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标投标、征地拆迁、重大设计变更、施工管理等信息。

(二)明确项目信息公开的主体。按照“谁主管、谁”的原则,项目管理单位做好信息收集、和维护等工作。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信息由项目审批部门收集、审核和。项目招标投标信息由招标管理部门。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和从业单位、主要从业人员行为信息由项目建设单位提供,项目主管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审核、。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审批和出让信息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集、审核和。相关企业基础信息由企业登记主管部门依据职能公开。相关企业资质和个人职业资格的基础信息由建设资质管理部门依据职能公开。

(三)明确项目信息公开的载体。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规范(试行)》(附件3),依托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及专栏,各市、县(区)政府,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在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公开项目信息。

(四)准确、及时、规范公开项目信息。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审批和管理权限,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及时公布项目信息。对于依申请公开的信息,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和相应的依据、程序和标准。

四、关于信用信息公开和应用

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基本指导目录(试行)》(附件2),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目录和实施办法,制定本行业工程建设不良行为认定标准、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办法,指导本行业对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工作。

(一)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行业实际,研究开展信用评价并公开结果。

(二)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统一的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按照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建立本地区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信用档案。中央驻宁企业和在工商注册地之外承接项目的市场主体,由其项目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收集、审核、记录和公布其在项目建设中的信用情况。

(三)集中公开信用信息。各有关部门按照审批和管理权限,依托全区统一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公开工程建设从业主体资质、项目业绩、信用评价、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重点公开不良行为信息。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并依法作出处理,要按照“谁查处、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违法违规档案记录。不良行为信息应于行政处理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布。公布的基本内容包括被处理当事人名称、违法行为、处理依据、处理决定、处理时间和处理机关等。

(五)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和完善行业统一的信用信息运用制度,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标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综合运用信用信息结果。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性质恶劣的从业单位要重点监管,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提出限制条件。要正确使用信用信息,不得利用诚信奖惩机制设置市场壁垒,搞地方保护或行业保护;不得对处罚期满的市场主体附加其他限制条件。

五、实现工程建设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一)做好工程建设信息的整合。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全区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各市、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工程建设信息要整合到共享专栏,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公开共享平台。

(二)推进行业、地区间信用信息的互认共享。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规范(试行)》(附件3)确定的“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公开表示规则”,公布从业单位等级评价结果,互认共享行业间信用等级信息。对不同行业的信用评价纪录,各单位要积极推进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表示转换,便于行业间信用等级信息的互认与应用。各市、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在资质资格认定、招标投标等活动中,应当全面查询、有效使用信用信息。要加强执纪执法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积极建立信息通报、诚信记录共享机制;加快已建立的各类违法违规记录公告平台与信息公开共享系统的互联,与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商部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联网应用平台、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管理、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监察机关电子监察等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联动。

(三)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的统一编码。自治区各市、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依据《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规范(试行)》(附件3)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的统一编码,并实现基于统一项目编码的项目全过程信息查询服务。

六、工作要求

(一)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负责全区工程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负责全区统一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平台搭建、技术管理、运行维护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并通过政府采购建设完成全区工程建设信息公开专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协助落实全区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培训等费用和本行业信息公开工作。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地区各部门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工作。

(二)自治区、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负责本单位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工作,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和政策指导,确定专人,应于2011年底前完成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录入、审核等工作,确保信息公开及时、准确。

(三)各级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执行本通知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搞地方和行业保护,不及时准确公开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甚至弄虚作假、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信息通信建设篇7

论文摘要:档案管理向信息化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信息技术的应用给繁杂的交通运输部门档案管理提供了许多方便,节省成本,减少工作量。本文针对档案信息化的应用提出了电子文件的管理方法,最后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探讨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档案部门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图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同步。尤其现在计算机管理广泛应用于各类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公速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三)档案的标准和规范建设

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逐步形成关于中国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

(四)档案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建设

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关系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五)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这是档案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信息化”的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掀起了以数字革命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浪潮,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以及思维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同样需要现代化。目前,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也纷纷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唯一途径。

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网络档案系统

在系统内建设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内部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发挥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促进档案现行文件信息化的标准建设,根据系统建设需求,采购必要的硬件设备,为系统提供硬件基础。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为保证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制定相应的策略、保障档案资源的原始性、安全性、可靠性。

(二)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是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1.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上网前,又按着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了文件格式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对那些未输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应由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编目整理,也利用网络技术向档案部门传输,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网络在各业务管理机构与档案部门之间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建立依附在信息管理网上的归档专用子系统。

2.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三个部门的职能应用于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电子文件归档中集成一体,共同形成质量较好的电子文档。

3.做好档案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4.解决好档案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总之,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是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在改善交通运输状况,发展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信息通信建设篇8

【关键词】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体系

目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消防领域的管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综合日常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辅助、建设工程消防备案、日常管理、日常办公等,已经形成了一个整套完整的信息网络化平台,不仅实现了消防领域自动化办公,也使得许多消防信息可以实现共享等综合利用功能。因此,加快应急通信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抢险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一、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应急救援通信体系主要针对有重大影响的突发灾害事件而言。随着世界性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重大特大恶性灾害事故及突发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消防部队担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是一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的现役部队,具有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优势,我国的灾害救助基本是以消防为主体服务于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消防救援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要在国家应急救援机制的规范下发挥其特有的威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要求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措施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况掌握快,二是投入警力快,三是采取措施快。因此加快应急通信指挥体系建设,提高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消防应急救援组织混乱,通信不畅通

由于突发事件、重特大火灾扑救和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参加的警力较多,有的还涉及到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在指挥调度上,由于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还未形成,由于应急响应不统一,指挥层次不清晰,通信指挥系统不规范,极易造成指挥权交接和指挥命令传达上的混乱。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应急演练,社会相关力量协同作战调集难、指挥难,部门间直接、有效的综合作战体系不能及时形成,各部门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应急救援任务中容易出现通信不畅通等问题。

2.2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手段滞后,器材配置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虽然消防通信装备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实际情况看,通信装备的配备仍有欠缺,配备通信器材与《公安移动通信网基本级》、《公安移动通信网警用自动级规范(Ga176-1998)》等有关规范仍有差距,造成频率使用不规范,通信距离有限,在救援现场不能通过电台进行协同通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灭火救援统一指挥的效率,且现有的常规通信手段因保养不善、质量不高、设备老化,影响功能发挥。在现场应急通信上,主要依靠无线常规通信对讲机和少有的卫星电话,覆盖范围小,缺乏数字化、智能化的集群通信设备,缺乏图像传输、会商、定位设备。

三、加强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用分层指挥、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方式保障通信体系顺畅

解决消防应急救援层次和组织混乱比较好的做法是将参战人员根据分工划分成不同的组,指挥部通过电台指挥到各组负责人,各组内部再通过另外的通话组向下指挥,逐级分组、分层指挥。在信道不够或信号不好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常规通信与集群通信互补的通信方式。指挥部通过固定电台对外联络,向下通过常规单频通信。采用分层通信,单频与集群相结合的通信方式,从而有效地解决350兆信号覆盖率,确保战斗任务中通信体系的畅通。

3.2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目前消防通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消防通信的建设应打破传统观念,推广使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通信网络。依托公安pDt警用数字集群及Lte宽窄带融合专网建设,进行实时图像和语音传输,构建数字化智能平台。同时,卫星技术来保障大范围、高带宽的实时通信问题等。实现应急现场机动化、移动化网络的快速建立,提升通话质量和精准化、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

3.3加强灭火救援通信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跨区域作战时,参战力量多,作战时间长,必须要求有灵敏高效的通信组织指挥程序。各级消防部队要根据应急救援任务的等级,提前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通信保障方案,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要详尽周密、明确任务、分清责任。

在制定应急通信预案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应急救援现场的通信保障任务,确保应急通信组织指挥程序得当,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协调通信有力,政令、警令畅通,信息及时准确传达。

参考文献

信息通信建设篇9

一、2005年信息化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今年以来,局领导高度重视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市局调整、充实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领导、规划和协调。市局信息中心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并分别确定了局内外网建设的工作人员。另外,领导小组还在局各部门、单位设立了信息工作联络员,落实责任,从上至下,形成合力,切实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二)建立制度、科学管理、规范实施

市交通局为保证信息化建设能规范、有序的发展,明确信息化建设方向,制定了每月信息化工作会议例会制度、联络员交流制度;制定了《局网络运行管理办法》、《信息报送统计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完整[本文转载自[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并起草了《交通局信息化“十一五”建设规划》,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另外,局还向省厅申报了交通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已通过审查立项。

(三)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市局在人员少,人员兼职多、任务重、缺乏专业计算机人才的情况下,坚持培养、建设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局领导在充分信任、充分放权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各信息工作者加强自身学习,相互交流,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与知名it企业结成战略发展伙伴关系,从而形成交通信息化建设优势团体。

(四)加大投入,基本完善了内外网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交通局加大了资金投入,进行信息化建设。其中,完成了机关内部宽带上网,实现局域网正常运行。完成了局领导及办公室机要秘书与党政网的连接。充实了市局交通政府门户网站并成功进行了网站改版;12县市区交通局政府门户网站已建成,基本形成了以市局门户网站为中心的全市交通门户网站群。完成了站场远程安全监控系统(一期工程)的建设,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部分站场远程实时监控。局机关oa系统已安装完毕,远程公文传递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一批必要的办公硬件设备已配备,为下一步交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内网构架初步形成

今年,交通局内网平台构架基本形成。一是完善了机关局域网综合布线系并全面开通宽带网络服务;二是完成了局机关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与省厅专网的连接;三是开发了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初步实现了查询、下载等功能,进一步深化了资源共享,起到了简单网上办公的作用,使内网建设又上一台阶。

(六)门户网站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局对交通网站进行了成功改版,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许多具体栏目,版式也进行了调整改进,并确定了专人进行维护管理。经过半年运行使用,新的网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对外宣传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更充实,信息更新率提高;二是点击率逐渐提高,从原来的每日几人增至现在每日100余人,这也表明关心交通的人更多了;三是开辟了网上投诉信箱,留言板、新区论坛等栏目,增强了与市民、业户的互动功能,促进了交流,为更好地利用网站为市民、业户服务提供了平台;四是建立了网站管理维护、信息报送等相关制度,将网站渗透到各单位、各职工的生活工作中,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扩大了网站影响,发挥了网站作用,直接地促进了交通对外宣传。

(七)通讯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对电话线路故障、电话箱破损、油漆脱落等进行及时维修和刷油;局电话完好率达到100%,开通了固定电话与手机虚拟网,大大节省了通讯费用。

尽管今年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交通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工作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我们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各单位、部门信息化工作发展不平衡;二是信息化工作经验欠缺,业务技能有待提高;三是信息化建设分散,信息资源共享性差,需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四是网站建设不尽完善,版式、内容、功能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

二、2006年信息化工作安排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新的一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富有挑战的一年,我们要做好一切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迎接这一挑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遗留和积聚了一些问题,包括旧的传统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面前还有不少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墨守陈规,要扎扎实实做事,按照"稳定、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去行事,按照市交通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计划去贯彻。为了进一步做好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针对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明年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加以改进,积极开拓创新,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此,对2006年工作提出如下安排:

(一)建设重点电子政务业务系统

为了提高交通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逐步规范业务流程,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我市交通发展需求的轻重缓急、平衡需求和基础条件,要加快以下重点业务系统的建设。

(1)完善交通vpn网络信息平台

依托市公用信息平台搭建交通vpn网络信息平台,构建以交通政务、运政管理、交通稽查、规费征收、路政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应用体系,在现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充实完善交通vpn网络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网络资源,真正实现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

(2)建成交通公共数据中心

以省厅交通政务信息系统为基础,建设我市交通数据中心,与各部门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

(3)建成市、县两级宽带传输网络

建立市、县两级交通光纤宽带网,信息网络实现宽带化,网络间实现高速互联互通。

(4)推进县(市)、区交通局信息化工程

按照市交通局的统一规划,各县(市)、区交通局要建设市交通局公用信息平台的区域性节点,保障以市交通局公用信息平台为中心,以区县交通局平台为节点的高速宽带城域网的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建设与畅通。同时,要开发建设自己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市交通局信息化中心审核通过后实施。

(5)建成远程站场安全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二)继续加强领导,提高每位机关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个人的目标考核任务,使之完全地融入到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加大投入,完备硬件设施,改进机房建设。改进完善内部局域网建设,提高机关网络办公水平。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落实责任,继续做好统计考评工作。

(三)修改完善《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建设规划》。加强网站建设,做好网站改版和推广工作。建立更多的互动和设立英文版面,更有效地利用网站做好服务工作。

信息通信建设篇10

摘要: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联网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还未达到应该具有的标准,服务更是匮乏,系统也没有完善。为何会产生这种原因?真正适合我国的服务系统系又应该是什么样呢?本文通过论述,简单的分析了交通信息服务的现状,并对建设联网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成逐渐完善了国家所规划的高速公路网络。但是大部分省份的交通信息服务不完善,公众所获得信息的渠道还是局限在道路上的情报板与交通广播。虽然有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着手建设,但由于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所建设的高速公路信息服务系统并没有达到标准,无法为公众提供有效的公路信息。

1、交通信息服务的现状

1.1在国外

美国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关于智能的交通系统研发,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建设交通信息系统——“511”。该系统是全国目前为止,最好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之一。“511”以信息服务的实用性和道路引导的实时性为目的,通过覆盖全美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为交通信息中心提供及时全面的交通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系统分析与整理,向整个社会提供及时详细的交通信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参考。

1.2在国内

相比世界上的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只是建设了一些针对部门的业务开发了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仅仅满足了很少一部分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信息的共享度、实时性都没有达到标准。

2、造成现状的原因

大体上我国不完善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有以下几点形成原因。

2.1忽视软建设

高速公路的服务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保证道路上车辆的运行通畅;二是保证土建方面,车辆能够通过。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过快,建设者对于高速公路的信息服务并没有达到与之匹配的知识认知,他们注重的之是道路的土建建设,而对于另一个方面不熟悉。 

2.2沟通整合困难的分期分段模式

分期分阶段建设是我国目前的执行的模式,为了快速的建设,采用的是代建制、Bot等建设模式。分别由各种类型的企业负责运营管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导致不同的告诉公路建设的软件系统配置不均衡,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沟通。

2.3现有的信息服务系统动力不足

我国还存在着很多的高速公路收费站,而项目建设的重点还是偏向于眼前的经济效应,对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导致了很多高速公路并不能及时有效的取得交通信息,从而使得交通信息服务的实施遇到很多困难。

2.3.1现有的管理构架使得信息服务不能完善

联网收费在我国各省已基本实现,一般都设置在每个省的监控/结算中心。能处理交通信息并向大众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但是各个高速公路之间却缺少应有的交流和沟通渠道,还是处在互相隔离的状态,实时的信息交互无法达到要求。

2.3.2部门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无法达到

交通信息服务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路政部门、路段业、气象部门与交警部门等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与这些部门的集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但是我国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这很多问题,部门壁垒已经形成,信息沟通少,更谈不上共享。

3、我国目前交通信息服务的现状和实现步骤

3.1构成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框架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所包含的主要部分:(1)信息共享层面:包括信息存储子系统、高速公路地理信息系统和定位平台。功能主要是向上层的各类基础服务提供基础数据。(2)信息处理层面:也叫信息地采集与数据地维护,主要是负责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对联系子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负责与其他部门的联系,来协调数据的共享与信息的交流。(3)应用服务层面:根据基础数据为用户的各种相关应用提供信息服务。

3.2实现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条件

我国大部分省份高速公路网及基本建成。已经通车的公路机电系统比较完善。高速公路已经设置了完善的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运营单位已经积累了大部分事件处理的经验。部分省份的区域交通监控诱导问题已经开始解决。部分城市已经设置了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信息。

3.3建设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步骤

(1)目前提供简单的出行前和驾驶途中的信息服务。(2)中期整合设备和监理基础数据库。(3)远期建立完整的高速公路信息服务系统。(4)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动态的混合模式路径诱导服务系统,并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整合到整个服务系统中。

4、结语

目前我国的交通系统建设处于高潮期,已经具有交通信息建设服务的条件。虽然我国还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但是公路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这不但有助我国交通系统的完备,还合理的优化配置了交通系统的资源,为更多的相关行业提供便利,发挥它所具有的巨大潜能。

参考文献

[1]曹伟,孙大阅.高速公路全程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