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矿山创建方案十篇绿色矿山创建方案十篇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11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目标,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步入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轨道。

二、绿色矿山的基本条件

(一)矿山企业证照齐全,具有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涉及林地的,具有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征(占)用林地手续。

(二)具有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

(三)矿山年开采规模:露天开采6万吨以上,地下开采1万吨以上。

(四)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矿山企业三年内没有被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记录。

(五)无因矿山企业主观原因引发的和纠纷。

三、绿色矿山创建标准

(一)资源利用集约化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县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矿山开采加工布局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科学规范。

2、产品结构优化。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地下开采达到85%以上,露天开采达到95%以上;废渣、尾矿的处置率达到100%。

(二)开采方式科学化

1、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设计方案,露天矿山实行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式开采,爆破方案符合爆破安全规程。

2、矿山开采作业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先进的采掘加工设备和设施,使用先进的开采作业方式。

3、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并严格实施,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对局部闭坑矿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同时进行复垦、复绿,矿区范围内可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

(三)生产工艺环保化

1、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三同时”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采场和选厂粉尘达标,噪音达标。按国家标准配备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用品并严格佩戴。

3、矿区主要运输道路防尘措施到位,矿石运输车辆驶离矿区时采取有效的防尘保洁措施。

4、建立规范完备的废水处理设施和工艺,各种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尽可能循环使用处理后废水,实现零排放。

5、废渣、尾矿等各类固体废弃物有安全规范的专用堆场和存储场地,并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

(四)企业管理规范化

1、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制定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方案,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实行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度。

3、矿产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完善,各类报表齐全且上报及时准确,台帐、档案资料完整。

4、矿容矿貌整洁,秩序井然。

5、依法纳税、缴费,足额交纳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

(五)闭坑矿区生态化

1、有完备的矿山闭矿后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方案。闭坑和局部闭坑后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符合设计要求和预设功能。

2、矿区范围无地质灾害隐患和安全隐患。

3、矿山企业承担闭坑矿区复垦复绿的责任和义务,闭坑矿区的复垦复绿必须达到验收标准。

四、申报和命名

(一)申报

1、绿色矿山按采矿许可证的发证权限实行逐级申报。省、市级发证的矿山根据省、市级绿色矿山的创建条件,可直接申报省、市级绿色矿山;县级发证的矿山在获得县级绿色矿山称号满一年后,可申报市级绿色矿山。

2、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申报工作按以下程序办理:

拟申报创建县级绿色矿山的企业,须填写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申请表(详见附件2),并附相关资料,正式行文上报。申请材料经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初审,报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批准。

申请批准后,矿山企业委托具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相关文件,编制县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对创建方案进行评审。矿山企业按评审通过的方案实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县级绿色矿山的申报时间从每年3月1日开始,3月31日截止。

(二)验收及命名

1、验收申请。矿山企业通过实施市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经自查达到了创建方案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后,可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县级绿色矿山验收申请。县级绿色矿山的验收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1)绿色矿山验收申请;

(2)绿色矿山创建方案;

(3)绿色矿山创建投入资金审计报告;

(4)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总结及相关附图、照片及光盘。

2、验收。接到矿山企业的绿色矿山验收申请后,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境保护局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考核验收。

3、命名。经考核验收达到县级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境保护局批准并命名为县级绿色矿山,颁发证书和标志牌。

(三)复查

1、县级绿色矿山有效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后进行复查,复查通过的,再延三年;复查不合格的,给予半年的整改期;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绿色矿山称号。

2、县级绿色矿山有效期满前6个月,矿山企业应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复查申请。

3、县级绿色矿山复查申请应提交的材料为绿色矿山复查申请和有效期限内保持绿色矿山的工作情况汇报。

4、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保局在每年的3月份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申请复查的绿色矿山进行复查。

五、实施步骤

(一)开展试点阶段

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为试点阶段。在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创建目标的基础上,全县选定1家矿山企业进行绿色矿山创建试点。试点矿山企业应具备三方面基本条件:一是采矿权有效期在3年以上(含3年);二是基础条件较好,管理工作规范;三是生态环境意识强,创建积极性高。试点工作由矿山企业自愿申请,经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审查通过并报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

2011年3月开始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完成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县所有执证开采的矿山都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对限期内达不到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企业实行限期整改,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合格的,依法责令停产整顿,依法予以关闭。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创建绿色矿山是建设生态市、实现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由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领导,国土资源管理局具体组织与实施,环境保护局负责相关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财政、发改、公安、安监、林业、水利、经贸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

(二)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创建绿色矿山要坚持标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工作程序。创建县级绿色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制定创建方案,开展创建工作。专家组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创建方案评审和验收核查,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每年应对创建矿山进行不定期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坚持标准,加强监督,共同确保绿色矿山质量。

七、扶持政策

建立绿色矿山激励机制,矿山企业在获得绿色矿山资格后的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优先推荐申请部、省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资金补助。

(二)获得县级绿色矿山满一年后,优先申报市级绿色矿山,通过市级推荐可申报省级。

(三)可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进度,按规定程序和比例提前返还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篇2

一、依法办矿

(一)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证照齐全,遵纪守法。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等。

(四)三年内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

二、规范管理

(一)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绿色矿业公约》,制订有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责任到位,成效显著。

(二)具有健全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三)推行企业健康、安全、环保认证和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实现矿山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综合利用

(一)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技术经济水平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行列。

(二)资源利用率达到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矿山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的要求,“三率”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利用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技术创新

(一)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矿山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矿山企业总产值的1%。

(二)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生产技术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三)重视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矿山企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五、节能减排

(一)积极开展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工作,节能降耗达国家规定指标。

(二)采用无废或少废工艺,成果突出。“三废”排放达标。矿山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或实现零排放,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六、环境保护

(一)认真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矿区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目的明确,措施得当,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平明显高于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本区域平均水平。重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三)矿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0%以上。

七、土地复垦

(一)矿山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设计、开采各阶段中,有切实可行的矿山土地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与措施,并严格实施。

(二)坚持“边开采,边复垦”,土地复垦技术先进,资金到位,对矿山压占、损毁而可复垦的土地应得到全面复垦利用,因地制宜,尽可能优先复垦耕地或农用地。

八、小区和谐

(一)履行矿山企业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调整影响小区生活的生产作业,共同应对损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

(三)与当地小区建立磋商和协作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各类矛盾,小区关系和谐。

九、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应创建有一套符合企业特点和推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企业文化。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篇3

关键词:绿色矿山建设;问题;路径;政策建议

一、绿色矿山的建设背景

矿产资源从来都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其本身的开发过程就是环境的破坏过程。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矿产的开采、选冶和加工过程始终伴随着废弃物的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矿产资源开发从来就是要付出环境代价的经济行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强;另一方面是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权利意识口渐觉醒,邻避运动一浪接着一浪。在这种“前拉后拽”的形势逼迫下,矿产资源开发必须积极做出调整,切实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才能保证矿业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10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绿色矿山建设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根据《意见》要求,力争1-3年开展试点规范,然后整体推进,到2020年基本形成绿色矿山格局。截至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先后公布了220家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二、绿色矿山的含义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可控制的范围内;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山形象。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矿山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它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

三、绿色矿山的标准

建设绿色矿山应达到如下标准与需求:

1)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应制定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作到不在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其附近采矿,且矿山开采不能造成对主要交通干线和旅游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造成不良影响和破坏。

2)矿山建设项口应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应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产方式。

4)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有一定的处理措施,确保达到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

5)闭坑矿山应实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对策建议

1.绿色矿山建设应以管理变革为突破口

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不可能一蹦而就,这就要求必须从长计议,而不能暂时应付。从长远来看,绿色矿山建设应从管理变革入手。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矿山企业首先需要比对标准找出差距。差距所在就是问题所在,也是需要变革的地方。开展管理变革,不只是要撤设管理机构,甚至要对生产系统进行改造,彻底变革生产方式。单纯设立管理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变革必须从生产过程入手。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对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进行生产系统的变革对绿色矿山建设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因此,不能把绿色矿山建设表面化、简单化,要抓住创建机遇,大力开展管理变革,实现生产工艺与技术优胜劣汰,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矿业发展方绿色矿山建设。

2.应注重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绿色矿山建设的管理标准、制度和办法基本完善,试点规范工作已进入尾声,转而将进入整体推进阶段。从建设目标来看,到2020年大中型矿山建设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这一目标如果按照试点阶段的推进速度来测算,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绿色矿山建设的艰巨性。在全面推进阶段,应在巩固试点阶段所取得建设成果的同时,把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努力培育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上,引导矿山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并形成行业风气乃至行业标准,着力构建新的矿业门槛。只有矿山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建立绿色矿山建设的长效机制。

3.应结合小型矿山的实际突破绿色矿山建设的难点

从矿山规模结构来看,小型及小型以下矿山占绝大部分,但这些矿山大多不具备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的条件,成为矿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所在。大中型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不范效应对小型矿山带动作用有限。他们既没有能力开展环境保护,也不可能开展技术创新。这将直接影响绿色矿山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主管部门需要针对小型矿山的实际,尽快制定具体的严格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符合绿色矿山条件的要求,以保证小型矿山开发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4.资金投入和建设进度是保障

绿色矿山建设的所有工程,包括绿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环境保护工程、井巷标准化工程、文化与管理工程、厂房生活办公用房改造工程等,以及各项经济与技术指标的达标,均需要矿山企业业主真金白银的投入。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可能完成各项工程,也不可能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与设备以提升各项经济与技术指标。实践证明,舍得投入和敢于投入的矿山企业,一般一年内就可以达标通过验收。而少数企业,因舍不得投入,几次验收均不合格。绿色矿山建设进度是由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所制定的,在建设过程中,各项工程的完工进度以及各项经济与技术指标的提升,均要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任何拖延工程和指标达标进度的工作,都将导致绿色矿山建设的滞后。

结束语

只有通过绿色矿山建设,才能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负而影响的最小化,使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化修养、社企和谐得到了有机统一,更是系统提升了矿山企业的形象和矿山企业业主的品位,达到建设美丽矿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我国矿产资源能否可持续供应而临重大挑战,经济参考报,2008

[2]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2010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篇4

党员干部2017春训座谈会发言稿(1)

一、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创建绿色矿山是新形势下保证矿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新常态”下的绿色矿山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我们将挑重担、打头阵、做表率,保持高压态势,敢于碰硬,敢于动真,全方位、无间隙、零容忍、零隐患的开展矿山的集中整治,确保我市“绿色矿山”顺利推进。

二、锁定源头、抓住关键。我们将依据新一轮的矿山规划要求,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严格矿山准入标准,推进矿山提档升级,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强化执法,建设生态绿色矿山。全面统筹矿产资源“管、探、采、加、用”全过程管理,从严管理、适度开发,从源头上规范矿政管理。

三、精准定位、标本兼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同时加大政策推进力度,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的矿山企业做大做强。

四、创新举措、综合整治。对“绿色矿山”建设不到位的,该整改的立即整改,该停工的立即停工。对调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零弹性、零余地。同时,对全市所有矿山企业开展“拉网式”调查摸底,不留死角。并实行矿山企业问题台账销号制度,对于能够及时整改解决问题的,经复查合格后予以销号,对于不能及时整改甚至置之不理的,直接下达停工通知书。

五、常抓不懈、务求实效。对于新建、扩建及在产矿山,结合“矿山开发利用质效管理年”主题活动,整合检查考核内容,实行全员联系机制,采取“123”的定期巡查制度,即各国土资源所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监管小组每两月检查一次,矿管科、地灾中心每季度检查一次。对于关闭矿山,由矿管科、地灾中心、耕保科及矿山所在地国土所每月巡查一次。为落实矿产开发动态巡查责任,对建设“绿色矿山”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促进依法依规开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将在局党组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主动适应,主动就位,主动作为,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创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注重管理创新,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与矿区发展的和谐统一,确保资源合理开发与安全生产,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建设“生态xx”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党员干部2017春训座谈会发言稿(2)

一、夯实业务基础,提升执法水平。一是抓好学习和培训。利用“国土讲堂”、专题授课、案件剖析、现场观摩、分片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执法监察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应变能力、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主动作为,改进作风,维护执法监察队伍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强规范化建设。细化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局机关党建、文明创建、效能建设、综合治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树团队精神,增强执法队伍凝聚力和工作合力。

二、严格查处案件,树立执法权威。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落实案件督办、报告备案制度,突出重点,严查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法批准占用耕地,特别是侵占基本农田行为。开展案例剖析、办案质量评查活动,进一步规范案件查处工作,提高办案水平,对典型、重大案件落实问责制,力争做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他人的效果,树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权威,维护国土资源法律尊严。今年要切实开展农村宅基地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照“整改以往、管住当前、疏堵结合、着眼长远”的工作方针,严厉打击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以及农村“一户多宅”等非法占用土地情形,达到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建设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

三、加强执法监管,落实共同责任。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依法合理利用国土资源预警提醒、违法案件函告、重大案件查处通报、违法主体整改建议等制度。二是加强与机关科室、事业单位和国土资源所之间的工作互动联动,做到落实责任及时有效、报送数据及时准确。三是主动作为,做好新开工项目用地检查、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打非治违等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定期分析、报告、通报违法形势。四是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共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工作协调,适时组织开展执法检查集中行动,强化联动执法。五是借助纪检监察部门力量,对大案要案公开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对触犯刑律的违法案件,按“两法衔接”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篇5

召开这次全省矿政管理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和全省市国土资源局长会议精神,更好地部署落实2008年的矿政管理工作。会上,各市汇报交流了去年的工作和今年的打算,省厅开发处、储量处、地勘处、地环处以及信息中心结合各自的职能,着重就今年要做好的工作分别作了发言,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陈松根同志就如何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党风廉政建设作了很好的讲话。会议开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

关于去年的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包括矿政管理工作的成绩,王松林厅长在全省市国土资源局长会议上已经作了全面的总结,我这里不再重复。下面,根据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和全省市国土资源局长会议的精神,联系矿政管理的实际,着重就如何做好今年的矿政管理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对矿政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的思想,党的十七大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我省党的第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要以政策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为支撑,制度创新为保障,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新要求。

结合我省国土资源工作,特别是地质矿产管理工作,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新要求,以更好地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矿政管理工作。

新要求之一,必须坚持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相统一。徐绍史部长在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资源是发展的基础,资源的状况影响着发展的质量和潜力。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又为真正的有效保护提供条件。保护是为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立足保护的发展,将丧失发展的基础。不利于发展的保护,将失去保护的意义。既不能不利于资源保护盲目求发展,也不利超越发展阶段消极谈保护。必须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是辩证的统一。要正确认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

新要求之二,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而产生,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基础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强度仍然很大。我省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金属,特别是非金属的供给;城市化快速推进,以及大量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建筑材料的供给,这些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此同时,必须有效保护矿山自然生态环境。要把保护矿山自然生态环境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前、开发中、开发后的全过程。目前,我省矿山环境已经从只开采不治理、边开采边治理,进入到未开采就谋划治理保护的新阶段。不能完全承诺承担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的采矿权人不得进入采矿领域,不能切实履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的采矿权人要责令退出采矿领域。要鼓励和支持那些在开采资源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和治理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的采矿权人。这是建设生态文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新要求之三,必须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统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当前的矿政管理工作中,矿山布局、功能分区、采矿权总量、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等内容,必须由政府实施调控;矿产资源的开采量、矿产品的价格、商业性地质找矿的投入等主要通过市场调节。政府如果放弃应当而且必须由政府调控的内容,必然导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新的混乱;政府如果抓住应当而且可以由市场调节的内容,也将扼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应有活力和生机。因此,各级国土资源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一定要找准定位,该管的事一定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事一定要放任放弃。

新要求之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与依规(划)行政相统一。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依规行政的基本要求是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在没有编制和实施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规划之前,国土资源部门只要依法行政就可以了。在目前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规划体系基本建立,规划在调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作用充分显现的情况下,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严格实施规划,按规划办事,使我们的行政行为既合法又合理。

二、今年矿政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8年全省地矿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省委“两创”战略为指导,以地质矿产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全面实施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为“龙头”,以创新地矿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为基础,以矿业权审批管理信息化为载体,全面提升矿政管理水平。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今年全省矿政管理要着重抓好以下七大任务,即“七个重点、七个提升”。

(一)以全面实施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规划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调控能力。今年是全面实施第二轮规划的第一年,第二轮规划是在系统总结第一轮规划编制和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第二轮规划无论是前瞻性、科学性,还是可操作性都比第一轮规划有了新的提高。有效实施第二轮规划,对于更好地发挥规划在调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矿政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抓紧完成规划的报批工作。在此基础上,搞好第二轮规划工作的总结评优工作。二是各县(市、区)要尽快制定年度规划实施方案,并切实推进方案的实施,确保年度规划目标的实现。三是新设探矿权、采矿权以及原有探矿权、采矿权延续、变更都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严把规划审查关。四是要修订《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以矿业权有偿出让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管水平。全省的采矿权已全面实现有偿出让,探矿权的有偿出让工作也在大力推进之中。今年围绕矿业权有偿出让和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管,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推进矿业权网上审批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探矿权、采矿权全国统一配号,省市县三级联网审批。二是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海砂管理体制,实施海砂采矿权的有偿使用,规范海砂的开采秩序。三是深化探矿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根据国土资源部〔**〕12号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探矿权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探矿权有偿出让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四是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编制的方案一定要严格实施,不能成为“摆设”。各市、县(市、区)每年对开发利用方案实施情况要检查1—2次。检查工作要制度化、常态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勘查开采中出现的问题。五是继续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的专项检查,搞好矿山企业的年检。六是要认真开展整顿规范工作的回头看。清查所有探矿权、采矿权,查处无证、越界勘查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破坏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认真统计并严格考核无证勘查开采案件增减率,矿业权人违法违规案件发生率。七是探索建立对矿山企业的监理制度,建立确保矿业秩序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要研究制定对矿山企业实施监理的办法,有关市县要先行试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要充分发挥矿产督察员的作用,继续搞好重点矿山的督察工作。八是要切实搞好矿业权出让所得(价款)、资源补偿费等各项涉矿经费的收取、使用和管理,该收的一定要及时足额收交入库,该上交的一定要及时足额上交。这些钱60—80%都留在市、县财政,要加强与财政的沟通衔接,做好年度预算,合理安排项目,力争使这些经费基本用到地质勘查、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各项工作中去,使这些经费的使用成果成为矿政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撑。

(三)以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资源开发整合是国务院和省政府继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后部署的又一项重要任务。省政府已下发了文件,各市的整合方案省政府也都已经批复,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狠抓落实。一是要根据整合方案确定的重点整合矿区和矿种,制定整合计划,并切实推进整合工作。省厅将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并下发《浙江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验收办法》,四季度省政府组织对各市的开发整合工作进行考核验收。二是要严格控制矿山总数,进一步促进矿山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今年的矿山数量控制指标已下达各市,各地要严格执行。到年底,只能少于控制数,绝不能超过控制数。对新办矿山必须严格把关。三是要以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为依据,继续按照“禁采区矿山关停、限采区矿山收缩、开采区矿山集聚”的总要求,大力推进矿山布局的调整。

(四)以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浙江是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滑坡和泥石流是我省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灾种。必须突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一是全面完成全省48个重点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并做好可能发生泥石流沟谷的防御预案,切实将调查评价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要以这一内容为主题。二是尽早编制下发地质灾害防治年度方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专项检查,落实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对群防组织和责任人要明确职责,落实报酬,严格要求。四是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加强评估工作的事后监管,把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关。五是继续抓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下山脱贫相结合的工作。今年此类项目要早上报、早核查、早审批、早实施。地方政府有积极性,基本条件具备的,要加大搬迁避让工作的力度和步伐。对因地面沉降而导致居民点经常积水,不适宜人居,确实需要搬迁避让的,也要进行专项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将其纳入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计划之中。

(五)以力争深部找矿突破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立足浙江的成矿地质条件,依靠地质找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并通过加大地质找矿的投入,力争我省金属矿和重要非金属矿的重大突破,是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的支撑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一是要利用财政资金启动一批矿产资源调查和找矿科研项目,为找矿选区和突破提供依据。二是要通过实施《浙江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在我省的重要成矿区带启动一批重点找矿项目。三是要通过《浙江省地质勘查规划》的颁布实施,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我省有利成矿区带的“攻深找盲”。四是要召开“全省促进深部找矿工作会议”,交流找矿经验,表彰找矿先进,深入部署全省的深部找矿工作。

(六)以创建“绿色矿山”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水平。全省废弃矿山经过四年集中的治理,到去年,应治理废弃矿山的治理率已经达到65%以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0年治理率将达到90%以上。从今年开始,在继续抓好废弃矿山治理的同时,要把着力点放到以创建“绿色矿山”为重点的开采矿山的管理上来。“绿色矿山”创建已经被列为全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方案”要求到2010年,全省创建绿色矿山150座以上。为此,围绕“绿色矿山”的创建工作,今年要努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召开全省“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绿色矿山”创建试点的经验,部署“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市、县绿色矿山创建活动;二是要制订全省“绿色矿山”创建计划,将今后三年“绿色矿山”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县;三是要制定并实施《浙江省“绿色矿山”创建管理办法》,使“绿色矿山”的创建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四是要制定和完善全省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以奖代补”政策和备用金制度等政策性文件,强化激励机制。

(七)以服务政府决策及社会公益事业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基础地质工作的研究水平。一是今年要着重抓好一批部省安排的重点调查评价项目,如浙江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杭嘉湖地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浙江省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试点,杭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建德、淳安等区块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调查等等。二是要深入开展地质遗迹和矿山遗迹资源的调查评价,继续推进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的建设。三是要加强地下水动态、地面沉降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健全监测网络,提供系统、准确的实时的监测数据。四是调查评价成果要及时总结,并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为政府决策服务。需要向社会公开、提供全社会服务的公益性资料,要及时汇交,通过地质资料信息网络向社会公开。

三、认真抓好今年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抓落实一定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此次会议的精神能否贯彻落实,今年的矿政管理工作能否抓出成效,今年的目标任务能否全面完成,首先取决于我们从事矿政管理工作的广大干部的精神状态。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广大干部的精神状态总体上是好的,工作也是努力的。但是,也有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做好工作是要有激情的。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没有工作激情,不可能做好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要十分珍惜自己这一份工作,这一份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做一个无愧时代的人民公仆。

(二)抓落实一定要突出工作重点。上面所讲的今年工作的“七个重点、七个提升”,是全省矿政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各市、县(市、区)要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包括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现状,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矿产勘查开采的秩序情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原有矿政管理的基础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矿工作的新要求等等,认真分析研究,理出自己的工作重点,并就重点工作任务的推进和完成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力求明确重点、抓住重点、抓好重点、抓出成效。同时,兼顾做好其它矿政工作,做到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三)抓落实一定要开拓创新。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也是一样,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拿我省矿政管理工作来说,如何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如何更好地保护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如何更好地实施对矿业权人日常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督管理等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要去努力研究解决的新问题。要不断开创矿政管理工作新局面,就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开拓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对所面临问题的深刻思考,需要对相关法规政策的本质把握,更需要忠于事业的胆魄和勇气。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攻坚克难、开创工作新局面。希望大家都能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抓好今年工作的落实。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篇6

XXX市矿场资源丰富,前期矿山资源开采相对粗放、无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相对严重,生态修复起步晚、进程相对滞后。目前矿山生态修复的方法有稳定化处理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修复法(直接植被、覆土植被)两大类。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方法与生物修复法结合方式进行,首先在生态重建的前期,采取物理方法对场地的稳定性处理、后采取熟土覆盖、采矿场的填埋等方式创造生态修复条件,后期采取生物修复法进行植树种草等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我市矿山大多采取最简单、成本最低的直接植被或直接覆土植被的方法进行生态修复,其中直接植被成活率低,恢复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0-20年,覆土植被成活率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常见生态修复方法,更易被大多数矿山企业采纳。

一、调研我市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矿山修复和综合整治力度,建立市级领导巡山责任制,市级领导定期、不定期逐矿实地检查,将矿山生态该修复列为全市34项重点工作之一,建立了矿山修复及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听取专题汇报、安排部署工作,深入解剖问题,破解整治难题。出台了《XXX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做到责任到人,跟踪到位和落实到位,市有关局委落实分包县(市、区)督导制度,实行驻地督导、捆绑问责。全面落实“三级”包矿、“两级”包片责任制,实现无死角管控,开展联合督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持续跟踪问效,确保取得实效。

按照“取缔关闭一批、停产整治一批、修复绿化一批”思路,实行露天矿山“一矿一策”,分类治理。目前,我市共有73座露天矿山,其中有23座处于原始地貌未开采,6座在生产,44座停产进行生态修复整治。采取覆土植被方式现已完成10座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完成治理非法开采、关闭及废弃露天矿山50处;对全市55处采矿废石废渣等固体废弃物,通过移除、覆土绿化、浇水喷淋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已完成治理27处;全市共完成恢复治理面积3.1万余亩,植树290.5万余株,累计投入3.67亿元;对短期内无法综合利用的废石废渣,特别是煤矸石山,开展环境影响和安全评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土地损毁和产生安全隐患。

(二)取得的成效

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其中,XXX县实施“区内修复、区外补偿”双轨制,要求所有持证生产矿山矿区内无条件修复,矿区外延500米无条件修复。同时常绿树种必须在80%以上,成活率必须在70%以上。目前已累计完成恢复治理(含生态补偿区)2.16万亩,植树200余万株,其中区内修复523亩,无主坑口修复632亩,区外补偿20452亩,区内和无主坑口修复率85.2%。XXX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中,按照“谁开采、谁保护”“边开采、边治理”原则,督促企业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保护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要求,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主体责任,对全县14座持证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总治理面积2406亩,植树14.86万株,硬化道路1020米,投入资金4900万元。通过铁腕治矿、铁腕治污,全县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19年4月21日,“生态文明媒体行”采访团到我市进行专题报道,27家媒体已累计刊发各类正面宣传报道200多篇。4月29日,省自然资源厅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来自14个地市和72个县(市、区)的202余名代表到XXX县、XXX县进行现场观摩,对我市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矿山生态修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目前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有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欠账多。处于停产整治的露天矿山较多,在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方面,历史欠账过多。

(二)整治资金不足。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矿山企业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上规模、有实力的矿山企业能积极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多数矿山企业整治速度缓慢。因历史原因还有很多无主矿山需要属地政府来“买单”,市、县、乡政府财力有限,治理投资短缺,严重影响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三)破解难题办法少。大部分县(市、区)对无责任主体的露天矿山的治理还存在畏难情绪,整治模式和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对新机制、新模式的探索和创新。由于人、财、物等因素制约,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配备和技术装备无法满足矿山整治工作的新需求,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工作的制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等有待提高和完善。

三、对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整治进度。督促停产整治及其它有责任主体的露天矿山企业按照“一矿一策”整治方案,及时完成整治任务。同时,打造一批矿山治理与修复示范基地,将我市废弃矿山打捆申报一批国家、省级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争取政策,通过示范性综合整治,新增一批林地、耕地。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各属地按照“一县一策”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绿化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和抑制矿山扬尘。

(二)拓宽资金渠道。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废弃无主矿山,整治资金需求列入市、县财政预算。二是增加土地收益注入。将废弃露天矿山治理与土地复垦挂钩,使矿山废弃地复垦成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土地收益优先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三是撬动社会资本。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凡被批准治理立项的单位和个人,优先享有土地使用权,并减免与矿山治理有关的收费项目,本着“谁修复、谁收益”的原则,配套制定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四是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及时、足额收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篇7

1.矿山机械创新设计的必要性体现

1.1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节约资源、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发展。矿物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应用的时间最长,也最为传统,而且在以后的实践中还会获得更多的应用。我国矿山机械的整体水平相对域外先进发展水平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但要想保证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应该保持各方面的实力与国际相适应。在矿山机械方面我国应当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设计出在功能、构造、时间、金钱等方面最完美的机械及零件。

1.2矿山机械的创新设计是企业进步的最终结果

现代社会的轻工业发展迅速,矿产能源的利用也随之频繁起来,其开发效率也亟需提高。矿业的开采程序错综复杂,步骤繁多,每个环节之间连接紧密,而矿山机械设计对开采整体和环节都影响甚大。为实现矿山企业的长远发展,处于新时期的矿山企业,必须要深入地开发矿山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矿山机械设备贯穿于整个矿山的开采过程,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重视机械设计的研究,不断创新,将现代高新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矿山机械设计中。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保证开发安全,完备实际中运用的施工设备,然后在安全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结合具体情况创新设计,解决我国企业面临的这一重大课题。

2.矿山机械创新设计的可行性建议

2.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机械设计中,以人为本是众多设计理念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设计理念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噪音的消除、机械操作控制系统、机械的外在造型等。其中,消除噪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作人员在一个充满噪声的环境里,不可能全身心工作,无法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也不会高,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此外,我国机械设计都没有达到独立的自动化程度,很多工作都需要人为进行操作,所以这就急需一个方便、舒适的操作系统。

2.2可靠性、稳健性和智能性设计

矿山机械的设计要注重其可靠性、稳健性与智能性,可靠性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的最大限度;稳健性是对影响机械运作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和优化;智能性是科技世界发展的趋势,可以保证矿山机械的环境适应力以及运作效能。这三个中最能衡量产品质量的就是机械的可靠性,因此,在矿山机械的创新设计方面,应当反复开展有效试验,对每次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以确保设计生产出来的矿山机械能够在实践中正常运作。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对薄弱的地方进行严密的计算然后改进,总之,要利用各种技术与方式对矿山机械进行设计与改进,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2.3CaD技术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也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方面的运用表现。现阶段,在矿山机械创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会应用CaD技术。该技术包含设计操作、工程分析、文档制作和绘图等功能,为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机械方面使用CaD技术具有直接建立产品模型、实现一体化设计等优点,对矿山机械产品的设计效率和加工效率的改善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2.4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随着当今世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大家也开始提倡机械设计对绿色环保的关注。一方面,应当保证设计过程的绿色环保,主要是多次利用、经济并便于维护;另一方面是在实际施工运作中,应当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争取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佳的效益。同时在满足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同时,设计出来的产品也要具有优质的环境属性。在绿色设计中,要关注数据的管理,因为它在矿山机械的绿色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概括了对绿色资源和工程规范的管理技术,可以通过事先的规划将档案发送给相应岗位的工作人员。

2.5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一般是指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数学模型进行转化,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精确计算,取得最佳的有效性方案。当前,优化设计在矿山机械设计中运用已经较为普遍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问题越复杂,越能体现出优化设计对产品设计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设计工作者的负担。优化设计不仅仅推动了计算机辅助功能的进程,也提高了产品的性能。优化设计技术在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2.6有限元方法

矿山作业时环境一般比较复杂,机械作业时受力分布状况也不可能进行非常准确的预测和分析,在结构和载荷上都具有复杂性。在传统设计中,主要是通过借助多个截面开展简化计算,此种计算模式不仅不能保障计算结果的真实性,还不能确认每个部件的受力情况。因此,在现代设计方法,往往利用有限元法,通过计算机来对每个部件的应力情况及薄弱点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设计产品的改造,能够更好的对设计产品进行改进,确保设计出来的产品质量能够更好的满足矿山开采的要求和标准。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篇8

关键词:矿山企业;绿色会计;必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3903

1引言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前导性产业,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强化,而目前的大部分矿山企业一方面高度重视资源采掘数量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却有意无意忽视环境保护质量和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的指引下,矿山企业开始关注对资源开采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本,绿色会计或环境会计的理念和方法也逐步进入大家的视野,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矿山企业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分析了矿山企业建立绿色会计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绿色会计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运用会计的原理和方法,以货币为单位,将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以成本的形式加以计量,从而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与传统会计只关注人工材料和能量等硬资产和成本不同,绿色会计还特别重视和强调天然生态和环境等软资产和成本,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会计领域中的具体反映。

从正式文献看,世界范围内绿色会计或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个世纪70年代,以比蒙斯和马林两位学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代表。1971年,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首次提出了污染控制的“社会成本”与“企业成本”之间的转换问题,探讨了企业个体如何承担污染成本的问题;1973年,J.t.marlin在《会计学月刊》发表《污染的会计问题》,针对如何准确、合理计量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了论述。其后,欧盟和联合国等相关机构,以及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在绿色会计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活动,进行了相关研究。

1992年,我国的《会计研究》期刊发表了《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首次把西方的环境会计理论引入到中国,标志着我国也开始关注和重视绿色会计的理论探讨。此后,我国开始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和活动(1995年3月),成立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01年6月),制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条款,并对绿色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

3矿山企业绿色会计建立的必然性

3.1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正是因为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使得人类在用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征服和改造自然、取得辉煌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后作出的明智选择。

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我国在计算GDp时,主要关注和计量的是人类耗费“正能量”所创造的财富,而忽略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副能量”对原本具有极高价值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天然环境的污染——如果忽略这些成本,GDp就必然因水分太多而“虚高”;只有运用绿色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从GDp中扣除这些虚假的财富,才能获得相对客观和真实的“绿色GDp”。

矿产资源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矿体和周围环境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在采掘地下资源的过程中,必然要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只有停止采掘,矿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才不会发生,因此,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如何在矿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一种真正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生态和环境不是无价的,是有价的;这种价值不是不能计量的,是可以计入成本的;采用经济手段,可以激励矿山企业保护生态和环境的行为,也可以惩罚矿山企业破坏生态和环境的行为。

3.2矿山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要求

从我国各类矿山企业来看,在通过采掘地下资源,不断提供各种原料或原材料的同时,后备资源不足、矿山生态恶化、矿区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并最终导致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下降。这种“一边消耗资源,一边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需要。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矿山企业只有顺应“绿色潮流”,将“绿色理念”贯穿和渗透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并重,真实、准确、客观地向社会披露自己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担当,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进而在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绿色会计对矿山企业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计量和核算手段,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工具。要考虑天然生态和环境等软成本,就必须想方设法通过科技创新、改革传统生产工艺、强化管理来降低人工材料和能量等硬成本,从而真正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3.3矿山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目前,世界范围内倡导绿色意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许多国家都有意识地采用绿色会计,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成本进行计量和核算,但我国企业,特别是矿山企业在绿色会计的建立方面还相对滞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矿山企业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变得日益频繁,矿山企业的会计制度必须与国际接轨,顺应世界范围内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潮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矿山企业绿色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其解

决对策4.1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不成熟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通过学习和借鉴建立的,由于起步晚,研究力量薄弱,在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上还存在争议,还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首先,绿色会计要素确认比较模糊,学术界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论”等,跟传统会计的“六要素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还存在不少尚需对接的问题。其次,绿色会计的计量方法尚不完善。传统会计关注的人工材料和能量,是产权明晰的硬资产,其成本和收益完全可以用货币计量;而绿色会计重视和强调的天然生态和环境,是属于公有产权的软资产,其成本和收益很难甚至无法完全用货币计量。计量是实施绿色会计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解决计量问题,就无法真正实施绿色会计。

重视并加大绿色会计理论探索和研究的力度,是推行绿色会计的当务之急。国家应从战略的角度,成立部级的绿色会计研究机构,有条件的省份也要成立省级的绿色会计研究机构,重点财经大学的会计系也要设立相应的教研机构,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绿色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探讨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间绿色会计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提升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

4.2绿色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现行《会计法》作为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尚未明确涉及绿色会计方面的条款。虽然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中规定了土地污染修复治理等方面的环境会计条款,但从总体来看,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缺乏强制性的统一规定.大多数矿山企业出于各种目的和考虑,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这类信息披露对企业可能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对环境政策的宏观调整和决策,也侵害了社会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目前,在我国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绿色会计法规制度体系,以确保企业绿色会计规范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相关部门可考虑共同制定《环境会计准则》,阐明绿色会计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明确绿色会计要素和项目的确认,规定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核算准则,为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提供规范和标准,防止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行其事。

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全凭矿山企业自觉自愿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并不可取。政府相关部门应作出强制性规定,企业环境信息在环境报告中必须充分、真实、客观地披露,不仅披露的具体内容,而且报告书的格式也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

4.3绿色会计人才缺乏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绿色会计不仅是会计学的新分支,同时也涉及环境生态哲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等多门社会和自然学科,但由于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还局限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会计从业人员也普遍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从而制约了绿色会计的有效进行。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使矿山企业会计人员树立强烈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引起他们对绿色会计的高度重视。只有他们真正认识到了传统会计的局限性和推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才能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有意识地建立和完善适应本企业的绿色管理系统,实施绿色会计,进而逐步主动地、自愿地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其次,要对会计专业教育,特别是重点大学的会计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增加绿色会计课程,开设环境生态哲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等方面的选修课,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初步具有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可以考虑培养会计学专业绿色会计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最后,要加强矿山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会计继续教育课程和内容中增加绿色会计的知识,特别是要给矿山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典型案例,提升他们的绿色会计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

4.4绿色会计监督和审计力度不够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因为要考虑自身的社会形象,不少矿山企业一般不会客观、全面、真实地向社会和公众披露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和信息,或者在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观指导下,不一定能自觉自愿地执行既定的生态环保措施和政策。

政府在绿色会计的建立中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对企业实行严格、有力的环境监督和检查,否则,企业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实施将会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一句口号。

引入第三方,对矿山企业绿色会计进行审计。有资质的社会环境审计机构,可以对矿山企业环境报告书、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独立审计鉴定,做出审计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入绿色审计,就是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矿山企业绿色会计的规范运行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研究,2009(10):36~43.

[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年鉴[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王琳,肖序.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现实困惑与前景展望[J].财会月刊,2010(3).

[4]干胜道,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J].会计研究,2004(10).

[5]肖序.环境会计制度构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6]王建明.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7]马靴.我国环境会计现状与对策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2(11).

[8]汤佩.我国环境会计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企业导报,2012(7).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篇9

1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1.1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学说的最新发展

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在十六大以来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党的十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社会)与自然发展规律的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这是从理论到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崇高社会理想的一次升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1.2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提出了“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愿景。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美好愿景,就要牢牢确立“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而这种“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科学进步与发展,必须是体现生态文明精神、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全面发展。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推进,成为新时期发展战略选择的总方向、总原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有力保障,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要求。

1.3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两型社会”内在要求的集中体现

建设“两型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文明转型”,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两型社会”主旨要义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与环境双赢、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由之路和可靠保障。

1.4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理念决定行为,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这种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因此,应当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把生态道德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加强生态道德立法,规范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全面提高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

1.5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的事业

如何从对大自然的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向环境友好型、协调型、恢复型的生态文明转变,一直是世界各国长期关注和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党的十提出的以生态生明建设为基础的“五位一体”建设,不仅将推进我们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全世界提供样板和借鉴,促进世界各国绿色发展,和平发展。

2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矿业绿色发展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有机体,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因此,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来看,其核心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也正是我国矿业肩负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尤其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和环境形势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尤为突出,责任尤为重大。要使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2.1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地位

按照党中央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方针,如何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我国矿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始终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地位作用,说是坚持两个并举,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是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是资源开发第一,经济第一。因此,长期以来执行的是以牺牲或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其结果是高成本、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严重制约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首次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2.2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生态文明既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手段,也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种现实的经济基础就是着眼于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循环利用原理,构建生态经济产业链,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变废为宝,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就是必须要以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为出发点,按照生态文明理念,从根本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做到“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损害最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矿业经济绿色发展[4]。

2.3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作为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涉及矿业的生态矿业与传统矿业的显著区别是:矿业生态文明建设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核心,按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要求[2],以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安全环保高效利用资源,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以及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为目的,建设绿色生态文明矿山,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因此,融入矿山建设各方面的矿业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世界先进的高新技术为支撑,从而对矿山科技创新和技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4生态文明必须贯彻于矿业生产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必须贯彻于矿业生产与发展各方面的工作中去。一是从思想上转换理念,用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取代传统工业文明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树立生态意识文明,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化逆为顺。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道德教化的引导性制度建设,并且形成不同制度相互融合的制度结构。在制度建设中,既要有约束性制度,遏制非绿色的、非循环的、非低碳的发展方式;又要有激励性制度,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是通过生态道德文明教育,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规范生态文明行为,使践行生态文明蔚然成风。将破坏自然生态就是破坏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变成人们行为的准则,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道德规范。

3以生态文明为主导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绿色矿业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矿山建设热潮正在全国掀起,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正以崭新的姿态稳步推进[3]。从绿色矿山九大基本条件来看,对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是全面的,总体上是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尤其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并将其贯彻落实并融入到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使矿山建设真正朝着科学高效、集约节约、安全环保、生态文明方向全面发展。为此,必须从绿色矿山九大基本条件要求入手,从生态文明角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其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朝着更深层次发展。

1)在依法办矿方面,要全面贯彻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绿色矿山九大基本条件中,都必须体现这一方针,并围绕这一方针重新规划、安排和开展工作。如以往对依法办矿的要求,主要关注的是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而今后必须把关注点放在是否贯彻落实党的—系列矿业方针政策上来,尤其是对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生态文明等方针政策的执行上来。对矿山开发设计、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建设等规划方案,从开始制定、评审到实施的全过程,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和监督检查。

2)在规范管理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矿山数字化、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为适应生态文明的需要,矿山企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并釆取世界先进管理理念、制度和手段。—是要不断完善制度,尤其是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如在环境保护制度中,应强调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生态恢复制度、重大环境问题问责制度等具体的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制度,并依据55iSo14001标准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5]。二是加快矿山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此同时,要建立完善环境风险控制系统,即具有环境监测和预警功能的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系统,对生产经营的过程进行远程控制,实现重点污染源的在线实时监测。三是加强制度执行与管理。如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制度,以及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机制等,加强执行力度和规范管理。

3)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研发、引进和推广采用世界先进高新技术。要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文明发展,开展自主科技创新;要大力釆用高效、安全、环保的绿色釆矿、选矿和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先导,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合理高效开发利用资源,较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4)在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方面,要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彻底改变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综合利用水平低下、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等对矿山企业发展的制约,重中之重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关键。因此,要重点加强企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资源节约为前提,大力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延长生态产业链,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提高经济、环境效益;更加注重推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

5)在土地复垦、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生产全过程环境保护与治理,重视生态恢复,推进绿色发展。要彻底改变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做法,不折不扣的贯彻环境保护优先的方针。在生产过程中,要坚决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加强源头治理(如采用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过程治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厉行节能节约)和末端治理(对已排放“三废”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以清洁生产推动经济整体发展的低碳化。要更加重视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恢复,从矿山设计、建设投产直至闭坑,都要规划好、实施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蓝图,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同时,要加快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污染治理机制和资源节約激励机制等。

6)在企业文化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生态文明、道德行为综合素质。矿山企业无论大小,都必须建立健全自身的企业文化。尤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强化生态文明的思想教育、规范生态文明道德行为。矿山企业要更加关注民生,关心职工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职工政治、思想、物质、文化、道德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7)在社区和谐方面,要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合作共赢机制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要建立健全企地共建和谐社区的协商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在企地共建过程中,要从当前的以救助型方式支援向建设型方式支援转变,培植乡镇企业,大力解决好当地居民就业,支援和引导地方企业经济发展;加强企地合作共建共赢,建设和谐、幸福、美丽社区。

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zsz2009”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瞄准高质量、聚焦一体化、争当排头兵”三大历史重任,认真履行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职责,全力服务和促进广德高质量发展,着力开创新时代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新局面。

(一)抓要素,促发展,不断提高要素供给质量

1、2021年我市编制并获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14个,(其中经开区4个片区、城区2个片区、新杭4个片区、誓节3个片区、邱村1个片区),面积4.42万亩(其中拟征收用地面积2.14万亩),及时保障了我市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收储用地、各类园区的产业项目和经营性用地需求。

2、报请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承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委托用地审批权决定〉工作的实施方案》,确保省政府委托的用地审批权“接得住、把的准、管的好、守得严”。9月3日,广德市承接省政府委托用地审批权首批建设用地获市政府审批同意。2021年全市建设用地共计批准211宗、总面积4714亩。其中:省政府审批653亩,我市受省政府委托审批4061亩。涉及工矿仓储用地142宗、3002亩(同比增长131%),商服用地3宗、142亩,住宅用地5宗、366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其他用地61宗、1204亩。

3、2021年供应各类建设用地52宗、面积1474.66亩,土地出让价款9.31亿元。其中:工业用地22宗、面积785.94亩;商服及住宅类用地9宗、面积273.23亩;划拨用地21宗,面积415.49亩。围绕提高用地质效,加强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监管和服务,严格实施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监测监管制度。

4、提前完成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清理任务目标。省厅下达我市2009-2018年批而未供任务基数面积1324亩,按省厅处置15%的要求,全年处置任务为198.6亩,现实际已处置241.77亩。我市2009-2021年批而未供累计194宗、3697.68亩,截至10月底,已供应638亩。年初省厅下达我市闲置土地任务基数面积1094亩,已处置783.32亩,处置比例71.6%。推动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活用嫁接盘活手段清理闲置低效用地24宗、970.73亩。

5、2021年全市计划土地复垦整治5500亩,其中增减挂钩5000亩,补充耕地500亩。完成选址测量3328.48亩,其中增减挂钩2984.07亩、补充耕地344.41亩;完成规划设计面积2508.59亩,其中增减挂钩2323.18亩、补充耕地185.41亩;完成竣工面积1395.15亩,其中增减挂钩1270.42亩、补充耕地124.73亩。2021年申报的增减挂钩5个批次均取得省政府实施规划批复,总规模2561.22亩,其中新增耕地2272.24亩,挂钩建新区面积2267.62亩。

(二)抓布局,早谋划,不断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6、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初步拟定并上报“三线”划定方案。9月,根据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开展更为全面的调研座谈以及网络调查,切实摸清城市现状以及汲取全民未来发展建议;高质量启动一地六县合作示范区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相关征求意见稿。赴邻近县市开展“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交流,在规划功能片区布局上谋求协调互动、共同发展。以规划先行带动乡村振兴,在前期1个宣城市村庄规划试点、2个广德市县级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及面,目前共有10个村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98个村拟于近期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7、按照国家及省级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收尾工作,加快摸清我市自然资源底数。在“三调”基础之上,开展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8月顺利通过部级核查。2021年起,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明确纳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中。根据省厅要求,我局第一次作为县级单位具体承担地理国情监测外业调查举证工作,9月完成省级下发广德市2596个图斑举证及核查成果汇交。

8、广德市自然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一期项目已全部完成,电子政务二期项目也于6月进入建设期,系统囊括了基础地理、地政、矿政、林政等在内的7大类、33小类基础信息数据,初步形成覆盖全市、持续更新的自然资源“一张图”。8月,高分广德示范中心落实建成安徽省首家县级市卫星应用中心,显著提升了广德市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能力。

(三)抓重点,保资源,不断强化自然资源管护能力

9、推动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走绿色发展之路,继2021年年初赵山石灰石矿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麻山水泥用石灰岩矿、苗冲建筑用砂岩矿、新杭镇牛头山石灰石矿、团山包矿区水泥灰岩矿等4家矿山积极响应省级绿色矿山创建,目前初审通过正待市级审核。全面加强广德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储量监管,开展季度动态监测,2021年全市0越层越界开采行为;组织开展矿山储量年报编制,全市15个在开采矿山的矿山储量年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10、认真履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严格要求全市所有在生产矿山按照“边开采、边治理”原则,对不再生产的区域、终了边坡及时进行复垦复绿,对裸露边坡和山体进行临时覆盖,种植藤蔓等植物进行复绿,持续改善矿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2021年实现“边采边治”面积607.2亩,投入资金1385.95万元。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2021年度启动所有到期停产及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全市废弃矿山84家,已完成废弃矿山治理50家。

11、加大自然资源执法巡查力度,制止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95起,依法立案查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65起,罚没款160余万元,没收违法建筑物5.805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物245.4平方米。加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完成核查2021年第1、2季度土地遥感监测变化图斑121个、1702.8亩,确认违法用地图斑5个、70.29亩,现已整改到位3个、60.4亩。第3季度土地遥感监测变化图斑148个、2216.9亩,目前正开展内业核查。2021年矿产卫片19个,均为合法图斑。

12、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稳步推进我市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初步拟定工作实施方案。广德市三调耕地资源分类数据库经省自然资源厅质检并上报自然资源部验收通过。编制《扬子鳄部级自然保护区一般控制区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方案》并上报省厅评审通过。积极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同步进行稳定耕地数据库建设工作。组织实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完成省厅下发1397个图斑、合计11700亩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复垦水毁耕地项目工程全部竣工,涉及7个乡镇、1718.25亩,复垦耕地面积984.34亩。

13、加强规划审批管理。一是精准发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配合交通部门完成G50高速广德至宣城段改扩建工程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相关审批工作;配合上海航天800所持续推进誓节603基地新增建设用地项目的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工作,正在省厅待审批阶段;二是逐步规范“一书三证”审批核发。2021年审批规划许可件208件,其中《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71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37件;三是多举措强化建设项目批后监管。严格落实规划事中事后监管管理,2021年开展建设项目规划巡查26次,核发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合格证135件,出具认定违法认定函28份,其中对两处房地产开发项目移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处罚共处罚金41.04万元,补缴土地出让金459.54万元。

(四)抓服务,夯基础,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14、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1年广德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技术服务项目通过宣城市局验收,并取得批复。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总工作量三个标段约14万宗,目前一标、二标外业调查已全部完成,三标也在有序推进中,同步进行建库、公示工作。

15、紧抓地质灾害防治。全面深入完成2021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调查,汛期组织447组次、1849人次开展巡查排查,巡查地质灾害点160处,切坡建房户466处,累计转移安置778户1962人。

16、创新提升窗口服务质效。2021年以来共颁发不动产登记证书5334本,不动产登记证明8908份,受理登记业务26574件,办结率100%。完成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实现登记、交易、纳税信息共享集成,累计共享信息数量10780条。“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实现首次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预告登记等多个业务“不见面”审批,网上办理业务量占比69%。

17、提搞依法行政水平。办理各类行政复议、应诉案件6起,无败诉案件。做好重复信访化解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及省信联办交办重复信访件9件,共上报化解8件,化解率89%。2021年接待来人来访80人次;办理信访局网上信访系统转送件38件,涉及违法占地举报及林权纠纷等内容,办结率100%。

(五)抓学习,重建设,不断巩固党建工作首领地位

18、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党史学习教育指定学习材料,制定了全年集中学习计划,截止目前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共开展集中理论学习13次,其中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专题研讨会(专题读书班)5次,7月1日组织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认真召开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局领导班子共查摆问题数11个,及时建立了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个清单,”从严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19、紧抓党风廉政教育及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一是以不断强化党风廉政思想教育和廉政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完善工作要点。多元化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工作,组织观看优秀廉洁警示教育片,相继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3次。二是组织开展特色党史教育学习活动。自全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以来,先后组织“清明祭英烈”、“举旗帜送理论讲党史”、“学党史铸铁军开新局”、“走新四军路、唱新四军歌、听新四军故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切实加强党史教育学习,教育意义深入人心。

20、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2月,经市直机关工委批准成立了局机关党委(局机关纪委)和林业发展中心机关党委(林业发展中心机关纪委),将原局机关三个党支部按照科室单位业务工作性质重新组合设立5个党支部,3月底已完成5个新成立支部的选举工作,7月1日召开了中共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机关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局机关第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林业发展中心机关党委选举工作正按照程序有序推进。

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高质高效完成。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关注“一地六县”,完善《一地六县综合协调服务区起步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地六县合作示范区广德片区规划》成果。积极推进规划编制,做好各类专项规划与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完善充实规划成果,提交上级主管部门评审,完成报批工作,纳入我市国土空间规划。通过村庄规划试点推广至指导和规范全市域编制符合乡村发展规律和村庄发展实际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力争做到应编尽编。

二是抓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巩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成果,继续做好承接省政府委托审批权工作,坚守“接得住、把的准、管的好、守得严”原则,加快建设用地审批前期工作;不断加大土地复垦整治力度,严格贯彻落实广政﹝2021﹞15号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加大复垦项目投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土地复垦利用率,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补充耕地项目尽可能的复垦为水田,切实保障用地;继续加大供地力度,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和批后实施监测监管系统,全面对批后土地实施征地、供应及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每宗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到位,促进各项建设用地依法依规,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加快批而未供用地梳理,特别是对新批准用地尽快完成供地前期准备工作。对清理后仍未供应项目要深入分析并查摆原因,确定分类处置方案。加强部门协同,依法依规处置闲置用地,积极落实土地嫁接盘活机制,盘活存量满足发展用地需求。

三是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升级。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部署,优化全市矿山布局,提升矿山开采效率,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有序落实修编后的《广德市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0-2025年)》。督促在生产矿山严格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修复”原则”开展边采边治。引导矿企走绿色发展之路,积极争取创建部级绿色矿山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加快推动所有到期停产及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力争2023年9月底全面完成。紧抓地质灾害防治毫不松懈,有序推进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工作,对既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防范,对潜在新增隐患点加强摸排,切实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认真履行自然资源管护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按照自然资源保护“严起来”的总要求,全力抓好抓实土地矿产卫片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日常执法监管工作机制,压实监管责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行为;按照省委要求,结合我市三调和“两区”划定成果,全面落实田长制工作。我市2021年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行市、乡、村三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完成每年省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做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