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能训练的方法十篇体能训练的方法十篇

体能训练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7:48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1

论文关键词:体能训练,身体练习组合,理论方法

体育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智能训练与思想作风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是构成现代运动训练内容的三大支柱,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育运动项目不同,对人体运动所需形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体育运动中,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获得高的竞技能力。

一、体能包括单项运动能力、复合运动能力、表达运动能力。

单项运动能力:运动员完成单一运动特征动作的能力称为单项运动能力。体育工作人员可将运动竞赛实践中表现出的复杂动作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单一动作,通过训练单一动作达到最终提高运动员运动竞赛实际中需要的复杂动作能力的目的。

复合运动能力:运动员连续完成多个单一运动特征动作的能力称为复合运动能力。体育工作人员可将运动竞赛实际中表现出的复杂动作分解为若干由多个单一动作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动作,通过训练复合动作最终达到提高运动员运动竞赛实践中需要的复杂动作能力或专项运动能力的目的。

表达运动能力:运动员表现已获得单项运动能力

二、体能训练的表现形式

快速运动能力:在无氧供能系统发挥作用时间内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称为快速运动能力。它包括快速单项运动能力与快速复合运动能力。

持续快速运动能力:除无氧供能系统之外由其它供能系统发挥作用时间内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称为持续快速运动能力。它包括持续快速单项运动能力与持续快速复合运动能力。

快速反应能力:在短时间内,运动员对已获信息做出应答的能力称为快速反应能力。

抗负荷能力:在施加外来负荷的情况下运动员表现出的单项运动能力与复合运动能力称为抗负荷能力。

体能训练一般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种。

(一)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受训者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训练手段(简称普通训练法),以增强受训者的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进受训者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创造良好的基础。

一般身体训练的目的,是全面协调和发展人体各肌肉群的力量素质,并依照不同运动专项特点的需要,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受训者有计划、有目的、有比例地发展不同代谢功能的身体素质训练,以改善受训者有机体的协调能力和运动速度,为形成合理的专项运动技术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促进受训者整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及各身体素质指标的全面发展,以逐步达到专项身体训练目标和专项成绩目标所需要的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使之承受大负荷训练的机能能力,为高校公共体育课各专项运动项目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在进行教学训练过程中,应明确各种身体素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使训练效果更佳。

(二)专项身体训练

(1)速度训练

体育运动有70%~80%都于速度有直接联系,速度在运动中的体现,关键是跑速。而决定跑速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步长和步频,因此如何提高步长和步频是训练速度的关键。下面介绍几种联系方法:

原地正确的放松的摆臂十原地高抬腿跑;

原地正确的放松的摆臂+原地后踢腿跑;

放松跑20米十加速后蹬跑20米;

支撑高抬腿跑20次至30次十放松跑30米;

放松慢跳20来十中速跑20米十放松跑20米;

慢20米+跨步跑20米‘放松跑20米;

变速跑:20米(慢)+30米(加速)+20米(慢)+20米(加速);

行进间起跑、变速跑、匀速跑等均在100米一150米之间完成;

中速跑和加力强度跑完成100米一200米让跑追逐跑。

(2)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有助于为练习者参加各项长距离跑和其它有氧耐力训练打下基础。如何通过训练提高练习者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是提高受训者耐力训练能力的基础,一切体育运动不仅需要速度,还需要耐力来体现。据研究表明,乳酸能量最高值在30秒至40秒,最长可维持2-3分钟,相当于加速跑200米至800米这说明受训者在参加短距离跑运动时能量的主要来源于无氧代谢为主的乳酸供能,而较长距离跑和其它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则各占一半。因此,在进行耐力训练时,无论何种项目,都应采用无氧代谢为主,辅以有氧代谢的训练方法。在联系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

3000米至5000米的越野跑;

1000米至1500米的变速跑;

100米至150米的反复跑;

较长距离、较长时间的沙地后蹬跑;

不同速度的200米或800米的计时跑;

不同距离组合的间歇跑如:

50米+100米+150米+200米+300米+150来+100来等等。

(3)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人体的各种活动都是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收缩和紧张,克服各种阻力的情况下实现的。体育运动中无论何种项目,都需要一般力量和各项目的专项力量,力量素质包含了速度力量、弹跳力量、爆发力量以及臂、肩、腰、背的力量等等。安排力量训练时可参照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原地蛙跳2一5次;

双脚跨跳10次左右;

5一10个跨栏双脚连续跳;

单脚连续跨跳10一20次;

单脚连续侧跳橡皮筋;

各种高度的深跳练习:

小重量负荷的连续抓举;

中等重量负荷的半蹲跳(原地);

左、中手小重量负荷的上推举(单手);

足跟提起的快速半蹲起;

较大重量负荷的全蹲起、半蹲起:

(4)灵敏性和柔韧性联系

一般灵敏性和柔韧性练习与专项灵敏性柔韧性练习不同,但有密切的联系,虽然各个运动项目之间不可互相替代,但在教学训练中灵敏性和柔韧性的练习是可相互沟通的。

灵敏是在发展速度、力量和柔韧性这些素质的过程中同步发展的。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肌健、韧带以及皮肤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不仅是构成运动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条件。良好的柔韧性,可提高跑的动作和跳跃项目的蹬摆幅度,也可使不同运动项目中手臂和腿的工作距离和肌肉的初长度加长,从而避免肌肉和韧带在运动中拉伤。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2

篮球体能特点训练方法

0前言

篮球运动中的体能是保证学生在激烈的运动与训练中能合理运用攻守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篮球运动对学生的体能有着很高的要求,篮球学生的体能训练要以力量,速度,对抗性身体训练为主,目的是保证学生在激烈的运动与训练中能合理运用攻守技术并准确地投篮得分。目前,我国各种从事篮球运动的专业学生,因为兴趣而从事篮球训练活动,但总体的训练水平较低,体能情况也不会很理想。但篮球比赛本来就是一种高强度对抗性运动,体能的不足会让运动的体验缺失。由于业余训练球员和篮球爱好者不适应激烈的高强度篮球运动,而且,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不足,体能训练的方法效果不理想,体能训练与专项特点的结合不够,存在盲目训练的现象。因此,笔者从体能概念种类的研究入手,强调体能训练对篮球运动意义。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篮球运动的专业学生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篮球专项学生体能特点研究

篮球运动是一项需求技术性强,速度快,对抗性激烈,协调性好的运动项目,其技战术的要求运动参与者在高速度,高反应,强对抗下完成的。

篮球专项学生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特点研究:

(1)篮球专业学生力量素质特点:专项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篮球运动的专业学生的技术,战术及其他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并增强学生的对抗能力,提高他们对篮球运动的乐趣体验,同时,对关节,肌肉等运动损伤有预防的作用。

(2)篮球专业学生速度素质特点:篮球学生的主要反应有简单的信号反应(如同伴获得球后,快速起动跑);简单的预测反应(如同伴长传球后,迅速起动根据传球的速度,高度,远度判断接球落点,调整动作速度,有控制,有准备地接球后的动作);复杂的选择反应(如根据防守对于的变化,不失时机地快速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就像投篮时遇到对手的封盖,突然变化传球。

(3)篮球专业学生耐力素质特点:篮球学生要在竞赛全过程保持特定的运动强度或运动量,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结合篮球技战术的特点进行耐力的训练,应充分认识到篮球耐力素质训练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发展篮球专业学生耐力素质。

总得来说,由于专项特点的特异性,篮球专业学生的体能特点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2.2篮球学生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2.2.1专业篮球学生体能训练的原则

专业篮球学生体能训练原则有:

(1)体能训练系统性原则,必须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而长期的体能训练,它几乎贯穿于学生整个运动生涯的始终。

(2)力量训练是基础原则,力量是专业篮球学生应付高强度比赛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学生没有较高的力量素质,是几乎不可能在比赛中完成合理的技战术任务的,要重视全身各个肌肉力量的均衡同步发展与关键部位肌肉力量的提高。

(3)体能训练与篮球技战术相结合原则,体能训练只是手段,合理有效地完成技战术才是其最终的目的,专业篮球学生体能的训练最终是要为技战术的发挥而服务的。

(4)速度训练是核心原则,“快”这个字在当今篮球特点中反复被强调,这是篮球在历经多年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体能训练的内容必须要有进攻技术的快,防守技术的快,攻守转换的快以及战术运用应变的快。

2.2.2专业篮球学生体能训练的方法

如图1所示,专业篮球学生体能训练方法其内容有热身和全面训练。热身运动中包括灵敏训练,协调训练和柔韧训练;全面训练中包括了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

2.2.2.1热身运动以及其训练方法

2.2.2.2全面训练及其训练方法

(3)耐力训练。篮球比赛中激烈的对抗,快速奔跑,防守,进攻用到的都是无氧耐力素质,因此,在篮球专项耐力的训练内容中,必须要以无氧耐力,即速度耐力训练为主,有氧耐力训练为辅。而专业篮球学生的耐力训练方法有大负荷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和变换训练法,但很多研究表明,循环训练法对篮球专项耐力训练效果较好。通过稍高于比赛的强度,重复某些动作关节或采用力量训练加以提高,负荷应在50%-85%之间,重复次数为15-30次,循环进行对篮球专业耐力训练效果较好。

3研究结论

(1)篮球专项的特点对篮球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素质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2)专业篮球学生体能训练方法其内容有热身和全面训练。热身运动中包括灵敏训练,协调训练和柔韧训练;全面训练中包括了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

(3)专业篮球学生力量训练有最大负荷法和中小负荷训练法;速度训练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耐力训练采用循环训练法效果较好。

[4]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5]盖建武.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特征及专项耐力素质的研究[J].体育函授通讯,2000,38(1).

[6]王树金.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1):86-89.

[7]谢自豪.篮球运动员比赛前后生化指标的监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2):47-49.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3

关键词跆拳道品势体能训练一般体能专项体能

中图分类号:G886.9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2006年3月22日,中国跆拳道协会宣布首支跆拳道品势国家队正式组建。这一消息的标志着我国跆拳道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跆拳道品势队在2012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跆拳道品势技术动作的特点是稳、准、狠,要求运动员动作稳定,能够流畅的完成整套动作;在技术动作上做到准确定位,确保技术动作不变形;能够合理地把控力量,使动作干脆有力,增强整体的表现力。与此同时,该运动还对运动员自身的柔韧性、耐力性有着严格的要求。随着技术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人们观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跆拳道品势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品势作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体能的状态则成了运动员技术发挥的基础。

2体能训练

在体能训练中主要包含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两种。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和保障。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应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因人而异,确保训练的实效性。

2.1一般体能训练

2.1.1一般耐力训练

一般耐力的训练主要提升的是运动员机体的心肺功能,使身体在激烈运动中,内脏器官的活动能够满足运动器官的需求。在跆拳道品势比赛中,良好的耐力素质是技术动作完美表现的基础。

主要的训练方法:通常以长跑为主,400米跑道,女子每次跑15圈,男子每次跑20圈,要求匀速进行,每圈时间不得超过1分30秒,每周建议进行2~3次;400米跑道,女子每次跑8圈,男子每次跑10圈,要求变速进行,直线跑道冲刺,弯道放松慢跑。每周建议2~3次,每次2组,每组间隔休息10~15分钟。

2.1.2一般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在品势的练习中,无论是冲拳、格挡还是侧踢,都要依靠良好的爆发力才能得以表现。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应加强爆发力的训练,从而实现肌肉能够以最快速度来克服阻力。

主要的训练方法:以腿部训练为例,经常采用负重半蹲的方法,负荷重量为个人重量的80%~85%。建议每周2~3次,每次3~5组,每组15~20个,每组间隔时间为3~5分钟。在力量训练中,重复的次数和组次与负荷的重量有关,负荷量大,强度则大,次数应相应减少,反之则增加。

2.1.3一般柔韧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跆拳道品势是一项对腿部与髋部柔韧性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增强肩、髋等部位的柔韧不仅有助于我们完成基本动作,提高运动素质,还能增强个人对自身的保护能力,减少运动损伤。

主要的训练方法:以髋部与下肢韧带为例,坐位体前曲,以拉伸大腿后侧韧带为主;坐姿分腿,双腿尽可能张开,身体俯帖地面,主要对及髋部进行抻拉;横叉和竖叉,这是对韧带训练的最主要的手段,这也是测评运动员下肢及髋部柔韧性的重要指标。要求每节训练课前后都要进行柔韧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柔韧素质,还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肌肉。

2.2专项体能训练

2.2.1专项耐力训练

专项耐力训练是指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具体地讲是指持续完成专项动作或接近比赛动作的耐力。在品势比赛中,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预赛、半决赛和决赛。由于赛制时间较长,需要运动员长期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故应安排长时间的专项耐力训练,有时甚至安排超过正常比赛场次的训练。

主要的训练方法:(1)重复训练法,指定一套品势进行练习,通常进行8~10次的反复,间隔休息2~3分钟。(2)循环训练法,在比赛中会涉及到6套品势,把这6套品势进行5~8次的循环,每次循环间隔休息5~8分钟。

2.2.2专项力量训练

专项力量训练是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要求,提高完成技术动作时所必备的肌肉能力的训练。专项力量往往针对的是特定的肌肉群,有利于直接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

主要的训练方法:(1)在上肢训练的过程中,利用皮筋进行下格挡、中格挡、冲拳等动作,要求在指定数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迅速完成,建议每周进行3~4次,每次8~10组,每组30~50次,组间隔时间为3分钟。(2)在腿部训练时同样利用皮筋进行,建议每周4~5次,每次完成10~15组,每组每腿10~15次,每组间隔时间为1分钟。(3)进行侧踢与横踢的控腿练习,建议每周3~4次,每次5组,每组每腿3~5分钟,每组间隔时间为30秒。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能训练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a)-0228-01

近年来,为了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体育体能训练方法的更新。体育体能训练是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求并通过符合的动作训练,目的是改善运动员身体状况,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的组织机能,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促进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随着体育体能训练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被应用到体能训练中。目前,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中被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有软体训练法和计算机训练法,这些体能训练方法更加注重从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出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总结经验教训,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帮助很大。该文就传统与现代训练方法进行简单分析研究,为现代科学体能训练方法的应用做出更多贡献。

1传统体能训练方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的思想理论的指导

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是体能训练指导的方向,是训练的理论支持和基础,对体能训练的过程和结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体能训练所依靠的理论知识在时代的发展下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体能训练的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打着“科学”的旗号,贴着“科学”的标签,实际上这些理论并不科学,知识照抄照搬,并不适应我国体能训练发展的实际情况,或者引用的是错误的思想理论。这种现象在目前的体能训练普遍存在着,这些理论认识急需被更加科学的理论方法所取代。如果继续存在,将对未来体能训练的提高,竞技成绩的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发展创新更加先进科学的思想理论对体能训练的发展非常重要。

1.2传统的体能与技术相分离现象越来越明显

体能训练方法应讲求体能与技巧的结合,不仅需要运动员良好的体能基础,训练过程中的技巧训练更加重要。传统的体能训练也讲究体能与技术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是将他们合成一个整体,而是更加注重体能的训练,在注重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忽视了技巧对体能训练的影响,导致了体能与技巧逐渐分离的现状。这种不科学的分离状态也造成了庞大的体能训练的堆积,造成体能与身体素质的极大不适应,体能训练的程度也难以深入,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难以上升的现象。因此发展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将传统的体能训练与技巧训练相结合,才是提高体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2现代科学方法应用到体能训练中的建议

2.1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思想指导实践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传统的体能训练出现了严重的注重实践却不注重理论的现象,甚至是在利用了错误理论的情况下进行着错误的训练,也成为了我国体育体能水平落后于国际水平的最大原因。因此,更应该慎重选择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要借鉴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理论研究,结合我国运动员体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体育训练人员的体质。同时理论也应该是发展着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有关体能训练的科学理论也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运动员整体体制等需求。理论的创新发展也应该是在研究目前运动员体质和借鉴国际标准水平理论的前提下,不能盲目更新,造成理论脱离现实的困境。

2.2注重传统与现代训练方法相结合

传统的训练方法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也是经过漫长的研究总结出来的方法,因此在创新训练方法的时候不能将传统方法一味的否定,而是应该在有利于提高体能训练效率的前提下,将传统的训练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达到最佳的训练目的。除此之外,运动员体能具有延续性、间歇性、重复性、循环性,在吸收传统训练方法精华之外,要研究利用一些有高技术含量的更加科学的现代方法,例如程序训练法、计算机训练法、软梯训练法等等,它们给传统的训练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它们相结合能够在保持传统训练方法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训练方法碰撞出火花,为现代科学方法应用到体能训练中做出贡献。

2.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方法,因此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和理念,这是提升体能训练水平的重要方面。首先,理论方面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要研究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提高现代科学理论方法,要通过研究逐渐摒弃错误的思想理念,摘除阻碍体能训练发展的各种标签,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我国运动员的身体技能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做出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研究,为将来的发展做出贡献。其次,在时间方面要坚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在理论的指导下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做出合适的引导,要在运动员身体机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下完成各种实践练习,避免由于超负荷训练造成南辕北辙的效果。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提高体育体能训练的必要途径,因此,在体育训练中更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将理论应用到合适的实践活动中才是提高体育体能训练的重要方法。

3结语

体育体能训练是提高竞技体育成绩的必要途径,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的体育体能训练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忽视了思想理论和技巧对体能训练效果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思想理论和观念,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体育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发现传统训练方法中的弊端,人们在深入研究现代科学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训练方法相结合,并在理论方法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逐渐的转变目前部分错误的思想观念,才能在提高体育体能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运动员的体能,为将来我国的体育体能训练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清宾.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在中学跳远训练中的应用[J].神州.2013(12).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5

关键词体能恢复短跑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2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1

一、前言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短跑属于短时间、大强度的无氧运动。运动员在每次训练结束后,能否迅速而充分得到恢复,将直接影响到其运动成绩的提高。通过调查发现:国内优秀运动员在向世界较高水平过度的训练过程中,在继续发展技术的基础上恢复手段成为成绩增长德重要因素。我们还应深入研究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训练的理论,以便对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训练做更进一步的指导,以提高运动员体能恢复训练的效率,促进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隆化县存瑞中学12名短跑选手,其中男短跑运动员名6,女短跑运动员6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inteRnet检索,收集整理了有关短跑体能恢复方法、短跑速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并做分类整理、综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该校教练员的走访,了解了短跑训练的恢复性训练的方法。

3.实验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将12名短跑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恢复方法,而实验组则采用新式的恢复性训练方法,实验前对两组运动员相关指标进行的测试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注重安排轻松愉快、富有趣味性的恢复手段等。在每次训练课中应根据采用手段的不同性质安排不同的间歇时间与方式,各种训练手段搭配也要考虑到恢复。如大强度的训练手段之后可加入轻松愉快、富有节奏件的训练手段,以利于恢复。在小周期中各训练课的内容,负荷安排和训练手段的采用都应考虑运动员的恢复。上、下午两次课的训练,一般训练内容和负荷要不同,并把主要训练课放在下午。营养良好的训练与休息的生活制度,能节省神经能量,也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一)物理学方法

主要是采用物理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光、电、温度、压力等物理刺激,以加速体内微循环进而达到活血散淤的作用。理疗的设备、器械很多,这里只介绍几种常用的器械。如各种水疗、按摩、理疗、吸氧、空气负离子疗法等。其中水疗包括淋浴、盆浴、浸浴、涡流浴、脉冲式水力按摩浴、桑拿浴和蒸气浴等。

(二)医学与生物学方法

主要是根据项目特点对运动员训练后及时补充有机体的消耗。由于短跑项目属于速度、力量性、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运动员的体能恢复要注重补充糖、碱性盐类、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研究表明,运动后吃不同的糖,对身体不同部位糖贮存的恢复就有不同的影响。果糖有利于肝糖元的恢复,葡萄糖及淀粉则对肌糖元的恢复更为有利。

(三)心理疗法

由于短跑运动员产生疲劳的部位最易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神经能消耗往大于体能消耗。通过心理手段预防疲劳、促进恢复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动机形成的基础;了解疲劳是否正常的训练结果;处理紧张和挫折的能力;安排适应各种比赛紧张情况的模拟训练;良好的队风。教练员在训练中可以考虑采用通过语言提示、暗示、诱导等心理训练方法,调节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功能,加速疲劳的消除。

(四)泡沫轴滚压法

筋膜,是一种包覆于身体(肌肉)的软组织(紧度高的结缔组织),你可以想像成包香肠的那层皮,虽然功能性不高,但可能会因为伤害、疾病、活动量太少或感染而紧绷或沾黏肌肉,让运动员的活动受限。这些影响可能会降低柔软度、耐力,对协调控制等都有一定影响。若长期忽略这些状况,有可能改变关节功能,导致疼痛与近一步的病理伤害发生。而透过SmR,能有伸展紧绷肌肉与筋膜、促进沾黏的组织放松、促进组织与血液循环,并增加身体柔软度以调整姿。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体能恢复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关键,这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途径,是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通过研究中学生的短跑训练体能恢复方法对增加短跑运动员成绩的实用性,可以得出中学生短跑训练新式体能恢复方法对运动员训练后体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二)建议

首先,短跑体能恢复训练方法的应从观念、指导思想及具体操作有个全面的更新。其次,通过在专业运动员体能恢复理论基础上结合适合我国中学生短跑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在体能恢复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并且根据对短跑项目特征的认识和对运动员个性的了解,要根据不同运动员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选择和设计一些符合现代短跑训练体能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约翰・a・霍利,等..跑步[m].徐昌豹,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6

摘要现代羽毛球运动对运动员体能要求越来越高,体能训练逐渐成为羽毛球训练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羽毛球队学生的体能训练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训练方法,期望提高羽毛球专选学生的训练质量。

关键词羽毛球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一、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羽毛球队队员体能训练现状

羽毛球这项运动与其他运动有所不同,需要在瞬间反应,急停、急跳、急转、所以需要特别好的体能做后备力量,需要采取一定的系统训练方法才能加强体能的储备,由于训练队组建比较晚,平时课时相对较少,再加上学生还不能完全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导致学生对专选课的态度上不够端正,每周的较少的课时,使学生对羽毛球基本功以及理解程度不能稳固。寒暑假的原因使学生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断点,假期结束对于回校的学生又是一个新的考验,羽毛球队员自身的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决定着训练效果,然而在这两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困难,这也会造成学生间体能的参差不齐,因此才造成体能目前这种现状。

二、原因探析

根据羽毛球队员年纪和年龄不同,体能的现状也大不相同。大二年级刚刚选择羽毛球专项的学生体能相对较好,由于在平时的课时安排中有一些其他运动训练科目,所以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专选训练课上,对于刚刚接触专选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言,分为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积极主动是指学生主动自愿的选到想学习的羽毛球专选课,被动就是非自愿的,因其他原因被迫选到了羽毛球专选课,这样也能说明学生对专选课的态度,态度也同时决定着训练水平与运动成绩。

三、提升体能训练的方法研究

(一)外在条件解决方法

1.课外解决措施

由于课时较少,使学生不能充分得到训练,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方面措施进行解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加强对课上的不足之处,专选内部可以组织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集体的训练,利用参加比赛,以赛代练,使课上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更好的巩固了羽毛球的技战术。

2.专项设施的完备

由于专选课开课较晚,课时较少,对羽毛球专业知识的认识较浅,对开展专业课的经验不足,所以专项设备不完善,不能有效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设备。通过设施的完备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更有效的达到训练的积极态度。

3.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要调动队员训练的积极性,就要对训练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训练具有娱乐性的小组之间以比较的训练方式进行比赛,每天进行一次训练性的比赛,以赛代练,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比赛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体能和提高对比赛的思想意识。

(二)训练层面需要注重的原则

1.训练原则

体能训练设计与比赛需要一致,体能训练的设计应与该项目竞赛时表现出的各环节相一致,表达运动能力的设计应与该项目竞赛时的环境影响因素相一致。

2.适度原则

体能训练的内容要根据运动员个体的特点以及现实的可能性来安排训练,做到以适度的方法来追求体能的训练。

3.整体效应原则

运动训练是由教练员、运动员和训练保障体系等诸方面构成。训练效应的提高不仅在于各因素的单独作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各因素之间关联所产生的整体效应。

4.周期安排原则

根据比赛的日程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根据不同周期的训练计划结合项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体能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处于最佳状态。

四、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一)专项性力量练习的内容和方法

1.速度力量

绝对力量,小关节力量,羽毛球运动讲究小关节发力,所谓的小关节发力就是要把全身的力量从脚下一直到手指的发力,所谓的手指发力就是指在球拍与球接触刹那,通过手指突然收紧,产生力量,使球拍面方向转换或加快挥拍速度。捻动发力是四指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来搓动球拍柄,使拍面旋转。屈指发力是拇指、食指扣紧拍柄为支点,其余三指由松到屈指握紧发力。屈捻发力是使动作界于上面两者之间,所发力量要比捻动大而比屈指发力小,是上述两者动作的结合。

2.速度耐力

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固然重要,而速度耐力则起着取得一场比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速度耐力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提高速度的基础上,提高和改善放松跑能力的训练。一般速度耐力训练习常用的方法是200米至1500米的全速跑,3000米的变速跑等。

(二)发展柔韧素质的训练

柔韧体操;各种拉长韧带的练习;各部关节的转动,屈、伸练习。

(三)发展速度耐力素质的练习

采用各种长距离变速跑练习,如800米变速跑(200米快,200米慢或直道快、弯道慢)或更长距离变速跑练习,如1500米等。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7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体能训练训练方法

1.前言

为了在技巧啦啦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体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好坏,体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能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发展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运动素质,达到深刻影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意志品质的目的。陈月亮[2]说运动训练的专项化、实战化和个体化是目前各项竞技体育训练所需遵守的共性规律,具有普适性特征。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及其负荷安排特征,是运动训练由现实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载体。

本研究希望能通过结合现有研究对于技巧啦啦操所需体能素质的需求分析,对不同体能训练方法效果进行对比,寻求更适合技巧啦啦操的体能训练方法,同时对技巧啦啦操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主要查阅了以下几方面的文献资料:检索技巧啦啦操,艺术体操,啦啦操,技巧,体操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论文。查阅《国家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规则》《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学》等书籍。登陆了CnKi(中国知网)网站了解有关啦啦操训练最新动态的相关资料。通过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为本研究的设计、构思、分析与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针对本文的调查对象有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怀化学院啦啦操代表队教练员,他们的访谈内容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2.3数理统计法

采用microsoftexcel工作表,对调查问卷中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3.结果与分析

3.1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体能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者们认为,体能是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耐力等基本素质。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文献综述法,对围绕技巧啦啦操体能训练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技巧啦啦队运动员体能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重复、间歇训练方法。根据调查得出速度训练方法的使用频数占最高,其次为灵敏与重复训练方法。

3.2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

本文在进行技巧啦啦操体能训练的研究之前,根据技巧啦啦操运动的项目特点,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方法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因素有训练方法单一、训练环境、健康状况。

3.2.1训练方法单一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都是由多组肌肉群协同或者是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做功完成的。教练员在训练中使用的两头起+仰卧起坐、以及静力性体力等训练方法大都是在稳定、单一肌肉做功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与项目所需的能力不相符;而且在训练方法上大多采用传统的单一训练的方式,没有与项目紧密结合,因此不利于完成高难度动作。

3.2.2训练环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在训练环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中最主要分为训练的自然环境、训练的场地设施环境和训练的人文环境三项,其中训练的场地环境占据主导地位。而训练场地环境中的训练场地安全和训练场地器械多样化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很大。

3.2.3健康状况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在健康状况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中主要分为训练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三项,其中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居主导地位。

3.3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改进方案

3.3.1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训练方法

在通过对技巧啦啦操体能现状的调查得知目前的体能训练方法单一,故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在改进方案中主要实行卧推杠铃+倒立俯卧撑复合训练法、双臂杠屈伸+倒立俯卧撑复合训练法。

3.3.2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场地环境

训练场地及训练设施是开展好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保证,因此,设立专管人员老师并负责场地的整修,布局的调整,设施的更换,并保证群体活动有场地器材并能顺利开展。在带有器材的训练场地时,教练员一定要给运动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保护与帮助工作。在今后的体能训练中,应该充分的配合运动器械来进行体能训练,并且要保证运动器材不仅仅少数的,运动器械的增加,可以直接对技巧啦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更加全面。保证了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正常进行,同时让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对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更加彻底的投入到体能训练中。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文献资料法得知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单一、训练环境和健康状况。

4.2建议

4.2.1在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应针对不同的体能训练来安排不同的方案,不能是训练方法单一。同时配合动作技巧进行体能训练。

4.2.2在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训练场地环境,有场地的安全维护、训练场地器材要多样性,要保证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CSaRa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规则(2006-2009版)[S].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2006.

[2]陈月亮.现代训练发展趋势及体能训练方法手段概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7):67-89.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8

1.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念与内容体系概览;2.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方法与应用;

3.激活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练习方法;4.提高青少年运动能力的基础动作练习方法;

5.提高青少年协调用力能力的动作整合练习方法;6.提高青少年快速伸缩力量的练习方法;

7.提高青少年速度与多方向移动能力的练习方法;8.促进青少年体力恢复的再生练习方法;

9.提高青少年能量代谢能力的练习方法;10.提高青少年最大力量的练习方法;

11.提高青少年旋转爆发力的练习方法;12.提高青少年躯干支柱力量的练习方法。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首都体育学院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向的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田径专业的教学训练工作,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青少年学生体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应用水平。为配合本专题,作者将竞技体育领域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学校体育教学化,以期更好地指导、运用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旨在服务于普通青少年学生群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为一线教师从操作层面提供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案。希望广大教师以此系列专题为基点,认真学习其教育教学原理,领悟案例设计思想,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并设计出更多有效提升学生体质的课堂练习内容与方法。

摘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按照最佳运动能力发展的金字塔结构模型和逐级进阶模式,较好地将功能动作筛查、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恢复与再生等内容实现了无缝链接,充分体现出以提高运动能力为目标的训练新特征,其核心理念反映出身体训练已从重视提高肌肉力量的低端要素,向提高动作质量与控制的高端要素转变。

关键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8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12-0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起源于医学的功能康复训练,兴盛于职业体育,它所包含的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肌肉动员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整合、专项动作准备、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系统发展、恢复与再生等内容,不仅较好地服务于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而且还可以转化为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用性方法。本文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定义、内容体系作为系列专题文章的切入口,在后续的文章中将逐一介绍上述系列专题,以期让广大读者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有一个全面了解,更好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服务。

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宗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整合资源,做好损伤预防,努力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多维、多关节、运动的无轨迹、无序,而且在运动场上的动作模式要与功能性训练相一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之所以强调动作模式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因为他们认为发展肌肉力量未必能提高运动场上的动作效率,但动作模式训练一定能够提高专项动作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并且能在运动场上得到有效的展现。而传统的体能训练理念则是进行单方向、单关节、实效性较低、有序的训练过程。但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施需要一个复合型训练团队作为支撑,它不同于传统的一名体能教练员身兼多职的训练模式。因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把训练视为一个科学的整体系统,并提出运动员的成绩是体能、技能、战术、智能和心理的综合表现,因此,它在各训练系统内进行了资源整合与协调,并将哲学、方法学、战术训练等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界定

1975年Yamamoto和他的同事在将功能训练运用到西点军校的伤病士兵康复训练中,他们把功能训练的重点放在膝关节的损伤治疗方面,内容是针对士兵的受伤膝关节采用动态练习来恢复其灵活性。随后Kegerreis在1983年提出了“特定需求的专门性适应(specificadaptationstoimposeddemands)”原理,即SaiD。美国运动委员会(americanCouncilonexercise)也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训练动作的一项专门活动,它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tionalacademyofSportsmedicine)则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身体的每一个关节和在不同运动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美国著名学者Boylem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包括平衡练习、本体感觉练习以及需要脚接触地面的、不需要固定器械辅助的训练。GambettaV在《遵循功能训练的路径》《功能性模式》《力量与功能》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多关节、多运动面、多方位、强调本体感觉的运动,包括减速、加速以及稳定性能力、对不稳定状态下身体的控制能力、控制身体重心、对地反应力和冲力的调控能力。SantanaJ.C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将日常的身体活动和竞技运动整合为一体的系列活动。Stevenp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就是将具有力学特征的、协调的或者有活力的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michaelp.Reiman和RobertC.manske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各种人群完成任务相关的、目标确定的、环境合适的、身体的多个系统与组织参与的任何运动形式。1997年,GrayCook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应注重身体动力链的作用,训练中应该将整个人的身体看作是一个动力链,避免某一环节单一的训练。2001年,美国著名体能训练学专家markVerstegen提出“体育运动的本质是动作”。他认为身体动作承载着运动素质和技术,动作模式的优劣决定运动成绩的表现,动作决定肌肉力量传递和发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动作决定能量传递和转移。运动员在训练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理,在多平面、不同负荷和速度的动作模式训练基础上整合多关节来加强动力链作用。以髋部的旋转和伸展为基础是大多数体育动作的原动力,通过提高身体的躯干力量可以有效地避免能量泄露,保证更为经济有效的动作过程。

由此可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在一定负荷和速度条件下所进行的各种递增式,并将多关节、多平面和本体感受性融为一体的专门动作训练方法。其核心内容包括:FmS测试、软组织唤醒、肌肉—神经系统激活、动作准备(含躯干支柱力量、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动作技能、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代谢系统发展、再生与恢复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主线就是以FmS测试作为切入点,以动作模式训练为主体,以提高动力链传递效能为核心,以提高或改进运动员在场上竞技表现能力为目标。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研究,美国著名学者michaelBoyle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从本质上就是有目的的训练,它在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是一般身体训练理论的延伸和细化,促使一般身体训练朝着指向性和针对性方向发展,同时它又是对专项训练的拓展和补充,提升专项训练的有效性,缩短一般身体训练效果向专项技能需求转化的时间。2003年,GrayCook进一步提出了“最佳运动能力金字塔”的概念,(图1和图2)。

从图中的内容结构可以看到,GrayCook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所有体育技能训练的基础,运动功能训练也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将运动功能训练融入到运动员日常的训练中能够完善其训练模式,不仅能够保持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同时也能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保障专项训练。最优化金字塔结构的核心是强调训练要以人体基本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基础,在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稳定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再升级到第二阶段的有效动作模式。

能力训练阶段主要是强调动作的经济性和高效性,而动力链传递效能又是实现其目标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此阶段训练尤为强调完整动作的整合和动力链的高效传递效能,以上两个方面才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核心所在,即运动员在身体运动功能发展到较高水平上,才能够有效发挥专项技战术水平,最后达到技战术的有机结合和能力展示。

我国学者对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始于2006年刘爱杰博士首次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到中国竞技体育训练实践。2007年他在《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一文中写到起源于康复中心、健身房的功能训练正向竞技体育领域不断渗透,并指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体能训练专项化的桥梁。2008年,他又在《我国运动过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人体的所有复杂动作都是由基础动作组合而成的,并且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一种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袁守龙博士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应包括动作衔接的加速度、平衡性、稳定性等练习在多关节、整体性、多维度的动作训练;强调将平衡控制和本体感受加入训练当中,强调身体躯干核心部位的控制和稳定。在传统结构性力量、耐力和素质等训练基础上,创新设计了动作模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悬吊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多种方法,对提高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的动力链效应明显,丰富了传统的体能训练体系。笔者在《躯干支柱力量与动力链传递效能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传统的体能训练的本质差异在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的是动作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的是完成专项技术所需要的专门动作质量和竞技表现能力,而不是提高肌肉的力量(表1)。

从一堂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的内容来看,它的顺序基本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的:伤病预防练习、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力量与爆发力、加速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发展、恢复与再生。这一流程并不意味着每堂训练课都要完成上述全部的内容,而是根据当天专项技术训练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内容。其中,伤病预防、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动作整合等属于功能动作,以徒手练习为主;快速伸缩复合力量、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力量与爆发力、加速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发展等则属于身体运动能力,以抗阻力练习为主。

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板块及其功能来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FmS测试,评估运动员躯干支柱力量、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2)肌肉的拉伸、神经的激活等方面的动作准备活动,使得运动员做好充分的准备;(3)技术动作活动的准备,此阶段与专项的结合更加紧密;(4)运动员专项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5)与专项模式相近的能量供能系统的发展;(6)恢复再生的放松工作。但是,所有的这些训练都是在营养保证的基础上完成的。

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科学基础与实施过程来看,它是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运动技能学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教练员团队也是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士组成,体现出明显的整合集成特征(图3)。

由图3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拥有一个团队来保障,职业体育的教练员团队通常需要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顾问,以便最迅捷、最有效地转化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在短时间内按照培训工作流程,培养出符合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体系所要求的教练员。

而传统的体能训练则是高度重视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高度重视肌肉力量的增长。体能训练所涉及的学科相对较少,训练也基本上是由专门(或兼职)的体能教练员负责实施。这种训练模式有其优点,但也同时会出现有些运动员尽管身体素质发展的很好,而且身体外型也很强壮,就是在场上跑不快、跳不高、停不住、转不动,比赛场上所需的专门动作做不出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体能训练仅重视了肌肉训练,而没有重视动作训练。因为肌肉训练未必能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场上动作表现能力,而动作训练才能把专项动作所需的肌肉力量发展起来,并能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场上动作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诞生实质上是代表了当今的身体训练已从重视低端要素(肌肉训练不断提高肌肉力量)向高端要素(肌肉—神经系统协同训练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与控制)的转变,这是一个训练理念的转变,也是职业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人才培养现状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目前在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自2009年至今,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已先后选派4批国家队教练员和专家赴美国参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专项培训,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队伍,而且他们已成为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骨干。首都体育学院是开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与实践最好的单位之一,2012年先后于成立了体能训练教研室,本科层次招收了体能训练专项班,硕士生层次设立了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2013年开始招收全国第一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博士生,也是第一个“体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9

【关键词】篮球;体能训练;技战术

一、篮球体能训练简介

篮球体能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素质训练,例如:力量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以及灵敏性素质训练等,来增强运动员的体质、改变身体机能,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战术水平的过程。

二、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一)体能训练有利于技战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员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的发展,并且具有从事专项竞技运动能力的这一过程极为体能训练。运动员通过体能训练达到技术上的完善,提高战术水平,弥补运动技能的缺陷,使运动员在与对手交战中可以有效扼制对方,最终取得胜利。体能训练只是一种提高运动技术、战术水平、提升运动能力的一种手段,实施攻击和防守的技战术方案是目的。体能水平是篮球运动达到高水平的基础,与任何竞争对手的差别只可能存在于体能和对抗力,没有高体能水平,就不可能有好的技术、战术,更不可能赢得胜利。

(二)体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适应高强度比赛。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负荷需要通过训练来刺激,从而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能力得以改善,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体能水平。生理学研究指出,一定范围内负荷越大,刺激越深,体能提高也越快。运动员要想适应高强度的比赛,并且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取得胜利,必须要通过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机能能力和整体的运动实力,从而在篮球竞技运动竞赛中表现优良。

(三)体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今愈来愈激烈的赛场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体能训练往往在改善和提高人的运动机能时可以克服心理障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

(四)体能训练有利于身体健康,延长运动寿命。运动实践结果表明,优秀的运动成绩都是建立在雄厚的运动素质发展水平和有机体形态的改变、机体水平的高度发展基础上的。通过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越明显,其机能发展水平越高,同时延长运动寿命。

三、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忽略。我国篮球运动训练普遍存在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级篮球队中只有少数甲a几支俱乐部配有专职体能教练员,配置时间短,而且缺乏训练经验。另外,在大多数体育学校,关于篮球体能训练的课程数所占篮球专项课总数中的比例很小,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此项科目的开设。思想上与实践上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该问题是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采用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调查数据显示,89%的教练员明白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排他们的体能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往往解决的是运动员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问题,这些训练往往使运动员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纯粹是一种体力的消耗,而没有真正做到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无法满足对运动员最关键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培养,从而无法提高整体水平。

(三)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单一化。从相关理论学来看,训练手段和训练负荷是训练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与盲目加大训练负荷的问题。简单化、单一化的体能训练手法主要体现在:力量训练主要以杠铃为主,而相应的辅助式训练例如大强度的跳跃练习、综合力量练习器以及一些组合力量训练相对较少;耐力训练主要是以田径式跑圈为主,这种长时间无间歇性的跑圈不能很好地提升运动员的耐力。

(四)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相脱离。我国篮球体能训练表现出来的另一大问题是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相脱离,或者两者混为一谈。篮球体能训练中一般体能训练所占比例过多,而专项体能训练所占比例太少。另外,及时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存在着不了解各个时期的过渡与转化的问题,表现为青少年体能训练成年化,成年体能训练青年化。体能训练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我国的体能训练的方式与要求没有创新,常年不变。这样,体能训练就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顺利过渡与转换。

(五)错误理解赛期的体能消耗与恢复。我国篮球界普遍存在错误理解赛期的体能消耗与恢复的现象,认为在比赛期间不能进行体能训练。调查数据显示:86%的教练员认为两赛队员在一周内奔波于主客场之间,耗损队员大量体能,没有可能训练体能,只能进行技战术训练。这种错误的思想使得运动员只有体能的消耗而没有体能的补充,这使得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提前消耗了所储备的全部体能,而导致体能的亏空,比赛的失败。

四、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对策

(一)重视体能训练,创新体能训练。我国篮球运动应树立起高度重视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的理念,高度认识只有好的体能才是取得优异成绩、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首先,把篮球体能训练看做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并且对此作出科学的计划,改变以往采用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的错误做法。其次,正确把握篮球运动竞技制胜规律,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科学地安排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

(三)提高训练方法、手段的多样化。改变原有的简单化、单一的田径式训练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多样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是枯燥的体能训练,变得有趣味。

(四)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有效协调。合理进行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转化,改变原有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中所占的比例。当一般体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加强专项体能的训练,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突破,提高整体水平。

(五)合理安排赛前、赛季中的体能训练。改变在在比赛期间不能进行体能训练的错误观点,合理安排赛前、赛季中的体能训练。利用板块训练理论在赛期中进行体能训练,补充运动员的体能,加强运动员的恢复。

结论

只有加强对体能训练的重视,把篮球体能训练看做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并且对此作出科学的计划,改变以往采用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的错误做法。在采取形式多样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同时,合理进行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转化,合理安排赛前、赛季中的体能训练,这样才能做好篮球体能训练。

【参考文献】

[1]赵志明.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10

摘要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与运动能力不断提高,对运动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心理素质在紧要关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训练的内容也已成为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文中运用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了大量关于心理训练的文献。通过整理和归纳目前研究、发展动向,为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的有益信息。

关键词心理训练运动员方法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鹗踔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双方在最后阶段,心理素质的优劣对最后的成绩影响极大。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要提高运动成绩必然要关注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关注不同时期的心理训练。

二、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目前研究心理训练方法的文献比较多,针对不同的项目也有不同的训练手段和侧重点。根据田麦久学者的项群理论,将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的分类特点,收集整理不同项群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体能主导类项目心理训练方法

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杜景强在浅谈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一文中从两方面来提高心理训练效果,第一点是选材多用微机”和“心理测试专用计算机”等高科技仪器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全方面的选材;第二点是在训练中注重启发运动员自身的性格欠缺,通过关注心理变化以及心理辅导,使运动员能够弥补自身的性格欠缺,完善其性格,树立信心,进行模拟心理训练,安排虚拟的实战训练,使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尽量少的收到周围不利因素的影响,赛出好成绩。

2.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朝阳在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初探一文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来进行训练,例如:自我暗示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意志品质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视角表象训练法、听觉刺激训练法、综合训练法、调节训练法。

3.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杨柳霞在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一文中介绍了几种心理训练的方法:环境更新法、自我暗示法、精神转移法、想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并且根据中长跑的项目特点介绍了不同时期运动员的心理表现及其训练方法。

(二)技能主导类项目心理训练方法

1.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刘宝玉在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一文中谈到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是取得最好成绩的前提。武术套路的灵活多变、转折起伏等复杂及高难的技术动作,不仅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有要求,而且还要对心理能力、心理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表象记忆、情绪训练是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点。

2.技能主导类表现精确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李春雪针对射击运动员比赛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采用生物反馈的心理技能训练;编写运动员音乐调节手册,丰富心理调节手段和运动员业余生活,有效实施了赛前和临场的心理支持工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3.技能主导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刘玉林在篮球运动心理训练方法初探一文中,针对项目特征,提出心理训练的方法。将心理训练的内容分为感知、表象、注意力稳定、注意力分配及转移、意志和情绪训练等。

4.技能主导类表现隔网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王成钢、蔡森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采用了目标设置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表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注意力集中训练、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

5.技能主导类表现格斗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军在对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中提出了对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表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示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等训练方法,还有针对技术和战术的心理训练方法。

三、结语

文献查阅总结得出:体能体能主导类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注重运动员的耐力、心理承受能力,品格意志力的培养,这也与项目特点息息相关;技能主导类项目的心理训练更注重技能心理训练,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注重赛前、赛时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暗示,保证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讲必不可少,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两个势均力敌的运动队胜负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身体素质上的差距,而是心理素质的对抗。心理训练方法也将与时俱进,更加注重项目的特点和个人的需求来设置,使之得到最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景强.浅谈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104-105.

[2]王鹏,于占友,陈楠.浅谈高校投掷运动员心理训练[J].科技创业家.2014,05:171.

[3]李朝阳.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73-74.

[4]杨柳霞.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03:86-87.

[5]刘宝玉.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1:58-59+66.

[6]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李春雪.提高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3:262-265+272.

[7]刘玉林.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04:52-5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