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十篇早期教育读书笔记十篇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6:08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1

这种“心理暗示”有着广泛的运用价值,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它。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观摩优秀学生笔记,暗示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针对部分学生习惯于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这一现象,我让全班学生传阅一位优秀毕业生的一套数学笔记,她的笔记工整清晰,不时用红笔勾出重点,这明显是课后重新整理的作品,凡是看过她笔记的人,无不为之惊叹!学生在观摩中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学生从中领悟到这位同学取得的优异成绩与这份精美的笔记之间的关联度,从而使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此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效仿,激励学生以重视学习过程的方式来追求学习效果。

组织学生写主题周记,广泛与学生书面对话,开展心理暗示。我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有“一月感悟”“我最想得到的评语”“期末复习安排”等六个主题,充分利用这一形式开展与学生的心灵交流。面对学生复习计划这个资源,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写上一段话,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为他们鼓劲、加油。如:“你是个十分珍惜时间的人,也是个全方位追求完美的人,学习上有自己既定的目标,相信你会不断优化学习过程,找寻更有效的方法,千方百计达到心中理想的高度。”“这么详实的计划,令人惊叹。人人都是一座富有潜能的宝库,等待着我们自己的开发,事实上历来都是――‘捷足者先登’。”“许多老师都发现你学习很踏实,进步很大,我相信通过以上安排的考前复习,一定能带给老师、家长和自己更多的惊喜。”“复习计划的呈现,详细又清晰,一如你有条不紊的思维习惯;作为班级的‘领跑者’,相信你在期末一定会赠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书面交流,激发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素质,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更近了。

早读前老师率先进入教室,自己坚持早读,实行无声的勤学暗示。

暗示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学生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老师可以利用孩子的暗示感受性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在教育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日之际在于晨,作为班主任,我十分重视学生每天学习的起始阶段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言传,更重视身教,坚持每天早早来到教室,率先开始认真早读,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自然很快就进入早读状态。这是个双赢的举措,学生得到了无声的勤学暗示,有助于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老师也赢得了读书的时间。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2

关键词:特色小学;书院;书法;书香

柏杨民族小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这里巴楚文化水融,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因此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打造特色学校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多年来,我校一直围绕“书院、书法书香”来打造特色小学。

一、传承书院文化,明确特色发展目标

1.充满古典与现代的校园文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校传承书院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学校,其目的和意义是为了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地域文化之根,寻学校传统之根。柏杨民族小学已有近160年的历史,其发源可追溯到清咸丰年间的民间小学――峨麓书院。书院则是对柏杨民族小学百年办学历史的传承。

(1)体现以德为主体的思想,给校园的每一栋楼分别命名为端雅楼、峨麓楼、翰墨楼,三味堂,并呈现“品字形”,寓意以“德”立校,体现学校将以德为主体的思想。

(2)规范的厨房文化、厕所文化,规范的校牌、徽标、教室门牌、班牌等,彰显了学校的文化建设的独特魅力。

(3)早在两年前,湖北省恩施州就印发了相关文件,要求全州各中小学大力开展以“忠孝儒雅”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我校积极响应,坚定不移地开展一系列的“忠孝儒雅”活动,例如,在教室外、走廊上面的横梁上悬挂以“忠孝雅诚”为主题的名言警句。

2.独具特色的读书文化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也是文化传承的通道。近年来,我校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书香校园”这一目标,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庭”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大力创建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气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人文气息。

柏杨民族小学的校园文化环境从校门到校内、从室内到室外、

从操场到走廊都实现了“情感化”――树木会说话、墙壁会说话,给学生给予了无声的情感教育。走进校园,你会被一种洁净、有序、高雅、文明的气氛所感染;漫步校园,你会看到每一棵树都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启示,每一朵花都昭示着一颗美好的心灵,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一种情感和色彩。

(1)让书香“充盈”校园。在校园的墙壁、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在每个楼层设立书吧;在花园草地布置富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让学生沉浸在书香氛围中。

(2)让班级“充满”书香。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黑板报,设计“书香班级”。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生活,并定期评选一次“书香特色班级”。

(3)让墙壁“飘溢”书香,打造“书香长廊”。在教室的墙壁和走廊里张贴警言名句和优秀的学生作品,并在每个班级旁边悬挂班级口号,让师生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

(4)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建立“楼层书吧”“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并设立学校图书管理员、书吧管理员和班级图书角管理员,建立图书目录和学生存书和借阅存折,并定期组织班级图书交换活动,加强学生的读书交流。让每一位师生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生活,使学生在浓浓的书香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

(5)坚持“经典诵读”活动。每天早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经典作品的诵读,学校精心编写经典诵读教材,每周安排班级轮流进行国旗下经典诗朗诵。利用好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早上和中午播放经典诗词诵读,并认真上好阅读课,做好阅读笔记。广泛开展“走进经典”“师生同读”等活动,指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

(6)教师要主动到图书室借阅图书,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及教育杂志,认真记好读书笔记,养成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自主开展网络阅读及远程资源的运用。

(7)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推荐书籍,让教师和学生都读好书,好读书,师生坚持写读书笔记,记下读书的美好感受,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每期举办读书节。

二、打造书法特色,积极营造书法特色氛围

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一,著名的文化学者王岳川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多年来我校从打造“三书校园”着手,以书法特色教育为重点,并在2010年被确定为湖北省书法教育试点学校之一。我校也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起推动师生热爱书法、学习书法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并有序进行着。

1.学校专门成立书法领导小组,专人负责统筹管理书法工作,选编学生和教师专用的书法教材,并为师生购入先进书法教学

软件。

2.把书法作为学科拓展的组成部分,纳入课程文化建设中,落实到教学任务中去完成,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和课程制订不同目标,并在书法教育普及基础上,选拔入门快、兴趣浓的学生进入书法社团组。每周向三至五年级学生开设一节软笔书法课,每天开设30分钟硬笔书法课。成立“1+2”的练字结对活动,以“1位老师+2位同级学生”或者“1位高年级学生+2位低年级学生”的形式开展书法结对活动,加强练习与讨论。

3.学校建设了百米书法长廊、书法展厅,以及在各楼层和各班级张贴优秀书法作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书香环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笔情墨韵,翰墨飘香。

4.设立书法活动室,设立专职书法教师,使其带出一批有志于书法教学的教师。教师每周至少要集中进行一次书法培训,并做到天天练字,并上交书法作品。

5.成立教师书法成长档案,对教师的书法训练进行档案管理,并在学期末进行评比,努力提高教师的书法水平。

6.每年举行一次师生书法大赛,让学生和教师在书法大赛中感受书法带来的快乐与熏陶。

一分耕耘总有一分收获,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陆续被湖北省书法协会表彰为“书法教育示范学校”,被州政府表彰为“综合办学先进学校”,被恩施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表彰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被利川教育局表彰为“平安和谐满意校园”等。现在的校园书声琅琅,师生的书写规范,教室、走廊张贴的师生作品可谓赏心悦目,学生的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其传统气质、修为与现代精神在自然中逐渐形成。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3

【关键词】:新课程早读课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41

语言是一门有声音,要发音的科学。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应用它,所以作为语言的学习者,应该,也必须在听说上下功夫。因此,早读是英语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经过认真仔细的调查,笔者发现现在好多学生的早读课效率并不高,甚至非常之低。还有少数学生早读时连该干什么都不知道。就这些突出问题,笔者浅谈以下几个方面,以期对这些现象进行新的认识,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早读课的目的。

笔者于二零零一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师。我校是将英语早读课安排在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的早上,一般时间为三十分钟。从每周的三堂早读课的随堂监督情况来看,一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早读的重要性,他们把早读课看成一种“老师来了我就读,不见老师就休息”的形式的课前休息时段。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早读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没有完全突出它的目的和作用,没有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新课程改革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就早读课的几点思考,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与方法。

首先,找出问题所在。

当前我们的英语早读课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缺乏适度引导。短短的三十分钟的早读,听似书声朗朗,实际上有很多学生没有用心去读,而是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第二,形式与内容单一。所谓形式单一,最明显的就是早读课只见学生蒙头读,甚至还有学生一个星期都是这种形式的早读。而以上这些现象产生的结果就是:早读一开始大家还可以听到热情高涨的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但读着读着,学生就失去了兴趣,声音也就逐渐减弱了。

其次,为什么要读?

对于英语早读课的重要性很多人认为就是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背诵单词,词组甚至是课文。其实不然,作为目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英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然而在我们国家英语学习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高分”与“低分”英语现象----笔试的分数很高,听力和口试或者说口语交际能力很差。这也就是说学生们对英语的口语依然不够重视,尤其不注重对英语口语的训练,上课只是跟着教师读,下课后根本不读或者为了应付而读。因此学校安排每周一定次数(一般为三节)的英语早读课,让学生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30分钟的英语早读课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客观需要。

其次,读什么?

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和背诵,但是往往有些学生早上进了教室后,却不知道读什么好,看到别的同学读教材,他就拿教材,看到别的同学拿笔记,他又拿笔记,自己毫无目的,乱读一通。其实早读课不仅可以背诵单词、课文、语法基础,而且还能阅读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报刊,杂志或书籍。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预习与复习巩固的目的,还能拓宽知识面,丰富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所学语言。

最后,怎么读?

这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学生在早读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教师也没有能很好的重视早读课,没有给学生指导,使得学生在早读课上目标不明确,纪律较乱,可使说这样的早读课是收效甚微的,要激活英语早读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与提高。

第一,一定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的就是指导和监督作用,是点拨者。没有教师的明确适当的指导,学生就无法有目标,有计划的去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新学期伊始时一定要强调早读课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早读,如何将早读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这一点是激活早读课的所有方法的前提。

第二,要注意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对于20分钟到30分钟的早读来讲,可以利用领读的方法。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以自己在早读课上领读或者也可以让朗读能力好的同学领读,还可以让朗读能力差的学生领读,边读边点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阅读水平,只有读通了,读顺了,才能谈得上理解与记忆。

第三,要有合作性。这就可以要求学生在早读课上建立学习小组,对于提高性的对话练习或是相互监督的学习任务,就可以由小组一起完成。当然,有了这些方法,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监督,教师一定要做到随堂检查,而学生也要有检查小组,避免有个别学生产生偷懒心理。

最后,要持之以恒。任何事仅凭三分钟热度是行不通的。教师要鼓励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早读习惯。最好是在节假日也能坚持,将阅读,背诵培养成学习英语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早读课对于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新课程标准》就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早读课是学习英语必须的环节,是要从一开始就应该和必须形成的学习习惯。如果从一开始就能有目的,有计划,有原则并且能够坚持下来的话,笔者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与监督和学生的自觉坚持下,高中英语早读课的实效性是可以发挥出来的。

参考文献:

1赖德胜《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10

2.曹日昌《普通心理学》(合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黄凤泽高中英语早读目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2008(04)

3.段红霞浅谈如何提高英语早读效率2008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4

经常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

叶圣陶曾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笔者经常利用晨会,引导孩子们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边学习边对照自己的行为。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他们的不良行为渐渐克服。同时,利用班队会活动,鼓励学生们找一找身边不良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说说感受,讨论应该怎样做文明的小学生。此外,笔者还通过随手拍照,把平时发现的一些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拍下来,并在班会时展示出来:如校园墙面脏了、护栏有损坏、文化墙的损坏、楼梯有泡泡糖痕迹、垃圾箱周围有垃圾、路队走得不整齐、教室不整洁等。在事实面前,学生们受到教育,不文明行为就很少再发现了。

培养“小助手”

班主任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时刻监督学生,但学生不监督还不行。怎么办呢?这时,班主任可以通过培养“小助手”来帮助自己。“小助手”要选拔对工作负责的、行为有榜样作用的学生。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小助手”帮助自己:一是“仪表小助手”。每天负责检查早操、课间操和放学路队;检查同学的红领巾是否佩戴,校服是否整洁干净;检测大家的身体卫生是否达标,如:是否洗脸,头发长短是否合适,指甲是否按时剪,书包、书桌里面是否整洁。对不合格的学生,及时提醒。二是“纪律小助手”。主要检查早读、早操、课间操、课间,是不是有违反纪律的。由于本校两个眼保健操期间常常没有老师监督,这时“纪律小助手”要协助班长,确保同学们安静认真地做好眼保健操。三是“礼貌小助手”。检查上课之前、下课十分钟的礼貌情况;同学之间有没有骂人、打架现象;有没有在楼道奔跑、跳绳、打球的。四是“卫生小助手”。协助组长检查监督班级和卫生区的卫生情况,不合格及时提醒值日生打扫干净。此外,班里还有其他的许多“小助手”:“图书小助手”管理班级图书;“展台小助手”协助老师管理展台;“绿化小助手”管理班级养的花草。这样,笔者不仅能有时间备课、批作业,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管理能力。

“百分制”记录点滴成长

在每天的监督约束和鼓励下,孩子会慢慢显现好的行为习惯;但如果不趁热打铁,会有反弹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效呢?笔者试用了百分制的方法,以奖励为主:每位学生基数都是100分;有好的表现加分,比如做好事、帮同学打扫卫生、捡碎纸屑、路队走得整齐、书包整理得干净整齐、上课表现好、作业获得优秀等,都加1分;违纪一次扣0.5分。小组长每周整理一次分数,笔者统一把分数登记在表格里;月底总结,评出进步奖,每人反思自己每月的表现,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笔者每周在屏幕上给他们加、减分时,他们的小眼睛都闪烁着光,既认真地看着自己的分数,也会把羡慕的目光送给加分的同学。看着他们暗下决心的表情,笔者很是欣慰。逐渐地,他们的加分越来越多,减分越来越少。

“校讯通”与家校互动

每天,笔者都会通过“校讯通”把孩子一天的在校行为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然后,家长也会把孩子在家的活动情况再反馈给笔者,让笔者对孩子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对不良行为习惯较多的个别学生,笔者会把他们的不良照片发给家长,以引起重视,积极与学校合作,把他们的不良习惯改正。比如:学生小刚,书包里总是乱七八糟,书桌里全是纸屑,文具在地上乱扔,手经常是又黑又脏,校服更是油渍斑斑。为此,笔者通过“校讯通”每天都把他在校的行为告诉家长,家长也反馈他在家就比较懒散,也比较娇惯他;同时,在学校多次纠正他马虎、邋遢随意的缺点,每天让小助手检查他的书包、书桌、手、校服。渐渐地,他变得干净整洁了,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5

关键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指导策略

随着阅读理念的逐渐加深,众多的教育界人士也逐渐关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阅读是孩子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孩子们还没有自己的思维认知,在这个阶段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对孩子们人格的塑造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动机及其意义

1.幼儿园早期阅读的涵义。幼儿园早期阅读是指孩子在幼儿园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将他们区分开来,给予孩子们适合的读物,采取看、讲、画等多种方式开展阅读活动,使孩子们能够初步体会阅读,了解阅读内容,培养阅读能力。2.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意义。第一,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期孩子的大脑还未发育完全,在此期间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不仅能够刺激幼儿脑神经组织的发育还能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想象力,加强幼儿的世界认知能力。第二,早期阅读活动能够加强幼儿的阅读能力。8岁以前是孩子获取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为孩子今后的阅读能力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现状

1.思想上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误解。大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学习的重点是口语,阅读是小学之后的教育内容,在幼儿园期间就开设阅读活动会使孩子产生压力,从而“怕”上学。部分家长将文字与阅读相联系,认为幼儿园的孩子不识字,缺乏阅读的能力。2.对幼儿早期阅读缺乏引导。目前的教育体制,多数幼儿园教师还是停留在幼儿口语教育上忽略阅读的教学。大多幼儿园虽有早期阅读活动,但老师缺乏引导,只注重孩子的结果而忽略孩子在阅读活动中的体会,从而使得早期阅读活动失去其本身的意义。3.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条件受限。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需要投入大量的阅读文本,但大多幼儿园没有充足的阅读文本,新书的上架速度也较慢,导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书资力量不够。在家庭中孩子没有阅读的氛围也缺少孩子阅读的场所,导致孩子阅读兴趣急剧下降。

三.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策略

1.创设优良的阅读活动环境及配套设施。在幼儿园中创设优良的阅读活动区,在走廊或拐角出张贴阅读资料,使幼儿在幼儿园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浓厚的阅读氛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对阅读文本的要求度极高,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及生理年龄,选取适宜的读物,并且提高书的更新速度,使幼儿园的图书储备率能够满足阅读活动的开展。2.将游戏及情景融入阅读中,提高孩子阅读兴趣。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根据阅读书本的故事设置相应情境或相关的游戏,使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感受阅读的魅力。例如,小红帽的故事,可以选取三个孩子分别扮演小红帽、外婆及狼三个角色,教师对孩子进行引导,指导孩子们如何表演,让演出者及观看者都能更充分的了解故事情节,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3.视听说等多种方式结合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播放机播放故事、多媒体放映片段、口语讲故事等多种手段阅读活动,也可以让孩子们根据阅读读本用手绘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类似童话故事的城堡的阅读时,可以在孩子周边摆放水彩笔、蜡笔、白纸等绘画工具,也可以向孩子们提供橡皮泥、树枝等工具,让孩子们描绘出他们想象中城堡的样子,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能力。4.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家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导向作用,家长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了解阅读活动的流程,不仅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幼儿园改进,同时又能将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方式转移到家中,使幼儿在幼儿园和家中都能得到阅读的指引。

四.结语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6

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范文中获得有关的知识,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

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安排一年级学会440字,二年级学会740字,两年学会1180字,阅读范文80多篇。识字进度慢,阅读量少,拖了起步作文教学的后腿。

而小学作文训练的程序是:低年级着重练习写句、写话;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作文训练分为多级过程,写完整文章的训练滞后,难以有效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从作文教学的历程看,总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顺应他们的心理;训练方法划一化,齐步走,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

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能力的发展,靠学生自主训练、实践、应用。指导学生作文,必须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基础,同识字、阅读和发展口头语言同步进行。作文教学要有新的突破,应力争提早起步,引导学生自主练笔、学用结合,把激励学生的内驱力摆上重要位置,贯串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一、提早起步

要发挥汉语拼音工具的作用,加快识字,提前读写。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多功能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能熟,!练直呼音节,就为他们独立识字、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学生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可用拼音代替汉字写话和作文,使识字、阅读、作文互相促进。

小学生自读课本,对加快识字,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提早起步作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鼓励学生阅读自读课本做到“三达标”,即熟读课文,每课自学几个生字,能回答课后问题。并以引导学生读好自读课本为中介,过渡到阅读其他课外读物,努力使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为起步作文创造条件。

学生通过课内课外两条渠道的学习,增加了识字量,扩大了语言积累,一般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可以起步作文。从写一两句至几句记实性的话开始,逐渐过渡到写命题日记和短文。

二、自主练笔

作文是学生运用书面语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从而动脑动笔将它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即知、行、意、行综合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指导学生作文,应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激励、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原则引导他们自由自在地独立思考,独立作文。这是发展书面语言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的做法:一是写日记,放手让学生写自己具有的独特性的内容;二是结合生活,在教师的诱导下,捕捉机遇写情境作文;三是按教科书上的安排,进行说说写写的作文训练。

实践证明,“奉命作文”,路于狭窄,学生望而生畏;自由作文,不受时空所限,写作内容取之不尽。而学生自己选材定题,可从整体着眼,传达一个完整的信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打破分阶段从句到段再到篇的训练程序,能有效发展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从我校一、二年级学生的习作看,写入叙事、描景状物、议论抒情都有。或实话实说,或虚构幻想,题材广泛,富有生活气息,充满童真童趣。家乡变化、军民抗灾、台湾地震、谴责北约、澳门回归、国庆阅兵、“神舟”上天、环保问题、喜迎新千年等题材,都在他们稚气的笔下反映出来。

三、学用结合

学校是由师生员工群体组合成的“小社会”,学生是这个“社会”的小公民、小主人。学生在学校受教育,是他们实现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他们通过这个“小社会”的教育与熏陶,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与发展。我们觉得把学生的作文,单纯看作语文科的一种作业,仅在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是不够的。这样,不可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也不可能更好地发挥作文的育人功能。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训练,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尽量使学生的作文具有实用目的,成为他们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手段,成为交际和表现自我的工具,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讲台、舞台、广播台、校园墙报,都当作学生学作文用作文的场所,当作学生练文炼人的基地。学生在学作文用作文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形成了陶冶情感、美化心灵、促进精神文明、优化育人环境的综合效应。

四、注重激励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情感因素起决定作用。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鼓励参与、鼓励表现、调动情绪、培养兴趣、激发动机,放在重要位置。做法有:(1)样板激励。学生群体中会冒出一些先走一步,作文写得好的拔尖生。树立样板,有了“带头雁”,就能影响和带动一大片。(2)目标激励。具体明确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我们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近期目标:鼓励学生每周读l-2本课外书,写3-4篇日记。远景目标:争取到小学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7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号召,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方面,我积累了一些班级开展读书活动的经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具体做法如下:

一、制定读书活动计划

我根据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落实三个"一",即读好一本书――师生携手共读一本书,读完、读懂;做好一件事――教师引领学生一同做,边读边记;树好一榜样――树立一个读书好榜样,实践一种读书精神。充分利用黑板报,适当布置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方法等,渲染读书的气氛。

1.开放学校阅览室

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图书也可开架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

2.设立班级图书角

以学生捐赠为主,加上由学校统一给各班购置的图书,每隔一大周同年级各班互相调换,每隔一大周语文老师可以从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新书,提高图书的流通率。每班一橱,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交换、补充,每个班相当于都有一个"小小图书室"。

3.布置美化书香校园

学校定期开展各类读书竞赛活动,如阅读评级、读书竞赛等;举行各类阅读之星评比。我把"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书籍作为晨读教材,通过开展"读一读,赛一赛,讲一讲"等方式,加强晨读晨背,熟读背诵加以积累,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上好每周两节的阅读课,以保证学生"会读"。

4.固定阅读时段

每天早读10分钟,每周设1课时阅读课,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形式有自由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阅读汇报等。

二、扎实开展读书活动

1.上好阅读课

我充分用好早读、午读和阅读课,在校本课程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像如何查工具书、如何学会提问、如何学会圈点评注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采用"教师、家长、学生"三方联系的形式,形成大阅读氛围。

2.做好读书笔记

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语文老师予以检查、指导、评估,学校不定期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在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抓好经典诵读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就像灿烂的星河,熠熠生辉。这些古诗文经典,对于治学修身、陶冶心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以及培养语文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出好读书手抄报

我在开展读书成果汇报的基础上,发动全班学生办读书手抄报。我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各班将学生的这些资料集中整理,分类编辑,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出20期读书手抄报,学校定期评比展示。

5.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9月份我们组织开展了"校园读书月"活动。在读书月活动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诗文朗诵会"、"我和父母逛书市"征文比赛,并评选出全校"读书之星"20名给予表彰,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之中。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8

1982年8月21日,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只身来到距老枝江县城,今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西十五里的独柱山下的一所叫石门坎的小学报到,一位民办教师从家里提来两捆稻草,把我安排在一间十多平方的土屋里,然后对我说:“今天晚上,你就一个人住在学校里。”

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在一个地方过夜。我还清楚地记得,窗外的月光煞白煞白,猫头鹰不时发出“嗯——嗯”的叫声。我不敢想象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极度的失望。

学校有一位民办教师叫王朝旺,他家离校园只有300多米。一天,放学后无事,我到王老师家帮忙干农活。晚上,他留我在他家吃饭。我们喝了一点小酒,借着酒兴,王老师对我说:“我家有很多古书你看不看?”说着领我看了他家珍藏的一批古籍。主要有《纲鉴易知录》《史学提要》。除此还有《诗经》《易经》《礼记》《孝经》《论语》《孟子》等一批“十三经”的残本。

我非常兴奋,追问他古籍是哪里来的。王老师才向我介绍,他是清代著名清言小品《围炉夜话》的作者——王永彬的第六世孙,他的先祖王永彬、王宜山是前清著名文学家,隐逸教授。他现在住的地方原来叫桥西馆,宜山公在这里教了很多学生,写了很多书,最有名的就是《围炉夜话》。

我一下子惊呆了,一个先前不被看好的破败小学,竟是这样一个地方。从那以后,农忙时我帮他家干活,他则借书给我看,使我有机会读到一批十三经的残本。

我深深的爱上了那个地方,常常一个人攀上高高的独柱山上啸歌,一有时间就在山馆的故址旁走走,留下很多生命的痕迹。土屋一住就是四年,我几乎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在独柱山下过着与自然为契的隐读生活。早晚游山,夜里书读,四壁贴着自制的读书笔记,学王安石,出入观省。贴满,换一张,再换一张,就这样换了一屋又一屋。

1986年,我怀着不舍,离开了石门坎小学,但是在桥西山馆留下的厚重记忆,一刻也不曾忘记。在石门坎我立下了一个誓言:要用第一个十年,刻苦自学;用第二个十年研究教学;用第三个十年著书立说。更为难得的是由此引发了我长达30年的经典阅读。30年里,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非常低下,平日以菜蔬裹腹,自得其乐。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十三经”翻检了一遍,阅读了大量史志、笔记。

1990年,我调入枝城中学,来到那里,我把学校图书室存有的一千多本教学类杂志搬回寝室,用两年时间仔细研读了一遍。从各地语文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中,寻找语文教改的最佳途径。还有一年,我把办公桌搬到教室做学情实验,对学生进行全天候观察。

又经过七年的阅读、思考和教改探索,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1997年我才开始动笔写作。当年有两篇小文章发表。到了1998年则全面爆发,这一年我一口气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大型语文教学杂志上发表了8篇论文或教例。此时,我进入教育科研的最佳境界。常年订阅《文艺理论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一批前沿学术研究期刊,长期关注最前沿的学术研究领域,把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引入中语界,有《阅读的奥秘》《语感的奥秘》《写作的奥秘》《人本教育论》《阅读互动论》《生态课程论》等60多篇论文或教例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其中8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篇收入索引。创立的互动性阅读被学界称为新时期阅读教学的五大创新模式之一。《中国石拱桥》课例入选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周成平教授主编的《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胡同文化》教学案例入选秦训刚先生主编的《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教师读本》,《漫话清高》课例入选巢宗祺教授总编的全国语文教师成长读本《一线考察:语文优质课例篇》。很多论文和教例被学界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1998年4月17日,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率人教社张定远、顾振彪、王本华等一批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在省市教研员陪同下亲访了我的学校。当刘国正先生一行看到枝城中学870多名学生编撰的《四代家史》,整编的枝城地区传说故事和满屋的手抄报、形形的读书笔记时非常高兴,当即挥毫写下:“滔滔不息,必成江河。”

2000年我调入省级示范高中宜都市第一中学。这一年,我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公开发表《语文教育人本论》,率先在国内提出语文人本教育的主张,2001年第1期《语文学习》又在青年教师名录栏目,以“语文教学的人本探索”为题,面向全国作专栏介绍。此后,我致力于语文人本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一般是夜晚想点子,白天在教学中试验,周末写成文章。

为了构建人本教育的理论体系,我把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带到我的思考中,常年沉醉在思想的世界里,形成一个个人本教育的美好创意,把它们放到语文教学中去运用,经过检验修正以后上升为理论。对此,秦训刚先生曾说,在湖北语文教育园地里,有一个“目光炯炯,雄心勃勃,朝朝暮暮,愚不可及”的人,朝耕夜作,如痴如醉,十年不识肉香。

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我又用六年时间,从初中到高中做了一轮实践。

此时,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乃至教师和学生的一次小小失误,都成为语文教学宝贵的资源,我把它们用诗词文赋等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把现实的生活情境与诗词文本对照起来,既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又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语文教育的天地变得异常广阔,学生的语文学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语文教学由此归于真实、平静、陶然、沉醉,趋近自然的境界。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9

2007年大年初一,在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岗位上工作了37年的她,在退休2年后,终于迎来了外孙――小小特的诞生!为了弥补当初因为自己在农村基层医院工作,儿子、女儿被送到当地老乡家日托,并没有享受到良好的儿童保健的遗憾,同时也为了实现通过亲身实践将现代儿童保健理论和观念运用到家庭日常生活中去的夙愿,她推掉了诸多社会活动,全身心地帮助女儿养育小小特,并且将养育小小特的“关键情节”和自身的体会与感悟凝结成书――《一个儿保专家的育儿笔记》。

早春二月,一个温暖的午后。伴着优雅的茶香,我们聊起了《一个儿保专家的育儿笔记》书里书外的故事。谈起小小特,刘大夫脸上溢满了幸福……从她讲述的育儿细节中,我们不仅领略到大家的育儿风范,而且还捕捉到n多的育儿智慧。

“孩子的生理需要是决定一切的准绳”

《父母必读》:您在书里写道,在养育小小特的过程中,您有很多非常规的做法,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们所说的“常规”有问题吗?

刘纪平:我们所说的“常规”只是提供了一个一般原则,而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是独特的,他们都有各自的生长发育轨迹。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灵活调整自己的养育策略。

“常规”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不考虑孩子生长发育的具体情况而硬要按照“常规”来执行,那就很可能会出错。

《父母必读》:目前提供“常规”的书铺天盖地,而像《一个儿保专家的育儿笔记》这样,记录专家本人进行“个体化”养育真实案例的书却是凤毛麟角。您当时为什么打算要写这样一本书呢?

刘纪平:“个体化保健”是我在和小小度的2年多的日日夜夜里体会最深的一点。比起“言传”,专家在真实生活中的“身教”更会受到父母们的关注。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呈现我真实的养育案例,让父母明白:看教科书,只是了解一般规律,而以平和的心态观察和把握自家宝宝情况,才能养育好孩子。

“对于营养素,只要供给量够,就没必要额外补充”

《父母必读》:很多父母都在额外给宝宝补钙,您一直都没给小小特补,为什么这么有定力?

刘纪平:实际上不光是补钙,对于铺天盖地的补钙、补锌、补铁、补维生素等等信息,我都不盲目相信。首先我坚信0~6个月,只要正确母乳喂养,就可以提供孩子的全部营养需要,在纯母乳喂养阶段不必补充任何微量元素;混合喂养阶段,我会认真查看配方奶粉标签,核对孩子每天的实际摄入量,只要够供给量标准就没必要额外补充。为了便于父母掌握,我在书中对混合喂养、辅食添加以及宝宝1岁前后不同喂养阶段营养计算的具体方法都做了详细的举例。

“不要人为地画上一条起跑线”

《父母必读》:“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流行了n多年,可以说是带火了很多早教机构,也让很多父母焦虑万分。我觉得您在书中对这句话的评价特别一针见血。

刘纪平:我认为这种提法误导了大批家长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的孩子比较。结果是,只要自己的孩子某一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家长就会失望和焦虑。而成人的这种负面情绪可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父母必读》:小小特在生长发育节奏上有没有相对“落后”的方面?您对此就一点儿都不焦虑吗?

刘纪平:相对同龄孩子,小小特的大动作发育得很好,但是他的语言发育要“落后”一些,到现在他还把“狗”说成“抖”。不过,我对此一点儿也不焦虑,因为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同一个孩子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社会性领域的发展速度是不同步的。我们只要耐心地等待,多鼓励他,他早晚会说得很好的。

《父母必读》:您好像没有给小小特报任何亲子早教班?而且给小小特选的幼儿园也主要是离家近?

刘纪平:是的。我们没有报任何早教班。其实,我在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早期儿童综合发展”项目时,曾经非常系统地学习了包括蒙台梭利在内的很多早教理论,而这些理论我都已经运用到日常的育儿生活当中了。比如我会尊重小小特,允许他去参与跟他有关的事情,允许他自由自在地玩,给他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让他在玩中学,等等。而且,我认为儿童的早期发展是融会于生活中的早期发展,并不是把孩子送到某个早教机构,孩子就

“发展”了。父母理解这些早教理念,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其实更为重要。

我们给小小特选园的标准特别朴素,主要是考虑离家近,饮食也挺好,安全不会出问题,师生比例合适。至于它教不教英语,学不学画画,这些都不重要。只要给他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小朋友能够和他一起沟通就可以了。

“家里没有专家,只有外婆。妈妈是生育养育宝宝的Ceo”

《父母必读》:有人可能会想,要是我有个儿保专家妈妈,那我一定可以幸福地大撒把了。但您在书里写到“家里没有专家,只有外婆”,而且好像一点儿都没让女儿“撒把”――平时晚上和周六周日,小小特都是由他父母自己带。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

刘纪平:因为妈妈的角色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而且父母亲自养育宝宝能够比较容易地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依恋,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尽管女儿35岁了才做妈妈吗,和年轻的妈妈比,体力和精力都差了很多,但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我还是建议她尽可能多地自己带孩子。

一般遇到事情,我总是给她提建议,但不替她做决定,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问题,我都尊重她的选择。

刘纪平:原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特级专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早期儿童综合发展”项目“小脚印”家庭养护支持中心部级培训师、特聘专家。

早期教育读书笔记篇10

关键词:语文阅读;智慧钥匙;读书热情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是没有根据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琢磨的阅读程度。”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精耕细作,课外驰马平川。”现在,大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但只是拿着书泛泛而读,没有准则,没有要求,这样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是无多大裨益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广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高段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是没有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阅读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凡事爱则工。只有当孩子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想读书的强烈愿望的时候,这时,只需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读书的热情。

1.拓展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独立阅读兴趣

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可联系课文内容去挑选。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例子。”比如,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后,可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教学《小草和大树》时,向学生介绍《简・爱》及其作品,并激励他们课后去阅读其著作。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看整本书已不是件难事,相反比阅读短小文章更让他们觉得有趣。

2.树立榜样,给学生确定目标

利用晨会、早读时间,给学生讲述他们熟知的人物热爱阅读的事例,让他们感受读书不苦,相反其乐无穷。这样,给了学生活生生的例子,也给了他们向上看的目标,从而为他们的阅读留了自由的空间。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阅读热情

每天组织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活动。如,在教学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后,让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阅读后写读书笔记,并且还要求学生在每日故事会上讲《西游记》书中的内容及读后感受和体会,学生由对影视等感性的认识,进而转为对书中内容的理性思考,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激发阅读兴趣和热情。

二、创造条件,提供给学生阅读环境

1.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相结合

利用学校图书室全面向学生开放的有利条件,学生定期从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同时,发动班上同学将自购图书带进班级,建立小小图书角,与同学们共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的量和面便更加宽泛和自由了。

2.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时间很重要。所以,可以安排课余的专门时间段让学生阅读,也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出现。阅读时间一定要充分,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书中的景、情中,才会真正起到阅读的作用。

三、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著名作家冰心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课外书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所以,筛选内容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单纯从教育学生角度去替孩子选书,这种做法不明智。小学高段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水平和初步的喜好,所以在选择课外书时,既要考虑作品的教育意义,也要注意作品的趣味性和作品的美感。在指导实践中我发现,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儿童文学无论是表达内容还是表达格式上都比较适合他们。以前,在借阅图书时,我总是主观替学生做主选择作文类书籍,但却很少看到孩子认真阅读,而最近我班借阅了二十多本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从那以后,我常常会见到教室里学生认真读书的场景!所以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要抛弃主观倾向,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小说、世界名著啦,都是完全可以看的,教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学生的课外阅读。

1.读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成习惯后,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你感受到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让“读思法”也走进课外阅读,并使其更好地为课内阅读服务。

2.推荐一些方法,指导课外阅读

利用早读前或开展读书活动时给学生念一些读书方法,使他们在好方法的指引下愉快地阅读,体验快乐与充实,提升精神境界,获得基本鉴赏能力。

3.勤于做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