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与幼儿教育十篇计算机与幼儿教育十篇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6:06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篇1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幼儿教育主动性

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渗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面对信息化社会和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把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对改善和丰富幼儿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开拓幼儿教育新的空间和领域,促进幼儿教育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一、时展的要求

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而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从小培养幼儿对计算机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计算机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将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对于提高幼儿的主动参与能力,发展思维,激发求知欲,提高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了大多数家庭,大量幼儿智力开发软件的推出,也使计算机教育走入幼儿园变成可能。由此可见,计算机教育进入幼儿园,既是时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又是幼教改革的迫切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运用适宜的幼儿学习软件进行计算机教育恰好能满足以上要求。孩子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面对新的事物时总是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而计算机教育则利用它丰富多彩的软件和绚丽的色彩、活泼有趣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等,使孩子在操作过程中自然地认知事物、感知事物,以达到学习各种知识的目的,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幼儿掌握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如同有了一把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

二、幼儿教育的客观需要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教育各领域的不断渗透,幼儿教育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已日趋普遍。幼儿教育的方式应该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生动活泼的特点,将计算机及其相关幼儿智力开发软件应用于幼儿传统教育活动中,让日常的幼儿教学方法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直观,既活跃了幼儿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突破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让孩子直接面对一个新奇的世界,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多彩、有趣、悦耳、生动的画面和声音,循序渐进的智力游戏架构和平等对话式的交流,使孩子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日常枯燥无味的教学在活泼、有趣的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的日常教育中,而参与计算机游戏的过程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增强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度地将计算机及相关智力软件应用到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培养幼儿对计算机的“亲和力”,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增强幼儿的自控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创新意识、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选择适宜的教育软件和幼儿智力开发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循循善诱,坚持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促使幼儿教学方法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贴近于幼儿的思维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自然、自由、自主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的经验,将计算机作为一个活动区域,和其他各种功能区一样,在自由活动时间由幼儿自主选择,只要孩子愿意,每天就能接触计算机,能自由挑选想要操作的软件,手、眼、脑并用。教师在旁边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引导,使幼儿通过自主操作,促进手、眼、脑的和谐发展。

计算机及其教育软件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现有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丰富和提高,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不断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丰富、更有趣,更具有吸引力。这充分发挥了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感、新鲜感,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

三、幼小衔接和幼儿家长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进入到每一个家庭中,家长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渴望和需求,已演变成对孩子从小掌握计算机运用能力的期盼。家长迫切希望幼儿园能够传授给幼儿正确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应用适宜的幼儿智力软件,引导幼儿能够合理安全地使用计算机。《幼儿园教育规程》明确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教育阶段的相互衔接。”目前,大部分小学开设有计算机课程,为让幼儿能够较快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顺利地与小学教学对接,应用恰当的幼儿智力开发软件,开展必要的计算机教学,让孩子尽早地接触和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消除对计算机的陌生感很有必要。

幼儿是未来的希望。将计算机及其智力开发软件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中,既具有挑战性,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幼儿的主动参与能力,拓展幼儿的智力和视野。它促进了现有的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丰富和提高,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遵循幼儿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幼儿认知的规律,适时、适量、适度地将计算机及其智力开发软件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中,使其与传统的幼儿教育方法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篇2

关键词:计算机3~6岁儿童身心发展公众观调查分析

步入21世纪,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渗透。计算机的使用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是日渐受到重视。随着拥有计算机的家庭日益增多,早期儿童(3~6岁)开始成为计算机的使用者。由于早期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促使人们,尤其是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对学龄前儿童是否应该使用计算机,以及使用计算机对于早期儿童会产生什么影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对于上述问题,在学前教育专家们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支持方与反对方各执一词且各有各的立论依据。美国儿童联盟(theallianceofChildhood)在2000年提交了一份名为《机器保姆:对儿童期使用计算机的批判观点》的报告,报告全面系统地讨论了计算机对儿童,尤其是早期儿童的身体、情绪情感、社会性、道德、智力及创造性等方面的显在和潜在危害之后,表明坚决反对年幼儿童使用计算机的立场。尽管许多人反对或对早期儿童使用计算机抱有怀疑态度,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人持支持态度,比如针对前面提到的《机器保姆》一文的质疑,Clements和Sarama(2003)就曾撰写长文专门予以了立场明确的回应。麦肯锡教育技术交流中心(1998)的一项调查表明87%的家长都认为儿童学习计算机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这种态度不随家长的职业,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早期儿童是否应该使用计算机以及使用计算机对早期儿童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一颇受关注又极具争议的问题,广大非专业人士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12份,其中有效问卷共392份,包括家长的188份,以及来自学前教育系和计算机系在校大学生的204份。问卷结果表明,家长和大学生一致认同计算机对儿童发展是利是弊关键在于如何适宜地使用。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即这种适宜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做才能称之为适宜?

以下笔者将仅针对校外教育机构如何在幼儿对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中介与指导作用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幼儿使用计算机

1.儿童和计算机的相互作用

孩子们愉快而有信心的和计算机打交道,并且流露出探索这个新工具的乐趣(Binder和Ledger,1985)。即使是学龄前儿童,如果一开始就得到成人的支持,他们只需最低限度的教学和指导就能合作地进行操作。然而,成人在孩子们成功地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一个成人在场的时候,孩子们很专心,很感兴趣,并且很少受到挫折(Binder和Ledger,1985;Shade等,1986)。因此,校外教育的教师们希望计算机教学活动作为许多校外教育活动选择中的一种。儿童对计算机活动的兴趣往往取决于物理装置,教师的指导,特别是计算机程序(软件)的应用。例如,孩子们比较喜欢那些栩栩如生的,以解决问题为方向的以及相互作用的程序――这些程序给他们一种掌握了计算机的感觉。

2.使用计算机最感兴趣的幼儿的特点

使用计算机最感兴趣的学前儿童有什么能区别出的特征?一般来说,他们年龄比较大,并且认知上的成熟性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在表征能力和语汇发展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在自由游戏行为中有较多的组织化和抽象化的形式。他们在创造力,社会判断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方面与那些对计算机缺乏兴趣的同伴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

3.幼儿使用计算机的适宜年龄

虽然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能对使用计算机比较感兴趣,但是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不应将计算机介绍给小的孩子。在学前儿童中较小的孩子和较大的孩子使用计算机的方法之间,没有发现较大的差异,虽然三岁的孩子要比五岁的孩子要花较长的时间去学会使用键盘(Sivin等,1985)。一些研究建议,是向学龄前儿童介绍较为简单的软件,主要在发展他们对计算机积极的态度。

二、校外信息网络资源与幼儿的发展

1.校外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学习

在校外计算机教育活动中如何对幼儿开展信息化技术知识的学习,给他们提供哪些学习内容?对此,我认为是对幼儿进行信息化技术知识学习,不是系统的知识学习,不要开设专门的教育活动,而是提供一定的环境(硬件,软件),让幼儿充分的操作它玩,主要做法:

一是让幼儿熟悉计算机这一玩具的趣味性,产生想了解它的愿望。首先教师要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的理解,熟悉的运用它强大的功能后,再进一步恰当地运用到对幼儿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示它有趣、好玩、神奇的功能,使幼儿感受到计算机是奇妙的玩具,想操作它玩。

二是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组织学习。学习计算机比较枯燥,所以要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性软件,如:拼图;绘画精灵;小雪人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开关机、鼠标、键盘等操作,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信息处理平台的基本操作。

三是运用幼儿想知道的问题学会上网。日常活动中,幼儿想知道许多他们不明白的事情,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幼儿上网查有关资料,使幼儿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动下,在无意之中对上网游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

2.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满足幼儿多种心理需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注重主体价值的发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扬。当幼儿在使用计算机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得到自由自在的学习,让幼儿避开成人评价的忧虑(即多了好奇与兴趣,少了“不对”与“错”),使幼儿在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干扰的环境中进行游戏和学习,幼儿乐于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并且初步形成“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

3.关注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强调,基础教育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外教育作为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开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我想更应该注重幼儿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其中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核心,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就应在教育教学以及幼儿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小结

我们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毕竟新技术的普及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空间,在早期儿童的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影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化,计算机教育已成为学校、校外课程的一部分,而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我们应看到,时至今日仍旧一般性地争论“早期儿童是否应该使用计算机”,“早期儿童使用计算机到底是利是弊”意义已经不大,因为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标志,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无法用好坏来评价,计算机对幼儿发展有利还是有弊取决于怎样使用它。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幼儿实际做出明智选择。正如上述研究分析所论述的,只要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正确,不要把幼儿学习电脑视为一种社会义务,而把它视为幼儿的一种兴趣,这样幼儿操作电脑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发展才会有了心理动力,幼儿才能乐学而不是苦学。教师和家长应把引发兴趣视为幼儿电脑活动的首要目标。教师和家长应明确使用计算机的目标是培养问题解决者,而不是程序编制者;是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而不是文字处理能力;是为了使孩子们得到充实,而不是使他们过早的取得成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扬长避短,让幼儿在计算机的使用中,使计算机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兵.漫谈计算机在中国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中国教育先锋网,2004,12.

[2][美]道格拉斯.H.克莱门茨.计算机和年幼儿童研究评述.YoungChildren,1987,(11).

[3]LauraeBerk.CHiLDDeVeLopment.printedin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篇3

计算机多媒体幼儿教育个性培养

一、引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内容相融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教学对象,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主要承担者。幼儿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智力快速发展,人格逐渐健全,个性品质基本形成。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儿童通过这个阶段身心发展慢慢定型,转变为可以按照社会的需要而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幼儿为客体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兴趣,有利于智力的提高和独立人格的培养。这个时期的儿童,获取信息主要靠各种感觉器官,其中80%以上来自视觉,10%左右来自于听觉,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画面和声音等媒体要素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式,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语言刺激材料,促使幼儿产生浓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

二、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对幼儿教育来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所具有的多维性、参与性和易操控性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的教学过程当中。

1.计算机多媒体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升智力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以做到将色彩丰富、声形并茂,生动形象的画面直观、生动显示在幼儿的面前,通过制作特定课程的课件,将动画图像与声音和语言教学内容进行组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思维倾向于接受具体形象多于抽象思维,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可视化,配以生动鲜明的颜色和动听悦耳有吸引力的声音,将新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理解接受。例如,在实践中,教学内容为海洋生物知识常识,可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人类的海洋朋友》,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动物如鲸鱼、海豚和多种热带鱼等制作了关于鲸鱼捕食特性、海豚声纳发出接受原理以及和热带鱼习性的课件。使孩子们了解到在一般条件下无法接触的知识,如鲸鱼的体积大小、种类和觅食习惯,海豚的高智商、进化的先进程度以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热带鱼的颜色表示的意义、生活环境的特殊性,等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色彩和动画结合在一起,把教学内容融合在大和小的对比、整体和局部的区分以及外观和内涵的相互作用中进行传播,优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能保持高涨的兴趣和对知识的高吸收率,教学效果很好。

2.计算机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人格的培养

可以为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设计灵活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展现给幼儿的声音和画面。并且可以为幼儿设计专门的交互界面,让孩子们通过感觉器官亲自感受各种情境,做出选择,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培养幼儿的独立人格。例如,在实践中,通过制作课件《森林迷路》,将小动物和各种障碍图片组合,配合合适的音乐效果,做成迷宫的样式,运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游戏做出选择等方式,使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为小动物的回家路出谋划策。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幼儿一次次做出选择,强化了他们的本体意识,培养了独立的个性。

三、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即使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幼儿教学有上述的优点,但其应用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在本人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条原则:

1.适用性原则

(1)使用方式上的适用性。计算机多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使用上也并不是多多益善。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在教学时间内不频繁转化教学手段,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率。

(2)教学对象的适用性。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多样性,不同的幼儿之间有着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不能忽略这些差异而反复使用同一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影响教学效果的达到。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尤其是这一阶段幼儿的主要动力。在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材料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将其游戏化、故事化,综合图片、文字和声音等多种要素,为幼儿营造快乐的轻松的氛围,设置若干处可以激起兴趣的环节,将抽象的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如通过欢快的音乐,可爱的卡通形象等刺激幼儿的听觉、视觉,使教学内容能够愉快地被接受和消化。

3.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原则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多媒体课件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以方便在使用过程中能根据经验预估幼儿的理解能力和适应情况,将难以理解或者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兴趣的环节随时反复呈现。第二,是要注意让幼儿实际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要想时刻抓取幼儿的注意力,一定要使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存在感和参与感。

四、结束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手段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以更高的教学效率完成教育目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注意其适用的范围和原则,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自身的规律。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许莺.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8):80.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园教学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G4

一、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代表信息革命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技术向多维化、智能化、广域化信息网络的方向发展,引起了人类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幼儿园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影响

当前我国每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对幼儿教师不断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幼儿教师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随着网络的发展,多媒体硬件设备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条件与可能性;计算机技术可以让幼儿教师的教学在及时提供、有序呈现、有效学习三方面得以保证。因此,多媒体技术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幼儿园出现了多种教学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是多种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教学设计,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各种教学媒体正确组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课堂结构,以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二)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对幼儿园的影响:因计算机网络不受地域限制,有利于促进幼儿园之间的联合和竞争,优势互补;而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给幼儿更高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剧了幼儿园之间的竞争。这也将促使幼儿园更加积极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加现代化教育媒体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

对幼儿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提供了自我发展的最大空间、最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最灵活的学习方式。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学习方式,可以为幼儿提供轻松学习环境,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同时,多媒体网络实行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信息得到极大的丰富,信息的传递将更新更快。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特点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求知欲和实践欲,幼儿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主动接受者。

对幼儿教师的影响:幼儿教师的角色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在信息时代的新教育系统中,幼儿教师的教学资源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上,因此幼儿教师成为了教学信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二、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低成本高速度芯片地应用,高效率的多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产品地问世,高质量多媒体数据输入、输出产品地推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必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流媒体技术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计算机正在经历一场网络化地革命,一种不同于传统多媒体手段的流媒体技术崭露头脚。流媒体技术作为一种专门用于网络多媒体信息传播和处理的新技术,成熟地实现了网络上传播和播放同时进行的实时工作模式,目前已经成为网上音、视频(特别是实时音视频)传输的主要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远程教育、网络电台、视频点播、收费播放等。流媒体技术,大大地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网络的多媒体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相信在很短的时间里,多媒体技术一定能在网络这片新天地里找到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智能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用交互式弥补计算机智能的不足。发展智能多媒体技术包括很多方面:文字的识别和输入;语音的识别和输入;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图形的识别和理解;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视觉。把人工智能领域某些研究课题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很好地结合,就是多媒体计算机长远的发展方向。

(三)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也称为虚拟环境,是计算机生成的给人多种感官刺激的虚拟世界(环境),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一种更为理想化的人机界面形式。虚拟现实技术是许多学科领域交叉和集成的产物,它汇集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技术和人的行为学研究等多项技术。它是继多媒体之后,教学技术领域出现的又一个新型教学媒体。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实习,建筑设计,军事训练,机器人及制造业,体育训练,教育及娱乐游戏等众多领域。在许多国家,虚拟现实技术已应用于课堂教学,它作为新的教学媒体,其出现无疑将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多媒体应用于幼儿园的广阔前景

多媒体教学在21世纪的幼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需要和发展前景。幼儿园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手段上既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早期智力的开发,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色彩鲜明、形象新颖的多媒体技术能将幼儿难以接受的概念制作成简单易懂的影像,帮助幼儿更有效地认识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用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给幼儿们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例如在环保教育中,选择公益广告类的影视光碟,或是通过生动的课件,让每个幼儿自觉行动,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有助于幼儿智能的发展

多媒体系统可储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集语音、图形、文字、数据、动画等为一体,将其生动形象的组合在一起,全面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极具感染力。一方面能够增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内因作用,活跃幼儿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幼儿的技能训练和智力发展得到提高。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实现幼儿教学的因材施教,增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比如现在孩子们很喜欢的幼儿识字教材《汉字宫》,一瞬间,蕴含着我国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文字学的奥秘展现在幼儿眼前,幼儿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其宽广的教学知识覆盖面,不断唤起幼儿“好学、乐学”的意识,这是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

(三)有助于幼儿个性化学习

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也能为个别教学提供方便。幼儿借助多媒体辅助设备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调节和选择学习内。不仅在校如此,幼儿在家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设备进行多门学科的学习和辅导,为家长解除了辅导难的忧虑。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的未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随着它的广泛应用,必然产生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不仅仅使教学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而且使教育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将是教育改革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其重要性越来越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其声画并茂、形象逼真,以及操作性、互动性强等特点,优化了幼儿教育教学过程,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新兴教育技术,在幼儿园的应用还刚刚处于起步阶级,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在应用中难免会走入一些误区。因此,如何在幼儿园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以及如何恰当地制作和应用好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课件,找准实施的方法策略,以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成为了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刘俊强.《新课程教师教学技术和媒体运用能力培养与训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邹檬,姜忠元,焦景林.《现代教育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4.

[4]王志明.《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pp:12-23.

[5]李振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朱长利,《多媒体课堂——网页设计师必修》[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7]朱耀庭,穆强.《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8]何幼华,《幼儿园管理创意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赵建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1]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6.

[12]简楚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李国栋.关于网络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建设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3年第四期.

[15]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J],《中国电华教育》,2001.

[16]雷洁(2006),《浅谈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第2期.

[17]赵树兰,董凤琴(2005),《谈谈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第21期.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篇5

【关键词】幼儿园;成本核算;管理

一、当前幼儿园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项目不完整

成本项目不完整主要体现在有些应当包括在成本中的项目没有列入成本,而是单独列出来征收费用,此处以空调费为例进行说明。目前多数幼儿园都是单独向有关部门申请审批空调费,但是这种行为并不符合规定。征收空调费一般有两项用途:补偿空调机损耗和支付电费消耗,这两项内容实际上都是幼儿园教育成本所包含的。空调机损耗应当按年限分期计入固定资产折旧,空调所耗电费则应和其他公用电费一起计入公用成本开支。当这两项费用分别计入成本并核算后,再通过已经包含了这两项费用在内的保教费来进行成本补偿,就不必单独征收空调费了。

(二)离退休人员工资福利支出问题

对于私人办幼儿园由于不必为退休教职员工提供相关福利,因此不涉及此项问题。其他类型的幼儿园则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公办园和部门办园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是由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政府机关、企业或院校)统一支付的,不在自身成本支出中列项;集体办园多由园所自身支付(如街道集体办园),因而需要作为自身成本支出中的一部分列项。对此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幼儿园是否将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作为开支项目在账簿中列项,该项目都不应当作为幼儿园的成本项目列入核算内容。

(三)园所场地及建筑物的费用存在分歧

不同体制的幼儿园场地及建筑物方面的支出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私人办园或国有民办园一般都会将其作为成本项目。分歧主要在于教育部门办园和其他事业单位办园所使用的园所场地费用。由于教育部门办园和其他事业单位部门办园所使用的公共房产多数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投资兴建,供办学单位无偿使用的,因此相应的费用往往不计入成本。然而,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对于任何一个幼儿园来说,园所场地的费用都是理所当然的成本项目,教育部门办园和其他事业单位部门办园不用直接支付相关费用,并非它没有这项成本支出,而是有关这项成本的支出被教育部门和主管单位“分担”了,但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讲,为了准确反映各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成本,必须将此项内容包括在成本项目当中。

二、加强幼儿园成本核算途径

为加强幼儿园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明确成本核算的主体与对象

核算主体决定了由谁来进行成本的核算工作。核算对象是指生产活动中,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客体或载体。企业生产产品,成本核算对象自然就是产品本身。幼儿园也可以看作是生产“产品”的“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其差异在于幼儿园生产的是无形的教育产品。教育的产品是幼儿,那么幼儿应直接成为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同时,也可将教育产品看作是凝结在幼儿身上的教育时间。这样可以将幼儿和学前教育有关的一部分抽象出来,以教育服务的形式体现,而以教育时间作为核算标准,是由于单位课时的成本是能比较可靠地计量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概念:一方面,从幼儿园可以提供的总教育时间上,即从可提供的总支出为基础,再考虑变动因素。另一方面,以单位教学时间为对象,计算出具体课程的单课时成本,再加上分配的间接教育成本,就可以计算出幼儿接受教育的成本。因此,学前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幼儿园本身和单位教育时间。

(二)增加折旧科目

我国现行学前教育会计制度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没有设置折旧科目,即目前幼儿园都没有计提折旧。但是很多学者都认为应将幼儿园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作为教育成本的重要项目。如果在教育成本中不反映折旧费,将当年的固定资产支出直接计入当年的教育成本,那么固定资产使用期受益的人所应当承担的费用都由第一年使用固定资产的人支付,就不仅违背了“受益原则”,也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因此,为了准确核算教育成本,必须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

(三)明确成本计算期

我国的会计分期统一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制,就是公历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并以期为单位,向外披露会计报告。学前教育成本核算期是指核算、报告教育成本的周期。教育的周期一般为学年,一个学年分为上下两学期,但这两个学期横跨了两个会计年度,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即会计周期与教育周期不一致。幼儿园应以一个学年10个月的财务支出为成本核算期(即扣除寒暑假后的10个月份),并以此为基础核算成本。这样在进行成本报告、政府制定预算时,可以将需要的期间进行组合之后提供相关的信息。

(四)科学划分成本核算的内容或项目

教育成本项目,是指构成教育成本的费用类别。要对教育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就必须对教育成本项目进行科学的划分,以便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教育成本项目的设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教育成本项目的设置不要太多、太杂,以免影响核算的效率;第二,教育成本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费用都应该在教育成本项目中反映出来,并且教育成本项目的内容应是核算期内提供教育经费所耗费的资源,不要把其他时期所耗费的资源也计入成本核算期内,那样就会造成一定的误差;第三,教育成本的设置应与现行的会计制度下教育经费的支出项目保持一定的联系,这样利于数据的收集和核算。以幼儿园作为计量主体来研究其提供的教育服务成本,并把学前教育成本界定为幼儿园财务成本,即根据其账簿记录来核算学前教育成本,但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会有不同的成本项目。

三、总结

针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加强教育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不论是对促进我国学前教育成本理论的建立、加强幼儿园的财务管理,还是为政府科学制定学前教育收费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曾莲.当前学前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J].学前教育研究,2012(09)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篇6

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人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的变革带来了机遇。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由于科技含量高、应用性强,决定了它是教育事业中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方式,引发了整个教育观念的巨大改变。幼儿教育的现代化正顺应着这个时代的潮流而飞速地发展。幼儿教育的现代化,除了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幼儿园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幼儿管理的现代化外,还包括幼儿园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幼儿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及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及家长和幼儿的共同活动。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运算水平还很低,他们还不能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同时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因而造成了幼儿需要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果缺少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经过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获得全面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作用

1.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同时将获取、处理、编辑、储存有机结合和展示图像、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媒体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集成性和交互性。集成性即把多种媒体有机集成,该用哪种媒体时可以适时实现;交互性就是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一般媒体的“线性限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控制。其优势如下:

①可控性强。②能创造出灵活生动的媒体使用环境。③可以及时反馈信息。④现象直观、明了、多样。⑤幼儿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与教师交流,具有很大程度的独立性。

2.多媒体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活动最优化的目的。(1)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图像、语言、实物等各种媒体经过处理,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多媒体技术适当地运用于教学,会增强教学效果。

①优化教学情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了他们学习。②优化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以图、文、声、像并茂地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幼儿掌握,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③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贮的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交互、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像机因倒回播放而中断教学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思维等弊端的发生,使教师能更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人机对话方式,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可以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得到其他结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与媒体进行双向交流,还能让幼儿及时得到计算机的鼓励与帮助。

(2)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兴趣。

我们曾做过调查:“你喜欢用电脑来上课吗?”结果显示,有99%的幼儿喜欢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原因主要来自多媒体计算机的诸多功能,如动听的音乐、形象的动面、丰富多彩和清晰的画面等,十分适合幼儿的好奇心理和认知规律。另外,计算机在调节幼儿学习情绪上也有较大的优势,当幼儿获得成功时,计算机就会请出小博士说出表扬的话“你太棒了”、“你真聪明”、“太好了”等,或请可爱的小动物奖一只大苹果、五角星、红花;如果幼儿做错了,则会播放“你要努力呀”等鼓励的话,这就迎合了幼儿的学习心理,从而使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能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了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利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可以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具体可观事物,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掌握知识打好基础。

三、将多媒体体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项

1.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应该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现代化教育媒体。

2.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始终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着重于激发、促进指导幼儿的学习。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同时人机交互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在教学中仍应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篇7

传统珠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儿童具有教育、启智功能,适合4岁~10岁的儿童学习。近30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开展传统珠算活动,主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2001年开始,我园在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教育的实践活动。13年的尝试,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珠算的魅力体现在,它的直观形象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但给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参与数学游戏的兴趣,孩子们快乐地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珠算的计算方法,通过传统珠算来巩固数学教学内容。

传统珠算的发明和运用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被世人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誉称算盘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2008年、2014年分别被列入中国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学活动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对于数量的认知离不开对实物的依赖,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形象、具体的实物进行表征,在数学活动中融入传统珠算有利于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多元表征能力。

2004年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了《传统珠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研究》的项目,得出结论:传统珠算教育能显著地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2010年3月,浙江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实验组的课题——《传统珠算对认知功能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结题报告得出结论:传统珠算促进儿童对数字的认知能力、计算能力、数量空间表征及脑结构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5岁~6岁幼儿数学和传统珠算结合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重点研究幼儿在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三个方面的变化,检测珠算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传统珠算

指利用算盘将数字符号变成珠码符号,并依据计算原理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于将中国传统的珠码符号拼排与直观形象记忆结合起来,通过拨珠看到运算过程、得出运算结果。

2.数学活动

指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等中,利用实物情景、教具模型、图形、口语、书面符号等为幼儿创设的理解“数”和“形”的教学活动。它的主要方法是:操作法、游戏法、演示讲解法和观察比较法。

3.智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维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等。

(二)研究内容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中,引入传统珠算的技能知识,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进行分析:1.传统珠算对幼儿注意力的影响;2.传统珠算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影响;3.传统珠算对幼儿计算能力的影响。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开设实验班,对幼儿进行注意力、思维力、计算力的测量,检测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2.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和谐发展。

(四)研究方法

实物操作法、观察法、比较法、测试法、个案分析法等。

(五)研究对象及取样

随机取我园大班新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2个实验班(大三班、大四班)和2个对照班(大五班、大六班)。每班30人,幼儿平均年龄是5岁2个月(男女对半)。实验开始前对两班所有被测幼儿进行前测。在一学年结束时对两班所有被测幼儿进行重测。

三、研究过程

(一)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育的理论探究

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学的理论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为指针,在遵循幼儿园五大领域数学活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汲取中国古代珠算算理创新出来的,它使传统珠算的计算功能在数学活动中发展为启智和教育功能。教学中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理念,以培养幼儿的兴趣、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目标,以幼儿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以追求身心愉快的数学与珠算结合的教育过程为宗旨,以动静交替、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渐进式操作练习为突破口,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促进其快乐健康成长。

(二)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的教育实践

1.制定教育目标

(1)通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知识,让幼儿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达到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2)幼儿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2.确立教育内容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安排幼儿的一日游戏活动。在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五大领域教材不变的前提下,制定数学教学内容做到:(1)教学内容不变,教学方法不一样;(2)实验班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实物操作的计算方法,二是传统珠算的计算方法。(3)对照班只用实物操作的计算方法。(如表1)

3.制定测试体系

(1)假设:传统珠算教育能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2)研究工具:彩色瑞文推理测验、数字划消测验(1-4)、算盘、珠码图、计算器、操作材料等。

(3)自变量:传统珠算教育干预。

(4)无关变量的控制:一是两班设置相同的课程、课时、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二是随机分班的实验班幼儿从没学过传统珠算,授课教师不变。

(5)施测:由各实验班测试组长按照课题组的要求负责执行具体的测试工作。每个主测固定负责具体的测试项目,测量过程中对两班被测交叉进行,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测量误差。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处理,协调落实各方面工作。a运用注意力训练数字划消测验(1-4)测试幼儿的注意力;B运用彩色瑞文推理测验软件测试幼儿的思维力;C运用自制的试题卡片测试幼儿的计算能力(见表2)。

(6)数据整理、统计与分析:每次测量结果由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全体成员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保存。

(三)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学操作范式的建构

数学活动和传统珠算结合教学的实践中,对5岁~6岁幼儿应突出三种活动形式,即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晨间区角活动和家庭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学习传统珠算,在游戏中开发脑功能,从而保证他们学习传统珠算的兴趣、质量和效果,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1.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创设情景教学,通过实物、图画、卡片、歌曲、故事、算盘等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帮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实物操作和传统珠算的技能知识,它要求教师做到:

(1)把传统珠算的知识引入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既学习实物操作的计算方式,又学习传统珠算的计算方式,二者巧妙结合。学习顺序是:实物操作教法在先,传统珠算教法在后。活动中,充分利用实物卡片、算盘等教具,引导幼儿眼口手耳和左右两个半脑同时参与,情景教学中动静交替,孩子们快乐地在游戏中主动学习。

例如:学习6的组成时,创设情景《康康过生日》的游戏。环节设计:

一是让幼儿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如家里来了多少客人,如果来了6个客人,桌子上只有2个茶杯,还需要几个茶杯等。

二是观看情景表演或观察教学挂图。如找出几和几合起来是6等。

三是记录6的组成式。

四是操作实物卡片。如点数6以内的实物,尝试将6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同时理解“1和5合起来是6”即1+5=6等。

五是拨珠练习。幼儿用算盘拨珠1+5=6、3+3=6、2+4=6、6-1=5,6-4=2、6-3=3等,再引导用珠码脑图像进行计算。

活动中,幼儿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合并或拿走”的方法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练习。先学习实物操作方法,再学习传统珠算的拨珠方法。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幼儿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

(2)合理搭配实物操作和传统珠算的学习时间。一般情况下,二者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二比一。跟对照班相比,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让幼儿学习两种计算方法,时间很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游戏活动时一定做到精、熟、准。

例如:学习10-1时,创设情境游戏《小明买雪糕》。环节设计:观看情景图片→引导列式子10-1=?→实物操作或结合生活经验判断得数→算盘上拨出答案“9”(图1,见下页);提问:①小明在干什么?②怎么列式子?③怎样得出答案?(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物卡片)④怎么拨珠?谁能把拨珠动作用语言表述?幼儿会很自然跟着教师边回答问题边操作练习。

(3)在数学课堂游戏中,新授知识的重点倾向实物操作方法的学习,复习知识的重点倾向传统珠算技能的练习。实物操作的教学方法是学习珠算技能的基础,传统珠算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数译珠的训练——把数字符号变成珠码符号。如:数字“11”数译珠为图2。先让幼儿认识数字,然后进行数译珠的练习。幼儿刚接触传统珠算,数译珠是他们复习活动中重点练习的内容。 

二是单手拨珠的训练——指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拨珠练习。幼儿单手拨珠的训练,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慢慢提升手指的灵活度。

三是双手拨珠的训练——指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的分工、合作的拨珠练习。双手拨珠是传统珠算教学中的难点。它既要幼儿明白算理、掌握指法,又要求动作规范、准确、迅速、力度适中,这需要幼儿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双手拨珠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也提高了触觉、视觉、听觉的灵敏度,从而加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幼儿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四是计算速度的训练——是在复习巩固练习阶段进行的活动,它遵循从易到难、从慢到快递进式的原则。如:一位数的加减题训练,从“一位两笔→一位三笔→一位五笔”来练习。在训练中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来变换题型和速度,还要设计竞赛游戏、闯关游戏等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晨间区角活动

在数学集体活动之后,结合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的自由活动、主动发展的空间。它要求教师准备丰富的珠算操作材料(见图3,图4,图5),让幼儿在晨间区角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爱好,选择内容、材料和伙伴,通过游戏、自由交往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获得集体教学之外的经验,巩固集体教学内容。

3.家庭亲子活动

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堂数学集体游戏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家庭生活中创造性地和幼儿一起做数学计算游戏。它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我们要求家长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是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声音,及时表扬他们在计算中的点滴进步。

二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充满爱的环境。如整洁、安静的房间。

三是创造性地和幼儿一起做数学计算游戏,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例如:《超市购物》。如家长带幼儿去商场购买水果,买5个苹果,又买4个梨,问幼儿: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又如,妈妈有10元钱,买蔬菜花去3元,还剩多少元钱?用珠算的方法怎样计算幼儿会很乐意表现自己,家长一定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

四、测试内容与方法

(一)幼儿注意力的测试

运用数字划消测验(1-4)测试幼儿的注意力:对反映幼儿注意力的数字划消1、数字划消2、数字划消3、数字划消4四项指标进行测量。

1.数字划消测验是训练注意力的传统测验,由阿拉伯数字0-9无规律排列组成4个分测验,每个测验460个字符(用时5分钟),4个测验连续进行。常模计算公式e=100×a/t,其中e=注意能力指数(正常指数=18.7);a=划消精确度,a=(C-w)/(C+o):C=划消符号总数,w=错划个数,o=漏划的个数;t=5分钟。每人发一份测试卷测试。

2.内容包括:

(1)第一页划去“3”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度。

(2)第二页划去“3”前面的一个数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转移性。

(3)第三页划去“3”前一位的数字“7”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选择性。

(4)第四页划去“3”和“7”中间的数字,测试幼儿注意力的广度。

(二)幼儿思维能力的测试

运用彩色瑞文推理软件测量幼儿的思维能力。

1.彩色瑞文推理软件是由英国心理学家C.Raven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1989年由李丹等人修订了彩色型版本,用来测试5岁~11岁儿童的思维能力发展。测试时,每人发一份瑞文推理测试答题卷36题(30分钟时间到即收卷子)。

2.内容包括:aBC三式36张图,每式12张图(三式共36题),测试时间共30分钟。计算公式=(答对题数÷36)×100%。如果答对32题~35题(平滑百分等级95%)属于高水平智力;答对28题~30题(平滑百分等级90%)属于智力水平良好;答对23题~25题以下(平滑百分等级75%)属于中等智力。

(三)幼儿计算能力的测试

通过试题测试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的计算能力(速度、准确率)。要求测试时,每人发一份卷子,规定时间一到即收卷子,全部作对100分。平均分数计算公式=总得分÷总测试人数。

1.前测: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题25道(10分钟)。

2.后测: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题50道(10分钟)。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测试结果(表3):

通过这些数字不难发现,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计算力都偏低且区别不大。原因是:5岁左右的幼儿刚升入大班,对数字的认知和书写、图形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差一些,幼儿握笔连线等的动作慢一些。因此,在规定时间里漏划、错划等错误判断多一些,各项能力都偏低。

(二)实验后测试结果(表4):

实验后测试结果和实验前的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计算力都呈上升趋势,但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1)实验班幼儿的注意能力指数高出正常指数18.7很多,而对照班是高出18.7一点儿;(2)实验班幼儿的思维活跃,他们对图形的组合、比较、推理能力提升很多。大多数孩子30分钟内做对的题数高于34题,平均平滑百分等级超过91%。对照班只有少数孩子做对的题数超过34题,平均平滑百分等级89%;(3)实验班幼儿的计算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他们的平均分数是99.9分;而对照班幼儿的平均分数是96.7分。总之,传统珠算教育显著地提高了实验班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和计算能力。

(三)分析

课题组一年的研究证明,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引入传统珠算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主要表现在:能大幅度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显著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传统珠算训练正好是通过双手协调拨珠来进行的。这种双手拨珠的操作活动,起到手脑并用的效果,促进了幼儿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幼儿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既学习了实物操作的计算方法,又学习了传统珠算的计算方法。不仅养成了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还提高了孩子们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他们乐意把算盘当学具拨一拨、算一算、想一想。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传统珠算能显著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的分析

幼儿的思维发展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形式的,传统珠算培养幼儿高度的算珠表象和算珠表象操作能力,这会极大地促进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传统珠算练习过程中,手脑眼耳等全面配合刺激了脑神经的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思维力等,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2.传统珠算能显著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的分析

将传统珠算设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以计算方式多样化的思路与数学结合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既有传统教法,又有珠算的教法,情景教学中动静交替,孩子们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每节数学活动中至少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传统珠算知识技能的练习,另外,晨间区角活动中幼儿也有时间操作学具,他们脑中形成了清晰的算珠脑像,用珠码计算数字的速度快且准确率高,10以内的加减法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没有接受传统珠算训练的幼儿只能伸手指头来计算答案,速度慢且易出错。

五、结论与建议

(一)由于该实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一年的时间,而且是建立在对数学活动教育理念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实施的,同时得到了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整个实验过程比较科学合理、真实有效。

(二)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的120名幼儿,在对实验目的无意识的状态下积极参与,无任何压力与约束,身心发展未受任何限制,特别是前测与后测都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测量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珠算教育融入幼儿数学课堂活动是以计算能力多样化思路与数学结合进行教学的,活跃了幼儿的思维,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四)建议:

1.家园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离开幼儿园上小学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学习。

2.社会机构和幼儿园应该经常合作,举办幼儿传统珠算的表演赛和研究交流等,共同促进传统珠算对幼儿的智力开发的作用。

【参考文献】

迟海滨.全国珠心算教练师职业资格培训指导教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05).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篇8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十分强大,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它来随意的进行界面交互,根据教育教学的需求进行自主的调控。教师一般可以主动的对计算机中所储存的声音和显示器画面进行调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计算机本身也有动画播放功能,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的动画播放中进行快乐学习,同时,计算机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避免录像机倒回播放,导致的教学进程中断。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人机对话促使幼儿园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素材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将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实现了幼儿与信息媒体二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了幼儿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在现代教学技术当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利用自身对幼儿的理解,帮助提高自身的知识经验累积,提高幼儿思维水平,带动其将复杂的事务简单化,将抽象的事务清晰化。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以及在该年龄段的特性,由于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因此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导致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必须为其营造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或者设定生活化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官,提高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当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鲜明的表达出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创设出一个独特的教学空间,该空间具有立体型的特征,幼儿在这样的空间中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感知教学内容,通过视听感官来自主的探索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个“买卖”活动,将教师布置成为一个超市的现场,让幼儿根据自身去超市的经历模拟出超市买卖现场,通过书本、文具的交易,幼儿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买”与“卖”的区别,并且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

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从幼儿期开始,因此,作为幼儿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关注这个时期的幼儿动手和动脑的能力,避免出现幼儿没有机会动手、口、脑,制约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当中,对各方面能力的应用都取决于这个时期的能力培养,因此现代教师必须注重幼儿知识理论的多方面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当中,这不仅能够最大化的符合幼儿在这个时期内的思维发展特点,也满足了幼儿在该年龄段内的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幼儿教育的趣味性,从而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例如,教师可以举办模仿大赛,通过多媒体投放积极向上的动画内容,幼儿通过眼睛观察和耳朵记忆来模仿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幼儿的感官灵活度,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是想帮助幼儿拓宽知识经验的储存,增加视野,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时候,为了创设丰富多样并且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情境,就需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传统的静态教学转变成为动态教学过程,摒弃传统教学当中枯燥的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将乏味的知识趣味化,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为形象的知识体系,积极营造出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之处,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活动当中。

四、结束语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篇9

(接上期)

三、实施幼儿园成本收费与具体运作问题的分析

早在2002年11月全国幼教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明确指出,“幼儿园收费标准应根据生均教育成本、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以及不同幼儿园分级分类的具体情况来确定”。200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2003年13号)指出: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班)收费管理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对本地区公办幼儿园(班)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的意见。民办幼儿园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

关键在于什么样的标准才既能解决幼教收费旧标准“收不抵支”,又能为家长和社会所承受?如何科学运用法律和政策进行规范和约束,用财政和税收杠杆对幼儿园收费进行宏观层面的调控?

(一)幼儿园教育成本的核算

既然幼儿园要实行“实际培养成本”分担制,那么首先要有合理“成本核算”。

教育成本通行的计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付制,即当年所有的支出费用都算入教育培养成本;还有一种是权责制,则是要把所有用于幼儿园发展,以及与幼儿园有关的长期费用一并计算,如园舍改造的投资、水电网的铺设、大型运动器具、教学设备的投入等等。

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幼儿的培养成本,成本核算期可以是按每年每生计算。其中成本项目主要有: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固定资产成本这三个部分:第一,基础成本或保障成本,江苏大部分幼儿园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中期,需要大面积维修与重新建设,基本建设费激增;第二,学杂费,主要指日常消耗的生活、学习用品,增幅不大,由家长承担:第三,管理和运作成本,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维修费、课题研讨费用、教师培训费用、综合治理费用、园舍绿化和美化费用等等。

(二)存在问题与具体操作障碍

主要是具体运作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若干两难问题:

问题1:公办幼儿园的人员工资成本。现有政府拨付的工资不属于幼儿园实际成本,故不该纳入成本计算,但是如果扣除这部分成本,公办幼儿园的核算标准必然降低,出现“优质低价”,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入好园难”现象,对公办幼儿园的发展也有失公平。

问题2:幼儿园的等级划分与核算。办园体制多元化,使得众多的幼儿园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同,以省示范园、市示范园、优质园和标准园四个层次划分是否科学合理、如何公正、公平地制定每个幼儿园成本收费标准是执行成本收费的重要前提,因此等级划分与核算标准应该先行一步。

问题3: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度。长期以来,公办幼儿园的低收费造成家长和社会将非义务阶段的幼教视同于义务教育,不愿承担其理应承担的费用,每次幼儿园调整收费标准都会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目前,江苏苏中、苏北地区不愿意启动关于成本收费的工作,主要是顾虑引发家长矛盾和社会问题。

问题4:农村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目前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收费标准基本上低于成本,如何制定该地区的成本标准,并且有效管理与监督实施?

问题5:优质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以及相应品牌是幼儿园几十年的教育积累,是几代幼教人艰苦努力的结果,理应属于幼儿园固定资产的一部分,然而却是无形资产,是隐性资产,所以,值得重视的是如何将教育品牌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合理纳入隐性成本,纳入核算体系,使这部分宝贵的优秀资源得到保护并继续发展。

问题6:幼儿园的稳定提高与持续发展。自由选择权给部分幼儿园带来生源稳定困难,那么,幼儿园如何保证稳定的生源?幼教发展基金有助于促进事业整体发展,是否应该单独立项,加入成本核算之中?

四、关于幼儿园成本收费的回应与推进建议

(一)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于2005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对120位园长(副园长)进行了关于幼儿园成本收费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5份,从调查结果得出综合结论如下:

第一、绝大部分幼儿园管理人员对于幼儿园成本核算持积极态度。超过50%的人认为有益于社会发展,尤其是幼儿园和家长双方是直接的受益者。对于根据不同的成本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实行优质优价与明码标价的运作方式占总数91.4%的人赞同,占86.7%认为必须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

第二、对违规收费的问题上态度模糊。调查显示有53.69%的幼儿园收取赞助费,但有76.2%的人认为幼儿园收取赞助费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只有12.4%的人认为属于乱收费:60%的园长认为收取赞助费是由于幼儿园执行的收费标准低于办园成本,另40%的园长则对收取赞助费的目的不明确或持否定态度。

第三、幼儿园总体收费标准偏低。74.2%的幼儿园每生每月收费在300元以下,对于经济发展在全国位于前列的江苏地区,300元的标准显然无法承担一名幼儿在园的教育、游戏、生活等基本活动开支,更加无法满足幼儿园的健康发展需求。

(二)推进工作的建议

1、政策支持:

1、政策支持:台相应的地方法规,在全省范围为实现成本收费提供良好的政策导向和社会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的隐性投资。如对幼教机构坚持实行“零税制”,减轻幼儿园的负担;新建的城、镇小区园交教育部门统筹监管使用,不向承办者收取房屋租金,房租、水电价格按学校事业性单位的收费标准;用于修建幼儿园的土地费和建设费实行减免等等。

2、体制探索:当一种现象屡禁不止的时候,必然存在着体制上的缺陷,把制定科学收费标准与完善多元化幼教体制联系在一起,实现优胜劣汰,优质优价,探索国家、集体与个人等多渠道、多形式办园共生、共存、共繁荣的有效体制。

3、分层推进:针对江苏幼教发展的不均衡现状,充分考虑南北区域、城市农村、各类幼儿园、不同人群等多种发展不均衡,根据收费权限属市的基本状况,条件成熟的城市先行一步,进行深入调研和部分试点工作,逐步扩大,深入推进。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篇10

一、环境是保证,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区角活动是相对自主的探索和游戏活动,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分散,所以创设一个适合计算机活动的区角环境是很重要的:首先,区角设置要合理。设置计算机区域时,应首先考虑到场地空间是否安全,计算机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幼儿操作是否舒服,教师操作示范是否方便,区域之间是否会互相干扰,能否保证光线、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其次,区角空间要相对独立而且。幼儿在操作时,有时需要安静,有时需要交流,有时需要探讨问题,所以我们在创设计算机区域时,要考虑到幼儿活动时动静的影响,设置在离建构区、表演区等热闹的区角相对远一点地方,减少区域间的干扰,使幼儿在这个区域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随意操作。第三,区角环境要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富有情趣。如:特别设计和订做适应幼儿的身高、方便幼儿操作的电脑桌;安装电子白板、DLp投影仪等,便于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在柜上装饰可爱的卡通图案,贴出经过幼儿讨论形成的规则,摆放好幼儿的进区卡,等等,让幼儿能愉快的进行活动。

二、资源是支撑,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包括学习课件、电脑游戏等形式的软件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是否操作简单方便,是计算机区角活动开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幼儿特点,通过网络下载、市场购买、同行互换等形式,配备大量的资源,如市场购买的小神童系列、小榕树系列,网络下载的棒棒英语、童话故事,同行互换的《灯》《轮船》《汽车》等主题资源库,等等。这些资源形象直观,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充满童趣。如其中的一款wawaYaYa系列软件,有形象的卡通人物、动人的情景,幼儿非常喜欢玩,并且每个软件都有各自的教育目标,使幼儿在随意点击、自由组合中完成学习目标,让幼儿各方面素质在玩乐中得到发展。

在选用电脑游戏时,教师要注意选择有助于幼儿深入探究、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游戏。目前适合幼儿操作的电脑游戏大概有策略类、动作类、休闲类、情景类的游戏,在培养幼儿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锻炼幼儿的反映速度与敏捷性和激发幼儿自我思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积极作用。

三、生活是基础,保证幼儿有效学习。生活是基础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让计算机区角活动自然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结合区角教育的特点,安排好学习生活作息的时间和次序,并分配好电脑时间与其他区角的学习时间,并养成幼儿常规。大班为30分钟,时间到了教师应该让幼儿停止活动,引导幼儿换人上机,并让幼儿明白过长时间的电脑操作对眼睛是有损害的。另一方面,提供给幼儿的软件和游戏,也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学习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计算机软件也不应该是日常活动的取代物,比如画画、剪纸等日常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动就不能进行计算机区角活动,而一些电脑操作能增加幼儿经验的活动,如穿衣之类的游戏,幼儿则可以通过计算机很快地进行衣服搭配,计算机的优势就发挥出来。这些活动可以跟现实操作一起进行,日常活动中幼儿不能动手操作、一般条件下无法提供教育机会的内容,就非常适合利用计算机进行区角活动,比如远足、探险,认识自然现象,探究科学常识等等,可以让幼儿通过联系现实世界的经验来虚拟地完成操作,从而获得生活经验。

四、设计是关键,指导幼儿完成学习。计算机是幼儿自由选择的“玩具”,可由幼儿自由操作,但也可以是幼儿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幼儿年龄较小,有时还不能主动、积极的交往,在计算机区角活动时,有的幼儿自己玩,有的幼儿想去别的区域玩,还有的幼儿这个区域玩一玩,那个区域转一圈,缺乏活动的目的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精心构思,充分设计,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专注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从而让幼儿从完全的自由活动状态转变为有目的和支持的活动状态。教师对每一次活动、每一个游戏都要设定好程序,当幼儿完成一个任务后,才能进入下一个任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个探索、认知、感悟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