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的课程标准十篇体育的课程标准十篇

体育的课程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5:12

体育的课程标准篇1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引领下,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独有特色。

关键词国家课程标准校本体育课程

自国家实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各领。广东碧桂园学校作为一所全寄宿的民办学校,资金充裕,生源充足,师资队伍强大,在体育教学改革上始终走在同行前列。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广东碧桂园学校已经创建了较完备的校本体育课程体系,并出台了《广东碧桂园学校体育课程校本化大纲(初稿)》。当初,由于国家新的课程标准刚刚颁布,新旧课程标准正处于转变期,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和编写校本化体育课程大纲及教材内容,既因经验明显不足,又因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确实具有挑战性,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体育学科组在学校领导和学校教科所的大力协助下,迎难而上,齐心协力,认真领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模式,深入研究国家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大量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局部阶段性试验,经过反复论证,确认可行,最后定案。《大纲》的出台,凝聚了学校领导的智慧和各位体育教师的大量心血,从实行校本体育课程的效果来看,无疑是成功的,具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一、学校体育现状

(一)组织结构

学校领导始终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组织结构完整,由副校长监管学校体育工作,成立体艺中心,由主任负责主持全校体育工作,主任下面设体育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教研员、项目训练组长;管理制度齐全,管理措施规范;定位高,目标高,要求高,投入大。

(二)体育课程结构

我校校本体育课程的基本组成:理论层面的有《广东碧桂园学校体育课程校本化大纲(初稿)》、《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标准》、《广东碧桂园学校晨练指导手册》、《广东碧桂园学校小学晚上活动课程核心知识》、《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篮球、游泳、排球、武术、跆拳道)评价标准》、《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细则》、《体育专业教师管理方案》等;操作层面的有:全校性的晨练、大课间体育活动、富有特色的校本体育课和国际部mYp中学体育课程、全校性学生体育兴趣特长课、校专业队训练、对外比赛、小学晚间活动、富有凝聚力的体育俱乐部、一年一次的大型体育节等。

(三)专业齐全的教师队伍,完善的硬件设施,充足的体育器材

我校寄宿学生4000多名,为了配合校本课程的开展,目前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优秀体育专业教师25名,涉及篮球、排球、田径、武术、跆拳道、体操、游泳、足球、乒乓球九个专业;近几年学校投入逾千万元资金,对原有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新建许多场地,目前运动场地总面积约54000m?,全部场地均为pU材质:全校共21个标准篮球场,8个灯光篮球场,篮板总数93块;13个排球场,其中7个灯光球场;室外灯光网球场1个;乒乓球室1个,乒乓球台26张;200米塑胶田径场1个,400米塑胶田径场1个,11人制标准人造草足球场1个,7人制标准人造草足球场2个;器械场地3块;室内25米恒温游泳池1个;室外50米标准游泳池1个;室内配有2个带电子记分系统的篮球场和排球场综合馆1个;武术和跆拳道训练室3个;学校每学期投入购买体育器材的经费均在2万元左右。正是由于有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我校校本体育课程才得以顺利实施。

二、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

(一)学生晨练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为了加强在校学生的晨练工作,体育学科组制定了《广东碧桂园学校晨练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晨练的作用和意义、晨练注意事项、晨练实施原则、晨练出现问题及处理、晨练的组织安排、晨练的检查评价和反馈、晨练内容总汇以及晨练游戏参考案例几大方面。并对全校教师进行晨练培训,我校每位非体育教师都能指导学生进行晨练,目前学校晨练开展得有序、有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声有色,已经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学生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球类、跳绳、健身操、武术操等,学生受益良多。

(二)校本课程开设特色突出

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我校办学优势,制定校本课程标准,精选校本项目,规范授课内容,将“游泳、篮球、排球、武术和跆拳道”列为我校校本体育课程项目,并力求办出特色,并在课时安排和教师配备上予以倾斜。我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授游泳、武术和跆拳道课程,并向社会承诺凡入读我校的学生毕业后将100%学会游泳;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增加篮球项目;从初中开始增加排球项目,所以从我校配备的篮球场和篮板数量以及排球场数量即可看出,这两大球在我校的普及程度,每到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所有场地人满为患、热火朝天、斗志昂扬。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五大项目的发展,体育学科组依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篮球、游泳、排球、武术、跆拳道)评价标准》。

(三)富有创意的学生兴趣特长训练和成效显著的专业队训练

从2009年开始,我校对下午学生课外活动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规范安排,创造性地提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体育兴趣特长生训练,并纳入课表加以执行。以一学年为周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篮球、排球、游泳、武术、跆拳道、田径、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九大项,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进行选择,指导教师全部为专业体育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同时也便于发现特长人才,有利于我校各专业队的训练和人才的培养,目前我校有上述九大专业校队,多年来在体育学科组各位专业体育教师的辛勤耕耘下,田径、篮球、游泳、武术、跆拳道、排球、乒乓球和足球等项目参加省、市、区、镇和国际联盟学校比赛,硕果累累,捧回一个又一个奖杯,享誉珠三角,这就是我校校本体育课程下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学生群体体质健康水平稳步增强,运动能力大幅提高。通过我校校本体育课程的实施,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完全超过了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规定的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的要求。可以大胆地说,我校实行的体育兴趣特长课无疑又走在了同行们的前面,这正是因为我校领导具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性,同时凝聚了所有体育教师的集体智慧。

(四)精彩纷呈的体育节,我校一张响亮的名片

体育的课程标准篇2

一、依托体育教学模块,多元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的素材在各体育教学模块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各个模块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如田径模块的教学,很多同学都会认为既苦又累、枯燥无味。特别是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时,有些同学更是感到心里发怵。这时,教师除了要对同学们进行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的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教育,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勇于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如各球类项目的模块教学中,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应该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排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传”、“垫”、“发”三大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即组织同学互相对传、对垫、对发。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在球类比赛中更可以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才能取得好成绩。

体操、武术类模块,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如体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审美能力,教师可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加以强化。如器械体操,一个完整的动作不是一两次课就能掌握的,要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学生会碰到许多困难,要耐心帮助他们掌握技术要领外,更重要的是要心理“治疗”,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有信心,让他们体会自信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努力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以及热情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武术教学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结合组织形式,有机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不再局限于教室、实验室这样陕小的空间里,静坐听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使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如天气、场地、车辆)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大了,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涵着生动的德育因素,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直接参与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育人作用,并善于利用学生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寓育人于体育运动和教学之中。于是,便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提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三、分成不同阶段,有序渗透德育

备课阶段,备课主要有订计划,写教案和候课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现在体育教师备课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由于体育教学活动更具复杂性,所以仅有的教材、教参难以满足备好课的需要,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就必须自己准备一桶水。体育教师应广泛学习吸收科学的、时代性的德育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反映在计划和教案之中。候课有场地器材准备、教师仪表准备等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优秀教师候课时,精神饱满,服装整洁,场地器材安排有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一到活动场地,就有种精神振作、跃跃欲试的劲头。

课的开始阶段的德育,教师可要求细一点,适当多讲一些,同时提出的要求应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常规体育教学开始阶段一般经过集队、整队,向教师报告,师生致意,说明本课内容,要求及队列练习,热身准备活动等,这一系列内容均参照军事队列条令的动作要求,全体学生必须遵照统一的口令,按照一定的队形,进行协同一致的动作。课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又很容易被外界其他因素干扰,体育教师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所有动作应可能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迅速、协同一致的优良作风。在准备活动中,一般情况下都是要求整齐的动作和队形,教师如能从严要求,往往能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班级风格,否则,五六十人的班级极易产生混乱场面。

课的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活动和练习都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教师的主要教学原则就是精讲多练,由于上课开始部分学生的言行受到较大的制约,他们很希望在项目练习中得以渲泄,学生在活动中因性格不同,反应差异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行为举止。这时教师如屡屡停止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势必大大挫伤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情绪,课的节奏被破坏,对学生心理的锻炼和教学都不利。因此,此时德育教育应体现为抓大放小,根据教材所反映出来的特点和学生活动中表现出的系列,因势利导,体会大的德育方向。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多采用手势、邻近语言、延迟处理等方法。这里所说的抓大放小,并非指抓大事,忽略小事,而是从是否有利于教学,是否能顺利、连续地进行为原则。事实上,学生一个动作,一句话反映出一定问题时,都可以用来做德育的素材。但教师一般情况下,首先安排计划中的班集体的内容。要注意教学中渗透德育,其渗透的含意,即与教学活动的自然结合,或挖掘出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闪光点。

课的收尾阶段,经过将近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身心都有一定的疲惫感,注意力不易集中,但一堂课必然有许多事情发生,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点评。在教学过程中延迟解决的某个或少数人的问题应在下课后,马上予以处理。对于课堂上曾严厉批评过的学生,下课后要及时做通思想工作,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四、利用竞赛活动,灵活渗透德育

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鼓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让失败者提高抗挫折的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以便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无高不攀、无坚不摧,胜不骄、败不馁、坚韧不拔,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

总之,体育与德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在运动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紧紧抓住体育与德育结合的有效切入点,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能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转变在体育教学中惟技能论的观念,改进学科教育渗透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的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以体培德、以体启智、以体育人”。

体育的课程标准篇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23-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对于作为一线体育教师的我们十分重要,它指出了体育教学中要教授的内容,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在完成这些教学目标要遵循什么样的基本理念。只有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才能正确把握教学的方向,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新课标'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的重要性。

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课程改革至今已有15年的时间,2001年颁布试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的大纲时代,新课标准的试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育人的思想,这提点得到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认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方式有新的变化。同时存在不足的是,在2001年制定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划分了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规定出具体详细的内容,导致教师、学校和地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经过10年新课标的试行取得成就的同时,面对新的问题进行调研反思,在2011年正式颁布了体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统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那么课程性质界定也发生了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阐述和强调了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科学性质。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基础性主要体现,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育锻炼方法与意识的形成是当前社会发展和健康生活所需要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承担着这一责任也体现体育教学的功能性。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与健康的实践能力。实践性主要体现,体育课是发挥人实践能力的课,是大脑指挥肢体运动学习运动技能,达到学会体育锻炼方法的目的。健身性: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身性主要体现,体育课是学习体育锻炼的方法,学会正确把握体育锻炼中的运动负荷强度,最终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综合性: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渗透德育,整合多种价值。综合性主要体现,体育课程在发挥教授学生体育锻炼知识、技能和方法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本质功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勇敢、团结、刻苦的意志品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明显发生变化。在大纲时代要求的是"三基"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那么现在的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强调: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高度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同时辅助营养、疾病、安全教育。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由此分析,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处理好尊重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精神之间的关系。每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都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技术动作的形成要经历从分化――泛化――巩固――提高――自动化这五个阶段,同时加上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质变。所以,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刻苦精神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困难或者枯燥造成学生运动兴趣的减弱甚至放弃,那么此时体育教师如何处理好学生这种消极情绪,引导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所教授运动项目的重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与学生身心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学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3)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强调在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由此可见,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传输式教学模式被取代。现在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主导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采用灵活多样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的学会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内容变化,以往是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现在将三大目标细化分为:运动参与(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身体健康(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全面发展体能和健身能力,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四个目标,这四个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同时为体育教师提供选择教学内容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元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进程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2]于素梅.《体育与健康》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体育的课程标准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

一、探究性问题

在教学中,用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

二、激发学生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动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远比教师一个个分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期望——表现——创新”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绵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建议。让学生的全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提出怎样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①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选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为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②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相互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再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活动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遐想的情境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体验运动乐趣

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积极促的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自我评价

体育的课程标准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创新

一、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观念的转变

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单一,过于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着重于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心理、社会适应等。

在学生的体育考核中不能做到因人而异,且容易造成差生的心理波动:抑郁、自卑、害怕,甚至对体育失去兴趣,影响同学间的交往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合作、平等、互利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营造一个师生互相学习、互相观察、互相帮助的体育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突出创新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尝试学习;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收集综合社会信息,体育信息,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社会健康问题责任感;发扬民主,鼓励大胆创新,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提高兴趣,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这是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因此,教师个体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但由于教师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主动地学习。了解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从而在体育教学中能始终体现出以“以学生为本”的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

二、对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

1.正确理解课程的名称和性质的变化

新课程不是传统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的综合课程,而是更加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能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2.深刻理解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教学模式除了具有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我们将其加以概括,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依据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规律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样式,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3.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1)体育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使人们能够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课程结构,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2)教学目标

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部的发展。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创新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客观条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互相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到达既定的学习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主,适当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使两者并行或轮流交替。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始终会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学习效果必定会大有提高。

2.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追求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最终达到由“教”到“不教”,由“学会”到“会学”这一目标发展。要想学生产生活动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快乐体育强调以积极的方式去促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追求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和最拿手的体育项目,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进而产生学习的乐趣。

3.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体育活动中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个性特征的不同,他们的体育学习抱负水平也是不一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成就水平的特点,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在不断成功中加强体育学习动机。

4.体育教师职能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体育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体育教师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我认为体育教师尽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做好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要转变指导者、管理者、评价者、创造者、设计者、导航者、促进者、研究型学者、专项性教师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教学内容应有充分的选择性和弹性,考虑学生现实的需要和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自己确立活动目标,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做的,体育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根据学生要求给予具体指导。而对于体育教师角色的正确转变,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其意义是重大的。在当今体育教师转换角色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必然引发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自身素养与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打破“一次性教育”的传统观念,树立起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成为终身学习者。综上所述,学校体育要紧跟时展的脉搏,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使学生从“让我学”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为激发、引导、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塑造、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从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迎春.乐学好学知学.文教资料,2007.

体育的课程标准篇6

abstract:anewp.e.andHealthCuniculumStandardhasappeared.itcomesintime.itencouragesstudentstomakesomethingnewwhattheywanttodo.andinclasstheyareinterested,happyandwanttotakepartineveryactivity.Howwilltheteachersteachthem?wep.e.teachersmustusemanynewscientificwaystomakeallkindsofstudentstobethepartsoftheclass.Differentstudentshavedifferenthappiness.atthesametime,theyhavedifferentprogress.

关键词: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创新

Keywords:CurriculumStandard;p.e.education;makesomethingnew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吹进了各行各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在这股春风中诞生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又怎样呢?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读,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认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美国是发现的国家,日本是研究的国家。但在科技上,日本远不如美国,研究别人的人只能跟在后面跑。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我们要在这一习惯的基础上,慢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形成创新能力。

1.2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

1.3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强调要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改革以知识为本,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强调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学校最大的浪费是人的生命的浪费,儿童在校时的生命的浪费和以后由于在校时不恰当的和反常的准备工作所造成的浪费。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说来是真实市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向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活那样。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原则。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把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要做某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他们并不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1.4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的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的、多样化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目标。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2.1体育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2.1.1教学内容的开放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1.2教学方法的开放。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2.1.3评价方式的开放。

以前我们把测验和考核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由于运动能力受遗传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优,而有的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优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心理和行为。

2.2体育课堂应是民主的课堂。

2.2.1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

2.2.2面向全体学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乐于关注少数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新课程下,我们要转变这种观点,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学习的权利。

2.2.3关注学生差异。由于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们要把这种差异当成一种财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运动,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转贴于

2.3体育课堂应是和谐的、重情感的课堂。

2.3.1创设“人文化”的课堂硬环境。体育场地、活动器械、电教设施、美育挂图等是体育课堂的硬环境。体育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才能使体育的物化环境“活”起来,呈现出浓浓的“人文化”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将体育器械摆放成富有情趣的艺术图案,能给学生严谨感、秩序感,优化学生的“心境”,这样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便会大幅度的提高。

2.3.2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其人格。沟通感情。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遵循“真实”、“接受”“理解”三原则,表里一致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控制情绪。首先教师不能把自己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矛盾时能够冷静地思考,既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又主动地与教师交换意见。

2.4体育课堂应是启发学生全面参与的课堂。

思维参与:设疑——动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并将其隐藏在情境之中,再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尝试——讨论。在某些项目教学时,教师先不进行示范,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行主动去尝试,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讨论,围绕教学中心,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

情感参与。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身顺心违”现象:一些老师苦心经营的教学过程,学生往往漠然视之。因此,教师唯有以情唤情,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碰撞中产生出美丽的火花,才能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教学高潮。

行为参与。行为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的直接表现,也是老师调控学习过程、调控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差异参与。学生的先天素质及后天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能力等是有差异的,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合理组织。

分层教学,老师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程度、素质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不同的评价方式等。分组教学时,体育教学不能简单地按照学生个子的高矮和性别的差异分成几个自然小组,而应根据学生的技能、素质等实际情况科学的分组,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学习的需要。

全员参与。体育教学能否做到全员参与,是衡量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成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个体学习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新的教育理念。

3.1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创造个体。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每个孩子视为一个创造的个体,给予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并对学生萌发的创造欲望给予很好的保护。

例如一堂跳绳课,就有三种不同的教法。第一种教师示范,然后以示范为标准,大家认真模仿,并以此标准进行评价。第二种让学生自己去跳,然后逐个评讲,提出不足之处。第三种,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跳,当看到不同姿势时,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他,希望他深入思考。这样才不至于把一些具备创造性的学生埋没,才有利于培养新形势下的新人才。

这不仅仅是教育评价、教育方法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观念不同的理解。长久以来,我们体育教育教学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体育教师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师总把学生看成一个个任人摆布的物体。在不同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就是顽皮捣蛋。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其创造的勇气和能力就会丧失。

3.2要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方法。

3.2.1善于发现创新闪光点

善于发现孩子有意无意间所表露的创新闪光点。在学生所参与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时的会表露出创新举措(火花),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间、老师间、相互探讨所产生的创新火花,如曲线跑竞赛中所摆放的几个障碍物,如何摆放跑的更快,如何摆放跑的难度更大。每当学生爆发创新火花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善于发现教师本身的闪光点。要善于捕捉教学中所产生的奇想(新花样),那怕是猛然间爆发,也应及时抓住运用会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

3.2.2善于帮助学生寻找创新方法

帮助学生寻找创新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去找空白点;引导学生去寻找一个项目、一个动作、一个活动中的缺点,可以鼓励学生去找老师的缺点;引导学生寻找几个学生同一个动作或几个学生不同动作练习中的交叉点、异同点;引导学生去寻找重点,动作重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去找难点,目标是什么,结构内容如何,怎样能投的远、跳的高、跑的快。

3.2.3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技巧

引导学生做加减法,创新是改变,但不是简单的加减,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地去加减。如掷实心球的预备姿势:原地——倾向——向——滑步转体;体育教案格式:四段式——三段式——自由式;体育教法:传统式——军事式——创意式;任何体育器材、动作、方法的改进变迁都呈现出科学的加减法。

3.3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体育的课程标准篇7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课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工作中,通常教师较为注重的是学生的运动技能的训练,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客观上直接性的削弱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般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本能,其现状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体育能力较差,再加上学校体育设施差,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少,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低,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学生很少有体育方面的书刊杂志,大多数学生除了《体育与健康》的教材之外,很少有学生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和杂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阶段中学生体育能力的现状,笔者就中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育,留给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改变旧的教育

观念,确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新的"三维"体育教学观,要求体育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教会学生运动的技术、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更要做到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对社会适应的能力。所以,现代体育与健康课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体育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还要增进他们的健康,使他们的体态变得优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心理,而且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体育的思想。

传统体育教学的观念是阶段性体育观念,仅仅注重学生的生理健康,教学形式也多采用注入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模仿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也大多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是"教师教、学生学"手把手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呆板,只趋向于单向思维,学生的心理状态被动、压抑且紧张。在教学成果方面,也只注重近期效果。而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教育思想,这样的教育观念不仅注重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三者协调发展,而且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也主要是以"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学习模式为主,教学过程注重的也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教育思想以"教师点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为主导,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积极、多向,将学生的心理状态向主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方向发展,教学效益也更注重终身受益。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体育课的内容选择必须遵循增进学生健康、有利于未来发展、促进课程自身发展的原则。教学内容不仅要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还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要具有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特点。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校场地、器材及课程资源出发,根据这些条件选好教材或教学内容,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而变得乐学和善学。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注意多搜寻一些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课外体育内容,其重点在于扩大学生个体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范围,由此来达到让学生个性思维和人格特点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的目的。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中还可把地方文化、人文景观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如此,还可以把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定向运动引入到体育课中。而且,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还应积极参加课程建设,促进学校体育的校本资源开发,选择具有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健体健心、训练情感意志、发展个性等因素融和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

固提高"的程序,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并以学生掌握体育课的基本理论、基本动作、基本技术等作为评价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但却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创新"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实践能力包括自我独立锻炼的能力,选择和运用动作、技术的能力,使用体育常用术语、口令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根据人体解剖学、形态学、生理学的原理,教给学生动作技术的原理和锻炼的价值,还要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动作的能力。2、运用启发和探索式教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思考、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按不同技术要求和步骤自已进行改编、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能力。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承认学生有个体差异和潜能差别,反对以单一的学业

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和管理学生,重视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例如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等等。不仅如此,还主要是以激励评价为主,而且评价的主体也变得多元化,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参加到评价活动中来。

体育的课程标准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快乐体育;终生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93-02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形成的体育教育教学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下能不能进行快乐体育教学,下面浅谈我的理论看法和教学实践。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让受教育者充分受益。总目标是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具体做法是采用模块式教学,以田径模块为必修课,以球类、体操、体育游戏、民族体育模块为选修课,用学分制评价学生学业成绩,逐步与大学教学方式接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新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堂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二、改革课堂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教学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提倡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快乐教学法,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乐意学习,积极参与运动,不断健康成长。

四、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达到热爱体育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什么是快乐体育呢?我个人认为:所谓快乐体育是重视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到乐趣,愉快地从事体育运动并健康成长。也可以说是“寓教于乐”。这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快乐体育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能享受运动的乐趣,是发动每一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途经。在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时,应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创造有利条件,充分满足学生体育兴趣,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愉快学习。在我们学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我有机会有条件开展快乐体育。各种体育设施较为齐备,有标准的田径场及田径场周边设置的各类健身器材,有环保型的篮球场和室内体育馆,有排球场,有羽毛球场,而且还比邻有三百五十个台阶的望峰山。有较为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抛绣球、滚铁环、毛南傩面舞、马革竞走、板鞋竞速等等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质朴、憨厚、勤学、听话,非常热爱参加体育运动,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健康和开心。我在新课堂标准下试行快乐体育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1.快乐体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高中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压力也很大,上体育课时,我试图让学生减压,充分让学生身心放松,听乐曲跳韵律操或做有趣的体育游戏,学生十分开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在风和日丽的日子,还时常带学生登望峰山进行越野跑,既得到锻炼,又能享受了大自然的美好环境,呼吸着山林间新鲜的空气,学生可以放声大叫,释放心中的郁闷,开开心心地上完一节课,还依依不舍,期待着下一节体育课的到来。

2.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快乐体育的源泉。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有许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如同顶、同填、同拼、傩面舞蹈,滚铁环、马革竞走、板鞋竞速等等。每一项都妙趣横生,刚开展起来,由于还没掌握要领,滑稽动作层出不穷,令人忍俊不已,捧腹大笑,在开心的气氛中学会动作,既得到了体育技能,又得到了开心快乐,可谓达到心旷神怡,身心健康。就是若干年后,同学们都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每每谈起高中的快乐体育,大家还津津有味、记忆犹新、兴趣盎然、非常开心。

体育的课程标准篇9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健康,兴趣,评价,关怀

一、新的课程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它既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又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考虑到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力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体系,以适应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在此基础上,《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对整体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随着我国加入wt0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亟需改革。

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

1.新课程目标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

新课程的目标正确处理了学生本位。学科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不再只是一句动听的教育口号。课程目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反映的是一种教育全人化的价值取向。又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发展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2.新课程实施中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因素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新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为改变学生过多地接受学习,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新体育课程的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四、新体育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体育的课程标准篇10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采用多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随机抽取89所市、市县级重点中学的140位体育教师,260所普通中学的260位体育教师,320所农村中学320位体育教师。本研究发放问卷1360份,收回有效问卷1250份,有效回收率为95.1%,并采用了统计分析技术。在做好问卷调查的同时,我大量的走访了省、市、县有关单位和体育工作者,同时还专访了郑大体育学院及河南省教育厅体卫处、教学研究室等有关权威单位;另外我还查阅了有关的体育教改的资料和文章。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用统计分析法把影响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究规划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进行。确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来分析新课标实施的标准及如何保证新课标实施的条件。综合前南斯拉夫教学论学者鲍良克和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育理论,配合实现这一目标的系统结构由物质结构、人员结构、管理结构等。在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子系统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断的相互作用。学校体育教育与智力教育是一样的,是一个系统的层次结构体系,每个体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系的每个部分都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均衡性和衔接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充分的、合理的把握好每一个系统结构的关系并作合理安排,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正确实施新课程标准,多快好省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使系统的运转正常,对系统中的各个结构进行认真的现状研究,对于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很重要。

(一)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物质基础结构

由于我省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还很落后,尤其是贫困山区的中小学不能够在体育设施上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在目前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保证和提供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主要对各级中学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经费投入等情况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重点学校完全能保证场地的28.1%、基本保证的:40%、完全能保证器材的:7.7%、基本保证的:32.9%,普通学校完全能保证场地的:36.3%、基本保证的:48%、完全能保证器材的34%:

对照1989年11月8日原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通知;1990年3月12日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对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的具体标准的置化要求,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重点学校场地、器材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及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基本能保证教学需要。而普通学校、农村学校由于缺少经费无论场地还是器材均不能保证教学需要。农村学校两方面物质基础更薄弱,70%的被调查者认为场地根本不能保证教学,58%的认为器材也根本不能保证教学。调查还表明,当地政府对于体育教育有不同的侧重面,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农村中学相比,场地器材都具有明显优势。

(二)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师及人员结构

调查表明,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基本合理,大专以上学历80%,其合格率在70%左右;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但有些农村地区的体育专职老师还很缺乏,大部分是兼职教师。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到偏远地区任教,主要是这些地方工资较低,条件落后。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师待遇的提高,这种状况正在逐渐转变;目前我省已经有40%农村学校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从职称结构上看,重点学校的职称大都在中教一级、普通学校教师职称集中在一、二级上,由于农村教师大都是兼职教师农村学校教师职称偏低,其原因多数反映认为学历起点低给职称评定带来很大影响。我们调查中学体育教师对待工作态度时发现,大部分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但也有少数教师事业心不强,并且以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见多。通过访问调查了解到,这部分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的主要原因,有的是嫌工作条件不理想,便得过且过;有的是嫌待遇底,在外面兼职;有的是上下级或同事关系不协调,持不配合的消极态度等。这些均不利于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同时也说明我们在对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着差距。

对中学各年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情况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进一步跟踪调查。从中可见,各学龄段学生绝大部分喜欢上体育课,但随着学龄的增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热情度有着下降的趋势。在对大部分学生问卷调查时发现不喜欢上体育课有几个主要原因:场地器材少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活动不方便,课堂组织单调、枯燥,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限制了同学们活动的自由;课堂内容不能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事业心较强,普通学校的较差。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超过76%,无所谓的14%,不喜欢的10%。对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学校是最好的,其次是普通学校,最差的是农村学校。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本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健康知识包括“体育锻炼的意义”、“体育锻炼对生理系统的影响”、“怎样科学锻炼身体”、“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运动处方“等,体育知识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项目的基础知识,调查显示,城市重点学校的学生对这两方面知识的了解明显好于农村学生。

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通知精神,调查发现,河南省大部分中学班级学生人数严重超员,平均每班达到76人,有的班级学生人数甚至超过100人。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给体育课的组织到来了很大的困难;老师的辅导根本无法有效地进行,学生也不能充分根据自己的特长学习自己喜爱的运动,致使上课效率、效果不好。

普通学校、农村学校班级人数相对较少,但师生比例结构同样失调严重,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兼职情况明显,其兼职有两种情况,即专职体育教师兼教其他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兼教体育课,而两种情况的兼教都把体育课放在次要地位。

(三)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管理结构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学管理是按照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为此,我们对教师制订教学文件情况,实施课程标准情况,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质量情况等作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文件方面还存在有一定问题,虽然平均91%的体育教师制订有课时计划,而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平均分别占7%、40%、3%。但大部分老师不是按照教学计划去上课的,并且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尤其是农村的学校甚至没有教材,40%的老师是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课的内容。农村中学46%的老师没有接受过新课标培训,不了解新课标的内容。

另外,不同的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相比而言,重点学校明显好于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有些学校的主管领导认为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40%的受访老师的课被其它主要的学科占用过,尤其是快要期末考试时体育课大部分早早的都被停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教育教学管理者对体育课质量监督的力度不够,80%的学校体育课不参与学校正常的教学评比。

三、建议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师的培训,帮助教师尽快理清新的教育观念;灌输快乐体育的思想意识,让体育课变为同学们乐学、爱学的一门功课。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树立服务意识,真正的为学校体育发展服务。学校领导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力度,逐步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使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口号落到实处。体育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要改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体育锻炼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改革体育课堂组织形式,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是多样的、灵活的、学生乐于接受的。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李以章.系统科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