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十篇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十篇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5:10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篇1

财政监督法规制度建设是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依据,是全面推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的基础。两年来,*省的财政监督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法规制度建设为主线,确立了“法规先行”的工作思路,在财政部监督局的直接指导下,在*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省的地方财政监督立法取得新突破,有力推动了各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1、《*省财政监督条例》正式出台实施。《*省财政监督条例》在20*年5月正式列入立法计划,于20*年3月27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在立足*财政改革与发展,吸取和借鉴了兄弟省市财政监督条例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经验,结合*省财政监督工作实际,体现了“四个转变和三个第一”的特色与亮点。

四个转变:

(1)从部门立法向人大立法的转变。从省政府提请人大审议的《条例》草案看,着重于解决的是财政监督主体和财政监督手段两个问题,在调整范围上也仅限于财政部门开展的财政监督工作,部门立法的痕迹比较重。在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的基础上,特别是就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向人大常委会请示汇报后,得到常委会领导的支持,使《条例》制定少走弯路,也大大淡化了部门色彩,实现了从部门立法向人大立法的根本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扩大了调整范围,体现了广义财政监督内容,明确了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等各种监督之间的关系,提出财政部门应当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财政监督的决定、决议,应当作好审计等部门出具的协助执行通知等;二是明确了监督的对象和内容,规定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征收部门、国库、本级各预算部门、预算单位和其他受款人”的财政事项实施监督,体现了财政监督跟着财政资金走的特点;三是明确了财政部门的监督应当体现财政监督管理性、日常性监督的特点,要求财政监督应当“做到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2)从省委决策向全省人民共同意志的转变。改革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逐步推行省管县的体制,加强对县级财政管理和监督力度,是省委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也是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的初衷。为此,《条例》在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坚持法制统一的原则下,强化了这一立法的初衷,要求“县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报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款项应当专款专用,并及时拨付到位”,特别提出“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本级预算用于补助下级人民政府专项资金监督制度”。

(3)从简单授权向授权与限权并重转变。在明确财政监督体系的同时,如何进一步规范执法、防止权力滥用,是条例制定过程中始终考虑的另一个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可以体现出来:一是《条例》要求进行财政监督的配套制度建设,如建立“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等;二是建立了对财政监督的再监督制度,提出财政部门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决算和财政监督情况,并接受其监督;三是细化了财政监督程序,如监督检查报告征求意见制度等;四是划清了职权范围,要求“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监督检查的处理决定”,并要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规,对检查发现的财政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4)从意见的较大分歧向认识的逐步统一的转变。由于对财政监督的定位、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不一,《条例》制定过程中反对声音不断,各种意见之间的碰撞也不断。对财政的看法和对条例的看法渗透在一起,反对意见有时相当的激烈。整个立法过程是一个个各种意见不断整合、不断扬弃的过程,各种意见和观点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阐述,可以说《条例》中的每个条款都进行了多次的、反复的讨论和论证,真正做到了立法过程的公开与民主。所以,《条例》最后还是得到大多数委员的支持和肯定,以72%的得票率顺利通过。

三个第一:

一是省人大法制委第一次在立法审议中建议退回省政府搞规章。

二是省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专门以《办公会议纪要》形式来确定立法审议事项。

三是省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在立法审议中派出17位常委到部门进行调研,与省财政厅6名厅级干部、12名处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2、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市县财政监管理工作的意见》,拓展财政监督层级。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十分重视县市财政问题,多次要求省级财政部门“要时刻关注县市财政问题”,“要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20*年3月10日,省委、省政府两办批转了财政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市县财政监管理工作的意见》(闽委办[20*]20号),为加强县市财政监管,规范县市财政收支运行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县市财政监督“无法可依”的空白,解决了县市财政问题“检查容易处理难”和屡查不禁的障碍,创新了财政层级监督机制,拓展了财政监督新领域。《意见》的核心是要建立县市财政运行质量考核和检查、处理、通报等责任追究制度,从工作机制和组织纪律上为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做准备,为在《*省财政监督条例》中设立对县市监督的条款做好铺垫。

3、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通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20*年初,代省政府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通知》,引起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的重视,得到两位副省长的签批,20*年6月25日以*省人民政府(闽政[20*]12号)文下发执行。《监管通知》的核心是协调规范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规定由财政部门牵头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制度,加强协作配合,避免重复检查,建立联合检查、案件移送制度,联手打击严惩违法执业行为,共同治理收受、索取“回扣”外部环境。同时要求各行政监管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和职权范围内加强监管,依法行政,依法查处,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行政监管行为。

国务院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为财政监督手段和处理处罚提供法律依据,《*省财政监督条例》和两个监管文件,又为我省财政监督在加强事前、事中监管,强化省对县市监督及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强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等方面提供法规依据,我省财政监督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工作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以严格执行财政监督法规为保障,提升财政监督工作水平

1、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加强财政收支监督。在收入方面,突出“非税收入”监督重点,为做大财政“蛋糕”服务。一是开展省级收入专项检查。20*年、20*年分别对8个设区市开展省级收入征缴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共查出违纪金额28008.46万元,影响省级收入17151.09万元。二是开展高校收入情况检查。20*年,厅监督局通过对部分大中专院校监督检查,使全省120多所大中专院校的“票款分离”工作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开,当年9.8亿元学生收费直接进入省级财政专户。三是开展财政内部监督检查。20*年通过开展对财政厅票据所内部检查和33个部门财政票据使用情况检查,建议启动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工作。20*年有3.85亿元非税收入在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试点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占试点单位应缴财政资金的98%。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作为从源头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引起中纪委和省监察厅的关注。20*年4月,财政厅和监察厅联合部署全省全面推开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工作。

在支出方面,主要围绕强化支出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积极开展财政支出专项资金检查工作,促进财政支出监督模式向监督管理型转变。近两年主要加强对重点项目资金、支持“三农”资金和社保资金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另有来源、配套资金不到位、不落实的情况,制定了5条处理原则,规范支出检查处理行为。同时加强对部门的监督,为财政管理服务。如20*年对某省直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发现专项资金结余在3000多万元以上,而该单位每年都向财政申请追加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以上,在检查的当年就不再申请追加专项资金了。

2、加强县市财政监管,促进县市财政规范运行。20*年下半年财政厅监督局调查了一个设区市、五个县市,查出了“财政运行不规范、超财力出台地方补贴政策、财政赤字增加、政府债务加重”等问题,将调查发现的市县财政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上报省政府,为省政府解决市县财政问题提供了决策参考。

3、查处并举,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监管。20*年全省共检查了6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撤销2家会计师事务所,给予2家会计师事务所暂停执业3-12个月的行政处罚,向公安部门移送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吊销了3名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给予6名注册会计师暂停执业3-12个月、5名注册会计师警告的行政处罚,在行业中树立了公正的政府监管形象,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20*年省市联合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共检查了7家会计师事务所。20*年上半年处理处罚4家事务所,其中1家停业整顿,警告3家,处理处罚16名注册会计师,其中停业9人,警告7人。

三、几点工作体会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篇2

一、五年来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狠抓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监督

一是紧跟经济形势,以监督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常委会组织各工委对全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及41个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开展了全面调研。在听取和审议区政府《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后,根据部分主要指标和任务在“十一五”后期完成压力较大的现状以及适应重大宏观政策调整的需要,常委会同意区政府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整,使全区的“十一五”规划得到进一步完善,更加符合我区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狠抓了审计工作支持监督

一是预算审查工作。结合监督法的实施,我们根据区内公共财政建设的实际制定出台了《武汉市东西湖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实施后,区财政局按暂行办法的规定,每月向区人大常委会报送有关预算收支情况的报表,并按季度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关于预算调整情况、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区长预备费使用情况也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汇报,从而使得我区财政预决算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换届以来,常委会坚持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工作,促进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区人大各工委在每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时候,分别走访相关对口联系部门,收集各单位对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主任会议,将各工委收集的意见归为发展类、调整类、支持类、民生类四类,汇总后交财政部门编制预算时参考,督促区政府依法足额安排教育、农业、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本区本级预算调整的审查和监督。对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提请审查和批准调整预算的情况,按照《预算法》和《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区人大常委会授权财经工委进行预先审查,形成审查报告并向主任会议汇报,然后由常委会会议进行审查批准,以保证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和重点支出落实到位。如,因拉动内需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今年因中央政策规定要求将土地出让金及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引起预算调整,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会对区政府提请常委会审查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进行了预先审查,将审查情况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并在常委会上作了审查报告,常委会会议同意了财经工委提出的审查意见,审查批准了预算调整方案,形成了常委会审议意见并交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较好地规范了预算行为。三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预算严格执行。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对区本级预算执行、部门决算、政府采购等情况,以及预算外资金、重大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依法对审计中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处罚。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和处理工作情况依法实施监督,跟踪了解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适时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督促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有效地促进了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如,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根据《关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先后两次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对审计中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工作报告,针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向区政府发出督办函,要求区政府及审计、教育、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纠正问题,完善制度。在整改工作中,常委会进行了跟踪,重点对教育部门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进行了督办,督促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进行了法律追究,使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审查查出问题较好地促进了政府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近年来在预算监督上的努力,我区财政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如预算编制范围进一步扩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预算刚性逐步增强,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等。四是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以来,区审计部门认真履行审计职能,对问题单位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披露。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审计成果,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区教育局审计及整改情况的工作报告。报告反映了区教育局财务管理不规范,核算不真实,专项资金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区教育局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的整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向区政府发出督办函,要求区政府将落实情况在60日内回告区人大常委会,同时向区政府财政部门、教育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审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点部门和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严格部门预算和支出管理。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按督办函的要求,积极对教育局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理顺了教育局的财务体制,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又如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审计工作报告,对于报告中所反映的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收效甚微等问题十分重视,专门发出审议意见书,督促区政府进行整改。会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多次召集专门会议落实整改事宜。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强整改工作,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狠抓了重大项目的监督

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建设国有投资项目,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经济监督工作的重点,每年年初听取和审议全区重大项目编制情况的报告,并批准该年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年中组织一次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察活动,年底听取和审议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从而使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整个过程都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中。例如年初常委会在作出批准区重点投资项目的决定的同时,要求区政府合理调配资金、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年中,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全区17个新审批项目以及16个续建和结转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并适时召开常委会审议了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向政府发出了审议意见书。区政府高度重视常委会对《关于区国有投资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书,下发了《关于加大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督办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项目推进的时间。从下半年开始,区政府每月召开一次重大项目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大群众特别关注的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了建设步伐。2008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区大批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搭建一个更大的担保平台,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持续稳定的担保服务,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2,000万元,按比例代表区政府投资的区城司需追加投入334万元。根据《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由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立项、区财政单项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经济项目须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5月31日,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增加区城司在东西湖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中注册资本的报告》,同意区财政增资,从而使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狠抓了调研工作

围绕全区重点经济工作开展调研,积极向区委政府献计献策。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为了深入了解全区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督促政府部门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区人大财经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黄良华的带领下,相继走访了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等职能部门,实地查看了亚东水泥、海德龙仪表、煜昌化工、孚特电池、森六汽配、飘飘食品等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先后在慈惠街道、中小企业城组织相关中小企业进行座谈。在调研过程中,财经工委收集了一系列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土地房产办证手续多、时间长的问题;企业周边道路破旧、出行困难的问题;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不好的问题等,并以东西湖人大的形式积极向区委和政府反映,得到了区委和政府的重视。同时,财经工委特别是上半年还开展了我区财源结构分析、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全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两型社会”及循环经济建设等调研工作。,财经工委已在《东西湖人大》上发表了《加快落实“企业服务年”相关措施的建议》、《我区财源结构分析》、《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等5篇文章。二是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调研,认真开展常委会审议。开展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听取财税部门对重要情况的汇报;根据区政府按月报送的预算收支情况报表和有关经济、财政、金融、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走势;跟踪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变化对区本级预算的影响。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五)狠抓了法律监督和执法检查调研工作

一是支持深化部门预算及其配套改革。督促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支、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区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预算编制过程,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联系,支持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内容,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推进阶段工作安排和预算编制时间的有效衔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重点推进专项资金特别是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细化工作,督促财政部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支持加强预算基础信息库、项目库体系建设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等配套改革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大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主要是加强对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跟踪检查。近年来,常委会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核对财务凭证、查看相关文件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水务、城管、建设、土地等部门的预算和区本级基本建设支出、国有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针对项目支出不够细化、部分项目资金安排比较分散,重点不够突出,有些项目没有进行评审认定,项目经费预算流于形式,个别部门和单位财务收支不够规范,预算执行与预算脱节,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预算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严格预算执行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加强预算草案的预审工作。每年第三季度,在财政部门预算正式编制之前,常委会要求各工作机构征求对口联系部门对部门预算的意见,确保教育、农业、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预算资金的落实。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在年度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抓住“两上两下”环节对预算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并在人代会召开前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根据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形成初审意见书交区政府财政部门办理落实。在人代会期间组织落实好预算审查会议,起草好审查报告及其决议草案,为人代会审查预算做好服务工作。四是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调研,认真开展常委会审议。组织有关人员听取关于财经方面的专题汇报,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开展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听取财税部门对重要情况的汇报;根据区政府按月报送的预算收支情况报表和有关经济、财政、金融、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走势;跟踪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变化对区本级预算的影响。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六)狠抓了自身建设

五年来,财经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织委员们和工作人员,不断加强人大制度和人大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领会党委、政府有关重大的财经方针和政策,联系我区的实际,抓住人大财经工作的重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财经工委还要求委员们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对财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提高财经工委对预算审查监督的业务水平,财经工委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培训班。通过培训,大家学习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思想和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主要办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部门预算改革的进展情况》、《<审计法>的修订情况和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知识》等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七)狠抓了制度建设

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区工作大局,为了解决在改革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制定了与经济监督密切相关的工作制度。先后通过了《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东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武汉市东西湖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区人大常委会的经济监督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监督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重大公共投资行为,确保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但是在《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制定以前,对这项工作的监督在我区处于空白状态。政府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立项不够严谨、建设速度缓慢、建设资金超预算等问题,自从该制度实施后,这些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一系列规范经济监督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大大推进了我区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使预算支出的方向更加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更加贴近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

二、取得的成效和体会

(一)主要成效

五年来财经工委,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有了新提高;在对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监督、预决算工作监督、审计工作支持监督、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监督,围绕全区重点经济工作开展调研、监督,协助市区人大开展法律监督、执法检查调研、对口议案和重点建议督办、工委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实践证明,要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创新人大财经工作,依法搞好履职,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只有加强学习,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激情和感情,才有更加充足的工作动力和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只有加强学习,增长本领,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才能不断开创人大财经工作新局面。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方式,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重要保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既是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中心,人大财经委的一切工作和活动只有围绕中心,贴近中心,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全力促进发展,才能在工作大局中找准工作位置和着力点;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人大财经工作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充满活力。三是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关键。人大与政府虽然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总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人大监督的目的就是支持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发展。只有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支持中加强监督,才能形成促进发展的共识和合力,才能使监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是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综合分析,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既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体察民情、听取民声、集中民意的重要渠道。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到群众的呼声,摸到实情,提出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建议,人大财经委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注重调查情况的综合分析、研究,才能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人大财经监督的实效。

三、存在主要不足

五年来,财经工委按照认真按照市委、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与《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如: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监督的实效性需不断提高;对政府一些重要经济决策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程度不够;调研工作还需更全面和深入;监督工作一般只选择某些重点工作去开展,未能顾及面上很多工作;对政府一些重要经济决策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程度不够等。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加强财经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加强委内自身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重视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发挥财政经济委员会兼职委员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及早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为审查计划、预算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服务工作。

(二)想方设法,进一步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强化监督措施

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细化审查程序,使预算全过程都纳入依法监督运行的轨道上来,仍是今后人大财经工作努力的方向。需继续探索审查监督计划、预算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强化监督措施。

(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重点

继续围绕立法和监督两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情况,加强协调,以提高法规初审质量。建议结合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围绕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有资产管理、经济结构调整、财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篇3

总结一下,特点有:(一)始终坚持“促进经济好快发展”这一工作主线,实现了以监督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为主,向更多地关注财政经济发展情况转变。在加强收支监督的同时,加大对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如,我们按有关要求,有重点的选择涉及土地问题的项目进行检查,对土地收储交易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对耕地占用税等政策的调整进行监督检查等,在落实中央政策、保护土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将房地产作为重点检查行业,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为规范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努力。另外,我们还围绕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科技创新等财政资金的检查落实。通过检查,不仅强化了资金的管理,而且保证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以监督经济方面问题为主,向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转变。关注市情民意,是我市今年财政工作的一大亮点。我们财政监督部门,适时转变,抓住重点,选择“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等财政重大支.出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了新农合补助资金审核工作,保障了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另外,我们对中小学校舍改造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对“三通”工程补助资金进行了检查。通过这些工作,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增进了群众感情,较好的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三)提高监督层次和水平,实现了从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主,向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转变。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把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使监督更好的融入管理之中。比如,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面,我们对发现的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一系列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的意见。我们要求每个检查组在提交检查报告的同时,应报送调研报告。为此,我们得到了很多有观点、有价值、有分析、层次较高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了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四)集中财政监督力量,齐抓共管,实现从“小监督”到“大监督”的转变。通过整合监督力量,改变了过去专职监督人员各自为战、独木难支的状况,形成上下一盘棋,同唱一首歌的局面。从纵向看,我们加强与市局、各兄弟单位的配合;从横向看,在内部加强同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和协调,增强财政监督的互动性。这些措施效果明显,为监督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促进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二.财政监督机制更加健全,财政监督基础更加牢固。

年初,局党组确定**年要将财政监督工作做实做细,使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全程监控。为此,我们加大投入,健全机制,进一步夯实了财政监督的基础,充分发挥了财政监督的作用。(一)把财政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统一思想,把握形式,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努力开创财政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二)监督观念和方式上更成熟。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要求,我们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拓展财政领域,形成“收支并举、监管并重”的工作格局。将财政监督工作和财政业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监督融于管理和服务中,使监督与管理、改革、服务、调研相结合,突出时代特点。同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发挥监督合力;创新监督方式,从检查型监督向管理型监督转变,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监督效率。(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基础。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今年,我们在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的同时,开展“四种意识”和“四种能力”的学教活动。“四种意识”即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四种能力”即调研能力、学习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同时,我们注意加强交流,一方面向业务科室学习相关业务规定,掌握新的政策;另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其他先进地方经验,提高我市财政监督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检查。

内部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我们自身水平的自我检查和评价。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和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每次内审后局领导都要专门听取汇报,研究改进意见,拿出具体整改措施,做到监督精细化。在监督手段上,我们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开展工作,如我们采取了专职监督机构牵头,召集业务机构兼职内审员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等。在内部监督检查成果的利用上,建立问责制和监督信息反馈制度,让内部监督的成果真正体现到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来。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如财政监督缺乏权威性、及时性、有效性,财政监督的面窄,体系不够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振兴财政的要求有差距,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等。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篇4

一、提高对预算审查监督意义的认识,强化预算监督的重要性。

结合党的报告和全国“两会”精神的领会贯彻,常委会坚持深入学习《监督法》,切实深化了对人大依法履行预算审查监督职能的重要性认识。

(一)开展预算审查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步骤。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的监督。开展预算审查监督,督促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和作用,也正是推进民主政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我国的预算审查监督不同于西方议会的监督体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督模式。在西方国家,议会制约政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财政预算上设卡。而在我国,人大对政府的财政预算进行审查监督,是宪法赋予的一项重要权力,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这种监督既是一种制约,更是支持和促进,必须从这个意义上来提升依法监督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二)开展预算审查监督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

《监督法》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的审查监督单列一章,并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预算监督作了专门的规定,十分明确地列出了人大常委会必须审查的重点内容,充分凸现了预算审查监督在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要性。学习贯彻《监督法》,就是要抓住这一人大对政府工作监督的“牛鼻子”,牢固树立监督意识,坚持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监督管理工作,理直气壮地督促政府有效解决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政府的行政行为始终朝着坚持依法、规范、有序的方向前进,维护人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开展预算审查监督是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课题。

党的提出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等任务。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加强预算审查监督,有利于推进政府采取措施,确保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实现科学决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强预算审查监督,也有利于促进财政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和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合理调整支出结构,统筹资金,促进教科文卫、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事业和工作的加快发展,促进和谐城区的加快构建。

二、完善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程序,强化预算监督的规范性。

《监督法》不仅明确列出预算审查的重点内容,同时对有关审查监督的程序也作出了明晰的规定。按照这些要求,我区人大常委会在完善和规范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制度、程序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坚持和完善原有的预算审查监督制度。

《监督法》出台之前,区人大常委会对预算审查监督的法律依据主要是《预算法》,但《预算法》由于制定时间较早,已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因此我区人大常委会较早就先后制定通过了《徐汇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区级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和《关于强化部门预算和重点项目资金审查监督的实施意见》,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对财政预算的监督管理。实践证明,上述两个办法和意见的制定和实施,从制度上拓展了区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覆盖面。《监督法》颁布实施后,经过学习对照,也感到这些制度是与法的精神实质相符合的。一年多来,我们继续在监督工作中加以实施,并根据法定要求和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使之更具操作性。

(二)规范和细化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程序。

《监督法》从时间安排和编制执行等方面都对预算审查监督提出了严格的程序规定,为人大常委会的具体预算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区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这些程序,进一步规范和细化预算审查监督,努力实现预算的全过程监督。

一是提前介入预算编制。每年在预算草案编制前,常委会相关工委及时深入财税部门,了解预算草案编制的进度、影响本级财政收入的增减因素、财政支出安排的合理要求等有关情况;积极参与由财政部门牵头,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绩效评估工作;并站在较全面客观和冷静超脱的角度,提前提出意见建议。

二是突出重点开展经常性监督。如根据《监督法》的要求和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两个文件规定,每年对区财政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方案进行审议批准,并要求超收收入更多地向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倾斜。又如从去年起,常委会每季度听取区政府领导关于本区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通过了解前一季度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能级提升等相关情况,及时把握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从而更具针对性地对财政预算收支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并积极建言献策。

三是认真做好跟踪监督。对常委会通过审议形成的审议意见,会后常委会相关工作委员会积极做好跟踪调研和督办。对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重点问题,敦促政府及财政部门及时提出整改方案,限时改进工作。对一些特定问题,适时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检查,帮助政府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规范政府及财政部门预算行为,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工作水平。同时,按照《监督法》的规定,要求政府按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整改结果。

(三)开拓和创新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举措。

在继承和坚持原有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常委会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预算监督工作的新途径,积极创造预算监督新举措。

首先是明确清晰的预算监督范围和重点。为使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常委会根据区情实际,注重将预算监督的视角转到重点工程项目,重点选择资金需求量大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侧重在预算绩效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以点带面,督促区财政和建设部门严格预算管理,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为改变多年以来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人大审查批准范围之外的状况,保持预算监督的完整性,这两年,依据《监督法》的要求,常委会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审查监督的范围,逐步加强对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经营、国有土地出让金等预算外资金的监督力度,改善了预算内外资金“两本账”、“两张皮”的状况。针对近年来街道财力快速增长,现代化社区建设等支出比重日益加大的特点,常委会及时督促区政府于去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完善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街道财政支出的范围和标准。

其次是创新联手互动的监督模式。预算审查监督若只是停留于账面数字,难免流于形式。为改变这一状况,常委会积极探索联手互动的监督模式,通过常委会不同工作委员会之间的联手互动,将预算审查监督从账面延伸到对具体项目的实地踏勘,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聚分散为合力,使预算监督做到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监督的深度。

再次是探索和谐顺畅的沟通和监督机制。常委会更多地注重寓监督与支持之中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努力探索与政府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互动合力,并取得初步成效。《监督法》出台后,区财政局对其中涉及财政的内容逐条进行认真学习和对照,并主动就财政决算、调整预算、执行报告和预算公开等工作提出了调整完善的贯彻意见。又如每年年初,区人大财经工委及时将常委会年度预算监督的重点工作与取审计局沟通,借助审计部门的专业力量来深化预算监督工作。从去年开始,常委会年终都要听取审计部门对由人大任命的国家行政机关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汇总情况报告,促进这些部门领导不断增强人大意识和依法当家理财、严格部门预算管理的自觉性。

三、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强化预算监督的公开性。

公开性原则是《监督法》的显著特点之一。在《监督法》中多次提及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必须向全社会公开,尤其是第二十条中关于“常务委员会听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报并向社会公布”的规定,把政府编制预算和人大监督预算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不仅增加了政府编制、执行预算的责任感、压力感,也增强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预算的责任感,解决了以往预算编制执行只是少数人知晓的尴尬现象。根据这一规定,我区人大常委在强化预算监督的公开性方面,从以下环节入手,努力增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

(一)监督项目的公开与征询。根据《监督法》的要求,在年初常委会工作要点通过之后,常委会办公室将全年度包括财政预算监督审查所有监督工作项目均在区级报刊和人大网站上公开,征询公众意见。今年常委会公开的监督项目包括科技创新资金安排到位及使用效益情况、落实国有土地出让收支预决算管理制度情况、部门预算申报后的评估审议和财政重大项目评估、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等。工作中,常委会还结合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监督项目,如今年新增了国有资产经营预决算等项目,使预算监督更具针对性。

(二)资金总量与来源的及时通报。为保障预算信息的知情权,常委会通过每季度的经济运行分析通报,在人大和政府之间搭建起公开、透明而且正常运转的定期信息交换平台。在“迎世博”重大工程建设、旧住房综合改造等事关全局和民生工作的通报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也会及时将所需公共资金的预算编制、运行和管理的详情及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汇报,让政府的“钱柜子”更透明,使人大能及时掌握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常委会还要求政府财政税务等部门报送相关信息资料,并建立起对口联系单位档案库,定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这些资料到相关代表邮箱中,有效地强化了人大对预算的动态监督,增强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三)人代会审议的会前沟通。多年来,人代会预算报告看不清、看不懂一直是干扰人大代表履职的一个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的透明度,使代表们能更全面地了解预算收支情况,更好地监督公共财力的使用,常委会要求政府逐年增强提交人代会审查的报告或附表的透明度。最初向人代会详细报告部门预算的单位只占所有一级预算部门的4%,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去年这个数字已经扩大至50%。今年的人代会上,100%的一级预算单位都提交了部门预算,并在预算报告附表备注栏中详细列出用途说明,便于代表审议。今年人代会前,区人大常委会还组织财政局领导专门向财经工委委员、各代表大组组长介绍了预算草案报告起草和预算编制的有关情况和重点内容,便于他们在本组代表会议审议期间提出异议时及时作出解释说明,有效改观了以往人代会预算报告因看不懂而难以审查的状况。

(四)审议意见与监督效果的社会公布。本着依法、及时的原则,在每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预算报告之后,都注意充分发挥各种公开载体的作用,借助会刊、简报、报纸、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区域内的人大代表、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审议意见和监督结果,并适时向全社会公布,进一步增强了预算审查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五)部门预算执行信息的及时公开。在自身履行预算监督情况向社会公开的同时,常委会还积极敦促相关部门在网上公开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信息。如在区人大常委会连续十年对区教育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查的基础上,区教育局进一步推进了教育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公开性,将系统内所有一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在徐汇政务网站上公开,并将其下属的二级预算单位执行预算信息在徐汇教育网站上,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也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打造“阳光财政”树立了典范。

四、发挥人大代表在预算监督中的作用,强化预算监督的参与性。

党的提出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使用环节上也同样不能忽视公众的话语权。公共财政资金用于提供公共服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出发点必须来自于群众,提高预算审查监督的实效必须问计于代表。在学习贯彻《监督法》,加强预算审查监督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注意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发挥那些工作在财政金融系统、具有专业知识、敢于发表意见的代表的优势,为本区的预算执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一)视察调研活动的双向选择。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通过后,立即将全年工作项目细化列表,征询每位代表的参与意向。特别是针对与财政预算审查监督有关的视察调研活动,相关工委在细化年度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排出工作重点和具体时间安排表,发放给工委委员和部分来自财经系统的代表,听取意见,让委员和代表对常委会全年工作心中有数,便于早作准备。通过双向选择,将常委会邀请代表参加与代表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起代表参与人大预算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篇5

一、丹江口市财政监督的主要作法

在2005年、2008年全国财政监督工作会议先后提出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新机制,全面实施推广“财政大监督”的整体思路和要求后,丹江口市财政系统,主动争取上级部门指导,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财政监督工作方式方法,从营建财政监督、监控、监督机制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积累了一些监督经验。其主要实践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实施建立“财政大监督”意义

财政监督新体制建立,为完善监督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为的近年来,我市财政监督工作围绕实施“大监督”理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设计制度,广泛宣传财政大监督理念,建立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宣传贯彻财政部58令和69号令等有关财政法律法规精神,增强财会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企业管理人员的财政监督意识,从公众认识层面营造财政大监督环境。

(二)创新计划体系,统一下达监督检查计划

一是财政局党组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抓;二是财政局各业务科室、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助;三是重视和不断完善机制建设,明确财政局业务管理机构作为行使日常监督检查职责。形成财政内部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配合财政监督局开展专项或者突击性检查的工作格局。

(三)完善制度、建立联络员机制,强化日常监督

近年来,国家惠农补贴资金、其他财政项目资金不断向镇、村倾斜,丹江口财政局针对财政职能下行、工作面广、监督难度大的特点,2013年制定实施了专职乡镇财政监督员制度,有效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督,在20个乡镇财政所成立了财政监督检查组,财政所负责人任组长,挑选2-3名政治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负责本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其重大情况可直接向市财政监督检查局传递。

2013年以来,丹江口财政局还先后出台《丹江口市基层财政所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丹江口市关于加强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的通知》、《关于对乡镇财政所单位财务收支实施监管的通知》、《丹江口市2015年财政监督计划的通知》和《丹江口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细则》等法规制度,逐步建立形成了适合本市实际情况的财政监督检查管理的制度体系框架。

(四)强化综合协调方式,形成监管合力

在“财政大监督”理念下,丹江口市财监局在省、市开展的各项监督检查负责牵头组织、协调督促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2014年“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由多部门参战,财政监督局制定方案、规定政策和具体要求,使专项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我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计345家,做到不走过场,全面覆盖,对反映出来的问题,逐一甑别核实,分析剖析,研究处理、督促整改,从而确保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同时对违反财经法纪,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起了一定得遏制和震慑作用,充分展示了牵头组织的综合能力和效果。

(五)健全专项监督机制,强化整改功能

督导业务管理机构每年安排至少2项专项资金检查,并要求各业务管理机构,按照归口服务部门不低于30%检查面和专项资金按项目不低于20%检查面安排监督检查计划,实现“统一归口管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规范程序、统一行政处罚”的“一个漏斗”对外监督模式。从日前财政局各业务科室要求复核的检查报告情况看,程序操作规范、检查认真效果好。对查出存在违规违纪问题能及时整改到位,保障了各项民生资金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我市财政监督工作存在的不足

丹江口市财政监督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关怀指导和市财政局党组领导下,以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扎实开展了收支监督、会计监督和内部监督,推进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等,可以说,随着完成监督检查工作的初期破题,阶段性的推进,日常性的实施,目前全局性专项检查、突击检查与日常性监督的运行规则逐步建立,以监督检查局为主体,财政内部业务部门互动配合的监督工作体系初步形成;由财政监督机构、市纪委、监察、审计、税务等机关联动执法检查机制相继健全,逐步改变了过去监督工作由财政专职机构一家独挑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局面,从而显现和放大了财政监管的综合效应。但是,大监督工作作为新的课题,总体还处于探索阶段,财监局作为专职检查机构与财政局业务科室之间的日常监督,还没有完全能体现财政“大监督”的功能,在工作方式、检查流程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专职财政监督检查机制有待提升

一方面财政部门内设监督机构缺位。我市2007年撤销财政监督检查办公室,设立财政监督检查局,核定人员编制6人,隶属财政局管理,由于人员少,专项突击检查多,导致监督职能缺位。另一方面是单位主管部门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在结合全省开展7+1专项整治和巡视工作中暴露出问题依然很突出,如曝光的个别单位依靠行政审批权限,变相套取财政专项资金,“虚开冒领”、“暗箱操作招投标”等现象。主要是放松和忽视了的监督管理。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大部分针对的都是事后监督,同级部门之间的资金监管相对较弱。

(二)处罚措施须待强化

检查中存在多种关系干预的情况下,其处罚措施严重不力,很难到位。监督检查主要以规范为主,介入程度低使处罚缺乏其真正的威慑力,财政资金放大效应和社会效益作用显得十分有限。

(三)社会公众监督工作薄弱

由于财政法规的指导性、专业性,特别是财政信息披露方面的原因,群众知情范围受限、介入程度低,使之监督乏力甚至缺位,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基层财政监督工作创新的设想

加强财政监督是确保经济健康稳定有序运行的规律性要求,是财政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责任和职能,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的势态下,对于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保障财政职能的发挥和财政客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到基层地方财政,更是直接面向区域内经济主体和项目主体,同时兼有投入管理、监督检查等多重职能,主导着一方经济运行的走向和效益。财政监督作为确保财政绩效的重要手段,不仅不能偏废,而且只能不断强化,使客观调控和微观监控结合起来。基层财政的监督必须立足于制度、机制创新,面向社会,立足社会构建起真正意义的“全员参与”的区域性监督体系和网络,全面实施有效监控。

(一)分层建立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功能

一是建立一支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专业监督队伍。财政监督工作从财政工作中剥离出来,专司监督职能,对专职监督人员提出很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要求。首先要以监督检查局为主体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使之懂业务、敢监督、能战斗,做好财政工作的卫士。其次,要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监督检查组人员的培养和锻炼,稳定人员,形成城乡主动、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

二是建立局域内统一协调的监督体系。财政监督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但从财政工作的整体要求,财政专职机构的监督检查局应该也必须主动与财政各业务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按照“监督就有管理、管理必有监督”的要求,在财政内部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内部监督治理机制,主动设立落实财税政策,维护财经法规,维护经济运行秩序的第一道防线。

三是建立面向社会的财政监督网络。一方面加强与纪检、监察、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的业务联系,建立以财政监督为中心的联席办公会议制度。一方面按网络化的布局要求,特邀或聘请各界热心人士担任财政监督员,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和定期联络机制,进而形成社会全覆盖的财政监督网。

(二)健全财政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是确立财政监督机构在整个财政投资,经济运行过程中实施监督的主体地位。作为专司监督的职能机构,财政监督检查局要扮演好“总导演”的角色,以实施有效监管为已任,以区域经济活动为“舞台”,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焦点,民生工程等财政预算投资项目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作为财政监督的牵头单位,积极做好相关部门衔接,配合工作,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规范程序、统一行政处罚”的“一个漏斗”对外、向下的监督检查,领衔做好区域内各项财政监管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监督工作方式。财政监督是经常性的工作,贯穿到财政、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应结合制度化建设,形成新常态。在国家财税法规的大框架下,基层财政监督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有关财政资金使用、财政预决算、财政投资事前审议、事中跟踪、事后监督制度,制定日常检查、定期抽查、突击检查、集中统一普查等工作制度,形成制度体系,使监督科学化、精细化,使检查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计划性、系统性,保持常备不懈的态势。

三是强化基层财政监督的功能,下移监督职能。随着近些年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落实,民生工程的动工实施,大量财政支出资金逐步下移倾斜到镇、村,客观要求财政监督职能下移到乡镇财政,以就近监督。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篇6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是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宪法》第三章第九十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法》第三章第十八条明确:常务委员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的内容,包括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上述法律中提到的“重大事项”和“重点支出”等都包含了政府投资项目内容。

政府投资项目涉及财政资金数量庞大。政府投资项目一般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基础工程或重点工程,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项目建设资金大都来源于财政资金和国资公司融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数额巨大、动辄上亿,有些甚至达到几十亿的投资规模,从地方财政支出内容看,其中政府投资项目支出占较高的比重,如2013年__市级部门预算根据支出经济性质分类的数据,用于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基本支出为18亿元,而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则达到17亿元,两者几乎相等。另外,2013年度市级国资公司投资规模达到32亿元,其中大部分为负债建设项目。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能有效提高投资绩效。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和监督,重点是监督政府把好项目准入关,强化项目建设管理,推进项目竣工验收等后续工作,从而有效降低项目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重复建设,杜绝形象工程,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绩效。通过审查监督,还能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好用好,从源头上控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2009年,__市人大常委会在借鉴外地人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出台了《__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监督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明确审查对象。目前,纳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监督的市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包括两大类:一是市发改委立项批准的当年拟新建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市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二是当年财政预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市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其中当年财政预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具体是指:(1)当年新建投资不到3000万元但财政预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2)当年财政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续建项目(包括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续建项目),(3)国家和省级项目但需市级财政配套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

2、调整审查范围。2011年以前,提交常委会审查的项目主要包括尚未立项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项目。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些项目一揽子提交常委会审查有诸多弊端,如前期工作较粗糙,市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后,不一定能及时开工建设,又如一些项目即使已立项,但要通过可研报告及其批复,其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到项目落地还有较长时间,最终造成常委会审查通过的部分项目当年不能开工建设,如2011年就有8个年初审查通过项目,到年底仍不能开工建设。因此,从2012年起,我们及时进行调整,将进入可研阶段且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的项目报常委会审查,这样即能提高人大审查的针对性,也便于开展跟踪督查。

3、细化工作流程。一是开展前期调研。每年10月我们研究制定年度审查工作方案,明确审查范围、重点和步骤,提出审查要求等,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印发相关部门(单位)。11月前后,由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赴有关部门及国资公司调研,进一步了解掌握下一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具体情况。二是召开工作会议。12月召开审查工作会议,听取市发改委关于项目安排情况报告,常委会分管领导作动员讲话,对项目审查明确职责、提出要求。三是开展集中审查。工作会议后,由20余位专家和人大代表组成的审查小组,分成三个小组通过集体合作与分工负责、走下去与请上来、听汇报与看现场“三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并将初审意见提交主任会议讨论。四是常委会审查。政府将年度重大投资项目计划报告提交人代会前的常委会审查,对因前期工作进展慢、条件尚未达到提交年初常委会审查的项目,待条件具备后适时提交年中相应的常委会会议进行审查。会后,财经委根据审议情况及前期专家小组的意见建议,整理出审查意见,交市政府研究办理。

回顾总结五年多来我市人大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的实践和探索,从总体上看,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效:

1、地方人大监督内容不断深化。一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好地行使了重大事项决定权,拓宽和深化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内容,这也是推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二是拓展人大对预算和计划监督的深度,进一步提高了审查监督的针对性及其有效性,有利于更好地督促政府管好“钱袋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三是加强了市、县两级人大在监督工作方面的联系和沟通,__市人大开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监督工作启动后,各县(市、区)人大均开展了此项工作。

2、审查监督的效果不断增强。这项工作开展以来,至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已累计审查政府投资项目119个,其中年初审查项目96个,年中补充提交审查项目15个,调减项目8个。市人大常委会共对其中23个项目提出具体的审议意见,如2009年建议市环境监测中心项目调整选址,并适当控制建设面积和投资规模;2010年市政府根据人大的审议意见,将西南湖生态公园改造投资从3500万元削减至500万元;2011年,要求__大厦整合改造项目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方案

设计;2012年,建议缓建交通综合指挥中心项目,并提出将当年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网点由350个压缩到50个左右;2013年,对12个项目提出优化方案设计,进一步深化前期工作的意见。对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市政府及时进行认真研究,对其中的大多数意见都予以采纳,政府和市级部门的人大意识不断增强,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程度进一步提高。3、全过程监督理念不断拓展。在深化年初项目计划审查的同时,我们还力求将监督工作向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延伸。每年年中,市人大常委会都听取和审议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并视项目建设情况,有选择地对若干重点项目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跟踪督查。2012年,主任会议还专题听取和讨论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此项工作,做到“还清旧账,不欠新账”。另外,市人大财经委还积极推动市级财政资金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近两年,每年确定部分重点项目交由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当然,在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督方面,我们还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审查监督工作较为被动。实际操作中,人大审查监督还存在着政府给多少项目就审多少项目、给什么项目就审什么项目的状况,而对于清单以外是否存在应审未审的情况,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另外,有可能存在一些审查盲区,如一些项目在报概算或预算时不到3000万元,但项目最终实际投资超过3000万元,还有一些项目当年财政预安排不足1000万元,但连续多年财政均有安排,累计超过1000万元,对于这些项目,应如何监督还需加强研究。

2、制度缺少顶层设计。目前地方人大对政府投资监督方法和标准还较为模糊,全国人大、省级人大层面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监督办法,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监督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制度体系,监督的范围、内容、程序、责任等均没有较高层次的明确规范。由此造成各地人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有的也自行制定了相关监督办法,但效力层次较低,内容不尽完善,监督能力有限。

3、监督能力有待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由于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需要有一支既熟悉经济社会和财政知识、又懂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专业队伍,但目前财经委人手少,业务水平与审查工作要求有差距,即便是组成的审查小组和抽调的人大代表也不是全才,又全都是兼职专家,集中审查时间十分有限,与审查要求还有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查监督的深度和针对性。同时,由于受人力、精力制约,监督中还存在偏重项目前期的倾向,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还未能更好地深入,特别是对超概算金额大或比例高的项目如何强化人大的后续监督还存在盲区。

4、监督办法尚需进一步完善。应当说《办法》出台以来,为我市人大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督起到了制度保障作用,但随着监督工作的深入,发现该《办法》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办法》中没有对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提出明确监督要求,从市人大财经委2012年专项调查的情况看,1996年以来,近400个市级政府投资项目未开展竣工验收,长此以往将成为积重难返的顽疾。又如,政府投资项目经人大审查后,在实施过程会有一些项目因种种原因出现超概算的情况,但在《办法》中尚没有明确超概算情况需要人大监督的相关内容,容易造成一些“三超”项目人为地规避人大监督,使人大审查政府投资项目的实际意义和初衷打了折扣。另外,目前常委会对项目采取一揽子表决的方式进行通过,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多次要求对项目进行逐个表决,而在实际监督工作中还没有突破。

5、强化审查与提高效率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的矛盾。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简化审批程序,改善政府服务,缩短项目审批时间,并积极推行社会项目零审批制度。由于政府投资项目涉及财政资金,强化政府项目审查与推行社会项目零审批并不矛盾,但在实践中也遇到如何强化审查与提高审批效率之间的矛盾,如对一些须提交年中常委会审批的项目,因项目前期工作进展不快而不能及时提交最近一次的常委会审批,这些项目只能提交两个月以后的常委会会议审查,从而影响到一些急需开工建设项目的工作推进。这个问题如何化解,需要政府和人大进一步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来缓解审查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效的监督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逐渐集聚积累的过程。因此,人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督工作还有不断扩展和完善的空间。

1、注重多手段配合使用,提高监督实效性。一是广泛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对于项目实施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者项目超预算,追加投资数额较大的,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必要时可组织询问、质询等形式开展监督,并作出相应决议。总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重大项目,可以由人大常委会作为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尤其是对于其中一些关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项目,可以尝试实行票决制。二是推行公示制。“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应逐步推行公示制,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等载体,向社会公告有关内容,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重大的公益性项目,或者对经济、社会、环境有较大影响的项目,政府要实施听证会制度,就项目方案公开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三是建立专家评审制。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重大项目专家评审办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重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以及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项目,应邀请专家进行专项评审,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四是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发改、财政、审计、建设、国资、监察等部门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都负有监管职责,人大要对这些部门加强监督,建立起部门间制衡监管机制,发挥好监督合力。

2、完善监管制度建设,提高监督规范性。一方面,适时修改完善《办法》。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择时开展对总投资3亿元以上新建项目和群众关心关注重点项目逐个表决,有必要在《办法》中予以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建设,不得擅自突破概算,确需调整的,要按照规定程序报批或备案。对变更或调整概算累计超过项目总投资20%以上的或绝对额超200万元以上的,应当报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备案。另一方面,督促政府建立健全政府项目一系列管理制度,如针对项目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出台政府项目代建制方面的相关制度,推进交钥匙工程全覆盖面,制定更有操作性和明确标准的惩戒机制,加大对项目建设“三超”、投资决策失误等问题的追责力度。

3、加强项目和预算审查互动,提高监督针对性。强化项目计划与财政资金安排的衔接,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要与部门预算中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安排相结合,防止有项目无资金、有资金无项目等情况的出现,如2013年__市级部门预算中就安排了市本级出租车服务主中心项目建设经费1010万元,而政府投资项目还没有立项。对于一些项目资本金不到位或后续建设资金配套有困难的项目,要予以重点关注,必要时可以建议缓建,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或“钓鱼工程”。同时还要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拨付制度或管理办法,严防超标准、超计划投入。对于重大项目要聘请审计单位派人驻点跟踪审计,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重点监管,确保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篇7

一、努力提高经济立法质量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委员会积极参与法规初审、法规清理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明确分工,提前介入,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3项地方性法规的初审工作:《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和《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在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的初审中,结合我省实际,以建设生态文明为重要指导思想,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规范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重点,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的规范管理、加大促进力度、部门职责和相关法律责任,提出修改建议,得到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肯定。

在风景名胜区条例的初审中,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妥善处理风景名胜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保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统筹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和生态环境保护,就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的存废与过渡、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风景名胜区内特许经营项目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修改建议,均在法委的二审中得到采纳。

在道路运输条例的初审中,本着“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针对法规草案的重点难点问题,会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通过深入市县和企业实地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凝聚各方共识,在城乡公交管理、出租汽车管理、汽车维修业管理等方面,提出修改建议,切实提高了初审质量。

对列入立法计划二类项目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等9项地方性法规,委员会保持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法规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开展了一些前期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常委会2012年立法计划提出了建议。

根据法规清理工作相关要求,委员会明确负责领导,分工落实责任,逐件督促清理,对16个部门的57件法规清理审查后,提出了建议保留、修改、废止和重新制定的意见。

二、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审查监督

委员会结合对我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行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以及经济形势分析会的成果,对省政府提交的“十二五”规划和计划草案、计划报告进行审查,提出了计划审查报告。7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委员会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并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提出的意见建议,提出了“高度重视做好物价和节能减排工作,继续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等审议意见。坚持定期分析经济形势,听取省有关部门工作汇报,着力推进“三大国家战略”和重大经济决策的实施。针对第三季度我省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温州等地民营企业资金链紧绷,甚至有个别企业主“跑路”等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专门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围绕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我省经济的影响、我省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三、着力加强物价调控监管的专项监督

从2009年底以来,我省居民消费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态势,对群众生活、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3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加强物价调控监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情况的报告。委员会经过长达4个月的深入调研,联合农委提交调研报告,强调要关心低收入群众,从体制机制着手,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并拟定了常委会审议意见。省政府高度重视,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将基本生活价格补贴发放对象扩大到九类群体,并适当提高价格补贴标准。

四、扎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

采取全省统一部署、各级人大常委会共同开展的方式,听取和审议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情况的报告,是常委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专项调研,召开全省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交流和研讨,在此基础上向常委会提交了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审议提供了依据。常委会审议后,及时认真梳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建议,向主任会议提交了审议意见稿,提出了“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投入机制、加大征缴力度、加强基金监管、强化服务能力”等五点意见建议,并要求省政府认真研究处理,适时向常委会提交整改情况报告。同时,委员会还参与并完成了常委会冯明副主任牵头的《加强我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若干思考》调研课题。

五、组织专题询问,不断推进财政预决算的审查监督

根据监督法、预算法和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要求,认真做好预算审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监督、决算审查工作,提出预算、决算审查报告。继续将部门预算审查监督作为深化预算审查监督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部门预算提交省人代会审查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原有的30个增加至48个,同时对省教育厅、省国土资源厅部门预算进行重点审查。通过召开专家评审会,组织省人大代表专题审查,进一步推动省级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改善预算执行。

专题询问财政决算和审计工作报告,是常委会的重点监督任务,也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财政预决算事关全省大局、事关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正义,是各方面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开展决算和审计工作专题询问,深化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针对性、现实性尤为明显。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委员会会同办公厅组成调研组专程赴外省市学习考察,起草了调研报告及专题询问实施方案;通过征求各专委会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梳理代表议案建议和群众来信来访,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途径征集选题;加强同省政府及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的沟通协调,全面细致地做好选题修改工作,配合做好宣传报道、会务等其他工作。专题询问会上,13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投入、“三公经费”支出、财政资金管理、审计监督等28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询问,省财政、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此一一作答。专题询问工作由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深度报道,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反响,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亮点。在询问和应询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次专题询问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会后,委员会及时总结本次专题询问工作,整理形成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参阅件,起草了审议意见稿,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交省政府研究处理。赵洪祝书记在专题询问参阅件上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肯定了这次专题询问工作。

六、认真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

委员会共承办9件议案和1件重点督办建议,在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基础上,每件都当面征求领衔代表意见,代表对办理情况比较满意。在开展法规初审、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中,都邀请部分代表参加,认真听取吸收代表的意见,既密切了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又增强了立法监督的有效性。

七、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工作

配合全国人大开展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和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题调研工作;受委托开展关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专题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对于全国人大来我省开展的各项工作,委员会都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特别是配合全国人大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认真整理汇总执法检查组的反馈意见和陈至立副委员长提出的研究课题,转交省政府办理。省政府高度重视,已及时落实。

八、切实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

委员会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注重调研,努力提高人大财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统筹兼顾、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和兄弟省市区人大财经委的沟通联系。先后与11个省市区人大财经委、预工委负责人进行了工作座谈,就经济监督、经济立法、专题询问赴6个省市区学习考察,参加了华东地区第20次财经工作座谈会。注重发挥全省人大财经系统的工作合力,加强相互支持配合,增进交流,促进工作。

一年来,委员会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经济立法调研和审议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经济监督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组织财经方面省人大代表参与相关监督工作领域尚需进一步拓展;办事机构力量的配备与工作履职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在今后有待加强改进,努力提高人大财经工作的水平。

2012年,委员会要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重点,依法履职,认真落实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立法工作

(一)认真完成一类立法项目的初审工作。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拟安排在常委会3月份例会上审议。委员会要提前介入,加强立法调研,认真做好初审工作。

(二)开展二类立法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列入常委会立法计划二类项目的12项法规,要加强联系,主动了解立法准备情况,参与前期立法调研。其中,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计量监督管理条例2项法规,积极创造条件,及时提请审议。

(三)配合做好全国人大财经委的经济立法工作。对全国人大下发的法律征求意见稿,要按照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及时整理上报。

(四)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二、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财经委将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积极协助人代会、常委会审查批准计划、预算和决算,注重审查监督质量和实效。

(一)认真审查计划和预算草案。省人代会前,安排听取省级经济综合部门汇报,开展会前调研,对计划和预算报告、计划和预算草案提出意见建议。省人代会期间,认真听取代表的建议意见,提出审查报告。

(二)做好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计划和预算主要预期目标完成进度、存在问题及下一步主要措施,提出意见建议,为常委会审议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做好相关工作。

(三)做好财政决算的审查工作。把握审查的重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决算审查机制,提高审查的质量和实效,按时向常委会提出决算审查报告。

(四)继续开展部门预算重点审查。提交省人代会审查的部门预算范围从原有的48个增至69个,选择省商务厅、省文化厅部门预算作为重点审查对象,促进部门规范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

(五)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及时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加强与审计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2011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的相关工作。

(六)跟踪监督常委会2011年开展的专题询问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

三、经济监督工作

财经委将紧紧围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对经济工作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努力在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水平、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坚持和完善定期分析经济形势制度,及时把握全省经济运行中的变化,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工作。

(二)对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开展专项监督。针对当前我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协助常委会开展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专项审议,推动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发挥小型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监督。通过听取汇报、基层调研、实地视察等形式,对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提出调研报告,供常委会在5月份例会上参阅。在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报告后,拟定审议意见。

(四)配合做好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的相关工作。

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

认真办理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代表议案和建议。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认真起草答复意见,并征求代表对议案和建议办理的意见,提高办理质量。开展各项工作,要吸收代表参与,倾听代表的意见,积极采纳改进工作,切实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适时安排省人大代表财经组活动,组织视察重大建设项目,汇总代表意见反馈有关部门。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篇8

加强预算草案的初审工作。几年来,我们均安排委员会办事机构提前介入预算工作,在预算编制阶段就与财政部门及时沟通,参加有关会议,了解有关情况,交换预算编制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财政部门在预算草案形成后,即将预算草案初稿提交财经委员会进行初审。委员会有重点地听取几个部门预算编制情况的汇报,在此基础上以书面形式提出修改建议,财政部门根据这些建议再对预算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加强部门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实行部门预算是近年来财政综合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必然要求。几年来,对部门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不断深入。2003年9月,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四个部门的预算发给每位与会的常委会委员。从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始,我们又将这四个部门的预算发给各代表团。2006年提交代表大会的部门预算数量将增加到40个。还要求财政部门在向常委会报告上年决算的时候,将四个部门的决算按照预算编制口径编制,同时报送常委会。届初,针对部门预算批复较晚的问题,委员会与省财政厅进行沟通并提出要求,省财政厅加以改进。2004年以来,省财政厅都能在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一个月内,及时批复各部门预算。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做好决算审查工作。为增强审计工作报告的时效性,及时纠正和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我们将常委会听取报告的时间由原来的9月份提前到7月份,并由省审计厅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结果。2005年,建议省审计厅在开展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时,对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四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重点审计,以解决部门预算执行中追加过多、部门决算和预算脱节的问题。委员会结合审计情况展开调研,向省财政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工作的意见。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篇9

一、明确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社会卫生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目的,以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政府卫生监管、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为目标,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综合执法能力,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到*年底,基本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的卫生监督体系。

二、建立健全卫生监督运行机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全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合当地编制部门根据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各区要积极推进区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的区级卫生监督机构。重点加强市、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使其具备承担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等工作;依法监督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等一线监督执法任务的能力。切实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在乡(镇)派驻卫生监督人员,使卫生监督体系覆盖到乡村。

三、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要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分级负责、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按照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卫监督发[*]76号)关于“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各类用房,人均建筑面积应在40平方米以上”的要求,逐步改善卫生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令第39号)的要求,重点解决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取证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执法车辆、办公设备、信息化建设等必备工作条件和设备,保证日常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培训、违法案件查办、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经费,从根本上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

四、加大卫生监督执法经费投入

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17号)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卫生监督机构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加大对卫生监督机构的经费保障力度。人员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补助标准,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公务经费由各级财政按综合补助定额和工作任务,参照同类行政监督执法部门的定额核定标准。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卫生监督抽检、专项整治、查办案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投诉举报奖励、卫生法制宣传、监督员培训和制装等业务经费,各级财政要按实际需要纳入项目预算给予保障。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基本建设、信息化和执法装备的购置、更新等,应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卫生建设规划,并参照卫生部制定的标准,由各级财政统筹安排。

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篇10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精神,贯彻落实《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加强基层站所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基层站所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实施站务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切实保障职工和群众的民利。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对镇属站所建立站务监督小组,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总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从源头上化解站所站务不民主、不公开、收支不规范、监督不到位和制度不健全、有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从制度层面上对权力运行进行必要的制约,将纪检监察工作延伸到站所,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依法依纪行政的意识,为全镇社会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

二、工作目标

在镇属站所设立站务监督小组,要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党员干部和职工明确党纪法规,各站班子成员和职工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2、站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依法依纪行政,遵守基层站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提高;

3、站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做到公道正派、勤政为民、廉洁自律、为民办事、处理事务的本领明显增强;

4、站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得到彻底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职工的民利得到切实维护,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机构设置

全镇各站都要挂牌设立站务监督小组,统一名称为“市陶庄镇XX站站务监督小组”。

1、组织人员设置。站务监督小组一般由2-3名组成,其中包括组长1名,由全体干部职工推选产生,报镇党委批准。成员要办事公道,职工信任,敢于反映情况,敢于坚持原则,具有一定的参政议政和熟悉财会能力。

2、活动形式。站务监督小组为常设机构,对全体职工负责,在镇纪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原则上每月由站务监督小组组长召集一次例会,研究部署工作任务。每月、季度安排一次站务收入、开支集体审核活动。

四、工作任务

站务监督小组在镇纪委的领导下,按和站务管理规定的任务和职责开展工作。主要有以下工作任务:

1、加强对站党务公开情况、评先评优、党员发展的监督;加强对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对本站干部职工执行廉洁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听取、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镇纪委反馈信息;定期对站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对站党员干部和职工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定期向镇纪委和组织部门汇报本站干部职工情况。

3、加强对站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监督。全面推进集体会办、会审制度,做到依法、依纪行政。对站落实上级关于站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审核站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及程序;认真征求职工对站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及建议,并督促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坚决防止和纠正搞形式、走过场、假公开、不公开的不良行为。

4、加强对单位财务资金的监督。认真行使监督权、审核权、督促纠正权、向上级反映问题等权力,定期召开理财会议,检查账目和集体收入、资产处理情况。对集体经营决策事项实施监督,对站所有的收入支出票据和财务公开的内容进行审核,实行民主理财。

5、加强对单位工程建设的监督。对本站属财政资金、集体资金或公共筹资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督。重点监督涉农、涉企收费,行政处罚、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做到项目明晰、标准透明、收费公开。重点监督惠农补贴政策的落实及各项财政补贴、建设资金的收入管理使用情况,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和工程建设质量以及验收情况。

6、对干部职工的考核、奖惩、任免,有权向镇党委、政府和站务会上提出建议,协助镇纪委查处干部职工违纪违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