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设计的核心十篇绿色设计的核心十篇

绿色设计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7:42

绿色设计的核心篇1

一、绿色医院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一)国际绿色医院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的后半叶开始,绿色发展的思潮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先后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唤起了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由理论变成了各国的行动纲领和计划。各国政府竞相提出一系列以绿色概念为前提的相关政策。2003年12月,美国医疗行业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医疗建筑的可量化的绿色设计与评价标准。2009年金融风暴肆虐全球,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整个国际社会对低碳发展的理念已普遍接受。wHo(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绿色医疗的推广作为2010年以及今后几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在我国内地重点扶持相关项目。总之,从国际大背景来看,推动“绿色医院”建设,应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

(二)国内绿色医院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绿色医疗的发展思路,并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进入2000年后,先后有浙江、广西、陕西等省份以及太原、深圳等城市展开了绿色医院建设的评价标准的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绿色医院的建设。

住建部于2006年6月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公用建筑,但没有专门制定针对医疗建筑进行评价的标准;2010年由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共同制订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2年由原卫生部和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国家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也正在编制。有了评价标准,将对我国绿色医院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评价起到科学、系统地引导和指导作用。

地方对绿色建筑也予以财政奖励的政策,充分说明加快绿色医院建设是符合政策的,也是医院建设的发展趋势。

二、如何进行绿色医院规划建设

(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绿色医院的规划设计首先要达到科学的医疗功能指标,以充分满足医疗需求为核心原则,科学地制订总体布局、平面功能布局、医疗工艺流程等要素,确保投入使用后顺畅、高效运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合理功能分区,解决好医疗与生活分区,洁污分区,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交通分流,患者及家属与医务人员通行分流,各类车辆的交通分流管理等,确保良好的交通流线设置;再者,在规划阶段要将绿色建筑要求的“四节一环保”等各项指标,结合本项目的特点进行调研论证,通过具体的绿色节能技术和措施,在规划设计中体现出来,确保所有建筑物的建设均依据总体规划进行。

(二)全过程控制建筑质量

绿色医院建设初期确定科学合理的绿色施工方案和计划。在施工过程中,会同专业咨询机构、监理单位对施工各环节进行监控和即时纠偏,保证建筑过程严格执行设计标准,按规范施工,避免为省钱降低标准或偷工减料,杜绝豆腐渣工程,从建筑安全上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绿色医院建筑的要求,建设百姓放心的绿色医院。

(三)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节地即是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通过适度规模、合理布局,节省土地资源,用好每一寸土地;节能就是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遮阳系统,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照明节能、电梯节能和空调节能相结合;节水就要把室内节水和绿化景观浇灌节水,室外雨水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回收利用相结合;节材就要选好环保材料,降低能源损耗材料的利用,并与室内平面布局、空间功能设计结合考虑。

(四)要注重建筑的生态环保

绿色医院建筑的生态环保体现在医院建筑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的生态环保要通过优质的景观设计来体现,包含雨水回收,透水地面,绿化的微灌、喷灌等节能技术来实现;内部生态环保要打造优质的室内环境品质,通过智能通风系统、节能空调系统、节能照明系统、环保材料和环保涂料等节能技术及产品的综合运用,达到优良的室内空气品质,营造舒适的声、光、热环境,使室内的“微环境”实现生态环保。绿色建筑的生态效果,就是要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与相关因子(如阳光、空气、降雨量等),辅助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能耗,避免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因素,实现建筑内部“微环境”和外部“大环境”的生态环保。

三、如何运行管理好绿色医院

绿色医院的建设和良好的运行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具备了各种条件的基础以后,运行管理显得更加关键,绿色运行管理要本着低成本、高效益,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高效能,充分保障医疗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成本核算管理系统

充分发挥能耗分项计量系统的作用,实现各科室的成本核算,制订科学合理的各种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效利用资源,不断降低运行成本,促进高效低耗运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费用合理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好成本核算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核算系统,达到全过程、全要素,能适时、可视、可控、准确地反映医院的物流、财流、信息流的运行状况。其“全过程”就是要使成本核算流程包含医院运行中所有的收入、成本数据发生的起始点、中间阶段及终止点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要素”就是要达到成本核算的对象应包括医院运行中所有的收入、成本构成单元,范围涵盖面最大化。“实时”就是应做到数据统计、传输、展现的及时性。“可视”就是成本核算的过程、结果都可以在系统终端按权限进行查询浏览,实行信息导航。“可控”即应通过成本核算系统,达到对医院经济运行的流程、走向进行调控,小到对每一个核算单元及收入、成本数据发生点,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准确”即指所产生的数据由人为统计报送改为系统自动采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二)加强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提升绿色医院运营管理水平

通过成本核算报表、经营分析评价指标所反映的成本信息得出的分析报告,以及提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成本的合理化建议,帮助医院管理者了解医院整体运营情况,做出相应决策,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成本分析的意义是通过分析成本揭示成本消耗的现状,认识成本变动规律,寻求成本控制途径,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使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设绿色医院,能使医院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也为广大的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安全、舒适、健康、高性能的人居环境,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成为吸引患者的重要手段,更加符合国家政策和现代医院发展趋势。(编辑刘鲁)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2006

绿色设计的核心篇2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室内设计;应用

所谓“绿色设计理念”,主要是指结合低碳、环保特征的设计理念,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环境。结合绿色设计理念的室内设计作品往往专注于可持续发展、整体环境的思想观,以及要求设计师树立起生态意识,重视现场调查和分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赋予室内空间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并建立综合的设计方案。

一、绿色设计理念与室内设计的关联性探析

研究资料表明,从大致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开始,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骤然觉醒,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随之而来的环境设计概念开始诞生,尽管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脚步愈来愈快,但住在城市的人们却热衷于向往自然,他们不断提倡食用绿色食品,饮用天然饮料,并采用自然材料来构建自己的居室,来表达他们渴望住在大自然绿色环境中的心情,而这种回归自然的‘绿色’趋势,逐渐引发了广大室内设计从事者和爱好者关于如何在室内设计中嵌入“绿色理念”的热烈讨论。

对于我国而言,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环境、人口成为当今我国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有研究指出,人的一生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而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因此,追求健康、绿色、舒适的家居住宅,成了人们生活的基本愿望。而室内设计的核心就是给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是绿色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目前室内设计的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绿色设计理念与室内设计的关联性就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室内设计的核心功能,把健康及绿色通过室内装饰添加到人的生活空间,以满足人们对自然以及健康的追求。

总体而言,绿色室内设计,本质上是想要做到居住者与居住环境的和谐共处,因此在进行设计是需要做到整体设计回归自然,对室内环境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统筹规划,通过科学的分析,将是室内的空间与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隔离,创造出一个舒适的室内物理生态环境,达到自然与室内环境的共生。例如采用大的落地窗,增加室内的自然光采光度,还有利用藤、麻类的植物装饰材料,提升整体室内与自然地结合程度。这样不仅达到了室内美观的需求,也使室内与自然环境更接近,达到“绿色”设计的效果。

二、绿色设计理念应用于室内设计的表现方面

随着绿色设计理论的日益完善,目前绿色设计理念应用于室内设计的主要表现方式主要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空间设计中的绿色体验、以及用材选择的考究和资源节约的探索。

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主要体现的是人类对绿色生活的个性化需求。对人们而言,室内环境是影响自身身心健康、生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人们可以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进行主动改造,换言之,绿色室内环境设计的最根本诉求点就在于室内环境的使用者,要想要有一个“回归自然”的室内环境。对于设计师而言,要想实现这些要求,首先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不动摇,然后研究人们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了解他们对于绿色室内环境的具体看法和体验,从而进行室内空间的家具布置,同时也是作为室内用材选取时的参考依据。

空间设计中的绿色体验是目前绿色室内设计师发挥自身专业性最广泛的出发点。由于每一个室内空间都具有着不同的特性,因此,室内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空间形态,进行绿色用材的选择,合理的将室内空间进行配置,是室内设计的美观度和资源利用度能够达到双赢的局面。创建出一个自然、清新的室内环境。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整个空间的特点,以及设计将带给空间的改变,合理的利用光、风等自然条件,创造出一个自然与室内空间相结合的环境。另外,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还需要注意功能性的需求。例如门洞高度需要按照男性的身高进行设计,楼梯台阶的每层高度需要根据女性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对于每个空间的不同用途也需要作出区别,像是客厅、厨房、洗手间等,都需要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点进行设计,在保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达到人们对室内功能性的要求。

最后,用料选择的考究和对资源节约的探索表现在设计师的实质行动上。作为绿色室内设计的最终实现方式,绿色用材的选择对整个绿色室内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材料是指对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低、使用性能高的材料。使用这类型的材料不仅有利于使用后的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回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在进行绿色室内设计时,绿色用材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绿色用材的选择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挑选一些具有高科技元素的材料,比如能够采光和保温的调光玻璃、保温墙体、吸热玻璃等,还可以使用一些节约型材料。像是节能灯的使用,节水阀的使用等,通过使用这些绿色环保材料,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对环境污染做出改善。尽量的减少木质材料的铺装,如过一定要用到木质材料,那么在进行木料的涂漆工作时,可尽量选择污染低,有害物质少的水性涂料,以这样的方式来降低污染,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对其他材料而言,这种方式也同样的适用,即尽量适用可循花再生能源,如必须使用不可再生能源使,尽量选择污染下、消耗低的材料。

三、结语

目前而言,尽管绿色室内设计领域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和理论研究成果,但不容否认的是,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和节能环保的时代呼声越来越大,绿色室内设计仍有非常大的需求市场,也具备宏远的发展前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门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白娇娇.基于环保理念的室内绿化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2]古银河.绿色植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

[3]赵卫峰.竹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绿色设计的核心篇3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设计;设计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在建筑设计中,绿色节能理念的运用,一方面能够有效的节省资源,保护人类的生产环境,另一方面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建筑工程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基础。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绿色节能的设计概念,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建筑工程的自身价值,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此,本文从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及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等两个方面出发,针对绿色节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以下简要分析:

1绿色节能建筑设计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能够在—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资源利用状况,同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节省建筑工程的成本投入,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为其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了基础。针对绿色节能建筑设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绿色建筑设计内涵。在整个绿色建筑设计中,不仅仅针对建筑资源,同时还包括了节地、节水、节能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工程寿命等各个方面,在其设计实施的过程中,贯穿于整个建筑物施工的各个环节。绿色建筑设计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实现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能够将环保、节能以及可循环三个功能融为—体,在合理分配资源的同时,还能将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体现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舒适化及健康化。

1.2绿色建筑设计内容。绿色建筑没计的基本内容: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寻求创造生态建筑环境的途径和设计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2.1全寿命周期。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中,全寿命周期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对资源及环境造成的影响,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从开始的设计规划到最后的竣工结束,都属于—个全寿命周期。而加强对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关注,能够有效的完善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对环境的利用程度,同时还能降工程造价降到最低,为人们打造轻松、舒适的居住空间。1.2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的节省建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面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战略方案,其核心在于节省资源使用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与此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少费多用”的建设理念,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减少了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1.2.3满足建筑功能。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使其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节能是其设计的核心所在,然而在实际施工建设中,不能一味的节能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将绿色设计与智能施工充分的相结合,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为其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结实的基础。1.2.4确保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绿色建筑的设计使用,在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还能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发展,实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发展理念。

2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绿色节能建筑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将绿色设计融人到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基础。针对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均衡建筑热量平衡,降低能耗。在整个工程设计前,建筑选址是其设计的基本前提,且在选址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争取日照避风建宅”原则,由此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结合着当地的实际地形、交通状况、风向以及日照等各个方面。在其具体选址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尽量靠近公共交通系统,为人们今后的交通提供保障。其次,在实施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结合着当地的实际发展水平,设置相应的基础实施,为人们今后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再次,在建筑工程选址的过程中,应结合着周边的生态环境,避免因工程建设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最后,设计人员还要结合着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尽量选择接近自然能源的地段,以便在今后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就地取材”。

2.2设计建筑通风系统。在国内建筑工程设计中,传统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型建筑工程的设计需要,除了要满足低耗能、低比重及低投资的条件外,还需要结合着整个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通风需求。包括空间唤起在内的建筑通风、室内通风等各个环节。而这些,都需要设计人员在熟悉工程性能及整体设计结构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在减少工程通风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投入使用。此外,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结合着工程周边的地理环境,有机结合热压与风压两种通风方式。通风竖井可设置在建筑楼梯间与走廊内,用来主要负责楼层不同间的热压通风。与此同时,周全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实际,可在建筑顶端进行玻璃烟囱设计工作,充分使用太阳能来加强通风。除此之外,建筑外在面适宜环节,一定情况下可设置开启扇,在风压通风作用下的室外空气可毫无阻碍的穿透建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建筑通风系统的功能,才能切实发挥出建筑工程的整体优势。

2.3平衡生态的自然建筑物。在建筑物的减少中,必须与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当前的建筑工程设计中,多数建造师更加倾向于建筑生态空间的完美打造,同时也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建筑空间的整体舒适度,为居民呈现出和谐、完善的自然之美。

2.4处理建筑用水。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中,如何出来建筑用水,则成为绿色节能建筑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整个建筑用水处理中,主要包括太阳能用水、循环用人以及日常生活污水处理回收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建筑采暖过程中的热水循环使用,在充分发挥自身循环使用效率的同时,还能发挥出循环用水的实效,以此来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量。

绿色设计的核心篇4

关键词:绿色账簿体系;终极监督主体;廉政建设;常态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ki.sxsx.2016.03.025

谈古论今,问题在历朝历代乃至任何国家几乎无一幸免。十召开至今,根除存在于官员和管理者中的贪腐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现阶段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一般而言,官员和管理者的其结果是损害了国家利益或公众利益,而形成这一结果的前因是官员和管理者“对公共权力滥用”。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滥用或敢滥用公共权力呢?对此,各种观点交锋较多,争论也惊心动魄。笔者以为:贪腐者并非天生,甚至有些贪腐者一开始是非常廉洁的,后来之所以会贪、敢贪,实则源于:一是内心膨胀,不能守其性;二是“刚性”的常态化防腐、制腐机制不完善,使其有机可乘。两者较之,后者更甚。下面笔者试图从财务监控的角度进行考量、剖析。

一、从财务监控视角挖掘腐败滋生的客观渊源

(一)单位对权力约束的财务监控机制名不副实

1.单位对权力监控的主体主要是部门、单位或企业自身。经济社会,官员和管理者其实是社会实际的主宰者,他们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各种资源,比如权力、关系等等,因此,在监管力度不够时,社会在客观上就为他们形成了一片因制度缝隙而留下的易腐败“土壤”,促使其会滋生“有利不图,愚不可及”的念头,此时这部分官员和管理者就敢于抱着侥幸心理,乘险抵d,把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变现。

笔者这里所谓的监管力度不够是指在党内监督、国家立法层面监督、政府和社会团体监督等之外的单位对权力约束的财务监控机制名不副实。

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一切发展中的诸多风险在经历了生产经营的运行轨道之后,最终都会回到财务的层面上,使其各种风险在财务信息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如果财务监控活动对此不作为,这些风险就会游离于财务信息之外,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知晓并加以利用。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单位或企业设置的财务监控机制,其对象和内容主要是针对其主体自身发生的各种事务活动或经济活动以监控它们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内容的,且这种监控的主体主要是部门、单位或企业自身,追溯到具体的执行者来看即主要是这些部门、单位或企业的核心权力阶层,如各级官员或中高层管理者。这里以企业为例分析之:依据现代企业契约理论,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包括员工)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系列契约的集合点。其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契约――委托关系是现代企业存在的基础,它影响着其他契约的实质与形式。基于这种理论,传统的企业财务监控主体主要是指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组成的企业经营者群体。诚然,这种财务监控机制能各负其责,协调运转,也有一定的相互制衡和激励作用,但从操作层面上看却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即监督对象圈子化,无法跳出同级监督和自我革命的怪圈。[1]

2.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利益的超脱性不显著。企业财务监控与企业权力运行和利益大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利益的超脱性应较为显著,可现实中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均是企业的核心权力阶层,他们既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各种政策的执行者,同时更是政策执行后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这种监督能有效用,那一定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的,是带有强烈的自觉、自省和诚信的个人道德力量的。然而,现实中人性是善,还是恶,更多的时候是难以甄别的。况且从人性假设的角度上来讲,不管是什么职位,抑或是什么身份的人,在缺乏制度约束的前提下,都有可能会为了一己私利而侵犯公众的利益。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孟德斯鸠就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历史和现实也在反复启示我们,坏人是坏的制度惯出来的,好人是好的机制制约引导出来的,与其寄予希望发现好人,不如多花些功夫建立健全制度。可见目前各单位设置的财务监控机制其实际成效无疑被蒙上了一层悲观的色彩。

试想,若核心权力阶层群体有寻租行为,或权力膨胀,或群体之间有相互勾结、相互掩饰的舞弊行为时,那谁对这些核心权力阶层群体来监督?即谁对财务监控机构来监督?

(二)蓝黑色笔记账的规则使贪腐行为很难从财务监控系统明显暴露

长期以来,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活动采用法例管制方式,会计实务处理遵循会计准则,侧重于统一性,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但同时也有弊端,如会计人员财务管理活动的灵活性、变通性较差;会计创新服务意识淡漠,对依据专业导向的会计职业判断感知力差等等。用具体事例讲,在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中的账簿登记环节,恒久不变的规则是:所有的账簿登记均采用规定的颜色――蓝黑色记账(结账或改错等特殊时候可用红色);后续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及信息披露也均采用规定的颜色――蓝黑色完成。这种做法的确合乎规则,但极为保守,有较多弊端:

1.重要业务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难以凸显。从日常管理层面看,视同一个单位所有的会计业务、事项似乎没有轻重之分,无法把某项重要业务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凸显出来。

2.某项重点监控业务和一般业务难以区分。从财务监控层面看,视同一个单位所有的会计业务、事项似乎彼此不分伯仲,无法把某项重点监控业务和一般业务区分开来。

将上述做法结合防腐、制腐廉政建设来分析,可以看到:一般而言,一个单位的核心权力阶层,如关键管理人员、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一般管理人员他们都是单位有关业务、事项运行的关键当事人,单位资金运行在这些人执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出现非廉洁问题的概率较大,所以一个单位核心权力阶层的财务行为属于廉政高风险点。从对核心权力阶层廉政监控的角度来看,把所有业务一视同仁,不分轻重,不分伯仲,用蓝黑色颜色统一进行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这种做法使得单位经济活动中核心权力阶层对资金的使用及对涉及资金活动的决策所引起的资金变化的记录、分析和信息披露与单位其他一般业务活动的相关内容处理混同起来了,客观上相当于为核心权力阶层可能发生的舞弊贪腐行为提供了伪装术。因为账册上满篇同样蓝黑色的不同数字带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使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很难凸显,无法从财务监控系统明显暴露,从而减弱了对舞弊贪腐方的目标辐射和反射,使其有机可乘,或纵容了其侥幸心理,最终导致核心权力阶层的舞弊行为在众多正常业务的掩映下堂而皇之地存在,如同一滴水淹没在大海中,难以分出彼此,逃离了重点特殊监控,从而为贪腐发酵提供了温床。

二、完善财务监控机制的新思路

(一)充分发挥基层利益相关者在财务监控中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和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是防止腐败、推行廉洁政治的主要依靠力量。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一般而言,与单位、企业权力运行或利益距离较远的主体是基层的群体,如单位、企业的员工及消费者、客户或服务对象等往来公众(笔者谓之关联公众)。在单位、企业中,他们决策权利的限制性和利益的相对超脱性比其他任何主体的这一特征更为显著,另外,一个单位的经济、财务状况如何,单位的员工是最清楚、最知情,关联公众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贪官一般不怕上级审计检查,因为很多时候可蒙混过关,但他们非常惧怕员工和关联公众经常性地参与监督。所以明晰了这些认知后,完善“财务监控机制”应明确员工和关联公众应该是反腐败最有效的终极监督主体,他们的参与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前提,而不是额外要求。[2]坚持财务监控主体应是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与关联公众的全员投入。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在设计财务监控机制时,其中监督主体――员工、关联公众具体是指哪些人,这对于不同主体的不同监控内容来讲,其具体范围是不同的。

(二)将色彩植入财务活动以创新财务信息整合归类管理办法

反腐倡廉,努力使权力阶层“不敢腐”首当其冲,“防大于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信息时代:不是信息短缺,而是信息过剩,现有的信息能否满足需求,关键在于需求者是否会整合信息,为己所用。如前所述,目前统一用“蓝黑色”笔完成财务处理的规则使廉政风险信息隐蔽性大,不好识别,难以满足我们迅速准确从庞杂的财务信息中摘取有效内容精准聚合相关账务数据进而分析其勾稽关系的需要,那现在我们就改变传统,创新思路,采取有效办法变通单位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完善财务信息的整合归类管理办法。如将色彩植入财务活动,对单位重点的和典型化的业务、事项做细节上生动的记录,专门规定仅对核心权力阶层对资金的使用及对涉及资金的活动决策所引起的资金变化设计成用色彩――绿色“活灵活现”地单独记录,并对该类业务、事项涉及的内容用色彩――绿色进行独立分析,同时加强动态信息传递,采用新的或改良后的报表信息系统,将用绿色表述的信息也列示在报表中公开披露,那么这种色彩――绿色,对财务信息整合和单位日常财务监控的作用会很大!

这种绿色信息的作用:其一,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带有生命的涵义,也代表准许行动之意。将绿色植入廉政建设财务监控系统,从外表述着语言,从内表达着信念,账簿中清爽的绿色记录的是一个财务人对清廉政治美好的希冀。其二,人类的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色彩,衣食住行都会在色彩中选择,没有人不关注色彩。绿色财务监控系统可方便监管者借助绿色这显著的外貌特征,在账簿上众多蓝黑色笔记录的枯燥乏味的阿拉伯数字中迅速聚合“廉政信息”,能让敢于有意进行贪腐动作的权力阶层付出高额成本,以显示财务的威严。其三,清晰醒目的绿色账簿记录能方便核心权力阶层自我监督;绿色信息披露也能让公开的财务救赎欲贪者的灵魂,为廉政提供思想资源。其四,将绿色植入廉政建设财务监控系统不需要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分析基本内容,仅是对特定对象的核算从颜色上加以标识,期末增加绿色信息的分析和披露即可。这种处理方法简便易行,核算成本也很低廉。

三、廉政建设新常态管理模式――“绿色财务监控”机制架构设计

将绿色植入财务活动,设计廉政建设常态化管理模式“绿色财务监控”机制,这种做法目前尚无任何先例,是笔者针对反腐现实提出的问题:防大于治,把不能腐、不想腐提上日程,在制度层面上切实筑起一道刚性的“防火墙”,站在创新的角度期冀让财务有所表现,其灵感来源于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a・H・孟塞(1855-1918)的色彩理论。具体做法是:

(一)确定单位的廉政高风险点

定期(年)对单位核心权力阶层(如单位官员或企业关键管理人员、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一般管理人员)所分管的日常工作或较典型的重点项目进行调研论证,根据这些单位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分析确定出其中的廉政高风险点。注意:单位内外部环境不同,确定出的绿色财务监控的廉政高风险点也不同;廉政高风险点的确定,可按人员设定,也可按费用项目、往来账目设定;应遵循重要性原则设定,不宜过多;要遵循灵活性原则,不同单位监控内容不同,所设定的项目不一样,个数多少也不一样。

(二)架构绿色账簿体系

1.总原则。针对单位廉政高风险点设置绿色账簿体系。具体做法:对因单位核心权力阶层对资金使用及相关决策活动所引起的处于廉政高风险点的资金变化,其账簿登记规定绿色笔进行日常账务处理。

2.绿色账簿体系具体内容。

(1)基于常态化管理的廉政高风险点绿色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体系。会计上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是按照单位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对现金、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任何单位所有涉及货币实际收付的业务和事项都无法逃脱这种账簿的监控。基于常态化管理的廉政风险点绿色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体系,其设计思路主要是:每年对单位确定出的处于廉政高风险点的管理人员等在执行其职责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现金、银行存款的重大(一定金额之上的)收付业务或事项,一律采用绿色笔记账(包括批复文件、相关合同、决议书上的签字;原始单据上经办人的签字均使用绿色笔);期末除常规性的结账外,同时再对各个廉政风险点业务分别用绿色笔结账。这种绿色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体系,主要适用于对直接涉及“货币收付”的风险实施财务监控。

(2)基于专项管理的廉政风险点绿色备查账体系。会计上备查账是一种辅助账簿,没有固定的格式,与其他账簿之间也不存在严密的勾稽关系,是对某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未能记载的会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是否建立备查账,单位应根据管理的需要来决定。基于专项管理的廉政风险点绿色备查账体系,其设计思路主要是: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调研分析制定出单位处于廉政风险点的一些重要楼堂馆所建设、或某招标工程、或某财政基金项目等;然后对此设置绿色备查账,对其权力运行流程,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付款日期和金额、相关当事人等详细资料等进行绿色明细记录,待该项目到期结清后,定期向单位员工披露绿色备查账反映的信息。这种绿色备查账体系,主要适用于对特定项目风险实施专项财务监控。

(3)基于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点绿色明细账体系。近些年司法实践在查办的经济案件中经济犯罪通常的表现有:贪污、挪用、虚报冒领、收入不入账、从会计期间上改变单位应收应付款资金的运转状况、账外账、小金库、虚构往来账户及其发生额、资金体外循环、用表面合规的事项记录掩盖实质违规的活动、人为调节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计提秘密准备、人为核销并未损失的债权或实物资产等等诸多问题。基于关键岗位的绿色廉政风险点明细账体系,其设计思路主要是:第一,设置绿色的往来单位对账单。针对廉政风险点涉及的金额较大的单位往来账户,设置绿色的往来单位对账单,核实实际发生额与余额,与本单位账户记录核对。第二,制定绿色合规性的审核制度。针对廉政风险点涉及的相关原始单据,规定当事人用绿色笔签名,作绿色合规性的审核。第三,设置绿色费用明细项目。针对廉政风险点的费用账设置绿色费用明细项目。如管理费用中的差旅费,培训考察费等用绿色笔,按报销人或受训人作明细记录。第四,绿色笔登记有关业务的明细账。针对单位制度漏洞或执行不力的环节涉及的业务编制绿色原始单据,并用绿色笔登记此项业务的明细账。这种绿色明细账体系,主要适用于对关键岗位收支项目风险实施财务监控。

(三)以共享服务为平台推进绿色廉政风险信息披露建设

有观点认为:若把发现的廉政风险掩盖起来,则会导致更加严重的腐败,只有通过监控把腐败现象通过畅通的、不受干扰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予以惩戒,才有可能抑制新的腐败。以上分析中,我们强调完善财务监控机制新思路要坚持财务监控主体应是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与关联公众的全员投入。但企业一般员工和关联公众人数众多,由他们直接参与监督有很大难度,若选出代表参与,又有可能形成新的腐败。所以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下,建立互联网思维,以单位或企业互联网共享服务为平台,推进绿色廉政风险信息披露,让员工与关联公众有权限通过单位或企业,定期向员工与关联公众披露的绿色廉政风险财务信息参与监督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

1.构建廉政高风险点的绿色信息披露体系。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为基础,充分应用单位或企业互联网共享服务系统,重塑单位财务监控流程,充分凸显单位权力阶层廉政风险点的状况,对廉政风险点资金流动实施及时恰当地跟踪,把绿色账簿体系记录的绿色信息加工后在编制报表时也用绿色填写,然后定期把绿色财务信息通过单位或企业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向员工和关联公众披露,报告廉政风险点的资金动态。另外在报表附注中用绿色表、绿色图、绿色文字等对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权力运行流程,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督方式等也向员工和关联公众披露。

2.构建绿色信息的财务分析体系。针对绿色账簿记录的绿色信息进行财务分析,反映单位相关业务真实的经济事实总量,透析资金的运行过程,还原经济事项的本来面目,期末在单位内部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中公开披露信息,以便财务监控的各方主体能随时查阅到所有廉政风险点的每一笔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绿色设计的核心篇5

谈古论今,贪污腐败问题在历朝历代乃至任何国家几乎无一幸免。十八大召开至今,根除存在于官员和管理者中的贪腐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现阶段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一般而言,官员和管理者的贪污腐败其结果是损害了国家利益或公众利益,而形成这一结果的前因是官员和管理者“对公共权力滥用”。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滥用或敢滥用公共权力呢?对此,各种观点交锋较多,争论也惊心动魄。笔者以为:贪腐者并非天生,甚至有些贪腐者一开始是非常廉洁的,后来之所以会贪、敢贪,实则源于:一是内心膨胀,不能守其性;二是“刚性”的常态化防腐、制腐机制不完善,使其有机可乘。两者较之,后者更甚。下面笔者试图从财务监控的角度进行考量、剖析。

一、从财务监控视角挖掘腐败滋生的客观渊源

(一)单位对权力约束的财务监控机制名不副实

1.单位对权力监控的主体主要是部门、单位或企业自身。经济社会,官员和管理者其实是社会实际的主宰者,他们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各种资源,比如权力、关系等等,因此,在监管力度不够时,社会在客观上就为他们形成了一片因制度缝隙而留下的易腐败“土壤”,促使其会滋生“有利不图,愚不可及”的念头,此时这部分官员和管理者就敢于抱着侥幸心理,乘险抵?d,把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变现。

笔者这里所谓的监管力度不够是指在党内监督、国家立法层面监督、政府和社会团体监督等之外的单位对权力约束的财务监控机制名不副实。

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一切发展中的诸多风险在经历了生产经营的运行轨道之后,最终都会回到财务的层面上,使其各种风险在财务信息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如果财务监控活动对此不作为,这些风险就会游离于财务信息之外,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知晓并加以利用。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单位或企业设置的财务监控机制,其对象和内容主要是针对其主体自身发生的各种事务活动或经济活动以监控它们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内容的,且这种监控的主体主要是部门、单位或企业自身,追溯到具体的执行者来看即主要是这些部门、单位或企业的核心权力阶层,如各级官员或中高层管理者。这里以企业为例分析之:依据现代企业契约理论,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包括员工)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系列契约的集合点。其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契约――委托关系是现代企业存在的基础,它影响着其他契约的实质与形式。基于这种理论,传统的企业财务监控主体主要是指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组成的企业经营者群体。诚然,这种财务监控机制能各负其责,协调运转,也有一定的相互制衡和激励作用,但从操作层面上看却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即监督对象圈子化,无法跳出同级监督和自我革命的怪圈。[1]

2.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利益的超脱性不显著。企业财务监控与企业权力运行和利益大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利益的超脱性应较为显著,可现实中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均是企业的核心权力阶层,他们既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各种政策的执行者,同时更是政策执行后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这种监督能有效用,那一定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的,是带有强烈的自觉、自省和诚信的个人道德力量的。然而,现实中人性是善,还是恶,更多的时候是难以甄别的。况且从人性假设的角度上来讲,不管是什么职位,抑或是什么身份的人,在缺乏制度约束的前提下,都有可能会为了一己私利而侵犯公众的利益。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孟德斯鸠就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历史和现实也在反复启示我们,坏人是坏的制度惯出来的,好人是好的机制制约引导出来的,与其寄予希望发现好人,不如多花些功夫建立健全制度。可见目前各单位设置的财务监控机制其实际成效无疑被蒙上了一层悲观的色彩。

试想,若核心权力阶层群体有寻租行为,或权力膨胀,或群体之间有相互勾结、相互掩饰的舞弊行为时,那谁对这些核心权力阶层群体来监督?即谁对财务监控机构来监督?

(二)蓝黑色笔记账的规则使贪腐行为很难从财务监控系统明显暴露

长期以来,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活动采用法例管制方式,会计实务处理遵循会计准则,侧重于统一性,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但同时也有弊端,如会计人员财务管理活动的灵活性、变通性较差;会计创新服务意识淡漠,对依据专业导向的会计职业判断感知力差等等。用具体事例讲,在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中的账簿登记环节,恒久不变的规则是:所有的账簿登记均采用规定的颜色――蓝黑色记账(结账或改错等特殊时候可用红色);后续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及信息披露也均采用规定的颜色――蓝黑色完成。这种做法的确合乎规则,但极为保守,有较多弊端:

1.重要业务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难以凸显。从日常管理层面看,视同一个单位所有的会计业务、事项似乎没有轻重之分,无法把某项重要业务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凸显出来。

2.某项重点监控业务和一般业务难以区分。从财务监控层面看,视同一个单位所有的会计业务、事项似乎彼此不分伯仲,无法把某项重点监控业务和一般业务区分开来。

将上述做法结合防腐、制腐廉政建设来分析,可以看到:一般而言,一个单位的核心权力阶层,如关键管理人员、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一般管理人员他们都是单位有关业务、事项运行的关键当事人,单位资金运行在这些人执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出现非廉洁问题的概率较大,所以一个单位核心权力阶层的财务行为属于廉政高风险点。从对核心权力阶层廉政监控的角度来看,把所有业务一视同仁,不分轻重,不分伯仲,用蓝黑色颜色统一进行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这种做法使得单位经济活动中核心权力阶层对资金的使用及对涉及资金活动的决策所引起的资金变化的记录、分析和信息披露与单位其他一般业务活动的相关内容处理混同起来了,客观上相当于为核心权力阶层可能发生的舞弊贪腐行为提供了伪装术。因为账册上满篇同样蓝黑色的不同数字带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使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很难凸显,无法从财务监控系统明显暴露,从而减弱了对舞弊贪腐方的目标辐射和反射,使其有机可乘,或纵容了其侥幸心理,最终导致核心权力阶层的舞弊行为在众多正常业务的掩映下堂而皇之地存在,如同一滴水淹没在汪洋大海中,难以分出彼此,逃离了重点特殊监控,从而为贪腐发酵提供了温床。

二、完善财务监控机制的新思路

(一)充分发挥基层利益相关者在财务监控中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和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是防止腐败、推行廉洁政治的主要依靠力量。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一般而言,与单位、企业权力运行或利益距离较远的主体是基层的群体,如单位、企业的员工及消费者、客户或服务对象等往来公众(笔者谓之关联公众)。在单位、企业中,他们决策权利的限制性和利益的相对超脱性比其他任何主体的这一特征更为显著,另外,一个单位的经济、财务状况如何,单位的员工是最清楚、最知情,关联公众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贪官一般不怕上级审计检查,因为很多时候可蒙混过关,但他们非常惧怕员工和关联公众经常性地参与监督。所以明晰了这些认知后,完善“财务监控机制”应明确员工和关联公众应该是反腐败最有效的终极监督主体,他们的参与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前提,而不是额外要求。[2]坚持财务监控主体应是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与关联公众的全员投入。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在设计财务监控机制时,其中监督主体――员工、关联公众具体是指哪些人,这对于不同主体的不同监控内容来讲,其具体范围是不同的。

(二)将色彩植入财务活动以创新财务信息整合归类管理办法

反腐倡廉,努力使权力阶层“不敢腐”首当其冲,“防大于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信息时代:不是信息短缺,而是信息过剩,现有的信息能否满足需求,关键在于需求者是否会整合信息,为己所用。如前所述,目前统一用“蓝黑色”笔完成财务处理的规则使廉政风险信息隐蔽性大,不好识别,难以满足我们迅速准确从庞杂的财务信息中摘取有效内容精准聚合相关账务数据进而分析其勾稽关系的需要,那现在我们就改变传统,创新思路,采取有效办法变通单位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完善财务信息的整合归类管理办法。如将色彩植入财务活动,对单位重点的和典型化的业务、事项做细节上生动的记录,专门规定仅对核心权力阶层对资金的使用及对涉及资金的活动决策所引起的资金变化设计成用色彩――绿色“活灵活现”地单独记录,并对该类业务、事项涉及的内容用色彩――绿色进行独立分析,同时加强动态信息传递,采用新的或改良后的报表信息系统,将用绿色表述的信息也列示在报表中公开披露,那么这种色彩――绿色,对财务信息整合和单位日常财务监控的作用会很大!

这种绿色信息的作用:其一,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带有生命的涵义,也代表准许行动之意。将绿色植入廉政建设财务监控系统,从外表述着语言,从内表达着信念,账簿中清爽的绿色记录的是一个财务人对清廉政治美好的希冀。其二,人类的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色彩,衣食住行都会在色彩中选择,没有人不关注色彩。绿色财务监控系统可方便监管者借助绿色这显著的外貌特征,在账簿上众多蓝黑色笔记录的枯燥乏味的阿拉伯数字中迅速聚合“廉政信息”,能让敢于有意进行贪腐动作的权力阶层付出高额成本,以显示财务的威严。其三,清晰醒目的绿色账簿记录能方便核心权力阶层自我监督;绿色信息披露也能让公开的财务救赎欲贪者的灵魂,为廉政提供思想资源。其四,将绿色植入廉政建设财务监控系统不需要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分析基本内容,仅是对特定对象的核算从颜色上加以标识,期末增加绿色信息的分析和披露即可。这种处理方法简便易行,核算成本也很低廉。

三、廉政建设新常态管理模式――“绿色财务监控”机制架构设计

将绿色植入财务活动,设计廉政建设常态化管理模式“绿色财务监控”机制,这种做法目前尚无任何先例,是笔者针对反腐现实提出的问题:防大于治,把不能腐、不想腐提上日程,在制度层面上切实筑起一道刚性的“防火墙”,站在创新的角度期冀让财务有所表现,其灵感来源于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a?H?孟塞(1855-1918)的色彩理论。具体做法是:

(一)确定单位的廉政高风险点

定期(年)对单位核心权力阶层(如单位官员或企业关键管理人员、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一般管理人员)所分管的日常工作或较典型的重点项目进行调研论证,根据这些单位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分析确定出其中的廉政高风险点。注意:单位内外部环境不同,确定出的绿色财务监控的廉政高风险点也不同;廉政高风险点的确定,可按人员设定,也可按费用项目、往来账目设定;应遵循重要性原则设定,不宜过多;要遵循灵活性原则,不同单位监控内容不同,所设定的项目不一样,个数多少也不一样。

(二)架构绿色账簿体系

1.总原则。针对单位廉政高风险点设置绿色账簿体系。具体做法:对因单位核心权力阶层对资金使用及相关决策活动所引起的处于廉政高风险点的资金变化,其账簿登记规定绿色笔进行日常账务处理。

2.绿色账簿体系具体内容。

(1)基于常态化管理的廉政高风险点绿色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体系。会计上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是按照单位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对现金、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任何单位所有涉及货币实际收付的业务和事项都无法逃脱这种账簿的监控。基于常态化管理的廉政风险点绿色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体系,其设计思路主要是:每年对单位确定出的处于廉政高风险点的管理人员等在执行其职责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现金、银行存款的重大(一定金额之上的)收付业务或事项,一律采用绿色笔记账(包括批复文件、相关合同、决议书上的签字;原始单据上经办人的签字均使用绿色笔);期末除常规性的结账外,同时再对各个廉政风险点业务分别用绿色笔结账。这种绿色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体系,主要适用于对直接涉及“货币收付”的风险实施财务监控。

(2)基于专项管理的廉政风险点绿色备查账体系。会计上备查账是一种辅助账簿,没有固定的格式,与其他账簿之间也不存在严密的勾稽关系,是对某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未能记载的会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是否建立备查账,单位应根据管理的需要来决定。基于专项管理的廉政风险点绿色备查账体系,其设计思路主要是: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调研分析制定出单位处于廉政风险点的一些重要楼堂馆所建设、或某招标工程、或某财政基金项目等;然后对此设置绿色备查账,对其权力运行流程,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付款日期和金额、相关当事人等详细资料等进行绿色明细记录,待该项目到期结清后,定期向单位员工披露绿色备查账反映的信息。这种绿色备查账体系,主要适用于对特定项目风险实施专项财务监控。

(3)基于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点绿色明细账体系。近些年司法实践在查办的经济案件中经济犯罪通常的表现有:贪污、挪用、虚报冒领、收入不入账、从会计期间上改变单位应收应付款资金的运转状况、账外账、小金库、虚构往来账户及其发生额、资金体外循环、用表面合规的事项记录掩盖实质违规的活动、人为调节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计提秘密准备、人为核销并未损失的债权或实物资产等等诸多问题。基于关键岗位的绿色廉政风险点明细账体系,其设计思路主要是:第一,设置绿色的往来单位对账单。针对廉政风险点涉及的金额较大的单位往来账户,设置绿色的往来单位对账单,核实实际发生额与余额,与本单位账户记录核对。第二,制定绿色合规性的审核制度。针对廉政风险点涉及的相关原始单据,规定当事人用绿色笔签名,作绿色合规性的审核。第三,设置绿色费用明细项目。针对廉政风险点的费用账设置绿色费用明细项目。如管理费用中的差旅费,培训考察费等用绿色笔,按报销人或受训人作明细记录。第四,绿色笔登记有关业务的明细账。针对单位制度漏洞或执行不力的环节涉及的业务编制绿色原始单据,并用绿色笔登记此项业务的明细账。这种绿色明细账体系,主要适用于对关键岗位收支项目风险实施财务监控。

(三)以共享服务为平台推进绿色廉政风险信息披露建设

有观点认为:若把发现的廉政风险掩盖起来,则会导致更加严重的腐败,只有通过监控把腐败现象通过畅通的、不受干扰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予以惩戒,才有可能抑制新的腐败。以上分析中,我们强调完善财务监控机制新思路要坚持财务监控主体应是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与关联公众的全员投入。但企业一般员工和关联公众人数众多,由他们直接参与监督有很大难度,若选出代表参与,又有可能形成新的腐败。所以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下,建立互联网思维,以单位或企业互联网共享服务为平台,推进绿色廉政风险信息披露,让员工与关联公众有权限通过单位或企业,定期向员工与关联公众披露的绿色廉政风险财务信息参与监督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

绿色设计的核心篇6

关键词:节能降耗;绿色通道;核心网络

近几年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增长了25.9%,2008年由于UmtS3G网络的开通,用户数增长了14%,2009年3G网络的开通,用户将向wimaX网络和4G网络转移。总之,全球移动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期。通信产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也是一个高耗能行业,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张,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动力系统、冷却系统以及机房、基站等成倍增加,能耗巨大,目前我国的通信网络有上万台的核心交换设备,有几十万的基站,大量的设备不仅需要人员的支撑,而且不间断的网络环境也更需要能源来保障。据有关部门估计,2007年我国it产品的总耗电预计为300亿—500亿千瓦时。这几乎相当于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总量(2006年为492.50亿千瓦时)。这些林林总总的it产品,已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但是这些it产品功耗大而且数量众多,累积起来所消耗的电能可以说是触目惊心。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使得全球能源供给日趋紧张,2009年能源紧张的格局将会更加严峻,因此节能降耗的绿色通道对于通信行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it设备需要成年累月不间断地运行,除了it设备自身耗电量巨大外,为满足机房环境温度、湿度、空气含尘浓度的要求,机房内要独立设置空调调节系统,加上用于机房环境条件技术保障的其他设备,这些最终导致机房成为电力消耗的“大户”。从机房用电分配上来看,其中it设备占电能总能耗的44%,制冷系统占38%,电源系统占到15%,照明系统占3%。在机房的it设备中,网络设备大概占30%,即大约占机房总能耗的13%。同时,如果网络设备的功耗降低,相应的空调等设备的消耗也会相应降低,因此目前网络中心耗能最大的是服务器,其次是一些主干网采用的大型网络设备,当然其他低端网络设备因为数量众多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设备是指服务器、BtS(基站收发台),其功耗由接入设备的数量和网络的负荷决定;配套设备主要指空调,基站设备对环境温度、湿度和洁净度有一定要求,以保证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空调占了总功耗的绝大部分,平均下来约为总功耗的50%,以中国电信为例,2007年全年消耗电能超过200亿度,各种能耗费用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它功耗成分来自配电系统等。

各国政府已经开始行动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就明确了节能减排的工作指标: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能源的消耗可以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计算,1千瓦时约等于0.658kg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主设备外其他设备的能源消耗也可以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计算。假设一个正常基站可使用10年,总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22吨。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主设备占了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9%。根据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分析,通信产业节能降耗的绿色通道可以从以下5方面展开:1、打造绿色基站,采用新型的功放芯片和高效功放技术,提高设备的能效;2、应用绿色基站软件有效降低静态功耗,大幅降低业务量少时的能耗。3、绿色高效的冷却方案,即减少冷却能耗和提高电信设备耐热能力,这样设备可工作在室温或更大湿度环境中。4、使用高集成度或分布式方案来减少基站占用空间,即采用多密度载波和射频宽带技术实现单模块支持4到6个载波,同等容量下基站体积更小,重量更轻,UpS等配套要求更低。5、绿色能源的使用,即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环保能源。

一、建立绿色核心网络

从这么多年从事通信网络设计工作的经验中,笔者了解到传统的核心网络架构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一二级核心网络层次多,而且大量的网元导致网络复杂,整网能耗偏高。以笔者设计的机房为例:机房空间有限,服务器的能耗非常高,导致散热程度差,而且需要加装空调,再加上每年扩容的需要,交换机走线和设备布局的不合理,使机房无法实施更进一步的节能降耗措施。因此建立绿色核心网络势在必行。建立绿色核心网络首先应该优化核心网络架构,实行网络的扁平化管理,减少核心网中网元的数量,使核心设备上移,逐步使用集成度高,电信级别的平台代替传统的服务器,同时建立专业的机房散热管理方案,如采用自下而上的回风流方式提高冷风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北方城市,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机房空调的使用。

笔者还要强调一下,在工程前期调研及初设阶段首先考虑选择拥有绿色基站技术的供应商和运营商,例如华为和Vodafone。他们拥有ip组网、分布式基站、先进功放、智能电源管理、多载频技术、统一架构等关键绿色技术。这样设计的基站稳定性、可靠性高,功耗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且更有利于网络的平稳升级。

二、充分利用软件技术降低能耗

除提高设计水平和利用硬件升级等手段降低能耗以外,充分利用软件技术实现节能降耗也越来越重要。随着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大到网络转型,小到CpU超频。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通信网络转型的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单位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如果频繁地对网络转型,将造成大量在线设备的退网淘汰以及更多的资源消耗,那么利用软件技术提高现有网络设备的工作效率,从而降低能耗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对上网用户在线时间的统计分析,全网在忙时和闲时网络负荷变换最大,那么就可以通过软件调整核心网络设备的主频,让它随网络负荷变化,在闲时自动将设备处理能力降低,减少电能的消耗。

三、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设备冗余度

随着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每年入网用户日益增多,基站和设备间能够利用的空间越来越小,设备密度也越来越大,电力消耗明显提高,因此采用高集成度或分布式设计方案来减少基站和设备间的空间占用,使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支持端口更多的设备来有效降低设备冗余度,对于降低能耗也是重要的绿色手段。对于高端网络设备来讲,性能和功能无疑是最重要的,功耗降低会以性能的降低为代价。一般的情况下,为保证功能、性能、业务卡的数量和运行可靠,设备的功耗也会较大。这类设备数量较少,放置位置的环境情况也比较好。因此,在选择高端设备方面我们只是把功耗指标作为一个辅助的参考指标。

对于低端的网络产品,如数量巨大的接入层交换机,虽然他们的功能都很强大,但是我们实际应用时只会用到它的部分功能,完全可以通过牺牲一些我们不需要的性能来换取设备的功耗降低。现在有一些接入层交换机因为自身功耗小,已经实现了设备内部无风扇,这类产品就能很好地降低设备的功耗。对于低端网络设备来说,采购过程中会把功耗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来考虑

绿色设计的核心篇7

[关键词]GDp绿色GDp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环保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兴起和深入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否,不能说明资源消耗状况和环境质量变化的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强烈的质疑,而实行绿色GDp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受到了人们热切的关注。

一、热话题:绿色GDp的由来及在国内外的实践

1.绿色GDp的由来

现行的GDp核算体系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当时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国民收入就会增加,就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并进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与此对应,GDp作为依据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起来的国民核算体系的核心也就成为评价经济福利和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中国也不例外,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所决定,在1992年之后,GDp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而且实际上已成为衡量各级政府政绩最硬的指标。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高,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作为技术进步的原动力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出现,使得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环境也是一种资本,也是一种财富。因此,人力资本,环境资本(生态资本和自然资本)等概念开始出现经济学理论中。1995年9月,世界银行首次向全球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该指标由“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要素构成,得到了广泛的肯定,认为比较公正、客观、科学的反应了世界各地区发展的真实情况,为国家拥有的真实“财富”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可比的统一标尺。

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和资源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简言之,就是要做减法,取“干货”:绿色GDp=GDp-环境成本-自然资源成本。

2.绿色GDp在国内外的实践

目前,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绿色GDp,如:挪威1978年就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重点是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流动性资源(水力),环境资源,还有土地、空气污染以及两类水污染物(氮和磷),为绿色GDp核算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芬兰学习挪威,也建立起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的内容有三项: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和空气排放调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资源核算;实施绿色GDp的国家还有很多,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等。

发展中国家中率先试行绿色GDp的是墨西哥。1990年,在联合国支持下,墨西哥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再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这便在传统国内生产净产出(nDp)基础上,得出了石油、木材、地下水的耗减成本和土地转移引起的损失成本。然后,又进一步得出了环境退化成本。与此同时,在资本形成概念基础上还产生了两个净积累概念:经济资产净积累和环境资产净积累。这些方法,印尼、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纷纷仿效,并已开始实施。

中国对环保的重视始于1978年,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中国应制定环境保护法;1984年,中央将环保提到了“基本国策”的高度;1994年,中国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1999年,中国将“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写进了《宪法》。

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新政绩考核制度的推行和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的趋势,又为实行绿色GDp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3年开始,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实物核算,物流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组织力量积极进行研究和试验;2005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十个省市启动了绿色GDp试点工作;2006年,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但是,从国内外的总体情况看,迄今为止全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绿色GDp结果,而我国的绿色GDp实践也尚处在探索阶段。

二、冷思考:绿色GDp的前景如何

从理论上讲,与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比,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为实际地测算一国或地区经济的生产能力。因此,有人提出,实行绿色GDp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新发展思路的最佳切入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破题的关键,因此应当尽快在全国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实际冷静审视、慎重推进,切莫唯GDp论后又陷入唯绿色GDp论。

1.绿色GDp概念虽好,实践困难,只能谨慎试行,不能盲目推进

目前我国实行绿色GDp核算机制,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总体上看可归为三类:

一是认识观念还不够全面深刻。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变革,但目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对绿色GDp核算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绿色GDp核算的相关范畴理解不深。

二是绿色GDp核算技术还不够先进完善。计算绿色GDp要定两个价,一个是治理污染所要付出的成本,另外一个就是资源消耗所付出的代价,但这两项成本和价格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又有不同,因此核算起来很成问题。环境和资源的定价问题成为制约绿色GDp核算的最大难题,这也是世界各国绿色GDp不能深入推进的根本原因。

三是绿色核算的制度建设基本还是空白。绿色GDp从概念的提出到现今,已有一段时间,之所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复杂性之外,另一个挑战,就是与绿色GDp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还基本空白,这主要包括:环境法规的不完善,统计法规的不完善,评价标准的不完善等。

2005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郑京平在新华网上做客时谈到绿色GDp,首先肯定了绿色GDp是大家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意识的及时觉醒,但他也指出,“同时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绿色GDp这个概念虽然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是想要把它付诸实践又是非常非常困难的。”2006年3月1日,中科院公布的《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分析认为:绿色GDp目前在中国尚处在理论探索和研究阶段,在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不具备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为此,报告提出了“试点先行、谨慎评估、规划指导、循序渐进”的建议。

因此,关于绿色GDp核算,可以在有关部门特别是研究机构进行积极研究和试算,但是,如果把一种尚未成熟的统计指标,作为地方政府及干部考核的标准,难免会误入歧途、事与愿违。

2.保护环境和资源并不一定要靠绿色GDp

绿色GDp本身并不包含真正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内在机制,把绿色GDp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只是从价值理念上对政府行为的一种导向和约束,在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尚不完备、资源考量较为困难以及有较大伸缩余地的情况下,绿色GDp能否真正起到约束地方政府的作用必须认真研究。

另外,环境改善的动力来自客观发展规律和群众的真实需要,我们在推进环保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被不切实际的幻想、炒作冲昏了头脑,千万不要丢掉实事求是。世界各国的现实已经证明,几乎各个工业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都经历了一个污染的过程,在经济发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会出现环境改善的阶段。这就是说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必然会有保护环境的要求,我国社会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

因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键要从人人做起,从实际做起,从点滴做起,应该多采取一些实际行动,少搞一些概念炒作。实际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成本更低的替代性指标和方法来达到增强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的目的,而不一定非要制定绿色GDp考核体系。

3.绿色GDp对传统GDp并没有颠覆性的变革,并不能解决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

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指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资源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在GDp的基础上减掉创造GDp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然后再减掉创造GDp所造成的污染的治理成本。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绿色GDp实际上是以GDp为基础的,对传统GDp并没有颠覆性的变革,只是变革了计算方法。

绿色GDp主要是从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讲的,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少需要予以同样关注的就业、收入分配、"三农"与教育医疗等其他重大问题几乎没有涉及,这无疑不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绿色GDp是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之一,但是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其他系统的变化。绿色GDp只是考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代价,在GDp基础上做一些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的调整。也就是说它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部分影响,但是没有反映经济与社会、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只能说它是可持续发展指标之一,而不是全部。

正是由于绿色GDp概念的提出并不能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最近两年,矿难等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2006年初人们又提出要把亿元GDp死亡率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无独有偶,针对绿色GDp只计自然成本,不计社会成本的缺陷,又有专家提出要把社会成本计算到GDp中,扣除社会上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GDp损失,以及处理这些事件的支出,扣除为了防范和处理市场不公正、腐败造成的损失等。

但一旦限定GDp的大门打开,人们也会提出把社会公平竞争机会、贫富差距指数等等计算到GDp中。修补GDp考核指标的种种努力,意味着人们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GDp崇拜,并默认GDp是衡量地方政府及官员政绩的最为有效、最为核心的指标,是对GDp否定之上的肯定。

总的来讲,绿色GDp概念虽好,实践困难;绿色GDp核算只涉及了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而没有涉及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绿色GDp对传统GDp并没有颠覆性的变革,只是变革了计算方法;绿色GDp虽然有重要作用,但它距离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应将绿色GDp辨证考虑,不能寄予其太多的期望,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的是对GDp考核体系的根本革新,而不是局部调整。

参考文献:

绿色设计的核心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分析

abstract:theenergyandresourceshortageproblemintheworldarefacingproblems,andpeople'slivingcannotleavethebuilding,sothispaperofgreenbuildinginthemainpointsofdesignareanalyzed,andthehopethatthroughdesignedtoachievetrue"greenbuilding",peopleandthenature.

Keywords:greenarchitecture;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sign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提到“绿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花草树木等,立体实物绿化。而本文绿色建筑的“绿色”,指的是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合理设计、利用对人体无害并低能耗的生产和装修材料。绿色建筑即为节能环保型的生态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设计理念为:设计的建筑应尽可能节约能源,应用可再生资源,减轻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设计的建筑应为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学习提供更舒适健康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设计的建筑应符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取”与“报”的平衡。

1现状分析

1.1能源现状分析

我国能源消耗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我国采暖和大型钢铁工业等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的首位为煤炭消耗量,其次是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但煤炭和石油是一次能源中的不可再生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能源,一旦用尽,势必影响国家的发展。

虽然在世界能源贮藏量中我国居于前位,但在世界能源消耗中我国也同样名列前茅,如果当今不注重能源的节约利用,那么在能源方面,我们将面临着能源消耗过大,入不敷出的情况,使我们的子孙面临少能源,甚至无能源可用的状况。我们要对子孙负责,节约能源,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所以在建筑方面采用合理的设计,采用新技术应用到建筑保温、采暖等方面[1]。

1.2建筑能耗分析

从我国能源现状论述知道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不难发现消费量大,反应出了浪费量大的问题,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根本,建筑能耗在国家消耗总能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每年消耗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玻璃及钢材等)占世界消耗总量的40%以上;石油消耗3亿吨以上,煤炭消耗高达26亿吨以上。07年被评为“建材消耗量第一”、“污染排放量第一”的国家。

为了提高生活品质,使我们的地球永远是生机勃勃,使我们的家园环境优美,我们必须重视节能,在建筑领域优先采用节能环保的暖通及其他电气设备,采用自动感应的电气设备,达到人走设备关的低碳环保生活。

􀀁

2理论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秉着节能、健康、自然、经济及适应性高的原则。

绿色建筑以节能为核心,在设计、选材、施工等环节实现低能耗,减少对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绿色建住设计应在温度、声、光及室内外环境方面营造一个使人舒适健康的高品质生活空间;绿色建筑设计时应注重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绿色建筑在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将来技术的升级,应在设计时就为适应新技术的更新发展预留空间及操作接口[2]。

3设计要点

3.1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因为建设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人类,给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所以在设计中要减轻噪音、辐射、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在设计中选用低碳环保无毒的材料和装修涂料,合理设计采光、通风口,达到即美观又节能目的[3]。

3.2减低能耗

建筑能耗在国家消耗总能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所以降低建筑能耗是绿色建筑设计中又一设计要点,减少能耗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注意减少建筑材料装车、运输及卸车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二是在建筑建成后注意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建筑能耗对全球能源节约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3注重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这些清洁能源,采用合理的设计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建筑内部热能。利用建筑过程中剩下的边角料(如木材、钢筋、保温材料、砖、水泥等)进行加工再利用,即减少了向外界环境排放建筑垃圾又降低了成本。对木材和保温材料等的可再生利用,减少了对大自然树木及其他资源的开采,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环境的负荷。

3.4注重建筑使用寿命

设计过程中在选用建筑材料时,应该选用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耐久性建材,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材料的维护或更换,每一次的维护或更换都是对建筑的一种损伤。当然也不是选用耐久性越长的建筑材料越好,应该选用耐久性刚好等于建筑使用寿命建材,这样既保证了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筑投资。

3.5注重经济性和适应性

一提到“绿色”,人们就会想到昂贵的建材,绿色蔬菜、绿色化肥、绿色材料等,所有和绿色有关的商品价格都很贵,为以后的改造留有操作接口,大大降低了后续的改造费用,所以绿色建筑在设计时应注重经济性和适应性,从全局考虑减低成本。

4措施和建议

要想使绿色建筑真正达到节能环保、舒适健康、高性能、高质量、低成本,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各专业人员配合一个工程的完成,不是靠某个个人完成的,是靠一个专业的团队。绿色建筑的设计是靠近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在设计的初期,就应该组织建设方、建筑设计工程师、建筑结构工程师、预算师、暖通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及机械工程师等人员,就建筑设计进行研讨,预设出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利用专业加以解决。最后拿出完整的建筑方案[4]。

(2)选用先进技术原始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落后了,满足不了人们对节能环保的要求,所以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上,应该选用新技术,在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上都选用新工艺和新设备,考虑到环境的负荷,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等理念着手设计。

(3)制定激励办法绿色建筑不像普通建筑,建造者不能马上回收全部效益,所以绿色建筑的推广不是很成功,政府部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如优先审批、减免部分税收等优惠政策,激励绿色建筑建造者的积极性[5]。

5结语

做好建筑设计很难,要做好绿色建筑设计就难上加难,希望从事建筑设计的工程师,通过本文的论述,能过按照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谨遵绿色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今后的设计中,真正做到完整的、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黄继红、范文莉.以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建筑整合设计策略[J].工业建筑.2008(02)

[2]吴向阳.绿色建筑设计的两种方式[J].建筑学报.2007(09)

[3]叶青、卜增文.本土、低耗、精细――中国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J].建筑学报.2006(11)

[4]牛、李东寅.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分析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1(07)

绿色设计的核心篇9

(一)绿色供应链的由来

最早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方面提出的。大规模、有意识地研究绿色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韦伯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40万美元的资助下,进行了“环境负责制造”研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在当时绿色供应链只包含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两层含义,就是用最少的能源、最绿色的材料,制造出最环保的产品。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组成的链状结构、通道或网络。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的制造、运输、使用过程都会产生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指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这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

二、绿色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参考模型。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使战略性地进行企业管理成为可能。该模型将供应链分解为五个环节: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和逆向物流。

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型从总体上把整个供应链分为制定绿色供应链的计划环节、采购环节、制造环节、交付环节和逆向物流环节,在每个环节都应遵循绿色制造的要求,把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绿色系统进行管理。

(一)制定绿色供应链的计划环节

绿色供应链是以传统的供应链为基础,并结合制造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的应用技术,其目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产品设计、制造、装配、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后回收处理,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均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问题,以实现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作为首要环节的绿色供应链计划环节,主要是要考虑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是本企业内部还是,而且在相关联的企业和使用者,都要考虑资源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核心企业,作为链条中最重要的企业,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从设计的源头,到采购、生产、销售和回收,以及废弃物的处理,引入绿色的概念,从而全面计划、杜绝任何形式的污染和浪费。

(二)绿色供应链的采购环节

绿色采购,就是在原有质量控制的标准、价格可比较的标准的基础上,加入绿色标准,即要求供应商在市场时采用绿色原料、绿色工艺,实现材料、能源的节约,来达到源头控制,满足公众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绿色供应商的管理

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原来是通过包括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价格、地理位置、可靠性、售后服务、供货期和柔性等指标加以考核和管理,而现在应该加入绿色评估要素,确定绿色供应商优先采购的机制。在此阶段,需要考虑到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是否具有污染性、生产制造过程是否是清洁的、运输过程是否能够节省能源等因素。对绿色供应商的管理要充分体现根据最终产品的要求,结合供应商的实际困难,帮助部分供货商制订生产环境改善计划,以确保供货厂商的生产环境条件达到绿色标准,尽可能减少产品给环境带来的损害,以实现了制造方、顾客和整个环境的“三赢”。

2.实行一体化开发与建立一体化供应管理模式

绿色供应链的一体化开发是指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有利于改善双方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开发。现在要求供应商从设计阶段,就确定绿色制造机制,确保提高产品的绿色水平。

建立一体化供应管理模式在于注重核心企业和供应商能够共同设计一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的一体化供应模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供应与需求双方可以共享库存数据,信息的共享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决策可能造成的成本损失。供应与需求双方信息高度共享,保证了供应与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双方在生产计划、库存、质量等各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及时交流,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形成了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协同管理,显著提高了采购与供应的运作效率。

(三)绿色供应链的制造环节

绿色供应链的制造环节不仅指制造、加工过程,它是一个包括了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产品加工、物流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产品拆卸等过程的大制造概念。

1.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减少原料、重新利用、物品回收,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2.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四)绿色供应链的交付环节

绿色供应链的交付环节实际上是一个交付的过程。它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从核心企业(制造商)到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过程;二是从分销商或零售商到消费者的过程。

(五)绿色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环节

逆向物流,指物资从产品消费点(包括最终用户和供应链上上客户)到产品来源点的物理性流动过程的计划、实施和控

制。逆向物流涵盖了有关再利用材料与物品的所有活动、收集、拆卸和处理用过的产品、零件或者原材料,以使它们有效地再利用。按成因、途径和处置方式的不同,根据不同产业形态,逆向物流被分为投诉退货、终端使用退回、商业退回、维修退回、生产报废与副品,以及包装六大类别。该物流过程主要包括产品回收、检验与分类、检修、分拆和再加工、报废处理等步骤。

三、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途径

面对欧盟的绿色壁垒,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迫切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因此,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思考和行动:

(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一方面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当地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实施绿色采购,尽可能减少产品给环境带来的损害。

(二)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

绿色供应过程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适当调整,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其次,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上对环境保护的认同,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最后,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

(三)加强用户环境消费意识

要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资源负荷重、压力大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绿色消费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绿色消费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遏制生产者粗放式的经营,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发展绿色消费不仅可以从优质无污染的消费对象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和身体健康,而且在消费过程中通过观念的转化、行为的转变,提高广大群众对环保、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四)加强管理部门的环境执法

由于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金是相对有限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对生产过程进行适当的修改,但由于习惯、经验、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影响,大多数企业生产方式的修改是有限的,效果怎样也不能很好地考察。即使有一些企业效益很好,想对生产过程进行大改造,节约资源和能源及减少环境污染,也不愿冒风险。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甚至不顾环境污染。这时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行。执法部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既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又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

四、结束语

绿色设计的核心篇10

【关键词】企业  经济管理   发展模式   作用。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及其重要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一直在飞速发展中。当我们回首一望时才发现,在我们的建设快速、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家园也随之满目疮痍,曾经的鸟语花香、碧波荡漾的乐园,也随着我们片面追求发展而变成了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污染区。许多企业因为环境污染问题纷纷被关停、整顿,这样的非持续发展模式让我们的众多企业、百姓乃至国家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到了上个世纪末期,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浪潮引领下,国内许多地区对投资发展绿色经济热情高涨,开始寻找一条既不损害生态环境又能够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期实现环境与经济目标的统一。

近几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相继出台了很多环境保护政策,我国的行多产品也因此受到了太多的影响和冲击,主要原因是环境保护不达标,质量标准不过关。这种状态告诉我们,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关于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简单要求,而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随着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建设绿色开发、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的绿色生态管理模式,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和必须。那么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生态模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作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绿色生态模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绿色生态文化,是构建绿色生态模式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绿色生态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遵循、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对企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象征,对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以有言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约束、规范作用。而在企业绿色生态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又势必间接地帮助企业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树立和创建企业品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建设绿色生态化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绿色生态技术,是构建企绿色生态模式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核心技术的竞争。

只有当企业的核心技术被不断地创新改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新形势下,企业的核心技术又赋予了新的内涵,那就是在核心的基础上增加了绿色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核心技术,如今已经成了绿色核心技术。

绿色的核心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投入的同时增加利润,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尤其是随着企业把绿色核心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就一定会使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废弃物越来越少,其排放也一定会随之减少,非常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因此加强绿色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

3。绿色生态生产,是构建绿色生态模式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绿色生态生产是指生产或是再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最小,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最优。

要想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首先在设计环节就可有绿色的理念,在产品生产之前,就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过程中以及废弃后的回收再利用等阶段,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全部在考核、评估内容之例,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对环境危害最小,污染最少的方式、方法和产品生产或再生产。其次,就是在生产环节的绿色生态化。这一环节也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绿色生态生产,就是要企业充分利用绿色生态的核心技术,绿色的生产工艺,使污染降低到最大限度,真正做到污染可控、在控。再次,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要成为绿色产品,从产品的销售到产品的消费,都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要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最后,是回收再利用环节,也要坚持绿色生态化的原则。如此一个闭环式的绿色生态生产管理,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必将达成。

4。绿色生态制度,是构建绿色生态模式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绿色的经济管理模式,离开制度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制度是保障。绿色的制度要求经营管理制度是绿色,强调在管理过程中,时刻把环保放在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位置;要求营销策略是绿色,强调在营销的所有环节,都要把绿色的理念放在首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公众的消费也要起到一定的正面导向的作用;要求会计核算制度是绿色的,强调核算时要关注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包装制度是绿色的,强高包装简单化、可回收再利用化,包装的设计也要绿色化。

三、结语。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模式需要创新,更需要发展。其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可发展性和持续性。不能为了新而新,也不能只考虑到眼前的利润。在顾全大局,要眼光长远。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兼顾企业利润的同时把社会责任担起来,把环境保护的重任担起来。因此,必须构建企业的绿色生态管理模式,而且一定要根据本企业的需要,根据大形势的要求不断地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杨桂侠.浅谈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