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十篇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十篇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7:34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改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应该将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而是要放宽眼界,有效的把课外阅读和课内教学联系起来。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不是简单的告诉孩子这道题怎样做,而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老师不是有一桶水,给孩子一瓢水,而是引领孩子怎样走向大海。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这样把握小学阅读教学。

1、以情趣引导孩子阅读,让阅读真正的成为“悦读”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才会用心去学,学时才会专注,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是要以情趣为导航,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促使下,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动力,自发、自愿、主动的去学习。当然老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可以用谜语的形式,可以用巧设的形式,当然还是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之间展开一场竞赛,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不管你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在学生的情趣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趣味,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氛围很重要,氛围应该是活跃的,学生应该是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老师满堂灌,老师的观点就是学生的观点。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是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喜欢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也不可能产生阅读的兴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不怕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不怕学生的观点和老师的观点是有分歧的。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存在高人一等的思想,认为自己的权威是不可侵犯的,有学生提出和自己相反的观点就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这样的思想千万不要有,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是平等,老师和学生是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争辩,这样的学习氛围才是有助于学生学习的。

3、师生共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在教学中,老师主张学生自由阅读,但是这不等于老师让学生听之任之,乱读一气的。老师是要边读边指导,最好是和学生一起共读,一起在阅读种享受阅读的快乐。在阅读的过程中,建议老师放下师者的架子,用一个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来,这样是会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切的阅读伙伴,可以和自己一起阅读,一起交流,一起研究,一起探讨的伙伴。

4、师生协作,提高阅读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在阅读之前,老师先设定好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完全是陷入到被动的地位,阅读中是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学生完全陷入到老师的思维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占主导地位。现代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去引导学生思维,不是代替学生去思考。在教学中,应该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知课文的内容,思考后再去精读课文,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却学习重点段落。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走出去,去扩展学生的视野。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5、口语的艺术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029-02

小学语文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它是学生识字的语境,是口语交际的范例,是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指导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成为开启阅读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小学语文全面落实课改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帮助教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篇3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改善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而目前的多数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偏重于教材上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实施灌输教育,不断使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练习,对其课外阅读不加重视。这极大局限了学生的知识面,造成学生视野的狭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极为不利。

2.家庭的阅读气氛较缺乏

家庭阅读氛围的缺乏是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对读书的兴趣不高,认为读书无法带来现实的利益,学习的作用不大。这种错误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也受到了影响,导致其在思想上对读书不加重视,甚至在学校的学习也想办法敷衍,更不用说课外阅读了。家庭阅读气氛的缺乏,给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改善带来了较大阻碍。

3.现代媒体减少阅读时间

现代媒体的迅猛发展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也造成了人们对传统阅读的减少。小学生常常容易沉迷于现代媒体,这极容易导致其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下降。此外,现代媒体所传播的许多信息都有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学生长期关注现代媒体也容易使其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有利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方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性不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就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效果不佳的状况。对此,教师首先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依靠教材上的内容,要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一个方向,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如在学习课文《神笔马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进而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对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有利。

2.家庭要塑造良好阅读氛围

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环境缺乏阅读的氛围。家长多忙于工作或对读书缺乏兴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使其认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此,家长应从自身进行审视,须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胜过教师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家长可以时常进行一定量的阅读,购买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书籍,使其能够受到积极影响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如家长在空闲时间可以去书房展开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使其也能静下心来进行课外阅读,这有利于让学生主动接触课外阅读,对增强其课外阅读量非常有帮助。

3.要促使学生正视现代媒体

现代媒体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休闲时间多用于观看电视、上网等,进而造成了阅读的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许多小学生被先进的科技所吸引,对其盲目追求崇拜,导致一些错误的知识以及观念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思想。对此,教师和家长不能严加禁止,只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代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当前的历史剧对许多历史人物的称谓都有一定偏差,如许多影视剧中对皇帝的年号、庙号不加区分,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基本常识产生了误解。教师可以根据电视热播的历史剧中出现的常识性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通过查阅一定资料获得真实的信息。教师要促使学生正视现代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对其中迷惑的地方要多进行课外阅读,进而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篇4

关键词:阅读课;高中生;语文阅读量;对策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是教育活动中的重点,但是现阶段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量较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好阅读课,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储备,使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对于提升高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十分关键。

一、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现阶段,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的阅读量主要来自语文教材,对课外阅读的限制十分严格,部分教师甚至不允许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导致他们无法提升阅读量。第二,缺乏阅读条件,阅读面较窄。高中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而且还需要面对高考的重大压力,一般仅在阅读课上进行阅读,平常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应对作业和习题,而且接触的阅读材料有限,阅读范围和视野受到限制,以至于阅读量较小,阅读面不宽。第三,阅读目的不明确。不少高中生在阅读中,为扩大自己的阅读量而盲目选择阅读材料,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很容易走入误区,阅读一些对语文知识没有帮助的娱乐杂志、小说等,而且有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阅读,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二、利用阅读课扩大高中生语文阅读量的对策

1.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仅需要注重他们的课内阅读,还应关注他们的课外阅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筛选阅读材料,明确阅读目标。教室不能成为学生进行阅读的唯一场所,教师应带领他们摆脱课堂的束缚,广阔无垠的生活世界才是语文阅读的内容,否则学生的阅读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语文阅读量的关键途径,在保证语文阅读课内教学质量之外,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外阅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

对于高中语文阅读课来说,教材内容过于局限,仅靠此难以有效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而且他们的阅读能力也难以提升。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古代的文学作品,还应重视现代文学作品,以及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国外名著,从多个方面扩大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量。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继续保持对原有文学作品的重视,像现当代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风格优美的文言文,也应关注眼下文学作品中可以反映生活风貌与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学作品。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学生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像《红与黑》《乱世佳人》和《茶花女》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一定不能严格限制他们的阅读范围,只要是能够促使他们学习的文学作品都可以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扩大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量。

3.引导学生运用现代阅读形式

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高中生的阅读方式和渠道也带来一定的改变和影响,阅读书籍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通过传统形式进行阅读,还需要关注他们的现代阅读形式。近年来,信息载体、信息媒介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而且形式越来越多,阅读对象也千差万别、日新月异,“报刊加书籍”的形式在学生阅读对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BBS、广告牌匾、网络文学、e-mail、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多种阅读形式,对高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言语发展产生极大作用。

三、总结

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扩大学生阅读量的价值和意义,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出发,全面改善和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充分扩大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量,拓展其知识视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知识水平与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刘晶瑛.碎片化阅读对高中阅读教学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实践

现代小学教学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其实践中有许多不足,表现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学习和阅读材料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和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长时间地阅读一些跨越非学习领域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没有思路和学习技巧,不利于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学习和阅读。

一、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群文阅读和思考,保证教学高效性

语文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与课堂学习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和书籍,对语文学习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能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和明白相关内容,其延伸出来的部分能扩大学生自身学习的视野以及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

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白色”的是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

让学生在参与群文阅读的实践中真正了解和感受阅读带来的魅力和文化,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参与语文群文阅读的学习意向,保证教育教学的高效

语文阅读是基于文字之上,通过文字表现情景、意向和主旨等等,比起生动形象的语音影像,文字群文阅读显得相对乏味,在小学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阅读性强、趣味性多的群文阅读材料,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意愿。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篇6

一、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现阶段,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的阅读量主要来自语文教材,对课外阅读的限制十分严格,部分教师甚至不允许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导致他们无法提升阅读量。第二,缺乏阅读条件,阅读面较窄。高中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而且还需要面对高考的重大压力,一般仅在阅读课上进行阅读,平常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应对作业和习题,而且接触的阅读材料有限,阅读范围和视野受到限制,以至于阅读量较小,阅读面不宽。第三,阅读目的不明确。不少高中生在阅读中,为扩大自己的阅读量而盲目选择阅读材料,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很容易走入误区,阅读一些对语文知识没有帮助的娱乐杂志、小说等,而且有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阅读,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二、利用阅读课扩大高中生语文阅读量的对策

1.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仅需要注重他们的课内阅读,还应关注他们的课外阅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筛选阅读材料,明确阅读目标。教室不能成为学生进行阅读的唯一场所,教师应带领他们摆脱课堂的束缚,广阔无垠的生活世界才是语文阅读的内容,否则学生的阅读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语文阅读量的关键途径,在保证语文阅读课内教学质量之外,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外阅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

对于高中语文阅读课来说,教材内容过于局限,仅靠此难以有效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而且他们的阅读能力也难以提升。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古代的文学作品,还应重视现代文学作品,以及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国外名著,从多个方面扩大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量。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继续保持对原有文学作品的重视,像现当代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风格优美的文言文,也应关注眼下文学作品中可以反映生活风貌与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学作品。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学生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像《红与黑》《乱世佳人》和《茶花女》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一定不能严格限制他们的阅读范围,只要是能够促使他们学习的文学作品都可以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扩大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量。

3.引导学生运用现代阅读形式

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高中生的阅读方式和渠道也带来一定的改变和影响,阅读书籍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通过传统形式进行阅读,还需要关注他们的现代阅读形式。近年来,信息载体、信息媒介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而且形式越来越多,阅读对象也千差万别、日新月异,“报刊加书籍”的形式在学生阅读对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BBS、广告牌匾、网络文学、e-mail、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多种阅读形式,对高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言语发展产生极大作用。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篇7

【关键词】大数据;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6-0015-02

【作者简介】冯伯虎,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心(江苏连云港,222006)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

一、教学设计理念:由“样本阅读”到“全息阅读”进而再到“个性阅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一直是小语教育界所公认的。因此,长期以来,小语教育界对阅读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视,其中,阅读教学的范式也在不停地变革着。尤其是近些年来,王金涛团队致力于大数据视野下的小语阅读教学范式之变革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开启阶段,梳理下传统的小数据时代和大数据时代阅读教学设计的理念的变化,就显得很有意义了。

1.小数据时代里的“样本阅读”范式。

资料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小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除了教科书,就是教师所开列的课外读本了。从历年来人教社主编的我国小语教材或各省编的小语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选择来看,可以说是从中华文学宝库及世界文学宝库中精选出的典型代表作品,即便是教师推荐的课外读本,也基本上是遵照课标精神精选出来的。学生对这些文本的阅读,可以称之为“样本阅读”。“样本阅读”范式的形成,既有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原因,更有作品呈现方式的技术原因(多采用纸质媒体呈现)。

2.大数据时代里的“全息阅读”范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学校产生的冲击,尤其是大数据时代教学理念的变革,使得学生阅读文本的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如:网络作品的在线阅读,电子图书的下载移动阅读等,给传统的小语阅读教学改革打开了新的窗口,使学生的“样本阅读”转变为基于学校阅读学习网站、互联网以及移动形式的“全息阅读”。“全息阅读”可以理解为是在“样本阅读”基础上的拓展。调查发现,“全息阅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样本阅读”更重视,而且,通过对“样本”的拓展(阅读),还能激发其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加深对语文工具性的理解。这也正符合课标中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大数据时代里的“个性阅读”范式。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表明,人的个性发展也会是多元的。要落实新课改理念中强调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只谈“全息阅读”显然是无法体现出学生个性的。

研究表明,为了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阅读需求,小语教师的“大数据”阅读理念应该是:(1)在保证落实教科书上的及教师推荐的“样本阅读”以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进行拓展阅读;(2)创建和不断完善小语阅读方面的主题学习网站,以便于学生拓展阅读;(3)建立小语阅读学习论坛,利于学生的学习交流与个性阅读才华的展示。

二、教学实施理念:由单一的课堂学习,到“课前”“课后”的拓展学习

在大数据时代里,若仅靠课堂的40分钟,显然是难以实现使学生从“样本阅读”到“全息阅读”,进而再到“个性阅读”转变的。而教师若能想方设法将学习时间有效地向“课前”和“课后”两端去延伸,为学生实现拓展阅读、个性阅读等创设条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1)建立并不断完善“阅读学习网站”,以便于学生拓展阅读、复习、巩固及检测;(2)充分利用“阅读学习论坛”,一方面利于学生互助式的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个性阅读的才华展现;(3)通过建立微信群等,开拓移动阅读学习空间,推荐新的阅读资料与学生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

三、教学评价理念:由随机样本评价到全体数据评价

对于班级而言,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设计教案的起点,同时也是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的依据,甚至还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教学评价是对其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检测。笔者以过程性评价为例,阐述小数据时代与大数据时代教学评价之不同。

1.小数据时代的随机样本评价。

资料研究及调查发现,按传统小数据理念所做的教学评价,主要有经验型和科学统计型两种。经验型就是教师依据以往的经验,并结合对课堂的观察、随机提问、抽测和学生练习等,做出的评价。这种做法是最常见的,但不一定准确。科学统计型评价,则是笔者团队曾经的做法:(1)按阅读学习力检测的结果,(内部掌握)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学优生(前20%)、中等生及学困生(后20%);(2)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如对学习知识点的检测,教师只需从学困生中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即可以此来确定是否有80%的人已达到了该部分教学目标的要求。

2.大数据时代的全体数据评价。

用随机抽样数据统计的结果去推测全部,虽然在统计学上是可行的,但这种做法却难以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细节,而且,也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篇8

关键词: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成才

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应该得到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使用、认可、支持和推广。教师在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采取最合适的拓展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强化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整体水平,促进学生成才。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新课程标准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拓展学生阅读内容,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活动。此外,课程标准还对各年级应该阅读的课外书的数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丰富小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此看来,丰富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是现阶段完成小学语文阅读任务的重要途径,它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大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例证明:小学语文教师基于语文课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拓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和语文知识面、增长见识、完善人格,还能够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语法词汇、丰富语文阅读知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要以语文课本为中心,向课本四周拓展和延伸,积累大量的课外阅读知识,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最新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自发地进行课外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逐渐喜欢读书,并从中获得乐趣。但要强调的是,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时,一定要注意所选书籍的适用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体阅读质量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课外读物的本身特质能够吸引小学生的目光,使他们能够自主完成课外拓展阅读任务。另外,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变通性、开放性和适用性。语文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课本内容和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一些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安徒生童话》《百科全书》等。从实际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1)创设阅读情境,营造阅读氛围。创设阅读情景,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二泉映月》这一课时,可以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形象化地描述各个文章细节,为学生创设最佳的阅读情景,并在最后用总结性较强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创作目的。要尽可能帮助小学生还原文中所述情景,为学生营造最佳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切身体会阅读的魅力和精彩。

(2)建立各种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多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创建阅读交流平台,让小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和相互沟通交流读书心得的场所,鼓励学生以书会友,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多读书、读好书,并懂得读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此外,为小学生建立各种阅读交流平台,还将学生从被动者转为主动者,不再强迫自己接受和记忆语文教师灌输的意识和传授的知识,而是将自己变成信息处理的主体,用主动意识控制自身的阅读行为,从根本上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立足语文教材,拓展阅读内容。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思路,知识积累量不足,经历不够丰富,所以,他们的理解能力普通不高。这也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要求教师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拓展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加深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语文教师还应当协助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逐一攻破,指导学生完成拓展阅读训练,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课外材料的场景中去,身临其境地体验书中生活,感受人物情感变化,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领悟力和理解力。

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自身能力。以教学课本上的题目为中心,为孩子们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籍。课本上的内容有时有些枯燥,而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是很生动的,是有血有肉的。比如荀子的《劝学篇》,在课本的开头,荀子说:“学不可以已。”老师讲完后,为了加强对课本的理解,老师建议学生去查查荀子的思想基础。当时去查了,收获很大,因为荀子的思想是“人之初性本恶”,因此他坚持“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能停止。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而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诱惑;如果不学习,不提高自己的认识,就不会知道这些诱惑的害处。因此,要不断学习,远离那些不良的诱惑,人们的思想才能高尚,才能在社会上分辨好的和坏的东西,知道什么可以去学,什么不可以去学。那次,老师的扩展教学,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同时,教师在扩展教学过程中,还要对扩展的范围要有一定规定,根据扩展的内容与孩子们经常沟通,防止有些孩子对不健康、低级趣味的阅读内容感兴趣。因为现代媒体、网络信息泛滥,孩子们很容易受到其中一些不健康读物的影响。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不能忽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其视为最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借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和范围,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确保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曾瑞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J].广东教育,2013(1).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想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这样的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教法呆板,教得反味,教了不管用;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学得厌烦,学了也不会用。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许多教师阅读教学的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的字词句段篇章。教师只注重了课堂气氛的热闹和花样,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以为课堂阅读教学就是要把“课文讲深讲透”,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缺乏理性思考,忽视了课文内容的描写,教学中淡化了阅读,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形式表演,以议代读,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代读。有些教师就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由于老师的全面讲解,学生渐渐养成了依赖的心理,缺少了主动的参与精神,这都是教学方法陈旧造成的结果。

3.教师钻研教材不深入

不少一线教师不能虚心地、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实践中挖掘教材的优势,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指导性,不能用足用好一切教材资源,在此基础上发现教材的不足和局限性,不能进一步完善它、丰富它。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往往不善于发现问题,不能通过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领悟教材,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正确把握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普遍存在耗时低效的状况。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语文教师不能正确把握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或越位或不到位,造成阅读教学的盲点。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阅读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达成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为学生精心设置训练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

2.深入挖掘教材,实施有效阅读教学

书海浩瀚无边,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却是每个单元阅读主题的典范,是学生今后能读好更多书的基石。我们教师作为文本的先行探路者,一定要沉入文本语言的深处,以学生的终身阅读为计,既要读书,又要得法,真正做到读与法的结合,这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所以说,准确地把握教材,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

3.重视学生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感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无论是从语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还是从语感的功能性看,培养语文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有选择地利用多媒体

现在的阅读教学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很不妥的。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不利用而非要将其做成多媒体。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那就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所以说,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要只注重形式。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上,使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都是落后的。我们经常使用的、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好像不多见的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是成本低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篇10

关键词:信息资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31-01

小学英语信息资源从狭义上讲:指经过学校教师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利于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用信息资源集合,主要包括:与小学英语相关的图片,图像,符号,视频,音频,flas,文本资源等。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又是相对抽象的知识。信息资源的运用对于缺乏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情景再现,扩充学生阅读资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网络阅读学习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与兴趣。

1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1.1学生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阅读语篇中存在的陌生单词、词组、句型、语法和特殊用法等都对学生的阅读构成障碍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生和老师的学与教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一方面理解文章大意,完成学习题目,另一方面需在老师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良性循环,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但阅读与语言交流的背景限制,语篇的加长,语句难度的提高和语言文化的差异都不利于高级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1.2学生阅读面狭窄,传统阅读教学始终围绕教材,以教材中Readandwrite和Storytime两个部分为主,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利于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

学生阅读语篇稀少,缺乏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资源,不利于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教材中的阅读资料多为句型结构的巩固语篇,不贴近现实生活,教师需以趣味性,循序性和多样性为原则,为学生推荐有益的阅读资料。

1.3教师在传统阅读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轻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缺乏对教学实际效果的延伸与提高

一些教师通过创设的一个又一个生硬的小情景教学文章中的词汇,在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文章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活动,文章的整体性被破坏,整堂课变成了词汇教学与故事梗概。但在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标。

而信息资源的运用将有利于以上问题的有效解决,因为运用信息资源会逐步实现阅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激发与维持学生阅读英语学习的持续兴趣;网络信息资源便于学生扩充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实现现代教育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高级目标。

针对阅读的三个阶段:pre-reading(阅读前),while-reading(阅读中),post-reading(阅读后)。信息资源在各个过程也将产生不同的作用。阅读前,学生预习,利用信息资源了解相关背景与陌生词组;阅读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大意,透过信息资源的情景再现和图,音等的展示,完成阅读题目,把握语篇重,难点,实现自主阅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阅读后,通过信息资源扩展阅读量,形成阅读心得与体会,透过网络交流,实现英语语言的外籍交流。

2具体运用方法

2.1学生通过网络,运用信息资源,进行课前阅读语篇的预习

(1)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背景、陌生单词、词组、句型、语法和特殊用法等。

(2)了解故事大意:when?where?who?How?what?课前五分钟进行小组展示。

(3)提前上传网络交流平台自身感兴趣的与阅读语篇相关的问题,学生之间进行初步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2.2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习

教师从听、做、说、猜、编等维度精心设计,由易渐难,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提问系统。从视听入手,整体感知语言材料以问题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课堂教学。第一步,学生透过视频音频资源进行形象思维感知故事,提高了兴趣;第二步,学生看图回答教师呈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复述故事大意。第三步,阅读语篇,进行情景再现,小组上台进行故事演绎,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情感体验。第四步,有选择的解决学生课前上传的问题,拓展课堂学习内容。

2.3举办相关的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