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堂管理的概念十篇课堂管理的概念十篇

课堂管理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38

课堂管理的概念篇1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优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初中教学管理质量。因为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最后三年,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完成义务教育任务,还要为各地高中输送合格新生,无论是对教育成果还是学生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初中教育必须优化管理,提高教师水平,为培养优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领域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教育界人们也充分意识到管理工作无论在任何组织机构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初中教w管理中将成为实施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初中教育管理走向全新领域的重点。所谓人本主义并非在20世纪形成的,其根本历史悠久。古希腊和罗马常常运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对人开展教育,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又和人文主义运动结合后形成人的价值。学校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程序、规则活动任务、目标并要以实现上述目标而相互联系、依赖的组织,其自身无法脱离管理活动。因此就要求初中教育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管理的最终价值为学生,只有树立人本思想,坚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应转变以往的管理价值观,贯彻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的以人为本思想,逐渐将呆板僵硬的应试教育体制过渡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方向。同时需要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习惯了在课堂上运用一言堂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点,并没有注重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也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英语,以致于课堂效果不佳。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认知策略、学习结果进行监控,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风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育质量的一大体现,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时间与精力,由此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尤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很多学科都引用了多媒体教学。例如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出与概念相关的感性材料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逐渐构建出新的物理概念。建立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将客观材料主观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借助课堂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努力思考,从而逐渐排除物理现场中的无效因素,挖掘出与概念形成有重大关系的核心因素,从而获得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构建出新的物理概念,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比如在学习《浮力》概念时,教师就可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抓住浮力概念的本质,从而使得他们更加深刻理解概念内涵。物理教材中是这样定义“浮力”的: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但是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组实验,并要求学生一一记录实验中弹簧秤读数。实验中体积不同但质量相同的两个铜块铁块,上端用绳子悬挂在弹簧秤先浸泡在水中,同学们会发现悬挂铝块的弹簧秤读数小于铁块,在更改铝块外形后弹簧秤读数不变;再将悬挂在弹簧秤上的铁块与铝块再次放到油中,弹簧秤读数均变大。然后,再为学生播放牙膏管放在水中的实验:处于正常状态的牙膏管漂浮在水面,而将牙膏管揉成一团后再次放进水中后下沉。实验播放完毕,教师引导学生就几组实验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影响浮力的各种因素,最终学生在对比中抓住了影响浮力的因素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

此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交流的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提出的一切建议,双方在良好的沟通下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构建友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就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其中教师占据课堂大部分比例,传授知识、管理课堂纪律等,而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的听讲,二者几乎很少有交流,长期以往学生就会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效率。相关心理学家曾指出,人类在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其学生能力要远远高于平时,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只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情感共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毫无疑问,学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体,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要获得学生的配合,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更敢于提出质疑,同时能和其他学生展开探究合作,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师也要结合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开拓教学思路,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意见,营造热烈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初中生世界观和心理还处在成长阶段,教师和同学间的接触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提高初中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十分重要。教师在做出决定时不能太情绪化,更不能从个人利益出发,要在利益面前不动心,荣誉面前不骄傲,拥有淡泊名利的精神。此外还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空间;教育就是要充分解放学生,让学生从分数和升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还可以放飞学生心灵。教师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要以科学民主的方法管理,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其创造个性发展空间并运用管理方式激发学生对生活欲望,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4.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和教师有所交流互动。同时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前书.初中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40-41

课堂管理的概念篇2

一、精心打造备课环节为提高有效教学做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质量如何,首先取决于备课质量。备课包括:

1、备教材:教师要为自己不断的充电,对眼下用得上和将来用得上的知识都要广泛地猎取。要把从别人那里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教案的恰当部位展示出来,以便巧妙地奉献给学生。

2、备学生: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层次教学,不要一刀切。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把握重点、难点,了解哪些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顺利接受的,哪些知识是必须讲的,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具体、更确切。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3选择科学的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二是服务性原则。选择教法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训练项目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三是多样性原则。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多种教法。四是灵活性原则。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的知识特点、业务素质、实践经验等。

二、强化互动的教学过程,为教学添彩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交融互动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1、趣味课题的引入:课题引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一开始导人新课时,就以富有趣味性的引入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始,就感到学习的内容有趣味,有意思,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来,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物理教学活动,并专心致志地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我做了一个筷子提米的小实验。当提起筷子时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学生们都感到奇怪,是什么力量使筷子能把米提起来呢?这是什么道理呢?学生的注意力被这奇特的现象吸引住了。再如讲“大气压”一节时,一上课我做了两个实验。一是用杯子盛满水,杯口上放一张纸,然后倒过来,纸水都不掉下;二是我拿出两个大小试管(小试管刚好能放入大试管内)大试管内注满水,把小试管按入大试管里一部分,把两试管倒置并松开拿小试管的手,小试管没有下落而是慢慢上升到大试管里面去了。这两个现象完全出乎学生的意料,这时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与新的问题发生强烈的认知碰撞,动摇了学生原认知结构的基础,从而通过有趣的实验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真正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活跃了,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了。

2、细化巧化讲解思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规律和概念讲解不单是要学生接受一个规律或是概念,而是要让他们去发现规律、得到概念,让他们去想、去做、去体验。讲解概念的结果是要学生把一个物理概念与一幅物理情景联系在一起,当他想到这个概念的时候头脑中立刻出现与该概念相关的物理情景,这个情景中问题是怎么提出的,他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论是怎么得到的,与之想对应的情景还有那些等。而物理规律教学的结果是要学生把一个物理规律与一个变化的物理过程联系在一起,当他想到这个规律的时候,他的头脑中立刻出现一个物理过程,这个物理过程变化的条件是什么,怎么在变化,变化规律是怎么得到的,与之相关的物理过程有那些等等,反过来,当他见到一个物理过程的时候,他就会很快进行对比和联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会做题、不会思考的问题。对物理概念的教学,首先要强调概念的情景设置,可以是语言描述的情景、可以是图画展示的情景、可以是多媒体展示的情景;可以是老师提供的情景、可以是老师启发下学生描述的情景等等。

三、运用恰当的检测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把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落到实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要通过具体的检测,因此恰当的检测方法,对学生来讲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对于教师为了落实检测内容,讲课时就要突出重点,同时根据检测情况也有利于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具体检测方法是当堂检测。在课前要设计好练习的水平级,设计好记忆型练习、理解型练习、扩展型练习等,同时要注意练习内容的代表性、练量层次性和梯度。每节课都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练习,练习的题目围绕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力求达到基本掌握所学知识。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视、检查,根据反馈的情、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

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课堂管理的概念篇3

思考一:结论与过程之间的轻重

一般的课堂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为课堂教学的结束点,而我则认为,课堂是一个新的问题产生的起点,一节几十分钟的课堂是否需要得出一个科学完整的结论,究竟是“轻”什么“重”什么,成为许多化学老师纠结的话题。由于初三的很多化学概念是阐述前人的有定论的探究活动,所以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以得出一个定论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而课堂实际情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很多时候是在矛盾或疑惑中,教学时间就结束了,这时的老师该怎么办?

而从化学探究的本质来说,虽然初三的学生对要探究的内容早有答案,但是他们并不清楚或者并不完全清楚这个探究活动是否有定论,即使有定论也不属于自己的结论。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会产生一些阶段性的结论,这种结论的得出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肤浅的认识,是学生从此岸到彼岸的“过河”过程,这个过程建立的记忆是深刻的,得出的一些结论是牢固的,即使这个结论不完整,但是不妨碍学生的概念建立。这种阶段性的结论与课堂上让学生随便玩玩而不能进行思考总结是有区别的,前者会在接下来的一节课或者课外继续深入进行探究,以求获得对前面探究活动的深化和推进,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后者只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忽视概念的建立,而从事实到概念的发展,恰恰就是化学实验课堂上发展学生思维系统的任务体现,只有人的思维得到发展推进了,过程性的技能才能得到训练和提升。

如化学概念是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内涵,它既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又是与之易混淆概念的区别。教学时不要只要求学生记住概念就行了,而要指导学生认真剖析概念,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的关键性的字、词,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即要注重概念产生过程的分析。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再如对于“催化剂”这一概念,一要抓住“改变”两字(有加快和减慢之意);二要以反应前后为条件,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强调是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思考二:共性与个性之间的扬弃

课堂教学场所是追求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地方,在保持科学性的同时,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趣味的课堂,是与学生认知特点匹配的个性课堂。要实现科学探究与学生的认知匹配,实验学生化、个性化的修正,是每节课必须要考虑的话题。

这需要我们对比教材实验,修改调整设置符合本班学生实际,顺应现场教学需要的教学实验。实验过程哪里需要特别提醒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关注?如何放大一些学生不易关注到的细节,如何创新设计实验,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如何让实验的材料更简单,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家里参与实验?这些在课堂上并不是一定能直观看到的问题,也许按照教材的程序完全可以进行常规教学,但是就是这些实验细节的突破,会使课堂品质升级。

在教学《分子运动》的实验时,用化学实验室提供的小烧杯、胶头滴管、试管、钥匙、品红、浓氨水、酚酞试液、长条滤纸、棉花等实验用品,学生能够获得成功,可是总是觉得缺少课堂应该要的深入。特别是让分子运动这个概念转化为扩散这个关节点上,学生总是说不清道不明。如何让“看不见的空气分子运动”变得“看得见的扩散现象”,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分子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中,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的理解?经过琢磨,在实验上的改进可以达成这一目的。于是我要求学生:找出用其他能溶于水的、有色的、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代替品红,自行再进行一次实验,并认真观察;自行设计一个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实验。于是,学生有的用墨水,有的用有色的饮料,甚至用红酒进行实验。对符合实际的化学实验进行修正,学生会留下了更深的印象。没有最完美的课堂,只有不断改进的课堂,因此,化学课堂要从“严谨的教材实验”演化为“开放的调整实验”。

思考三:正向与反向之间的推拉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有序控制下,对预计学生可能产生的困惑、疑虑作出重点解释。而探究课堂中的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掌握着主动权,教师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介入”学生,介入过早会打破探究氛围,“介入”过迟会使探究无序或无效。所以,教师以怎样的方式和时机在学生学习和探究内容之间搭建“桥梁”,成为探究和谐的特征之一。

课堂管理的概念篇4

[关键词]适时教学;同伴教学;互动教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黄桦(1983―),男,广西玉林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物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物理教育技术研究。e-mail:。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教师的角色是善用教学策略以营造一个能培养学生沟通、讨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传统物理教学的问题在于老师仅仅是陈述教科书上的物理概念和知识,学生通常只是记忆一些解题的公式和枯燥乏味的物理定律,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而且,大班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很少能够有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持续其上课的专注力,实时掌握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互动、强调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然而,大班物理教学中,要实现上述的目标,实施上有着相当大的困难。

为了突破大班教学(一二百人)的困境,哈佛大学ericmazur教授领衔的教学研究团队自1984年以来,始终在探索如何应用技术来改变物理教学,并启动了伽利略计划(projectGalileo),成功利用网络互动学习工具(interactiveLearningtoolkit,简称“iLt”),整合适时教学(Just-in-timeteaching,简称“Jitt”)和同伴教学(peerinstruction,简称“pi”)等以物理概念教学为主、沟通课堂内外、强化课堂互动的创新交互式教学模式。我国尚未有整合pi与Jitt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剖析Jitt和pi这两种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日常教学。经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大班物理教学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及课堂参与。

一、pi与Jitt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一)pi

pi是一种促进学生课堂交互、聚焦物理知识难点的互动教学技术,在大班课堂教学中,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pi通过精心挑选和设计专门用于揭示学生错误概念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测试题(Concepttests),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自己对物理概念的错误理解,在思考、回答、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物理概念,真正理解物理的主要思想。同时,借助课堂表决器(Clicker),组织大班课堂教学,变传统单一的老师讲授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概念测试实施进程如图1所示。在简短的内容介绍后,教学主体从老师转移到学生,以概念测试的形式进行。学生思考1~2分钟后,使用课堂表决器给出自己的答案。如果有适当比例的学生回答正确,老师会要求学生和相邻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答案。学生以小组(两人或多人一组)讨论的形式,积极寻找、分析自己的答案与他人答案的不同之处。此时,教师在教室来回巡视,鼓励学生多讨论,并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几分钟后,学生再次回答刚才的概念测试题目,然后老师作正确的解释。下一步,老师可以实施其他相关的概念测试,或者转移到下一个学习主题。

pi的教育价值在于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通过概念建构取代纯粹记忆。通过概念测试后的讨论,学生向小组成员以具体语言解释、说服或推理出答案,并经由这个过程反思自己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及时有效地纠正自己的错误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习成为了一个必须全心参与并与自己切身相关的进程,也因此,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及有趣。老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像个教练,在教学过程中,巡回地观察、聆听学生的讨论,科学有效地提供协助。

哈佛大学对pi教学模式的研究表明:pi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提高物理计算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其所构造的教学环境对男生和女生的物理学习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且女生获益更多。使用pi教学模式的物理课程,在课程结束时男女生学习差异比课程开始时减少了。[2]重要的是,pi不需要对课程重新安排,也不需要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支出,所需要的只是概念测试题的设计和筛选,科学、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营造课堂讨论氛围。如今,哈佛大学的pi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中小学的不同课程,并取得了相似的良好效果。[3]

(二)Jitt

建构主义学者普遍认为,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或已有经验并运用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因此,课前学习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方法。通过课前阅读和概念问题作答,可以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课前阅读的理解程度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并灵活用于课堂教学设计。课前自我学习,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减轻学生上课学习的负担;而老师则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不懂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为了pi更有成效,学生需要在课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Jitt是pi理想的辅助工具,学生通过Jitt进行课前阅读,作出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或挑选更合适、更有效的pi问题。

Jitt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在上课前奠定基础,同时,让老师找出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内容,以便将课堂时间作更有效的安排,即将课堂时间运用于解决学生真正难理解的内容,深化对所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与决策的能力。Jitt主要的教学策略是通过老师指定课前阅读,让学生对授课内容先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激起相关知识、经验的回忆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上课内容。阅读后,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回答Jitt问题,让学习者有机会反思自己对阅读内容的了解程度,找出迷惑或理解有困难的概念。另一方面,对老师而言,也能更准确地甄别出学生学习真正的问题及困难,科学、高效地设计课程内容。

(三)pi与Jitt的教育意义

无论是Jitt还是pi,其教学理念都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全心参与才能获益。pi可以培养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技能,Jitt则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发展理解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的整合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而技术与教学策略的结合,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并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它具有如下的教育意义:

1.与传统大班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差别

Jitt和pi等教学模式下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重视学习的真实性,重视合作协商过程,与传统大班讲授式教学模式有明显的差别见表1。

2.实时反馈系统下的学生教学生

pi的教学策略中,实时反馈系统(interactiveResponseSystem,简称iRS)所扮演的角色是让老师可以根据实时的统计结果,进而决定后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彼此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利用iRS可以让学生看到彼此想法的“差异”、预测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之间的差异。利用这些“差异”,老师通过鼓励、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再以小组的形式与同学讨论。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又要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同观点间的激烈碰撞,又可以促使彼此产生新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习时的互动,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pi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制造认知冲突、产生自我协调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iRS不单是消极地让害怕举手或表达的学生敢于作答,而是积极呈现学生概念间的“差异”,让这些“差异”增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力。

3.教学主体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以老师为中心,采用“老师说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方式,要求老师清晰而有条理地阐述或传递书本的知识,学生则是被要求以“有耳无嘴”的听课方式,努力将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消化吸收。而Jitt和pi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互动教学中,老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能力的引发者”,在教学中扮演学生能力培养与学习引导的角色;学生则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错误概念引发学习

建构主义和概念转变研究学者认为,教学之前要先了解学生的原有概念和经验,并根据学生的错误概念,设计科学、针对性强的认知冲突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处理并解决问题。当学生想法有错误时,应设法使学生知道原有知识体系的矛盾,让学生产生自我协调,引导其修正或重新建构原有的知识体系,有效改变学生的错误概念。

概念测试题中的ForceConceptinventory(简称“FCi”)、mechanicsBaselinetest(简称“mBt”)题目,是基于错误概念的研究所设计的题目,得到物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这样好的题目,配上iRS的使用,可以在课堂上制造很好的认知冲突,产生互动的效果。实践表明,充分挖掘和应用学生的错误概念,有助于老师采用更合适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概念转变”。当老师能不因学生的错误概念责罚学生,而是去倾听学生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时,反倒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二、pi与Jitt的核心教学工具和实施步骤

(一)核心教学工具

1.课堂表决器(Clicker)

Clicker是一个类似空调、电视遥控器的便携式手持装置,接收器安装在老师的计算机上,可以搜集Clicker发出的讯号,通过计算机软件可将统计结果的条形分布显示在屏幕上。此外,Clicker具有追踪功能,能快速、准确找出不同答案的作答者。该科技小工具最显著的好处在于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和专注力,并且让老师能准确迅速地掌握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困难。Clicker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且必须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认真思考,而不是随意作答。Clicker的匿名特性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不必担忧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错误,减轻学生作答压力,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Clicker提供的即时教学反馈,可以帮助老师有效评估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灵活调整上课内容。而作答结果的差异,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或概念冲突,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其追踪功能,便于老师找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援助。

使用例如Clicker的电子装置,对于pi的实施是非常有效的,但并不是必需的。笔者在实践中曾要求学生通过举手形式进行投票,但是,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知道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有可能造成自己回答的偏差。后来采取要求学生用抽认卡(flashcards)进行投票,效果显著提高。

2.网络互动学习工具(iLt)

哈佛大学使用iLt(http://deas.harvard.edu/ilt)来整合Jitt和pi的实施。iLt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管理系统,为老师开发课程内容、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提供帮助。iLt就像一个概念测试题数据库和概念测试题选择工具,包括阅读模块和课堂模块。Jitt部分,iLt让老师布置课前阅读内容,简易地从题库中选择合适的概念问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线完成作业,作答的结果可直接与学生数据和学习记录作链接,让老师能清楚准确地知道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这是使用其他方式难以迅速而有效达成的。这些记录经过分析后,成为老师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让宝贵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得以更有效的运用。iLt允许教师通过效率更高的网页界面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学习困难作出回应,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mazur团队目前正与其他致力于教学革新的研究人员合作,力图将iLt与开放交互式的教室系统集成起来,它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从红外课堂表决器到手机,再到无线掌上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其目的在于将基于笔记本电脑的交互性教室与基于网络的课程和内容管理系统联合起来。[4]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QQ群作为学生的学习管理系统,通过其共享功能Jitt作业和答案,通过QQ的个性化交流检阅学生的作答,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效果也较显著。

3.概念测试题(Concepttests)

概念测试可以引发学生的概念冲突,有助于学生概念引导,促进学生概念发展。概念测试题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能否有效引发学生思考及讨论,而这决定了Jitt和pi教学模式的成效。为了提高概念测试的有效性,测试题需要是对概念更高层次的考核,不是学生通过简单回忆或阅读就能回答的问题。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对学生而言,既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作出回答,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建立高质量且丰富的题库是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物理教育界广为认可与应用的力学概念量表FCi、mBt以及其他不同主题的物理概念测试题建立题库,从而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二)实施步骤

整合Jitt和pi等教学理念后,基于核心教学工具的支持,交互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步骤大致见表2。[5]

每次课都按照此顺序进行,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重复地将有问题的概念厘清,或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图2为Jitt和pi的学习时间轴。

三、pi与Jitt的实施案例

为了进一步阐明Jitt和pi如何相辅相成,笔者根据ericmazur的教学内容,选择光学这一主题作为实践案例介绍,以此来帮助不同学科的教学者理解该教学模式。[7]

在讲授光学这一主题的前一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光学的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吸收、折射、散射和成像;然后回答Jitt作业中的三个问题(如图3所示)。

当作业提交时间截止时,正确答案会公布到网上。在阅读学生的作答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前两个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不能正确回答第一个问题的学生无法清晰描述所有的光线都会汇聚于一点;第二个问题的学习困难是学生无法领会不同介质中折射的概念,尤其是对于水平的分界面。

此外,学生在第三个问题中列举出了自己的学习困难,如:

1.我无法理解虚像到底是什么。照字面分析,难道是我们在处理视觉信息时欺骗大脑的一个诡计?

2.在光传播的总时间中很难使费马原理概念化,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猜想出是哪一条路径?

3.我无法理解怎么会可能看不到像,到底光线去哪了?这有点反直觉。

……

学生描述了许多难以理解的概念,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在网上提供正确答案来处理,一些问题则可以通过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思考这些概念并和同伴讨论来解决。老师的课前准备就是花时间阅读学生的反馈,根据教科书和概念测试题库决定学生难理解的概念如何在课堂上教学,并准备相关演示实验。

正式课堂上的第一个概念测试题(如图4所示)是考查学生对反射这一概念的了解情况,投票后发现有大部分的学生能正确回答该问题,表明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的概念有较好的掌握。

老师在给出简短的解释后,迅速进入下一个问题。第二和第三个概念测试题(如图5、图6所示)是光的反射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绘出更复杂的光路图。

讨论前,大约有40%的学生能正确回答这两个问题,而60%的学生在讨论后能回答正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射时的传播路径,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解释这个概念,列举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增进学生对反射的理解。在鼓励学生课后在网上进一步复习这两个概念测试题后,教师接着讲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学生在下一节课和课后作业中还有机会作平面镜中光线传播的路线图。

在Jitt的作业中,有部分学生对费马原理不理解,在简单介绍概念和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会发生变化后,教师呈现另外一道需要运用费马原理来解释的概念测试题(如图7所示),帮助学生理解“最少时间”。

刚开始,少于一半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该问题,而在和同伴讨论后,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可以作出正确解答。当所有学生表示已经理解该概念后,教师开始讨论另外一个相关概念:折射。

虽然有课前阅读,但教师无法确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产生折射这一概念,因为部分学生无法完全解释Jitt作业中鱼在水中位置变浅的原因。因此,第五个概念测试题(如图8所示)是要学生思考鱼在水中的视觉深度。

该题在Jitt作业中以文字的方式考察过学生,如今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可以了解一些学生在阅读作业时的迷思概念。而从学生对课前阅读的回答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光线在凸透镜的传播。但是,学生必须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透镜方面的问题,所以,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概念测试题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的理解。由于时间的限制,该课堂只呈现一道概念测试题(如图9所示)。

该概念测试题有助于学生把折射和透镜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在下一次的课前阅读和课堂中,将会对这一概念作进一步介绍。

本次课通过六个概念测试题来回顾课前阅读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学结束后,笔者当即对学生(9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91%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9%“一般”;90%的学生“还会积极参加这样的教学模式”,10%表示“无所谓”,没有学生“不想参加这样的教学模式”。而且,80%的学生“希望其他课程采用该互动教学模式”。对于“该教学模式你收获大小依次是”,绝大多数学生选择:①与同伴合作交流;②积极主动学习;③愉快学习;④知识;⑤独立思考。问题“教学中你对学习的物理概念___”中,大部分学生均选择“积极参与讨论和充分思考,概念掌握比较牢固”。对“该教学模式,你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主要有“认真完成Jitt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思考和讨论”、“与同学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对于“该教学模式对你现在或将来的学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学生的回答集中在“课前认真预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与人合作”、“科学探究”、“批判性思维”等。可见,该教学模式无论是对于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还是积极的情绪体验,乃至其终生学习与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教室中信息呈现的方式一直在不断改变,从最开始的黑板,到投影机、电视机,再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且还在不断往前发展。然而,教育的问题,并不是信息呈现方式本身的问题,而是学生对呈现材料的同化吸收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问题。不幸的是,早期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只关注信息展示的途径,或者只单方面考虑如何方便老师的教学,过少考虑学生的有效学习。技术于教育中的应用,应该是使原本不可能实现的学习方式,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的支持得以实现。本文分析的Jitt和pi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如此。

Jitt和pi教学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教育价值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一定的指导意义。实践表明,在技术和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课前评估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集中精力于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以及在网络上提供额外的信息和问题来促进学生的课后复习。基于技术的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让老师和学生的活动更合理,既优化了课堂时间,同时也让课堂更具个性化。无疑,灵活运用该教学模式将对互动教学的开展,对我国大学物理乃至其他学科课程和中小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希望本文的介绍,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有兴趣的学者进行类似的互动教学改进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emazur.peerinstruction:aUser’smanual[m].nJ:prenticeHall,1997:10~16.

[2]张萍,ericmazur.peer-instruction――哈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0,(8):69~71.

[3]CCrouch,emazur.peerinstruction:tenYearsofexperienceandResults[J].amJphys,2001,69(9):970.

[4]mazurResearchGroup[DB/oL].mazur.harvard.edu/research/researchmenu.php,2009/2011-07-20.

[5]DerekBokCenter.interactiveteachingDVD:promotingBetterLearningUsingpeerinstructionandJust-in-timeteaching[m/CD].Reading,ma:addison-wesley,2007.

课堂管理的概念篇5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19—0052—01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反映客观现实,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在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良好的授课技能。在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通过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及讲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概念,准确判断以及严密论证。因此,逻辑思维贯穿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应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这两大部分,逻辑思维的最初理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首先创立的。该理论主要是对思维的形式和规律进行研究,其学科性质类似于语法学。逻辑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以及客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过程,它以感知为基础,同时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操作,是一个动态的关联系统。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之间的结构和联系。形式逻辑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正确思维的三个基本规律和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思维形式——概念、判断与推理。

二、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良好的语言驾驭与严密的逻辑思维密不可分。课堂教学内容纷繁复杂,只有充分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严密等。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达到以上要求,成为能否充分发挥逻辑思维作用的关键。

1.概念明确——上好课的基础。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课堂教学是用一定系列范畴内的概念构筑而成的。要明确概念,首先要对概念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初步掌握概念内涵,然后通过对概念基本要素的综合以及相似概念间的分类与比较,充分理解概念的外延。

2.判断准确——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条件。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离不开判断,离不开抉择。培养和熏陶学生的判断能力不仅有益于他们获得课堂知识,更符合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判断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与错,更应是对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判断,通过归纳、演绎让准确的判断随严密的推理同时进行。

课堂管理的概念篇6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高中思想政治

一、高中政治课堂要有“人气味”

教师在讲台上拿着教材说个不停,点着课件翻得飞快;学生一手支着教材,一手托着下巴昏昏欲睡。这样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此,教师需要转换教学思维,创建互动、开放、参与的课堂,让课堂充满“人气味”。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我们在讲述“如何正确认识金钱”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主题辩论活动:金钱到底是不是万能的?学生分成两组,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最后教师总结、学生代表总结。在辩论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因材施教,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另外,教师的语言要风趣幽默,肢体动作形象丰富,用有趣的游戏体验,让政治课堂充满趣味,人气高涨。例如,教师在执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可以采用抢答、必答模式,把课堂设计成知识竞赛模式,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兴趣自然高涨、受益匪浅,教学效果自然良好。

二、高中政治课堂要有“生活味”

政治课程虽然理论知识多,但多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总结概括。一堂好的政治课,必须紧跟时代、贴近潮流、走进学生、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选用的事例要最贴近学生生活,探讨的问题必须是对学生有益的。教师要恰当地运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等方面的概念和方法,把基本的观点、原理融入生活事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例如,在学习了《经济生活》这一本教材后,学生对储蓄的基本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举行模拟银行储蓄活动;并利用所学的储蓄知识,对自己的零花钱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学习了《政治生活》这本教材后,可以在班上进行民主选举班干部活动,让学生对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活动有深一步的体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从而对政治生活更深入的理解。

三、高中政治课堂要有“学术味”

高中政治知识理论性强、系统性强、结构庞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因此,要求教师科学、正确、系统的把握课堂教学知识点,并能够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授给学生,即深入浅出。学术的知识需要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形象的事例的传授。这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

例如,在讲述“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对“多极化”这一概念作出解释,并对多极化形成的背景、原因要分析得头头是道。世界政治多极化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哪些国家最终能发展为多极化中的一极,现在还无法确定。西方国家很少用“格局”这个概念,传统使用“体系”或“秩序”来表述,如雅尔塔体系、冷战体系政治“秩序”、经济体系等。无论是“格局”还是“秩序”,都是一个综述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概念。教师对这些知识信手拈来,头头是道,学生自然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提高。

四、高中政治课堂要有“思想味”

教师要率先示范、以身作则,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思想的形成来自于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来自于学生的自我品味和觉悟。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深度、有厚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理性思考、理性看事、看人、看世界,真正地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之前,可推荐学生看一些哲学类的入门书籍,如《苏菲的世界》,让学生对中外哲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哲学产生兴趣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课前,要求学生上台讲一个哲学生活小故事,让学生品味人生的哲理;也可以师生一起对某一事、某一种现象进行分析、解读,从中得到感悟与启发。

高中政治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度的道德修养,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高效教学。另外,教师还需要运用巧妙的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堂管理的概念篇7

论文关键词:有效教学;问题情境;问题明确;高认知;课堂生成

有效教学作为始于西方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当时它的理论依据是实用主义哲学,许多人用课堂上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课堂的有效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在我国当今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已愈来愈全面,认为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有序的课堂氛围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以学生为主体,多元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是产生有效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但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操作,才能使课堂更有效呢?笔者观察了几百节现场课,认为按照课堂发生、发展的顺序,产生有效教学不可或缺以下六个支点。

一、恰当的问题情境

有效教学必须引发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现实,提出恰当的问题。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其认知冲突,产生认知矛盾即“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和强烈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熟悉产生兴趣,愉快产生兴趣,相对痛苦产生兴趣(毅力锻炼),最终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学习中来,从而产生有效教学。

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原则:

1 触及问题本质。

问题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关键设计,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从事的操作、观察,或实验、探究、猜测等活动才具备实效性。

2 激活学生旧有认知和以往的学习经验。

有学者指出:“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一种缄默知识,更多的是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外显,学生的意会、感悟而获得,是在“做”中学和“做”中积累。例如:在学生第一次面对求解-分式方程时,如果教师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求解方法,而直接告诉学生:“要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就失去了一次激活学生旧有认知和以往的学习经验的大好机会,也失去了一次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机会。因此遇到解分式方程的问题,最好给学生一个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地建构方程模型,自然地探究方程的解。

3 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催生学习欲望。

新课程强调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成为有效课堂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这就需要上课伊始,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情境首先要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催生学习欲望。如在讲频率估计概率时,可以提出“你准备如何知道全世界60亿人口中大约有多少人不能卷舌?”在讲随机事件时,可提出“你知道人的心脏长在身体的左边”是必然事件还是随机事件,长在哪边的可能性大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等等。

二、合情的逻辑结构

有效教学有其合情的逻辑结构,这个结构是依据学情和知识脉络有机整合而形成的,通俗的讲教学脉络要清晰、自然,课堂的“根”、“茎”、“叶”是清晰的,一节课讨论的问题是有一定相关性的。如概念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如何引入这一概念,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概念如何在规律中体现,概念如何运用等。如进行《绝对值》概念的教学,教学的脉络应当遵循下面的逻辑结构进行:“先研究引入绝对值的必要性一找引入的切入点(观察数轴上关于原点两侧对称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的特点)——下定义——研究定义的合理性——理解概念(理解绝对值的代数与几何意义)——概念的运用——构建新概念下的运算王国。最后是概念的精致,即寻找新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以理解新概念,使新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得到顺应。

再如,研究“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教材设置的问题是在两个三角形边和角六个元素中,寻找使得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最少的条件,使学生自然的进入“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下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探讨。这些问题之间都是逻辑相关的,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十分热烈,如笔者听到了这样的一个授课片段:“在讨论完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的问题之后,教师紧接着提出“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们的发言很踊跃,一学生说“不一定全等,如我的30度的三角板与老师的30度的三角板虽然有三个角对应相等,但它们不全等。”另一个学生说“我画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显然它们不全等”,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可以说的再清楚些,前边我们刚刚讨论了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知道,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三个角对应相等的,即两者是等价的。所以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正是教师提出了合情的逻辑相关的问题,才产生了如此精彩的课堂生成!

三、明确的问题

有效课堂必须有明确的问题指引,问题水平决定提问的价值。有研究表明,教学现实中,教师80%的课堂时间花在课堂提问,可惜只有约30%的问题是明确的。这一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其实涉及的方面较多,主要在于教师的学科水平和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了,教师稍有不慎就无法准确应对学生的回应,有人形象的比喻:“教师接不住学生投来的“球”,几乎同时教师抛出去的“球”也就模糊了,学生跳的再高也够不到这个“球”。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

课堂上提出明确的问题,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好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教师在课下深度了解学生,还需要课上及时诊断学情,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另外,还需要教师积累大量的教学缄默知识,储备大量的符合学生认知的实例,以便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再者,教师需要学习儿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反复追问自己,学生会怎么想,为什么这样想,他们还可能怎样想?我如何应对,如何尽快的做出反应,提出明确的问题,智者还常常把提问题的机会交给学生,这样自己更有的放矢,教学也会更有效。

四、高认知状态下的学习

有效教学应尽量使学生在高认知状态下学习。数学学科提出,把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类型称为“认知要求”,把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际达到的思维类型称为“认知水平”。人们通常将认知要求划为低层次要求和高层次要求两大类型。其中低层次要求又区分为记忆型和无联系的程序型,高层次要求又分为有联系的程序型和做数学型。高层次要求一般催生学生在高认知状态下学习。

美国学者Stein和Smith发表的《在四种认知要求水平上的数学任务特征》,这是到目前为止被广泛用来分析数学课堂认知水平的经典工具。人们利用这个分析工具,发现了四种认知水平的联系、相互转化以及各自的定位,如:(1)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实施带有高水平认知要求的教学任务是困难的,很难顺利完成,在教学中它往往被转化为更低要求的问题。(2)在教学任务始终鼓励高层次思维和推理的课堂上学生收获最大;而那些始终维持在记忆型、无联系的程序型任务的课堂上,学生学习收获最小,甚至会破坏他们数学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3)教师对学生思维和推理的支持方式与程度,决定着高水平认知任务的最终命运。(4)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就必须选择蕴含更高层次思维方式的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尽管面临着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被降低认知水平的危险,但人们一致地认识到低水平的任务几乎不可能导致高水平的认知参与。(5)并不是说所有的数学任务都必须转化为高水平的认知任务,就会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和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每一种数学任务“各得其所”,有其独立存在的充分理由。

有效课堂不仅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更强调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参与,使学生在高认知状态下学习实质上等价于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参与课堂活动。那么,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参与课堂活动呢?我认为切忌不要让那些纯技能的东西占据学生注意的中心,而应当让动脑筋思维、寻找联系与决策和转折点来占据他们的头脑,如让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感知、类比、发散、归纳、猜想、概括、推理或从事问题解决的活动,学生收获不仅最大化,更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五、实施“隐性”的帮助

有效教学必须体现教师的作用。真正科学的教学理论既重视教师的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作用。虽然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地位,他认为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重要,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教贵在度,学贵在悟”,美国著名的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教师在课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隐性”的帮助,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近似于在发明、创造。

教师的隐性帮助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搭脚手架”,教师搭的“脚手架”就要围绕寻找“接合点”和“线索”进行。还可以多问“为什么”,“还可以怎样”。教师的“隐性”帮助有许多角度如根据学科和学生年龄特点,还可从发散角度帮助,从类比角度帮助,从归纳角度帮助,从特殊上升到一般的高度帮助,从指向学生动手操作的角度帮助,从逆向思考的角度帮助等等。笔者听过一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第二课时。教师提出“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夹角对应相等的情况经过学生画图操作、观察都能认可,但对于不是夹角对应相等的情况教师却直接给出了反例,可以说教师的帮助过当,学生没有经历高认知参与,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个结论,也失去了一次催生学生“类似于发明创造”的机会。还可能使学生学习的浓郁热情就此停止了。再如,我们在研究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时,可从类比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帮助学生找到探索的角度,这就是“隐睦”帮助。

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今天,教师的“隐性”帮助尤为重要。

六、促进和放大课堂生成

课堂管理的概念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管理;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也要实现途径的多样化,通过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想要通过课堂教学管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本文就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

所谓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课堂教学管理具有丰富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纪律进行管理。初中英语教师想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要求首先能够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进而切实的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上文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进行了论述,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呢?我们据此进行探析:

(一)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管理

传统教学中人们往往将学生是否能够有效掌握知识归结于教师与学生本身,认为只要教师努力授课,学生努力学习,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课堂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由于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因此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注重进行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管理,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情况下,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保持教室卫生,教师还要结合英语学科学习的特点,对学生的座位进行科学安排,包括教室的灯光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的物理因素,都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2.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进行管理。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不仅要对物理环境进行有效管理,而且要对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进行有效管理,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环境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为出发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教师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效进行学生管理,而且要能够有效进行自我管理,这样才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自我管理也具有丰富的内涵,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教师在产生不良情绪时,要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控。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向学生传送正能量,使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激情也得以调动,进而在轻松、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应用英语知识。2.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进行的自我管理,不仅包括教师对个人的情绪进行管理,而且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管理。不同的课堂教学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哪些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对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也有很大帮助。当然,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做好备课阶段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对课堂上要进行哪些知识点的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

(四)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学生的多种能力都提出了要求,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更要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进而使学生的多种英语能力都得到提升。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课堂之始,先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整个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奠定基础。本人不仅会留出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点讲解的时间,还会留出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应用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同步提升。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留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知识点有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有效进行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管理的概念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高效课堂误区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率的教学活动,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研讨,其目的是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思想政治课课堂的误区

1.在教学目标上,割裂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与标准。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教学的任务。可见,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然而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课堂教学过于倚重认知目标或能力目标,有些老师过多强调情感目的的落实,而弱化知识、能力的落实,这种做法其实割裂了三维教学目标。

2.在活动设计上,注重热闹与新奇,缺乏教学实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政治课堂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利弊共存。现在的政治课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这种变化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焕发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生命活力,但同样存在问题。如脱离教学目标,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内容与形式不能有效整合。尽管课堂气氛活跃,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尽管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收效甚微。

3.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单一,成人化倾向严重。

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形式单一,缺乏变化。不可否认,讲授式教学方法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但一味采取这种方法,就会使学生乏味生厌,影响教学效果。课改后,教师们十分注重启发学生参与教学,但有部分老师走了极端,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归纳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但不少老师采用演绎教学,先呈现结论,后进行解释,颠倒了先后顺序,呈现成人化倾向。

二、克服误区,找到打造高效课堂之途径

思想政治课是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材料,既能指导学生的思想,又能引导学生的行为,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新的理论知识体系发生激烈碰撞,从而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矛盾中处理矛盾,检验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做法是否得当,如何作出新的调整,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具体的做法是:

1.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心营造“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

老师积极投入才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授课时一定要调节好情绪,无精打采的课堂只能让学生萎靡不振。老师的讲课成了催眠曲,课堂效率自然无从谈起,成绩也就很难提高。相反那些上课富有激情的老师,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好,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用情绪感染学生。

对学生来说,“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精神放松,知道老师永远都会为他们提供帮助,有安全感和受尊重感,更愿意提问和回答问题,不会感觉来自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压力。老师要不断地给学生设置问题,不断地给学生传递期望,引领学生攻克疑难问题。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像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现代化的气息,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如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领土、政权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很多优点,其显著的特点是:一是有效地增加每一节课的容量,把原来五十分钟的内容压缩在四十分钟之内讲授;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从而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课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归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借助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容易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在运用现代化技术时,我们要避免只注重课堂的热闹、气氛的热烈、授课手段的花哨,忽视教学形式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这一宗旨,要将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同时也可以把一些时事以声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方面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科学地组织和安排课堂进程。

科学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前概念转变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需以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为核心,有序组织活动内容,分步推动学生概念的转变。已有教学经验表明,有效的认知冲突能更有效地实现概念的转变。结合心理学研究所认为的概念转变主要过程:学生描述各自的理解和认识;重新建构理解和认识;应用新的理解与认识;将新的理解和认识与以前的理解做比较。

课堂管理的概念篇10

【关键词】正反例同步教学法经济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01-02

作为经管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经济数学为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数理方法。随着当今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难以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这种变化,本文试图通过正反例同步教学模式,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推理及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正反例同步教学模式

同步教学使得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同步进行,其结构为:组织教学温故练习新课教学练习,是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每一段都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听课的同步。为了能够达到课堂效果,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前面讲过的知识及时复习,并对学生出错的题进行集中纠错,通过练习加深记忆与理解。在讲授新课时,仍需辅以具体实例以便对新的概念做出解释、说明。在同步教学过程中,新的概念、定理等往往比较抽象、晦涩难懂,此时先以正面的例子加以说明,使得学生有个直观地认识,并初步理解概念、定理的条件结论等,能够运用所学概念、定理解决基本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概念、定理往往一知半解,理解得不够透彻,并且相似的概念容易张冠李戴,此时需以典型的反例加以巩固,通过反面例子的讲解,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从而对新概念、定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正反例同步教学方法应用

经济数学属于高等数学的范畴,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该课程是提高经管类学生数学素养与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我们以微积分中的题目为例分析说明正反例同步教学法的应用。

(一)温故知新,课堂复习中的正反例同步模式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共同回顾上一堂课所学内容,通过对以往内容的梳理巩固所学,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如在介绍无穷小概念时,提到了有限个无穷小之和仍为无穷小,可根据无穷小的定义及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证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此时可采用正面例子,如■(x2+sinx+tanx+ln(x+1)+arcsinx)=0复习完了这个结论似乎已经结束了,但是学生在明白了有限个无穷小的和具有这种特点时,很自然地会想到对于无穷多个无穷小的和会不会也是无穷小。此时,可以此设置问题,供学生思考,并请学生踊跃发言进行讨论。

(二)灵活运用,新课讲解中的正反例同步模式

(三)创新思维,逻辑推理中的正反例同步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创新思维,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让学生提出与本节相关的且有疑惑的问题。同时,教师留出时间便于学生讨论。针对所讨论的问题,加以引申,并注重知识间的关联性,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建立知识链,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在复习一元函数微分概念时,可以得到函数的可导、可微是等价的,即可导?圹可微。根据导数、微分的概念及几何意义,也可以得到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的关系。联系前面介绍的函数连续概念,进一步可以得到一元函数在闭区间[a,b]上可导,一定也是连续的,但是由函数的连续无法推得可导或可微,即可?圹导可微连续,如分段函数f(x)=x2-1≤x≤0x0

三、结束语

在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正反例可以帮助学生辨认、分清概念,从而可以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本文在课堂复习、新课讲授中采用正反例同步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明响.浅谈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

[2]陈鼎兴.数学思维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