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交通治理十篇智慧交通治理十篇

智慧交通治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48

智慧交通治理篇1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治理

2015年,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结合,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活力,创造一种新的形态,因此“互联网+”的本质是融合与创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进行“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居家养老”等各方面的建设,“互联网+城市=智慧城市”也不甘落后,成为发展的热潮。

1智慧城市内涵

1.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对城市中的人、物、环境等进行感知,将城市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互联互通,以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1.2智慧城市的特征

1.2.1大数据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没有了数据,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收集、整合城市的交通、资源、环境等各项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作出相应决策。1.2.2融合性“互联网+”的本质是融合与创新,“互联网+城市=智慧城市”是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城市的治理相结合。智慧城市一方面要运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利用智慧治理方式,通过二者的融合,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感知和实时观测。1.2.3智慧化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城市的人口、交通等情况,并由此作出预测、发出指令,对城市的各种情况与需求作出智能回应,通过在网上及时互动,做出智慧决策,实现智慧治理。

2“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城市治理带来新思维,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全面感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能切实解决人们的交通、住房、医疗等问题,使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遍布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城市的管理也将由“经验治理”迈向“智慧治理”,能有效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2.1智慧政务

智慧政务是电子政务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以公民为导向的互联网思维,通过在网上进行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沟通与协作。一是推进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后,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浏览政府的网站,了解相关信息,而政府部门也可以实时进行网上受理,实现与公民的双向互动。二是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挖掘并分析相关政务信息、网络舆情、网站留言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实现精准化治理。

2.2智慧医疗

对病例进行电子化处理,既便于医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时获得临床经验,又可以建立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实现病例的重复利用,也可以使居民自行上网查询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就诊信息,且可实现在线挂号等,最终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此外,大数据的使用,不仅可以使医院通过数据库对病人的群体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而且又可以对每个病人进行具体诊断,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正确的处置方案,对症下药。

2.3智慧交通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交通流的增加,交通问题成为各大城市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运用数据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并结合先进的智慧治理理念,对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建立全方位、实时、高效运转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对交通的可视化及实时观测,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的管理效率,促进城市交通体系的高效运转。此外,交通部门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交通app等,及时道路通行状况,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2.4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通过一些智能传感产品,养老部门能随时对老人的健康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当老人发生不适时,相关服务机构和子女能通过手机软件等接受信息,及时对老人进行救助。可见,智能养老产品的出现,推动了智慧养老的发展。

3“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路径选择

3.1加强信息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但也为其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智慧城市涉及城市的多个信息系统,因此,必须加强对信息的管理。一是安全规范网络空间,合理使用互联网,以防信息泄露;二是开发防护软件,以保护信息不受黑客、病毒等的侵入;三是对信息进行辨别,及时公开可以共享的政务信息,保护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四是改变“信息孤岛”现状,各部门、各领域应加强信息交流,进行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的重复利用。

3.2培育高科技信息人才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又需要信息人才。因此,对高科技信息人才的培育尤为重要。政府工作人员应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并提高网络管理能力,以满足电子化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官员。智慧官员还要具有相应的利益协调能力,能合理分配跨部门的信息、资源等。除此之外,政府官员要有责任伦理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范围内合理地进行技术操作与服务,避免冲突,以确保智慧城市顺利建设。

3.3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

“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信息技术决定论”,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如果单靠信息技术,就很难实现回应公民的诉求,城市的建设也会不完善。将治理理论引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能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治理方式,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资源、环境等进行更好的管理。例如,整体性治理可以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避免城市治理碎片化;数字治理理论,一方面整合城市数据系统,相关数据的开放促进了信息共享,在推动智慧政务的同时,完善了公民参政的渠道,实现城市善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政府信息系统的整合与互动,对公民进行“一站式服务”。

3.4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面对信息泄露、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网络空间不合理等,我们应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让智慧城市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与此同时,在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外进行交流,借鉴国外经验。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符合本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兆柱,马文娟.“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探析[J].电子政务,2016(6).

[2]张爱平.“互联网+”引领智慧城市2.0[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6).

[3]王枫云,陈亚楠.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困局化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6(2).

智慧交通治理篇2

【关键词】智能应用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

一、引言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目前已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不断伴随着相关的城市管理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化的力量来创新性给予解决。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陆续会出现一系列治理方面问题,包括:城市治安落后、交通拥堵、环保卫生差、教育发展滞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为解决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智慧城市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效管理、科学管理、智慧化管理,不断促进提升城市管理、城市治安、地方生活等整体水平。

二、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城市管理为核心,构建一整套从基础通信层到智能应用层的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涵盖城市管理的诸多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旅游、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城管等,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管理高效运转,形成良性的智慧生态城市模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三、智能应用规划的思考

(1)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控制化技术构建综合性一体化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包括移动GpS/GiS主控系统、企业用户子系统、移动服务门户、GpS车载终端、用户远程终端及移动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实现全城市内人员、车辆、道路的全方位、实时性、智慧化管理,有效疏导交通拥堵,提升道路运营效率,降低交通故障,减少单位资源能耗,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高效服务于市民交通出行和运输行业的广泛需求,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2)智能旅游系统。运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推动旅游业转变,构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对满足旅游者需要的旅游全过程实施信息化应用。建设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和无处不在的旅游体验服务;加快信息化改造,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实施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加快旅游定位服务系统和旅游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涉外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数字化改造,构建网上体验旅游、影视基地旅游、特色自助旅游及旅游电商服务等智慧化旅游体系。

(3)智能医疗系统。智能医疗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移动通信技术、位置定位服务、视频通信和传感技术,构建医疗信息化通用服务平台,搭建医院与患者、医生与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患者更方便的了解医院的医疗资讯和专家的出诊时间,并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围绕患者搭建了医疗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构建市民医疗资料数字化管理模式,统一化管理城市医疗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管理、共享医疗资源,服务于患者、医生、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等对象,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进而提高医疗运营效益。

(4)智能教育系统。智能教育系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统一整合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通过校园全部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构建一个育、培训、科研、学习、实践、生活等校园活动为一体化的智慧化系统。通过构建统一的身份验证系统、数字化校园门户、移动教学服务系统等,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化,进而提升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构建高度信息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5)智能城管系统。智能城管系统是运用城市万米网格单元化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充分结合城市部件配套管理,构建一套网络精细化管理、部件精准匹配管理、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综合治理服务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城市管理资源数字化改造,实现资源整合管理,围绕城市管理的全流程各个环节,明确城市管理主体及目标的相互匹配,实现了管理流程化、流程数字化、资源精细化,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政府实施公共服务措施的效率,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束语: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深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围绕城镇化建设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搭建一批成熟的智能应用系统,促进城市智能应用水平提升、智能产业升级、智能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率明显提高,城市管理配套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城市管理能耗成本明@下降,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家耀,刘嵘,成毅.让城市更智慧[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

智慧交通治理篇3

通过智慧城市重点建设内容,从总体方案设计上解决城市发展的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问题。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1—数据集成是城市运行运营数据集成平台建设的核心、规划和设计运行运营集成数据的管理,实现能将供水、供热、供气等专项业务运行运营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提取等数据管理。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2—智慧教育: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3—智慧医疗:数字医疗解决方案致力于为运营商打造个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为终端用户和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平台的一侧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另一侧是终端用户,他们可灵活地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入,实时获得各种医疗服务。运营商充分利用其网络资源和社会影响力,支撑该平台的运营。通过信息化手段,该平台将支撑起丰富多样、跨地域、实时的医疗健康服务,如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孕婴保健、区域医疗等等,从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缓解“看病难、贵”的问题。推动从治疗到预防的医疗模式转变。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4—智慧物流:随着电信行业的转型和国家政府对物流信息化的推进,物流信息化行业市场日趋成熟。面对物流企业需求多样化、灵活多变、快速响应等需求,传统的物流行业业务系统对客户关系管理,车辆调度、定位、跟踪等工作很难做到定向有效。随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数字物流解决方案基于无线网络、移动终端、pC终端的应用托管和平台服务,为物流相关企业提供语音、数据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的“一站式”综合信息化服务。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5—智慧社区:公用通道及电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不间断监视各部位的情况;小区内部环境的监控,保证小区环境的整洁,及时发现非小区业主长期无故滞留;周边防范对人员的非法进入及时报警;可视对讲提供住宅小区住户与来访者的音像通讯。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6—智慧交通是指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城市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城市电子收费系统、城市成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应用解决方案依托有线和无线、固定和移动网络资源,强大的iCt服务能力,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通过与业内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合作,为交通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7—智慧家居是人们的一种居住环境,其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

智慧交通治理篇4

1月24日,贵州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式上线,开启“智能交通云”集聚时代。

作为贵州改善物流营商环境、降本增效、规范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贵州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后,将向政府、园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站式”集约化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破除物流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和“信息隐患”,实现运力与货源的有效对接,降低全社物流成本。

“智能交通云”正是贵州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运用大数据探索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探索。随着部门数据不断开放,电子政务逐渐完善,业务流程大力优化,服务效率全面提高,贵州正跑出智慧政府转型升级的加速度。

在探索智慧政府治理转型升级的答卷中,贵州初步形成以抓数据“聚、通、用”提升政府“决策、管理、服务”能力的大数据应用模式。

进一张网办全省事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政府部门意识到“数据是一种财富”,伴随而生的是严重的“数据小农意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导致一个个“信息孤岛”产生,不仅让百姓深受其苦,也让政府自身的社会治理水平受到制约,极大地影响政府的协同管理和应急响应。

智慧政府离不开数据开放,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是智慧政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政府开放数据形成的生态圈,则将有力地推动智慧政府又好又快发展。

专家认为,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的协同共享、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是大数据治国的关键和难点,必须解决政府各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等问题。

对于以大数据战略行动后发赶超的贵州而言,只有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才能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014年,“云上贵州”平台应运而生。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的统一云计算平台,“云上贵州”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迁云”行动,不断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和“数据孤岛”,使彼此互联互通。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完成省市两级481个应用系统“迁云”和58个应用系统新建。其中,7朵云完成新建应用系统13个,“迁云”127个,完成100%迁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工作目标;政法平安云、智慧教育云、智慧人社云等18朵云,已完成应用系统新建34个、“迁云”153个,占计划“迁云”系统总数的92.7%,超今年目标计划要求12.7个百分点。其余33家省直部门或单位,已完成应用系统新建5个、“迁云”65个,占计划“迁云”系统总数的69.9%,超今年目标计划要求近20个百分点。

“迁云”行动的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搬家”,而是实现数据由“聚”到“通”再到“用”的过程,把分散在部门的数据统一汇聚到一个平台,统筹存储、统筹规范、统筹交换、统筹安全,奠定数据应用的基础。

与此同时,贵州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化、成体系地实施电子政务云建设。

基于互联网而构建的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是贵州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事务、商务公共服务的总出口,目前已通过整体迁移和数据迁移两种方式,实现了186个省直部门、市(州)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

基于电子政务外网构建的贵州省电子政务网工作平台,则为全省公务人员工作、学习、管理、交流的总入口,目前已覆盖省市县乡5100个单位,注册人数17万余人,全网信息和发起工作事项133万余条,访问量近500万人次。

在此基础上,贵州建成与中国・贵州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贵州省电子政务网深度融合的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实现了与其他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有机衔接,以及事项的前台受理、后台办理,拓展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初步完成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任务,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质量与实效。

“通过这些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整合全省有效资源,更好地为百姓服务,让他们‘进一道门办全部事,进一张网办全省事’。”贵州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荣说。

大数据助力政府转型升级

随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大数据正成为“未来的新石油”。

面对海量、动态、多样的大数据,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

大数据时代,如何推进社会治理与政府职能转型,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这个课题乃大势所趋,只有掌握先机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2012年,贵州便开始布局构建智慧政府。

这一年,贵州先后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同城化、三网融合、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领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开始,大数据在贵州进入快速发展期,也为贵州利用大数据进行政府治理能力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和基础。

在2016大数据产业峰会上,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表示,在大数据思维引领下,通过数据化记录、网络化连接、融合化分析、实时化反馈,可以建立起一整套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精细管理、精准服务体系,从而全面推进法治、创新、廉洁、智慧和服务型政府建设,逐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陈刚认为,当前社会整体仍处于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心态转变的关键期,政府治理面临着新挑战、新情况。大数据思维和手段的运用,将成为政府治理能力加快现代化的最重要、最有力推手。

人们逐渐看到,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已然是大势所趋,一个以大数据倒逼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新世界”呼之欲出。

贵州省委决策咨询专家、省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杨敢认为,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于盯住“问题在哪里、数据在哪里、办法在哪里”,构建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全新机制。

智慧交通治理篇5

新型智慧城市面向国家层面的全局智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表示。

与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在发展理念、建设目标、实施途径、核心功能、资源和形态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强调在国家层面开展体系规划与顶层设计,实现城市之间、城市内部的信息融合共享以及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强调数据归心、信息主导,通过数据的集中、融合和开放,汇聚社会力量,共同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支持城市的管理者、使用者和建设者实现更加合理的决策,并利用信息流驱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其他流态,完成智慧的组织,推动政府管理扁平化和高效化,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三是坚持探索开放经济和共享经济,打造基于开源信息系统的经济发展能力,把数据存量转化为产业增量,充分汇聚信息、利用信息、挖掘信息,以开源的方式催生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经济模式蓬勃发展,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四是强调便捷为民,通过建立基于智慧信息系统的便捷为民服务体系,形成高效便捷、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

“互联网+数据融合”解决城市治理难题

城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承载着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进入协同发展新时期,以城市治理与新一轮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在樊友山看来,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在技术上涉及基础网络、感知设备、云计算设施、共性平台及基础信息资源,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则面临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应从全局视角出发,根据国家总体规划、城市现状、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的特点、竞争力、吸引力、发展驱动力、信息化可提升的点线面进行全面分析。

纵观当前的城市治理,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跨域业务协同方面,城市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的顶层设计;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各部门条块分割和层级化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城市信息化发展;数据共享应用方面,城市基础数据资源未能实现充分共享和综合利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方面,尚未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体系,形势严峻……要解决这些问题,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要成体系的信息系统技术来推动城市管理改革。

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数据融合”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自2010年开始,中国电科先后承担了北京、重庆、天津、上海等10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2015年8月以来,中国电科与深圳市、福州市、嘉兴市达成协议,深度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运营、大数据管理、网络安全等多领域运用体系工程方法,自顶层向下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最终打造改革开放、创新生态、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的“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标杆”。

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物联网通用体系架构指引下,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可实现城市内及城市间各部门应用信息的接入、汇聚和整合,通过数据融合共享和开发开放,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日常运行状态信息和应急响应决策依据,便于城市管理者进行一体化应急指挥调度、多部门协同处置、精细化和精准化城市管理。

“通过在普通监控摄像机中嵌入多种智能识别算法,当探头发现实时信息,自动将信息传送至视频平台,实现了对监控系统‘智慧’技术的革新。”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表示,将可视化的视频设备与物联网、视频云平台等技术结合起来,还可实现智慧交通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

智慧方案为生活带去更多便利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是为民服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利用“互联网+”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智慧解决方案。

提起看病,很多人都有过去大医院就诊的经历:挂号排长队,候诊等半天,反复检查太折腾,开大处方花钱多……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难”。那么,是否可以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医疗领域,实现更为便捷的智慧医疗?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电科的技术“极客”们推出了“全科医生”解决方案:患者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社区全科团队,可以得到更加方便有效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全科团队利用信息系统在循证、知识库、认知技术的帮助下提升诊疗水平,更好服务患者,全科团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接高端医院专科医生资源,实现远程会诊、远程门诊。

颇具代表性的还有“智慧工地”解决方案。这是专门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打造的一款产品,其综合应用了RFiD、红外探测、无线传感网等物联网技术,帮助施工企业和建筑工人改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和劳动力薪资,并提供便民服务一站式服务。

智慧交通治理篇6

嘉兴,地处长三角腹地,这里既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景象,也有楼宇高耸、互联互通的现代气息。万物互联,智慧而居,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近年来,嘉兴市高度重视修好互联网之路,建好智慧化之城,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打造高品质的通信基础设施,深化以电网、智慧、教育、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

积淀:嘉兴的历史优势

2015年以来,根据国家网信办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通知,嘉兴市启动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建设工作,与中国电科、华为、腾讯等国内知名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共创新型智慧城市的良好局面。

而此前,嘉兴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2012年,嘉兴的智慧电力、智慧交通两个建设项目被列为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2013年,嘉兴市被国家工信部列为30个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市之一,正式开始推进中外智慧城市合作;2014年,成立了嘉兴市智慧城市研究院,整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电科36所、嘉兴学院等科技力量,为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技术等服务。

“可以说,近几年,嘉兴加强了城市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改善了公共服务,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在这一基础上,我们与中国电科合力打造嘉兴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就是希望中国电科在顶层设计中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嘉兴市医疗、养老、城市安全等方面,以全面推进的方式开展设计,带动整个城市的立体式发展,并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关注市民的获得感。”嘉兴市市长胡海峰说。

建设:五个重点的夯实

某天下午2点多,嘉兴市社保办事大厅里,人不算多,市民孙青赶着这个点来办事。不过,这并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她出门前已经通过手机查看了当时的排队情况。“‘市民之家’app有一个排号查询的功能,只要看一下前面有几个人,选人少的时候来就可以了。”孙青说。

孙青所说的就是“市民之家”app新上线的功能,叫“社保顾问”,提供就诊结算查询、医保费用统计等一系列社保服务。“市民之家”app是由嘉兴市社保局推出的掌上服务平台,查水电、查违章、查信用,找政府、找医院等“麻烦事”,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对嘉兴市民来说,几乎已经实现“手机在手,出门不愁”的目标。

像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嘉兴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民生活的许多方面已经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智慧”。而对于嘉兴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又该如何开展?

经过充分的分析与研究,确定了嘉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紧抓五个重点:构建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打造精细精准的城市管理、发展融合创新的信息产业、建设集约统筹的基础设施、建立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

具体来讲,构建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就是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为市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

打造精细精准的城市管理,就是要推动政府体制机制创新和城市治理方式转变,通过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建设,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功能整合和协同运作,提高城市科学治理水平。

发展融合创新的信息产业,就是要以互联网经济强市战略为契机,促进强势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建设集约统筹的基础设施,就是要结合“城乡统筹、缩小数字鸿沟、均衡发展”等特点,做到城乡信息设施统筹建设、信息资源统筹规划、信息平台统筹管理、信息内容统筹共享、信息应用统筹推广,全面支撑整个城市智慧化发展。

建立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就是要强化新型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保障,形成完善的网络空间和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统筹建设数据安全、平台安全、应用安全,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的保护,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未来:诗意栖居的愿景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嘉兴的城市面貌正通过基础设施、民生领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逐步实现,越发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嘉兴市新型智慧城市,将聚焦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升级改造,加快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动光网城市建设,全面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光纤进镇入村。届时,全市城乡具备100mbps到户接入能力,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0%以上。

而对嘉兴市民来说,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民生领域。社保、医疗、养老、文教、交通等领域都被植入了“智慧”的内核。在社保方面,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将构建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一站式服务体系和全民社会保障移动应用等建设;在文教方面,将加强互联网环境下文化资源的开发、共享与管理,建设“互联网+”公共文化信息平台,通过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虚拟化建设,重现嘉兴历史文化魅力,打造嘉兴文化品牌;在交通方面,致力于持续改善居民出行条件,通过交通感知基础设施、建立完善交通管理智能化指挥调度平台和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的综合水平和城市通行效率。

智慧交通治理篇7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

1智慧旅游时代到来

自1969年互联网始创至今,互联网已从最初的军事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经高达30亿,中国网民规模约占总人口数的50%,其中使用手机的用户占网民总数的39.1%,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行,人类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升级改造有序进行,旅游市场散客化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在线旅游交易规模以超过年均3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

2智慧旅游时代的市场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旅游景区是旅游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传统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于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要求,为实现旅游景区吸引游客、优化游客体验和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中应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智慧旅游时代旅游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散客、自助游客比例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发展,团队游模式不再具有优势,目前国内团队游比例已降至20%左右,自助游客和散客比例约占80%以上,散客时代全面到来,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制式的旅游产品依据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分拆为独立的旅游产品,再由游客自行在网上选购重组,自主安排出游路线、内容和时间,以更精确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充分挖掘旅游市场潜力。

2.2旅游方式向个性化、自由化、休闲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要求更加强调个性化、自由化和休闲化,在旅游方式上游客更加倾向于通过网上咨询、私人订制等智慧化手段出行,目前中国有超过80%的游客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旅游信息,以提升与旅游景区沟通的顺畅度及获取信息的便捷度,优化旅游体验。

2.3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

随着智慧旅游方式的普及,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一系列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例如,对景区游客数量的管理不当使得客流量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造成景区的植被退化和环境破坏。对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进行智慧化升级,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统筹管理、优化资源分配的作用,可以帮助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感知景区状况,引导游客行为,降低负面影响。

3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

对于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多位学者做出过相应的阐述,姚国章认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四种表现形式”[4];刘军林、范云峰认为,智慧旅游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可以“加强景区的监督安保工作、增加景区的互动体验质量、推动景区引领趋势与潮流、改变旅游产业格局”[5]。刘利宁将智慧旅游的综合应用指标归纳为“公共安全管理、景区环境监测、景区能源管理、办公管理、景区票务管理、景区医疗、旅游交通、公共平台、智慧酒店、旅游购物、虚拟旅游”等方面[6]。本文主要研究智慧旅游在综合应用及外部表现层面的构成要素,因此,笔者将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归纳为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方面。

4智慧旅游视角下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

基于智慧旅游的视角,结合智慧商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智慧旅游构成要素,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4.1外部经营

4.1.1宣传方式僵化传统的旅游景区宣传模式包括宣传海报、电视广告、节会活动、旅行社营销等传统媒体和宣传方式,宣传方式渐趋僵化,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效果有限,严重限制了景区的经营效益及发展潜力。4.1.2客源渠道狭窄传统旅游景区过度依靠旅行社客源渠道和“门票经济”,随着旅游市场由团队游向散客游转化,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产品信息,传统的客源渠道和盈利模式已无法支撑旅游景区在现代旅游市场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4.2内部治理

4.2.1服务水平较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在旅游安全保障领域,配套的安全防护基础设施涉及层面多、技术领域较广,容易造成安全保障不完善,遗留下安全隐患。旅游景区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企业文化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7]。4.2.2旅游资源保护能力较差个别旅游景区存在破坏性建设现象。例如景区建设城市化等现象易造成资源破坏和资源退化;对于客流疏导的不力和对顾客行为的规范缺失易造成环境污染、植被退化和文物古迹的破坏。

5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的途径

基于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等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分析智慧旅游时代的时代要求和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有必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的结合程度,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5.1外部经营

5.1.1旅游产品新媒体营销充分运用新媒体营销手段拓展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加强与旅游专业网站、大型旅游论坛、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合作,利用微博、淘宝、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大范围推广,依托大数据锁定客户群,有针对性地实现精准营销。5.1.2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实现网络选购。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行程和完成旅游消费的首选工具,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迎合消费者消费习惯,提高景区经营管理效率。

5.2内部治理

5.2.1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保障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保障是进行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具体包括无线网络和手机信号全覆盖、景区智能终端配置、门户网站建设、移动软件推广等内容,以提供通信、信息查询、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等服务。5.2.2智慧化办公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景区经营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运用,运用纹考勤办公系统、景区可视对讲系统等智慧化办公系统进行办公业务处理、信息管理、辅助决策和无纸化办公,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办公条件,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5.2.3景区电子导览服务借助自助导览移动终端、固定导览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设备及设施,以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电子影像、图片、音频等媒介,为游客提供电子导游服务。通过自助导览移动终端为游客提供电子导航和地图定位服务,为游客规划旅游路线,合理配置出行时间。通过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软件为游客提供周边购物信息,介绍特色产品、传播风俗文化,并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支持游客进行在线选购、在线支付。5.2.4景区客流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景区电子票务管理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景区客流的实时管理。运用电子门禁、智能监控、人员定位、车辆追踪、停车场管理等多种技术设备进行游客信息采集、客流统计分析,以及时导览信息、公告交通状况、引导客流走向,保证景区客流量在各个区域的合理配置及旅游线路畅通。5.2.5景区运营电子监控系统对旅游景区内进行视频监控全覆盖,对景区内部环境质量、能源管理和娱乐、游览、交通、机电、消防等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电子监控,及时感知景区运行状况,建立信息化保障和应对机制,确保景区的安全运营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5.2.6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通过红外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火灾自动报警、食品安全检测等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对景区公共安全进行实时保障,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便捷迅速的电子紧急援助、卫生服务、远程医疗、远程监护、移动医疗等服务。

6结论与建议

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互相渗透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弊端逐渐显现,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有利于构建智慧型景区,达到整合需求、优化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实现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创新融合,推动旅游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掘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产业中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革新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等作用,进一步紧密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的结合程度,面向市场需求,从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新的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上)[n].中国旅游报,2011-05-25(11).

[2]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

[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4]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5]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

[6]刘利宁.智慧旅游因子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智慧交通治理篇8

本报告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1、研究对象聚焦化――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管理。本报告不是针对智慧城市全产业链的研究报告,而聚焦在政府如何对智慧城市进行管理创新;2、研究内容策略化――政府怎样管理智慧城市。本报告没有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过多阐释和描述,而重点分析了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会面临哪些难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难题,所以“问题+对策”就构成了本研究报告的主体架构。

智慧城市的本质――新理念、新模式

提到智慧城市,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各种最新的技术应用,然而智慧城市的本质不是新技术,而是以新技术为依托形成的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新模式。在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智慧城市的概念被如此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本质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后,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所形成的新理念、新模式。

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针对国内智慧城市主要试点城市普通民众所获调研数据来看,多达83.87%的民众认为做好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能提供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只有16.13%的民众认为“企业和科研机构能提供一流的技术”是最重要因素。由此可得出两条结论,一是绝大部分民众都认为政府在智慧城市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绝大部分民众认为做好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管理,而不是技术。

民众对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态度分析

民众是智慧城市的最终服务对象,了解民众对其所在城市面临的问题、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和前景的态度,是政府对智慧城市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出发点。民众对智慧城市的认知、态度和建议虽然不一定科学,但对政府优化智慧城市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经过调研,得出如下发现。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是城市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高达84.95%的受访者认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是他们所在城市主要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资源紧缺”,有66.67%的受访者选择此项;“社会治安不稳”是反映最少的问题,仅有11.83%的民众选择该项。

智慧交通是民众认为智慧城市最应优先发展的领域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调研中列出10个主要的智慧城市细分领域,让受访者选择其所在城市最应该优先发展的三个领域。最终调研结果显示,智慧交通是民众认为最应该优先发展的领域,有69.89%的受访者选择该项;排在第二位的是智慧医疗,有60.22%的受访者选择该项;位列第三的是智慧政府,有47.31%的受访者选择该项。

大部分民众看好智慧城市的建设前景

在被问及“您看好您所在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前景吗”时,表示“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的受访者分别占15.05%和41.94%,另外持“一般看好”态度的受访者占35.48,只有5.38%和2.15%的受访者持“不大看好”和“很不看好”的态度。总体来看,不看好智慧城市建设前景的民众不到一成,这一方面反映出当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民众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前景充满信心。

大部分民众认为3~5年内智慧城市会极大改善城市生活

当被问及“您认为再过多久智慧城市会极大改善您的城市生活”时,32.26%的受访者选择“3~5年内”,占比远高于选择其他时间段的民众。

智慧交通治理篇9

关键词: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智慧城市概述

二、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一)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方向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重任,与传统的城镇化相比,放弃了土地财政,以产业升级、优化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为经济增长手段,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协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网和互联网,构建新型城镇的信息基础设施,在这一信息基础设施上,基于云计算平台,通过对感知数据的智能挖掘和分析,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和智能的决策依据,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这实际上也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和内容。因此,以建设智慧城市的方式完成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方向。

(二)新型城镇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需求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技术活动,从技术角度讲,智慧城市更强调的是在物联网这些信息基础设施上的“协同运作、全面整合、激励创新,并且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创新能力”。从结果和效果来看,智慧城市包括政治、管理、文化方面的东西,更强调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理念。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让城市更加智能,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优化的对策和创新,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内生源动力,构建人性化、生态化、协同化、公平正义的城市环境。新型城镇化的结果同样是创造一个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环境。从这一点来讲,新型城镇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需求。

三、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一)注重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当抛弃唯技术论,尽管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有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才有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支撑。但是,我们不能走向唯技术论的极端,在建设过程中一味追求高、新、特。将智慧城市建设简单等同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无论是新型城镇化,还是智慧城市,其核心都是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要求的智慧化服务,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当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导向,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都应当如何围绕加大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提高整个城镇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为人们服务上开展工作,着力解决雾霾、食品安全、交通拥堵、城市型灾害、环境权益等社会突出矛盾。

(二)引导产业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建设所需资金不可能长期依赖土地出让金和财政补贴,关键在于培育城镇自身的造血功能,以产业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对智慧城市建设来说,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将带动大规模产业链的形成,包括上游的RFiD和传感器的呢过数据采集设备制造产业、中游的物联网设备与终端制造业、物联网网络服务业、物联网软件开发与集成应用服务业等、下游的海量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服务业,这些产业的落地,可给当地城镇带来一次产业升级,也会带来新产业的产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持续动力。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要注意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引导相关产业向城镇地区落地,助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三)引导高效、集约的区域和城乡空间布局

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空间优化布局是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的重要方向,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智能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城市和区域流动空间,加强区域内部的人流、物流、技术流、资本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缩短了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时空距离,实现城市之间要素的高效流动和服务质量提升。尤其是在长三

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重点通过智能技术来强化城市之间的生产网络、创新网络联系,来形成世界级的智能城市群。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和空间的要素流动,成为城市内部空间重构和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依托智慧城市的技术手段,提升城市不同功能空间的要素流动、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城市空间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程度。通过传感器以及各种移动终端和应用系统,来获取和处理城市居民活动、企业运行、环境质量等方面大数据,并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充分结合,来营造更加人本、绿色、集约的城市功能空间,提升城市规划解决城市问题和服务企业、居民与政府的能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遵循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将智能技术与居住区、商业中心、产业园区、休闲游憩等空间融合,增强城市空间发展内涵。将智慧、人文等要素渗透到城市有机更新中,实现存量空间的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智能公共交通,推广使用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便捷、高效、低碳的城市智慧交通网络。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区域和城乡空间规划、建设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督、评价、调控和管理,进而引导空间布局优化和弹性有序发展。

(四)利用智慧应用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慧城市是综合、统筹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它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管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与工具。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是智慧应用的最主要目的。在城市发展理念和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方面,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和移动政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城市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发展。

同时,智慧城市提供了一个新形式的工具去仔细观察城市居民使用城市的方式,进而通过参与式治理,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传统和现代的通信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智慧城市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对自然资源明智的管理。建立城乡一体的信息平台,引导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生活服务等信息,通过乡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对于城市管理来讲,有助于改变原有的条块分割、层次分明的管理体制,立足于城乡一体、部门整合、空间优化的发展思路,实现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

智慧交通治理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ongjie”为你整理了这篇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政务数据办(跑改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七大行动”“四个桐乡”总要求,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进各项改革。系列改革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八大荣誉、十二大改革亮点”的改革成绩:数字化改革经验在省《领跑者》刊登,并获郑栅洁省长、冯飞常务副省长批示推广,为嘉兴唯一连续两年获登《领跑者》的县市;政务“嘉湖一体化”等2项改革经验登上省《竞跑者》,车辆检测“一件事”、就医体验大提升等6项改革举措在嘉兴《弄潮儿》刊登;“拿地即开工”实现投资项目“四证联发”,获张兵书记批示并全市发文推广,入选全省投资最佳实践案例;“法院执行一件事”在全省现场会上推广;“桐行通”综合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得到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省大数据管理局和省公安厅肯定,入围2020年浙江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优秀案例;智慧城市建设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奖、智慧出行奖;单位获评嘉兴市抗疫先进集体和嘉兴市文明单位。

一、聚焦改革重难点,持续发力抓改革

(一)政府数字化转型改革成效在省《领跑者》刊登,并获郑栅洁省长、冯飞常务副省长批示推广。《桐乡市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数字化四大体系》改革经验在《领跑者》上刊登,郑栅洁省长批示“成效好,潜力大”。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体系、创新融合的数字经济体系、便民惠民的数字生活体系、整体智慧的数字治理体系,为桐乡深化数字化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推行“拿地即开工”实现投资项目“四证联发”。政务数据(跑改办)牵头,会同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等部门,围绕“土地摘牌之日即项目开工之时”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系列优化措施,企业取得土地后可一次性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原来的5个环节合并为1个,审批时间从60个工作日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2020年度共有25个项目进入“拿地即开工”通道,19个项目已顺利实现“拿地即开工”。改革经验获张兵书记批示、省自然资源规划厅副厅长夏晓鸿批示,入选全省投资最佳实践案例,嘉兴全市发文推广。

(三)建立桐乡特色“嘉湖一体化”通办圈。与南浔区建立通办合作机制,携手打造了全省首个跨区域政务服务“嘉湖一体化”通办圈,提供医保、社保、公安等7大类别100个事项两地通办。前期,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联合下达了2020年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奖补资金计划,桐乡市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成为全省五大合作先行区唯一获奖补资金的先行区。获嘉兴《弄潮儿》、省《竞跑者》刊登推广,并入选嘉兴市首次“长三角一体化”改革桐乡唯一创新案例。

(四)法院执行联办“一件事”成效显著。政务数据办(跑改办)会同法院等相关部门,依托机关协同网上“最多跑一次”服务平台建立“法院执行一件事”联办,实现法院执行14个高频事项“一件事”“只办一次”,执行时间从原来的12天缩短至1天,改革经验在全省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改革现场会议交流推广。相关做法获嘉兴市委副书记马永良、嘉兴中院院长姚海涛批示肯定。

(五)打造“桐企服”企业综合服务。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行“集成办”“数据办”“重点办”“上下联动办”服务,融合项目准入指导、项目审批验收、企业“一件事”、Vip组团服务四大板块,同时提供指导培训、项目会商、集成审批、项目验收等n项专业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链条事项,均可在“桐企服”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办理。同时,以“整体政府”为核心,融合办事之厅、智慧之厅、文化之厅和企业服务特色之厅理念,完成政务服务“未来大厅”改造,共进驻24个部门1268个事项,实现大板块全科受理。

二、聚焦民生企业关键点,凝心聚力谋改革

(一)深化便民利企“一件事”改革。推出住房公积金贷款、提取、对冲“一件事”改革,商品房购房贷款申请材料从改革前的11份压减到4份,原来全流程跨度三个月,压缩成0.5天内办理完结。推行企业常态化开办“一件事”。实现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公章刻制、税控申领、单位参保四个手续整合为数据共享、同步推送、并联办理的模式。实行水电气网报装“一件事”办理,将4份报装申请表整合为1份,实现报装“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同步推出防疫物资生产审批、社会保险个人账户清算、普通货船多证联办等“一件事”联办改革。车辆检测“一件事”,推行无柜台受理,零距离服务,一站式检测,改革经验在《弄潮儿》刊登推广。

(二)升级打造Vip组团服务3.0。组团服务内容从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拓展到企业生产经营、人才招引等全生命周期,组团服务部门从发改、经信、建设等投资项目审批部门拓展到公安、人社、水务、供电等其他涉批和服务部门。2020年,Vip服务团队已为307个项目提供精准、专业的政策咨询、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等,共解决问题601个。

(三)推广“就近办”“身边办”。加快推动濮院等地“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水电气公用事业“一窗受理”,镇街道办理事项由23项提升至平均240项以上。进一步开展银政合作,推广社保、公积金就近办理。

三、聚焦政府数字化,数字赋能推改革

(一)创新“桐行通”智慧平台,打造“整体智治”特色应用。在疫情防控、社区外来人口管理、智慧生活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从智控、到治理、到服务迭代升级,推出五大类30多种生活场景应用。“桐行通”综合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得到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省大数据管理局和省公安厅肯定,入围2020年浙江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优秀案例。

(二)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智慧政务。一是打造“桐小登”“桐易办”“桐医办”等一批场景化服务品牌,提前实现省80%以上、嘉兴市85%以上办件网上受理的年度目标。二是率先试点政务服务2.0,全面开展事项试运行,2.0事项收件率超过85%。“互联网+政务服务”核心指标嘉兴领先。三是深入推进“掌上办公”,浙政钉用户实现市镇村全域覆盖,注册用户数较去年年底增长13%,数据完善率、人员激活率100%。

(三)建设“桐行通”大数据平台。围绕“桐行通”应用开展数据编目,提升大数据支撑能力,目前,已编制数据目录512个,汇聚数据2.8亿条。为“桐乡通”app、社区微平台、民政大救助提供数据赋能,为公安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电力公司、濮院、梧桐街道等单位的业务协同提供数据支撑。

四、聚焦城市智慧化,整体统筹促改革

(一)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整体统筹。夯实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打造政务服务“一朵云”服务全市所有政府部门近百项业务系统。建立省内首个县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汇聚全市党政机关网络安全数据。构建统一的社会治理平台,贯彻“整体智治”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四平台统一服务基层功能。拓展数字治堵、数字执法、数字生态等应用场景,形成数字化治理的整体效应。

(二)强化制度创新,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制度根基。一是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编制出台《新型智慧城市暨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首席信息主管(Cio)管理暂行办法》。二是实行项目申报预审机制,全年开展九次集中预审,涉及37个部门单位100个项目,通过预审节约财政资金33%。三是引导鼓励智慧应用创新。统筹全市创新试点项目,智慧城市建设摘得由国家信息中心和国际数据集团评选的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奖项。

(三)以数字惠民不断增强获得感。在社会治理领域,除“桐行通”外,加快推进智慧交管一期、智慧环保证后执法监管平台、智慧城管二期、自然资源一张图、智慧水利平台、数字乡村治理、互联网法治政府等;经济治理领域重点推进数字招商一体化平台、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数字化监管平台、亩均论英雄监管平台等;民生服务领域重点推进智慧医疗提升工程、公共卫生信息化改造、智慧教育云2.0、数字文旅、风雅桐乡公共服务平台等。

五、聚焦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助改革

(一)完善招投标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桐乡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实施办法》、《桐乡市公共资源交易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管理办法》、《桐乡市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

(二)优化招投标现场管理,规范小型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现场管理,实现了无接触开标,政府采购和国土交易实现线下一次不用跑。推进小型项目全流程网上操作,实现投标人投标零跑次。制定统一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评标办法,提升小型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编制水平和编制质量,进一步规范小型工程项目招投标行为,有效减少招投标活动质疑和投诉。

(三)进一步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通过推进投标保证金保险保函、银行保函等形式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共释放保证金1.6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企业活力,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招投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六、聚焦党风政风建设,政治引领强改革

(一)深化政治思想教育。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主线,通过集中学习、集中讨论等形式,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火墙”。提高廉政教育意识,在大厅改造中重点建设党建工作展示墙,提升政务服务大厅廉政文化氛围。并紧扣工作实践,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活动,经常谈话提醒、红脸出汗。

(二)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研究制定《2020年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坚持“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总责,全面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二是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党组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方面的制度,健全议事决策规则。三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深化党务政务公开,不断增强领导权力运行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