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包装工程测试技术十篇包装工程测试技术十篇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46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篇1

关键词 包装测试技术 案例教学 考核机制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包装工程专业是一门含有多分支、全方位、立体式的典型综合学科,目前已在我国广泛开设。特别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包装产品的要求日益增长,促进了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包装人才的需求,而包装工程专业在国内开办时间只有20多年,发展时间短,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①如何面对新的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包装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是包装工程专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1 教学内容上,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包装测试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包装材料学及包装工艺学后,学习对包装材料的物理、力学、光学等性能进行测试。也包括对制成包装产品如瓶、罐等具体形状的包装容器之后进行测试,都属于本课程的范畴。教学大纲的完善和更新是教学内容建设的基本骨架。②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大纲不是教学内容的堆砌,而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③课程大纲的完善是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主线,并要充分地展示课程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我校包装测试技术教学时数少,34学时,同时专业方向又是以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为主要方向,以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包装为主要应用领域,如何选择甚至编写合适的教材,如何确定本课程包含的各部分内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合理分配学时,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提升包装测试技术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考虑到目前社会对于包装人才的需求,在其职业能力中,包装设计是其主要要求,而包装测试则主要集中在基本的规范操作和数据分析,如能够独立工作,熟悉包装测试要求,会独立完成包装测试评价工作,分析物理性能、运输模拟包装测试等。依据客户要求,按照标准包装测试有效地完成包装评估工作,向其主管明确指出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并可以提供相关改进建议,按要求写出测试报告等。④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以信号与系统、传感器原理等其他相关课程已经介绍过的内容为主要切入点,只是略微介绍其在包装测试中的应用领域。而将主要精力集中的纸、塑、金属、木、玻璃、缓冲与运输包装的包装材料测试及容器测试原理及方法的学习上。学生在学习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后,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很容易上手包装测试工作,而且不局限于某一型号机器。

2 在教学方法上,辅助以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技巧。掌握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⑤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联系实际。包装测试有许多本身就属于工厂实际应用的案例可以用来进行讲解。如某包装材料厂生产的化妆品纸包装盒在交付客户后发现最后产生霉变,导致化妆品内包装受到污染而无法销售,必须退货处理。在作为案例分析的时候,就要对内外包装材料进行卫生、安全性测试,考察其霉变发生的原因,部位。测试结果表明,是内包装本身引起的霉变,从而使得外包装纸盒的生产厂家避免了经济损失。在另一案例中,⑥某厂生产的分体空调在发货到外储库后发现外包装箱变形问题严重,5000 台产品其中包装箱不良达到300 台。随即对包装箱进行了单品确认,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厂家对内径尺寸、表纸等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纸箱经第三方根据国标进行了评价,纸箱合格,然后对公司内的码放及存储进行了确认。厂内新包装纸箱在厂内码放7 层放置2个月未发生变形等不良。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了包装测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优化考核模式,多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而考核方式的优化,则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考核方式改为论文+ppt讲述+期末考试的模式,其中,平时考勤、作业占二十分,论文占二十分,ppt讲述占二十分,期末考试占四十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挥主管能动性去查阅文献资料和标准,并按照正规的综述论文格式规范进行撰写,从摘要、关键词、正文到参考文献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学生从形式上受到一次毕业论文前的文献调研、论文撰写的强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研学生对目前工业应用的一般测试设备和学术研究的前沿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和归纳,将所看到的、所关注的测试方法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将学生按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做个ppt并请一位同学进行讲述,考核成绩作为该组四位同学的成绩。通过做ppt讲述,学生需要自行组织图片和说明,并进行ppt的设计,直至最后讲述。十分钟的讲述和五分钟的提问,有助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集思广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再经过最后的考试,学生需要对所学课程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和总结,三者结合,使得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都有较为直观、详尽的认识。

4 结语

包装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涵盖面非常广,学生在大学四年所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强化其动手能力,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这中间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将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相关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使学生的适应社会需求这一理念作为教学目标,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包装人才。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2012aa 092301),上海海洋大学“085”工程建设项目

注释

① 迟建,于志彬,陈志周.包装测试课程体系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3):351-354.

② 李凤林.淀粉深加工技术课程建设研究与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1):87-89.

③ 张兰知.热学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体系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5.25(4):98-99.

④ http:///Job_Detail.phpCompanyDetail=cm1297922646247 &Zhoapin Det ail=44617488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篇2

(1)加强虚拟实验教学内容。包装材料测试实验教学的内容涵盖的范围很广,一些大型实验设备由于经费条件的限制,不能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当今计算机辅助系统CaD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并设计虚拟包装材料测试实验室进行辅助实验教学。例如运输包装件的静态与动态测试,其测试项目比较多,而且设备比较大型,价格昂贵。这时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借助anSYS、matLaB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并结合CaD技术,建立分析模型,对系统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包装优化设计。利用CaD系统,再现包装材料测试中的各种工作原理、模拟工作流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网络虚拟测试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对包装材料测试实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进而节约了资源,有利于提高科研的效率和效果。

(2)设置创新设计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综合性实验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针对具体的测试或设计对象,自行确定测试项目或设计方案,并分析处理结果的实验。如《某品牌饼干的结构设计与运输包装综合设计实验》,要根据饼干包装要求设计外观结构、内包装、中包装、运输包装、堆码方式等进行设计,并对包装选用的材料进行各个项目的测试与分析,对包装箱体进行压缩、堆码等测试与分析,对运输过程中静态及动态的测试与分析。从而使设计方案得到最优化设计。通过这类型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利用专业软件或测试仪器,通过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掌握对具体包装产品进行包装测试与优化设计的完整过程。

二、实验考核评定系统的改革

新的考核机制必须将重心从单一的对实验报告结果的评估转移到对学生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的综合考核,逐步建立起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型考核评定系统。考评的内容和方法依据实验教学的不同环节做相应的调整。校内专业基础性实验教学的考核分别从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数据处理、分析结果等方面进行考核,综合分析后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校企合作专业基础性实验教学的考核可以在校内考核内容基础上,加入企业工程师对学生的评价,按比例综合后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对于学生参与测试设备设计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作为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依据。学校的挑战杯学术竞赛,都会由专家组对挑战杯项目进行评奖,参与设计过程的学生,可以相应增加实验成绩,如果获得奖项,实验成绩按对应等级进行评定。这样的相应加分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实验的兴趣。创新设计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综合掌握专业知识进行测试分析的训练,实验考核的内容以能力测量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测试实验方案、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内容,考核主要是测试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把实验报告、操作过程、分析与讨论有机结合起来,各部分按比例进行考核,并考核比重要合理。

三、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多是“以老师为中心”,平时实验室只是对老师开放,学生只有安排实验的时候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实验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常年堆积。就算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室场地、仪器设备台套数的限制,每个实验都是以小组进行,一般为3至5名学生为一组,学生多,场地小,很难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操作实验设备。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平台预约、制约实验项目,将包装材料测试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老师将实验项目布置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篇3

1试验检测系统组成和性能

1.1系统组成控压钻井试验检测系统是一套先进的远程控制的硬、软件系统,主要包括4个系统:压力循环系统(包括钻井液泵、钻井液罐、空气包,阻流管汇、配套工具及管线)、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钻井模拟器和远程控制系统。通过压力循环系统的各泵组、平板阀、节流阀的相互切换,配合实时的钻井动态模拟器,构建包括开泵、停泵、正常钻进、活动钻具、起下钻、井漏、井涌等不同钻井工况的工艺流程,待测试的控压钻井系统自动检测工况,做出合理判断。整个试验检测系统与待测试的mpD装备(或工具)都实现远程控制,通讯双盲,尽可能做到模拟真实的钻井现场工况,以检测待测mpD装备的控制能力和稳定性,达到精确控制钻井参数的目标,可进行控压节流性能测试、控压钻井工艺检测,以及控压钻井装置各单项和整体性能等工艺测试等试验,图1为控压钻井试验检测系统的组成。

1.2工艺特征和技术参数

1.2.1控压钻井节流试验主要包括节流阀特性试验、控制响应试验、寿命试验和安全试验;通过切换压力循环系统,测试不同条件下节流阀的流量、开度和压降的关系,建立节流阀特性关系曲线,寻找最优调节区间,并结合其动态控制响应试验,可以构建准确的节流控制模型,为开发、测试或检验mpD装备提供最有效的支持。根据mpD装备性能,该系统能进行0~14mpa的控压节流试验。

1.2.2控压钻井工况检测模拟控压钻井多种井下工况,测试mpD装备多个系统连接后运行信号采集的准确性,测试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设备调节的快速性以及控制的稳定性;将井下工况模拟装置模拟的井下工况作为黑匣子处理,不管具体作用机理,仅是控制模拟的井底压力以及井漏量或井涌量,实验、测试过程与现场工程实际很符合,为mpD装备调试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1.2.3控压钻井工艺试验综合考虑控压钻井的多种工况,在实验室模拟正常钻进、开泵、停泵、起下钻、井漏、井涌等不同井下工况情况,进行控压钻井工艺试验,寻找最佳控制方法和手段,包括井口回压,流量补偿方式等等,该系统能提供7~30L/s的额定排量,基本能模拟控压钻井作业的多种环境,还能提供最大7L/s的侵入(漏失)流量。

2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

2.1工艺过程模拟控压钻井涉及钻进、开泵、停泵、起下钻、井漏、井涌等不同井下工况和操作工艺,如何在地面实现井下全工况的模拟是该试验检测系统研制的关键,也是其工艺流程模拟能否合理成功的核心。

2.1.1硬件功能模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2个钻井液泵组、钻井液罐、空气包,阻流管汇、泄压阀、配套工具及管线,是模拟和构建井下流动工况的必备条件。正常钻进时,钻井液泵开启,模拟钻井现场的大泵作业,额定输出排量28L/s;如果需要模拟大排量控压作业,还可同时开启小钻井液泵组,能提供7.5L/s的额定输出排量。小钻井液泵组根据模拟工况的不同,在微溢模拟、下钻模拟时也作为一个排量输出装置,扮演微流量侵入和下钻环空返出的功能,具体侵入量和返出量根据模拟工况调整。空气包扮演一个缓冲罐的作用,对整个井筒来说,可以当做一个未可压缩的弹性体,加压弹性能积聚,降压弹性能释放,通过空气包的压缩性能的调节就能近似地模拟整个井筒弹性能的大小,避免地面硬管连接的水击震荡。阻流管汇模拟整个井筒环空摩阻的大小,根据泵排量的变化可以近似体现环空压耗随流量变化的特点,根据需要可以变换阻流管汇的连接方式,达到所需要模拟的环空压耗。

2.1.2软件控制模拟软件控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钻井模拟器和远程控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实时工况模拟与远程控制。对于控压钻井试验模拟来说,如何还原和模拟实时的钻进工况是个挑战,钻井模拟器通过实时回放真实井的历史数据就可以清晰地再现该井的钻井工况,包括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性能、实时录井数据、pwD数据等;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为远程控制提供通讯;远程控制系统是一个动态的交互工具,一方面可以单独对该试验检测系统进行远程操作与控制,另一方面在微溢、微漏模拟或起下钻模拟过程中,其根据被测试控压装备的动作,又可按照预先设置的溢漏控制模型,调整溢、漏量,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2.2评价方法及模型建立通过硬件功能和软件控制的综合模拟,可以构建出一套控压钻进循环钻进、开泵、停泵、起下钻、井漏、井涌等不同井下工况的评价方法(图2、3)。

2.2.1下钻模拟下钻过程部分流体从环空返至mpD节流管汇,类似控压钻井试验检测系统向mpD节流管汇返出流量增加。2号泵组启动,根据下钻速度调整增加的流量,mpD装备自动判断,并采取动作;当达到下钻速度为0,关闭2号泵组,退出下钻模拟。

2.2.2起钻模拟起钻过程mpD节流管汇部分钻井液漏入井筒中,类似控压钻井试验检测系统泄流。开启泄流阀,根据起钻速度调整泄流量,mpD装备自动判断,并采取动作;当达到起钻速度为0,关闭泄流阀,退出起钻模拟。

2.2.3循环钻进首先进入mpD试验检测系统控制软件,开启实时钻井模拟器;同时,检查循环通路,开启大泵,经阻流管汇,输出至待测试的mpD装备;mpD装备根据检测到的工况可以随时调整,钻井模拟器实时监控,确保模拟的井底压力在压力操作窗口之内。

2.2.4微溢模拟钻井模拟器实时监控,检测到模拟的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进入微溢工况,2号泵组启动,按预置的溢流模型(线形渗流、非线性渗流、随机)调整侵入量,mpD装备自动判断,当检测到溢流采取动作;钻井模拟器实时监控井底压力的变化,当达到临界值时开始关闭2号泵组,退出微溢模拟。

2.2.5微漏模拟钻井模拟器实时监控,检测到模拟的井底压力大于操作窗口,进入微漏工况,开启泄流阀,按预置的漏失模型(等开度变化、等压力变化、随机)调整漏失量,mpD装备自动判断,当检测到漏失采取动作;钻井模拟器实时监控井底压力的变化,当达到临界值时开始关闭泄流阀,退出微漏模拟。

2.3控制软件开发控制软件是整个控压钻井试验和检测系统的载体,图4为mpD试验检测系统控制中心。控压钻井图4mpD试验检测系统控制中心图井试验检测系统的研制成功为开发mpD装备提供了可靠的试验平台,在室内就能进行现场多种控压工况的模拟和调试,特别对控压钻井的压力传播特性,建立微溢流条件的压力控制模型,以及控压钻井工艺理论分析能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剖析,也为mpD装备的成功开发大大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周期,同时该系统的成功也为今后mpD装备出厂、检修和维护提供了一个快速检测平台,进一步保证了国产控压装备的可靠、安全。

3现场应用与结果分析

该测试系统自2010年9月份投入运行,针对控压钻井设备开发泵、阀、液压、管线等多种元件的单元测试与联调,通过综合模拟正常钻进、开泵、停泵、起下钻、井漏、井涌等不同井下工况情况,为解决控压钻井系统不同工况的过程控制难题提供了必要、及时的手段;加快装备研制,保证装备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该设备已累计进行1000余次整体联调和设备检验,系统安全可靠,无故障,已成为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的控压钻井测试和出厂检测基地。图5为控压钻井自动节流控制系统不同级别压力跟踪和主备阀切换的室内试验数据,在正常钻进模拟状态时,设定压力即井口计算压力,通过实时水力校正模型计算得到,在0.5~0.75mpa之间,当检测到出口流量降低时,软件相应的计算井口压力增加,增加到0.71mpa,调整节流阀开度,实际测量压力与井口压力逼近,直至达到误差范围0.2mpa。中,大泵缓慢停止时,流量降低,同时井口回压却要增加到一个较高的压力级别,相反,大泵缓慢启动时,流量升高,同时井口回压却要降低到一个较低的压力级别,这就需要控压钻井各阀件之间充分的协调控制。在准备接单根,回压泵启动,此时大泵尚未停止,出口流量增加;当大泵停止时,井内循环停止,出口流量等于回压泵流量7.2~7.8L/s,井口设置压力升高到3.07mpa,弥补环空压力损失;接单根作业完成后,大泵开启,井口压力降至原来正常钻进压力值1.18mpa,并切换回主节流通道,此时再关闭回压泵,退出回压补偿系统,接单根完成。图7为起下钻工况下的压力控制曲线,模拟上提钻具时,节流阀打开,部分钻井液漏失,由于抽吸作用的存在,一部分钻井液进入井筒填补上提的钻具体积,出口流量由7.5L/s减少到4.2L/s左右,节流阀自动调整开度大小,保持井口压力稳定;模拟下放钻具时,节流阀关闭,小泵开启,由于激动作用的存在,一部分钻井液溢出井筒,出口流量增加,井口设定压力自动降低,消除激动压力的影响;整个上提和下放钻具模拟过程压力控制误差在±0.5mpa以内。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篇4

【关键词】程控交换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在程控交换机设备安装工程中,为了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应将一些重要且有特殊意义的因素、环节、过程等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程控交换机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按照其实施过程,可分为施工准备、设备安装、性能测试、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一、设备安装准备阶段

设备安装准备阶段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现场勘查和技术准备。现场勘查主要是对机房内部装修质量;地槽、走线路由检查;机房照明检查;机房防静电地板检查;空调系统检查、机房温、湿度检查;机房防雷接地排、保护接地排检查;机房内消防设施检查等。技术准备是针对现场勘查及施工设计方案制定施工组织及技术措施,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过程及危险点。

二、设备硬件安装阶段

1、程控交换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点。交换机机柜定位时,按照正确顺序将各机柜排列好,按列取平对直,并对每个机架调直量平,用地角螺丝固定。将机柜外壳与机房接地线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应满足技术要求。连接交换机机柜内部及各机柜之间的连线,要求走线整齐美观。从交换机机柜到配线架布放电缆必须排列整齐。电缆转弯处最小曲率应大于60mm。做好标记,防止混乱。从交换机各机柜到直流电源屏布放直流电源线,进行接线。导线的规格、材料的绝缘强度及直流配电屏相应分路的熔丝容量要满换机的需要。

2、走线架、槽道的安装质量控制点。水平走线架、槽道安装位置高度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50mm,水平偏差≤2mm/m。每列槽道或走线架应成一条直线,偏差不大于30mm。垂直走道、槽道位置应与上下楼孔或走线路由相适应,穿墙走道位置与墙洞相适应,垂直偏差≤3mm。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偏差不大于3mm,列槽道拼接处水平偏差不超过2mm。槽道的侧板、底板安装应完整,缝隙均匀。

3、缆线的布放、连接质量控制点。各类电缆的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线缆外观完好无损,中间没有接头。电源线缆与信号电缆布放路由应尽可能远离,如有交叉,信号电缆应放在上面。线缆的排列应整齐,无扭绞、交叉;拐角应圆滑,线缆弯曲半径应大于20mm。线缆的绑扎间隙均匀,松紧适度,同一路由的一组电缆布放完毕后一次完成绑扎,线缆的两端应有相同或相对应的标示牌。

系统用的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直流电源线的成端连接应牢固,接触良好,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

4、配线架的安装质量控制点。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相对应,各配线架的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不大于2mm/m。配线架跳线环的位置应平直整齐;配线架的保护地、防雷地等地线连接牢固,线径符合设计要求。

三、设备性能测试阶段

1、通电测试前检查。程控交换机的标称工作电压为-48V,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57V~-40V,交换机通电前应在主电源输入端子测量电源电压,测试正常后方可通电。还应检查各种板件数量、规格、安装位置是否正常;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制定位置;设备的各级熔丝规格应符合要求;配线架应接地良好,设备内部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等。

2、硬件检查测试。设备通电后,检查所有变换器输出电压是否符合规定;交换机的各级可闻、可见告警信号装置应正常工作、告警准确。各种设备应自测正常;设备内风扇装置能正常工作。装入测试程序,通过人机命令或自检,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

3、系统软件检查测试。交换机的系统软件测试项目主要包括:系统建立功能、系统交换功能、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等。系统建立功能测试包括系统初始化、系统程序、交换数据自动或人工装载、系统自动或人工启动等。系统的交换功能的测试,包括各种局向的汇接、各种用户的来去话呼叫、计费功能、新业务性能等。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测试包括人机命令核实,告警系统测试,话务量统计,中继线和用户线及电路板的诊断测试,用户数据和局数据管理,输入、输出设备性能测试等。

四、竣工验收阶段

首先要根据设计文件、有关行业标准、规程等对程控交换设备进行验收测试,主要进行程控交换机的可靠性测试、障碍率测试、性能测试、信令测试、接通率测试、维护诊断测试以及传输指标测试等,以确定程控交换机是否满足竣工入网要求。其次收集保存测试记录和竣工资料,保证资料的完整准确与实物相符,为以后的设备运行维护提供依据。

五、结论

通过对程控交换机安装工程四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抓住四个阶段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既能保证设备安装的工程质量,也能为以后设备的运行维护打下良好基础。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篇5

程:您好!在浦东新区政府和北京大学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上海浦东微电子封装和系统集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正式开始运营。

平台由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联合多家封装企业和研究单位共同建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应用研究院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支持下运营。平台目标旨在通过跨地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用合作,集聚优势资源,为我国微电子产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提供需要的封装设计加工、测试、可靠性分析与测试等服务并开展微机械系统memS/微光电子机械系统(moemS)封装、3-D集成等系统集成技术研发,为集成电路行业培养封装和系统集成高端人才,逐步发展成能为全国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优质技术服务的微电子封装与系统集成公共服务平台。

平台服务内容包括先进封装设计、小批量多品种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系统集成、可靠性分析测试和封装人才培养等,将涵盖封装设计、仿真、材料、工艺和制造等多个领域。封装设计服务将提供封装设计及封装模拟,封装信号完整性分析等服务。小批量多品种封装服务将提供中小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需要的封装技术,为特殊应用领域(如宽禁带半导体高温电子封装、高频系统封装、大功率器件与集成电路封装等)提供封装服务。系统集成技术服务将提供圆片级封装技术(wLp)、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微光电子机械系统(moemS)封装、3-D集成等先进封装/系统集成技术服务,同时广泛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孵化导入活动。可靠性分析测试服务将围绕可靠性测试技术发展需求,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和产品,为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芯片的设计制造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为微电子企业提供集成电路测试、分析、验证、老化筛选和完整的测试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另外,我国封装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成为制约集成电路封装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依托平台强大的封装研发力量,充分发挥海内外专业人才示范作用,尽快培养本土iC封装人才群,为企业作好人才梯队储备。

平台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人才为科技骨干的、拥有雄厚技术力量和战斗力的技术团队。平台的运营目前是以中芯国际、UtaC、58研究所、天水华天科技、772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和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为技术依托,以国内外知名封装、微电子领域学者和资深专家为核心,主要核心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包括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技术专家许居衍,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资深电子封装专家、香港科大电子封装实验室主任、先进微系统封装中心主任李世伟等。

另外,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在平台的技术和运营方面也有很多优势。我院依托北京大学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在微电子产业战略、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应用开发四个层面上展开工作,同时在射频电路、混合信号集成电路、emi、纳米尺度moS器件、memS技术、高压大功率器件与电路、高可靠性封装测试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院具有许多在微电子主要领域和研究方向的专家、教授、研究员、工程师,同时也招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他们在LeD驱动芯片的设计与封装、芯片级封装、系统级封装、三维立体封装和可靠性封装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和专利。Sip封装技术、三维立体封装和可靠性封装将成为北大上海微电子研究院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这些技术基础为封装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记者:成立该平台的背景是什么?它对行业有哪些积极作用?

程:随着封装技术不断发展演变,iC设计公司对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化、高集成化和高可靠性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浦东新区现有封装测试企业并不能满足中小型iC企业的要求,该平台可以使相关企业获得服务便捷、形式灵活、成本合理的封装测试服务,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节奏,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目前浦东已有10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随着近几年出现的多项目晶圆(mpw)服务的开展,进一步地降低了iC设计开发的初期投入,也大大促进了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发展。但是,中小型iC设计企业在起步阶段需要以QFp、BGa等形式封装,封装数量较小,很难获得大型封测企业的服务支持,导致产品开发周期加长和成本提高等诸多问题。而随着iC设计企业的成长,产品线的不断扩展,需要的封装品种也将不断增加,一般的封装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因此小批量、多品种封装必然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迫切的需求。

另外,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对一些新型电路、高端产品和先进技术的探索、创新和研究上,需要有微小型、高密度、高频、高温、高压、大功率、高可靠性的封装技术来支持。而大型封测厂并不能针对这种高端的、专一的、小量的封装服务需求给予有力的帮助,因而这些集成电路企业和研究机构只能通过其它途径寻求提供特殊需求服务的国外封测单位,这样无形间带来产品开发时间和成本的压力。建设这样的封装服务平台则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为他们创造便利的条件。

记者:对于解决封装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外有无类似的平台?我们建立该平台有无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

程:世界半导体产业面临波浪式发展,目前各大公司纷纷在我国建立后工序工厂及设计公司,摩托罗拉、英特尔、amD、三星、St、亿恒、amkor、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松下、三洋都在我国建有后工序工厂,飞利浦在江苏、广东新建两个后工序工厂。面对蓬勃发展的iC封装业,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原动力,既有规模化生产,又有市场变化对封装要求加工批量小、节奏快、变数大的特点,市场竞争不只是求规模,更重要的是求强,大不一定就是强,所以通过国际半导体形势的发展来看,封装产业的发展模式及战略十分值得重视与探讨。

该平台就是在总结了国内外集成电路封装产业存在的问题之后而建立的。目前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有企业从事类似业务,但没有类似在政府和行业协会支持下专门从事封装技术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

记者:该平台是只面向浦东还是面向全国?

程:面向全国。

记者:与一些大型封装测试公司相比,该平台有哪些优势?您认为它的前景怎样?

答:随着封装技术不断发展演变,iC设计公司提出了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化、高集成化和高可靠性的需求,目前一些大型封装公司并不能满足中小型iC企业的要求,而该平台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相关企业获得服务便捷、形式灵活、成本合理的封装服务,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节奏,例如为中小型iC设计/光电器件企业提供如下的服务:晶圆凸点制备、芯片级植焊球、有机底版设计及加工、表面贴装回流焊、BGa/FC/mCm封装及组装等。针对部分电子系统制造商的要求,开展特殊封装的研发与服务,主要包括:集成电力电子模块封装(ipem)、大功率LeD的封装、memS封装设计与服务等。为大学与科研机构提供各种特殊封装材料/形式的封装、咨询、培训、系统集成服务,以及各种可靠性测试和分析服务。上述服务都是一些大型封装测试公司无法做到的。所以该平台的服务模式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另外,我国目前拥有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浦东地区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和较好的技术基础,加上广泛的市场需求和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及其合作伙伴的技术和运营优势,该平台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记者:成立这样一个平台,您一定也在这方面有非常深的了解,站在一个行业专家的角度,您对整个封装业的现状有哪些看法?

程:iC封装测试业是iC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以来,外资企业在中国iC封装测试领域占据了优势,但内资封装测试企业蓬勃发展,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内资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为iC封装测试业增添了活力和希望。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汇聚了江阴长电、南通富士通、安靠、优特、威宇科技、上海纪元微科、上海华岭等众多大型微电子封装测试企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地区封装测试业包括天水华天科技也有较快的发展。另外,2007年10月,英特尔(成都)有限公司微处理器工厂顺利运营并实现首枚多核处理器出口。同时,中芯国际(SmiC)、马来西亚友尼森(Unisem)、美国芯源系统(mpS)等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在成都相继投产,西部封装测试厂的产能将会进一步释放。

目前,国内外资iDm型封装测试企业主要为母公司服务,oem型封装测试企业所接订单多为中高端产品,而内资封装测试企业的产品已由Dip、Sop等传统低端产品向QFp、QFn、BGa、CSp等中高端产品发展。

综观目前国内整个封装业在对中小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服务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国内企业高端技术投资有限,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难以在高端市场上取得突破;

(2)国内先进封装技术的实施几乎完全依靠从国外引入;

(3)已有封装企业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iC设计公司小批量封装要求能提供的服务极少,不利于整个iC产业的发展;

(4)无法满足小批量集成电路特殊封装的需求。

(下转第47页)

记者:未来封测业的发展怎样?该平台的未来发展规划是怎样?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篇6

㈠发包人应准备的工作1.首批开工项目施工图纸和文件的供应。发包人在工程开工前应向承包人提供已有的与本工程有关的水文和地质勘测资料以及应由发包人提供的图纸。2.测量基准点的移交。发包人(或监理人)应该在《技术条款》规定的期限内,向承包人提供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以及书面资料。3.施工用地及必要的场内交通条件。为了使承包人能尽早进入施工现场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发包人应按合同规定,提供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条件。整理人应协助发包人做好施工现场的“四通一平”工作,事先做好征地,移民,并且解决承包人施工现场占有权及通道。为施工承包人能进入施工现场,尽早开始工程施工。4.首次工程预付款的支付。工程预付款是项目施工合同签订后,由发包人按照合同约定,在正式开工前预先支付给承包人的一笔款项,供承包人作施工准备用。㈡承包人应准备的工作1.对承包人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审查。在合同项目开工前,承包人应向监理人呈报实施工程承包合同的现场组织机构表及各主要岗位人员的主要资历,监理人员应予以审查。监理机构在总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进行认真审查,要求施工单位切实履行其投标承诺,要求做到组织机构完备,技术与管理人员熟悉各自的专业技术,有从事类似工程的经历和经验,能够胜任所承包项目的施工。2.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资格的审查。项目经理是施工单位驻工地的全权负责人,必须持有项目经理上岗证书,必须胜任现场履行合同的职责。3.对施工单位职员和工人资格的审查。具有相应岗位资格的管理人员、技术岗位和特殊工种的工人均必须持有通过国家或有关部门统一考试或考核的资格证明,经监理机构审查合格者方可上岗,对未经批准人员的资格不予确认,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撤换不能胜任工作或的人员。4.对承包人实验室和实验计量设备的检查。监理要求施工单位检测实验室必须具备与所承包工程相适应并满足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规程、标准要求的检测手段和资质。监理人监督检查承包人在工地建立的实验室,包括实验设备和用品,实验人员数量和专业水平、核定其试验方法和程序等。检测实验室的资质文件,检测实验室人员配备情况,仪器仪表的定级检验合格证等。5.对承包人施工设备的检查。监理单位开工前对承包人进场施工设备的数量和规格,性能以及进场时间是否符合施工合同约定要求,监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按照施工合同约定保证施工设备按计划及时进场。并对进场的施工设备进行评定和认可,禁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投入使用并应要求承包人及时撤换。6.对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的复核。监理人应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向承包人提供测量基准点、基准线、水准点及其平面资料,承包人应依上述基准点、基准线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精度要求,测设自己的施工控制网。并将资料报送监理人审批,待工程完工后完好地移交给发包人,监理人监督下或联合进行抽样复测,监理人可以随时使用承包人的施工控制网。7.对原材料、构配件的检查。包括对砂石料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以及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风等施工辅助设施的准备工作的检查。砂石料生产系统的配置,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的混凝土用量及各种混凝土的级配比例,计算出各种规格混凝土骨科的需用量,主要考虑每日最大强度及月最大强度,确定系统设备的配置。砂石厂应设在主料场附近,工地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的水压、水质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各施工阶段用电最高负荷宜按需要系数法计算。

二、监理人对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

㈠施工图纸的审查施工图是对建筑物、设备、管线等工程对象的尺寸、布置、选用材料、构造、相互关系、施工及安装质量要求的详细图纸和说明,是指导施工的直接依据,在施工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核查或审批工作,确认后签字、盖章。审查内容包括:施工图纸是否经设计单位正式签署,图纸与说明书是否齐全,是否与招标图纸一致,地下构筑物、障碍物、管线是否探明并标注清楚。施工图中的各种技术要求是否切实可行。各专业图纸的平面,立面、剖面图之间是否有矛盾,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标注是否有遗漏。在确认图纸正确无误后,由监理人签字,下达给施工承包人,施工图即正式生效,即施工图正式成为合同内容,施工承包人就可按图纸进行施工。㈡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施工单位中标并签订合同后,这一施工组织设计也就成了施工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单位接到开工通知后,按合同规定时间,进一步提交更为完备、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取得监理机构的批准。监理人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承包人所选用的施工设备的型号、类型、性能、数量等,能否满足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二是拟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对质量有无保证;三是各施工工序之间是否平衡,会不会因工序的不平衡而出现窝工;四是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否正确,其检验方法、检验频率,检验标准是否符合合同技术规范的要求;五是技术保证措施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等。监理人在对施工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措施进行仔细审查后提出意见和建议,承包人应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进行修改后提出新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再次请监理人审查,直至批准为止。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设施获得批准后,承包人就应严格遵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实施。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有权随时检查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如果发现施工承包人有违规之处,监理人应首先以口头、然后用书面形式指出承包人违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的行为。并要求及时予以改正,如果承包人坚持不予改正,监理人有权暂停通知,停止其施工。

三、原材料与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

㈠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是由各种建筑材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以及工程设备等构成的实体,这些材料、构配件本身的质量及其质量控制工作对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按照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程序,审核材料的采购订货申请,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所采购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的需要和要求。材料进场后,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材料质量保证资料,并派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材料进行清点。材料使用前,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材料试验报告和资料,确认签证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时,应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现场取样。材料在正式用于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现场试验,并编写试验报告,现场试验合格,试验报告及资料经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后,这批材料才能正式用于施工。㈡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根据合同规定,工程设备运至现场后,承包人应负责现场工程设备的接收工作,然后由监理人进行检查验收。工程设备的检查验收内容有:计数检查;质量保证文件审查;品种、规格、型号的检查;质量确认检验等。由采购员将供方提出的全部质量保证文件送交负责质量检验的监理人审查。

四、监理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做好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理人在拟定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时,应予以详细考虑。㈠选择质量控制点监理人应督促施工承包人在施工前全面、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并对施工承包人设置质量控制点的情况及拟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审核。必要时,应对施工承包人的质量控制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或监督,以确保质量控制点的实施质量。㈡设置质量控制点的对象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互相之间的先后顺序、技术参数等。有些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如外加剂的掺量,混凝土的水灰比等。还有常见的质量通病,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关键工序等。㈢设置质量检验点监理人应在工程开工前,应督促施工承包人在施工前全面、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将质量控制点区分为质量检验见证点和质量检验待检点。对于某些更为重要的质量检验点,作为监理人的待检点,必须要在监理人到场监督才能进行检验,承包人必须事先书面通知监理人,并在监理人到场进行检查监督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施工。

五、监理对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篇7

关键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报警阀结构运行原理安装技术要点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消防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建筑安全设备的技术研究成为了消防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研究中,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其较高的安全性与自动化消防安全处理过程,成为了建筑消防安全建设中常用的消防技术设备。在这一设备安装过程中,系统湿式报警阀安装是其重要的技术过程。为此技术人员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技术实践中,结合系统技术特点开展了报警阀安装研究。

一、湿式报警阀区域及优点分析

在当前的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用实践中,传统的安装技术是将报警阀安装在建筑顶层,特别是塔楼顶部位置。但是在技术研究中技术人员发现将湿式报警阀一般设置在地下设备层泵房中,更能发挥出其消防作用。在设备层位置安装报警阀装置的优点包括了以下几点。(1)在底下结构中安装报警阀系统,可以很好地减少楼房建筑中的管井直径,进而减少建筑公摊面积,降低了住户购房、物业费等成本,保护了住户利益。(2)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将报警阀组统一安装在设备层,利于建筑消防安全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维护维修工作。同时安全检查部门可以对设备进行统一检查,降低了维护、检查等安全工作成本。(3)在新型消防技术研究中,部分研究者发现将湿式报警阀安装在设备层,较之楼顶部分,其线路布置与控制管理更加简便。

二、报警阀结构、工作原理与主要安装技术点简析

在进行报警阀安装技术研究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报警阀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只有充分的了解了以下内容,才能保证安全技术到位有效。

(一)报警阀主要结构分析

当前建筑消防设施中,湿式报警阀的整体结构包括了上、下腔体两个组成部分中间有阀瓣结构分开。在安装过程中,阀体的上腔部分与喷水系统管网连接,因此又称系统侧部分。而阀体的下腔部分与消防水源进行连接,负责水源供给因此又称水源侧部分。在阀体内部,按照安装阀体设计要求配置有阀座设备,阀座体具有一定数量的小孔。

(二)报警阀工作原理

报警阀工作状态可以分为安全与消防喷水两种情况。在安全状态下,消防阀内部阀座小孔被阀瓣遮盖,处于密封性状态,消防水源处于关闭状态。而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下,阀体下腔压力开始上升。当这种压力高于消防阀安全数据时,阀瓣结构被压力推开开启,水源部分开始进行供水。当火灾警报消除时,阀体压力恢复平衡状态,阀瓣受到压力影响自动回到密封位置停止消防供水过程。

(三)报警阀安装中的主要技术点研究

在报警阀安装过程中,其主要技术点的控制是确保报警阀安装与消防安全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设计与安装中,其主要的技术要点包括了以下几点。(1)阀体平衡平衡阀设置。在阀体设计与安装过程中,阀体内部的平衡设置极为重要。一旦阀体内部平衡误差超过设计要求,就会出现系统侧管路漏水或是误报警情况的出现,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为此,在阀体设计中,技术人员应在阀体中设置平衡管路结构,利用平衡阀控制阀体内部压力。当阀体内部压力失去平衡时,平衡阀对阀体进行补偿性补水,避免消防误报警情况的出现。(2)消防压力数据设置。在报警阀设计过程中,消防喷水过程中合理的设置报警压力数据是确保喷水系统运行的要点。为此国家有关部利用国家制度标准,对其数据进行了强制性规定。如在制度中,国家规定:“在阀瓣组件开启过程中,阀瓣组件上下两侧压差最大时,进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比值不应大于1.16”。在这一标准要求下,技术人员还应根据建筑消防整体要求,对阀体压力数据进行微量调整,确保阀体正常运行。当阀体上、下腔未达到压力要求的情况下,阀体内部压力由平衡阀进行调节,避免消防误报警问题的出现。(3)阀体安装数据调试。在阀体的安装实际过程中,根据GB5135.2D2003标准,技术人员需要通过试验模式对阀体进行测试获取进口压力数据,再确定阀体下腔压力进行压力调试。如在一组阀体安全过程中,技术人员首先对消防水源压力进行测试,其压力分别显示为0.13mpa,0.72mpa,1.10mpa,1.50mpa。根据这组数据显示,技术人员将其除以1.16标准,将阀体上腔压力确定为:0.12mpa,0.62mpa,0.948mpa,1.293mpa.再根据阀体技术数据要求,对上腔压力进行调试。(4)做好消防水源压力控制。在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水源进水测压力决定了消防喷水质量。如果下腔压力过小,就会造成消防喷水压力过低、喷水时间过短等问题的出现。为此在压力测试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压力过小的消防水源进行调试,确保其水源压力可以达到消防使用标准。

三、当前自动喷水系统湿式报警器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措施

在自动喷水报警器安全实际过程中,技术人员虽然加强了技术控制过程,但是安装过程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设备层使用不够标准

在当前的建筑地下室使用过程中,设备层规划管理依然缺乏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报警阀安装就会遇到一定困难。如在建筑设计规划中,产权方将设备层规划为居住或商业用途,并进行了一定改造。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设施安装都会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在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改造中,这种情况极为常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消防管理部门需要消防安全设施安装与改造前,确认设备层规划与使用情况符合消防设计标准,同时做好实地测量与考察工作,确保安全过程顺利完成。

(二)安装技术人员水平不一

自动喷水装置安装过程对于安装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但是在安装实践中,安装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一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如部分技术人员安装技术落后,不会使用新型的信息化压力测试装置;部分新技术人员缺乏安装实操能力,安装过程与效果不符合工艺技术要求等,都是安装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为此消防管理人员应在不影响消防设施工期与质量的前提下,对安装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岗位培训工作。一方面对老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设备理论与使用培训;另一方面对新技术人员加强岗位技术工艺实操培训,使其可以更好完成安装技术操作工作。

(三)测试误差依然较大

在阀体安装过程中。压力测试准确性是确保设备运行的重要过程。但是在实际测试中,压力测试较大问题依然存在,进而影响了安装工作的质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了以下几点。(1)设备问题。压力测试设备质量直接影响了测试车误差质量。但是由于部分测试设备长期使用,缺乏维护与保养,或是部分使用者在使用前未安装工艺要求调试,造成了测试误差的加大。(2)测试人员问题。部分测试人员出于疏忽大意、技术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了测试数据错误情况的出现,是造成测试误差增加的主要原因。(3)压力的自然变化。在消防设备压力控制中,消防水源压力容易受到管线压力影响,出现一定的压力变化。这种变化的出现就会造成报警阀内部压力的变化,进而出现测试误差。如建筑消防水源管线停水维修后,管线内部压力就可能出现变化,进而使水源侧压力出现误差,造成安全问题的出现。为此安装技术人员应在日常管理中,按照设备技术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调试工作,同时在测试中严格安装制度要求,集中精力进行测试工作。在消防管线压力可能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做好压力的再次测试工作,确保报警阀的正常运行。

四、结束语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前建筑消防中最为常见的消防设备。湿式报警阀是自动喷水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部件。因此消防技术人员在报警阀使用原理基础上,开展了报警阀安装技术要点、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完善措施研究,确保建筑消防管理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民;张科杰.湿式报警阀设置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J].给水排水,2012(2).

[2]许剑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报警阀设置问题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1(10).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篇8

根据主管部门对可研设计方案的批复意见和工艺专业设计基础资料,按《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SY/t0082—2006)》编制初步设计文件,为主管部门及用户提供一个先进、实用、可靠、安全及经济合理的仪表及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主要设计要点包括:①明确设计范围、设计原则、设计分工、主要仪表及控制系统选型原则,说明仪表及控制系统组成,确定中心控制室、仪表值班室及仪表设备间设置方式;②明确工艺及设备有关控制要求和测控内容,理解仪表测控点与工艺操作关系;③编写设计标准,提出与工艺、设备、电力、通信、土建等专业接口技术要求及设计专业分工界面,确定随成套撬装设备提供的仪表及控制系统设计分工界面,配合工艺专业完成工艺自控流程图设计;④编写说明书,统计各种仪表、安装材料技术规格和数量,确定控制系统配置要求和规模,设计有关图纸,达到《石油天然气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要求;⑤进行各级别评审及用户审查,获得最终批准。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说明书、设备表、材料表、投资概算及图纸等。

2施工图设计

根据主管部门对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和工艺专业设计资料,编制设计文件以满足仪表、控制系统及安装材料的采购,仪表及控制系统施工安装,装置调试投产,生产操作维护等要求。设计要点包括:①明确工艺专业设计资料对仪表的要求,确定仪表及控制系统的选择、安装及操作完全满足工艺操作和生产管理要求;②明确与各专业和撬装设备厂商设计界面,配合工艺专业完成工艺自控流程图设计;③编制仪表数据表及控制系统技术规格书,认真阅读和修改投标厂商提供的技术文件,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和采购要求;④设计相关图纸文件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满足施工安装和操作维护要求。设计文件主要应包括图纸目录、说明书、设备表、材料表、图纸、仪表技术规格书及专业设计接口条件表等。

3现场服务

3.1现场施工服务

现场施工服务要点包括:①向施工人员介绍该工程仪表及控制系统内容、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等,让施工人员深入了解设计思路和意图;②与施工、监理、操作维护及仪表厂商现场技术服务等人员密切合作,了解工程进度和施工计划安排,对设计的图纸文件做到提前核查;③尽可能做到每天到施工现场查看施工情况,及时发现设计图纸文件与现场不符或不够科学的地方,及时修改设计,一般以设计变更单或施工联络单形式修改设计;④仔细核实到货仪表的技术规格、安装尺寸、接口规格的数据是否与设计相符,核实仪表安装的取源位置、方向、高度,与工艺管线/设备接口、操作平台及仪表安装材料规格数量等信息,进一步确认仪表与工艺设备之间是否匹配,发现问题及时与供货商、仪表及工艺施工人员协商,及时修改设计;⑤认真做好施工纪录,包括图纸文件修改,实际到货仪表产品说明书,安装材料有关数据,仪表安装过程,相关现场照片。

3.2现场投产服务

现场投产服务要点包括:①向测试人员介绍仪表测控点与工艺操作关系,与施工、监理、操作人员、维护人员、仪表厂商现场技术人员及工艺设计等人员共同确认测控仪表安装正确,确认控制系统(DCSpLCeSD)软件编程的检测及控制方案正确。②仪表和控制系统上电后,DCS显示相应的流程图画面,所有参数应显示有关数据或出现报警状态,部分温度参数应显示测试时管道或设备内的温度;现场检测仪表有就地指示表头应与DCS显示一致,开关阀阀位和调节阀开度在正确位置。③根据工艺操作要求测定调节回路作用方式,DCS采用手动输出方式给出0%,50%,100%调节阀开度信号,现场观察调节阀开度位置,使其满足操作要求;开关阀应有开阀和关阀的阀位信号反馈给DCS,在其显示屏幕上显示它的状态。④在工艺设备试压或试运等过程中,如仪表运行条件满足时可一起调试运行,注意核实仪表测量值和输出值的正确性,观察控制系统(DCS或eSD)画面显示及参数变化趋势等,为工艺试压或试运提供正确数据。⑤正式投运开始时,随着时间推移,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参数应有变化,与工艺设计人员共同确认有关参数是否在设计范围内变化或变化趋势是否正确,同时确认显示与现场实际相符;DCS流程画面将有动态显示,DCS采用手动控制调节阀开度,将改变相应的工艺参数,流量的累积值显示将逐渐增加。⑥投运开始初期工艺流程、仪表及工艺设备从“冷”状态转入“热”状态,主要工艺运行参数的控制和数据,只有通过仪表控制系统才能控制和获得,如发生重大偏差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设计人员必须向有关人员说明有关检测和控制方案。⑦在装置运行期间,要密切注意进料时各种仪表测量值,并做好记录;与工艺配合调整测量仪表量程,控制设定点,测量报警值,调节回路手动自动操作选择;分析在运行中工艺参数测量和控制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⑧一般投运72h后,操作管理人员将通过仪表控制系统调整工艺运行状态,以获得生产信息及数据,校核工艺装置性能。

在此期间工艺操作人员,为了调整工艺运行参数,使装置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会对部分检测、控制功能回路进行方案修改。⑨设计人员要认真核查投运的测量仪表和控制阀是否能适应新的工况,按操作程序修改相关仪表量程及DCS组态设置,投运后继续观察运行情况。

4技术总结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篇9

1.1设计问题

在基础设计阶段,对仪表询价文件分类的考虑不够全面,对高压特殊仪表、热式质量流量计、过氧化物混合站质量流量计、高温型音叉开关、微小流量开关阀、快速排放阀及夹套三通球阀等特殊仪表未进行分包采购,导致仪表技术谈判时有些品牌只能满足部分仪表选型,仪表采购招标不能满足三家,造成仪表采购进度滞后。对总包仪表人员的配备数量和技术水平没有严格把关,造成在详细设计阶段仪表人员力量不足,影响仪表设计进度。如,从LDpe装置基础设计到现场施工期间,总包只有一名仪表设计人员负责整个装置仪表的设计工作。基础设计时因仪表工程统一规定没有完成终版下发,造成长周期设备成套包单元仪表的技术要求、供货范围不够清晰统一,在成套厂家中标结束后再增加技术要求就变得较为被动、困难。有些成套厂家未按技术协议要求与相关规范进行图纸设计,仪表设计人员未对厂家返回的设计图纸及时审核并发现问题,造成现场施工时成套设计文件不够齐全,接口尺寸、界面划分和供货范围出现争议,导致现场再次进行协调并增补仪表设备材料等情况发生。

1.2采购问题

未给仪表长周期设备厂家制定图纸提交滞后的考核规定,造成厂家图纸提供较为滞后,给后续设计、施工造成较大的被动。技术协议中要求的试车备件和两年备件不合理,对待备品备件不够客观严谨,导致在安装调试、机组试车和装置开车过程中出现了无备件可用的情况。在成套包设备技术协议谈判时主要以设备专业为主,加上技术协议签订过于匆忙,导致对仪表专业技术要求、界面划分和供货范围未进行详细规定,仅涵盖了部分仪表型号的技术要求,给后期执行带来困难。仪表采购招标不规范,部分厂商投标文件与技术协议要求不一致,给后期的合同执行带来困难,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仪表设备到货验货不及时、不严格,存放保管较为混乱。尤其是一二次压缩机成套包仪表设备材料,没有全部开箱验货,安装时开箱才发现仪表设备材料数量不够,甚至无货,造成施工安装时部分仪表设备无法安装。

1.3施工问题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虽然设计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且多次组织总包、施工单位及监理等进行施工图纸审查和各种材料统计核算,但各方未严格执行会议要求,未统计出施工材料缺口数量,尤其是一些安装材料、仪表电缆等,导致在施工领取材料时才发现数量不够,然后再申请增补材料,造成该项施工缓慢。总包配备的仪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只有一人,且技术经验水平欠缺,工作交接不清,造成仪表施工材料管理混乱,仪表设备材料丢失情况严重。监理技术管理人员监管工作不到位,对现场仪表施工质量把控不严,导致现场施工有很多低标准情况,甚至明显未按规范施工,待发现后再进行返工处理,导致严重的材料浪费并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交叉作业严重。当工艺配管还未完全结束、仪表还不具备施工条件时,为了加快项目进度便进行仪表安装施工,待其他专业完成施工后,发现有的仪表被新敷设的管道包围,无法开盖接线,导致需要重新更改仪表安装位置。

1.4调试问题

部分高压阀门等现场仪表的调试还未完全结束,部分单元工艺进行气密等工作不允许仪表动作,造成部分程序专利商无法进行测试,推迟了装置进料时间。成套pLC系统调试不彻底,各家pLC集成标准不同,提供资料也不齐全,给现场调试带来困难。尤其是冰机冷冻单元,前后进行了4次现场服务,都未完成pLC与DCS的通信工作。高压热偶回路调试标准不能满足专利商的要求,现场仅对高压热偶和快速温度变送器进行了校验,导致装置的DCS系统显示误差较大,专利商到达现场之后又对144支热偶回路进行了重新校验。DCS系统和SiS系统调试跟踪配合不到位,相关的仪表维护人员对程序和接线不够熟悉,造成装置开车时仪表维护人员不能迅速查找并排除仪表故障。

2仪表技术管理方案

2.1设计方面

基础设计阶段需要做好仪表设备的分包工作,并针对每个仪表设备分包限定品牌,一方面是便于后期的技术谈判与采购执行,另一方面是在满足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可以降低项目投资成本。pn4000超高压阀门(36台)、pn3600超高压阀门(12台)、pn500高压阀门(46台)、高压热偶及热偶变送器(144套)、高压压力变送器(45台)和化学密封高压压力变送器(14台)需要严格按照专利商要求进行分包采购。由于过氧化物混合站仪表是集成到保冷箱内的,受空间限制,最好将这18台质量流量计分成一个包;热式质量流量计Ft-12300较为特殊,需要单独分包采购;LS-06002、LS-06023、LS-06024和LS-10065这4台音叉的最高设计温度达到了295℃,只有VeGa能满足,可考虑将这4台音叉分成一个包进行独家谈判。在详细设计阶段,仅配置一名设计人员势必导致人员力量不足,可在epC合同签订时对设计院提出要求,对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和配置人员的数量进行审核,从而保证设计技术人员的稳定和后续项目的可持续开展。对成套包仪表提出详细技术要求时,首先要了解成套包内的仪表种类,将成套包内的仪表尽可能与装置区统一,便于以后仪表维护与备件采购,然后再提出详细的技术要求、供货范围、施工范围、文件清单及提交时间等要求,为后期的采购顺利进行和保证产品质量奠定基础。LDpe装置成套包单元较多,各成套厂家的设计标准各不相同,提交的设计文件也各有差异,因此应专门配置一名设计人员负责各成套包仪表设计文件审核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厂家更改,以免设备到达现场后才发现问题。

2.2采购方面

技术协议作为商务合同的一部分,应该要求设计文件的返回时间,并在商务合同中制定考核内容。当设计人员索要设计文件而没有结果时,可以通过发商务函的形式来要求尽快返回设计文件。设计人员应及时对返回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尽早发现存在的设计问题,并要求厂家修改,避免出现厂家设计文件返回不及时,出现错误无人发现的情况。要求厂家提供推荐备件清单,向同类装置了解仪表使用与备件情况,并结合自身经验,针对不同的仪表采购包制定科学的备品备件采购清单,对于易损易耗材料的试车和两年备品备件做到合理储备。同时,要考虑到仪表安装调试时的意外损坏情况。在成套包设备技术谈判时,需将仪表专业单独分组讨论,对仪表技术要求、供货范围、施工范围及文件清单等进行详细规定,形成单独的会议纪要,作为技术协议的附件。最后再与设备、工艺专业对接,查找遗漏项或技术要求不到位的地方,并补充到会议纪要中。在签订epC合同时,应提出仪表采购招标要求,参与招标文件的技术部分审核,并规定业主参加开标的人数,对不符合技术协议要求的投标文件直接做废标处理。现场到货验收时应严格按照技术协议进行,以保证仪表质量,为后续仪表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仪表到货后要及时组织开箱验货,并严格按照技术协议核对,对于与技术协议不符或与装箱单不符的项目,及时反馈给厂家并核对补发,同时要求施工单位仔细核对施工图纸与所到仪表设备数量是否一致。

2.3施工方面

首先,要求设计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严格做好仪表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既可以提前发现总包采购的接线箱、格兰头、仪表电缆、管材及桥架等数量是否满足现场的实际需求,也可以发现设计图纸与现场施工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联系设计人员核实确认并修正解决,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还可以加快项目工程进度。epC合同中应要求对总包仪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配备数量等进行审核,对于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的人员绝不允许到现场进行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仪表设备材料,尤其是一些特殊仪表和外商配套的重要材料,要单独存放并严加保管,尽量不要提前交给施工人员,避免出现仪表设备材料丢失或损坏的情况。监理人员负责监理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等工作,加大仪表的监管力度。项目执行过程中,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在每一项仪表施工开展之前,需针对性地开一个专题会,将统一规定要求和安装注意事项传达给监理、总包与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对于批量施工,先建立装置内样板工程,待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其余的批量施工,针对关键部位、特殊部位及隐蔽工程等仪表施工设置停检点。施工的同时应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免大面积出现问题时难以协调。同时,加强与监理、总包、施工单位仪表专工的沟通,及时提出便于仪表稳定运行与维护的安装方式。施工单位招标文件中应要求配置一名电仪副经理来负责管理电气、仪表方面的施工工作,协调处理电仪、仪表、管道及设备等接口方面的相关工作。仪表安装前要仔细审查仪表安装图纸,并与其他专业对接仪表安装位置是否挡道等事项,避免返工情况发生。

2.4调试方面

首先,要求专利商提前提供现场程序测试范围与测试方法,在专利商到达现场之前,完成相应的现场施工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仪表回路测试和单元测试,避免专利商到达现场后不具备程序测试条件的情况发生。给成套厂家发现场服务邀请函时,需注明现场服务人员必须有仪表专业人员。开车前的仪表调试工作任务繁重,施工界面多;仪表调试进入关键阶段后,针对人员紧张、工作面广、工作量大的情况,需要提前部署,紧盯现场,厂家在时配合厂家调试,厂家离开后分析现场遗留问题,并落实解决方案。高压管道测温采用专用的高压惰性热电偶,快速温度变送器采用mUteC的mtp300i。与以前高压项目不同的是,快速温度变送器安装在控制室机柜内,这样仅完成高压热电偶与快速温度变送器的单独调校是不行的,还需要在现场接线箱用信号发生器给出毫伏信号,然后在DCS系统上观察温度显示,如有误差则快速调整温度变送器零点旋钮,去掉现场到机柜间补偿导线所产生的误差。DCS系统的技术要求与一般装置是类似的。SiS系统中,RSD主要实现紧急程序1(ep1)、紧急程序2(ep2)、服务程序3a(Sp-3a)和服务程序3B(Sp-3B),pSD主要实现其他与安全相关的停车程序和联锁逻辑。其中,最关键的高压分离器、高压反应器和二次压缩机的紧急停车程序(在RSD实现)对控制系统安全等级和响应时间要求较高,需安排专人全程跟踪配合DCS系统、SiS系统的调试工作,对于调试期间进行的程序修改应做好记录,掌握程序启停步骤与逻辑关系。开车时仪表维护人员要能够快速响应仪表出现的问题,迅速查找、排除仪表故障。

3结束语

包装工程测试技术篇10

【关键词】桥梁工程;楼板张拉施工;混凝土强度;辅助手段

1.引言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梁板的工程施工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良好的梁板工程对于保证桥梁的稳定性以及交通运输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拉施工是梁板工程中重要施工方法,对于提高梁板的承载能力以及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都具有较强的作用。

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保障

整个梁板张拉施工过程包含多个环节,因此,在施工中要注意的技术问题有很多,因此,确立规范的施工手段对于保证施工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下文针对每个施工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

2.1确定良好的施工流程。施工流程是整个施工的标准,也是实际作业中的规范。从施工流程分析,张拉施工设计的环节并不复杂,整个施工环节包括四大步骤,每个步骤都包含一定的质量保障措施。但是在很多实际的工程中,水泥浆试件制作、混凝土试件制作等环节都存在质量问题,通过试压试验试件的强度并不达标。因此,在施工流程的制定时,不能只从形式上规范施工过程,还必须从施工细节上进行规范。

2.2提高基本配件的加工及施工质量。在张拉施工中,波纹管以及钢绞线是基本的配件,其加工及安装质量是张拉施工质量保证的前提。波纹管在安装时,应先将波纹管安装在钢筋网中,参照安装坐标进行定位,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定位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定位钢筋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两波纹管之间距离符合施工要求,同时在两波纹管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钢绞线是整体梁板的骨架,在加工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下料的长度,随后利用基本的预应力张拉设备进行钢绞线的张拉施工。一般而言,张拉施工的预应力应控制在钢绞线强度的85%左右,在实际施工时,这一点一定要特别注意,有些工程其钢绞线的张拉过大,导致其承载能力严重降低,使得整体抗拉强度减小。钢绞线加工并张拉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穿束施工。在穿束之前,要保证孔道完整,并且内部畅通,穿束一定要采用人工穿束的方法,按照由底向上、由里向外的穿束过程。

2.3从细节入手规范张拉工艺。张拉工艺包含很多施工细节,很多工程事故都是由于细节把握不准而造成的。张拉施工之前,必须保证梁板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了设计强度的90%以上。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两个环节的技术问题需要值得注意:

首先,张拉准备工作中的技术保障。施工准备主要是保障施工条件以及施工设备达到要求。张拉前,应对孔道位置、混凝土密实度、垫板与孔道是否对中、垫板面与孔道是否垂直进行逐个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内容要及时进行整改。在机械设备的保障方面,应当保证预应力设备的张拉质量,同时对于千斤顶等辅助设备要进行校验。

其次,张拉施工过程的技术保障。在张拉过程中,必须保证张拉设备安装符合要求,同时要防止钢绞线出现交错现象。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分为两步,第一,按照施工要求施加初应力,持续两分钟时间,第二,按照最大设计张拉应力进行施工,持续两分钟时间。

2.4及时快速的进行孔道压浆及封端施工。当预应力张拉施工完成之后,就要进行混凝土压浆及封端施工。这一过程是梁板预应力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保证预应力施工效果的最重要一步。根据施工要求,在这一环节中,应当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保证水泥浆的质量。水泥浆的配合比主要根据孔道的形式、压浆方法等确定,一般而言,在桥梁工程梁板张拉施工中采用的水泥浆水灰比为0.45,其技术条件如表1所示。

其次,保证压浆过程中的压力。压浆压力是压浆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技术问题,压浆使用活塞式压浆泵,压浆的压力开始要小,逐步增加,一般为0.5mpa。压浆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和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

最后,保证封端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封端混凝土强度是封端质量的前提,封端混凝土强度,应和梁体混凝土强度一致,另外,封端混凝土浇筑后,静置2h,带模浇水养护。脱模后在常温下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3.施工辅助的技术保障

除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保障之外,要保证梁板张拉施工质量,还应有一系列的施工辅助技术。从施工保证体系角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3.1质检体系的技术保障。指尖体系是张拉技术施工的重要质量监督和质量保障,因此,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首先,对施工图纸以及施工计划进行监督。施工图纸和施工计划是施工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必须对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督,保证技术规范的合理性;其次,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施工过程中包含多个细节,例如孔道直径、钢绞线的张拉强度等,要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首先保证这些细节的质量;第三,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监督。人是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人的监督,特别是对于一些偷工减料的行为要及时的进行查处。

3.2试验体系的技术保证。试验体系是重要的施工辅助,例如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水泥浆试块的抗压强度测试,这些试验体系对于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意义重大。因此,在试验体系的建设及试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严格进行试验数据的测试。试验数据是施工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试验过程中,一定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试验,并且多次试验之后获取科学的数据;第二,保障试验设备的性能。试验设备是试验开展的关键,因此在试验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保证试验设备的良好性能,保证试验的有效开展;第三,通过试验提出合理的施工改良意见。通过试验数据的规律等,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组织,进行原材料、配合比的改良,从而为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3.3测量体系的技术保证。测量体系同样是施工的基本保障,在施工中,要设立专门的工程测量组,配备全站仪、水准仪等先进可靠的测量设备,测量组负责所有梁板测量工作,根据梁板结构要求按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合理操作和控制。并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做到施工前有详细正确的测量控制,施工中有安全可靠的测量保证措施,完工后有真实成品的测量检查数据,确保施工全过程的测量数据真实、正确、完整地反映结构物几何尺寸。

参考文献

[1]龙华春,龙家春,杨晓娟.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张拉施工时常见病害与防治[J].华东公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