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饮食概念十篇健康饮食概念十篇

健康饮食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25

健康饮食概念篇1

科学膳食“一二三四五”

洪昭光教授提出,科学膳食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简称“一二三四五”。

“一”是一袋奶。我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天一袋奶能使儿童增高3~5厘米。一些家长非常疼爱孩子,给他们吃鳖精、燕窝、西洋参等,实际上都不及牛奶好。坚持每天喝牛奶(1岁前吃母乳)至终身,对人一生的健康都有益,既补充了钙,又能减少冠心病、动脉硬化的发生。

“二”是每天250克主食。但这点是不固定的,瘦人吃的可多一点,胖人则应更少一些,通过调整主食来调整体重。如有一位病人身高1.49米,体重99公斤,按规定膳食,每天进食主食125克(早饭25克,午饭50克,晚饭50克),没有采取任何减肥措施,一年内减轻33公斤,同时精神、身体均很好,并照常上班。

“三”是一天要吃3份高蛋白食品。理论上讲,每千克体每天需要1~1.5克蛋白质,但这样不好计算,因此以3份高蛋白为标准就可以了。每1份高蛋白是指50克瘦肉,或100克鱼,或一个大鸡蛋,或100克豆腐,或25克黄豆,或100克鸡,或一个鸡腿,或100克鸭。每日早中晚餐,每餐1份高蛋白为宜,如早餐一个鸡蛋,午餐肉片炒黄瓜,晚餐烩豆腐,这就是3份高蛋白。有人认为得了心肌梗塞就不能吃肉和鸡蛋,这是错误的。科学膳食是合理、均衡的膳食,素食并不好,特别对未生育的年轻女性来说,绝对素食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其生育畸形儿和无脑儿的概率较高。有充分高质量的蛋白质,才能有高质量的健康,但亦不能太多,大吃大喝是不科学的。人体内有储存脂肪的“仓库”,但没有储存蛋白质的“仓库”,多余摄入的蛋白质会随尿液排出,在排泄的过程中蛋白会伤害肾脏。

“四”是四句话,即“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有粗有细:指粗粮、细粮搭配。不甜不咸:不甜,甜食中既无蛋白,又无膳食纤维、维生素,多食会发胖,所以忌多食;不咸,从理论上讲,每天摄入5~6克盐最佳。三四五顿:有人不吃早餐,一天两顿饭,易得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以及肥胖,对身体很不利。一天至少应吃三顿饭,最好吃四顿、五顿,但总摄入量保持不变(如将250克量在几顿中均分)。七八分饱:保持“七八分饱”,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尤其有益。

“五”是500克蔬菜和水果。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个正常人一天应该吃400克青菜,100克水果。

掌握了“一二三四五”,就能科学保证我们每天的热量、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胖人还能减肥。

吃饭的新见解

站着吃饭最科学。医学家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势研究表明,站着吃最科学,坐着吃次之,而下蹲位最不科学。这是因为下蹲时腿部和腹部受压,血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影响胃的血液供给。

先喝汤后吃饭有益健康。欧美人用餐的习惯一般都是先喝汤,后吃饭。而在我国许多地方,则习惯先吃饭,后喝些菜汤。先喝菜汤,可减轻硬食物对胃的压力与刺激,从而对胃起保护作用。

边吃边聊好。我国传统习惯中,有“食不语”的说法。认为吃饭时说笑,会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近年来,海内外专家提出一个新观点,边吃边聊有好处,气氛和谐心情舒畅有利于消化。人在进餐以后,要借消化液的功能,才能有最好的消化吸收。无拘束地“谈话餐”,大家都高兴,此时,胃消化液分泌能达到最佳状态。且食物徐徐进入消化道,不是突然增加负担,使消化系统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

偏爱冷食益寿。营养科学家认为,降低体温是人类通向长寿之路。吃冷食和游泳、冷水浴一样,可使身体热量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延长细胞寿命。

透过食欲看健康

人的食欲除环境、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因此,人们食欲的变化,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食欲旺盛且又容易饥饿,身体日渐消瘦,伴有口渴、多饮、多尿,这很可能是患了糖尿病。

近期内食欲旺盛,但体重下降,并伴有乏力、怕热、易出汗、易激动。如出现眼球饱满稍微向外突出者,可能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暴饮暴食后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通过解痉止痛剂不能缓解症状,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的表现。

食欲尚可,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很可能是胆囊出了毛病。

食欲突然减退,见食生厌,尤其是见了油腻食物就恶心,全身疲乏,腰酸无力,尿色深黄如浓茶,并见眼白发黄,可能是患了病毒性肝炎。

食欲差,见食生厌,大便不正常,进食油腻食物就腹泻,这是消化不良的病症。

食欲不正常,并有腹胀,且多在食后加重,平卧时腹胀可减轻,并伴有嗳气、恶心、胃痛等症状,可能是患胃下垂。

年龄在40岁以上,在未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食后中、上腹饱胀,同时伴有倦怠、食欲下降、身体日渐消瘦,可能是患了食道癌、胃癌,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健康饮食概念篇2

轻食的起源

轻食,即素食的升级版,是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的又一代名词,主要是指以清淡、简单、少人工添加剂的低热量食物为首选的饮食原则。

关于“轻食”一说,很早便流行于欧美国家。比如,英国人在下午茶时吃的小点心,法国人喜欢的三明治,美国人爱吃的蔬菜沙拉,都属于轻食的范畴。早期的轻食,实际上只是注重简单和快速,或是一种氛围,在营养和搭配方面并没有讲究,但却突出强调了饮食中的一个重要的新概念――分量少。

营养学家们普遍认为,轻食的理念将迅速风靡全球。低糖、低脂、低盐,健康而简易的饮食,是轻食奉行的一贯准则。

创意轻食

前面介绍的常见轻食,都是异国风味,也许有人质疑:难道中国菜不能做成轻食吗?

其实,中国菜系品种丰富、内容多变、搭配合理,是最符合轻食原则的。对于中国菜来说,只要保持原有的营养全面、搭配合理的优点,再采取健康的烹调方法,就是一份完美的轻食了。比如,芦笋汤、鸡丝拌豆芽、拌木耳、清炒西兰花、芙蓉鲜贝等等,这些都能称之为轻食。

一天一轻食

营养学家指出,轻食应体现为“非正餐、分量少”,意味着“对某些美味的适度收敛”。降低食物热量,减少添加剂对身体造成的不必要负担,这是轻食主义所倡导的生活方式。轻食生活,推崇的是一种简单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低热量的食材,取代大鱼大肉,再搭配其他菜式的烫、蒸、炖、煮等简单健康的烹饪方式。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等富含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矿物质、植物蛋白的食物,都属于轻食食物;巧克力、糖果、膨化食品、罐头水果等高热量食物则不属于轻食食物的范畴。根据轻食原则,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不能放其他添加剂,摄入分量要少。

轻食饮食,有助于减肥,但效果不会非常快速,因为轻食的最终目的在于健康而非减肥,所以要循序渐进,要长期坚持。开始时可一天一次,一周半天或一天,慢慢地身体适应后,可适当增加,一天早晚两次,一周两天轻食。轻食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慢跑等轻松的有氧运动方式。

小贴士

轻食虽好,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群。下列几种人不建议尝试轻食:

1.身体本身比较瘦弱、抵抗力差的人。

2.生长发育期的孩子。

3.计划要孩子和正在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

健康饮食概念篇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试验组采用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饮食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有着积极影响,有效改善母婴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饮食干预;运动指导;妊娠期糖尿病;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13

作者单位:51811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

张海清:女,本科,主管护师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一些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现象,尤以妊娠中晚期高危孕妇常见。通常情况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较低,通常在1%~6%左右[1]。但近年来,随着国内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上升,其GDm发病率已达9.16%左右[2]。因此,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安全,减少孕妇伤害,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鉴于此,我院产科采用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饮食干预,并与传统常规饮食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38±5.24)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19±1.21)周。纳入标准:(1)孕前均无糖尿病及其他内科并发症。(2)符合1985年wHo与1997年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3)妊娠中晚期经产检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4)均为单胞头胎。(5)依从性较高,谨遵医嘱。(6)未接受过系统的饮食干预。(7)精神正常,容易沟通。(8)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无法按时到院接受产前检查者。(2)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3)合并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者。(4)精神异常或无法正常交流者。(5)不同意接受研究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根据我院产科医护人员临床经验及基础产科饮食指导进行传统常规饮食干预。

1.2.2试验组给予本组GDm孕妇以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饮食干预,具体方法为:(1)根据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碳水化合物含量计算血糖负荷,对GDm孕妇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健康教育。(2)根据GDm身高、体重、日常体力活动等情况,计算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3]。(3)从食物交换框架表中查出每日摄入食物的总交换份数,按比例科学分配到每餐食物中[4]。(4)参考血糖负荷值选择食物,按每份食物血糖负荷值高低进行取舍,尽可能在同一类中选择血糖负荷值较低的食物进行进食。

1.3观察指标

1.3.1血糖情况观察两组GDm孕妇干预1年后的血糖情况,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3.2母婴情况1年后记录两组母婴情况,如母体孕期体质量增加总量、母体孕期每周体质量增加量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GDm孕妇干预后血糖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多种综合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跟个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5],其具体病因众说纷云,至今尚无准确定论。有资料显示[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GDm,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社会卫生问题。GDm属于一种比较少见的糖尿病类型,但近年来国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孕妇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会分泌或合成各种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激素,而恰恰这些激素直接或间接地阻碍了母体胰岛素的正常作用,最终导致GDm的形成。GDm对于母婴有着直接的危害,严重威胁母儿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GDm对于妊娠的危害:(1)孕妇方面。GDm孕妇易发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妊高症及酮症)、引起羊水过多促使胎膜早破(早产)、延迟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现)、分娩巨大儿(提升手术难度)。(2)胎儿方面。因GDm孕妇血糖较高,迫使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的态,从而产生大量胰岛素,促使胎儿发育异常,再加上GDm孕妇服用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从而大大增加了胎儿不健康发育的几率,如巨大儿、早产儿、畸形儿、死胎。因此,加强GDm孕妇饮食干预,对改善母儿预后有着积极作用。那么,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干预,能够有效帮助GDm孕妇科学饮食,使自身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其优点在于能够科学区别食物餐后血糖应答差异,以及食物加工烹饪方法和食物成熟度对机体血糖的影响,从而通过参考食物交换份表,选取血糖负荷值最低的食物进食,而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这是传统常规饮食干预所不能比拟的。由此可见,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饮食干预,效果显著,简单易用,利用孕妇血糖的控制,减少巨大儿出生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珂,陈妙霞,梁骊敏,等.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34):3862-3864.

[2]沈彩红,施香颖,李倩,等.两种食物交换份法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比较[J].上海护理,2010,10(2):17-20.

[3]智慧,沈玲玲.不同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25(2):101-103.

[4]王蓓,靳晓萍.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的研究[J].新疆医学,2014,44(10):82-84.

[5]吴丽娟,张晓义,沈美云.食物血糖负荷值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36-137.

[6]盖筱莉,焦瑞霞.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用于妊娠期糖尿病饮食干预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993-994.

健康饮食概念篇4

【关键词】食育;幼儿园;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6-0027-04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开展教育改革以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同时,也纷纷意识到“食”对于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国家将食育也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加以实施。例如,日本2005年颁布了《食育基本法》,规定家庭、保育所、学校和地方等要多方合力推进儿童的食育。〔1〕美国许多学校开展了“从农场到学校”运动,让学生参观农场、学习园艺与烹饪等,并将与食物相关的教育内容纳入到学校课程中来。〔2〕英国很多地方则开展了“厨房巴士”活动,以移动巴士的形式为儿童提供亲手烹饪的机会和条件,并在全国组织巡回活动。〔3〕我国河南、河北等省的一些幼儿园则在民间组织的帮助下创立了“儿童食育工坊”,以帮助幼儿认识食物、体验种植、学习烹饪等,〔4〕但更多的幼儿园对幼儿的食育还缺乏了解。幼儿园作为保教机构,理应承担起对幼儿进行食育的主要责任。

一、关于幼儿食育的内涵

“食育”一词源于1896年日本养生学家石V左玄的《化学食养长寿论》一书,石V左玄从营养学角度阐述了饮食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并首次提出了食育的概念。石V左玄认为,食育是促进健康饮食的教育。〔5〕但是,“食育”进入日本大众的视野是在一个世纪之后。日本于2005年出台了《食育基本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饮食行为的法律。2006年,我国学者――中国农业大学的李里特教授也呼吁要关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食育问题,自此,“食育”这一概念才被国内学界所了解。〔6〕

目前,人们对食育概念的界定莫衷一是。作为这一概念发源地的日本,在其《食育基本法》中是这样解释的:食育是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人们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经验来学习与“食”相关的知识及对“食”的选择能力、培养能实践健康饮食习惯的。〔7〕2014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对食育作了这样的解释:它是饮食教育以及通过相关饮食过程进行的各方面教育,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儿童与青少年的健康,还有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培养他们保持健康的能力,形成日常生活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爱的能力等的作用。〔8〕

相对于青少年或成人,针对幼儿的食育在目的、内容、方式上等都有独特之处。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本研究将幼儿食育定义为:以让幼儿易于理解与接受的多样化方式进行的,以饮食行为为核心并延伸到食物、人类与食物的关系等多方面内容的教育,其直接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相关的知识,促使幼儿饮食行为发生改变,从而能够健康地饮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此过程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并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具体而言,可分为三方面:其一是食物教育,包括对食物的辨别,对食物来源、食物流通、食物制作等的了解;其二是饮食教育,包括饮食营养知识的获得、良好饮食习惯的建立、饮食礼仪的形成、饮食文化的了解等;其三是人类与食物关系的教育,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食物的关系,包括选购健康食材,了解基本烹饪方法,对不健康饮食行为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认识,形成全球粮食危机意识,感恩食物以及食物的生产者等。幼儿食育的直接目的是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间接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能力,如日常生活能力、保持健康的能力、独立处事的能力、感恩的能力、爱的能力等,同时促进其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幼儿园有关食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幼儿进行的健康教育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必要性

1.我国幼儿普遍存在不良饮食行为

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6岁幼儿普遍存在不良饮食行为:挑食偏食的占59.6%,边吃边玩的达到29.4%,菜肉食用不均的占57.7%,饮食量偏少的有36.8%。〔9〕这些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2012年,卫生部首次的《中国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城乡儿童肥胖率相对2005年大幅上升,城市儿童肥胖率由5.3%上升到8.5%,而农村则由3.9%上升到6.5%。〔10〕可见,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论城乡,儿童肥胖的问题都日益突出。有研究表明,饮食是导致幼儿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11〕因此,对幼儿进行食育至关重要。

2.幼儿期是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0~6岁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12〕8岁前,如果没有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丰富的味觉能力以及良好的用餐礼节,长大后很难改正。〔13〕究其原因,小时候经常吃的食物会在大脑皮层食物中枢形成兴奋优势,决定了其长大后会优先选择吃那些会让自己兴奋的食物,就像吃面食的北方人长大后到了南方也会优先选择吃面食一样。〔14〕广西省的一项食育研究显示,在幼儿园开展两年食育之后,幼儿多项良好饮食习惯指标上升了3%~21%,愉悦情绪指标也上升了9.2%。〔15〕可见,食育对于3~6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3.幼儿易受不良营养信息误导

在食育方面,我国幼儿所接受的家庭和幼儿园的积极影响太少,电视、网络广告则存在大量不良营养信息,容易误导幼儿,影响他们的饮食选择和饮食偏好。有研究表明,婴幼儿就餐时,90%以上的家长都要对孩子加以提醒,〔16〕家长本身的饮食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但一半以上的家长并不能有效解决幼儿饮食中出现的问题(顾荣芳、高健,2014)。由此可知,虽然家长具有饮食营养教育的观念,却并不知道如何对孩子的饮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另有研究表明,有的幼儿园虽然也会对幼儿进行一定的食育,但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占比较小,且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幼儿缺少亲身体验。〔17〕一项跨国家跨地区的研究表明,在儿童观看电视的高峰期,食品广告比其他时间段出现的频率更高,且这些广告中的53%~87%都是在宣传低营养高热量食品。〔18〕40%的儿童会在观看了这些食品广告后让家人购买相应的食品。〔19〕

三、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实践策略

1.配备儿童营养师,为幼儿的膳食与营养把关

要开展食育,让幼儿学会健康饮食,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支持,因此幼儿园需要配备儿童营养师。当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配备儿童营养师,该职位有六成以上都是由保健医生兼职的。〔20〕一般而言,保健医生大多毕业于医学、护理等专业,并不具备专业的营养知识和能力。儿童营养师的职责是多方面的:监督和检查食品安全卫生;为幼儿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并监督执行;定期检测幼儿的营养指标、生长发育状况,评定幼儿营养的实施效果;对营养不良或过剩的幼儿进行治疗与改善;对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炊事员、幼儿家长开展营养知识培训和咨询。〔21〕所以,无论知识和能力还是精力,保健医生都无法代行儿童营养师的职责,亟需由专业的儿童营养师来行使专业的职责。

2.鼓励教师通过环境创设、区角活动、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幼儿开展食育

食育的内容广泛,可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首先,幼儿园的环境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在环境创设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食”相关的元素,如在活动室里摆放一些农作物的盆栽,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生长与变化,或通过值日生的形式对其进行照料;可以张贴一些健康食品和不健康食品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并学会区分。其次,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可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因此,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开设“红茶坊”“果蔬坊”“小吃街”“厨房”等区角,帮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模拟真实生活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能力。最后,可将食育与五大领域的教育融合起来开展主题活动。幼儿的学习是综合性的,食育和五大领域的教育可以相互渗透。例如,大班“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可细分为“绿色菜篮子”“种子”“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能保健和治病的植物”等多个子主题,在不同子主题下可以开展不同的活动,内容可涉及五大领域。如“买菜”活动,既可以让幼儿在真实生活中了解各种各样的食材,学会挑选新鲜健康的食材;也可以锻炼幼儿买东西的技能,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同时,买菜的过程还涉及到货币的概念以及算术。这样,通过这一活动可将食育与健康、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教育融合起来。主题活动往往还会伴随着环境创设及区角的变动,因此可让食育的形式更加丰富。

3.巧妙利用餐点时间进行食育

餐点前,教师可用游戏或儿歌的形式对幼儿开展食育。例如,将饮食习惯或饮食礼仪创编成儿歌或手指游戏,在餐前和幼儿玩一玩;可将当天的食材做成卡片,和幼儿一起玩玩食物大探险的游戏。例如,让幼儿对各种食材进行分类(可按营养成分、颜色或品种等进行分类),促使其通过游戏了解各种食材的特点。用餐时间是教师进行饮食随机教育的最佳时机。饮食随机教育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类(陈旭微,2016)。直接的饮食随机教育是教师根当下情形引导和干预幼儿的饮食行为,包括传递营养知识、纠正不良饮食行为、鼓励节约粮食等。间接的饮食随机教育是通过营造一定的饮食环境或氛围对幼儿产生潜在的影响,如把一个爱吃饭且不挑食的幼儿安排到一个不爱吃蔬菜的幼儿旁边,以期改变不爱吃蔬菜幼儿的饮食选择及偏好,因为幼儿的饮食偏好易受到同伴的影响,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影响。〔22〕用餐过程中,可以把炊事员请到活动室来和幼儿一起用餐。幼儿可通过炊事员了解到食物制作的过程,增加对食物或烹饪的兴趣。对于炊事员而言,可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幼儿对于食物的感觉,以利于改善烹饪方法,做出幼儿更喜欢吃的食物。

4.开展农艺和烹饪活动,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来源及制作过程

有研究表明,在对儿童进行营养教育的时候,组织儿童开展种植活动,可让他们获得亲身体验,这会让原本只接受营养知识教育而不直接参与活动的儿童,在营养知识的获得以及食物偏好的转变方面有更明显的提升与改善。〔23〕城市幼儿接触食材的机会一般不多,更不了解食材是怎么来的。通过农艺活动,可让幼儿了解食材的来历,在体验种植的乐趣的同时加深对食物来源的了解,进而增加对食物的情感。此外,种植活动会涉及松土、浇水、搭架子等活动,这有利于幼儿经验的积累和动手能力、爱的能力等的培养。这进一步说明,食育可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人类饮食行为三大特征是栽培、做饭、共食,做饭作为饮食行为中的一环,对于人类的饮食意义更重大。〔24〕因此,开展烹饪活动对于幼儿而言意义也很重大。幼儿可通过烹饪活动,亲身体验食物的制作过程。即使只是一项简单的烹饪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也往往是激动人心的,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对饮食的兴趣。

5.家园合作,共同开展食育

幼儿园在开展食育时要充分考虑家庭对幼儿形成饮食习惯的重要作用,要将家庭教育因素考虑进来,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开展食育。幼儿园可请儿童营养师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方面的指导,以帮助家长科学搭配幼儿的膳食,避免产生营养失衡问题。教师也应关注家长的喂养方式,倡导家长在进餐时以身作则(如不边吃边看电视或玩手机),对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耐心引导,反对威逼利诱式的喂食方式等。教师还应倡导家长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食育,如带幼儿去菜场买菜、让幼儿帮忙做饭等。总之,在食育上,幼儿园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但只有家园合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7〕日本内阁府.食育基本法〔eB/oL〕.〔2017-01-10〕.http://law.e-gov.go.jp.

〔2〕纪巍,毛文娟,代文彬,等.关于我国推进“食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2):38-41.

〔3〕〔24〕藤森平司.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m〕.孔晓霞,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175-177,181.

〔4〕〔8〕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倡导学生食育,圆梦中国少年〔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24,1.

〔5〕白宇.日本幼儿食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6〕李里特.关注教育的重要领域:食育〔J〕.北京观察,2006,(5):58-61.

〔9〕敖春美.3~6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7-3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蟾妗eB/oL〕.〔2017-02-18〕.http://.

〔11〕张美和,李时莲,焦宏.北京市幼儿饮食生活习惯和肥胖症的关系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5):458-459.

〔12〕〔14〕张峰.北京儿童医院专家课:小儿保健与养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40,41.

〔13〕安达知子,栗原毅,水泽英洋,等.家庭健康自助全书〔m〕.高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276.

〔15〕陈兴乐,唐振柱,李琼符,等.在幼儿园开展系统的食育教育的试验效果评价〔R〕.杭州: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营养科学大会,2013.

〔16〕陈志明,吴素琴,何晓琴.婴幼儿家长营养知识及幼儿饮食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9,(5):76-77.

〔1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18〕KeLLYB,HaLFoRDJCG,BoYLanDeJ,etal.televisionfoodadvertisingtochildren:aglobalperspective〔J〕.americanJournalofpublicHealth,2010,100(9):1730-1736.

〔19〕aRnoSYa.theeffectsoftelevisionfoodadvertisementonchildren’sfoodpurchasingrequests〔J〕.pediatricsinternational,2006,48(2):138-145.

〔20〕谢蒙蒙,邵继红,马静芝,等.徐州市幼儿园营养师配备及需求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3,(10):1179-1181.

〔21〕胡福贞,胡静.试论当前我国幼儿园营养师的配备及其条件〔J〕.当代学前教育,2009,(4):35-39.

健康饮食概念篇5

健商是国际知名医学家、加拿大藉华人谢华真教授于2001年提出的。谢华真教授来华讲学时多次受到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对他在推动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健商是一个以现代科学论证和健康知识为基础,全面综合的、验证严谨的、内容广博的健康概念,与智商、情商、财商一样,是人在各领域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健商独创了个人健康量化的测试标准,并对如何提高健商提出了全方位的指导。健商指数以设计好的问卷形式测试。问卷分为五类,即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和生活技能。每类中包括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包括五个问题,全卷共100个问题。每个部分要单独计分,然后经简易运算后,把得分分为四个档次。9-10分健商最佳;6--8分健商不错;3-5分健商出现问题:0-2分健商面临危机。3个月后可再测一次,检查有无改进。通过健商指数测算,谢华真教授提出需要解决的13个问题,即不要吸烟;饮酒适量;小心用药;合理饮食;坚持锻炼;控制压力;注意安全;提高生活技能;劳逸结合;照顾自己;了解自己的健康;重视友谊和人际关系;坚定信仰和信心。

血糖生成指数

据本世纪初估计,我国2型糖尿病病人已达4000万,而且以每日3000人、每年120万的速度增长。因此,如何控制糖尿病已刻不容缓。公认的治疗糖尿病四项基本原则: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是基础。但饮食治疗在具体操作中如何量化。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1981年,国外首先提出Gi概念。以计算某种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程度。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颁布的餐后血糖管理指南指出,要通过低血糖饮食负荷来控制餐后血糖,建议注意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又称血糖指数Gi),而不是仅仅计算饮食摄入量。所谓Gi,是指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同量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的分比值,说明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Gi以葡萄糖为基准,设定为100,G1≥70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55-70为中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健康饮食概念篇6

世界遗传、营养学与健康学委员会以“健康农业、健康营养、健康的人”为主题的会议于2010年10月在希腊古城奥林匹亚召开。此次会议的焦点方面放在了人生活史中饮食发展层面,这些是与人的遗传素质、健康、疾病预防情况和久坐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另方面,会议也聚焦到饮食的变化层面上,这些变化是由于现代农业、农业企业、食品生产体系、气候变化以及对城市农业和建筑的需求等因素引起的。而所有这些都是受政府和国内外政策影响的。因此,在会议后期,政府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受到了来自六大洲20多个国家与会者的热议。

如今,我们身处的营养环境与我们遗传学角度上所能适应的环境大不相同。在大约1万年前,随着动物被驯化和农业革命,我们食品供应已发生了变化。随后,工业革命以及食品技术的发展给食品组成成分带来了进步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就是各种脂肪酸数目和质量的变化。饱和脂肪酸和ω-6必须脂肪酸含量增加,而ω-3脂肪酸含量下降。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作用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这与工业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必须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也降低了30%,这些化学肥料的生产过程是很耗能的。或许,所有这些最严重的后果是会导致磷循环的破坏。尽管这些原因以及农业与食品生产营养学与生态学彼此之问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但农业、环境和人类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政策之问,在很大程度上却彼此分离。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至少我们要认清农业、人类健康与地球上生物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问复杂的关系。

本次会议简报称,在饮食发生主要变化的这段相对较短时问内,人类的基因组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因此,极有可能的是些慢性疾病,比如特定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关节炎、精神疾病和神经病变,至少部分是由于食品的环境和在遗传角度上我们并没有很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元素的原因造成的。

份来自饮食脂肪酸与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表明,与当前几乎所有推荐标准不同,食用过多植物油中的亚油酸(主要是ω-6脂肪酸)实际上会增加得冠心病的风险。植物油的生产,比如玉米油和大豆油,是现代食品生产体系中主要的元素。因此,可能非常不幸的是,含有高亚油酸(ω-6)与亚麻酸(ω-3)比值(大约15:1)的食品,这通常在发达国家常见,但现在正蔓延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正采用所谓的发达国家的农业和饮食习惯。对转基因动物(Fat-1型小鼠)的研究进步支持了这种观点,即高水平的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是有害的,而仅亚麻酸,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是有益的。

在饮食中降低ω-6脂肪酸的水平,并提高ω-3脂肪酸水平,把ω-6脂肪酸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从典型的15:1降低到理想的2:1,甚至更低,这是个对食品工业国内外的相关组织、农业与健康协会来说需要考虑的营养政策,这也不断地被基础研究、当今流行病学和进化论研究所证实。但与此相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介入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什么效果。最近研究表明,至少像饱和脂肪酸样,反式脂肪酸有导致冠心病的风险。相似的是,在饮食中加入大量ω-6脂肪酸也是被些研究所支持的,但这些研究本不该迎合当前的研究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地看待那些“神奇食品”的功效以及农业专家和食品技术专家所计划的在饮食中任何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并且,在那些食品被广泛应用到整个人群中之前,就应该开展相关的初步研究工作。

苯丙酮尿症解释了营养素的摄入与少见但强烈的基因变异之问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身体是否健康或患病问这种差异的。相反,更常见但微小的基因变异与营养素相互作用,能适度的影响相当大比例人的健康。举例来说,必须营养素亚油酸与α-亚麻酸对必须长链脂肪酸的新陈代谢,就是受基因控制的。这种基因常见的变化会影响这些新陈代谢转化的效率,因此对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饮食需求,在不同个体问是变化显著的。作为种必然结果,因为饮食中亚油酸与α-亚麻酸绝对和相对含量与冠心病和癌症有关,比如乳腺癌,那么在摄入相似脂肪酸的个体中,患病的风险可能就有所不同,这是那些变异的控制基因起的作用。在富裕国家,对有钱人来说,考虑个人基因变化来制定饮食推荐(个性化的营养)或将成为可能。

肥胖,11型糖尿病,特定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常被称为“生活方式”型疾病。把这个词的重点放在个人身上,这并不是逃避学术研究上能避免疾病的责任。但在任何情况下,促进健康的责任很明显是两方面的,比如,一个人的体育运动是与他身体健康状况直接相关的,能做足够的体育运动的责任是在政府和个人两个方面。政府必须确保个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市民走路、交通的安全。政府也必须给学校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生有时问休息并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城市环境必须没有污染,城市的规划要能鼓励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比如当地的园艺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好地促进市民关系,更好的饮食、更多的体育活动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人类庞大的污染取决于农业的大部分食品。农业是人类活动中最具生态破坏性的,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农业对农场具有多大破坏性关键在于我们耕种什么和如何耕种。与生产果蔬相比,生产畜产品对生态系统更具破坏性。但我们耕作是否具有破坏性和持续性,则取决于我们如何想办法生产可食用的动植物。比如说,与喂谷物给牛吃相比,让它们自己吃草会降低沼气的排放。同时,健康取决于我们吃什么,怎么吃。还是这个例子,自己吃草的牛比喂谷物的牛所产牛乳中含有的ω-6与ω-3脂肪酸比值要低。此外,食用大量红肉(牛肉,猪肉,羊肉的)增加了患常见类型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几率。然而,适量的肉和乳,可能又是有价值的蛋白质的来源。这种复杂的关系表明,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把食品生产和疾病预防联系起来,将来要根据我们对生态气候变化和我们掌握的营养学知识进行膳食推荐。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农业耕作变得更困难,食品供应更不确定。同时,农业也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

代农业,尤其是工业化农业依靠燃烧石化燃料获取廉价能源。在不远的将来,无论何种能源都会预期变得愈发昂贵。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环保,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健康的原因,我们需要更多智能化农业。正如在2010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olivlerdeSchutter关于食品权问题报告中所描述的农业生态学的概念,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整合农业科学、营养学与医学的成果。农业必须能生产我们所了解的并对健康有益的食品。

有些相关科学由于巨大商业利益而受到偏袒的资助,这实际上影响着相关科学。比如工业化农业对农业大学的利益关系就是个恰当的例子。此外,食品和农业科学的科学工作者们直都在引导营养学的研究,并引领发展了些被证明对身体本无益处的产品。例如通过改变动物喂养方式,用谷物、反式脂肪酸和高果葡糖浆喂养,使食品中有高水平的ω-6脂肪酸,等等。营养学研究和知识应该首先定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之后,食品科学与技术专家再负责发展这些产品,并在这些产品被应用到民众之前,就通应该过实验证明是安全、健康的。营养学的部门应在研究和发展产品上应起到首要作用。在这些产品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营养价值被证明之前,农业与食品科技部门不是引导产品的发展,而是应扮演次要作用。如果这成为现实,那么各类组织的名称也应加以修改,比如把”食品与营养董事会”改为“营养、食品与农业董事会”,这就表示,营养学的研究引导着食品与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此类似,“粮农组织”也应改为“营养与粮农组织”。如果用营养学研究成果引领食品科学,这将起到更好的作用效果。

在如今系列可能出现的灾难性生态系统降解和气候变化环境下,只有通过公共与私人政策,而这些政策是要基于没有偏见的科学和没有特殊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我们才能明智地阐述农业、食品分配、营养与人类健康之问的复杂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业、政府和大学之问愈发亲近的关系的这种危险性。

为了能做得更好,以下几点必须要做到:

(1)农业、营养学与医学应不受商业利益的约束;

(2)需要新型的农业,比如农业生态学:

(3)未来的膳食指导应根据生态科学(包括气候学)和营养学制定;

(4)需要健康导向的农业去适应食物链,消除关键的缺点和不平衡。比如改变动物喂养方式来平衡∞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

(5)广泛主动的行动,特别是能促进活力的,比如发展可持续的邻里关系、公共交通、导向性发展、步行网络的建设和舒适的自行车道路建设:

(6)食品资源与食品途径,以及它们如何与建立城市环境之问相互作用,这是非常关键的;

(7)通过鼓励零售渠道增加新鲜果蔬的比例,在城市环境中,降低食物沙漠的数量。

健康饮食概念篇7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糖尿病大多数是1型糖尿病(iDDm)[1],因遗传基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共同参与而患病。针对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特点,2011年1月~2013年5月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糖尿病患儿的膳食结构、运动及胰岛素的应用等进行综合干预管理,现将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自2011年1月至213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儿78例,均符合wHo儿童糖尿病1型标准。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在为3~14岁。

1.2方法

1.2.1心理治疗护士要知道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要给予患儿及家长以关怀和同情,把目前最新治疗方法能达到的最好疗效及随着科技的发展治疗方面的更新等告知家长,讲解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注射后要及时进食防止低血糖,让患儿及家长掌握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等。

1.2.2胰岛素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相应的胰岛素运用方案,指导家长选用什么制剂胰岛素、用量、注射部位,反复示范。注射部位可选取臀部、上臂外侧、股前部、腹壁等,每次注射要更换部位,以防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

1.2.3营养控制方案糖尿病饮食需严格称质量,除盐以外,一切食物包括主食、副食、蔬菜、烹调油应以净重为准,烹调过程严禁加糖调味,忌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全天饮食分为三餐三点制,需定时定量供给,其中早餐和午餐各占总热量25%,晚餐占30%。

1.2.4运动方案根据患儿年龄、运动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以运动脉搏达到145~150次/分为运动强度,在此强度下每天20~30分钟,6d/周;选择跑步、爬楼梯、跳绳、游泳、打球等有身体移动的运动方式。最初时间10分钟左右,以孩子不感到疲劳,每日能坚持运动为原则,循序渐进。

1.2.5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的方式对78例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知晓率的调查。包括糖尿病的概念、血糖的正常范围和控制标准、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遵医行为、饮食控制、胰岛素的注射及注意事项、自我管理、足部护理。④进行健康教育后由责任护士提问,患儿家属回答,评估健康教育效果。

1.3评价方法分别在入组时、实施Dm健康教育后3个月、6个月时通过测量Dm识、自我管理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及配对t检验,X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分析。

2结果

2.1干预前后儿童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小儿由于自制能力差,理解能力有限,大部分时间需要家长监护,因此医护人员需对患儿及家长同时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认清糖尿病性质和危害,通过规律的饮食、运动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消除他们对此病的疑虑和误解。糖尿病的控制除了合理治疗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健康知识和信念,遵医行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监控。鼓励患儿及家长加强自身管理,按时监控血糖、尿糖,督促他们控制饮食和从事适当的运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患者对糖尿病概念、分型、诊断标准、并发症,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治疗目标、糖尿病常见错误观念纠正、糖尿病病人自我保健、低血糖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测量血糖的方法及足部检查护理的方法回答正确率均明显提高,各指标在干预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健康饮食概念篇8

一、日常餐饮,以“光盘”为荣,以健康为重。从现在做起,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健康饮食的好习惯,对浪费现象说“不”。让“光盘”成为时尚、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二、外出用餐,以“剩宴”为耻。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珍惜粮食,适量取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外出就餐时,吃不完请打包。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三、使用消毒的公用餐具,提倡使用公筷和分餐制,简餐、份餐。树立文明、健康、科学、节俭的新风尚。

四、树立科学的饮食养生新概念,荤素合理搭配,追求健康生活,摒弃不良饮食陋习:提倡定时适量用餐,提倡少油,少盐,少糖、低脂食品。

健康饮食概念篇9

食物的益处和害处,众说纷纭。例如咖啡,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人赞扬咖啡防治糖尿病;到了南加州,咖啡却成了糖尿病的罪魁祸首。我只知道,假如没有咖啡落肚,整天会昏昏欲睡,胡里胡涂做人。享受一杯咖啡或享受一碟香菜,如同欣赏一件艺术精品。但是,人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将食物与科学研究挂钩,只关心食物的营养成份,却忽略了它的色香味,这犹如化学家研究名画一样仅考究用了多少颜料;食品公司“关心”消费者健康,任何一包即食面或一排朱古力,包装纸都详细列出胆固醇和脂肪的百分比;制造商似乎向消费者保证,让你的肚子吃得明白,吃得健康;吃东西为了寻求健康,岂非将食物和药物混为一谈?这种论调令人变得更加满腹疑惑,肚满肠肥之际,吃得战战兢兢。

以上是美国《为食物辩护:一位食客的宣言》(inDefenseofFood:aneater'smanifesto)一书的观点。该书长期占据《纽约时报》非小说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作者迈克尔?坡伦(michaelpollan)还创造了一个新单词“Locavore”,今年被《新牛津美国字典》收录,意思为“思想全球化,饮食本土化”,如今已经成为注意营养健康者的金科玉律。

迈克尔?坡伦于2006年出版过一部抨击美国工厂化农业和大型农业综合企业的著作《杂食者的困境》,颇受好评。他观察到人类产生了一种“对于健康饮食的不健康的痴迷”,选择吃什么不吃什么,愈来愈成为众多追求健康的男女老少每日头痛的问题,各种各样的健康食谱大行其道,生活中更是不乏将营养补充剂当作灵丹妙药的“健康人士”。动物一出生便懂得吃,相信这个世界只有人类才需要专家来指导进食,但如果有“饮食真理”的话,为什么法国人爱吃芝士饮红酒,却身材苗条;美国人最注重饮食营养,却肥人满街?

健康饮食概念篇10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结合当前国情和科研进展,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正式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新版膳食指南共有6条核心推荐,适用于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是近百名权威专家对我国营养和膳食问题达成的核心意见和科学共识。十年一次的修订,新版膳食指南有了哪些新变化和实际应用?修订专家为您详细解读,提供科学、实用的膳食指导。

新版指南凝聚百名专家共识

我国膳食指南有近30年的历史。1989年,中国营养学会首次膳食指南,随后在1997年和2007年进行修订,了第二版和第三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第四版。这意味着2007版膳食指南即将退下舞台,成为回忆。在它应用的9年时光里,国人营养状况在一点一滴进步着。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月欣说,膳食指南是一部深入人心的营养宝典,不仅利于百姓提高基本营养和健康素养,营养教育、临床医疗、妇幼保健、媒体传播也都离不开它。从实施效果来说,首先,2007版膳食指南的宣传实施,促使我国居民每日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从1992年的12.9克、2002年的12克,下降为2012年的10.5克,虽然摄入水平仍然过高,但进步来之不易。其次,在西式饮食习惯的冲击下,我国居民新鲜蔬菜摄入量并未明显下降,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没有退步也是一种进步。再次,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五花八门不正确的饮食观念有了滋生和传播的“温床”,而膳食指南提供了辟谣的科学说法,利于大众及时纠正错误认识。“正是因为具备这些积极作用,膳食指南才能深入基层。”杨月欣说,她曾多次到我国偏远地区工作,墙上都能见到“膳食宝塔”宣传材料,这让她觉得非常欣慰。

中国营养学会原理事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程义勇补充说,在膳食指南的推动下,国人对营养和健康越发注重,除了大规模调查数据可以反映这点,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能说明进步的趋势。比如当下很多餐馆都会提供大拌菜、五谷丰登等食材多样的菜肴,这些在过去是没有的。很多城市老百姓,特别是中老年人,开始注意多吃杂粮、果蔬、奶类,并控制盐和油的摄入,也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从中获益的人们还将影响家庭,让营养知识得到更多传播。

从2014年2月开始,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启动新版膳食指南的修订工作。杨月欣介绍说,重新修订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要出于三点考虑:一是近年来营养科学发展很快,一些理论发生了变化,重新修订利于最新研究成果及时用于实践;二是居民膳食情况发生变化,比如谷类食物摄入总量下降、动物类食物,尤其是畜肉摄入过多等,针对这些问题更有针对性地修订膳食指南,有助于平衡膳食的倡导;三是结合当前的国家方针政策进行倡导,比如健康中国、食物营养纲要、营养改善计划等。总之,科学和国情有了变化,膳食指南也应随之进步。

新版膳食指南修订了两年多时间,近百名权威专家参与其中,光是大小会议就开了70余次。杨月欣表示,新版膳食指南是专家们的科学共识,但在修订过程中将大家的思想集中在一起形成统一观点并非易事。在一些问题上,不同专家观点不一,这就需要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以便获取证据,统一观点。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马爱国告诉记者,最终专家们共同总结出评价31种食物和行为与健康关系的155条有力证据,以保证新版膳食指南的科学性。

另外,修订新版指南的过程中,他们参考了87个国家的膳食指南,还特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专家分享经验,以便学习国外的工作思路、分析方法、推荐条目。杨月欣表示,虽然过程辛苦,但基于如此严谨的学习和讨论,新版膳食指南在常务理事会和社会评议中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她补充说,本次修订膳食指南的过程中,他们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未来再次修订时就会轻松、快速许多。随着科学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将来我国膳食指南可能迈入“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模式,及时为百姓提供指导。

六大变化让新版指南更实用

和2007版相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主要存在哪些新变化?专家们对此进行了总结。

核心条目减少。2007版膳食指南有10条核心条目,而新版膳食指南仅有6条,分别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两版对比,少了粗细搭配、足量饮水、饮酒限量、吃新鲜卫生食物等内容。莫非这些变得不重要了?杨月欣解释说,核心条目越来越少符合国际趋势,不求多和全,精炼才方便大家记住。有些内容虽在核心条目中没有体现,但也很重要,膳食指南仍有相关篇章进行具体阐述,百姓不能因此忽视。

推荐数值微调。熟悉宝塔的人不难发现,新版宝塔中各类食物的推荐量和2007版有些不同,具体表现在五大类食物4类下调,1类上升:第一层,水由1200毫升变为“1500毫升~1700毫升”;第二层,水果类由200克~400克变为“200克~350克”;第三层,动物类食品中,畜禽肉由50克~75克变为“40克~75克”,水产品由75克~100克变为“40克~75克”,蛋类由25克~50克变为“40克~50克”;第四层,大豆及坚果类由30克~50克变为“25克~35克”;第五层,盐由6克变为“小于6克”。

杨月欣表示,数据微调基于两个原因:一是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每日热量标准下调了,总热量平均减少200千卡,一些食物相应就要少吃一点;二是基于食物结构和营养平衡的考虑。程义勇补充说,数据微调代表营养科学发展的趋势,作为普通百姓了解即可,不必过于纠结。日常膳食中,绝大多数人不会精确到“克”,只要尽可能地保证食物种类和大致比例就可以了,这样理解更容易实施。

警惕油盐糖的陷阱。新版膳食指南特别针对油、盐、糖的摄入进行了指导。程义勇告诉记者,由于国人糖摄入量远低于西方国家,且没有西方国家饭后吃甜点、喝下午茶的习惯,所以此前的膳食指南不太强调糖的问题。但近几年调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摄入含糖饮料越来越多,他们的肥胖率明显升高,而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根源。为了遏制这一发展趋势,新版膳食指南着重强调糖的问题,提醒大众特别是孩子们,少喝含糖饮料、少吃含糖点心、控制膳食中添加糖的摄入。与此同时,控制油、盐摄入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和细化。程义勇补充说,建议大家仔细阅读新版膳食指南中关于红肉和胆固醇的内容,消除相关误区,明确适量摄入红肉、每天吃1个鸡蛋对健康的益处。

强调“份量”的概念。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翟凤英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帮大家实践平衡膳食,新版膳食指南建立了食物标准份体系,利于人们轻松记忆和应用。比如1份蔬菜规定为100克,相当于成人单手一把或双手一捧的数量;1份肉为50克,相当于成人手掌心的大小及厚度;1份油为10克,相当于1个家用瓷勺的容量……每类食物都有自己的标准份量和估量方法。经过计算,我们可以将膳食宝塔推荐的一天食物量,换算为每日所需的食物份数。以一位体重正常的办公女性为例,一天应吃够:2.5小碗米饭或等量馒头、3个掌心大小的鱼禽肉蛋、2碗叶菜类、1.5杯牛奶、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小半碗豆干、2.5勺烹调油。杨月欣表示,国人饮食习惯中几乎没有份量的概念,不利于平衡膳食。“美国膳食指南用10年让大众记住了份量的概念,我们哪怕用15年也为时不晚。”

扩大覆盖人群。杨月欣指出,在2007版膳食指南中,一般人群指的是6岁以上健康人群,而新版改为2岁以上健康人群,扩大了覆盖范围。另外,针对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南,除了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新版还特别加入素食人群膳食指南。原因在于,如今基于信仰或减肥考虑,吃素的人越来越多,素食很难做到营养平衡,针对这一人群的膳食指南可以帮助他们基本满足营养需求。

增加可视化图形。除了深入人心的膳食宝塔,新版膳食指南特别打造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膳食餐盘分为谷薯类、鱼肉蛋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四部分,蔬菜和谷物所占面积最大,动物性食品所占面积最小,餐盘旁边的牛奶杯提示了奶制品的重要性。膳食算盘则用色彩区别食物类别,用算珠个数示意食物份量。翟凤英介绍说,两者都是新版膳食指南核心推荐内容的体现,简单、明了地展现了平衡膳食的合理组合与搭配,利于人们和孩子认识谷物、蔬果等植物性食品的重要性。此外,中国营养学会特别针对儿童群体打造卡通动画片,寓教于乐地宣教营养知识。

传播营养知识需全社会参与

近年来,营养学界在改善大众营养、引导食物消费、促进全面健康等方面做出诸多努力,但困难重重。在杨月欣看来,四个因素限制了国人营养和膳食的进步:一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营养专家知道某些地区和人群急缺营养知识,但碍于距离太远、能力所限,没有渠道及时传达给他们,这就需要各级媒体更多的帮助;二是我国拥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其中不乏一些不利健康、亟待改善的饮食习惯,比如大吃大喝、口味太重、局部地区爱吃腊肉等,这些传统饮食习惯经过千百年来的慢慢积淀,已成为潜移默化的东西,如今想要改变非常困难。因此新版膳食指南特别呼吁建立“新食尚”,希望通过饮食文化的教育和升级,让大众饮食习惯趋向健康;三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缺乏“食育”,孩子们不能从老师和书本上获取正确的营养知识,而是从小就会受到广告中扭曲信息的影响,等他们长大成人后再想改变饮食习惯和口味真的很难,这就要求国家体系衔接,让营养专家和知识走进校园;四是国家针对营养科普的投入不足,想要改善饮食文化,需要国家更多的投入和宣传,就像呼吁孝敬那样,强调分餐制和回家吃饭的重要性。

接下来将如何推广新版膳食指南呢?杨月欣说,在中国营养学会的倡导下,从2015年开始,已将每年5月的第三周定为“全民营养周”。今年5月15日至5月21日为第二个全民营养周,主题是“平衡膳食,营养健康”,口号是“健康中国,营养先行”。建立全民营养周的目的在于汇集社会力量,在统一的时间、以统一的声音,传播正确的营养知识。她呼吁,大众应在全民营养周期间参与进来,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比如一周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注意平衡膳食,不吃油炸食品,去户外运动等,坚持一周就能获益,利于正确习惯的养成。哪怕一周时间只记住一个营养知识,长年累月也是明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