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十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十篇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8:50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篇1

一、注重听说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听话和说话是口语交际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听话是基础,指导学生听话要听清、听准、听完,还要积极主动思考。听话是为了说话,说话才是目的。听后,指导学生说话、表达,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现有的新教材就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就有专项设置,内容十分丰富,有“自我介绍”、“说家乡”、“讲故事、评故事”、“交流学习体会”等等。我就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有目的地让学生在课上进行短暂的交流表达,每天坚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样先听后说,听说结合,长期坚持训练下去,确实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结合文本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本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字、词、句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字词的教学中,结合语境,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辨别、推敲来体会语感。比如,《夜泊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绿”字怎么理解?王安石用“绿”字有何妙处?《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中,体会“闹”字的妙处。我将“闹”字换成“叫”、“吵”、“飞”、“舞”等字,让学生推敲体会,用哪个词更能准确再现当时的情景。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体会锤炼字词的妙处,在潜移默化中语感就形成了。

在语句的教学中,也要有目的地培养语感。在诗歌教学中,《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体现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为了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我就引导学生迁移学过的古诗中,表现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句,要求学生对比阅读,体会古人们尽管要远隔千山万水,那质朴而深厚的情谊是割不断的。以此,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语感就得到进一步提高了。

三、组织朗读活动培养学生语感

朗读是提高语感的有效途径。语感只有通过多读才能获得。在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朗读活动,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朗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小组人人参与,推荐两名;然后在全班进行朗读,评出一、二、三名。男生和女生开展朗读擂台赛,男生和女生一对一决高低。组与组之间有展开朗读竞赛。从朗读作品内容、音量、面部表情等方面来评价朗读水平。

特别是对古诗的朗读上,活动的气氛和场面都可以说是热烈的。课前先布置学生将学过的古诗收集整理,但学生不知道按怎样的顺序排列。活动时,我要主持人按诗歌的创作时间先后(按朝代)排列,叫学生朗读古诗;然后,归类按要求即兴朗读古诗,如:描写景物的、描写思乡的、描写月色的、抒发爱国情怀的、抒发惜别之情的等。学生积极踊跃,优美的诗句脱口而出。

朗读内容从课本上的延伸到课外的,参与人数之多,朗读数量之多,知识面拓宽了,朗读水平提高了,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加强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语感

学生对语感有了兴趣,还要通过写作练习来加强。在阅读的基础上,要进行必要的练笔,良好的语感在读中积累,在写作中得到发展。

首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爱好,以写作为乐趣,写作教学就有了成功的基础。结合课文教学,把写作的方法、技巧渗透到阅读中,如:《背影》中朴素的叙述,爸爸朴实的话语,买橘子时的动作等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接着,就仿照课文的写法,以人物的一个部分为题,来表现人物的感情。这样,很自然地导入写作,学生易于接受。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阅读教学是要落实在写作上的,适当的指导能教会学生必要的写作思路。写人也好,记事也好,都有基本的方法,再结合具体的课文进行写作指导效果更好。教给学生怎样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根据中心选材,确立主题,谋篇布局等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有话。学习了《我的老师》、《一面》写人记事的课文后,要及时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乐意去写,自然水到渠成。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篇2

p键词:语文;小学教学;提升阅读理解;效果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一方面是来自于生活,另一方面则是来自阅读的体验。老师在小学教学中,谈到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都会想到只要让学生多读就好了。多读,当然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但是,阅读这件事不仅要靠的是量,还要靠质的飞跃来提升阅读理解的效果。许多老师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时候,往往有很多学生感到委屈,自己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读了不少的文章了,却还是提高不了阅读理解的能力,而老师自己也感到很无奈,不知道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才能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效果。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下面就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理解的效果。

一、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法

教师在一般传统的的阅读教学方法上,都是根据教科书中的注释来分析给学生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已经代替了学生的自学过程,学生在无形中就已经完全被动式地接受来自老师的一切知识灌输,学生的思维就被禁锢和限制在一个固定模式上,从而无法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更无法进行自我思考。想要很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的效果,就要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培养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方法。

个性化阅读教学法中,老师要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尊重不同学生的在学习上的差异,提倡学生在培养属于自己特点的阅读习惯去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在课堂上不仅要适当地辅导学生在阅读方面上存在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去理解和欣赏阅读文章中的含义和语境,让学生或多或少有些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老师在课堂上用这个方式的时候,要一直保持自己是个旁观者,学生才是阅读的主角,老师只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一片自主阅读理解的平台,让学生拥有自己对阅读理解的主观意识。

二、创造兴趣阅读的情境

拥有一个令学生感兴趣的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上,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兴趣阅读的情境去吸引住学生阅读的兴致,指引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意识倾向。例如在阅读《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给学生们看,将学生的情感带入眼睛的感受中去,创造出一个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情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文字描述的好奇,然后再推动学生从文章句子中找到符合自己心目中美好的桂林山水的形象,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境和语言表述给老师听,然后老师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讲解。这样的方式又属于因势利导的方式,教师在通过激起学生自学的欲望和兴趣的同时,又将情境融合进课堂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理解效果。

三、疑问教学法

教师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时候,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多做的一件事最好就是多问学生为什么。例如在教《“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题目中要夸红领巾真好?课文里的红领巾是我们脖子上系着的红领巾吗?为什么要说红领巾真好?赞扬的是红领巾的什么品质?”根据这些主要的问题来进行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才会用心钻研到文章里面去,为了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也会很快就会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边思考边对整体进行把握,提高阅读理解质量。

四、锻炼学生敏感的语感

在学习语文阅读理解这个类别时,是对文字的理解要求非常高的,因为汉语言本身就具有灵活性,其中往往包含了语言文字的形象性和意会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文字的阅读理解时候,既要强调对语言文字结构的理性分析,更要掌握文章的整体感受。如何锻炼学生拥有敏感的语感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形象方面的教学策略和培养学生情感上的教学策略下点功夫。形象感的培养,是教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象的内心视觉,将语言与画面相结合,建立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生增加对课文相关背景的了解,以及对作者的生平了解,培养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体会写者的角度。这都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去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效果。

以上的方法,归根结底都是对学生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效果,也是对语文能力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浅议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方法[J].任海.教育教学论坛.2014(29)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有限,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重要。实践教学经验表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认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渐改善小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逐渐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所有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语文教师顺利的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合理的制定阅读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并逐渐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锻炼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多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训练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时刻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语文阅读活动,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一些书籍,使学生可以明确阅读的大致的范围,并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书籍的阅读,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使学生逐渐适应课外阅读的难度,并积极的尝试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确保学生可以相对顺利的进行阅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状况,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全面的学习语文知识非常重要。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基础的上,合理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友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写算,2015,(6):382.

[2]李文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进行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我就采用了江苏溧阳实验小学推行的“直接拼音法”。

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

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

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篇5

语文课程新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这方面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独立地、自觉地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证明,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对新知识的接受强度的大小。其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阅读课中,教师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句到段到篇;由浅入深,从能回答问题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能思考“是什么”一类浅层问题,再到能思考“为什么”一类深层问题;由理解课文内容到掌握中心思想再到了解写作特点;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条理性和精确性,最后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学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要重视学法研究与培养。学法主要靠在学习中领悟,而不是靠灌输。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读书的方法,是可取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学法更牢固、更灵活,用来指导今后的阅读实践。我认为:抓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应该从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自主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抓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工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行阅读活动时,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阅读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会阅读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感悟。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细读第一部分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三、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会阅读

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提出一些好奇、新颖的问题,有时这些问题老师都无从回答,当问及这些问题的来由时,往往听到的回答是从某某书上看到的,某某杂志上知道的。这些都是课外阅读起到的作用,也是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阅读量的明显差异导致他们之间知识面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在调动学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深入理解分析,交流反馈,汇报总结。如可以通过课外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利用午读引导学生看一些课外书,鼓励学生通过文章题目或开头进行发问,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完后,要求学生跟同学讲讲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阅读文章,不为“看书而看书”。

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学用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篇6

一、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小学生爱读、多读、自觉读的习惯

阅读兴趣是爱读、多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教师设法营造热爱阅读的良好环境和气氛。如订阅一些有趣的报刊,动员学生利用时间到图书室借阅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刊,在教室里设一个读书角,开展"奉献一本书,阅读百本书"的活动,做到摘录好词佳句,体会优美生动的文章,把自己阅读到的最动听的故事、最有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这样由读到讲,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读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地从书本中寻找乐趣,去体会阅读中得到的愉悦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

二、引导发现问题,养成学生自主探究、质疑的习惯

要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就必须做到精读,一边读、一边思考,深入透彻地阅读内容。教师在布置阅读时首先要布置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重点,培养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做到眼到、心到。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必须从质疑问题开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后,还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学会用脑,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已知来解决未知。

改“学前教”为“学后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后教”应该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良策。让学生在预习新课之后教师才教,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课堂学习。教师应把讲读课上成讲读与训练的结合课,应以筛选、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为主要目的,尤其应把教的“重心”放在学生反馈出来的疑难问题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解难释疑。为此,应把握以下原则:

①学生能够自己发现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②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③学生不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去发现和解决。

三、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如《曹船借箭》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神机妙算"一词,学生查字典会知道它的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如果学生能联系上文读一读,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算到三天以后定有大雾,并会有东南风,因此船头向东、船尾向西,而且利用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草船借箭的计划才得以圆满完成。这样一来,"神机妙算"这个词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比学生查字典的效果好得多。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就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五、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习惯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如对不认识的字可用圈,对重点词句作下点号,对优美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则用横线或波浪线记下。这些方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揣摩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六、多方实施,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基础

1.重视语感培养,奠定阅读基础。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文学能力的一种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能领会含义,识别优劣,并能引起各种思考、联想和想象。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对语言的反应就比较敏捷,领悟它的含义就比较准确。培养语感有下面一些做法:

①在阅读中养成揣摩词句的习惯;②在积累词汇中增强语感;③重视朗读对促进语感的作用;④在写作中养成锤炼词句的习惯;⑤组织各种有利于发展语感的听说活动。

2.在进行语感训练时,应当注意:要在语言文字上多下功夫,要进行有计划的语感训练,要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3.培养学生专心读书的意志品质。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爱动,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意志薄弱,注意力不够稳定,常常随情绪的变化和外界的刺激而转移。这对于培养专心读书的习惯,是一个不利的因素。针对这一点,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善始善终的意志,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另外应该掌握一些阅读常识:

①学会如何正确用眼:用眼的第一步是在阅读时应该使眼球沿着书行活动,而不是眼球静止,靠转动头部来达到移动目光的目的。要做到正确用眼,还要注意在阅读时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而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按意群阅读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提高我们的理解速度。要提高阅读速度,还需要保持眼睛与书本之间有一个适当的距离。一般来说,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这样才能既保证提高阅读速度又不致使眼睛太疲劳而导致理解力下降。

②避免“手指阅读”“手指阅读”会降低阅读速度。所谓“手指阅读”,就是指阅读时用手指或笔尖之类的东西指着正读的内容,这种习惯迫使眼睛跟着运动,当读完一行后,得必须停下来,必然中断阅读和理解过程,阅读效率当然不高。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篇7

一、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多反思,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为给阅读教学打开突破口,我采取以下形式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1.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及他们的阅历与经验尚浅,所以他们的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对教师的范读还有依赖,教师精彩的范读有助于激发他们读书的积极性。教师在范读时,学生能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对教师的表情、语气、声调等能直接领略,在这样的过程中能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在一些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教师精彩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教师的感情与学生发生共鸣时,就会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通过形象而精彩的范读,把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2.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多种文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厚、语言优美、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一课时,就必须采用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长江的秀丽风光,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教学《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我巧妙设计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四季的海是什么样子的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接着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我提问: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海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教师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海的凝重表现出来,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海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从中体会出:冬天的海凝重,春天的海轻盈,夏天的海浪漫,秋天的海忙碌。在这样声情并茂的情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三、创新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力求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新的发现,鼓励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点滴表现给予肯定,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悟,学生大部分都从白衣战士那种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来回答,这充分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内容,但是为了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那些昼夜奋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临危不惧,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别人生命的安全。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为何说他们是永远的白衣战士呢?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被激发出来,阅读着,感悟着,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篇8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

一、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介绍。

1.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很大的技巧,当教师注重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之后,就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技巧的教育。那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2.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之后,就能够独立地开展阅读,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措施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是新课改中的重要要求。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进行简要的介绍。

1.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于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了,他们才有积极性去探索,才能够主动学习。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做好榜样工作,言传身教。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为学生布置班级环境,营造静态阅读氛围。教室的布置要尽可能地使教室散发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使墙壁说话”,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精选的各种名人名言,它们有的揭示阅读的意义,有的阐述读书的方法……设立“班级读书角”,让学生把带来的书放在一起,互相交换书和读书心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自己阅读书籍的体会以及感悟和学生交流。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好处。小学生作为一个很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就会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比如,笔者在阅读《乔布斯传记》时,就和学生探讨过乔布斯以及苹果等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对于这本书的的阅读产生了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向小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小学生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的群体。因此,教师要是给小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读物,会在他们的意识中树立起“课外阅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的想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曾经让小学生阅读《三毛流浪记》,三毛的苦难和智慧都让小学生感动。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教育小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同时多阅读课外书籍,增长见闻。

2.加强基本功训练

加强基本功训练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笔者这里提到的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对于字、词、句子的训练。小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字词句,才能够顺利地读懂课外阅读书籍,才能够提高他们的信心。相反,如果是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小学生就会心生厌烦。加强基本功训练一方面是要课堂上让小学生掌握好字词句的相关知识,培养小学生顺利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教小学生通过使用工具来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小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等方面解决字词句的问题让他们有成就感,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

3.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主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以语感为核心开展教学,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阅读习惯,在课堂内部,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同时,阅读的良好习惯也表现在小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上。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倡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每天读一点课外书,在家读给家长听,在学校读给老师听,或安排一定时间让其读给同学们听。

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使小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在工作中,会在阅读教学中定期组织“朗诵会”,让学生将阅读情况进行展示,通过比赛来评出“阅读冠军”、“阅读明星”等,再比如“编课外阅读小报”“故事会”,这些都能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4.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

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措施。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所阅读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幻灯片等多媒体开展教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文中这样描述“深蓝的,淡清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那么,笔者就播放关于西沙群岛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五光十色的颜色,了解到西沙群岛的魅力。这样比单纯学生的想象效果要好得多。

总结

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对于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上文中,笔者主要从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以及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等方面介绍了如何进一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认真做好上述工作,才有可能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继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红.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2]李杉玉.谈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篇9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自主性学习能力自主阅读

一、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学生在掌握各种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品味和推敲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表述对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情感倾向的理解;了解初中涉及的相关文学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等。可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小学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随着对新课程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入,我渐渐感到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加上对新课标理解不深,许多老师包括我在内仍然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亟待改变现状。

二、初中阶段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

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关键是在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等方面多下工夫。那么在初中阶段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同时还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方法。总之,我总是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的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仅在课内学语文,在课外也仍然学语文。其次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其兴趣爱好指导学生把前三个学段没能阅读的内容作阅读补习。因为农村中小学的学生的阅读范围局限于课本,我们应拓展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紧接着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会、阅读心得交流班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有目的地教给学生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一方面我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猜读、探究性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阅读,以阅读活动为纽带,让学生把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三)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我在阅读教学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课本基本上是学生阅读的唯一文本。二是过于强调完整的阅读知识的传授,精力主要放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三是在阅读课堂教学上基本上在说单口相声,没能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成功的阅读教学实践表明,在丰富的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我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入手,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走出“课本是世界”的小天地,走进“世界是课本”的崭新天地。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向学校建议增加图书室、阅览室向学生开放的次数,给学生更多自由的阅读空间,定时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板报评比。

(四)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个要求在第四学段是这样体现的:“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而且这种体验必须是“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为了强化审美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这样做的:变过去的“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客观、正面的评价。

在我看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最重要的是做到客观。一味地夸赞或是一味地批评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后果。在评价一名学生时,教师应首先指出学生的优点、长处,并加以衷心的夸奖和赞赏,以此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技巧地指出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向学生指明这些缺点、错误的严重性,并将“你一定能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这一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既真正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又积极正确地面对和改正。

评价的对象既要针对全体同学,又要针对个别同学。个别评价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而且能够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鼓励性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态度、言语和教学技巧,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鼓励性教学也是激发学习愿望的锐利工具,正确地使用鼓励性教学原则,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

新课程中重点强调的学生自主性学习,原动力来自于自信。当然反过来说,只有通过经常不断地自主学习,才能铸成自信的心理品格。而自信更是立人之本。朱永新先生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人的自信心,摧毁人就是摧毁人的自信心。”这话何其深刻。让学生自主地投入语文学习,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一些教育家的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没有兴趣,不是因为智力差或是别的原因,而是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则导致自卑,因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自信心的丧失更多地表现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后进生身上。对他们,教师理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鼓励和帮助。我们经常看到,即使在公开教学中,许多特级教师仍给予这些弱势学生特别的关爱。这种鼓励性教学原则的价值,首先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课堂的教学效果才可能是最佳的。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状态,往往都是教师善于“鼓励”和“激发”的结果。教师对学生或寄以希望,或为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铺垫几个台阶,或对学生的某一微小进步投以赞许的目光。这些鼓励性措施,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

三、思考与展望

(一)自主性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不仅包括阅读能力,还包括听说能力、识字能力、作文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二)开展自主性阅读,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即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要熟悉教材,应付课堂上突如其来的提问。因此,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增强教学应变能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保证研究活动既开放又井然有序。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篇10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贯穿于小学教育教学的始终。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阅读技能是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更高一层次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那么阅读能力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所谓阅读能力,就是人们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存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因此,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坚持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文素养。笔者结合河北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案例,提出从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某一事物的关注不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但是如果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觉得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乐趣可以把兴趣扩大化,逐渐养成阅读的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阅读。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甘罗》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场白: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甘罗,寻找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看甘罗是怎么样的一个少年英雄。话语一落,学生个个全神贯注地看着我,继而我说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首先让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前两段,一名是爷爷,一名是甘罗。学生积极举手参与,我让两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着重"唉声叹气"这个成语,让学生感受爷爷当时的烦恼。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被激发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阅读,一探究竟。

2.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阅读知识,还应该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报刊、杂志,快速掌握所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读懂文本所传达的涵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如动笔找出关键句,而关键句一般是在段落中的首句或末尾,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适当摘抄自己认为优美或者有启发性的句子,不断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鼓励学生写阅读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自身的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病房里的故事》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用横线划出吉姆是如何描述窗外的,然后思考从吉姆的描绘中能够看出吉姆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教学生从用词上揣摩人物心理,如窗外的树木发芽了,湖水碧绿,蝴蝶飞舞,花儿盛开,从发芽、碧绿、飞舞、盛开这四个动词,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憧憬,由此可见,吉姆是一个乐观、对生命的向往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阅读方法,如从词语中揣摩人物心理,找关键句了解中心思想等,在遇到疑惑时用笔记下,然后反复阅读,得出答案。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培养积极阅读情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培养积极阅读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如报纸、报刊、儿童文学等,然后进行集体阅读,营造阅读氛围。在阅读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值得注意的是,仅仅是依靠阅读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努力构造阅读情境,结合文本内容,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文本内容,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长城》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张贴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长城的图片,增强学生对长城的直观感,然后引出中国的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接着教师说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来领略长城的伟大吧。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地阅读着《长城》这篇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阅读中体会长城的伟大,体会到这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

4.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