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十篇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十篇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7:40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篇1

凝财聚力加快建设推进农村公路上档升级

××市作为交通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示范县,在去年就自筹资金8339万元,完成了440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针对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市按照“突出重点、形成框架、分步实施、提升档次”的思路,以实施城区道路延伸、骨干道路改造、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实现柏油公路网络化为目标,合理确定了今年农村公路改建计划。目前,今年已新修道路206公里,占全年计划的80%。在具体工作中,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广开筹资渠道,落实配套资金

为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市政府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并在国债资金及省市两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采取“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办法,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为此,××市政府决定今年财政列支45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另外各乡镇采取财政承担一点,向银行贷一点,村集体负担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同时对于部分断头路、连村路采取谁受益、谁负责的办法进行建设。截至目前,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完善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决策。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交通、公路、财政、公安、经委、土地、林业、广播、电力、电信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市的公路建设工作。有关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一名副职干部专门靠上工作,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市政府专门召开了三次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十天一调度,半月一检查,帮助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廉政教育,落实廉政责任

在加强廉政教育,提高自律意识的同时,全面建立和落实廉政责任制,规范建设行为。项目法人、施工项目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都签定廉政责任书,在工程招投标、监理、原材料采购和竣工验收等环节,大力推行“阳光操作”,并对农村公路改造资金实行专户专存、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切实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四、落实四项制度强化工程管理

(一)全面规范招投标制度。为了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行为,××市根据去年“村村通油路”工作经验,对所有建设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规定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的单位方可进入建设市场,既看资质又重业绩;杜绝暗箱操作,严禁弄虚作假,严厉查处施工转包和违规分包。通过招标,择优确定了施工单位,为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建立市乡两级项目业主负责制度。

××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实行双业主制,××市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工程监理为市级业主,负责国债资金、省补资金的管理;相关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乡级业主,负责乡镇配套资金筹措和落实。签订合同时,两级业主的法人代表共同作为甲方,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三)严格落制度。为把监理工作落到实处,××市拿出112万元聘请潍坊市交通工程监理中心12名专业监理人员,对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全程监理。××市交通局质监站也充实了多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培训后持证上岗。这些工程监理人员在强化质量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及施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坚决实行合同管理,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所有施工单位都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同时按照质量责任终身制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有责任,人人有义务,并且所有“责任状”均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存档,一旦工程出了问题,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为确保工程质量,××市建立完善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市交通局质监站及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工作在一线,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随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工程建设始终处于政府监督之下。并规定工程竣工后进行交叉验收,并由审计部门审核认定后,方可拨付资金。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资金暂不拨付,要求施工单位限期返工。其次,聘请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市交通局还组织施工单位自检人员参加了交通厅和潍坊市交通局举办的质检人员培训班,并要求企业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强化了施工企业自检工作。

六、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内业资料文秘站版权所有

为保证工程质量,规范施工程序,××市严格了内业资料的上报程序:根据业主和工程监理的要求,各项目设立专职资料员二名,分别负责测量、实验资料的内业工作。测量、实验人员将原始数据交给内业人员整理,经工地总工对资料审查无误后与原始数据一并上报给监理,监理审查签字后,作为合格材料加以保存。若所报资料反映出实体工程不能满足标准及规范要求,则由监理人员监督施工单位整修或返工,直至满足要求。复测后的数据需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人进行农村公路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所有资料均按规定做到了归档管理。

七、坚持建管并重保证完好畅通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篇2

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深入推进x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遵循《x省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四好农村路”建设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四个x”建设与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我x“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升,养护全面加强,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x提供更好保障。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乡村为主、社会参与。x政府和各乡镇、村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镇、村两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形成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强大合力。

民生为本、因地制宜、助力脱贫。结合各乡、镇、村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探索实施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全域旅游”“+电商物流”“+扶贫产业”等新模式,因地制宜建设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项目同步建设、协调管护、互利共赢。

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典型带动。综合统筹全x乡镇区域发展差异,提高美丽乡村、乡村产业园区、各类合作社等节点通达水平,改善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对外通行条件。坚持典型引路,通过特色路、示范路段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x“四好农村路”创建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xxxx年,要实现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目标:

(一)实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规划建设任务和“十三五”规划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农村路网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

(二)全面落实x、乡两级政府主体责任,构建符合我x农村公路特点的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合理设置x、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三)全面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日常养护生产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四)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xxx%,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xx%,xxxx年前全面完成乡镇、建制村“油返砂、畅返不畅”路段整治。

(五)全面加强农村公路法制和执法机构能力建设,建立交通综合执法机构,规范执法行为;健全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法规,各乡镇、村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

(六)全面提升农村路网安全水平,完成农村公路现有四五类危桥改造和水毁工程处治,完成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实现县乡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率基本达到xxx%。

(七)全面优化农村客运网络,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xxx%。不断提升客运服务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级以上水平。

(八)全面建成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实现全x、乡、村物流节点全覆盖。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建设好农村公路

x.完善农村公路网规划。结合本地实际,聚焦乡村振兴、x振兴,各乡镇政府和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交通运输局做好农村公路网规划工作,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结构优化、能力适应的农村公路网络。在编制建设规划的同时,要同步建立农村公路规划建设项目库,并及时开展库内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x.全面推进“十三五”全x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任务。实施人口较多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工程;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贫困乡村和设有产业园区、旅游开发、大型合作社等区域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完成农村公路现有四五类危桥改造和水毁工程处治任务,消除县乡公路安全隐患,实施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通客运线路路段为重点,加快推进实施对重点乡镇通客车x.x米窄路面村级公路加宽改造工程;实施推进“油返砂”、“畅返不畅”路段的调查工作和规划建设工作。

x.加强工程建设管理。x政府将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责任,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负责。积极落实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努力建设品质工程,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群众满意一条”。支持鼓励采取“建设与养护一体化”模式,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整体质量。

(二)全面管理好农村公路

x.健全管理机构。健全x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成立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

x.落实管理责任。x政府将全面履行农村公路管理主体责任,构建符合我x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职责作用,切实明确x政府职能部门、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权责清单和村委会管理工作事项,切实加强对乡(镇)政府、村委会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指导。

x.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负责制和乡村道专管员制。路长制按照分级设立的原则,由x政府牵头,乡(镇)和相关部门协作,在辖区内建立x、乡、村三级路长。全x农村公路总路长由x政府主要领导担任,x级路长由分管交通工作的x政府领导担任;各乡(镇)政府设立乡级路长,由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各建制村设立村级路长,由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担任。各级路长为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路域环境整治的总负责人,承担乡、村级公路巡查,突发自然灾害现场管控,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公路绿化、路产路权维护、及“路田分离”、“路宅分离”实施等职责。鼓励设立专、兼职乡、村道专管员。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可以根据辖区内农村公路实际情况,设立专、兼职乡村道专管员。乡村道专管员在各级路长和路长办公室的指导监督下,具体负责乡、村级公路的日常路况巡查、灾害排查、重大安全隐患管控,参与管养单位监督考核、协助现场执法等工作。

x.加强依法治路。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法治建设,加快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加强农村公路保护,交通运输部门要组建x级统一综合执法机构对公路安全运行、与道路运输行为实施日常执法监督和管控。

x政府将组织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勤联动综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和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的行为。要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作用,切实调动农村公路沿线村民的积极性,建立专兼结合、全民参与的监管模式。

x.整治路域环境。各乡(镇)政府、x直各有关部门和村委会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x政府实施步骤,切实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做好公路违章、违建、乱占等管控工作。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村政府要协调配合,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实施“路田分家,路宅分家”。交通运输部门负责“路田分家”具体实施,各乡(镇)、村负责牵头组织实施“路田分家”公路用地确权工作。“路宅分家”工作由乡(镇)村负责组织实施。科学有序推进农村公路绿化美化,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县级公路绿化工作,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乡、村级公路绿化工作,并负责路树管护和权属确认工作。实现县、乡、村公路绿化率分别达到xx%、xx%、xx%,美丽农村路比例达到xx%以上,切实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三)全面养护好农村公路

x.实现有路必养。建立健全“政府为主体、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交通部门集中管养”的养护工作机制。各乡镇、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以x为主、分级负责、行业指导、保障畅通”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公路日常管护。

要做好养护规划,交通运输、财政和乡镇政府要科学编制区域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做妤农村路网年度养护计划,准确测算确保路网技术状况达到行业主管部门规定水平的必要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预防性养护力度,强化养护质量控制,探索建立健全养护效果评价机制,保障路况整体服务水平。

x政府将集中安排资金使建成年限较早、破损严重、出现“油返砂、畅返不畅”的农村公路及时恢复使用功能,真正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达标。

x.保证养护资金投入。x政府将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将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经费、日常养护资金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长期稳定的预算投资增长机制。x财政、交通运输、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省级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以及x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审计,确保养护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支出,并做到专款专用。

x.稳步推进养护x场化。平稳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x场化改革。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建立养护质量与计量支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对于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x政府将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养护x场,因地制宜,建立专业养护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养护模式,有效降低农村公路养护成本。对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通过x场竞争选取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化队伍实施;对于日常养护,鼓励采取沿线村民承包、养护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开展,结合脱贫攻坚,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参与。交通运输部门及所属公路管理机构要做好行业技术服务、指导、监督和监管,确保养护质量和大中修工程施工质量。

x.稳步推进专业化集中养护。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平稳有序推进农村公路专业化、机械化集中养护。交通运输部门以专业化、机械化集中养护形式组织实施全x县级农村公路日常保洁、小修保养和各等级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其中,对于每年计划内的大中修工程由交通运输部门或

x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但对于突发的、严重的、规模型农村公路水毁自然灾害处治恢复,在x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各乡(镇)政府、村委会和交通、民政、公安、水务、林业、自然资源、住建、财政等部门协同作战迅速开展水毁灾害工程建设。结合脱贫攻坚,对于日常养护,鼓励交通运输部门、各乡(镇)、村组织吸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沿线农村公路养护,并优先安排贫困人口作为季节性临时养路工。

x.提升养护管理水平。交通运输局及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农村公路路况检测和评定,建立养护效果评价机制。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建立养护费用与养护质量挂钩的养护考评机制。提高科学化决策水平,提升管养质量和效益。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养护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公路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规范农村公路检测评价工作,努力提升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

x.完善农村公路物流网络建设。要充分利用交通、商务、供销、邮政等物流资源,按照“x中转、乡镇分拨、村级配送”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统筹做好节点布局规划,完善服务功能,形成以x级物流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物流网络。鼓励经营主体创新农村物流运营模式,强化与商贸流通、供销合作、电商快递等x场主体深入合作,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效率,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向纵深发展,促进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创新,努力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物流发展格局。

x.全面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积极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以

x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结点,覆盖建制村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引导农村客运班线实行公司化经营,并鼓励大中型专业道路客运企业大力开拓农村客运x场,鼓励经营者采取灵活发班、电话预约等经营模式,提高线路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继续开展镇村公交试点工作,统筹农村公路客运、货运和农村邮政的融合发展。保障建制村通客车率始终保持在xxx%,并积极拓展自然村通客车比率。

x.创新现代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加快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模式,开展x区至乡镇、沿途行政村的双向货物运输配送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利用客运车辆开展代运邮件和快件,健全小件快运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建设x级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x域内跨行业农村物流信息的互联共享和系统共建,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广“交邮合作”“互联网+物流”“交通运输+特色产业”等农村物流创新跨业融合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交通运输局要协调有关部门编制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体系发展规划,以公路客货运场站为依托建立x级农村物流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资源,依托乡镇客运站、农村公路道班综合服务站建立货源集散中心。创新农村物流组织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快速配送和专用运输。积极探索客运车辆向分舱式客车方向改进,实现车辆载客载货功能安全融合,发展农村小件货物运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政府和x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责任落实。x政府将真正落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的主体责任,推动管养责任、人员和资金投入“三落实”,严格奖惩机制,切实做到农村公路

“有人建、有人管、有人养”,确保农村路网技术状况保持良好水平。x政府将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全面加强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领导和监督检查,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筹集投入资金,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形成“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统管”机制。x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审计局要加大统筹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工作开展,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管理责任。为全力做好全x“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x政府成立全x“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x交通局,统筹协调“四好农村路”建设相关工作。

x级各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如下:

x交通运输局:负责做好县级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相关工作,配合x委组织部做好全x农村公路考核工作。负责全x公路统一综合执法推进工作,依法査处损坏路产、侵犯路权的行为;负责做好县级公路的隐患排查和灾害处治工程建设;负责乡、村级公路大中修改造工程建设和养护工程实施工作。

x财政局:负责统筹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经费预算资金;负责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及路域环境治理的资金筹措、审核和监管。

x发改局:负责农村公路有关重大项目前期立项工作审批,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协助做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x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按有关规定,负责全x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批和施工许可审批工作。

x公安局:负责指导督促打击涉嫌公路违法犯罪行为,联合交通运输等部门排查道路安全隐患,积极推动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科技设施设备,严格治理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行为,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

x审计局:负责督促加强农村公路资金审计工作,严格监管各级农村公路财政投入资金。

x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对农村公路养护需要的挖砂、采石、取土等予以支持和协助,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土地确权工作。

x水务局:负责督促x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与交通设施相互交叉的河道防洪安全有关事宜,并做好与公路桥梁交汇处的河道管理工作;负责将过水桥涵、塘堰坝堤和灌区沟渠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农村公路有机结合;严厉查处在跨河桥梁禁止采砂区域内的非法采砂作业等。

x文化和旅游局:负责统一设计、规范设置农村公路文化旅游标识标牌,结合实际在公路沿线设置旅游服务设施。

x应急管理局:负责建立安全监管协调机制,降低农村公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安全生产事故率等。

x农业农村局、扶贫办:负责整合惠农利民的相关政策和资金,协调组织交通扶贫项目、产业路、农业园区路基本项目建设程序办理等事项,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负责与乡镇政府配合做好农村公路两侧秸秆禁烧工作等。

x生态环境保护分局:负责与乡镇政府、农业农村局配合做好农村公路两侧秸秆禁烧工作。

x热电公司、康安物业等供热公司;x燃气公司、x电力安装公司、自来水公司、x广电网络公司、x电信公司、x移动公司、x网通公司等: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事先报交通运输部门审批,新増管线一律由一家单位统一承建、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出现多家单位反复开挖农村公路现象。

(二)强化督导检查和目标考核。x政府将把“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加大对“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建立对x直有关部门、乡镇目标考评体系,重点对责任落实、建设质量、工作效率、资金到位、路况水平等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实施政府主导、交通牵头、部门联动、乡镇负责的抓落实机制,并推行x级季度检查、乡镇每月自查”,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行业督查的检查机制。各乡镇要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农村公路工作目标,强化责任机制,落实资金、机构、人员和保障措施,确保顺利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交通扶贫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政策资金保障。“四好农村路”建设要建立以“x乡公共财政为主、省x支持为辅、社会资金补充”的资金筹措机制,x政府将切实承担基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责任。根据农村公路发展的需要,将建设、管理和养护资金(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资金)一并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基本满足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规划为基础,统筹各项资金来源,形成合力。要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建设,并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机构运行及人员基本支出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要落实工作运行经费,x级总路长办公室运行经费由x财政按我x公用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乡镇路长办公室的办公经费可由交通运输局在x级财政养护预算中按公用经费标准补助,不足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研究解决。乡村道专管员费用统一由x财政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预算资金中按一定的比例支出,不足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研究筹措。积极创新农村公路运营管理模式,通过企业、社会各界捐赠、出让公路广告权、路林资源开发权等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要开展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篇3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分析;措施

1、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公路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达深度逐步提高,布局日趋合理,技术状况逐年改善,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82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75万公里,占我国公路总里程的72%。中央投资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五年间全社会共计完成投资95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86.8万公里,其中新增农村公路52.7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45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75%;三级以上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18.9%;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9.8%和97.2%,初步形成了基本通达乡镇、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此外,还有未纳入统计的村与村之间简易公路约154万公里,这部分公路技术和路面状况相对较差,等外公路约占55%,未铺装路面里程约占68%。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通畅问题远未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日益加大。具体表现在:

1.1农村公路路网密度偏低,整体规模仍显不足。

就我国目前农村公路发展而言,除东部的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海南等省市农村公路密度尚可外,其它省(区、市)的农村公路整体规模仍显不足,农村公路网密度偏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农民越来越高的出行要求。

1.2通达深度不够,建设任务依旧艰巨。

十一五末,全国仍然有128个乡(镇)、45662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其中包括不具备通公路条件的乡镇、建制村),不通公路乡(镇)、建制村的比重分别为0.3%和6.2%。目前不通公路的乡(镇)大多在中西部地区的偏远山区,工程艰巨、造价高,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更大的扶持力度。东部地区在完成“通达工程”和“通常工程”任务的同时,还面临着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的压力。

1.3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况较差,通畅问题还未解决。

1.3.1等级结构。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重。到十一五末,我国县乡农村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约1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7%;三级公路38万公里,占19%;四级公路77万公里,占44.4%;等外路里程约22.4万多公里,占19.8%,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77%。

1.3.2路面状况。农村公路的路面状况也不容乐观,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基本上集中在农村公路上,十一五末达到86.6万公里,约占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总量的89%,占农村公路里程的61%;简易铺装路面26.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19%;两者合计113.2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80%。

1.3.3乡、村通油状况。到十一五末,全国仍有大量乡(镇)、建制村未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国乡(镇)、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比重仅为81%、55%,还有7562个乡(镇)、21.3万建制村未实现路面硬化,晴通雨阻现象在农村公路中时有发生。

2、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尽管我国农村公路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总体上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当前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交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2.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

目前,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出行条件差致使城乡间人员、物资交流不通畅,农民行路难、生活质量不高,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关乎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城乡联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又是启动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较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通过投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当地建筑材料修筑农村公路,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农村市场的消费潜能,为建立城乡有机关联的市场体系、构筑大流通方式、扩大全国市场规模创造条件,进而拉动内需,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2.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的客观需要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而农村公路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基础。从交通体系看,构成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是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75%的农村公路仍然是交通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道路质量差,晴天扬尘,雨天泥泞,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干线和农村公路互为依托,农村公路对干线公路网起着重要的支撑和集散作用,需协调均衡发展,以发挥公路网的整体效益。

3、农村公路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1世纪前20年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总体目标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到201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二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分阶段分地区具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如下:

3.1“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东部地区:继续安排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村”。中部地区:继续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乡”基本实现“油路到村”。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通乡公路,基本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为确保以上目标得以实现,“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实施了千亿元建设工程,即中央投资1000亿元,改建沥青(水泥)路50余万公里;实施通达工程,投资400亿元,确保了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公路目标。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约81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增强整体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0万公里。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新改建、渡改桥、安保工程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质量管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管养规范化、常态化。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班车,90%的建制村通班车。

3.22011-2020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90万公里,新增农村公路170万公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4、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政策措施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必须把发展农村公路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作为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4.1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和义务,分工协调,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省(区、市)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省(区、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调动各地、市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加快建设步伐。

4.2确保国家和省(区、市)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等多渠道的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

4.2.1国家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在200亿元以上。

4.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

4.2.3继续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资金,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继续争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4.2.4积极探索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有效渠道:统筹考虑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推行“以路养路”政策,将建设干线公路缴纳的重点公路工程营业税及收费公路营业税等用于农村公路发展;利用冠名权、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等。

4.3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演练。推进国家、省、市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建设,加快建成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平台体系,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建设部级危险品事故应急物资及装备储备库和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立国家、省、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构建覆盖全国干线公路和重点水域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

5、结语

总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确保建设有序、协调地开展,需要有更长远的考虑,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因此,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牙祖荣.公路建设养护经济化的必要性探讨[J].广东科技,2009年14期.

[2]杨帆.农村道路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2期.

[3]过秀成,胡斌,陈凤军.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设计方法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2,(2)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篇4

常熟的做法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规划引导。常熟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着力扶持村级财力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等八个方面三十条工作重点,指导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有序推进。根据这一总体性政策意见,常熟又先后制订出台了水稻产业化实施意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调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桥梁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实施办法、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的实施意见等20多个与之配套的政策性文件,并汇编成册,城乡―体化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同时,加快制定改革试点方案,确定了梅李、沙家浜、古里、海虞四个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重点在产业布局、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和小城镇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二、推进重点突破,扫清制度藩篱。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县城和小城镇;客户条件,鼓励引导更多农民换股、换保、换房进城进镇落户。加快制定并落实住房、社保、就业、创业、教育等相关政策,使进城进镇定居农民享受市民的同等权益。抓好“强镇扩权”等试点,加强重点中心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建设现代农业。常熟始终坚持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定位,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农业规模经营机制,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以市镇两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的政策激励,引导和鼓励农户加快土地流转;经过多年发展,常熟现代农业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形成了优质稻米、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优质畜禽和林果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常熟高效农业面积突破40万亩,设施农业3.9万亩,高效农业比重达57.2%,形成了东部蔬菜、南部水产、中西部粮油、虞山及西北部茶果苗木、东南部畜禽的区域化种养格局;293个农产品获农业部“三品”认证,其中有机食品28个,绿色食品128个,无公害农产品137个,建成省级以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万亩,无公害以上基地49.5万亩,拥有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42个;农业龙头企业47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带动市内外农户22万户;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由生产、生活向生态休闲观光延伸,常熟生态观光旅游点发展到11个;拥有主要农机具2.5万台(套),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83.9%,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稻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3%。

四、加强村级经济发展。坚持把村级财力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探索村级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大力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村级财力建设。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台了《关于壮大村级财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从2008年至2010年全市村级财力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生产经营性用房建设,全市物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后,又分别出台了《关于对经济薄弱村赠阅党报党刊的意见》、《关于实施村企挂钩推进城乡―体化发展的意见》等扶持政策。

五、经济发展福利城乡共享。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常熟在提高城镇职工生活保障待遇的同时,始终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常熟己基本实现了“低收入农民有低保、被征地农民有社保、老年农民有养保、纯农业居民有农保、就业农民有城保”的格局。常熟本地户籍养老保险人数已达52.73万人,覆盖率达99.5%,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1万、46.5万、34.1万和31.9万人。

六、加快发展物业经济。2008年以来,常熟积极实施村级财力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经营性物业用房,三年来,常熟行政村累计物业用房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房屋资产年出租收入突破3亿元。

七、因地制宜,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加快建设生产经营性物业用房的同时,各地积极拓宽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走多业化发展村级经济的路子,多渠道增加村级收入。部分农业资源丰富的村,在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前提下,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常熟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不断推进,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增加了集体收益。常熟村级可支配总收入预计超过7亿元,村均突破300万元。

八、基础设施城乡衔接。常熟制订出台了《常熟市镇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近三年内投资30.3亿元,完成建设镇村道路690.9公里。2009年以来已开工建设农村公路129.5公里,完成建安费6.18亿元,县道白改黑工程当年完成投资2亿元,公路绿化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总投资1.65亿元。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常熟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行点136个,铺设污水主干管105公里,支管150公里,开工污水处理厂2座,启动提升泵站16座,累计完成投资3.56亿元。加快推进农村桥梁建设。制订出台《常熟市农村桥梁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投资1亿多元,改造和新建农村桥梁300座,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九、居住质量明显提升。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湿地营造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林果增效工程、村庄绿化示范工程,陆地森林覆盖率超过13.8%,省级生态村超过60%。新增绿化面积1.8万亩,计划投资30亿元的昆承湖生态修复工程正在全力推进,使之成为集休闲、生态、旅游、生活配套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区域。在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完成河道疏浚326条、228公里、300万土方,聘用河道保洁员1100多名,拆除坝埂25处,清理沉船242只,恢复了河道的防洪排涝以及生态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新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配套)率达到96%,国家卫生镇、国家环境优美镇实现满堂红,省级卫生村覆盖率达98.2%,同时常熟有133个村实行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92个村垃圾处理实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规范化运作,农村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十、公共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坚持把农村社区服务

中心建设作为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常熟已建成集行政办事、卫生服务、商贸超市、警务治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党员活动等多种功能于―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15个。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配强师资力量,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常熟基本形成了以“特色文化镇(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常熟农村文化明星”为主体的多层次的农村特色文化建设新格局,在农村集镇新建扩建了一批大型文化广场、特色场馆和健身阵地。常熟乡镇图书馆已全面实行“异地借还一卡通”的分馆运行模式。在抓好文化载体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送戏、送影、送书等“三送”工程,“文化惠民艺术团”在全市200多个行政村组织开展了“文化惠民村村行”大型公益巡回演出。市政府首购万台“龙芯”电脑进学校、进社区,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篇5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材料推进交通科学发展加快交通行业建设上饶县交通局局长李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和我县加快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交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推进交通科学发展,加快交通行业建设,必须深刻认识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开创新局面。近年来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公路里程增长速度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受土地政策影响,呈现东放慢、中加快、西起步的局面。而受融资能力影响,国省干线公路发展平缓,没有大的起伏。农村公路建设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资,增长速度较快。同时,汽车保有量继续稳步增加,公路客运量增长较快,主要归功于农村公路建设使公路的连接性进一步完善,网络性进一步提高。但受运输成本较高及铁路运输发展等影响,公路货运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重点项目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和创新型行业建设是整个行业关注的三大热点。特别是对农村公路的关注,已从大幅度增加车购税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鼓励自投自筹等农村公路投资问题,发展到更加重视农村公路管养,以及发展农村公路客运、渡改桥等全方位的农村公路工作。推动交通行业各项改革,解决发展过程中行业积累的诸多矛盾,突破影响交通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几年,我县交通行业建设发展主要是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加大对农村公路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做大做强道路运输产业,完善水上交通安全设施,全县交通行业保持在稳定、快速地发展状态。目前,全县已有农村公路1645.18公里,其中县乡公路502.2公里,专用公路1.39公里,村道__1.6公里;三级公路11.49公里,四级公路509.7公里,等外公路1124公里;水泥路688.66公里,砂石公路9129.2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国省公路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支架,乡村公路构成了公路网络,村村通硬化率达86%,9个乡镇实现村村通硬化率。20__年以来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里程每年都达到100公里以上,20__年达到200多公里。全县现有客运企业7家;货运企业29家;维修企业124户;拥用客车167辆;货车5300余辆,货运运力34000余吨,占全市货运运力的35%。道路运输行业连续三年列全市第一。水上交通建立了县、乡(镇)、村、交通、海事部门的“五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确保了水上交通安全连续20年未发生责任事故。从总体上来看,我县的交通行业发展较快,但与周边地区相比,发展速度还是略显较慢,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在全市各县(区)排名第三位,行政村公路硬化率与“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道路运输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保持较好,在全市名列前茅。从目前来看,我县还存在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制约着交通行业的发展。一是受地方财政影响,公路建设配套资金难以筹措到位,即影响公路建设速度,又影响公路质量的监管。二是公路重建轻养现象较突出,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的规定,各镇(乡)、村应加大公路养护力度。三是全县各乡镇的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对农村公路建设比较重视,提前完成了行政村公路硬化率目标,但有部分乡镇的农村公路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四是公路路政管理显然不足,因《公路法》示普及到位,乡村群众对爱路护路的意识不强,公路用地控制区内违法建筑较为普遍,管理难度较大。五是非法从事道路运输现象屡禁不止,在加强整治当中因依照有关法规处罚额度较大,车主与群众的意见很大,自然形成社会矛盾。六是受职权限制,我县客运车辆和公交车辆的线路审批归属市政府直接管理,对线路的审批难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七是因农用车、摩托车车主缴费意识较差,交通规费征缴难度很大,虽然每年都加大交通规费稽查力度,但主动缴费的仍占车辆总数的6%。八是还需进一步加强交通干部思想教育,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业务水平和交通服务质量。根据我县交通行业实际情况,对如何充分利用当前有利形势,努力破解难题,推进交通科学发展,加快交通行业建设是我们交通部门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应当做到“五个适应”,提升“三个服务”,推进“三个转变”,加强“四个环节”。一、以“五个适应”推进交通发展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的新需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随着进一步拓展国内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物流、人流、信息流将更加活跃,安全、经济、可靠、高效和舒适、便捷、个性化的运输需求更加明显。交通运输要适应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实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我县应以月亮湾汽车城为载体,充分利用市附属城区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道路运输产业和物流市场,使之成为赣东北道路运输和物流业的集散中心。 二要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新变化。随着我县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更趋向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四化”反映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在社会分工、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布局调整、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要求交通要进一步发挥好先导和支撑的作用,努力缩小区域、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建设的同时,要将交通运输服务业更深层次地引向农村,做到有路必有车,有车必有亭(候车亭),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建设。 三要适应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新要求。县委县政府多次强调,要提高全民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经济社会,提高全县经济发展后劲。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要把增强行业创新能力作为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在公路建设与管养、交通运输服务等方面要积极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可采取以路养路或奖励等优惠措施,鼓励交通创业,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 四要适应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新路子。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无论是交通建设还是运输生产,都必须把节约土地、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在公路建设测设阶段就应考虑环境因素,即要建好文明路、民生路,还应建好生态路;在交通运输方面充分利用好运输资源,合理配置运力,使运输资源得到最大发挥。 五要适应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任务。交通运输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抓住我县经济发展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机遇,增强交通运输的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提升交通运输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二、努力提升交通行业“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交通工作的基本责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交通工作新的目标、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交通工作的基本要求。“三个服务”是交通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交通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要求、推进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应当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交通科学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在思想认识上增强做好“三个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做好“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做好“三个服务”。三、推进交通行业“三个转变”推进交通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应当努力做到“三个转变”,即交通发展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四、加强交通行业发展的“四个环节” “四个环节”是:调整交通结构,促进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的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行业,增强交通发展的内在动力;完善行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交通部门,增强交通公共服务的能力。要抓好“四个环节”应当做好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在基础设施结构调整方面。要抓住中央投资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公益性强的项目倾斜,突出国家规划的公路水路重点工程、农村交通、科技创新和安保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县道干线改造和渡改桥力度;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完善功能,加强运输枢纽站场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第二,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逐步实现货运无缝衔接和客运零换乘;优化运力结构,引导营运车辆向标准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发展公共客运,构建由快速客运、干线客运、农村客运、旅游客运组成的多层次客运网络服务体系;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和区域交通一体化;适应保障县域经济安全的需要。 第三,在自主创新方面。加快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交通管理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大促进交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现代管理、信息技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减灾防灾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推进交通规费智能化收缴网络与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交通科技与交通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 第四,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把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河道岸线资源,积极推广应用交通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完善运输装备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标准,控制和减少营运车辆、船舶的污染排放。 第五,在拓展交通服务领域方面。积极发展交通工程测设、交通设计咨询、交通运输、交通商务服务等新兴交通服务业务;扩展科技咨询、技术交易、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等交通科技服务;进一步发挥公路技术经济优势,推动现代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和物流技术开发应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交通行业服务标准体系。 第六,在行业管理方面。培育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市场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交通建设和运营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质量、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强和规范交通规费管理,继续加强超限超载治理;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第七,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一步完善适应县域经济体制要求的推进交通发展政策;推进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农村公路管理体制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等改革。 第八,在建设服务型交通部门方面。积极推进交通部门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依法行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深化行业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领题人:李毓课题组成员:李毓、万军执笔:李毓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篇6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动员和组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增添干劲,迅速掀起全到农村公路建设热潮,确保早日实现“村村通客车”目标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务必让农民看到“响动”。人民群众是上帝,我们要感动上帝,在新农村建设上就要让他们看到“响动”。不仅在3个示范村、30个推进村这样的点上,而是要在更大的面上都动起来,让农民感受到政府的坚定决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把公路建设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因为农村公路建好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如果通往农村的公路都没有,中央1号文件就难以落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就会落空,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向往的新农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国家的投资方向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都转向了农村,我们一定要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气魄和方法,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打好农村公路建设这场攻坚战。

(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广大农民兄弟发自肺腑的迫切愿望。“要想富,先修路”。区位决定命运,而交通可以改善区位。我县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目前,我县村社公路总里程虽达1949.6公里,但基础较好、能通行车辆的只有328.96公里,仅占村社公路总里程的16.9。这些村社公路由于修建时间早,基础较差、管护不到位,有的平时连摩托车都难以通行,一遇下雨就变成了举步维艰的泥泞路。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迫切希望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和管护力度,真正发挥村社公路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把村社公路建设成为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民路、致富路。

(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健全交通体系、发挥交通网络作用的必然要求。建立城乡协调、结构合理、质量稳固、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是我们长期坚持、努力奋斗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近年来,我县多方筹措资金,狠抓了出境公路和县乡骨干公路的建设,畅通了全县对外交流的大通道,特别是渝遂高速公路明年建成通车以后,我县的区位将要发生质的飞跃。要充分发挥好渝遂高速公路和县乡骨干道路的作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和承接型经济,就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把乡村公路这个“毛细血管”建好。没有公路,所谓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就是一句空话。修通的是公路,输送的不仅仅是人流、物流,还必须包括信息、观念等等。现在渝遂高速公路正加紧建设,如果我县的乡镇路、村级路大体同步建成,这对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灾后重建、以工代赈的重要途径。投资是拉动我县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我县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据测算,公路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系数为0.4,公路建设投资1个亿,就可增加1900个就业机会。这次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总投资2.6亿元,这将直接增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又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提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务工,一举多得。尤其是今年我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农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痛定思痛,有效弥补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切实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切实改变农村交通滞后面貌,起到以工代赈、以建增收的作用,起到振奋精神、动员群众的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

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投资2.6亿元,新建550公里混泥土(油路)路面,基本达到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基本建成全县农村公路网络。具体来讲,就是要达到以下四点要求:

一是通行条件要明显改善。以通乡通畅工程为重点,将现有乡道、县与外县联通道路和能与县乡道形成网络的骨干村道建成混泥土路面,进一步改善通行条件,提高雨天通行能力。

二是通达深度要显著提高。以“公路到村”为重点,改造提升现有村道质量,达到能通客车的水平,提高行政村!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

三是养护管理要规范有序。初步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做到投入到位,有路必养。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实行维护与维修分离,日常维护推行道班、个人及家庭承包制,维修工程组织专业队伍实施,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运输网络要逐步完善。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路运输网络,实现农村客运“开得通、坐得起、有效益”的目标。

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政策是:建成路基宽度为6.5米、混泥土路面宽度为4.5米农村公路,补助35万元/公里;建成路基宽度为5.0米、混泥土路面宽度为3.5米农村公路,补助25万元/公里;改造成路基宽度为5.0米、路面宽度为3.5米泥结碎石路面的通社公路,达到通客车标准,补助1万元/公里。

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计划年内完成投资20__万元、建设50公里农村公路。请各乡镇、县级各相关部门认真按照《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当前

经济工作的紧急通知》和《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意见》精神,切实抓好落实,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实效

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要紧紧抓住全市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难得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形成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建养并重的工作机制,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热情、更强的干劲、更实的举措,扎实抓好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农村公路既快又好地发展。这是对各乡镇政府、县级各部门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同志们政治思想素质的一次考验。当前正面临县乡换届,但各项工作决不能因此而有所懈怠和放松,要紧紧抓住今冬明春的农闲时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潮。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

一是要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县交通部门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切实搞好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特别注意加强与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成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与高速公路、省道、县道、乡镇道路等干线公路形成“血脉畅通”的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公路网的规模效益。要打破县、乡、村的界限,四通八达交替循环,防止画地为牢,造成边缘村、镇互不连结。还要考虑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为今后乡镇、村的“接口”留有余地。同步规划运输系统,建设一批经济实用、使用方便的简易站点和招呼站,努力形成城乡公交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客运网络。

二是要建经久耐用之路。“豆腐渣”工程最可恨!农村公路由于项目比较分散、地域差异大,容易形成“豆腐渣”,使“民心工程”变成“伤心工程”。首先,要建立“政府监督、建设单位负责、工程监理、施工单位自检、群众举报”的质量保障网,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有序推进,力争把每条路都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县交通部门要负责农村公路设计,包括线型、边沟、堡坎、涵洞等都要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其次,要充分发动群众,没有群众基础的事情做了也是白做,因为他们不珍惜,很快就会被破坏。要启动“一事一议”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形成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坚决不准包办代替,坚决不修群众不愿修的路。第三,要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制,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乡道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村道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要依法进行招投标。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县交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指导培训,普及农民群众易于掌握的施工方法,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俗话说,公路是靠“三分建,七分养。”各乡镇、县级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农村公路养护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路必养。现在国家、市里和县里对农村公路养护虽然有了经费补助标准,但这与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要通过各种办法筹集养护资金,保证农村公路养护需要。比如,同一个村中有车的人应多掏钱养护公路,使用多者理所当然应多付费。还可采取发动群众捐赠等方式,在国家已有经费支持的基础上,确保农村公路养护到位。同时,要切实加强路政管理,真正治理好超限超载这个“马路杀手”,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迈上良性发展轨道。

四是要高度重视农村交通安全。车患猛于虎。交通安全我们年年讲、时时抓,想了很多招、出了很多策,但交通事故还是频繁发生。主要原因,我想有三个方面:一方面农村公路路况差,到处千疮百孔、坑坑洼洼,在晴天都难以保证安全,到下雨天就更容易出交通事故。另一方面群众安全意识薄弱。逢年过节农村超载现象十分严重,满满一车人挤得车子摇摇晃晃,见者胆战心惊,坐者还谈笑风生,不发生安全事故才怪。再者就是少数乡镇重视程度不够,麻痹大意、见惯不惊。抓好交通安全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希望同志们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领导,加强宣传,合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交通的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交通部门不可能也不应唱“独角戏”,各乡镇、县级各相关部门包括广大农民群众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千军万马齐上阵,才能演好农村公路建设这出重头戏。

第一,各乡镇要当好“主角”,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愧于百姓。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作为一方“父母官”,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理应肩负起责任来。国家《公路法》也明确规定,公路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分类的管理体制。今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就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即县里指导监督,各乡镇负责实施。作为责任主体,各乡镇要勇挑重担,当好“主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为老百姓办好这项“民心工程”。与此同时,农村公路建设所涉及的问题非交通部门一家所能解决,县级各相关部门也要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积极帮助交通部门披荆斩棘,化解矛盾,加快农村公路发展。

第二,在投入机制上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县财政资金投入要奖优罚劣,不搞“鞭打快牛”。但仅靠县级财政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经费是不可能的。各乡镇要想方设法配套资金,除了加大财政交通专项投入外,还要将以工代赈、扶贫及移民等多项与交通建设相关的资金进行整合使用,并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其次,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修路热情,发动群众自觉投工投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是前所未有的,群众理应有投身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希望同志们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充分调动群众修建公路的积极性。其三,鼓励社会筹资、企业介入和社会赞助。我们有不少的企业家,乃至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都有这样一腔热血。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力量,尽最大努力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第三,要加强宣传引导。我们要以今天的会议为标志,迅速掀起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新一轮热潮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篇7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务实求发展,突破求跨越”的工作思路,以服务全镇人民交通条件改善为中心,以农村公路建设、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交通安全稳定、交通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统筹公路养护、运输管理协调发展,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公正勤廉,树立交通队伍新形象。

二、工作目标

(一)加快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工作

积极服务协调宜屏移民快速通道喜捷段施工建设和城北新区连接宜屏快速通道建设项目前期启动相关工作。

(二)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一是强力推进2013年16公里村道硬化未完工项目即:五桂村6.7公里、村5.3公里、村4.0公里;二是正式启动村4.0公里、村2.8公里共6.8公里通村水泥路硬化建设;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交通项目逐步改善交通条件。

(三)完成玉鸭路水毁恢复工程。

(四)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确保安全稳定。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镇政府决定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见附件1),各村(社区)和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工作的领导。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全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主要是继续做好宜屏快速通道喜捷施工段建设服务协调工作。

2、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县乡镇公路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整合力量,统筹协调,强力推进乡镇公路建设。二是积极向上争取通村硬化公路上级补助计划,鼓励村民多修路、修好路;三是充分发动受益群众和社会各界踊跃捐资、捐物和投工投劳,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切实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四是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工程招投标管理,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监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有序推进。

(三)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

按照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加强对村级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切实加强日常养护监管,扎实抓好经常性养护、大中修整治等工作,确保已建成农村公路安全、完好、畅通。

充分发挥安办、派出所、交管站等部门的执法主体作用,严格公路建设控区管理和路面秩序监管。采取部门联动等方式加强路查路检,加大超限治理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运营等交通违法行为,强化交通环境治理,切实保护公路路产路权,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四)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运输组织结构、运力结构、经营结构调整,引导运输企业稳步发展。二是进一步规范驾培市场,严格安全监管,强化服务意识。三是推动车辆维修市场稳步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合理规划农村客运站点建设。五是加快道路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和道路运输应急体系建设,加大对运输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机动车非法运营,强化行业自律,促进健康发展。

(五)扎实抓好交通运输安全工作

2013年确保不发生水上交通和道路运输源头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因交通部门监督管理负主要责任的其他安全生产事故。一是扎实开展交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强化交通安全执法行为;三是实施安全生产治理行为;四是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五是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督查,全面完成隐患整改任务;六是做好值班和应急值守工作;七是全镇实行24个村(社区)交通协管员工作制度,实现交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

(六)统筹兼顾,强化管理,强化宣传

1、进一步巩固交通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切实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特别是交通环境治理工作的领导,村社区要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明确责任,广泛宣传,不松懈、不松劲,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努力使交通环境整治达到畅、洁、绿、美、安。

2、加强交通法制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实施办法》等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行政执法有关规定,完善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制度,多形式、多途径组织干部职工加强理论、业务、法律法规等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秉公办事。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制定年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力争机动车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教育培训率达100%,机动车摸底调查登记率达100%,群众交通安全常识知晓率达80%以上,公路沿线交通安全示范村、学校创建率达100%。村(社区)必须在镇派出所和交管站的指导下全力开展全镇机动车清理和排查,并按上级要求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台帐,并实行交通协管员季度报表制。村(社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直接与村(社区)干部的绩效考核挂钩。

3、加强对村社区交通协管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进一步摸清家底,做好目前全镇存在的机动车清理和船舶清理相关工作,逐步健全相关基础台帐;同时做好农村公路建设、水陆交通安全监管、路政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公路养护等各项工作,促进交通和谐发展。

4、扎实做好保护通信线路安全等工作。

5、加强交通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

6、加强源头监督管理。切实抓好交通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及公路“三乱”等工作。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篇8

摘要:目前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显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基于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从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机制提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农村公路 公路规划 探讨

1、前言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把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提到小康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超前发展,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之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2、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

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沟通农村与城市的桥梁,是连接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目前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低、服务水平低、通行能力差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公路只能简单解决农民的出行,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近几年来,国家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公路交通事业突飞猛进。目前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290万公里,全国99.6%的乡镇、92%的建制村实现了通公路。

在我国现有公路中,农村公路所占比重高达72%,而且等级普遍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称的。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前几年,国家投资重点在国、省道等干线公路建设上,这是国家经济建设总体布局的必然选择,在干线公路骨架趋于完善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完善县乡公路这些公路网中的“毛细血管”就成了当务之急,否则不仅影响路网整体功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不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反还会人为加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农业现代化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农村现实情况所决定的,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

2.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要使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出路在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农村公路作为广大农村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打破常规,超前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才能保障农村小康建设的顺利实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2.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出行条件差致使城乡间人员、物资交流不畅通,农民行路难,生活质量不高,这不公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关乎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

3、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农村公路规划与干线公路网规划统一问题

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干线公路交通量的主要来源。整个公路运输效益的发挥有赖于路网结构的合理,路网结构的合理意味着不仅要重视干线公路的建设,也要重视与干线公路相匹配的农村公路建设。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国的干线公路网已基本贯通,并已向高速化迈进,如果没有农村公路与之相匹配,则干线公路将成为“无源之水”,运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村公路规划要以干线公路规划为依据,进行统一规划,这样才能使整个公路交通系统结构合理,公路交通的整体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3.2农村公路技术标准问题

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就比较低,如果直接套用规范,显然与农村公路的情况不符。有些地区采取相应降低标准的办法,来作为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依据,但是如何降低标准,降低多少,都难以确定。所以现行标准不适应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加强在农村公路相关问题上的研究,逐步完善在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农村公路情况的规范标准,保证农村公路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农村公路改造中的老路处理问题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不高,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质量要求,相反,由于农村公路管养经费不足、管养机制不完善,应更加注重工程质量,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减少日后的维修。新建农村公路所占比例较少,绝大部分是老路改建,老路路面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病害,这样的病害如不处理而直接加铺路面,不仅会影响结构层的厚度,而且会影响日后的使用,因此,施工前应对老路进行彻底的病害处理,还应对原有老路进行整平,然后方可进行施工。这是隐蔽工程,对这一环节应加强督促检查。

3.4农村公路交通标志及安全设施问题

农村公路一般顺地形而建,往往会经过堰塘、溪河、沟渠、陡崖,再加上技术标准低,行车道较窄,弯急坡陡,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交通标志及安全设施设置,在陡崖、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篇9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创新体制,完善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和客运网络结构,提升农村客运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城乡客运协调、安全发展,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总体目标。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落实“农村路网建设”工程和“村村通客车”工程的各项措施、政策。建立与农村公路发展相适应、与安全保障措施相配套、与城市公交协调发展的农村客运网络,建立“路、站、运、管、安”五位一体的发展机制,为农村客运企业创造“开得通、留得住”的经营环境,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出行条件。

(三)主要任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通往建制村等级公路的通达率,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村客运站点(含农村客运站、候车亭)。提高建制村通车率,提高农村客运供给能力、安全监管能力和运输服务质量,进一步健全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结点,站场为依托的城乡与农村的客运网络,实现城乡客运统筹发展。

1.到2013年底,建设2个农村客运站。天宝镇、浦南镇各拥有一个五级以上农村客运站,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候车亭,着力改善农村人民群众乘车的环境。

2.到2013年底,逐步实现行政村客车通行,适时开通自然村农村客车。

3.到“十二五”末,初步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结构合理、衔接顺畅、功能齐全、运行高效、服务优质、方便快捷、安全环保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实现农村客运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二、夯实基础,加快提高农村客运道路通行能力

(一)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要加大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防控对策研究力度,按照《省农村公路客运车辆安全通行条件》(试行)和经济、高效的原则,制定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落实措施并指导安保工程实施。开通农村客运线路的道路必须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要求;对未达到农村客运道路安全通行条件的,不得批准新增开通农村客运。

(二)完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2012年要完成通农村客运建制村沿线公路安保工程,增设安全、警示、防护等设施,改善公路安全技术条件。

(三)建立农村客运开通前的论证机制。交通、交警等有关部门要参照农村客运道路安全通行条件,采取“限车型、限车速、限时段”等措施。区运管所依据相关规定负责农村客运开通条件的认定。

三、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建设

(一)建立完善农村客运站点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等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落实农村客运站点作为公益通基础设施的优惠政策。镇政府在编制镇、村建设规划中,要统筹规划农村客运站点布局,确保农村客运站点用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确定客运站点的选址;国土部门负责明确农村客运站点规划选址用地权属;交通部门要根据交通发展规划,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客运站点。

(二)建立农村客运站点运行机制,确定农村客运站点维护管理补助资金标准。

(三)农村客运等级站建设按照国家五级站及以上标准建设;投入使用时,在确保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将根据实际情况先以简易站标准进行试运行,以培育市场。

(四)鼓励多元化投资建设农村客运站点。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经营农村客运站点。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客运站的土地,投资建设经营农村客运站。推行农村客运站与基层运管站、公路管理站、汽车维修站、物流货运站等多站合一的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在不改变农村客运站功能和用途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商铺经营、广告等市场运作方式,促进以站养站,充分发挥站点效益。

四、创新机制,不断优化城乡客运网络

区发改、建设、交通、公安、国土、安监等部门要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积极探索城乡客运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城乡公共客运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新格局。

(一)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应兼顾长期与眼前、整体与局部,综合统筹城市公交、农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农村客运线路和运力投放等要素,坚持“建管并重”,为城乡客运一体化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稳步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区到镇农村客运网络的组织化程度;优化、调整市区到镇和镇到村客运网络的运力结构和经营结构,促进规范、有序、安全发展;扶持、鼓励镇到建制村的农村客运网络有效发展。

(二)整合现有农村客运企业资源,鼓励和引导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以资产为纽带,优化和调整现有农村客运市场结构,推行农村客运的片区经营模式、区域化运行等方式,灵活调度、合理安排,促进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三)根据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运输组织方式,进一步提高建制村和自然村通客车率。在严格审查农村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农村客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驾驶员从业资格条件的前提下,按照“限车型、限车速、限时段”的办法,积极推进“村村通客车”工程;鼓励、支持农村客运企业开行定线客车、循环客车、学生客车以及早晚、隔日、周末、墟日、赶集、预约客车等,提供优质、便捷的运输服务。

(四)鼓励城市公交“车头向下”,即:将公交线网延伸至“农村公路通客车条件”许可的乡镇建制村。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动实行公交化运行,不断提高城市公交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

(五)选用符合《省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并列入国家客车生产目录的农村客车车型。选用的农村客运车辆必须符合客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不断优化和改善车型结构,推广选用小型客车等适用车型投放农村客运。

(六)积极探索和推动农村客货运输统筹发展。依托农村客运网络,以农村客运站为载体,大力培育面向农村的物流市场,引导建立农村生产资料、消费品以及鲜活农产品的快速配送、储存、包装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客货网点和邮政物流网点的双重优势,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居民交流,带动农村客运市场繁荣。

五、明确监管职责,切实提高农村客运安全保障水平

(一)建立健全农村客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制。各有关部门、各镇及各村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要求,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监管,认真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责任务,以及道路运输安全机构、人员和经费,形成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共同参与管理,镇、村委会有专人监管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落实“区管、镇包、村落实”的政策。

1.各镇要指导、监督辖区内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

2.区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道路运行秩序管理,严格查处客运车辆超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3.区交通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客运,把好农村道路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和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加强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监督。

4.区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按规定牵头调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

5.交通、公安、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客运企业的安全监管,督促客运企业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要充分利用动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监控手段,依据法定职责,实施联合监管。从事农村客运的客车应安装GpS车载终端,实行动态监控。

(二)切实提高农村客运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村客运的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增强经营发展的综合实力。严格落实农村客运经营者按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足额缴纳承运人责任险等法定保险,确保具备相应的事故赔付能力,依法承担相应的事故赔偿责任,增强对各种交通安全事故的处置、赔付和抗风险能力。

(三)切实加强农村客车日常安全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农村客车日常安全监管。交通部门要严格客运线路审批,对夜间途经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含)以下山区公路,不得批准客运班线。公安部门在道路执法中发现客运班线夜间途经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及以下山区公路的,要禁止通行,并及时通报交通部门,由交通部门督促客运企业合理调整客运班线的发车时间。实行公交化运营的,车辆日常维护、检查按照国家有关公交客车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四)严格选聘农村客运驾驶人员。农村客运企业选聘从业驾驶人员应当符合公安部门规定的客运车辆驾驶条件和交通部门规定的从业资格,并在近三年内无发生过负有同等以上责任的亡人事故,近三年内无超员20%以上、超速50%以上、疲劳驾驶、酒后开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责任。对农村开通客运所在的镇应适当增加警力,以适应道路路面安全监管的需要,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建立完善组织实施体系。要认真落实发展农村客运的主体责任,把加快农村客运发展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协调管理和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的落实。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篇10

我国作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对此作出了重要部署。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近年来,浙江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浙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创业就业、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大舞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推动了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农民分工分业,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增强了城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生机勃勃、快速发展的县域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一大亮点。在浙江经济总量中,县域经济占了2/3。在全国综合百强县中,浙江省占了近1/3。

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为县域经济提供了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快、变化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改革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上,坚持富民为先、富民为本,以县域为主战场,积极探索富民强县的新路子。20多年来,浙江鼓励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农民就业市场化推动了县域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放手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和小城镇,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了县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坚持不脱离农业抓工业化,不脱离“三农”抓城市化,把小康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三农”上,走出了一条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农村经济的崛起和农民的致富,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也就是说,浙江县域经济是以农村工业化为主导、以农村城镇化为依托、以农民为主力军发展壮大起来的。

发展特色块状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多年来,浙江坚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以乡镇企业为主体,把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形成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同时,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实力强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强的优势,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促的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非农化的进程,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全省已形成了400多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0%;农民就业创业和就地转移的渠道扩大,全省非农劳动力达到63%;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连续1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全省每年都有近百万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城市化率达到53%。

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农民素质全面提高。随着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我们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致力于改变农村社会事业这条“短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具体做法是: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与万里清水河道、万里绿色通道、千万亩标准农田、千万农民饮水、农村康庄道路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各方力量,整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线、改厨,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设施建设,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涵盖农民工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孤寡老人有人供养和贫困农户子女免费入学制度,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成为促进“两个趋向”转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从近几年浙江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来看,凡是县域经济实力强的地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就比较快,县域和中心镇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实现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这充分表明,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基础,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是以工促农的主体力量,县城和中心镇是以城带乡的主要载体。

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转型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发展“三农”,改造“三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广大农民也能享受现代城市文明,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推动农民分工分业分化,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安居乐业,又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成为农村新社区。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提升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推动县域经济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不断增强二三产业对农业、城镇对农村的带动力。主要思路是:

围绕一条主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主线,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积极主动地推动“两个趋向”的转变,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

突出两大重点。一手抓建设新城镇,一手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城镇成为务工经商农民创业就业的新平台,让新农村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这样,既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到大城市的过度城市化倾向,又能有效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共同繁荣。新城镇建设,要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把县域和中心镇做大,把特色块状经济做强,集聚产业,集聚人口,提升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品位。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村庄整治和农村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以农民培训教育为重点,推进农民素质建设。

构建三大关系。要调整城乡关系,改变城乡分割分治的体制和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平等公平的城乡关系;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构建互动互促的城乡关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共富的城乡关系。

促进四个集中。要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实现功能分区,坚定不移地提升工业园区和功能区建设水平,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坚定不移地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促进人口向县城或中心镇集中;坚定不移地加快中心村建设,促进农民居住向农村新社区集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农地经营向农业大户集中。

三、推进县域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和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配套实施,整体推进。

深化农业经营体制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走“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的集约发展路子,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飞跃,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城镇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创新农作制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标准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放宽领域、改进服务、加强管理,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培育优势产业和品牌产品,提升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区域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建立特色化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依托县域和中心镇,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第三产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深化就业与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系。要打破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取消一切限制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坚持就地城镇化和就地就业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区域块状经济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巨大作用、县域与中心镇吸纳农村人口门槛低的优势,把工业园区与城镇新区建设结合起来,把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结合起来,增强区域块状经济和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安居乐业。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为重点,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体制、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采取“政府买单、市场运作”的方法,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引导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居民劳动就业者能享有城镇居民劳动就业者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深化城乡投资建设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主体参与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以村庄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促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搞好城乡对接,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文明成果。搞好县域城镇规划建设与村庄布局规划建设的衔接,按照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和“农民城镇农民建”的思路,加快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增强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结合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园区的扩容,把城中村、园中村整理改造成为城镇新社区,引导城郊村、园边村的农民向城镇居住区集中。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促进小型村、自然村合并和空心村撤除。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安排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