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十篇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十篇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7:47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篇1

关键词: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处置对策

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072-02

化学危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灼伤、死亡等事故的化学品及放射性物品。化学危险品在生产、使用、储运过程中极易发生泄漏、爆炸或燃烧,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社会影响以及严重环境污染;因此,怎样处置化学危险品的泄漏及火灾成为当今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文结合化学危险品的特点,对化学危险品的泄漏及火灾的处置对策进行了介绍,为今后扑救同类火灾提供参考。

1化学危险品泄露及火灾的特点

化学危险品由于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其泄漏及火灾特点也各不相同,但从整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爆炸危险性大。大多数化学危险品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它们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燃,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2)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对人体、动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如,氮气、氨气等属剧毒,泄漏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3)突发性强,扩散迅速。大多数化学危险品都储存在特制的容器中,一旦泄漏,能迅速流淌和扩散。如,液化石油气,由液态转为气态,体积能扩大250~300倍,迅速扩散到周围。

(4)容易形成大面积火灾。化学危险品泄漏向外扩散,扩散面积越大,形成火灾的面积也越大。

(5)容易复燃、复爆或发生连锁性爆炸燃烧。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常因指挥失误,灭火措施不当,而造成复燃、复爆,有的容易发生连锁爆炸,使火场形式多变,呈复杂态势。

2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处置的对策措施

化学危险品泄漏及火灾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处置难度大,它要求参与处置的所有力量都必须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只有形成合力,统一指挥,方能实施有效的抢险救援,减少事故带来的危害。

同时,处置化学危险品火灾自身防护要求高。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害,当处置人员涉及危险区域时,除必须佩戴隔绝式氧气或空气呼吸器外,特定场合还应穿上气密性防毒衣或防化服,做到身体无部位。而现有的防护装具大部分不耐强酸,应格外小心谨慎。

2.1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的处置

泄漏扩散的范围,是由泄漏的空洞大小、时间长短等因素决定的。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要有效控制住泄漏,避免爆炸燃烧等后果的发生,在泄漏处置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先监控,后处置的原则。当接到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的险情报告后,消防部队应快速调集力量,实施内监控,防止险情扩大。实施险情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进入危险区域,这项工作通常由交通部门负责。二是设立警戒线。要根据泄漏现场情况,设置警戒范围,上风方向小些、下风方向大些,必要时设立二道警戒线,划分范围尽可能大些,一般情况下,上风方向不小于50m,侧风方向不小于100m,警戒线内杜绝一切火源,并通知供电部门切断区域性电源。三是及时组织疏散人员,凡险情区域内无关人员一律撤到安全区域。

(2)坚持上风方向原则。就是在泄漏事故处置中,要坚持人员从上风方向进入;选择上风方向和水源;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设置阵地。

(3)坚持冷却稀释与工艺配合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采取工艺配合是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一些化工生产单位的泄漏事故,工艺配合处置尤为重要。如,某化肥厂,一个液氯罐阀门处带压泄漏,情况万分危机,消防队到场后,首先出水枪进行稀释,同时找来工程技术人员,在水枪强大水喷雾的保护下,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关阀等技术手段,堵住泄漏,避免了更大事态的发生。

(4)坚持以快制快的原则。力争将泄漏事故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因为化学危险品一旦泄漏扩散可能随时发生爆炸和燃烧。因此,要想牢牢掌握现场的主动权,将泄漏处置在初始阶段,就必须以快制快。一是接警要快,它要求电话员必须熟悉业务,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受理火警。二是出动行驶要快,要以最快的动作,最佳行驶路线,在安全的条件下,快速奔卦灾害现场。三是灾情侦察和情况判断要快,以便部署力量和采取措施。四是战斗部署要快,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泄漏或将泄漏物转移。

(5)坚持利用现有装备,有限参与的原则。由于化学危险品大多具有毒害性,有的可能发生爆炸燃烧。因此,在处置这类泄漏事故时,要求处置的人员必须在做好人身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才能排除。

2.2化w危险品泄漏火灾的扑救对策

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的扑救不同于泄漏事故的处置,它即要处置泄漏,又要灭火。由于火场情况复杂,必须根据火场上的客观情况,大胆而又谨慎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1)抓住战机,以快制快。在扑救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中,应紧紧抓住火灾的初期阶段或火灾暂时较弱时机,一要快速侦察火情,快速准确做出判断,有无可能发生再次爆炸的危险和火势扩大的情况;二要快速部署力量和果断采取处置措施。

(2)全面冷却,防止爆炸。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往往有各种爆炸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冷却保护。

(3)工艺配合,关阀断源。就是控制,断绝气源,使燃烧中止。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是由于容器破裂处或管道阀门泄漏扩散所致。因此,在实践中,通过技术人员或操作工人迅速关闭阀门断绝泄漏源头是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性措施。

(4)充分发挥现代装备威力,正确使用各种灭火剂。在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火灾中,充分运用现代装备,合理使用灭火剂,是控制险情,及时扑灭火灾的又一重要措施。

3危险品泄漏火灾处置应注意的问题

(1)进入现场一线处置人员,一定要少而精,对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没有经过实际训练人员,要严格控制进入危险区作业。

(2)进行泄漏处置时,一定要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指导下,不能盲目蛮干。

(3)对于易燃易爆泄漏火灾场所的处置,除切断区域性供水,切断明火源外,还要防各类火星,对进入危险区域排除的人员,在做好人身防护的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携带腰带、使用通讯器材,并淋湿着装,检查鞋底是否有铁钉等,确保万无一失。

(4)进入危险区域的人员,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进行掩护。

(5)泄漏堵住后,对现场要继续进行冷却稀释,对滞留低洼处的化学危险品要进行彻底的驱散,防止复燃复爆。

(6)处置中指挥员要及时地掌握险情信息,视情况做出正确的战斗或撤退决策。

(7)加强灭火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强化官兵对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对策灭灾的教育训练,提高处置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常兴,张发.危化品火灾的预防与处置[J].现代职业安全,2015(11):26-29.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篇2

关键词: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防火防爆

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隐患分析及预防已不是新鲜的课题,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不断技术革新,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在给企业带来活力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火灾隐患,向消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1石油化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

1.1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易燃易爆性

石油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包括工艺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体、溶剂、催化剂、试剂等,绝大多数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还有爆炸性物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GB3690-92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八类。而这八类危险化学品在石油化工生产中被大量使用生产或储存。而这些物品又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存在,极易泄漏和挥发。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操作条件苛刻,有高温、深冷、高压、真空,许多加热温度都达到和超过了物质的自燃点,一旦操作失误或因设备失修,便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2工艺装置的火灾危险因素

按照功能不同,石化反应装置可分为炉、器、罐、塔、泵、机以及设备与设备间种类繁多、纵横交错的工艺管线等。与其它生产工艺装置相比,石化生产工艺装置具有设备高低不一、物料处理量大、工艺操作控制难、动态设备与静态设备并存等特点。因此工艺装置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从装置本身来看,因为设计不合理、材质缺陷、焊接质量差、密封不严、操作失误或受物料腐蚀、磨蚀等因素均会导致可燃物泄漏,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从工艺控制条件的影响来看,石油化工生产大都在高温、高压、低温或负压条件下进行。如裂解气的分离要在低温下进行,催化裂化要在高压下进行,常减压蒸馏有负压操作。高压操作时对设备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要求更为严格,低温操作时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随着石油化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控制参数变得更为苛刻,即调节范围变窄,控制参数向极端方向发展。这就大大增加了设备制造的难度,增大了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从生产的误操作来看,石油化工生产中,每一套工艺装置都有相应的操作规程。但由于种种原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火灾爆炸时有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原因可能由于操作人员素质不过硬,不遵守劳动纪律,生产责任心不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常识等。在近年来的石油化工生产中,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火灾或爆炸事故所占比例较大。

1.3特殊工艺的火灾危险性

石油化工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或生产过程中,通过置换、清扫除对设备、工艺管线、生产车间或厂房内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进行处置,有利于生产的安全。但置换、清扫清洗作业本身具有特殊的火灾危险性。被置换、清扫清洗的气体、焦状物具有易燃易爆性,置换、清扫清洗不彻底,取样分析结果不符合标准,置换后可燃气体没有排入安全场所,以及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石油化工生产检修作业中,动火作业是一种常用的补焊修复方法。实际操作中,因动火作业手续不全、动火前进行动火分析的时间不符合要求或分析化验结果不准确、动火作业前的隔离措施不当、不按动火作业规程进行动火焊接补漏、防火灭火工作不到位、监护措施不得力等因素,都可能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2石化企业火灾特点

2.1爆炸性火灾多,火灾危害大

爆炸引起火灾和火灾中发生爆炸是石化企业火灾的显著特点。其中,先爆炸后燃烧性质的火灾最为常见。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生产原料、产物等多为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装置多为密闭性压力容器,一旦生产过程中的易燃气体泄漏或者易燃液体挥发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多为连续性操作,工艺流程中各个设备互相连通,发生爆炸后极易迅速波及毗邻设备导致连锁性爆炸。控制失利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2.2蔓延速度快,火场温度高

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燃烧速度比普通建筑火灾的燃烧速度快一倍多,燃烧区的温度一般高500以上。火灾中火焰和热量的传递不但会使着火设备升温快,还会加热相邻设备及可燃物,造成爆炸和引燃危险,使火势蔓延速度加快。

2.3易形成立体火灾,扑救困难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在初期不易控制,生产装置布置的立体性和建筑孔洞的互相连通,使得大量的易燃液体四处流淌,极易形成大面积火灾或者立体火灾。到了火灾发展的猛烈阶段,火势发展迅速,火灾中产生各种有毒物质,为火灾的扑救增加了难度。

2.4火灾损失大,影响大

石化企业发生火灾除了造成财产上的巨大损失外,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如果扑救不及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石化企业一旦发生大。爆炸会对所处城区构成很大威胁,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安全对策

研究石油化工企业中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形成过程,以及存在的各种火灾危险因素,火灾分析方法,并依据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重度火灾和突发火灾势在必行。

3.1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石油化工企业投资建设前,对石油化工企业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加以评估。根据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生产流程确定企业的选址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防止由于选址不合理造成的严重后果,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期。安全预评价的另外一个任务是对安全设计进行审核,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源头。

3.2进行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它主要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影响范围与损失程度三方面入手,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生产过程或某种操作过程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或伤害程度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以设定的指数、级别或概率,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程度,以便采取最经济、合理及有效的安全对策,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安全对策和管理方法。在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中,对设备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停车检修及系统的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比较先进的安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方法、神经网络评价法和遗传算法评价等。

3.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事故的发生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存在重大危险源,第二是存在失控的偶然事件。目前,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有很多种方法,纵观目前常用的几种危险辨识方法,大多数危险辨识方法都依赖于评价人员良好的素质和经验,依赖于评价人员的主观认识和判断。但是,即便评价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也难免会遗漏一些危险因素。因为除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外,其他危险辨识方法都不是结构化的方法,缺乏系统性,此时一般均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其他辨识方法结合来实现危险辨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3.4实现石化企业的本质安全化

以往我们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某个部位,某个单元或某个操作环节的防火来研究,探讨的较多,但它有局部性、被动性的缺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必须提出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即向企业装置、工艺的本质完全化迈进。这方面,美国的工艺过程安全管理(简称pSm),较好地解决了一个难题。它是目前美国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热门话题,它在全面安全管理的基础上,为预防重大恶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对于具有潜在的灾难性泄漏的装置和工艺过程,要求从装置的设计,建设开工,运转,检查,维修及更换中,其是在建立较完善的集散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运行工艺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一条紧急停车系统,使安全系统的可靠度达到极高的水平(可达99.999%),从而进行系统的全面安全管理。

3.5做好各种事故处置预案,定期演练

化工企业要针对厂矿工艺装置危险区,深入一线熟悉、掌握实际情况,制定灭火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正预案,使预案贴近实战,提高处置事故的整体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篇3

关键词:危险品船舶火灾救助

0前言

危险品是指爆炸品﹑易燃气体、压缩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放射性材料等。危险品船舶是装运危险品或装载过危险品还未清舱的船舶。

危险品按照其呈现的危险性有9类,分别为: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五类:氧化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有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七类:放射性物质;第八类:腐蚀品;第九类:杂类物质和物品。

危险品的海运运输逐年增加。《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的危险品货物已有300多种,超过50%的海运货物属于危险品货物。世界各国都对危险货物运输进行相当严格的管理,以便减轻危险品货物运输带来的危害,对危险品运输的强制性责任的规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的法律中强化。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重大危险品运输中仍不断发生事故。

在对发生事故的危险品运输船的救助行动中,针对当时现场情况的风险因素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分析,根据拥有的消防救助设备配备的情况,做出相应防范措施,才能保证成功救助。

1分析风险因素

救助之前应当对救助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对于发生火灾的危险品船舶来说,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1危险品泄露

由于爆炸、流动、燃烧等情况,危险品会由遇难船泄露出去,泄露的危险品进入港池、海洋导致环境污染,并可能危及救助船舶及港区安全。危险品燃烧释放大量的一氧化碳、氮、硫等有害气体会威胁遇难船舶和救助船舶上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救助进度。一氧化碳和可燃油气扩散也会导致爆炸或者火势扩大。

1.2水灭火降低船舶稳性

稳性是船舶受倾斜力矩作用偏离其初始平衡位置,当倾斜力矩消失后能自行恢复初始平衡位置的能力。稳性降低可能导致船舶的倾覆。用水灭火时会有大量的水进人船舱或机舱降低船舶的稳性。水在船内形成自由液面,另一方面水在上层船舱提高了船舶的重心,稳性进一步降低。

1.3天气条件变化造成情况恶化

在海上天气可能会复杂多变,并且应考虑天气恶化的情况,比如风力加大,风向改变、出现雾等。风浪增大对船舶作业产生的影响会比较大。

1.4对救助船造成危险

危险品的泄露、风浪变化、危险品燃烧释放的有害气体均会对救助船舶和救助船上的人员产生威胁,使得救助不能顺利进行。

2消防救助设备

通过分析救助现场的情况,针对风险准备好救助船的设备才能做好有针对性的救助计划。

2.1消防炮

消防泡沫炮是产生和喷射泡沫,远距离扑救甲、乙、丙类液体火灾或喷射水远距离扑救固体物质火灾的灭火设备。救助船舶的消防炮装设于顶甲板上,以便增大作用距离和喷射势能,并且具有直流和开花喷射两种功能。

2.2泡沫炮

泡沫炮是由消防泵打海水到泡沫剂集中柜,吸入高倍泡沫剂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泡沫炮喷射嘴喷出与空气混合形成泡沫,喷洒到燃烧物的表面,隔绝空气达到灭火效果。泡沫炮是喷射空气泡沫,远距离扑救甲、乙、丙类液体火灾的消防设备。

2.3水幕系统

水幕是从消防管系统引出的支管布设到需要保护的甲板表面或船舷上,支管上安装若干具有定向射水功能的喷头,压力水自喷头射出水雾,如伞状,即形成了水幕防护墙。可以有效地阻挡辐射热穿透,阻断可燃气体通过,细微水滴热蒸发能消耗和带走大量的热量。以保护本船的救助消防人员和设备能持续有效地从事灭火救助。

2.4中心液压系统

中心液压系统是消防液压装备的心脏,动力来源于柴油机主动力机组,为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高压水射流切割系统、液压救援工具以及液压消防水炮提供液压动力源,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

2.5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作用有:

a.高效吸热作用:由于细水雾的雾滴直径很小,相对表面积较一般水滴小1700~5800倍,在汽化的过程中,从燃烧物表面或火灾区域吸收大量的热量。按100℃水的蒸发潜热为2257kJ/kg计,每只喷头喷出的水雾吸热功率约为300kw。实验证明直径越小,水雾单位面积的吸热量越大,雾滴速度越快,直径越小,热传速率越高。

b.窒息作用:细水雾喷入火场后,迅速蒸发形成蒸汽,体积急剧膨胀,降低氧体积分数,在燃烧物周围形成一道屏障阻挡新鲜空气的吸入。随着水的迅速汽化,水蒸气含量将迅速增大,同时氧含量在火源周围空间减小到16%~18%时,火焰将被窒息。另外火场外非燃烧区域雾滴不汽化,空气中氧气含量不改变,不会危害人员生命。

c.阻隔辐射热作用:高压细水雾喷入火场后,蒸发形成的蒸汽迅速将燃烧物、火焰和烟羽笼罩,对火焰的辐射热具有极佳的阻隔能力,能够有效抑制辐射热引燃周围其他物品,达到防止火焰蔓延的效果。水雾对辐射的衰减作用还可以用来保护救助人员的生命。

d.浸润作用:颗粒大冲量大的雾滴会冲击到燃烧物表面,从而使燃烧物得到浸湿,阻止固体挥发可燃气体的进一步产生,达到灭火和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另外,高压细水雾还具有洗涤烟雾、废气的作用、对液体的乳化和稀释作用等。

2.6高压水射流切割系统

高压水射流切割的原理是将水增至超高压100~400mpa,经节流小孔(φ0.15~φ0.4mm),使水压热能转变为射流动能(流速高达900m/s)。用这种高速密集的水射流进行切割。高压水射流切割系统,用于切割船体、消防灭火,不产生任何火花,无引燃危险。

2.7液压救援工具

主要破拆液压救援工具有液压切割机、液压链齿锯、液压潜水泵以及其他救援工具。

3救助步骤

3.1信息来源

救助指挥值班室收到危险品船舶遇险需要救助的信息后,应立刻向遇险船附近的救助船舶下达救助任务书,同时救助指挥值班室需向报警人了解危险品船舶的相关信息,如遇险船舶位置,遇险人数和伤亡情况,遇险性质,需要救助的类型,所装载危险品的品名,数量,装载位置,危险品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目前遇险船舶的实际情况等。

3.2救助方案制定

救助船到达现场,及时与难船取得联系,了解详细现场资料,如现场海域水文气象、底质、水深、碍航物和周围影响救助的相关情况,特别是目前危险品及其周围舱室的状况,并报告给指挥部门,针对当时现场情况的风险因素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分析,并做好救助准备工作(如:选择适宜的灭火剂或中和剂,检查消防炮射程和排量处于最佳状态,测试仪器是否在可用状态等等)和自身防护措施。

3.3采取灭火和施救措施

1.货舱失火

火势太大、傍靠困难时,则进行近距离使用消防炮灭火。这种情况遇险船人员一般已经撤离。

应根据起火货物的性质决定使用灭火剂。首选使用消防水龙进行灭火,并喷水冷却失火部位周围甲板,水灭火时注意观测船舶吃水变化,防止船舶倾斜和储备浮力减少,同时及时检查其他舱室排水情况,确保船舶稳性处于正常范围。大风浪中短时间内不能控制火势且船舶出现大角度倾斜时,应考虑人员安全撤离,再伺机将遇险船拖往就近的安全地点继续实施灭火。

2.机舱灭火

机舱起火,在探明火情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立即撤离机舱人员实施封舱灭火,辅助使用喷射海水对机舱周围进行降温冷却。估计机舱火已经扑灭时,开舱前要首先进行探火,确认明火已经熄灭后方可打开通风,同时要预先准备适宜的其他灭火器具,防止复燃。

3.住舱灭火

立即封堵门窗,控制火势。如火势较小,可穿着隔热服,戴呼吸器深入住舱,使用水枪或泡沫灭火,并喷淋冷却火源附近未燃烧的区域,防止火势扩大。如火势较大,能封舱的则进行封舱灭火或由救助船向失火部位释放泡沫灭火。在用水灭火时,需注意失火船储备浮力损失情况,一般通过观测船舶吃水变化、船体倾斜程度等船舶姿态变化进行经验判断。

4.无法控制火势并有爆炸危险的情况

救助船保持适当安全距离进行监视,围绕失火船巡视火情发展态势,警告附近航行船舶远离遇险船,待时机好转后再进行扑救。

5.水面溢油燃烧形成大面积流动火

扑灭流动火灾的方法,建议先采用防火围油栏把水面漂浮的油火围挡在安全水域里,再进行灭火作业;用多船从四面八方包抄并施放不可燃化学药剂(如乳化剂等),使石油凝集或沉入水中,防止溢油四处飘散扩大火势蔓延。如没有防火围油栏,可用消防炮大剂量喷射水雾形成水幕墙进行拦堵阻截,并通过加注喷射泡沫或强大水流冲击灭火。如没有拦油浮漂和化学药剂,亦可使用木(或竹)排或者其他漂浮物体设置拦油物障作为临时应急措施,阻滞油火漫延扩散。

6.全船失火或多处起火

先喷射海水,冷却失火船船体和附近水域,同时做好其他准备工作。灭火船员要采取戴好防护面具或披湿棉被等防护措施。现场消防灭火力量使用泡沫设备等集中向起火货油舱根部喷射灭火直至扑灭火灾。泡沫灭火时泡沫供给强度一般为:当油品闪点小于60度时为(0.8—1.0L)m?/s;当油品闪点大于等于60度时为(0.6—0.8L)m?/s;当消防力量较弱时要适当提高泡沫供给强度。使用干粉扑灭油火也有较好的效果,使用干粉和泡沫混合联用灭火效果更好。

4救助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进行救助作业宜选在上风舷,但天气等环境因素变化会影响到救助船自身的安全。必须加强危险气体的监测,监测情况及时传到救助指挥中心,根据监测情况作出恰当的行动判断,必要时撤离,等天气好转,条件许可时再组织救援作业。

2.天气变化,若风向不定,频繁变化时,有害气体极易对船舶产生威胁,应停止作业撤离。

3.风力较小时,易燃、易爆、有害气体会聚集在船舶内,有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危险,有毒有害气体被人员吸入后会发生人员中毒,甚至死亡。应加强防护,及时规避。

4.风浪较大时,傍靠作业时应注意缆绳、船体之间的摩擦等情况产生火花、静电,应立即停止作业,等风小时再进行。在此期间应注意观测气象环境和气体的浓度。

5结束语

文中介绍了救助发生火灾的危险品船的危险因素,准备内容以及救助的注意事项,确保在救助发生火灾的危险品船舶的情况下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损失,提高救助效率。

参考资料

[1]刘德良.救助危险品船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探讨[C]救捞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30-34

[2]彭宏恺,汪家兵.危险品船舶救助中风险因素及施救措施[C]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09.258-264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篇4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火灾原因;预防措施

1危险化学品储存火灾原因分析

1.1着火源控制不严

着火源是指可燃物燃烧的一切热能源,包括明火焰、火星、火花、化学能等。在危险化学品储存过程中的着火源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外来火种。如烟囱飞火、汽车排气管的火星、房屋周围的明火作业、吸烟的烟头;二是内部设备不良、操作不当引起的电火花、撞击火花和太阳能、化学能等。如电器设备、装卸机具不防爆或防爆等级不够、装卸作业使用铁质工具碰击打火、露天存放时太阳曝晒、易燃液体操作不当产生静电放电等。

1.2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混存

由于经办人员缺乏知识或者是有些危险化学品出厂时缺少鉴定;也有的企业因储存场地缺少而任意临时混存,造成性质抵触的危险化学品因容器渗漏等原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起火。

1.3产品变质

有些危险化学品已经长期未使用仍废置在仓库中,又不及时处理,往往因变质而引起火灾。.

1.4养护管理不善

仓库建筑条件差,不适应所有物品的要求,如不采取隔热措施,使物品受热;因保管不善,仓库漏雨进水使物品受潮;盛装的容器破漏,使物品接触空气或易燃物品蒸汽扩散和积聚均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1.5包装损坏或不符合要求

危险化学品容器包装损坏,或者出厂的包装不符合安全要求,都会引起火灾事故。

1.6违反操作规程

搬运化学品没有轻装轻卸;或者堆垛过高不稳,发生倒塌;或在库内改装打包,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事故。

1.7建筑物不符合存放要求

危险化学品的库房的建筑设施不符合要求,造成库内温缺少保温设施,使物湿度过大、漏雨进水、阳光直射,有的缺少保温措施,达不到安全储存的要求而发生火灾。

1.8雷击

危险化学品仓库一般都设在城镇郊外空旷地带独立的建筑物或是露天,储罐容易遭受雷击。

1.9着火扑救不当

因不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能和灭火方法,适当的灭火方法使火灾扩大,造成更大的危险。

2危险化学品储存防火措施

2.1正确选择库址。合理布置库区

(1)危险化学品仓库一般都设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与周围的其他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应选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但这样仓库周围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空旷地带,容易遭受雷击。因此,仓库周围应安装自动监测器和火灾报警系统。

(2)大型库房一般为分设置,仓库内设置库区和生活区,并用2m以上的围墙隔开,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物的建筑距离不小于5m,危险化学品仓库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m。

2.2库房建筑设施要符合安全规定

(1)要有合格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库应用不导热的耐火材料作屋顶和墙壁的隔热层;屋檐要适当加长,库墙要适当加厚;不开窗,采用间接通风洞,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管、采暖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

(2)危险化学品库房与其他建筑物之间应设防火间距。甲类化学危险物品库房之间至少保持20m防火间距。甲类化学危险物品仓库距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0m,乙类化学危险物品库房之间至少保持30m防火间距,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距离至少为25m。

2.3严格储存管理制度

(1)危险化学品仓库要有专人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各区域储存的化学品种类、特性、地点、事故的处理程序,负责检查、保养、更换和添置各种消防设施和器材,保证完好随时可用。

(2)库内禁止明火。进入危险化学品库区的机动车辆应安装防火罩。机动车装卸货物后,不准在库区、库房、货场内停放和修理;进入可燃固体物品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应安装有防止火花飞出的安全装置。

(3)严格控制库内温度。在仓库内地面上设置冷却水管,气温在30。C以上时喷水降温,库内温度保持28。C以下为宜。根据物品性质和包装情况,可以在仓库地面上浇水、放冰块、安装空调降温。早晚开窗通风,中午关闭门窗,防止热空气进入。

(4)定期检查,做到1日2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其品质变化、包装破损等及时处理。

(5)不同种类毒害品要分开存放,危险程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要分开存放,性质相抵的禁止同库混存。

(6)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前均应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方可出入库。

(7)检查建筑设施、照明线路和避雷装置。

(8)对散落的、易燃、可燃物品和库区的杂草及时清除。

(9)装卸、搬运危险化学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篇5

指导思想

以党中央、国务院、省市领导近期关于加强消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全街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防控火灾能力为目标,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全街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火灾隐患,切实改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消防安全条件,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建国60周年庆典活动和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彻底整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火灾隐患;全部关闭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杜绝火灾事故。

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企业消防安全严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将成立消防安全严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事处林毅主任任组长,卓忠清委员任副组长,张秀华、林炜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兼)。

专项整治的范围、重点时间和分工

(一)专项整治的范围:辖区内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

(二)专项整治的重点:

1、逐级落实防火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情况,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开展灭火、疏散预案的演练情况。

2、设置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情况、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情况。

3、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建筑和场所是否依法消防审批或备案手续,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是否经过“三同时”行政审批。

4、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建筑和场所是否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有关专业防火规范;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是否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是否缺少、损坏。

5、生产、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建筑和场所是否安装防雷保护设施;易产生静电的生产设备与装置是否按规定设置静电导除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消防安全设施,定期保养、校验,是否防爆配套、是否破损;

6、危险化学品仓库是否遵守《仓库防火安全管理》,是否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分类、分项储存;

7、汽车加油站的设置是否符合城市消防规划要求,是否做好加油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专项整治的时间:

普查整治工作从2012年2月5日至6月30日。

(四)专项整治的分工:

1、街道安办的主要职责:负责本辖区所有普查对象的整治、检查、整改、建档。

2、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负责本单位普查对的整治、检查、整改、建档。

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5日至2月10日)

各普查对象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召开专门会议,对消防安全严查整治专项行动进行全面部署。

(二)自查整改(2月11至2月20日)

1、2月16日至5月15日,对普查对象单位联络员进行集中培训,发给《易燃易爆危化品从业单位自查整改情况报告表》及《易燃易爆危化品从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各普查对象单位采取自查自改、填写《易燃易爆危化品从业单位自查整改情况报告表》并每月上报街道领导小组一次,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区安监局,各普查对象单位要做到五个建立:一要建立火灾信息档案制,即通过自查行动,掌握本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状况,摸清火灾隐患底数,建立本企业重大火灾隐患台帐;二要建立火灾隐患举报制,即各普查对象单位在本企业内发动全体员工参加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火灾隐患进行举报;三要建立重大火灾隐患公示制,即企业通过自查对排查出的防火分区、消防通道、安全布局等方面不能立即整改的火灾隐患,组织专门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统一认定,在企业内进行全面通报,以提高责任意识;四要建立重大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即对企业自查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企业自己制定整改计划,签订整改责任书,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落实整改期间的安全措施,按时整改,保证消防安全;五要建立对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保障能力的评价制。邀请消防专业人员对本企业内火灾防范重点的火灾危险性和灾害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判断本企业预防和处置火灾事故能力,并据此从火灾防范、消防基础设施等方面,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完善消防功能。

各企业对在自查整改中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上报,对能够立刻整改的火灾隐患要立刻整改;对不能立刻整改的火灾隐患要依法限期整改,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反馈街道及区安监局,确保安全。

(三)排查整治阶段(2月21日至6月20日)

街道消防安全严查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各部门联合检查,对全街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全面检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并逐一发放《易燃易爆危化品从业单位自查整改情况报告表》及《易燃易爆危化品从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要按照此次严查整治的范围和重点内容,逐家检查整治到位。对确定的重大火灾隐患,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并立案建档,依照《福建省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报请政府挂牌督办。同时,街道配合区安监局将适时派出督查小组,对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四)总结验收阶段(6月21日至6月30日)。街道将组织全街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消防安全严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进行验收总结,对专项行动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措施不落实的予以通报批评。

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企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的服务管理理念,充分认识火灾隐患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精力时间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二)严格要求,落实责任。各企业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开展本辖区内的消防安全严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做到不走形,不留死角,要具体做到“六必查”,必查是否经过消防验收;必查是否经过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必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必查建筑内部装修装饰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必查消防安全组织制度是否健全和员工是否受到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必查是否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厉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对工作不力、消极应付,甚至失职、渎职的人员,要严格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三)齐抓共管,标本兼治。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开展好火灾隐患普查工作,务求实效,要解决一些长期威胁群众安全的“老大难”火灾隐患。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篇6

关键词:城市;消防;风险;评估;分析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期,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海口市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建设期。随着城市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海口市城市人口密度将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密集,道路交通和能源设施布局也越来越复杂,加上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海口市将积聚越来越多的危险源,甚至是重大危险源,根据对2000年至2009年的海口市火灾统计[1],海口市的火灾呈现出多发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和趋向。进行城市消防风险评估对科学有效地进行城市消防规划、部署和制定消防法规,对于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保证和促进作用。

一、城市消防风险评估

(一)消防风险定义

本文引用了2004年联合国环境减灾署关于风险的定义[2],将城市消防风险定义为火灾与城市脆弱性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公民人身、财产、公共安全等受到侵害以及经济活动中断、环境破坏等有害结果或预料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城市为基本评价单元的城市消防综合风险评估涵盖火灾危险性、脆弱性以及防控火灾能力的三个内容。

(二)城市消防风险分析

1、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

据我国历史上发生的火灾统计,可以看出,诱发城市火灾的各类因素,诸如城市用电、燃气管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等的诱发性越强,则城市火灾危险性越大,火灾风险水平越高。

2、城市脆弱性分析

气象因子与火灾发生和发展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其中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风速等是最直接相关的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经济、人口、现代化建筑、社会财富等集中的城市特点更加突显,一旦发生火灾,尤其是重特大火灾事故,不仅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容易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城市的脆弱性增强,风险水平增高。

3、城市防控火灾能力分析

一般而言,消防经费投入得越多,火灾防控措施越得当,城市防控火灾能力越强,消防风险水平越低。本文认为城市防控火灾能力应从消防站建设、消防供水、消防通讯、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消防力量、医疗救护、消防经费投入、消防教育培训以及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等方面加以衡量。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篇7

渤海湾客滚运输由于具有可载车客、便捷快速的特点,赢得了车主和旅客的厚爱,使渤海湾客滚运输市场发展很快。特别是93年客运市场放开后,客滚运输出现多家竞争、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对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客滚运输起步较晚,经验少,部分企业在致力于生产经营、市场竞争及运力的同时,对安全生产重视不足,在客滚运输市场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事故增加的情况。自1997年以来客滚船相继发生了几起较大的海难事故,其中以船舶火灾事故尤为突出,给国家财产、人命安全带来了损失,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较坏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渤海湾客滚船火灾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力求查找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如何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作者之浅见,希望对今后的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一)火灾发生处所分析

从火灾发生的处所来看,客滚船火灾事故主要发生在船舶的机舱占20%,车辆舱占到80%,因此,客滚船的机舱、车辆舱火灾事故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虽然客滚船的客舱旅客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管理难,但至今尚无引起火灾的报告.

(二)车辆舱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客滚船发生的由车辆舱引起的火灾事故进行分析时,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四个原因――

⑴气象因素⑵旅客因素⑶车辆因素⑷车载货物因素1、气象因素引起的火灾

渤海湾水文有其特殊性,水浅浪高,对船舶的破坏性很大。而客滚船上层建筑高,受风面积大,吃水相对小,在大风浪中会使船舶航行操纵困难,易产生横摇、纵摇和垂荡,严重时会产生拍底、甲板上浪,甚至会发生艉淹、打横的危险。因而在这种条件下,客滚船上的车辆绑扎难以保持有效,易造成车辆移位;车辆舱中防火巡舱困难且危险性大;车辆移位,易造成车辆间的相互碰撞,由于车辆油箱的存在,易造成火灾。同时,在相对拥挤的空间内,车辆、货物的移动,会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2、旅客因素引起的火灾

一方面是安全意识不强,吸烟后火种不熄灭而到处丢弃从而引发火灾。另一方面是犯罪分子蓄意破坏船舶,如安放爆炸品或点燃船舶上的物品或货物等。这种原因引起的火灾也是存在的,“大华”轮的火灾事故就是由于车辆驾驶员不小心引起的火灾。去年发生的“辽海”轮重大火灾事故,在进行火灾原因分析时,不排除游客吸烟,将烟头投入海时,左舷受风,而致烟头火种落入c层汽车舱,引发火灾的可能。同时近几年,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日渐猖绝,国内恐怖事件也时有发生,03年在客滚船“中鲁”上也发生过这种安装炸药爆炸未遂事件,幸好及早发现,及时排除了险情,否则将引起火灾事故。

3、车辆因素引起的火灾。

⑴车辆自身原因

车辆所载燃油。车辆的燃料油为汽油和柴油,如果油箱密封不好,挥发出的气体或随船舶摇摆溢漏出的油均为产生火灾的隐患。

⑵车辆系固不良导致。

车辆没有合适的系固点及本身系固状态不好。车辆的系固点问题在国际上早有研究,imo还对此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如果没有合适的系固点,车辆本身的系固问题及货物在车辆上的固定不好,原创:将随着船舶的摇摆而倒塌,轻者损坏货物,重者撞击汽车油箱而引起火灾。“11.24”特大海难事故原因调查组部分成员台对“大舜”轮进行现场勘察取证,有关火灾事故的起因是这样描述的:

“①、经对船舶所载所有汽车进行勘验核实,车辆货物为钢材、合成板、塑料薄膜、电器、蔬菜和水果等普通物品,未发现易燃易爆化学危险货物,可以排除因车载危险品货物而引起火灾的可能性。②……。③从d甲板汽车舱卸下的车辆燃烧程度看,许多车辆轮胎被烧损,其中6辆被完全烧毁。火是从低位开始燃烧的,起火的原因是在船舶剧烈横摇下,d甲板汽车舱6、7区车辆移位、碰撞后,导致车辆油箱燃油外溢遇明火(火花)后起火。”

4、车载危险货物引发的火灾。

车辆夹带危险品和化学品不仅难以检测,而且如果条件具备便会引发爆炸或火灾,由于危险品和化学品的性质事前不知,给消防带来很大困难,容易造成大的灾难。典型案例“英华”轮火灾事故。引起车辆失火的原因是车载袋装化学品甲醇钠破损,潮湿的空气在遇到裸漏的甲醇钠后发生化学反应,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引起燃烧,从而引燃纸壳。

二、火灾发生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车辆的管理上的问题。

1、“超限”车辆依然存在。

“超限”车辆依然存在源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把车辆超负荷装载货物作为赢利的手段,同时汽车改装市场的不规范导致了各种超高、超长车辆的出现。虽然这几年国家《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对车辆进行了规范,也组织了专项检查对“超限”车辆予以打击,但由于受利益驱动,超限车辆依然存在。交通部1号令出台后,从客滚运输管理角度对超限车辆进行管理,船舶检验部门对每艘船舶的甲板负荷进行了核定,在适航证书上予以签注“装载限制”,并附以“车辆系因计算结果与说明”。

就目前港口和船舶对承运车辆管理而言,将船舶检验部门测定的甲板承载负荷确定的重量,作为对“超限车辆”的掌握标准。但这种理解与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在查处超载车辆时掌握的标准相比,明显要宽松的多。同时港口、船舶对车辆的超限检查,没有交通、道路部门的授权,也不具备法律效力。

2、车辆的系固,没有完全达到规范要求。

“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发生后的几年来,各级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以及各港航企业,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了对滚装客船运输的安全管理力度,使车辆绑扎系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通过最近几次客滚船事故调查也进行了证实。如对“辽海”轮事故车辆舱的戡验时,发现车辆基本做到系固,事后现场未发现本事故航次的车辆因绑扎系固原因而发生倾斜、移位或倒塌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通过这几年有效的管理,车辆的系固绑扎得到较好的改善,但不代表车辆的系固绑扎没有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从事滚装运输的单位大部分成立了绑扎队伍,但由于滚装运输的单位这部分人就是定位在体力工人,绑扎人员多从社会上招来的农民工,本身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且未进行严格的培训,对系固绑扎的理解就是绑结实就行了,但怎么去绑?按什么要求去绑,什么是系固有效的标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自身知识、思维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对这项工作的理解,这样势必造成绑扎系固效果不够理想。因为车辆的绑扎系固并不仅仅是在车辆上挂上链条那么简单,具体系固方法应视车辆的大小、重心的高低、所载货物的种类及气象情况而定,imo第a.581(14)号决议《关于滚装船舶在运输道路车辆时系固安排的导则》中要求,绑绳同水平面和垂直平面的角度最好介于30°至60°。另外要使索具受到适当的紧固作用力,且紧固点应能将作用力从系索转移到车辆底盘,尤其要避免设在保险杠和车轴上。因此即使成立了绑扎队伍但未能经过严格培训,同样不能保证良好的绑扎效果。部分没有成立专业绑扎队伍的则由船员进行车辆绑扎系固工作,使得本来因休息时间不连续和不充足而出现的船员疲劳现象更加严重,不仅绑扎效果不好而且严重影响了船员的航行值班和巡舱等工作的开展,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3、港口、船舶对车载货物检查不严格,偷运危险品车辆上船的现象屡有发生。

交通部《海上滚装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1号令)实施后,上船车辆须填写“滚装船舶车辆安全装载记录”,对车辆所载货物等信息进行申报。由于车主受利益影响在申报时不如实申报,同时检查人员缺乏检查设备,而且检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危险货物的认识比较模糊,使这项工作的落实并不是很严格。

“英华”轮事故发生后,地方各级政府予以高度重视,港口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对危险货物的检查,客运部门也相应加强了对车载危险货物的查验力度。对车辆所载运货物的检查,港口都设置了专门的安全检查站,有的港口还安装了大型安检仪。虽然各港口加强了对危险货物的检查力度,但由于检查硬件和软件的相对缺乏,即使是检查人员尽职尽责,也难免有漏网之鱼。而且有的不法车辆,受经济利益驱动会采取更隐蔽的手段蒙混过关,造成了滚装客船经常发生载运危险货物的屡有发生。在“辽海”轮火灾事故调查中,一货车所载货物中夹带有部分货物为小容量(500毫升和750毫升两种,共4,500罐)压力金属罐包装,内有聚氨酯预聚体(建筑原料),属易燃危险品。在“宝华”事故火灾现场勘查时发现着火车辆载有8瓶“三氟氯乙烯”属一级危险品,由于火灾扑救及时,未造成泄漏,否刚将造成严重的伤亡。

在最近两起事故中,均发现有危险货物,不能不说明危险品车辆的管理和港口、船舶在车载货物检查上依然存在着管理漏洞。

(二)船舶设计上的问题

在车辆舱的设计上,客滚船由于在要考虑到车辆积载的方便、舱容的有效利用,因而在车辆舱通常没有横向和纵向隔舱壁,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火势蔓延,难以控制,灭火困难。设有开敞式汽车滚装处所类型的客滚船舶及类似结构和船型,不但无法密封车辆舱,从船舶构造上保证汽车舱的安全防护性,而且在火灾发展过程中,客观地起到了通风助燃,使火势迅速蔓延的作用。

(三)船舶航行中火灾预防上的问题;

船舶航行中火灾预防最重要的是对车辆舱的巡视检查,滚装船舶的火灾隐患最大就是车辆舱,巡舱的要求就是通过对车辆舱采取严格的检查和严密的监视,及时发现危险,以及时采取安全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巡舱制度是在总结前几年火灾事故的教训中总结出的,在1号令中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最近两起火灾事故调查中,车辆舱的巡视检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辽海”轮事故中,着火初始和发现火警之时,没有巡舱人员在车辆舱现场进行巡回检查,火警未能及时发现。“宝华”事故也同样说明了这一问题。

(四)船舶火灾控制上的问题;

⑴消防演习的演练没有落到实处,消防技能有待提高。

船舶在日常的消防演习中流于形式,虽然每月进行一到两次消防演习,但针对车辆舱进行的演习通常只是选择在气象条件良好,演习场所周围没有遮避的环境中进行,没有考虑到复杂条件下的消防。原创:程序往往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实效性。演习时注重人员的集合、点名、分配任务等,消耗的是火灾起始阶段最有效和宝贵的时间,对真正的灭火实战意义不大。船上的应变布署表上每个船员的职责分工都很明确,但大部分船员在真正的火灾发生时,就显得很慌乱,不知道船舶消防程序,不知如何有效探火、如何组织人员有效的控制火势,贻误了战机,致使火情迅速发展。

“辽海”轮火情发生后,船员进入水雾喷淋系统控制间打开了所有阀门,实施灭火,虽因控制电缆烧毁而致系统无法运转。但按操作规程,须分区开阀才能确保建立足够水压,使水雾喷淋作用。在发生火灾的紧急时刻,水雾喷淋系统控制阀的错误操作,暴露出该轮船员应变心理素质低下,慌乱失措,应急反应能力明显不足。

⑵消防知识不够全面,对化工火灾的应对能力不足。

由于化工火灾具有毒性、腐蚀性、扩散性、可燃性、爆炸性等特点。而且,在火灾过程中或蒸发或凝固或发生其他化学反应,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也会随火灾事故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一旦发生化工产品的引起的火灾,如果不在火情发现的初期及时消灭,容易引起大的火情,而且最终无法控制。同时,我们在常用的用水灭火的方式,在一些化工火灾中是不能使用的,如碳化碱金属、氢化碱金属等在遇水时会产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在“英华”轮火灾事故中,一货车装载国家危险品目录中4.2类危险品甲醇钠(遇水易自燃物质)上船,在船舶航行期间该危险货物遇水后产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虽然及时发现了火情,也按照消防应急部署展开了灭火工作。但船舶采取的是用水枪实施灭火,在经过了7-8分钟后,看不到明火,但烟雾越来越大,视线很差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最后不得不采取封舱、施放二氧化碳的灭火措施。“英华”轮在岸基消防的支持下,经过反复开舱几次最终将火扑灭,但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在此案例中不能不说,用水灭火不但没有有效灭火,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火情的发展,可见船员消防知识不够全面,对化工火灾的应对能力不足。

⑶船舶的消防控制系统设计上存在缺陷,典型案例就是“辽海”轮的火灾事故。“辽海”轮消防/水雾喷淋系统的控制电缆布置均经由汽车舱内,一旦车辆舱发生火灾则可能会烧毁电缆,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三、对策

(一)船公司、船舶应按照nsm体系管理的相关要求管理。

1、船公司应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加强船舶消防管理。

目前我国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已比较完善。《消防法》、《运输船舶消防管理规定》和《港口消防监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均有明确的要求。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的消防的法律、法规是船公司的职能和职责。船公司及其安全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重点船舶和船舶的重点部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认真加强对船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检查,增强船员的防火意识,切实提高船员的消防应急能力和消防技能,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营。

2、船长及船员应加强防火教育,增强消防意识,提高其消防技能和消防管理水平。

船长是船舶消防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船长在船舶管理中,时刻牢记消防工作,切实落实有关制度和规定,认真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操作规程抓好防火工作,船舶消防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只有船长不断增强消防意识,提高消防应急能力和消防技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和领导全体船员做好船舶防火工作。

3、做好对关键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应急反应程序

对客滚船的各关键设备要制定科学的保养计划,尤其是营运时间超过20年的老旧船,强化设备的维护措施,努力改善船舶技术状况。必要时聘请和组织有关专家对所有客滚船的机舱设备、管理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评估意见,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要根据各种火情特点,制定各类火情的扑灭方案,并依据消防应急予案,督促开展经常性的消防演练。

(二)针对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重点的做好预防工作

1、有效实施气象予警制度,避免客滚船恶劣气象条件下盲目开航。

2、加强保安措施,防止对客滚船实施的人为破坏。

⑴要加强对上船旅客、司乘人员等的安全消防意识教育,防上旅客、司乘人员等过失引起的火灾引患。

⑵加强对上船旅客的控制,尤其是在防止在上客过程中,闲杂人员在车辆舱逗留,要求司乘人员停放好车辆后,立即离开车辆舱。

⑶车辆舱实行封闭式管理,航行中通往车辆舱的所有通道必须关闭,应急通道应有专人管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车辆舱;采用摄像对主要通道,车辆舱机舱的门及应急通道等实施监控。

3、重点加强车辆的管理。

⑴交通运输管理机关与港口配合,加强超限车辆运输管理。

港航管理机构应当明确超限车辆的界定,指导港口对超限的检查办法。“道路运输条例”货物道路运输均有具体规定,交通部门可以在港口适当设卡,从加强道路运输检查出发,对超限车辆进行查处。

⑵对上船车辆进行有效系固。

由于目前客滚船所载的车辆的种类、尺度、形状、重量相差很大,完全按照系固标准做到实施有效的系固难度很大,但是做到最基本的系固还是可行的。首先要做到船舶的系固设备如地铃、系固链条等在数量、拉力负荷等方面满足规范的要求,其次,对车辆系固要用专业队伍进行系固,系固专业队伍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取得从业资格。

⑶加大对偷运危险品车辆的打击力度。

港口经营人或船舶经营人,根据《国家生产安全法》中安全生产企业负责的原则,应配备足够、有效的设施和受过严格培训的人员对欲乘滚装客船的车辆进行彻底检查。目前有的港口安装的大型安检仪对偷运危险品车辆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建议逐步推广,力争从源头上堵截载有危险品的车辆上船。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车辆,尤其是明知故犯的车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必要时报公安部门依法处理。同时将车辆载运危险货物处罚的情况在港口甚至有关媒体上广泛公布,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

4、切实坚持巡舱、守舱制度,及时发现隐患。

滚装船舶的危险源就在车辆舱,客滚船在大风浪中航行中,车辆有可能移位,绑扎系固有可能失效,因此要对车辆舱采取严格的检查和严密的监视,及时发现危险,以及时采取安全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提高火情出现后的消防控制能力

1、研究客滚船有效的灭火方式。

在“英华”、“宝华”火灾事故中,由于船舶果断采用了co2灭火系统,将火情进行了有效控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说明了固定co2灭火系统方式的有效性。因此只要确保舱室的良好密封。在客滚船车辆舱中设置固定co2灭火系统,在火情发生时可以通过释放co2有效地置换助燃的o2,有助于控制火情的发展。

2、加强对化工火灾的了解与扑救。

在火灾扑救中,船员应该学习相关的化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各类可能涉及到化学危险品的一般物理和化学特性,掌握扑救化工火灾的基本程序,正确使用各类消防器材,在应急状态下能够采取得力措施,使火灾损害降低到最少程度。

3检查灭火系统的有效性。

在渤海湾航行的大部分客滚船船龄较长,船舱封闭性较差。因此要对实施co2灭火系统的舱室进行密封检查,原创:及时进行必要的修补,确保密封良好。co2封舱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分析封舱效果,必要时派人进舱侦察,当封舱达不到预定效果时,必须开舱强攻灭火。

4、从设施方面提高客滚船舶的防火能力。

设有开敞式汽车滚装处所类型的客滚船舶及类似结构和船型,应进行可行的封闭性改造,以保证滚装处所的完整有效的消防设置,彻底消除火灾隐患,提高客滚船舶的消防要求和此类船舶船体构造安全的法规技术标准。

深入研究论证各种重要船舶电缆的防火性能、合理布置,提高电缆的防火性能或设置电缆专用通路等,从根本上解决过舱电缆的防火问题。在新建船舶设计的上,由驾驶室通往机舱和舵机房的电源线路、气路和油路不得通过车辆舱,防止汽车辆舱失火而断油、断电和断气。

(四)建立健全船舶、企业、搜救指挥部门等,不同级别的火灾事故应急予案。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篇8

随着沿江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长江沿线各类工业园区应运而生,大小港口、码头也不断增加和扩大,成为长江沿线油品水上运输的重要通道。

以重庆市为例,重庆港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水路可直达长江沿线八省二市,拥有主城、万州、涪陵3个枢纽港,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1344个。此外,还有5个码头正在建成使用,届时重庆将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

然而近年来,长江沿线港口、码头相继发生多起油品火灾事故,为港口、码头的消防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结合重庆港口的实际,笔者就长江沿线油品码头的消防安全管理谈几点看法。

长江沿线油品码头的

消防安全现状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长江流域重庆段每天停靠在危险品运输码头的船舶约40艘,每年通过这些码头装卸的成品油、苯类、酸碱类及其他化工原材料总量约300余万t。随着沿江区县化工园区的发展,数量还将增加。在调查中发现,油品码头主要存在6种消防安全问题。

一是审批手续不全。建造油品码头必须经过省市交通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的审批。而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多家油品码头未经过审批,手续不齐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消防设施投入不足。由于部分运输码头审批手续不全,没有经过公安消防部门审查,致使这些码头呈现失控、失管状态。不少码头消防设施配备不全,甚至有的码头根本就没有配备。此外,有些码头为了节省开支,抱有侥幸心理,减少消防设施投入或不定期维护等。

三是油品专用码头出现混用现象。由于水域治安情况复杂,一些码头经常出现农杂船只,这些农杂船只经常以刮油、卖菜等名义随意停靠在危险品运输码头,此外还有非危险品船只停靠在危险品运输码头装卸作业。调查中发现有多家码头存在这样的现象,甚至还有一些问题船只停靠,业主用普通船只运输危险品,这类船在装卸过程中没有专用工具,因而易出现安全隐患。

四是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危险品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有严格的操作规范,但有的业主为了省钱不配备防护设施;有的码头从业人员怕麻烦,不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有的从业人员甚至不懂安全操作规范,一旦发生爆炸、泄漏,根本不能有效进行应急处置。

五是明火使用屡禁不绝。2012年以来,重庆市消防部门在对危险品码头及停靠船只进行检查时,每次都发现有违禁使用明火的情况。

六是应急处置措施不到位。在油品运输码头水域,没有设置专门的消防救援队伍和配备消防艇,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此外,辖区派出所民警和保安人员缺乏危险品的知识,实战演练不多,难以应付突发性的事故。

油品码头火灾危险性分析

油品码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3个必要条件为可燃物、点火源和空气。油品假如泄漏,就使可燃物与空气直接接触,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又存在点火源且达到最小点火能时,则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分析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从可燃物的物料特性、氧化剂和点火源3个方面进行分析。

油品物料的危险特性

油品码头储运的油品大部分为甲类火灾危险物品,这些油品(特别是液化烃),闪点低,挥发性强,具有易燃易爆性。在空气中只要有很小的点燃能量,就会燃烧。并且当油品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时,遇有一定能量的着火源,即发生爆炸。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燃烧和爆炸经常同时出现,且相互转化。

甲、乙类油品大都是蒸气压(也称作饱和蒸气压,指的是这种物质的气相与其非气相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压强)较高的液体,蒸气压越高,燃烧爆炸的危险性越大。目前在油品码头,由于尚未做到全密闭作业,在各种装卸作业场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因蒸发而产生的可燃性油气。原油、汽油、苯、甲苯、液化烃等油品在装卸、储运过程中,易产生和积聚静电。静电放电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油品的粘度一般较小,容易流淌扩散,一旦泄漏,将波及较大面积,扩大危险区域。此外,油品的蒸气一般比空气重,易滞留在地表、水沟、下水道及凹坑等低洼处并随风扩散到远处,往往在预想不到的地方遇火源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尤其液化烃的扩散危险性更为突出。液化烃的储存、装卸及运输通常都是在压力下进行的,如果发生泄漏,液化烃将高速喷射并急速气化、膨胀且扩散,短时间内在较大范围产生大量的可燃性蒸气云,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很大。还有油品受热后,体积膨胀,若容器灌装过满,超过安全容量或者管道输油后不及时排空,又无泄压装置,便有可能导致容器或管件的损坏,引起油品外溢、渗漏,增加火灾、爆炸危险性。

氧化剂

氧化剂的种类有很多,对于油品码头来说,空气中的氧气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天然氧化剂。点火源主要是指明火。明火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焊接或切割动火作业、现场吸烟、机动车辆排烟喷火等。明火是导致油品码头火灾、爆炸事故的最常见、最直接的原因。

点火源种类

焊接、切割动火作业。焊接、切割动火作业引发的油品码头火灾爆炸事故所占比例较大。这是因为焊接、切割作业本身就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作业时使用的乙炔、丙烷、氢气等能源,都是易燃、易爆气体,气瓶又属于压力容器;作业中飞溅的金属熔渣温度很高,若接触到可燃物质,易引起燃烧爆炸;还有作业时产生的热传导,可能引起焊割部件另一端(侧)的可燃物质燃烧或爆炸。再者违章进行动火作业,也容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违章作业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占全部事故的60%以上,表现为对焊割部件的内部结构、性质未了解清楚,就盲目动火;未按规定办理动火许可证,就急于动火;动火前在现场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隔绝、清洗、置换等;动火前未按规定进行采样分析和测爆;动火作业结束后遗留火种等等。

现场吸烟。燃烧的烟头的表面温度可达到200℃~300℃,远高于油品的燃点。打火机、火柴或烟头点燃时散发的热量也大大超过油气所需要的点燃能量。因此,在油品码头特别是在散发油气较多的装卸作业现场吸烟,是非常危险的,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机动车辆排烟喷火。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辆(如拖拉机、消防车等)一般都以汽油或柴油作为燃料,在这些车辆排出的尾气中夹带着火星、火焰。若未安装阻火器,有可能引发车辆所经过的地区,如火车栈桥、汽车装车站、灌桶间等的火灾、爆炸事故。

静电放电。油品到达码头后,在储罐、火车槽车、汽车槽车、油桶及管道设备中进行装卸、输送作业时,由于流动、搅拌、冲击等作用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若防静电措施效果不佳,静电荷便得以积累。当积聚的静电荷放电能量大于可燃混合气体的最小点燃能量,并且在放电间隙中油品蒸气和空气混合物的浓度正好处于爆炸极限范围时,将引起爆炸、火灾事故。火车和汽车槽车装油过程中的静电危害尤为突出。此外,人体携带静电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人体表皮具有一定的电阻,当穿着化纤衣服同时又穿胶鞋或塑料鞋之类的绝缘鞋时,由于行走、运动等的摩擦,极易产生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静电(静电电位可达数千伏至数万伏)。

油品码头消防安全对策

归结起来,油品码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是油品固有的危险特性、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不利的地域、气象条件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降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应从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入手。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宣传是提高油品码头从业人员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召集油品运输码头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另一方面,水上公安人员、消防监督员应经常性地走上码头、船头,对从业人员进行“零距离”宣传,使消防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从业人员头脑,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二是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建立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公安、海事、安监、消防等部门联合进行集中整治,查纠一批违规的码头、船舶及从业人员,消除潜在的隐患。同时,可建立以公安、海事、消防为主的执法联席会议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相互配合执法。还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明确专职分工,组织进行实战演练,做到遇有险情迅速处置。

三是严格管理,严格执法。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是消防执法工作最基本的手段,水上公安、消防应经常深入码头、船舶进行消防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逐个落实整治方案,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拖延整改的,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监督整改,要毫不手软地坚决予以处罚。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篇9

半岛都市报12年8月12日讯李沧区石牛山路一家工厂内存放油漆的两间仓库燃起熊熊大火。齐鲁晚报12年11月28日中午,菏泽市黄河东路木业公司油漆仓库起火,引起仓库内油漆桶爆炸,十余辆消防车两个多小时才将火扑灭。近年来此类火灾事故频发,油漆仓库火灾危险性大,消防扑救难度大,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影响生产和生活。因此油漆仓库的防火设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下面笔者将通过对油漆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对油漆仓库有关防火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2油漆仓库的火灾危险性

2.1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油漆产品的主要理化性能指标及危险特性如下:危险货物编号:32198;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燃爆危险性:未干情况下易燃。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2.2油漆仓库应按存储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第1项,仓库建筑进行设计建造。储存的物品中,油漆是易燃易爆物质,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引发火灾危险。(1)若可燃物料接触到点火源或挥发的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2)操作失误引起物料泄漏,未及时处理时,可能引发火灾。(3)夏季室外温度高,物料未及时入库,暴晒,超过自燃点或发生反应,可能引起火灾。(4)易燃、易爆品超量存放时,增大了爆炸、火灾的危险性。

3油漆仓库的总图防火设计

3.1根据工艺流程及生产要求,结合厂区场地实际情况及交通运输条件,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进行总图布置。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表3.5.1规定划分防火间距: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20m,甲类仓库与其他类别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15m(一、二级),与厂内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路边分别不小于10m和5m。并按规定设置消防车道。

4油漆仓库的土建防火设计

4.1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8.0.3条要求,油漆仓库应按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4.2油漆仓库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表3.3.2规定要求满足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750m2;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m2。并按3.3.3条仓库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座仓库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

4.3油漆仓库的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油漆仓库内防火分区之间采用实体防火墙相隔。解决方案: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钢梁(外刷防火涂料)排架(或框排架)的结构形式。外墙、防火墙可采用配筋砌体,屋面采用有防火保护的钢梁和轻钢屋面满足以防爆泄压和耐火时间要求。

4.4油漆仓库的疏散用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首层靠墙的外侧可设推拉门或卷帘门,但不应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每个防火分区设置安全出口不应小于2个,其他情况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8节要求执行。

4.5油漆仓库防爆泄压设计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6节进行设计,按笔者经验油漆仓库的泄压比C值可取0.110进行计算。

5油漆仓库的电气、通风防火设计

5.1油漆仓库的照明,灯具采用防爆型节能灯。

5.2依据《工业民用电力装置的设计规范》按第二类建构筑物设置防雷装置。防雷保护装置由防雷网、引下线和接地极组成,并且与接地系统相连。其构筑物屋面和采用避雷带或避雷针作为防直击雷措施和感应雷的措施。

5.3所有配电设备,用电设备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设置保护接地,所有可能产生静电的工艺设备、管道、管架均设置静电接地。接地系统主要包括环绕变电所的接地干线和生产区域的接地干线,接地支线和接地极线,组成公共接地网。接地装置采用热镀锌和扁钢,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5.4油漆仓库内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等级按一级保护对象设置。并设置感烟探测器,在每个防火分区的出入口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报警警铃,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可接收感烟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

5.5每个油漆仓库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独立的报警系统,其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专用的数据采集单元或设备。每个油漆仓库内检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大于7.5m,报警器具有相对独立、互不影响的报警功能,能区分和识别报警区位号。

5.6各仓库内设有排风兼事故排风机(防爆型),上下均设排风口,在室外均设有开关,风管、风机法兰、支吊架均做防静电处理。通风系统的通风管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风机由室外设置的控制箱控制,经常启动,确保库房通风良好。设置了事故排风系统与火灾报警系统的自动连锁。

6油漆仓库的灭火设施设计

6.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应设置设全厂性消防水系统。

6.2仓库的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1次,1次灭火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表8.2.2—2建筑物体积确定,并按用水量确定事故水池以收集事故水。

6.3建筑面积超防火分区时,应考虑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篇10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一切由化学物质造成的人员、环境的伤害事故。从化学品事故救援的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与危化品有关的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某些意外情况,突发性地发生或人为地破坏,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大量泄漏,或伴随火灾、爆炸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从而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灾害性事故[1]。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毒物泄漏量大、波及范围广、伤害形式特殊、对人员和环境危害极大的特点。因为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在短时间内会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燃烧、爆炸,释放出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严重污染地表、水源,甚至会污染江河从而扩大危害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在事故处置中灭火剂和泄漏的有毒物料混合,控制不当极易进入污水管或雨排管线,流入江、河、湖、海,也会造成污染。消防灭火污水导致水污染是化工事故后发的次生灾害。

2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分析

2.1化学品事故处置队伍专业化程度和装备配备水平不高化学事故处置要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对指挥员专业知识、器材装备、战术指挥等提出了高于一般火灾处置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指挥员并非都具备深厚的化学专业知识,加之岗位交流频繁,部分指挥员专业处置能力较弱。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毒性复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除按国家要求的基本配备外,经济欠发达地区化学专业器材配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事故现场单纯依靠配备的常规检测仪器很难做到对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常常只能借助感官判断现场的气味、颜色、浓度而划分警戒区,这种不科学的做法常常给消防员带来很大的危险。同时,化学事故的特殊性也给现场指挥部提出要设立专业化战斗小组,如毒物侦检、警戒疏散、洗消中和、环境监测等小组,以免顾此失彼,但实际中受制于中队编制,战斗员数量有限,加之服役期满退役等因素造成专业小组很难做到专人专管。由于指挥员对化学事故处置程序的不熟悉和对现场的控制能力低,如忽视残液处理,导致污染区域进一步扩大,引发次生灾害,或者形成新的起火点,甚至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例如1997年5月4日,重庆市长安化工总厂污水处理车间发生火灾,由于厂专职消防队在事故处置过程中未对污水处理池内二甲苯残液及时进行处理,引发爆炸,导致12人当场死亡。

2.2处置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美国消防协会副主席助理马蒂#亨利曾指出:/消防人员在没有弄清燃烧物性质时,最好的行动便是不采取行动。0虽然消防队员担负着扑救火灾的任务,但有些时候灭火并非是最佳的选择,有些情况宁可不救火也不能让其形成环境污染。当消防与环保发生矛盾时,指挥员必须审慎决策,这一先进的灭火理念正逐步被我国消防指挥员接受。2009年12月14日,昆明前兴路物流城不明化学物泄漏,泄漏物是从木质运输箱内在搬运时发生泄漏的,而泄漏物的信息无法查询,处置人员用沙土进行掩盖,但刺激性气味不断向周围扩散导致周围人员开始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后来通过挖坑填埋,用水稀释、喷洒洗消剂,再将少量废水引流到下水管道中。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水作为消防部队最常用的灭火剂在各种事故现场大量被使用,但水并不是万能的灭火剂,使用不当反而会引发更大的爆炸和燃烧,如活泼金属和电石火灾就不能用水处置。因此,消防人员在没确定燃烧物的性质时,最好的行动便是不采取任何行动,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充分燃烧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分解消失,若将火扑灭有毒有害物质就会夹杂在消防水中流入自然环境,后果更加严重。

2.3灭火剂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泡沫灭火剂是消防部队处置原油及石油产品事故中最常用的一种灭火剂,有动物蛋白泡沫灭火剂、氟蛋白泡沫灭火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等类型。蛋白泡沫灭火剂是由动物性蛋白质或植物性蛋白质水解产物组成的泡沫液。处置石油类事故使用动物蛋白泡沫灭火剂的优点主要是价格便宜,覆盖窒息效果好,但是在其接触火焰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气体。氟蛋白泡沫灭火剂是在蛋白泡沫灭火剂中加入含氟的表面活性剂,提高蛋白泡沫灭火剂的流动性和灭火效果,但它和蛋白泡沫灭火剂一样具有腐蚀性,保质期短、易变质。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没有臭味,保质期长,灭火效果优于其他灭火剂,但是其原料是不易自然降解的化学合成氟表面活性剂,其环保性备受质疑。

2.4工艺操作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在化工事故处置中常用工艺措施进行处置。所谓/工艺措施0是指关阀断料、开阀导流、火炬放空、排料泄压等措施。工艺措施在实际灭火救援中是不可替代的科学、有效的处置化工火灾和危化品泄漏事故的技术手段,在事故现场指挥部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措施进行实施,通常由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操作工人具体操作。工艺处置在实际灭火救援中也会因人为的突发性事故导致更大的事故,如:2003年8月26日,浙江省富阳市金龙胶乳厂发生火灾,富阳消防大队灭火救援过程中,误将处于关闭状态的卸料口阀门打开,使2号反应釜内的物料外泄,遇明火发生爆炸,造成7名消防官兵受伤,同时导致部分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环境,造成新的事故损失。

2.5污水控制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在消防部队的化学事故处置中最常用的灭火剂就是水,处置时要控制用水量,不应该过量供水。要预先测算需要多少消防用水,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处理含有毒化学物质的消防废水。混杂了化学危险品的消防废水一旦处置不当,就会构成对环境的污染,引发污染事故。如将交通事故泄漏的永久性有机物冲入下水管道,造成下游河道污染;泄漏在高速公路的浓酸不是首先用碱性物质中和而是用水冲稀,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公路两侧植被、土壤被破坏等情形。

2.6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化学品事故的风险贯穿在危化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置等各个环节。据统计,2005)2009年间,运输环节发生的化学品泄漏事故最多,占总数的31%。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的危险源,行驶过程中任何不安全行为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一旦造成化学品大量泄漏极易引发环境污染。对污染区的洗消中和、环境监测、人员疏散等单纯靠消防部队单兵作战很难,必须依靠社会各部门联动。2000年9月29日,一辆载有10.28t氰化钠剧毒溶液的槽罐车在陕西省丹凤县不慎翻入路北侧约3m深的铁河内,致使5.1t氰化钠溶液外泄流入河道,造成严重的污染,整个处置过程涉及环保、安监、交通等多部门联动。

3化学事故处置中防范环境污染的对策

3.1加强预案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化学事故应急预案是针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及使用单位发生突发性事故的对策。辖区消防部队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研判事故发生的类型和特点,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要充分考虑到事故处置的复杂性,制定周到详实的预案。在辨识和评估潜在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事故处置的专家组成员、处置方法、侦检装备、洗消方法、污水处置等要有周密的安排,做到一旦事故发生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置。

3.2加强部门联动和跨区域救援的处置能力频发的化学品事故凸现出专业队伍应急救援能力的不足,消防部队虽然有人员集中、24小时备战、作战英勇、处置经验丰富等优势,拥有专业器材装备、高科技的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平台、完备的应急救援快速反应机制,但指挥员对化学事故处置、环境保护措施的素质依然有待提高。环保部门具有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精良的环境监测设备,能对环境危害进行科学的评估,提出事故处置的科学建议,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两个部门的合作最大化有利于在处置中使环境危害最小化。2008年山西省朔州市组建了全国第一支/朔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0,该指挥中心设在市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救援队伍由应急救援队和专家组依托特勤中队50名官兵组成,指挥中心下设4个小组:现场监测组,现场抢救组,现场保卫组和现场保障组。朔州市此举为消防部队化学品事故处置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极大地弥补了消防部队专业人才缺乏的不足,整合了地方资源,增强了环境保护能力,但联动的部门单是消防和环保还不够,还应包含气象、公用事业、水利、海洋等相关部门,改变过去单一部门处置为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合。同时,针对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污染的扩散性,还应建立全国统一的指挥系统,建立跨区域应急合作体系,做到组织、信息、资源三者统一。

3.3加强对指挥员的培训和引进化学品事故一旦发生,作为现场指挥员要做到科学处置就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近年来公安部消防局和各省消防总队都把化学事故处置能力的培训作为指挥员培训的重点内容,也专门组织化学事故救援培训班,这对提高指挥员处置化学事故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建立长期培训机制的同时还应注重指挥员队伍的人才保留,在引进大学生时增加化学、环境工程专业人员的名额,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这才是保障科学处置的根本。

3.4加大新型灭火剂研发和消防水源的拓展化学品事故处置中大量使用的泡沫、干粉等灭火剂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在灭火救援中要始终坚持安全、可靠、有效、环保的要求,做到科学施救,合理把握灭火剂的使用量,既要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又要防止灭火剂及化学危险物品等对环境形成二次污染。科研部门和生产厂家要加大对高效、低污染、环保灭火剂的研发,从根本上控制救援过程中次生污染物的排放和产生。由于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在灭火救援中应该拓展新的消防水源,改变目前使用市政自来水的现状。香港地区消防用水就是中水,还可以利用海水,厦门博坦仓储有限公司首家采用海水替代淡水作为消防水源,深圳也将海水淡化兼顾消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