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设计的维度十篇城市设计的维度十篇

城市设计的维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7:43

城市设计的维度篇1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的狭义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而其广义概念则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滨水区、城市绿地等。小城市公共空间从本质上来说与大中型城市公共空间实质相同,不同的是,小城市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点

1、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

不管是怎样的公共空间设计,环境都应是干净整齐的,人们身处于这类空间环境中,能感受到轻松愉悦。具体而言,维系公共空间内的环境卫生,不只是清洁人员的责任,而应是整体社会成员的责任,需要每位城市居民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事实上,在我国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切实落实城市环境管理以及维护工作,从而使得公共空间的环境建设退化严重。对此,建设人员应积极加强环境管理,健全环境意识,促进空间建设的有序发展。

公共空间的魅力具体表现在良好的人文景观设计上,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就公用空间中的美好景观切实体现在:公共空间以其独有的宏伟景观,在陶冶人们情操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美的享受,从而创建出美好的人文景观建设。简而言之,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应拥有自身个性的环境设置,从而给人以轻快愉悦之感。

2、城市公共空间设施建设

在公共空间中,人们活动时间以及行为机制都是不稳定的,然而它却是一个人流量相当集中的地理区域,其间的设施都是可为人们活动提供便利的基础设备,因此,不管是商品经营者还是商品消费者,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配置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配置相应的休息设施非常重要,是为人们提供短暂休息点的必要设施。在前期成功的公共空间设计案例中,都会在指定区域内设置相应的休息设备,在环境优美的地区安装长椅、板凳等。同时将其长椅、板凳的配置融入整体景观建设中,使其成为一体化景观建设中的一部分。

有人说,城市公用空间建设即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家居建设”,而如何使这一城市家居建设更科学、更富有人性化,相关建设人员可以具体参照国外先进建设案例。例如:公共空间中的健身器材设计,应切实符合普通大众的生活需求;公园中摆放的长椅,最好选用没有棱角的板凳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孩、老人因为磕碰受到伤害;景观池塘的设计,应尽量将水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有效规避小孩因为玩水而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可以用来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随之减少,因此在这紧凑的生活节奏中便利的交通设施则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方便的交通设施是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点内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流、车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应具体做到让人流与车流分开运作,这也是实现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内容。

3、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氛围建设

在公共空间文化发展潮流中,通过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可以形成一种具有艺术美感的空间领域。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规划人员应深入发掘具有城市文化内涵的理念,结合传统的文化观念,将其作为整体城市形象的浓缩版本。在现代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为人们提供放松休息的场所,从而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中,重点内容是为人们提供娱乐、休息的场所,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是公共区域内的主人,同时在公共空间建筑设计中逐步融入城市风俗建设理念,深入剖析城市中的文化背景,将其灌输到系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展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在此基础上,建设人员应着重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变无形文化为具体的景观建设,创造出能代表城市面貌的作品,为人们提供能让身心休息的场所,让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能够拥有一个小憩的场所。

三、公共空间设计的多维度思索

1、形态维度―――开放性

从宏观上讲,开放性是空间具有不断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演变在本质上是具有动态性的。微观上看,空间的开放性与闭合性是相对的概念,是创造公共和私密空间必须控制和把握的设计尺度。在城市系统的框架体系下,诸如大型政治、生活、商业广场、大型交通枢纽、大型社区公园都需要具备完全的开放性,以保证人的各种活动所需空间,主是处理好空间边界和出入口的设置等要素。从空间控制上,强调整体与局部、周边建筑的协调和变化有致等问题。

2、视觉维度―――艺术性

艺术性的特征主要是人对于客观环境的审美需求,这对于提高公众素质,烘托环境景观品质都是极其重要的。艺术的表达往往可以激发人们内心的期望和感触,使公共空间环境更具有纪念性和标志性。同时,公共艺术的作用就是通过艺术品的有机整合,提高整体环境的艺术与文化层次,营造内蕴历史文脉的艺术与文化氛围,满足现代人对精神和物质文明享受的更高需求。

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或风格,它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公共艺术不再专注于创造具象物体,而是要创造人与整体环境的关系,公共艺术所追求和要解决的不是美化城市、美化环境的问题,而是社会效益,是对社会公众的沟通与关怀。

3、功能维度―――复合性

城市空间的复合化。一个空间单元同时具备建筑个体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双重性质和双重归属,是目前城市空间复合化发展的趋势。不同归属的建筑空间单元分别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连,在各自保持其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又构成了彼此延续相通的关系。在功能上加强了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直接联系,提升了空间的使用效益,打破了内外界限的概念,发挥了城市空间的潜力,具有相应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是城市有限空间结构的优化。

公共空间的功能属性在历史的延续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是人们会面的场所;是人们交易的场所;是连接不同城市空间的场所;也是承载交通功能的场所。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逐渐趋于复杂,在功能上要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使设计的结果满足不同空间发展方向的可变性。现在公共空间设计往往是复合功能综合体,是城市空间的活动多样性的集中区域。就目前的情况看,公共空间的功能维度体现在交易活动、交通和人们生活与健康等三个方面。

结束语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已然成为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在进行城市公共建设时,相关人员应切实把握空间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在明晰公共空间建设效能的同时,深入探析城市化建设发展潮流,针对空间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整体上研讨设计模式,从而促进城市空间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惠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4,03:22.

[2]李林芝,崔力丹.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基于城市设计的维度[J].技术与市场,2014,04:44-45.

城市设计的维度篇2

[关键字]三维仿真城市规划城市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5-295-1

1三维仿真技术的概述

三维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际环境进行科学实验的技术,以模拟的方式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形界面,使之在感知行为的逼真环境中,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韶关市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三维空间建模、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以及三维城市要素模型等数据为基础,在三维虚拟空间内实现局部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与区域景观的实时、多方案综合分析与决策。

2三维仿真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意义

2.1提供可视化功能支持

三维仿真技术可以依靠相关的软件进行辅助操作,对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过程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能够提供可视化的支持,能适当的对规划的对象进行高度、方向、颜色等方案筛选和比较,使得规划的决策更为科学、合理、直观。同时,相比传统的设计辅助图,三维仿真技术拥有更强的决策和设计功能,可以降低规划决策的失误率,规避设计所带来的风险。如,2006年9月,人民大会堂公映的大型传奇史诗影片《圆明园》,通过先进三维仿真技术,将“圆明园”真实的再现在世界人们的眼中。

2.2多样化的数据服务

利用三维仿真技术进行三维模拟和三维仿真系统的设计,可以利用三维仿真系统查询相对对象的信息资料,为规划设计者提供各城市单位或部门的信息资料。在韶关市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中,在功能方面提供了三维基础功能、规划信息查询、规划方案评审、规划辅助分析、规划辅助设计、三维管网管理等六大功能,并利用现有韶关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韶关基础数据共享平台进行对接。

2.3提高规划项目的管理效率

通过制作项目模型或者提供静态的三维效果图来展示项目的整体规划过程,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完成规划对象的修改和管理。城市三维仿真技术可以设计一个可操作的三维仿真系统,为开发机构或城市规划单位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服务和视觉质量。在需要修改或增减项目工程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导入或更新相关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作出方案调整和实施,提高规划项目的整体管理质量和效率。

3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3.1城市总体规划的应用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城市战略研究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在这个阶段,城市规划者需要把握城市的整个规划方向和城市发展动向,整合城市规划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料,为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做出详尽、科学、直观的规划方案。仿真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自然地貌现状进行还原再现,而将仿真技术运用到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可以对整个城市实现自然地貌的仿真模型再现,为城市设计者提供科学的、直观的城市地貌现状。同时,仿真技术可为依据城市总体现状进行三维模拟和三维模型动态展示,实现可视化的视觉效果。例如,广州亚运村设计竞赛方案三维评审系统就是一个三维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应用领域的新尝试。

3.2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

城市景观设计反映城市的整体风貌,城市的整体风貌依靠科学的环境资源布局来实现。利用仿真技术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和环境模拟,可以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式、城市天际线、城市景观、城市色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做出更为准确的、直观的设计方案。仿真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城市规划设计者进行多功能技能操作,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展示要点和亮点的设计,体现出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城市特色之处。同时,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际景观设计的环境模拟,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形界面,将设计的内容和效果展示在大众面前,实现人机交互,让大众和客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城市规划评审、公示、展览、规划项目的宣传及招商引资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经济效益。

3.3城市土地规划现状研究

城市规划需要把握整个城市土地利用的决策动向,就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资料进行完整的把握,所以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资料尤为重要。规划设计者可以依靠当地的航空卫星影像、Dem高程数据等基础地理数据,构建仿真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可以更广泛的了解和把握整个城市的土地利用范围、现状以及城市周边的概况,对城市的整体信息资料的掌握和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确定有着重要意义。仿真技术还可以通过模拟建筑物的日照阴影走向和计算阴影面积来研究建筑物的高度对周边建筑物的日照的影响等,通过三维空间环境下的实时建筑物模型置换、建筑物纹理置换、建筑物高度调整等功能,来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设计方案的筛选。如,韶关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日照分析功能,更好的展示了建筑物日照效果。

4小结

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层次、多整合的形式来实现对城市的总体规划。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仿真作为重要的辅助设计形式,以其高效设计和可视化功能,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广泛运用。三维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现实环境,使得城市规划部门、项目开发商和公众都能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三维仿真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是一个重要的决策,也是一种具有非常可观的前景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明,过静君.三维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9,13:52-54.

城市设计的维度篇3

关键词:建筑创作;城市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98-01

一、关于建筑创作

有人说建筑师的工作和上帝一样神圣,我想这应该是应为二者具有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吧。尽管很神圣,但既然人能掌控,那么总可已分出其特点。

首先是创作性。建筑创作是属于创新创造的范畴,所仰赖的是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其目的是以不断地创新来发展工作对象的内部空间和外在形式,达到丰富人们生活的目的。其次是综合性。建筑创作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作为一名建筑师,必须对相关学科有着相当的认识与把握,方能游刃有余地驰骋于建筑创作之中。第三、双重性。建筑师运用的主要是“形象思维”即借助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逻辑分析的结果充分地发挥表达成为建筑语言――三维乃至思维空间形态。因此在建筑创作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不可偏废。第四、人们认识事物都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资源耗费巨大的建筑工程,要实现令人满意的完成度更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需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需要不断地推敲、修改、发展和完善。第五、社会性。建筑从来就不是私藏品,因为不管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它从环境中诞生,就会反作用于周围的环境。

二、关于城市设计

当前,城市设计理论已比较丰富,我比较欣赏是余柏春的?“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思维方式及设计和管理原则。

城市设计不仅仅止于设计城市空间,而是设计城市空间发展的进程,具体的说尽管城市设计要参与物质形态的直接构造,城市环境和形态确是城市设计的对象,但对形态环境构思安排并不是其主要内容。

城市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片区和小于片区规划等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总起来说,现代化城市设计内容大体上就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是以具体方案设计为其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后者则以政策导引为其成果,一般是规模范围较大地区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或控制。但无论哪一类,都要同时考虑物质空间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三、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建筑设计实现、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对象不同。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全部空间。从空间地域角度,要划分为市区、分区、地区、地块、地带等;建筑设计的对象是建筑本身和其周围。

(2)设计深度不同。城市设计一般做到方案及概念性设计的深度,表达出形体空间的具体形象及相互关系;而建筑设计应做到技术设计和施工图。

(3)设计的范围内容不同:城市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还要为除了建筑设计以外的一切公共空间内的专项设计提供指导,从而能塑造出完整、和谐、美丽的城市空间环境。建筑设计专注于建筑本身的比例、尺度和细部构造等。

(二)建筑师的“城市设计观”

建筑师的“城市设计观”应首先建立两个观念:

(1)整体观念,即正确处理建筑与其所处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筑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观念,即尊重自然环境,尊重人文的脉络,尊重周围存在的物质空间环境,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

(三)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

这种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定位,包括建筑物在特定空间中的地位、方位以及主要出入口等。

(2)定量,主要是建筑体量与空间环境的容量相适合。

(3)定形,主要是形式,也包括风格等。

(4)定调,主要是色调,也包括格调、韵律等。

四、结语

城市设计应该成为建筑师必备的思维之一,因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不仅要对业主负责,同样也要对城市空间,广大市民负责,因为城市空间是属于广大市民的。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维度篇4

【关键词】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城市规划

一、引言

BillGates认为:“在当今世界,一座城市如果不跟踪最新观念,将技术运用到极限,明天它就可能成为一座鬼城。”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潮流已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在城市信息化平台上的虚拟银行、虚拟商务、虚拟政府、虚拟学校、虚拟影剧院、虚拟旅游、虚拟医院等已纷纷出现。由于城市的各个子系统都可以在计算机中直观地发映出来,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对城市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集中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所以,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城市本身的数字化,是城市管理者、规划部门、企业、城市居民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城市仿真技术作为数字城市的支撑技术之一,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二、城市仿真技术简介

2.1什么是城市仿真

城市仿真(UrbanSimulation)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简单来说,“城市仿真”就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近几年,城市仿真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性、真实建筑空间感、大面积三维地形仿真等特性,都是传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2.2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传统的规划、建筑设计表现方法基本包括以下4种:人工手绘、建筑微缩模型、建筑效果图和三维动画。其中,人工手绘(或非真实渲染-npR)只是偶尔作为点缀用在早期的概念设计中。建筑效果图、三维动画、建筑微缩模型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三种方式。由于其市场的成熟,单做其中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即可支撑一个中型公司(100人以下)的发展。

这三种方法虽然流行,但它们各自的不足还是很明显的。制作建筑微缩模型需要经过大比例尺缩小,因此只能获得建筑的鸟瞰形象,无法以正常人的视角来感受建筑空间,无法获得在未来建筑中人的真正感受;常用的效果图表现也只能提供静态局部的视觉体验;三维动画虽然有较强的动态三维表现力,但不具备实时的交互性,人是被动的,而且对方案的修改以及观察路线的变化需要重新计算,几天甚至几周后才能看到结果。

而在城市仿真应用中,人们能够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环境中,用动态交互的方式对未来的建筑或城区进行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审视:可以从任意角度、距离和精细程度观察场景;可以选择并自由切换多种运动模式,如:行走、驾驶、飞翔等,并可以自由控制浏览的路线。而且,在漫游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多种设计方案、多种环境效果的实时切换比较。这是传统的建筑效果图和预渲染回放的三维动画所无法达到的。

2.3城市仿真技术的重点

1、在一定软硬件的基础之上,创建尽可能真实的场景

在城市仿真中,场景的真实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而如前面已提到过的,由于实时三维渲染的要求及硬件显示能力的限制,场景的复杂程度不能太高。同时,由于实时仿真技术的限制,一些比较费时的渲染选项,如动态阴影、Bumpmap等实现起来还有一定困难。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场景的真实感。

在硬件渲染能力的限制下,为创建尽可能真实的场景,一方面需要发掘各种软件的功能,进行优化组合;另一方面,要发展更为高级的算法,如程序几何(proceduralGeometry)和分形算法(Fractalmathematics)。

但“发展算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非个人所能为,只能是由某家公司开发出相应的软件,我们再来应用。所以,从一般的制作者而言,要创建真实场景还是在于充分利用各种已存在的软件工具。从实际的开发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软件:

l

实时三维模型创建软件:multigenCreator;

l

纹理处理软件:photoshop

l

实时场景管理/驱动软件:Vega

l

辅助软件:

建模方面可以用3Dsmax/maya辅助,maya有免费的flt文件(multigenCreator格式文件)输入/输出插件,3Dsmax则要通过okinopolytrans软件来进行格式转换;

在三维纹理贴图方面,可用Deeppaint3D和DeepUV辅助;

在灯光效果贴图方面,可用Lightscape;

autoCaD用于接收用户原始DwG文件,预览并输出DXF。

在项目之初,就要详细规划、分配任务,根据任务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上述各种软件达到最终效果。除了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以外,我们所能期待的就只能是计算机硬件显卡能力的迅速提高了。

2、在三维漫游的基础之上,开拓新功能

不满足于仅仅简单的三维场景漫游,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人机互动效果的开发,并和用户应用紧密结合,如在Vega/VC下开发数据库点击查询、三维/二维结合、多媒体结合、3DGiS(地理信息系统)等。三、城市仿真应用系统与城市规划

由于城市规划的关联性和前瞻性要求较高,城市规划一直是对全新的可视化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从总体规划到城市设计,在规划的各个阶段,通过对现状和未来的描绘(身临其境的城市感受、实时景观分析、建筑高度控制、多方案城市空间比较等),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以及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规划决策者、规划设计者、城市建设管理者以及公众,在城市规划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效的合作是保证城市规划最终成功的前提。城市仿真技术为这种合作提供了理想的桥梁,运用城市仿真技术建立的城市仿真应用系统能够使政府规划部门、项目开发商、工程人员及公众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可从任意角度,实时互动真实地看到规划效果,更好地掌握城市的形态和理解规划师的设计意图,这样决策者的宏观决策将成为城市规划更有机的组成部分,公众的参与也能真正得以实现。这是传统手段如平面图、效果图、沙盘乃至动画等所不能达到的。

3.1城市仿真应用系统的应用范围

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规划设计、方案评估、领导决策、规划审批、市民公示、宣传展示及招商等各方面。

3.2城市仿真应用系统的特点

l

仿真的虚拟环境:

类似于时下流行的三维动画,同样是通过强大的三维建模技术建立逼真的三维场景,对规划项目进行真实的“再现”。但是城市仿真技术建立的虚拟环境是由基于真实数据建立的数字模型组合而成,严格遵循工程项目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属于科学仿真系统;而传统动画的三维场景则是由动画制作人员根据资料或想象绘制而成,与真实的环境和数据有较大的差距,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一种演示作品。

l

多方式、运动中感受城市空间:

在城市仿真应用系统中,可以全方位,多种样式(步行、驱车、飞行、UFo等),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城市仿真技术与传统的三维动画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传统动画的观察路径都是预先设定好的,用户只能按照事先设定的路径浏览场景;而城市仿真技术可以由用户在三维场景中任意漫游,人机交互,甚至还可以使用专用的头盔把用户的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封闭起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这样一来,很多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能够轻易地被发现,减少由于事先规划不周全而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与遗憾,大大提高了项目的评估质量。

l

实时多方案比较:

运用城市仿真应用系统,我们可以很轻松随意的进行修改,改变建筑高度,改变建筑外立面的材质、颜色,改变绿化密度,……所看即所得,只要修改系统中的参数即可,而不需要象传统三维动画那样,每做一次修改都需要对场景进行一次渲染。这样不同的方案、不同的规划设计意图通过城市仿真技术实时的反映出来,用户可以做出很全面的对比,并且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以很快捷、方便的随着方案的变化而作出调整,辅助用户作出决定。从而大大加快了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了方案设计和修正的效率,也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l

三维空间信息交流:

城市仿真应用系统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不但能够给用户带来强烈、逼真的感官冲击,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还可以通过其数据接口与GiS信息相结合,从而可以在实时的虚拟环境中随时获取项目的数据资料,方便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投标、报批、管理等需要。此外,城市仿真应用系统还可以与网络信息相结合,实现对三维空间数据的远程操作。

3.3城市仿真应用系统的功用

一套完善的城市仿真应用系统能够很好的展示城市规划、宣传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系统根据城市的当前状况和对城市的未来规划,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任意时间的情况展示在规划设计者、政府决策者、投资开发者和普通市民面前。系统首先根据城市的当前状况和对城市的规划资料完成城市的设计,然后该系统的交互控制软件可以帮助使用者从不同角度遍历城市的各个部分,帮助有关人员作出决策。

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和效率

规划部门使用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以使方案评估更为准确、公正和快捷。另外,如果系统中需要增加新的项目,或其中的项目遇到方案修改,可以随时导入或更新系统的数据信息,并且可供日后存档,极大地方便了政府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部门协同作业

由于城市仿真技术打破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各部门能够在统一的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平台下进行交流,能更好的理解设计方的思路和各方的意见,能更快的找到问题、达成共识和解决一些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提高方案设计和修正的效率

通过城市仿真应用系统,我们可以很轻松随意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改变用地布局,改变建筑高度,改变绿化密度,改变外立面的颜色……所看即所得,只要修改系统中的参数就可以轻松实现,大大加快了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

提高展示和城市形象宣传的效果

城市仿真应用系统的沉浸感和交互性不但能够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还能随时获取项目的相关数据资料。对于公众关心的大型规划项目,在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以将现有的方案导出为视频文件用来制作多媒体资料予以一定程度的公示,让公众真正的参与到项目中来。当项目方案最终确定后,也可以通过视频输出制作多媒体宣传片,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宣传展示效果。

四、结语

城市设计的维度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三维GiS;空间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101-02

一、项目建设背景

2009年末,哈尔滨市委在十二届七次全会中提出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城市设计,着重强调了城市设计的重要性。按照“特色、和谐”的理念以及总体设计的要求,为提高哈尔滨市城市设计水平,哈尔滨市在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组织引进并开发了哈尔滨市城乡规划科学决策系统,先后为哈尔滨市松花江沿岸景观设计及哈尔滨市百日城市设计等省市重点项目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支持,并将100余项中观及微观城市景观设计纳入系统,加以三维辅助分析,为城市设计提供了更加科学化的依据,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决策作用,从而提高了规划审批的工作效率,系统成果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科学决策系统是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城市空间实体的重建和模拟,准确地描述城市立体空间布局,实现对城市建筑形态、单体建筑立面及色彩等多要素的有效控制。目前,北京、南宁、广州、厦门、重庆、武汉等国内大城市都已超前谋划并大力投入,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规划、建设、管理、交通、旅游等行业中,让城市空间信息在服务、分析、决策和展示能力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项目建设解决的问题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决策系统的建设,可以将规划局目前建筑方案的二维审批模式转变到三维审批并辅助规划决策,并可利用GiS和VR技术,以3D建模互动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如实表现三维信息;建成后的系统可应用于城市街景景观设计和规划方案成果的比选,通过调整建筑单体的纹理、位置、形体、高度、然后输出规划效果图,甚至是多媒体的动画展现,决策者还通过在三维的场景中任意漫游,可以发现许多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减少由于事先规划不周全而造成的无法挽回的损失与遗憾,从而打破规划设计在地理空间信息表达和处理方面的限制。

一是通过城市三维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应用于规划局业务审批系统,利用GiS和VR技术,以3D建模互动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建筑单体设计方案审批。

二是通过城市三维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实现对规划方案、建筑方案的多屏比较,城市景观设计的直观比选。

三是通过城市三维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辅助城市街景景观设计和方案审批,在真三维立体空间中实现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对城市街道设施和广告等街道小品进行空间信息化管理,辅助城市色彩和灯光照明效果分析等三维街景信息化管理。

四是通过城市三维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用于公众服务,将城市三维数据和重点项目的规划方案及成果进行网络。

三、科学决策系统功能及特点

科学决策系统具有模型编辑、空间测量、查询统计、动画导航、交互浏览、鹰眼导航、控高分析、日照分析、通视分析、视域分析、指标分析、拆迁分析、绿地分析、方案对比、视觉走廊、设施管理、色彩分析、街景断面分析、三维、搜索定位、项目评价、二三维联动规划审批等二十多项功能。系统对于直观展示城市规划及现状提供了丰富的手段。

系统对客观世界的表达能给人以更真实的感受,它以三维立体视角给用户展现地理空间现象,不仅能够表达空间对象间的平面关系,而且能描述和表达它们之间的垂向关系。三维实景数字化模型辅助系统是从数据结构到空间查询和建模分析都建立在三维数据模型基础上的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实景数字化模型辅助系统通过有效集成各种现有规划管理服务,并逐步融入传统的规划审批流程中。

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系统将二、三维GiS结合到一起。将传统的二维GiS中的一维、二维对象置于三维立体空间中,存贮它们的真实几何位置与空间拓扑关系,以表现这些对象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和与其他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无论在对象的建立、编辑、修改、存储的过程中,还是在对它们进行空间操作或输出分析结果时,系统都提供可视化的支持,从而创建真正的基于问题域的交互式可视化场景。

二是系统具备三维空间数据库管理。三维GiS的核心是三维空间数据库。它可由扩展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或由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系统来存储和管理三维空间对象。

三是三维空间分析。在二维GiS中,空间分析是GiS区别于CaD和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特有功能。在三维GiS中也同样如此。空间分析三维化,也就是直接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空间操作与分析,使三维GiS明显地不同于二维GiS,同时在功能上也更加强大。

四是该系统与现有规划业务流程较好地结合。

五是系统具备较好的人机操作界面。规划者能够简单、便利地使用系统,对建筑、环境的规划审批提供辅助支持。

四、三维数据模型分类

第一,地形模型,包括:地形三维模型建模包含山体、水系和植被等地形地貌。

第二,建筑模型,包括:各类地上建筑物、各类地下建筑物、其他建(构)筑物等。

第三,交通设施模型,包括:道路、铁路及桥梁、道路附属设施等。

第四,其他模型,包括:其他模型主要包括除地形、建(构)筑物、交通设施以外的城市要素,可分为辅助系统和美化系统等两个大类。

五、网络平台数据更新与维护

网络平台实现海量影像数据、地形数据、三维场景模型的网络和应用服务。实现城市级海量影像数据、地形数据的更新与维护。

一是对影像、地形的增量与批量服务、管理。包括:城市级海量影像数据、地形数据的与管理;城市分区影像数据、地形数据的增量与管理;城市分区影像数据、地形数据的批量与管理;对已的地形数据的删除管理;

二是三维模型数据增量与更新。系统应具备全场景模型和局部场景模型增量能力。增量时,系统仅将新增的或被编辑过的模型数据进行网络处理,从而仅更新制作平台中有变化的数据。

三是属性数据单独更新与维护。在网络平台数据库中,二维属性信息与三维模型信息是分别存储的。对属性信息的更新,用户可以在后台进行属性信息的编辑。还可以通过网络,更新全部属性信息或部分属性信息,使网络平台与制作平台的属性信息保持一致。

六、项目建设的作用

一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于“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决策及三维展示平台;

二是哈尔滨市今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交通、旅游等行业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管理的基础;

三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类业务和会议的交流平台;

四是全面展示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各层面规划成果;

五是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展馆数字沙盘建设的前提条件;

六是将成为哈尔滨市提升城市形象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展示手段;

七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作为爱城市、爱家乡的载体;

八是系统作为城市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城市道路、交通、旅游、应急、电信、医疗、商业、公共安全、数字警务、市政管线、数字国土、数字房产、数字城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九是保留城市发展和变迁的轨迹。将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历史、现状和规划通过三维系统进行表现和保存,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对比,展现城市建设发展的辉煌成就,是城市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料。

七、系统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系统将城市设计概念引入规划建设管理,从空间尺度、形体尺度、色彩关系等方面,以城市三维空间的角度,利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在空间环境中分析建设项目的功能,协调交通布局,建设项目与周边的相互关系,使项目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并与整体环境相一致。系统面向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借助基础三维数据库、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库等海量数据,虚拟再现城市真实环境,利用空间三维分析功能,让城市空间信息在服务、分析、决策和展示能力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

城市设计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实现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市功能以及公共空间的和谐布局和分布的。三维虚拟空间的构建,保障了系统与城市设计空间关系的匹配;同时,通过时间序列的引入,使三维虚拟现实空间与时间完美结合。城市三维空间展示与辅助系统的基础来源于对现实的再现和对未来的正确推演,针对城市设计的三个层面,构建了合理的功能体系。

第一,宏观层面。系统用模拟的方式引入时间序列,通过模型时间属性的变换,重现城市过去、展示现状及推演未来。同时系统对单一场景也纳入了季节天气等因素,力求多时态、多视角、多方位地展示城市风貌,以变化的眼光去认识城市、读懂城市,以动态的应用去辅助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维度篇6

关键词:三维模型综合管网、多维平台

abstract:theuseofadvancedproductiontechnologymultidimensional,tothecity,moreresolution,multi-scalespaceandtime,moreandmorekindsofmultidimensionaldescription,realizethecityrepresentationoftherealscene.Realizethereal-timeplanningmanagement,scientific,intelligent,urbancompetitiveness,optimizetheinvestmentenvironment.

Keywords:3dmodelintegratednetworkandmultidimensionalplatform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吉林市号称北国江城。“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成了“一江三湖”加雾淞美景奇观。

1建设目标

建立吉林市多维规划管理系统,形成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利用与共享建设。

自2012年至2014年,用三年时间完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三维城市建设、综合管网系统建设,搭建多维规划管理平台的。其总体目标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统一标准、共建共享”。

2三维城市建设

采用先进的三维制作技术,实现数字化的城市真实再现;多业务信息融合,构建动静结合的数字场景,实现规划管理实时化,设计科学化,发展长远化,提升竞争能力,彰显魅力城市。

2.1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二维地形图、航空影像、数字高程、实景影像、三维矢量电子地图、综合管网数据等,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整合建立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

2.2城市基础属性数据库建立

通过采集的实景影像提取建筑、道路、设施的基本属性信息。充分利用已有的属性数据资源。对缺少的属性信息进行收集、补充。建立完整的城市基础属性数据库,并实现与空间库和影像库的衔接。

2.3三维模型建立

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通过Dom、Dem制作,建立三维模型,照相贴纹理,部件小品采集,三维场景整合等工序完成三维模型建立。

3综合管网系统

本系统是采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的地下管网管线的信息快速检索、定位、分析的辅助设计和设备设施管理平台。为决策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者提供一个直观的管线业务管理软件。具有以下特点:

基于网络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集成海量三维模型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全面展现城市建筑、桥梁路面与地下管网管线的立体关系;支持全视角的地上、地下及地面透明式的管线浏览;按照管线设计国家标准分析技术指标;提供管线爆管、连通检测、剖面分析等专业功能。

系统提供了地上、地下模式的三维浏览漫游操作,直观浏览管线空间结构及位置关系。

分析功能:净距分析,碰撞分析,覆土分析,断面分析,区域分析,拓扑分析,爆管分析,追踪分析,连通分析等。

查询功能:通用查询,空间查询,图属查询,快速查询,管径查询,材质查询,点性质查询,字段查询,复合查询,关联查询等。

统计功能:分段统计,分类汇总。

量算功能:系统提供了三维空间的距离和面积量算功能。距离量算包括水平距离、垂直距离、空间距离和地表距离测量。面积量算包括水平面积和地表面量测量。

专题功能:为业务管理方便系统提供了智能排管与区域展示两项专题功能。

4多维地理信息平台实现

多维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利用多维地理信息技术、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融合卫星和航空影像、三维模型等基础数据以及测量数据、规划方案、各种规划数据、图表等规划要素信息,直观、科学地进行规划设计和形象展现,帮助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人员对各种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审,实现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编制和审批。本系统具有如下特色:

方案比较:通过在不同方案之间切换浏览,或者同时打开多个窗口显示不同方案,从各个角度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方案调整:可方便调整建筑方案的高度、体量、色调等属性;方案调整的同时,可重新自动计算容积率等规划指标,辅助分析决策。

方案分析:提供多屏对比、日照分析、通视分析、天际线分析、控高分析、六线分析、分类显示等方案分析功能。

方案汇报:可自定义动画路径展示规划方案,并可输出高分辨率动画视频;以三维的形式立体生动的进行方案汇报。

规划审批:按规划设计审批的流程,由下至上逐级审批。可以掌握审批的进度、规范审批的手续,统计查阅审批方案资料等。

与综合管网系统联动: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等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本系统从地面到地下形成统一的数据体系,可以直观的对比多维空间的任何场景。

5预期效果

5.1使吉林市规划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政府工作将从过去大量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把许多传统的行政审批等工作直接交由系统来完成,另一些职能则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政府应该处理的事情。这样,政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都将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5.2使吉林市为民服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多维规划管理平台,提高政府的效能作用。它集中表现在四个服务能力的提高上,即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5.3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系统建成运行以后,吉林市城市管理将形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统一监督、统一指挥;重心下移、区县联动;综合执法、全面覆盖”的数字化“大规划”新格局。

5.4整合资源,减少支出,服务长吉图开发

建设统一的规划平台,就是建设吉林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将大幅提高已投入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网络重复建设和运行成本。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开发长吉图开放先导区的核心地区,实施边境地区与腹地联动开发开放,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经济隆起带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带动吉林加快发展振兴。首先要完善吉林市及其周边的地理信息资料。而吉林市多维规划系统建设正是为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为加快吉林市的区位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结束语

创造优美家园,打造宜居城市是几代江城人的梦想,多为规划管理系统使理想变为实现。不久的将来,广大城市居民将享受到高标准、高质量的数字化城市生活。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城市居民充分体验到数字化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和舒适:

参考文献:

[1]承继成,李琦,林珲等合著。数字城市――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CH/Z90012007《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规范》.

[3]CJJ/t157-20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4]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作者简介:

彭健(196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市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1985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矿山测量专业,主要研究“数字城市”的建立与推广。

城市设计的维度篇7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市政工程、城市规划、公安交通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道路发展规划。

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制定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经城市人民政府批淮后实施。

第八条城市道路建设资金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政府投资、集资、国内外贷款、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

第九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应当符合城市道路技术规范。

第十条政府投资建设城市道路的,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

单位投资建设城市道路的,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并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区内的道路建设,应当分别纳入住宅小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计划配套建设。

第十一条国家鼓励国内外企业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按照城市道路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城市道路。

第十二条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建设计划、应当与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相协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第十三条新建的城市道路与铁路干线相交的,应当根据需要在城市规划中预留立体交通设施的建设位置。

城市道路与铁路相交的道口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并根据需要逐步建设立体交通设施。建设立体交通设施所需投资,按照国家规定由有关部门协商确定。

第十四条建设跨越江河的桥梁和隧道,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按照城市道路技术规范改建、拓宽城市道路和公路的结合部,公路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资金上给予补助。

第十六条承担城市道路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并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任务。

第十七条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城市道路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

城市道路施工,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

城市道路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八条城市道路实行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城市道路的保修期为1年,自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保修期内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由有关责任单位负责保修。

第十九条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对利用贷款或者集资建设的大型桥梁、隧道等,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向过往车辆(军用车辆除外)收取通行费,用于偿还贷款或者集资款,不得挪作他用、

收取通行费的范围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章养护和维修

第二十条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组织建设和管理的城市道路,按照城市道路的等级、数量及养护和维修的定额,逐年核定养护、维修经费,统一安排养护、维修资金。

第二十一条承担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的技术规范,定期对城市道路进行养护、维修,确保养护、维修工程的质量。

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养护、维修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城市道路完好。

第二十二条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道路,由其委托的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单位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道路,由投资建设的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区内的道路,由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养护、维修。

第二十三条设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类管线的检查井、箱盖或者城市道路附属设施,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养护规范。因缺损影响交通和安全时,有关产权单位应当及时补缺或者修复。

第二十四条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工程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修复竣工,并在养护、维修工程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保障行人和交通车辆安全。

第二十五条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的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执行任务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和行驶方向的限制。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六条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执行路政管理的人员执行公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佩戴标志,持证上岗。

第二十七条城市道路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

(二)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擅自在城市道路上行驶;

(三)机动车在桥梁或者非指定的城市道路上试刹车;

(四)擅自在城市道路上建设建筑物、构筑物;

(五)在桥梁上架设压力在4公斤/平方厘米(0.4兆帕)以上的煤气管道、1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力线和其他易燃易爆管线;

(六)擅自在桥梁或者路灯设施上设置广告牌或者其他挂浮物;

(七)其他损害、侵占城市道路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需要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事先须征得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军用车辆执行任务需要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可以不受前款限制,但是应当按照规定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第二十九条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应当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建设。

第三十条未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

第三十一条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须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方可按照规定占用。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不得损坏城市道路;占用期满后,应当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恢复城市道路原状;损坏城市道路的,应当修复或者给予赔偿。

第三十二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占用城市道路作为集贸市场。

确需占用城市道路作为集贸市场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城市道路作为集贸市场的,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清退,恢复城市道路功能。

本条例施行前未经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已经占用城市道路作为集贸市场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因工程建设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持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签发的文件和有关设计文件,到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方可按照规定挖掘。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须经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四条埋设在城市道路下的管线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的,可以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通知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24小时内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

第三十五条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竣工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通知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验收。

第三十六条经批准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占用或者挖掘。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的,应当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

第三十七条占用或者挖掘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道路的,应当向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交纳城市道路占用费或者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

城市道路占用费的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报同级财政、物价主管部门核定;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的收费际准,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同级财政、物价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八条根据城市建设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或者个人决定缩小占用面积、缩短占用时间或者停止占用,并根据具体情况退还部分城市道路占用费。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件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施工,限期改正,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取得设计、施工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提请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施工资格证书:

(一)未取得设计、施工资格或者未按照资质等级承担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任务的;

(二)未按照城市道路设计、施工技术规范设计、施工的;

(三)未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图纸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擅自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城市道路的,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工程造价2%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承担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的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定期对城市道路进行养护、维修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期限修复竣工,并拒绝接受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或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对设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种管线的检查井、箱盖或者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的缺损及时补缺或者修复的;

(二)未在城市道路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的;

(三)占用城市道路期满或者挖掘城市道路后,不及时清理现场的;

(四)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不按照规定办理批准手续的;

(五)紧急抢修埋设在城市道路下的管线,不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的;

(六)未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或者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未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的。

城市设计的维度篇8

关键词:和谐公共空间 城市家具 人文尺度

随着城市面貌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在日益满足的物质生活中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城市家具”作为连接人与城市环境的纽带,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而且在城市空间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景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之一,“城市家具”定义了室外空间环境的功能特征,丰富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内涵。

现代城市街道中的设施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人设计的,它们是具体化的、富有人性的个体。人们对这些城市设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除了要美观,更注重设施的体贴化与舒适性,更强调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基本使用要求和高品位生活情调的追求。因此,基于和谐公共空间的“城市家具”设计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家具”,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街头的各种地景设施,包括城市中的景观小品、公共场所的配套设施等。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家园,那么街上的公交候车亭、路名牌、路灯、电话亭、垃圾箱、雕塑物等就像是一件件“城市家具”,它们的功能有时就像居室中的家具一样,不仅实用,还能装饰环境。“城市家具”是城市环境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城市街道富有生气和活力的元素。

1.“城市家具”在和谐公共空间内的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类活动的场所,而“城市家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和谐公共空间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并不只是 “室内家具外移”或“户外公共设施”的意义而已。城市家具会在视觉上形成许多节点与记忆,使得“街道”或“广场”不仅仅以物理形式存存,更成为人们心理、情感的“价值凹地”,公共空间的意义与功能得以拓展,价值得以提升。所以说,“城市家具”是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连接城市公共

2.“城市家具”设计的人文尺度

城市公共空间只有容纳人群和活动,才会生机勃勃,也才能体现和谐。“城市家具”则在其中承担着休憩、信息引导、美化环境和服务等功能,时时处处与人发生互动,不但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也要满足人的其他各种需要,所以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人的各方面需求,人是万物的尺度更是设计的尺度。“人的尺度”就不再是冰冷的技术或科技的尺度,而应该是理性基础上感性的人文尺度,而城市公共空间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人化的空间”,满足人的各种物质与精神的需要的空间,城市家具则是其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设计品,更应当以人文尺度作为设计与评价的尺度。

2.1 基本维度——人是万物的尺度

对于“城市家具”而言,基本维度——人的尺度可以从两方面去考量。一方面是个体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特别是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设计尺度,如公共座椅的高度应以人的平均坐高为尺度,信息设备也应当考虑人的身高等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区别于室内家具的公共家具特有的人与人交流的需要,比如公共空间中座椅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小坐休憩或交谈的需要,不能仅从图纸上看为了满足空间所谓美学的需要而将座椅作为装饰或点缀附加在空白处,这样很有可能提供的是并不满意的座位。公共座椅的设计应当研究人在小坐时视线走向(比如对于阳光的需求)、会选择的坐姿形式(是否会有别扭的坐姿)、期望的座位朝向(对于良好景观的需要)等,才能真正从人的尺度出发进行设计。

2.2 审美之维

城市家具之美应当是一种与环境相融合的美,每一个城市经过时间的积淀都会形成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风格,不但如此,不同的具体环境也会影响人们对于城市家具的审美,比如城市广场、风景区、商业街区的城市家具就应当有不同的设计处理,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与当地人文环境相适宜的美的创造,也不是在城市家具中加入文化元素,而应当是真正属于当时当地,并且属于在此公共空间活动的人们,切不可以符号化来简单地堆砌在城市家具上。所以对城市家具的设计来说,不是先完成功能的设计,再进行所谓“美”的装饰,而应当贯彻设计始终,从一开始就以美与艺术的角度去完成功能的实现。

2.3 伦理之维

城市家具应面对城市中所有的人表现其友好性,当然也包括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或残障人士,特别是不能引起这些特殊人群的心理窘迫感,或由于认知不当造成危险性。考虑弱势群体的需求正是体现了城市家具伦理性的一面,“善”的一面。所以在设计时不能因为形态上的所谓“文化性”装饰符号,而牺牲城市家具的功能性,舍本逐末。比如一些影响残障人士认知或细节上的复杂高差等可以尽量避免,而一些为各个人群需求考虑的功能区域划分、色彩材质上的提示等应该加强,辅助残障人士的认知。另外就城市家具本身而言,其舒适性也是伦理性的体现之一,比如公共座椅增设扶手、增宽座面、舒适的椅背椅面倾角等都能增加公共座椅的宜人性,让人们愿意在此休憩逗留,也使公共空间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活动空间,凝聚人气、展现活力的区域。

城市家具作为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构成元素,赋予了城市独特的个性。为了整合城市的机能,满足都市中各种各样人,即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以及不同国籍的多样性生活方式和行动,甚至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是“城市家具”的出发点。为了满足多样性的要求,必须在各种层面和水平上加以应对,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所中可以突出各自的个性,然而又必须和都市的整体相协调。因此,对于建立在和谐公共空间理念下的“城市家具”设计的评价尺度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尺度,不仅是技术上、功能上的尺度,更应该是一种集审美、伦理为一体的人文尺度,才能赢得人们的驻足、休憩、逗留,也才能算是和谐的“城市家具”设计。

基金支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12026)

参考文献:

[1]杨琳、仲德岜.城市环境中的街具设计[J].新建筑,2002(3)

[2]邓莉文、陈杰.城市公共家具审美体验的影响要素解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5:70-71

[3]张秋梅、袁傲冰、李薇.城市街道家具的无障碍设计[J].城市问题,2011.4:42-44

作者简介:

城市设计的维度篇9

关键词:Bim;城市设计;绿色空间形态;物理环境;评价与优化;可视化导则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近期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持续多日的雾霾和严重污染天气,使城市人居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城市空间环境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基础层次和直接反映,而空间环境是由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集聚方式而引起的[t.R.oke,Streetdesignandurbancanopylayerclimate[J].energyBuild,1988(11):p103-113],因此学界非常关注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德国城市规划专家michaeltrieb教授认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是“对环境质量有意识地规定。”这种环境质量包括可见和不可见的影响环境的因素,如功能、活动意义以及功能的外在形式。[michaeltrieb/anteromarkelin,Stadtbildinderplanungspraxis.Stuttgart,1976:p14]作为人居环境载体的城市空间对于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对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有重要意义。

1.背景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Bim

起源于西方的城市形态学早期的研究多基于历史演变、空间美学和空间认知,如康泽恩的城镇平面分析,凯文・林奇的城市空间意象,罗西的类型――形态学研究等多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随后逐渐兴起的空间句法、分形理论等开始关注城市空间形态的定量研究,主要涉及形体几何关系的参数化表述、形态结构的数学表述和空间结构的数据化表述。[其中以Bill・Hiller为代表,深入研究了空间句法理论基础及方法,但是其更多的应用于表述空间的通达性、空间网络格局特征、空间结构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等。]1980年代起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引导下,“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概念相继被提出。作为生态城市的一个研究方向,西方学界开始关注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研究逐渐深入,城市空间环境与城市形态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逐渐被确立。[Bakern,SteemersK:thermalComfortinoutdoorUrbanSpaces:Understandingthehumanparameter[J].Solarenergy,2001,70(3):p227-235]城市设计实践证明通过调整建筑的组合方式来改善城市空间的自然气候条件是可行的,此后调节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以改善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逐渐成为城市设计与研究的目标。但是传统的城市设计过程研究体系不够完善,缺少科学的技术性实证,缺乏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有机统一,设计不过是“概念设计”而已。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GiS、RS、GpS等使得这一过程更加科学和严谨。但是随着需求的发展和转变,传统的空间分析已显示出其局限性,使得研究者不断寻求一种能提高分析与决策功能的新工具,解决城市空间形态设计在微观层面生态指标的量化。20世纪末期整合了大量建筑信息的模型技术――Bim的出现和发展给这种情况带来了改善的契机。[GiS是城市中有关的地形和现有建筑分布的描述,侧重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功能,在一个通用的平台上查询、显示空间和属性数据。Bim是一种将数字化的三维建筑模型作为核心应用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等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基于探索设计方法的思考,在南和县城总体城市设计中我们通过对Bim理念和方法的研究,试图将Bim技术引入城市设计中,发掘一种基于Bim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模式,探索绿色城市空间形态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2.探索研究――基于Bim的城市设计方法

传统城市设计关注的是基于视觉“美”的城市空间形态,缺乏对城市空间性能品质方面的研究。同时城市设计方案仅作为城市发展构想,居民参与、信息共享、实施程度都较差。Bim技术应用于城市设计中,可以使整个过程科学化、信息化、可持续化。[Bim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各种相关信息的数据模型,是对相关信息详尽的数字表达,Bim同时又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Bim强调“全生命周期”的应用,这就为整个过程中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建造、数字化管理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方案设计的任意阶段都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直观、准确的设计方案性能反馈信息,是应用Bim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可持续性设计的最大优势。

1)方案设计:从三维空间入手,建立“美”视觉形态

Bim立足于三维空间,利用Bim技术以三维真实的方式在运动中感受城市空间形态,并可以特定角度观察城市,可以实现多方案的实时比较和城市设计元素的实时编辑在设计中可以不断变换角度对其造型、单元组合进行观察、思考、推敲、修改,最后达至方案的确定。而且依据Bim的可视度分析,可以对地标性建筑作区域景观可视度分析增进其可达性,避免在设计过程中用主观臆断代替实际情况而引起设计失误,以更科学的手段为城市空间形态建立视觉“美”。

2)方案优化:从生态性能入手,追求“高”品质空间

将Bim信息模型引入城市设计当中,建立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信息模型,综合现有的GiS数据、气象数据和外部环境数据,分析模拟城市发展趋势及空间形态所产生的物理环境等一系列人居环境参数,使得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无法表达的隐形指标通过计算量化出来。Bim应用可视化的数据回馈进行方案的综合评价,为城市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参数描述和特质总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空间生态设计。(图1)

3)方案实施:从可持续性入手,实现“多”信息共享

城市设计方案的实施依赖于城市设计导则,基于Bim的城市设计导则表现形式除了图纸、文字外,还有数据以及可视化的数字信息,各种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同时Bim技术支持多种方式的数据表达与信息传输,为整个设计过程提供了信息的共享环境,使得信息的利用效率提高,为方案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

3.实践研究――以《南和县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在以上研究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地缘优势,笔者完成的《南和县城总体城市设计》因为从基于Bim的研究角度妥善处理“绿色城市空间形态”,因而获得2013年河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该项目还正在积极审报部级别的相应奖项。

河北省邢台南和县历史悠久,周边环境优美,史有“小江南”之美誉。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南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与活力。老城原有的“官帽”城市形态被分解,空间肌理日益混乱:建筑鱼目混杂、公共空间缺乏、道路支离破碎、空间环境恶劣,整个城市犹如一个满身疮痍的“病人”。如何整合城市空间要素、如何构建绿色空间形态、如何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等是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分析了南和县的自然、历史、人文等环境条件之后,结合当地传统的“和”文化与朱正色故居“十方院”理念,我们提出了“十方聚合,和城共生”的设计理念,并以“一心双核,五带七区”[一心:行新城政文体中心区;双核:综合商贸区、历史记忆区;五带:五条城市主要景观带;七区:七大城市功能分区]为城市空间结构(图2),通过片区、路径、节点从宏观到微观控制城市的空间形态,使得传统“和”文化在生态宜居城市层面得以传承和升华。(图3)

1)方案设计――基于Bim的三维可视化分析

方案设计从三维空间入手,建立Bim模型对方案进行探讨和调整。并对城市行政文体中心区、综合商贸区、历史记忆区等重点核心地段进行景观可视度的分析,通过三维模拟和数据分析,找出空间形态中影响可视度的因素,如建筑体量大小、空间布局紧凑度、开放空间疏密度等,进而通过优化这些空间要素以提高核心区域的景观可视度。(图4)

2)方案优化――基于Bim的城市物理环境模拟

建立Bim城市空间信息模型,通过Bim生态分析平台加载外部环境数据进行方案的物理环境模拟分析,包括自然环境下城市空间区域内的光环境感知、热环境感知、声环境感知等,通过积累数据而后综合评价分析,为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a.声环境

在城市设计中采用Bim三维声源分析,对城市空间区域内对周边建筑特别是噪声敏感性强的建筑做出噪声分析。我们选取南和中心区的行政办公建筑空间、综合商业区建筑空间进行模拟和评估,通过调查空间区域内噪音污染源和交通噪音数据,模拟噪音源污染对周边建筑的实际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对道路界面、街廓形态、开放空间、节点景观等影响声环境的要素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达到绿色空间形态的声环境要求。(图5)

b.光环境

Bim软件可以对城市空间的光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包括日影分析和辐射分析。日影分析功能提供了建筑遮挡阴影、太阳光线追踪等多种计算和显示方式,这些实时可视的分析结果,可以为空间形态布局提供参照依据。辐射分析能够精确计算模型任何表面上太阳的辐射强度,还可以进行反射眩光计算,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逐时辐射量或者某一时段的总量,可以分析建筑物大面积玻璃幕墙反射引起的眩光,为城市环境中的光污染提供辅助分析手段。在方案设计中摒弃了单纯就空间形态的美观来进行规划设计的传统手法,重点对历史记忆区进行分析评价。由于该区域的特殊性,建筑对采光、日照等要求严格,我们对其进行Bim分析,根据分析指标优化建筑布局、建筑体量、街道形态、景观种植等。(图6)

c.热环境

通过对城市空间的热环境进行Bim技术模拟以及综合评价,对方案的总体规划布局、城市设计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使得建成后的环境能够提供最大的人体舒适度,同时消耗最少的能源。在南和城市设计中,采用流体计算力学(CFD)软件,结合气象数据,重点对城市居住区进行风环境模拟,通过风环境模拟能对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流场云图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建筑群的空间关系给出最合理的空间布局建议。对区域内在日照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云图能做准确的模拟,在建筑物材质的影响下,建筑物得失热量的分析,通过规划建筑体量和规划数据能预测建筑的能耗,并能统计区域内各个规划单元的基本能耗统计。通过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能对区域内空气质量进行模拟,对大气污染源扩散做出准确的模拟,并能得出详细的指标参数,如空气悬浮颗粒的浓度分析,沉降物沉降速度等。(图7)

3)方案实施――基于Bim的城市设计导则创新

城市设计最终落实在制定设计的准则,以保证设计目标的实施。本次城市导则的编制基于Bim的理念和技术,从城市所处的生态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空间形态环境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分别对规划区域内的区块划分、街道网络、空间形态、建筑设计要求等方面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导和控制,使其既有创意又富有弹性,既具有可操作性又有连续决策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a.基于Bim的信息集成

Bim理念强调信息的集成与共享。通过Bim模型的建立,集成城市设计图示语言与控规指标,导则在定性、定量和图文结合方式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弹性控制。(图8)导则纳入控规体系中的“规定性信息”,将两者进行有效衔接,建立法定化的空间管制方法,赋予其明确的法定效力,控制型详细规划在三维空间层面的指导效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可以有效推动高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建设。

b.基于Bim的可视化表达

Bim理念强调信息共享及计算机协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Bim可视化导则既支持传统的二维方式显示以及图示表达,还支持三维方式甚至是动画方式显示。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使信息及时地传达到有关方面,各种信息得到有效的管理与应用。可视化导则具有信息化、交互化、社会化的特点,尤其是网络与虚拟现实技术及多媒体的结合,可提供快速、方便、直观的方案展示,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4.结语

城市空间形态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感知并反映城市整体的意象总体。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可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比较探讨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解释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现象,并预测城市未来发展。深入研究基于Bim的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一种基于Bim的科学量化方法以有效表征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与优劣,以及如何基于Bim建立起城市空间形态的参数指标体系与城市空间品质的对应关系,这都是未来Bim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联性研究趋势。在相对有限的可借鉴经验的条件下,对不确定性的充分认识对提高中国城市研究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oket.StreetDesignandUrbanCanopyLayerClimate[J].energyandBuildings,1988(11):103-113.

[2]michaeltrieb/anteromarkelin:Stadtbildinderplanungspraxis,Stuttgart,1976,p14

[3]Bakern.,SteemersK.thermalComfortinoutdoorUrbanSpaces:Understandingthehumanparameter[J].Solarenergy,2001,70(3):227-235.

[4]何关陪编.Bim总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李建成等编.数字化建筑设计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8338)研究成果.

图表来源:

文中所用图表均为作者自绘

作者简介:

1、汪丽君,女,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城市设计的维度篇10

社会事务离不开管理,不同的管理体系有着不同的设计原则,那么作为城市生产和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供水设计,也有着自己的设计原则,内容包含易维护原则、安全原则、操作界面简单原则和可扩展原则,只有遵循原则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供水系统,实现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1.1易维护原则

供水系统设计首要的是把硬件平台需要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应用容易维护维修的平台,当出现故障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维护管理,实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目标。任何软件和系统都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在城市供水系统开发中,也有问题存在,特别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为实际、也较为着急,都需要冷静认真和思考,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保证供水走进千家万户时,不出漏洞。

1.2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是进行城市供水管理系统设计时,格外需要注意的大问题,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现代供水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存有所有使用用户的机密信息,通过信息检索能够指导系统运行,假如出现工作失误,就会造成大量用户信息丢失,轻则给工作制造了麻烦,重则造成城市供水系统崩溃,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1.3操作界面使用简单原则

城市供水管理系统不仅是为了企业管理方便才设计的,在使用中,除了相关管理人员以外,还有城市普通家庭。不同的素质、不同的文化结构决定了对界面的熟悉程度,只有以最简化的原则设计出来的界面,才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打开界面就能让普通大众理解和使用,简化原则能够有效推广系统应用。

1.4可扩展原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永恒的客户,供需关系随时变化着,不断波动的市场使客户关系变得不稳定,这是普遍存在的的市场规律。供水企业在设计供水管理系统时,一定要考虑到可扩展、可变更的原则,城市供水市场需求变动时,能够有效应对,及时调整,保证企业效益、稳定供给市场。

2城市供水体系建设重要意义

城市供水体系是民生工程,其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所以说,城市供水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城市供水体系建设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对城市规划的新区推动作用明显

城市不断扩展,新区规划越来越多,一个城市在发展中新区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在进行新区规划或者老城区改造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供水系统建设,可以说城市供水体系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同步的,从这一点看,城市供水体系建设推进了城市建设步伐、对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让城市供水系统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2城市供水体系建设完善了现有的供水基础设施,保障了居民及生产用水

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加大对供水系统的改造,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可靠优质的供水,让城市居民和企业获得充足水源,享受城市发展成果。可以说,城市供水系统建设能够有效完善现有供水基础设施,极大激发了供水系统活力。

2.3城市供水体系建设构筑了强有力的城市供水网络,实现了及时供水功能

对城市供水体系的作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一个城市,水的作用是明显的,完善优质的城市供水网络能够全面提升城市品味,促进城市发展,反映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水平,可以说,规划合理的城市供水体系,能够全方位优化城市供水结构、完善城区供水管网、实现供水功能,充分保证居民和企业用水需求,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3我国城市供水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城市供水体系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也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这种不足阻碍了城市建设发展,影响了城市供水系统布局,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系统建设,才能有效解决不足的问题。

3.1城市供水管网普遍存在老化现象,遇到极端天气或者施工事故容易造成大面积停水

我国所有的城市都面临着老城区管网老化的问题,由于新城区建设不断发展,大部分资金投入走向新区扩建,对老城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设施的陈旧,很容易造成供水管网爆裂,导致全城供水中断,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造成城市被动,形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3.2城市供水基础设施薄弱,对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任何一项改动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城市供水体系建设同样也需要大量资金,要想对整个城市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更换和维护,资金投入量是相当大的,只能是出现问题再进行维修,勉强使用是许多城市在供水管网改造中的态度,没有大事故,就维持现状,这对城市供水系统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3.3城市供水体系的建设,与城市建设脱节,影响和制约了城市发展

城市供水体系建设应该紧跟城市建设步伐,但事实上,却是二者相脱节的,二者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机制,更没有形成相互约束的能力,二者限展速度脱节的实际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

4改善城市供水体系建设具体措施

只有不断改善城市供水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速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供水体系建设水平,发挥应有作用。

(1)我国多数城市供水管网都有老化的情况,只有不断优化城市供水管网,对老化管网进行及时更换,才能排除各类供水安全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更换,就会在临界点时发生爆发,到那个时候城市供水系统就会崩溃,后果不可想象。

(2)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保证城市供水系统高效运行的着关键。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只有多方努力,筹集资金,才能加大设施建设、改造薄弱,满足城市需要。

(3)制定相关水务制度和管理政策、通过专项资金方式,从宏观政策和资金投用上,保证城市供水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协调推进城市供水体系与城市建设速度,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一致。将其纳入到城市整体规划中,二者匹配密切,并做到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5加强城市供水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