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十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十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1:4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篇1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播音主持方向

近几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从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等几家,发展到目前的几百家,地方高校在其中占很大比重。而报考此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迅猛增长,而反观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针对性也越来越高。作为地方高校如何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校生越来越多,又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怎样增强人才的竞争力?又如何使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合于目前电视等媒体的现实需求?未来又如何吸引生源?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为例,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目标,入学考试与录取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对目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一些意见。

一、方向建设,不是建设方向所代表的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即“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建设包括两大类的选择,一类是专业内部的方向选择;另一类是专业相关的外部方向选择。但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战略的选择,要做到“自下而上,上下兼顾”。笔者所提倡的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建设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基于社会、媒体对人才的要求而做出的,即“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所以方向是在专业基础上的方向,不能为了方向而方向,失掉广播电视编导这个基础。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要科学、规范地建设,笔者认为必先理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之间的关系。就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来讲,要兼容两个专业的优势,夯实电视编导的基础,发展播音主持艺术的专长。

二、方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

从专业发展、因材施教,避免“大锅饭”等来看,地方性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该拓展和强化专业方向的目标培养。

而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大”和“全”。所培养的学生概括起来全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部门和企事业宣传部门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制作、播音、主持以及摄影、摄像、音响、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提法虽然有扩大就业出路、吸引考生的意图,但培养目标的“广撒网”就会全是重点而无重点可言,在教学上也会呈现出无系统、无规律等盲目教学现象。既然在战略上选择了方向,那就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方向,重点培养、着重强调。

当专业方向战略确定后,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这个大战术问题明确后,后续的专业建设自然也就有了方向和依据。

三、方向建设,专业考试与录取的设计要科学而有针对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在高考之前需进行专业考试。笔者参加过多次地方高校的艺术类的考试评委工作,在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地方高校考试内容“无层次、无方向”。“无层次”表现为一次初试定命运,而无复试或三试,这种做法使得所谓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不见得专业素质水平就好,而考试失利的学生专业素质就差;“无方向”表现为在一试过程中,所有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的学生混杂在一起,不同专业方向素质潜质的学生混杂在一起。这种“无层次、无方向”的选拔生源极易造成考试的走过场,看表象。再者这样的选择学生也是不符合广播电视编导本文所强调的方向建设的要求。

专业考试,地方高校不能急功近利,简单化、一刀切处理。对于地方高校专业考试笔者认为设初试和复试是理想的,既避免了一试带来的简单表象、走过场的考察弊端,又避免了选择三试效率与效果不明显的弱点。

初试的设计可以集中在学生基本素质的考察,测试学生是否符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本素质要求,例如笔试部分设文学艺术常识或综合文化知识等;面试部分自我介绍、编讲故事和艺术特长展示等。复试设计可以集中在学生方向选择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考察,以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来说“有声、上像、内涵深”即是方向人才遴选的原则,也是测试的重点。

录取方法上,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上要针对实际有所创新,不能一刀切。有的学校选择专业考试与高考成绩相加的形式由高到低录取;有的学校选择各考试的权值比重,有的侧重专业考试成绩,也有的侧重文化课考试成绩,然后各成绩相加由高到低录取;有的学校选择以专业成绩或高考成绩过一定分数线,然后以另一成绩由高到低录取等。这些录取方法各有其短长,但都有对优秀人才遗漏的可能。

地方高校要录取优秀学生,就必须吸收各录取方法的长处,避免其短处。笔者认为以下录取方法对于地方高校专业发展是有益的:

第一,高考成绩过国家线之后,以专业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录取招录人数的20%。这样做就使得专业素质非常高的学生不至于因为文化课而掉落。

第二,专业考试过学校线之后,以高考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录取招录人数的10%。这样做就使得学习成绩优异并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同学不至于掉落,也为将来报考研究生,积累生源。

第三,专业考试和高考成绩均过线的同学,以专业考试占60%,高考成绩占40%,然后成绩相加由高到低录取招录人数的70%。

此外专业男女生比例的问题也要重视。笔者看过这样的编导班,共31人,但男同学只有7人,这样的班级男女生组成除有特定的专业方向要求外,是极不合理的。所以在录取方法上是否可根据市场对编导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专业方向的实际要求,考虑男女生分别录取的比率构成。在教学经验上来看,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男女生构成中,以女生占6成,男同学占4成比较合适。因为这符合男女同学在报考上的人数比例,符合大部分女同学的生理优势,另一方面也大致符合一般地方电视媒体相应工作的人员比例构成。

四、方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要合理、有序、有保障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要构建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全面分析社会需求,职业特征,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制定合理、有序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突破固有模式,构建“专业实、方向突出”的课程体系结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往课程模块排序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按年级顺延下来,理论与实践脱钩,学生个性化培养不明显。在此情况下,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是必要的。

要突破固有模式,前提是“专业实”,即专业基础教育要扎实有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精简、合并、缩小学时等方法作为所有方向的通识课,这样做即割除一些与实际工作脱节老旧的知识,也能集中精力让学生把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精髓。“方向突出”即专业方向教育要有重点、集中、深入。在播音主持方向的教学中,要凝炼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课程,并与通识课并列开出;在播音主持方向专业课的选择上,要深入地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媒体特点,努力做到播音主持方向的“地方差异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为了方向突出,在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应以突出专业方向和“地方差异化”的选修课为主。

2 建立校内、校外实践体系,为就业服务

实践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更是保证就业的助推器。就笔者的经验来讲,实践体系可采取校内多维系操作,校外多合作的方式进行。

多维系中横线可把理论课中的实验部分单独设立课程,以小课的方式进行,并且方向小课以各自的内部特点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做即保证了大课理论的消化,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完整所带来的提升空间的无限扩大;纵线可把不同年级的方向学生以通道班的形式统一起来,配备专业方向教研室的老师做方向导师,老师指导学生,学生带学生,老师再指导学生的流程完成各种专项任务;以校内资源为平台,为学生全面搭建模拟工作台。多合作即与当地媒体或传播公司建立共同制作节目、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互动机制。双方互通有无,建立双赢的合作局面。播音主持方向的学生从主持技巧在理论课上的学习,再到小课的巩固,再到选修课的丰实,再到通道班的提升,再到工作台上的历练,最后“出口”到校外媒体或传播公司具体实践。从这种多维系操作与多合作方式的运作,从内到外增强了学生的本领,就业目标也容易实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管理

【分类号】X321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要突破旧的模式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来源于艺术学和新闻学两大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该专业从电视编辑专业逐渐发展。在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举足轻重,不过,由于我国媒体发展及其迅速,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例如在实际学习当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目的性较差,对设备的技术性使用、综合性使用有所欠缺,教学环节松弛,对实践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够,课程内容衔接脱节。进行综合性操作中,有的同学懵懵懂懂,有的熟练度不够,布置的作业不全面,检查作业不到位,练习作业乏味无生机。

在我们身边的朋友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多元化一味都是一些用人单位对能力的要求倾向,而局限于广播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容易受到冷落。对于刚刚学会的专业技能尚不熟练,专业优势远不明显,怎样运用所学,站稳脚跟,发挥自己的特长呢?这就需要学习者卯足劲头,勇往直前,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练就过人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具备创新的眼光,拥有向上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临事不乱,处理问题有条不紊,事事显出过人的胸襟韬略,在迅猛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中如鱼得水。

2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问题

媒体行业的发展日益壮观,可以号称一日千里,同时我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同样是水涨船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从确立以来,形成了自有的体系,在动态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学科格局,我们要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其科学定位。定位的方向包括很多,比如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对教学旧框大胆改革,尝试、借鉴新的教学方法,重新审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新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模式。艺术是相通的,本专业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学科中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使之交叉互利,增加技能的练习,增加能力课程,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可以肯定地说,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细化,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社会的影响力的增强,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新的定位必然是大势所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省去了写板书的时间,可以专心的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听课、做笔记的时候也可以快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节约的时间还可以用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如此一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大幅的提升;突破了视觉的限制,可以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3管理缺陷

体制在这里主要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模式。体制的缺陷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问题众多,作为新兴专业很多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锤炼,在课程设置上问题较多。比如有的学校把概论课在第三学期开设,而作品分析则在第四学期,而史的部分则放在第五甚至第六学期,这种安排显然有违常理,而涉及到专业内涵问题就更多了。其次是管理模式,很多学校衡量一个老师的优秀与否不是看你的教学效果如何,而是看你发表的文章怎样。教学能力再强,没有科研或者说没有高水平的文章,在学校看来也是无用的。在此情况下,老师们重科研轻教学也不足为怪,因为高水平文章看起来比培养优秀的学生更重要。再次,各种机器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扩招却不扩容,无论是教室、实验室、指导老师、各种设备,还是实践经费都远远不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往往是10个甚至更多的人一台机器,而实践经费更是无法满足需求。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的解决较之学风的解决恐怕更为困难。因为有些问题不只是意识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机制问题。

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方法

增加学习的范围,电视业的发展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必须亦步亦趋,局限于传统教材,必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所以,要增加学习的内容,扩大学习的范围,要从创新的方面进行选择,比如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涵盖的内容要范围广,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创新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教材的选用要使得学习者走在媒体行业的最前沿。

(一)重视实践,全力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

提倡创新,就是为了学有所用,就是为了能在工作中一枝独秀,实践、创新唇齿相依,只有更多的实践,才有创新的可能。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属于是“应试教育”,在面对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抱着一种合格的心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要加大对学习者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共考核的办法。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统一实践。比如,学校可以先通过校园的话剧社、广播社、影视剧社组织比赛活动,筛选出优秀的作品,然后联系当地或外地的广播电视等节目组,将这些优秀作品的作者推荐给他们。进行学习实践,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还能提供本专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定要鼓励学习者的创作性。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自己的作品,其乐无穷。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创造,激发创新灵感,活跃创新思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篇3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说,要加深对于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满足多元化社会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从自身角度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行业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培养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基本思路与标准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文化体系也朝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在这种主流环境下,媒体行业的发展也要与社会发展的节奏相适应,认清大环境,科学规划发展路径,凸显媒体行业的时代特色。当前形势下,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者来说,需要具备的素质非常多,在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的前提下,还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经济、政治、科学、艺术、法律等学科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融合,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首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复合型的技能,能够把素材收集、文本协作以及后期制作等技能进行串联。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又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软件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其次,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还要能够具备知识而宽的特点,必须能够使其自身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再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还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已经掌握的技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熟练的运用。所以说,当前社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系统性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工作。针对这种新的职业特点,其培养的重点也要放在对其思想的改造上,使其更加符合社会主流方向,在具备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的强化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全方位的提升自身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析

第一种模式是学术界的合作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学校和媒体进行有效的对接,让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接受的课程更加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媒体的职业技能要求。这种有针对性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性操作的熟练和实践,有利于专业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而从媒体的角度来讲,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为媒体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媒体的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的降低,但是产出数量和质量却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属于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培养模式。

另一种模式是媒体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新闻媒体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学习,通过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引入发达国家媒体的丰富资源,与我国媒体进行嫁接,形成中国特色的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手段,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推动国内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养成。

三、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教学体系

在新媒体时代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掌握全面而系统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鉴于此,高等教育机构在构建教学体系的时候必须认清这一现实情况。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做到整体考虑、突出重点,既做到让学生拥有深厚的基础理论修养,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四、在职人员的继续培养重点

在职人员要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尽快转变思路,冲破原有的思维惯性。对于在新时期开展工作索要具有的技能以及综合能力,要积极应对,不能消极逃避。多参加工作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会和再教育培训。同时也要努力加深自己的知识容量,不断充实自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形势下对于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来说,对于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正视,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适应这种变革;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变革的洗礼,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能力,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有效的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事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从职业化到反职业化――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14.

[2]邢丽梅.全媒体时代建立在“大数据”“微平台”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4.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篇4

一、办学层次、办学类型

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二、专业介绍

河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于2001年开始招生的统招全日制艺术类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由河北师范大学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学艺术修养和开拓创新精神,具备较为扎实、全面、深厚的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基本理论及操作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广播影视相关机构(电视台、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音像制作出版机构、广告公司)和其它传媒机构(广播电台、报社、杂志社、网络传媒)以及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的宣传部门从事广播、影像作品的策划、编创、制作包装工作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该专业学生将在系统学习广播电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接受广播电视编创、导演、摄录和制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同时根据学生的特长、优势等,进行专业分流,分别提供广播电视编导和广播影视制作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视听语言、电视摄像、影视剧导演、电视纪录片创作、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新闻采编、数字编辑技术、影视三维制作、数字音频技术等。

学费标准为6000元/年。

三、招生计划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2015年计划招生拟定90人,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和广播影视制作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其中河北省80人,河南省5人,福建省5人。

四、报名条件

1、考生必须参加本人户口所在地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2015年普通高考报名,取得高考报名资格;

2、艺术类文科、艺术类理科考生。

五、招生办法与录取规则

1、考生文化成绩要达到生源所在省份编导类相应本科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河北省考生须参加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测试并且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河南、福建省考生须参加所在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或联考)并且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

3、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按所在省要求,填报我校该专业的高考志愿;

4、录取规则: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执行生源所在省该类专业的投档原则,对进档考生按照文化课成绩与专业考试成绩相加后的总成绩排序,根据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六、文化考试与专业测试

1、文化考试

考生必须参加生源所在省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课统一考试。

2、专业测试

报考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省外考生必须参加生源所在省的编导类专业省统考(或联考),不需要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测试;河北省内考生均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测试,专业测试安排如下:

(1)报名:考生在2015年1月6日-2月24日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http://zsjy.hebtu.edu.cn/zhaosheng/ysxk2015/)。

(2)缴费:2015年2月28日-3月4日,考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交纳专业考试报名费120元。

方法一:通过“建行悦生活”网上交费。持有建行卡的用户,均可通过建行悦生活交纳,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用。

缴费步骤:登录“建行悦生活”网站(http://life.ccb.com),点击“切换城市”,选择“河北省、石家庄市”(注:无论考生本人属于哪个城市均选择“石家庄市”)——>点击“行政教育”——>点击“考试报名费”——>收费单位选择:“河北师范大学考试报名费”——>输入“缴费号”(注:缴费号为《报考证》上14位考生号)——>“下一步”——>确认缴费信息,点“确认”——>通过网上银行或账号缴费,显示“缴费成功”即可,多人交费可重复上述操作。

方法二:到河北省内中国建设银行交费。考生凭《报考证》上14位考生号到河北省内中国建设银行任意储蓄网点交纳专业考试费,缴费学校代码为7100426,请领取并保留银行代收费凭证(含有生僻字的考生姓名,银行系统可能无法识别,收费凭证上的考生号正确即可)。

逾期未缴费考生视为自动放弃专业考试。建设银行咨询电话:0311-80786406。

(3)下载准考证:考生自2015年3月10日起可以登陆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zsjy.hebtu.edu.cn/zsw/)下载专业测试《准考证》。

(4)专业测试:河北省内考生持《报考证》、《身份证》、专业测试《准考证》于2015年3月14日在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进行专业测试。

(5)专业测试内容及分值比例

①文艺常识(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闭卷考试。

②编写故事(满分60分),字数不少于800字,考试时间60分钟。

③影视作品(短片或剧本)分析(满分100分),字数不少于1200字,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参加专业考试时,考生需自带必要的考试用具,食宿自理。

(6)专业测试成绩公布时间:2015年3月31日前公布专业测试合格标准,不再寄发纸质合格证,届时考生可以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查询本人成绩。

(7)专业测试成绩使用说明

经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批准,目前以下院校编导类专业招生使用我校河北省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测试成绩,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请参照各院校相关专业的招生简章,有关事宜由相关院校负责解释。

本科专业:

河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拟招生)专业,廊坊师范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河北北方学院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拟招生)两个专业,石家庄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沧州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拟招生)专业,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两个专业,河北科技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拟招生)专业。

专科专业: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摄影摄像技术、电视节目制作两个专业,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编导专业,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编导(拟招生)专业。

七、其他说明

我校2015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省的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与录取规则按各省相关政策执行,请以各省招生考试部门公布的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和我校公布的2015年招生章程为准。

八、联系方式

学校名称:河北师范大学

院校代码:10094

学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政编码:050024

学校网址:http://www.zsjy.hebt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jy.hebtu.edu.cn/zsw

电子邮件:zsk@mail.hebtu.edu.cn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篇5

社会需求是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归宿,人才有人才的结构,大学培养人才也要有适当的定位,办学理念不转变,办学模式不转变,就会与社会需求脱离的越来越远。对于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来说,开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念模式,确需认真反思,进行转变。

1.1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

一所大学的现有实力取决于办学历史文化、人才积累、物质积累、当前投入,也取决于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把自己的学校办成全国一流、排名前列的名校,是很多地方高校领导的雄心壮志。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纵观国际或国内大学的排名,绝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会杀出黑马,也不比地方官员一样可以迅速提高政绩。从全社会来看,人才有人才的结构,从全国的大学来看,也都有一个适当的定位。本文作者并不是反对名校理想,但本人更主张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地方”是劣势也是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才可以稳步向前。在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里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直接受这种名校理念支配,被要求短期内成长为全国知名专业,培养出编导演播全能的人才,这是不现实的。当然,很多情况下,领导层确立如此办学理念只为宣传鼓劲,并不意味着一定如此安排教学,但理念在此,对教学工作的实际限制是必然的。

1.2准确把握广播电视传播领域职业分类实际情况

广播电视编导虽然作为一个大学教育的专业,但在就业时又可以分为相当多的实际职务,这与其他许多专业是不同的。文科专业如中文、历史等本科生从业时一般不会要求专业内的特长,理工科的物理化学专业也大体如此。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际就业时又可以划分为许多实际业务部门,如策划、发行、导演、编剧、摄像、主持人(现场)、撰稿、剪辑、制作、包装、播音、字幕、剧务、技术、外联等等,即使每人身兼两职,也需要十来个职务。在教学中,高校大都是把教学计划的所有课程开设一遍,考核合格,发毕业证,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有的高校在推介自己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时声称,“本校毕业生能在广播电视传播系统、文化部门、机关企业宣传部门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制作、播音、主持以及摄影、摄像、音响、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的工作”,“大”而“全”是最突出的特征,什么都会就意味着略知皮毛,没有特长。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如此全才,地方高校更要立足于自己的优势资源,针对社会需求的实际职位培养学生的特长。比如原为理工科院校的,可以重点在制作和数字化视音频技术、传输技术等方面首先获得突破,师范和综合院校可以在撰稿、主持、评论方面体现特长,然后根据师资、设备积累情况进行拓展。

1.3准确把握社会对有关人才的需求

从从业量来统计,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传播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就是用人单位要按照供求关系、按照成本核算的原理来聘用人才。作为一个劳动力来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能胜任某种工作,要能为所在工作机构带来利益,也即是说要“来而能战、战而能胜”,然后才能扎根、成长,做出更大的事业。大学生“天之骄子”的桂冠正在急剧褪色,这也是高校普遍的认识,但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上,转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认识的速度。当前,大学生“精神贵族”的幽灵总是驱而不散,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就业困难或从事与专业无关的业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性强,既要求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理论视野,也要求具体的业务操作能力,当前高校可能更倾向于前者,而社会显然更倾向于后者。何去何从一目了然,高校没有选择的余地。

1.4难以突破的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和全社会对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念,当前大部分地方高校都认识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与市场接轨,招生量稳中有降,正在从“扩大招生到提高质量”进行转变。但这个转变更多地停留在认识上而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有关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教育实习等文件不断下发,但课程设计没有改,教师考核机制没有改,学生学习成绩考查办法没有改,实习基地徒有虚名,教育实习走过场,教学设备不足等情况还相当普遍,足以说明落实实践教学的难度,远远比认识它更加困难。这种情况显然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有关,但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任何理由都不能成立,高等教育体制的转变,也需要社会的推动。

2脚踏实地,努力实现模式创新

创新一个教学模式,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困难的是能够摆脱现有束缚,认真去实践它。

2.1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基本状况

重视实践教学,早已不是什么先进思想,当前高校普遍增加了实践教学设备,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从开设课程来总结,大约可以分为非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外语、政治、体育、文史和其他一些公共选修课,大约有20门左右。专业课程可以包括三类,一类是文字稿件处理能力方面的新闻稿件写作、电视解说词写作、文稿编辑等。第二类是摄影、摄像、录音等视音频资料的采集课程。第三类是视音频资料剪辑、合成制作课程。专业课程的总数也在20门左右,不可谓不广泛。当前来看,这些实践课程都是单独教学,单独考核,持续四年时间。对学生来说,每门课程都学到了若干本领,但课程之间的间隔有两年甚至三年,其间的衔接无法实现,多项知识技能难以融会贯通。上海市教委2013年度本科生就业预警专业名单,颇为红火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位列其中。高校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差的办法,大都是让学生较长时间(一个学期以上)的进行社会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把本来应该由学校完成的教学任务推向了社会。接受实习生的机构并没有法定的教学任务,而学校不派教师跟进辅导,依靠实习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当“导师”,加之实习生量大,所谓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根本不能保证。

2.2构想之一,重新划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依据社会对编导人才的需求,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着重在相对独立的若干专门职业,但作为一个整体,本专业的任何实际工作部门都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本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计,也可以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独立专业课程。

(1)基础课程。

本文中,专业基础课程是指高校公共课程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内的一些起基础作用的课程,外语、体育、政治(马列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之外,包括打开学生眼界方面的课程,主要有国家、国际政治经济理论与历史课程,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新闻事业历史课程,文史知识课程;本专业基本知识技能课程,包括新闻传播业基本理论课程,电影广播电视历史课程,视听精品欣赏课程,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课程,视音频资料采集基础课程,视音频剪辑基础课程等。专业基础课程涉及面广泛,是学生打开眼界,更深入把握社会问题的必要训练。本文的基础课程,其作用类似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通识课程”在专业内部的地位,决定大学生文化传承的程度,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专业基础课程,虽然不能形成特长,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各种具体情况,成为专业的内行,为具体业务特长的发展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

本文的专业课程是指,在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内部针对某具体业务部门,学习和训练相应知识技能的课程。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相关高校开设的课程中,也有某一门课程属于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的划分,如新闻理论属于基础课程,电视摄像属于专业课程,二者只居其一。本文的设想有所不同,有一部分课程可能既属于基础课程,也属于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作为基础课程的同时,也属于专业课程,名称虽然相同,但学习和训练的深度并不相同,体现出“基础”与“专业”划分的初衷。按照以上的构想,专业课程有文稿处理方面的课程,包括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广播稿件写作、编辑,电视解说词写作;编导业务方面的课程,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节目营销,导演基础;摄像摄影课程,包括电视摄像,摄影,色彩学,摄影布光;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视音频技术,数字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广播电视编辑方面的课程,包括电视节目编辑,广播节目编辑;后期包装方面的课程,包括色彩学,美术,应用软件(用于后期处理),节目合成制作;音响方面的课程,包括模拟录音技术,数字录音技术,声音美化处理,声音合成,音响器材等。本文以上的概括划分,基本上以“类”为标准,并不是课程名称,实际教学计划中应该包括更多的具体课程。

2.3构想之二,依“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定位设计教学计划

当前执行的教学计划已经内在的划分了基础课与专业课,但分类标准与本文不同,“专业”是“大专业”,包括广播电视编导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一贯的传统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只注意到两类课程的平衡,没有顾及各专业课之间的衔接,针对性不强,缺少实效。

(1)大学一、二年级全面开设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除全校公共选修课之外,还可以再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方面的,即上文所述开阔眼界的部分,可以集中在一年级开设,容纳不了的可以在二年级或归属选修课类,自由开设。一类为实践性的,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开设,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可以放在一年级开设。

(2)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课程

此处所称“专业课程”,承接上文所述,包括一些与基础课程名称相同,但深度不同的课程,如摄像、摄影、剪辑、稿件处理等。这些课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为了专业特长的培养,更加着重实践性,要求更高。

2.4构想之三,以专业特长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单元

教学单元的重新设计,是本文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新模式的集中体现。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能力逐渐凸显,从三年级开始,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打乱原有班级,以业务特长为培养目标重新组成“特长班”,比如编导班、摄像班等。为了完全执行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学课程的有关指导意见,各业务“特长班”在学习自己特有的课程之外,仍要学习少量的必修课程,保证教学计划整体上符合国家要求。根据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地方高校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有选择的开设以下特长班。

(1)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营销班。

营销策划要求对全国甚至国际广播电视节目的运营情况都有相当的掌握,并有较多机会参与大型节目交流、研讨活动,获得运营的实际经验。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信息渠道狭窄,这方面优势不大,但也不排除少量高校拥有高水平教师,足以培养具有广阔视野的策划营销人才。学习该业务特长班的学生要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和敏锐的经济头脑,对广播电视运营的历史和现实深感兴趣,善于结交有名望、有实力的人士,而且家庭经济支持也要有充分的保证。策划营销班主要课程有以下几方面: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营销,媒介管理学,广播电视节目学,网络营销,广播电视广告学,广播电视管理法规和经营投资方面的经济学课程等。教学方面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策划、营销活动,鼓励学生在有关机构实习锻炼,以开阔眼界并掌握行业运营的规律,向行业内部的成功人士学习经验,甚至联络实力人士,为走上业务岗位并打开局面奠定基础。如果有策划营销方面的成功人士出任教师,带领学生实践,培养目标将更有保证实现。

(2)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班。

编导是本专业的代表,毕业生要准确掌握国家宣传政策形势,深入理解社会问题,面对新闻题材能提炼深刻、准确的报道主题,编制制作预算,设计节目摄制程序,组织指导制作班子,监督制片过程,确保制片质量。实际工作中可能要撰写解说词(广播稿),现场协调等等。做好编导对广播电视节目摄制过程要全面掌握,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进入编导班学习,首先要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中成绩优异,具有独立策划节目的能力和经验,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其次,个人素质方面,要求处事稳健,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编导涉及众多课程,在基础课程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开设以下方面课程来加强编导能力:导演,栏目策划,外国广播电视节目欣赏,影视音乐音响,电视文案写作等,实际教学中要以能力锻炼为目标,不断进行不同题材难度的节目编导实践。编导班要配备一名以上具有实际编导经验并取得较好成绩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在上课的同时,每学期应该拍摄若干节目,从新闻到专题到纪录片逐步提高,消息应该每周不断(一学期),专题应该每月不断(一学期),纪录片应该每学期两部以上(一学期),每学期保证不低于20分钟的节目总量。大四最后一学期,学生应该到新闻机构顶岗实习,承担正常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现走向工作岗位的过度。

(3)视音频剪辑制作班。

节目剪辑制作是广播电视传播领域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把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字幕等信息剪辑合成,以完美的作品实现编导的创作意图。做好剪辑制作工作,既要能够熟练运用剪辑设备,又要对视听语言的造型效果具有准确地把握能力,融技术操作能力和造型艺术能力于一身,属于重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剪辑制作是一个复杂、辛苦而默默创作的工作,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学习剪辑制作的学生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对凌乱的素材形成完美作品具有浓厚兴趣和成就感。前期的基础课程学习中,那些摄影摄像课程、影视欣赏课程成绩优秀的学生,适应进入该班深造。剪辑制作班的课程,首先要继承基础课程的摄像课、剪辑课而继续深入学习、实践,注重学习视频剪辑中的特级技巧和音频剪辑中的声音美化处理,而且要达到熟练快速的程度。其次要开设电影电视音乐音响课程,色彩美学课程,优秀影视欣赏课程,视音频技术课程,后期包装软件课程等。

(4)视音频技术班。

视音频技术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在节目录制特别是直播的时候,技术保障至关重要,必须专门人才来担当。技术处理的范围包括音响设备,摄像机,摄像附件,照明,视音频数字传输、发射等等。视音频技术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程距离较远,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电子物理学知识。学生首先必须对技术问题具有浓厚兴趣,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而且理科基础扎实。其次,学生要不怕累,不怕脏(一般来说技术业务处理带有体力劳动的性质,更适应男生学习),吃苦耐劳。视音频技术方面的课程,主要有视音频技术,视音频数字技术,灯光照明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各种器材的工作原理与维护等等。教学方面首先要由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关键是要具备系统的音像采录、传输设备,灯光设备,兼顾比较传统的模拟器材和当前流行的数字化器材,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实践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参加视音频传输实况,协助处理有关技术问题,从基础工作做起,积累实战经验,直到学生能独立处理比较复杂的现场为准。

(5)电视节目后期包装班。

包装与制作的区别很明显,前者重在视觉效果的渲染,后者重在内容的表现;前者技术性更强,后者思想性更强。电视栏目、电视节目、网页等等,甚至广告招牌都需要包装,设计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超越现实,亦真亦幻。当前,后期包装越来越重要,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工种,有关人才具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学习后期视频包装,主要是操作相关电脑软件,往往需要长时间耐心精心地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要求学生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秀外慧中。后期包装主要学习相关软件和相关课程,大概包括视觉美学,色彩学,软件有后期包装的ae(aftereffect),动画方面的3DmX、maYa,调色方面的达•芬奇等。教学同时寻求合作机会,锻炼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本专业特长班的教师,不一定要求高的职称,但一定要在色彩、影像方面有足够敏感,并且熟悉软件操作,具有实战成绩。

(6)微电影编导班。

微电影正从一种艺术新形式迅速进入商业操作的领域。借助于微电影进行产品推介、形象塑造,淡化了作为电影的艺术气息,但也使微电影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微电影正在形成独立的产业链条,也许会成为互联网时代与传统电影竞争的强大生力军,有关影视编导人才前途广阔。微电影编导与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要求不尽相同,前者倾向于虚构的故事,倾向于从利益角度服务于特定组织,要求虚构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后者则倾向于社会效益,满足社会信息知情权。学习微电影编导的学生,不一定要求对新闻主题方面的准确把握能力,但要对电影艺术具有钻研的兴趣,对商业宣传有足够的敏感性。微电影编导班的课程应该足够广泛,包括电影导演,影视欣赏,影视制作,影视编剧,影视策划,影视发行等方面的课程。教学中要边教边练,让学生独立编剧导演作品,获得制作经验并寻求社会机会。特长班教师要求要求具有实际导演微电影作品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社会资源,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使他们获得社会认可的机会。

3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篇6

【关键词】新时期;广播电视;编辑;业务水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37-01

(一)必要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大多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必须要符合党的思想要求,所以广播电视编辑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除了专门的时政节目,在其他节目中也要体现出党的纲领和路线,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要向观众传达党的意旨,以此来引导社会舆论[1]。除此之外,一些广播电视节目中所映射的价值观和道德感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观众造成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便更好地引领社会舆论方向。

(二)专业的编排素质。节目编排素质是衡量一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的最基本的标准,因此广播电视编辑必须要强化自己的专业的节目编排能力。广播电视编辑在编排节目时,首先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节目。尽量取出节目最精彩的部分,以便使节目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而且,在节目编辑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单条信息与整体编排的关系,使其更加协调融洽。利用其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而又独立自主,可以更好地完成编排工作,突出体现编排的价值。

(三)采访素质和电视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辑,采访素质也是其基本功之一。只有掌握了良好的采访素质之后,才能在编辑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加设身处地地理解前方的采访记者[2]。从而共同努力,做出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编辑不仅要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语言文字,还要能够对一些音像影像语言进行熟练的操作。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才能使影像的呈现和画面声音的对位等都达到完美的配合,做出更加精彩的广播电视节目。

(一)立足实际,联系群众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由于广播电视节目是面向全社会公众的,因此节目必须符合社会公众的审美要求,节目题材也必须是社会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才能使广播电视节目大获成功。因此,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要立足于现实实际,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是面向人民群众的。而且,要让广播电视节目尽可能地贴近群众,在向群众反映真实事件的同时还要有所创新,使广播电视节目更能吸引观众。

(二)强化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综合能力不强往往会导致节目与稿件之间缺乏连续性,这种节目也难以吸引观众。因此,要强化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避免“只追求看点,而忽视了主流新闻”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广播电视编辑利用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节目编辑的能力,制作出人们更加喜闻乐见的节目。不仅为电台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同时也满足了群众的需要,也向他们传达了主流思想。

(三)提高编辑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由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特性,广播电视编辑需要经常接触并掌握一些新鲜事物,因此广播电视编辑的学习能力对节目的编辑来说至关重要。首先,广播电视编辑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正确把握新闻方向。其次,编辑还需要具备敏捷而开阔的思维。能够根据社会舆论审时度势,抓住新闻热点,把握焦点。同时,广播电视编辑还需要掌握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和灵活的文字表达能力,使节目更加感人,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定期对编辑进行业务能力的训练。不同于其他职业,广播电视编辑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业,因此它对编辑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更新和改革,广播电视编辑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对广播电视编辑进行定期的训练,使其能够及时掌握广播电视的新要求,提高其广播电视编辑的业务水平。同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还要对广播电视编辑进行思想上的培训,增强他们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及应用能力[3]。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的业务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加精彩的广播电视节目。

三、结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因此对广播电视编辑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广播电视编辑要立足于实际和群众,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强化自身专业素质,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彩的电视节目。同时还要为社会传递更加先进和健康的文化,为人们提供一场精美绝伦的文化和思想的盛宴。

参考文献:

[1]白永梅.提高广播电视编辑综合素质的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15,(01):190-19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篇7

语言文字是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基本工具,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也是媒体传播力的基本体现。广播电视是综合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语言符号、面向大众的传播载体,具有实时传播、视听同步的现场感等传播特性,这使其对网络上出现的违反语言规律、令人费解、低俗不雅、在小众人群中交流的不文明的新词、怪词有天然的屏蔽能力。不可否认,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广泛和深入的影响,在新的语言环境和传播环境下,新闻媒体更应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纯洁性的责任。

一、制度约束

我台制定了一系保导向正确,保证安全播出,强化全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的意识,涉及采、编、播各业务流程的规章制度,如《宣传工作统一管理规定》、《频率频道管理规定》、《审片管理规定》、《电视直播节目管理规定》、《广告监播管理规定》等。本台所属各频率、频道对播出节目实行三级审查制度,未通过三级审查的节目,不得播出。一般节目需经栏目制片人、频道(部室)、频道总监三级审签,方可发稿播出;重要稿件或节目,包括重大典型、重大题材、重大舆论监督等,必须经总编辑审签,方可播出;对电视直播节目的播出制定了严密的直播备播方案。所有播出节目都做到了从内容和技术上严格把关,防止宣传导向问题的发生。

我台将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作为宣传导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专门制定了《关于电视字幕、角标播出管理的规定》。要求各频道、栏目及职能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记电视推广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使命,一律采用规范简化汉字,达到美观、清晰、文字表达准确的标准;明确控制电视节目字幕错别字指标,并纳入工作绩效考核;配备专门人员,加强电视节目字幕、角标的校对和把关。对电视移动字幕的播出也规定了申请、审查、编排和播出的审核流程。对广告片中的字幕或广告性质的移动字幕,明确其应按照《广告法》、总局《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及工商部门关于广播电视广告的规定执行。

在宣传管理规定条例中,我台对互联网信息的使用专门进行规范。规定不直接转载使用互联网信息,防止传播扩散网上非理性情绪和虚假消息,严禁使用低级庸俗的网络信息。我台还对武汉广电网、武汉网络电视和掌上武汉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管理,不仅从内容导向上进行宏观把控,也从网络新闻的转载、后台管理、跟帖论坛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我台制定《微博微信管理办法》,对本台各级官方微博、微信和新闻从业者这以职务身份开设的两微进行管理和考核。

二、教育培训

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可以从根本上防范问题发生,保证导向正确,增强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我台为提升采编和节目制作人员、主持人播音员的专业能力,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道德感,定期举办各类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对中华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如何践行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专题讲座,提倡在新闻采编、节目制作和播音主持中善用、巧用、精用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并组织采编和播音主持队伍对融媒体、全媒体环境下广电媒体的发展现状或对策进行学习研讨,其中涉及有“新闻写作的新语境”、“主持人播音员的语言感染力”等与语言文字发展运用相关的专题。组织员工参与总局举办的新闻专业网络培训,其中也有不少涉及如何提高语言文字使用技巧和能力的课程。

三、监督机制

我台总编室下设监播考评部,该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对全台广播电视节目栏目进行监听监看,及时发现节目播出中的瑕疵,对节目在规范性、严谨性、字幕文字、内容格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定期编发《监播通报》,督促频率频道自查、对照、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篇8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奎屯833200)

摘要: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即由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在电视屏幕上出图像播报新闻稿件的电视新闻。出镜播音,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一个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的实践训练环节。采用分组训练、视频观摩、课堂模拟、点评提高、微格训练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领提示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各章节学习任务,进行实践操练,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出镜播音;行动导向;视频;观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05-03

作者简介:任超荣(1963—)女,北京市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演讲与口才教学、古诗文鉴赏。

基金项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行动导向式‘学与做’在《电视播音与主持》教学中的运用”(项目编号:JG2012-06)

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即由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播)在电视屏幕上出图像播报新闻稿件的电视新闻。它具有可视性,以有声语言作为传达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同时,辅之以体态语。出镜播音,是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传媒技术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训练环节。

专业特点与区域行业需求

目前,新疆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高职院校比较少。我院为适应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北疆,面向周边乡镇县市,及时设置此专业,以满足疆内各地州县市及周边省份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准职业技术岗位(群),明确人才定位,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学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导向,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科学的突出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依托新闻媒体行业,探索培养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的新思路。培养具备新闻媒体传播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际工作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新闻宣传文化传播的一般政策法规和特性,了解新闻媒体受众的特点,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和媒体人意识,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知识技能和广播电视科学文化知识;能从事新闻采访、拍摄、编辑、写作、评论以及报纸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工作,能基本胜任采编、记者、宣传、播音、主持、现代文秘等一线岗位的高等职业应用型专门人才。既有职业针对性,又有岗位适应性。

该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实践,普遍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计算机操作、组织策划协调、社交活动、敏锐的新闻观察及采编制作等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印刷厂、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从事新闻采访与编辑、报纸编辑、新闻网页制作、播音主持、婚庆典礼主持、大中型企业庆典活动主持等工作,也可到各级政府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文秘工作。有丰富新闻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的专业人才,将会有广阔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空间。

在校学习期间,安排学生到奎屯电视台、奎屯报社、奎屯印刷厂、农七师广电局、各县市媒体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实习。通过顶岗到岗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习中提高实际操作工作能力。毕业时,学生必须取得高职高专英语B级以上(含B级)证书、计算机一级以上(含一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证(二甲以上,含二甲)、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证、秘书职业资格证,并获得社会公益服务、企业实践和学生科技社团等经历。毕业后工作一年以上,可以考取记者证。

学生应具备的主要知识有: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新闻采访基础知识;掌握新闻写作和评论基础知识;掌握电子排版基础知识;掌握播音与主持基础知识;掌握报纸编辑知识;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掌握摄影摄像基础知识。具备的主要能力有:具有新闻采访能力;具有各类新闻写作的能力;具有电子排版的能力;具有报纸编辑的能力;具有播音与主持的基础能力;具有新闻网页制作和管理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摄影摄像基本能力;具有阅读本专业外语文献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立业创业能力。

出镜播音的“学与做”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有40门课程,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电视播音与主持”,是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播音与主持基础知识和具有播音与主持的基础能力。广播电视的语言传播,是传播主体(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外景记者等)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电声系统,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个从稿件(话题内容)准备到实际播出的过程,有录播、直播和转播。

公众看电视听广播获取信息,方便快捷。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基于事实的报道,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是公众关注新闻、捕捉事实的关键点。新闻只有交待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真实可信。正是基于对新闻六要素的把握,人们面对一则新闻时,才可以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来说,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消化接受新闻,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出镜播音,就是要揭示新闻的六要素。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到以有声语言为主干线或主线表情达意、言志传神,以适应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电视播音与主持是电视传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手段和宣传形式,具有声画结合的特点。作为语言传播主体,播音主持人在话筒前、镜头前、屏幕上,要恰当处理意、情、声、气的关系,以达到自如地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因情用气、以气发声、以声传情。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主持人节目、现场报道、晚会直播等。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电视播音与主持的语体特点越来越鲜明,样态也日趋丰富。目前,有学者称之为“屏幕语体”。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对屏幕语体有基本了解,出镜播音的实践训练,要贯穿学生课程学习的始终。

(一)课堂观摩

出镜播音(口播)要求交流感、讲述感更强;要有体态语辅助,忌语气生硬、面容呆板;因有先进的音频扩放设备和卫星传送,咬字、发声力度要稍弱;语速稍快于广播新闻播音,慢于电视新闻片配音。

电视新闻出镜播音(口播)的内容大致有5种:导语、串联类;公文类;快讯类;背景、知识类;新闻评论类。

课堂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实行动导向式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播音与主持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观看一个个新闻视频。在获取信息知识的同时,着重看新闻播音主持人出镜播音的眼神、妆容、姿势、播出形式、吐字发声、音画面切换、播出效果等,分析各类不同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和艺术风格。增强学生对出镜播音的感觉及感性认识,加深对播音与主持能力的理解。通过视频观摩,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理解,激起练习模仿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表演欲。在一次次仿真模拟训练中,学生体会到了出镜播音的魅力,学会了基本的播音操作。

(二)模拟播音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精心选取相应的新闻视频资料,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互动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出镜播音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模仿训练的积极性。

每播放一则视频,要求学生记下新闻标题、主要内容、主播性别或姓名、播出时间、新闻时长,简评新闻价值,注意主播表情神态、语速和表达,并有意去尝试模仿如何出镜播音。

观看观摩之后,利用教材或自选自编的新闻材料,进行模拟播音。一个学生在讲台上试播,其他学生可以用手机录像,可以记录,小组互动讨论,积极发言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互帮互助,及时改进提高。也可以把学生录的模拟播音的视频,在多媒体投影屏幕上播出,集体观看,播音者自评,学生代表评议,教师指点总结,发现问题、指点门径。课堂上,学生分组展示、单个展示、微格训练、专业点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进行引导,把握节奏进程,推进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出镜效果和播音水平。

为了深入了解实训情况和提高播音水平,一个月的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在微格教室进行出镜播音训练,对热点话题即兴发言、实习见闻总结交流、小组采访制作节目展播。教师率先示范,学生依次上台演讲播音。可采用小组节目展播形式,具体要求如下。

每组4人分别上台播报,播报形式内容不雷同;学生自行熟练使用现有多媒体播放设备,互为搭档补台;选材可选课本训练材料和案例,或另选自编;每组1人主持,负责推介每个播报者的特点、新闻主题要点,串联起4人的播报内容;训练时要记录,不要求全程纪实,记有用的播音经验体会、实训者的明显不足、值得学习借鉴的点,对播音表现简要评语。课堂训练时,人人出镜,模拟播音。中心组成员负责留心每组每人的表现,学生共同思考“怎样学习和练习播音与主持”、“如何模仿自己最喜欢的播音员主持人”、“策划一轮播音与主持大赛并且制定比赛评分标准”、“出镜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各组长小结,中心组点评,教师总结明确提升要求。

行动导向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合作研究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所以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和学习计划,开展采访、调查、讨论、查阅资料、观看或阅读新闻、制作校园新闻等活动,掌握必要的看新闻、抓新闻、做新闻、播新闻以及主持节目庆典活动的能力,对学习中所获取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展示。

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训练,要求学生逐渐养成新闻人的职业习惯,随时捕捉新闻素材,保持良好的播音主持意识。各组学生采新闻发新闻,找话题做节目,丰富课堂学习内容,这就是在“做中学”。在一起观摩了新闻联播的播音视频后,根据教材训练要点与提示,让有主持播音经验的学生,以章节提供的训练材料示范,带动全体学生的播音学习和训练。有时候反过来,让没经验的胆怯羞涩的学生先播报一条新闻,大家一起分析点评,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提高。教师在学生的“做”(模拟演练和互评)中“教”播音,抓住关键加以指点,让学生有趣训练、有意训练、有效训练。

教学中可播放科学发声的视频、播音时的话筒摆放法、胸腹式呼吸法、屏幕语体、新闻语体、金正昆商务礼仪讲座等视频,强化学生的发音标准和播音意识。视频资料在突出播音主持这一教学主题的同时,增广了学生的见闻,涉猎了多方面的知识。

结语

笔者承担的“电视播音与主持”是跨专业的新课型,属于教学转型和创新尝试。在充分了解该专业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行动导向式“学与做”的过程中,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秀环.播音主持快速入门十八招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第4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3]冷晶.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篇9

贾宁,男,播音指导。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播音主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主持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理事。1974年起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播音组长,获得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的荣誉,播音作品及论文多次获全国一等奖。2003年正式调至天津师范大学任专职教师,著有《播音员主持人稿件表达方法与技巧》等教材及论文。多年间为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系统以及文化事业培养了很多人才,毕业生中有多人获得全国“金话筒”奖。贾宁教授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完善教学规范,加强教学系统。学风朴实严谨,学术造诣深厚,为人谦逊诚恳。他的影响力、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获得了多方赞誉。

本期专栏介绍贾宁教授关于播音主持研究的学术论文三篇,以期在业界、学界起到借鉴作用,为我国播音主持研究及实践水平的提升发挥一定的作用。

播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摘要:2008年9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天津电台成立电话广播工作室,为省级正规媒体与大学相关专业实践全面、稳定、深层次合作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借鉴经验。新课程围绕电话广播备稿、播音、录制、制作进行,形成教师学生互动、播音系与社团各负其责的制度化运作格局,成为建在校内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真正”的专业水平,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络媒体提供了条件,是电话广播经验的启示。

关键词:电话广播;教学实践;专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47-03

电话广播是由传统媒体广播电台、传统通讯渠道电话与现代网络、数字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兴媒体。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和联通天津分公司(原天津市网通集团)共同努力联合创建。固定电话用户(听众)每月只要支付很少费用就可以通过电话机自由选择收听特制广播节目。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友好协商,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成立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这一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不断探索、积极推进、完善规范,使电话广播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深入感悟体验和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点、提高播音主持实际水平的重要实践阵地,提高了播音主持的实战技能水平,使播音与主持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有机接轨,突出了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性。

一、电话广播的背景

2008年9月,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李英华亲手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的牌匾交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延文手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落户。这在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中开了先河。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联通天津分公司(原天津市网通集团)合作创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并将工作室设在高校,先期总共投资近100万元,其中包括录音系统、编辑系统设备以及两条光缆线路分别流量为100兆和10兆,分别连接电台与联通公司、天津师范大学和电台,使之形成流畅的信息传递网络。目前,电话广播拥有实验型录音室5间,录音设备5台(套),必要时同时利用教学用播音教室和学生练习用播音室,并建立起较为完善规范的编辑、剪辑、传送体系,连续三年持续稳定运转并规范化运作。为省级正规媒体与大学相关专业实现全面、稳定、深层次的具有产学研合作性质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电话广播实践课程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草创、起步阶段

2008年5月至电话广播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的9月,电话广播的《天天读报》栏目已经开始试播。在电台新媒体开发部老师和专业教师带领下,由部分学生志愿者(主要是原学院社团广播站和朗艺团部分成员)开始进行节目编辑、播音、录制、制作、上传的试验,摸索节目运作流程。

电话广播播音室就直接设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改装、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提供了部分播音设备并重新装修的原先的学生自主练习播音室(学生自主练习播音室择地另建),并可利用教学用播音室和学生练习用播音室。由于录音地点临近上课地点,创建初期,保证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地参与节目编辑、播音、录制、制作、上传,参与人数较多,积极性较高,还吸引了一部分其他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实践中也发现有制作节目规格不统一、质量不稳定、传输不及时等问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及时与新闻传播学院沟通,提出了从教学体制上实现规范化,以保证电话广播工作持久化的设想。

为使电话广播工作持续坚持下去,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看家”内容和品牌内容,同时提高电话广播实践的专业水准,提升其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地位,2008年9月电话广播工作室挂牌后,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报学院和校教务处批准,撤销原专业必修课《科学研究方法》,设立新的课程《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纳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必修课范畴,34学时,记学分2分。

(二)探索、布局阶段

2008年10月,《广播播音与主持》作为必修课正式运作,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电话广播的《天天读报》的备稿、播音、录制、制作进行。在老师指导和部分学生骨干协助下,由参与实践课的三年级全体学生轮流参加,在每周一学时《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的基础上,选派学生自主完成电话广播部分时段的编辑、播音、录制、剪裁、制作全过程(其规模与参与程度为全国空前)。而节目的编辑、上传及管理工作,由部分毕业班学生带领部分院社团广播站和朗艺团学生运作。通过此项实践活动,巩固了本专业学生播音主持、广播文稿编辑、音频编辑制作的实践能力与技能。

具体的做法是:由播音系指定7位专业教师分别从周一到周日带班。将2006级的全体学生分成7个专业小组,每天分别由一个小组值班。早晨6点30分全组同学到电话广播编辑部签到,由专业教师担任领班,分派稿件和分配录音间,要求学生在7点45分之前上交录制完成的节目,统一进行剪辑和审听,挑选符合播出标准的节目发送到电话广播网络,成为听众可以随时选择收听的新型的广播节目。

带班的教师将每个组学生的新闻节目录音集中起来,每次都进行评判、打分,从吐字发声到对稿件的理解表达,逐一进行评判,最终给每一个学生在电话广播中的表现做出整体评价。

(三)完善组织阶段

2009年,原学院社团广播站经调整、充实,组建新社团“声线传媒”工作室,以二、三年级为主的学生成为电话广播工作室的实际运作实体,全面组织这项工作。配合专业课《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进行技术操作,完成上传节目、与电台总部接洽、协调等工作,形成了教师学生互动、播音系与社团各负其责的制度化运作的格局。

声线传媒工作室逐步完善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业务量考核标准,严格管理节目播出流程,保证了节目的质量,使电话广播成为“正规的媒体”。

声线传媒工作室定期请辅导老师讲解节目的选稿、编辑、流程等知识,请电台在职编辑、记者和台领导进行讲座。声线传媒工作室继承了学校优秀社团原学院学生广播站的传统,在新媒体的运作中日益发展壮大,2010年成为学校十佳社团,是所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中与专业联系最紧密的,这个经历使社团成员成为本专业学生中最早的“广播工作者”。

(四)发展、开拓阶段

2009~2010学年,《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调整到晚间课后进行,而且将1个学时的时间改为集体上课,研究以往播出节目或分析当期稿件,之后选择出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节目录制。节目上传时间也改为晚间,截稿时间更加充裕,有利于节目质量提高和制作精致,也适应老师、学生以及声线传媒工作室的时间安排和节目播出的流畅。

同时,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的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方向与采编播一体化主持方向三个小组的同学安排到《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程学习,主要进行电视节目采制、编辑、主持、制作等内容的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五个组的同学仍从事电话广播实践(2011~2012学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向和双语播音与主持、采编播一体化主持方向的学生按学期轮换参加电话广播和电视节目实践),由声线传媒工作室负责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节目的制作、播出任务。至此,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实践领域,《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课布局基本完善。

2010年起,学生社团声线传媒工作室除做好电话广播工作外,还开拓了广播节目直播体系,在校园广播开设新闻、娱乐、服务等类型的节目,并利用学校英语教学考试的听力专用调频广播频率在非考试期开辟了日播广播主持节目娱乐主持节目,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充实到节目中。目前,在天津市高校广播联盟的支持下,收听范围已扩大到天津市十余所高校及其周边社区。

三、电话广播实践课程的意义

(一)把校外实践基地搬到校内,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效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1993建立至今,陆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多处,其中有些已经签署协议的实习单位因不能保证实习学生实习后的就业,不能吸引足够多的学生前去实习;而有些尚未签署实习协议的单位却因为地处学校所在城市、以往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而成为实际上很稳定的实习单位。建立什么样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建立?成为一个难题。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建在校内,借助媒体的政策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将学生的人力优势和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现实产品,电话广播工作室成为建在校内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专业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习。

2008年至今,只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天天读报》栏目播出的节目累计就达1500多组,近30000分钟,收听人次100多万。2008年至今,参加过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天天读报》栏目播出的学生累计600多人,其中参与较多的200多人,电台颁发实习证书200多份。2008年至今,在电话广播工作室有过“媒体经验”的学生进入电台、电视台工作的毕业生都从电话广播实践中获益。2005级学生李大卫在电话广播初创的2008年就是首批积极参与者,2009年初以“寻找男主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2006级黄钊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田翔、于杨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声线传媒”负责人张昱,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2007级张健就职于山东教育电视台;王一如进入杭州西湖之声台,都迅速成为业务骨干。电话广播成为其正式工作前的很好实践。

(二)把专业教学课堂搬到“电台”,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真实效果

2008~200年起,设立专业必修课《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通过电话广播为核心的课程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部核心课程的体系得以在实践中完整体现和最终实现。从大一至大三学习的大多数专业课讲述的概念、理论、方法,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实践。训练体系中以《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广播音频编辑》、《播音作品鉴赏》等内容体现的基础实训,在播音室环境下得以形象化体现。以《播音文体与语体》、《节目主持艺术》、《文艺作品演播》、《广播播音与主持》等内容构成的综合实训,在以电话广播形式出现的《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上得到综合体现。而在这一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办的带有社区广播性质的调频82.6广播、带有网络电视台性质的院学生电视台、带有社区文化性质的包括馨韵朗诵大赛、主持人大赛、学院庆典、专业庆典演出、专业汇报演出等,在专业展示的同时,也是学生策划、组织、经营、操作能力的体现,成为创新实践的一部分。以往我们倡导的“仿真”训练转变为训练中的真实,使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从潜能向现实转变,使学校培养的播音主持人才从“半成品”向“准产品”转变。实践教学不再是奢望和空话,而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

例如,在实训课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就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其中,初期在广泛录制节目后“挑选节目”环节的设立,后期在课堂指导课后“挑选人员”环节的设置,就都是为了形成一种竞争的意识和危机意识。以此为起点,使学生在整个播音的把握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状态导向,这就是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随时就会被淘汰,在现今的社会状态下,竞争几乎无处不在,竞争也是如此的残酷,必须积极面对。这个真实的一线播音主持环境为将要从事这个职业的学生提供了绝好的感受和理解职业状态的机会。作为电话广播最早参与者之一的2005级学生张剑同学,在2009年毕业前以电话广播为内容撰写的论文《电话广播——脱胎于传统的新媒体》(指导教师贾宁)获得了校级优秀论文奖。

(三)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探索实践教学规律

2008年电话广播开办初期,是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专送的《天津日报》、《每日新报》等纸质报纸上选稿、修改、编辑,播音室直接读报纸稿件,事后保留音频和稿件。因为当时人员不固定,制度要求不明确,稿件和音频整理、保存不及时,多有流失。2009年起,新成立的声线传媒工作室健全了管理制度,同时播音稿件改为在网上电子报上下载稿件、编辑修改,播音以读屏形式实现,之后的设备更新也保证了电脑容量的提高,每天播音的电子稿件和电子音频都能做到分类保存、方便搜索。这些资料的保存,和其他专业实训课的课堂练习、专业会诊、期末口试等的音频、视频资料一样,成为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料。由于现在专业教学分散在不同播音室、演播室,课上的录音也缺乏整理,相比之下,电话广播的音频资料是最完整的。这也为其他专业课实训音频资料的管理提供了经验。播音与主持艺术系计划将教学实践的所有电子设施用网络连接起来,分别建立音频和视频两个局域网,资料统一管理,分级别进入,资源共享,有些资料与互联网连接,社会共享,并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络媒体提供条件。这应该是电话广播经验的启示。

电话广播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设备不足,其中包括广播播出设备和剪辑设备、播音间空调设施和通风设施不完善等,需要在实验室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另外,进一步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节目的设置更多与一线节目相融合,增加更多节目品种,使节目真实度和可听性更高,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将来到广播电视传媒部分工作提供更坚实的业务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2]李元授.新闻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吴缦,曹璐.新闻广播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4]娄雷.高校校园媒体的资源融合与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2008(1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篇10

关键词:新媒体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33-01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崛起,既是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及编导专业的挑战,也是对应用型高校教育及教学方式的挑战。[1]

一、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状

(一)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立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媒体行业发展迅速,广电专业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众多本科院校相继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进行大规模招生,如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

(二)专业培养出现偏差,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虽然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招生,但是在专业目标以及课程的设定上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胜任社会工作的需求,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高校设施陈旧,无法适应新媒体背景下人才培养要求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新事物不断淘汰旧的事物,学校的设施更新也是如此。但令人z憾的是,许多学校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使得其硬件设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知识,导致所学内容与社会脱节。众所周知,电视编导行业对仪器和器材的依赖程度很高,如果在学习和工作时不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那么终将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

(四)盲目扩大招生规模,超出了社会实际需要,造成就业率低的现状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门新兴的行业,自然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很多高校利用人们的这种关注心理,在前期没有调研、没有完全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的规模,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完全不成比例,导致供大于求的现状,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就业率较低。

(五)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盲目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资力量又不能做到相应配套,导致师资严重不足。此外,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许多教师的观念陈旧,固守原有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与社会脱节严重。[2]

二、新媒体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个人魅力,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终极要求是全能型的技术型人才。作为高度依赖新技术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具有自身独特的操作系统。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基础课程时,应当对学生进行各个领域的全面培养,尤其是文学方面、新闻方面以及技术方面等,使学生不仅能够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完善,而且还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保持创造性。

(二)深入分析广电专业就业现状,适当降低招生的规模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应用型高校在进行招生时,应当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负责的思想,适当降低招生规模,保证教学质量,做好毕业生的社会就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加快学校设备更新节奏,增强教师师资队伍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应用型高校必须不断加快学校设备的更新节奏,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引进具有新视角和新能力的教师,只有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质量有质的飞跃。

(四)改变专业定位,开设更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应用型高校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把握专业的教学方向,摒弃传统粗犷的教学模式,建立起能够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应当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开设一些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比如专业策划、专业剪辑、专业后期制作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就业时找到理想的工作,才能够真正学以致用。[3]

三、结语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讲,既是挑战,更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高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使学生真正获得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微,雷璐荣.试论新媒体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方略[J].新闻知识,2014(5):82-8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