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十篇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十篇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1:19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问题;对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让他们以健康的体魄参与到各科学习中。而小学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并不理想,虽然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且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体育设施不健全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教学理念陈旧,认识不到位

当前,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仅把体育课当成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任由其他课程挤占体育课的时间,导致体育课形同虚设。另外,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以“传授体育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体育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二)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

现阶段,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是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和阻碍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小学体育教学大都是在室外进行,尽管有专门的教材,但很少有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在体育课上多是让学生进行一些队列训练、跑步练习、竞技运动项目学习,这些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体育设施不健全,制约了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在教学中需要特殊的场地和不同的器材。但现阶段小学中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普遍存在。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运动场地,直接在操场上让学生进行各项运动,体育设施也很陈旧,并很少进行维护和更新,甚至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才配备了简单的设施,这严重制约了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四)教学方法落后,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今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但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大部分学校还是以传统的体育测试项目为引导,以体育测试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来进行教学,且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搞“一刀切”,根本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解决对策

虽然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地实施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充分挖掘小学体育教育课程资源,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就能够把体育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

要想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学校、教师必须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一方面,学校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意志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做好体育课程的设置工作,坚决杜绝其他课程挤占体育课的时间,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落实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优化教学内容,创建特色体育项目

教学内容有无吸引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当前体育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的问题,教师必须结合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增添与删减。具体做法:一是对竞技运动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造,剔除竞技运动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弊端,发挥竞技运动对人的激励作用,回归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比如可将跑步练习改为接力跑、障碍跑等;二是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艺术体操、轮滑等,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三是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毽球等,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小学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的不足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改善,学校、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渠道解决实际困难,确保让体育教学正常开展。具体做法:一是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体育器材的采购,同时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的管理制度;二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适用的简易器材,比如自制沙袋、接力棒、毽子、铁环、陀螺等,这既有效补充了教学设施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活跃体育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由过去的“跟着练”变为“自主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坚决杜绝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法,做到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锻炼都能有所收获。又如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作者:张平单位:甘肃省临泽县新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黄若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12):151-152.

[2]纪旭明.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174-175.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建议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也是关键。在农村教育中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21世纪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

一、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科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1.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学习的运动项目需要。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勇敢、坚决、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即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二)体育教学对小学生集体意识、自我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学活动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能力的强弱、修养的高低、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体育运动能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体育活动能使人愉快和喜悦,并能缓解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改善了心理状况。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去。

二、目前我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调查发现,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目前有“四少”:经费少、人员配备少、体育活动少、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少,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场地器材严重匮乏。

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特别是村办小学体育经费年投入不足千元,人均不足5元。购置的器材本身就低质低价,加上自然损耗和人为损坏,管理不严等因素,更使得农村规模小的学校体育器材严重不足。在运动场地上,多数农村小规模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学校经费不足,场地、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尤为突出。一些教师只注重关注自己所教的语数英,而在体育课上只是让学生自由玩耍,没有教学计划,爱玩的学生玩得尽兴,不好动的学生夏天凉荫凉,冬天晒太阳;好动的学生也掌握不了一技之长,锻炼身体的目的不能有效达到,不好动的学生更谈不上锻炼了。有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作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外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在临近考试的两周干脆取消体育课,全力以赴备战考试,因为语数外成绩和自己晋级、工资直接挂钩,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体育器材方面的管理也常常得不到重视,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因此仅有的器械长期搁置,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

(二)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强。

在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规模小的村小学一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一些村办小学,不得不由其他教师兼职来上体育课。这些教师对体育的认识肤浅,有的确实不会上体育,从而根本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是形式,上课是自由式: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这样的体育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提高我校体育教学效率的建议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其现状令人担忧。因为体育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游离于教育之外,使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与身体素质差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问题表现越来越明显。因此,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落后状况迫在眉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以及各位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要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宣传体育教育,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这个薄弱的环节。

(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三)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开展教学评估有利于强化教育质量意识,有利于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有利于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全面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那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坚决采取整顿措施。只有评估体系得到有效建立,才能解决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农村教育瓶颈,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才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篇3

摘要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在进行改革中,不仅要着重于文化课的改革,还要着重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但是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本文则是从这些方面分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了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重视文化课的成绩和素养,还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体育课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但是中小学的体育课还明显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跟风现象和形式主义,使得我国的体育教育一直无法得到提高。我国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老师的主导地位,教学考试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作为主体,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本文对中小学体育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

虽然我国正在进行体育改革,但是有一部分学校只是做了表面功夫,没有把改革落实到具体情况上,导致我国的中小学生并没有激发出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是因为老师的教学观念一直没有改变。那么为什么老师的教育观念一直没有改变?这是因为我国一直忽视体育教育,而且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无法把重心全部放到体育教学中,这就使得我国的体育改革流于形式,一直没有得到落实。

(二)教学方法

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一直把老师当做课堂的主体,而学生是负责执行老师的任务的客体,其实这个教学方法是不对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老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老师要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而不是给所有的学生安排相同的课堂任务,而是安排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提升和发展,争取满足每一位学生的真实需求。

(三)教学评价

我国中小学体育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积极性,而采用统一的评价方法既缺乏激励性,又缺乏公平性。考试不仅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检验,更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手段。考试要求对所有的学生都公平,而采取统一的考试制度,就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公平,同时也失去了激励学生的意义,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是有意义的,从而让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越来越少。

二、针对问题要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老师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原则。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于重视知识点和运动技巧的传授,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完全忽略了体育课的真实意义。老师应该在体育课上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全面发展,也不要过分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要多重视学生的进步程度,而且老师要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多练习,这样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最初目的,真正提高w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而学校的领导者要让体育老师真正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练习。而在体育改革中,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跟着老师练习变为自主练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所以说,老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要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满足学生要求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或是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出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三)改变考核方法

要想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就要改变体育课的考核方法,让那些一直进行刻苦学习、经常锻炼,但是却无法获得好的体育成绩的学生获得一个公正的成绩;而对那部分不用锻炼就可以凭借先天优势获得高成绩的学生可以适当调低成绩,真正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体育成绩不仅仅要看最后的考试成绩,还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做出评价,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他们应该获得的成绩,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从考核成绩中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回报成正比,看到新的目标和动力,这才是中小学体育改革的目的。

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而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时,把改革落到实处,而不是一直空喊口号,让老师真正把体育改革落实下来。而且学校要考虑到老师进行改革的困难之处,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老师帮助。学校的体育专家要深入到体育改革中,切实体验体育改革遇到的难点,并且帮助老师解决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难题,加强对老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指导,让老师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教学改革中,真正提高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10(3):102-104.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篇4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影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各种原因,解析了内部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一些教育方面的经验,为如何解决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问题提供了一些有价值意义的参考,对于提高农村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影响。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解决问题

一、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学校的体育课

在很多的农村中,许多家长只是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以后可以考上大学,所以,对于孩子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并未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学习的观念中仍处于分数第一的情况。因为有了这种观念的存在,对于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活动带来很多的阻碍,所以非常难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常常出现体育课被随意停止或是被其他课替代的现象。

特别是在体育被列为考试科目之前,很多的学校领导人都认为体育课就只是学生玩一下而已,所以并不希望在体育教育上有所投资,而且学生体育运动会举行的太少,只重视学习方面的发展,对体育意识缺乏。

(二)体育教师的水平不足

很多的农村小学因为财力等方面的原因,体育老师严重缺乏,并且许多的教师的素质不足,专业毕业的少,教师的队伍需要加强。而且学校的领导对于体育教育本身的不重视,导致教师缺乏上体育课的热情,上体育课的时候存在随意应付的现象,一般在上课的时候就是让学生随便跑几圈,或者让学生自己去玩排球、足球之类的,但对这些足球、排球等球类又不做相应的指导。在体育被列为考试后,也只是针对性的练习和考试有关的项目,比如短跑、立定跳远等,所以学生的体育成绩并不理想。

(三)场地、设备有待提高

同样也是因为财力方面的原因,很多农村的小学在体育设备和场地方面都无法满足相应

的体育教学。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一些农村的小学连一个可以跑一百米的跑道都没有具备,体育器材发面更是缺乏。虽然在近几年中,国家的有关部门也为很多的农村小学添置了不少相关的体育器材,但是,因为缺少专人的管理导致这些器材大量的流失。

(四)体育的课外活动名存实亡

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以应该教育为主,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课外的体育活动是没有办法保证的,课程中所安排的体育活动很多时候都被其他的课所补上,而且组织课外活动的时候比较麻烦,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等,而且学生和教师都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关注,所以学校的课外活动只有个形式而已。

(五)学生对体育课缺少兴趣

因为各种原因的制约,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本来就不高,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什么热情。但是,小学生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而且农村孩子的见识面有限,是可以非常容易被激发起积极性,可正因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热情,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单纯的玩而已。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是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教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慢慢的也失去了兴趣。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科学,并且应该具备先进性

学校应该全方位的贯彻教育方针,把升学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只有学校领导真正重视了,体育的教学才能不断的完善并更新所要教学的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去学习在生活中最受喜爱和需要并且有价值的体育锻炼方法。把这些先进的内容融入至课堂,但要注意要和教材的内容相呼应,要会做好适当的变通。此外,要以体育课作为关键点,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让学生可以获得真正的体育教育的机会,并且在这过程中享受体育的乐趣。

(二)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加强

在最近的几年中,一些从正规体育学校毕业的人才已在广大的农村小学中教学,但是,对于这些教师,仍需要加强对于他们的培训,例如提供给他们进修、考察的机会等等,让教师可以有机会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掌握更多的专业理论和相近的基础知识,比如音乐、语言文学等等。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实际的技能,将整个知识网络构建起来才能从学科的体系当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此外,还需要关心这些农村教师的生活,将教师的队伍稳定好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放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伴随着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特长等各方面的差异成长,并且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增长,特别是对先进教学方法的不断融入至课堂,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所以,伴随着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断的更新丰富。

(四)对体育场所、器材设施的建设需要加强

体育场所、器材设施的条件是确保农村小学体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要渐渐的配备好正常教学所要的器材,最大限度的扩大配备供学生所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些必要器材。

(五)广泛开展体育的课外活动

要想课外活动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就一定是面向所有学生所开展的,选择那些学生所喜爱的,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的体育运动活动,让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或是随机的参与一些趣味的小竞赛,以此来发展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培养出具有体育专项长处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去认真的分析以及思索农村小学体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在农村小学体育发展中的规律和特点,加强体育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的过程,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并有效的解决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农村小学的体育工作就是一定会更进一步的提高并开创新兴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集建.如何开展农村小学体育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篇5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展开,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小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但我们也发现,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例如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教学实质却没有变化,过分强调竞技运动技术传授和知识的系统化;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重视不够。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就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体育改革的文件和资料,阅读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相关的论着,参考有关或相近的其他文章和作品多篇,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专家咨询法。走访了宁波市的几位特级教师,100多位不同职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咨询了国内10多位体育专家,与他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听取了意见。同时,还实地观看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部分地市教育局教研室及宁海县教委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听了多位体育教师的课100多节,为本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3、逻辑分析法。本文采用演绎、归纳、综合、分析、比较等方法,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力求论据充分、有力,论点具有建设性。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单靠体育教学也解决不了增强学生的体质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体育教学与增强学生体质无关,更不意味着运动教学就是体育教学。遗憾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却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区分运动教学与体育教学。运动教学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本质的部分。从本质上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身体反复练习、反馈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把体育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的过程,这会不会太窄?如果对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形成了共识,这种强调或许没有实际意义。可是,长期以来把体育知识技能理解为运动技术技能的传统偏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传授、学习健身知识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四、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问题

1、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为什么没有转变?并不是体育教师不想转变,不能转变。而是因为第一,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第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第三,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教研部门给教师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大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设计的意图,缺乏教学改革的必备技能,而且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与我们把体育理解为机械被动的教育有关;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所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适从,无所收获,这无疑是体育教学的失败!

3、教学内容。长期以来,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天性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积极主动去锻炼的学生有减无增。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而竞技性运动项目,则是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以实效性为原则,选用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为模式,通过程序化训练过程,达到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这些运动技术,虽然有助于学生已具有的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对体育教育来说,显然脱离了其内涵,只能是一种外部的行为要求,未必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最佳活动内容,而且警觉化的强身指向在于片面强调体育对人体的改造作用,过分追求人的身体活动能力的不断超越和自我精神的磨练,因此,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必然会偏离正确的健身目的,违背人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规律,不实际地要求学生片面追求运动能力的超越,崇尚于外在的强筋壮骨、体能达标。

4、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学习。与此相适应,在体育教学设计上,也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象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5、教学评价。那种教学评价的划一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失公允性。考试,是对人的某种能力的公平检验。既然是公平检验,那就要有时间上、方式上、内容上、评判标准上的同一规定。平时考核很难做到这一系列的同一规定,因而也就很难成为一种公平检验的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然而教学评价的划一化,忽视了学生的进步,显然也就谈不上有何激励性。

五、采取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遗传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体育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评价的体育教学。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现代教学观,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遗传型”和“灌输型”教学观,因此很容易单纯去追寻没有理念的教学形式的现象。如目前许多学校都尝试了选项教学、小集团教学、体能分班教学、个人特长分班教学等形式和方法,以努力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思想僵化,使得这些教改尝试大多停在形式的层面,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2、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当前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过去,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许多精力放到对某个动作的精雕细刻,考核学生的体育能力也往往用技评或跑表、米尺去丈量,这种做法脱离了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背离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得不偿失。对此,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知识和技能只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中介,不是能力自身,所以,学生健身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专门的教学、专门的教学内容和专门的方法实现的。

3、遴选教学内容。运动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对它的加工就是所谓的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化,这是体育教师准备教材的重点、难点。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如小学的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三人或五人比赛”等内容,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毽球等。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4、优化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5、改革考核方法。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所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在给予政策导向外,应及时落实解决教师工作的困难,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学校体育专家要深入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难题,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指导,使教师能够真正地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m].大连: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3]陈琦等.现代体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8,(5):18.

[4]陈志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3):102.

[5]杨贵仁.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设想[J].体育科学,2000,(3):20.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在新课标的实施下,体育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学校体育教育作为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承担着增进人类健康及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占有全国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和难点,直接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育理念匮乏、落后。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滞后,不能为改革实践提供应有的支持和指导。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尤其是在我国农村,体育课程设置无法达到其他课程的标准,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陷入了原地踏步的境地,颇有被搁置忽视的态势。

2、体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较弱。有调查显示,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各种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教师。由此可见,作为课程教学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的体育教师,是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一直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课程只是一堂玩耍的课程,在中小学体育课当中,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远远达不到现实的需要,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有体育教师之名,无体育教师之实,大量的体育教师都是非专业型的教师,一些体育课程都是由班主任或者其他的任课老师兼任的。

3、学校场地不足,体育器材短缺。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是需要在一定的场地中才能够进行教学活动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器材的购买,加之学生活动空间场地的不足,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体育活动种类和范围,如有的学校限制踢足球,有的学校被迫在马路上做间操和上体育课。即便一部分有场地的学校,也是坑洼不平,年久失修,仅有的几件体育器材破损严重,使教师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教学。

4、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不足。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但是这并不等于体育教学与增强学生体质无关,更不意味着运动教学就是体育教学。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方法上,过分的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不能做到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做到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不能做到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二、改进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对策

1、转变体育教育理念。要从思想上改变学校及教师以应试教育为本,思想上忽视体育教育的现状,必须严格宣传和落实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使得学校和教师将体育课程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做到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锻炼课,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数量和质量。只有学校和教师的思想改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体育课程教育资金不足是影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的资金投入,弥补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简陋狭小和体育设施器材严重缺乏的不足。只有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才能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有经济能力去建设体育场地和购买体育器材。

3、培养优质小学体育教师资源。体育教师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高低,那么,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改善学校体育的条件,应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而师资队伍建设又应以解决师资短缺为重点。一方面应增加对体育师资培养的投入,扩大体育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应根据农村教师兼教体育的实际,在一般师范院校中提倡选修、兼修体育。同时,在已实行兼教体育的地区和学校应加强管理,对教师做好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

4、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苏转平,山西省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10.

[2]邓卫权、胡健鸿,体育专业学生普修课学习成绩办法初步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篇7

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当中,学校体育教育作为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承担着增进人类健康及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对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占有全国百分之八十五的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却是教育改革中的难点。所以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对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造成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落后的原因

(一)农村体育教育观念落后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农村,体育课程设置无法达到其他课程的标准,并且得不到学校及家长的重视,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学校方面为追求升学率,对体育课程教育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多少年过去,升学率有所提高,但是体育场地不见扩大,体育设施不见完善,体育课程教育水平不见提高。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陷入了原地踏步的境地,颇有被搁置忽视的态势。作为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体育课程教育本应扮演着和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角色,而如今却落得如此尴尬的境地,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观念的落后是主要原因。

除了学校方面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以外,学生家长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农村家长普遍认为,体育锻炼等同于体力劳动,而农村孩子在家参加体力劳动的机会很多,在体力劳动的过程当中已经打到了锻炼的目的,所以,学校的体育课程也就没有太大必要。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农村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无法提高。

(二)不发达的农村经济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队伍及体育设施等满足不了教育需求

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远远达不到现实的需要,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有体育教师之名,无体育教师之实,很多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师代职体育课程的教授。而这些教师当中,科班出身的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体育天赋的孩子不能得到科学的引导,而失去了开发自身潜质的机会,更有甚者,因为听取了错误的教学指导而使得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加之农村经济不发达,直接导致体育设施不健全,体育场地面积狭小而缺少足够的资金建设体育场及添置体育设施。使得重视体育技能锻炼的体育课程流于形式,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简单的跑步、踢毽子等锻炼,更深层的技能锻炼根本没有。

我国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需求及其迫切,但是作为占有大部分体育后备力量的农村中小学生却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条件去接受正规科学的体育教育,这样直接导致了我国体育人才的供给形成了很大的缺口。

(三)体育课程设置单调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不但使得体育教育物质条件欠缺,更使得从事体育课程教育的学校及老师在思想上忽视体育课程的教育及改进。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备课真的起到作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老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育之前根本不备课,即使有备课的,也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往年的教学思想及模式,不会根据现实情况有所改进。

这样一来,农村体育课程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物质条件上都十分欠缺,那么,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水平停滞不前也在预料之中。

作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体育课程教育流于形式,老师应付了事,学生自然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在强调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今天,这将给我国中小学生的素质提高带来极大的阻碍。

二、改进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要从思想上改变学校及教师以应试教育为本,思想上忽视体育教育的现状,必须严格宣传和落实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使得学校和教师将体育课程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做到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锻炼课,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数量和质量。

只有学校和教师的思想改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除了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外,体育课程教育资金不足也是影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技能教育是体育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技能锻炼又离不开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应用。但是在我国经济落后的农村,体育设施和器材的购买资金严重不足,根本满足不了现有的需求。那么体育课程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是相当困难,单靠体育教师在语言上的引导和落后单一的体育器材的应用根本无法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

所以,这就要求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的资金投入,弥补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简陋狭小和体育设施器材严重缺乏的不足。只有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才能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有经济能力去建设体育场地和购买体育器材。只有这些硬件条件达到需求水平了,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教育质量。

(三)增加体育课程教育评定标准,提高学校及教师积极性。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开展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只是为了应付了事,完全把体育课程教育放在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进而教师对所授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也大为降低。这样,体育课程设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改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以往的教学模式,即使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也无意于去作出改变。

所以,在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加大支持力度的前提下,必须要有一套评定标准去保证政策的落实,只有这样,教育资金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森,波斯尔思伟特,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七卷)[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660.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抗挫能力;培养

1抗挫力含义

赵坤明在其文中提到过:“挫折承受力指的是个体遭遇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它是个人维护心理健康的一道防线。”李海洲,边和平也曾在他们的著作《挫折教育论》中阐述:“所谓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挫折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

2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存在的问题

1、抗挫力培养的理论指导缺乏

虽然近年来,很多的体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很多小学体育老师也意识到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可是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抗挫力的相关理论却很少,相关的抗挫力培养方面的知识也散见于一些杂志和期刊中,系统的介绍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理论资料缺乏。即使有一些相关的理论文章,也没有系统的、针对性的结合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进行论述,可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2、抗挫力培养的实践指导缺乏

由于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以及学校的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中都没有明确提出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挫折培养,所以在体育教研活动中,很少针对性地涉及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抗挫力方面的内容。因此,很多小学体育老师们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系统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紧密联系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导致体育老师们在设计具体的培养小学生抗挫力方案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当前的体育教研活动中关注教学组织,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多,关注学生的意志力培养的内容也屡见不鲜,但关注学生的抗挫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把抗挫力作为研究主题的实践活动并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3、抗挫力培养的内容本身零碎分散

现在的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并没有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纳入课程体系,所以大部分体育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并没有刻意的将小学生的抗挫力培养纳入课堂教学目标,只是在一些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项目练习时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挫折教育,没有仔细的将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重组。这些导致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抗挫力培养的内容本身零碎分散,不成体系。

4、抗挫力培养的方法简单

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必须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某些小学体育教师虽然也在自己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但是其方法内容比较死板,对待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方法却不变。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成熟度都不一样,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性格、能力方面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每个小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就必须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于不同挫折承受能力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小学体育教学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不够重视

现阶段,更多是将小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归入主学科的德育当中。学校领导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功效缺乏信心。认为体育学科主要的是对小学生体能、技能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加之体育教学大纲没有明确要求体育教师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所以学校的管理层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仍然不够重视。另外,虽然很多小学体育教师认识到了当前小学生抗挫力的低下,认识到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他们对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抗挫力的可行性或培养效果产生怀疑。

诚然,培养小学生的抗挫力不是单一学科的孤军奋战,而是应该诸育并举,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营造情感场,对学生的知、情、意、行产生持久的影响,以此形成其抵抗挫折的坚强意志力。但同时,只认识到某一学科的“势单力薄”,从而推卸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责任的做法也是一种消极的表现,是应该坚决予以抵制的。

2、教师对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理解存在误差

当前,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的活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吃点苦,让他们感受困难,磨练意志。如利用体育课让学生多跑几圈,喊几句口号,强迫胆小的同学去练习跳高或跳山羊。他们的原则就是小学生怕什么就练什么,什么薄弱就练什么,缺少对小学生挫折感形成的原因分析,对于小学生抗挫力培养的内涵缺少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部分小学生的挫折感加强,效果很差。

3、抗挫力培养过于强调体能和技能评价

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在注重动作技术的评价的同时,尤其关注学生的态度和心理方面的表现。所以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抗挫力培养,就要注意学生评价的多元化,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过程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生抗挫力培养的效果。但在小学体育老师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工作量的增加等等导致最终的结果还是侧重于体育技能评价。对于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情感方面的评价还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的缺点,使得小学生对于责任感、自信心、意志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受到限制。

4、体育教学忽视小学生应对挫折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到“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的注重小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而我们的体育工作者都知道,评价作为一项教学活动,它既是检验我们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的自我评价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都有很大促进作用。同学之间的评价较之教师的评价更及时,更具亲和力,更能得到同学的认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体育教师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引导不够,加之可供学生进行主体评价的时间和方式的缺乏,导致偶尔出现的几句学生的自我评价或学生间的评价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近年来,社会对于小学生承受、克服挫折能力的欠缺或低弱,普遍感到不满。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平时缺乏锻炼,在困难面前,很少表现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一遇不顺,挫折反应极为强烈。这方面有些问题如不及时疏导和加强针对性教育,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如何使小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挫折,需要学校教育及时予以指导或引导。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的不足

在小学的各门课程中,思想品德这一课门本身就是较为抽象思维并且具有着很强的理论性的课程。然后在教师们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于学生们自身感受的注重,经常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与学生们进行应有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令整堂课程的时间都变成了教师自己一人的讲述与理解,这种枯燥乏味的授课形式在课堂中很容易使学生们的精神无法集中,缺少学习钻研的动力,甚至更有学生会由于课堂的无聊而选择睡觉。久而久之很容易使学生们逐渐的排斥这种学习环境,而因为学生们对于所授课的内容会掌握不好。从而导致课程效果的不理想。此外,教师们在课堂授课进行该课程内容的时候总是经常出现对于该课程内容的尺度拿捏不定,从而导致全堂课程显得没有针对性的授课和该课程的主次分明这种层次感不是太过明显。这大多源自于教师备课时对于可能在课堂上面出现的问题预设的不够详细,如果备课过于困难。这样的备课作业不但会严重的影响到在课堂上教师们的授课效果,还会导致授课后的效果不堪入目。对于备课时所预设问题太过于简单,在课堂上学生们会因为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兴趣,失去对于该课堂的兴趣严重的影响了该课堂对于学生们的培养与成绩的提高。太过于困难,学生们会因为无法理解而产生挫败感,这会直面的打击到学生们对于该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一部分教师对于以学生们为课堂的授课中心这一理念理解的不够全面,在课堂上过于放任学生是学生们在课堂上面没有一个明确的自我认识与全面接受课堂所复习内容的心态。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就无法做到精准的去掌握学生们的思维走向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引导,不能够保证该课堂授课中心与学生们的学习心态形成一致。另外在每一堂n程复习的时候,教师们经常去忽略一些没有在备课范围之内的不是太过重点的知识。而有一部分头脑比较灵活的学生们会相关的提出这些不被重视的知识由于教师们之前备课量不足从而导致无法去正面或者全面的分析与回答。这种现象不仅仅会令教师们无法给出全面的正确回答还会令学生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和思维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程度。

二、授课的有效性提升方式

教师对于该堂课程进行完好的规划以及制定明确的思路。从而制定一套合理且令学生们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案。并且针对课堂当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对的解答与预测。以此来生成根据课堂授课本身的中心而产生的能够与学生们互动理解道德一种动态形成的课堂,实现改变原本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课程看作是一场教师与学生们的交往、互动以及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去强化学生们的知识理念。高中政治课程的课堂探究性提问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中心起点出发的,教师们应该不断的去寻找学生们的知识经验和探究目标之间的一种默契结合点。应该从学生们的实际来定位探究目标,将探究的目标和同学们的现有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探究的教学模式。

经过研究与讨论发现学生们在学习接受新鲜知识的最快方法就是将新鲜的知识点与自我本身拥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与想象发展。建立起知识经验和探究目标之间这一桥梁可以令政治课堂上一些让学生们难以理解繁琐的知识进行更加简洁通俗易懂。这样便更加有利于增加学生们的自我思想与该知识点的构建。并且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引发学生们强烈的探究机动,教师们应该教学展开时将预设性问题转化为生成性问题,并且把握好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这一转换。令其预设问题变得更加的自然出现在课程中,这样才能试探就行提问做到客观的效果。

教师们要做到创设问题情景,将该课堂中的知识点与现实案例连接在一起,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当中,为了每一次课堂中能够生成这种动态教学课堂的重要理念,能够达到加强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们的互相交流。改变传统那种封闭式的授课模式,使教师与同学们共同发展进步并且有效的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授课效果。教师们做好“预设”与“生成”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思维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们应该着重的培养学生们对于新媒体环境的产生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新媒体环境下改变传统的那种封闭式授课教育模式,较少小学生们思想品德发展的阻碍,最大程度的发挥新媒体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并且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绿色的新媒体环境。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这名学生长大以后做人的态度,做事的风格都有着不可分开的紧密关系。做好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将其完善,尽量减少其与社会不良风气的接触和感染,由于小学生处于一种懵懂无知的时段。对于外界的花红酒绿充满了好奇心和嫉妒心。教师们要针对小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其明辨是非,正确的面对新媒体背景下的一切产物与风气。使其具备着较高的道德水准,并且积极的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教师自身的工作,从而共同完成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以此来减少社会的不良风气扩散与传播,让每一名学生都做好优秀的少先队队员。

参考文献:

[1]胡庆芳,贺永旺等.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蒋宗尧.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基本功[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张必发.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13,(20).

[4]缪国松.五星教学法在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2010,(21).

[5]吴建.顺应学生复习心理增强复习课实效――对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的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08,(07).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篇10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诊断、培养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改进。〔1〕在广东省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终身锻炼的意识,造成了体能的持续下降。出现这些问题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所存在的研究并没有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类与分析。因此,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理论,旨在为国内体育教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也为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许多棘手问题提供有力依据。在这一意义上,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诊断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1)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提供实践基础,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诊断机制。

(2)通过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观察,依据相应的指标,判断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种类型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反馈,对我省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改进。

1.2研究意义

(1)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体育教学问题发生的规律,以及防治问题产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各种诊断方式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3)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在评优课或研究课中,为评委提供评价或研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常态课教师备课或在常态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实践依据;让中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体育课堂才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如课程论与教学论、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等

2.2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结构访谈;对学生进行无结构访谈

2.3问卷调查法: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环境等问题的看法和现状;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了解体育课堂效率、体育课堂互动、体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体育课堂的监督和管理的现状;学校领导的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课堂的管理、监督,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态度

2.4课堂观察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观察

2.5个案法:针对某节课在某种特殊情境下的特殊条件下,广泛系统搜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分析、解释、推理

2.6数理统计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教育病理研究在日本激发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其中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社会学教授新崛通主编了《教育的病理》。他认为教育病理是教育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病理,他将教育病理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性病理,它们起因于教育,由教育的结果而产生,是结果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学生自杀和神经衰弱;第二类是病理性教育,它们是与教育有关的病理,是产生病理的教育条件,是原因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升学竞争。〔2〕

中小学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或体育场馆进行。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也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目前国内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仅有的只是一些现象研究,比较泛泛,缺少产生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如范运祥等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一文中把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价值归为四个方面:(1)发现课堂教学与不足,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促进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养成与发展;(3)教会体育教师善于倾听与沟通,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4)发掘和弘扬体育教师教学特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3〕

3.2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3.2.1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通过调查得知,虽然新课改全面实行,但是在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内,过去旧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体质较差或者对某类体育项目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造成了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偏低。〔4〕教师把教学工作围绕“达标”来展开,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单一化,变得只注重运动技术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能力与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的培养。同时,在一些践行课改的学校课堂上,也有着类似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虽然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花样百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却没有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学生只是积极地在参加体育活动,参与后的锻炼效果却收效甚微。体育课的目的本来就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为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参加什么项目,都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与强度。〔5〕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在承受运动负荷方面的随意性较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运动负荷远远不够,体育教学效率太低。学生在这样的一节课中得不到锻炼,根本就不能体现体育技能的精粹,也就不可能增强自己的体质。

3.2.2教学方法僵化、缺乏互动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6〕在我国,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很传统的“四段教学模式”,即从开始到结束一共分为四个步骤。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总是以慢跑来开始,然后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做一套老生常谈的徒手操,哪怕今天的教学内容和以往大不相同,但课堂准备却还是不变。这种老师独自教、学生机械练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僵化,缺乏鲜明有特色的时代气息,往往使现在的新一代年轻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过分突出了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偏重对技术的掌握,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使得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体育活动原本的出发点是一项轻松愉快、增强体质的活动,尤其对处在身心全面发展阶段的学生,体育活动恰能迎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然而,僵化的、缺乏互动的组织形式只会造成学生心理的压抑、被动地从事毫无兴趣的活动。

3.2.3体育课堂缺乏监督和管理

在学校体育课堂的工作管理中,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的课堂工作缺乏充分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第一时间解决。有些学校虽然已经设立管理体系,但其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一些乡镇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具体集中体现在对于教师、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管理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和“放羊式”的方式,在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监督方面的缺失,导致体育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有些学生有失公允。有一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仅以“达标、分数”作为唯一标准。不仅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又缺乏激励性有失公允性。〔7〕这些评价标准对一些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中小学生很不全面,同时也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带来了阻力和消极因素。

4对策与建议

4.1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和意识的改变与革新。这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更是如此,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遵照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放在学生体育课堂的首位,同时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首先,体育教师要把以身体训练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全面发展上来,既要保证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强度标准,又要寓教于乐,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式训练。其次,学校应构建科学完备的学科体系,使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能掌握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8〕。

4.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改的标准,并灵活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的体育场景中通过克服各种设定的障碍来实现体育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运动动机,从而体会体育课堂的乐趣。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体育的教学中理应把多媒体影像设备融合进新式教学中来,尤其是广播体操或者“太极拳”的形式,更能以直观的动化方式创新教学方法。〔9〕这样体育课程就不仅仅局限于肢体上的教导,还增加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破解了语言与动作的瓶颈,尤其是分析强化教学效果时,更能以效率和质量取胜。

4.3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遵循以目标来引领内容的思想,即教师应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要对体育课堂竞技化的思想加以转变,对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和加工,淡化其竞技性质,简化其比赛规则,从而降低学生对竞技技能的掌握难度。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将竞技项目与游戏相结合,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运动乐趣。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地区的环境差异、季节变化、天气情况,根据身体健康的不同合理安排课程。如:开展关于身体健康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掌握疾病预防、安全应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