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管理会计课程十篇管理会计课程十篇

管理会计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53

管理会计课程篇1

关键词:导学―案例―实训;教学模式;管理会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82

1课程性质

《管理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总课时54学时,是高等院校学生在掌握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是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大多数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忽视了专业技术这一课程性质,所以,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重复交叉的教学内容需要改革

《管理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都是高等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来看,《管理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存在交叉重复,如存货管理、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作业成本计算法、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章节。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管理会计》课程安排在《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课程之后进行,所以,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相互交叉和重复的教学内容不进行教学改革,将会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破坏这些课程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2.2“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

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任课教师只注重课堂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内容循规蹈矩式的讲解,学生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让学生感觉该课程枯燥乏味,挫伤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革“灌输式”和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适当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同时,必须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缺乏实践的教学过程需要改革

《管理会计》课程主要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面临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无法体验管理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2.4我坏目己朔绞叫枰改革

目前,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课程基本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取决于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成绩占70%,主要取决于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测试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不能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教学考核要着重考核实务操作技能和实践报告的撰写能力,通过对《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采用现场操作、实践报告、演讲答辩、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就要求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强调实践过程的重要性,提高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激发学生参与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因此,《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最基本的改革思路是加强实践教学。这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的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树立分工协作意识,加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顺利及时过渡,努力实现学毕业生就业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会计专业学生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就业适应性及持续发展的问题,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3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导学―案例―实训”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采用“运用实验室丰富的实训教学资源,课堂讲授引导学习为前提,以案例教学为中心,实训教学资源和手段巩固学习为基础的‘导学―案例―实训’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管理会计的“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具备会计学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掌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企业实际管理活动。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等学习过程,完成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最终达到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精神,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实践工作。

3.2“课堂讲授+实训指导”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实训指导”并重的方式,课堂讲授课时:实训指导课时=2∶1,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实训软件采用“网中网管理会计实训平台”。

由于将54课时的授课时间分解为34课时的授课、17课时的实训指导、3课时的期末考核,整个教学过程任务重,时间紧。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自学掌握,课堂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抽查考核,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中存货管理、全面预算、货币的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章节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预算等教学内容,与《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对于这些内容,要适量减少课堂授课时间,加强实训指导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知识能力。

3.3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经济管理学院财会类本科教学的成绩考核方式多偏重于笔试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较榈ヒ黄面,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为了让考核方式更为合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采用现场操作、实践报告、演讲答辩、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具体方案为:期末的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70%,其中,期末考核=专题报告60%+实训考核40%。

其中:专题报告成绩=专题报告团体得分+专题报告个人得分,案例分析团体得分为8个组的代表评分的平均数,个人得分是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岗位或分工角色由任课老师打分。

“专题报告”是根据本课程每章知识点,选择典型企业作为背景资料信息,学生进行自愿分组,每小组8人,每小组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案例分析,并利用ppt演讲展示和全部小组代表参加评分的形式进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考核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协作分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考核”是利用“网中网管理会计实训平台”的实训题库,选择典型的实训内容,较全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

4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4.1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能力

通过制定本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编写授课计划和实训安排,设计期末考核方式,确保整学期的教学顺利按进度实施,任课教师对本课程及财会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按照制定的教学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由此,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学习和教学能力,并为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4.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个人专项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导学―案例―实训”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是根据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任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设计实训教学环节,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种循环双赢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进行高效的学习,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督查改进,不断地反馈信息、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灵活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专项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商业会计,2012,(9).

[2]田月红.《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3]信春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1,(10).

[4]张云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3).

管理会计课程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这三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在内容和方法体系方面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理论界对此一直颇有争议。这不仅导致了研究资源的浪费,而且给会计教学带来了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三门课程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对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基本框架。

一、管理会计课程的留舍

目前,高校采用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率非常高,写作毕业论文主要表现为管理会计的很多内容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重复。有学者主张将管理会计课程取消。笔者认为,仍应保留管理会计课程,不能简单地将其取消。理由如下:

1.社会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1952年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管理会计”一词,这标志着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并得到公认,促使了现代会计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管理会计在西方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上许多会计组织也都成立了研究管理会计的专门委员会。

2.一个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不能没有管理会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和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就需要具有实时性、前瞻性的会计信息,而传统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www.133229.Com管理会计是在传统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向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有效使用和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所需的信息。完整的现代会计体系应包括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为外部管理服务的财务会计,另一个则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

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三门课程的层次关系与定位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应属于同一学科层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二者关系密切,均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写作硕士论文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属于第三层次。

财务管理与会计相互区别,各成体系。财务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管理,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会计是对以资金运动为主的经济活动进行信息管理,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从资金运动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直接对资金运动进行实体管理;会计是对以资金运动为主的经济活动进行信息管理。这应是区分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客观依据。从学科体系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研究的是资金直接管理规律,具体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组织、调节以及监督,以引导和调节资金的流向与流量;会计研究的则是企业资金间接管理规律,即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分析和预测,以准确、及时地提供资金运动的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属于物质流,财务管理进行有关资金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检查等实体活动,属于职能性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综合的信息运动,主要包括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运动,属于以资金运动信息为主的信息流。会计对经济信息运动进行直接管理,而对资金运动则进行间接管理,它通过对经济信息的采集、交换、输出和反馈等观念总结活动,参与经济决策,进行经济控制,属于基础性管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明显区别,但二者在内容、标准、功能以及信息流程上都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根据各自的标准和要求对成本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管理会计侧重于为管理的决策功能提供相关信息,着眼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成本会计侧重于为管理的控制功能提供相关信息,着眼于成本最小化。

三、对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思路

1.整合的基本原则。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并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但从教育目标角度来看,为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可以允许必要的内容重复,写作医学论文既要解决好课程内容的协调问题,又要注意教学时间的衔接,力求既保持各门学科体系的完整,又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

笔者认为,当前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目的在于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教学角度强调三门课程之间的互补性与整合效应,而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系统。如何针对三门学科未来发展的特性进行“个性化”改造,特别是针对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与文化特征对三门学科进行全方位的系统重构,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在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不能总以静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应从动态的角度加以考虑。各门学科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将三门课程简单合并无法使学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为主要考虑因素,以财务决策为核心,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和控制为主线,以本量利分析为基本手段,以经营决策为核心,以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

2.三门课程内容的设计。财务管理课程应包括财务分析、筹资与资本结构、有价证券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算、收益分配、企业并购等内容;管理会计课程应包括成本习性分析、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经营决策、项目投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等内容;成本会计课程应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等内容。

上述课程内容整合的基本思想是:①成本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础课程(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课程),写作职称论文应以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为主,其中成本核算应重点讲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并兼顾其他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而有关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容应纳入管理会计课程。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的一个重复点,这种重复是必要的。财务管理课程应侧重于讲述财务预算的编制与考评,这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管理会计课程应从全面预算角度出发,围绕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控、考评来展开。③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的重复点。笔者认为,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证券投资为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项目投资为主,这能够与全面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内容实现有效衔接。由于二者的内容均以时间价值为基础,出于对教材体系完整性的考虑,二者都应保留时间价值内容,可通过教学计划,根据授课时间先后调整各自的教学内容。④传统管理会计课程中存货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存货资金的安排与占用,应将其列入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归属于管理会计。⑤责任会计应属于管理会计的特定内容,不必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进行专门叙述。⑥标准成本制度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预算管理的必要手段,应归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不再纳入财务管理课程。⑦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属于财务管理筹资的范畴,经营杠杆已在资本结构内容中加以讲述,不必再在管理会计中予以阐释。

主要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课程篇3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仍然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处于从属地位、学生普遍缺乏管理会计意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课程教学模式传统而单一等问题。提出提升“管理会计”课程师资队伍水平,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重视“管理会计”课程建设,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地位;加大“管理会计”课程宣传力度,提升学生管理会计意识;优化“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创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构想,并已在初步实施的教学改革中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

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教学成效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重要分支,主要侧重“创造价值”,其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这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有很大的不同。早在2011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原秘书长丁平准就曾透露,国内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已经达到了300万。虽然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管理会计人才的输送和培养仍然任重而道远。2014年10月,财政部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件的,充分表明了国家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视。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各大高校,如何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校这个基础摇篮的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意识和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从师资力量来看,由于“管理会计”课程开设的时间相较“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课程较晚,我国各大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并没有专业对口的“管理会计”课程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相反,多数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师都是由原担任“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兼任的。虽然“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有些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但这2门课程的侧重点毕竟不同。因此,未经过专业“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培训的教师只能通过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管理会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更需要具备对企业实务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我国多数高校的授课教师多是从校门到校门,很少涉及企业日常管理的实践领域,这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现实严重脱钩,无法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此时,如果学校教学资源与校外导师师资力量匮乏,就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导致多数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难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

(二)课程处于从属地位

从课程地位来看,各大高校的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时多偏重财务会计,对管理会计知识的讲解不够深入,使得绝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对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了解都处于“只知其理,不知其用”的状态,导致国内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的局面。虽然我们一般会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在理论上似乎地位平等,但是在高校教学安排上却过度强调“财务会计”课程而轻视“管理会计”课程,具体体现在课时安排少、课程内容不够深入上,致使“管理会计”课程处于从属地位。同时,“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学科交叉,例如作为“管理会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成本管理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被划分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即“成本会计”课程,进行详细的讲解,而“管理会计”课程的授课时间通常晚于“财务会计”课程,这会使学生产生这部分内容我似曾相识从而放松学习要求的侥幸心理。另外,由于多数学校的“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通常由一位教师进行授课,又因都带有“管理”2个字,许多高校毕业生对二者的区别模糊不清,甚至误认为“管理会计”课程从属于“财务管理”课程。

(三)学生普遍缺乏管理会计意识

从学生角度来看,“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仍然和传统“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没有本质区别,学生在课堂上仍然保持着与“财务会计”课程相同的学习模式,只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而少有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师生互动也严重不足。多数学生仍然认为课堂上出现的案例分析是“拓展内容”,而不是自己主要学习的重点。由于“管理会计”课程知识的灵活性,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思维引导,学生很难形成管理会计意识,在“管理会计”课程学习过程中本末倒置。这种学生普遍缺乏管理会计意识的现象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上,还体现在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报考上。目前,各大高校毕业生普遍热捧的证书仍然是Cpa、aiCpa等与财务会计相关的证书,很少有人报考与管理会计相关的Cma证书考试,而且多数学生对Cma证书考试知之甚少,甚至不了解Cma证书的现实意义以及毕业后对就业的重要性。事实上,在当前管理会计人才极其缺乏的现状下,Cma证书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央企、国企非常认可的资质之一,至少它可以证明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就具有了管理会计的意识,并且有意愿在该方向继续发展。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从教学内容来看,“管理会计”课程可以分为3部分:一是管理会计基础理论,如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二是管理会计职能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应用,如经营预测与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等;三是管理会计的前沿领域知识,如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战略成本管理等。另外,由于“管理会计”课程课时较少,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都重点围绕第一、第二部分的传统管理会计知识展开,而对管理会计前沿领域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扩展很少。即使有些“管理会计”课程对前沿理论知识进行了讲解,许多教师的教学课件在形成基本模式后就鲜有变动,内容的更新也相对滞后,无法紧跟社会发展的最新步伐。同时,由于“管理会计”课程与其他学科内容的重叠和课时紧张等因素,使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导致“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不够完整,使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形成形象完整的印象。此外,我国多数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内容过于陈旧,除一些经典的案例外,鲜有与教学时段相匹配的最新案例内容。

(五)课程教学模式传统且单一

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来看,“以教为主、以课内学习为主、以分数决定结果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课堂讲授只注重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不仅抑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探索的精神,而且难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近年来,许多高校为了克服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引入了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较为新鲜的教学模式,但仍无法动摇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讲授方法。同时,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的获取仍然以课内学习为主,学生自我学习、探索的精神不够高涨,课外学习渠道也过于有限。此外,多数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模式仍然毫不动摇地选择了“选择、简答、计算”的模式,因为这种方法有其本身的客观公平性,也相对减少了教师繁重的判卷工作量,但却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为了避免上述弊端,少部分高校采用了案例分析的考核模式,这不仅使教师在面对学生“玲琅满目”的答题思路时表示无奈,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教师评判的工作量。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管理会计”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数理统计和经济数学、逻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还需要了解熟悉管理会计业务运营的每个环节,并具有全局视野和优秀的沟通能力[1]。虽然各大高校会计专业都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鉴于目前“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处于从属地位、学生普遍缺乏管理会计意识、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模式传统而单一等问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为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要力求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使“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社会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意识,为培养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

(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要实施教师聘用机制,积极选聘具备较高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教学工作,组建“管理会计”课程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还要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其次,要加强“管理会计”课程教师的职业培训,为“管理会计”课程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最后,要鼓励“管理会计”课程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从制度上保证教师有机会、有时间、有精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重视课程建设,促进课程地位的提高

首先,要由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牵头成立“管理会计”课程教研组,收集整理“管理会计”课程历年的教学资料,提出教学改进方案,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其次,要结合“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需求,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包括国内外经典案例库和与教学年度相匹配的近期案例库。同时,为保证案例库的典型性,可以借鉴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管理会计公告》以及《教学案例》专辑进行案例库的编制。最后,要规范“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的重复,使“管理会计”课程教学重点突出,提升“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地位。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生管理会计意识

管理会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在国家日益重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各媒体机构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日益增加。“管理会计”课程教师本身要具有良好的管理会计意识和前瞻性,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管理会计的信息,提高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在“管理会计”课程课堂上,教师除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重视案例分析、完成知识拓展,改变以往形成的传统会计学学习模式,树立管理会计意识。同时,还可以成立会计专业微信宣传小组,利用新媒体形式加大对管理会计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功能和重要性。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Cma证书考试,并可邀请历届取得Cma证书资格的学生进行经验分享,提升管理会计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使“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成为学生的一项技能,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

(四)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完成后,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会更加突出。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发展、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变化和课程实际教学效果,调整和凝练该课程教学内容,并在不影响该课程教学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扩大前沿、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训练强度,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捕捉关键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管理会计”课程中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企业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战略成本管理等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对专业领域问题的敏感性,并设置更多的“管理会计”课程情景模拟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该课程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该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利用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能力。此外,“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其他专业科目相互促进,让学生逐渐意识到真正的管理会计人才除了掌握基础技能,如成本管理技术、管理会计工具的知识、数据分析技巧等,还需要具有为企业筹划未来的能力,如风险识别能力、战略评估能力、把握宏观经济的能力等。

(五)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管理会计”课程知识体系内在的灵活性更适合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管理会计”课程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如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试题库、案例库等资料,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拓展[2]。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再现、论文分享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另外,教师还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例如,对于偏学术型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用论文分享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精读学术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偏应用型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注重情景模拟,以各单位管理会计的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根据岗位工作需求开展任务式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自2012年起,笔者开始关注Cma证书考试认证工作,并在“管理会计”课程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关注管理会计在国际和我国的发展动向,鼓励学生参与Cma证书考试。学生参加Cma证书考试初期,由于对考试内容和形式了解不够深入,一次性通过率仅为50%左右。近2年,随着笔者在“管理会计”课堂教学上普及Cma证书考试知识,所有尝试报考的学生经过认真复习后,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100%。一些毕业学生反映,该Cma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同时在“管理会计”课堂教学上,笔者已将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管理会计公告》1~4辑、编撰的《教学案例》1~5辑中的部分案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该课程的综合考核结果表明,学生的学术研究敏感性和临场案例分析能力显著提升。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项目编号HXKC15028。

参考文献

[1]佟成生,许素兰,李扣庆,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J].会计研究,2014(9):13-20,96.

[2]余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管理会计”课程设计[J].财会月刊,2015(9):117-119.

管理会计课程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7.01.050

0引言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融合了管理学之后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财务管理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是可能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和管理会计本身研究内容的局限性,使其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以及学术人才的需求。据测算,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至少600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任务十分艰巨。因此,高校应推动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促进培养合格的管理会计师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

1“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1.1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有交叉

“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均有所重复,而这三门课程都属于高校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虽然三门课程各有侧重点,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却有重复的章节,容易形成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成本。通过比较分析章节内容可以发现,“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存货决策、预算管理、投资决策等主题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重叠,而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成本预测与决策等部分则与“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存在交叉现象。这些重复的内容大多还是课程学习的重点部分,重复的讲解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容易打乱学生的学习逻辑。

1.1.2教材主题陈旧

李宗彦(2015)以我国15本主流“管理会计”教材为样本,用内容分析法对教材内容进行编码分类,最后统计得到教材涵盖的主题及其比重,在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管理会计”教材的主题大部分仍旧以传统会计主题为主,比如短期经营决策、预算管理、责任会计等,而相对比较前沿的内容如生命周期成本、环境会计、适时制生产等则在教材中覆盖较少。

1.2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题

1.2.1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较为传统

目前,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讲课+作业”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很难调动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在课程作业与考试的内容上也过于看重计算能力,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层次不高,无法把握课程的精髓并且学以致用。此外,绝大多数高校的考试形式是以卷面成绩为主,考试内容也大多出自课堂讲授的知识,较少有结合实务的案例分析。许多学生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去学习,对考试范围外的知识关注较少。学生通过复习可以取得高分,但并没有掌握管理会计人才应具有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1.2.2课程教学缺乏与实践相结合

“管理会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理论在企业实务中的应用,现代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也是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校的课程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具体来说,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课程中实验、实训学时很少,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大多数高校给学生设置了实习学时,但是并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往往自行联系企业或事务所,而且从事的多数是财务会计和审计类的实习,在实习中也缺乏教师的引导,实习效果并不够理想;第三,师资队伍中多数授课教师未曾参加过管理会计工作的实践,一直以来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虽然理论水平很高却欠缺实践经验。

2“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2.1调整“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2.1.1规范“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与多门课程都有所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管理会计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实际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理性的调整。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交叉部分,牛彦秀(2002)认为两者交叉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是以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且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因此,建议协调两门课程的交叉内容,将存货决策与投资决策纳入“财务管理”,将预算管理纳入“管理会计”。甘永生(2010)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关成本会计的研究逐渐转向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成本信息提供和成本管理,成本会计职能的拓展使得“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趋于一致。鉴于此,建议考虑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进行合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1.2更新“管理会计”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应随着管理会计职能的变化和管理会计实务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补充和删减。随着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愈加激烈,企业的战略重点已基本上转为市场和产品导向,企业对管理预测和决策的信息需求也已有所改变。因此,合格的管理会计师应该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组织战略,提供管理者所需的会计信息。相应地,教学内容也应在这些方面加以完善,将前沿问题和热点话题纳入课程之中,例如生命周期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等主题内容,并根据重要程度有所侧重。

2.2丰富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2.2.1采用小组讨论与知识讲授相结合的问题导向教学法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使学生能够一步步达到最终目标的要求。教师在讲授某一部分内容之前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实际案例引入,提出几个问题,主要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探索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围绕这几个问题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令学生成立若干小组,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结论,教师辅以点评强化思维训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时、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方向,同时给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时间,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c交流,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2.2.2改进现有课程考核方法

在考试内容上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型,减少计算题的比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以应对日趋复杂的企业决策和管理问题;在成绩计算上,降低卷面成绩的比例,提高课上小组讨论发言、案例分析的成绩比例,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认真态度等方面给出评价,最后得出一个综合成绩。

2.3注重实践教学

2.3.1使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事先经过周密的准备,选择特定的案例指导学生提前阅读并在课上组织案例讨论。这些案例都是基于明确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将学生置身于商业情境之中,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分析复杂的问题及挑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进一步地引导,不断补充、概括,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经验交流可以促使师生深入思考、教学相长。

2.3.2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一方面,高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模拟实验室或安排管理会计电算课程,让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前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训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应用计算机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与企业和事务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把企业和事务所建设成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到企业或事务所中参与管理会计工作,进一步学习商业知识、管理、沟通等技能。最后,高校应定期与合作企业和事务所相关人士沟通,积极了解企业和事务所对管理会计知识和应用的需求信息,以相应地调整“管理会计”课程的讲授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

2.3.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相应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了解、把握学科前沿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应用的理解。因此,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更需要走出去开展必要的企业实践,充实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管理会计事务,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将富有经验的企业专业人士请入课堂,进行授课或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拓宽教师的视野。

本文由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资助(项目编号:HXKC15028)

参考文献

[1]李宗彦,瞿诗宇.我国大学管理会计课程教了什么?――基于国内主流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5(6).

[2]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会计之友旬刊,2015(1):17-19.

[3]李九斤,王瑞华,徐畅.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8):127-129.

[4]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6):40-41.

管理会计课程篇5

管理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h.w.奎因坦斯于1922年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经过90多年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管理会计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完善。目前,对管理会计较新的定义来源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ima)2008年公布的“管理会计是一种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设计计划和绩效管理系统,并在财务报告和控制中提供专业意见以帮助管理层制定和执行组织的战略的职业。”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出现对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首次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管理会计专著,开创了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先河。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管理会计的研究中,使得管理会计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的相关理念和思想也逐渐被实务界所重视和部分应用。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以及管理会计内容本身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局限性,使得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它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大学者以及实务界的专家们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些难题。本文选择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方面——管理会计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待为管理会计教学困惑的解决提供些许建议。

1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门课程的内容交叉重复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与其他课程内容存在许多的重复。虽然很多的专业课程,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内容重复的问题,但是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重复问题较为严重。其与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都存在重复,并且重复的内容很多,具体如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可能交叉的内容包括:变动成本计算法、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日常业务预算、差异的计算、经济批量;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的内容有: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经济批量、销售预测、利润预测、预算、资本成本的计量、经营杠杆。对于这些内容的重复讲解,不但浪费了有限的教学资源,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重复的内容,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1.2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管理会计的教学大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照课件依次讲解各个理论知识点,没有结合企业实务来讲授相关知识,因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很多学生都质疑,自己学的这些理论性这么强的知识在实践中有没有用。由于没有得到教师强有力的解答,因而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真正地想过要学以致用。同时,我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也存在问题,考试内容几乎就是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很少设计结合实务的案例分析题。学生通过努力复习,可以考取很高的分数,但是往往不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3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成长为国际上知名的跨国集团;国外的企业也不断进入中国开展经营,成立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这些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得能用外语熟练地表达、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因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多采用双语教学。尤其是管理会计这门课程,更应该采用双语教学。原因在于,管理会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西方的理论与实务远高于国内的发展水平,而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原版教材,使得学生能接触到最详实、最新的管理会计理论,而中文教材受篇幅的限制,内容上有很大的压缩,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准确理解。

虽然高校普遍认识到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积极性不高:①缺乏能够同时驾驭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教师,同时,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时间较短,对于如何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完全有效地结合起来,缺乏经验。很多实行双语教学的高校,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在翻译课本而不是在讲解知识点,学生整节课都在标注课本上的陌生单词,而不是试图深入理解它所代表的意思;②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的学生对英语教材比较畏惧,对英语教材有一种的无形的排斥感,因而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1.4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不足,学生缺乏实践的平台

在很多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的学时数很少,有一些甚至没有。像基础会计、中级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上完理论课后,往往都配套设置有30个学时左右的实训教学,教学过程非常完整,而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除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外,在校外,学生的锻炼平台也很少,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即使有建立实践基地,真正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锻炼也非常稀少,更谈不上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管理会计知识的应用了。另外,毕业班学生的毕业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大部分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缺乏教师的引导,实习也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2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

2.1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者内容重复的解决思路如何解决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者之间的重复性问题,我国学者们的观点不一:李心合(1995)认为,应该重组管理会计,将其一分为三,其中的成本会计问题纳入成本会计学中,管理会计中的非成本会计部分,大部分并入财务管理,而责任会计的内容则单独成科;同时,肯定成本会计学独立性的前提下,协调成本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关系,思路是小成本会计与大财务管理。牛彦秀(2002)认为,应该合并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内容,将其定义为成本管理会计;协调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蒋峻松,等(2001)认为,应对三门课程进行适当分解,取消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核算部分并到财务会计中,成本会计中其余涉及成本的内容合并到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中的财务计划、控制、分析、资产管理部分并到管理会计中,而管理会计中长期经营决策部分应分解到“财务管理”中。这样做既可避免重复,也能使各学科应包括的内容都包括在内。

结合以上学者们的观点,我认为解决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三门课程之间的重复性问题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从短期来看,可以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来缓解这个冲突。可以将三门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其中,成本会计学应该在三门课中最早开课,其次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原因在于,后两门课程是以成本会计学为基础的,学生学了该门课程后,更有利于另外两门课程的学习。同时讲授这三门课程的教师应该互相沟通,对于在上一门课已经讲过的内容,在下一门课程就可以简单讲甚至不讲,以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性。第二,从长期看,应该在全国高校的会计学专业中,重新划分这三门课程的内容,明确界定各门课程的范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编写新教材。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沟通、协调、接受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否则将会影响整个会计学科的健康发展。

2.2理论教学结合案例教学,同时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

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学时的案例教学。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综合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外,还可以使得教师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而言,通过案例教学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决策环境下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独立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解答学生“管理会计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后,传统考试方式也应相应发生改变。在期末考试中,应该增加案例分析的考核内容,并大大提高案例分析题的分值比重,降低计算分析题的分值比重。在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决策、解答,以此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2.3提升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并激发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该选拔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专任教师承担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组织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到双语教学比较成功的高校进行观摩学习、短期进修,甚至可以选派有较强英语功底的教师到欧美国家的相关高校去进修,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另外,学校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双语教学改革中来。这就需要学校采取相应有效的鼓励措施,比如,鼓励学生努力提高外语水平,对于外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评比各种奖项时予以优先考虑;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学分比重;进行弹性教学,实行双语学习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到国外的大学进行短期的交流、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等;同时还可以聘请跨国企业集团的企业家、管理会计师到学校来讲学,让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向学生介绍双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管理会计课程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职;课程体系;校办实体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重在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通过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及商业策略,提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和中小企业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特色分析,依托校办会计咨询服务公司,探索搭建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致力培养学生管理会计技能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架构。

一、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特色分析

职业教育的特征包括:“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特征;重点培养学生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社会的技术技能的内容特征;学校教育途径和手段与社会实践、行业发展密切联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设计和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特征;“知识(技能)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的理念特征。因此,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也必须考虑自身的特色。

(一)课程内容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管理会计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不是全盘照搬,泛泛而学,而是要紧扣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在适用性方面,主要考虑教学内容与高职教育的层次相匹配,教学难度与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契合,内容的选择与中小企业的业务、财务相关联;在实用性方面,强调教与学的管理会计理论、工具方法等,能够实际运用于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与“灵活性”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根据中外管理会计概念,它是管理与会计的融合,也必然是一种实践。因此,在教学模式方法上,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与训练,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与剖析、实际业务的承接与完成,不间断的往复训练,从而培养学生与知识积极互动的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管理会计能力与技能。这种实践性要求教学的灵活性,不拘泥于课堂,课堂教学与会计公司实践穿行,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学习无时无处不在,日常生活、影视剧、小说都可以引发讨论和思考。实践应用使师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教与学的兴趣,更主动地去思考和寻找新业务,实现良性循环。

二、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架构

(一)“两翼三层”的课程体系架构

根据上述职业教育的特征和管理会计的课程特征,架构高职管理会计“两翼三层”课程体系。1.相关概念。两翼:是指“课堂教学”与“公司实践”。以专业和学生为主体,将课堂和校办会计咨询服务公司作为学习与实践的阵地。三层:包括知识层、能力层和价值观层。知识层:管理会计基础理论。能力层:广义概念,既包括管理会计技能、工具方法,也包括超越具体领域的通用能力,如思维、沟通等。价值观层:整体的心智模型和价值体系,即对事物的判断,在此是指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判断与解决实践。2.课程架构分析。“两翼三层”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架构,以培养深度学习与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避免学生的低效学习。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将管理会计知识与能力割裂,更难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欠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管理会计技能的人才。“两翼三层”,一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即知道为什么学习管理会计,将来在哪个领域如何应用,这个领域跟现有的其他知识的关系;二是在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典型案例中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剖析的基础上,通过真实业务承接和完成,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化为能力的持续训练,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整体的心智模型和价值体系。三是将校办会计咨询服务公司承接业务实践中所获取的中小企业案例,结合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总结提炼,反馈回课堂,用于本届学生工作反思、复盘和以后各届案例教学。同时,能够进一步充实丰富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案例库,完善教学资源建设,更好的服务于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

综上,高职管理会计的课程内容,现阶段可以根据财政部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及各项应用指引,编写兼具实用性和适用性的校本教材进行呈现。几点说明:(1)一些假设条件严苛、使用成本较高、明显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工具方法,如标准成本法等,简要介绍或直接舍弃。(2)部分与财务管理课程重合的内容,如本量利分析等,在开课前明确主讲课程,以避免重复。(3)具有“灵活性”。由于公司业务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需根据实际发生穿插于全学期教学进程。

(三)课程实施关键点

1.校办实体的业务资源是前提。如何使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落地,解决的方法是:学生在学校多学习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多分析讨论各种案例,多见识各种情境,多做真实的业务,基本了解一般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多思考。学生经过这些培养训练,进入企业后,才能结合企业业务与实际情况,提出思路和解决方案。一条可行的途径是:依托校办的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开发或承接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相关业务,通过项目式运作,高质量完成咨询服务业务。基于前述现状分析,中小企业主动上门的业务不会太多,有为才能有位,这就需要校办公司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开发业务,如与校企合作的事务所协商,分流其旺季的部分业务,或先免费为其代账的中小企业提供管理会计方面的服务;或通过毕业生库,寻找对口就业的在岗毕业生,就其岗位合作管理会计项目等等。珍视初创期的业务资源,打造品牌,切实为中小企业解决问题或价值创造。2.相关能力培养是核心。采用“两边都向对方靠”的培养方法。教师将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不断训练学生“两边都向对方靠近”的能力,即知识向问题靠:每学习一个管理会计知识时,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客户企业什么问题;问题向知识靠:遇到客户企业任何问题时,结合已有的知识体系,思考哪个知识能解决此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培养途径是:将课堂、第二课堂与公司实践相结合。一是案例教学。在收集、预习、讨论案例等各环节,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交相应报告,培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开设第二课堂或兴趣小组。组织各类内容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活动,如经典阅读、影视剧观赏、编排情境剧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领导力。三是学生进入公司开发或承接的业务项目组。一般由项目经理(专攻该方向的双师型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完成客户企业咨询服务工作,必要时邀请校企合作的事务所资深专业人士支持工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职业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练型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高职管理会计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不断打破行业边界的探索之旅。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是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落地的保障。优秀的管理会计教师,应该是既能胜任有效的课堂教学,又能高质量完成对客户企业的咨询服务的双师型教师。而这样的师资队伍,依托校办公司进行校本培养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校办实体与会计师事务所深度合作,签订产学研业务合作协议,承接业务后直接按专门研究方向归类,每一业务方向的项目经理由教师和事务所人员共同担任,以教师为主,带领、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工作。教师在正常的业务处理、对学生的系统指导之外,还要承担案例的撰写、提炼与归档工作。通过实践工作,教师能够快速提升业务、发现自我价值,实现全方位的自我成长。

三、结论

管理会计课程篇7

关键词:会展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学做一体

1《会展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1.1课程主要内容与目标

本课程是利用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结合会展项目的具体特点,对会展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项目后评估等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了解会展项目管理的流程,掌握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策划能力、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项目现场掌控能力等),方法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评价能力、自学能力等)和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控制能力等)。

1.2课程地位与性质

《会展项目管理》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核心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对《会展概论》、《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会展策划》等课程的综合应用,在整个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上起着关键性作用。

2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课程以市场化运作的校园展会活动为载体,采取项目管理方法,由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策划并组织一个真实的会展项目,并以此贯通《会展策划实务》、《会展营销》等专业核心课程。

2.1学生主体原则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只负责理论指导和答疑解惑。在项目启动阶段,根据任务设置了宣传推广、招展、招商、现场管理与服务、物品准备五个小组,之后,民主选举了项目经理和五位组长,之后,每位组长招兵买马,建立了自己的队伍。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同步完成了校园展会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一系列工作,真正实现了学做一体。

2.2情景真实原则

与其他课程的课内模拟实训不同,本课程的实训是在真实情景下完成的,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按计划到教室做宣传,却发现教室内学生不多或者对宣传内容不感兴趣,因为是真实的工作,他们就需要想办法应对这些意外情况,这种锻炼是课内实践不可能实现的。

2.3能力本位原则

一方面,会展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学做一体也是理想的教学模式,早在1900年,杜威就提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所以,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目标,采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即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理论,然后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工作,遇到困难后再回头学习相关理论,寻找对策,然后付诸实践,解决问题。

2.4技能与素养并举原则

根据我们对会展公司的调查,他们对员工的期望,除了业务操作能力外,还包括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学做一体的项目分组操作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大一开设《会展实务》课程时,已经举办过一次校园展会,当时主要是训练展会操作的相关技能,本届展会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展会业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训练学生项目管理的技能,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展会在第十六周成功举办。

4课程实施总结与反思

4.1小组长的重要性

经同学们民主选出的小组长们各个尽职尽责,善于开拓、创新,为展会的圆满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4.2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及系部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协调相关部门为展会提供了场地、水电、医疗、安保等便利,从而为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完善的外界环境。

4.3合理安排人员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课程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学企业核心能力作业链价值链

管理会计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随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实践而不断充实和完善。但是基于管理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管理会计学一直存在许多重大而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会计学的理论体系、内容体系及课程体系应如何架构等一直妨碍着对管理会计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管理会计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争议,主要在于其管理对象和目标的不明确。不同学者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内容体系。

目前在理论界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课程体系;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以竞争优势的获得为核心,以价值最大增值为目的,站在战略角度架构管理会计体系。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作为企业会计两大分支之一的管理会计在当代会计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管理会计学纳入到高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成为必然,如何设计和构建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管理会计的内涵并能够学以致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从学生学习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大军老师、牛彦秀等老师编著的《管理会计》

(一)背景资资料

管理会计的产生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标准成本系统是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过度的分界点,成本性态分析则是管理会计的起点,因此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余绪婴)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更为重要,作为对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学对成本的分析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内容体系

全书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本书第一部分交待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讨论了管理会计各项职能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序与具体操作方法。最后集中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

(三)我认为本教材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在内容的组织、体系的安排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需要,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且本书相对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新增加了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站在前沿的角度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应该说是传统教学型管理会计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二、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会计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胡玉明老师编著的《高级管理会计》从环境入手,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了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一)背景资料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我们面对一个崭新的经济环境,21世纪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宏观上看具有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的特点;从微观上看,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有三种力量,它们或者独立或者合在一起,正在驱使今天的企业越来越深的陷入令多数大董事和经理惊恐的陌生境地。”(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1998)。这三种力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C,即顾客化(Customers)、竞争化(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面对这样的宏微观环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比市场分额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竞争优势,比竞争优势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即企业面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二)内容体系

胡玉明老师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培植和提升,构架了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在第一部分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本管理会计的新发展,讨论了21世纪成本管理会计会计主题的转变,构造了21世纪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构架,并以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依托分析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上的重大开拓性;第二部分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人力资本管理会计、企业激励机制与经理人激励报酬设计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展示了中国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制度的变迁及特色。

(三)这种课程体系应该说以环境作为论述的起点,突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全面阐述了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服务的方法,即采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并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介绍。有助于促进企业竭尽全力,鼓足干劲,沿着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塑造企业核心能力,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对于21世纪的高级管理会计来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为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角度架构管理会计体系

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采取差异化战略。孙茂竹老师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的角度构架了管理会计体系。

(一)背景资料

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并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会对相对成本地位产生影响,并成为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供应商通过向企业出售一定产品对企业的价值链产生影响而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产品又影响买方价值链,基于此我们将此概念推广并根据经营活动的有机联系,将价值链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

纵向价值链就是把供应商和顾客分别视为一个整体,它们之间通过彼此出售和购买产品的各种联系,构成的一种链条关系,这一关系可以向上延伸至最初原材料的最初生产者(或供应商)也可以向下延伸到最终产品的最终用户。这一概念将最终产品看做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是作业链中的一环或几环。这样企业可以从最基本原材料的取得到最终产品使用后废弃这一整体价值链的层次上分析产品的成本和收益,从合理分享利润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

横向价值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所有在一组相互平行的纵向价值链中处于同等地位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具有潜在关系的链条。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交叉点。它是提供给顾客的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与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一致。对该价值链形成的认识使企业的管理深入到作业这一层次,使企业能够在所有环节上对资源的耗费进行控制,提高价值增值水平,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

(二)内容体系

首先将管理会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把管理会计分为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企业管理会计和只对特殊情况适用的的高级管理会计。第二层是按价值链结构把企业管理会计分为战略管理会计和战术管理会计两部分,其中将企业纵向和横向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管理会计内容,内部价值链分析作为战术管理会计内容。第三层是战术管理会计部分将内容和方法结合起来并体现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要求。

在章节上可以分成理论部分包括理论框架和价值链分析原理、价值链分析包括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决策分析包括品种决策分析、生产组织的决策分析、营销管理决策分析、服务管理决策分析、人力资本的决策分析。预算的编制和控制、管理会计报告和业绩评价。

(三)作者发展了波特的价值链概念,把企业内部价值链看做是提供给顾客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与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一致,进一步发展了纵向价值链观点,认为纵向价值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并提出了横向价值链,认为这种横向联系实际构成了产业的内部联系。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以竞争优势的获得为核心,以价值最大增值为目的,站在战略角度架构了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对于我们学习和应用管理会计学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上述不同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得分析,我们觉得在不同情况下,基于不同的考虑出现的管理会计学的课程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站在战略的角度构架我国管理会计学的课程体系。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管理会计学学科体系不规范,很多教材实际是管理会计方法和内容的混杂体,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把其内容串起来,体系残缺的事实面前,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角度重新构架的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牛彦秀、王满编著《管理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胡玉明著《高级管理会计》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管理会计课程篇9

1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的交叉重复内容

1.1财务管理与管论文联盟理会计的交叉重叠

以高职高专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教材为例: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内容,在财务管理中相关预测分析的内容涉及;管理会计的“成本—产量—利润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利润管理中也重复介绍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存货决策,与财务管理的“流动资金管理”中的存货管理,都介绍了经济采购批量的计算与应用;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与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筹资管理”中的资本成本的计算、杠杆效应、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决策等有重叠。这两本教材的交叉与重复是显而易见的。

1.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叠

管理会计中的“产品成本计算原理”虽然只是简单介绍生产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但几乎涵盖了成本会计一书中成本核算的几乎大部分内容。而管理会计中的“标准成本系统”和“责任会计”也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控制与考核的相关内容重叠。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性态及本量利分析”也与成本会计中的相关内容重叠。

1.3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叠

目前成本会计最新教材,已经尽量避免了其与财务管理的交叉重叠,没有将相关的成本预测、决策等内容纳入,但成本分析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叠。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一书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相交叉。这三本教材的交叉重叠,关键在管理会计。

2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整合的优点

2.1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教学资源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重复的内容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控制和成本责任中心业绩考核等。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若分开讲解,必然造成人、财、物等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而造成教学学时不够、教师教学不易、学生学习吃力的现象。反之,相关内容整合后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可以将三门课程重复的内容加以归并,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逻辑性更强,减少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

2.2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由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门课程间存在大量重复内容,所以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任课教师间协调不到位导致内容重复讲解,或者都忽略不讲的情况,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再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通常分不同学期讲授,先开设成本会计课程,后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再开设财务管理,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的前后衔接性较差,学习效果不理想,而这些教学弊端都可以通过将三门课程加以整合得到解决。

3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整合设想

转贴于论文联盟

3.1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

成本会计这门课是继财务会计之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内容的重点在成本的核算,重点介绍费用成本的分配、各种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辅助方法及成本报表的形成。所以针对现在的教材,可以只保留成本核算的内容,而成本控论文联盟制与考核、现代成本核算方法可并入管理会计,作为管理会计教材的一部分。

3.2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

管理会计侧重于对经济信息的直接管理,利用的是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所提供的具体信息,同时它又称为“内部会计”,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所以可以将教材的内容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上,将长期投资决策划入财务管理的内容,对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也不需要,而是在教材中介绍最新的管理会计内容,如相关的作业成本管理、人力资本会计、业绩评价会计、平衡计分卡、环境成本管理、价值链等最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使学生能学到最新的理念。

3.3财务管理的教材内容

管理会计课程篇10

关键词:过程管理;会计;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引言

现在高等学府正在对各自的教学方式记性改革,以保证能适应现在的信息化社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提高学校的教学能力。这也要求各个高校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进行教学课程设计。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各高校展开的信息化网络课程设计合计的一部反,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出现的问题等反面,对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设计做出了研究。

一、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基础

(一)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基础,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正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只有成熟的网络电子技术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

(二)网络技术人员的加入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需要网络技术人员的参与,这是普通教学与网络技术的结合。网络技术人员的加入能够提高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质量,推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良性发展。

(三)教育工作者支持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再怎么发展也是学校的教学课程,他是离不开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参与的。教师要将自己在课堂上传授给同学的知识通过网络科学技术传播给同学。给同学的学习带来更大的便利,提高同学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四)教育部门的推动

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教育部门这一教育界的庞然大物的推动,只有它的推动才能使会计电算网络课程更好的普及。教育部门可以采取教育改革的方式来推动会计电算网络课程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特点

(一)教学主体改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同学们知识。其主体是教师讲话的内容。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却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采用各种动画软件,以图片动画的方式将课程内容更加直观的表达给同学,这样做有利于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学习效率。

(二)人文化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老师照顾的是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学进度。而不会因为个别同学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可以分为基本篇、提高篇、练习篇等等,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篇章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节省下重复学习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的事情。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为人性化的了,毕竟每个同学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自己才明白自己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针对性的考试制度,学生可以自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检测,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三)创新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是固定的,课本上有什么学什么。而课本上的内容大多都是比较基础的。当人们在某一岗位就职相对学习对该岗位有用的知识时,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学到的。而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中,我们就会计行业的不同岗位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分成了都作出了专门的课程讲解。需要的人可以挑选自己专业的部分进行学习,针对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

(四)时效性

传统教学往往是一套教材要用很长的时间才会进行改进,并不能达到跟随社会发展脚步的地步,但是会计电算化信息课程却能做到根据社会发展对课程进行调整、改革,使课程教授的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学们学到的知识也就能保证都是与时俱进,没有落后时代步伐的。对以后进入社会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三、现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观念落后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教育还处于传统教育的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始终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高于一切,各种教学都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体。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倡导的确实用什么、学什么。教学的内容都是直接与以后的工作挂钩,都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引用到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由于这两种教学理念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使得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很多教学工作者根本不认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认为这就是在误导学生,没有交给学生应该学习的重心――书本理论。但是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并不是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到了一起,使得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并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二)网络教学制度不完善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发展完全,也就没有一套健全的制度对网络教学进行管理。这使得网络教学中充斥这很多负面的信息,一些不正规的教育机构一些教育视频,由于自身实力不足,使视频中很多教学信息都是错误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习者。同时也使人们对于网络教学的印象变差,甚至觉得网络教学都是骗人的,并没有什么真材实料,完全是在误导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

(三)学校学生的自制力较差

传统教学学生需要到课堂中进行学习,即使是这样,在大学中也总是会有很多学生有逃课的现象。会计电算信息化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在网络上进行课程的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更有可能加重学生逃课的不学习的恶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学校都没有办法很好的实行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在学生自制力差的情况下,实行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很有可能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怎样加快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

(一)更好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是基于良好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要想加快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必须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更加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做后盾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发展才能更加迅速。

(二)改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者是发展会计电算化网络技术的重要环节。只有教育工作者改变了以课本知识为重心的教学理念之后才有可能参与到会计电算化网络技术课程的设计当中来。教育工作者作为网络教育中课程的设计这,必须要有跟网络教育不想违背的教学理念。否则只会限制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的发展。

(三)完善网络教学制度

一个完善的网络教学制度是保证网络教学发展下去的基础。古语有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发展的前提。完善的制度才能清楚网络教学中的不和谐因素,将不符合标准的网络教学剔除掉,不能让这些负面因素影响到网络教学的发展,阻碍网络教学前进的脚步。

(四)加强学生的自制力

学校应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学生具有完备的自制力。能够自主的完成会计电算网络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同时学校也可以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强制同学完成会计电算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得会计电算网络教学之后不会对学生的教学效果祈祷发作用。

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改正会计电算网络教学发展中的确定,才能使会计电算网络课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设计框架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是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传统教学方式与一体的新兴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是一下几点:

(一)知识资源的整合管理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根本上也是一中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更加完备的知识资源。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备的知识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包含着这一学科的尽可能完备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管理

教学过程是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要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采用一定的制度来保证学生能自主的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还有监理健全考试制度,利用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架设教学网络

会计电算化网络教程需要架设一个庞大的网络,从实验室出发,辐射到每一个学生。通过这个网络来传输课程。网络的完善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网络是一种媒介,就如同传统的教学中书本是媒介一样。网络起到的作用就是传统教学中书本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是一个多元化结合的课程,建立这个课程需要将这多个元素都设计好,并完美的组合到一起来。就想搭建一个机器似的,要将各个零件组合到一起才能成为一台发挥一定功能的机器。

六、结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育的改革,网络教学逐渐走进了各个大学。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就是网络教学的典型代表。本文就会计电算网络课程的缺点提出了解决建议。并对课程的建设作出了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娟.基于过程管理的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设计[J].电子测试,2013,20:202-203.

[2]李箭.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3]周小婷.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商洛学院学报,2008,06:82-85.

[4]王娟.基于过程管理的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设计[J].电子测试,2013,20:202-203.

[5]黄浩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型[J].财会月刊,2009,3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