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数学教育反思十篇初中数学教育反思十篇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8:14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篇1

所谓数学课堂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对数学及数学学习是否满足自身需求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更广泛地讲,指数学学习中的信念、态度、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或“非认知因素”,这些情感因素一方面对学生的数学认知起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和目标。《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情感的描述也是沿用了这种划定。另外,标准中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目标的阐述,都是将“情感与态度”作为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列的目标来定位,体现了对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视,也诠释了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标准的论述使我们认识到,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都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如对社会,对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意志力等等。于是,数学情感的培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一个充满探索、思考和合作的过程学习数学,获取知识,收获的将是自信心、责任感、求实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这些是远比升学重要的公民素质。

下面,笔者以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片断为案例,与同行分享如何让情感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之中。

二、案例分析

案例1:乘方教学“爱心接力”(苏科版七年级上)

若干年前,在一节有理数乘方的市级公开展示课中,上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学情境,让笔者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充满了浓浓的温情和爱意。

师:如今,我们的祖国还不富裕,尤其是边远山区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在这里提一个建议,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件富有爱心且影响深远的事情,用“爱心接力棒”的形式来帮助那些和我们同龄的贫困孩子,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让我们从自己的零用钱中捐出2元钱,捐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同学,好吗?

生:好!(有些人忍不住说:是不是太少了?)

师: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这是一件需要毅力才能完成的事业,2元钱看似微薄,但随着时间的流淌,爱心终会随着涓涓细流汇入大海。今天就让老师先来实践这一平凡的义举:第一年老师捐款2元,第二年我和我的课代表再各捐款2元,第三年我俩各带动一个好朋友再各捐款2元……以此类推,爱心不断地星火相传。那么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第10年我们的“爱心接力棒”行动能为贫困地区捐款多少元?第20年我们的“爱心接力棒”工程又能为贫困的同龄人捐出多少元呢?

学生在老师的倡议下,纷纷计算:

学生列出的算式如下:

第一年:[2]

第二年:[2×2]

第三年:[2×2×2]

第四年:[2×2×2×2]

……

第十年:[2×2×2×2×2×2×2×2×2×2]

……

通过这样一个极具爱心的宣传,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乘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引入无声无息地渗透进了德育和美育教育,犹如一场无声无息的春雨,润泽了孩子们纯净的心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通过10年乃至于20年的积累,爱心之举犹如雪地里滚动的雪球,越滚越大,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幸福将会写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温暖也会洋溢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师在这一节公开课中,始终将这一主题贯穿于整节课的设计之中。在一节课的结束之时,他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请你和你的家长一起研究一下第20年“爱心接力棒”能为贫困地区捐出多少元钱?你们愿意付诸行动吗?努力行动吧!

评析:这是一节笔者好几年前听过的公开展示课片段,其中的一些细节现在已经难以记起,唯一还留有深刻印象的就是学生通过计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震撼和这位老师充满温情和爱心的导入过程。相信当时的那群可爱的孩子们,老师早已在你们的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做力所能及的善举,为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爱的力量!而作为当时在座听课的笔者最大的感受也犹如饮下一泓甘洌的清泉,心中至今仍然流淌着那份爱的温馨。

案例2:中心对称图形(苏科版八年级下)

师: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经过民间艺术家的继承与创新,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精美的剪纸图案。(多媒体展示的剪纸图案都是中心对称图形,通过这些剪纸图案的展示,让学生学会欣赏对称之美,感受民间艺术的璀璨,同时体会到艺术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同学们自己的创意作品。(多媒体演示)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些图形绕哪一点旋转多少度后能与自身重合?

生1:上节课研究了五角星,它绕着中心旋转72°或144°或216°或288°能与自身重合。另外还研究了正方形,它绕着旋转中心旋转或90°或180°或270°后能与自身完全重合。

师:很好!其中绕着中心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我们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下面,请大家从旋转角度上来说一说中心对称图形和之前学习的旋转对称图形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生2:旋转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其中这个角度只要小于360°,中心对称图形一定是旋转对称图形,而旋转对称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生3:刚才老师给出了很多精美的图案,其中有些图案只是旋转对称图形,而有些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旋转对称图形。

师:很好,这说明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殊情况。同学们,你还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呢?

(学生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更多的人陷入沉思)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蝴蝶飞的动画,请大家欣赏,找出动画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看哪一组说得更多。

……

(通过举例子以及动画播放,加深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中心对称图形,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对称之美无处不在)

师: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案,同学们能不能从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找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呢?

生4:有线段、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它们的对称中心在哪里呢?

生4:线段的对称中心是它的中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都是对角线的交点;圆的对称中心就是圆心……

师:很好!刚才大家所举例的都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基本图形,以下让我们一起进一步来学习中心对称的有关性质吧。

……

(本课即将结束之时,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小结归纳,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师:通过这节课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了生活中心对称图形非常美丽,其“美妙”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体验到,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案,然后在全班展示,让我们共同欣赏,好吗?

评析:课堂结束后的实践性作业与之前的习题型作业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对这种实践性作业很感兴趣,设计的很多漂亮的中心对称图形,很有创意。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回味、感受数学美,弘扬数学美的文化价值。学生剪、拼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教师的简单评述也是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的过程。数学的美,需要人们用心、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更好地体会它的美学价值和它丰富、深邃的内涵和思想,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与学生们一起探索、发现,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美。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应该作为一种美的承载物来感染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人格更美好,懂得关怀,懂得关注多彩的生活。让每个老师踏上寻找美丽的发现之旅吧!这样不仅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师生寻找美的源泉,更让我们的教育变成美的神话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美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三、归纳反思

以上三个案例片段均来源于平时的数学课堂,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日常的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或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抑或是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潜移默化之间增强数学课堂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范大学的罗增儒教授所言:“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然,情感教育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实施标准,为了促进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教师还应切实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情感态度培养的教学情境应当合理、真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当注意梯度,力求联系生活实际,避免在情境创设过程中人为设置思维障碍。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合理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案例1中,从最常见的生活实例引入,既能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踊跃发言,从而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师又能通过学生回答中的一些细微差别让学生发现症结所在,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挑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从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进入数学学习的发现与探索过程。可见,能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合理、真实的情境设置是必要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把数学知识带进生活,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在新课程的指引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应渗透于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不同于知识的传授,操作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形,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采取简单的“喊口号、走过场”的形式,把情感教育的目标放在嘴上,其结果必然造成情感教育空泛教条化,与数学教学目标相背离。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耐心细致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反馈情况、思维动向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尝试在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数学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

(三)情感态度培养应通过有效载体来实现

如果用心关注身边、关注生活、关注教材,悉心挖掘提炼,培养情感态度的有效载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到对数学美的欣赏,数学成就的剖析;小到数学故事的解读,数学游戏的开展,无一不是进行数学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案例3中,教师通过图片赏析给学生展示了数学中的对称、和谐、简洁之美。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富于理性的数学故事、充满智慧的数学名题都能成为学生数学情感不断升华的加速剂,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情感态度。

(四)情感教育的目标是打造生态课堂,创建新型课堂文化

数学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大舞台,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课堂中教师、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情感、课堂环境等各种要素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研究不能单一地从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出发,而应该从生态化的角度,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用生态理念力求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动态、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生态课堂里,不仅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更是师生之间交流知识和交流感情。这一生态环境是师生积极数学情感的体现,也是新型课堂文化的核心。打造生态课堂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亲和的师生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数学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可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可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数学知识、风趣幽默的数学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灵活多样的数学研究方法展示数学的魅力,变高度抽象概括的数学定律概念为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数学现象,变严密的逻辑推理为自然的流畅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而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朱宸材,浦叙德.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微探究活动”设计[J].中学数学,2013(8).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07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所以研究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发展.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还未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十分落后.

1.农村初中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不够系统

从2012年开始,初中数学学科又进行新一轮教材改革.教材从内容到结构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所以,有些教师难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几年来,教材的频繁变化,使学科教师很难对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大部分学科教师只能熟悉一两个年级的内容,例如,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梯形”的内容,旧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介绍得很详细,但改版后,这部分内容被删除了.这样不利于学科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

2.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大多仍采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就教材照本宣科.根本不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顾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高高在上,没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太差.例如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内容,都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和利用电脑制作课件的能力.这是很多初中农村数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总之,主要原因还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比较差.

3.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还需努力提高

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存在误区,认为搞教育科研是那些“脱离实践”的专家的事情,与教学一线的教师无关,使得很多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总结,多种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调查表明,很多农村初中学校没有一个专业教师,缺少学科带头人,很难开展校内的学科教研科研活动.加之数学学科教材变化速度快,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师很难潜下心来钻研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师的进取心,他们对教育教学科研没有多大兴趣,能不写尽量不写教研文章,更不用说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了.上述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加强个人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二、解决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趋势,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学习和培训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已被“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所代替,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所以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信息科学的研修,还要利用假期参加高一级的学历、学位教育和岗位培训.例如参加新课程教材培训班,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每次教材修订的变化,及时调整教法与学法.除此之外,还应参加本科函授、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攻读教育硕士、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等.

2.加强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记》说得好,“相观而善之谓摩”,它倡导的是一种互相学习切磋,而各有补益的思想.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来取之所长,而补己所短.这主要体现在平时学校举行的教研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中.例如本人参加本学期教研组课题为“正方形的判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各个教师就在教学质疑与讲台上下智慧互动,使大家都取得很大的收获.当然,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参加各级数学教学研讨会、数学学术报告会或讲座、数学学会与数学教学研究会等专业组织的有关主题活动,与学科同行及有关人员切磋交流获得提高.

3.加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是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最好方法.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才能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还应引入“学生反思”.学生是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最有发言权的评判者.他们受到教师最长期直接的影响,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往往比一些“临时听课”的专家的看法更加全面和细致.反思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全面总结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应改变教研观念,善于把平时的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心得、案例撰写成论文,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对自身专业迅速发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面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定伟.试论边远山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兴文县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为例[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1).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3]胡志坚.专业特征和专业标准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化[J].师资培训研究,2003(1).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篇3

一、数学课程的改革注重加大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笔者认为,只有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方能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全新投入到老师的教导中,课堂的学习中,这样便能更好地提高我们当前的教育水平。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将旧的观念转变成当代社会教育事业所需要的新观念、新思想,全面注重孩子们的情感教育,注重师生间情感世界的沟通,是我们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当务之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情感沟通的优与差,直接影响到我们数学教育全新改革与创新纲领实施的优与劣。只有师生们建立了朋友般的友谊,良好的感情,方能更加激励学生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还能将部分比较内向的初中生逐渐转变成开朗、外向。

二、数学课程的改革强调将数学游戏引进课堂

将数学游戏引进教学课堂,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它是一种利用数学娱乐知识,技巧性的思考,适合所有人智力开发的娱乐活动。在我们现代化新课程的改革中,也强调了将数学游戏,放入教学课堂是数学改革教学的重要学习方法,它不仅可以改变数学教学与知识的呈现形式,还能提高学生们无限的兴趣。

三、初中数学课程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从人的动作、活动参与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决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数学课程的改革注重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新课程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平台。新教材在编排上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标要求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全体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数学课程的改革不可忽视学生的反思、感悟

课改后广大教师重视数学活动开展,但存在忽视学生的反思引导的问题。缺少通过数学活动来体验、感悟、反思、升华,忽视解决问题的通法、通则、策略的指导。学之道在于“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思、感悟对于学习与理解数学是十分重要的。自我监控、调节、反思、升华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反思的内容包括:回顾、总结、联系、整合、拓广、创新、凝缩等。学生的反思不是自然形成的,而在教师引导下不断经历反思活动才能形成自觉的反思习惯与意识。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学习中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是我们学生“会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反思我们学生要做到听课反思、解题反思,进而深化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反思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形成观念,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升华思想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会反思,理解所学习的数学,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的目的。

六、初中数学课程的改革中教师角色需要转变

多年来在传统初中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以教师、讲台为中心。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记,教师的教学生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更不用说还敢提出质疑了,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新教材与之相比则更加注重了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要敢于放下教师的架子,亲近学生,注重同学生的沟通,改变已往的一言堂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多用激励性语言;客观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总之,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也是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思路和方法发生蜕变的一个过程,希望学生能从数学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能够获取成功的喜悦,使大家在这种宽松氛围下积极快乐的学习,获得不同的发展。只要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所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文侠.《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感受和困惑》.

[2]袁云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3]喻新春.《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4]李善良.《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十年回顾》.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改目标

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提出的具体目标:“1236工程”。

三、课改实验要点

(一)认真培训,贯彻精神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列工程。师资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背景,学习新一轮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标等,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作到心中有数。

(二)立足教学,抓好常规

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特别是一年级新编教材,教师更要从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去了解其新特点。只有把握了新特点,才能更好地领悟课改精神。其次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再次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摈弃以往数学教学中的题海做法,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设计开放的、灵活多样的练习。

(三)改革评价,促进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总体上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实践、创新、成效综合起来,并重视教师个体差异、个性发展。

(四)注重积累,加强研究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本身就是科研过程。全体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以“新课程”为专题的研讨活动,如“学习新课程的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等,使课改逐渐深入。

四、本实验小组主要工作计划:

八-九月份:

1.成立嘉善四中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小组;

2.成立嘉善四中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备课小组,优选教材的1/3的典型课例进行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3.全员初中数学教师参与新课程培训,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真学习由县教育局组织的7月29日通识培训、8月12日片级教材研讨会及8月23日的新教材培训会重要思想;

4.各自撰写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

十月份:

1.开展七年级数学新教材研讨活动,以数学骨干教师为首,“上课——说课——评课”为流程,在实践、研讨中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领悟新课程理念;

2.继续开展理论学习。

十一月份: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征文活动;

2.“嘉善四中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

3.继续开展理论学习。

十二月份:

1.派实验教师外出借班上课,与兄弟学校进行课改研讨;

2.继续开展理论学习。

一月份: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239-01

数学方法是指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数学内部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说,强调指导思想时称数学思想,强调操作过程时称数学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基础知识是指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纳入基础知识范畴,足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问题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也体现了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于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共识。这不仅是加强数学素养培养的一项举措,也是数学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与要求。这是因为数学的现代化教学,是要把数学基础教育建立在现代数学的思想基础上,并使用现代数学的方法和语言。因此,探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数学现代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

《数学大纲》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大纲》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失去信心。如初中几何第三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教学大纲》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往往可以由数到形、以形思数、数形结合地考虑问题;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用图形反映出来,利用比较直观的图形解决抽象的数量关系问题;也可用比较直观的图形使数量关系的变化趋势更加明确;还可以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量关系。如学习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及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乘法法则等都离不开图形―――数轴。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是数形结合的“第一课”,在有理数运算的学习中,利用数轴这个工具,加强数形的对应训练,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学习函数内容时,根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图象法;②解析式法;③列表法。有些从数的角度刻画了函数的特征,有些从形的角度直观地反映了函数的性质,也就是从“数”与“形”的角度反映了同一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和相互转化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条途径寻求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让学生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一些条件、因素较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系统综合各个条件,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其横向思维,等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解题以后的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四、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

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涵。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之中,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结论

综合以上思考,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结合教学大纲和计划,按照启发、吸收、消化和发展的认识规律进行总体策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贯彻实施。同时,要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设计上不断完善和丰富数学思想的理念和观点,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之间建立有机的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篇6

p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升;探究能力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大比例的老师仍然在课堂教学中过度关注于“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没有发言权,即使是在信息化满满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多媒体设备也仅仅只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工具,并没有用于开展教学互动的活动中来。教师固守权威,却与现代化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单纯地为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进行数学教育。诚然,题海战术确实为高校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型人才,但创造型人才才是真正适应于社会,也是被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数学课堂不应该还存在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能让学生自由发挥,那么学生的自身能力也就被禁锢,得不到有效地发展。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

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得将自身的思想转变过来,以开放进步的心态来进行教学,顺应信息化、现代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育方式使得多数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让学生无法自主进行正确的学习行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逐步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改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将学习重点从单纯的知识获取上转移到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分析上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开发其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往日求“量”的教学,而要开始追求课堂教学的“质”。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边长问题时,有定理: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照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学习,只需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定理,并且结合习题让学生加深记忆即可,但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定理,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小木棒,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小组中共同探讨三角形三条边长之间的关系。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之后让学生提出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与升华。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作为主体存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假设

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模式中,有一项步骤是:假设――检验,需要学习者对其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然后提出相应的假设,再通过思考与讨论,以事实作为依据来对假设进行检验和修正,如此反复直至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事后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及概括。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不断追求真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在“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等条件中,哪个条件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再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假设,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不断的证明与修正,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轻松地实现研究讨论,在探究中获取数学知识,有效发展探究能力。

三、开展课后反思活动

在发现学习模式中,对探讨过程的反思与概括、对探究知识的整合与总结是很重要的两个部分,并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到底真实效果如何,还得靠课后反馈来反映。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后反思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总结知识,优化自身探究的步骤过程,在下一次的探究中能有更多的进步与成果。

例如,在学习完立体图形体积求解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将疑问与新的想法进行总结,在课上或者课后向教师提出,让学生养成系统学习的习惯。还能让学生从一个图形体积的求解方法中推导出另一个图形体积的求解方法,比如从圆柱体的体积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反思能力;途径

一般来讲,反思能力是人们在进行思考和探究活动中需具备的心理特征,对增强思维科学性与严谨性,指导个人行为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环境下,我国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教育阶段,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需有目的性地培养和增加学生的反思能力,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帮助其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重大。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现论述如下。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其良好的反思习惯

课前预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引导学生自主接触新知识,为其课堂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积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课前预习和思考,以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知识点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先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内容,并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带领其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如:①复习和巩固以往数学课程中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相关知识点;②阅读并了解本节课教材内容,尝试理解和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③积极联系现实生活,主动发现生活中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利用该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预习课堂知识,待学生对课程内容所了解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与本节课新知识有关的预习问题,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典型特点是什么?该方程式要如何解答?其具体可应用在哪几个方面?通过此种课堂预习提问,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调动其学习动力,且还可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究,以培养其良好的反思习惯,为其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反思意识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均采用固定、单一的“授-受”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乐观。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需积极发挥创造力,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关于《矩形的判定》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学教材知识,待其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可向班级学生提出课堂问题: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那么平行四边形要如何变化才可得到矩形?(同时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此时大多数学生会回答:通过观察和尝试。同时,教师可继续向其提出问题:①你们知道如何识别平行四边形吗?②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识别?学生经过思考,可能会回答:从角、边以及对角线等方面识别和判定。之后,教师再次发问:从本质上来讲,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类型,那么可否从这三个方面归纳和总结出矩形的判定方法。通过这些启发性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引导其积极思考和探索,对增强学生反思意识,提高其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习题练习,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古人曾经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学生学习与反思之间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有目的性地加强学生的习题练习,以强化其课堂所学数学知识,培养其反思能力。

首先,教师需为班级学生布置与每节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习题,尽量精简,减少大量没有意义的习题练习,并要求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其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分析错误产生原因,纠正错误思维。其次,当学生在习题练习之后,教师可要求其抄录、归纳和总结练习中的经典例题,并详细写出反思历程,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自己制定个性化学习和练习策略。再次,教师可在每周中挑选一天为班级学生留出固定的1h自习时间,让学生翻阅自己以往总结的经典例题,实施二次反思和知识回顾,以巩固其数学知识,培养其反思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对增强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等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其良好的反思习惯,并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其反思意识,同时教师还需加强学生的习题练习,培养其反思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篇8

 

4

星    期    六(4月19日)

星    期    日(4月20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义务教育

(专科)

040124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276义务教育概论

09286小学体育健康与安全教育

09277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09285小学美术教育

09279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09283小学英语教育

义务教育

(独立本科段)

040125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9340义务教育比较研究

09288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00015英语(二)

09290初中语文学科基础

09293初中数学学科基础

09296初中英语学科基础

 

 

10

 

星    期    六(10月18日)

星    期    日(10月19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义务教育

(专科)

040124

09278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0928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29教育学(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08小学科学教育

00412小学班主任

09284小学音乐教育

 

义务教育

(独立本科段)

040125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0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0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9289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9292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09295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09298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

00015英语(二)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篇9

从小学升入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不适应,甚至有一些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学生、家长的苦恼。在这个转折关头,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小学到中学数学学习的自如衔接,保证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

小学的数学知识内容较少、难度相对较低、知识面较窄。小学生所接触的数学内容直观,易于模仿掌握。而初中数学内容多,知识面宽,触及到数学语言、逻辑推理、较复杂的空间立体图形等,教材还突出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内容比小学数学内容更为抽象和复杂。

在目前,中小学数学教材编写是由不同人员完成的,在教材体系上,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不是非常连贯,教学内容是以螺旋上升的形态展现出来的,一些知识点在小学里出现过,同样在初中阶段也会再次出现,比如分数、负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角和线段等。虽然这些知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学要求不一样,但因为其重复性,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到相应知识的时候以为自己已经在小学里学习过这些知识,所以上课时也不认真听讲,导致在做练习的时候总是出错。

2.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

小学数学周课时多,每课时安排的内容少,难度小。老师对难点、重点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学生可以反复的练习,从而各个击破。小学生对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较差。而初中的数学周课时少,每课时安排的内容多,且运用灵活,难度大,教学进度快,无法反复讲练。教师只是通过设问、设导、设陷、设变进行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去思考,去解答,并逐渐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应用要灵活,注重对知识运用的归纳和总结,并不断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初中生由老师引路,学生自己走路。

3.学生的思维方式方面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是依赖机械记忆,很多知识是通过背诵来获取的。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识是通过图片、表格来给出的,趣味性强,结论也容易记忆。而初中数学教材的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这些对七年级新生而言,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4.中小学教师交流与沟通方面

中小学教学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的具体教学目标,很少有中学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甚至有不少初中数学老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常是“望数兴叹”,他们只会列方程解,而不会用算术法分析解答。小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么,学生以后会学什么,也很少去想怎样把小学和中学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二、加强衔接教育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有很多衔接知识点。现在的数学体系分成了四大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些内容从一年级一直贯穿到九年级,涉及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但相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初中各章节内容是从初中的客观需求出发,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与衔接。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有意引导学生联系、复习和更新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中小学数学知识网络。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较而言,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增加了许多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对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有些内容如绝对值、相反数等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保持住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习惯,往往重说数,轻探究。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听课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课后巩固、温故知新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思、勤思、深思、善思和反思,并将这些好的学习方法渗透到学习数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4.中小学教师形成研究的共同体

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研活动也是相对独立的,教师之间缺少交流的机会,因此客观上造成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部分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成绩明显退步。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绝不仅仅是初中教师可以独立完成的课题,而是需要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研究,形成研究的共同体,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衔接。必要时中小学教师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特别是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低年级的老师更应该自觉、主动地彼此沟通、相互学习,一起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衔接问题,制定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方法措施。

初中数学教育反思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实施途径

一、初中数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研究的发展状况

初中数学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不管是考试的分数比重,还是其与其他各门课程的联系,其在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及基本素质养成中的教育启发作用,我们都无法忽视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初中数学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教给学生概念性的知识,更是在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缜密的计算能力及科学的逻辑推理能力。研究证明,思维活动对于人类的各种活动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思维与人类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将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具体落实时,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对升学率的过高关注的影响,高考的压力被迁移到初中教学里,这些因素导致了不少学校教学理念的扭曲趋势,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重视成绩轻视个体素质的现象普遍存在。以知识储备和应对考试为标准的宣传趋势,加重了机构之间的非良性竞争,应试教育功利化的迁移影响逐渐加深。这其实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必然加深急功近利状态下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

我们必须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重在思维培育,其对学生思维、素质培养的意义远胜过知识的灌输、传播的意义,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更为巨大的。

二、提高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小养成热爱数学的兴趣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数学教育也是如此,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与魅力,进行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灵活思维变换,开拓思维的发展潜力,才能真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在形成宽松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使课堂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开展辩论赛,手工绘图,群组讨论等形式丰富课堂,不仅寓教于乐,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克服学生对枯燥课堂的抵触情绪。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是函数曲线部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又因为其本身的抽象性,许多一线教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难题较多。笔者认为,对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或做实验能化抽象为具体,易于被学生接受。通过开展手绘设计、描画函数曲线竞赛,锻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课堂数学动画,以生动的图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提供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教师在考评体系中,也可通过组织难度适中的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达到对学生进行阶段学习检验的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对学生能力欠缺之处着力进行弥补。

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强调老师的讲述,要注重加大师生互动的比重,开展丰富的课堂交流活动。在课堂互动环节,如鼓励同学集体讨论,通过提问,简述,案例分析,课堂快速口算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每堂课都要留出专门的供学生提问的时间,对学生的疑惑点要做出详细解答。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作用。

(二)优化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和个人

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设置一方面要减少应对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在教学中,要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问题为讲述内容的诱发点,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特质,选取合适难度的教学内容。如初中数学中所涉及的几何体积、表面积的计算知识,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案例,以学生所熟知的事物为载体进行观察计算。这样能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三)发展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思维以灵动的思维为前提,只有诱发思考,启迪灵感,才能产生大胆的崭新的想象,从而产生独一无二的创造。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在教学环节中,就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总结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题规律,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数学作业的选择与布置上,要选取知识联系强,综合性较高,思辨能力强的题目,精选题型。对于问题,不搞所谓的标准答案与统一方法,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路径和多种视角解决数学问题。对于权威论证思想与方法,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不盲目听从,养成批判思维,才能寻根究底,发现问题的本质。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些书上给定的公式和算法,不妨让学生小组思考讨论之所以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通过对结果的验证和反思,学生对问题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探究的结果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逻辑也不都合理,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却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

结语:学生思维能力还包括严密的逻辑论证能力、观察能力等等方面。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综合性及严谨的对待问题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求知态度等都是要逐步培养的。这就急需数学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真正肩负起作为老师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