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广播电视新闻重点十篇广播电视新闻重点十篇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7:39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应用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代表,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广播电视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硬件的发展,各类新闻网站、社交平台和自媒体不断涌现,逐渐挤占了广播电视的市场。如今广播电视新闻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新闻收视率和广播电视台影响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和收视率成为了广播电视新闻工作重点,其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广播电视新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要强化新闻编辑技巧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增强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率和竞争力。

新闻是对社会发生的事情,通过报纸、电台、广播和电视台等渠道进行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新闻涉及了新闻事件、热门话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主要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方面构成,新闻具有真实、简明和及时的特点,这就要求在新闻编辑的过程中确保新闻的客观性,不要任意对新闻事件的夸大或者缩小。[1]通常情况下,由于时间的限制,记者现场所获得信息不够全面,在新闻报道之前,需要新闻编辑进行加工和处理,确保新闻信息的全面和真实,所以说新闻编辑是广播电视新闻的核心,直接关系着新闻后期的加工和处理,更关系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影响着广播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虽然除了新闻频道外,很多广播电视新闻播报所占的时间较少,但是并不代表着新闻编辑工作简单和轻松。新闻编辑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的总设计和总指挥,需要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前提下,把好新闻编辑的关,真正做到专业、准确、及时和全面。一般情况下新闻编辑工作流程包括新闻报道方案的制定、节目时间安排、新闻内容的加工处理、审阅新闻内容、实时监控新闻播报以及播报后的信息反馈等六个方面。[2]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也在发生变化,增加了对网络信息阅读和网评编辑的内容,这给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确保新闻质量,提高新闻播报效果

新闻信息对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严格的要求。广播新闻主要是利用声音向观众传递最新的新闻信息、新闻现场情况等,电视新闻则是在进行编辑的基础上,通过图像、视频、声音和播音员等多个要素同时向观众展示新闻,然而无论是广播新闻还是电视新闻工作都具有复杂性,对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对新闻内容、报道方式进行策划,更要对新闻的语言、图像视频的运用进行细致的编辑,在充分保障新闻真实性和及时性的基础上,顺利的把新闻通过广播电视的形式传达给广大的受众,确保新闻的质量和效果。

(二)增强观众吸引力,提升广播电视新闻收视率

广播电视新闻的收听率和收视率是考察广播电视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新闻编辑水平直接关系着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和效果,影响着广播电视的收听率和收视率,因此要不断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应用,丰富新闻播报的形式和手段,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断增强观众的吸引力,最终实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开始挤占广播电视新闻的市场,人们的注意力也逐渐从广播电视新闻转向互联网新闻,为了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需要新闻编辑从实际出发运用技巧重新赢得市场,比如对于年轻人需要引入部分关注度高的娱乐新闻;对于老年人,多选择和健康、养生等方面的新闻,提升广播电视新闻收视率。

[3](三)规范编辑行为,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不同的行业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也形成了相应的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首先,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相关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确保编辑工作的标准化和流程化,防止出现编辑错误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的形象与公信力。其次,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针对不同的新闻事件熟练的运用不同的新闻编辑技巧,逐渐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健康发展。

(一)广播电视中新闻标题编辑技巧应用

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时,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广大观众的第一印象,关系着新闻的质量和效果,所以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拥有灵敏的敏感度和强大的新闻素材搜集能力,能够快速有效的抓住新闻的吸引点,编辑出吸引力强的新闻标题。第一,新闻标题要搭配与组合合理科学,标题与新闻内容相一致;第二,新闻编辑要对新闻事件的起因结果等整个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广大受众的角度编辑报道新闻,进而提高新闻的吸引力;第三,与传统的报纸标题相比,广播电视新闻标题编辑要求更为严格,通常情况下采用主副标题结合的形式,利用主标题的神秘感和副标题的清新感,充分展现出新闻的核心内容,比如《检察官的“麻烦”举报还是“泄密”》,主标题点明白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而副标题更为深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广播电视中新闻导语编辑技巧应用

新闻导语作为整个新闻播报的开端,也是广大受众了解新闻主要内容的重要渠道,新闻导语是否具有吸引力对广大受众连续收听和收看新闻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新闻编辑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新闻导语的编辑技巧,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新闻的亮点和吸引点,新闻导语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体现,具体新闻细节主要体现在新闻主体播报中,新闻标题要充分展现出节目的特点和特色,往往具有概括性强的特点,利用简单的鲜明的语言风格去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收听率或收视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需要,要在新闻编辑工作中融入趣味性和针对性,不断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比如在对大型活动或事件进行报道时,一般情况下要加入视频连线或电话连线的形式连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事件的分析和观点的表达,进一步提高广大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传输速度快,涉及面广,新闻报道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新闻报道,同时要密切与网民的关系,利用网络的力量搜集新闻信息和素材,为新闻节目方案或策划的制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4]

(四)广播电视中新闻素材搜集技巧应用

新闻素材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基础,更是对广播电视新闻真实、准确和全面性的保障。传统的新闻素材搜集多是依靠记者的相机拍摄或摄像师的影像资料,但是由于新闻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新闻编辑和报道对时间要求高,给新闻编辑工作素材的使用带来的不便。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普通的摄像器材越来越多的被普通人使用,把个人或家庭的生活和工作进行记录,然而正是普通群众的一些无意识的拍摄的影像资料往往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所以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注重从广大人民群众手中去搜集第一手资料,通过后期的加工与处理,把新闻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广大的受众,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和效果。

在广播电视直播的过程中,导播是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主要指挥者,此过程中要求播音人员、技术人员和编辑等多个方面相互协调和配合,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关注度,用最饱满的精神完成新闻报道工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涉及内容多,工作复杂,新闻编辑作为导播的得力助手,要对新闻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和组合,把握新闻播报时间与形式,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水平。同时,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很多新闻素材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编辑,特别是突发性新闻的插播,这就要求新闻编辑把控好插播的时间节点、插播内容的前后连贯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还要从广大的听众或观众的习惯出发,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播放不同的新闻内容,尽最大努力的提高广播电视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新闻编辑的目的就是全面、真实、准确和及时的把新闻信息传递给广大的人民群众,然而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时,为了保密或保护受采访者,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这就要去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理清思路,在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采用模糊化处理的编辑技巧去加工和处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出现的需要保密的文件,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一些军事类的报道,涉及到了军事秘密,则需要模糊处理;对于未成年人新闻的报道中,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需要对个人相关的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对于公安机关重大案件的负责人或民警,为了保护其人身安全需要对进行模糊化处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于涉及个人的信息和安全的新闻报道,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5]

新闻报道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技巧,充分保证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正常进行。首先,新闻报道要严格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为了广播电视的收听或收视率无视法律法规的要求,例如在公民肖像权、舆论权方面,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类的新闻报道,更要坚定政治立场,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报道;其次,在进行新闻编辑时,要充分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明确时间、地点等多方面的问题,不可断章取义,任意捏造新闻事实;最后,新闻编辑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注重新闻编排组合以及新闻剪辑的技巧使用,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八)广播电视中新闻剪切编辑处理应用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大多数都是实时发生的,现场直播和插播情况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在新闻报道之前,搜集丰富的新闻材料,并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剪切与处理,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与主持人、播音员、导播等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确定需要保留的内容。在对新闻材料剪切时,要重点保留画面清晰、新闻价值高的材料,或者对新闻事件记录较为完整的材料进行保留,剪切结束后,要根据新闻的内容,以时间为节点,对剪切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保证连接的紧密性,防止出现断片或白屏的现象。另外,要利用好新闻编辑的舆论监督技巧,新闻报道承担着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在新闻编辑过程中,要积极批评社会不良行为,对留存于群众中的不良思想进行纠正和引导,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和方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建设。

四、结语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篇2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的媒介,在过去一直占据人们生活的全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各大社交app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广播电视,一个小巧的手机或者是一台电脑,人们就可以达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状态。并且,在趣味性上,很多新兴媒体的涌现,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收听率、收视率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广播电视也不必灰心沮丧,因为传统的广播电视依旧是舆论的喉舌,依旧是党与人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党发声的重要平台,重要渠道。虽然随着生活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媒体在受到各种新型媒体的冲击,但是广播电视的地位永远都在,在这种“互联网+”时代下,就需要审时度势,认清现实,面对竞争也不后怯,认清自身的定位,努力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能力,使得新闻采编依然能够拥有自己的受众,使得广播电视在“互联网+”时代中与新媒体的竞争依旧处于不败之地,依旧能够稳步前行。接下来就阐述“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探析的相关内容。

1“互联网+”时代下重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必要性

面对竞争压力与生存压力,广播电视更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处境,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重视工作,掌握新闻采编技巧,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接下来就从两个方面让广播电视意识到新闻采编的必要性。

1)拥有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必要性,也就是进行相应的采编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要拥有整体的互联网机遇。广播电视本身就有着自己的受众,即使没有手机,用现在的网络词汇表达就是,广播电视是本身自带流量的。互联网的出现,自媒体的盛行,整体而言为了流量,一切都是为了流量。网络上的自媒体,努力做大,努力做新内容,为的就是流量,然后拉到更多的投资。所以,广播电视在本身自带流量的前提上,在互联网时代中吸引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吸引到平时不太看电视听广播的年轻人,那么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增加自己的流量,这就是拥有一种机遇,而这种机遇就会督促新闻采编工作做得更好。

2)面对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性,重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要敢于面对网络新兴媒体、自媒体的挑战。自媒体以不同的特点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受众,自媒体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广播电视的部分观众、听众流失。自媒体也有自己的优越性。所以,广播电视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注重新闻采编的质量,以质量取胜,用好自己的优势,直面挑战,绝不退缩,争取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2“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

想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相应的工作质量,那么就需要掌握具体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然后将两者的特点相结合,能够更精准、精确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接下来从两个方面阐述广播电视采编新特点。

1)丰富的信息来源。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是广播与电视了,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民众自身可以在网络上消息,既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来源,很多热点事件能够在一时就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所以就需要通过丰富的信息来源,进行不同层次的筛选,因为只有通过不同层次测筛选,才能够选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更新的速度,大多数的传统媒体是跟不上自媒体的,所以通过丰富的信息来源,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与各大媒体抗衡,所以丰富的信息来源也是“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之一。

2)多样的信息传播。现在很多群众常常会选择在自己的手机上观看新闻或者是各种各样的资讯,信息接收的渠道变得更广,那么对于广播电视而言,信息传播的方式就变得更多样化了,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第二个新特点就是多样的信息传播,多样的信息传播就更加需要重视新闻采编的质量,只有在保证新闻采编质量的情况下,才能够通过多途径,将新闻播出去,才能够收获到更多更好的效果。

3“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在“互联网+”时代下,面对各方面的生存压力,广播电视不得不做出新的改变,不得不重新整理相关的新闻业务,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努力奋斗,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合理以及公正,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就要掌握以下5个技巧。

1)从民生视角进行采编。第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需要选好视角,把握好角度,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找到人民大?都普遍重视和关注的内容,选择与民生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广播与电视的新闻得到更多的关注。从民生视野进行新闻采编,就需要转变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以自己是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想想自己更关注哪些内容。代入角色,能够让新闻自带“流量”。

2)保证新闻的立意高度。想要在“互联网+”时代下让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内容拥有更多的受众,就需要掌握保障新闻的立意高度这个技巧。在大多数的人的生活里,常常是平平淡淡度过一生的,但是平凡的一生里也会发生很多的小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探索与分析,找到新闻与众不同的地方。传统的广播电视往往是具有一定的正统地位,切莫学习自媒体那种标题党的形式,传播一些低俗的价值观,要时刻保持自己新闻的立意高度,成为众多新兴媒体以及自媒体的模范,永远领导正确的三观。在《一幅刺绣的启示》中,新闻的立意高度可以变成日复一日的努力,才能够有目标完成的那一天,切莫随意终止你的努力。

3)尊重新闻的真实情况。在进行新闻采编时,千万要记住的就是需要尊重新闻的真实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不可为了流量而弄虚作假。在现行的很多自媒体和新兴媒体中,特别是一些八卦新闻,为了更多的流量而撰写不实的新闻,那就是哗众取宠。这种不尊重新闻的情况在传统广播和电视中千万不能出现,千万不能够成为带动谣言发展的第一人,在新闻的采编中注重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始终坚持的第一原则。

4)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广播电视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还需要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相比,在速度上可能处于劣势地步。但是广播电视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却是可以忽略新兴媒体的一时热点,可以静下心来去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在挖掘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新闻热点事件的关注不应该是一时的,而是需要通过深入了解,做成一个深度访谈,这样与别的媒体相比,广播电视的专业性就有所体现。

5)新闻采访时灵活应对。第五个技巧就是在进行“互联网+”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时需要在新闻采访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在新闻采访时有一条守则就是“七分采访,三分用笔写”,相关的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的采编时需要记住这个原则;然后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还要能够掌握分寸,学会取舍。新闻播放的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及时抓住重点,新闻采编人员也需要掌握重点内容。例如在采访暑假大学生支教活动时,就需要掌握好时间,做好人物的采访安排,在提问题时找好切入点,做好相应的准备,抓住亮点,这样才能够提高收视率,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篇3

一、下力气办好新闻栏目

坚持“新闻立台”理念,办好新闻栏目,是赤峰广播电视台传播力建设的职责所在。全台新闻栏目主要有电视蒙汉语《赤峰新闻》,民生新闻《直播生活》,与红山区、松山区合办的《走近红山》和《今日松山》;广播主要是蒙汉语广播两个综合频率。为了办好以上栏目和频率,赤峰广播电视台一是加大改版力度。针对不同程度存在的内容不活、形式不活、语言不活的问题,为不断增强广播电视可听性、可视性,对《赤峰新闻》演播室、主持形态、节目内容进行了全新改版、包装。《赤峰新闻》周末版改为《赤峰新闻周刊》,加大深度策划和精心统筹,增强目的性、语言的亲和力和评论的引导力;民生新闻《直播生活》由20分钟录播节目改为50分钟直播节目,栏目强化民生理念,反映民生诉求,突出本土化、平民化,努力使“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成为报道的主要形式,做到报道内容真实、媒体反映迅速、记者感情真诚、宣传形式新颖。汉语综合广播构建起了以新闻滚动播出为框架的节目形态,全天设9个档正点新闻播报节目,蒙语广播强化黄金时间段节目新闻报道力度,以充分发挥广播“快”、“新”的媒体特色和作用;蒙语电视、广播新闻节目进一步拓展新闻领域,增加新闻厚度,提升新闻质量。二是加大节目评审力度。建立“早会”和“周会”选题和节目策划制度,建立播前评审、播后抽查、节目听评等制度,健全节目质量监督体系,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和节目影响力。在内蒙古新闻奖和影视奖评比中,赤峰广播电视台选送的作品获奖数量、获奖档次每年都有所提高。三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全台实施职工素质和栏目质量提升工程,实行全员参加、全年培训,采取讲课、举办研讨会、赏析会、策划会、评审会、技术竞赛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四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采取设置专职外宣记者、建立外宣目标责任制和奖惩机制、提高广播电视外宣发稿量措施,电视广播外宣发稿量不断提升。

二、探索广播电视优势资源互补双赢

赤峰广播电视台的成立,为广播、电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传播力建设创造了新条件。经过有益探索,现已初步实现了“三个共享”:一是新闻资源共享。建立赤峰广播电视网,网站设立新闻传稿平台,做到广播电视蒙汉语新闻稿件当天上传到平台,供广播、电视新闻共同使用。二是人力资源共享。重大新闻采访,广播电视统一派出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全台统一调度使用,优秀的主持人兼作广播、电视主持人工作;重点培养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兼通的技术人员。三是节目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民生热线节目、民生新闻节目经过整合,重点民生问题统一采访、统一报道,栏目资源共用。目前,正在探索电视民生新闻《直播生活》节目,在广播频道同步直播问题。

三、探索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途径

拓展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空间,将可经营部分的资产剥离出来,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是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正在探索的新路子。赤峰广播电视资成立了赤峰金典广电传媒有限公司,公司下设专题节目市场营销部和大型活动市场营销部。专题节目市场营销部将电视经济服务频道部分时段资产剥离出来,开办了《宜居赤峰》、《车行天下》、《生活无限》、《印象赤峰》和《健康有约》五档市场化运作栏目。栏目制片人通过竞标产生。大型活动市场营销部的主要工作是把大型活动推向市场,做好大型活动的营销及大型活动的策划、演出、录制、播出工作。同时,还将向会展业等广播电视延伸产业方向发展。

不断改进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机制,提高广告收入水平。实行广告经营招标制,实施广告合同、广告时间、广告内容、广告制播、广告费减免和广告监督管理“六统一”,实现广告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预计2012年,全台广告收入和市场化经营收入达到3000万元,比2009年增长1800万元。

四、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技术装备水平

现代广播电视技术装备水平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传播力建设的技术基础和保障。自2009年赤峰广播电视台组建以来,累计投入技术设备更新改造资金1600万元。购置了广播直播车和电视直播车;对电视制作播出网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更新;新上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对演播室、播音室和广播电视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通过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提升了广播电视装备的档次,完善了设备系统的科学配置,提高了节目制作播出水平。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篇4

在一些广播电视台中的领导人员,只重视电视台的经济效益,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却无人问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经济利益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虽然广播电台的新闻媒体要贯彻党的方针,要切实的反映出人们心声,但是“经济”同样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一些电视台的领导过于追求自身利益,这样严重阻碍了新闻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广播电视台也需要经济来支撑,就要提升收益,就会有电视的制片人对节目的质量不再重视的情况发生,仅重视经济,忽略了发展,没有认识到只有提升节目质量才能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在很多广播电台中,同样也只重视自身的收益,忽略了发展。这样新闻采编人员的技术就不能得到提升,其人员素质也不能得到提升。

2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具体实施策略

2.1采访方式要灵活,从而提高采访效率

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采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访工作中大多情况下都要由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进行的。此外,在新闻实时材料采集完成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工作,在广播电视台中,其新闻记者要做好对素材的构思,然后才能做好采编工作。在进行实际的采编工作时,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点,要逐步进行采编工作,广播电视台人员在进行采访工作时,要对被采访人员提出一些与中心比较贴近的问题,并要注意问题是否与事实相符合。所以,在对被采访人员进行提问时要结合自己的思路并沿着被采访者的思想启发,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这样才能使记者从被采访者讲话内容中了解到想要知道的内容;第二点,要在内容中寻找线索,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实际采访工作中一定要对细微的问题加以注意,并在细节中找出突破点,这样才能使内容更加丰富;第三点,在进行采编工作中要遵循事实,即以事实为依据,事实是新闻中的支柱,因此,在进行新闻采访中,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要充分结合自己需要的素材来进行快速思考,从而更好的解决在采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采编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2.2要积极发现与新闻联系的蛛丝马迹

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广大人们的重要关切来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新闻采编人员思维的敏捷性,还可以使采编人员与人们实际情况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更好的了解人们真正需要,了解人民群众最感兴趣的事,在这些都掌握的前提下,才得以制作出最受人们欢迎的广播电视节目。此外,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具有善于观察及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才对正在发生的实事予以掌握。所以,只有保证采编人员的敏捷的思维能力、洞察力等,才可以更好确定出新闻素材的发展方向。在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新闻、敢于发现新闻,这样才可以制作出比较优秀的新闻节目,更好的掌握新闻线索。

2.3开创新思路,挖掘新闻深度

在广播电视所播出的新闻大多是在特定的时间,并且其新闻的时效性相对比较差,这样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取长补短,从新闻的价值权威性、新闻评论的深入性入手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众多的媒体对新闻的时效性十分重视,抢先播报成为竞争最好的方式,这样降低了新闻的门槛,对信息价值的挖掘明显不足,甚至还会出现新闻事件本身还没沉淀下来也见诸报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在新闻媒体传播上参差不齐的情况发生,使广大人们群众的信任度降低了很多。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就可以凭借着观众对其的认可度,并坚持新闻严格谨慎态度,更深度的挖掘出新闻背后的价值,从而开创出新的视角深入播报及新闻事件中。

3结论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篇5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行业,受众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各类生活活动的同时收听广播节目,这种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的传播媒介曾经是一个时期的新宠。然而传播技术总是要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随着更具优势的传播手段的出现,广播电视自身所独具有的先天不足便清晰地凸显出来。

广播节目只能传递音频信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比起声画并茂的电视来显得单一和单调,但节目的成本相对较低、制作的周期相对较短、传播的时效相对更强。在受众接收方式上,广播节目的便捷是电视无法比拟的,但通信技术的日益普及又给广播电视带来了威胁和挑战。技术还在进步,广播电视还要面临和承受更多新媒体的竞争和压力。因此,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提高新闻编辑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是关键。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创新工作的前提

广播电视在党的新闻事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严把稿件的质量关,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使稿件能够正确的发挥其舆论导向的作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具备政治素养,通过对新闻材料的分析,剔除与主流思想相左的内容,将能够反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人民群众真实需求的稿件宣传出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保证和思想支持,只有建立在民生基础上的播报理念,才能扩大其信息源,满足受众的兴趣与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浏览庞大的信息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交工和处理,并且保证新闻素材选择的合理性,编辑人员需要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根据自身的r值判断将自身意图融入新闻中,掌握新闻的价值导向,确保新闻的质量。优秀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努力,集思广益。新闻编辑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需要对各类新闻报道进行组织,创办和运行各类新闻编辑。

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也要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满足受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视听兴趣、欣赏水平也发生变化,人们不仅有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逐步加大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需求。因此,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不仅要在衣食住行上做文章,更重要的还是要贴近受众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为受众提供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三、立足新颖,把握好新闻编排的创新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的形式是以声音进行传播的,其短处在于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因此需要取长补短。要对稿件语言进行润饰,巧妙地将每条新闻衔接起来,这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所面对的典型问题,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首先,要把握好新闻内容与节目设计的和谐一致。在节目设计时,要三思而行,与前几期的安排进行参考,并对后两期的内容进行设计,避免出现新闻头条重复及雷同的现象。其次,稿件长度设置上要均衡,长、中、短相互结合,不宜过长,以中、短为主。再次,文字多样化。整个节目编排过程中,除评论、消息之外,其他类型的新闻播报可以安排新闻故事、多媒体通讯等相互组合,这样新闻显得有深度、有分量、有特色。最后,把握好节奏变化。稿件在播报时需要采用长短搭配、内容更迭、题材穿插、空间转换等多种手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还要把握好整档节目的节奏变化,进行合理的搭配方式。此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突出广播特点的能力。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二是体现本台新闻节目的个性化特点。三是办出自己的节目特色。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设置类型比较多,每一个时段都有不同的节目方针和内容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除了要根据本台宣传报道设计的要求去筛选新闻稿件外,还要追踪社会热点,了解民生动态,把握住群众的思想脉搏,重视服务,贴近生活,突出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各档节目的特色,增强新闻的宣传效果,体现出广播电视新闻的魅力。

一手的新闻资料并不能够完全获得观众的青睐,这时新闻材料对于新闻节目而言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新闻材料的内容主要针对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等重要新闻进行设置,当然不是所有的会议及领导活动都具备首选的价值,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材料进行筛选。并且要将材料内容的报道面拓宽,提高新闻的质量。新闻材料必须要做到事实新鲜、主题重要,才能引人入胜。然而对新闻材料的选择不应过分强调中心工作,应重视中心工作以外的内容,要突出具体化的个性特点、重视具体工作业务、注重报道内容的广泛性及循序善诱的作用。此外,由于广播电视是通过声音来对信息进行传递的,因此对于读书看报而言,其感受不到广播电视特有的立体感和现场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对这一优势充分地利用,尽量采用录音报道,简讯、短通讯等形式,以最具有代表性的现场解说、录音、影像来传递信息,对新闻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通过录音等手段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应用,使新闻更具有立体感、现场感和形象感。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篇6

编排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富有较强的技巧性,从新闻工作人员角度而言,他们既对新闻有着敏锐的嗅觉,可以对新闻素材洞悉,在实施工作时,还要注意使其舆论导向正确化,借助曝光对责任进行承担,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编辑的时候掌握一定的技巧,借助组合的巧妙,使节目更具可听性、观赏性。在编辑新闻的时候,对事物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对群众给予帮助,让他们能够将思绪理清,从而让节目变得更加富有趣味,如此一来,才可以使观众流连在节目之中。相比较于纸质媒体而言,广播电视新闻,对节目稿的标题真实有趣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假如标题不可以对核心思想和中心观点体现出来,能够借助副标题的方式,使听众或者观众对报道内容了解,一个广播稿或者新闻,能够出众,关键要借助标题来对人增加吸引力。曼彻斯特(美国广播电视新闻学教授)曾经说过“:导语有着一定的魔力,导语在唱歌的时候,读者会跟着舞动起来”。同样,广播电视新闻导语也是这样,能够将新闻素材突出出来,因而,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要用一句话概括,越简洁越具有吸引力。在新闻结构方面,要结合素材的特点,从结构上展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特色。例如,借助两个人对话的形式进行采访,那么,纸质新闻媒体便能够借助谈话形式,进行穿插讲解,形式和结构富有趣味性,然而,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划分的时候,可以依照讲话的顺序和内容实施,不将另外的谈话内容穿插在讲话中,在结束讲话的时候,才对另一个人进行介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技巧包括两部分:第一方面要能够使节目更富有趣味性。例如,追踪报道某个时期国家的社会动态、市场发展、社会热点,要就话题内容对民众和专家进行邀请,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好选取具有对立面的节目嘉宾,在激励的辩论中更能提升节目的可看性。例如,在《央视财经评论》节目中,将“媒体化和生活化”联系起来,使财经节目有趣生动。除此之外,在对科技运用的基础上,对网络和通讯健全起来,使广播新闻更具实效性。通信网络联系的主体是通讯员,所有记者要与通讯员建立密切的沟通关系,通过交流联系来传递有价值的信息。编辑部门还可以利用这种紧密的关系来获得第一手的珍贵素材,所以利用好通讯员的角色,可以使节目更具影响力。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

现在,网络发展迅猛,很多部门都开始注重媒体的宣传作用,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很多拍摄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很多老百姓可以拿着DV拍摄周围生活的点点滴滴,邀请老百姓加入新闻素材的拍摄队伍中,对他们拍摄的进行加工,并以广播电视新闻的形式播出,可以增加新闻的关注度。在编辑这些素材的时候,要深入挖掘这些素材的趣味性。另外,民间DV素材无论在画面以及语言组织等多方面都存在不足,所以编辑人员在对素材进行选取时,可以加工话题性、典型性、新颖性的素材,也可以基于原素材的基础上,对内容重新拍摄,从而使画面的质感更强。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也具有监督节目的技巧,所有编制的节目都要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坚决拥护我党的方针政策,对广大民众喜欢关注的问题加以报道,将自己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只有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才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今日说法》中,以案例形式,借助专家点评和大众参与的模式,在荧屏上搬上社会热点问题,其素材的选择充分发挥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具有舆论监督的作用,在节目编制中,力求事实报道,客观再现新闻,最终以理服人才是监督作用的重点。

五、编辑的后期指控制与指挥与节目的模糊化处理

导播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最直接控制者,在具体操作的时候,直播节目更具刺激性,技术操作人员、节目主持人、节目编辑人员,更有甚者整段广告信息插播人员都要各自到位,以便保证导播的安排和调遣。在直播中,由于会发生临床调换节目的现象,所以,究竟以什么时间节点进行播出,导播要结合实际状况进行合理安排。每一个时段的新闻节目在播出安排中都要结合观众的不同习惯和不同人群来播出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只有注重这些才能使节目的收视率提升。另外,有些节目时效性要求很强,如果没有时间认真编排,那么可以采用模糊化处理形式,来保证节目播出的时效性。注意针对保密性文件也要进行模糊化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性报道,也要将其学校、姓名等进行模糊化处理,新闻编辑记者在编辑过程中要慎重应用模糊化处理形式,不能违背道德,才能使节目效果达到最好。

六、结束语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篇7

【关键词】县级单位;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依托于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联系,联系越紧密,其发展势头越好。尤其新闻类节目是党和政府实施群众路线和传递群众心声的重要途径,其舆论价值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新闻节目的发展前景。当前新媒体技术普及,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造成冲击,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性革新和多样化发展,才能够吸引更多受众,从而使新闻节目获得更高的收视率。

一、现阶段县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

1.新闻内容单一。众所周知,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所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编辑方法相对固定,缺乏新意,所吸引的新闻受众范围较窄。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如果不能很好地在基层群众中收获更多的关注,将很难实现县级广播电视新闻的长远发展。而且在当下新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的背景下,新闻的传播形式和表现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化特点更加突出,竞争优势大大降低,非常不利于其在现代新闻市场上的长远发展。2.缺乏鲜明的主题思想。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由于新闻传播方向和受众相对固定,受编辑形式和内容结构的限制,主题思想不明确现象严重,新闻传播价值和教育意义不能全面展现出来。而且,受当前多样化媒体形式的影响,部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不能准确定位县级广播电视新闻的核心内容和传播价值,再加上业务能力的限制和实践经验的缺乏,在进行新闻内容编辑时,往往偏离核心价值内容,这种状况不利于广播电视新闻的进一步发展。3.结构形式落后。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结构往往表现为相对固定的模式,县级新闻播报更是如此,一些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其内容播放设置顺序固定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没有顺应时展进行变革创新。相关数据显示,在长期固定的播放模式下,新闻节目的受众关注度呈现日渐下降的趋势,不利于新闻节目的长期发展。

二、新时期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应对方式

1.实现新闻编辑方法的个性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电视新闻要想站稳脚跟并激流勇进,就必须不断创新,进行个性化编辑,努力做出电视新闻的特色,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满足各层次受众的需求。针对当前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方式相对单一和落后的情况,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有必要引进新型的新闻编辑方式,结合不同新闻类型的传播特点,改进和革新新闻内容和播出方式,保证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试验和总结,最终形成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新闻编辑工作方法,以此为基层新闻受众提供更加鲜活的新闻时事,回馈更加高质高产的新闻产品。2.实现新闻编辑方案的丰富性。在新媒体形势下,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新闻原本的真实性和教育性被削弱了。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承载和传播地方时政和民生信息的主要载体,为了让基层新闻受众更多地接收到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同时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提高舆论影响力,有必要跟进社会潮流,革新编辑内容和传播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新闻,有效提升新闻质量和收视效果。除此之外,在充分保证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还要深入了解观众需求,科学安排节目播出时间,按照新闻类型和重要程度合理制定节目计划,在不失教育传播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确保新闻播报的丰富性和时效性、热点性。3.实现节目方式的多途径传播。在计算机技术以及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人们对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逐渐减弱,为此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者有必要充分认清当前各种流行新闻传播方式的优越性和功能性,积极学习和借鉴各种有效的传播途径,拓展新闻内容,改进传播方式,实现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加强与新闻受众的交流和互动,听取受众意见,在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可靠且贴近新闻受众需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和正能量的传递,从多方面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价值的有效传播。4.提升审美能力。提升审美能力也是新闻编辑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县级广播电视台可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学习掌握新的新闻编辑方式和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其有效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比如通过在新闻报道中增加一些有趣的特效或字幕,来增强趣味性,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盲目添加。

三、结语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131-02

由于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科特点需要,课堂教学分为两大板块,其一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及教师、讲台、黑板、学生组成的课堂,现在又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在这个模式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其二则是实验课堂,即通过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这个模式里,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力图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新闻传播类专业是文科教学中较早开设实验课的专业之一。本文所指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堂教学是由以上两部分组成。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时代环境、传媒环境对广播电视新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作为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的第一线——课堂更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创新课堂教学的意义重大。

一、创新的需求背景分析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科特点需要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教育中应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则表现为:第一,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即以老师为主体,以灌输知识信息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第二,在教学手段上,要调动多种辅助手段。当今教育界特别重视建构主义理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情境是便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情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1]。因此,在新闻学专业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资料和工具创设情境是必要的。

(二)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行业的发展要求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后来居上,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行业发展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即需要既具备新闻业务也具备传播技术和前瞻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但要求学生对新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有较深的认识,还要对新理论、新技术保持敏感的触觉,紧紧跟上传媒业发展的步伐。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高校更应该担负这一使命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超前的专业观念和高水平的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新闻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截止2011年底,全国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各级各类院校总计188所[3],严峻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创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造力,满足高速发展的传媒行业的需求显得特别迫切。

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堂教学现状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传统教学课堂

1.“学”与“术”的楚河汉界融合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由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三大分支构成。在长期的传统教学里,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新闻理论、史论教学如何与新闻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相结合是一个挑战,即“学”与“术”的楚河汉界难以融合。

2.新闻课堂教学与新闻业界的对接难。新闻是“易碎品”,时效性强,要求新闻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而传统教学里,由于教学理念、手段、方法的局限,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新慢,难以跟上新闻业界快速变化的特点,造成了新闻课堂教学与新闻业界的对接难。

3.新闻课堂教学内容与本校学生生源实际需要结合难。在我国,传媒的分布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即本土特色。这点在各所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院校制定的培养计划里都有体现,而实际的情况则不尽然。在课程体系设置、教材选用、教学理念、手段、方法上几乎雷同,培养的毕业生能力结构同质化,缺乏特色竞争力,与本土就业需求脱节,导致最后新闻专业人才的竞争演变为院校知名度的竞争。新闻课堂教学内容与本校学生生源实际需要结合难是摆在新闻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验教学课堂

新闻传播类专业是在文科教学中较早开设实验课的专业之一,实验课教学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仪器设备的使用、课程设置与评价等方面处在各自为阵的草创、摸索阶段,缺乏交流沟通和制度规范,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实验课教材匮乏。实验课教材是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指南,然而,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材建设对这个板块不够关注,导致了各校的实验课教学教材五花八门,一般都是任课老师自己编写各种实验教材和讲义,而这些教学资料没有经过一定的审核和评价,它直接影响了实验课的质量。

2.实验过程及仪器使用方面和新闻业界难以对接。新闻传播专业目前开设的实验课有新闻摄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闻采访、现场报道、电脑报纸编排等。其中所需的仪器设备如照相机、摄像机、采访机、编辑机甚至卫星转播车等,如果以现有的有一定水准的广播电视媒体的设备仪器来衡量,则高校很少有能达到如此专业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过程及其仪器设备的配置难以和时下的新闻业界对接,实验课的价值受到了挑战。

三、创新的思考

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对创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堂教学做如下思考。

(一)打通新闻理论、历史、业务三大分支的关卡,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与“术”的融合

新闻学专业的三大分支:新闻理论、历史、业务表面看来相互独立,在实际中却形成了三大专业课程群,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新闻理论和新闻史的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到只是关注基本概念、新闻工作规律、新闻人物、新闻历史事件和新闻经典作品的教学窠臼,一味地重“学”,使得课堂很“理论”化,而新闻业务课似乎又只是传授学生采写编播摄录的专业技能,一味地重“术”,使得课堂很“技术化”,这两种课堂似乎只能平行,也影响了社会大众对于新闻专业人才的认知。作为教学主体,应力图打通三大分支的关卡,积极去寻求三大分支的重合点,通过教研活动、听课评教等方式加强各课程群任课老师的交流,深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认识,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与“术”的融合,最终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二)密切关注新闻业界,实现新闻课堂教学内容与新闻时事的同步对接

新闻学专业要实现零距离授课,必须要密切关注新闻业界,实现新闻课堂教学内容与新闻时事的同步对接。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关注时事新闻,通过阅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手机报等多种渠道获取一周的信息,在上课时可设置5~10分钟新闻播报的环节,对学生掌握时事新闻的情况做考核;其次,作为专业课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关注时事,并选取热点新闻事件,和学生在课堂交流、评论,提升学生的新闻敏感,训练新闻思维。

(三)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新闻课堂

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课程。例如,本专业老师制作的《广播电视概论》多媒体课件于2009年11月荣获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优秀奖。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如演示案例及网络视频,这些资源丰富了新闻学专业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广播电视概论》教学中,当介绍到民生类新闻时,笔者即选取了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新近制作的“雅培奶粉喝出半截”、“老酸奶是破皮鞋做的,可能吗?”等新闻节目视频进行课堂观摩,同学们零距离地接触新闻热点事件,之后进行交流,气氛异常热烈,且观点各异,实现了新闻课堂的生动化和立体化。这一教学经验与同行们分享之后很快有了联动效应,在《优秀新闻作品选读》、《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等课程中均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从细处着眼,凸显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

1.组织优质师资编写出版实验课教材,实现实验课教材的规范化。根据各专业课程群的特点,组织优质师资编写并出版实验课教材,为实验课教学开展提供保障,实现实验课教材的规范化。

2.使优化和重组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成为常态。当今的传媒行业发展速度可谓一日千里,要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就必须紧跟业界发展的步伐,在教学理念上即要使优化和重组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成为常态,使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本专业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具备和业界对接的能力。

(五)与当地媒体联手,实现课堂教学与新闻业界的联动

高校与地方联合办学的模式已不鲜见,新闻传播类专业具有强实践的特点,因此,与当地媒体联手,已成为该专业办学的必然选择。第一,请新闻一线的名记者、名编辑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新闻业界精英的良好互动,为学生树立活样板;第二,将新闻课堂搬到媒体里,或是在演播室,或是在编辑室,或是在新闻现场采访,真正实现零距离接触新闻现场,使学生身临其境。这种办学模式使新闻专业培养的人才更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近,更能满足本土化的需求,从而根本上解决新闻课堂教学内容与本校学生生源实际需要结合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oL].省略/view/79065htm?fr=ala0_1.2010-08-02.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篇9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策略

一、引言

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它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出发,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新闻主要的发展趋势。

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的体现

(一)明确服务理念

新闻面临的受众各不相同,虽然各个主体对于新闻内容和新闻呈现形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新闻人在利用广播电视实现新闻报道,营造社会舆论的过程中,其服务受众的理念却是相同的。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劣势也逐渐凸显。因此,在服务受众中彰显人文关怀成了传统媒体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尊重新闻事实

新闻是为了还原事件真相,让受众对于一些典型的社会事件形成自己的看法。尊重新闻事实就是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利用新闻的真实性渗透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全面真实地报道新闻内容,避免用断章取义、恶意篡改、心理暗示等方式扭曲新闻真相;另一方面,还应该敢于触碰社会痛点,用冷峻的新闻内容引导受众思考。

(三)关注不同主体

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主体都有可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为凸显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新闻人不仅要优化新闻制作过程,对于选择的新闻主题更要保持公平的态度,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话语权,让电视新闻报道不再只是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事件的主场,而是成为每一个新闻主体表达情感的平台。

(四)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是营造社会舆论的重要武器,而在新闻报道中弘扬正能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它的主要职责。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充斥社会舆论之中。为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应该从新闻报道的人文性出发,利用人道主义情感宣传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正确引导受众思想。

三、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

(一)对弱势群体的漠视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在竞争中为获取一席之地,只能将有限的新闻资源贡献给能够产生新闻热度的新闻内容,如重大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流浪者、乡村教师、农民工等,由于他们不能为节目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只能处于“失声”的状态,而这些弱势群体话语权的缺失正是新闻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的体现。

(二)对报道对象缺乏同情

揭露新闻事实通常伴随着公开报道对象的隐私,而一些新闻人在收集以及后期编辑、处理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对报道对象缺乏最基本的尊重与同情,常常忽视了保护报道对象隐私的问题,甚至对其造成精神上的伤害。还有一些新闻人一味地追求社会新闻的热度,不断重复进行追踪报道,而采访盘问的过程就是对报道对象造成“二次伤害”的过程。

(三)假新闻事件层出不穷

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但是近年来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拓展,广播电视新闻中的假新闻也层出不穷。据统计,仅2016年上半年,通过各种新闻渠道传播扩散的假新闻就多达6.2万条。一方面,这些假新闻侵犯了受众的知情权,在受众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煽动了他们的情绪;另一方面,这些假新闻破坏了社会舆论环境,甚至造成了社会恐慌。

(四)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不良思潮逐渐侵入舆论环境。一些广播电视新闻为提高收听率和收视率不惜迎合社会上的某些不良思潮,利用一些金钱至上、过度消费、狂热追星、暴富炫富等关键词来吸引受众眼球,更有甚者利用一些色情、暴力的内容来增加新闻内容的刺激性。这些低俗的新闻内容不仅无法体现人文关怀,还会破坏社会道德体系。

四、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推动新闻立法,规范新闻报道

在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中,通过立法来规范新闻报道已经成为未来新闻发展的主要趋势。立法并不等于让新闻人失去报道的自由,相反,通过构建法律体系,我们能够规范新闻内容、维护新闻记者的权利、对新闻内容的社会舆论进行反馈与追责、保护报道对象的隐私,对新闻内容人文关怀的评价标准等作出一个系统的规定。只有用法律来约束新闻人才,能够展现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二)提高新闻人的职业素养,保证新闻质量

新闻人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广播电视新闻内容人文性的关键。在提高新闻人职业素养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从专业性出发,提高其新闻采集能力,并针对新闻事件进行系统策划,完整地呈现新闻内容,保证观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还应该重视强化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提高其对报道对象的关怀与重视,确保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以体现新闻内容的人文关怀。

(三)注重新闻选题,做好后期编辑处理

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新闻人应该重视新闻选题。新闻选题决定了新闻内容的导向,广播电视新闻是营造社会舆论,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选题中,新闻人应该将重点放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上,并能够从细节入手,实现对新闻的细节性报道。此外,在后期编辑处理时,工作人员应该实现对报道对象和受众的人文关怀,对涉及个人隐私,或包含血腥暴力内容的画面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发挥舆论效应,培养受众的监督意识

舆论监督是保证新闻报道内容真实有效的重要手段,广播电视新闻在报道中应该从服务受众的角度出发,为受众开辟监督渠道,并根据受众反馈的信息,提高新闻质量,增强新闻的人文关怀。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系统的新闻监督机构,从而推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不断向前发展。

五、结语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是舆论导向的风向标,它起到了给人民群众传递事件真相的作用。因此,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切实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做好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璐琪.浅谈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世界,2012(01):44-45.

[2]刘明.人文关怀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渗透研究[J].新闻传播,2014(05):197.

广播电视新闻重点篇10

广东电视媒体业的特殊性

广东电视台一直坚持新闻立台,新闻改革一度走在全国前列,也曾创造出多个“之最”:最早在地方台中开办早间新闻;最早进行新闻现场直播报道;最早实现新闻节目直播(1987年12月广东电视台新闻由录播改为直播,1996年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最早在地方台中开办国际新闻。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广东成了海内外电视媒体竞争最为惨烈的地区。据澳门大学陈怀林教授1997年至1999年在广州进行的受众调查数据显示,“亚视”和“无线”两家香港台的4个频道在广州的收视份额高达80.83%,而国内的几十个频道只能分享剩下不足两成的市场。可以说,多年来广东观众看到的本地新闻大多是“出口转内销”的,电视新闻的话语权基本上是由香港电视主导,我们的舆论引导则常常处于被动局面。

此外,广东省内有3个上星频道,即广东卫视、南方卫视和深圳卫视,再加上目前面向公众播出的9个境外电视频道,还有30多家加密播出频道,在广东能够收看到的电视频道多达130多个。广东地区已成为境外电视媒体逐鹿中原的桥头堡和实验室。

面对这种情况,广东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首要的责任是“强身健体”。一是增强信息获取能力;二是增强记者到达现场能力;三是增强报道表达能力。这样的“三力”,经过广东电视人多年艰苦的努力,境外电视“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

践行“三力”显成效

从2005年开始,广东电视台两个大板块的新闻,如《今日关注》和《630新闻》等栏目收视率遥遥领先于“亚视”和“无线”两家香港台,一些境外媒体也开始采用广东电视台的消息。目前,仅《今日关注》在广东城乡收视率就达11个点,收视人群约910万,而香港翡翠台和本港台在广东的收视分别降至1.25点和1.12点左右,收视人群约占97万和87万。这一变化是逆转性的。

2005年12月8日,广东电视台创办了新闻频道,这标志着广东电视新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广东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共有10多档,主要分布在广东卫星频道、珠江频道和新闻频道,每天首播新闻总时长达10小时,播出时段跨越全天。

2011年3月,广东电视台新闻节目《今日关注》获得“全国电视栏目民生影响力60强”称号;9月,又获得“全国十大最具原创精神电视栏目”称号。《新闻最前线》栏目获得了“2011年中国十大品牌电视栏目”称号。广东新闻频道荣获2011年度“中国品牌媒体百强――最具品牌价值地面频道10强”称号。舆论监督栏目《社会纵横》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60个广播电视栏目称号。

我们在参与国内外新闻竞争中深刻体会到,只有增强“三力”,才能在新闻报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是获取信息能力。首先,因为突发新闻是媒体争夺的主战场,报道突发新闻必须在重大新闻发生后,我们的媒体能够做到首播。作为电视媒体,它不受平面媒体出报时间的局限,电视是全天滚动播出。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省内的新闻,先口播,再电话连线,再视频播报,再深入解读。做到首先发声,先入为主。其次,我们坚定不移地把电视新闻往深度的方向引。新闻改革就是要努力把概念化、概括性的东西去掉,要更多地关注人文、关注人的内心。最后,对于国际新闻的信息,现在广东台与美联社、路透社都有合作,每天都有很多新闻资源,提供给我们。在国际大事件爆发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报道内容。

二是记者到达现场能力。记者到达现场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掌握主动权的重点,也是媒体抢占新闻影响力的第一要求。因此,时效性是广东台电视新闻与境外媒体竞争的又一利器,因此,“新闻直播常态化”是广东电视台近年来新闻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另外就是把“简讯”变成“快讯”,让“快讯”更具有时效性。

在实践中,广东台逐渐摸索出了开展新闻现场直播常态化的一些规律,积累了很多经验。理念上,我们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以最快的速度走进事件现场;内容上,我们将新闻现场直播逐渐向社会、民生题材转变,使新闻直播更多地面向百姓,反映百姓生活;质量上,我们努力实现高质量的新闻现场直播,使现场直播的画面、声音、记者解说等要素都达到最好状态,更能生动地表现出常态化的新闻现场,使新闻现场直播更有魅力。

三是报道表达能力。这是我们在“改文风”中迫切解决,但是远远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新闻媒体的报道应当贴近百姓生活的真实细节,又要时刻紧扣国家发展的重大主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不是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不是缺少主张,而是缺少好的表达。也就是说,怎么表达给老百姓,让观众容易接受,喜闻乐见,非常重要。

以“走转改”报道为例,广东电视台先后派出近200名记者走入各基层。我们要求记者必须人到基层、心到基层,必须和采访对象拉家常、交朋友,必须付出体力、真心和基层群众真诚地交流。这批报道手法很朴实,“老老实实”地回归到新闻最本质的要求上,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三方面提升新闻报道能力

应对激烈的竞争,广东电视台新闻报道能力还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新闻判断能力。在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上,我们拥有优先的采访权和话语权。判断什么是新闻,什么正在成为新闻,什么将是新闻,这源于我们记者的发现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