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十篇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十篇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59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篇1

【关键词】实习护士;职业伤害;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75-02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时刻面临着职业伤害。职业伤害(occupationalinjuries)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都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等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而实习护士是整个医疗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因为临床实习是护士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实习护士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陌生感。在还没有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操之过急,这样一旦实习护士操作不当,不仅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还会使患者不满,从而引发医疗上的纠纷。根据2002年美国劳动统计局统计【1】,护士因职业损伤或疾病离职的天数平均为7.6d,居第十二位。护士已成为高职业病损害的危险职业之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2】。

1常见的职业伤害因素

1.1生物因素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与出血【3】。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的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次数成正比,另外,21岁~30岁的年龄组针刺伤发生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组,早班护士比晚班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4】。当医务人员手部有破损时,当接触了传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时,就有感染的可能。刺伤深度越深,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传染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1.2化学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

在每天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各种消毒剂对人体均有一定的危害,而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尚未完全清楚,但有的化学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多年以后才可能出现症状。含氯消毒剂、2%碱性戊二醛、挥发性消毒剂,人体常时间接触会有灼痛过敏、眼涩胀、结膜炎、呼吸道损伤、鼻窦炎,甚至胸闷、气喘等,严重者甚至可致癌、胎儿畸形【5】。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6】,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性的化学物品。

1.2.2细胞毒性药物

在化疗操作过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和吸入。管理以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吸入或吞食,收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可导致诱发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级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7】。目前,临床护士的工作主要是治疗与诊断,频繁接触各种抗生素对临床护士近期、远期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但在操作过程中接触青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和猝死者均有报道。临床护士每天与各种药物反复接触,导致其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以过敏性休克为甚,抗生素引起的慢性过敏者更是屡见不鲜。

1.3物理因素

1.3.1放射线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护士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Ct、X线、激光、红外线、放射性同位素等。而放射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能损害人体组织器官、腺体与造血功能,长期处于该环境中,毒性蓄积,均可引起头晕、乏力、失眠、造血功能损害、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报道,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囊上皮细胞对电离损害最为敏感,长期接触放射线,易产生辐射性白内障【8】;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对心血管的影响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

1.3.2职业性腰背痛

近年来腰背痛的问题逐渐成为护士职业健康的热点【9】。在许多国家腰背痛已位于职业病的榜首,成为人群就诊、住院或手术最常见的病因。有研究表明,护士是患腰背痛的高危人群,护士和辅助护士患腰背痛的危险性是其他职业女性的2.5倍【10】。目前认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归为4大类:个体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11】。护士腰背痛的发生不仅会威胁身体健康,还会对工作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1.3.3噪声

病房是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的场所,人员密度较大,再加上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噪音要远远大于平常接触的大部分环境。长期在噪声的环境中,可以危害人们机体,使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感到疲劳,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疾病【12】。

1.4社会环境心理因素

工作领域中存在着诸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严重时会导致职业倦怠。护理工作责任重,风险大,而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对护士工作存有偏见,导致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处理护患关系这一环节中,护士往往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要差,其中30岁~40岁是心理障碍发生最多的时期【13】。尽管大多数护士都具有强烈的职业感,但在自我体验上总是感觉别人瞧不起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希望得到理解、被人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1.5其他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造成的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从而使职业伤害出现的机会加大了。护理实习生因为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以及对环境的不熟悉等原因,面临着比在职护士更高的职业伤害危险。各个医院的情况不同,对有关职业伤害的讲解和宣传力度也就不同,导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防护措施

2.1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实习护士要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有潜在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等。同时,洗手是预防细菌感染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洗手时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若不慎受伤,则必须立即用消毒水冲洗伤口,由伤口处挤出血液后再用碘酒、医用乙醇等消毒、包扎。事后进行血生化检查确定是否感染。长期与病人接触,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破坏、阻断病毒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2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为加强空气流通,可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在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可使用手套、口罩、防目镜等防护用品,以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对于挥发性强的消毒液,要加盖密封保存。如果操作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刻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及时就医。空气熏蒸消毒后,按规定进行室内通风,减少药物在室内的残留浓度,必须通风2h使刺激性气味降到最低程度。

2.3物理性因素的防护

实习护士应该加强X射线的防护意识,减少辐射的损伤。照射前尽量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并充分利用活动屏蔽装置。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腰部的自我保健尤为重要。如注意保暖,注意减肥,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学会主动休息,夜班或工作量较大后应及时休息,而不是在感觉劳累后才休息【14】。坐、卧、行走保持正确姿势,注重劳动卫生,锻炼腰背肌。在工作中应充分运用力学原理,尽可能用最大的肌群、最大数量的肌肉及杠杆作用去完成工作。如两脚分开站立、屈膝挺胸,运用腹部及大腿较有力的肌肉,这样就可以压低重心,减少腰部过度弯曲。

2.4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防护

实习护士应向自己的带教老师学习,具备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还应加强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判断、应急、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急救技术,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而且,还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放松情绪,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积极投身于护理工作中,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2.5其他因素的防护

首先,学校和临床教学单位应该着重加强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以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主,重点是如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却忽视了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因此建议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时应增加专门介绍职业防护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养成时刻保护自身安全的操作习惯,避免职业伤害的发生。其次,加强实习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及整体素质教育,医院需制定合理的职业伤害防护措施,定期组织培训与学习,学习新的防护措施,并组织考试。特别是实习护士,将职业伤害防护措施的培训考核作为必需条件。逐渐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减少和防止意外发生。最后,制定防护法,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的层面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制定职业防护法,改善工作环境,更新防护设备、用品,加强防护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美国CDC规定,医务人员操作时,常规实行适当保护,预防皮肤、黏膜同患者血液及体液接触,操作应戴手套。当手或其他皮肤、黏膜表面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后,应立即彻底冲洗,摘除手套后洗净双手,督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15】。

小结

护理实习生是护理临床工作的新生力量,是护理事业的未来。临床工作环境中存在各种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我们应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指导,减少各种职业伤害的发生。让实习护士从刚接触临床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保持健康体魄,更好的为促进人们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亦男.护理人员职业环境危害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69.

[2]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J】.进展现代护理,2007,6(13):1562.

[3]易敏春,白树美.实习护士针刺伤及防护政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6):33.

[4]刘江南.针刺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Ⅲ【J】.当代护士,2008(8):16.

[5]唐满玲.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20):10。

[6]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7]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6(13):16.

[8]蒋勇,丁益民.放射线工作人员晶体混浊情况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2):131.

[9]康庆华,吴雪.护士腰背痛现况调查及分析【J】.民航医学,2007,17(4):30-32.

[10]杨铁花.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及预防【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2):149.

[11]蒋玲.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35(1):3

[12]刘艳芳,刘慧.噪声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新疆中医药,2008,5

[13]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篇2

动荡摧毁信心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欧洲央行(europeanCentralBank)以及其他国家主要央行罕有地采取了联合行动,向世界各地的商业银行通过增发贷款的方式注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密集出炉的政策有可能给市场带来些许喘息空间,但对于横扫市场的诸多复杂金融问题谁也没有给出长远解决之道。

当前发生的是一场典型的行业震荡,和过去半个世纪中发生的美国钢铁或汽车产业的震荡区别不大――行业整合总会伴随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摧毁市场信心,但对于用信心来支撑的金融体系来说这种行业震荡或许是灾难性的,因为投资者信心是这个体系得以运转的基石。由于尚不清楚金融动荡到底会给自己以及交易伙伴带来多大的影响,获得了注资的商业银行均选择将这些钱“攥在手心里”。

但与上世纪90年生在日本的金融危机相比,1990年日本股市泡沫开始迅速破裂,房市泡沫不久也遭遇同样命运,许多借款者无力偿还贷款,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堆积了大量坏账,但银行不愿意采取可能导致自己破产的措施,拒绝承认自己的问题,他们深知很快承认金融领域的问题会增加挤兑的风险,这可能导致信贷市场陷入停顿,令整体经济承受更大的风险,而恰恰是这样的遮掩加剧了危机。美国从日本身上学到的一个教训就是,犹豫和拒绝坦承问题将是一场灾难,这也是美国的状况更有希望改善的信号之一。

“救”还是“不救”

2001年是美国房地产进入一个繁荣期的标志性年份,眼下这场信贷危机的根本起因在于房地产泡沫的持续破裂,其涉及的范围远比2000年开始的科技股泡沫破灭要广,二者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交易杠杆,大部分房地产买卖都涉及债务杠杆,按揭贷款会被重新打包后出售给投资者。2008年年初之时,雷曼兄弟资产负债表显示的杠杆比例高达30:1,这些公司的管理者显然对结构性产品和资产抵押证券复杂世界里的风险并不了解。

近几年来,部分西方央行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他们多少能防止这种通货紧缩恶果的出现,理由就是他们自认为深谙机械货币主义各项技巧的使用之道,尽管无论是在美国、英国还是澳大利亚,这些消费推动型的经济体无一不对使用杠杆痴迷不已,然而他们最终会发现,纠正债务紧缩状况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在所有政府接管的案例中,股东都蒙受了重大损失,而且这些决定带来了一个“道德风险”的难题,即政府的救援会鼓励更大的冒险,这对于美国财长保尔森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作为高盛集团的前首席执行长,保尔森对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不感兴趣,直到他相信aiG的倒闭会对全球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后果,随后Fed的报告称,aiG无序倒闭将会加剧已然严重的金融市场震荡,导致借款成本上升,家庭财富减少,并严重削弱经济表现。但就在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9月23日敦促国会尽快通过7000亿美元大规模救市方案的当口,122位绝大部分都在美国哈佛、麻省理工、伯克利等名校任教的美国经济学家联名致信国会,反对这一救援计划。这封“致住宅市场的代表和临时参议院主席”的信中,反对理由第一条就是“公平性”,这个计划是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给投资者。投资者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去创造盈利,需要能够承受损失。这些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计划开始颁布,它的作用将会影响整整一代人。“从本质上讲,为了使短期的崩溃中止而弱化这些市场是非常短视的。”

但现代史上,几乎没有哪次金融危机离得了政府的干预。Fed已经对健全但已失去市场宠爱的困境中的机构提供了资金支持并下调了利率,以此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借贷成本、鼓励投资和支出。

现在金融动荡已经超越了市场自我治疗的范围,美国官方已经确诊此病,叫“纠正过度杠杆效应”。在信贷繁荣时期,即2002~2006年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增速为10%,金融机构和美国家庭过量举债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如今房价暴跌,很多贷款人都无力还款,减少对贷款的依赖,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当然金融危机最终会对行业产生被动调整,一场单纯的金融危机可为未来的强劲获利做出铺垫。

没有简单的解决之道

信贷危机正不可避免地给实际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这也正是油价暴跌、国债飙升的原因所在。债务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悠远的历史,从大萧条、到储蓄信贷危机、再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无一不是因其而起。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策制定者们都没能找到轻松的解决之道。减息、为民众提供刺激性补贴会有所帮助,可能还起到了防止或者延缓深度衰退出现的作用。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上述措施还远远不够。

因为“纠正过度杠杆效应”的行为以前从未出现过,华尔街创造并进行交易的一系列创新金融工具让这场危机变得复杂,这些工具使得政府官员和华尔街更难以知道下一波风险的藏身之地,也难以搞清楚它们会将信贷危机传向何处。在这场危机中,监管机构发觉,他们的规则并不适应他们负责监管的、已迅速变化的金融系统。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篇3

一部广告摧毁百亿补钙市场

“巩俐阿姨,您寄给我们希望小学的盖中盖口服液,现在同学们都在喝……”在稚嫩的童声旁白声中,读着信的巩俐,轻轻地说道“盖中盖口服液,真的不错”。这是那则2000年6月开始播放、由巩俐出任品牌代言人的广告,由于该广告有半公益色彩,加之巩俐个人的品牌号召力,把盖中盖宣传推向前所未有的颠峰。

但是这个看似温馨的广告,却因涉及侵权而遭到中国青基会的反对,引发轩然大波。围绕着侵权与否,中国青基会和哈药六厂数次交锋,互致信函,各方说法更令事件扑朔迷离,致使风波愈演愈烈。

7月5日,中国青基会发出律师函称,中国青基会已经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核准取得希望工程服务商标专用权。因此,未经中国青基会授权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借用希望工程名义举办各类活动或进行宣传。中国青基会并已于6月30日向全国希望工程授权实施机构所管理的希望小学发出调查函。据初步调查,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实施管理系统的希望小学并未收到过哈药六广告中所谓由“巩俐阿姨”捐赠的盖中盖口服液。中国青基会认为,该厂冒用希望工程的良好声誉制作播放虚假广告以牟取商业利益的行为是对中国青基会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使一向良好的希望工程公益形象遭到贬损,必须就此事作出合理的解释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挽回对中国青基会及希望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

7月7日,哈药六厂打破沉默,他们向中国青基会回复律师函,称此事是一个误会,巩俐确实在1999年12月27日向哈尔滨市依兰县迎兰乡海润希望小学捐赠20箱盖中盖口服液。哈药六厂制作半公益性的广告,是希望唤起社会关心教育、关心贫困地区孩子的就学问题,所以对“希望工程”并没有“贬损”。同时应该注意到广告通篇没有“希望工程”字样。

7月8日,青基会认定该行为不属于捐赠,而是一种广告策划行为。

7月10日,青基会正式递交投诉要求查处“巩俐广告”,盖中盖广告开始停播。

7月12日,哈药六厂厂长汪兆金为解决纠纷亲自抵京,当日下午3点开始和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会面,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徐永光秘书长高度评价哈尔滨制药六厂就该则广告纠纷最终采取的积极姿态,并表示中国青基会愿以最大的诚意与哈尔滨制药六厂迅速达成谅解。

至此,一场危机似乎成功化解了,可是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巩俐阿姨事件”引爆了人们长期压抑心头的对盖中盖广告大投入、明星群体代言、硬性商业灌输策略的不满,人们开始公开以一种负面的眼光来审视哈药六,并出现了有规模的来自于媒体和专业市场人士的批评。这些批评无疑导致了产品和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信誉的减分,销售额开始大幅下降。

7月20日,佛山一消费者李莺以自己受该口服液的“书面广告宣传材料及巩俐等名人的口头证言误导,结果损失了69元钱购买了4盒绝非药品而是并无疗效,依法可认定属于假药的盖中盖口服液”为由,将巩俐及哈尔滨制药六厂、濮存昕、佛山汾江药行等告上法庭。佛山城区法院受理此案,据说这是广东首例“消费者反广告欺诈”维权案。原告要求法院判令哈尔滨制药六厂为“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欺诈行为”承担责任,向原告支付赔偿金139.20元,判令巩利、濮存昕向原告赔付“上当受骗心伤痛苦精神抚慰金”1元,同时要求哈尔滨制药六厂、巩俐、濮存昕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

盖中盖的品牌危机引发了公众和政府行政部门对钙剂市场不良现象的关注,有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钙剂产品整体遭遇了“严冬”。

9月18日,卫生部公布了补钙类保健食品抽检情况,这次共抽检补钙类保健食品185个,根据国家标准评定,不合格的有10个,合格率为94.6%。其中有彼阳牦牛骨髓壮骨粉、劲得钙、健骨藕粉、大天力壮骨粉、威士雅壮骨粉、正和羊乳钙片、2g×20包装的超微钙、400g包装的超微钙、海健壮骨粉、育美钙嚼片。其中彼阳牦牛骨髓壮骨粉为紧随盖中盖的一线品牌,大天力壮骨粉、威士雅壮骨粉、育美钙嚼片也有相当的市场影响。至此钙剂产品遭遇了整体信誉危机,整个行业进入了真正的“严冬”,精心培育起来的补钙市场加速了不可逆转的崩溃。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00年11月09日,四川省物价局和重庆物价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部分药品降价的通知》。其中涉及哈尔滨制药六厂的药品共有五种,这五种药品原来的全国统一零售价均在17元以上。调整后,盖中盖片剂的最高零售价分别是8.4元(儿童)、12元(成人);其他3种口服液的最高零售价则都是10元。降价后,新的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几乎等于过去的药品出厂价,有的产品的零售价甚至低于原来的药品进价,商家纷纷要求退货。这个价格厂家能否承担成本的压力姑且不论,仅是处于市场规划的需要厂家就无法接受,唯一的出路是退出该市场。

这时钙剂市场已经掉到了谷底,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厂家从事任何形式的推广工作了,轰轰烈烈的全民补钙到此结束!

2000年底,三九的纳诺卡钙和宝洁CCm钙想试水钙剂市场,因为市场萧条,浅尝则止激流勇退。2002年汇仁集团倾注了巨大心血推出延年钙,该产品的初期市场开拓资金就高达2000万元,但因市场开拓不利,汇仁集团最后放弃了进一步的投入。在盖中盖等市场主力消沉后钙剂市场经历了相对的沉寂。钙尔奇凭借专业渠道的推广辐射零售市场,成为了市场的领导者,而美国乐力凭借者产品自身的良好卖点和过硬的产品品质象一匹黑马无声地杀出,并已经成为钙剂市场的一线品牌。

痛心!检讨哈药六的危机公关

哈药六在“巩俐阿姨事件”中危机处理不当,导致盖中盖的全面失利和整个钙剂市场的整体崩盘。哈药六的企业领导班子是通过在本企业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具有一线市场的经验和敏锐感觉,但是受制于他们自身经营理念的局限,要求他们具有品牌管理经理的水平是不现实的。

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不可避免”,危机管理对于身处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来讲是个不能回避的话课题。

危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经营危机、形象危机、服务危机等等。企业必须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提高危机管理水平。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危机发生的时间和环境也不尽相同。任何危机的出现,往往都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欲望性、聚众性和持久性,但是如果建立了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那么会把危机避免或者大大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

品牌危机的预警系统应包括几个方面:第一,组建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较高领导职位的人士组成品牌危机管理小组,制定或审核危机处理方案,清理危机险情,一旦发生危机及时予以遏制,减少危机对品牌乃至整个企业的危害;第二,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全面清晰地预测各种危机情况、捕捉危机征兆,为处理各项潜在危机制定对策方案,尽可能确保危机不发生;第三,建立品牌自我诊断制度,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检查、剖析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发生危机的诱因

哈药六的盖中盖产品由于产品自身的局限和产品说明书的部分功能夸大,在推广中采用的超常规的投放和明星策略(引发公众不满),都是酝酿危机的温床。同时由于缺乏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专业素质的品牌管理人员,使他们无法避免哪怕是很低级的错误(广告纠纷)。

首先哈药六的海量商业广告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广告的功能是品牌和品牌消费者进行沟通,沟通的基本内容是关于品牌和产品的物质层面的利益承诺,除此之外还要向消费者传达文化和社会层面价值。北派行销模式就是专注于有关产品的方方面面,最终促进消费者对产品进行消费,而南派营销模式偏重于文化和社会价值方面的沟通,但是往往市场效果并不好。如果一味地进行产品信息传播,在广告泛滥的社会背景下会导致消费者的反感,这时间或地穿插公益广告可以避免的逆反心理,在消费者接受你的社会、文化价值的同时,往往会主动的分析关注你的品牌。胃药斯达舒胶囊在这方面做的十分成功,堪称楷模。如果哈药六的公益广告在巩俐事件之前播放,那么即使后来出现一些意外公众对其的批评指责也不会很极端,更不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在巩俐阿姨事件发生后,企业应该马上进入危机公关状态。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应该组织专门的危机公关小组主动的去化解危机,同时应该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建立有效的信息管道,避免谣言四起。哈药六在危机初期行动迟缓心存侥幸对危害估计不足,更不应该在危机源消除后以为万事大吉,忽视了危机传播后在消费者、媒体和行政管理部门造成的不良影响。

危机常常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它更是新闻媒体报道的最佳“新闻素材”与报道线索,有时甚至牵动整个社会各界公众的“神经”。“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负面消息的传播足以抵销千百篇正面的报道和千百次广告。如果此时哈药六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设法平息公众的不良情绪,并且利用由此引发的公众关注开展正面的公关活动,把危机转化为商机,迅速提升品牌的美誉度。比如,危机的起源在于侵犯了希望工程这个公益组织的权益,如果哈药六能够借机联手中国青基会开展公益活动,诸如向希望工程捐赠或者在以后企业销售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支持公益事业,那么这个危机就可以转化为千载难逢的良机,大大地提高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如果如此哈药六真的是勇者无畏、仁者无敌了。在广告风波后,哈药对形势的逆转已经无能为力了。

我们的本土企业不缺乏能够创新的经营者,但是缺乏创新的组织和机制。同样,我们不怕危机降临,而怕的是我们缺乏危机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新盖中盖,危机过后的浴火重生

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哈药六厂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级电视台全天候(包括黄金时间段)播出系列公益广告,每月一个主题版本,全年共12个主题,每天播放2~5分钟。哈药六厂在经历了最初级和原始的密集式产品广告投放之后,终于以全新的方式和心态来注重品牌的深层塑造。哈药六投放公益广告的力度和早期投放商业广告如出一辙,又创造了中国企业之最。盖中盖虽然倒下了,哈药却本着更为理性的心态和娴熟的技巧在树立企业整体品牌方面不断进取。

“我们不能招大家烦了。”汪兆金对广告创意的最基本要求是广告一定要感人至深,最好催人泪下。“中国老百姓现在还是喜欢能让人哭的公益广告,而且最好长度是一分钟,半分钟人家还在酝酿情绪,哭不出来。当我感动别人的时候,还怕他们记不住我吗?”

哈药六的一些广告确实影响深远,如哈药六厂的国旗篇广告:从北国边睡到天涯海角,从西部贫困地区到特区,从部队到学校,从农村到城市,祖国的各族儿女共拥着一面旗,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然后引出一个主题??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这则广告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最为感人的是洗脚篇:妈妈给奶奶洗脚,儿子看到后转身出去了。年轻母亲到外边寻找儿子,看到满脸稚气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妈妈一怔,儿子却说:妈妈洗脚!最后点及主题: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后推出哈药集团制药六厂标志。这则广告曾经引发过中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变革,获得了广泛的社会称赞。观众沉醉于人性和亲情的美好体验中的同时,自然拉近了和企业的心理距离。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篇4

传统数据管理

先天不足

在数据管理市场,大部分客户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一个应用都是独立架构、独立应用层、独立界面,用的存储也都是独立的,互相之间没有连接,效率不高。

孙定:很多企业都在谈经济复苏,那么,你认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真的过去了吗?数据存储市场是否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慷孚今年的运营情况怎样?

alanG.Bunte: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经济的基础还没有稳定下来,但慷孚觉得很骄傲,公司的运营还不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金融危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是正面的,那是因为企业更关注的是如何降低成本,而慷孚能够帮助它们实现这点。

在截止到9月30日的第二季度,慷孚公司总收入66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了11%;本季度软件收入33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15%;本季度服务收入33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6%。

孙定:你认为中国客户现在在数据管理方面存在哪些困难?中国客户从发展阶段来讲,相比欧洲、美国客户,还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alanG.Bunte: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其实,不管在全球哪个国家,大企业、大机构所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Cio们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数据一直在快速地增长,就算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数据增长率还是很高,达到了30%~40%;法规遵从方面需要企业长期保留数据,也是企业数据增长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企业在处理这些海量数据时并不容易,再加上在金融危机下,it开销在降低;此外,企业的员工也在减少。那么,一方面是数据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却是企业没有那么多钱和人去管理这些数据。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成了每一个Cio最关心的话题。

除此之外,在数据管理市场,全球还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大部分客户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边有做备份的,那边有归档的;这边有复制的,那边有做数据管理的。更令人头痛的是,每一个都是独立架构、独立应用层、独立界面,存储也是独立的,互相之间没有连接,效率很低。

慷孚可以提供给客户的是,把所需要管理的数据统统放在一个平台上,本来需要5个不同的架构、5个不同的服务器、5个不同的存储,现在整合在一起,可能只需要一个半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孙定:金融危机下,很多公司都特别强调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慷孚在这方面是否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

alanG.Bunte:慷孚致力于为业界提供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慷孚的信息管理架构基于统一的一体化平台,允许客户选择备份与恢复、复制、归档、资源管理或是搜索模块来满足当前数据管理需要。并且,当有新的需求时,只要通过激活功能模块即可迅速满足新业务需求。由于所有功能模块都共享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使得平台上每一个功能模块都能利用统一的数据和信息管理服务,从而以独特的方式帮助客户消除基础架构成本,并有效地消除备份和归档方面的冗余数据拷贝。

举个例子,总部在欧洲的全球最大的船运公司是慷孚的大型客户,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这次金融危机对船运行业的打击非常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公司Ceo却做出一个非常大的决定,采购了几百万美元的慷孚产品。为什么?因为慷孚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集成的解决方案,客户对数据的要求不仅仅要做备份,由于是上市公司,还有法规方面的要求,邮件也要做归档。这家公司花了大价钱采购慷孚的产品以后,大大地降低了他们在硬件方面、管理方面的成本。

他们这么做并不是盲目的,其实,这家公司的中国分公司两年前就用了慷孚产品,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所以,他们把在中国分公司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了全球。

“得数据者得天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向“云”端延伸

云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共存的混合云。大企业对数据安全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建私有云;小企业,或者说对数据安全要求不是那么高的企业,可能会用公有云。

孙定:目前,慷孚主要的营业收入是来自传统数据中心这样的数据管理市场。但是,云的普及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就不需要自己的数据中心了,可以把资源都放在云上?包括存储在内的管理软件,如果云时代来了,是不是需求量就小了?

alanG.Bunte: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肯定有部分数据还是自己管理。至于说小一点的企业,从管理成本、管理效率考虑,可能会用云计算、云存储来实现零存储,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我们认为,云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一个公有云和私有云共存的混合云。大企业,尤其是对数据安全要求比较高的企业,大部分会建私有云。小企业,或者说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是那么高的企业,可能会用公有云。但是企业还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数据控制住,不管是放在数据中心内部,还是放到云端去。这是用户反馈给我们的信息。

孙定:对云的状况和趋势,慷孚的看法是怎样的?云的发展对数据存储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慷孚怎么来应对云的发展?

alanG.Bunte:云存储、云计算肯定会流行起来,所以在这方面,慷孚也会有一系列产品跟市场需求相配合。

慷孚认为,未来将呈现出数据感知存储云和信息存储云并存的局面。其中,数据感知存储云整合了重复数据删除、压缩等数据精简技术,同时提供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加密、分层存储、验证、法规遵从等扩展性能,以及高级安全和访问机制;信息存储云则把存储云转化为信息资产,增加了分级、标识、动态组织、搜索、内容索引及可视化功能,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上提升投资回报率。用户必须清楚,无论是使用数据感知存储云还是信息存储云,都会有成本的投入。

伴随将“统一数据管理”架构向“云”端延伸的进程,未来,慷孚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将针对终端用户提供全新的数据保护、归档及灾难恢复能力。目前,用户正在使用的慷孚一体化信息管理产品是2009年1月的,每隔18个月,慷孚就会推出一个新版本的一体化信息管理产品,我们将在下一代产品中增加云存储的功能。

靠服务

打拼中国市场

慷孚进入中国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于中国市场是非常看重的,在没有进入中国之前,慷孚甚至将全部产品的中文界面都做好了。

孙定:对于慷孚来说,中国是新兴市场,几年积累下来,发展情况如何?

alanG.Bunte:是令人欣喜的,每年的增长率都大于50%。慷孚进入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中国市场是非常看重的,在没有进入中国之前,慷孚甚至将产品的全部中文界面都做好了。这几年我们一直倡导的一体化信息管理,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

慷孚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看好,在中国有广大的市场存在。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可能会比国外落后几年,很多用户其实还处于没有备份的状况,有些则是处于没有管好的状态,很多用户想到了数据管理方案。慷孚就是把这样的管理方案统一起来,作为信息化管理手段,提供给客户。对中国以后的信息化管理趋势,我们是非常乐观的。

孙定:慷孚在中国的发展策略是怎样的?下一步在中国有什么样的计划?

alanG.Bunte:我们需要进一步地跟客户沟通他们在数据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一体化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优势,我们在中国市场、销售、研发方面都将继续投入。我们的理念是,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服务来赢得用户的信任。

经过几年的积极推广,特别是及时了解客户真实的应用需求,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慷孚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慷孚在中国的用户遍及金融、政府、电信、互联网、教育、石化、制造业各个领域。无论是用户基数还是合作伙伴的建设,都实现了新的飞跃。

采访手记

不走寻常路

在采访中,alanG.Bunte和他的助手一直在强调:“慷孚的产品设计理念与对手大大不同。”

慷孚于1996年从at&t贝尔实验室分离出来,自立门户,成为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供应商。1998年,当慷孚着手开发高性能企业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产品套装时,他们认识到,当时市场上大多数数据和存储管理产品都是在十几年前设计的,复杂而落后的基础架构已经无法满足高速信息社会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慷孚必须完全放弃其前代产品,重新开发更适应市场需要的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在当时传统数据管理软件已经大量普及的环境下,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很大风险的。在慷孚公司CeoHammer看来,当年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与重新创业无异,但又不尽相同。相同的是二者都选择从头开始,虽然有了准确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对当时的市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能否成功以及用户是否认可都未曾知晓;不同的是,因为有着先前的基础,再加上充足的资金,慷孚有足够的资本从头开始。

所以,慷孚历经18个月的“脱产”研发,创造出业界首个“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凭借这一先进的技术及理念,慷孚在数据保护软件市场也异军突起,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文/刘丽丽)

总裁感悟

企业需要“万能遥控器”

你有没有发现家里抽屉已经放满了各种遥控器?电视、影碟机、音响功放、空调……更要命的是,家里有多少个这样的电器设备,就会有多少个遥控器要“安家落户”。

“越来越多的摇控器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保管和使用上的不便,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它们在影响和控制我们的生活。把这些方头方脑的家伙浓缩集成在一起,让控制变得简单一些吧!”alanG.Bunte这样说。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篇5

【关键词】经济危机;《等待戈多》;“贝克特悲观主义”;警世;希望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在文化戏剧界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那就是《等待戈多》的“复活”和上演。更有意思的是,关注这一文化现象的多是财经类报刊。2009年,《第一财经日报》转译大卫・司密斯的文章说:“继其首演56年后,巴黎巴比伦剧院里上演的该剧,仍然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两次。英国重新推出舞台剧《等待戈多》,由《魔戒》中巫师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麦凯伦(ianmcKellen)和帕特里克・斯图尔(patrickStewart)扮演两个流浪汉,在伦敦巡演,并将于4月底结束。同时,该剧在美国也实现了复兴,纳森・连恩(nathanLane)和比尔・厄文(Billirwin)出演流浪汉,于下月在百老汇上演。”[1]在世界金融体系陷入危谷、经济持续走低之时,在法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剧院隆重推出了荒诞剧《等待戈多》,且反响热烈,不得不引人深思。

《等待戈多》为什么会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复活?这种间接的方式能否惊醒“华尔街”精英的贪婪和无能?还是仅仅从戏剧欣赏的角度,聊以表达没有过错却不得不承担后果的普通人的迷茫和无可奈何?或者是它再一次超越了具体环境,表现了某种人类面对无法预知的灾难时的紧张失措,面对无法把控的未来时对救赎的苦苦等待?

一、醒世和警世

《等待戈多》在经济危机中是一剂警世良药。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得顺风顺水,科学技术长足进步,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物质财富迅速膨胀。随着苏联的解体,资本主义似乎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西方世界的盲目自信和骄傲一再滋长,消费主义大行其道。进入21世纪,忽然之间情势大变。经受“911”重创之后的美国社会,在2008年,引发了因为次贷危机而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股灾、失业、企业银行破产、“法拍屋”等字眼充斥着2009年的各种新闻头条。在欧洲,希腊、西班牙让欧债危机浮出水面。前所未有的经济萎缩和低迷,逐渐演变成尖锐的社会矛盾。2012年美国又出现了“占领华尔街”的示威游行活动,整个欧洲的民众的抗议浪潮此起彼伏。

正是西方社会长期追逐的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在华尔街弥漫的贪婪的发酵下,消解了“美国梦”的“机会均等”“奋斗”“成功”等“正能量”,让普通民众陷入了精英们的“金融陷阱”,多年积累的财富在一朝之间清零,昨天的“富足”成为今天“拮据”的讽刺,没有过错却不得不承担危机的后果。“世界是荒诞的”这一次的喻体不再是“战争”,而是“经济危机”。一无所有、痛苦疲惫、无助幻灭、迷茫无奈,一不小心,大家都成了《等待戈多》里的流浪汉。在这样的背景和心态下,《等待戈多》分明就是一部现代版的“警世通言”。

二、绝望和希望

《等待戈多》在经济危机中是绝望中的希望。

大家普遍认为,《等待戈多》的主题是存在主义主题: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等待戈多》将人们的生存浓缩为流浪汉日复一日的等待,反映了战后西方社会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现实的荒诞感和虚无感。剧中的“等待”就是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存在方式。人没有了希望,等待还能意味着什么?在漫长的等待中,无论他们自身还是他们的等待,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等待,漫长无期,没完没了;没有希望,无法实现。等待的无限可能被剥夺了,只剩下毫无意义的等待本身和无法实现的未来。贝克特冷峻地为西方人画下的这幅“末日图画”完全是“超现实”的,但真实得令人窒息,令人震颤。

但能发现和表达这种“痛觉”,就是对人类堕落和绝望的反拨,就是一种希望和拯救,就是悲悯和仁慈。

1969年,贝克特“因其作品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和新奇的形式,从而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振奋起来”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4]356“当我们对人类尊严的认识愈深刻,对人类堕落的经验就使我们愈痛苦。这正是贝克特悲观主义中净化生命力量的源泉,它满含着对人类的爱,这种爱来自对人类的理解。只有当它深入到痛恨和绝望之中时才能获得这种理解,而在极度的痛恨和绝望中我们发现了无限的怜悯和同情。”[4]358显然,“贝克特悲观主义”的核心就是痛恨绝望之中的爱和希望。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潘多拉来到人间,打开了盒盖,里面的灾害像股黑烟似地飞了出来,迅速地扩散到地上。盒子底上还深藏着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潘多拉依照万神之父宙斯的告诫,趁它还没有飞出来的时候,赶紧关上了盖子。“关在盒子中的希望”到底是剥夺了人类的“希望”,还是为人类保留了“希望”?这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其实这取决于解释者的主观心态。乐观主义者认为,潘多拉害怕地关上了盒子,结果留下盒子中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因此,即使人类不断地受苦、被生活折磨,但是心中总是留有可贵的希望,才能自我激励。悲观主义者认为,雅典娜为拯救人类而放置在盒子最底层的“希望”被永远关在盒内了,没有来到人间,人类得不到希望和救赎。

希望是什么也许不重要,关键在于人们是如何理解希望的存在方式和意义的。可以说,正是对待“希望”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传统意识和现代意识的分野。《等待戈多》中的“希望”,似乎有着这两种矛盾着的涵义。首先,在《等待戈多》中希望似乎是全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是帮助和救赎苦难者脱离苦海的最后的稻草。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所有的人急切地等待着戈多来引领他们,赋予他们在灰暗中的生命以光明和意义。其次,戈多又是若有若无的。戈多迟迟不来;戈多只有明天才会来,“希望”只有明天才能实现。而在今天,可以做的唯一的事情只有“等待”。如此生存矛盾的症结点在于:人只能生活在今天,一切希望却在明天。终于等到了昨天希望中的明天了,却又发现仍旧身处于又一个明天前的今天。“我们生活在今天,希望生活在明天”我们和希望很近,却无法相遇,这是令人沮丧的。但“明天会好些”,这是《等待戈多》一剧给观众的主要启示。今天有暴力、痛苦、烦躁、无奈,但仍值得等待,等待“明天会好些”,这就是希望和安慰,就是坚韧的活下去的理由。

《等待戈多》像一面哈哈镜,让我们看到了可笑可悲可怜的自己,作为观众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同情剧中人的苦难和否定他们的存在方式的同时,“等待”的审美意义就转化为肯定和再生的愿望与勇气,就超越了虚无和荒诞,给我们以惊醒和精神提振。

【参考文献】

[1](英)大卫・司密斯.戈多,我们在等待[n].王繁,编译.第一财经日报,2009-3-13.

[2](美)格林斯潘.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n].英国:金融时报,2008-3-18.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篇6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财经专栏作家

如若欧洲危机爆发,不排除迅速引致全球金融危机第二波的可能

“春风不解禁杨花,乱扑行人面”,还没来得及慨然雀跃于溅溅新绿,迎面而来的危机第二波絮风就撩拨得人愁情无依,一寸还成千万缕。刹那间,金融市场中忧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宏微观经济主体尽皆小楼听春雨,狐疑着第二波的些许端倪。

不能忽视,危机本身具有自我复制、自我强化和自我升级的内在特性,在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第一波”全球金融危机纵横跋扈的肆虐下,全球经济之“面”已全然恶化,风险四溢之中,最脆弱的那个“点”恐将不堪重负而骤然崩溃,这个率先脆裂之“点”本身也许无关痛痒,但通过连接和互动,某一个举足轻重的“点”可能会随之轰然坍塌,进而对“面”再次形成第二波冲击。

近来,乌拉尔山和伏尔加河流域附近接连传来的异动暗示着,东欧可能就是这脆弱之“点”。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基本面最脆弱的一环,东欧在危机第一波的冲击下溃不成军:汇率飞流直下、外储大幅缩水、债务不堪重负、信用轰然坍塌。

接下来的问题是,东欧这个“点”的脆裂如何衍生至“面”的恶化?其间最关键的连接之“点”就是欧元区乃至整个欧洲。可能导致东欧危机扩散为欧洲危机的潜在风险要素有四:其一,东欧和西欧债务关联密切。一旦东欧经济体无力偿还银行债务,整个欧洲的银行业可能将再遭重创,信贷紧缩可能将由此急剧恶化。

其二,欧洲经济增长较大依赖外需。与美国经济主要靠消费驱动不同,欧洲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在1996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四季度的近52个季度里,欧盟25国实际GDp同比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32%,其中,出口做出了平均2.04个百分点的贡献。一方面,对外需的高度依赖导致经济复苏的“独立性”较低,在美国经济复苏之前,欧洲经济难以依靠内需自主恢复;另一方面,东欧危机可能通过内部贸易途径大幅拖累欧洲经济,加大欧洲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其三,欧洲公司债和企业债风险较大。利用彭博系统测算的公司债和企业债评级变化趋势显示,西欧以及整个欧洲的债券风险已经超过美国,这加大了欧洲取代美国成为“金融危机第二波”震心的潜在可能。由于公司债和企业债的风险均相对较高,一旦东欧危机引发市场恐慌,欧洲债券市场的风险释放可能将更加剧烈。

其四,欧洲金融机构的风险尚未出清。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演化引发了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的“去杠杆化”浪潮和“再平衡”趋势。利用彭博系统对全球金融业同行进行分区域的相对价值评估,结果显示,西欧金融业同行以总债务与股东权益相比得到的近似杠杆率为13.02倍,高于全球同行的10.65倍和北美同行的7.95倍,其中,瑞银、法国巴黎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的近似杠杆率更是高达16.5、24.29、13.02和16.07倍。一旦东欧危机给西欧金融机构带来更大损失,风险更高的欧洲金融机构可能将比美国金融机构承受更大的市场压力,进而加大欧洲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篇7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第一次意识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给自身带来灾难,如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人口的急剧增长不仅使人口更多,而且产生了更多的污染,更多的有毒废料,更多的温室气体以及对生物圈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7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已经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变成了全球政治议程中的一个中心议题。为此,联合国在1972年召开了首次全球环境问题会议,并于当年在内罗毕成立了环境计划署,并由此派生了一门新学科――环境卫生学。

当世界各国的领袖和民众终于意识到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性时,污染问题已经从室外转入室内。70年代爆发能源危机以后,欧美各国从节约能源考虑,建造新的办公大楼和商业大厦时普遍增加了建筑物的隔热性和密闭性,减少了通风量。由此却带来了许多问题,在发达国家一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教室里的学生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眼、鼻和咽喉刺激、干燥,甚至感到疲乏、无力、不适、头痛、记忆力减退等。这些症状似乎都与建筑物有关,或者说,与建筑和装饰材料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有关。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模拟实际情况,建立模拟试验小室,采用顶空法测试小室内常用物质或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有人用试验小室研究了8种墙壁涂料,发现有些涂料释放出较高浓度的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室内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公共卫生问题。

80年代以后,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报刊杂志上频繁出现SBS、BRi和mCS三个英文缩写,分别代表室内空气污染引发的三种疾病名称,其中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还对这三种疾病的特点作出精辟的阐述。

建筑物综合征(SickBuildingSyndrome,SBS)

它的特点一是发病快,当人们迁入新落成或重新装修的建筑物内,瞬间至数周或数月内便有人莫名其妙地生起病来,感到眼刺激、喉刺激、头痛等不适症状,症状迅速在整个建筑物内蔓延;二是患病人数多,在这些建筑物内工作和生活的人中,有20%以上的人患病,有些甚至高达80%以上;三是病因很难鉴别确认,也就是说很难找出哪一种症状是由哪一种污染物,或哪一个因素引发的对应因果关系;四是患者一旦离开发病现场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症状又戏剧般地得到缓解,以至消失。

1984年7月位于美国加州的一幢新落成的商业大厦,使用一周后就有不少人感到不舒服。两周以后,174名员工中已有154人(占总人数的90%)诉说头痛、眼刺激、上呼吸道刺激、疲倦欲睡等20余种不同症状。当时,加州卫生机构动用色质联用分析仪,计算机统计分析,对环境结果进行分析,一群人整整忙碌了五个星期,几乎把整幢大楼翻了个底朝天,只确认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但未查出具体病因。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SBS[1]。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先后调查了550起SBS事件,发现建筑物综合征的病征中眼刺激、喉刺激、头痛、疲劳感等四种症状出现的频度最高,这项调查持续了18年之久。

建筑物关联症(Building-relatedillness,BRi)

BRi与SBS相比有明显不同之处,一是患者诉说的症状在临床上可以明确诊断出来,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过敏性肺炎、哮喘以及传染性疾病;二是病因可以鉴别确认,可以直接找到致病的空气污染物,乃至污染源;三是患者即使离开发病现场,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必须进行治疗才能恢复健康。

1976年美国费城召开美国军团(退伍军人协会)的州会,与会者中182人突然生病,症状是发热、咳嗽、气短、胸痛,其中29人死亡。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组织人力调查病原体,曾从毒素、细菌、真菌、衣原体、病毒、原虫等方面考虑并进行分离,半年后才偶然发现,是空调系统内滋生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2]。

这就是著名的军团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BRi病例。我国也发生过一起典型的BRi,1986年江苏泰州市有一幢居民楼内住有56人,其中44人出现头痛、发热、食欲不振、呕吐、咳嗽、哮喘等症状。开始认为是流感,但症状反复出现,迁延不愈。后卫生防疫部门发现,原来楼内有户居民种的蘑菇释放出孢子,引发建筑物关联症。该楼的重症患者经过5个月的治疗大部分症状才得以消失[3]。

化学物质过敏症(multipleChemicalSensitivity,mCS)

它的发病人数在上述三种疾病中约占20%左右,发病原因是对多种化学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或称变态反应)。对它更为深入的研究始于那场海湾战争。海湾战争结束后,从战场返回家园的退伍军人中有许多人病倒了,出现多种病症。退伍军人及家属们很愤怒,要求政府给个“说法”。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相关调查研究,多年之后才找到病症与病因之间的关系。1999年美、英、加三国共同对化学物质过敏症下了准确的定义,提出诊断mCS的6条标准:[4]

1.病症有复发性

2.症状为慢性的

3.由低浓度化学物质引发

4.对多种化学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5.多种器官系统同时发病

6.致病因素排除后症状将会改善或消退

换而言之,化学物质过敏症是由于多种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多种器官系统,引起多种症状的疾病。在室内,即使仅有微量的化学污染物存在,人们长期生活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障碍,出现眼刺激感、鼻咽喉痛、易疲劳、运动失调、失眠、恶心、哮喘、皮炎等症状。化学物质过敏症对健康的危害有时还相当长久。

据国外报道,美国一名38岁的男子因燃烧聚氨酯包装材料引发支气管痉挛,发生哮喘。时隔8年之后,他在家中窗户上安装聚氨酯泡沫隔热材料时,立即又发生哮喘。这是典型的mCS。

心理健康影响

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恶臭物质还可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改变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家庭危机,甚至发生其他犯罪行为[5]。

污染物及来源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引发SBS、BRi和mCS三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室内空气中的生物污染物和化学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包括死的或活的细菌、真菌、病毒、花粉、尘螨等。如果室内存在生物污染源,就很容易造成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在家里堆放废物的地方,空气中细菌和真菌的浓度自然很高。真菌在大量繁殖的过程中,会散发出特殊的臭气,使人感到很不舒服。真菌的毒素毒性很强,如黄曲霉毒素浓度仅为10亿分之几的水平时,就可使人中毒。

空气微生物的传播是引起各种疾病的根源,如引起过敏性肺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皮肤过敏和传染性疾病。

化学污染物来源于建筑材料、家用化学品、家具、办公设备,以及香烟烟雾和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在室内空气中多达数十种乃至数百种以上。在新落成或重新装修的建筑物内,建筑材料和涂料是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甲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刺激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引起眼痒流泪、鼻咽发干、咳嗽哮喘等症状,是引发SBS等三种疾病的污染物。其他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毒性和气味,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起头痛、恶心和哮喘等症状。 在80年代,美国两位科学工作者对美国900户家庭住宅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其中可移动房屋400家,普通房屋500家,居民近2000人。调查结果显示,有2/3以上的住宅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值(0.1mg/m3),最高的超过标准70倍。从整体上看,可移动房屋内的甲醛污染比普通房屋内的更为严重[6]。这项调查证实了室内空气中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出现眼刺激,鼻及呼吸道刺激、头痛和皮疹的人数与甲醛浓度高低密切相关连。当甲醛浓度低于标准值以下时,感到眼刺激的仅为2%左右;而浓度高至标准值1~3倍时,有30%的人感到眼刺激;当浓度高出3倍以上时,约有90%的人感到眼刺激、鼻和呼吸道刺激,这时大约有70%的人感到头痛,5%~44%之间的人会出现皮疹[7]。有人曾对美国本土生产的1159种家用化学品进行检测,发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大于0.1%的就有935种之多,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或多或少地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室内空气[8]。

依据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往往明显高于室外。在不少住宅和办公室内,有的空气污染浓度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标准的数10倍以上。美国学者在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调查了100家住宅内空气中3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平均浓度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值(0.3mg/m3)的4倍,最高超过45倍,其中吸烟家庭中的浓度要比不吸烟家庭中的浓度高[9]。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对一些办公大楼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有些化学污染物的浓度往往也超过wHo指导标准的数倍。在这样的环境里,多种污染物的毒性长时间作用于人体,无疑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卫生问题早已引起因际上的极大关注,自80年代中期以来,每两年来自100多个国家学者云集一堂,参加有关室内空气污染的国际会议,探讨减少危害的方法。遗憾的是,有关的知识在国内不普及。人们大量使用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和名目繁多的家用化学品,由此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并不亚于发达国家。时至今日,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建筑材料的卫生标准,装修后生病的人日渐增多。

因此,如何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传播有关的知识,就成为健康教育的一个新课题[10]。开展环境健康教育的在于让人们认识到,人们每天平均有4/5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林晓茅(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 北京市 100011)

参考文献

1,whortonmD,etal.investigationandwork-upoftightbuildingSyndrome.Joccupmed,1987.29(2):142-147

2,蔡宏道,主编.现代环境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93-897.

3,张晓灵.一起住宅内种植平菇影响居民健康的调查.环境与健康杂志,1989,6(1):38.

4,BarthaL,etal.multipleChemicalSensitivity:a1999Consensus.archenvironHealth,1999,54(3):147-149.

5,RottonJ,whiteSm.airpollution,thesickbuildingsyndrome,andsocialbehavior.environint,1996,22(1):53-60.

6,Ritchieim,LehnenRG.ananalysisofformaldehydeconcentrationsinmobileandconventionalhomes.JenvironHealth,1985,47(6):300-305.

7,Ritchieim,LehnenRG.Formaldehyde-relatedhealthcomplaintsofresidentslivinginmobileandconventionalhomes.amJpublicHealth,1987,77(3):323-328.

8,Sacktm,SteeleDH.asurveyofhouseholdproductsforvolatileorganiccompounds.atmosenviron,1992,26a(6):1063-1070.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篇8

正是基于这种消费模式,美国信用卡市场得以不断扩张。在过去数年,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纷纷涉足或加大信用卡业务,以极为优惠的条件和高信用额度向消费者发行信用卡,仅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6.4亿张,人均拥有约6张信用卡,每个家庭平均负债逾1.2万美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信贷市场。

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的加剧,影响已经逐渐向信用卡业务扩散,美国信用卡债务问题有可能继次贷之后成为另一颗即将爆发的炸弹。根据最近一期的《Businessweek》(10月20日)指出,高达9500亿美元未偿还信用卡债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染毒”。在经济一帆风顺时,持卡人违约个案及银行撇账都极少发生,信用卡业务因而成为美国金融机构低风险高回报的银行业务之一。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扩散改变了这一状况,随着美国楼市反复向下调整,个人债务上升,不少美国居民的财务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又引发失业率上升,信用卡也势必深受其害,消费信贷步次贷后尘而形成恶性循环,即将陷入危局。由于持卡人违约增多,信用卡发卡机构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被迫冲销了约210亿美元的信用卡坏账,预计今后一年半还有550亿美元的损失。目前,美国信用卡业因违约导致的亏损占信用卡未偿还债务总额的5.5%,预计这一比例还可能进一步超过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7.9%。作为应对措施,美国信用卡发放机构,如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express)、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花旗银行(Citibank),甚至是一些零售商,都纷纷提高了申请持卡的标准,剔除信用不良的用户,并把信用额度平均降低4.5%。个别发卡机构甚至采取大规模关闭休眠账户,防止其突然再次启用扩大潜在的风险。

纵观此次美国因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信用卡危机,其对中国信用卡产业的影响应该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影响。尽管国内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截止到2008年6月底,信用卡发卡量为1.3亿张,同比增长83.6%,信用卡信贷总额6931.73亿元,同比增长68.4%。然而由于银行更多地只重视发卡数量,其中的活跃卡量所占的比重约占总量的30%左右。而从麦肯锡统计的数据表明,在中国大约仅有14%的持卡者使用信用卡的循环信用功能,加之中国的生活模式主要还是比较传统的量入为出,信用卡信贷消费规模远低于美国。尽管信贷总额已经有7000亿元,然而真正有潜在风险的信贷额度却占了很小的比重,因为只有使用信贷额度才可能造成风险。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篇9

关键词:危机管理;应急体系;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0-0147-02

近几年来,海啸、地震等地质灾害和飓风、干旱、雨雪等极端气象灾害不断发生,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对人们心理造成的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每年受灾人口高达3~4亿人(次),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近几年每年都在2000亿元左右”,[1]如2008年初南方低温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和“4•14”玉树地震等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灾害应急管理,是各级政府都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当然,应对危机也必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世界各国在应对灾害的实践中,经过了血与泪的惨痛教训后,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这些对我国构建合法、合理、合适的危机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重视预防、预警和监测机制的建立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危机预防、预警和监测制度的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灾害预防体系和预警机制。

美国在危机和灾害的预防方面非常重视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的编定,不但有总体上的联邦应急计划(FRp),还有针对特定事件的运作纲要。FRp详细规定了应对危机和灾害的政策、原则、机构运行模式、处置和重建行动,政府部门及其机构在危机和灾害管理中的职责和协同机制。FRp由12个具有不同的应急支持功能机构组成,各功能由一个主要负责机构及若干辅助机构合作完成其功能,明确了各机构的具体责任范围和响应步骤。在应急预警方面,美国政府把它看作是控制突发公共事件事态扩大的有效手段。另外,还建立起了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网络,基本形成了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水平互通交流的危机和灾害预警网络。

英国政府在处置和应对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调整预防和预警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机制和网络。其预警和监测网络主要由中央和地方两大部分组成。中央预警和监测网络机构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和全国性专业监测机构,主要负责灾害的分析判断、政策制定、组织协调和信息服务等;地方预警和监测网络机构包括地方行政当局和相关部门,是整个灾害监测网的基本单元,主要负责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跟踪和控制。

俄罗斯非常重视危机预警管理工作,总统则是预防预警体系的核心,任何重大的危机预防和预警方案与行动都必须由总统来决策,而联邦安全会议常设12个跨部门委员会,这十二个跨部门委员会差不多囊括了灾害预警和应对的所有方面,平时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还针对部门特点进行专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及评估,使危机预警系统高效运作,使预防措施既有高层的总体设计,也有末端的严格落实。另外,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联邦边防局、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外交部、通讯和信息署等相关机构也在突发事件预防和预警中承担着各自的重要任务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难看出,科学、完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规划是建设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体系的必然要求,完善的预测预防体系有利于政府对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所有事项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包括对危机预警进行科学合理部署,政府部门职责任务细化区分,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有条不紊。确实实现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的“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2]的政府事务处理和政府建设目标。

二、重视构建建制化机构和专业化的力量

设立专门机构,组建专业的应急力量,是国际社会和发达国家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主要方法和发展趋势。

美国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构的特点是“强总统,大协调”。它是“以总统为核心,以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为决策中枢,国务院、国防部、司法部(及其下属的联邦调查局(FBi)和移民局)等有关部委分工负责,中央情报局(Cia)等跨部委独立机构负责协调,临时性危机决策特别小组发挥关键作用,国会负责监督的综合性、动态组织体系”。[3]1979年成立的联邦突发事件管理总署(Fema),是政府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其署长直接由总统提名任命,向总统负责。总统是美国政府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管理体系的重心;美国联邦突发事件管理总署是“联邦应急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者。另外,联邦突发事件管理总署的突发事件部设有管理中心,有一支2万人的国民防卫军,58个救援服务部门分布在全国的54个地区,分为129个分队。经过30多年时间的建设,美国建成了一个完全有效的协调系统,这套系统和机构在美国突发事件处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俄罗斯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构的特点是“大总统、大安全”。俄罗斯以总统为核心,以联邦安全会议为决策中枢,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分工合作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体系。总统是中枢指挥系统的核心,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俄联邦政府在总统的领导下具体处置灾害事件,是保障灾害所需的必要力量、资金和各种资源的主体,联邦权力执行机关依据俄联邦法律及其他法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参与灾害处置等应急行动。为有效应对日益增加的自然灾害,俄罗斯的联邦民防与应急与消除自然灾害部,是俄罗斯政府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应急的专门协调部门,对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型突发公共事件全面负责。在应急力量配系上,直接指挥着一支由现役军人组成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确保救援的快速和高效。

日本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强内阁,大安全”。日本政府于1986年建立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管理体系由情报调查室、外政审议室、安全保障室等部门组成。组织指挥和协调方面,内阁首相为其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方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制度方面,主要通过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阁僚会议和安全保障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其他各厅依据任务区分完成各自职责,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种类与级别的不同,启动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部门也将不尽相同,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形成日本官方长官领导下立体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管理系统。

突发事件处理机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设立超事业部制的中枢机构体系,这个中央机构体系可以有效动员、指挥、协调、调度地区资源应对各自灾难和突发事件。二是常设性危机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协调各种相应事务,会同各方专家,从国家安全高度制定短期的应急计划、策略,制定长期的反危机战略和应急计划等,并在地方各级管理机构设立相关部门。三是有一定数量的应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进行特殊地域和灾害的专业救援和国际援助。

三、重视应急习惯培养和应急文化建设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应急习惯的培养和应急文化的建设,将公共安全提升到社会文化的层次,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应急演练和应急活动,以多元化的形式促使应急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沉淀,促使应急习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和基本的应急避险行动取向。

美国注重对应急人员进行正规的培训,注重加强社会宣传强化对民众的应急意识的培养以及应急知识的灌输。同时,还通过加强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来提高国民的应急防范意识,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发送公共短信息等方式向公民发送各种应急有关资料和信息。救灾演练是美国应急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演练使民众做好处置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的应急准备,对在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逃生手段、应急处置的程序和途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娴熟的运用。正是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有效降低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程度。

日本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途径来推进应急文化建设。注重普及培育民众突发公共事件意识和培训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其应急避险效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突出和有效。

学校教育是指通过在教育机构普遍设立应急教育的课程,对公民从小就进行知识的教育、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培养。社会教育是指通过灾害和灾难宣传、紧急避险培训、社会应急演练等形式进行应急教育,把对国民应急意识的培养融人到常规的教育中。例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全民“防灾日”,9月1日所在的周为“应急管理周”,全国上下包括各级政府、各居民区、学校、企业都要举行防灾演习。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专门兴建了灾害体验中心和防灾教育中心,所有这些措施均对普通民众的危机意识的培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其在突发公共事件突然来临时能有效降低民众伤亡和财产损失。

德国社会各界认为,在应急事件和灾害的预防、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时的应对以及灾后的恢复重建过程中,广大的公民才是灾害处置和参与的主导力量。因此,德国各级政府非常注重对广大民众进行应急文化的建设和应急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德国政府从三个层次入手强化应急文化的形成: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对社会各种应急志愿团体和个人开展深入的应急基本知识培训;对公民进行广泛的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基本技能培训。

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比较完善,我们不妨可以从强化预防意识完善各种预案、调整管理体系建立专门机构、注重信息化建设完善预警监测系统、强化救援力量建立专业搜救队伍、强化危机意识提高防灾技能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秦大河,孙鸿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传统美业的痛点和危机篇10

季节交替是自然界的常态,人类社会经济周期的转变其实也是规律,总会出现波峰波谷变化。进入2008年后,多年发展良好的世界经济,被卷入了一场由美国次贷风波引起的金融危机,当这场金融风暴横扫全球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有一种寒冷的感觉:难道经济发展的冬天来了?

被金融危机波及的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失业率正在上升,人们的消费明显减少,这一升一降的表现似乎仍在加剧,而整个危机似乎有进一步传导至其他经济体的可能,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不断紧急出台救助经济的计划。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对于正在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被危机的影响自然是情理之中。根据10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中国前3季度GDp增速为9.9%,5年来首次减至个位数。而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外需疲软的影响,9月出口增幅比7月回落5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本来跟次贷危机看似毫不相关的纺织业,却遭遇了世界经济链条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可避免受到间接的影响。从不久前结束的第104届广交会所传来的消息,虽然主办方大幅增加参展企业和展位,但一期164.5亿美元的成交量,还是比上届下降108%,其中来自欧美订单的严重缩水,从纺织品服装的情况看也不尽人意。

很多纺织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深深感受到经济寒冬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很多企业的外单减少了20%~30%。一些纺织服装类企业甚至包括大企业在内,出现了或倒闭或重组的局面,比如香港的佑威国际、浙江的江龙集团等,虽然有其内部的原因,但是经济总体环境这个外因我们绝不能忽视。例如金融政策上银根紧缩后,不少企业很快便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尴尬困境,如迫于资金压力而从其他途径高息融资,一旦市场环境不好,后果可想而知。

最近,上海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纱线展、产业用纺织品展等几大展会相继落幕,从现场观察情况看,虽然外部环境不好,但纺织业广阔前景依然存在。同时,很多纺织企业都有着很高的风险意识和警惕性,也在尽力做好过冬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