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培育创新能力十篇如何培育创新能力十篇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7:49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篇1

关键词:音乐创新表情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可以使用音乐为载体传达自己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可以直击人的内心,使听者能够与演唱者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使人获得美得感受。这种只是外在的音乐基调影响,更多的是人内心的审美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需求,有欢快、激情、平稳、忧伤等等各种情感,当外在的基调与内心的情感相吻合的时候,最容易引发共鸣。那么当我们了解到这种音乐心理之后,就可以利用这种心理,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歌曲《希望的田野》,这首歌曲的词曲都表达了新中国建设中的一种激昂向上、赞美的情感,唤起我们对于祖国的一种认同感。又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自然、简单和富有想象的歌词,乐曲轻松、欢快、美妙,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学生通过感受优美的旋律,会自发的排斥和否定一个庸俗的音乐形式的力量,有利于正确的心理情感的形成。

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能力是多方面协调发展,多个方面的影响的结果,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只有当学生自主自发的愿意学习,那么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创新潜力才能被激发。

把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其目标是:贴近学生生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认识和体验的整体联系,现代教育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停留在思考层次,还会涉及到对创新成果的实践层次。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必须创造和发展理想的基本素质和时代精神,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社会会一直的向前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也不断的在提高,以至于对音乐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进步的发展需要,立足于音乐教育基础,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显然是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从1977年将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才使得整个教育事业开始走入规范化,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就出现了只顾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大量的作业使学生们的童年生活不再单纯美好,学生们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的能力遭到了严重的抑制。

人才来源于教育,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目前的教育模式、教育体制、人才培养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也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目前的教育模式我们称之为应试教育,目前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合考试需要,学生强制自己记忆更多的书本知识,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的学生,难以培养成创新型人才,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所不同的地方。因此,国家现在提出素质教育,现代教育应该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而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设置中,尤其是基层义务教育阶段,容易忽略美术、音乐类等艺术类课程,学生对于传统的人文学科知识接受能力被动,积极性不高。传统的应试教育对于音乐等课程的作用认识不够,一部分教师思路狭窄,创新能力较弱,教师的教授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滞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只追求学生的成绩,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时代。现代社会中,国际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各自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也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新时代的经济高速发展,依靠的是人才的创新驱动,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多的是创新,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也要求我们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进行创新,包括知识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来面对未来经济社会所带来的种种的挑战,只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够支撑未来社会的要求,所以,面对社会带给我们的压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使我们的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将会是一个国家未来国际社会中能够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

我国现如今比较重视培养全面创新型的人才,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在提倡全民创新的大潮中,当然音乐创新能力也不能甘于落后。由于音乐艺术的特点,学习艺术的人脑子里想法多,思维较活跃,所以培育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也更有可能。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在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素质,这就体现了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出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层次。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教育中应试教育所占的成分较大,但是,在这个方面,艺术类课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显得很小,这也是我们学科在创新教育培养中的优势之处。但是,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并不是不需要改变,对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较紧切的任务,目前音乐教育课程中老师教得多,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所占的比例少。要达到创新教育,就要实现学生的自发式的学习。那么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去。

在现代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明确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音乐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建立提供可靠的保证。音乐教育既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的培养,也对他们的进入社会后的一些素质、技能、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创新创造力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这一层面来说,音乐不仅仅是教授一种知识,更是学生人格教育的升华。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第一考虑要素,确立其主体地位,鼓励创新,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列为主要任务。

第一,师生共同体验创造。音乐教育中参与体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形式,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以平等的地位进行的,对旋律主题进行体验。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教师准备、安排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创造性,这就体现了传统课堂中“主导”与“主体”的统一,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双方现在更加统一融合。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理解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程度以及理解程度不同,要因材施教。例如,义务教育初级阶段的学生在理解歌曲《化蝶》时,就会采用学生扮演互动的环节促进学生进行理解,但是并不会触及到更深层次的情感问题;那么在对高年级同学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更加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理解并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当学生对于这种实践方法感兴趣之后,他们将会表现出更多的兴奋、投入,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创新的能力才能被无限的激发起来。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篇2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创新能力在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中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上课的节奏。要培养创新性的学生,体育教师首先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其次,体育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才能产生教改意识,才能在教育改革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授课技巧来作为实践的基础,把理论升华为实践的高度来指导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强调技能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教法僵化、死板,强制学生顺从,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被动。而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掌握技能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培养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重要的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总结评价”。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组织教学形式僵化,忽视学法,个体差异,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等不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差太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创设情境,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美轮美幻游戏场景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想像力,设想各种游戏场景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提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问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就越具想象。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五、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热身活动自己编

一堂体育课的热身活动开展得如何,对课堂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往常规的热身活动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这样的热身活动有目的、有组织,可以使学生充分活动,达到热身的目的。但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对其产生厌倦,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在此时提出热身的要求、目的,然后由学生选定热身的组织形式和练习内容,由各小组自行组织实施,学生可以创编热身操,也可组织游戏。使学生在热身时便发挥出主体作用。

(二)练习器械自己制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为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可以让学生自制辅助学具,这样做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投掷教学中,根据投掷动作让学生摸索,自己动手制作“纸球”、“沙包”等,在接力跑中让学生用废旧报纸自制“接力棒”、以及硬纸板做飞碟、用易拉罐做哑铃……

(三)游戏活动自己编

在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是不可少的。学生各自都有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由于规则的不同,一个游戏就有好几种玩法,如:网鱼、负重搬运等。教师只要提出一些练习的基本要求,学生就会积极的讨论,充分发挥想象,认真的实践。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既掌握了技能和游戏方法,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总之,在体育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接受各种创新教法,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瑟中等.实用创造力开发教程[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高俊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理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3]王洪等.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沈阳体育学术[J].1995(1).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四有”新人,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归宿。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学校和地区教育部门应多组织学生和教师学习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让学生和教师充分认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了解和掌握创新的有关方法和技巧,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插上翅膀。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制定教学计划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育思想的执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模式的搭配等等都需要体育教师来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起到了关键作用。

思想决定着行为,体育教师对当前的体育教育和教学思想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而要能更好的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依托于教师教学思想的执行。当前,许多著作、研究报告、指导文件、计划方案、教材资料开篇强调都是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可见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立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集体发展,确保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等等,这些观念都须要体育教师在思想上有深刻地认识。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体育教学的特殊环境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交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学生平等交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惧怕心理,解放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和创新。

(三)培养兴趣,注意个性发展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与情感倾向。如果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培养与发展创造能力就无从谈起。要发挥体育以身体活动为主的优势条件,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个性意味着与众不同――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意志品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不同的经验等等,也就能有更多的“新”。

(四)利用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利用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教师提问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能力与当时的情景灵活巧妙地提出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放手”让学生自主创编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常见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因其娱乐性、健身性、竞争性等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体育游戏不是约定俗成的,而是包含了许多可变换的因素。让学生自主创编新的或改进已有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要注意“充电”,多组织开展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

科学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刻给自己充.电,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技术,保持较高的业务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助力。学校和地区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多展和组织相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的学习和教研,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建议并指导体育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中,这样,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体系才能有效建立和发展起来。

四、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体育教学.iH常进行,杜绝占用体育课现象;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和监督,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杜绝“放羊式”教学,让体育教学保质保量。

五、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修缮体育场地和添置体育器材

借助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修绪体育场地和添置必要的器材,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条件。硬件设施的提升,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学生对体育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学生创新提供广阔的思路和方向,为学生创新实践搭建良好平台。

六、建立科学的有关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准确的教学评价能够诊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检验教学成果。体育教学中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合理的、多维度的教学评价能够给予学生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而单一的、无针对性的评价使得学生没有成就感,继而失去创新甚至学习的兴趣。因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建立多层次、多维度和针对性的评价体系非常有必要。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体育教育教学现状、学生学习现状及学生发展规律,改变单一以技能来评判成绩的现状,依据创新能力的四个维度――创新的动机和意识,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创新的激励机制,如开展有关创新的比赛等,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体验创新的乐趣和收获。

七、结论

总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学校、教师们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提高了,学生才有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空间,笔者通过查阅的相关资料,结合自身从事小学体育教学的多年经验入手探讨,也希望能为其它学科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益敏,浅谈小学体育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篇4

那么,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呢?影响教学改革的因素很多,其中一项就是传统的“以教为本”的观念仍未根本改变,这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实施创新教育是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创新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创新教学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教师传授”转变为“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创新思维状态中。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教师首先要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教师如果自身刻板老套,没有创新能力,不难想象他也教不出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自己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要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并要善于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自然而然地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乌中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创新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激发出创新潜能。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从而使学生得到最优秀的发展,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充分体现了创建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可能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从而激发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求同思维能力、反思维定势的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立体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蕴含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思考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要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藏条件,通过类比的方法以及几何问题代数化、代数问题几何化等多方位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此外,数学学习还不能离开阅读,这与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类似之处。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表明数学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思维,对教材中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逻辑推理,培养推理与“发现”的思维,从而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是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需要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纵观全局,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将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课堂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不断探索实践,积极反思总结,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篇5

【关键词】审美体验 创新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

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世纪,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迎来历史了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的课程改革。新的音乐基础教育强调要为学生提供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阔天地。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前人的思维成果和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应当实施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由于音乐是一种非语言可表达清楚的信息,音乐的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像、联想的广阔空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学习的特点,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只有更新了教育观念,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课程实践中去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培养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向素质教育观转变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应试教育前提下,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与文化学科知识教育,差距甚远。在部分的一些中小学校里,缺课不补,占用音乐课时间用来上其他文化课、开会、搞活动等现象几乎都有。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

以往应试教育却把学生看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有意识的、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

(二)更新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积累成功经验。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教学,它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如何把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同样推陈出新的知识。理念上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条件上,学校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方向,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随着新教育理念不断地运用到教学中来,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越来越受到欢迎。

愉快的心情是上好课的保证,教师要关怀学生的每一个变化,及时与他们交流。成为分担他们痛苦和忧伤。分享他们的幸福和快乐的朋友。使学生有话喜欢对老师讲,良好的情绪得到保证。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与沟通,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授课质量。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以达到师生共学互进的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创新

(一)在唱歌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改编歌词。即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探索性——根据原歌曲内容进行歌词的再创作。如《七色光》这首歌曲:“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在原本欢快、轻松的旋律上,换成“努力吧,努力吧,我们加油呀,我们带着未来梦,走向新时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歌曲看成是自己的“作品”,更容易产生一种与原作品本身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而且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在器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多种爱好,提高识谱能力、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能起到较好作用。在教学中利用钢琴,让一些学生,作一些简单的旋律;然后再让一些学生打出节奏,并记录下来。再一起合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萌发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感情,而且还能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激发学好音乐的情感。

(三)欣赏乐曲,组织学生体验乐曲的内涵。在欣赏《婚礼进行曲》这首曲子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对歌曲内容的理解,通过自编人物动作进行现场表演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内容和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提示引导学生。分别去扮演牧师、新郎、新娘、花童、亲友团等。学生们有的哼唱,有的表演,学习情绪显得异常高涨。

(四)组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又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爱好、个性、自由选择。从而组织不同的兴趣小组:钢琴小组、合唱小队、口琴队、竖笛队、管乐队等音乐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为学生提高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能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创新动力,使学生确立创新的理想,在努力表现作品意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篇6

一、创制器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根据教学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练习场地,能激发学生对练习的兴趣,唤起其创新精神。如学习前滚翻运动时,可把体操垫摆成各种类型的形状,如圆圈形,这样学生在运动中就会有新的体验。体育教学中离不开器械的使用,教师在教学器材上力求新意,可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如可以让学生利用旧报纸、饮料瓶、空饼干盒等废旧物品参与制作体育器材。这样既让孩子锻炼了身体,又可以使孩子懂得体育教具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再如教师可以在沙包上缝上彩条,这样投掷时空带飞舞,可以增强学生练习投掷的兴趣。

二、改革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点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的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任何学科都是一样,枯燥的学习,不断重复的动作练习,再加上还要不可避免的付出自己的体力,有时甚至是超越极限的体力,往往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望而止步。兴趣则可以唤起学生废寝忘食地钻研,成为打开学习体育成功大门的钥匙。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重要的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组织教学形式僵化,忽视学法,个体差异,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等不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差太远。因此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可以深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动作进行创新,编排出多种新颖而巧妙的配合和技术动作,改过去学生按照教师或教材编定的组合方式进行练习的状况,并让其出演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充分鼓励,提出建议。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形式灵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篮球教学比赛中,学生利用各种技术和小配合,然后分组讨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再次练习,再讨论反复几次,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这种团体练习,使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教师还可以把发现法应用于体育教学,即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和动作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在助跑跨跳的教学中就采用了发现法教学。教师预先不告诉学生正确的技能概念,而向学生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跳跳得远?”接着教师又引发了下列问题:“你们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近有关系吗?”让学生通过练习和比较,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四、创设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心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一生成长中的影响最大。心理环境创设的最直接方式,是通过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来实现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自主意识,况且学生在情感方面稚嫩脆弱,因此特别需要得到成人的呵护和关爱。因此,在学生眼里,学生对教师的言行十分敏感,教师的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暗示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篇7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信息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缤纷四季》一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如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信息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运用金山画王软件和附件中的画图程序,与美术组共同举办了我校中学生电脑制作绘画、贺卡课外兴趣小组。电子绘图与美术教学联系紧密,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学生的美感越好,美术基础越扎实,那么学生用电脑创作出的作品就越佳,就越能体现学生自己的风格。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作品,肯定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结合文字处理模块教学,与语文,数学,科技,体育等学科共同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电子板报竞赛。关于文字处理模块在其他学科中丰富多彩的应用,我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我发现在教会学生制作课程表、写通知、排版等简单的操作,但还没有更深层次的应用时,学生学着学着,兴趣就不浓了。为此,我与语文、数学、科技、体育等学科教师进行探索,发现实行老师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综合类电子板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教学中,把简单的电子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电子动画的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音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定期为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动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如在讲授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篇8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能力教育改革

一、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引发创新思维兴趣

思维是创新的载体,引发思维兴趣是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是从求异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受时空和生活阅历的制约,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往往给他们的思维造成障碍而影响其思维兴趣。因此逼真的画面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宝贵资源,教师从多媒体课件中选取合适的、教学需要的动画、文字等资料,利用色、光、形、声的配合,使微观世界可见、历史风云重现、未能亲历的事情如临其境,形成主体的、全方位的刺激,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唤起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产生一种强烈的听、说、读、写的愿望,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的方向。在教学中,巧用配乐画面创设情境、逼真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多种思维的感性材料,能帮助他们充分感知所描述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像,丰富其感性认识,以顺利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段的教学。在让学生自读后演示课件。伴随忧郁、低沉的大提琴乐曲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学生进入一个冰天雪地、人情淡薄、凄苦难忍的境界。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表演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表演能力得以发挥的空间

体验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学生去亲身经历、模仿某种情景或课文中某个片段,让他们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就像影视演员体验生活一样去开展学习活动。有些课文中的片段具有表演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投影、录音等多才多艺媒体手段,烘托背景环境、创设适宜的氛围,能使参与表演的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尽快进入角色、进入思维活动的训练中。这种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如:《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可以让几个学生演不同角色,通过表演让学生领略其中的道理。

三、采取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全文探究,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理清课文的脉络,掌握重点,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精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采用独立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理解每个自然数段,分析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分组讨论,最后运用多媒体软件,通过"人-人、人-机"交流,通过交互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主动地接受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能体现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还要进行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从"知、情"出发,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实际,有目的地渗透人格、意志品质的教育。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遵循教学原则和规律,发挥其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堂成功的电教课会展示高超的教学艺术,电教手段的运用应恰到好处,画龙点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的探索精神,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切忌使电教手段的实施,影响了教学环节的衔接,破坏了教学情趣。因此,教师要恰到好处的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篇9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方法

1.乡镇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中小学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开展美术教学有些困难,农村孩子经济条件差,购买力低,没有能力购买很多必备的绘画工具,软件条件不足,而教师短缺,教学场所的缺乏等,硬件条件明显不具备,因此,美术教育在这一地区很难得到普及。但乡镇学校的美术教学又有独特的优势,乡村自然美丽的景色,自然资源唾手可得,比比皆是,为美育培养提供很好的条件。

2.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城市学校学习美术课最优越的资源就是可以参观美术馆、青少年宫、图书馆和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名胜古迹、文化宫、艺术家工作室、走访美术专家画廊等,这些硬件条件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长美术知识,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美、发现美的好习惯。

在具体教学中,不论城市还是乡村,都会因为美术新课标和当地美术教育现实的碰撞、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教学资源缺乏、教师配备不专业等问题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的发展,导致学校开展美术教学困难,不能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表现为美术课堂大多是“以绘画性为目的”的教学,着眼点仍是看画、临画,无法与其他教育科目和社会生活进行密切联系,形成综合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结构设置单一,大大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3.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方法。由于思想观念、教师短缺、设备不足、考核机制等因素,一些学校把美术视为“副科”,专业教师少,大多是兼职代课,致使美术教学脱离教材,内容单调,方法单一,枯燥无味。有些教师让学生照着原画临摹,使美术课演变为“图画课”。这种以绘画为目的性的单一教学方法,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都有很大的约束,使学生的审美观变得迟钝,压抑了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根据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水彩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

4.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美术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体验轻松快乐,在轻松快乐中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等。多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欣赏美术作品,增强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理解并感悟生活中的自然美。通过美术教学,学生能在图像视觉方面正确地反映现实,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培养对造型与色彩的喜爱,增强学生绘画才能。在欣赏作品和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感和评价美的能力得到大大发展。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多种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步培养学生的情趣性、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构建艺术环境的建设,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绘画与创作,促进思维、情感、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技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养及独立生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入绚丽多彩、有滋有味的美术活动中,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注意营造艺术学习气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通过美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分发展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度、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运用水彩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

1.了解水彩画的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知悉水彩画是用大量的水和透明颜料在水彩纸上进行绘画的,水与色彩的透明感是它的特点。水彩画讲究用水,调配得当可以在纸上形成透明且爽朗的艺术特色,给人一种特别整洁纯净的美感,同时也要注意水用多了,画面水迹太多,颜色游移,得不到所需要的形体和颜色,反之则没有润泽与透明,使得颜色脏而干[1]。水在水彩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懈的练习与结合驾轻就熟的笔法才能逐渐掌握与适应。

2.运用技法与特殊技法。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彩画技能。比如:干画法、湿画法的不同运用与不同效果。干画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可以多层叠加,这种方法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不过这种画法多次的叠加会使画面变得脏污、浮色和呆板。湿画法顾名思义是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着色的方法,也就是在画第一遍色未干时再画另外一种不同的颜色,两种颜色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美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干画法与湿画法的结合上,指导学生干画法与湿画法要恰到好处,胸有整体,并从局部画起,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精力集中,掌控水与时间变得容易,两种画法并用合理,顾此失彼的现象就能降到最低。画出的效果爽朗流畅,运用自如,就能于对比手法中出现丰富生动的效果。

3.大胆实践,张扬个性,培养审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让学生尝试用一些特殊技法绘画一些肌理。如:酒精、盐、松节油、菜汤的喷溅,塑料包装物的肌理,有规律的印章刻印法,用蛋清或蛋黄调色加厚处理,利用丙烯和树胶调色,等等[2]。开始动笔时一些学生胆小,怕弄脏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典型示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绘画。例如用松节油、菜汤喷溅在纸上,一开始在白纸上喷溅或在画过颜色的纸上喷溅,再用水彩颜料覆盖,画面出现排斥第二层颜色的斑点露出第一层的颜色,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丰富的颜色对比和所需要的肌理。

通过水彩画学习,指导学生用特殊技法作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开拓题材,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使得生活和学习水乳交融,使学生更容易发现美,强化创造美的意识。

如何培育创新能力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31-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抓好基础教育是关键。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与其它课程相比,更具有鲜明的特性。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活动环境,开阔的学习空间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创新能力?即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认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认识学生的创新

一提起创新,人们往往把它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是一种误会。我们说的创新,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去掌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正如布鲁诺所说,学生的这种发现与发明创造相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程度。因此学生经常的、系统地受到这样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不断增强,为将来成为“创新型”的人才打下基础。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于课堂。

2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永动机

兴趣的动力作用: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凡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活动,都容易提高人的积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强烈而稳定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动力作用。

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1)按新课改的要求实行模块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来上课。(2)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比如:准备活动中采用螺旋跑代替绕圈跑,采用游戏代替枯燥的徒手操,采用瑜珈配以音乐代替无聊的敲打放松。(3)对所教内容的健身价值甚至更高层次的价值加以整理并对学生讲解。让其从各方面真正的爱上所学内容。

3创设情境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

要想让学生创新,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说白点就是“老师搭台,学生唱戏”,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和“蛙跳”的动作进行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

4让学生动手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几个体操垫、几个篮球、几个栏架,让各组自创一个障碍接力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5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