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广播电视新闻知识十篇广播电视新闻知识十篇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6:40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广发人字[2005]552号),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本大纲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第三条考试科目:

(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科目

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业务。

(二)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科目

综合知识;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笔试);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

第二章综合知识第四条综合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

第五条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六条综合知识内容包括:

一、政治理论知识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的有机构成相对人口过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伟大实践及其重要意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科学理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四)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

二、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法律基础知识

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含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标志和条件

宪法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的文化制度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的法律地位广播影视法律体系构成

(二)相关法律法规

刑法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侵犯著作权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虚假广告罪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

民法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人身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合同

知识产权法著作权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著作权权利种类和保护期著作权权利限制表演者权利和义务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和义务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利和义务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国家秘密范围法律责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原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适用范围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条例》所称广播电台、电视台禁止制作、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新闻应当遵守的原则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查节目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框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经济全球化

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社会控制社会群体组织社区社会分层现代化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动机人际关系从众行为大众心理

上古神话《诗经》楚辞《史记》乐府诗汉赋唐诗晚唐五代词宋词唐宋八大家元曲明清小说新文学运动左联当代文学名家名作

第三章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第七条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考察考生对广播电视工作认知程度,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原则、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广播电视常识。

第八条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

(一)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第九条广播电视基础知识内容包括: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四)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的含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

(五)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实质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六)政治家办报办台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七)新闻真实性原则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贴近”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九)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十)文艺方针政策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三贴近”

(十一)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十二)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关于新闻舆论的性质、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

(一)新闻工作者责任

新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三)广播电视工作者职业道德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三、广播电视常识

(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简况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电视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广播网国际在线央视国际齐越夏青

(二)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广播的传播符号电视的传播符号电视影像的要素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电视新闻中画面、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三)广播电视技术常识

中波与短波广播调频广播与调幅广播模拟广播与数字广播地面电视有线电视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图文电视交互式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视听业务卫星通信与卫星广播广播电视覆盖方式广播电视传输方式

第四章广播电视业务

第十条广播电视业务重点考察考生的广播电视采编能力,要求考生掌握采、写、编、评的基本技能。

第十一条广播电视业务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

(一)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

第十二条广播电视业务内容包括:

一、广播电视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新闻线索确立选题的标准选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

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采访提纲的撰写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

(四)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技巧

新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同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这种发展总是和人类的物质生产紧密相连。新闻经历了口头新闻传播时期、手写新闻传播时期、印刷新闻传播时期、电子新闻传播时期(包括网络传播在内,它是当今社会的主流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传播形式)。印刷术最早出现在中国,早在隋唐年间我国就已有了雕版印刷。这对于当时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茨的工匠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由于该项技术可以大量地复制信息,面向广大公众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到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于是,在各种条件已经具备的前提下,便诞生了报纸这一传播媒体,便有了报刊业的迅速发展。时至今日,报刊业仍在四大传播媒体(报刊、播、电视、网络)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不过,我们今天要谈的是电视媒体,具体来说,是要浅谈“电视新闻编辑”这一课题。

电视新闻编辑是指在电视台的新闻中心从事新闻编辑、选编、组织、创作、文字加工整理、音像、编排等工作,甚至以新闻主持人身份参与前期采访的工作人员。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有制订报道计划、确立报道构思、画面编辑、文字编辑和录制播出。

当新闻编辑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记者:①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电视新闻编辑在报道过程中,会面临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课题。要学会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了解事物本质所在。②具备广而博大的知识面、要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电视报道往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电视还担负着普及、传播知识的重任。因此编辑应该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工作中的突发问题。③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出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随机性,这就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这条新闻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④具备非常熟练的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包装等等。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亲力亲为完成的。⑤要具备对工作的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首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其次要保有坚韧性、使命感和不轻信放弃的品格。⑥要具备较高的情商,电视新闻编辑不仅常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要与负责每一环节的负责人进行沟通,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新闻的制作与播出工作。

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视观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有所提高。他们对社会的关注感也越来越强烈,能及时快速得到全方位的信息已成为受众新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学会以快取胜。现在人们并不再满足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渴望知道世界下一秒正在发生什么?在不久的将要发生什么?总的来说,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时效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具有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电视新闻已经由过去的预制式向直播式转变,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入由现场同步发回的实时新闻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时就需要编辑果断的决策、敏锐的思维、纯熟的技术,以便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合适的时候第一时间告诉观众。

三、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前卫的编辑艺术、较强的心理、过硬的技术

作为电视新闻编辑想要编排好电视新闻,必须懂得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电视新闻编排之所以要关注受众“心理”,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接收到“最新的并且有用信息”并且要最大限度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由于新闻媒介的不同,对于同一条新闻也有着不同的编排方式和剪辑方式。

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新闻“头条”时,应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①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新闻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就不能视为“最重要的”。因此“最引人注目的”,对电视新闻来说,第一时间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才是靠谱的”。

②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是在首条新闻播出。[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讲到,把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书中讲到“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乎常理的,但是如果新闻节目越往后播出,新闻对电视观众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小,那么观众就会毫不犹豫的另换频道。因此新闻编辑应该了解观众的接受心理,对新闻编辑进行设计,让观众感受到每个时间段的新闻中都有可能有“高潮”发生。好的新闻节目都是一环扣一环,由每个小高潮组成大高潮而成的。现在很多新闻节目广泛采用的手段有“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

③新闻编排要注意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方式,会让观众产生厌倦感。电视新闻编排技巧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比如说一条2分钟的新闻,而前面1分半是录像加解说,后30秒是现场采访,这就会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同样是三条长新闻,如果一口气连在一起播,就会使人产生疲惫感,如果换一种排列法,在三条长新闻中插入两条短新闻,就会让人觉得张弛有度。电视新闻编辑是既有艺术性又有技术性的工作,在进行新闻编辑时,要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各位观众。

四、电视新闻编辑对新闻应有不同的的认识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篇3

关键词:体育新闻;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47-03

本文针对当前阶段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教学内容实践环节中,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脱离的现状,进行教学要点的改革与创新,并联系体育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尤其从实践环节上进行扩充、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学为依托,以传播学为导向,通过教学改革研究丰富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理论建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一、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现状分析

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台、电视制作公司对电视传媒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广播电视体育节目领域的专业人才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学方向伴随着这一发展趋势在不断更新,在人才培养上力求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媒体需求。目前,大多数综合性院校以及部分传媒类专业院校已经开始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但是体育类院校的新闻专业对此项课程的改革措施还处在比较模糊的阶段。但就目前的教学环节来说,实际效果却与预期存在脱节,究其根本,就是忽视了该课程的体育专业性。此外,我国现有的相关教材中,体育播音与主持专业教材实际上处于空白状态,致使教师在教学中无章可循、无规可依,导致教学变得随心所欲、五花八门。学生真正理解运用有限,亦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这些都催生了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教学要点的改革必然。

二、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要点研究

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一课,应当是在“播音与主持艺术”和“体育新闻”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介绍当今电视体育播音与主持的发展趋势、现实案例、背景资料等,以及作为一名广播电视体育播音员与主持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与工作技巧。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广播电视体育播音员与主持人操作技能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广播电视体育新闻播音与主持的实务操作能力。

1.教学目标的要点改革。针对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对从业人员的技能与素质要求,该课程应围绕此确立教学要点,尤其要强化体育知识与播音主持技能相结合的特点。体育播报与解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对播音员政策水平、文化修养、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的全面考核。一名优秀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技能,这也正是教学要点所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与深化:(1)熟知播音学的基本规律,掌握规范普通话与张弛有度、语气得体的说话方法。作为一名体育解说、播报、评论人员,良好的普通话和得体的说话风格是首要条件。体育新闻有极强的实效性和特殊性,这也正是作为一名体育新闻主持人的基本功。(2)熟悉大众体育运动项目知识。对大众化体育运动项目知识有基本了解,才能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新闻播报与评说,提高观众的体育知识水平。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应始终着眼于“体育”这个主导方向,以此作为开设该课程的立足点与出发点,而这往往正是该课程教学要点设置中比较匮乏的环节。(3)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知识结构应能满足社会和职业需求,反映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其能力主要体现在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协调组织能力三个方面;其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五个方面;其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能力、体育知识水平、体育新闻的策划与写作能力、采编采访能力等几个方面。作为一项专业课,通过一个学期的讲授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些技能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该课程的教学要点应锁定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这些技能的实践上,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学到最后仍然不知所云。(4)凸显“采、编、播”综合能力。播音员、主持人是通过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向大众传递信息的,要想圆满地完成话筒、镜头前的语言传播工作,就必须掌握并且运用好自己的“武器”,也就是要掌握并运用好广播、电视等电子传媒的相关设备。当前,随着节目制作理念和媒体经营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许多节目都是由播音员、主持人策划和制作完成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一专多能”,这就对体育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增强学生“采、编、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棘手问题。

2.教学方法改革。(1)硬件设施应满足学生需求。一期成功的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离不开硬件设施的优化配合。录音室、摄影棚、导播间、非线性编辑室等专业制作地点为节目的完整和规范提供了绝佳场所;摄影机、摄像机、话筒、耳麦、导播车、编辑机等专业设备也能够使节目效果更加精良。配套齐全的硬件设施将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提高课程效率。特别是多媒体实验室的应用,注重电视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合作,是当今媒介融合潮的必然要求。这也从另一层面要求各院校相关专业应当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专业设备的添置和更新,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2)案例式授课激发学生思考。案例式授课一大好处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研究当前案例,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同时,对案例中出现的材料和关键点进行分析研究,给出见解,做出评判,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这种方法被普遍注入教学过程中,但也存在着案例过于简单枯燥、教师分析不够透彻、学生缺乏主动跟进,从而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等现象。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在案例教学的准备和实施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最佳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案例式授课另一方面也引导着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有别于传统的被动灌输,鼓励学生发言和分析,不乏是一种增强他们鉴赏力和逻辑力的良方。如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加入学生自主策划、编排的五分钟体育评论环节,以刚刚发生的体育新闻事件为故事点,鼓励学生课堂发言,模拟镜头前的体育新闻解说与评论,会使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增强前提策划、撰写稿件以及组织语言的综合能力。媒体圈更新速度极快,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尤其注重列举一些当下社会热门的人事物或话题,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拓宽学生视野,掌握当前业界的最新动态,从而加深对某一概念或专业名词的具体化和感性认识。(3)实践化活动强化学生能力。对于体育新闻专业的《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来说,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学会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看节目”、“写节目”到“做节目”的实践化过程,想要尽可能了解电视体育新闻节目制作各个环节和运作情况,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建议学生参加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其中“看节目”与“写节目”直接关系策划与写作的进程。“看节目”是写与做的基础,它影响着后面两道程序的优劣好坏,学生学会“看节目”,不仅仅是以一名普通观众那样欣赏电视节目的内容,而更应该站在体育节目解说员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去鉴赏节目的创意手段和制作方法,从而萌生新的节目想法及策划。“写节目”重点在于节目的策划写作,强调的是文字的创意和文学性。要使专业学生成为优秀的“电视”,必须要保持与社会的“亲密接触”及对体育新闻事件的敏感程度,通过持续不断的积累,增强自己的洞察力和分辨能力,这样才会有扎实的纸上功夫。在实践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扬个性,主动接受新观念、新思想,要求学生具备统筹分析的能力与创新开拓的视野,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和问题。这也是电视人理应具备的特质。定期布置策划实践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策划意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探索与媒体操作实践结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勾画出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综上,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一课,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以寻找实践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点。

电视艺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逐渐起步,20世纪60至90年代开始成熟,进入21世纪以来,电视艺术蓬勃发展,具体表现为全球化和数字化两大特征。电视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电视体育新闻的拍摄方法、节目类型、运作模式等,这就要求专业学生通过深入调查、搜集和学习,充分占有材料和足够的知识储量,进而成为具备新闻敏感性的创新型“杂家”。其中,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角色,随时可能成为电视关注的焦点,在体育新闻的发展中越来越举重若轻,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一课凸显出极为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体育学院实际,注重个性化的引导,力求通过课程的不断改革来探索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或深造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对相关专业的学科体系构建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对于国内其他院校的体育新闻专业相关课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迎.对体育栏目播音与主持者修养及实践的探讨[J].实践与探讨,2012,(05).

[2]高越男.体育节目主持人的特定把握[J].湖北体育科技,2007,(05).

[3]张江南、龚超.体育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科发展理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2).

[4]井冬梅、任广耀.试论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J].体育文化导刊,2003,(11).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篇4

现代汉语课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一门理论基础和基础知识课,又是一门基本技能训练课[1]。现代汉语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载体和工具,尤其是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能否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运用好新闻语言将直接关系到其传播效果。现代汉语则比较系统地讲授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五部分的知识,各高校新闻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今后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由于专业针对性不强而产生的诸多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强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所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诸如提高学生从事语言教学、语言研究的初步能力等这样的教学目标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根据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报道有关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由于专业针对性不够强,现代汉语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实用性不够强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自平顶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08年开始创建以来,现代汉语课程所讲授的知识缺乏专业针对性,仍然采用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讲授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六大部分,知识点覆盖全面,涉及内容丰富。而有些知识比如音位、义素等,由于理论性强或实用性差,并不适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教学,现代汉语教材尽管几经增补和修订,但是基本上都是编写于20多年前,受已有框架和条件的限制,语言学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不可能及时在教材中得以反映,所以教材中的语例大都比较老旧,缺乏新鲜感。另外,据了解,有的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的课时量往往不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2,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二)教学灵活性不够强

现代汉语既是一门理论性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果仅仅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忽视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广播电视新闻方面的语言实例启发学生,不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往往学生很容易认为现代汉语课枯燥乏味,自然听得昏昏欲睡,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部分知识点的讲授,忽视语言各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致使教学节奏缓慢,教学效率低下,对于课时量少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而言,无形中压缩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无法体现出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导致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这门课程内容细微琐碎、难懂难学。

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改革

与实践由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要培养的学生是到各媒体机构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员,是将要成为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教学和研究型人才,所以教师应以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的指导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四条进一步指出,广播、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所以新闻工作者应该成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现代汉语课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意味着教师应根据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相应做出调整。

(一)教学内容要整合优化

首先,优化教学内容。高校普遍采用的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既全面又丰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现代汉语的课时远比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时量少,如果缺乏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针对性,教师很容易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致使教与学的矛盾表现突出,因此,很有必要有针对性地优化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从总体上对课程教学内容和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部分内容的比例进行优化安排,应重点讲解声韵调发音、语音变读和规范化等语音知识,应让学生掌握国家关于通用文字的标准、书写规范汉字,应重点讲解词类的区别和作用、词汇规范化使用等词汇知识,应使学生正确运用实词虚词、标点符号等语法知识,应着重讲解词语锤炼、句式选择及对偶、顶真、仿拟、双关等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常见辞格等修辞知识。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结果,笔者认为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各部分内容的合理比例大概是:5%、25%、10%、20%、25%、15%。其次,选取典型语例。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有影响力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中选取容易读错的字、错或者意义易混淆的字词、流行语、超常规组合、语法病句等鲜活典型语例来辅助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部分知识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比较不同媒体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同一事件报道效果,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自己的职业助益,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二)教学方法要适用灵活

除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有趣之外,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同样是提高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采用适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现代汉语的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各部分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是孤立的。教师应当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将各部分知识点由点及面、连贯起来进行教学。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对字词形音义的掌握,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通过字形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字义,再加上汉字中90%以上的都是形声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字的形音义三者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汉字部分,将易混淆字的书写与其字义联系起来;词汇部分,将歇后语与双关辞格联系起来;语法部分,将词、短语与句子的结构类型联系起来等等。#p#分页标题#e#

其次,注重训练语言技能。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我要学”为“我想学”。比如采取跟读、个人或集体朗读和相互辨音等多种方式训练语音;选择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分析它们的话语特点;列举新闻标题和广告中被仿拟的成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选取新闻报道中失误性话语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语法问题等等。教师应将课后练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另外,建议学生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学习普通话,开展新闻用语和社会流行语调查,收集社会普遍接受并使用的新词语,开展新闻标题设计、新闻语言的赏析、报刊纠错等具有专业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活动,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篇5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功能

电视新闻的传播性质明确规定了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是有思想与政治目的,表现出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服务的理念倾向。在我国,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最强的现代化工具,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有效的工具之一。电视新闻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一社会属性和它的工具特性传播功能,总是血肉般胶结在一起,这一基本属性是永久不变的规律,这在研究和传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时一定要注意。

一、播报新闻,传达政令

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需要各种信息:需要知道国内环境的团结安定状况,国际环境的和平安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走向、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的变动信息,衣、食、住、行和娱乐等各种变化的情况等。电视新闻以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传播效果好的优势,播报新闻,传达政令,满足人们获取信息、了解情况的需要,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现在,电视新闻已成为人们了解国内外信息的主要信息源。在我国,新闻节目是电视的主体构成内容,中央台通过全国近百个省、市电砚台和世界几大电视通讯网组成一个新闻来源网络,加上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提供的信息,使覆盖全国范围的《新闻联播》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总汇"中心。在传达党和政府的政坛信息上,电视新闻充分发挥了党、政府、人民的“喉舌”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电视新闻的播报新闻的作用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沟通和影响舆论

在人类不断寻求进取的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出于国家交往、政党论战、群体与个体的融合、企业和团体开展公共关系的需要,人们宣传自己,争取他人的赞成,精心钻研怎样形成各种整体意见,这就产生了舆论。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舆论实践对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人要按着一定的舆论方向在思考、说话、行动。人们在舆论中生活,在舆论影响下确立自身的行动方位,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利益,抵消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影响,扩大自己的声威。身居各类领导阶层的人员,总是把舆论视为社会动向的晴雨表,以此了解社会动态、预测未来。新闻报道以社会为对象,新闻报道活动自然受制于舆论规律的变化发展,新闻是指导或造成社会舆论。作为主要新闻传播的电视新闻,它所具备的深透的传播力量,最能发挥沟通舆论、影响舆论的作用。

在我国,站在党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及时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为人民大众服务,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是社会主义电视新闻舆论的重要内容。

电视新闻要反映人民的呼声,这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电视是党、政府、人民的喉舌,电视新闻的一大任务是认真搜集和正确反映来自民间的各种议论,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意见和要求,使下情得以及时上达,起到社会沟通、协商和调节的作用,真正成为党、政府、人民、相沟通的精神桥梁。

电视新闻的另一大任务是影响舆论,使传播的内容符合党和政府的决策意图,把社会舆论引向有利于传播者利益的方向。电视新闻对舆论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从传播者利益的立场出发,洞察舆情,审时度势,倡导和影响舆论的。电视新闻常用画面说话,影响力大,在采访报道时必须把握热点、疑点和难点,对于那些群众议论多、牢骚大、影响范围广的舆情要谨慎处置。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的有关经济领域的问题进行倾向性引导式报道,都是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新闻。

准确的、有代表性的批评性新闻,其实上是代表我国大多数人的利益在施行有效的舆论监督。一些人、一些地区的老大难问题,上级的批评、群众的指责都无济于事,而一上电视屏幕有时就迎刃而解,这便是舆论影响,是舆论公开性压力导致的。在诸种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全民公审”的强大威慑力。新闻监督是由批评转化而来的广泛揭露与裁决,它把一切和违法乱纪行为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使其原形毕露,劣迹昭著,发挥了不可抵御的批判力量。新闻监督不怕任何丑恶落后的势力,是使这些势力陷入惊慌失措、孤立无援地步的最锐利的武器。在电视新闻监督中,电视新闻声画兼备的逼视性和深入千家万户的广泛性,监督效果最佳,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交流信息,推动社会

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新闻,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它扮演着信息大使的角色,承担着沟通社会诸方信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任。社会要前进,其重要因素是信息的交流。决策层政策思路的形成,靠的是来自各个行业的信息、上层建筑的政策和法令。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沟通,除了其他指令方法,信息流动的中介作用便显而易见。电视新闻所承担的中介作用,是其他媒介难以替代的。

四、传播知识,活跃生活

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都需要知识和知识流通。进入新技术革命时代后,知识的流动频率加速,除了专业渠道外,寓知识于新闻报道之中也是广大受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科技新闻的报道,便是新闻重视知识传播功能的反映。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创新思维

一、广播电视新闻与其他节目的不同之处

广播电视新闻与电视台的其他节目具有很多本质上的区别。广播电视新闻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权威性是在播报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播电视新闻不能像娱乐节目,可以通过夸张的表演来和观众建立起信任感和亲切感,广播电视新闻的感觉往往更加严肃。

(一)播音内容范围广

广播电视新闻与其他类型的节目具有很大的区别。广播电视新闻在内容上涉及领域较宽,范围较广,类型多变,不像其他节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类型较为单一。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的播报内容较难,对于新闻表现也较难。

(二)传播受众类型多变

一般节目的对象类型较为单一,内容也相对固定,因此节目受众的心理、情感、需求等特点都较为了解,节目过程中的整体把握也较为容易,甚至一些节目与观众可以进行当面的交流,则可以进行更好的互动,因此这些节目对象感的把握较为容易。但是,因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范围广,因此它所面对的受众范围也较大,类型多变,并且每一个类型的受众都有自身的特点和特殊需求,而不同类型受众的心理也大相径庭。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的策划更需要了解其不同类型的受众的心理诉求,把握其特点,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如何构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思维

在播报过程中,如何创新性的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可观性和可信度,使观众感受到亲切和真实,并且具有一定的人性色彩,与此同时,并不会使新闻内容的准确性丧失。广播电视新闻具有时效性强、准确性强、真实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并且相较于其它类型的节目而言,在各个方面都多了很多的限制。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对于策划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一)策划人员丰富自身内涵

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策划人员,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内涵。策划人员也属于新闻工作者,因此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应当站到新闻发生的前线,对该新闻事件产生更切身的体会和感悟,也对新闻事件的深刻内涵、深层原因有更多的了解,以免在策划新闻稿件时因了解较为肤浅和产生错误情绪的报道。即使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也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多了解新闻相关事宜,多增加自己的实践机会,提高自己对于新闻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以便于日后的新闻策划准备时,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来对新闻内容有更高的领会,从而在策划时有更多的精力和自信来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在看不见观众的情况下与观众有更好的心灵交流,使观众对于新闻能产生更高的共鸣,也提高了新闻播报的真实性和准确度。新闻策划人员还应当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多阅读,多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出来,从而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技巧更为娴熟。

(二)明确对象感

广播电视新闻与其他类型的节目具有很大的区别。广播电视新闻在内容上涉及领域较宽,范围较广,类型多变,不像其他节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类型较为单一,这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也造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在把握对象感方面的难度。因此,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策划而言,应当明确该播报新闻所针对的对象,才能提高播报的效果。播报对象越明确,越具有针对性,则对于该观众的特点才更能掌握,也更能调整自身来适应这以特定对象群体进行播报,从而针对该群体的特点制定出合适的播报方式,在把握对象感方面也更容易,进而达到最佳的播报效果。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类型较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新闻都是所有观众感兴趣的,而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就应当把握好新闻的针对性,明确该新闻的播报对象,使得这一特定的对象群体能够准确地接收该新闻的信息内容,则达到了播报的目的和效果。

(三)充分了解受众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创新的前提,就是应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了解自己的受众,了解其生活状态和生活需求,知道他们现今生存的条件和困难。广播电视新闻的策划人员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扩大交际和生活领域,使得对于各个阶层、各个类型的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进而熟悉各种人的生活状态,因为新闻的播报范围和类型都是广泛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成为新闻的播报对象。因此,对于民众生活的了解有利于使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人员增加对于播音对象的情感、思想和诉求的理解,从而可以在播音过程中迅速想象出接近真实的、完整的观众形象,真实地感受播音所针对对象的感受,了解对象的诉求才能更好地进行虚拟的沟通.

(四)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

在传媒领域的飞速发展下,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数量急剧增加,类型五花八门,电视节目行业的竞争可谓相当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决定电视节目成败的一个重要部分,主持人或策划人员应当树立起为观众服务的意识。电视节目的数量增多,意味着电视节目行业已成为买方市场,电视节目观众主宰着一个节目的成败,而电视节目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来契合观众的需求方能取得成功。观众作为一个电视节目的收看者,亲身参与到新闻内容的接收与传播,并且提供对这一节目和新闻内容的反馈信息,只有得到观众的好评才能使得电视节目继续生存和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当提高自己为观众服务的意识,努力了解受众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思想情感,从而在播报时能够使用正确的播报方式来使观众易于接受。广播电视节目的工作人员还要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多进行生活的积累和沉淀,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生活圈,从而通过更多的认知来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在广播电视新闻的播报过程中,真正懂得观众所需所想,才能真正打动观众,与观众达成默契的交流。

三、结语

广播电视新闻与其他电视节目具有很大的区别,它的播报范围广、受众类型多变、备稿时间不足、播报过程中干扰因素较多,其特殊的性质也使得其策划的把握比其他节目更具难度。然而节目策划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这个电视节目竞争激烈的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人员应当丰富自身内涵、充分了解播音对象,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人员还应当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这样,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才能对于观众的想法和需求具有足够的了解,从而在新闻策划时设想出足够具体、完整的观众形象,使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处于运动的流通状态,与观众形成合适的互动交流,使观众感受到亲切感和新闻的真实性,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作者:姜辉单位: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张航洲.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5,03:35-36.

[2]赵惠霞.广播电视新闻教育中的创新思维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15-118.

[3]谢金华.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J].今传媒,2014,03:127-128.

[4]郑溦.“三网融合”语境下的电视时政新闻创新思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03:91-94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篇7

关键词:新闻主播;人格魅力;节目主持

一、新闻主播应具备的基本数值

(一)独特的艺术风格

新闻主播是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新闻、信息的创造性的工作。具体来说,新闻主播的声音不只是男性洪亮、女性甜美,而是要有个性、悦耳动听,在所主持的节目中要表现出独具魅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方式,彰显各自的性格、语言风格特点。

(二)较高的职业素养

新闻主播要打好“理论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牌”。要有马克思主义哲人的思辨力、分析力、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胆识,用好党性原则这把尺子,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政治、职业敏感领悟、感受、接收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各种知识信息,去消化、传播这些方针、政策、知识、信息。另外,新闻主播还要富有人格魅力,做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典范。

二、新闻主播知识素养的培养

对于新闻主播来说,广博的知识储备是作为新闻主播的基础条件之一。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的工作者,会非常的自信。同样,对于知识广博的主播,他的身上散发着的知识光芒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主播每天播出的节目内容涉及广泛的行业,而不仅仅是念字就可以胜任了,其知识是否广博将决定主播们表露作品深层内涵的程度。身处一个分秒不断变化的世界,新闻主播要不断更新所学,开拓思路、活跃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扩大知识面,才能适应新闻时效性强、备稿时间短的工作环境。白岩松说:“一位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是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与社会发生关系的方式。知识分子天生就应该是从‘小我’中能有所跳离、去关注一个时代、忧心忡忡地看到很多问题并希望它改变、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好的一群动物。这给新闻主播定下了一个很高的职业标准,不仅说到了知识还透露出责任。

知识,是新闻主播和各界人士沟通的一种媒介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别人的口中发现我们所需要的新闻信息,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引对方的魅力,让对方讲真实的、内心的话语。新闻主播素养的培养还需要经常搜集并研究各地文史资料,从而补充知识,充实大脑。对塑造主播形象,提升魅力大有裨益。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可以鞭策我们当今的新闻主播们。

三、做足吐字发声、语言表达基本功课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主播,普通话水平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节目当中做到气顺声响,字如珠玑,悦耳动听;表达准确、主次分明,用词贴切,语句简练,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否则就会影响整体宣传效果。这就需要新闻主播无时无刻地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曲不离口,多做吐字发声训练,对于自己所看到的、遇到的、想到的事情,发表意见和看法时注意措词,只要将语音、措词、表达等的准确、流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那么在主持节目的过程当中就不容易出现失误与差错。

新闻主播不同于过去的新闻播音员,除了二度创作,还需要参与编采。节目当中,由于增加了开放度,比如说,微博微信的运用,与记者、编辑、观察员、分析师、评论员及各类嘉宾现场交流、对话,而且时不时地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做综合的评述,其中需要个性的语言、独到的见解。所以,新闻主播只有善于张扬个性,展现真实的自我,就是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声音语言特点确立播音、主持风格,才是最自然的表现,才能最准确地反映出个性的风格:或沉稳成熟,或敏锐洒脱,或朴实干练,或积极热情;而真实的个性是稳定的,一旦形成播音、主持风格就会成为一位新闻主播的标志性符号。当然,这种风格一定是受众认可并具有相当诱惑力的。

四、加强文字稿撰写能力及应变能力

播音语言是凭借文字稿的基础而施展其魅力的。众所周知,新闻的五大要素光靠声音系统是没有办法完成这个重任的。必须通过播音功能才可以完成。所有新闻内容都是通过播音功能进行诠释的,在专题报道中很重要,在电视播出大量的短讯中更重要。总之,播音功能和画面语言在电视新闻中是同样分量的重要,同样的最具有活力的。

在整个电视符号体系中声音系统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期声和现场音响的作用是显然的。从而也可以体现出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电视新闻写作的话,播音员就会面临无源之水的口播语言,并且,再优美感人的同期声,现场音乐,都会感觉到苍白物理,更不用说棚外配音了,一样会显得单薄。

组织能力也包括应变力、反应力。真实、及时、准确地表达新闻信息内容是新闻主播最基本的工作。但由于经常出现突发性新闻事件,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都需要由新闻主播在直播间或直播现场对新闻信息进行快速辨识、筛查、处理,准确、鲜明、生动地传播。为此,新闻主播日常要加强临场应变、反应能力的训练。无论何时何处,遇到什么新闻事件,都要迅速作出反应,能够马上发表恰切、精当的看法、观点、评论,这是最好的检验新闻主播是否具有良好的新闻基本功的方法。

五、结束语

作为一名新闻主播,除了要具备一般主持人的能力外,还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新闻主播不同于其他主持人,基于兼做播音员、记者、编辑和评论员的多重身份,因此,必须具有丰富的学习阅历,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广泛接触、了解社会各层面的人生经历。只有这样,对新闻才会有敏锐的洞察力、多角度的感知和透视能力,从而让同样的新闻事实变得血肉丰满,也才能够一针见血地拨开新闻事件的表象抓住实质的内核,做到高站位,准确、鲜明、生动、有效地传播新闻,传递观点。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篇8

关键词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综合素质;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8-0030-02

在“现场直播”日趋成为电视新闻播报主要形式的今天,电视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开始变得更加突出。在现场直播的框架下,新闻现场与电视画面之间的同步性、新闻可信度、信息内涵丰富化、传播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这就要求广大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具备坚实和熟练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果断的决策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

毫无疑问,在当前这样一个电视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个人综合素质,不仅决定了某一档节目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还影响到了整个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和可信度,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和发展前途。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性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编辑和临场应对的能力,为确保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顺利播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笔者看来,要想充分发挥新闻编辑在媒体节目中的“头脑”和“守门人”作用,就必须要着重培养广大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以下素质。

1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每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承担着向社会各界及时、准确的传达各种新闻报道的庄严使命,尤其是在某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当中,电视新闻往往直接影响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情感和舆论导向。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电视新闻编辑从业人员就能够从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的角度出发,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新闻现场的实际状况,实事求是的向电视观众报道各种各样的电视新闻,避免对电视观众的舆论误导,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我们在高等教育和电视新闻编辑的后续培养中不断的强调“政治素养”的培养,正式基于以上方面的考虑!

要想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坚定地政治信仰,就需要广大电视新闻编辑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当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社会主义新闻观,树立并积极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应当在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新闻观,一方面要避免在新闻报导的过程中违背实际、夸大宣传,煽动新闻观众的不良情绪,蒙蔽观众;另一方面也绝不能为了单纯获取本台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而迎合低级媚俗之风,杜绝腐败糜烂的精神垃圾污染社会环境和混淆视听[2]。

2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考验一名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是否合格的核心素质。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和复合性十分强的工作,因此它对相关从业人员也就提出了更加严格的从业标准。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电视新闻编辑就无法应对新闻编辑和播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无法保证充分发挥新闻报导有效的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那么他就算不上是一名真正的电视新闻编辑。

相对而言,专业素质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一些,既包含了专业的新闻知识,也包括了文字运用、语言表达、临场应变等技巧方面的能力。要想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就要不断培养广大电视新闻编辑的实事求是的职业素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就要不断培养电视新闻编辑的组织协调能力,无论是在前期的策划和准备工作中,还是在后期的制作和剪辑工作中,都要积极的对相关人员和工作进行有效协调,从而保证新闻节目的有序播报;就要不断培养电视新闻编辑的文字运用、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等多方面的素质,积极的对新闻播报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发性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合理的化解新闻报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机,从而保证新闻报导工作的平稳进行。

3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持续发展对广大电视新闻编辑所提出的最新要求。

创新,是关系到一个团体或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是一个群体兴旺发达和长盛不衰的最大动力!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广播电视媒体的运营已经开始通过市场的力量来进行调控,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某一台电视新闻节目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创新,那么势必会被社会大众所抛弃!由此可见,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了某一个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更是直接决定了整个电视台的发展前途。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广大电视新闻编辑从业人员必须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在保证新闻播报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积极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电视观众的需求而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形式、内容等多方面的创新。既可以发挥新闻类节目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如在会议报道的过程中加入相关的行业背景、专家同期解读以及电视节目与观众的良性互动等方式引发电视观众对新闻类节目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从电视台当地的实际状况出发,有意识的使新闻传播更加符合当地观众的兴趣要求[1],如可以采用方言方式对新闻进行播报等等。

4结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广大新闻工作者不能够加大自我学习、自我培养的力度,那么就无法发挥其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社会发展和民生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学习专业的电视传媒专业技术知识以外,还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政治使命感、新闻敏锐感以及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等多方面的素质[3],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电视新闻节目服务观众、引导舆论的巨大作用,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恩良.电视新闻编辑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3(10):81.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篇9

一、强化受众意识

强化受众意识是改进城市广播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核心。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广播电视《新闻联播》节目之所以老是受到各界批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大家觉得《新闻联播》总是高高在上,空洞无味,距离人民群众太远。《新闻联播》节目如果不能改变人们的这种印象,那么就会不断地失掉受众,新闻宣传的效果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强化受众意识要求,《新闻联播》节目必须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把为党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统一起来,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了解、掌握和研究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收听收看的方式,精心选择受众关心的选题和关注的角度,采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公信力。

二、坚持“内容为王”

城市广播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报道范围上有着与其他栏目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不少城市广播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在内容上往往过于偏重时政新闻,而且不少新闻报道存在着大而空的问题。城市广播电视《新闻联播》节目要想真正发挥好作用,必须在内容上进行优化。一是立足受众需求,把握好新闻报道的深度。《新闻联播》是个筐,但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哪些新闻是要报道的,哪些新闻是不报道的,哪些新闻需要做深度报道,哪些新闻要按简讯来编发,必须严格起来,尽量不要让一些没有太大新闻价值的报道占据过大的篇幅挤占空间,让整个新闻质量受影响。二是立足受众需求,延伸新闻报道的广度。城市广播电视《新闻联播》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窗口,要努力做到受众收听收看城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就能够了解到一个城市最近发生的一切重大新闻和与城市有关的各种重要信息。这就要求城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必须要立足受众需求,延伸新闻报道的广度。不仅要做到善于报道时政新闻,而且要更多地把视角放到受众关心和关注的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领域,还要学会立足当地,放眼全区(省市)、放眼全国,用更广阔的视野发现新闻,报道新闻。三是立足受众需求,找准新闻报道的角度。无论任何新闻事实,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报道,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准受众最关注的问题,如果找准了、找对了,新闻价值就会凸显,受众对这条新闻的关注程度就会很高;反之,受众就会不爱看,甚至反感。但从目前来看,在不少城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很多新闻在报道角度上还是存在着找不准、找不好的问题,核心还是在报道理念上,也就是受众意识不强,做新闻的程式化严重,需要我们在这方面着重加强重视,努力改进。

三、创新报道方式

广播电视新闻知识篇10

1广播电视新闻的观众需求分析

作为传播机构的信息产品类型之一,广播电视新闻面向于广大群众,即受众在共性需求的驱使下,会定时收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而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将围绕以下观众的共性需求,针对性开展。

1.1信息需求

大众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从新闻节目中攫取有用的信息,譬如民生、财经、军事、经济等信息,并希望通过信息的获取,满足自身对信息的知晓需求,譬如了解社会行情、财经知识等。据笔者了解,目前收视率排名前12位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信息类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有8个,其余的为娱乐类节目。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的广播电视传媒机构中,观众更为青睐于新闻信息,藉此了解客观世界的形势和变化。

1.2时效需求

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类信息可谓瞬息万变。“先知为快”是大多数人对信息的时效需求心理。譬如比别人先知道某类信息,就能掌握人际传播的主动权,拓展社交话题内容,在交谈中获取情绪的快感。另外,类似于经济、财经等专业信息的掌握,能够让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比方说最近股市行情大起大落,股民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股市行情,财经类和经济类新闻为主要的渠道之一,以期通过新闻渠道获取最新的信息,作出股市买卖的准备判断。

1.3真实需求

广播电视媒体的职责,就是将有关的媒体信息,真实无误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而正是因为电视广播媒体具有权威性的特征,社会大众才会将媒体视为获取新闻的主渠道,但与此同时,对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某些广播电视新闻,内容有失翔实,不仅无法起到辅助观众做出正确的信息甄选,而且可能误导观众,该问题需要在新闻编辑时,予以重点纠正。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迎合观众需求的做法

基于广播电视新闻的观众需求,为迎合观众的这些需求,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需要在进行新闻编辑时,紧扣观众的实际需求,让新闻内容通俗易懂、信息量充实、情境性强。

2.1通俗易懂

由于观众的教育背景、知识涵养等差异性大,广播电视新闻面向全社会,如果其内容晦涩难懂,可能会影响观众对新闻信息内容的有效接收。对此,笔者建议在新闻编辑时,仔细甄选、整合有关的文字、声音和画面等,让新闻内容通俗易懂。首先是新闻信息整合时候的“软硬”搭配,类似于文件、会议类的新闻,其内容难免会枯燥乏味,并且夹渣诸多专业性的信息,对于这种“硬”新闻,可灵活穿插各种实际的案例,譬如在报道抗洪救灾新闻会议时,加入受灾区域现场的视频报道,观众才能够切身体会洪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其次是播音文字稿编辑时,要将生硬的书面化语言,以大众化、口语化、平民化的表达方式,让语言更为浅显易懂,比方说对话式的新闻、脱口秀类的说新闻,将降低新闻信息传播时与观众的空间距离,只有进行大胆尝试,才能够吸引观众关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但值得一提的是,语言文字的精炼,还必须兼顾信息的逻辑性,类似于当前某些娱乐新闻??嗦的口语化报道方式,严重欠缺逻辑向的情况,要果断予以避免,只有保证希望编辑思路的清晰和明确,观众在潜在新闻主线的引导下,才能够迅速领悟新闻的内容。再次是声音编辑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以声画有效结合的方式,其中声音有同期声、现场声、辅助音乐几种,这些声音的合理搭配,譬如报道某公园春暖花开的新闻,以轻音乐烘托画面,自然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

2.2信息量控制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将信息全部呈现在观众面前,对于信息的取舍,也是新闻编辑的难点所在。一方面是合理删减新闻信息,编辑时结合新闻的主旨,从采访、搜集的新闻素材当中,在认真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将与新闻主旨无关,或者联系不大的素材,进行删减,侧面要求在采访和搜集新闻素材时,尽量多拍摄更多画面和多搜集相关素材资料,以便扩大编辑增减的弹性空间。另一方面是根据新闻的大背景,链接相关的其他新闻,同样能够增加新闻内容的有效信息量,譬如报道汕尾市毒贩宣判大会的新闻,除了如实反映大会的现场情况、宣判结果,大可链接2014年海陆空围剿博社村的新闻,让观众对宣判大会的客观背景,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新闻中还可以引入制毒贩毒相关的法律条款,让观众切身感受制毒贩毒的社会危害性、国家处置制毒贩毒违法行为的严厉性,适时新闻的有效信息量,将得以大大增加。总之,广播电视新闻的信息量,要控制一定的范围内,以新闻的信息价值体现为宗旨,既要兼顾新闻内容前因后果的逻辑性,也要注重不同时间段新闻之间的关联性,将信息的触角,同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予以深化拓展,才能够充分观众的信息

需求。

2.3创设情境

任何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都不能够脱离一定的情境范围。关于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是画面的选择,应倾向于现场感较强的画面,在观众的角度,“眼见为实”通常是他们甄选新闻的标准,以文字类新闻为例,如果观众对新闻主题本身不感兴趣,干瘪瘪的文字,可能会削弱观众阅读的热情,反之,如果新闻中能够加入现场的视频和图片等,必然能够激起观众点击观看的欲望。在选择现场感比较强的画面时,不能采用“摆、导、补”的画面造假手段,譬如有关领导下乡视察的新闻,用后期制作手段,将领导的影像和农村真实画面拼接在一起,这种镜头的组接方式,是公然的“张冠李戴”造假,新闻可能因此丧失权威性。笔者认为,在新闻采访工作结束后,编辑时不能够过多干预现场的采访画面,而要秉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判断和选择现场感的画面,适时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新闻事件现场的气氛,又不至于出现被误导的情况。另一方面是现场声的选择,现场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拍摄时的采录声响,譬如自然、动物、音乐等与新闻报道信息无关的声响,另外一种是与新闻有关的实质性声响,譬如采访对象的说话声、记者的提问声和出镜报道声等。现场声的选择,也要考虑新闻的真实性问题,尽管第一种类型的现场声,与新闻主题无关,但在编辑时予以适当保留,能够给予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譬如抗洪救灾现场的采访报道,除了记者的现场出镜报道声,还夹渣嘈杂的风浪声、暴雨声、战士群众的呐喊声等,编辑时将这些声音调低至记者解说词音量之下,只要不影响观众对记者报道信息的接收,可直接予以采用,以便营造现场风雨的激烈气氛和救灾的紧张气氛。至于第二种类型的现场声,是直接带给观众信息的声音,这些声音往往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但作为记者见证现场情况的权威性转述,同样要予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