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术科普小知识十篇美术科普小知识十篇

美术科普小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9:58

美术科普小知识篇1

关键词:高等师范专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职业心理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常指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美术教师的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指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深度知识,而不需要具有覆盖美术宽度的知识。“普通美术教育”指普及美术知识和美术文化的教育,也称基础美术教育,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覆盖美术宽度的知识,而不要求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深度知识。

在当今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一些美术教师还存在着“重视专业美术教育,轻视普通美术教育”的职业心理。

一、这种职业心理形成的原因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从事教师职业的资格要求很高,除了具有专业学历外,还要到师范院校接受师范教育的第二学历的学习,之后才有资格从事教师职业。在我国,教师的培养一般是由师范院校将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合在一起来完成,更为特殊的是,高等院校的教师大多是由一些名牌高校的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直接担任。从事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教师也不例外,其主要来源是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接受的是专业美术教育,由于在专业院校没有受过师范教育,不了解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普通美术教育特征,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里只有专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却被其忽视。一些教师认为只有多培养几个艺术家,自己的教学成果才能得以体现,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以后的走向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成名成家抱有强烈的愿望,这加剧了一些老师重视专业美术教学的职业心态。由于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缺乏认识或认识上有偏差,造成了师范美术教育中一些教师“重视专业美术教育而轻视普通美术教育”的职业心理。

在“文革”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小学的美术作为副科而不被重视,普通美术教育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可。所以,在那段时间里的师范美术教育中,普通美术教育被忽视,专业美术教育得到重视,这种职业心理仍遗存在现在的一些高等师范美术教师中。

从美术教育界内部来看,长期以来,专业美术教育条件优于师范美术教育,地位也高于师范美术教育。而从高等师范院校内部来看,其他学科的条件往往优于美术学科。这些原因造成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内部人心浮动,师资不稳。所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在专业、学科上竭力效法专业美术,力图培养一些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以提高专业或学科的地位。或者,一些教师将成为艺术家作为目标,以提高知名度和在美术界的地位。一些高等师范美术教师“重视专业美术教育而轻视普通美术教育”的职业心理也是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作用中形成的。

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和目的的演变,现阶段的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由原来的师范美术教育分化为专业美术教育和师范美术教育两块,美术教育的重心倾向于国画、油画、艺术设计等专业美术教育。财力、物力和优秀的教师资源都向专业美术教育倾斜,作为普通美术教育之一的师范美术教育常常被轻视或淡化,其规模从整体看不到专业美术教育规模的四分之一。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师范院校的一些美术教师“重视专业美术教育而轻视普通美术教育”职业心理的形成。

二、这种职业心理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在这种职业心理的影响下,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常常把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美术教育等同于专业院校的美术专业教育,把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等同于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根本没有注意到两种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走向是完全不同的。直接把专业院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复制到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导致师范美术教育偏离了应有的方向,达不到师范美术教育的目的,致使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化,并直接把重视专业美术教育轻视普通美术教育的职业心理“嫁接”给了学生。一些学生无法树立从事普通教育的职业观,他们不愿意从事基础美术教育。即使这些学生别无选择地到了中小学从事美术教育职业,也无法安心从事基础美术教育工作,其教学任务不可能按要求完成,将直接影响中小学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矫正这种职业心理之我见

其一,师范美术教育的教师要明确师范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学生的工作走向。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是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学活动,目的是普及美术文化和以审美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以及培养美术文化发展的专业美术人才的后备力量。专业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门的美术创作和科研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是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研究,其目的是创造更先进的美术文化。

其二,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必须认知专业美术和普通美术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普通美术教育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以及专业美术教育的关系及其各自的教育目的,及时把握中小学美术教育目标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脉络。同时,专业美术人才到高等师范院校从事美术教师职业,应对他们进行师范性教育,培训其正确的职业心理和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使他们了解师范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强化他们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意识,并对确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普通美术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此前提下进行专业美术教育,不能片面地对所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美术的教育。

美术科普小知识篇2

【关键词】课程体系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优化

课程体系是以实现人才培养为目标,由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特点的具体课程构成,包括课程设置和宏观教学过程。根据新时期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原则、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指导下,通过整体优化,形成升级、弹性的课程结构体系。

一、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彰显。但是,现有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却与基础美术教育实际情况出现了脱节,许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在登上讲台后出现了人文素养不足、专业技能狭窄,教学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究其缘由,长期以来,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受传统美术学院办学模式影响太大,原有“美术专业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高师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积弊太深。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培养新型师资的工作母机,理应深情“凝望”基础教育需求,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基础教育做好服务工作。在新课程知识背景下,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当今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症结何在?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怎样才能满足基础美术教育需求?针对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就成为了必然。

二、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症结分析

1.教育观念方面

传统“教师教育”的概念一般界定为教师对教育科学原理、普遍的教学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这其中,对“专业”的理解更多地局限为一种现代主义(技术主义)的范畴,狭隘地将“专业”定义为一种静态的、僵化的、有待教师被动掌握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框架,这往往会在无形中限制或削弱教师参与研修的主动性或自。基于这一考虑,此次课程设置强调和突出学生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认知,课程弱化传统技艺传递与训练式的美术教育范式,而强调教学培养方式的“探究取向”。课程培养方式力争实现“基础拓展、研究导入、创新引领”,提倡“学生成为研究者”,这是当前我国师范美术教育界应该重视的根本问题。尤其是从事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的管理者和教育者,都要从教育观的最根本来充分认识美术教师教育的性质与特点,把握师范美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教育本质,彻底改变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倾向专业美术工作者而不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认识,认识它的终极目的是针对国民人文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仅作用于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要把握师范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和社会地位,要看到美术“育人”的终极目标与育人功能,即育人价值和育人本质。只有如此,才能从客观存在的本体事实中全面、准确地把握师范美术教育这一概念所体现的性质与内涵。

2.教育内容方面

现有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缺失或设置结构不合理。第一,过于强调方向性。现行各高校美术技能课程学习时间安排并不少,许多院校的美术技能课程都占到总学时的一半左右,但为什么不能满足基础教育需求呢?其主要原因是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国画、油画、水彩等方向课程占用了大量课时,美术技能课程学习集中在绘画类,设计与手工制作类课程都是浅尝辄止,设计类课程开设面窄,有些是作为任选课开设,手工制作类课程除雕塑课程外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开设,从而导致高校美术技能课程设置与初中美术课程要求的脱节。当今,基础美术教育需要的是美术技能宽广型的教师,而不是美术技能专攻型的画家或画师。第二,师范性不强。师范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师范性”。如果丢掉了应传授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也就等于否定了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存在价值。强调师范性,就是强调要培养高水平的师资,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要克服课程单一性,丰富和扩展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使师范美术教育的内容具有一种多元性的组合,考虑课程内容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以便更完美地实现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师范美术教育目标的互动关系。第三,人文素养缺失。我们曾对湘版初中美术教材做了分析,初中美术课程所涉及的边缘学科达到了19门,其中人文课程占11门,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以及除美术外的艺术学科等众多领域。初中美术教育多元的人文素质课程要求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却未有体现,除去几门基础的公共必修政治素养课程外,剩下的人文素质课程“屈指可数”,如中学美术课程中涉及次数最高的文学课程,在调查的高校中设置与之直接对应的大学语文课程的寥寥无几。

三、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具体措施

1.针对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精心设计、优化课程模块与课程内容

美术科普小知识篇3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市局科技处的指导下,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围绕相关主题,突出特检科技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趋势,充分发挥院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展示了特检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宣传公共安全知识,促进我院和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良好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科普工作现状和成效

我院近几年来在市局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科普工作: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开放日活动

我院利用设有国家气瓶阀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港口起重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优势,每年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在科技周开展国家气瓶阀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港口起重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组织相关专业学生、有关市民、有关用户和我院相关人员,派出资深专业人员对液化石油气钢瓶、阀门、港口起重机械及型式试验知识进行科普讲解,传播了科学思想,普及了科学知识,弘扬了科学精神,营造了科技创新氛围取得良好效果。

2、开展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上海市特检院aSmea17机构援助代表工作组优势,牵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活动科普宣传活动。

在2016年和2018年5月科技周期间,上海市特检院举办中美电梯技术和标准培训会。美国安全标准理事会、aSme标准部安全标准项目工程顾问、全国电梯标委会秘书长、上海市特检院院领导、局标准化处领导、aSmea17分技术委员会成员、各区特检所、电梯生产企业有关专家和电梯工作者参加会议。展示了特检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宣传公共安全知识,同时也提升了我院的国际知名度。

上海国际电梯技术培训暨交流会,是中美电梯技术专家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也是电梯安全与节能技术的一个研讨平台,更是机构之间广泛合作的一个新起点。进一步提升我院aSme工作组的工作水平,提升了我院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领域的国际地位及相关国际标准上的发言权。

3、设立了“上海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我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设立了“上海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质量教育基地平台,每年为中小学学生创造和提供形式多样、有较强教育作用的社会实践机会,并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为提高学生质量安全意识,为下一代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取得显著的效果。

在1号楼16层设有面积约300m2集图、文、实物展示为一体的院史陈列室及多媒体展示室,为质量教育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展示平台。文化展示区通过多种手段,介绍了特检院成立的背景、奋斗历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情况以及院获得的各项荣誉,讲述了上海市特检院在社会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服务保障中的贡献,呈现了上海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旨在让学生体会质量工作如何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2号楼1层设有面积约500m2特种设备警示教育区,含特种设备简介、安全警示及安全知识互动三个模块。特种设备简介区域,设有八大类特种设备的图文介绍,展示其定义、分类、发展历史和安全知识四部分内容。特种设备安全警示区展示了近年来上海及全国七大类特种设备(客运索道除外)典型事故案例。通过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事故现场实物,呈现了事故经过和事故原因。提醒市民和学生要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互动区,设有起重机械和游乐设施的乐高模型,并有播放视频的大屏幕,可播放该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知识宣传片,通过多媒体互动体验,可为学生展示别开生面的质量与安全课,引导学生树立特种设备安全意识。

二、科普工作的建议和需求

过去,我院在市局的指导下,我院科普工作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和培养广大市民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用好已有的资源,更好地发挥我院“上海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气瓶阀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港口起重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优势,发挥我院的国标委、地标委、国际标委会工作组的专家优势,按上级和市局的要求,做好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中小学特种设备质量与安全科普教育和专业学术交流及科普宣传,更好地推动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也希望市局进一步的指导和可能的各方面的支持。

美术科普小知识篇4

绥化市组织全市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特别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奖补对象和纳入到我市“四优项目库”的农技协、基地、带头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农业新技术讲座、新品种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等生态技术相关科普活动。各县市区各有打法,积极开展活动。如:9月15日,海伦市全国科普日海北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海伦市海北镇启动,市委副书记丁树峰出席并讲话,海北镇党委相关领导、社区部分居民、镇中学生参加了活动,并在“建设美丽海伦,我们共同的责任”大型宣传横幅上签名,拉开了金秋九月海伦市科普月活动高潮序幕。活动现场,海伦市科技部门向群众免费发放了500多份科技资料,以便更好地指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科普知识。同时,向当地群众捐赠了《生命的起源》科普挂图,发放了《未成年人安全预防与自救》、《新发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等科普图书,印发了《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洁身自爱一路平安》等宣传画册和《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科普知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等宣传单1000余份。这些科普资料成为当地百姓的抢手货,许多群众争先恐后向他们咨询一些健康科普小常识,村民们听后,纷纷表示,这些知识非常实用。市教育局组织第六中学教师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学生们讲解环保科普大行动内容,发动学生开展回收可再生垃圾、节约一度电一滴水、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古树名木、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的环保行动,以及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环保意识,宣传环保思想和科普知识。又如:安达市福园协会组织会员和农户开展玉米新品种鉴评会。针对吉单261、宏育203、吉单505以及自主研发品种福园1号、2号、3号等新品种进行鉴评。鉴评会上聘请农业技术专家为会员和农户现场推广玉米膜下滴灌、玉米二比空通透栽培技术。并且针对玉米新品种选肥、施肥方法进行讲解、答疑。喜峰协会组织会员、农户开展玉米新品种推介会,推广久龙14、牡丹9、双奥1号、东农253玉米新品种和自主研发喜峰肥。聘请农业技术专家讲解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协会科研人员还为会员和农户讲解了单片土地测土配方等自主研发新技术。现场,专家与农民现场互动,进行答疑,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美术科普小知识篇5

关键词:高等研究院;普林斯顿;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63-03

1930年在美国成立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全球第一所高等研究院。高研院秉持做“纯粹研究”的理念,吸引了包括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等一批世界级大师。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杰出人才加盟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学术研究圣地。至今,80多年过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仍然被学者们视为“学术研究的乐园”。继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成立了各类研究院,我国大陆从1997年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迄今,也陆续建立了多家高等研究院。这些研究院能否创造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辉煌,普林斯顿研究院长盛不衰的秘籍是什么,本文从高等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定位及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分析

19世纪下半叶,实用主义思想在美国极为盛行,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大学开始走出象牙塔,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提供服务。如1885年成立的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乔丹就声称,“说大学是科学的就等于说大学是真实的,它所专注的是现实而不是虚假和伪装”。同样,布朗大学校长弗朗西斯・卫兰德也要求大学加强专业预备课程的同时,还要求增加其他实用性的课程,他认为学院教育不应该有一个武断的固定期限,而应该灵活地满足它的资助者的特殊需要[1]。然而,在实用主义风生水起的时候,也遭到了强烈的批评。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就是其中之一,他强调的“大学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职业训练,大学应该体现对知识的渴求。大学要惠予社会,而不是社会要求大学”[2]。弗莱克

斯纳在《现代大学论――美国、英国、德国的大学》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他对现代大学的理解,用大量的篇幅批评了美国大学的实用主义、职业主义倾向。因此,1930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原本想办医疗机构的百货商人路易斯・邦伯格兄妹在弗莱克斯纳的劝说下创办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弗莱克斯纳任院长。显然,在弗莱克斯纳在大学理念指导下建立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在对当时大学中占主流地位的实用主义和职业主义的批判中产生的。

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定位:致力于“纯粹的研究”

作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对于什么是知识,弗莱克斯纳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那些对人类认识和理解产生最深远影响的研究――往往最终也带来人类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是源于好奇心的驱使,而不是靠眼前的应用来推动[3]。弗莱克斯纳对知识的界定决定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定位及运作模式。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知识生产不是为了迎合经济的需要,也不受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弗莱克斯纳设想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建成一个学术的乌托邦,致力于“纯粹的研究”。什么是“纯粹的研究”?弗莱克斯纳做了解释,即研究必须是严肃的或者具有严肃的含义,目的必须是没有私利的,不管研究结果对财富、收入或物欲的影响多么大,研究者必须保持客观的态度[4]。鉴于对知识的理解和纯粹研究的理念,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使命,即“研究院鼓励和支持人文和科学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那种原创性的,有利于产生新知识的理性思维将改变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5]。因此,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研究课题摒除一切服务性职能,始终以纯粹的研究为唯一目的,知识的生产与应用有着严格的界限。而且,这种致力于“纯粹研究”的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在2009年秋天普林斯顿研究院做的近十年回顾中,又重申了研究院的定位,即研究院今天的理念与成立时的理念一样不会改变,研究院不会通过规模和学科领域的扩张来获益[6]。

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运作模式的特点

致力于“纯粹的研究”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办院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学科选择、经费保障、人才招聘、制度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运作模式。

(一)纯科学学科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现有四个学部,分别是数学学部、历史学部、自然科学学部和社会科学学部。除数学学部和历史学部外,自然科学学部的研究主要包括天体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物理等领域的研究[7]。社会科学学部的研究则采用一种多学科的、国际比较的方法研究历史的和当代的问题,研究者主要来自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8]。按照比彻对学科领域的划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纯科学学科领域。比彻在对学科知识属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学科群体分为纯硬科学、纯软科学、应用硬科学、应用软科学四个学科群:纯硬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等,纯软科学包括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应用硬科学主要指工程学、临床医学等,应用软科学则包括教育学、行政管理学等。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相对应,不同学科的知识具有不同的特征,其生产和研究所需的资源、条件不同。相对于应用科学学科(如工程学科)研究需要较多的资源与较高的技术,纯科学学科在资源和仪器配备要求上较有控制。因此,纯科学学科研究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致力于“纯粹的研究”打下了学科上的基础。

(二)充足的经费与以捐赠为主的经费来源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为“学术研究圣地”的保障

2009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资产总额超过6.5亿美元,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不仅为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为学者自由进行学术研究排除了一切后顾之忧。2007―2008年,哈佛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约为18万美元,而普林斯顿高研院的终身教授每年拿不少于25万美元的薪酬[9]。对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优越的研究条件,杨振宁曾这样评价,“普林斯顿是一个象牙塔,在这个象牙塔的17年我做了我一生研究中最成功的工作”[10]。“我那时候没有后顾之忧,整天做的就是研究工作,既不用上街去买菜,也不用因为孩子病了去医院挂号,所有这些问题、收入不够所带来的烦扰我都没有”[11]。从资金来源上分析,这些财富中大约75%源于个人捐助和私人基金会捐赠[12]。但捐助并不是来者不拒,是有条件的,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立之时,董事会就规定,接收外部捐款的前提是:不能因为捐款就改变高等研究院纯学术研究的宗旨[13]。在市场、政府频繁参与学术研究的现代社会中,以捐赠为主的经费来源渠道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真正成了学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世外桃源”,研究人员不受任何科研资金或者赞助商的压力。

(三)一流的人才是普林斯高等研究院卓越学术研究的基础

研究院成立之初,弗莱克斯纳就认为,一所研究机构不在于拥有多少研究人员,而在于是否拥有沉迷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伟人”。为了寻找“伟人”,弗莱克斯纳采用了他的老师吉尔曼的做法,即在任命每一个教授之前,都游历美国和西欧,亲自接触某一学科杰出的学者和科学家,以确信他们拥有非凡的才能[14]。凭借这种精神,普林斯顿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数学家赫尔曼・外尔和当时只有29岁的数学天才冯・诺依曼等人。至2007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产生了超过1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目前全球总共有44位获奖者),还有更多的沃尔夫奖和麦克阿瑟奖的得主(曾)是该研究院的教授和成员[15]。“伟人”作为精英中的精英,从来只属于少数人,因此,高等研究院始终保持“小而精”的学术结构,共有28个卓越学者长期职位,能申请到这些职位的学者都是其研究领域的杰出人才[16]。

(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清晰界定为其卓越学术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立之初,路易斯・邦伯格就将研究院的管理交给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理事会(aboardoftrustees),研究院的院长(thedirectorofinstitute)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研究院长期职位的人选任命需要通过全体长期职位的在位人投票通过,理事会和院长无权决定。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碰撞无时不在发生。1973年在聘任贝拉(Bellah)为社会科学学院长期职位人选时,在13人反对的情况下,当时的院长仍然聘任了贝拉。这种由于个人聘任引起的问题最终引发了高研院内部关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边界的激烈争论,最终这场争论达成了七点意见,其中三条明确规定:理事会不能过分控制由多数教师投票决定的结果;建立一个介于教师和理事会之间的委员会对行政决策进行检测;研究院院长不能作为教授投票[17]。这些规定进一步理清了理事会和长期职位研究者之间的权力界限,巩固了研究院的学术自由。大家独立从事各自感兴趣的学术研究,无须汇报,更没有考核。高研院不招收研究生、不授予学位,教授没有授课与开办讲座的教学任务。

四、启示

综上,普林斯顿研究院在定位、学科选择、经费筹措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一循环有力地屏蔽了学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府和市场,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为学术研究的圣地。而研究院瞄准高端精英人才的人员选拔制度、小而精的组织结构模式、相对清晰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界定,为这一循环更好运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简单而清晰的组织结构、制度保障和经费来源渠道相比,大陆地区的高等研究院在学科属性、经费来源、知识评价、组织属性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和复杂性等特征。在研究院的学科属性方面,既有从事纯硬科学学术研究的,如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以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以及相关领域中,选择对未来科技发展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并对探索自然规律有深远意义的问题为研究内容[18],也有从事应用硬科学学术研究的,如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着重研究神经控制与修复、运动神经模型、神经信号处理及专用芯片设计、传感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等课题[19]。而更多的高等研究院则从事人文社科类学科研

究。在组织属性上,不同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个独立的实体,我国大陆地区的高等研究院均附属于其所在的大学,是作为大学的一个机构而存在。在资金来源上,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以私人捐赠为主的资金筹措渠道相比,我国大陆地区高等研究院的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主要来源于政府、学校和市场。虽然也有少数研究院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并设定了资助原则,接收来自社会的捐赠。但是,仅仅靠捐助远远无法满足高研院的经费需求。如何在多元化、多样化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特色,达到研究院追求卓越学术研究的目的,笔者认为我国大陆地区的高等研究院在具体的运作中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高等研究院定位要明确。这里的定位主要是对知识的界定和学科的选择。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硬科学与软科学,知识特征不同带来的知识生产模式也不同。而不同的知识生产模式所决定的知识生产的问题来源、知识的生产者、知识评价者及知识生产所需的经费来源也会不同,由此而引起的高等研究院的运作和管理模式、知识生产者所拥有的学术自由程度也不同。因此,高等研究院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是高等研究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以制度建设来保证高等研究院定位的实施。我国大陆地区近年来建立的高等研究院是作为大学中的一个学术特区而出现的。既然是特区就要有特别的制度保障,如果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定位在应用科学研究领域,其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就要对其研究所需要的资金和仪器给予一定的支持,由此产生的知识评价系统也要与“唯论文和奖励”为准的传统的知识评价体系有所不同,技术、专利和产品应该成为应用科学研究的评价主题。这一切的改革需要由国家、学校的成文制度做保障。如果研究定位在纯科学学科领域,高等研究院在从政府、社会和捐助人等处筹措资金的同时,如何保障出资人不干预知识生产者的科学研究,也需要制度的保障。

第三,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制定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人才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因素。“学术研究圣地”的美誉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很容易吸引各学科领域学术精英加盟。相比而言,我国大陆地区的研究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学术精英的吸引力还不够。要那些在国外大学已经拿到终身教职的教师放弃国外的一切回到国内专心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做的选择。因此,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我们欢迎学术精英的加盟,但人才引进的重点或许应该放在那些在学术界崭露头角的年轻的海归博士,同时也要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形成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体系。

参考文献:

[1][美]乔治・m.马斯登;徐等译.美国大学之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1,267,294.

[2][13]王则柯.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87,187.

[3]Fromthedirector[eB/oL].[2011-12-11],http://ias.edu/about/from-the-director.

[4][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8.

[5]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missionandhistory[eB/oL].[2011-12-11].http://ias.edu/about/missionand-history.

[6]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ReportfortheacademicYear2009―2010[eB/oL].[2011-12-11].http://ias.edu/files/pdfs/annual-report-2009-10.pdf:6.

[7]theSchoolofnaturalScience[eB/oL].[2011-12-11].http://sns.ias.edu.

[8]theSchoolofSocialScience[eB/oL].[2011-12-11].http://sss.ias.edu.

[9]theChronicle:aaUpFacultySalarySurvey[eB/oL].[2010-11-11].http:///stats.

[10]杨振宁.我的生平[J].中国大学教学,2007,(4).

[11]杨振宁.中国大学教育的成绩不能抹杀[n].科学时报,2005-10-24.

[12]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ReportfortheacademicYear2009―2010[eB/oL].[2011-12-11].http://ias.edu/files/pdfs/annual-report-2009-10.pdf:110.

[14]abrahamFlexner.iremember:theautobiographyofabrahamFlexner,SimonandSchuster[m].newYork,1940:46-48.

[15]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annualReportfortheacademicYear2006-2007[eB/oL].[2009-10-14].http://nias.edu/about/publications/annual-report.

[16]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ReportfortheacademicYear2009―2010[eB/oL].[2011-12-11].http://ias.edu/files/pdfs/annual-report-2009-10.pdf.5.

[17]irvingLouisHorowitz.troubleinparadisethe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Change[J].1973:(8).

[18]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概述[eB/oL].[2011-12].http:///contact.php.

[19]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eB/oL].[2011-12].http:///introduction.aspx.

收稿日期:2013-01-03

美术科普小知识篇6

莒县城阳实验学校以“人本和谐、尊重个性,为师生阳光幸福的新生活而教育”为办学理念,从学生发展的需求,结合《山东省教育厅体育、艺术“2+1”实施方案》,从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需求出发,研发设计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体育、科技教育、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教育六个方面的校本课程,统称“阳光六育”。多年来,学校追求“阳光六育”每一项简单的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尊重学生、保护学生、成就学生和发展学生为目的,循序渐进,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体味生命成长的乐趣,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不追名利浮华,坚持返璞归真,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一,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之美。

艺术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参与艺术体验,发挥艺术潜能,发展个性化的艺术追求,积淀人文艺术素养。学校制定了“1+1”的艺术教育策略,第一个“l”指每名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另一个“1”是指每名学生学会制作一件陶艺,实现音乐和美术相结合。为此,学校还开设了五门艺术选修课,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和管乐队,将陶艺作为美术必修课,要求每人制作出一件心仪的陶艺作品。陶艺课程有专职教师,并在七年级开设四节必修课。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素描、扎染、书法等校本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艺术兴趣需求。

第二,体育塑造学生“运动”之美。

体育要以每一名学生的终身运动和健康为目的,遵循群体性、普及性、多样性的原则。我校实施“1+X”体育模式,“1”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学会踢毽子,“X”指培养一项或多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学校拥有标准的室外场地,5月至l0月的体育课中开设踢毽子、跳绳、足球课程,每周3节体育课中拿出两节连堂,进行普及教育,我校还开设了多门体育校本选修课,组建多个运动队,实施“X”选修培养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日照市体育运动示范学校”“山东省健康示范学校”“全国足球项目特色示范学校”。

第三,科技教育引领“创新”之美。

科技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普及科技知识,辅导学生创作科技作品,进而培养学生的科普知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动手实践的能力。我校参加全省创新联盟学校,并拥有比较先进的机器人设计实验室,建成了校园科技馆和两间通用技术实验室,构成科技教育的基地。学校在小学开设机器人兴趣研究选修课,在初中开设科技选修课,每年五月,学校隆重举办“校园科技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推出创新小科技小制作、环保小发明、信息工程设计等,语文、英语、政治、地理、生物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社会调查、科普作文、科普作品读后感;语文、历史、地理教师指导学生编辑科普知识手抄报;体育老师举行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等比赛;美术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科技幻想画、电脑绘画、动漫;音乐教师指导排演科技幻想短剧。

第四,生活教育体味“劳动”之美。

生活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学生生活指导教师手把手传递生活技能,让每一名同学学会洗衣叠被、穿针引线、炒菜做饭。每学期的烹调必修课、劳动必修课,都成为了孩子最喜欢、最难忘的精彩舞台。一年一度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节、温馨的寝室设计大赛、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技能大赛、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DiY、创意无限的摄影大赛、插图比赛,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

第五,健康教育成就“生命”之美。

心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我校以班主任、心理教师为心育骨干,以学校“怡心苑”为心育教育基地,提供个体咨询宣泄室、档案室、团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宣泄室等多个专用室。学校坚持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隐患,提醒家长和教师早干预、早治疗。面向其他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针对毕业班还有专题心理教育活动。

第六,环境教育培养“发现”之美。

环境教育就是以校园环境之美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人、教育人。校园环境的自然之美,满足生命成长的自然需求;校园环境的文化之美,满足生命生长的文化需求。这就是环境教育功能。在我校,文苑长廊、科技长廊、艺术长廊培养师生的文化、科学、艺术素养,读校训、唱校歌、举校旗、带校徽,时时处处教育学生爱国爱校。学校各楼层上,出自《论语》《孟子》《老子》的警句名言和国学经典时时刻刻影响和教育着每一个人。

美术科普小知识篇7

日本:

政府一天也没放松科普

有“不死鸟”之称的日本,这个弹丸之地的岛国在二战后的废墟上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但在奇迹的光环后面,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组数据:1872年日本开始推行新学制,全力以赴地普及资产阶级式的国民教育,力求实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至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男、女的小学就学率均超过了90%。到1992年,日本国民初等教育适龄人员入学率达到97%,1995年日本15岁以上的文盲占总人口比例为零!日本科技厅1995年的《科技白皮书》论述:“二战结束时,日本国保存下来的最大资产就是国民经过努力和培养所具有的智慧。经过巨大变革,科学技术领域在对人才和资源投入再分配和配置后,并务实地面对时代所提出的课题,从而取得了今天的繁荣。”

既缺乏资源,又缺少能源的日本人民危机意识极强,他们紧紧抓住了自己唯一的资源——智力资源。日本政府一天也没有放松过对国民的教育,一天也没有放松过普及科学知识。日本讲谈社(出版社)的科学丛书“蓝背书”在60年代初创刊时就提出“让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本科学书籍”的口号,为此他们特意把蓝背书设计得小巧精致、便于携带、耐磨损,对每一本蓝背书的出版发行都作了周密安排。在发刊词中,讲谈社声称出版该套丛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读者按照科学思考问题的习惯,按照科学看待事物的眼光。到90年代初,讲谈社共出版发行具有不同内容的“蓝背书”900种,平均每年出版30种,这不仅在日本出版界首屈一指,在世界科普创作史上也是罕见的。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视程度,这显然与其经济强国的地位是难以分开的。

美国:

必须使孩子认识科学

1994年2月,美国科学院举行了“科学与国家利益”研讨会,半年后发表了由总统克林顿签发的科学政策报告《为了国家利益的科学》,其中提出了发展科学的五项“国家目标”,第五项即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报告认为“具备科技知识是理解和欣赏现代世界的关键”,“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美国应成为一个科学知识普及的社会”,“我们的经济实力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多地依赖于美国人民对付新挑战和迅速变化的能力”,因而“必须改进美国的教育制度,以使我们的孩子理解和认识科学,并给予他们成功地竞争高质量工作和过一个富裕生活的机会。”

在美国人心目中,教育历来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1862年,当时的林肯总统就欣然签署了“莫里尔土地授予法案”,由联邦政府免费赠送1100万英亩的土地帮助每个州至少建立一所学院。而自诩为“教育总统”的乔治·布什在1991年签发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计划中再次强调,国家基金会有责任为更多的公众了解科学技术做出努力,以提高美国人民的科学素质。许多美国民间科技群众团体也积极从事科普工作,促进公众对科学技术的了解。1980年,美国全国最畅销的书籍是两部科学普及读物:《宇宙》和《一个新机器的灵魂》)。其中《宇宙》一书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中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其作者卡尔·萨根被《时代》周刊选为封面人物,并在1991年美国青年评选“十大聪明人”的活动中名列榜首。美国人对科学普及读物、科普作家的喜爱尊敬程度由此可窥一斑。科学,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深地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扎了根。

自1994年以来,美国约翰·布罗克曼公司相继组织一批世界著名科学家撰写《科学大师佳品系列》。这套反映世纪之交科学前沿问题的科普读物,被视为“向这个世纪撒下一张网,它捕获的将是我们这颗行星的下一代思想家和科学家”。从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美国在整个20世纪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的激烈竞争中雄居鳌头、百年不败的深厚的根基所在!

以色列:

科教提高人口素质

以色列,这个自称只有阳光、沙漠和大脑三种资源的中东小国,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在一片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国土上建立起一个工业发达、农业先进、科技进步的现代化国家,将昔日的荒漠变成为“欧洲的水果篮”、“欧洲冬天的厨房”,并使“沙漠开满鲜花”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以色列每年仅鲜花出口一项就挣回数以亿计的美元。这些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以色列重视科学教育的传统、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用以色列之父本·古里的话说,“如果要让我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犹太史的基本内容,我就用这么几个字:质量胜过数量。”“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人信奉犹太教,在安息日期间,犹太人开的一切商店、饭店、娱乐场所都得停业,每个人都必须在家中“安息”和祈祷,严禁外出访友或玩乐,但只有一点是允许的,那就是读书和买书。今天在以色列,每三个人中便有一名在校学生,14岁以上的公民平均受教育达11.4年,妇女识字率占93.2%。以色列人认为,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提高了,国家自然也就强大了。

英国:

致力增强公众科技意识

至今,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英国;但按人均计算,英国仍拔头筹。英国素有重视科学事业的传统,同时注重加强科普教育,不断增强公众的科学意识,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对此,英国著名的公众理解科学专家、英国国家科学和工业展览馆副馆长杜兰特教授说:“在英国科学被认为是我们文化中最显赫的成就,公众应当对其有所了解;其次,科学对每一个人的生活均产生影响,公众需要对其进行了解;再次,许多公共政策的决议都含有科学背景,只有当这些决议经过具备科学素质公众的讨论出台,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民主决策;第四,科学是公众支持的事业,这种支持是建立在公众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

美术科普小知识篇8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兴趣培养

兴趣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对某门课毫无兴趣,而强迫其学习的话,最后不但教学效果很差,而且会使学生更加厌烦这门课。所以,培养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当代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远不如小学生,尤其是接受普通美术教育的中学生,他们对待美术课并不是很热情,这也是许多学校搞不好美术教育的重要原因。

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它主要是通过色彩和形体等视觉因素来传递给人,所以具有直观性,这比起数理化、语言文字等理性、抽象的学科更容易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并且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美术,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建筑,美术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社会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对美术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为什么许多中学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呢?我们又该怎样去改变这一状况,培养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应该找出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的原因,在这里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

1.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对美术及其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最近几年,尽管美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学美术教育在广大地区仍然处于一种副科之副科的地位,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并未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美术应该是一种全民都应具备的素质,而不应只属于少数人。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美术教育的这种副科地位得不到改变的话,就永远无法受到真正的重视,从而实现全民性的美术教育普及。尽管美术教育有时以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出现,但是这与普通美术教育的全民性是不相符的,只能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受到美术教育。

美术作为非中考、高考科目,给非美术专业的中学生造成了“美术不重要”的思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他们又怎么会对美术这一副科提起兴趣呢?

这种社会原因是受经济影响的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比起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同样反应在美术教育的发展上。美术同样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美国每年为了棉布艺术性的设计花掉大量的美金,日本仅动漫艺术的市场就达到4万亿日元。可见美术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投资在美术教育上是绝对能够实现其价值的。而现实是作为所谓“素质教育”的美术学科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2.学校的原因

学校往往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个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主要是校方和教师。

对于校方来说,通常以“升学率”为重,美术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退居二线了,所以美术课在课时安排、教学设施及工具、教师待遇等方面远不如其他学科。这些前提条件都没有搞好,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高质量美术教育。就算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又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其授课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是极其重要的。有些教师的授课方式或内容极为枯燥,连成年人都无法忍受,更不用说青少年了,这无疑使本来就对美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更加厌烦,从而致使一节美术课变成学生“放松和娱乐”的时间,而不是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时间。

3.学生自身的原因

有些中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是受其自身能力的影响,他们往往是那些被称为在美术方面毫无“天赋”的学生。这也是由于多年来我国美术教育中注重技法培养所造成的后果。他们的努力总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不被承认,收获很小,所以就形成了挫败心理,自然就不会有太大兴趣。其实,普通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它是对人的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将每个学生培养成美术专家。

另外,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从少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进入了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加上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也更多地停留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再加上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并不明确,所以学习热情就不那么高,而学习困难则相应比较大,这些困难反过来又会降低学习兴趣,挫败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各种困难而放弃或忽略对青少年美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美术是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应当及早地,至少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加以培养,而不是当作一种可以随意处置的游戏一般的东西来对待。所以对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首先要将美术教育重视起来,在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到位。

1.课时安排

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是美术课在普通中学的地位处于严重失调的状态。美术课程在中学的安排一般是一周一节,这已经很少了,而有些学校的美术课根本就是形同虚设,只作为其他科目的补习课出现。这就要求课时量的增加,而不应作为可有可无的科目给其他课让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美术,这也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兴趣的培养。

2.教学设施及工具

除了课程安排,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应提高,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摆脱枯燥的学习环境。学校应配备专门的美术教室,教室里的布置应活泼自由,符合美术课的学习特点。

教具的运用也是必要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是无法使美术的特点得以发挥的。应适当引入高科技,美术主要靠视觉传达给人,所以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如美术欣赏课,可运用幻灯片或放映美术记录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要忘记精彩的讲解。

3.室外美术课

美术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认识和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这在一些比较落后的乡村学校更为适用,这些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工具比不上发达地区的学校,所以应更充分地运用校外的美术资源。比如,在当地自然风光较优美的地方进行户外写生,或者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民间美术等等。

在欣赏课上,如果有条件应带学生去博物馆或参观艺术展览。在引导学生走进文化遗产和美术作品时,不要将我们固有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讨论,避免积极性地压制,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4.教师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着直接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主要靠教师的授课来学习美术,这是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笔者关于教师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建议:

首先,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美术课根据其自身特点来说,本来就是一个自由度较广的学科,它没有过于严格的评判标准和范围准则,这也给了美术教师个人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放宽评价的标准,从各个方面入手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其次,技法在普通美术教育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认识到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及运用美术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还可以促进其发展,这可以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中得以体现。还有就是通过美术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使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人。

再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偏爱和弱点。美术是强调个性化原则的,它不像科学那样追求绝对性和一元性。对于进行普通美术教育的中学生来说,应尊重和提倡他们在美术课上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差异,同时也不能强迫他们学习美术的某一种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允许他们的兴趣转移,广泛地涉猎各美术领域。

最后,美术作为一门用途非常广泛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或多或少地有一定联系,并且美术自身的弹性很强,教师可以尝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学习美术知识。从多个面学习美术,使美术变得更立体,使学生真正摆脱“美术无用”的错误思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但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其他学科只是起辅助作用,要以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主,不要喧宾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

美术科普小知识篇9

   宣传科普活动心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科技_工作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_市加强科普工作的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科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抓好科普常规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圆满完成_市科普教育基地、_市科普标兵学校、_省科幻绘画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的各项任务指标,现汇报如下:

  一、全员参与、以人为本,搭建科技教育创新智力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完善科技平台的建设工作,学校将科技活动工作纳入品牌特色学校的发展规划,同时把它规划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提出了学校科技活动的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

  1.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我校成立了以巫荫强校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科普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校的科普教育活动,从组织上保证了各项活动的开展和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活动;由领导小组制定活动的规划,督促活动规划的实施,负责活动的管理,由校级科技辅导员负责活动的指导。

  2.加大培训力度,夯实师资队伍

  目前我校的科技辅导队伍是以兼职为主,内外结合校内为主的科技辅导队伍。在人员的调配及师资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选拔一批年纪轻、有朝气、思想活跃、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青年教师参加航模、车模、计算机软件、科技创新、科幻绘画、服装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通过走出去的工作方式,组织学校科普组教师到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参观的工作方式,提高我们校科技教育的素养。本年度,我校李海明老师、罗秀艳老师、胡敏怡老师先后被评为“_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工作者”和“_镇优秀科普辅导员”。

  3.经费是开展科技活动的有力保障

  在经费投入方面,学校对开展科技活动同其他经常性教育教学活动等同对待,在科幻绘画教材普及与推广中,学校还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倾斜。目前学校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除必要的直接材料由学生自己负担外,其他费用一律由学校负担,并在人员投入和交通工具等方面提供保证。

  二、全力以赴,突出重点,打造科普教育基地亮点工程

  随着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展,顺应课程的需求,我校结合人文理念、新美术概念,通过美术体现创新理念,探究如何推广、如何拓展,补充我们的课堂资源,从而开发教学资源,自主开发了校本教材《少儿科幻绘画教程》,并免费给全校师生使用。我们以科学幻想绘画的形式,将科学内容融入教材,让科学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学生。有效地进行科学幻想绘画创作,是我校最普遍的科学普及形式之一。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建立了以提高学生科技素养,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为导向,以创作训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一).因地制宜,挖掘资源,顺利开展各项科技活动

  结合学校的课程改革以及良好的学生素质,结合校区的配套建设,充分利用科学探究实验室、植物园、校园广播站、综合实践室、科技劳作室、客家文化风情实物展览室、客家文化展览室和版画制作室等功能室在科普教育中的功能,我们先后建设科幻手工制作室、科幻作品成果展览室。学校还十分注重科技环境建设,在教学楼之间开辟了科普画廊展板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们随时都能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确立了镇污水处理厂作为我校的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的调查,让学生们在调查了解对比中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其次,开展了科技制作作品展,内容包括模型制作、仿生机器人制作、电子报刊制作等;开展了环保宣传,同时积极参加由市镇科协部门组织开展的活动。

  2.因地制宜,开展好各项兴趣小组

  我校全面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课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有读书小组、小发明制作、科幻绘画小组、仿生机器人制作组、文学社、电脑小组、车辆模型小组、服装设计小组、网页制作、篮球、乒乓球等项,这些活动我们逢周一、二、三、四都正常开展。其次,坚持开展科普“五个一”活动。阅读科技书报;观看科普影视;参观科教基地;开展科技宣传;制作科技小作品。在科普“五个一”的基础上,每班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科技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活动的空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在教学方面,所有信息技术课均是在电脑室,网络环境下教学,主要围绕电子报刊制作、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和电脑程序设计、查阅科普知识等几方面开展教学,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为主,并从中培养优秀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在省、市、镇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

  本年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镇科技创新大赛及青少年科技活动节,20_年_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我校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4人次,包揽了前六项奖项;参加机器人拼装获得团体二等奖;参加科幻绘画大赛,获得一等奖1人次(一等奖只设1名)、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其次,我校的市科普教育基地场所坚持对外免费开放125天,接待前来参观学习人数累计1800人次,让师生深切的感受到科学知识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和乐趣,激发了他们创新思想及热情。

  宣传科普活动心得

  20xx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来到二师铁门关市。5位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利用5天时间深入师市5所学校,为近20xx名青少年及科技辅导员作科普专题报告。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晓亮、兵团科协副主席王红德、师总农艺师祁建荣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

  由中国科协、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兵团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师科协、师教育局承办的“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向师市未成年人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知识,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满足未成年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欲望,激励未成年人为国家振兴、人类进步、攀登科学新高峰而奋斗的精神。活动采取“大手拉小手”的形式,让科学家伸出“大手”,拉起青少年的“小手”,唤起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启发探索科学的奥秘,引领他们走进科学的殿堂。活动邀请到5位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在师市5所中小学校开展巡回科普报告会,内容涉及航空航天、科学技术与生活、青少年健康等。

  10月18日上午是空军大校焦国力的讲座——《我国战斗机的秘密》。焦国力大校在这次报告中讲了我军现役的各式飞机,并且还有训练的珍贵视频及各飞机的照片,让在场的学生和老师目睹了我军战机的风采,极大的鼓舞了学生今后投身国防事业的热情。下午是杨

  晶教授演讲的《走进大漠深处》。她演讲的内容有四部分,分别是:神奇的沙漠、沙漠献给人类的礼物、狂野的沙漠、沙漠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四部分的演讲使我了解了沙漠的基本知识,她通过讲解自己的科研经历,为在座的老师和学生揭开了沙漠的神秘面纱。

  10月19日上午是由原武装部队装备研究所工程师陈晓东带来的《机器人上战场》。分别讲了机器人的起源、军用机器人。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他讲到:“给我一班的高中生和四个军用机器人,我可以搞掉一个连,甚至一个团。”下午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汝荣教授讲述关于科学考察的相关知识。他也讲述了自己的每一次的科学实地考察经历,是我深深的了解了科学道路上的艰辛和快乐。

  在为期两天的听讲座中,我获得两点启示:一、对华山中学的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讲座后期的互动环节上表现积极,并且提出的问题都很到位,语言组织能力非常强。二、通过这次活动,我目睹了部级别讲座的风采,也更多的学到了科普知识,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课外资料。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将会尽自己的能力,为孩子们讲解科学知识,是他们能从中的启示,为今后他们的学习之路做一个坚实的铺垫。

  宣传科普活动心得

  这个暑假,怀着一份让自己的暑期生活变得更充实的心情,我加入了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有人曾说:"在学校能学到的只是人生知识的5%,而另外的95%则完全依靠我们到社会中去实践。"诚然,知识储备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才能逐步完善。身为一名医学生,我们更应当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秉承着普及健康知识,调研生活环保现状,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的原则,我参与的"逐‘鹿’丹东"千乡万村社会实践小分队踏上了丹东大鹿岛,开启了为期三天的"千乡万村"环保科普社会实践活动。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岛民对饮食安全,为岛民们普及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医学知识、急救安全意识;检测岛民的生活水质安全状况,关注岛民用水安全;采访优秀村干部,了解大鹿岛的文化发展是"逐‘鹿’丹东"小分队这次社会实践的三大主要活动。

  实践过程中,我们对大鹿岛周边海洋水质进行测试以及对岛民进行环保意识调查,大鹿岛周边海洋水质较好,早中晚三次检测结果无较大差别;大鹿岛岛民环保意识较强,均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大鹿岛随处可见的印有环保标语的垃圾桶,时刻提醒岛民和游客,提高环保意识,保护海岛环境。大鹿岛是岛民赖以生存的地方,周围海洋更是岛民维持生计所必须依赖的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全体岛民努力将大鹿岛建成一个风景秀丽、气候适宜的宜居生态小岛。

  本队队员深入田间观察农田土壤状况并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土质分析,向岛民发放调查问卷,普及生活安全知识。大鹿岛因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对部分疾病的就医并不十分便利,因此普及医学知识,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本队队员们向岛民普及如何在生活中避免疾病发生等问题的相关医学知识,并告知游客在岛上需注意饮食安全问题,哪些食物不能一起食用,进而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采访优秀村干部,了解大鹿岛文化发展。大鹿岛优秀村干部表示,乡风文明建设是大鹿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乡风文明是指岛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鹿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逐步发展,不断适应着岛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和游客游览观光的'需求,提高岛民的幸福指数和游客的舒适度指数,共同构成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鹿岛的美好愿景。

美术科普小知识篇10

   一、美、法两国美术教育对审美价值的重视

   在高中阶段,美术课程规划应围绕提升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展开,同时也应为学生日后继续审美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两种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一是通过对美术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二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理解和认识。但是从教育实效看,这两种方式在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培养中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不同的美术教育理念、不同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美、法两国的美术教育理念凸显了其对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重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美国的多学科艺术教育

   多学科艺术教育是主导当前美国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像以往的艺术教育方式那样片面强调艺术创造力的培养,而是把创造性活动与艺术评价和审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提高人文素质的角度引导青少年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及其文化。多学科艺术教育不是把艺术教育当成一门普通课程,而是将其视为一门人文学科。这门学科涉及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四个领域,由此构成一门特殊的交叉学科。[4]该学科并不是要求学生对这四门艺术学科进行单独的研究学习,而是将四门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分阶段、分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艺术教育的效度。在教育内容上,多学科艺术教育对人文知识(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予以高度重视,尤其在高中阶段,人文知识的学习几乎占用全部的教学时段,这与其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法国“推动艺术教育”计划及其他

   “推动艺术教育”计划是法国总统萨科齐(n.Sarkozy)上任以来特别推出的一项教育计划。该项计划也是法国自密特朗时代以来,历届政府对艺术教育重要意义的一贯认同和支持政策的有效延续。该计划要求将法国中小学“艺术史”教育的地位提升至所有文化教育的基础、提升到关系国民身份认同的高度。萨科齐在致两部部长(教育部、文化部)的任务书中指出,要将“艺术史”作为毕业会考的内容列入所有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并且要将其渗透到相关科目。该计划作为“文化民主化”的重要步骤,旨在通过“艺术史”的强化学习,使所有学生平等地掌握有关艺术与文化的基础知识。[5]从2009年9月开始,艺术史成为法国所有中小学的必修内容。该课程内容已超越纯艺术范畴,被划分为“空间艺术”“语言艺术”“生活艺术”“听觉艺术”“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六个领域,其中涉及文字、哲学、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

   我国有学者指出,法国美术院校的招生考试以面试为主、笔试为辅。其面试的难度很大,对考生的要求很高。例如,考生必须对社会学、文学、哲学、美术、电影及时事新闻等人文类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独特的视角;考生能够自信地表达对文化领域(如电影、话剧、现代舞、文学、诗歌、音乐)等的认知;考生必须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专业和最新涉及的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学、野生动物、历史、考古学、军事艺术等;考生要对知名艺术家作出评价并阐述怎样走出他们的艺术影子。评委对每位考生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必须拥有广泛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社会等不同领域的认知。[6]

   据此我们可以得知,法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建立在宽厚的艺术人文学基础之上的,尤其是对人文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技巧类知识。而且这种学习方式将一直延续到大学以后更长的时间,并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

   二、对改进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若干建议

   虽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已明确规定高中阶段美术教育要重视美术鉴赏课,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但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此项举措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成效不大。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美术教育进行改革。

   (一)政策层面的策略调整

   政策层面的策略调整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高中阶段美术鉴赏课的课时比例,如可将其调整至总课时的二分之一甚至全部。其缘由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高中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知识与新事物的能力已达到一定高度,高中阶段是其接受和消化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趋于形成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大审美教育力度是切实可行的。第二,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而且决定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志向已定,其中大多数人已开始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班突击高考,高中自设的技巧课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集中力量的目标性教学可以较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是对美术鉴赏课的课程结构进行更新调整。我国可适当参照欧美的课程标准和内容,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增设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拓宽学生视野,打通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其对艺术作品评价与判断的主观能力,进而使其具备对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及艺术家的自我批评与自我判断能力。

   三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国家制定的教育改革政策能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事实上,许多基层学校大多是打折扣地执行新的课程标准,有的学校甚至我行我素,对相应的方针政策不予理睬。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新政策出台多年但收效不大的重要原因。

   (二)师资队伍的充实建设

   目前,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师已在此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他们大都是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都重视和擅长技巧教学,但较缺乏人文理论的系统知识。这种情况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是不利的,有碍于新教学需求的实现。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基础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开放的,且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学校开设的许多课程都是邀请社会上的专家来讲授,并且建立了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这一做法值得我国学校借鉴。另外,我国高中美术教师队伍建设要打破当下的学科壁垒,引入非美术专业的教师,如美学、艺术史等学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或人才执教;同时要逐渐建立起基础美术教学专人专课制度,改变当下动辄一人担任几门课的现象,使美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三)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