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十篇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十篇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9:54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

一、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和开发意义的理解

1.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掌握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示的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它不仅包括教材的内容,还包括学习的引导、动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论提示、价值判断、规范等。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体育教学中,教师掌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诸如体育知识、技能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

2.体育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1)是实现课程价值、体现课程理念和性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需要;

(2)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与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需要;

(3)是发挥地方教育、教师优质资源,创新、发展体育教育的需要。

二、对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感受

1.体育教学内容要为学生而选择。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前学生非常喜欢自由活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摆脱束缚,这里的“束缚”当然主要是指我们以前安排的教学内容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我们可以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喻成裁缝与模特的关系,教师作为“裁缝”要考虑到“面料、款式、裁剪、缝纫”等多方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模特(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展示自我。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清楚客观的认识,选择任何一“款”教学内容都应为学生“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裁制。

2.体育教学内容要源于生活。

体育原本就源于生活,生活实际是体育教学不竭的源泉,随着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不断变化,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涌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能创新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内容,丰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3.体育教学内容要科学系统地安排。

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等方面,并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体现课标理念,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教学。

三、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做法

1.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延用、改造、变化,使动作方法多样化。

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以传统的教材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教学思想。

2.对现有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使学练内容生活化。

延伸和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是指使学生从单一的技能、技巧学习向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实际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发展。如:投掷内容从单一的右上手投延伸到左上手投,拓展到实际生活中所应用的一些方法:单手下投、飘投、抛投,双手向前、向后、向上抛投等。

3.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的联想、创造,使创新教育具体化。

体育学科以“技艺性”为主,技艺思维以求异思维为主联想动作变化,创编新的方法。如跳高中直线助跑、斜线助跑、弧线助跑;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联想动物形态模仿其典型特征,如从羚羊跑的动作联想到跑的方法;联想生活实际模拟实效动作,如跌倒后的滚动;联想相关知识,迁移、运用、体验,如掷纸飞机等。在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联想,扩大教学效益,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学生自己见过或超越现有能力的动作方法,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四、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建议

1.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小学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新课标提倡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若不掌握最基本运动技能,不具备基本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对体育课便会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日后就不可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要以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教学内容虽可千变万化,但始终要注意其选择的基础性。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反映了学生主体的呼唤和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不能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应提出的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

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

体育教学主体是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喜好,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可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条件,确定一些教学内容范围,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生自己喜欢了就会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发展个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材是有别于教学内容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教材的上位概念。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要加以选择,教师有权利并也有义务进行安排,把教学内容由过去的死性变活性,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把握好继承与发扬、创新与升华的关系。发扬是建立在继承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升华是在原有创新内容基础上进行提高,这样建立起来的教学内容体系就比较牢固。

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的,选择教学内容要更多地研究它的功能和价值,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也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将自己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使体育课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体育教育的理想目标――既育体又育人。

参考文献: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篇2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育部2002年8月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的需求,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努力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要求[1]。199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永州境内的瑶族人口在全国瑶族总人口中约占20%,是湖南省瑶族人口最多的地方[2]。可见,永州的瑶族文化历史悠久,然而,这些宝贵的文化并没有被世人很好的开发与利用,失去了实用价值。永州中小学现有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欠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需求。本文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永州市区中小学瑶族体育文化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旨在开发该地区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并有效的加以利用,为丰富该地区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献出绵薄之力,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永州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永州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近几年变化不大,一直是老面孔的竞技项目或是自由活动,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上的改动和认识较薄弱,大多数的教师主要关注的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改变,很少有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挖掘和开发新的适合该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学生需求的体育项目。目前永州市中小学常用的体育课程项目,项目内容最多的是新兴体育项目,其次是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最少的是改造后的运动项目。说明永州市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主要来自外国的体育项目,受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很大。新兴体育项目中,最受欢迎的是篮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篮球、乒乓球主要是男生比较偏爱,而健美操主要是女生比较偏爱。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中拔河、丢沙包、跳绳是学生们普遍喜欢的。改造后的运动项目也非常受小学生们喜爱。但由于受到其他主项科目的影响,体育课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占用了,特别是在偏僻的小学和高考班中,一个学期下来,可能就几节课的时间用来上体育课,而且个别学校甚至未配备专门的体育教师,而是由其他的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体育教师一职,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挫伤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永州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2.1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永州的瑶族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瑶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样,他的传统体育项目也颇具特色,值得我们开发与利用。通过调查,我们也了解到,民族民间体育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很受学生的欢迎。因此,永州市瑶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们要开发与利用的关键与重点。它比较有特色并且易于在中小学开展的项目主要有:人龙、长鼓舞、木棒球(瑶语称“毛莱球”)、瑶拳、瑶舞、舞龙灯、抢花炮。其中长鼓舞于2008年3月被国家文化部正式确立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拳、瑶舞、舞龙灯广泛流行于瑶族民间。

以上几种运动目前只是偶尔在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中小学中有过开展,但持续时间并不长,也没有被广泛的利用与推广。在永州其他地方,特别是市区几乎看不到这些项目的影子,而这三个项目在开展过的地方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玩,娱乐性和健身性强。

2.2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由于受到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大多数的学校大量引进了西方的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等等,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将这些项目于本地区、本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条件和需求相结合,进行相应的改造,以至于开展效果不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很高,再加上体育教师的不专业性和教学方法的枯燥和不灵活性导致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因此,各所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现有十分丰富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低年级与高年级应区别对待,可激发大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可操作性原则。就是我们对体育项目的改造工作应是在本校和个人能力范围之内,否则改造不成功或不完全,改造后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2)大众性原则。是指我们改后的与体育项目去掉学生不感兴趣的重复、竞技性强的成分,使其适合该地区大部分学生学习。(3)健康性原则。是指改造后的项目应去掉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力的成分,包留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健康发展的成分。(4)区别对待原则。是指改造后的器材,场地设施适合考虑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身高等特点。

2.3新兴体育运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每个人都喜欢新鲜的东西,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亦是如此。由于新兴运动项目的随意性、易学性、休闲娱乐性等特点而受到大量人群的追从,己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内容。

永州地区的中小学对体育课程的投入力度不是很大,体育场地设施不是很完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田径场,只有几个简单的乒乓球台,场地器材简单、陈旧而且数量有限。对于这种情况,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如街舞、瑜伽、有氧舞蹈、踏板操等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块干净的空场地基本就能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们遇到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项目,兴趣也会极高,自然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添置一些器材,如:瑜伽球、哑铃等,让孩子们手中拿着一些小器材,一方面,他们的积极性会加倍提升;另一方面,这些器械操的练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永州市中小学目前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并不理想,该地区有很多可开发与利用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包括具有该地区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对现代体育的改造以及新兴体育项目的的开发利用。其中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中长鼓舞、人龙民族特色极为浓厚,值得我们开发与利用。现有体育项目的改造工作需要体育教师及学校领导花费较大的精力、智慧和勇气,使其更加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魅力,很适合于在一些体育场地设施有限的学校进行开展,但是对体育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需要他们不断努力的学习。但不管开发哪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都或多或少需要政府和学校领导的大力积极,如果连基本的体育课程时间安排和体育教师的配置都不能满足的话,所有工作都将无法展开。

【参考文献】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篇3

(1.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体育组,江苏苏州215021;2.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组,江苏扬州;225002;3.扬州市竹西中学体育组,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面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了美国“SpaRK”课程教学过程及相应特点,借鉴美国“SpaRK”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SpaRK课程;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1-0022-04

ConstructionofSportCoursein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s

BasedonSpaRKCourseinU.S.

LiChengyue1,DenGLin2,wanGFujun3

(1.SportGroup,SuzhouindustryZoneXingwanSchool,Suzhou215021,China;

2.SportGroup,affiliatedSecondarySchoolofYangzhouUniv.,Yangzhou225002,China;

3.SportGroup,YangzhouZhuxiSecondarySchool,Yangzhou225002,China)

abstract:Basedontheproblemsofp.e.teachinginelementaryschoolsandtheSpaRKcourse,thepaperanalysestheteachingprocessandfeaturesofSpaRKcourseinU.S.andtheexperienceofSpaRKcourseinU.S.thepaperproposesmodelsandstrategiestopromotethep.e.teachingreformofthe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sinChina.

Keywords:SpaRKcourse;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s;sportscourse;teachingmodel

目前,全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改革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还是出现了“学生喜欢活动但不愿意来上体育课”、“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中学生运动能力逐年下降”等诸多现象。对于上述“症状表现”,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认真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减少甚至避免上述“症状”的出现。而美国的体育课程——SpaRK课程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其教学理念在于提高学生体育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将快乐体育融合于体能、技能的练习中,达到预防儿童肥胖,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认识和理解美国SpaRK课程基础上,结合其开发和实施的经验,从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入手,以期能对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美国“SpaRK”课程的概念解析

1.1“SpaRK”课程概念

“SpaRK”课程的全称叫“theSportsplayandactiveRecreationfor

Kidsprograms(具有健身、娱乐、游戏的儿童体育项目)”。“SpaRK”课程项目是1989年6月开始于美国的一项全国性体育教育运动,专门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评奖研究。1993年该项目被授予“官员荣誉奖”,并成为美国联邦教育部建议推广的示范项目。目前全美共有22个州的3500多所学校参与了该项体育课程研究,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这一研究的认可度也相当高。

1.2“SpaRK”课程构成

“SpaRK”课的主要由3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SpaRK”是要把学生在校的各类体育活动(体育课,各类社团活动等)从“一般状态”提高到“充足状态”,学生的各种体育类活动总时间占学校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第二部分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自主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加长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形成圆融、有趣、开放的课堂;第三部分是培养学生业余时间在校外进行体育运动的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健康和作息习惯。

1.3“SpaRK”课程目标

“SpaRK”课程目标是:(1)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上课方法及展示方式;(2)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建设,吸收最新的学术理念,并理论结合实际应用于教学;(3)增加学生校内体育活动的时间,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参加各类社团活动的机会;(4)优化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使之更符合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需要。

同时,“SpaRK”课程要求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达到:(1)增加健康,增强体质;(2)掌握基本体育运动技巧,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完成练习,同时体会到一种成就感;(3)在运动中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2“SpaRK”课程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2.1“SpaRK”课程中学校体育课程的结构

美国的体育课是通过较多的体育运动来提高课堂中学生活动时间的比例,减少学生的“听讲时间”,尽量做到“少说多练”。课程板块又分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计划三个部分。“SpaRK”体育课程年度计划是由若干个单元组成,每个教学单元有12节课,每周3节,共4周完成。每节课总时间为30min,分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活动两部分(见表1)。

2.2“SpaRK”课程中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

从上文的课程结构中可知“SpaRK”课程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总是既选择有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又选择与竞技体育活动有关的内容,并将两类教学内容组成“双教材”。比如以一个高年段(3-6年级)的教学内容为例,分为两个教学内容:将跳绳、合作游戏、拓展练习、有氧慢跑、健身操等侧重于提高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运动技巧能力的分为教学内容一;将篮球、足球、田径等帮助孩子获得运动技能的竞技项目分为教学内容二。“SpaRK”将教学内容一统称为课程一,将教学内容二统称为课程二,每个运动项目均安排四周的练习时间,每节课两个教学内容互相排列,如表2所示。

2.3“SpaRK”体育课堂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程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练习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该过程是围绕各个教学任务而展开的。“SpaRK”课程的教学程序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阶段,其中基本部分是课程教学过程的主要阶段,如图1所示。

2.3.1开始部分

在“SpaRK”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由两名老师在按照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后分为两个内容。一般是准备活动阶段在其中一名老师带领下一起完成,布置场地、器材方面的内容则交给另一位老师完成。常用的准备活动有“慢跑、低强度的游戏、有氧操等”,准备活动的内容基本根据主教材而定,比如,主教材是投掷,那么,教师就组织学生提前准备好器材做类似“打纸炮”的游戏,或者通过鞭打及双臂前后大绕环动作来进行准备活动的练习。

2.3.2基本部分

“SpaRK”课程的基本部分分为两个主要内容,即与人体全面综合素质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与各项目运动技能相关的教学内容,两位教师协同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如上图所示,主教材分为跳绳和篮球,两个教材不分先后顺序,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再分为a1、a2、B1、B24个小组。上课时a1和B1的学生跟教师a学习跳绳,教师B教授a2、B2学生篮球运动技能,15min之后,学生互换教学组别,但是教师a和B的教学内容保持不变。这种每位教师发挥自己教学专长的协同教学方式,对教学效能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

2.3.3结束部分

“SpaRK”结束部分的放松一般采用慢跑和拉伸练习。拉伸练习主要是对颈部、手臂、肩部、腰部、大小腿等身体主要部分进行放松。“SpaRK”课的放松部分可以让学生一起做,也可以由两名老师各自带学生做。在放松的过程中教师会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并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点评,表扬优秀学生,并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等。

2.4“SpaRK”体育课堂教学条件

“SpaRK”课堂教学是典型的“双教材”特点,但每一个教学模式都不能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学生,“SpaRK”课程明确指出“SpaRK体育课堂给9-12学龄段的学生提供各项适合他们的运动技能。”“SpaRK”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精选出来的,其内容“不管场地大小、器材多少,均能适应任何教学环境,适合在各个学校开展”。同时,“SpaRK”课程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充分评估了师生的能力,要在快乐中进行体育教学,不给师生双方太大的压力。

2.5“SpaRK”体育课堂教学形式与手段

2.5.1合作教学的运用

课堂内容的教学由两位教师同时完成,在准备活动阶段,两位教师就开始了分工协作,进入基本部分的主教材后,两人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对两个主教材进行教学活动,以此来减少其中一个内容的准备时间,通过分工合作高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5.2课堂教学管理技巧

“SpaRK”要求把两个教学内容用展板的形式带到上课区域。通过展板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基本技术要领,清楚地写出来并展示在学生面前,以精简课堂讲解的时间。

“SpaRK”还要求教师培养一些学生小干部,帮助完成教学组织、保护帮助、取送器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了学生干部的辅助,教师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实现课程要求的“排队意识”,即能注意到学生用多长时间完成一次练习,多久能进行一次合作等等。知道如何将学生分组,高效地利用场地和器材来进行教学活动。

2.5.3教学内容二的组织框架

从图1、表1中不难看出,教学内容一是身体素质教学,教学内容二是运动技能教学。为了让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活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二被分为3种不同形式,即个人组、双人组和团体。每次的备课计划里都明确本课的分组形式,分组后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开展活动,不得随意变换组员。

3基于SpaRK课程理念的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单元体系构建策略

美国的SpaRK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范本依据。

3.1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精神

在构建基于“新课标”的体育课程过程中,任何创新行动都以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精神为前提。因为“新课标”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是国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预测学生在校进行体育锻炼之后所应该达到的效果。所以,SpaRK课程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所能够接受的。研究者在开发SpaRK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并且在操作层面实现不断“革新”。

3.2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

以SpaRK课程为例,其在课程设计里包含很多适合学生在校外的课余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这让学生进一步对体育知识进行了巩固,延续了在课堂上的收获,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但这一切的保证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是爱运动、有时间运动、周围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这与美国群众体育高度发达、学校课程设置、人才方式的选拔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但根据中国国情来看,大多数中国家庭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选用SpaRK课程的内容显然不切实际,所以就有必要开发出真正适合学生需求的体育课程内容。

3.3关注一线教师的实践需求

多年来,在不断推进“新课标”的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都存在着同样的感受,即缺少了可以直接操作的课程载体,而他们在短时间内又没有能力去自主开发。这种现实中的两难就呼吁研究者去开发现实所需要的体育课程。另外SpaRK课程中国化会有些“水土不适”,因此推进“新课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国的实情构建出适应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3.4关注复杂的学校自然情景

研究团队要长期在实验学校的真实情景中进行研究,通过收集一线教师对SpaRK课程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于SpaRK的感受、观察上课过程中的师生表现、甚至可以亲身体验课程等等。比如,SpaRK课程在开始阶段的规则并不是通过口头传述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建立的,但这种方式是否适合中国学生、有无改进的空间等等,这些问题都只有在学校的自然常态课中才能被真实地体验到,从而构建出适合学生的体育课程。

3.5创新体育课程的理论体系

首先,使用理论必要遵循“新课标”中的相关理论基础,例如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理论、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为构建体育课程提供了基本指导。除此之外,SpaRK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某些基本理念也对课程构建提供支撑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次,在研究过程中还要注意理论的发展。想通过借鉴SpaRK课程来产生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显然不合实际,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可能会对原有理论产生新的理解,从而促进原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4基于SpaRK课程理念的我国中小学体育单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4.1传统与现代体育教学项目相结合

我国虽然先后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但每次修订后教学内容的框架体系基本没什么变化,而“SpaRK”课程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就具有独特的创新之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如跳绳这个项目,在“SpaRK”课程小学学段3-6年级的教学大纲中,跳绳单元共有16个学时,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基本跳法的情况下,还创造性地开发了双飞、体侧叉腿跳、两人交叉旋转跳等等。我们可以依据各个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一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通过改进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但能传承悠久的体育传统文化,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我们的学校体育活动。

4.2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发展相结合

“SpaRK”课程的教学内容一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教学内容二注重技能项目的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进行严格要求,每次课堂上的两个内容都必须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众所周知,体育课堂目标的完成,体能和技能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在身体素质提高的情况下技能项目也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如果提高技能项目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喜欢参与体育活动,通过更多的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要使每节课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4.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和具有愉悦的心情

在体育课堂上,如果学生因成功地完成练习而拥有愉悦的心情,那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习兴趣。“SpaRK”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给每位学生多次的挑战机会,如表2中第8周第3课跳绳和篮球,老师通常会设置“你能有几种姿势跳”、“两min计数跳”、“30s内多少次胸前传球或头上传球”这些挑战练习,对学生成功快感和愉悦心情的获得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当中,也应该多设计些挑战类练习,让学生尽可能多收获喜悦和成功感。

4.4把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密切相关,如果一名教师一直采用一种方法教授学生,长期以往学生肯定会出现“审美疲劳”。在“SpaRK”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练习体育教师都应尽可能开发出多种练习形式,例如,篮球传接球这一内容,就有双手胸前传接球、头上传球、单手击地传球和短距离传球4种练习方法。这样将单一的教学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进行展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5注重组合技能练习项目的教学

“SpaRK”课程中的篮球教学,在传接球教学这一单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传接球的技术方法,这样可以更快地适应并进入实战教学。而目前我国的篮球传接球教学是一节课一种传球方法,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但学生的技能并没有比国外高,只是单纯增加了技术教学的时间。因此,需要借鉴美国的做法,缩短教学时间,通过成套组合技术教学的增加,提供课内比赛平台,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由此产生学习技能的渴望。

4.6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SpaRK”课程要求一节课两个教学内容,但是这两个内容不是随意搭配的。主教材确定后,还需围绕教材搭配相应的辅助内容,这样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全面发展。另外,搭配的辅助教材还要考虑与整节课各个环节是否相适应,所以教学内容的搭配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国鹏,梁龙旭.对“SpaRK”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4):23-26.

[2]范晓萍,王晓赞,王健,等.美国SpaRK课程对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2):80-83.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61-01

在小学阶段教学任务中,体育教学是具有特殊价值和教学意义的重要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课程的更新改革,小学体育课程中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早已成为了教学的中心任务,其有效性提高的关键在于学生从自身能否得到发展,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能否在身心健康和体育运动方面有实质的进步。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笔者在此做出一些粗浅的研究。

1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研究

在整个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对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划,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价值是不可忽略的,教学目标所具有正确的方向引导性能让小学体育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越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趋近于价值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从教学中的各个方面思考,结合多种教学价值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综合体育健康教学的大纲合理制定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体育学习,可以从本质上减少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策略研究

2.1课程的开头需要设计一些情景引入内容,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情节来融入到课程学习中去

教师需要考虑实际教学情况来设计情景引入的内容和模式,比如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等,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

例如: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跑、跳、爬”等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假设一个情景,可以利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角色来带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认为是“在花果山水帘洞陪美猴王一起玩耍”,这样的情节设定可以直接提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的热情完全融入到体育课程中来,教师就可以顺利进行课程开头之后的内容。

2.2课程中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深思熟虑,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条件

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要适当添加游戏教学,游戏可以带动学生的运动,让小学体育课程内容更丰富,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形式的体育运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灵活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活跃体育课程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设计好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前达到热身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内容。

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有跳远和投掷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打靶的教学游戏让学生争取做好投掷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再设置优秀奖励可以让学生争做神射手。在跳远的教学中可以加入青蛙过河的教学游戏,在这些小游戏中把教学内容完成,不仅有很高的教学价值,还提高了小学体育课程的高效性。

2.3班级体育课程内容竞赛

经常性的组织有效的体育内容竞赛,可以让班集体的气氛更活跃,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在竞赛的同时就激发了自身的潜能,对学习体育内容产生更多的有利条件,体育从其本身来说就有很高的竞争价值,所以适当组织班级的体育课程内容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2.4教学评价的实际效果研究

教师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时要注意对学生正确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切实感觉到完成体育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的心情愉悦之后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让学生可以对体育学习更有信心。这种正确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有更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素养,更好的完成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在完成之后教师就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和正确的表扬,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之后的体育课程学习中有更良好的表现。

3教学内容的选择研究

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建立正确的教学模式,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价值的正确性,能让学生通过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作为标准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发展自身身心健康的目标,在教学的同时树立起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素质和身体要求,在教学的同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文化性质和教学价值,选取适合当前教学背景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同时要从各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要安全,对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有实质性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让学生受益终生。

4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研究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并不抱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通常是运用局限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灌输,这样的情况是不适合当前的教学背景和教学理念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的同时吸收到更多有利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更趋近于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只有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从实际教学中提高小学体育的有效性。

5结语

通过以上粗浅的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笔者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建议。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共同努力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课程中真正实现,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体育学习中去,热爱体育学习,学会学习,让小学体育教学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袁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2]颜艳.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2011(7).

[3]袁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课堂;音乐元素;运用

G623.8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新鲜事物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融合进音乐的元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小学体育知识的兴趣程度,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增强体育技能的节奏感以及协调性,以保证学生能够达到身心愉悦的体育锻炼目的,从而将小学体育课程的课程教学氛围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元素的应用原则

对于音乐元素的应用原则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遵循小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规律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能够和谐发展与成长。所以,在小学生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体育教学内容与课外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融合,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遵循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规律,并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目的进行进一步的体育活动展现,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未知事物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还在不断加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都能够对小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自身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学生之间树立比较良好的形象素质,给予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指导。将音乐元素与体育教学客户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融合,不仅可以将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展现,还可以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放松学生们的心情,让学生能够在平和的心态中进行体育锻炼。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进行音乐元素的融合,能够将小学体育课程中客户才能教学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让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不断感受体育运动自身的魅力,让更多的小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在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比较舒缓的音乐让学生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还能够增加学生自身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达到身心舒缓的最佳结果,并在这种融合式教学的模式中,激发学生对于音乐与体育的认知感,全面促进学生的感情,加强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印象程度。

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应用音乐元素的策略分析

想要将小学体育课程音乐元素应用内容进行全面的提升,就应该将相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应用音乐元素的策略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学体育课程应有充足的课前准备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对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重视对教材的了解程度,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活动的设计,然后,还应该对体育教学器材进行课前的全面检查,以保证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安全的保障,进而实现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的。在小学体育课程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就应该融合相关的音乐元素,在课程前期进行音乐的整理,还应该对音乐播放的播放器进行进一步的设置,同时,由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师应该按照当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以保证教学方式与教学活动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结合,并根据这些内容选择相关的音乐元素。

(二)小学体育课程应有科学的音乐应用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融合进音乐元素的内容,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中,应该将音乐播放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自身就存在多有缘慕萄特点,在音乐元素融合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科学性的选择。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环节进行逐步的分析,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元素的融合,时刻重视音乐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切合情况。第二,还应该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音乐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音乐能够给学生们带来正面的引导,避免同学们因为音乐的原因分心,或者是影响最终的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三)小学体育课程应有课后的总结反思

将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与音乐元素进行进一步融合的教学方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还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细节性的提升,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细节修改,并由各个体育教师进行相互讨论,以保证最终的教学效果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所以,在每次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都应该进行总结与讨论,针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效果以及教学过程内容进行不断地展现,并将学生真实的反馈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在进行科学整理之后对教学过程中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与改进。在体育课程总结完成之后,还应该对相关的音乐元素进行整合,保证在下一次音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引用,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使得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进行更加广泛的推进于实施。

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教学的不断关注,新课程标准也在进一步改进,在现有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全新的教学方式也在进行着进一步的内容展现,将音乐元素与体育课程教学相融合,能够在现有的体育教学基础上促进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程度,在最终的教学效果上也有比较突出的提升,以保证学生能够在今后的体育锻炼中有自身的优势展现。

参考文献:

[1]金家栋.关于小学体育课堂中音乐元素的有效运用思考[J].亚太教育,2016,03:10.

[2]郭宇.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本科)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篇6

摘要: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复”和不尽人意的教学效果一直困扰着很多教师和同学,教材的衔接问题应该引起充分的关注,否则整个体育教学目标可能会落空。本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在新的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应该精选教学内容,充分考虑教材的逻辑性和内在联系性,避免过多重复,让学生真正喜爱体育,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更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材;教材内容;衔接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35-02

一、问题的提出

每学年对大学新生进行教学时,笔者都会产生同样的想法,十几年来体育课上学生究竟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以我校大学一年级篮球课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连最基本的技术如运球、行进间上篮都没有掌握,好像在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一样。但是这些学生在中学都“学过”,甚至还不止一次的“学过”。如果说篮球不是某些同学的强项,当问及自己在体育方便,哪些项目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哪些项目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不少同学非常茫然,好像一个没有。同一个教材,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要学习,小学在学,初中在学,高中在学,大学也在学,那么最后,学生还是没有学会,是学生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这也许是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思索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设置和衔接问题。

二、体育教材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各个学段的衔接

学校体育课程教材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根本保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很少考虑各个学段内容的衔接问题,相同的教学内容分别出现在大、中、小学的体育课上,例如:一个蹲踞式起跑从小学教到大学,最后学生还是糊里糊涂,先不说这个蹲踞式起跑的学习对大学生健身有多么大的意义,光这种低水平的内容重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体育课程学习以后,不但没有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再也不想上体育课了,甚至不想参加体育活动了。

任何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复”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因为只有不断的复习和重复,才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特别是体育教学,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时,就需要不断的反复的强化练习,最后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但是,现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重复现象确实困扰了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这就是常见的“从小学学到大学的前滚翻”、“从小学学到大学的蹲踞式起跑”的奇怪的重复的现象。这些重复非但没有起到提高运动技能和增加健康知识的作用,反而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其它学科相比,会感觉体育课程的层次严谨性和内容逻辑性较差,同学们有可能认为体育学科没有内容、枯燥乏味;二是那些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对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巩固体育技能特别有帮助的内容,“重复”安排,使得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和选课形式与低年级雷同,使各学段体育教学内容整体发生混乱,这也使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趋向于相同,最终使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落空。

三、新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的统筹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教学大纲改变了以往按运动项目来设置课程内容的方法,根据三维的健康观、体育项目和体育教育自身的特点,拓展了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将体育课程目标划分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各个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不同年龄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这样就拓宽了体育课程学习的领域,并要求各级课程之间要相互联系和衔接。与原来的课程相比,新大纲增加了地方、学校在课程编制方而的灵活性,各地、各校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一来,集中反映体育教材排列问题的《体育教学大纲》逐渐被不规定具体教学内容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代替,体育教材正朝着不断开放的方向改革。但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体育教材编写依然会遇到教材排列的问题,而且体育教材越开放,教材的统筹安排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各地、各校在编制课程内容时要从整体出发,有系统的观点。不断加强各级体育课程之间的科学性和连贯性,统筹规划不同学段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从而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

四、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

(一)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包括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是根据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和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而确立的,其主要是从课程的整体来考虑,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在哪些方面有所收获。新的课程标准以全新的“健康观”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确立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而的学习领域目标体系,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在确立了学习领域的目标之后,就应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构建不同学习的领域和各学段的水平目标。

教学内容的设置,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来确定,哪些目标是可以通过知识教育的形式直接实现学习领域目标,如体育知识、健康知识、运动技术的掌握;哪些目标是通过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间接实现学习领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知识和技能两方来挑选课程内容。由于实现同一目标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很多,特别是有关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目标,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选择那些能显示体育学科的特点、显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器材和师资情况,更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所用、所好,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

(二)各阶段衔接时应考虑内容的非阶梯性和内在逻辑性

体育课程的教材内容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其一是以运动项目为主要特征的内容体系,这个也是所谓的运动技术层面的教材,其二是以体育运动知识和原理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这个是认知层面的教材。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课程教材内容的阶梯性是指在安排内容的学习时应遵循渐进,由易到难的顺序,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设置与年龄相应的课程教材内容。在其它学科的课程内容设置中,阶梯性非常明显,教材内容由浅而深,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以后的学习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对于体育课程来讲,并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环环相扣的那种紧密感。对于运动项目的安排设置,阶梯性表现也是非常不明显的,即那种“由易到难”顺序性不明显,如体操,大学生学体操就比小学生困难,而体操本身的难度却是很大的。

再者,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明显的阶梯性,例如,足球、篮球和排球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先学哪个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以运动项目为主是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主要特征,在考虑各阶段衔接时,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项目的多少应呈金字塔式逐级递减,小学时是基础的学习,接触的项目比较多,但多数是了解和体验式的学习,但随着时间的递进,学习的项目逐渐减少,学习内容越来越深入。对运动项目的内容则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就是由基本活动能力到运动技能形成,到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再到身体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刚开始提到了体育教学的“重复”问题,虽然我们在每个教学阶段都安排了同一个体育项目,但是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更严格的说是水平目标是不同的。以篮球教学为例,小学中低年级主要选择一些有助于篮球学习的游戏,有的学校使用了较小的篮球,和较低的球篮圈,还有的小学缩小了篮球的场地,这些篮球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甚至是初中阶段,主要学习基本的篮球技术(运球、传球、投篮、行进间上篮等);到了高中阶段,就要加强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阶段,主要学习一下组合技术和组合战术(持球突破、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合等);到了大学阶段,侧重点应该在技战术的全面应用,学习裁判方法以及篮球比赛的组织等等。这样就避免了体育项目的低级的“重复”,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新的东西要学习。

五、结论与建议

(一)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设置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并精选体育教材,不但要考虑健身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还要以人为本,切实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

(二)不同学习阶段衔接时,应考虑课程教材内容的非阶梯性和内在逻辑性。内容的学习循序渐进,既要有合理的复习内容还要有适度的加深。学习阶段越高越要避免那些“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不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学习。

(三)大、中、小学校的体育教材内容应统筹安排,注重各个学段的内容的衔接,避免内容上面的低级“重复”,以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厌倦体育学习,使教学目标落空。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毛振明.体有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1999.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篇7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模式

教学解决的是怎么教、如何教的问题,注重的是教学方法和形式的研究,而课程模式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侧重的是整体的课程设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模式也发生了一些改革,但是,实质还是注重解决教什么内容的。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的课堂方案相比,课程模式的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课程模式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和特定条件下的课程方案的,是比较有针对性的;第二,课程模式是典型的、简约的并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课程方案;第三,课程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方案,以一定理论为基础,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那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应该如何构建呢?

一、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整个体育课程模式编制和形成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有利于体育课程模式的编制意图得以彰显,让体育课程与学生的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得到合理协调,构建起系统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订体育课程目标,不仅要考虑体育课程与各门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考虑体育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但是,在确定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它的依据,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实现学科之间的共同促进,进而更好地促进目标体系的构建。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应该是明确且清晰的,根据体育课程的具体特点,不能太宽泛和笼统,要对课程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做好扎实的准备。

二、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模式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学科中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具体说来,体育课程内容以三个方式来体现,即教材、学习活动和经验。首先,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时候除了注重与体育课程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注重内容与生活的实际意义,尽量将体育课程内容呈现生活化、科学化和与学生特点相适应。其次,体育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活动,这几种课程都应该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到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并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例如:针对任意选修课,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之外,还可以允许跨年级选修。而活动课应该指兴趣小组、班团活动、课外辅导等活动,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得到提高。

三、体育课程实施

体育课程实施是将体育课程模式付诸于教学过程,其实施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以课程模式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都是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课程实施的体现就是教学活动。在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体育课程研究者已经将原来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混淆不清的现状进行了改革,人们的体育课程观念和体育课程模式的学科体系越来越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课程体系包括教学课程、体育课程包含教学本身。因此,体育课程模式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教学模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实际上二者是相互融合的,教师只有了解教学什么、怎么达到教学目的,才能使得课程模式体现有效性。例如,在一堂体育课堂中,课堂内容是一场球赛,而教师也应该结合球赛的实施过程制订好教学的方案或者意图,才能更好地融入课程模式过程中去,最后完成课程模式的评估与分析。

四、体育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不仅涉及之前课程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更涉及之后的课程模式的分析与改革,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在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的时候,就会从期望达到的效果、是否达到效果进行评价。探究课堂课程的价值本身,也对更好地发挥价值提供了更好的借鉴意义。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两种方式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要求提供证据确定课程计划是否优良,不仅用来评价某一体育课程单元的计划,还用来评价一项新的体育课程计划。而总结性评价是在体育课程实施之后进行的评价。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模式中,课程评价已经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教学受到了中小学教学的重

视。课程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者应该积极探讨课程模式,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几个方面出发,让课堂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康.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篇8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性教育,其培养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体育的重要作用就尤为突出。体育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小学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而且还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但是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师不注重提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得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小学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前实现小学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该文通过对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在对当前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系统地探讨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体育;小学教育;课堂教学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着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小学生大多年龄小,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均没有接受过正规且系统的体育锻炼,因此其在身体素质方面及意志力方面较弱。小学作为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及顽强的意志力。在很多家长看来,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忽视了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由于学生平时的锻炼机会少,大部分的锻炼机会主要集中在体育课中。因此,体育课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设置系统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磨练学生的意志。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育目的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从而大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1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课堂作为教师教授体育知识的重要场所,增强其有效性就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1.1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体育课堂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训练,因此,学生的参与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对于小学体育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对体育教学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体育课堂的主要形式为各种体育运动,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往往要求教师通过设置大量的体育活动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1.2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课堂作为教师传播教学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堂对体育教学而言,同样意义重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其课外活动往往较少。因此,体育课堂就成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唯一机会。由此可见,体育课堂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效的体育课堂往往要求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有效性,除了具有创新之外,还必须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因此,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能够促使教师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2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依然较为落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在这种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为主,体育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因此,教师难以对体育课堂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2.1体育课堂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

体育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应该有着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当时,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较为随意,没有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难成体系,导致教学不具有有效性。

2.2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落后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关乎着教学目的的实现。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对体育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很多老师只是应付性教学,特别是在课堂内容更是敷衍了事。从实践中来看,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堂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师只是单纯地领着学生做一些有效,并没有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这样就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3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通过上述对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相关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3.1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并要求教师严格地按照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学校积极参考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体系,对科学合理的部分进行吸纳借鉴,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

3.2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的重要性,积极地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就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增加科学的体育运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其身体素质。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体育游戏,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读。

4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更倾向于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它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就成为新课改深化中的重要内容,关乎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由于小学体育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课堂就成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唯一途径。因此,创建高效的课堂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由于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依然较为传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体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得小学体育课堂变成一种形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促进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

作者:周洁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林镇怀.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更好地安排体育教学方法[J].体育师友,2009,1(21):215-216.

[2]张龙飞.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7,1(26):311-313.

[3]张瑞文.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促进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22):267-269.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篇9

在专业见习的安排上很多高校的做法是与中小学合作,将他们作为实训基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基地观摩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做好听课记录,做好听课交流,通过观摩教学过程学习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特色、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教学技能。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见习了解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并对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我校在初期的专业见习时也采用的是这种方法,但在运用过程发现这种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去见习,见习的时间受到限制;其次,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由于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听课效果做认真指导,学生获得的直接帮助较少。

针对以上做法的局限性,我校在近几年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总结了一套较为实用的见习模式,即校内见习阶段和校外见习阶段相结合的两段式见习模式,这种形式将校内的体育教育资源和校外的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有效的结合,从而能更为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见习效果,应该说我校的校内见习是常规教育见习的有效补充。

一、校内见习阶段

(一)见习时间:一年级下学期

(二)见习任务:主要观摩学习体育课程的结构、设计、内容、方法的使用,学会分析体育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三)见习目的:学生刚进入学校的第一学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学校、专业,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到第二学期学生对专业、专业知识、专业教师有一定初步认识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定若干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教师作为见习指导教师,通过一个学期的校内见习,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课堂教学的多方面内容有直观的了解,为后面开展的校外见习实习做准备。

(四)见习内容

1、了解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学生在指导教师授课课程中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课堂常规、各部分使用时间和衔接、内容的安排等体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层次有明确的认识。

2、学习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设计。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传播途径,如何将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只有通过观摩学习才能促使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学会达到设计的最优化。在校内见习阶段学生从审视和学习的角度去认真观摩体育教师授课的每一个环节,引导他们把握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周密考虑学生、教材、场地设备的有效配置;摆正教与学、教与练、内容与负荷的关系,逐步解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围绕教学目的将教学内容、层次、方法、教学重难点进行合理配置的疑问,学会用全面、有效的视角去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

3、能将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用教案的格式记录下来交指导教师做指导,这样学生对教案的格式及写作方法就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领会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

4、做好每次课的听课记录,通过听课小结学会分析授课教师的优点并大胆提出课程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见习小组的积极讨论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五)考核形式:

1、见习态度:由专业指导老师就学生在校见习的各种表现做评价,包括是否积极参加见习活动;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思考问题;是否能就见习所遇到的问题做积极的探索和请教。

2、技能操作:从学生的听课教案和听课记录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教案格式、教学分析、教学探索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二、校外见习阶段

(一)见习时间:二年级上学期

(二)见习任务:主要将校内见习的内容与中小学的教学实际进行融合,学生第一次用受过专业训练的眼光审视中小学体育教育。通过参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安排、体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关系的处理、课外活动的具体实施等更贴近学生以后实习的真实场景。

(三)见习目的:通过观摩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较为直观的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环节,透过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过程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初步了解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情况、新课改的形式、体育教师的职业活动、中小学的学习活动和思想状况等。也可以通过在实训基地的见习感受到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用人需求。

(四)见习形式:在第一阶段见习的基础上拓展见习的范围,与实训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实训基地学校派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摩校外优秀体育教师的示范课、公开课并参与课后的评议、参观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五)见习内容

1、了解中小学学校。通过到中小学进行见习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了解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内容、环节和运行机制、了解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从中了解体育教师的职业活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想状况。

2、观摩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示范课、公开课,做好听课记录,听课小结,参与课后的讲评,并在见习小组上做交流,从每个人的不同角度去正确认识和学习示范课的优点,

3、见习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外学习的辅导,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况。感受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职责。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篇10

关键词:特殊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31-02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缺乏重视,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老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教育。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了新课改背景下特殊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模式老套。以前的体育教学大多是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然后让学生跑步,跑步之后就开始一起运动,缺乏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引导。这种强硬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兴趣的一种扼杀。学生被老师强硬的态度吓到,面对长期的体力透支而不敢言语,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的。或许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上去了,但是学生心理对于运动的排斥也相当明显,影响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2.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设备是体育老师展开教学的基础,所以设备的完善性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备应该保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质量安全、适合小学生使用等几个基本要求。但是在一些特殊学校里,这些设备要求完全没有达到,甚至在个别学校里是没有体育设备的。在部分学校里,体育教学的设备是不完善的,同时部分设施成人化严重,小学生无法直接使用,这是不利于体育教学的。不适合小学生的体育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危险,所以学校还需加强在体育设施上的建设。

3.教学水平较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于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进入标准比较低,招聘了一些低能力、低素质、低水平的教师,并且教师入职以后没有进行系统的就职培训,使得教师在后期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影响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很多小学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构建健全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特殊学校不同于一般小学,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采取创新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1.教学理念的创新。对于体育教学中不好的理念要及时抛弃,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教学理念的创新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缺乏判断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体育老师自身的教育水平会直接体现在孩子身上。体育老师想要提高体育教学水平首先就要加强对自身的体育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

体育老师可以把进步意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在课程中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体育培训,学生通过学习会对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进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自豪心理,体育老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会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所反思,确保教学理念的正确性。通过反思,可以有效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2.教学准备工作。在上课前,老师要对课程进行一定的设计,同时对体育现场也要有一定的布置。教学筹划应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就开始做起,在上课前就设计好这节课应该进行的内容,有助于帮老师梳理正确的教学方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自己教学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要准备不同的东西,使用的设备也不一样。比如老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还可以准备一首音乐,音乐的节奏可以欢快一些,学生在做运动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播放这首音乐。音乐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里进行运动,同时音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

3.教学内容的创新。

(1)优化户外和户内教学。教学内容包括户外教学和户内教学。在室内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现在的教材内容一般是有图画、音像、文字等形式。老师可以根据课程上需要讲的内容多准备一些资料。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户外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做完规定的活动外,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通过做游戏学生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认识,老师和学生也可以增进感情。

(2)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意识。小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对于活动他们天生是比较喜欢的,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注意,对学生缺乏耐心,学生犯了错或者是不听话就会学生进行打骂,这样只会打消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以选一个人当小组长,由他带学生进行体育课程,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同时孩子之间是比较有话题性的,由“孩子王”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课程也可以让老师更加理解孩子在体育课上需要的是什么,有助于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3)体现生活性和实效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置应尽量体现生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体育教师应积极创新体育教学内容,结合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和学生身心特点,在充分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量避免盲目地按部就班,体现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要自主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要给小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空间,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标新立异、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合适的生活场景,将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生活场景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在课程内容引入生活场景,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摸得着、看得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联系,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生活实践能力,并且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小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遇到问题要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4)融入德育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积极融入德育内容:敢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情感意识。首先,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讲述一些国内外体育运动员长期坚持不懈、为国争光、努力奋斗的事迹,一边讲解相关体育知识,一边使小学生认识和感受到体育竞技也可以彰显国家实力,不仅可以强化民族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国家荣誉感,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体育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意识。其次,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设置团队合作训练的相关内容,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团队意识,多组织以小组或者团体为主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团体活动中互帮互助,充分发扬团队力量,遵守课堂纪律,为了获得胜利积极努力、协调配合。最后,小学体育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如果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积极引导小学生,会帮助小学生激发自身的潜能,发掘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做到勇于拼搏、自立自强。

4.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新课改要求,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制定适合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体育教学内容,避免盲目、僵化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小学教师入职之前,应对教师进行系统、专业培训,学习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和指导意见,使其充分了解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内容。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学总结和反思,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和其他学校小学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始,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情况。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小学可能中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在课堂内进行的,只有体育是可以在户外活动的,因此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也有它独特意义存在的。在完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备的通入,老师也要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身体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措施。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家宁.小学体育教学设施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3,(02):264.

[2]张宝春.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155.

[3]王新贵.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4,(26):187.

[4]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