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十篇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十篇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9:16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篇1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7日

一、前言

在高等教育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水平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验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理、用好实验室,要将实验室的整体效益发挥到最大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如何进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一)实验设备数量多。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增加,实验室所开设的项目也跟着增加。实验设备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使得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即纸质记录的方式不能够满足现代的实验室管理要求。

(二)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对某省各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一个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200台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编排设备编号与其放置位置的对应关系。因为在管理这些实验室设备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监管、维护,使得出现一定的资源浪费。

(三)实验室使用人数增多,实验室财产易丢失。目前,实验室内存在的固定资产不容易发生丢失,但存在一些易耗物品的丢失现象。这在很大情况下是因为没有对实验室设备进行规范的管理,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对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清点数量,而导致一些设备发生丢失现象。

(四)实验室设备流动性强。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实验设备借到教室内使用,如果采用以往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是很难对实验设备的流通情况进行记录的,从而造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制定分配方案,而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在实验室资金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其投入力度,能够合理管理实验室建设资金。由于校园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实验室设备也要顺应潮流进行一定的制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并增加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实验室现有资源的共享性。另外,高校要不断增加对各个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对于实验室的自筹资金要采取鼓励措施,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实验室提供更先进的设备,保证实验室得到更充足的发展资金,并对实验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高校要做好实验室资金投入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资金在学校预算中所占的比例是科学、合理的,采取合理的措施增加其所占的比重,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的实验室条件,能够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来高校进行科研、教学工作,不断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实验设备和实验经费管理

1、对一些专用仪器,由于在整个学年中有较少的使用次数和时间,这些仪器大多数情况下是保存在保管室内。因为这些仪器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进行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一般的物资管理原则,要将建账、摆放、保养、维修等管理工作做好。教学仪器作为知识的载体,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并在亲自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其动手能力。在管理实验室的过程中,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所谓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指管理实验教学、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的开展工作。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管而不死,用而不乱。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对一些精密、过重的仪器设备做好备课工作,并将其原理、结构教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每次实验结束后,要对使用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将被作为以后维修和检查的重要凭证。

2、做好实验室经费、实验设备物资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经费,要进行专款专用,不能挪用。要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对其使用效益进行提高,保证其完好率。而且要有专人对实验室经费进行管理,做好账目建立、记录卡使用的情况。考察已经建立的实验室,要清查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验室设备与实验教学、学科建设需要的平衡性。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在设备购买方面,要注意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是否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做好已购实验仪器的管理利用。在完成科研课题后,学校要统一管理科研仪器设备,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科研仪器设备按照规定进行合理的利用。学校要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免造成相应的资源浪费现象。

(三)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实验室工作的主体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技术人员知识水平高低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高校中现有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具有较低的学历,并且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此,要重视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要建立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队伍,重视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应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及学科发展交叉的要求,制定一套实验室技术人员培养计划,让实验室技术人员有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对于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培养前途的实验员,可采取上学深造、外出进修、短期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丰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掌握新的管理技术;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发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实验室具体管理中,应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根据公正性、合理性、可操作的考核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激励,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高校还应设置一些专职实验教师,这些教师不同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当前各类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是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而不懂专业技能。我们需要的实验室专职教师必须是既懂专业知识,又可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在各门课程的理论讲授之后,承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减少因教师时间紧而导致实践课安排不开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实验队伍。

四、加强物联网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要实现高校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验室的硬件、软件方面。其中,硬件方面包括射频识别的RFiD标签、无线设备接入点、读写器、数据的处理服务器等;软件方面包括仪器设备的智能管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环境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实验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实验物质的自动采购系统和共享开放服务等六个主要部分。

(一)硬件部分。采取物联网技术管理高校实验室时,会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采集,其主要的采集流程是:通过门禁系统中的读写器或是手持式的读写器读写RFiD变签中的信息,采用无线网络将读写到的信息传输出去,然后无线设备的接入点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将此数据信息传送给数据处理器,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分析、加密等处理操作。

(二)软件系统。采取物联网技术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时也不能缺少相应的中央处理系统,它是高校实验室中软件系统的核心。中央处理系统能够为实验室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高校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包括实验物资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和其他一些开放的子系统进行连接,中央处理器在其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使得所有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获得及时的交换处理、分析沟通。

五、结束语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做好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时这也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保证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在进行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才能够保证高校实验室为全校师生进行更好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罗联社,周云涛,张原,张双才.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篇2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26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场所,而高校实验室更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1]。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社会和经济稳定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组成[2~6]。高校实验室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章程,坚持“我为人人,服务高校”方针,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使用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预防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对现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学层次也趋于多元化。各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更新和淘汰速率不断上升,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也在提高,各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翻新,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和次数不断增加。而各种新型的实验设备操作规程,各种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实验室的水、电、气安全管理以及由于实验室在各种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如何排放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人员和校园环境的安全,这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更为重要。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为了迎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天津农学院提出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做到培养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专业的人才,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该校现有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其中部级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一个,天津市级重点实验室一个,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一个,这些实验室功能齐全,可以承担学校各种教学与科研任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使教师、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实验室的各种安全隐患,使高校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2.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整体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性强,人员密集,各种实验设备使用要求不尽不同,而且在实验结束后,各种实验设备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如何排放,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必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通过学校的安全教育才能获得。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就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使学生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实验室安全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应对各种实验室的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救和对他人施救,做到在实验室发生突发事件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助于高校学生修养和素质的上升。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目前,各高校只重视发展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意识淡薄,不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不够,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上至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下至学生均缺乏实验室的安全观念,这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3.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

目前,高校管理部门繁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由教务处、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和校办共同管理,进而出现了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办事效率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健全,进而遇到问题出现“盲区”,无人敢承担责任。再有,学校缺少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各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

3.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实验室安全检查过后,安全意识马上松懈。例如,各高校没有明确如何处理废气、废渣、废水规章制度。有些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直接由排风扇排放到室外,对校园环境产生直接威胁。再有,大学物理实验产生的各种废渣直接丢弃校园垃圾场,没有进行回收,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实验后遗留的动物尸体和微生物培养物,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掩埋,日积月累,产生的毒物、废气、废渣对周边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

3.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

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楼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实验室土木结构老化,墙皮脱落,造成安全隐患。学校实验设备更新较快,各种大功率电气设备屡屡出现,导致实验教学楼用电负荷过大,私搭电线现象不断增加,实验室私建防护栏、防盗窗,造成实验室安全通道堵塞。再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不足,资金落实不到位,各种消防器材老化,一旦发生火宅事故,将损失掺重。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4.1落实责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理顺管理部门,做到各部分分工明确,健全岗位责任制。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有校长牵头负责管理,做到对全校实验室安全的全面管理。其次,建立各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分管本院实验室的安全任务,做到各个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互相监督。再有,加强对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管理。学生进出实验室要有记录,包括实验学生负责人的签字、实验人数、实验次数、试验日期、分组数目、实验所使用的设备、耗材以及实验的废液、废渣的处理情况要有记录备查。

4.2加强教育,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要依赖于实验管理人员和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增强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例如,学校的宣传栏定期张贴实验室安全教育常识,在学校网页上成立实验室安全栏目,不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给学生进行安全调查问卷、安全知识有奖竞赛,邀请消防技术人员给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座谈,普及消防知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每个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4.3完善制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健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校领导负责,由教务处牵头组建,安全督导小组成员由各学院实验室主任担任。每周例行对高校实验室的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实验室的卫生、水路电路、门窗、学生做完实验后废水、废渣、废气的如何排放等均记录在案,并进行书面总结。检查中遇到实验室安全隐患,要限期整改,并要进行问责。情况严重者,学校要通报批评。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要进行回访检查。此外,检查中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实验室安全保障机制,要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出现。

4.4强化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t进行技术培训。各高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纳入学校培训计划中,邀请消防技术人员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任课教师进行消防知识的讲解。各高校应在每年进行消防演练。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训,才能提高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5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生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各高校要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来,天津农学院一直重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首先,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教务处监督,各学院院长和实验室主任担任成员,定期对各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遇到问题,限期整改;其次,学校领导作为学校安全首要的责任人,学院领导和各学院实验室主任作为本学院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责任人,都要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把关,出现问题立刻追究责任人。最后,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的奖罚体制,把各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年终的绩效考核。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奖励;对实验室管理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和罚款。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昱.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方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212~214.

[2]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2~214.

[3]朱莎娜.大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85~187.

[4]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等.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3.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篇3

1、普通高校实验室的特点

与“985”、“211”工程高校相比,我国普通高校实验室普遍有以下特点:

(1)教学、科研经费少。

(2)实验室场地小、规模小。

(3)实验仪器设备少,陈旧落后。

(4)专业化水平低,实验室专业人员少。

(5)师生环保意识淡薄。

2、普通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的现状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置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排放。对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不经任何处理就和其它非危险废物一起直接倒入下水道或生活垃圾桶,生物实验室用过的生物活性材料、培养的菌类、病毒等未经任何处理就和生活垃圾一起丢弃到垃圾桶。常见于一些新建实验室(没有专业公司处理,也没有废液池)以及成熟实验室中环保意识较差的学生。

(2)作简单处理后排放。实验课教师或实验室人员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指导学生或自己对实验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简单处理,如:把强酸、强碱稀释,把重金属沉淀,把有机废物焚烧,把有害的细菌、病毒等高温高压灭菌等,然后倒入下水道或生活垃圾桶。常见于比较成熟的实验室以及环保意识比较强的一些新建实验室,没有专业公司处理,也没有废液池。

(3)直接倒入废液池。把实验产生的废液不区分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不作任何处理倒入废液桶,实验结束后倒入学校的废液池中。见于学校建有废液池的实验室。

(4)作简单处理后收集到废液池。实验课教师或实验室人员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指导学生或自己对实验过程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简单处理,如:把强酸、强碱稀释,把重金属沉淀,把有机废物焚烧,把有害的细菌、病毒等高温高压灭菌等,然后倒入学校的废液池中。见于学校建有废液池的实验室,我校化学、生物实验室原来在老校区也是这样处置的。

(5)分类收集后由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有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资质的专业公司处理。实验课教师或实验室人员按要求指导学生在实验时将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储存,储存到一定数量后由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有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资质的专业公司处置。见于大中城市的普通高校,当地有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有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资质的专业公司。

(6)不知道如何处理,滞留在实验室仓库。很多废旧的药品包括已经过期的、或已经潮解的,甚至没有标签不知道药品名称的,实验用不上,既不能倒入废液池,更不敢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实验室人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能存放在实验室仓库里,数量越来越多。如我校化学实验室多年来积存的废旧药品,据统计大大小小就有2000多瓶,其中就有危险药品。去年本想趁学院搬迁到新校区之前处理掉,可跟环保部门联系,得到的答复是我们自己出处理方案,经他们批准后方可处理。我校设备实验管理处经多方寻找,却找不到专业处理废旧药品的公司。实验室人员又不知道如何处理,即使有的知道如何处理,但数量太多,工程浩大,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又担心处理后达不到排放标准,最终还是把废旧药品一起搬到了新校区,至今还滞留在实验室的药品仓库中。据了解,有的普通高校也存在这个难题。

(7)收集、储存在实验室,等待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实验室产生的不能作简单处理的危险废物不敢直接排放或倒入生活垃圾桶,而是收集储存,等待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来处理,见于没有废液池,又有环保意识的学校,例如刚从老校区搬迁到新校区的实验室,我校化学、生物实验室就处于这种处境,目前学校正在和广西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洽谈处理这个难题。

二、普通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原因分析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危险废物只能交有处置资质的处理单位在业务经营期限和业务经营范围内进行处理,但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使得目前国内普通高校实验室特别是化学、生物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理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处置程度很低。多数普通高校还是将实验室危险废物与非危险废物一起倒入废液池中或直接排放。

(1)当地没有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具有处理实验室危险废物资质的处理公司。我国很多普通高校处在中小城市,而多数中小城市没有建立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具有处理实验室危险废物资质的公司,使得很多普通高校想进行危险废物处理但在当地没有找到合适的处置单位。而如果找其它城市的处置单位来处理,费用又太高,只好作罢。

(2)即使当地有具有处理实验室危险废物资质的处理公司,也不一定能处理完全。由于普通高校化学、生物实验室危险废物种类多、成分复杂,而危险废物处置公司业务经营范围一般都很窄,所以很难能完全处理。

(3)处置费用过高,政府、高校对环保投入不足。有的普通高校处于大中城市,本市就有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具有处理实验室废物资质的公司,可由于处理实验室危险废物的费用过高,也制约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置。据了解南宁市刚建成的广西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收费标准是液体:25~30元/L、固体:25元/kg,而其它城市的收费和南宁市应该相差不会很大。这样,一些高校一年对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的费用会有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之多。而我国普通高校经费普遍较少,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希望将有限的经费用于购买实验仪器设备上。政府和高校本身对这方面没有专项经费投入,所以就没有经费来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或购买处理危险废物的设备。

(4)师生环保意识淡薄。2005年,教育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要求实验室科研教学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液应按要求进行申报登记、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把废液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通知后,受到广大师生们的重视。许多高校实验室不再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而是收集后交给专业处理公司集中处理。但不少高校实验室由于少数师生环保意识淡薄,还是存在将废液(包括危险废物)直接排放现象。据调查,即使是“211”工程高校也有4%的师生将实验室废液(包括危险废物)直接排入下水道。

(5)难以区分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高校化学、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物种类繁多,有的是危险废物,有的是非危险废物,虽然我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6月6日颁布了最新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而该名录中危险废物共分为49类之多,仅高校化学实验室常见或时有出现的就有近20类。让师生一一区分实验室产生的废物是否是危险废物,还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师生怕麻烦就不加区分而直接排放或倒入废液池。

(6)管理、监督不到位,缺少可行的处理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环办(2004)15号“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中,已明确将实验室、化验室、试验场的污染纳入环境监管范围,但目前,多数普通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责任不明确,没有专职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危险废物实施规范化管理,所以高校实验室对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处理仍是环保部门监控的盲点,虽然环保部门和高校已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对规范实验室废物的排放和处理提出了要求,但缺少可操作的、无公害化的排放处理方法,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要执行相关规定成了一句空话。

(7)现在很多高校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实验耗材都实行统一招标采购,所以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来源厂家很广,没有固定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所以废旧药品难以回收处理。

三、普通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现状的对策思考

1、地方政府、学校应加大对环保的投入

作为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扶持建立当地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对处理危险废物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中小城市也有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有处理危险废物资质的专业公司,并且对普通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置适当投入专项经费,这样处于中小城市的普通高校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就能够处理。另外,可以购进能简单处理危险废弃物的设备,使有的危险废物无须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专业处理公司运走就能就地处理。如生物实验室,花几万元购买一台焚烧炉,就可以处理一些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据了解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日前研发成功化学实验室废液无害化处理装置。利用焚烧-催化氧化工艺新技术,在温度可控的容器中先将污染物预分解,而后通过高效的催化反应器使之转化成为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无机物,实现化学实验室废液的无害化处理。该设备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操作,使用维护简便。这项装置目前每小时能处理约50kg废物,功耗不大于5kw,按每天运行7h计,可满足一个中等研究机构的废液处理需求。

2、对师生进行经常性的环保教育,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

要做好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工作,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1)通过对实验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培训,使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员认识到废液中有些含有易燃易爆物质,有些含有剧毒或致癌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植物,对学校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长远的不良影响。(2)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新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向学生介绍环境污染的危害、国家环保法规和学校采取的措施。(3)每次涉及到危险废物的实验课实验教师要进一步强调危险废物的危害性。(4)在实验室显眼位置张贴实验操作规程和危险废物处理要求。

3、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危险废物分类和简单处理的培训工作

学校或当地环保部门或教育部门应该对危险废物的专门管理人员以及涉及到危险废物的实验课教师、实验室人员进行有关危险废物分类和简单处理的培训。这样既可以使这些人员对实验室危险废物如何分类存放、如何进行简单处理加深认识,又可以体现学校等有关管理部门对危险废物处置的重视。

4、实验教材应增加对危险废物的标注或简单处理的内容

在实验教材的编写上,应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实验的内容应尽量做到安全环保,在达到实验目的、要求的基础上应考虑到尽量避免使用属于危险废物的药品和产生比较少的危险废物,能不产生就不产生,能少产生就少产生。凡是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实验,应标明是危险废物,不能直接排放,能作简单处理的危险废物,要写明处理方法。

5、加强对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处置监督检查

环境监测是政府环保部门的职责,但一直以来,工厂企业的排污是环保部门的重点监控对象,而学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实验室由于产生的危险废物量少,环保部门忽略了对这些部门的监控。因缺少有效监督,有部分师生存在随意排放危险废物也没人管的错误认识。如果政府环保部门加强对各个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监督检查,将会促进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重视,有利于学校采取措施加强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同时,政府环保部门还应出台一些与环保制度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指导,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在部级、省级等各级实验室建设验收时把实验危险废物的处置作为一项内容,科研课题立项时强调实验室的危险废物处理措施。

6、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

(1)替代药品或实验。用无毒药品代替有毒药品,例如化学实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H2o2氧化性用i-来代替pb2+直接与H2o2反应,用硫代乙酰胺代替H2S气体,用漂粉精溶液加浓盐酸代替氯水等。生物实验中电泳用的致癌染料溴化乙锭可以用无致癌性的核酸染色剂如Goldview来替代。(2)微量化实验。使用成套的微型化学玻璃仪器来做实验,以此来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3)实验室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回收或循环。高校化学实验室大都包括无机、分析、有机、物化及其它相关课程的专业实验室,一个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成为另一实验室的实验原料或实验辅助物。

7、增强实验室人员责任心,并落实到位,逐步规范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

国内外实验室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表现为专门容器收集、专门地点集中、专门房间存放、专门人员管理,严格分区、分类、集中送特殊废品处理场处理等一系列措施。普通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设有专职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危险废物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定危险废物管理的具体办法,学院要将危险废物的存放地点通知到各个实验室、各位教师,并张贴在各个实验室、研究室的墙上。

8、改进化学、生物类药品招标条件

为方便废旧化学药品的回收处置,如果在化学药品和耗材统一招标时就在招标条件中明确写明,对于不是同一厂家生产的药品等的废弃包装无条件的回收,中标后在签订供货合同时也必须明确这一条,这就为药品废弃包装物的回收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对于过期药品可以让这些厂家回收,也可以交予有资质的处置中心回收处置。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篇4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4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63-02

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课、轻实验课的局面并未得到彻底改变;实验室管理薄弱,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毫无疑问,上述这种情况与培养高素质本科生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1]。本文提出了目前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普遍性问题,期望这些问题能在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中得以解决。同时,针对目前各大高校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对实验室管理进行改革和提升,本文也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梳理。

一、实验室管理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低,建设力度不够。目前,尽管各高等院校在本科教学中强化了实验环节,但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这就必然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对实验过程的不重视,从而使实验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

2.实验室人员少,管理落后。各高校都在积极的引进教学方面的高水平教师,却忽视了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引进。目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引进基本上是学历低、人员少、管理经验不足。正是由于此,导致目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低、对工作不重视,最终使得实验室管理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3]。

3.经费少,实验设备落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GDp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对各方面的经费分配都有相应提高。但是高校教育经费增加的同时,实验室的经费投人还是停滞不前[2]。因此,用于学生实验的仪器设备老旧,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实验中用到的设备远落后于公司生产中用到的设备,影响了学生培养的质量。

4.开放少,设备利用率低。目前各高校对实验室投资相对较低,而同类学校相同学科所需的实验设备基本相同,各高校可以联合起来,有重点的发展实验室设备,学生的实验可以跨学校来开展,增加交流和实验室开放程度[4]。因此,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势。

5.战略少,缺乏长远规划。大到国家有长远规划,中到企业有长远目标,小到个人有长远打算。而作为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思路,对实验室建设目标、发展规模、层次体系、预期效果往往缺乏充分、严谨的论证和规划,导致实验室缺少应有的“灵魂”和“主题”[5]。

二、新理念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1.“4m1e”现场管理理念。现场管理是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现场各种要素,即对“人、机器、料、方法、环境”等进行合理地配置和优化组合,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等的生产作业。海南师范大学吴红萍老师[6]结合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成因,引入现场管理五要素进行全面剖析,现场管理的“4m1e”要素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室实验材料、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实验室环境”相对应。她认为,将现场管理“4m1e”要素引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实验教学标准化和确保科研实验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企业“5S”管理理念。“5S”管理即通过规范现场,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最终达到提升人的品质的一种独特管理办法。在实验室中实施“5S”管理不仅仅可以为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工作场所和实验环境,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实验习惯,以及养成良好的工作素质。吉林农业大学李雨婷老师[7]分析了高校实验室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方面阐述了“5S”管理理念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运用。定置管理也是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可移动物进行科学安置以及持续地开展“5S”管理活动,使人、物、场所处于最佳结合状态的科学管理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丁莎莎老师[8]以定置管理理论为基础,对其内容、意义以及对实验室管理的作用进行探究,对比出定置管理理念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如何以定置管理为基础,来达到实验室管理人、物、场所一体化的目标。

3.iSo质量体系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可借鉴iS09000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机制,规范高校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建立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9]。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中,实验室管理引进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则能以科学化、规范化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太原理工大学刘玉海老师[10]将iS09000标准的持续改进管理思想引入高校实验室管理,阐述了该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我国同济大学等高校已通过了iS09000认证,并取得明显成效。

4.资质认定推动的管理模式。实验室资质认定是国家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而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11]。它是通过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与环境、人员技能和规范化管理进行全面考核,确认实验室的资质。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体系包含了基础资源和管理系统两部分[12]。首先,一个实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条件,包括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实验场地及办公设施,合格的检验人员等资源。其次,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分析确定各检验工作的过程,使各项检验工作能有效、协调地进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管理体系由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4个基本要素组成。运用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管理理念,加强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对于规范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5.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的管理模式。目前,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重视,如何将网络化、数字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就是在这种需求背景下提出的[13]。为了适应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实践中心提出了“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思路[14]。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开放实验室管理相结合,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减轻了工作量,节约了工作成本,提升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了工程实践中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另外,华侨大学王燕琼老师[15]构建了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实验室管理和绩效评估系统。系统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将定性因素定量化,提高管理与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帮助实验室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同时为教学实验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实验室管理的目标是要出效益、出教学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而目前,实验室管理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实现实验室的高效管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52-156.

[2]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4-95.

[3]郝云忱.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新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89-194.

[4]何奥平,曾建民,胡治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实验室管理的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214-216.

[5]罗联社,周云涛,张原,张双才.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45-147.

[6]吴红萍,傅丽容,汪继超.“4m1e”要素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30-233.

[7]李雨婷,金周雨,姜秀云,宋慧.“5S”管理理念在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0).

[8]丁莎莎.定置理念下如何实现实验室管理人、物、场所一体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40-41.

[9]赵中建.学校管理体系与iS09000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刘玉海,李慧妹,宁剑.iSo质量体系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83-185.

[1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4):12-14.

[12]刘丽葵,贺丽苹.以实验室资质认定理念推动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8-190.

[13]张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31(2):135-138.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对策

我们知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他在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业历来受到高校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提高其管理的水平成为我们必须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为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是进行试验教学和试验操作的重要保证,对此,高校需要从当前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出发,同时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实验室管理的经验,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首先一点就是要确立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在这方面要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这是进行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大力开展,在资金的投入和设备的引进都取得来较大的发展,那么在接下来的管理过程中就要有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来确保其正常化的运行。

1.1形成完善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管理理念。通常来说,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是一个系统和庞大的工作,一般的实验室通常具有上百台的实验室和试验设备,这就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就需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进而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而在具体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对实验室的配置和人员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这些都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从而确保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1.2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管理。科学技术处于时刻的发展和变化当中,所以在进行实验室硬件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有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要立足于高校不同院系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而做好定位,对于一些落后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新,同时在设备的选择上要紧跟时代的前沿,购置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其在科研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避免引进设备的落伍。

2.实验室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分析

实验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实验教学和实验工作所服务,而实验教学和实验的过程中必然的需要调用大量的设备和物品等,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实验过程管理制度,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要积极做好实验器材的配备和支持,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实验教学工作。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控制,这样一来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人员操作和管理的工作,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说,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调控流程,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有规定的流程和路线予以支持,在设备的选用上,在实验室的调控上都有明确的管理系统进行统筹,从而以快速、高效的实验室运行管理与控制。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

实验室需要有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因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物资的操作都需要专业性的人员来进行维护,科学的实验室管理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和实验技术人员,只有这样实验室的管理才会更加规范化,从而避免一些不正当的管理给实验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要积极的做好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面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对其性能和运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要及时的做出维护,对于突发性的事件也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让更好的协调实验人员开展实验,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等都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4.建立和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实现严格管理

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环保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维修赔损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促使实验室实现良性运的,一般来说,高校通常会根据学校专业划分以及课程的安排进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于这些不同的实验室就要形成不同的管理和操作细则。对于实验教学者和实验操作人员,要在进行实验之前全面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细则要求,同时熟悉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点,避免盲目的进行实验或者是不当的实验。作为教学工作者,要制定科学化的实验教学课程,结合实验室的现状设计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操作大纲,从而更好的配合实验室来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健康运行。

5.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强高校的各项建设也相应的开展起来。对于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来说,它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科学人员的重要平台,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要形成先进的实验室运行管理理念,立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各项管理共组。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吸收和学习先进高效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不断的完善实验室管理和控制系统,以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引导实验人员,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倪文忠,古丽娜.高校进行实验室管理的探索[J].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2004,(1):45—76.

[2]王世建,刘琨.加强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5—61.

[3]列光华,赵鹏飞.高等院校物理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设想[J].广西物理,2009,(4):67—98.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o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54-01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不但肩负着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而且也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1]。就目前教育状况来看,结合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高校实验室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硬、软件建设陈旧落后;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2]。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文中就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国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关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国内高等教育研究者以及高校教学管理者分别就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如,赵永俭[3]等在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着重探讨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方法,提出了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的四个模式以及关于重点实验室的激励机制。李萍等[4]在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中,分析了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建设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实验室,基本形成以人才培养兼顾教学、科研以及对外技术服务的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邬锡琴[5]等在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中,探讨了现行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强化实验室建设的主体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统筹规划,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强化特色实验室建设等措施。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搜集调阅文献资料,结合自身院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发现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具体如综述如下:(1)实验教学主体地位不明确,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和“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针,致使实验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②资金缺乏,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全,无法有效发挥其综合效能。③实验室现有管理体制与评估机制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尚未制定科学的统一标准,缺乏规范化管理。④实验室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实验专职教师,无法形成有效的实验技术队伍梯队。⑤实验室管理分散,实验教学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实验设备资源浪费,导致实验室利用率偏低[6]。

(三)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采取的策略

1.更新建设理念,加强实验室主体地位

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人才培养功能日益凸显,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应提高认知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建立融知识传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新理念,深刻认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

2.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

在实验室建设中,高校可以采取“立项审批、集中投资、重点建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方针,建立长久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针对特色专业,要提高层次,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基础专业,要强化基础实验室建设,拓宽职业口径,突出重点,以确保资金得到有效配置。

3.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就完善实验室管理方面,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推进改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但就总体而言,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另外,要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和效益,确保实验室能够高效运行。

4.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鉴于互联网在实验室管理系统方面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为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高校首先要搭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性能优越且能与实验室相融合的信息网络平台。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情况,重点引进或自主开发适合适应性强、功能完备以及性能优越的管理软件。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学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的长效培训机制。

5.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为打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培训制度,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地位;②通过定编、设岗、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举措,改善实验教师结构,形成合理梯队;③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④创新考核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使专业技术评审工作常态化。

6.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共享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实验室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管理分散、职责范围不明、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等不良现象。为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高校要理顺实验建制,调整实验结构;强化基础,提升层次,增强实验室建设整体实力;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合理设置;要勇于打破条块分割和资源垄断格局,加强跨学科教研室沟通,实行开放性、协作性管理模式。

(四)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与实践,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6.

[2]苏继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3]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5-106.

[4]李萍,胡文胜.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25-126.

[5]邬锡琴,胡敏.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4-156.

[6]白志学,刘淑云,马滨基,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95-97.

[7]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1-83.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篇7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2(b)-0121-0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技术、新模式的改革,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对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且大多数医学理论都是经过医学实验得到的,现代医学院校与其它高校一样,肩负着教学和实验科研等多重任务。因此,现代医学院校实践教学比单单的理论教学更为实用和重要。提高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够适应我国21世纪的医学教育的要求,医学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合理的配置好实验室资源、人力等列问题。因此,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利用好、管理好实验室成为了这些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1]。该校是一所举办多年的综合性医学院校,目前,对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的内容

信息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它是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形式的体现,它出现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之中。从信息的产生和作用机制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由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相应的社会条件下展开,因此各种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信息皆属于社会信息的范畴。

信息管理就是接受、交换、传递信息的过程,它是社会信息的定向流动结果,是在现有信息处理基础上的高层次管理指令信息。从大的角度来看,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信息的揭示、控制与组织;②实验室设备信息化管理;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④信息研究、咨询与交流;⑤信息系统管理;⑥信息应用管理[2]。

2实验室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2.1实验室使用率低

现行医学院校中,大多数实验室是根据学校设置的专业、按课程安排的,且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也是根据不同的教研室进行管理的,这种管理发生容易造成一些实验室承担的教学实验项目较重,而有些实验室被闲置。为此,对于不同的教研室管理员之间往往会造成由于实验室使用时间上发生冲突,也导致了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合理。

2.2实验室体制布局不合理

当前,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点,学校里医学实验室设备单一、缺乏统一管理等,造成实验室资源紧张,甚至出现了重复购买现象,导致部分实验设备过剩,从而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

2.3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现行医学院校大多数学校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造成实验室设备、场地等资源严重浪费,再加上实验室设备不能共享而造成设备等使用率较低。

2.4实验室队伍建设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实验室队伍不健全,大多数医学院校实验室让实验技术人员兼实验课程。使得一些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分工不够明确,这些都不利于医学院校开展实验课,也不利于发展实验室人员[3]。

3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整改探索

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在实验室组织结构、实验室人员安排上都要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相匹配,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我院总结了如下几方面。

3.1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

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管理过程中,学校任命担任学习的副校长统一管理实验室。并由副校长引进管理员,设立实验室办公室,对引进的管理员进行适当的培训,确实他们的的工作职责,如: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建设项目、其他人员引进等。这样以来,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建设、发展都能够有章可循。

3.2调整实验室管理模式、优化实验室资源

现代医学发展最大的特点是多学科之间融合发展。医学,作为一门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学科将更广泛地与其他学科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互综合,并且医学基础知识和医疗技术的相互融合还将促进医学院校向着实验化、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功能相同、学科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室。例如在学院内设置医学实验教学基地、临床综合训练实验室等多种实验室,为学生做好医学实验打下基础[4]。

3.3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加强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要善于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技术,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从而加强学校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和人力的融合。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领域不可缺少的工具,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已普及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室进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这已成为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医学院校实验室例的一些设备、试剂、药品等进行统计;并对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报废损坏赔偿等进行登记;②记录实验教学中所需要的一些重要资料,包括医科实验项目、实验开出率等;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记录实验人员的一些基本信息、实验人员考的核情况以及实验室的使用情况等。

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的使用,能够方便地、快捷的、准确地完成医学院校实验室中一些繁琐的工作。此外,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还能够实现实验室的动态管理。这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者来说是个较大的转折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升级,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将会得到完善展。

4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何增强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已经引起了领导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医学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中要把安全性问题放在实验室管理的第一位,把实用性当做其使用的核心。采纳一些专业的计算机工程人员,引进一些优良的计算机设备,此外,还需要一些专业的检验工作人员,合理的使用需求,完善的管理机制等。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大家的相互配合,携手搭建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信息管理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平,何剑虎,杨大干.医院和委托实验室间的检验数据共享方案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66-67.

[2]徐茂云,步晓冬,丁巍,等.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检验危急值实时检测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27-28.

[3]黄平,彭小斌,肖扬.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研究与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4):310-312.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篇8

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要素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实验室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设备,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开放教学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实验室的开放也给实验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实验室开放管理水平成为高校实验室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开放主要是指学校正式建制的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实行对外开放[1]。实验室开放主要包括实验时间的开放和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时间的开放主要是指灵活进行实验安排,尽可能满足师生不同的实验需求;实验内容的开放是指进行具有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意识[2-4]。目前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1重复建设严重重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1)实验室重复建设。很多院系单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学校的经费问题,总是要建新的实验室。实际上很多专业相近的院系,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软件实现实验设备的共享,通过不同时间的安排共享同一个实验室。(2)实验室设备重复购买。不同学院相近专业的实验室重复设置相同的实验内容,并各自购买相应的实验设备,既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又造成实验设备的浪费。重复建设,一方面造成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低,很多实验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还未充分利用便已老化报废,另一方面挤占了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使需要更新的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造成经费使用紧张的状况。

1.2设备损耗率提升实验室开放之后,学生的实验基本都是自主实验,形式较为零散,使实验设备损耗率增高。(1)由于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对仪器设备的熟练程度参差不齐,不规范操作频繁出现,而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无法随时在实验室照看仪器、纠正学生的操作,这些造成开放后实验设备的损耗率大大提升。(2)随着实验室对外开放增多,使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损坏的仪器设备零件难以及时更新,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3)由于开放后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延长,很多实验设备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容易降低设备使用寿命而提升实验室设备的损耗率。

1.3实验人员紧缺一方面由于实验室的全天候开放(星期一至星期天;8:00—22:00)时间远超过8小时,每天要安排多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造成实验室工作人员数量紧缺,上班负担重;另一方面,实验室开放之后,由于开放时间的延长和学生自主实验的零散性,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不可能同时在岗,单个工作人员或教学人员需要能够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对单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不仅需要具有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能够及时解决实验设备运行出现的问题和对学生自主实验过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但是现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要么偏重软、硬件知识,要么偏重专业知识,符合实验室开放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较少。1.4实验室管理跟不上开放的要求实验室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求实验室设备、资源的集中和共享,要求打破院系之间的界限,实现管理上的共享。但是现有的管理仍然停留在初级管理阶段,难以满足实验室开放的管理要求。主要表现在:(1)很多领导未认识到实验室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把实验室当成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2)多个院系共享同一个实验室,使同一个实验室面临多头领导的状况,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经费支出等问题上容易引发重叠和推诿的情况。(3)实验室管理缺乏激励机制[5]。现在很多高校在管理上采取相同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如对实验人员和一般学校教学人员采取相同的工作计量方法和成果评价机制,未能根据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实行相应的激励制度,影响了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不同种类实验室(如文科类实验室和理工科实验室)开放运行具有不同的特点。现在很多管理制度往往忽视二者的差别,采取“一刀切”做法,造成有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抱怨,影响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水平。

2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型的构建

要解决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水平,可以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经费支持、设备保障、人员保障和监督4个方面来构建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经费、设备、人员是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监督则是经费、设备和人员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2.1高校实验室开放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点。高校的存在就是为国家提供需要的社会人才。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无疑是为国家提供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开放管理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包括2个方面:(1)培养具有一定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这是高校实验室开放培养的主体。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为以后走出社会积累相应的技能。(2)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高校教师是我国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放实验室,为教师提供自由的科研实验环境,有利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2.2经费保障经费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基本保障。充足的经费是高校实验室开放顺利运行的前提。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明确实验室开放运行的经费来源和使用途径。实验室开放运行的经费主要包括设备更新与维护的经费、实验室工作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劳务经费和津贴补助以及实验室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其他管理经费[6-7],如实验室实施开放增加的耗材经费、对实验室开放成果的奖励等。(1)在经费来源上,一方面,要明确实验室的经费项目从哪里支出,特别是实行院校二级管理的学校,要明确学校与院系各自承担多大的比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室科研、社会服务开放、仪器设备共享使用费来使实验室自身具有“造血”功能[8],以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所需的经费需要。(2)要对经费的使用制定明确的规则,防止经费的浪费。每个学校的经费都是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是高校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最大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要打破院系之间的界限,从整个学校的角度对实验室的设置和实验设备的购买进行统一规划,防止重复建设的出现,以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2.3设备保障设备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物质支撑,只有拥有良好及充足的设备,才能支撑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进行。设备既要能够满足实验室开放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又要防止闲置浪费现象的出现[9]。(1)要不断根据学校师生对教学科研设备的需求,更新实验设备,购进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新设备。(2)要对实验设备经常进行日常维护,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发现出现损耗的设备,要及时维修,需要更新软硬件的设备要及时联系经销商派遣工程师解决。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要实行预约登记制度,要求师生必须至少提前一天预约登记,以保证仪器设备既能得到充分利用,又不会造成过度使用,出现问题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在师生使用完之后要做好检查登记制度,保证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有序、合理。(3)对于已经老化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2.4人员保障人员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主体。只有拥有良好的人员队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实验室开放的效果[10]。实验室开放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1)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的处理。一方面可以不定期地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既懂管理又懂业务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来充实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2)为实验室提供高水平的教学人员。高素质的教学人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研指导,既能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实验,又能激发学生进行实验创新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要进入实验室的师生不定期举办仪器使用培训班。培训师资一方面可以通过让经销商免费提供培训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请有过使用经验的师生作为培训师,并提供一定的报酬来解决。从而既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能降低仪器的损坏率,提升仪器使用效率。(3)制定实验室人员激励制度[11-12]。实验室开放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负担,学生零散的自主实验使指导教师需要不定时地解答学生遇到的实验问题,这些都增加了实验室人员的负担。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如通过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计算赋予更高的计算值、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从开放实验室的收费中分成、增加实验指导教师的津贴补助等途径来激发实验室人员对实验室开放的积极性。

2.5监督监督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开放顺利进行的剂[13]。监督主要是由学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来进行。(1)要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保证经费的正常合理使用,保证经费能够及时到位。对于不合理使用经费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保证经费的最大化使用。(2)通过监督各个实验室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了解学校各个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功能,及时保障设备的更新和维修,同时防止设备的重复购买和浪费。(3)通过实行与各类实验室相符合的通行绩效考核制度,考量各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效果,奖励具有良好效果的实验室,以激发他们开放实验室的积极性[14]。(4)要通过衡量学校每年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评价,来评价学校各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成果。根据这些培养成果的反馈,来调整学校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制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2.6开展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监督可以通过建立基于网络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来实现。已有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类似的系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实验场地和设备的利用情况,达到方便管理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篇9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11-02

丁肇中教授说过:“做实验确实非常重要,因为任何理论缺少实践证明都是没有用的,实验可以理论,理论绝对不能实验。”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各高校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均给予了相当的重视,逐渐改变以往实验从属理论教学的地位的做法。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等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文章从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等三个方面展开。

一、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物理实验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因此,高校理工农科大部分专业都需要学学物理课程,物理实验自然成为一门面向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理工科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专业性更强的物理相关课程以及对应的专业性物理实验。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针对师生实验教学的诉求建立了多种类别的物理实验室,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等。众所周知,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是每个实验室因为实验课程与设备不同在安全管理上又有所区别。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是高校物理实验室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实验室,使用到的实验设备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也需要配备多种实验设备才能顺利进行实验。不同的实验设备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实验室的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不同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都不尽相同。比方说,在光学实验室中,最重要的是对光学实验仪器进行防尘,保护光学元件的表面,做好防尘防潮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学类的实验设备,如果长期不使用,就要定期给实验设备通电,保证实验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可见,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难点。

3.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物理实验室承担了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基础实验以及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物理实验。由于参与实验的人数多且流动性大,势必会造成实验室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同时,由于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的欠缺,极有可能带来实验室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的安全。因此,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是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实验中一切人、物、环境状态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安全、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以及实验人员的行为安全三个方面。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针,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推行有效地检查制度,建立正确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意外防范于未然。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安全检查;(2)实验室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3)实验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个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改善的措施:

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是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规则。所有实验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服从工作安排,共同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高校物理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当然,针对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建全各自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张贴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要做到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各负其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建立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顺利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好物理实验室的必备因素。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实验创新能力,更重视实验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因此,高校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和监督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包括电、通风、照明、消防、门窗等各个方面。比如实验室电闸开关是否正常工作,仪器设备是否出现漏电现象,消防器材是否配备齐全,安全通道是否堵塞,易燃品、危险品的保管是否妥善,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按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标识或危险警告标志;在实验室内部、走廊、楼梯等处安装明显的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同时,要注意天气等外在因素带来的影响,如南风天注意关闭门窗,及时采取有效的除湿措施,预防实验设备因潮湿发生短路,断路现象。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条理地管理实验设备仪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做好实验室工作记录,包括实验室安全工作记录(见表1)、学生使用实验设备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对于出现故障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时维修;老化设备,及时报废,避免一切能够造成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3.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室的安全。因此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是相当有必要的。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实验安全培训。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说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强化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使其掌握事故中的救援及自救方法。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开展必要的事故预演活动。一旦发生事故,如何正确地处理是每个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气源。根据可燃物性质迅速取用相应的灭火器材。及早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包括如何正确地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如何从事故中逃生等。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健全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是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三个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萍.问题与对策:高校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75-77.

[2]罗中杰,唐吉玉,李建军.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室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学校教育研究,2001,(4):51-52.

高校实验室如何管理篇10

关键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科学管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种专业人才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作为各种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院校发展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环境文化则作为窗口,是外在形象,创新则是整个大学院校发展的内在发展动力。而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涉及到大学建设的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模式的探索对促进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推动大学本科教育发展和实验室体制改革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推动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级各类大学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模式还在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两方面。大量的理论和高校实验室实际建设经验主要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出发,研究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机制。

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建立规范、高效的开放共享机制。完善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完备的日常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是重中之重。大型仪器的开放对实验指导教师的管理维护、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目前很多的高校并无学校统一的实验室管理机构,管理权限下放到二级学院和系部,有些研究室则由教授负责管理,这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灵活性,但同时也极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从学校层面来说,往往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规划。建设经费没有从全局出发进行统筹安排,往往造成购置经费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样很容易造成重复购置仪器设备,同一个仪器在不同的院系多次购买。

另一方面主要集中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上。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型仪器的开放,鼓励学生参加开放型实验,增加实验课程设置比例,从而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实现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的目的。结合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实践来看,管理上还是较为封闭,开放程度不够、利用率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依然存在。要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真正推进大型设备开放共享模式。

作者所在工作单位为天津农学院。天津农学院是天津市最早成立的农业高等院校,拥有45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学位点,1个天津市级重点实验室,1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虽然之前我校已经改革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时间、开放方式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从目前来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机制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型仪器设备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无法对开放的效益进行全面合理的考核评价。因此,完善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机制和绩效考核体制迫在眉睫。

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结合当下作者的实际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

(一)研究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更科学的开放共享机制和管理制度

大学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不是简单地把实验室开放,让老师、学生自由地去实验,而是要以院校发展目标为出发点,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开放共享机制和管理体制,以此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结合大学院校的实际,在开放共享模式构建中应包括开放的对象、时间、设备等,开放期间要有相应的准入、登记、操作等制度。要通过系统而完整的制度来保证开放共享模式的构建,尤其是在激励机制方面,要加大投入,增加仪器设备应用在考核和考查中的比例。同时还要做到与大学内部原有制度的对接。同时,完善开放共享机制还应立足于全校这个制高点,统筹协调管理。整合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由小规模开放到全面开放,促进资源共享,逐步建成全校的开放共享平台,开展开放式、分层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基于协同学习、协同创新,如针对农学、园艺等不同专业的教师协同配合,而不仅仅只是同一专业配合,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最终达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使用,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减少重复购置,提高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二)研究全面合理的大仪绩效考核制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合理制定全面的大仪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能够调动和提高广大教师使用大型仪器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教师利用大型仪器多做实验,多出科研成果,这对学校科研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校制定的大仪绩效考核制度有一套完整的打分细则,主要涵盖了5个方面:设备管理、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和对外开放。这5个大的方面下又涵盖了各个具体的可以量化考核的内容,包括有无管理制度、有效机时是否达标、产生的科研成果等各个方面。同时为了对03、04类设备加以区分,我们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两方面针对不同类型设备设置不同的权重比例。对科研型设备和教学型设备予以区分,充分照顾到各个老师的切实利益。

我校专门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考核小组”对自查情况进行核查,公布考核结果,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上报。对开放共享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率较高及管理措施落实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由学校给予表彰和专项基金奖励。对未开放共享且考核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连续3年使用率未达到额定机时50%或考核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学校可调转给其他单位管理使用,并严格控制仪器设备所在单位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三)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型仪器进行开放共享之后,实验内容较繁杂,难度加大,同时大型仪器设备的性能与配置也不断提升,其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使用者而言,不仅需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还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故而,如何构建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实验管理人员队伍就成为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与共享的关键所在。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要选拔思想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人才,以竞争上岗方式组建队伍,要加强专项技术训练和培训,促进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同时,要充分结合高校实际,利用高校的优势,以在职培训、院校内交流、岗位轮换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师管理队伍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另外,结合院校实际情况,我校还从教师队伍中挑选了一批技术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实验室学术指导委员会,负责定期对实验室教师进行讲座、培训、指导,提升教师的理论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网上预约、登记等科学管理模式

建立基于网络化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要能够使教师从网上进行设备信息登记、更新和共享时间等。我们要求拥有大型仪器的实验教学中心应及时公布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时间,并根据开放预约情况随时更新。用户可通过平台网站查询平台中所有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并在网上进行远程网预约开放时间,节约线下协调开放的时间。因此,网络安全、网络运行速度等也必须得到良好保障。要协调好与学校网络部门的关系,共同全力保障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平稳运行。

高校设备仪器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本科教育的发展,对实验室体质改革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机制的优化、教师队伍的管理而更好地实现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这已经成为了实验室建设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通过平时的工作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往往需要全校统筹安排,各个部门及院系通力合作,因此也提醒我们需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尤其是对日常管理工作的推进,对科研和教学也有积极意义,也可为新仪器和设备的采购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投资的进一步加大,如何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是各个高校所面临且亟需解决的问题。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是一项具体、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在认清当前形势的情况下,我们要改进工作作风,不惧怕繁琐和琐碎,完善管理方法和制度,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吸取其他高校的先进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阮慧,李五一.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9:6-8.

[2]刘晓云,李莉.大型仪器管理模式及仪器管理人员角色作用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221~223.

[3]刘嘉南,潘信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28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