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十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十篇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8:59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篇1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即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个实际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由不同步骤和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核心在于参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设计适合学生课堂训练“能力训练任务”,仿照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流程,设计适合学生课堂训练的教学过程,基于这种方案设计的课程主线不是讲解一套系统知识,而是带领学生模拟实际生产流程去完成一件(职业岗位)工作。

一、课程目标设计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广东,为地方企业、会计服务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会计技能人才,为此我们通过集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召开会议、制定调查表格进入企业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会计的特点,在调查基础上,紧密围绕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制定了本门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表1)。

二、课程教学设计

1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依据用友eRp财务系统将课程划分了十个教学模块,同时,针对企业岗位具体情况,并结合我校现有的实训条件,选用了企业背景资料、财务资料和用友财务软件为能力训练项目的载体,每个能力训练项目包括若干个能力训练任务,而每个能力训练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生产性企业的财务部门实际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排序,再按照工作步骤展开,通过完成这些能力训练任务,学生可以获得或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表2)。

2 课程实施方式设计

本课程共安排54个课时,分18周(每周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地点安排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以工业企业模拟账套为能力训练任务的载体,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和系统演示。

结合单个班级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学生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选组长一名,具体负责能力训练任务实施过程中本组同学的活动组织,这种组织形式不仅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降低班级人数多而造成的管理困难,而且在小组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加强化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使学生更真实体验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在调研企业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化的整理,并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如图1。

1 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系统管理)

(1)任务导入阶段

第一步,任务导人,任务导人包括:一是介绍案例资料;二是系统管理的期初建账工作,

①由每个学习小组指定一个同学介绍案例企业背景并提供企业相关信息;

⑦小组讨论手工方式下的期初建账需要做哪些工作)

③指定小组组长为系统管理员,介绍系统管理建账工作,

第二步,分析学习任务,

①系统管理员分析会计电算化软件由多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为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方面服务,各个模块具备公用的基础信息,系统管理就是为这些公用信息搭建一个管理平台;

②期初建账工作中,需要在系统管理系统中完成的工作主要有:设置用户(操作员),建立账套,分配权限等;

③由系统管理员分配小组成员为各岗位的操作员并设置小组成员岗位操作权限,

(2)任务操作流程阶段

第一步,系统管理员启动系统管理,以小组组长为系统管理员(admin)或账套主管身份注册登录【系统】-【注册】,输入操作员:admin,密码为空,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系统管理,

第二步,设置操作用户(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

①设置角色

【权限】-【角色】,输入角色编号和角色名称。

②增加操作员(以小组成员为各岗位操作员)

【权限】【用户】,录入编号、姓名,指定所属角色。

第三步创建新账套(前4步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

①输入账套信息;②输入单位信息;③输入核算类型信息;④输入基础信息;⑤设置编码方案;⑥定义数据精度;⑦系统启用。

第四步,设置小组成员为操作员的权限,设置账套主管、填制凭证、审核等权限,

第五步,输出(备份)账套数据(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引入(恢复)账套数据,

第六步,问题与解决,

问题症状①如何对账套进行备份,解决办法:执行“开始程序用友eRp―U8一系统管理账套输出”。

问题症状②计算机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后如何对账套进行恢复解决办法:执行“开始一程序用友eRp-US系统管理”,以admin的身份登录注册,再执行“账套一引入”菜单命令,找到备份的账套数据,即可实现账套的恢复工作。

2 教学检测阶段

按照给定资料,按照考评标准检查学习效果,

3 总结阶段

通过期初建账学习、情境设定和任务导人,学习系统管理期初建账工作,掌握在系统管理系统中完成的工作主要有:设置用户(操作员)、建立账套、分配权限等,进而掌握系统管理系统的功能,本次教学实现的关键任务:设置操作用户、创建新账套、设置操作员的权限、数据输出(备份)与数据引入(恢复),在任务操作流程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过程碰到的问题与学会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严格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能力训练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搭建技能和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方向,并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种全新的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时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还有利于其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学习,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实践表明,本课程方案的实施大大激发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学生提高沟通合作、自主学习等职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情况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79-01

目前众多的院校在会计类的专业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但是针对该课程的设置却出现了课程定位不清,课程内容不一,课程设计华而不实,课程保障不到位的现象,笔者将针对以上问题谈几点思考并且提出几点建议。

1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面临的情况

1.1课程定位不清

所谓的课程定位是指本课程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各高校会计类的专业有许多,比如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从目前各高校设置的课程来看,会计类的专业基本上均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

然而在设置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课程定位不清的问题。诸如:

(1)课程的设置仅仅是为了考证的需要,忽视了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很多院校为了保障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从第二学期就开会计电算化这门课,课程结束时学生们就可以去参加资格考试。然而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即使学生通过了资格考试,却也不能熟练的掌握这门课程,更谈不上去灵活应用。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仅需要会计专业知识,也需要计算机应用知识,让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去学,无异于拔苗助长。

(2)许多院校不能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去分析该门课程的设置,导致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不清。会计类的专业有许多,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所在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所处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凝聚了几乎所有的会计专业知识。学生在校期间未必全部都能学到,所以这门课程的设置就得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去设置其深度和广度,从而忽略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特色。

1.2课程内容不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涵盖的内容有很多,在教学时选用的教学软件也有很多,这也就导致了这门课程没有一本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软件。教材上和软件上的差别也就直接导致了各个院校在这门课程内容上的不一。

教材上:纵观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甚至有的是天壤之别。举例,有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涵盖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有的没有;有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涵盖了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有的没有;笔者认为对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很有用的知识,却很少有教材能编制进去,比如成本管理模块等。

软件上: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用的会计软件越来越多,即使同类型的软件又有多个版本。正是由于这种软件选择的多样性,也使得本课程的内容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1.3课程设计华而不实

目前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制定了一些有关课程的设置标准。有这样的文件精神指导固然是好的,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再针对课程设计的时候却容易犯一些教条主义的错误,把这门课程的设计生搬硬套到另外一门课程,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也是如此。换个角度去看,有的课程设计方案看起来真的很不错,然而在实施起来却很难,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与认可。像这样的课程设计方案即使体现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但由于学校各个方面的情况,不能落实,像这样的课程设计只能是华而不实。

1.4课程保障不到位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训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才能灵活的去掌握。然而一些院校鉴于实际情况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一是由于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二是师资薄弱;三是课时安排不合理。很多院校都面临着这方面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实训时间远远不够。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在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目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发展必经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

2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目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在院校设置已经有若干年了,在发展中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课程定位上,各高职院校不仅仅应该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去设计该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还应该从该课程的内涵上去定位。目前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涉及到的三种主要的叫法: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从狭义上看: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更侧重于会计核算的知识,会计信息化更侧重于会计管理的知识,会计信息系统更侧重于会计软件系统设计的知识。从知识层次以及职业教育的理念出发,会计电算化应该放在中职教育,主要讲述账务处理的部分,会计信息化放在高职教育,主要讲述中职教育的内容以外还要讲述供应链管理系统、管理会计系统、财务分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放在本科教育,除了要讲述高职教育的内容以外还要讲述会计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

(2)在课程内容上,笔者认为对于高职院校会计类的学生而言,仅仅去掌握账务处理的部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管理会计系统、供应链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然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选取有代表性的会计软件,选择合适的教材。但无论软件还是教材,仅仅是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内容上的一个载体,他需要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根据实际的情况重新整合知识内容。在这一点上,各院校可以尽量地编写一本自己的校本教材。

(3)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更多的从务实的角度去分析,从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去分析。比如:有些院校会计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时间,那在课程设计上就要想到用别的方法去弥补。好的课程设计应该是以目前的条件最大限度的教会学生。

(4)课程保障条件往往受制于客观因素,有的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实训器材完备,而有的院校则相反。课程保障条件的限制,也往往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各院校尽量完善课程的实训条件。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发展至今,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这不仅仅需要我们教师、院校的努力,也需要一些主管部门进行支持,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发展更像是百花齐放的阶段,下一步则主要的是进行规范和统一。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现代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研究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会计信息输出等方法的一门综合学科,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强是该学科的显著特点。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财务软件功能不仅仅局限于起初的核算功能,而是更多地要求其还要具备参与企业决策的管理功能,甚至还要具备能够将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功能。这使得各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不仅要求其具备应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能力,还要求其要具备软硬件维护、系统开发、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因此,本文从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出发,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1《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一直采用“多媒体演示+上机操作”的形式,即先由教师将有关案例的业务处理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然后再由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该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偶尔也会采用任务教学模式,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少,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2实验资料不能与手工实验相印证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用实验资料与手工实验所用资料并不相同。上课的时候,以各自的案例为准,没有相互结合形成统一的体系。学生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侧重于对操作步骤的认知,手工实验则侧重于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的把握。实验资料不统一使得学生学习没有连贯性。

1.3教学条件有限

绝大多数高校由于资金限制,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相对落后。硬件条件方面,我校机房硬件设施落后、配置低、计算机设备运行速度慢,使得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软件方面,我校采用的是演示版的财务软件,该软件为单机版软件,不具备网络版软件网上银行、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支付、远程审计、远程报账、远程报表等功能。而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大多使用网络版财务软件。这使得学生就业后不能立即胜任相关工作。

1.4课时设置不足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总学时仅有32课时。虽然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说明,但鉴于课时的限制,使得不能全面讲授教学内容,目前教学内容仅涉及总账子系统、UFo报表系统化、薪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针对业务部门的购销存系统以及应收、应付子系统等只能在教学中舍弃。在实际工作中,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购销存系统和应收、应付子系统的使用比例却是比较高的。课时设置不足,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并不能与企业实际需要相匹配。

2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2.1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应该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中心。具体做法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赋予学生不同的操作角色,每一小组结合案例分解落实任务,教师从旁辅助。每一个实验项目结束时,选派小组代表陈述各组的操作流程及实验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为了保证每位成员学习的全面性,各小组间还可进行角色互换。此种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2统一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实验资料

两门课程的实验资料的选取上要保持一致,即使用相同的实验资料。两门课程虽然在实验手段上不相同,但对经济业务处理流程及遵循的会计处理方法确是相同的。相同的实验资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两门课程之后将实验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和印证,保证学习的连贯性。

2.3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改善,提高硬件设备的运行速度。选用多种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在课程中对各个主流财务软件的异同进行比较,了解不同财务软件的相同点与区别,重点讲授不同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使学生就业后能立即上手。如果条件不足,也可以在机房内安装其他财务软件,并安排学生自学,为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

2.4加大课时设置

积极和有关人员沟通,调整培养方案,加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总学时。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描述及企业实际对财务软件各个子系统的应用,建议将课程总学时调到64学时为宜。充足的学时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后立即上手有关工作,还可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总之,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从企业实务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云平.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对外经贸,2012(01).

[2]崔杰.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定位的重新思考[J].商业会计,2011(08).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篇4

1.没有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计电算化”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但是,很多学校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过度强调理论教学,没有合理进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另外,一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薄弱,在实验课上,不能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和操作方法,从而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学校把公共机房或者实验室作为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场所,许多教师主要通过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情绪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不高[1]。另外,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低。

3.教学内容有限

“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分为财务链和供应链两部分,其中财务链包括固定资产系统、UFo报表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和总账等内容,而供应链主要包括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存货核算系统。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很多教师只注重财务链方面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供应链方面的讲解,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

4.考核方法不合理

目前,很多学校仍然以卷面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好坏,而且,虽然部分学校已经重视上机考试,但是,由于上机考试的要求不严,从而难以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2]。另外,在进行考评时,很多教师一味强调考试成绩和上机操作,没有适当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因素,未能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实验室使用情况等,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进行实践操作,促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

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探究式学习法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进行演示,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引导,亲自进行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

3.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时展形势,适当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查找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理解其发展变化,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无纸化时代,社会对会计人才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具体特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考试成绩、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总而言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科学安排教学课程,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篇5

[关键词]eRp;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07.018

[中图分类号]F232;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07-0027-03

1引言

eRp系统集成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成为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反映了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eRp系统中,财务模块是不可忽视的核心功能模块,此功能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会计电算化课程实现,该课程是会计专业在eRp平台上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从教学体系来看,会计电算化教学分为3类;一是主要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即理论型);二是按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讲述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即设计型);三是通过上机实操让学生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使用(实务型)。会计电算化对于学生在会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非常重要,但从教学实践看,要么教师陷入纯理论的讲述,有“照本宣科”之嫌,常常会使学生感到厌倦;要么仅进行软件操作的指导,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将理论与实操密切结合,是教学的难点。笔者通过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方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针对本课程实作性强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二者互相配合,使学生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并能指导实务操作。

2.1理论教学方面

理论教学的课堂讲授部分,采用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并与图文并貌的多媒体课件相配合,对重点、难点内容讲清楚、讲透彻;理论教学的课堂实作练习部分,采用演示与实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多让学生动手,以便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术。

2.1.1启发式教学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启发引导,通过对已掌握内容的复习、回顾,启发引导出新的知识和问题,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就能循序渐进,容易理解,容易掌握,教学效果好。比如:对“会计信息系统账务处理流程”这一问题的讲解,先复习学生已掌握的手工账务处理流程,再引出问题,这样学生易学、易懂,效果好。

2.1.2问题式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便于集中学生思维,加强记忆。比如:会计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如何“替代”手工完成账务处理?通过提出问题,进一步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账务处理工作流程。

2.1.3情景互动式教学

老师讲,学生参与,师生共同进入情景思维状态,因此达到一种高效思维状态。比如:日常账务处理中记账后凭证的修改,老师讲,学生参与回顾手工条件下的红字冲销,通过互动式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2.2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采用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会计信息系统账务处理技术。让学生完成账套的新建、账簿的启用、初始化设置以及凭证的录入、填制、审核到过账、结账、生成报表,掌握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

2.2.1自主体验式教学

“实验在前,结论在后”的实验方法,以学生实验体验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自行操作、自主探索、自行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如:计算机会计实务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学生实际操作、研究分析为主,教师讲授、演示和辅导为辅”的全新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融入角色之中,直接体验作为企业会计、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出纳、采购员、推销员的感受,面对虚拟市场,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学生由此可在实验中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体验承担的经营风险与责任。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们学到了计算机和管理知识,掌握了管理技巧,感受到了管理真谛;同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检测学生在知识结构和深度上的不足,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面改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

2.2.2跨专业的实用性教学

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是跨专业的,它融合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管理与分析、管理会计、企业采购、销售、仓库管理等内容,因此我们设计的实验资料就要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涉及各项业务核算和管理内容,必须重视实验资料的多样性,使学生打破专业局限,体会全面企业管理的概念。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其整个企业管理是一体化的,数据一次输入综合多次利用,实现了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因此,在本课实验中,就必须尽量体现这个原则,凡是能够实现自动转账的业务,就一定想办法实现。将来进一步的发展就是要打破企业的局限,利用计算机网络更广泛地从社会上收集原始数据并向外部提供会计报告。这一课程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和科学管理技术,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将来高度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3教学改革与设计创新

3.1学科竞赛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教学与竞赛检验相促进的课程教学结合的方式是本课程最大的特色,学科竞赛比一般课堂教学难度更高,更先进,更贴近现实,以此推动教、学双方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并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相应的,由于教师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能在学科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动力。选拔技能水平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暨eRp应用技能大赛,学生参赛成绩充分体现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和指导老师水平的提升,反映出学科竞赛与课程建设的互相促进作用。这种模式适合推广至本专业其他课程(如eRp沙盘模拟)。

3.2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双向联系

课程既遵循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体系,又尽可能反映当前主流会计软件或eRp的发展水平和实际处理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采用理论结合实验教学的形式,在理论讲授中随时结合上机内容,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在上机过程中教师随时对上机情况进行点评,结合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深入化。

3.2.1设计层次性、立体化的实验案例

实验案例的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包括会计软件基础操作技能实验、综合操作技能实验。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3.2.2重视第二课堂教学

通过成立课外学习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帮助有兴趣的学生多接触和学习其他财务软件。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与老师交流思想,开拓思维、积累知识和经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3.3就业导向式教学模式

3.3.1选择我国国内主流先进、市场占有率高的财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

国内主流成熟的财务软件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后既可举一反三,又能适应今后就业的需要。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授课程举例时,不局限于教材与国内的软件,搜集了当前流行的国内外eRp软件,如oracle、Sap等,向学生介绍其使用方法,并对编码设计方案、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调用、数据传递方式、数据库设计方案进行例示,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真实的软件,使学生不再对理论望而生畏,而是将其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加之目前相当多外企或国内大公司均采用oracle、Sap,学生们通过学习本课程,扩大了视野,增强了应用工具的软件技能,在就业上也多了一份砝码。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相当浓厚。

3.3.2教学和考证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

教学中与电算化过级考试相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考证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就业打好基础,体现了这门课程的优势和特色。

3.4搭建个性化的网络教学平台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积极进行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采用网络教学形式,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得所需要的专业资源和会计电算化资格考证信息。通过网上答疑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环节。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发挥网络资源教学优势,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操作技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中兼顾eRp的先进管理思想与设计理念,实验教学中在eRp系统的平台上构建包含核心实验和扩展实验层次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实验平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不断以系统的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了教学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肖红,张运,苗金燕.高校物流管理专业eRp教学研究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107-109.

[2]黄明睿.技术师范院校eRp教学改革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0(3):212-213.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监所会计电算化;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监所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数据库技术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进入信息化时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会计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经济计量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产生的综合性学科。会计数据数量庞大,分布在企业不同的业务部门,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需要经过会计部门的不断加工、处理才能形成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由相关联的数据集合构成,因此数据库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是密不可分的。在《会计电算化》中,教师除了介绍简单易懂的会计软件操作外,更注重结合数据库知识,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举一反三,既增强了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实现会计软件的规范化操作,又加深了学生对数据库的直观认识,激发其对深入学习数据库应用技术的兴趣。

一、从数据库的角度加强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及其下属各分局是用友集团的长期合作伙伴,因此我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以用友财务软件的学习为主。但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仅仅学习财务软件的操作是不够的,还要了解和掌握财务软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报表的二次开发等知识和技能。这些都与数据库的学习和应用密不可分。数据库是按照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数据集合,在一个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管理严密的信息系统。用友财务软件后台为SQLServer数据库系统。SQLServer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许多数据库应用系统都是以它作为后台数据库。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了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这一流程,会计信息由输入会计数据、保存会计数据和信息、会计数据的处理与转换以及输出会计信息构成,它是一种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把数据库基本知识与会计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数据库操作,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数据库的意义,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原理。

二、用数据表的概念认识会计数据的基本内容及存储方式

要在库里面存放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管理,这是数据库的基础。数据表是按行和列组织起来的数据集合,一般具有特定的主题,可以将任何可用的数据放在表中。操作财务软件,首先要明白输入的会计数据在哪里保存,如何被保存的;开发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也要设计表现和保存这些数据的“数据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据表知识贯彻到财务软件的学习中:每一张记账凭证中都包含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内容摘要、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等数据,这些数据被放在一张数据表中。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在会计记录中可以表现为“发生时间”、“摘要”、“会计科目”、“金额”、“附件张数”、“经办人签名”等属性。目前广泛使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由一系列二维表组成,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表中的每一列表示数据的某一个属性,在数据表中称为“字段”,表中的每一行表示一个具体的属性值,在数据库表中称为“记录”。把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在记账凭证中,主要包括“年月日”、“摘要”、“会计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内容,它们是一张数据表中的几个字段,它们从不同方面表明了一项经济业务的属性,在数据表中表现为不同的列;而这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内容则以“行”的形式表现在表中,有多少笔经济业务就有多少这样的“行”,它们被称为数据表中的“记录”。大量的记账凭证就是通过这样的“表”表现出来的。

三、数据的属性帮助理解会计数据的内涵,规范会计软件的操作

在学习数据表的概念和操作的基础上,引入数据的类型概念。定义数据类型的目的是区别不同数据在输入时的不同要求,即要遵循的相应规则。具体到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在输入会计凭证中的摘要信息时,要明确输入的是“文本型数据”,就要按照文本型数据的输入要求进行操作;输入借方、贷方金额时,就要按照“数字型数据”的输入要求输入数字,而不能输入文本。设计了数据的类型,还要对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进行属性的设计。如定义数据的取值范围,在数据表中就是定义字段的大小。结合会计的常识性知识去理解:在工资的计算过程中,如果职工的月工资不会超过万元,如何在输入数据过程中防止异常数据?一张手工会计凭证的最大值是多少?这时很多学生会想到数据的长度,进一步又去思考小数点的问题、小数位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实例,学生结合数据库中应注意的问题认识到:一是不同的数据可以通过定义其类型进行区分。例如,输入货币指标时不能输入文本,输入数字型的文本就不能进行数学计算。明确了这一点,学生就不会再输入非法数据。二是定义不同类型数据的属性可以提高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例如,一般情况下输入会计凭证时不允许逆时,即输入下一张凭证时其业务时间不能小于上一张凭证的业务时间,要对这一点进行正确性验证,可以为其定义有效性规则。上述问题都可以体现为会计软件操作的规范性。学生学习了数据表的相关操作之后,理解了数据表的设计原理,明白了会计软件操作的限制,能够在出现错误时及时找到原因,更有利于会计软件的规范化操作。

四、创建会计科目表与其他表之间的关系,帮助加深对数据库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篇7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项目化”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曲焕波(1967-),男,吉林永吉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教研室主任,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及会计电算化教学;李鹰(1963-),男,吉林长岭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及教学管理;孙凯(1979-),男,吉林吉林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及会计教学。(吉林吉林13202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34-02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融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在岗会计从业人员的不适应性主要有二:一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软件的大量开发应用,单位的会计核算从手工记账向电算化转化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传统记账式的财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二是通晓国际会计准则的财会人员严重不足。企业等用人市场对财务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职会计教育的一些旧理念、旧方法已经明显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高职会计教育者应正视现实,对会计教学进行深入改革,在现实的会计实践活动中进行组织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严峻的形势以及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高职会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培养出有能力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财会人才,是高职会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成因

1.职教理念。从高职院校和财经类本科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对比看,主要优势体现在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去处理工作岗位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然而,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在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导地位,这无论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是在教学大纲上都表现得很明显。尽管有些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已认识到这一点,但大多数教师还未找到适合高职院教学的方式、方法,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这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训环境。“会计电算化”课程操作性很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配有会计实训室,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但是,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一是硬件配置与实际工作环境存在差异,二是实训用数据大多与教材上习题相类似,没有完备的贴近实际的仿真会计模拟数据,无法满足实验实训需求。其实训效果是可想而知。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但每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又不可能给对方在经济上予以补偿,所以大多数企业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非常少。

3.教师能力。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本身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现象。

4.教学方式。现今高职教学手段虽越来越先进,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实质的突破,课件内容大多来自教材,缺少可用于对学生进行实训的教学项目的安排。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侧重点

传统手工会计更侧重于会计的核算程序、会计记账、算账的过程;而会计电算化是把简单、重复的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软件来实现,所以会计电算化更侧重于系统的初始化过程和会计信息的初始确认、计量过程及会计信息的分析使用等,而记账、算账、费用结转、报表数据的产生及月末工作都是借助电脑自动完成。因此,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是一个显见的事实。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深入,使得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成本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工作通过计算机系统并行进行,会计信息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使会计信息在企业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计划、控制等工作中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弄清传统手工核算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侧重点,可以使“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更清楚、中心更突出,能够根据岗位群的要求,合理设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情境和任务,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灌输,让学生更多地在高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并最终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篇8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设置;问题;完善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it,Business,accountingprogressiverealizationofcomputerization,computerizedaccountingcourseadaptedtothetrendofsocialdevelopment,therearebroadprospectsfordevelopment.Computerizedaccountingcoursesetupnotlongintheteachingsystemsettings,therearesomeproblemstosetuptherealotofdebatableissuesintheteachingsystem.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ofthecomputerizedaccountingcoursesintheteachingsystemsettings,andimprovemeasurestoaddresstheseissues,thesettingsofthesystemofcomputerizedaccountingcourse.Keywords:computerizedaccountingcourses;teachingsystemsettings;problem;perfect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国家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还存在着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忽视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不明确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应该以专业培养为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很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的目标设置并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内容较为混乱。教学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使学生学习的范围大,但深度不够,博而不精,对教学内容也没有标准的规范,往往几门计算机课加上财务会计课就构成了会计电算化课,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特点没有显现出来,作用也没忽略。学生走出校门后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了解并不深入,专业技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中的需要存在脱节现象,往往还要经过重新的培训才能上岗,影响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信息技术是日益发展的,与之相应的会计电算化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如果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就使会计电算化的技能优势降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实际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很久都不变更,很多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都没有在教材上表现出来,关于会计电算化的选修课程又少,学生了解新科学技术的途径较少。现在企业中普遍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已经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知识,如果只学习普通的办公室软件,不利于自身竞争力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应该在专业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比如熟悉纳税筹划、掌握eRp软件的使用等等。

(三)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低

任何学科都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更是如此,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实践教学却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薄弱环节。虽然大多数学校都有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验室,但实验室的条件却不能适应教学要求,实验教学的软件系统往往比较落后,也没有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教学的手段也十分单一,多半是进行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学生只是对实验进行模仿,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社会实践环节缺乏实效性,学校往往对将近毕业的学生设置社会实践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入社会,利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社会实践很少真正让学生得到锻炼,这是由于学校和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不重视造成的。

(四)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的因循守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掌握程度。会计电算化课程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记。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在实验环节,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做法模拟一遍,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评价体系也不尽完善,课程评价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也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评价大多数仅局限于书面考试的方式,考试的内容也不全面,主要侧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对实践能力甚至没有考察,不能全面综合的掌握学生的学生程度。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体系设置中的完善

(一)明确教学体系的目标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了解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扩大学生的范围。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相关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性学习,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规划,了解市场需求的动向,使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课程设置实现动态化。教学体系目标的明确能够使会计电算化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在走出校门时能够直接上岗,或者减少接受培训的时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特点,在教学体系设置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丰富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的案例来源于企业,或者接近企业的真实情况。其次,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分阶段进行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等,使学生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要想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和财务业务的处理能力,并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课程设置中要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增加实验教学课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针对会计电算化的学科特点,教师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也锻炼了实践能力。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流程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总结

在教学体系设置中我们要正确面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构建合理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使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加成熟、合理,促进学生职业水平的提高和会计电算化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纯.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与课程设置探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隋冰,王忠孝.如何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北方经贸,2007,(7).

[3]朱波强.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8).

[4]吕宏.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基于我院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篇9

cdio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http://运作(operate),是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和做中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以cdio模式为教育理念,从课程构思环节形成对课程的指导方案和定位,从课程设计环节创新现有的课程教学计划和内容,从课程实施运作环节形成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从课程运行环节作为课程教学体系修正和完善的依据,真正地将cdio理念贯穿到会计电算化课程重构的各个环节。

1、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课程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区别于本科层次教学,强调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区别于中职层次,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职业判断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潜力培养。另外根据对历年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得知,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的学生主要分布在中小企业及基层工作单位,因此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科目,本课程旨在培养熟悉国家财会法规政策,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实务,熟悉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充分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理论与操作,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财务软件进行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编制电子报表等电算化操作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会计技术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

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也就是用电脑代替手工做账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必须学会手工做账,所以该门课程的前修课程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成果核算和财务分析,因此该门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审计,财务管理和会计综合实训等。该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初中级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该门课程的建设重点为一核心,二拓展,即将财务软件中的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作为核心教学模块,该核心包括会计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建立会计账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掌握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后,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应收应付子系统作为拓展教学模块。

3、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包括建立会计账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等能力)、工资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和应收应付业务、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

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明确单位会计电算化组织过程和相关内容,掌握财务软件各个模块的操作过程,能够熟练应用掌握财务软件的综合业务处理。(2)能力目标:以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的各个情境模块为内容,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点,能熟练、正确的进行操作,提高会计电算化实务处理的专业技能。(3)素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巩固前面所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同时,更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处理,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进一步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通过完成上述目标,达到职业教育课程的功能:提高就业能力,全面发展智力,完善人格修养。

4、内容定位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具有将财务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账套的初始化设置能力、账套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日常业务处理能力和账套的期末业务处理能力;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会计业务处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该门课程的重点是账套日常业务处理能力、账套期末业务处理能力,难点是账套期末业务处理能力。

5、教学进程

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三步走教学:第一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通过项目形式实施任务驱动的日常教学,每周四节共20周;第二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通过完成真实企业的仿真案

转贴于http://

例实施综合实训,实训一个周;第三步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进行实习,为期两个月;会计证考试和毕业顶岗实习,创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延续。

6、实践教学

按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分情http://境组织教学,使得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其次,教学和实训采用的会计软件用友t3软件,与职业资格考试和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软件一致;再次,实训采用的会计资料,是虚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仿真业务;最后,进行实训操作时,学生分别以不同的会计角色进行授权范围内的会计业务处理。实现了“所教即所需,所学即所做,所做即所用”的教、学、做、用一体化目标。依据“实际、实用、实践”原则,同步操作,边讲边练。做到在“讲”中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流程,在“练”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实务操作技能。

7、考核评价

由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多元化,因此采用实施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和社会考证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即3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即70分)。形成性考核由学习过程、实践环节和平时作业考核三部分组成,学生除完成一套账的一个月的业务操作外,还需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对所做账套和实验报告的检查,比重为1:2:3。

期末考核内容分为基本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比例各占50%,期末考核采用在试题库中抽取试卷的方式。把课程的成绩考核与职业资格证颁发结合在一起,大大促进了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问题;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达,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让人们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是学习工作中必不可缺的工具。同时,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形式,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通过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了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学习的重视不够

很多财务人员习惯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他们觉得电算化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对电脑做账有一定的偏见,没有认识到电子账的重要性,在实践工作中没有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规范操作,导致效率低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受此影响,领导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课时安排不够,学生掌握情况不好,对软件的使用、功能、作用等都没有足够的了解,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也不高,没有很好地使用好电子计算机这个工具,直接影响日后财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顺利推广和高效使用。

2.会计软件使用不规范,软件需要完善;相关电算化教材欠规范

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极不规范,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财务软件的相似度高,导致系统重复开发率高,同时也造成软件开发不规范、功能不足等问题,部分开发公司的售后服务也不完善,为后期的使用埋下了隐患。我们现在教学中使用的软件也存在一些相关问题,如教学软件和实际使用的会计软件有一些界面和功能上的出入,教师教的软件和学生工作中遇到的软件会有一定区别,造成教学中的各种困难及与实际脱节。会计电算化的教材也是百花齐放,教材中也有各种错误,在编辑教材的体系结构上还需调整,需要更好地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规律,使之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

3.会计电算化与前续课程的衔接情况不容乐观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安排在大一下期和大二上期进行,学生要能正常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必须首先完成《会计基础》等前续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的学习情况也直接影响到电算化的学习的效率。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有缺陷,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未形成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开始接触会计软件,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较差,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老师在讲解软件操作的同时还要不断补充相关会计专业知识,致使课程进度减慢,课程学习的效果降低。

4.教学方式和教学设施比较落后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很难满足信息类课程的要求。会计软件教学的演示操作、财务系统的案例及数据的分析等均需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实验室内讲授,学生学习知识比较直观,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相对比较落后,计算机硬件配置较低,软件版本较陈旧,软件运行效率低下。因此,各高校在会计软件的教学改革中应更加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设施方面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5.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高校会计软件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时分布多,实践操作课时少,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同时,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网络技术的关联性学习不够,导致软件的学习孤立性大,软件的使用效率不高。课堂的教学应加强学生这些方面意识上的培养,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工具性的特性,使先进的会计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得到升华。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在会计课程教学中,首先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比较复杂,首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包括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该有实验教学内容,因为该课程的特殊性,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规范化训练。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对电算化课程的重视

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是财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电子做账的意识和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电算化的好处,使用电算化软件可以大大节约人力,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让会计工作更加规范,更好地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工作效果好。让学生愿意也乐意学习这门课程,工作中乐意使用财务软件。

2.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最新的财务政策,不断更新财务软件

定期组织学生学习电算化的相关法规政策,加大对财务软件使用技能的培训力度。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不断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教学中不断更新财务软件版本,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才能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步,使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进步和提高,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会计工作岗位。

3.注重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

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使用和操作水平低下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瓶颈。要熟练规范地使用电算化软件就需要会计人员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掌握财务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internet知识峰方面内容,要求学生能出来简单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技术问题。这就需要操作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紧跟时代脚步,让财务工作满足时代的要求,让财务软件的使用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工作服务。

4.注重电算化理论知识与财务软件的结合点,专业知识学习更加扎实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升华课。同学们已具有一定会计基础,在本课程授课时要注意和前期课程的衔接,在软件操作中引入财务基础知识的概念、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制造资源规划(mRp)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等,让学生们在新课程的学习中能更快上手,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专业课程在学习上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掌握更加扎实。

5.改进教学硬件设备,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电算化系统规范实验教学

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演示清楚,课堂知识量大,课堂中多媒体使用频繁,这就要求学校增加对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投入,保证配套的教学设备及相关硬件、软件更新适应教学需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保证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鉴于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极强的特点,需要学生在认真观看了老师操作演示的基础上自己上手操作,在书本例题实现后,还需完成相关的作用习题,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将书本知识完全理解和掌握。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要求老师在教授这门课时,也要注重教法以及方法;课程的实训体系和案例实训体系均需不断完善,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以求以让同学们学会、学懂,日后能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会计业务服务。

可见,会计电算化已是当前会计工作的必要工具,它通过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为电算化的进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带来了挑战。目前的高校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在财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怎样让计算机发挥更大的工具作用,怎样更好地控制电算化发展的瓶颈,怎样让学生学习效果更好等等,都是我们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话题。

参考文献:

[1]王洪.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2009.

[2]惠保德.高校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浅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6(5):229-231.

[3]李春青.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学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及实现[J].现代教育科学,2009(6):l-44.

[4]胡承,刘昭君.兰州石化公司eRp系统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浅析[J].科技传播,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