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十篇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十篇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8:53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篇1

教学方法不合理,单一的实训操作形式与实际工作脱轨许多学校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分开,课堂上对课程的学习采用分模块学习,没有全盘考虑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训,不能够全方位地模拟会计工作流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一边讲一边操作,然后让学生跟着操作一遍,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是学生容易淡忘所学内容。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学生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没有从企业实际运行的角度让学生模拟会计工作者的做账流程。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主要媒介。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不能只作为一门以操作为主要内容的独立课程,应将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融汇贯通于整个大学教学期间。各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均采用eRp软件,它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应将各专业课程与eRp软件相应的模块操作进行对照练习。完成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后,上机操作完成在eRp软件中的应用。最终达到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并能具备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

2.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训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安排上,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教学贯穿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分配好会计电算化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进度与上机时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际动手能力。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争取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掌握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实践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弥补那些在教学环节没有领会的知识点。

3.自编适合学生实训的教材和案例

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复习之本。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经济业务在教学中极少见到,高质量的更少,软件文档也仅仅提供了一些非教学内容的说明书。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经济业务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编写的实践教程结合企业实际,模拟真实材料编写案例,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我院使用的电算化软件是用友U8.72基本财务系统,以往使用的教材都是分模块设置案例,分模块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后无整体概念,到了用人单位后往往无从下手,难以胜任工作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能熟练的对软件进行操作,全面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尽量采用教师自编实训案例和实训教程。运用财务软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处理,并独立完成设定的会计事项。通过会计软件操作,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的方法和程序,了解会计工作如何使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处理。

4.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理解整个账务过程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为了达到其真正目的,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时采用了讲授法、讲练结合、逆向思维等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然后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最终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的方法学习和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要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彼此相互帮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

5.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结合,强化技能实训

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课时的分配,都应着眼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实训内容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当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相互融合后,会计电算化相关操作项目分散到各门理论课程中,自身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无法体现。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电脑会计处理流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应将手会计做账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相结合,将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综合化。通过模拟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再通过财务软件,首先是应用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然后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借助两种做账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质量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是法规的盲区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始至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规章。但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无论是单位的领导,还是单位财务部门的财会人员尚不知道上面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

(二)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

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三)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性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四)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偏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二、加强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思路

(一)企业应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范畴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企业要求从采购、销售、库存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资金和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管理软件作为管理工具,要保障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数据方便地进行交换与重组,将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规范化管理电算化行为

一个国家的会计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颁布指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进行的。只有用会计准则指导会计业务,才能规范会计行为。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今天,用会计准则同样可以规范电算化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有:财务会计软件采用的标准、具体业务处理、人员职责等。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便是最好的体现。

(三)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人才总的培养目标是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是能力培养,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使广大会计人员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革命给会计领域带来的重大变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会计学科形成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大学会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满足社会对未来财会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高级的、现代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势在必行。

(四)加强控制

1.加强组织控制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超速发展,会计机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如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岗位包括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岗位,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分为会计主管、出纳、核算、稽核和档案人员等。而电算化会计岗位则是操作员、维护人员、直接管理人员和会计软件人员。以上两种工作人员之间不得兼任,还要明确软件开发人员、维护人员不能兼任操作员。并建立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且分工科学,责任明确。各岗位都得到一定的授权,并用密码控制,防止非法操作,越权操作。这样各岗位人员互相制约和内部牵动,能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并能及时的发现错误。

2.加强操作控制

会计电算化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在会计软件中购置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如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时间应及时予以提示和制止。建立操作日志制度,计算机程序中应对所有操作留有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对日记账和已结账业务设置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程序,要修改必须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来更正,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

3.数据输入(出)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由数据整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通讯,数据保存,数据输出几个部分构成。在这些环节中分析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分析系统设计过程中是否在实现各个功能时嵌入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嵌入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发挥作用,对于一些潜在的可预见风险是否在系统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否对不可预见风险的处理留有系统空间等等。由此保证各个环节的数据准确、有效和全过程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完整。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电脑原始数据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确认后输入计算机内,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原始数据输入时的准确性。会计资料是单位的绝对机密,一旦泄露将给单位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磁性介质的可复制性又使会计资料极易泄露而不易发现。故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出不论是磁性文件还是打印资料,输出后均应立即受到严格管理,以防被人窃取或篡改。

总之,21世纪的会计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我们应该抓住这一良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

参考文献:

[1]王娟.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9,(1):30-31.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问题与对策

1企业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根据会计核算原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计算机代替人工处理企业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是单纯的会计信息的记账工具,更是通过计算机及会计信息平台为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提供更为科学、合理、占用资源最少的方案,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会计电算化应用可以促进会计行业的规范发展,促进会计工作的职能转变,不仅是事后记账,更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

2企业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2.1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不到位,认可度不高

许多企业管理者没有全面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企业的作用,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起到代替手工记账,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核算速度和准确度的作用。没有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决策以及经济效益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导致企业在实施电算化过程中人力物力投入不到位,得不到各级管理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操作人员要改变长久以来的工作习惯,不理解、不配合。导致运行过程当中实施不到位,运行不顺畅。

2.2企业管理思想老化,基础薄弱,原业务流程不规范

企业多年积累的管理方法和业务流程都根深蒂固,是否符合电算化要求。企业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流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提取是否准确、完整。操作人员基础薄弱,计算机操作能力有限,对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流程不熟悉。这些都制约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进。

2.3企业的电算化软件技术水平和层次较低

随着产业升级和企业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从简单的事后核算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向综合管理型电算化系统转变。但许多企业依然不具备足够高的电算化技术水平,或者具备了技术基础却无法取得高效的管理成果,制约了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现今我国多数企业仍然使用早期功能单一的会计软件,各部门使用软件各不相同,信息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工作效率不高。像eRp等大型综合性管理软件,企业能成功实施的较少,多数因为人员技术水平而达不到目标效果甚至半途而废。因此,企业具有的软件技术水平制约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

2.4会计电算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企业往往缺少规范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机制,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流程十分严谨、复杂,环环相扣,没有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机制规范,实际操作中容易操作不规范,导致统计错误,系统输出错误结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因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充分,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阻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没有健全的内控管理机制,因操作权限设置、会计档案等安全保密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和商业机密泄密,给企业带来极大地损失。

2.5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保密性存在漏洞

财务信息是企业的重要信息和商业机密,局域网和因特网带来了共享访问的便利,同时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同时,网络病毒和黑客的入侵,也对数据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操作人员权限设置没有严格的限制,用户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服务器出现故障时造成数据丢失等,都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数据和信息的保密和安全造成了威胁。

3解决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新认识,转变观念。让公司管理层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记账方式、核算方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扩展了会计数据领域,并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分析。成立实施小组、制订小组成员的职责范围、制订详细实施计划、培训计划和考核机制。将企业领导纳入实施小组的管理层,起领导和监督作用,实施小组分级设置,按会计功能模块分为几个小组,各小组挑选一名能力较强的成员担任小组联系人,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按计划分工合作。遇到问题逐级上报处理。这样,一个架构清晰的实施小组将保证电算化实施的顺利进行。

3.2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系统培训

充分调查收集企业原有会计核算流程,进行分析讨论,对不合理的流程要加以修正或重新设置,对繁琐的流程在保证管控效果的前提下进行精简优化。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避免会计人员的抵触情绪。同时通过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和电算化系统的专业操作能力,避免因操作能力低下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3重视软件开发,选择合适的软件

会计软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就在于管理功能,实际上这也是会计电算化诸多工作目标中较为重要的功能。利用计算机技术依据会计原理、成本原理来优化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通过统计分析为管理层提供预测和决策,这样才能使系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而选择适合企业自身规模和发展规划的软件,则是实现软件功能和企业管理目标的前提。成熟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虽然通用性较强,但企业管理方面的个体需求则难以直接实现。因此,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则显得尤为重要。解决这方面问题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招聘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然后再进行企业内部培训,使其熟知企业的业务流程,熟知会计核算流程,提升其二次开发能力。二是选择专业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成熟稳定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要适合本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可扩充性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选择实力强、技术能力强的软件实施商,由实施商提供二次开发服务以及系统运行保障。

3.4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电算化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企业应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以及实际作用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必须结合企业本身的基础条件及发展要求,提出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操作流程。其次,制定周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防意外发生导致档案损毁无法挽回。最后,完善健全内控制度,根据相关法规,明确电算化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管办分离。

3.5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高安全防护措施

第一,企业应设立系统管理员岗位,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检查。管理服务器不得让人随意使用,不使用不明、未经病毒检测的各种存储介质,不浏览不安全网页。严格控制局域网的访问权限,增加防火墙。坚持每天进行双备份会计档案,分处保管。同时要求定期检查、复制电子档案,防止因存储介质发生物理损坏而造成档案无法恢复。会计档案要分别保存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避免因一种类型档案损毁而造成档案无法挽救。第二,加大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培训,要求财务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强的认识,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第三,提升系统防护水平,加强密码管理,建立起企业信息化安全防火墙。

4结语

会计电算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每一个新的事物产生和实施,必将经历与原有老旧思想作决裂的困难和挫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注重基础管理,规范业务流程,重视人才培养,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洁枝.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2).

[2]徐乐琳.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6).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篇4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应用学科,是一门技能性要求很强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学上更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上对于如何上好这门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97-02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入了市场化阶段,会计电算化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不仅大型企事业单位陆续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众多中小企业也争相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在若干年后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当中会计核算软件是核心,会计电算化人才是有力的保证。因此,如何培养一批实用型、操作型的电算化人才成为关键,而要培养人才,就有必要对会计电算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与别的学科不同,它是一门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应用学科,是一门技能性要求很强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学上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学科在教学上多是沿用“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注重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自学与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若电算化教学仍用采用这种教学手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操能力上肯定与预期的要求相关甚远,因此,针对这门科的特点,中职学校在电算化的教学上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教材的选用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特点选择实训资料较为全面充足,实训步骤较为明确的教材

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如果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编写适合中职生使用的教材,使用起来将会更得心应手。我校多年以来注重财会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培训,因此,组织教师在2010年根据广东省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大纲的要求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使用起来效果较好,但随着2014年考试大纲和考试模式的变化,教材内容与考试大纲有所不同,需要重新整理与补充,这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创新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会计电算化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课下布置作业的传统模式上,必须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就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看和听的传统模式上,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而要让学生“动”起来,笔者觉得可以采取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教学(演示教学法)

由于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都不够精通,自学能力也较差,而且注意力也较难集中,所以在初学阶段演示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笔者会把知识点分若干实验,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教学功能,将教师机的电脑操作屏幕及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学生,让学生现场观看和听讲后马上安排相对应的实训内容。例如,在增加扣作员时,教师可以在演示完增加操作员的方法后停止屏幕广播,让学生马上操作,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分类解决,个别问题个别回答,共同问题集中广播教学。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让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有效灵活地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

(二)“先主干,后枝节,再综合”的教学方法(先主后次再综合教学方法)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缺乏耐性的特点,在讲授时笔者把主要操作流程(主干)先讲,让学生在短短的几节课内,先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初始化处理―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让学生对操作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后,继续围绕电算化流程进行枝节细化讲授,即围绕会计电算化的教材顺序讲授各章节、各模块的相关知识。例如以账务处理系统为例,详细讲授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流程(总账系统初始化处理―录入记账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对账―编制报表―账表核对―结账),带领学生攻克一个个模块,并注意多让学生操作。

(三)手工会计与电算化操作结合讲授的方法

由于学生是先学习了手工会计的知识,熟练掌握了手工会计的操作流程与方法,对于手工会计如何填写记账凭证、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报表是得心应手的,因此,若能把《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教学与手工会计相应内容模拟实训同步教学,或在安排手工会计的模拟实训之后能做到强化复习手工会计的实训,相信电算化教学能做到事半功倍,而且能让学生联系起来学习,把手工做账与电算化做账对比学习,更能体验电算化做账的高效性与准确性。有条件的职校还可以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把手工会计模拟实验资料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建立账套、增加操作员、科目编码、设置辅助账、查询、定义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验资料,分成若干个实验单元,应用于电算化实训教学。

(四)分角色,分组练习法

通过分实验上机练习后,到了后面的综合实验,模拟企业实际,采取分角色岗位,分组练习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岗位责任感,让其明确其岗位职责,发挥学生各自的特点与专长,使学生在准工作化环境中,领会知识,锻炼技能,并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三、注重教师的专业进修学习与教师自学激励机制的建立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学校应成立会计电算化教研室,并通过多种途径让教师走出去校园,进企业学习。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道德法规外,最重要的是突出上机实验,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中心。

参考文献:

[1]范爱云.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创新探索[J].时代教育,2013(10).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电算化 管理效益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改变会计工作组织及人员分工,改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诸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从客观角度出发,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在财务流程、管理流程、人员素质等三个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尚有一些需要提升或者改进的空间。

1.中小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操作便利、融资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经营较灵活便于转型等。这些特点反映在推行电算化上主要在三个维度上存在问题。

1.1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在电算化过程中,传统的会计记账模式将会由原来的主导方式变为辅助方式。管理模式、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操作规程也会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相对来说,传统意义的会计工作在职责分工上有疏漏应急事件处理较为便捷,比较而言,开展电算化会计后,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也带来了诸如内控与风险、职责细化与监控、应急与保密等一系列矛盾冲突。一方面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重复繁杂但压力小的传统会计与审计的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则是高效便捷压力大精细度要求高的电算化管理模式的新挑战。现实情形是,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在沿着惯性滑行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混合式管理模式。在数据的处理存储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被动地而不是主动及时地调整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形式,制定出基于电算化环境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这是在实施电算化初期诸多企业存在的通病。

1.2从业人员的问题。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在政策、产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会计人员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人员素质是攸关全局的重要因素。在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人员不仅仅只要求有扎实的财务知识、核算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的初步能力也是财务人员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此种情形下,流程式地机械地运用现成的软件还是灵活自主地实现软件功能的最大化,考量着操作人员计算机技能与会计知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财务人员是原来传统手工会计核算下的员工经过短期培训上岗,明显的弱点是对软件知识知之甚少,一旦出现由于电脑或是软件操作不合适就会出现无以应对的现象。会计人员开展电算化中素质的欠缺将影响中小企业电算化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1.3财务处理流程的问题。中小企业资金流量小、融资渠道窄、资金规模小等特点,极易造成财务流程简单等弊病。在电算化实施的实际工作中财务流程规范度上,规模越小往往越会简化。中小企业工作流程大都仍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甚至电算化应用主要局限在账务、报表、工资三个模块上,还没有尝试会计软件应用模式,在已实施会计软件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财务流程的不规范体现在核算方法、制单管理方法等的不一致,极易导致账户的发生额失真或失去意义,给会计信息的核对、乃至管理者的决策,产生了极大误导空间。表面看来是核算财务处理的人性化实施,实际上极易导致管理上的漏洞。电算化过程中财务处理流程的不规范将导致财务核算混乱,为企业潜藏巨大的风险。

2.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如上问题,且在上述各个方面尚缺乏具体操作程序步骤和管理经验。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电算化过程中应突破各方面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2.1加强管理流程的落实。财务是企业重要的经济命脉,财务管理是攸关现代企业管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关节点,其流程的重要性不容小视。主要有出纳岗工作流程、销售费用岗工作流程、管理费用岗工作流程、固定工资岗工作流程、材料审核岗工作流程、成本核算岗工作流程、销售核算岗工作流程、工资福利岗工作流程、税务岗工作流程、内部审计岗工作流程和主管岗工作流程等。所有这些流程应当根据企业的性质,重点把控几个流程。这些流程的落实,对于企业规避风险、保证经营管理者受托经营责任的履行和为投资提供有用信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良好有序的管理流程可以帮助企业摆脱面临的“融资渠道严重不畅,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等待或者把握时机、降低风险、堵塞漏洞。

2.2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在财务流程、管理流程、人员管理三个要素中,人员素质应当成为核心因素。考量财务人员的基本因素包括职业道德和能力技能两大方面。这两个因素都很重要,务必兼顾。“要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提高会计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小企业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坚持持证上岗原则,定期不定期地举办讲座或者请专家来给大家充电,这是确保财务人员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重要环节,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法制观念的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课;另一方面,要制定措施,狠抓落实,逐步形成人人关注关心财务管理的氛围,积淀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即从领导层到财务管理者,到财务工作者,都要形成并践行“大财务”的理念节俭和用好公司的每一分钱。

2.3加强财务处理流程的构建。解决中小企业财务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套适合的管理流程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账务等三个方面处理程序。财务处理流程务必把握好原则性:一是账务处理程序要与本单位的业务性质、规模大小、繁简程度、经营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等相适应;二是账务处理程序要能正确、及时、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三是账务处理程序应当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简化核算手续,提高会计核算效率。梳理好财务处理流程,对于提高财务效率,理顺财务秩序,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都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3.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建议

构建财务处理流程、落实管理流程、提升人员素质仅仅只是解决了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的突出问题,确保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还需其它相应的配套措施,如财政部门相关政策支持、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外部审计管理监督、硬件技术支持以及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优化电算化管理效益,呈现出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篇6

就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而言,对于教师的综合性要求较高。不仅需要翔实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还需要对于人力管理和信息分析等学科的基本规律有一定的掌握和实际应用分析能力。同时要紧密配合会计学和各等级财务会计的理论,通过对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常用常务系统进行核算时,其数据结构内核,功能组织和架构,总体工作流程等,最好能对软硬件原理和操作都有自己的观念,从而在后续的改进和开发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新。这样的复合型专业会计人才正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尽管涉及多种课程内容,仍然要以会计专业为核心。要始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强调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对于前导会计类过程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配合上机等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于会计业务规则的掌握。只有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情境下都能够时刻牢记会计的基本准则才能够做到将计算机技术为会计学所用,而不是在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中模糊了会计业务的针对性和多变性。综合来讲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应该以会计业务的基本原理的多角度梳理,常用会计业务系统的开发,安装和操作维护为实践主线,辅以一定的案例分析和场景综合,从而培养既能进行科学研究,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化会计信息专业人才。

2当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扩张对于会计人才的期望和要求。主要不足有:第一,沿用传统会计教学习惯,教学安排不合理。传统的会计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实务训练两部分构成。其中理论教学往往会从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常用的方法入手,逐步渗透核算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制度准则和法律法规,对前导课程的知识进行梳理;而后简要介绍典型会计软件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并详细讲解如何利用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实务训练往往给定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往来表,要求学生通过使用特定的会计软件针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和汇报。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和报表的处理,工资和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及相对应的采购应付系统和销售应收系统等模块。这些模块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只有对每一个处理流程都足够熟练才能够胜任现代化会计业务的计算。但是由于传统会计的教学对于实践的课时安排往往集中于帐务处理和报表处理这两部分,导致学生难以对其他模块有较为透彻和深入的了解,真正进行会计核算时,无法独立完成完整的会计核算全部流程。第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固定。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内容往往采用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的制度和流行的软件为模版进行教学讲解,但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这些知识内容早已被取代,虽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但是无法做到和现实情况相统一,只有借鉴作用而不能结合实际,紧跟潮流。另外,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解和上级示范为主,学生很少能够进行完全独立的软件使用,接触到的软件使用场景也几乎固定,不会出现某些现实会计业务中常见的错误,导致学生在进入真实多变的会计行业后,面对很多软件使用故障和模糊不清的任务操作不知所措,无法通过问题现象的分析排除故障,解决困难。在教学考核方式上,基本都是笔试考核占主流,脱离了会计电算化重视实践操作的初衷,不利于培养灵活多变,能够处理各类会计业务的实践性人才。

3如何结合社会发展进行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实践训练和上机操作进行统一的整合和课程设计,成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以会计电算化为前导课程的实践类科目。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模拟现代企业中的会计部门的不同职位,在会计系统中分管不同任务,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往来情况,进行各环节的会计业务处理。定期以数据分析和业务报告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改进小组中分工不明确和流程不清晰,计算不精确之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二,引入与企业间的实习项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会计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也非常之快。学生往往在书本上学到的系统操作知识,待进入会计行业之后早已被淘汰,因此需要重新掌握,磨合期较长。通过进入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不仅能够对当下较为实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还能够通过会计行业较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的指点,获得与课堂教学不同的学习角度,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4结论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手工会计;内部控制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原有的人工记账、计算、整理等会计工作都被计算机中的应用程序所代替,计算机在应用程序控制下,会自动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并且将最终数据结果以报表或会计账簿的形式输出。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处理过程及逻辑思路基本相同,只是处理手段、方法及形式有所改变。会计活动的目标,并不因操作方式的变革而改变,实施内部控制是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种方式的共同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内部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而制约和协调企业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行为。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有序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速度和质量,以此保证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因会计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模式的内部控制方式部分被取消或改变,原来通过帐证核对、帐帐核对、帐表核对的控制方式,基本上已不复存在,会计电算化采取了更加严密的输入控制,原来通过签字、盖章等方式实现的控制,代之以权限分配等方式来实现。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新特征

相对于手工会计的手工处理方式,会计电算化在速度、效率、财务分析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会计工作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由于操作方式、处理手段等方面的变化使得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相对手工会计凸显出一些新的特征。

首先,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组织工作更为系统化。在手工会计的组织方式下,企业的会计部门通常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划分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负责不同方向的工作,各个方向的工作虽然是围绕会计这一主体工作来进行,但是各个方向的工作是基于会计原则和会计目标来发散进行的。而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传统会计活动中的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计算机来完成,所有的信息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得到统一处理。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相关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根据计算机运作流程需要来进行划分,如划分为凭证审核、数据录入、数据输出、系统维护、综合管理等,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紧紧围绕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流程运作要求来进行,因此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组织工作更加系统化。

其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更为复杂。从控制手段来看,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会计技术的结合,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借鉴手工会计的内部控制原则,同时还要考虑计算机技术的管理特点,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就是手工控制手段和程序控制手段的结合。从控制主体来看,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主体由原有的会计部门转化为财务会计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来组成,不同的参与主体所履行的职责和享有的权限不同,系统管理人员主要在于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操作,虽不是财务人员,却需要对财务人员的权限控制进行管理,因此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涉及的主体更为复杂。从内部控制程序来看,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数据都在程序上有所显示,会计部门在传统会计业务基础上,可以完成其他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相对手工会计其控制程序更加复杂。

最后,会计电算化内部应用技术高端化。电算化模式下,会计业务的处理方式、处理程序、储存方式、储存媒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带来的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安全、数据保存等问题都需要采用新的控制手段。以会计电算化的权限控制来看,虽然会计人员的权限由系统管理人员分配取得,但是系统的权限控制并不是无懈可击,如果系统操作人员和会计人员通过应用系统联合作弊,其犯罪行为便很难被发现,计算机信息的集中性处理特征,使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内部控制失控造成的损失相对于手工会计更为严重。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内部控制需要采用更为高端的技术才能起到有效的内部控制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几个主要问题

1.权限管理不严密

手工会计模式下,企业往往通过领导人签字盖章来确定经济活动中的不同岗位对会计工作的各种管理权限,并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活动的部分控制。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权限管理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程序管理员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立不同的帐套,并设立不同的帐套主管,帐套主管可以对本帐套内的相关事宜进行操作,但是不能对其他帐套的活动进行干涉。在每个帐套内,系统管理员通过权限分配使会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不同岗位人员对帐套拥有不同的权限。通过层层设限,相关人员可以在工作职责范围内对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行查询、编辑或整理。相对于权限管理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许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权限管理并没有采取严密的管理措施。具体表现为企业在上机操作方面没有设置严格的操作流程,相关人员使用系统的合理性、合法性并没有受到严格控制,不同程度上存在密码共享、职位与密码等级保密程度不符等现象。权限控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控手段,相对手工会计业务可追踪的特征,会计电算化模式下,计算机的信息数据修改并不能明确具体主体,而只能通过权限来推定,若权限管理不严,则往往容易发生数据信息泄露或数据信息被篡改而不能踪到具体责任人,从而使企业的损失无从弥补。授权不明、权限管理不严格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权限管理的常见问题。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根据我国财政部规定,企业要推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必须要达成一定条件,同时还要经过同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许可才能运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追求会计电算化带来的高效率高效益,许多企业往往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就推行会计电算化。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需要经过计算机与纸质记录并存的过渡时期,通过并存过渡,企业的会计活动可以由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平稳过渡,有利于保证会计活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财务支持和管理活动。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同时并行将给企业财务部门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完成常规的手工会计工作,同时还要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一起,对会计电算化所使用的应用软件进行应用测试和熟悉,并把相关财务信息输入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对财务活动的参与及财务人员正常工作秩序被打乱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变得复杂起来,企业需要出台各种管理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如数据输入制度、处理制度、输出制度、信息系统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等。许多企业往往在制度不完善的状况下就开始使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没有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为企业的会计活动埋下了隐患。也有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制度建设只是徒有虚名并没有切实执行,会计电算化运作存在着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管理松懈等问题,甚至出现了系统程序员兼操作员、凭证输入与审核并进等各种严重影响会计信息安全的现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而对系统数据来说,如果内控制度不完善,系统数据被非法修改、拷贝或是系统程序控制失效,就会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崩溃,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数据控制不规范

从会计电算化的运作流程来看,其工作原理实质上就是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各种数据信息是会计信息在计算机上的转换,数据信息的安全就是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数据控制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点问题。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在在这三个环节出现各种数据控制不规范问题,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胁。在数据输入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审核流程,往往会出现数据不科学、不完整、重复或遗漏等问题,会计电算化中的数据信息在计算机应用程序中集中进行处理,一方面的数据误差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使得多种账簿、文件甚至是整个系统失真,同时信息的错误源头还不容易发现,从实践运作来看,总有部分企业对数据输入并没有设置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因此数据输入不规范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普遍现象,直接降低了会计电算化的可信度;其次,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系统参数设置不合理或者会计日期设置等问题,导致相关的数据处理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会计活动信息;最后,会计电算化数据信息在计算内的控制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而计算机数据信息输出后同样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为了使用需要,企业往往会打印会计信息报表或财务分析报表在经营活动中加以运用,由于缺乏必要的输出信息管理制度,往往会造成一些比较机密的企业经济活动信息输出后因随意处置而造成信息泄露,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4.安全性不够

会计电算化中的数据输入后,往往集中于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与手工会计的多重会计资料相互佐证不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计算机内的会计信息在一个系统内互为支持,如果系统出现意外,就会造成系统内的信息部分或全部丢失,且往往不可恢复。为了保障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安全,会计电算化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应坚持天天双重备份,并分人分处保管。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往往没有真正落实备份,致使电脑一旦出现故障或磁性介质损坏时,部分会计资料就会丢失。另外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时间有限,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经验短缺,多种情况下企业都比较注重使用功能,而对会计软件的安全性有所忽视,使得高科技诈骗、舞弊、贪污的会计犯罪行为屡见不鲜。

四、推进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三个具体措施

1.明确人员职责分工,严格权限控制

“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不同的工作人员在确定的工作领域内工作,各司其职,各级主管依照相应的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是传统会计工作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通过对人员职责权限的明确分工,手工会计通过层层把关来实现业务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运作前,工作人员需要借助管理员从会计电算化授权系统中获得权限,根据其所分配的文件和口令进行业务。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工作人员可以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因此明确不同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适当的权限分配是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实现内部控制的首要前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其会计业务处理基本全部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征使得会计电算化岗位产生了职责集中,部分工作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也有计算机操作人员能够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人操作处理,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系统管理员在会计电算化中有特殊作用,负责整个系统的运作管理,如果系统管理员并不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那么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就需要进行慎重且细致的分工,避免会计信息在系统管理员处被泄露,反之,如果系统管理员是企业的财务人员,那么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高度掌控性便与其本身在财务工作的内容有所冲突,容易造成相关人员为了达成某种财务目标而进行系统篡改等问题,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企业的工作需要,会计电算化的各个岗位工作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交叉设置,但是部分岗位因其职责内容问题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不能交叉设置,如软件操作岗位与审核记账、信息系统维护与审查岗位就为不相容岗位。明确的工作职责、合适的权限分配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推进的重点任务。

2.多方加强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会计电算化运作环境

从运作流程来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分为输出制度、处理制度以及输出制度,从功能划分来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则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制度、职能权限管理制度、操作流程规范、数据信息修订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操作日志制度等。系统管理制度主要是明确系统运作的管理制度,包括机房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等,通过系统管理制度,在总体上明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运作的制度环境和准则;职能权限管理制度则是对相关人员赋予适当权限的管理制度,制度主要是遵循会计基本原则和计算机系统管理与运作的基本思路,对系统维护员、操作员以及数据管理人与进行合理权限分配,形成相互制约、有效促进、层级管理的计算机内部控制模式;数据信息修改制度则是借鉴手工会计中修改必注明的思想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予以保障,通过数据信息修改制度,使得会计电算化中的已经储存的信息修改通过冲正或补充登记更正的方式保留下修改痕迹,以备日后核查;操作流程规范是对系统正确应用的保障,不同的应用软件都设定了相应的操作流程,不同操作时序下的操作行为将得到不同的操作结果,因此严格业务处理流程,有利于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或误操作等行为发生;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是对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以打印方式保存,并对相关档案的查阅、储存、保留期限进行相应的制度规定,使输出后的信息数据得以妥善保管;操作日志制度简单但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问题的追查有很好的帮助,是会计活动安全性的又一保障。

3.严格数据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手工会计下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后,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和会计报表的生成和查询等工作都有计算机来自动完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里的数据处理结果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互为支持的影响作用,一方面的数据失误往往会形成重复错误,并不断扩大,最终带来整个系统的数据失真,因此确保会计电算化下的数据管理是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安全性的基本保障。对于数据管理的加强,可以从数据的输入审核、系统控制、输出数据管理等方面来着手。在数据输入之前,要加强对原始数据的审核,最好能够避免输入工作和审核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模式,输入之前的审核和输入时的复核有助于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数据信息进入系统后,不同人员有不同的权限,通过各方信息的输入,同一系统上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便有可能查询到其他更多的信息,容易发生信息泄露和信息被修改等影响到信息真实性安全性的问题,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出现,加强系统控制,严格权限管理,是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的直接渠道;其他对数据输出方面的管理在上文已有详细论述。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是会计电算化实施的灵魂,正确的数据信息才能使会计电算化运作真正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圆.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舞弊及其防范策略[J].商业会计,2012(8)

[2]李军奕.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探析[J].财经界,2013(5)

[3]张瑞丽,李少轩.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3)

[4]刘芳.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3)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篇8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操作技能课程。该课程是集合会计学、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综合交叉学科,是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相对复杂、兼具理论性和实操性的应用型课程,是为培养适应信息化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电脑操作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的一门主要课程。纵向来看,该课程是会计基础知识和信息应用技术的运用和融会贯通,是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提升;横向来看,与会计职业规范、岗位实际环境对接,通过财务软件分岗位学习和综合操作训练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将来就业、创业的适岗竞争能力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以用友eRp-U8为例。用友eRp-U8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平台,以集成的信息管理为基础,以规范企业运营,改善经营成果为目标,帮助企业“优化资源,提升管理”,实现面向市场的赢利性增长。牡丹江师范学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以用友eRp-U8为平台,涉及软件中的总账、报表、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薪资、销售、采购、库存、存货等模块,完成某生产型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外部银行业务、市场业务、税务业务,企业内部凭证编制、材料核算、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业务,让学生理解各模块及各个操作程序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提升学生基本财务、业务技能。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1.市场思维。通过会计电算化模拟企业的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是市场,采购什么,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应该由市场决定,企业只有做好市场分析与预测,才能生产和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2.战略思维。会计电算化工作涉及企业的采购、库存、制造、销售、财务等经营活动,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各个环节的关系,更要思考如何将企业的采购、库存、销售等所有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该如何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整个企业“供应链”的优化。eRp-U8将管理思想、模式与企业的管理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为学生的创业思维提供了方向。

 

3.团队意识。会计电算化课堂在完成基础教学后,会将学生分为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供应链会计等职位,各职位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来共同完成企业的经营业务。这让学生的团队意识有了全新理解,不论是哪个团队,它的健康运转依赖于所有成员的良好协作,必须要求成员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而不是自行其事。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创新创业技能

 

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核算,是将零散的经济活动信息利用会计方法加工整理为系统的信息传递给相关的信息使用者,以便信息使用者做出相应的决策。会计电算化工作是通过财务软件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简单的来说就是用计算机核算取代手工核算。但无论何种形式的核算,本质都是运用会计理论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所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不仅强调学生会操作软件,更要求学生明白操作软件的目的,最终要完成的工作是什么,这就离不开会计学等财务知识。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如何确认,如何计量,如何报告,以及财务分析、成本分析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知识,所以如果只会操作软件不懂财务知识,那么这是无法完成正确的会计处理工作,无法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电算化工作便失去了其根本的意义和作用。

 

财务知识是创新创业人才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而会计电算化课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通过对U8系统的操作来处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使学生巩固了相关的财务知识。

 

三、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电算化会计的操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应用软件的不同,操作也会相应变化,为此,仅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强调操作流程的思路,抓住业务本质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领悟电算化的精髓,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实验操作中,思考计算机完成了哪些手工的实际操作,计算机内部都做了哪些工作。比如:在讲授采购模块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在销售业务发生时会计要完成哪些分录,其次思考在采购经济业务时需涉及到哪些原始凭证,进而考虑这些原始凭证应该在哪个模块填制或审核,还有考虑处理经济业务时数据的链条关系,如何传递,最后考虑生成凭证在哪个模块完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U8中操作的顺序,也能理解软件所完成的工作,又能巩固会计的基本知识。

 

另外,目前eRp-U8系统仍保留了较大的开放空间,可让学生积极发现目前系统存在的漏洞,参与设计,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电算化工作中去。

 

(二)引导自主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操作软件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只是给他们指导思路,余下的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再不断鼓励他们自主解决。比如:讲授销售模块时,必须要进行库存和存货的期初结存数据录入和记账工作,其中库存的期初结存要对每一项存货进行逐一的审核或者选择批审,才能保证库存管理模块中有可用的存货数量,但是学生往往忽视这一重要操作步骤。进行销售业务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库存中显示有足够的数量,但是系统提出出货量不足。此时,一般不直接给出学生出现此问题的原因,要求学生顺藤摸瓜,反复思考、查找和此业务相关的步骤和单据,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出在哪里,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预防再犯此类错误的效果。

 

(三)鼓励、引导学生对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步骤、要求等质疑问难

 

在学生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时,对于部分掌握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发现现在使用的会计软件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讨论改进方案。比如:讲授货到票未到的采购业务时,需要进行暂估入库处理,教材给出的答案是借记“库存商品”,贷记“在途物资”,此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在途物资”科目在财务会计中所学到的核算范围,这与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范围并不一致,引发学生思考在此处使用该科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可否修改为某科目或增加新科目来处理暂估入库业务。这样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会计软件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另外,针对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这些功能主动按需设计,努力提高自己的独立创新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操作

 

各模块、各操作步骤间互相牵制、互相联系、环环相扣是eRp-U8操作的最大特点。比如:完成采购业务的正向操作顺序是:库存模块填制审核入库单(省略请购、订货、到货)——次够模块生成审核销售发票——应付模块中审核销售发票并生成记录采购成本的凭证——存货模块中进行正常单据记账——存货模块中生成结转入库成本凭证,所有的环节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的操作都依赖上一环节的正确操作,完成所有程序后可要求学生清除和此业务相关的所有操作,这就是从下游到上游的逆向操作,通过逆向操作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各模块、各环节之间相互牵制,相互联系的关系,比如要清除销售发票,那必须先去应付模块中删除凭证,再取消审核,才能够回到采购模块中删除发票。

 

(五)引入“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将eRp-U8与其他软件比较

 

所谓“比较教学法”是指要指导学生比较类似事物,发现并归纳其间的异同,从而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本质是将会计的核算等职能由计算机操作替代手工操作,操作流程与手工会计有联系也有区别,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手工与电算化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的区别找出。另外,目前市面上大大小小的财务软件十分之多,应用比较多的比如用友、金蝶等,而用友公司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发了U系列和t系列的软件,应尽可能的多提供给学生各种资源,让学生横向比较不同财务软件的处理方式、操作流程等方面的不同,这样可以增强对各种财务软件的认识并积极探索各软件基本操作的共性,学会归纳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篇9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实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早已经身处与一个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与理论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与丰富,作为我国会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会计软件产品众多、软件体系日趋庞大、更能更加强劲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才能满足我国会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教学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如何优化与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编写与制定,是该文即将着重探讨的地方。

1推广实践性教学对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1.1能够加快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已经对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因此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在职教育,在加强对现有在职会计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从基础知识抓起,从实践操作出发,培养出一大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系统设计人员,从而满足我国当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而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在于门槛低、针对性强,因此,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有着眼于实践性教学,才能培养大量的会基础操作、掌握基础技能的会计人员,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游刃有余,在会计工作中做到从容应对。

1.2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用人单位的需要

无论是企业、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目前市场上的各种会计软件种类繁多、功能强大,足以满足各个单位会计工作的需求,因此他们仅仅是需要那些能够掌握和使用这些软件的会计人员。而中职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正好符合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真实需要,能够培养出熟练操作当前市场上各类会计软件的会计人员。

1.3符合中职学校的招生特点

与大专院校的招生对象不同,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有很多是学习基础薄弱、升学无望的同学。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这些学生将来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点,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远比教他们更高层次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课程,要现实和可行性的多。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是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推广实践性教学,教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性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的实用型人才,才是当前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应当做的。

2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掌握好各种会计专业课程的连接,能够让学员既熟知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逐步熟练各类流行会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在课程的设置上应着重于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训练,安排实用性强、典型的财务软件教学课程,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基础技能,在离开学校后能够迅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适应和胜任,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实际需求的

接轨。

3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是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我国众多的中职学校都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了电算化实验室,但在实验器材、实验软件的选择上却各不相同,导致很多学校的电算化实验室没有起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的不理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无法真正培养出实际操作力强的学员。因此当前应着重加强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购买紧跟时代潮流并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实验室的设备应与当前市场保持同步,才能使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加大在实验室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在综合电算化教学软硬件的全面、稳定和前瞻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教学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仿真性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而有效的保障高质量教学的需要。

4会计电算化教材与实验软件的选择

不同的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材和实验软件的选择上,应立足实际并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保证操作性强、满足市场需求和专业性的基础上,或采用自主编写与采购相结合,或直接购买主流通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等形式,开展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并有多年成功教学经验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自行编制教材,并配以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软件系统。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学校,应当认真参考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市场上选购满足本校教学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和软件,当前市面上各类会计电算化教材众多,因此在选购上应体现实验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购买那些既有全面理论知识阐述,又有实验手册、参考资料和实验软件光盘的正规教材,方便学生快速领悟教学内容的同时,满足未来市场对学生就业的实际要求。

5模拟课教学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开展

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教会学生在掌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并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培养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在教学中模拟课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模拟课程基本的流程如下。

5.1系统的初始化工作

⑴建立会计电算化的科目体系,首先是设置科目的编码,教学中应遵循编码的原则以及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和教会学生编制科学、实用的会计科目编码。其次是准备科目的年初余额和有关发生额,这些资料通常在手工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已经十分完整,能够直接使用。

⑵其他初始化资料的准备

第一是要确定操作人员的相关权限和口令,其次就是确定凭证的分类方式,最后是设置常用的摘要、凭证以及自动结转凭证。模拟课教师应当依据具体实际状况,教会学生设置常用摘要、凭证和自动结转凭证,从而减少汉字的输入量,提升工作效率。

⑶将初始化资料输入相应计算机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初始化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保证今后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依据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教师在实习中制定的总体设想和具体方案进行,做到准确、细致,无误的完成初始化资料输入工作。

5.2日常业务的计算机操作

⑴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

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的账务处理系统是学生上机实践的重要关键部分。该项上机操作实习,是学生掌握日常业务各系统的关键。在完成初始工作之后,指导老师按照上机操作的程序,指导学生将日常账务数据一一输入处理系统,然后协助学生对具体业务操作,如录入、记账、审核、记账、查询、备份等,让学生全面熟悉与掌握电算化系统中账务处理系统的基础业务。其目的,不止学会操作,进而还要了解该管理系统的原理所在。能够做到,根据已掌握的账务系统,对其他同类相关的账务系统也能做到快速熟悉与掌握。做到对会计软件的全面掌握,成为电算账务管理方面的通才。

⑵单项核算系统的操作

在掌握基础账务处理系统操作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与掌握其他单项处理系统,如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应收、应付账款系统、存货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辅导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对各项核算子系统进行基本实践操作。

⑶会计报表系统的实践

在电算化系统中,比较复杂的是报表系统,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熟悉各门类的模拟资料。同时根据要求编制各种计算公式,检查公式等。还要学生掌握如何定义表格、公式、与查询、打印等操作。

5.3会计资料的对比

经过上机操作实习,学生会在此过程中,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实习,生成相应的电算会计核算资料,这些会计核算资料都会作为在第三个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的实习资料。这一业务实践过程称为“会计资料对比”,其目的在于检验整个模拟实习的实效性,它是手工操作向电算化操作的重要过度。只有经历了这一对比分析的过程,才能对电算会计业务有全面的认知与实践,才能表明模拟实习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形式的模拟实习,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手工和电算会计有了更加全面和亲身的体会,也对电算会计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电算会计模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对电算会计模拟实习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程度,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6结语

我们能够看到,在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种种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实际操作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性会计电算化人才,满足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仝惠林.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与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徐春梅,于泳.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为会计电算化应用培养了大批人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特的、综合性的、实践性极强的会计边缘学科,目前各院校的会计专业均将其作为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优化配置课程内容,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高职毕业生。下面,笔者结合多年《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试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法与教学考核等方面谈几点思考。

一、树立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和教学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取决于合理、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建立在会计岗位的现实需求及其发展方向上。由于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定位的依据主要是适应会计岗位的工作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革。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着重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与之相相应的教学内容是主要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三方面的能力欠缺:一是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二是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三是对不同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为了更好地适应会计岗位的需要,弥补上述不足,笔者建议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配合,以学生对各类软件的自学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培养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比较、作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内容。

二、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应考虑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的特点,在课程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两者之间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遵循基础理论教学为能力培养服务、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侧重于系统管理和软件维护等方面的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明确“学生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同时具备掌握财务软件的管理维护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进行了初步的构建:(1)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这一部分着重讲述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意义,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国际会计电算化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等。(2)会计软件维护,通过对财务软件的上机安装、调试与维护,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会计软件,并掌握对软件进行管理、维护的基本技能。(3)各类会计软件的应用。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内主流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安易等)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账务的流程,并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应收与应付往来核算等。

三、电算化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要充分高效地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实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与之适应的教学模式,需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改革。但是在会计教育改革中,存在着注重教学方法改革而忽视教学模式改革的现象。这种改革是舍本逐末的,以案例教学法为例,即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mCai),如果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结果可想而知。最终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而沦为新的纸上谈兵。如果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对会计技能进行系统训练,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到仿真的会计工作流程中,真切地获得会计体验,则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均会获得到较大的提高。下面以笔者这几年在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学模式作一介绍。

1.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紧接着对会计软件操作、系统维护和管理等实践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创设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内容背景,利用会计业务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模块性引导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操作、掌握相应知识。电算化项目教学模式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集中时间教学,在时间上划分模块。与一般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会计软件在应用时的数据录入量大,且要求上机资料与内容具有前后连贯性,应建立专用实验室,增实验室授课时间,连续开课,集中时间教学;二是教学内容上划分模块,如:初始设置、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往来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模块。再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小的“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目标任务定向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2.开设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相结合的模拟实训,强化综合技能培养。通过单纯电算化实训,学生基本能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但对于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异同点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为了加强学生对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理解,同时也为即将走上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顺利顶岗实习乃至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应集中时间进行会计电算化岗前培训,采取“利用相同实验资料分别进行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的模式进行培训教学。对该项实训,事前一定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对实训资料、实训流程、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实训进度、考核细则等进行周密计划。其中,在电算会计实训中,进行合理初始化设置后应指导学生与手工会计同步,分阶段进行实务模拟操作,让学生比较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异同,同时从中体会会计电算化的强大优势。

3.加强校企的联合与协作。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可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参观、见习以及顶岗实习的制度,使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地学习、工作,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共同考查,共同考评,达到从学生向技能生的过渡,实现他们的转型,也是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当前各种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特别是会使用电算化软件人才的需求巨大的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此法尤为可行且有效。

四、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1.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实训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对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实训法大家都比较熟悉,下面重点介绍一下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法。所谓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一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知识,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模拟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包括设计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等。作业设计可以小组或者个人独立方式完成。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关系的联系性,正确把握会计软件操作的关键要领和精髓;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2.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会计电算化专用实验室和网络教学。在实验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软件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在实验室中,教师和每个学生各拥有一台电脑,教师可以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控制学生机(如广播教学、学生演示、屏幕监视、分组教学、文件分发、作业提交、视频直播、远程命令等),学生机可以进行电子举手、自动接收文件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意义是:有利于会计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的指导工作。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网络教学必须具备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等一些基本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校园网和课程网络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训指导、实训题、练习题库、疑难解答、自测考试等模块),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实现个性化。

五、重视课程教学考核

在考核内容设计中,首先对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认真的分析比较,确定能力培养目标与要求,并据此明确相应的考核内容、标准与方法。在开设课程之前就应明确考核的目的和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在考核过程设计上,可将终结性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结合起来,由于会计电算化学习内容较多,在终结性考核中由于时间有限,一些模块在期末考试时可以不涉及,将其挪到相关教学模块之后的阶段性考核中进行。如学生对考核成绩不满意,在一定时间内可多次参加考核,成绩合格者可进入后面的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可重新考试,直到考核通过为止。在考核方式上,可采用全部上机操作考核或理论考核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组织。

参考文献

[1]张洪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