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医与家庭教育十篇中医与家庭教育十篇

中医与家庭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8:11

中医与家庭教育篇1

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教授恩格尔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中提出“现代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应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至今已近20年[1]。这其间,医学界就医学模式转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wHo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但在当今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只从生物学角度认识疾病,将患者看作生物体的做法仍相当普遍的存在着[2]。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人们仍在强调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生理生化指标。

1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医疗现状

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前10位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脑血管疾病、心脏病、肿瘤排在了我国城市居民死因的前3位。死因谱中因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嗜酒、缺乏体力锻炼、不良性格、环境因素(如心理紧张、环境污染、意外伤害)等引起的死亡已占绝大部分。死亡谱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人们发现不少依据生物医学模式产生的医疗措施根本是无效的。据世界知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报道,有二至四成的患者接受了对他们没有效果或无明显效果的医疗程序。大多数诊疗的施行,其实都只是因为医生们愿意“相信”诊疗有效。另据《德国医学》中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的报导:“目前在外科学的研究课题中,只有不到15%具有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这表明,到目前为止,有6/7的手术方法还缺乏可靠的数据,或者该数据对手术的参考性不大,以致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由于过分强调生物因素,忽视了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已暴露出其自身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许多资料表明,人类健康的保护与疾病的防治,不是生物因素所能解释的。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前部长marcLalonde把影响健康的众多因素归纳为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系统四大类,其中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最大。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估计,全球60%的死亡主要归因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目前导致我国人群死亡的前十位疾病的病因和疾病危险因素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占了37.73%。在美国,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的死亡占总死亡数的48.9%。美国通过30年的努力,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了50%,这其中2/3是由于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获得的[3]。由此可见,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社会,居民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疾病尤其是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家庭健康教育的作用

2.1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指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4]。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健康促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5]。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KaBp)认为:卫生保健知识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6,7]。以健康教育为手段的干预能够给人们提供防治疾病的知识,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态度,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健康教育在改变人们不良行为方式、预防疾病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

2.2家庭及家庭功能

家庭是指亲密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里人们通过一个明确的承诺生活在一起,形成一个经济单位,他们照顾年轻人,通过依附的群体获得他们的身份。家庭里可能包括孩子也可能不包括。家庭经济来源于父亲、母亲或者父母双方都赚钱,也有可能是由几个成年人共同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也可能成为家庭的一部分[8]。家庭以强大的爱为特征,这种爱能给家庭成员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单位,具有独特的功能。国内家庭医学理论认为家庭功能是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满足家庭成员各种需求的能力,体现在家庭成员间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彼此间情感沟通以及共同承担生活事件和压力的能力等方面[9]。根据家庭结构规定家庭功能的原理进行分析,家庭功能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家庭的本原功能即人类自身的生产功能,这是家庭的首要功能。家庭的这种本原功能具体可分为以下4个子功能:一是生育功能;二是养育和教育功能;三是扶养和赡养功能;四是人的社会化功能,这一功能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实现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第二类是家庭的经济功能即生产和消费功能。

生产功能是指家庭具有物质生产的功效,其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对社会发生作用。物质资料特别是生活资料绝大部分是在家庭中消费的,所以家庭还具有消费功能。第三类是家庭的衍生功能即组织人们社会生活的功能,简称生活功能。家庭的这一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子功能:其一是管理功能,对家庭物质生产和生活消费活动的组织安排;其二是权利功能,以各种政治的、利益的、思想的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监督调控以达到家庭利益目标;其三是文娱功能;其四是信仰功能,即家庭成员通过信仰及追求信仰的活动对社会产生作用;其五是情感功能,即家庭成员通过交流、沟通以满足彼此间的情感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3家庭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一个场所,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发生转变及危机时会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个人的健康状态也会影响家庭功能,甚至可以使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健康问题。家庭功能与个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家庭功能的评价可作为治疗的指针。家庭成员间具有特殊的关系,便于互相沟通信息,在信念和行为上易于相互影响。因此家庭是对各类人群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利场所。情感功能是家庭的一项主要功能,它能给家庭成员以安全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巨大的压力下,人们在社会中感到孤独无助,为了缓解这种无力感,人们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家庭,把家庭当作自己的避风港,用以保护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家庭成员之间会经常沟通,交流彼此的感受,使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获得心理上的稳定感。人们在家庭中可以凭借“一家人”的身份,获得外人所不能或不易提供的建议、帮助或关心[10]。这些都是家庭情感功能的作用。由于家庭的这种情感功能,使得家庭在预防和治疗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时具有重要的作用。Kashani等[11]考察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选取了患抑郁症和没有抑郁症的儿童各11例,用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量表比较二组儿童家庭功能的差异。结果发现,在亲密度维度上,二组儿童的家庭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症儿童的家庭亲密度明显差于没有抑郁症儿童的家庭亲密度,但在适应性维度上二组儿童的家庭不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由一群家庭成员组成,表现群体心理与行为。一个家庭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不是每个成员行为的总合,也不是每个人的累加,而是各个家人相互影响表现出的“团体行为”。#p#分页标题#e#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需要人们作为一个集体共同努力来改变。以家庭为一个集体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变家庭中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高血压是一种多因果的现代生活方式病。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改变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血压。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家庭的特殊功能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医学知识,对患者实施心理、行为等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去除危险因素,改善人们对高血压的认知态度,改变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3家庭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及指导方法家庭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其核心是教育家庭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1家庭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

家庭健康教育形式多为信息传播,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口头传播。如演讲、家庭健康咨询和家庭健康行为指导、家庭健康教育讲座和座谈会等。②形象化传播。如以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等进行传播。③文字传播。如报刊、杂志、书籍、宣传单等。④电子媒介传播。如录音、录像、电话、电影、幻灯、投影等。⑤综合传播。如行政立法、展览、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家庭健康教育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地选择健康教育形式,尽量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3.2家庭健康教育的指导方法

3.2.1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健康教育应对家庭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使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预防、减少或推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指导方法包括低盐饮食、不饮酒或少饮酒、不吸烟、减少脂肪的摄入、坚持经常性运动、学会松弛与紧张处理等。

3.2.2疾病治疗指导

3.2.2.1心理治疗强调心理认知治疗的重要性,通过家庭健康教育向患者讲明发病原因,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烦躁情绪,减轻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常用的心理疗法有以下几种:①认知重建;②疏导疗法;③暗示疗法;④松弛疗法。

中医与家庭教育篇2

从作用上看,家庭教育自然就有价值观建立、尊重个体差异、完成时代适应的功效。首先,家庭教育是个体建立价值观、认知伦理关系的初始点,承担一个公民责任的起点。“任何一处文化,都自具个性,唯个性之强度不等耳。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强,以中国人的家之特见重要,正是中国文化特强的个性耳。”其次,家庭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地方,它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能动性和主动性;最后,家庭教育是一个循环的载体,并随着个体家庭的不断扩大而完成更大范围上的影响力。同时,家庭个体都呈现一种开放的成长,最终完成一个适应时代的过程。从这三个意义上来讲,再好的社会教育、再专业化的教育时代,仍然需要家庭教育。

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失语和异化

作为哲学意义上的异化主要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外在的异己力量。失语从社会层面讲,主要是指某一事业功能的不断弱化,直至失效。将异化和失语这一概念范畴用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则体现在这一文化载体的重要部分,在强调理性工具和实用主义的环境下,逐步弱化其功能,并有成为附庸的征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近代化进程的推进,广泛涌现的新型学校教育受到了中国人极大的追捧,中国人开始放弃“孰本孰末”的思考与讨论,积极地投身于联系日益紧密、影响日益深远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之中。以教人修养和价值理念为主的家庭教育也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集中表现在处于社会重要变革时期的中国,家庭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新旧两种不同方式和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越来越失去了作为社会个体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地位,以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逐步替代了传统家庭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体。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中,中国人开始变得对现代化的学校教育产生了依赖,社会、国家、政府慢慢成了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因种种原因逐步退出了这一领域,成了社会教育的附庸。这必然导致失调———个人身心的失调和社会资源占有的“马太效应”。其最显著的表征是:道德水准的下降与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这种思想文化上的断裂与日趋白热化的竞争的现实把现代教育带进了一个貌似二元悖论的泥沼难以自拔。这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的学校教育几乎承担了所有的教育责任,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主要执行者———家长成了一种没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附庸,常常以提供费用、承担监督、督促学习为主要责任的面貌出现。

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同一性

学校德育教育就是教育者借助于德育的内容和一定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具有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素养的过程。然而,人的社会化进程最初是以家庭角色为原初,德育教育的始初任务自然落在了以培养人的家庭规范伦理和普适性人际交往规范为主的家庭教育中。从这个意义出发,德育教育最为人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德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一层面上具有同一性,两者共同担负着大学生个体在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引导和管理责任,帮助大学生个体正确处理社会化和社会角色承担。在现实的情况中,高校的德育和家庭教育却相互脱节,特别是在新时期下,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结构变化等诸多挑战,使得处于时代变化中的部分学生面临价值观念选择中的认知困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文化及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强劲发展,道德和价值认知困境在面临更多外界诱惑时,落后思想更容易侵入短暂的精神真空,部分学生出现了精神追求迷茫、道德评判标准扭曲的现象。如果把这一现象的问题解决方式仅仅看作学生个体自发纠正和完善的过程,而不着重引导学生个体的传统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相结合,从传统家庭教育中汲取有益成分来不断扩充、发展学校德育,势必会影响学生自我道德素养发展。

四、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对加强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将家庭教育的现代意义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内容有机地相互结合在一起,对于培养既具有现代竞争能力又继承传统家庭内容规范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学生具有现实意义。这一重要意义对于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校更突出,因为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及传播的重要场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地方,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据点。如何将两者相互结合,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汲取有益营养,发展学校德育教育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院校作为传统文化传播承继场所的功效,其关键在于:

1.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突出德育载体,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

在中国历史中,不同世界观的教育思想家们都以培养理想人格作为德育教育的目标,尤其是以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的人格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自觉追求,可见个人修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探寻当代中医院校德育教育的新道路,即将现代的高校德育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与传统家庭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将中医药院校的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家庭教育精华,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综合发展,并非是一味的否定与激进的超前,强调德育教育要继承传统文化也并非将传统和西方教育全盘地拿来与照搬,要在结合时代特点的同时,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

2.伦理道德教育为主,重视道德观念的教育

自家庭教育得以确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逐步渗透到教育理念中,形成并发展出自己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孝、和、诚、俭、勤”为主要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步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成为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彰显的主体。所印证的即孝道置于古代家庭教育的首要地位,不仅体现了子女对于父母抚育回报恩情,也是维系家庭、社会、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从此出发,孔子以“孝悌”为本的家庭伦理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家庭教育文化的渗透力,达到巩固家庭成员间的伦理关系的目的。从而将家庭的忠孝观念、情感内化为对国家的忠诚,成为社会、国家安定的基础条件。培养诚实守信的子女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直接关乎家庭教育成效。作为以诚信为自我人格标准的古人,十分重视诚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并将其作为传统内容一以贯之。可见,注重伦理道德教育为主,重视道德观念的教育,是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医药院校强调医学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一内容引入到文化继承地———中医院校,即是要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中与传统家庭教育精华同时发展,回归教育的初衷,以伦理道德和道德观念为主,注重两者的协调统一,双生双赢。

3.从个人自身特点出发,注重因材施教,注意行为规范的实践导向

中医与家庭教育篇3

关键词: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一、渥太华大学医学院与中国高校、医院有着广泛、多层次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贵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项目。

雅克・布拉德温:首先,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双方的附属医院自2013年以来建立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多层次伙伴关系,这是因为两个学院都有着雄心勃勃和兼容并蓄的国际化战略,且都有意愿与国外伙伴一起投资创造可能影响世界的项目。建立起这种伙伴关系的基石是世界上第一所中加联合医学院――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ottawa-ShanghaiJointSchoolofmedicine)。联合医学院引进北美医学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等一流资源,采取全英语授课,改革原有的本科医学课程教学体系,形成独特的“1+4”本科临床医学项目。从2015年开始,最多已有60名学生在高考后被录取并展开了一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学习。如果他们达到了预科课程的学习要求并且通过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遴选,最多将有30名学生可以继续进入按照渥太华大学临床医学课程打造的四年制医学培训,包括两年临床前训练(pre-clerkship)和两年临床习训练(Clerkship)。该项目不仅引入了北美医学研究的结构和内容,还介绍了如课堂学习、在小组中展开基于病例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自我导向学习、团队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以及先进的医师技能发展(physicianSkillsDevelopment,pSD)等多元技术。

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要满足加拿大医学院校认证委员会和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的标准。在北美,医学院校需要获得这些委员会的认证才有权颁发具有效力的文凭,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在全科或专科项目继续进行毕业后教育。我们对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的最初定位是从治理方式(双方院长和执行团队联合治理)到结构,再到课程内容等其他方面,都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最高级别的认证。

其次,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将为中国和加拿大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课程――在学习期间提供双学位项目,渥太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以及各自的医学院在本次代表团访问期间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如果联合医学院的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核要求,那么他们除了能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学士学位之外,还有望获得渥太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而对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参加暑期班的加拿大学生来说,他们也可以在完成包括中医、中华文化和卫生保健等内容的中文预科课程之后,有机会拿到双学位认证。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医学培训项目,这个双学位课程将为来自两个国家的学生提供更多参加同一联合项目以及获得两所不同大学学位认证的机会。他们将成为未来第一批真正面向世界的国际学生!

如今,加拿大与美国和大多数西欧国家一样都拥有较为完善的医疗体制,其中社区的初级和二级医疗发展良好,相互联系,与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相互协调。这种医疗体制的基础是家庭医师,他们长期跟随同一病人及其家属,并能够依据病人需要获得由专家提供的结构化支持。在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家庭医生受到尊重且需求极大,虽然中国目前尚不存在这种情况,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贵国“十三五”计划的一个目标。

加拿大医学教育系统旨在支持这种综合医疗体制,这也是第一个医学临床本科教学计划诞生的原因,就像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实施的这一方案,在此期间,学生将简要了解家庭医学,然后完成两年的家庭医学培训或长达五年的专科培训。医师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培训,以支持如前所述的从初级到超级专业(superspecialty)的综合医疗体制。

因此,基于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四年制学习课程的要求,结合中国医疗改革的背景以及对初级医疗的需求,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医学院在2016年创建了一项全科培训项目,该计划正在向中国的家庭医学领域引进加拿大的培训模式,有助于支持和促进中国的医疗改革。

在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设立了与其教学配套的国际家庭医生诊所。它不仅具有提供本科课程和临床实践家庭医疗培训的功能,还具备全科(家庭)医师师资及继续教育的培训功能。教师还可以通过该项目到渥太华大学接受师资培训,体验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与浦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同仁医院和社区活动中心合作开展这个示范项目。虽然这只是上海的一个示范项目,但政府最终可以运用这些信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我们培训的家庭医生不仅在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中学习,并且能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中国的示范项目中。中国政府非常支持我们的项目,但只在上海开展仍不足以发挥其最大作用。因此,我们一直探索在新疆等西北部地区设立远程培训场所的可能性,两所医学院可以通过尖端远程教育技术支持远程培训,进行师资培训。

此外,我们也努力通过协议促进渥太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两所大学附属医院建立联系。这些举措让我们能够使双方医院和部门相互合作,如仁济医院和渥太华医院,新华医院和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瑞金医院和蒙特福尔医院以及第六人民医院和渥太华大学医学教育创新部门。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基础医学取得了长足发展,这要归功于政府对实验研究的投入,但临床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协同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一起在上海新华医院建立了联合临床研究中心(jointclinicalresearchunit)。同时,为了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包括教学法、实验教学、医学教育技术等,我们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同创建了模拟教学项目。

因此,我们广泛、多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远远超过了大学与大学之间或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合作,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反映并符合加拿大和中国进一步的政府战略,以期扩大两国合作以及在文化、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院为什么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合作伙伴?

雅克・布拉德温:这要从2006年我就任医学院院长说起。那时我希望制定学院的国际化战略,因为当时教授之间、系部之间有很多国际合作,但还没有学院层面的国际合作战略。因此,我们也需要找到高水平的医学院作橛畔群献骰锇椋我们共同投资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且只能由我们共同完成的联合项目。

我们的第一个优先合作伙伴是巴黎笛卡尔大学。我们互派医学交换生进行合作研究,经过五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我们决定继续发展院校间的国际合作。此后,我们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建立了伙伴关系,这是考虑到以色列机构在医学研究和仿真研究领域都卓有成就。2010年,我们相信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接下来我们期待与金砖国家建立优先合作伙伴关系。

2011年,我们的第一个代表团来中国上海、南京、大连考察。我们受邀到上海交通大学参观,当时他们也正在寻找优先合作伙伴。两校的合作也得到了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的支持。之后,上海交通大学时任校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也到我院访问。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计划投资100万美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致力于医疗研究和医学教育创新。2013年10月,我们在上海签署了第一份合作协议,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DavidJohnston)、加拿大驻沪总领事里克・萨沃恩(RickSavone)、渥太华市长吉姆・沃斯顿(Jimwatson)出席了签约仪式。2014年3月,第二项合作协议备忘录的签署将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双方共同打造联合本科医学教育项目,该项目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批准,这为2014年10月17日启动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奠定了基础。

《世界教育信息》:在与中国院校、医院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的合作开展得相当顺利,因为双方的意向是一致的,同时得到了多方的支持。若说挑战,应该说是在医疗观念方面。中国人生病大多会去医院,而不是咨询自己的健康顾问,这与加拿大人不同。家庭医生实际上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他们在社区或是综合医院工作,可以及时探访有需要的家庭。在经过他们的初步诊断之后,如果患者需要专科医生,他们就会协助患者联系专科医院。在患者接受完医院的诊治之后,家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情况,并在家中进行相应的护理。这种做法使得加拿大整个医疗体系更加完善,国民更加健康,相比于生病就到大医院就诊,家庭医生制度也节省了家庭的医疗开支。其实,五六十年前,加拿大或者说北美地区人们对家庭医生的看法也和现在的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看法一样,是政府的推动和教育体系的完善使得家庭医疗蓬勃发展。现在的加拿大人愿意选择家庭医生进行初诊,超过50%的医学院学生愿意成为家庭医生。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庭医生在中国也会得到普遍认可,家庭医疗体制也会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渥太华大学医学院

具有研究、领导力培养、国际化三大优势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又有何种对策?

雅克・布拉德温: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是加拿大一流的研究密集型医学院,国际排名第68位,其引用率在国内排名第3。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其研究影响力世界排名第54位。

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研究,二是领导力培养,三是国际化。研究方面我刚才已经介绍了一些,此处不再赘述。领导力培养是指培养医学生成为医院、大学、国际组织中的未来领导者,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化战略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处在渥太华这样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中,讲着两种语言,具有强大的研究能力,因此我们有能力也应该向世界敞开大门。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在信息化方面与时俱进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一大优势是大模拟医学实验室的应用,如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学习应用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我们也投资教学技术研究,包括教学法、小组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帮助。

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现阶段很多大学共同面临的――财务挑战。在加拿大,各省在教育领域为大学提供财政拨款,因此当各省经济状况不佳时,大学就会面临财务困境。我们医学院还通过捐赠和商业途径获得资金支持,学院每年会获得1200万~1500万美元的捐赠,主要来自校友和在职的医生,这些捐赠大多有明确要支持的研究项目或者具体用途。我们还有可以营利的商业模式,比如医生专科培训。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由其国家资助,根据国家需求到渥太华大学医学院接受培训,如培训放射科医生。

《世界教育信息》:在加拿大,贵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是如何与医院进行合作的?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有5家附属医院:大型专科医院――渥太华医院、东安大略儿童医院、法语区的综合医院――蒙特福尔医院、为加拿大老年人和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服务的布鲁耶持续护理医院以及渥太华皇家精神护理医院。这些医院都承担着教学任务,医院的医生为学生讲课,也监督他们的临床实习。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并没有很多专职教授,大约只有100位教师进行生物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教授,因此各医院的医生是我们很重要的临床教授。我们的课程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以心脏的单元为例,学生会学习心脏生理学、心血管系统、心脏解剖、药理、临床、案例学习等。临床教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如何进行教师评估?量是否在评估教师的考量范围之内?

雅克・布拉德温:我们的学生会进行“评教”,通过智能手机对教师做出评价;教师还会受到同行评议。我们的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培训课程以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如果在经过培训之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不达标,他们就不得不离开教师岗位。

在加拿大的职业体系中,教师和临床医生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路径。如果你向着教师职业路径发展,那么你可以在模拟教学、教学法上进行更多实践;如果你向着临床医生职业路径发展,你可以做临床研究。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中国若想成为教授,必须要做研究;而在加拿大,教师则可以专注于教学。

三、渥太华大学医学院

积极推进中医和中医教育的国际化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评价传统中医?在中医教育国际化方面,您有何建议?

雅克・布拉德温:我认为中医不仅是中国的,而且对世界也很重要。一方面,在中国,中医专业学生得到完整的培训,获得学士学位,他们有能力并且非常适合做家庭医生,因为他们具有相关医学知识,可以帮助普通家庭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因此,我们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伙伴协议,并和上海交大联手将中医融入家庭医疗。同时,我们还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订研究合作协议,致力于药理研究、研发化学药品和新的药物疗法。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中医博大精深,中药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值得好好研究。另一方面,这种合作对于加拿大来说也很重要,加拿大人喜欢中医,但是他们不知道从哪里能接受中医治疗。我们的家庭医生大多不了解中医,因此不敢贸然尝试。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合作中,我们希望在加拿大开设一个诊所作为示范项目,在那里,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和加拿大的家庭医生组成小组,一起工作,共同商议出最好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服务。同时,我们也共同研制认证方针和规范。加拿大拥有多元的文化,也有多种传统医疗方式,但是质量保证制度不健全,加拿大政府对此非常担忧。我们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尝试做中医与家庭医生诊所结合项目,分别在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提供中医教育培训,并共同开展质量保证项目和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研究和教育上都是领先的,又了解中国的环境,而我们了解北美医学认证的模式,可以将技术与其知识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在加拿大实施的认证方式。通过这些努力,中医更易融入家庭医疗。相信在我们的支持下,中医也将更加国际化,因为世界需要它,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四、西医教育应重视医学人文,

激发学生同理心与同情心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元素?

雅克・布拉德兀喝缃裎饕浇逃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学生要学习太多信息、太多技术,他们越发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回归医学人文,即医学文化、历史、哲学等。我们在渥太华大学设立了医学人文项目,很多其他大学也已经开设了类似的项目,因为医学院学生需要保持同理心和同情心。研究表明,经过人文项目的陶冶,学生会拥有较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因此,我们已经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里昂一大合作开设了“医学和人文”项目。我们还希望融入博物馆元素,正在与上海、渥太华、里昂的科技类博物馆沟通,希望开创一个“医学与文化”的联合项目。

五、医学教授要重视领导力方面的专业发展

中医与家庭教育篇4

[关键词]个性化;连续性;孕期健康教育;网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6)07-0160-05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aternalandtheirfamilies'participationandsatisfactionrateintheuseofnetworkpersonalizedhealthyeducationmodal.methodsaftercompleted11coursesduringpregnancy,296primiparaandtheirfamiliesfrommay2012tonovember2014wereassign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theregistrationnumberrandomly.experimentalgroup(n=162)wasacceptedthefixedmidwifeteam'shealtheducationintheirhomesbyusethemoderninformationsocialnetworktoolsfrom28weekstopostpartum28dayswiththecontinuity,personalizedconsulting.Controlgroup(n=134)wasacceptedthehealtheducationinthepregnancyschoolandinstitutionaldelivery,postpartumtelephonefollow-upasusual.participateinpregnancycourseandsatisfactionofprenataleducationmodeoftwogroupsofpregnantwomenandtheirfamilieswerecompared.Resultsinthepregnancycourseparticipationandsatisfactionofeducationmodepart,experimentalgroupofpregnantwomenandfamilymember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therewereobviously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p

[Keywords]personalization;Continuity;Healtheducationduringpregnancy;network

现代产科服务以健康模式为基础,从孕产妇为中心转变为孕产妇及其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生育是家庭事件,需要家庭参与和决策。国内外研究表明,孕期健康教育对降低社会原因剖宫产、促进正常分娩具有重要作用[1,2]。分娩对于孕产妇来说是一个受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的特殊的生理过程,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存在不适及风险,因此很多初产妇在分娩前及分娩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情绪,而不良心理因素的产生在分娩期易产生宫缩乏力、疼痛感强烈、从而使产程延长等不良后果[3,4]。施行个体化的“一对一”健康教育和产时指导在初产妇各个产程中的应用都意义重大,其使孕产妇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放松,缓解产妇焦虑和不安等不良情绪,产妇在产前增加分娩健康知识的教育,在产程中根据教育过程中所学心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完成分娩,可大大缩短产程,取得较理想效果[5]。但是,许多孕妇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孕妇学校的教育,且孕妇家人对课程教育的参与更是不够重视。我们自2012年5月对孕产妇及其家庭在家里进行个性化网络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高危和低危孕产妇筛选标准,将孕28周的低危孕妇纳入研究对象,排除高危孕产妇,排除标准[6]:资料不齐全的孕产妇;有精神障碍、意识不模糊者;心、脑、肾等重要脏腑器官病变者;孕妇年龄35岁;有习惯性流产史;产妇骨盆狭小或畸形;孕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位不正、胎儿发育异常;孕妇合并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重度贫血等妊娠合并症。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1月我院初孕妇296例,年龄22~34岁,按照来医院门诊产前检查时间段,以孕妇就诊当日前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效孕妇162例,对照组有效孕妇134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学历(本科以上43例;大专及本科184例;高中56例;初中或以下13例)、孕周(37周以下38例;37周~42周以下256例;42周及以上2例)、分娩方式(顺产234例;剖宫产62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定期在门诊产科检查,填写知情同意书,从孕28周至产后28d的孕产妇,由固定助产团队通过现代信息化网络社交工具,实现助产士和家庭双方在家进行孕期健康教育以及连续性、个性化网络咨询为主的产科支持。

1.2助产人员

由5位助产士组成小组团队,助产工作20年以上主任护师1人;助产工作8~10年主管护师2人;工作5年以下护师2人。家庭成员:把15~20个预产期在同一周内的孕妇家庭设立成组。

1.3形式

通过手机、电脑网络工具,利用QQ群、YY、微信群,孕产妇网站视屏等网络系统实现网络沟通服务。网络上课:每周1次,选在周日20:00~21:00网络上课,要求孕妇及家庭成员参与。录音回放:网络上课内容录音上传群里,供不能及时上课的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下载收听,学习知识。网络咨询:助产士和家庭“一对一”个性化网络咨询,根据家庭意愿,选择公开平台或隐私平台解答相关问题,每周2次,分别在周二和周五20:00~21:00固定时间咨询,直至产后28天;在分娩前期,即37周至分娩前实行24h个性化咨询。网络交流:qq群孕产妇及其家庭间的互相交流。

1.4内容

1.4.1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1项课程:“孕期保健”主要内容为如何在怀孕的不同时期进行自我保健,使孕妇保持健康的身体,使胎儿健康成长,在怀孕的什么时间进行何种健康体检,如果有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主要内容为患者应该如何选择适应自己和胎儿的分娩方式,在什么情况下适合顺产,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剖宫产。“自然分娩信心的建立”主要内容为消除产妇对分娩时的恐惧,讲述各个产程的经过以及应该如何调整自己,帮助孕妇打消疑虑。“孕期体重的管理”主要内容为正确对待饮食和运动,使体重在不同月份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这样既有利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又有利于健康分娩。“认识分娩过程”主要内容为对分娩过程的详细讲述,使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积极应对。“分娩疼痛的本质及应对”主要介绍如何应对分娩疼痛,使胎儿顺利分娩。“家庭如何陪产”主要内容是为孕妇的家庭树立正确的陪产观念。“自由分娩”主要内容为介绍自由分娩的优点和所需条件。“新生儿护理”主要内容为如何护理新生儿,使新生儿健康成长。“母乳喂养”主要内容为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以及需要注意事项。“科学坐月子”主要内容为如何使产妇健康地度过产后30d,恢复身体,保证身心健康。

1.4.2咨询内容孕期检查结果的个性解读、课程内容的个性解答、个人需求的健康教育等。

1.5评估方法

评估家庭在不同阶段的意向分娩方式:孕28周帮助家庭建立意向分娩方式;孕34周确立较稳定的意向分娩方式;孕36周与其家庭一起拟定分娩方式;孕38周和孕产妇及家庭一起讨论分娩计划;住院时再次评估产科情况,帮助家庭作出分娩决策。对照组初产妇134例,定期在门诊产科检查,在孕妇学校完成与实验组相同的11项孕期课程,要求家属一起参加。按照常规住院待产,自由选择助产士和家属分娩陪伴,产后常规护理,出院一周电话回访,予以指导。观察所有孕妇和新生儿结局。

1.6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妇及家属的孕妇课程参与度、家属课程参与度、孕妇满意程度(包括授课形式、授课内容、授课老师的态度、技巧、孕妇认为听课有无用处)、家属满意程度(包括授课形式、授课内容、授课老师的态度、技巧、家属认为听课有无用处)、顺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5minapgar评分指标(新生儿心跳、呼吸、肌肉张力、反应、皮肤颜色)情况。孕妇满意程度及家属满意程度采用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满意、一般、不满意)统计。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孕妇及其家属参与孕期课程的比较

实验组162例孕妇及家属应参与课程11项,共参与1782次课程,孕妇听课1182人次,课程参与率为66.33%,家属听课771人次,课程参与率为43.27%,对照组134例孕妇及家属应参与课程11项,共参与1474次课程,孕妇听课836人次,课程参与率为56.72%,家属听课495人次,课程参与率33.58%。实验组孕妇与家属课程的参与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孕妇及其家属对孕期教育模式满意率的比较

实验组162例孕妇中有151例孕妇满意,孕妇满意程度为93.21%,155例家属满意,家属满意程度为95.68%;对照组134例孕妇中有100例孕妇满意,孕妇满意程度为76.63%,57例家属满意,家属满意程度为42.54%。实验组孕妇与家属对教育模式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孕妇的生产方式以及新生儿评分比较

实验组顺产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新生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便利”的网络健康教育,孕产妇及其家庭参与率增加

分娩方式的认知误区是持续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之一,健康教育是解除认知误区的重要方法。然而研究表明许多孕妇因交通不便、工作繁忙等原因不参加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家庭成员参与率更低。段成钢等[7]和陶水英等[8]研究,亲人、朋友对分娩方式的态度及建议,显著影响着初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需要将家属纳入到妊娠期健康教育中来。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参与率,我们探索“便利”方法,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教育者及被教育者在家里或行路时,随时可接受健康教育,由于网络便利及选择休息时间,孕妇及其家庭成员参与率增加,真正做到以孕产妇及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使家庭满意度提高[9-10]。家庭网络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实现离不开现代的信息技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远程医学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凭借如今先进的网络和通讯技术,远距离亦可通过卫星、电话线等网络通讯技术来实现,使两端的视频、音频达到同时接收,医生与患者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通过计算机对孕产妇健康信息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网络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便于医生对患者健康的管理且有效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并为个体化教育模式的改进提供了科学的、可应用的数据资源,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实现医患双方的相互交流指导,使真正意义完整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成为可能[11-13]。此模式便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推广,利于家庭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减少社会原因剖宫产。

3.2探讨个性化分娩方式,帮助家庭科学决策,减少医患纠纷

传统观念认为分娩过程对于孕妇来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生理性应激源,如今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神经生理学家以及心理学家都认为分娩应激均可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应激[14-16]。而分娩方式是指终止妊娠的形式,分娩方式根据分娩的途径不同分为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近年来剖宫产率在我国有急骤上升的趋势,最佳分娩方式是根据孕妇个体的分娩条件及时间、产程进展、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和胎儿情况的综合分析的结果来选择[14,17-18]。

决定分娩方式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踌躇和艰难的,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有一个认知、反思、接受的过程。临床上,门诊医生谨慎提供经验,且不同医生之间有时观点不一致,孕妇及其家庭把决策寄望在住院以后。但是住院医生给予建议不够透彻,对没有充分接受过孕期教育的家庭,需要在短期内作出决策,使仓促的决策在不良分娩结局面前,医患互不信任,纠纷不断。周英凤等[19]也认为产前的意向分娩方式是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重要因素。研究中,我们在孕28周至住院分娩前的不同阶段,多次与家庭探讨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分娩计划,最后在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帮助下,让其家庭决定分娩方式。经过几轮的深入探讨,孕产妇及其家庭,在全面认知基础上形成较科学的分娩决策,更容易了解各种分娩方式存在的风险,理解医学的局限性。

3.3连续性、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家庭、助产士的满意度

固定助产士与家庭连续四个月的探讨、交流、支持和帮助,不仅解决孕产妇和家庭在孕期的个性化知识需求,而且还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依赖。在信任的基础上,分娩时产妇身心放松,利于产程进展;家庭成员在不同观点上更容易沟通,并达成理解,共同鼓励和督促孕妇的体重管理和孕期运动,为分娩做准备[20-22]。助产士在家做网络健康教育,工作环境轻松,同时在孕妇家庭信任中体会职业价值,提高社会地位,利于助产队伍稳定和发展。本次研究中显示,实验组162例孕妇及家属应参与课程11项,听课次数分别为1182、771人次,孕妇课程参与率为66.33%,家属课程参与率为43.27%;对照组134例孕妇及家属应参与课程11项,孕妇课程参与率为56.72%,家属课程参与率为33.58%,听课次数分别为836、495人次。实验组孕妇与家属课程的参与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网络平台对孕妇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与临床护理的工作内容、服务方式不同,从事家庭网络个性化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专业的知识和熟练的沟通技巧,同时需要更多的是积极和热情,由于孕期孕妇情绪波动较大,许多孕妇会出现在预约好的网络指导时间内情绪不好,不配合教育指导,如不接听电话、要求家属接听电话等,这对于教育指导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指导医师应具有很好的耐心,从事网络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医护人员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对工作的热情则很难保证对孕妇健康教育的质量。在对孕妇实施家庭网络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证实,现代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可完成系统孕期教育,并实现产前、产时、产后连续性个性化的咨询,使孕妇和家庭参与率及满意度提高,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荣.孕妇学校在孕产期的重要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386-387.

[2]郑燕,罗晓红,秦艺畅.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2,33(4):574-575.

[3]袁晓梅,周美珍,丁继红,等.行为转变理论在农村产妇产褥期生活方式改变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8):600-602.

[4]莫洁玲,黄颖红.孕妇学校教育模式及教育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9-12.

[5]杨雪莲.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孕产妇实施围生期个性化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169-170.

[6]王静夷,蔡军,陈美萍,等.上海市产科和妇保医务人员对孕产妇产后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的识别情况调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4):2748-2753.

[7]段成钢,章宇,吴擢春.上海剖宫产率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78-381.

[8]陶水英,孔桂花.社区卫生孕产妇保健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589-590.

[9]周亚莉.个性化健康教育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120-121.

[10]LUoRH.individualhealtheducationonbirthprocessandapplicationeffect[J].Chinapracmed,2013,8(9):172-173.

[11]ZHoUYL.applicationofindividualizedhealtheducationinclinicalnursingforpregnantwomenindepartmentofobstetrics[J].JournalofClinicalmedicineinpractice,2013,17(12):120-121.

[12]王秀宣,张晓菊.孕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及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7):1060-1062.

[13]moghaniLankaranim,Changizin,Rasoulim,etal.preventionofpregnancycomplicationsiniranfollowingimplementinganationaleducationalprogram[J].JFamilyReprodHealth,2014,8(3):97-100.

[14]王红玲.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5(3):140-142.

[15]廖丹.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4):190.

[16]YuLS.applicationoffamily-centeredmaternitycaremodeonhealtheducationinperinatalperiod[J].nursJChinpLa,2014,31(9):67-68.

[17]LiLL.Discussiononthemodeofhealtheducationduringtheperiodofpregnantwomeninhospital[J].proceedingofClinicalmedicine,2015,24(4):298-299.

[18]刘兴爱.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2):2226-2227.

[19]周英凤,盂醒,顾春怡.上海市初产妇分娩意向及方式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36-39.

[20]姑丽克孜・尼亚孜.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14(13):368.

[21]戎惠娟,刘杰,许艳蕾,等.孕期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活跃期分娩方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5(16):2528-2529.

中医与家庭教育篇5

1.注重医德教育。

英国的医德教育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德教育体系,英国的医德教育是必须建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并且注重多学科相互交流,在专业学科中融入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另一特色就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慢慢感悟。同时,它的网络共享资源非常丰富,医德教育的老师都是具有丰富专业经验和人文素养的教师。1978年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正式把医学伦理学列为医学院必修课程,使之成为一门包含哲学和伦理学的新兴学科。虽然说美国的医德教育深受英国的影响,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医德教育快速发展,医德教育模式不断成熟,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医德教育模式。美国的医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就比较注重人文教育,并注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以问题为中心编写教材,把医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并设立医学道德奖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奖励。美国的医德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另外,更多的医德教育是在校外实践中完成的,例如:医院实习、社会志愿服务、义工等形式。

2.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相互渗透。

英、美两国的医德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校内学习教育,二是校外实践教育。校内学习教育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一些讲座、会议、报告会等,校外实践教育主要是在附属医院或社区医院见习、实习、义工等。英、美两国都将医德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同时,更加注重校外实践活动进行医德教育。第一,校内学习模式。英国的医德教育注重学生的法律和伦理知识的培养,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是英国医学院校的必修课,医德教育课程的编写由一个包括教师、医生、律师、哲学家在内的19人小组完成的,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参与。同时,注重跨学科交流,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中都要进行伦理教育。在妇产科、儿科、全科医学与社区医疗等课程中穿插医学伦理教学。师资队伍强大,有专门的医德教育研究室,教师都是有医学背景并接受过医学人文培训的综合型人才。美国采取的是一种通识教育,在医学院学习后进入医院仍要进行医德教育,人文课程不仅在临床早期开设,而且贯穿临床实践的全过程。美国的人文课程主要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宗教、法律和伦理学,到1995年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伦理学。每一所医学院校都拥有一支专业化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是开展医德教育的专门机构,由负责德育工作的一名副校长牵头,下辖24人的工作小组,部门院校还开设了专门的医德教育奖学金。除了课程学习之外,学校也会聘请一些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展道德教育讲座。第二,校外实践教育。英国医德教育的校外实践主要是通过在医院见习或者实习来完成的,成立有专门的医德教辅机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见习、实习的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教育,并对在临床实践中出现的案例进行剖析,以增强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在校医学生或者医院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创办的“道德教育社区”对各类医疗道德事件进行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美国的校外实践模式除了在医院实习、见习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也会提供一些医德教育课程,并且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再加上一些讲座和研讨会使得医德教育形式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机会。

二、我国医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德教育不单单是医学院校的任务,家庭和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就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对我国医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

1.学校教育方面。

第一,对医德教育不够重视,重专业轻医德。“医乃仁术”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拥有高超的专业技术更要拥有良好的医德。然而,较多的医学院校对于医德的重视程度不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追求专业技术上面,对医德教育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完全处于松散状态。尤其是在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完全处于真空状态,实习阶段可以说是医德教育的关键阶段,实践中的一些小小的社会现象就有可能改变医学生原有的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医院和医学院校相互推诿,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处于瘫痪状态。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陈旧。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阶段,学习内容主要以“两课”为主,95%的课程为医学专业课程,医德教育占有学时过少,这样的课程设置根本不能引起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重视。在实习和毕业阶段,医德教育几乎没有,医学生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专业技术上面。选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比较传统的教材,根本没有根据医学的专业特点进行教材的编写,没有把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有的都是泛泛之词,内容空洞、乏味。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属于理科生,再加上课程设置的不均衡,导致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就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浅表层面上。第三,师资队伍匮乏,教育方法陈旧。我国的医德教育课程一般是由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担任,没有专门的医德教育研究机构。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的医学专业背景不是很充分,他们大多是根据自己对医德教育的了解进行一些有限的研究。而专业课教师只是负责医学专业的教育,没有把医德教育渗透其中,实习阶段的带教老师更是对医德教育不管不问。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以简单的说教为主,根本没有联系实际,没有考虑当代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按照传统的“灌输”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反抗情绪,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2.社会教育方面。

第一,医患矛盾频发,对医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社会上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专门的医闹群体相应而生,在医院摆花圈、设灵堂等现象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作为未来的医生,大多数医学生表示不敢从事医生行业,为自己的安全担忧。甚至社会上的一些媒体,为了博得大家的眼球,故意扭曲事实、捏造真相,再加上一些患者对医疗行业了解甚少,就会跟着煽风点火,以讹传讹。社会民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信任危机在客观上也使得医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存在不安全感。第二,医疗行业的歪风邪气颠覆医学生的价值观。现实中,部分医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确实存在着收取病人红包、吃回扣、过度医疗等现象。一些医生缺少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理念,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对患者缺少关心,言语冷漠,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的解答。医学生在现实中所见到的与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大相径庭,由此产生对书本知识的怀疑,在学校建立的价值观可能被医疗行业的歪风邪气所颠覆。

3.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决定了在医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的错误观念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家长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参加各种培训班、奥数班等,为了孩子将来能考个好的大学,毕业以后能找个好的工作,家长们形成了只有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才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却忽视了做人准则的培养,功利主义和竞争意识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三、构建“三位一体”医德教育模式的建议

科学的教育应该是立体的,单单依靠学校撑起教育的大厦是完全不可能的,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更需要社会、家庭的广泛参与,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力量,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1.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

良好的文化环境会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全社会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温馨的大环境。首先,学校要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要积极参与,立足长远,通过开展人文讲座、演讲比赛、各类体育文化活动等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其次,要净化社会环境,对医疗行业内部的不良风气进行严厉打击,对社会上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进行批判,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良风尚进行表扬,通过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最后,家庭教育是基础,要改变以分数论人才的错误思想,把子女的道德培养作为第一要义,不能过分的溺爱,要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家规家风。

2.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医德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摆正医德教育的重要位置。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特征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认识到医德信念和医德素养在自身的专业技能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医学院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训练技能的传统模式,把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成立专门的医德教育机构,建立一支技术过硬、道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定期进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转变教育观念不仅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错误思想,把道德作为评价一个人的第一准则。

3.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

借鉴英美的医德教育课程,建议我国的医德教育课程内容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除“两课”外,还应包括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二是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等;三是由学科综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生态与环境、人与自然、社区卫生保健、卫生事业管理、人口学等。以上三个层面的课程要相互依托、联系紧密。另外,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现代学生的特点,创新教育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人文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相融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进行医德教育,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网络进行医德教育,建立网络教育新高地。我们要善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4.注重社会实践,保持医德教育的持续性。

对于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医德教育的重要性。部分医学院校和一些医院对于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相互推诿,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复习考研放弃了实习,使学校教育在向社会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出现断层。我国的医德教育应该对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充分抓住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对在现实中遇到的医疗纠纷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习带教老师也要深入医院,定期听取大家的汇报,展开讨论。医院的医生更要在巡视患者时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树立榜样,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运用于实践,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医德教育的效果,确保医德教育的持续性。

5.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大众对医疗行业存在的愤恨,导致社会大众对医生丧失了社会信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体制问题,公立医院形成垄断,以营利为目的。按照现有的体制,医生的劳动和收入不成正比,就造成医生通过药品提成和灰色收入来提升经济收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致使医疗纠纷不断涌现。因此,必须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重新确定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公立医院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性目标而出资举办的……公立医院确立的目标应当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不能允许公立医院根据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确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入中,政府补贴达到70%,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是40%,而在我国大部分省市不足10%。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大财政补贴,这样才不至于公立医院过度的注重经济效益,医生也不至于通过开大处方、药品回扣等增加收入,医生满足了自己的应有价值,自然就会回归到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上面,医患关系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改善。

6.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

中医与家庭教育篇6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庭化管理教育;家庭病房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5)02-0128-03

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机制尚无法阐明,本病患者多为青壮年,病情的发展多呈现缓慢或亚急性趋势。本病表现以感知、思维、情感及举止等多方面的社会异常性表现及精神协调功能紊乱。患者意识可,智力水平无异常,但也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认知障碍。本病病程拖沓,患者多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甚至导致衰退或精神残疾。但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若能接受科学的治疗,至少可维持基本痊愈状态,甚至实现治愈。而近年来临床上普遍指出,精神分裂症由于其社会诱因显著,因此必须在科学的临床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其提供人文化的治疗环境,加以合理的心理疏导[1]。为此,我院近年来特开展了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化管理教育专项研究,成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9月~2014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计202例。其中男113例、女89例。患者年龄19~50岁,平均(30.4±3.6)岁。按照文化程度划分:21例系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及以下学历),79例系初中学历、76例系中专或高中学历、26例系大专及大本学历,所有患者均排除了严重躯体疾病。将所有患者分为封闭组和研究组,每组10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封闭组本组患者收入治疗区后均应用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同时实施常规的完全封闭式管理。

1.2.2研究组本组患者均入驻家庭式病房,实施家庭化管理教育。(1)家庭化管理:家庭式病房必须全面按照现代家庭居住环境进行设计,布局合理、风格自然温馨,实施酒店化设施配置,家用电器如电视、电脑、冰柜、风扇、固定电话等一应俱全,配有沙发、茶几、24h热水、宽带接入。屋内陈设大量不产生花粉的观赏性植物。同时,患者也可依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房间布局,或是简单地进行个性化装饰。每个病房均为独立单间,设一张患者床及陪护床。患者在住院期间无需穿着病号服。在治疗之余,患者可前往其专享的娱乐中心,如书画室、类休闲区、图书馆等辅助娱乐设施进行活动,部分状态较好的患者在经由主管医师许可后酌情外出活动。(2)心理教育①患者教育:当患者接受抗精神病治疗后,其急性发作症状得到显著遏制后,主治医师应联合责任护士共同为患者实施定期心理疏导,每隔2日进行一次,每次治疗30min。同时,科室每周三、周五各举办一次患者及其家属参加的精神类疾病的健康专题讲座,讲座过程中或讲座前后可穿插各类富有趣味性的休闲活动,每次讲座控制在60~90min。同时,对患者实施正常生活回归性质的,包括引导其搞好个人卫生、操持基本家务,组织其进行基本的休闲、娱乐、社交及体育运动,同时为其进行基本的精神类疾病科普指导,使其客观正确认识病情、同时严格执行医嘱。②家属教育:患者在实施心理教育的同时,主治医师应联合责任护士对其家属进行每日的专题指导,每次30min。每周组织患者家属进行患者护理的相关交流讨论,同时为其发放精神科健康宣教指南、精神分裂症科普文献等供家属学习。同时传授其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要领,如照料日常起居、给予情感支持、服药监督及观察药物毒副反应等。患者教育和家属教育贯穿于患者入院的始终,直至患者出院结束。

1.3效果判定

1.3.1精神分裂症疗效评估本次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2]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3]对患者疗效进行判定。判定节点为入院时及出院前夕,以总结其精神分裂症相关细节改善情况。

1.3.2新管理教育模式反馈应用自拟患者反馈表(内含患者满意度/舒适度问卷)[4]为患者进行出院前夕的反馈调查。其中满意度舒适度评分满分为100分,涵盖入驻环境、生活丰富度、家庭归属感及医护服务四大方面。

1.3.3住院天数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精神分裂症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入院时焦虑抑郁、沉闷沮丧、思维紊乱、激活性、排斥敌视及精神病量表总分、治疗态度总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院前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

2.2两组满意度/舒适度调查及住院天数比较

研究组的满意度/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封闭组(p

3讨论

在精神科临床领域,精神类疾病患者的住院环境仍然等同于常规病房,并且由于考虑到此类患者群的精神不稳定性,必须实施强化封闭式管理[5]。患者被高度限制人身自由,不得随意出入病房,且需统一着装病号服饰,病房内陈设单调、生活枯燥。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临床领域公认与社会及生活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将其置入这样类似种群歧视的高度压抑封闭环境内,不利于其社会心态及生活心理的正常回归[6]。为此,医学界在精神类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领域,对患者的生活与社会诉求充分考虑,因此不遗余力地为其打造人文化、家庭化、个性化住院医疗环境,充分保障其人身自由权及人格独立权,使其免于受到强制管理或歧视性刺激。这样不但能消除患者的羞辱感、自卑感、抑郁感、枯燥感,更能减轻其对医护人员的心理戒备和强大敌意[7]。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若不对其强制着装病号服,非常有利于其自尊的保护及正常心态的重建[8]。而引入了家庭护理更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间建立了一个和谐的社交缓冲,医护人员起初借助家属的交流,逐步与患者建立信任度及感情,最终可实现与患者的直接沟通,极大地提升了医护人员工作的流畅度、降低了阻碍度,因此,患者的医嘱执行力也得到了显著强化。

家庭化管理的最主要特点,就是间接性地承认了患者的社会能力,很好地规避了将其患者化[9]。毕竟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于社会舆论歧视的习惯心理畏惧感,极力排斥将“精神病”的称谓粗暴地施加于己身[10]。因此,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时,患者被囚禁在病房,身着病号服,这对其自尊心可造成沉重的打击。因此,患者则会心生忿恨和敌意,拒绝执行医嘱、对抗治疗、甚至在言语或动作上攻击医护人员,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使用约束措施[11]对其进行管理,这更加加剧了患者的对抗。因此,这样的患者管理不但治疗时间长,而且患者的恢复效果常不尽人意,而且病情稳定后,也会产生过去在医院中的深刻回忆,滋生不良情绪[12],直接导致了病情的复发。应用家庭化管理教育后,首先捍卫了患者的自尊和人格,使其尽可能获得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空间[13],因此,医护人员无论是在为其进行治疗或教育时,患者的接受程度都会大大增加。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其出院前夕焦虑抑郁、沉闷沮丧、思维紊乱、激活性、排斥敌视及精神病量表总分、治疗态度总分比封闭组改善显著,且本组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更好,住院天数更短,这充分证实了精神分裂症实施家庭化管理教育的临床价值。而且重要的是,患者在出院后免除了医疗环境阴影,有利于其正常心态重建,似可降低复发率。但本次研究由于条件有限,未能实施后续随访,这有待于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杨玉清等[14]研究了家庭化管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疗效,结果显示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和总分及aDL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病患实施家庭化管理教育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侯玉玲,王成喜,王海英,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0):1065-1067.

[2]张莉.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4(12):1505-1517.

[3]钟国坚,杨润莲,曹秀娟.家庭式病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8,15(1):63-65.

[4]季显琼,陈月新,叶敏捷,等.家属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0,23(5):89-90.

[5]徐卫国,刘苗苗,许娟,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现状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8):720-722.

[6]朱先文,陆燕英.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96-97.

[7]史晓慧.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其情感表达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13-14.

[8]罗艳红,蔡太生,陈贵.家庭治疗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6(2):63-64.

[9]程家蓉,袁金莲.开放式病房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回顾性分析及防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360-1361.

[10]徐彩霞,李美银,杜韵华,等.开放式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主观负担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966-968.

[11]曾俊,唐琼兰.病房管理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4):249.

[12]符蓉,李红丽,吴凡,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12,49(6):694-696.

[13]孙国胜,高春强,黄云华,等.针对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2,19(1):2-4.

中医与家庭教育篇7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家庭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饮食结构也有所变化,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首的一类慢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难题。流行病学显示,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且8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事件[1]。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服药,多数事件不在医院内,而是在社区或家庭中度过,因此在社区、家庭生活过程中防止疾患就显得非常重要[2]。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3-4]。由于家庭影响着患者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近期,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家庭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录的400例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165例,高血压患者235例。糖尿病患者中男95例,女70例,年龄34~82岁,平均(52.4±6.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1例,大专以下104例。高血压患者中男125例,女110例,年龄42~80岁,平均(60.3±8.7)岁,患者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8例,大专以下15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排除有精神疾病、交流沟通有障碍及不愿参与调查的患者,且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1.2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由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培训的人员到社区上门做调查并对调查对象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释,问卷填写完之后,要进行检查并完善。

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1)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医疗保障等;(2)患者家庭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包括:疾病的一般知识、疾病发作的高危因素,社区急救常识、用药时注意事项、居家日常护理的方法、饮食护理的方法等;(3)患者家庭对健康教育宣传方式的要求,如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多媒体演示、举办专题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人员上门访谈等;(4)患者日常家庭治疗习惯,如是否按时吃药,是否避免高危因素等等;(5)是否需要家庭成员时常帮助建立良好家庭生活方式,在家庭成员的鼓舞和帮助下合理安排饮食,做有利于健康的运动,保持良好心情,建立起康复信心等。

调查问卷有患者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由调查员检查无误后收回。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调查问卷400份。

1.3调查指标调查分析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家庭对相关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家庭健康教育形式与要求。

1.4统计学处理所有调查问卷并录入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家庭健康教育关于疾病高危因素、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血压(血糖)监控、并发症防治、情绪控制的需求见表1。

2.2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主要包括宣传册、多媒体演示、专题讲座和上门访谈,具体比例分布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和高血压病起病隐匿,症状多样,临床特点不明显,病情发展较缓慢,是需要终身治疗和管理的疾病,它既需要高血压患者的积极配合,又需要社区家庭环境的有效支持[5]。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由于不了解疾病特征,加上慢性发作等原因,患者和家属更希望能对疾病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防止、避免并发症发生和意外事件。家庭也更希望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人员的指导和健康教育支持。

由于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多数时间居住在家,因此要更好地防止疾病的发展,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社区家庭健康教育,了解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6]。不同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7]。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家庭健康教育关于疾病高危因素、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血压(血糖)监控、并发症防治、情绪控制的需求较高。由此可知,对患者家庭成员加强家庭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要加强宣传,使患者家庭对疾病治疗的一般知识、用药时注意事项有深刻了解,要告诫患者家庭在家居生活中应避免哪些危险因素,以防疾病发展,尤其是家庭日常饮食方面的情况,要指导患者家庭构建良好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8]。王晓辉[9]的研究显示,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的要求情况主要表现在健康知识手册、健康宣传栏、多媒体演示、专题讲座等途径。于迪等[10]的研究显示,患者最想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宣传手册和与医师交谈,因此,需培养相关方面的专门人才能进行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健康教育。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均对专题讲座的需求不大,对宣传手册、多媒体演示及上门访谈的健康教育形式需求较大。做好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重视管理及信息化问题,管理主要指的是人的管理,目前,尚未出台规范和严格的制度对该项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需鼓励和领导相关家庭教育人才充分发挥积极性。信息化是家庭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很少地区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工作,因此,需重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将其应用到家庭健康教育中来[11-14]。

综上所述,在社区内采用合适的形式开展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家庭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高瑞新.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促进管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208-210.

[2]潘隽,金弘毅,凌利民,等.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3,8(3):214-216.

[3]aroraa,BedrosD,BholeS,etal.aqualitativeevaluationoftheviewsofChildandFamilyHealthnursesontheearlychildhoodoralhealtheducationmaterialsinnewSouthwales,australia[J].HealthpromotionJournalofaustralia,2012,23(2):112-116.

[4]myorsKa,SchmiedV,whitee.Childandfamilyhealthnursesworkingwithfamiliesofpreschool-agedchildren[J].JournalofClinicalnrusing,2014,23(1-2):181-190.

[5]苏华林,方红,黄俊,等.家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9):882-884.

[6]JafartH,HatcherJ,poultern,etmunity-basedinterventionstopromotebloodpressurecontrolinadevelopingcountry:aclusterrandomizedtrial[J].annintermed,2009,151(9):593-601.

[7]胡雪英,黄新萍,石瑾,等.上海市城郊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26):2476-2477.

[8]齐瑞玲.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57-158.

[9]王晓晖.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8):36-37.

[10]于迪,李敏.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6):376-377.

[11]娄芫,何立星,何宝祥.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105-106.

[12]肖艳,王红,罗世坤,等.社区糖尿病前期(iGR)人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151-152.

[13]乔娟,单岩,张倩倩,等.国外慢性病授权教育研究进展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4-18.

中医与家庭教育篇8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支持;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全世界每三到四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每年约有1/3的患者由于缺乏家庭支持、没有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管理控制手段,而未能有效地遵从医嘱而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持续终身治疗,才能良好控制血糖。而通过非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战胜疾病的良好情绪信心提高就医服药的依从性,对平稳控制血糖起重要作用,这样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本文对糖尿病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研究情况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糖尿病的临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

1.1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无法根治。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在患者身边,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借助患者家庭的帮助来完成。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对其疾病的理解、支持、配合、协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成员间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彼此间情感沟通以及共同承担对生活事件和压力的能力。家庭是患者居住的生活环境,是生命发展的重要平台,而来自家庭支持原本就是社会支持中的一个构成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互助的成员关系是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水平及质量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环境的基本网络,通过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精神压力,从而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目的。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明确指出,治疗糖尿病应该在管理血糖基础上持续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并且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体育锻炼、饮食治疗、自我监测、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良好措施,而这五个因素都需要借以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来实现。有研究实验证实家庭支持会对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多项指标存在积极促进作用,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家属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掌握程度也越好,就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并且自觉形成自我管理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遵医治疗的依从性。

1.2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具体方式

调查发现如果家庭成员没有意识到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或者没有掌握良好的协调配合手段,那么很可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压力,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陪伴及引导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战胜疾病的心态。糖尿病的家庭支持贯穿在整个糖病治疗的过程中。首先是饮食控制方面,通过家庭家庭成员支持管理的参考能够,逐渐改变以往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家人可以对患者实际饮食情况进行监督,或者帮助其制定、实行科学的饮食计划。最终达到理想的饮食管理效果,患者通过饮食的控制,血糖控制水平会得到同步提高。

其次,是药物的使用。家庭成员的督促和支持,提醒指导患者严格遵照医生要求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使用胰岛素。有研究表明,家人的关心、督促和支持可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自我行为习惯,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现阶段来看,很多家庭成员对糖尿病患者的支持主要体现在饮食控制、药物服用方面,说明大部分家庭都已经认识到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血糖监测、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的支持是比较薄弱,很多家庭忽略了患者在心理上安慰支持的需求。而在血糖监测方面甚至有错误的认为,只要身体不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饮食等正常,就可以不必监测血糖。因此,血糖监测、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因素,也应该成为未来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强调的核心和重点。

最后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的基本构成之一,被公认是该疾病治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糖尿病患者家属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对象,其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掌握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原则、控制方案等的科学家庭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促进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各项措施(如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正确服药、自我监测和定期复查等)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减少并发症或者延缓并发症,而提高生活质量。

2.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患者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悲观、失望、抑郁等负面心态。这些消极情绪状态会对血糖的管理及病情转归并发症的控制有一定影响。虽然通过陪伴、引导等的家庭支持方式,能适当消除这些不良心理情绪。但仅仅这样还不够,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有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抑郁焦虑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联系,说明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让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心态,积极构建科学的自我管理体系,即使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及时改善。由此可知,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是糖尿病患者获得理想临床控制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一种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措施。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而在美国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国家标准中,提出没有统一标准的“最佳管理教育方案”或“最佳管理教育方法”。目前我国也逐渐开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数量、研究力度等都有了明显提升,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国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具体方式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教育内容:一般主要包含心理学策略、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实践应用。其中心理学策略是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实践应用三个环节的基础,患者只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掌握适宜的心理调节手段,才能积极排除负面情绪的干扰,进而开展有效的学习。知识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临床症状、并发症、合并症等,充分了解整个疾病的循序渐进环节;健康饮食原则、饮食管理具体措施;高、低血糖的预防要求及规范处理手段;降血糖药物的服用原则及胰岛素的使用注射方法等。护理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运动疗法、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方法、足部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中,不仅有知识培训,而且对技能进行实践,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转变。另外,还有研究显示体重控制、合理膳食、监测血糖、运动疗法、药物选择、足部护理、管理行为目标、行动计划制订、放松技巧、情绪调节、问题解决技巧等,都应该纳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中。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在落实这些方面工作时,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疾病的各项影响因素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才能为实现预期治疗目标提供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治疗控制管理糖尿病,避免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的科学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临床需要积极宣传推广的慢性病管理的有效管理措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是一项较为新型的研究领域,涉及范围、内容都比较广泛,患者所生存的环境、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心理水平、自身行为等都属于研究范畴。因此,在未来工作过程中,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探讨最佳的家庭支持氛围和合理的自我管理科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治疗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宇兰,王群.糖尿病病人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调查[J].护理研究,2009,20:1807-1809.

[2]鄢奇英,和倚帆,张燕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01:70.

[3]张立群.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04:60.

[4]王群.110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6.

[5]贺洪梅,张爱荣,李晓燕,关志涯.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6,10:787-788.

[6]刘小丽,王文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02:212-214.

[7]刘凤梅.家庭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15-17.

[8]全金玉.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3.

[9]李菁,李峥,marienolan,赵维纲,董颖越.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2:207-211.

[10]王玉静,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张盼.456例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6:796-798.

[11]叶丹,鲁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11,03:278-280.

[12]檀平,董建群.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4:435-439.

[13]林启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新进展[J].内科,2012,04:411-413.

[14]马爱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8.

[15]杨金霞.健康教育干预结合家庭支持在糖尿病随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2:158-160.

[16]何叶,王俊星,何伟明,李爱平,绳宇.同伴支持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01:49-51.

[17]孔令磷,张红菊,丁娜,吕晓苒.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3,03:189-191.

中医与家庭教育篇9

【关键词】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聚类分析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它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物质资本所无法比拟的。当代的竞争主要是人力资本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素质。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但同时也是人口大省,更应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类别分析

按照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把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分为教育培训投资、健康投资和劳动力迁移投资等三个方面。由于数据资料所限,根据研究需要,本文舍弃迁移投资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山东省的经济统计资料是从家庭消费的角度来分类的,不能将投资和消费截然分开,因此只能从家庭消费统计资料中考察人力资本投资。

山东省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分析。教育投资是家庭为其成员接受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它在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测算,近十多年来,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教育投资,以及教育投资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简称教育投资比例)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家庭教育投资速度增长较快。从统计资料来看,近十多年来,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逐步增长,农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教育投资的绝对量在逐年增加。1998年人均教育投资为156.3元,2008年为417元,11年间增长了2.7倍;而人均消费支出从1998年的1595.1元提高到2008年的4077元,增长了2.6倍,教育投资增长速度略快于家庭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即使扣除物价因素,两者的增幅仍然较为明显。

第二,家庭教育投资总量仍旧较低。从教育投资的总量来看,山东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总量依然很低。2007年农村居民教育投资仅为424.9元,而同年城镇居民在教育方面的人均支出为1191.2元,是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支出的2.8倍。虽然城乡之间存在消费价格差异,但是这样的简单比较也可以粗略反映现实状况,毕竟城乡差距是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力度低于城镇家庭的主要原因。

第三,家庭教育投资比例先扬后抑。山东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投资比例总体上呈迅速上升又下降的态势,从1998年的9.8%增加到2005年的13.8%,然后又回落至2008年的10.2%,呈现“倒弧形”的变化曲线。形成这种曲线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2006~2008年其他类型消费支出比例增加,抑制了教育投资;二是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家庭学杂费支出减少,2005~2007年学杂费支出分别为262.5、270.1和260.0元;三是近几年全国性的择业就业难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育无用论”思潮,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热情减弱。

山东省农村家庭健康投资分析。健康投资能够改善人口质量,并且能够有效增加未来劳动力的数量,与教育投资是相辅相成的。良好而有效的健康投资,可以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增加人力资本收益。广义的健康投资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本文主要研究狭义的健康投资,即医疗保健投资。

根据对山东省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农村家庭健康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但该项投资占消费支出的比例(简称健康投资比例)较为稳定。就山东省农村家庭健康投资的增速而言,健康投资额从1998年的84.6元增加到2008年的280元,增加了3.3倍,快于家庭消费支出2.6倍的增长速度。健康投资比例从1998年的5.3%提高到2008年的6.9%,仅实现了小幅增长。从2000~2008年的9年间,健康投资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基本保持在6.6%左右,相对比较稳定,无明显增长迹象。

如果对十多年来山东省农村家庭健康投资进行分解,可以发现,健康投资中保健性投资和治疗性投资的变动趋势不一致。保健性投资包括用于购买保健品和服务的支出,治疗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医疗用品和服务的支出。根据山东统计年鉴资料,用于保健的支出包括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中“保健用品”、“保健费”、“保健设备修理费”等三类。2007年山东省农村家庭的人均保健支出为7.44元,仅占当年健康投资的3.2%,与城镇家庭14.5%的水平相差11.3个百分点。2003年的支出额和支出比例分别为6.1元和4.4%,2005年为6.0元和3.2%,其他年份的比例也无太大变化。然而,治疗性投资额却在逐年增加,2003年用于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疗设备维修等的费用为131.1元,2007年则上升为217.9元。上述变动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释如下三个问题:

第一,山东省农村居民保健意识薄弱,不是“无病防病”,而是“有病才治”。健康投资特别是保健性投资仍是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弱项,这与农村生活水平较低、农民医疗卫生知识欠缺以及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足等有关。

第二,山东省2003年开始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居民家庭健康投资影响不大。2003年前后的健康投资占消费支出比例无明显变化。

第三,药品和医疗服务费等的支出仍是农村居民的沉重负担,治疗性投资绝对量的增长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医药价格上涨所致。

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的聚类分析

山东省共有济南、青岛、烟台等十七地市,各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差距较大,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过程。根据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资料,利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3.0,对山东省十七地市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进行聚类分析。为了便于比较和归类,并尽可能排除各地区消费价格差异所带来的影响,选取教育投资比例、健康投资比例、消费支出与人均总收入的比例以及人均消费支出等作为变量。

在聚类过程中,对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最小偏差平方和法(ward’smethod)和平方欧氏距离法得到树形图,并将山东省十七地市分为四类:第一类:德州;第二类:淄博、威海;第三类:济南、滨州、枣庄、东营、日照、烟台、潍坊、青岛;第四类:济宁、泰安、莱芜、菏泽、临沂、聊城。

结果分析。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四类地区在消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有一定差别。第一类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可以概括为“低消费低投资型”。消费支出占总收入比重只有36%,教育投资比例和健康投资比例均为全省最低,家庭人力资本投入力度有待加强。第二类地区为“高投资型”。就全省十七地市的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而言,淄博最高,威海排倒数第四,但其教育投资比例和健康投资比例都是最高的。第三类地区为“中度消费低度投资型”。其中,青岛、潍坊和烟台三市的人均消费支出较高,其余五市为中等水平,但教育投资比例和健康投资比例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济南市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比例仅为9.49%,位列全省倒数第三,而人均消费支出为3789.85元,位列全省第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青岛,其农村家庭居民消费水平全省第一,但健康投资比例排名靠后,教育投资比例也仅排在全省中游。济南作为全省的政治、历史、文化中心,青岛作为山东经济龙头,两市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与其经济地位不相称。第四类地区为“低消费适度投资型”。这六市的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较低,但是在教育和健康投资方面,特别是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甚至高于青岛、潍坊、烟台等经济强市。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与消费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农村居民对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要求与其生活水平并不完全正相关,可能受其他因素,比如教育投资收益、学风、就业形势,以及“读书无用论”思潮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对策建议

中医与家庭教育篇10

不管是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还是基层医生的岗位培训,我国近几年的全科医学教育都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临床教学不能体现全科医学的思想和原则。其后果是全科医学的学员在接受《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时,学的是全科医学的系统理论,而在学习《社区常见健康问题》时,尤其是学习社区慢性病防治等知识时,授课教师基本上是按照专科模式进行讲解,使学员很难把握全科医疗的临床特点。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承担临床教学的师资基本上是专科医师[1,2],缺乏系统的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或者没有真正吃透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知识。根据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对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1 从宏观上把握全科医学基本原则

让学员从宏观上明确全科医学基本原则的真正内涵是学员能否把全科医学基本思想运用到医疗实践中的关键。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是在《全科医学概论》中介绍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当引导学员以更宽广的视野,从更全的背景上去认识人的健康与健康问题。例如,在讲授以家庭为单位照顾这一基本原则时,首先要让学员以家庭为背景了解人的健康问题,即明确家庭的存在对人的健康所具有的双向作用:正向作用主要是指家庭所拥有的各种有助于维护家庭健康的资源。在家庭或家庭成员发生健康问题时,这些资源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反向作用是指家庭的存在也可以导致某些疾病的遗传和在家庭内的传播等不利于家庭成员健康的因素。同时,还需要明确家庭健康问题与家庭成员健康问题的不同概念,前者主要是指针对整个家庭的健康问题,即家庭生活压力事件和家庭危机,后者指的是个人的健康问题。以家庭为单位健康照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适当的医疗干预,控制各种不良的家庭因素,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而具体的家庭生活周期维护、家庭结构与功能评估、家庭危机干预都是围绕上述目的进行的医疗活动。从更大的范围上讲,还应当让学员明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健康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在考虑家庭健康问题时,需要把社会因素与家庭因素联系起来。

以家庭为单位照顾是全科医学的专业特征。从宏观上认识家庭与健康的关系,有助于学员掌握以家庭为单位照顾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技能。

同样,在讲述以社区为范围照顾这一基本原则时,也需要让学员从宏观上认识社区与社区居民健康的关系,如社区的环境、人群特征[3]。这对于学员掌握如何根据社区特点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2 运用参照性方法,准确领会全科医学基本原则

不少学员在学习以病人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时,把握不住其真正的内涵。其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照顾,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和可操作的临床技术。比如,在采集病史时要采取开放式的问诊,要移情于病人;在考虑病人的健康问题时,既要关注病人的疾病,也要关注病人的整体状况,尤其是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病人的生活环境;在实施对病人的干预前,要让病人参与,使医疗活动成为医患互动的过程。掌握这些要领的最直接方法是找到与之相应的学习参照点。通常,学员对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比较清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提示学员:理解病人为中心应当与以疾病为中心对照起来,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认识健康问题比较局限,而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则比较全面。让学员明白,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既要了解疾病,也要了解病人,而了解病人可以为病人健康问题的正确判断提供更多的信息,也可以为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在全科医学教学中,诸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系统整体论与还原论等都可以运用参照性学习方法,使学员更容易掌握这些概念的特征。

转贴于

3 把全科医学基本原则渗透到医疗过程的各环节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是全科医学中最基本的原则。虽然学员们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把它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却心中无数[4]。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具体健康问题时,进行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健康问题评估和处理计划制订都应当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去分析。要分析健康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哪些,以哪种因素为主;在评估病人的健康问题时,既要从生理学去考虑,也要从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去分析;为病人制定处理计划时,既要采用生物学手段,也要考虑心理调适和对社会不良因素的干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员对病人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评估和处理的全过程有一个基本程序。

以预防为导向也是全科医学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临床医师如何做预防[5]。这就要求教师分别把三级预防的实施对象和预防方法结合具体疾病讲清楚,比如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就应当把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评估与干预、糖尿病筛检、糖尿病预后评价与干预的方法及实施对象讲清楚,使学员对三级预防有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利于把三级预防应用到医疗实践中。

4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其在医疗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

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实质内容是社区卫生与临床医疗的结合。通过这概念的学习,要让学员明确基层医疗不能照搬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模式,而要充分考虑社区的特点(如地域、人群的特征)和社区卫生的特征(如社区卫生规划、社区诊断、社区卫生评价等),即基层医疗既要遵循临床医疗的基本规律,又要引入诸多的社区卫生元素。学员在明确概念后,才能全面掌握基层医疗中的基本程序,如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筛检、社区特殊人群保健、慢性病的社区管理、残疾病人的社区康复等[6]。

连续性照顾也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概念。掌握这个概念,应当让学员明确连续性照顾的三个最基本内涵:生命周期的连续性照顾、疾病过程的连续性照顾和健康照顾责任的连续性。在医疗活动中,有两项服务是最具有连续性特征的,一是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二是慢性病的病情流程管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周期性健康检查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健康监控的设计思路和慢性病病情流程表的设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把连续性照顾讲深讲透。其实,慢性病病情流程管理有其基本模式,一是科学设计观察指标,包括疾病危险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的检查项目和主要治疗方法(药物及非药物);二是连续性记录的方式及不同指标观察周期设计;三是阶段性病情小结及治疗效果评价。按照这个基本模式去讲述不同慢性病的连续性照顾,有利于学员掌握和运用慢性病病情流程管理的方法。同时,必须让学员通过具体的周期性健康检查方案和慢性病病情流程表的设计,深刻领会连续性照顾的重要意义,学会如何选择和利用工具实施连续性照顾。

要在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中更好地引入全科医学概论中的基本原则,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①临床教师必须吃透全科医学概论中的内容,准确把握其真正内涵;②要把理论性概念具体化,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③要让学员在基层医疗实践中深刻领会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7]。

参考文献

1迟宓宓.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3,5(6):383-384.

2梁惠琦.《全科医学概论》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华夏医学,2008,4(21):736-737.

3王敏,王家骥.广州医学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5,9(8):702-703.

4赵洁,单炯.上海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习基地教学开展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2a(11):203-205.

5梁万年.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4,11(7):76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