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十篇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十篇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8:03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篇1

一、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收费票据的监管,特制定了《票据管理制度》,该制度包括医院收费票据的种类及使用范围、票据的购置、领用、核销及退废票的处理等日常的管理工作,以及为防止将制度管理停留在纸上,医院有关部门应采取的定期检查的方法。收费票据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医院收费票据在整个医院收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做好收费票据的管理工作,才能维护医院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堵塞财务漏洞,避免财务核算违纪及经济犯罪,使医院财务活动合法、有序、规范地运行。票据管理不是简单地记录票据的收发,而是通过财务数据分析计算出安全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医院的票据管理不是简单地领用、核销。而是通过日常数据分析,有效地运用资金。医院通过建立健全医院票据管理制度,确保了医院票据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

二、设立专职票据管理岗位

1.收费票据购置管理。医院使用的所有收费票据都必须由财务科票据专管员根据日常使用量,拟定购买票据的计划,上报财务科科长,由科长审批后到省财政厅票据管理中心领购票据,不允许其他部门、其他人员购置财政收费票据。

2.收费票据领用管理。收费票据领用管理包括:(1)医院购入票据后,应由财务科验收入库,并由票据专管员登记收费票据的购入日期、名称、起止号码、规格及数量。(2)票据专管员根据门诊、住院收款员工作量情况,给予定量领取收费票据。(3)对于行政事业性往来款票据只能由财

3.收费票据的核销管理。收费票据的核销管理包括:(1)票据专管员根据收款员每日交回的收款收据存根联及时办理票据注销登记。收费票据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医院收费票据在整个医院收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做好收费票据的管理工作,才能维护医院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堵塞财务漏洞,避免财务核算违纪及经济犯罪,使医院财务活动合法、有序、规范地运行。票据管理不是简单地记录票据的收发,而是通过财务数据分析计算出安全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医院的票据管理不是简单地领用、核销。而是通过日常数据分析,有效地运用资金。核销登记包括核销日期、票据号的起止及金额、核销票据人的签名。

4.收费票据退费、作废的管理。由于医院HiS系统的应用,对医院收费票据退费、作废的管理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医院制定了符合我院实际的收费票据退费、作废管理有关规定,包括医院收费票据退费、作废的操作流程、审批的权限、退费的依据等,以确保医院各项收入足额入账。财务科票据专管员按规定每天对所有退费和作废票据进行逐张逐项审查核对。

三、完善HiS系统,加强安全库存量管理

通过对票据零库存管理,既提高了票据管理的质量、堵塞财务漏洞,也减少了医院因购置票据所占用的资金,进一步提高了我院的财务管理水平。社会在进步,医院在发展。医院的现金流如何有效地应用是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个课题。我院正在继续努力探索,通过更有效的资金管理来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诚信的条款,通过法律的权威性和威慑力来强制约束。票据管理不是简单地记录票据的收发,而是通过财务数据分析计算出安全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医院的票据管理不是简单地领用、核销。而是通过日常数据分析,有效地运用资金。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意愿和期望,表现出法律的权威性和至高无上,也表示出政府、法律制定和执行机构及公众对杜绝会计造假、重塑会计诚信的坚定决心。

参考文献: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篇2

[关键词]粗糙集;人工神经网络;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中图分类号]F275;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2-0037-04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证券市场在迅速扩大,但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经营业绩不佳和抗御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来预防财务危机,对企业、投资者和政府部门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方面的理论研究起步时间不长,实证研究以传统的统计学方式为主,与国外研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国内还是有学者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陈静(1999)是我国第一个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研究的学者,对西方预警模型在我国是否适用进行了实证研究。高培业和张道坤(2000)建立了贝叶斯和Fisher模型、逻辑回归Logitic判别模型和probit判别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杨保安(2001)构建了一个基于单隐层的Bp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经过实证检验显示其判别准确率高达90%以上。乔卓(2002)构建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刘洪和何光军(2004)分别采用判别分析法、逻辑回归Logitic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建模分析。杨淑娥和黄礼(2005)采用Bp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宁静鞭(2007)分别采用K近邻和逻辑回归Logitic方法进行了建模与实证检验。唐锋和孙凯(2008)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国外,西方经济学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以企业的敏感性财务指标为基础,提出并构建了许多财务危机预警的方式和模型,结合各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和特点,通过实证检验来预测企业是否将会发生财务危机。odom和Sharda(1990)采用类神经网络构建了企业破产预警模型。Coats和Fant(1993)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学习审计专家的结论来预测财务失败。marco和Varetto(1995)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企业财务危机预测中。Luther(1998)构建了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逻辑回归Logitic模型,通过实证发现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率远高于多元逻辑回归Logitie。GZhangetal(1999)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220家配对样本的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准确性远远高于逻辑回归Logitic分析法。Kyong(2006)建立了混合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理论的动态财务预测模型等。

(二)研究意义

财务危机预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上市公司及时发现隐患危机并加以防范,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协助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监控的主要手段与机制。因此,通过完善的预测方法和信息技术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对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宏观角度来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及时地输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信息,有助于政府实施和制定宏观的经济政策和提供科学化的服务,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助于改善资源的宏观配置,严格控制濒临破产企业的财政拨款,减少国有资产流失。从微观角度上来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有利于管理层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防患未然;有利于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及时的决策,维护自身利益;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警惕性,降低审计风险。此外,数据挖掘技术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研究也有利于丰富我国财务预警理论。

二、相关名词概述

(一)财务危机

狭义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破产。广义的财务危机指的是企业出现的经济现象,如债券不偿付、不能支付优先股和银行透支等现象。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提出破产申请行为是企业进入财务危机的标志。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上市公司中被St的公司就是财务危机的企业。本文认同国内学者提出的观点,将被St的企业作为财务危机型企业进行研究。

(二)财务危机预警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企业信息为基础,利用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相关会计资料,借助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数理统计和数据挖掘方法,对企业财务即将呈现的问题进行实时预测报警,督促利益相关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危机演变成损失。

(三)粗糙集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研究不精确、不完整和不确定性知识的,可用于分类、发现不准确数据或噪声数据内在的结构联系。粗糙集理论由波兰科学家Z.pawlak于1982年首先提出,具有许多优点:非常严密的分类问题处理的数学方法;将知识定义为不可分辨关系的类,方便用数学方法处理;可混合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理论,提供鲁棒性强和成本低的解决方案;是应用驱动的,实用性强;无需提供先验知识。

(四)人工神经网络ann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仿大脑神经及网格的结构和功能,仿效生物处理模式来获得智能处理信息的理论。神经网络由大量神经元按一定规律复杂连接起来,采用由底到顶的学习方法,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组织和并行式的“集体”工作方式。其优点在于对噪声数据的承受能力较强,可对未经训练的数据分类,可进行分步计算等。

三、混合粗糙ann预警模型的构建

(一)混合粗糙集与ann预警系统的基本原理

采用基于粗糙集与ann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样本、财务指标以及人员素质对模型的准确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财务指标的选择。而影响企业财务危机的指标有销售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产报酬率和营运资金占有率等,其中有一些指标及数据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如果把预定指标都作为ann的输入变量,就将增加网络的复杂度和数据运算时间,也会降低计算的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可运用粗糙集理论中的知识约简方法来减少信息表达的属性指标,去掉冗余指标和信息。利用知识约简方法可以简化ann的训练集,即减少了ann系统的复杂性和训练时间。但是,粗糙集理论在知识推理、预测和自我学习上没有优势。人工神经网络ann有良好的推理能力、分类能力和学习能力,能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则、提取信息,具有强大的动态预测功能。两种方法的相互结合和补充可以取长补短,从而可以增强人工神经网络处理财务危机预警这类非结构化、非线形的复杂问题

的能力,提高模型实证检验的准确率。

(二)混合粗糙集ann模型的结构设计

根据传统ann结构,将混合粗糙集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分为三层,即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1.网络层数的设计。对于多层神经网络来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可加强网络映度的隐含层的数目。虽然隐含层能增加网络处理能力,也可实现任意复杂系统的映射,但如设计过多的隐含层则可能导致网络训练难度加大,网络的效率和时效性降低。由于对于小型网络的边界判别问题和二进制分类问题,单隐含层都能进行良好的分类,也能满足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和研究,因此本文采用单输入层、单隐含层和单输出层。

2.输入层的设计。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的输入层就是企业各财务指标数据的样本Xq=(Xq1,Xq2,Xq3,…,XqiXXqn)t,其中Xqi;为样本q的第i个条件属性。选择n个财务指标就构成n维数的输入空间。虽然输入维数对网络的预测准确率有较大的影响,但过多地扩大输入维数将加大网络负担,影响训练效果和时间。为了改善输入层节点设置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本文引入粗糙集的知识约简理论,消除冗余信息和指标,有效降低了输入维数。即全面选取n个财务指标,通过粗糙集属性约简后得到最简属性集,并将这些最具有分类功能的n个财务指标设置为神经网络输入层的节点。

3.隐含层的设计。隐含层节点数的选择对网络的性能有很大影响,选择多少单元和多少层都是复杂的问题。隐含层每个节点可确定一个判决面,节点也把n维输入空间分为两个部分,同时,又将第一隐含节点形成的多个判决面组成判决域或判决空间。这些节点数有些用来提取图形特征,有些则用来完成特殊的功能。常用的改进Bp神经网络动态调整学习算法是将隐含层节点设置多些,让网络自行调整学习来获得大小适合的隐含层节点数。公式为L=√o.43ran+0.12n2+2.54m+0.77n+0.35+0.51.其中,L为隐含层单元数,m为输入层单元数,n为输出层单元数。

4.输出层的设计。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将定性转化为定量的输出,用输出向量(0)和(1)来表示企业的财务危机状态:危机和安全。采用单节点输出层将大大简化网络结构并提高鉴别危机企业的预测准确率。

(三)混合粗糙集ann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步骤

基于混合粗糙集ann的预警模型具有并行计算能力强、无需处理数据外的其他先验知识、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低成本等优点,特别适合处理财务危机这类非线性的复杂数据。模型构建步骤如下:首先,选取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建立决策表,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体系,公司是否出现“St”作为企业财务特征的判别,样本公司t-3年的财务数据作为决策表,各财务指标作为决策表的条件属性,当年是否“St”对应决策属性。由于预警模型的属性较多,本文应用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理论,通过粗糙集应用软件RoSetta进行区分矩阵和区分函数对属性进行约简。再通过粗糙集的知识约简理论对决策表进行约简,除去信息表达的属性数量,减少冗余信息,简化训练集,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缩短训练时间。最后,在ann模型中设计好参数自适应学习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确定网络权值矩阵和其他相关参数,利用样本数据和ann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来处理财务危机预警这类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并通过实证来检验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样本的选择

1.样本公司范围确定。本文选择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范围,有以下原因:第一,根据相关规定,B股、H股上市公司是由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采用的也是国际会计准则。而a股上市公司是由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执行的是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本文研究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所以选择了a股上市公司。第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制造类公司较多,占比例最大,其公司业务流程完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盈利状况比较典型。

2.样本公司数量及分组的确定。本文将总样本分为估计样本组和检验样本组,其中估计样本组的数据用于构建预警模型,检验样本用来检测模型实际运用的预测准确率。参考肖远文、石晓军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St与非St为1:3配对比例,选取St上市公司为30家,非St上市公司为90家。选择配对的非St上市公司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原则:行业相同,消除公司样本的行业差异;年份相同,减少时间因素造成的干扰;规模相近,增强资产以外其他指标间的可比性。

3.选取St公司的基本原则。本文选取并认定为St公司对必须满足以下至少一个基本条件:因注册会计师意见而特别处理的公司;“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的净利润均为负值”,包括因“财务报告调整导致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一年亏损,但“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的巨额亏损公司。同时,在选取并认定为St公司时,将有以下情况的st公司排除在外:2次以上被St的公司、非财务状况异常而被st的公司、数据不完整的公司、上市3年就被st的公司、无法进行配对的公司。

4.样本数据会计年度的选取。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并非“一日之寒”,而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经营管理状况的动态恶化过程。本文选择企业2008-2010年3年的财务指标作为样本数据构建预警模型。

5.样本数据的来源。120家上市公司近3年的所有财务及非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君安公司CSmaR数据库。

(五)财务指标选取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43个预警指标,其中财务指标29个,非财务指标14个(如下表所示)。

四、预酱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选取估计和检验数据集。估计样本由15家St公司和45家非St公司组成,这组数据是用于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而用于检验财务预警模型准确率的检验样本由剩下的15家St公司和45家非St公司组成。

(二)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提供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指标的初次筛选,剔除t检验总体方差值大于等于0.08那些显著性差异不大的指标,筛选后从43个指标中得到11个指标:X1、X3、X5、X10、X14、X17、X18、X21、X22、X25、K13。

(三)由于粗糙集只能处理离散化的数据,所以本文使用maflab的竞争性学习网络工具箱中的函数进行聚类,将决策表中每个属性的各个连续值组成的向量作为网络的输入,设定参数Kohonenlearningrare=0.02、Consciencelearningrate=1.001和numberofneurons=3,得到神经网络输出的数据。

(四)利用Rosetta粗糙集工程软件的RSeSGeneni-eRedueer遗传运算规则对作为输入的离散化数据进行属性约简,最终对本文初选的11个财务指标约简后得到6个财务指标。

(五)确定神经网络各层的节点数,对模型进行初始化设置并估计样本的仿真训练。利用知识约简将科学地降低神经网络输入端的维数。最终确定输入层单元节点确定为6个,输出层元个数为1个,隐含层元个数为12个。利用mat.1ab进行混合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初始化设置和网络仿真训练,基于快速Bp算法的前向反馈型神经网络模型采用Sigmoid函数,学习规则上选取动量因子算法规则,学习速率采用自适应学习速率。训练参数设置如下:目标误差为0.0001,学习速率增加的比率1.2,学习速率减少的比率为0.8,动量因子为0.96。在matlab软件对估计样本的6个财务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端,采用基于快速Bp的前向型神经网络进行网络训练。在经过2186次迭代生成权值矩阵后,神经网络训练结束并获得用于对估计样本组进行仿真的权值矩阵和相关阀值。经过matlab软件对估计样本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处理,得到的基于混合粗糙集ann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回判仿真准确率为100%。

(六)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检测样本进行仿真,以判断模型的预测能力。经过maflab软件对检测样本组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准确率为86.3%,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在我国颁布并实施《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后,相应的事业单位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和检查监督,在财务管理水平上有很大的提高,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方式也逐渐规范化。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在会计基础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会计的日常工作业务和基本环节就是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更是事业单位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可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相应的监管工作比较滞后,所以在会计基础方面很多事业单位都比较薄弱。

1.原始凭证不规范。一些事业单位不能认真的审核原始凭证,对相应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面。例如,有的发票上不填具体的单价和数量,内容十分笼统,有的甚至还没有相应售货单位的盖章;手续不齐全,有些凭证只有相关领导的签批,没有相应验收人或者经手人的签字,还有一些“白条”入账。

2.记账凭证不规范。很多单位都将记账凭证摘要简单化,如进行电脑和设备的维修,其摘要只写“修缮”,根本不能反映出具体的经济业务;会计科目的名称也不规范,不能及时处理业务,还有一些报销的费用期限超过了一年;填制会计及凭证的内容不够完整,例如不写附件张数,没有出纳、稽核人员的签字和盖章。

3.账簿使用不规范。很多单位不适用财政部门统一提供的账簿;有的单位不设置总账或者只设置固定资产的总账,没有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和备查账,因而无法进行账目的核对及控制;还有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了一定的帐外字长;在账簿登记出现错误的时候更正的方法不够规范,经常出现涂抹、挖补、刮擦和数字书写有误的情况。

4.财务报告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一些单位的财务报告中只有报表,但是没有相应的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告的内容不够完整。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的购置不够规范。很多单位物资及工程项目并没通过相应的政府采购及招标,所以采购及投资的公开透明度都很低;还有一些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没有较好的前瞻性,随意性很大。

2.对固定资产的界定比较简单。很多事业单位在定义固定资产的时候,简单的将单价在500元以下的一般设备及单价高于800的专用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将那些单价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使用的期限又在一年以上,但在使用当中保持原有形态的同类物资,当作低值易耗品进行处理摊销,使得很多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3.财产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没有明确的权责。很多事业单位在财产清查制度上都不够健全,长时间不进行相应的实物盘点,而且不能及时的发现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还经常发生财产的丢失和损坏现象。

4.对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管理不够规范,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些单位根本不在乎相应的法规,利用提高职工的福利,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等借口,通过无偿形式向相应的经营单位提供一些国有资产,从而为小团体或者个人创收,同时不按照相应的规定便利财产的转移和登记工作,这样就造成了产权虚位,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三)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收入的管理不够规范。很多单位都没有把应该纳入到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应预算外资金纳入到单位预算,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核算。相应的管理部门多次强调收费问题,可是一些单位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进行巧立名目乱收费,甚至有的单位私设小金库。

2.不能严格的控制支出管理。在执行预选的过程当中,对支出的审批制度非常宽松,有的单位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有多少就用多少,甚至造成超支,所以容易形成在经费上前松后紧的情况;有的单位巧立名目对职工发放奖金,提高相应的补贴标准;还有的单位擅自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

3.预算的编制过于简单。根据我国相关的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发展的相应计划和任务,编制相应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可是很多单位都只是走个形式,根本不能按照相关的要求去做。在进行相应的编制预算工作的时候,不能对相应的支出和收入进行客观的分析,而是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从而导致预算根本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四)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内部审计,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够健全,领导也不重视,在设置机构的时候没有设置相应的审计岗位,或者设置了岗位却不能配备专业的人员,所以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效果不大,岗位形同虚设。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有效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更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同的事业单位,要按照单位规模的大小,科学的采用比较适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如果单位的规模比较小,业务也比较简单,为了集中财权,最好采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这种模式;反之,则要充分调动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的积极性,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这种管理体制。

(二)强化资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财产进行管理,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相应的财产管理部门和人员一定要对财产建档立账,尽量实现卡随物走;建立相应的财产清查及报废制度,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的相关手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和清查,从而有效保证财产的使用、管理及财务部门间的帐账相符、帐物相符、帐卡相符,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立刻查明原因,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事业单位进行价值比较大的购置和投资之前,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可行性论证及效益评估,将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决策、监督和执行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相互制约,这样才能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及有效的利用,降低资源浪费。对大宗物品的采购及投资,要采用政府采购及招标的形式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增加透明度,增强相应的经济核算,以低投入获得高效益。

有效规范国有资产“非转经”的行为,遵循我国的规定,落实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的既定和等级工作,充分明确权、责、利的关系。如果要将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单做投资经济实体,那么就要进行合理的评估,而且要向相关的管理部门办理资产转移及产权登记工作,按照出资的比例或者有关章程的约定,有效确定权、利、责;如果是规模比较小的非转经,就应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征收相应的费用。

(三)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是相应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的一项基本依据及行为规范。要想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就一定要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稽核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等。这样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收入和支出管理

各个事业单位必须将各项收入都纳入到单位预算当中,并进行统一的核算及管理,对各项收费一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并使用合法的票据;对现有的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不断增收。相关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厉行节约,坚决拒绝不合理的支出,认真执行财务支出的审批程序,各项费用必须按实列支,不可以虚列和虚报;有效管理和监督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三、结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为了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虽然当今在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认真遵循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相信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篇4

一、概述

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以会计法为准绳的会计工作管理活动,是一门严谨的管理科学,事事要求讲原则重制度,依据会计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成果进行核算与分析,对经营过程通过监控数据变化进行监督,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反应企业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等信息,并根据以往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做出下一年度财务预算。运算与核算贯穿整个会计工作是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利用现代化科技简化运算以降低会计工作量,同时减少人维计算错误,excel做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也为快速、准确制作财务报表提供了有效帮助。财务管理及时而准确地披露企业经营活情况是基本的工作任务,以促进企、事业单位不断完善制度与管理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

excel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它能够利用自身的多功能工具将杂乱的数据筛选整理成可用的信息之后进行分析、交流以及分享得到的结果。由于它在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方面的作用。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管理、财经、金融等多个领域。熟练掌握运用excel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的方法,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在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中迅速准确地判断,合理地决策,从而高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现在每家企业日常的账务处理都要用到财务软件,市场上流通的财务软件也不少,像用友、金蝶等软件,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的比重比较高,很多企业花费几十万元的价格购买大型的财务的软件不仅会得不偿失,而且会使得很多功能白白闲置,而且由于eRp、CRm等概念在企业中出现,各个企业自身情况千差万别,大型的财务软件必须要经过调整才能适应企业的开发运用,但是这个开发工作费时费力。因此excel因为其简单易学和具备了基本的企业财务所需的功能而在众多的财务软件中崭露头角。

二、excel的一般功能与会计工作的发展

microsoftoffice系列办分软件使自动化办公成为可能,excel做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件,主要提供数据计算、统计、汇总、分析及丰富的图表显示等一系列功能,由于其普遍性与易用性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广泛。现就excel的关键组成部分进行简要介绍:电子表格,电子表格是excel的主体,是显示、存储、录入、处理数据的窗口,在这里提供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外还有求合、求平均数、计数等功能。提供常用的数值、文本、时间等多元数据显示与存储,工作表中的单元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删除、调整大小等编辑处理,以使数据更加清晰直观。计算功能,excel之所以被广大财务工作人员所认可主要因其强大的计算功能,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运算功能,还有设置“公式”、“函数”、“筛选”、“宏”与“数据库”等功能丰富与强大的运算、核算功能。面对各类复杂的财务数据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和准确性,财务与统计函数更是在财务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如amoRDeGRC可用于计算每个记账期内资产分配的线性折旧,aCCRintm可用于计算到期支付利息债券的应计利息,intRate可用于计算完全投资型债券的利率。图表功能和数据透视表提供多种类型的图表模板,常用的有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雷达图等可以满足大多数多元化数据显示与分析要求。预设模板与常用模板的设置,更为财务管理人员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将复杂繁多的数据转化为准确、清晰的各种数据报表,以便于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通过数据的变化与分析监督企业的经营过程,同时找出经营问题与经济问题,为企业做出最优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依据。近30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对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作用。excel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办公软件,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界面友好、简单易用等特点,使财务工作事半功倍。财务数据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数字化管理的根本,会计分析的客观性及时性直接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会计工作必须及时、准确的反映经营情况及提供相关数据,不断的核算、审核、交叉校验是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查找会计报表常见错误

1.会计报表中不符合要求的常见错误

会计报表的核心要求是真实性和客观性,是通过真实可靠的会计凭证资料进行编制的,工作中漏记、瞒报、窜改等行为造成的账实不符使会计资料失实、不全面等对企业财务管理所造成的损失常常是不可估量的。会计资料采集的完整性、一贯性、规范性是内在质量要求,是确保财务报表有效性的基础保障。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才能合理的反应企业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另外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找出解决办法。

2.查找会计报表常见错误方法的应用

依据会计报表的质量要求,通过会计报表的审阅、复核、分析等检查方法找出并解决会计报表的常见错误。审阅,一般采用顺查法,就是按会计报表的编制顺序再进行一次详细的审查,是报表错误检查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复查的方式查找项目是否齐全、是否有错误、有窜改、记录是否准确等,发现问题立即进一步审查有关资料。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虽然较费时、费力也有其不可替代性。复核,针对计算结果可能出现的算错、少算、重复计算等问题进行重新计算检验,对于合并报表的计算尤为重要,如:资产负债表中各备抵调整账户,加计为报表数据时应为其被调整账户与备抵调整账户之差,对该类数据应检查加计的是否正确。分析,分析易出问题的环节,根据经验判断各种与常规数据明显存在较大差异的数据等,通过对报表有关资料进行归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综上所述,数据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对象,录入、整理、排错、核对和审查是会计的常务工作,而excel的合理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科学运用计算机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有效的将会计工作化繁为简、减少重复工作、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四、excel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篇5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优化

我国在2003年开始试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十多年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已经在全国推广应用,并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但从实际实施效果来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成本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一种政府管理行为,为达到管理目标,需要付出管理成本,通过成本与效益的对比分析,可以衡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成败得失。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生的管理成本

政府行为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类,显性成本一般是指政府行为所发生的财政支出,包括为工作人员支付的人员经费和发生的相关公务经费。在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比较早的经济发达省份,各级财政部门都成立了专职的绩效评价处,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还有财政补助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为配合绩效评价工作也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虽然企事业单位一般没有专职的绩效评价工作人员,但该项工作涉及面广,包括财务部门、项目负责部门、单位各级领导等都需要参与,付出的管理成本甚至比财政部门更多。此外,绩效评价工作还会产生机会成本、社会成本和失败成本等难以量化的隐性成本。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产生的效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便于分析,我们选取科技经费投入产出作为样本,选取绩效评价工作全面推广的2006―2013年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2006―2013年间,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科技产出各项指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投入产出比例的增长并不显著,另外,从更深层次的产出质量上分析,目前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能大面积推广产生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

3、成本效益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付出了巨大的管理成本。绩效评价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规范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绩效评价工作并没有给公共财政管理带来深刻的变化,财政投入产出质量没有明显提高,绩效评价没有充分发挥对财政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和对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的激励、约束作用。

二、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制度设计不尽合理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绩效目标申报、项目实施到绩效评价,贯穿了公共财政管理的整个过程;而且,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由上而下的工作,从各级财政部门到基层预算管理单位,涉及面非常广。因此,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作为公共财政管理重要的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制度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决定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效,而且影响整个公共财政管理质量和水平。从现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来看,制度设计虽然比较全面,但出现了僵化低效、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分类管理不清晰。分类管理原则是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制度设计上,没有根据项目性质特征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程序等,制度设计针对性不强。第二,工作流程僵化。在现行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中,对所有的项目绩效评价实行统一的流程,执行统一的评价时间,填写统一格式的表格,撰写自评报告,并逐级上报,使得整个工作流程繁琐,有些流程或格式对于一些简单的项目显得多余。第三,时间安排不合理。从工作布置到资料上报,一般都只有几天时间,除了内部资料整理、审核、审批占用的时间外,真正留给绩效评价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很难真正深入开展绩效评价与分析。

由于制度设计上的问题,使得绩效评价工作效率低,各级具体负责人员疲于应付,绩效评价工作浮于表面,项目支出的绩效没有得到深入、科学的挖掘和分析,严重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

2、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明确了绩效评价的目标、内容、指标、方法和工作程序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评价体系还有待继续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尚未制定规范的指标体系。财政部颁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各地方出台的相关配套制度都只是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类,但没有制定科学可行的具体指标体系,导致绩效评价指标的使用没有统一选择标准和范围,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可比性和规范性。第二,绩效评价标准还没有制定和公布。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绩效目标完成进度和质量的尺度,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制定各类项目指标的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导致量化评价缺乏参照标准。第三,绩效评价信息平台功能不强。目前,各省都逐步建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平台,有些省份(比如:广东省)还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财务决算等环节整合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平台的功能仅是资料申报,信息平台对日常数据的收集、信息整合、智能分析等功能还没有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

3、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不健全

财政部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予以表扬或继续支持。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各地方也出台了一些具体的奖惩措施,如浙江、广东等开展绩效评价较早的省份都探索和建立了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机制,并将绩效目标申报引入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环节。但与预算申报和财政专项资金申请挂钩的是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没有在财政资金分配上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没有引导财政资源更加合理、高效的配置。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绩效评价工作难以深入,大部分绩效评价都是根据基层单位上报的书面材料判断,缺乏实地核查和深度分析,绩效优劣划分不够科学、清晰,因此,绩效评价结果的奖惩规定很难落到实处。

三、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优化策略

1、优化制度设计,提升绩效评价效率

现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在设计上追求大而全,评价工作方法、程序、形式等呈现同一化而缺乏针对性,工作重点不突出,导致绩效评价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因此,应对现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形成更为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制度。首先,根据绩效评价对象的特征,对绩效评价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实行分类管理。其次,在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设计上,要做到繁简有别,增加绩效评价工作的灵活性。比如:对合同约定的还本付息支出项目、标准和对象比较明确的国家奖助学金等项目,应设计更为简便的工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程序,简化多余的形式。再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供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避免绩效评价走过场。最后,夯实现场核查制度,改变目前过分依赖材料评价的局面,使得绩效评价工作更加深入和准确。

2、完善评价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

建立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将目前各地方政府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和集成,并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形成一体化信息平台,为数据收集、上报、审核、分析、公开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建立绩效评价数据采集制度,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及其与经费使用单位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针对不同对象建立评价指标库,统一和规范绩效评价指标,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灵活性。在组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从评价指标库中选择或添加反映被评价对象特点的指标,建立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包括历史标准、行业标准等,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

开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具,使得绩效评价工作更为简单、易操作,提高评价方法的便捷性,改善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创新应用机制,强化绩效评价效果

绩效评价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通过绩效评价考核,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应充分发挥绩效评价以评促管的作用,探索和建立一套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价结果的有效机制。

(1)建立绩效评价公开和记录制度。对绩效评价结果,应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公开,让财政支出绩效接受公众监督,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有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绩效评价的约束力。同时,建立各单位、各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记录档案,让绩效评价记录档案像个人信用档案一样成为单位、各部门的身份信息,使得绩效评价结果能够持续、长远地影响各单位、各部门的行为。

(2)形成绩效评价结果与财政资源配置的反馈机制。一方面,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制定财政资金投入决策、计划的重要参考,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引导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领域;另一方面,将财政资金分配与绩效评价结果直接挂钩,改革现行财政拨款分配制度,实行差异性分配,经常性财政项目可以将前一年或几年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财政预算分配的依据之一,专项财政拨款项目可以将部分款项留在项目验收后,根据绩效优劣进行分配,在财政投入上形成绩效激励机制。

(3)完善绩效评价奖惩制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奖惩制度。改革现行绩效目标申报与财政资源配置挂钩的办法,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在财政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在财政资源分配上要体现“优效优投”的原则,适当向绩效优良的单位倾斜,使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利益相关联;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考核、业绩评价直接挂钩,让绩效评价结果成为单位评优、个人职务晋升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强化绩效评价的威慑力;规范绩效评价结果的整改和跟踪,对绩效不达标的单位责令限时整改,并跟踪落实,巩固和深化绩效评价结果的效能。

(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双向反馈互动的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S2013010011523)。)

【参考文献】

[1]游巧凤:完善中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J].财经界,2012(6).

[2]李少光、尹宝成:对创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J].现代农业,2011(12).

[3]李妍:谈构建中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路[J].科技信息,2011(8).

[4]普万里、王泽华、茹华所: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篇6

【关键词】差额拨款;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有着政府机构和营利性市场主体所不具备的优点。目前,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随着我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面前,实现事业单位的供给侧改革,调整优化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现有事业单位构成中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一般由财政全额拨款供养;可以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由财政差额拨款扶持。在改革过程中,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对于促进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的履行社会公益服务职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方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有效落实方面,以及预算评价与监督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讨预算管理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现在以及未来怎样能够更好的发挥服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制度体系不健全

事业单位上至单位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对预算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单位领导不重视带来的是整个机构的忽视,在进行编制工作时不能够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人员比较少,甚至是一人多岗兼职管理预算工作;预算管理机构设置相对简单,很难实现预算工作准备充分,数据准确到位。

事业单位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规范,没有专门出台针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参考文件。而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部分或全额来源于财政拨款,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采用行政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模式,忽视了事业单位市场运作部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到底应该全部遵循财政预算口径来进行管理还是适当借鉴企业预算管理模式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特殊方式,如何把握财政和市场的尺度,从单位领导到具体工作人员都比较迷茫。

2.预算编制方法简单,缺乏科学合理性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资金结构包括财政拨款和通过市场经营产生的事业收入或投资利得,由于两种资金的使用范围和规定有所差异,这种特殊的组合模式导致预算编制比较复杂。财政拨款要求遵循行政单位的财政资金执行标准管理,而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是事业单位在市场取得的,相对灵活,管理上也可以适当放宽执行标准。如果把两者完全区分开来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整体结构发展,但如果融合二者编制预算,其难度和工作量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结构复杂特殊,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都会产生畏难情绪,造成大多数单位直接采用简单的增量预算的方法或者直接“拍脑袋定预算”,方式方法简单笼统,造成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不强,质量低下。

预算的编制时间同样由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在编制上报时间上存在差异。财政拨款一般要求在当年的10月上报次年预算,这样才能赶上来年的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预算,而一般一个完整的财务年度是以自然年为准,即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这样就在编报中存在着时间差异。

3.预算执行力度不够,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导致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往往是财务部门推进编制,业务部门仅仅参与,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二上二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才是真正的预算执行部门,预算执行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业务部门的业务开展情况。业务部门会根据工作的进度需求不断调整部门的预算内容,随意要求追加或者变更预算,让全年的预算编制流于形式。

预算的编制并没有有效的推进业务部门工作的开展,业务部门没有积极执行预算的意识,往往在工作中造成拖沓,给财务预算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扰,到下半年就开始不断催促业务部门积极开展业务,造成年底突击花钱的局面,造成效率低下和资金浪费现象。

4.缺乏行之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对于预算过程的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这种监管机制可以来自内部或者外部。内部可以通过本单位内审部门或者纪检机构对预算进行监察,特别是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等事前、事中过程的监管,外部可以来自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以及社会或者第三方的审计监督。

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不到位,首先是没有真正敢于评价的机构,在真正会涉及到部门或者个人利益的情况下,“老好人”现象会普遍存在。其次是可能产生了绩效评价,得到一些评价结果,但是最终绩效考核的执行却形同虚设,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依然是大锅饭时代的运作模式。

二、影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因素

1.思想意识决定行动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不薄弱,能否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源于挝弧币话咽帧钡奶度。如果单位“一把手”能够牵头推进预算管理,把预算管理体系真正融入到日常业务管理中去,就能使制度落地责任生根。但是我们不能等所有的“一把手”自我觉醒,通过自上而下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管理的“一把手”问责制,切实考核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效果,有相应的绩效评价并进行有效监督,让还未觉醒的“一把手们”真正动起来,牵头单位全体员工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推动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能够为具体业务人员做坚强的后盾,就能冲破旧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意识,在新常态下稳步前进。

2.预算制度是立足点

古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我国预算管理体系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约束下编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好的机制能使预算管理在经济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坏的机制则会造成恶性循环,甚至使经济体变成一盘散沙。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拥有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如果能够制定出融合多样资金结构协调使用方法的制度,对推动预算管理工作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编制方法是工具

在整个预算管理体系中,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影响着预算的有效执行,预算执行力的高低事关预算编制的有效落实,因此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贯彻落实的开端。目前预算工作做不到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调查研究,使用简单笼统的编制方法使数据脱离实际,基层单位数据的极大偏差经过层层上报汇总后产生的数据更是“面目全非”。如果能够积极推进规范易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就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4.执行力就是战斗力

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业务部门没有对预算管理的足够重视,造成与业务工作相脱节,导致流于形式的预算无法成为有效推动业务开展的“强心剂”。如果以结果为导向提高执行力,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价考核来体现,运用准确的指标真实反映出执行力度的好坏,将给今后的业务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料,进而提升整个单位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

三、改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

1.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完善健全制度体系

从单位领导到全体员工要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健全约束机制,彻底改变预算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首先,预算编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是某个个人或者部分人员的事情,预算是贯穿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到监督评价都涉及到每个员工。其次,预算的来源要依靠业务部门,只有业务部门准确的设计制定出次年需要开展的业务内容以及需要达到的业务水平,才能据此有的放矢的编制预算。

要加大力度完善预算制度体系,有可能的话建议财政部门划清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关于预算编制执行方面的界限,提出一些相对灵活的,更能发挥事业单位有益补充的促进事业单位市场化的规章制度。

2.协调统一编制口径,运用更科学的编制方法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虽然在资金来源上存在多样性,但是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整体,单位的预算需要一个相对统一的时间口径和编制方法。在编制时间上,由于财政预算上报时间涉及面大,不太可能更改,那么就要协调预算核算财年调整为上年10月到次年9月,同样是12个月的财年考核,不论是财政资金还是自有资金都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统一。

预算的编制方法要寻求适合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的编制方法,而不是简单笼统的增量预算方法。零基预算是多数理论推荐并且经过大多数国家使用印证的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方法。零基预算能够减少无法准确量化服务的弊端,同时可以带动业务部门切实参与到预算编制过程中来,一切以业务部门需要开展的工作为出发点,如果让业务部门提出来年需要多少钱开展业务可能无法准确衡量,但是让业务部门提出来年需要开展几项工作,工作计划是什么就比较可行了。完全摒弃基期的预算数据,一切从零出发,根据业务部门需要开展的工作内容,权衡事业单位整体资金流动情况,统筹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协调各部门间业务优先利弊,合理分配单位整体资金的使用。业务工作的开展交给业务部门,预算汇总协调和分配交给更专业的财务预算人员,这样也减少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矛盾和冲突。

对于某些大中型预算项目,特别是一些跨年度预算项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进度、完工百分比等方式分成若干中、小项目并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预算部门沟通切分整体预算,对于没有必要继续运行的项目果断放弃,不再占用预算,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

3.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增强预算执行力度

高质量的预算编制方案,需要高效的预算执行,才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资金的高效合理使用,因此事i单位应该加强预算执行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年度预算各项指标,对预算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在支付过程中,特别是使用财政资金时杜绝超预算支出和政府采购定点支付原则,明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责权利,防止出现腐败和违法乱纪行为产生,促进财政资金使用能够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的发挥事业单位的效益。

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搭建oa内控系统平台,借助信息化流程,让审批风险前置,做到每一笔支出都有对应审批领导的签批,超预算支出无法在流程中通过执行下去。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也可以把财务预算人员适当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与业务部门的协调沟通上,积极督促推动业务活动的合理有序开展。

针对较大规模的业务活动的开展,如果可以在上半年执行的业务尽量协调到上半年执行,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各时间段的预算执行度。对于能够分解的大型项目,在项目开始时要有预算分项明细报告,在项目结束时要提出项目决算报告。

通过有针对性的财务预算培训,让业务部门特别是具体实施人员能够准确了解到在资金使用中的要求,严禁超预算超标准使用资金。

4.加强预算管理的有效监督,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目前还处于粗放的阶段,应该有相应有力的内外部监督机构对其进行监督。预算资金一旦批复下达就应该着手组织进行实施,对预算的指标进行详细分解,确保预算顺利执行。本单位内审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预算支出监察和审计制度,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信息公开或者主动寻找第三方的审计机构监督,推进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透明化,由社会来评价事业单位业绩,并由业绩决定其是否能够继续生存。

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发挥离不开科学的绩效评价管理,由单位的“一把手”牵头进行绩效评价,给予绩效评价足够的重视。在事业单位预算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中,应该分季、半年、全年进行动态考评,及时对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反馈和处理,保证资金使用与预算目标的一致性,及时的调整和纠正预算执行发生的偏差。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方面,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性方面,预算执行过程有效落实方面,以及预算评价与监督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从思想、制度、方法和执行方面分析了影响单位预算管理的因素;提出了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运用更科学的编制方法以及现代化信息手段,增强预算执行力度,提升预算监督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等改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在我国社会管理体制走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事业单位更要不断扩大提供公益服务总量,逐步提高服务水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预算管理的科学合理运用能够让事业单位更高效、规范,能够促进财政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化,能够真正激发出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参考文献:

[1]叶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师.2014-08.70-71页.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篇7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01

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我国原有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这种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运作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存在的弊端主要是: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导致财政资金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财政资金入库时间延滞,收入退库不规范,大量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使用效率;财政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财政资金的使用由各部门、单位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由财政部门核准后支出,财政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而不必经过支出单位进行转账结算,在实际支付之前,所有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统一调度。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财政分散管理、部门多头开户的混乱局面,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给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带来了根本性变革。

二、目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01年我国开始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总体进展顺利,运行平稳,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已初步建立,资金支付方式日益规范,支付效率明显提高,财政监督明显加强。但离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认识不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国库支付制度政策理解不到位,误认为国库集中支付使得财政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都归属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将不再拥有这些权力,缺乏改革主动性与积极性,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使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2.预算单位和银行在资金支付清算中操作不规范。一是巧立名目,违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转拨到原有的实拨资金账户;二是违规改变财政预算内资金的用途或使用性质;三是违规提取现金,并以虚假发票套取财政资金;四是银行服务质量不高,影响资金支付及清算效率;五是银行为吸收存款违规划转财政预算内资金。这些问题的发生,反映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和监督机制还存在薄弱环节。

3.相关配套改革滞后。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拨付管理发生重大变革。现行《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都是建立在原分散支付方式的基础上,其中的内容都未涉及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配套内容,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行只能依据政府部门的文件,缺乏足够的法律制度保证。

三、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1.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要加大公共财政理念、财政形势、财经法规政策和《会计法》宣传工作,使大家明白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目的和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集中”不是“集权”、“收权”,也不是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和单位财权的转移和重新分配,而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发展要求,必须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切实做到统一思想,求得共识,努力做到兼顾各方面需求,处理好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2.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监督制约机制。一要健全银行筛选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商业银行的网络系统,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选择具有资信的商业银行作为财政日常支付业务的银行。二要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制。紧紧围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财政资金支付实时监测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动态监测系统为手段,以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管制度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强化事前事中监管的现代财政资金支付监督管理模式。三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惩戒机制。在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银行之间实行绩效合同制度,把预算单位、银行的薪酬和考评与贯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结合;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提高预算单位、银行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

3.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配套改革。一是抓紧制定和完善改革的配套制度办法。及时修订《预算法》及相关预算会计制度,增强改革权威性、合法性与不可逆转性;研究制定改革后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国库支付凭证使用管理等办法,既方便预算单位用款又保证改革规范有序进行。二是推进财政其他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只有将预算编制细化到具体预算单位和具体支出项目,国库部门才能将改革推进到基层预算单位,将资金支付到项目并监督资金的正确使用。完善政府采购预算是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的重要前提,政府采购规模越大,财政直接支付的额度越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果就越明显。三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财政性资金支付效率。如简化用款计划审批程序,特别是要简化财政内部对用款计划的审批环节,针对资金用途分类审批;规范财政部门的审批时限,保证预算单位及时用款;改进和简化资金清算程序,节省清算时间;推行电子清算,逐步取消纸质凭证的传递,实现网上资金无纸化清算;要建立完善的支付中心业务结算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等配套的网络信息系统,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志娟.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综述[J].现代商业,2011(02).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篇8

关键词:法律行为;视觉;信托行为

1在我国区分原则下的信托行为

(一)法律行为视角下契约信托行为

信托与信托合同在“单一行为说”中并没有进行区分,因此信托合同要物与否与信托要物与否完全一致。如果采纳“财产要件说”,那么“单一行为说”下必然要采用“信托合同要物说”;反之亦然,若认为信托成立不以财产转移为要件,那么单一行为说下必然采用“信托合同非要物说”。反之,若按照区分原则下的“复合行为说”,那么契约信托行为无疑由两个法律行为组成:作为负担行为的信托合同和作为处分行为的财产转移行为。“复合行为说”之下,信托行为必以财产转移为要件,但是信托合同既可以采取“要物说”,亦可以采取“非要物说”。如果规定信托合同为要物合同的,则处分行为发生在先,信托合同成立以处分行为为必要。在此情形下,信托行为必以财产转移为设立要件;若规定信托合同为诺成合同的,则主张信托契约自当事人合意之时起成,无需财产转移。但是信托设立除了信托合同之外,尚需要处分行为。

信托合同的要物性在信托法学界一直备受争议。要物合同主要是指在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之外,尚需要转移标的物方能成立的合同,比较典型的要物合同有定金合同、消费借贷合同等。区分诺成合同和要物合同的意义在于:其一,合同成立要件不同;其二,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和责任不同。“单一行为说”意味着信托合同的要物与否与信托行为的要物与否“共进退”:信托设立采取“财产非要件说”,那么信托合同就必须采“诺成合同说”,反之若信托设立采取“财产要件说”,那么信托合同就必须采“要物合同说”。这种思路的缺陷在于:第一种情形无疑有悖信托性质,而在第二种情形下,若信托财产未进行转移,那么不仅因缺乏财产转移要件而致使信托未成立,信托合同也被认定为未曾成立,这无疑不利于对于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保护。

“复合行为说”以信托财产转移为前提,区分了信托合同和信托。若信托合同为诺成合同,那么信托合同自当事人合意之时起成立,而信托设立除了信托合同成立之外,尚需要处分行为(即物权合意加上财产转移行为);反之,若信托合同为要物合同,那么情形可能复杂一些,因为处分行为发生在先,而本该作为原因行为的信托合同却要以处分行为为必要。比较两者,区分原则下的“复合行为说”无疑占了上L,其原因首先在于,对财产转移的坚持保持了信托的特质;其次,信托合同与信托按照各自的规则分别确定效力。

所以下面这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信托合同签订之后,财产尚未转移,此时能否对委托人强制执行财产转移,并由谁来行使该权利,采取“复合行为说”,那么此时信托尚未设立,故受益人权利尚未存在,因此权利行使人应为受托人。然而,由于法律对不同性质的信托合同规定不同的行使规则,受托人需根据实际情况行使不同权力:若立法规定信托合同为要物合同,则受托人只能请求委托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若为诺成合同,那么可以在合同有效成立的基础上向委托人主张违约责任。

(二)在法律视觉下的遗嘱信托行为

遗嘱信托行为与信托合同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和死因行为。我们大家都知道,遗嘱信托除了满足信托行为的一般设立要件以外,还要满足特殊设立的要件。以主要遵循继承法的相关规定。遗嘱信托满足信托行为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委托人死亡的特殊要件。

这样一来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就出现了,委托人死后,遗嘱已经生效了,但是委托人的财产就变成了遗产了,并没有转化成受委托人的个人财产,那这个时候遗嘱信托真正的生效了吗?观点认为遗嘱和遗嘱信托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委托人死亡触发遗嘱生效时,遗嘱信托也生效;遗嘱信托既然已经生效,那么受益人权利亦随即产生,据此,他似乎可以要求受托人履行信赖义务,但此时受托人却并没有获得信托财产,故缺乏履行信赖义务的基础。“单一行为说”只能通过下列解释来自圆其说:遗嘱信托不同于契约信托,不能简单适用契约行为的有关规则。遗嘱信托生效后,还需受托人接受,信托财产才予以转移。“复合行为说”认为信托的核心内容在于对于财产的管理和处分,若无信托财产,信托就无从谈起,这也与信托行为兼具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性质不吻合。因此在遗嘱信托中,遗嘱系原因行为,我么可以把交付信托财产的行为简单看成处分行为。所以遗嘱生效并不必然导致遗嘱信托生效。

(三)在法律视觉下的宣言信托行为

所谓宣言信托实际上就是委托人将自己的特定财产指定为信托财产,并对外声明委托人和受托人都是自己本人,简单可以看成特定的受益人。在宣言信托中,好像并不是必须要将财产转移,委托人必须依某种方式明示其为受益人的利益而占有信托财产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与遗嘱信托有相似的地方,宣言行为实际上是单方面的法律行为,宣言信托实际上是可以随意撤销的。也有相关人的观点是宣言信托是不需要转移财产的,可以简单看成非要物行为,但是我个人认为,宣言行为还是要物行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第一、委托人设立宣言信托依然需要信托财产的存在;第二、虽然这些财产委托任和受委托人的身份是重复的,但是,宣言出来之后,且委托人以某种方式明示自己为受益人利益占有财产时,实质上也进行了财产的转移,因为信托设立之后,经营管理信托财产的将是受托人。

2结束语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信托行为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信托财产的归属问题界定的不够清晰;信托和信托合同之间的关系没能很好地利用区分原则分清;没有用明确的语言规定遗嘱信托行为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说行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参考文献

[1]董士忠.商主体与民事主体法律特征的差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

[2]赵子健,赵中孚,曾宪义,王利明.商法总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郭双焦.委托、、行纪、信托比较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9).

[4]李晓天,余丹梅.信托理财的法律制度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5.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项目资金,是指中央财政从统筹的公益金中安排的专门用于支持中国红十字会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工作的资金。项目资金总额为****万元,其中备灾救灾项目*****万元;卫生救护项目***万元;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建设项目***万元。项目的执行时间从20**年1月开始至20**年12月结束。

第三条项目资金管理原则和要求。项目资金是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工作的专项资金,按照项目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公益性。项目资金管理的要求:

(一)项目资金必须严格按资金使用计划规定的范围使用,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具体用于“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和救灾物资储备、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师资培训、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总库和省级分库网络建设及捐献者检测。

(二)项目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节约和量入为出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项目资金的使用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有利于社会监督。凡项目资金资助的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都应以显著方式标明“国家公益金资助”标识。使用项目资金购置的公益设施、设备、器材等,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必须参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条项目资金管理的职责分工

(一)项目资金使用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执委会”)按有关规定统一规划,并与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以下简称“地方分会”)分工负责、共同实施项目管理。

(二)执委会负责制定项目资金规划、编制项目资金预算及预算调整方案,制定项目资金相关规章制度。

总会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负责具体制定项目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总结验收及绩效考核;负责提出项目预算调整申请,配合总会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论证及追踪问效。

总会财务部门具体负责项目资金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调整、监督及决算的编制;研究制定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组织项目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对项目预算进行评估、论证、追踪问效和阶段性监督检查;参与项目的总结验收、绩效考评。

(三)地方分会对项目资金的管理比照总会的职责分工进行。

第五条项目资金申报和审批

(一)项目资金的使用申请仅限于总会及地方分会。

(二)申报项目必须提供背景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预期目标、承担项目单位的技术条件等。

(三)属于总会的资金项目由总会向财政部报批后执行。

(四)属于省级地方分会或单位的资金项目,应由项目单位将项目申报材料报省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将附有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的项目申报材料上报总会,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将当年的公益金项目使用计划和地方上报的项目汇总材料上报财政部审核批准后下达。

第六条项目资金预算编制

(一)项目资金实行独立的预决算制度。项目资金使用单位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合理预测总会和地方分会的收入情况(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经费、募捐收入等),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和单位组织的各种收人,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二)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要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研究提出项目总体规划,并在充分研究和论证后,填报财政部统一制定的项目申报文本。

(三)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要在每年的9月30日前,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具体制定下一年度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计划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四)财务部门根据项目资金使用单位报送的项目使用计划,统筹编制项目资金支出预算,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提交执委会审定后报送财政部。

(五)使用项目资金进行采购的项目,均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统一采购。

(六)地方分会编制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应按照总会的要求报送。

第七条项目资金执行管理

(一)项目资金年度支出预算一经财政部核定,原则上不得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项目终止、撤消、变更、追加,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二)项目资金实行单独核算,分账管理,不得与一般财政性资金混合管理。

(三)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当年确定的使用计划完成项目,不得超计划使用资金。如当年项目无法完成,使用部门和单位需将项目资金出现结余的原因、结余金额等有关情况报总会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后,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四)项目资金要严格按照管理使用原则组织实施。属于总会使用的项目资金,由财政部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拨付。属于地方分会或单位使用的项目资金,由财政部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的财政专户,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总会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拨付。

(五)项目阶段性工作完成后,项目资金使用单位需编制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报告,财政部门将会同总会对项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核拨下一阶段项目资金。对未按要求执行项目,项目管理中存在较大问题,未落实相关工作经费、未及时编制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的单位,将扣减或停拨下阶段项目资金。

(六)总会应定期向财政部报送属于总会的项目以及汇总全国红十字会系统的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资金的地方使用单位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要及时组织验收和总结,并编制和报送项目资金年度决算报表和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的书面报告。

(七)总会在项目资金结束的6个月内,应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

第八条项目资金监督检查

(一)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规章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对项目方案的确定和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要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二)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对项目资金进行检查。项目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必须主动接受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审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三)对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项目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按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地方分会,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备案。

简单有效的理财方法篇10

作业基础预算(activityBasedBudget,简称aBB)是将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及作业管理的思想引入单位预算编制之中,在具体作业分析和特定业务流程改进的基础上,预测每个部门的作业量、作业成本和资源耗费量,并据以实施有效控制的预算管理方法。它实现了预算单位具体业务和财务预算的有效结合,将业务流程和财务循环相结合,改进了传统预算只从财务层面计划的缺陷,拓展了传统预算管理职能。在高职院校财务预算中应用作业基础预算法虽然是一个创新,但具有可行性。

(一)现有预算模式的优缺点分析主要包括:

(1)基数预算编制的优缺点分析。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基数预算编制方法,即在编制新年度预算时,先确定上年度实际支出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影响本年度各项支出的因素,相应确定本年支出预算数。基数预算编制方法具有如下优点:编制基础简单;编制方法易懂,便于预算编制人员理解;编制成本较低;预算执行过程灵活,便于单位灵活执行预算。缺点在于:基数预算方法编制基础和方法简单,长期执行就会与实际偏离较大,造成基数大就预算多而不是干活多就预算多,打击了事业单位运行的积极性;这种预算,由于缺乏明确的预算数据,就成为事业单位制度混乱的根源,很难起到实际的预算管理职能。同时基数预算并没有为消除各种不必要的支出,甚至浪费提供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法。尤其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各部门可能在分配资源时发生矛盾,也容易导致各部门因注重短期利益的争抢预算而忽视了单位的长期利益。

(2)零基预算编制的优缺点分析。零基预算(ZeroBaseBudget,简称ZBB)是一种从零开始的预算编制和管理形式,最早起源于美国。零基预算指的是在编制预算时,以零为基础,对本单位的所有计划项目和行动,从零开始进行综合评价和审查,从而预测所需的经费开支。零基预算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项目预算从零开始,根据单位准备进行项目的重要性,来确定预算安排的优先顺序,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分配财政性资金;有利于强化各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管理资金的意识;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等。由于我国目前仍存在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不合理、预算编制单位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零基预算在我国的实行还只是浅层次上。只是单纯抓住了“零基”这个基础,对于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合理配置,并没有行之有效的编制方法。同时零基预算由于一起从零开始,其预算编制成本往往较高,不利于预算的可持续编制。这样在实践中势必造成两个结果,一个是由于预算成本较高使得零基预算编制实行后,单位出于成本考虑可能会出现连续几年延续第一次的零基预算,使得零基预算最终又走回了基数预算的老路;另一个正相反,若坚持使用零基的方法,不可避免的使得预算成本过高,同时也会使得单位员工陷入频繁编制预算的困境。因此,零基预算的开展,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事业组织机制的基础上,着眼于事业行为流程,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3)绩效预算编制的优缺点分析。绩效预算(performanceBud-

geting,简称pB)是由美国政府最先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模式。绩效预算包括绩、效、预算三要素,其中,绩是指业绩目标(即预算目标),表明完成该项项目所为了达到的具体目标或计划;预算是指为达到目标预计需要的资金耗费安排;效是指效率、效果,是指目标实现、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需要有若干指标进行考核),是将业绩的考核与预算编制挂钩的方式。这样单位按照其职能进行绩效预算管理,可将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在实际操作中,绩效预算中不可计量的非财务指标过多,如何进行取舍,是其能否达到预算效果的关键。同时预算的重点始终是资源的耗费,即资源的货币计量方式,绩效指标如何有效的与成本支出的计量合二为一,是绩效预算始终要解决的问题。

(二)作业基础预算在高职院校应用的优势分析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