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十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十篇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6:06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1

一、转变学校档案管理理念,提升对建设校园文化的认知

小学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强化档案管理,凭借档案资源丰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服务结构,确保顺利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一是要更新理念,树立用档观念,促使学校师生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了解其管理内容,把档案资源充分利用到建设校园文化的各个过程当中。小学要正确树立档案管理理念,尤其是领导层,要正确认识档案管理,挖掘学校档案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构建相应文化体系。同时,加强档案交流,增加对档案管理的投入,形成有序的档案管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二是学校要提升自身认识,加强工作主动性,认识并发挥学校档案的文化作用。目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受到档案管理较大的影响,但不完善的档案管理内容直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不到位,制约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所以小学的档案管理者要大力挖掘建设校园文化和档案管理内容之间的关系,全面拓展档案服务功能,主动、积极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建设和谐的小学校园服务体系,依托档案宣传校园精神及特色教育,传播校园文化活动。

二、优化学校档案编研,促使学校档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档案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基石,几乎每一所小学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一系列信息在学校档案中应当有记录,所以应重视在建设校园环境时利用这些档案信息,把学校特征、文化底蕴等通过各种建筑、雕塑或人文景观反映出来,赋予师生丰富的校园环境文化内涵。看似静态的景观、建筑往往能动态体现小学的理念、历史、文化,端正师生审美意识,培养其热爱校园的精神,促使其正确树立道德观、价值观,营造校园良好氛围。同时,学校档案是小学建设制度文化的依据,制度建设务必坚持以人为本,适宜的制度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是建设并发展校园文化的方向。

另外,学校档案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各所小学的档案都记载着师生在各个阶段的办学过程、创业过程,记录着很多感人的、被遗忘的人、事。换言之,学校档案记录着小学自身发展历程,凝结优良校园风气,历史沉淀厚重,教育成就厚重,因而小学要结合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探索学校档案的科学精华、人文精华。小学可依托学校档案落实校园精神及特色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师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成就,??化师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及使命感,从而提升师生的精神品位及文化素养。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档案对建设校园文化的影响

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现代办公设备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小学发展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有助于缩短开发档案信息产品的周期,最大限度增强档案对建设校园文化的影响,发挥档案作用。一方面,小学要建立健全档案目录、全文等数据库,实行计算机管理,自动生成档案检索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在保护档案原件的同时方便发挥档案的作用。由于小学的技术力量、人员力量十分有限,所以可选择外包数据库建设的形式,借助外部技术力量促进小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成学校档案数据库以后,查询档案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学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周期也相应缩短。

另一方面,小学应加强校园网建设,及时在校园网上开发档案信息的成果。在尚未普及计算机网络之前,人们依赖印刷品信息,成本很大,且时间滞后;在普及校园网以后,小学档案室就能通过校园网实时信息,不仅成本低廉,且师生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阅读档案、下载档案信息。随着校园网越来越普及,小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应用现代化的办公技术,通过管理软件实现学校档案、文书的一体化管理。且学校要重视创新档案载体,因为过去的学校档案载体以纸张为主,但时代在改变,学校档案信息载体发生本质变化,传统文字档案已经发展为声音、影像等格式,这些素材的感染力很强,本身的真实性、原始性就很强,要求学校要将新型的、充满活力的信息载体注入学校档案管理,通过集合各种形式就能使学校档案形成形象、直观、立体的表现形式,增加档案对建设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当然,实物档案、纸质档案也要妥善保存,落实相应的存档工作,助力学校档案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发挥。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2

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从物化形态的校景校貌、建筑设计到精神形态的办学理念、学风校风等无不包含其中。它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和价值表征,是学校办学成果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以提升师生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基础。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发展,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融合时代精神,从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方面大力推进创新,才能不断增强自身活力。在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过程中,记录反映学校建设发展历程的学校档案具有不容忽视作用。

二、档案的校园文化蕴含

学校档案是指师生员工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历史记录,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是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学校档案资源涵盖了党政、教学、师资、学籍、会计、基建、设备、科研、照片、机读、实物等内容,是学校办学历史系统全面地反映,它不仅忠实记录了校园文化发展的内容和进程,而且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的重要历史依据,是承载校园文化发展历程的信息载体。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事件信息,如果没有档案记录,必然随着当事人及事件的远去而湮灭,而档案资源的存在为保留校园文化信息提供了可能。档案是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产物。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为了使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必须借助于各种文件和活动加以推进,如校园外观设计图纸、校报校刊及展板、各类工作活动指导、各类文体教学活动的图文视频等记录,而这些文件和物质载体在校园文化活动或管理活动运转结束后,它们的功能也由现实指导和记录转化为备查,因此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产物。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学档案工作的内在要求。档案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信息性是它的属性之一,这一属性决定了档案只有在不断地开发利用中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比如学校校貌变迁、组织沿革、历年学校荣誉、优秀毕业事迹等等,这些档案资料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最好最直接的素材。同时,档案的文化属性意味档案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它真实地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记录了教职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等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重要的知识信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也是学校的重要精神资源,这些档案资料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凭据。

三、发挥档案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学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密切,充分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不但可以增强校园文化的软实力,也是档案工作自身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中的价值导向功能。每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都会积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它是学校全员气质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办学成果中最宝贵的无形资产,由此学校才能凝聚人心,向前发展。而这些宝贵的财富正是从学校档案中提取的精华,它能让师生员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校园文化的优秀成果,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导向功能。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激励功能。档案是传承校园文化的载体,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校史档案展现了学校发展的历史足迹,再现了学校艰苦创业的历程以及老一辈校友拼搏取得的光辉业绩和执着追求,可以激励后继师生正确思想品德的养成;从师资档案中都不难发现教师们工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可以让学生了解老师的爱岗敬业和辛勤付出,培育师生情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学校科技类档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创新资源,展示了学校的科技水平,用科技档案举办科技成果专题展,可以让学生置身良好的科技氛围熏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中的制度约束功能。完善的规章制度能保证一个学校正常、有序、和谐地运转。学校现行制度的制定都是以原有的制度为基础的,学校各大门类档案,特别是文书和教学档案中保存了多年来形成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经验,这些都是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文书档案收录了学校各部门管理运作的规章制度;教学档案收录了教师教学常规、治学态度和学生德育管理、行为规范等制度;学籍档案中收录了学生的学业评价、品德评价、毕业鉴定等内容。这些档案完整地再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逐步形成的过程,对学校建设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校园管理秩序、营造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约束功能。

四、结语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总体规划;平面布局;景观布局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教育建筑的设计也越来越被重视。学校建筑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的建筑设计对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应该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独特的校园空间是他们成长的舞台和背景,校园环境也将成为其未来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片段,具有独特的情感寄托作用。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拟新建学校规模为全宿制普通高中60班,总规划用地面积113115平方米(合计约169.67亩),地块南偏东32度,呈不规则多边形,原始地形东高西低,存在1至3米的高差起伏。

二、总体规划

本项目拟建行政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四大功能区块,按照规划条件书要求,校园主入口设于学前路上,学前路与校园基地以一溪相隔,因此拟建设桥梁相互连接。本项目地形呈东高西低的地势走向,因此拟将校园室外运动场地与之配套的1500席体育馆共同布置于基地东侧,结合地形高差设计,以达到减少土方量挖掘,控制造价的目的。并以此为大前提,为使建筑与基地地势走向相协调,本案的建筑群体布局经多轮推敲,确定最终走势为顺应剩余地形南北狭长走势,依次为行政区,教学区与生活区。由此校园整体布局规模已初现轮廓。

为满足家长接送学生的停车用地需求,拟在主入口处设置约3000㎡的接送区域,并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与主入口的校外缓冲广场互相融合为一体。

三、交通流线

本方案校区主入口位于学前路上,配备有约3000㎡的家长接送停车区域,主入口前广场处分开设置了人行与车行交通流线,以实现人车分流。人行流线通过校礼仪广场,穿过建筑之间的连廊,能够到达校园内部各处。车行流线以最大范围环绕整个校区建筑群布置,使校区环境尽可能不被车行流线干扰,校区内机动车停车需求设置在行政楼底下的地下车库与东南侧的地面停车解决。环山北路上的校区次入口为主要后勤入口,环山东路上的次入口为运动场地的独立管理而设计预留。

四、平面布局

教学楼体现全天侯的设计理念,在充分满足日照通风和动静隔离的前提下,将教学区作为一个主体来考虑。各教学楼之间以连廊连接,使师生在校园的学习、工作更加方便,不受天气的影响,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楼拟设计为4层,一共设有60间普通教室及相应的年级办公室,谈话间,卫生间。设计上着重考虑活动平台的设置,在教学走廊的每一层尽头设计了一处放大的景观活动平台,以获得良好的课间活动空间。教学楼均南向单廊式布局,充分满足日照通风和动静隔离,并与实验楼和行政办公楼通过连廊相互紧密联系。实验楼除布置专用教室外,还在主入口正对处设计了1至2层的德育展览大厅与校文化宣传走廊,为开放性空间。

五层行政办公楼与两层图书阅览楼搭接穿插设计,满足各功能用房布置。

食堂拟设计为三层,一至二层主要为学生餐厅,三层主要为教师餐厅,及若干包厢,可容纳3000余师生同时就餐。

体育馆设计为两层,规模为1500观众席位的运动场馆,设计有乒乓球区、篮球区以及相应的附属用房和若干功能性教室。

五、立面造型

本案拟建建筑主要为坡屋顶建筑。立面造型上力求古朴、大方,强调河姆渡文化元素的体现,并着重突显余姚“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的文化底蕴。

以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干栏式”建筑“短檐、高床”及榫卯结构构架为母题,在建筑形式设计上着重处理了筑于高床之上的体育馆、食堂与行政楼三个建筑的造型,经过简化之后的榫卯结构建筑语言重复出现在建筑形体构思中,以加强建筑文脉的延续与文化的积淀,使其形成一个醒目、标志性的文教建筑外观,创作出独具个性的建筑形式。

本案在空间组合上强调了校园空间的交流属性,借鉴传统院落式空间布局手法,采用连廊将各功能区联系在一起,使空间呈现出层次丰富、收放有致的空间形态。建筑之间的庭院、平台、连廊等为师生提供了多种类、多层次的交流空间。在色彩上,以黑白灰三种主色强调突显文教建筑的儒雅气质,古色古香又与时俱进,并能够与周边山体景色互相融为一体。

六、景观布局

在本案中,景观是提升校园环境,改善人文气息,彰显时代校园特色的有效利器之一.同时又是展示河姆渡文化特色,体现余姚“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的点睛之笔.

1.空间功能布局

在布局中,主要强调了从主入口到体育馆以及教学区至宿舍区的两条景观轴线。在主入口至体育馆的景观轴线上设计以校前礼仪广场为主要景点,整体布局严谨.规整.对称.采用具有一定厚度感的植物配置为主,并以较长的场地纵深来提升校园主广场的整体气势。在主入口处用水池结合花坛的空间格局,避免了场地纵向的一览无余,中部部分场地抬升,并设立了主要的雕塑小品,以提升河姆渡文化主题的表现力.而在广场的设计初期,就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柳暗花明的障景手法,以中心实验楼为背景作为景观分隔和视线阻挡.主轴线分为前后两个广场,结合实验楼地面台阶的起伏抬升,增加了广场的空间层次,虚实的过渡。而对于教学区至宿舍区的轴线部分,主要采用草地和乔木相间为主要形式,整体上惯穿教学楼教学庭院,通过景观湖自然过渡至宿舍区内部庭院.以中心位置的景观湖作为主景使教学活动与宿舍生活动静自然过渡,即丰富了景观形式又添加了乐趣,是整个校园的主要景观载体。

2.主题文化的融入

本案的景观设计在表现内容上通过植被选取,地形地貌,小品设施以及道路铺装来提取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性元素。(1)在植被的选取上以本地树种为大基调,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松,梅,桃,李,竹,桂等常用树种,作主要配置。在引入农业主题的概念上深入挖掘河姆渡稻作文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力,以经济作物为景点点缀,如茶,油菜,向日葵等,即加深了农业映像又可作为教学实践的生动案例。(2)在地形地貌表现上,如宿舍区高低起伏的微地形草地,如食堂门前广阔平坦的休闲草坪,以及主体水景自然曲折的水系驳岸,无不体现出山水文化和现代校园空间的良好结合.使周边自然山景与校园景色相互辉映,融为一体(3)小品设计,小品设施作为全景的提升,点缀之笔,在借鉴河姆渡文化中石,木,陶等独特文化符号的同时,结合现代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手法,设计独特的广场中心雕塑.沿路的小品,以及随处可见的大小石块,即增加了朴质的映像又增添了课余生活趣味。(4)道路铺装形式上则是以规整,平齐的广场和主干道地面以及河姆渡印象中原始.古朴.自然.野趣的人行小道.构成独具特色的大小路网。

河姆渡是本案景观设计的主要依据,从整体规划到细节表现都以这些主题元素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达到校园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校园文化特色名片的作用.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4

关键词: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张金来(1958-),男,河北保定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馆员。(天津 30035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54-02

当今全球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已经成熟,信息资源共享惠及世界各地,人类为了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资源,再也不会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拓展,获取方式更加便捷。伴随着信息资源共享的涌入,各地政府档案管理机构相继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被界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改革示范区,有着独天得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实现海河教育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将成为可能。在海河教育园区建立各院校之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推动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海河教育园区教育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档案利用传统的获取手段,促使档案管理服务方式、服务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档案馆管理往往以地域为中心,忽视了对社会的服务,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服务范围的狭窄,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期待,使传统档案管理在服务理念上不得不从狭隘的服务到更宽领域的服务转变,而档案管理的服务方式转化为信息化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园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是经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促进海河教育园区发展建设的内在要求

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发展对天津的教育、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1年3月已有7所高职院校进入海河教育园区。园区二期建设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几所高校也要陆续迁入园区。天津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海河教育园区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基本囊括了天津高等教育资源。为此加大海河教育园区信息化建设,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

3.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

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一体的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呼之欲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于2012年3月7日启动,共实施4个共享项目,同样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人们的更高需求也被期待着,现在大部分各高校传统的档案馆(室)提供利用的方式多为馆(室)内查询,即档案社会公众、学生、教师等只有到相关的档案馆(室)(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到院长办公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或者文件处理机构才能查询到自己所需信息。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这一需求方式,改为通过网络对档案数据库以及相关的文献信息进行访问、浏览、检索,甚至下载,即可得到所需的档案信息。这就给档案利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可以不用跨馆寻找便可找到自己所需信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

二、目前海河教育园区各院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现状

海河教育园区各院校档案室均建立了档案文件级的目录数据库,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1953年建校以来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到2009年,数字档案室建设项目经过3年建设,完成了以卷改件的存档要求。档案室藏录像、录音、实物和缩微胶片等多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并转入档案全文数据库档案管理模式。其内容包括: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多媒体档案采编及展示平台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针对学院校园网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以夯实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础、电子档案安全和标准规范为支撑体系。目前园区各院校均已具备了上述条件。当前关键的工作任务尽快搭建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待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二期院校全部进入,海河教育园区内实现实质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就基本确立。

三、海河教育园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其具有惊人的处理速度、精确的计算能力、极强的记忆和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其数字化、数据库、多媒体、超文本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已经很成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档案信息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园区不同院校及社会公众的档案利用提供更为便捷的档案查询服务。另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而信息技术中的诸如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防范病毒技术以及数据加密技术等都能为其提供安全保障。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条件。

2.各院校为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1)园区各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在传统的档案工作中,收集、整理、保管、编研了丰富的档案资源,为海河教育园区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现在档案工作则以利用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在传统的管理服务基础上,利用多种方式初步探索出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之路。如建立目录中心、加强校区馆际合作、编研交流、宣传展览等,这些都为园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铺平了道路。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要依托网络,通过建立档案网站集群、虚拟专网、分布式数据库等多种方式实现各校区的共享,这就使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在共享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2)教育部、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教育部在全国各高校先后建立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如期实施,各校区已进入了实质性操作,这些都是基于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为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3.档案目录中心的建设

教育园区各院校经过多年的传统管理模式,集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目录。并通过数字化转换,实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也为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做了基础铺垫。

4.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各院校档案馆(室)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均实行了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将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建立了园区分布式的档案基础数据库体系,连接了海河教育园区所有院校档案馆(室),通过这个平台为园区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了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该数据库涵盖了分布式档案目录数据库、分布式重要档案数据库和馆藏多媒体数据库三个规范化、可共享的基础数据库。

四、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

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共享机制体系。其中包括:最主要的是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先进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的应用;档案管理人才机制的建设,管理者的职业素质等。

1.档案信息共享基础性工作

是指档案的全宗目录以及档案的归档、检索、查找、开发、利用等原始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等。这是实现共享的核心部分,是提供共享者信息来源的全部。另外,既然共享就要对园区各院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尤其是园区的5所高职院校,分别由几所学校整合而成,档案管理分散。经过整合把档案信息资源基础工作做实,为实现教育园区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2.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就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标准、科学、的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即以教育部、国家档案总局《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27号令)为规范标准;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管理办法》科学管理制度等。这是实现共享的基本保障。

3.档案人才机制的建设

档案工作者素质的高低体现了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其职业素质对档案工作者来讲尤为重要。如岗位技能、文化水平、继续教育、培训程度以及档案管理从业资格等。其中包括: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档案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海河教育园区依托园区各院校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

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技术保障

如果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根本的安全技术保障。但是网络的不安全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因特网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不安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无论是操作系统、软件设计还是网络病毒攻击,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如建立防火墙及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采取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技术;设置多层级密钥技术;安装防病毒软件以及防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以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可靠性、安全性

综上所述,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高度关注。笔者几经缜密思考,与园区管委会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构建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进行了沟通探讨,分别到园区各院校进行交流、调研形成共识,认为在海河教育园区架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可行的。园区各院校有雄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强硬的技术支撑,并且建设成本低,并且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为此,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区的教育发展以及各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满足于园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运峰,李安英.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构想[J].兰台世界,2008,(22).

[2]杨冬权.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3-10-18(1).

[3]丁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5

关键词:继承;延续;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4-0022-03

收稿日期:2006-04-19

作者简介:黄德民(1963-),男(汉族),建筑师。

1工程概况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高等学校,也是粤东地区著名高校之一。文科大楼拟建在桥东“东山路”东丽学村a区,工程占地约2520m2(约56mx45m),场地地势低平,地貌属山丘地,基建总面积约7.4万m2。

2设计理念

韩山师范学院创立(建)历史悠久,文科大楼的建设是韩山师院东区校园发展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东区校园与东丽学村a区被东山路分割成两个区域,因此,如何承接东区,启下东丽学村,使东丽学村成为韩师学院校区的延续发展,是我们本方案设计的重点,也是该项目设计的难点。文科大楼处于东丽学村a区入门中轴线上,其位置十分重要,文科大楼正面面向东山路,立面设计关系到沿东山路的城市景观,功能设计必须满足使用的要求,并充分体现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在考虑以上提出的设计重点、特点和难点的同时,我们也着眼于体现高校教学楼的现代气息和先进技术,尊重和延续东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把新建的文科楼融入校园的建筑群体之中。我们的构思主题是:继承、延续、以人为本。

2.1继承

由东山路分割的东区和东丽学村均为韩山师院新校园区,如何把这两个区域连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校园区,将拟建的建筑物同已建建筑物的设计风格相协调,形成呼应关系。因此,尊重和继承已建的东区校园建筑风格成为设计的关键。

东区学生图书馆座落于东区的轴线上,而文科楼又是座落于东丽学村a区的轴线上,于是我们将文科大楼与已建理科大楼贯串于一条继承与延续的轴线上,通过该轴线承转了文、理科的呼应关系,寓意东区校园向东发展,形成统一整体,把两区融为一体。

2.2延续

教学区建筑物风格的延续也是校园文化的延续,并寓意发展。因此我们将文科大楼的设计风格与学生图书馆和理科大楼风格协调呼应,特别强调了文科教学楼与东丽学村a区学生宿舍不同建筑功能的不同设计风格。在文科大楼建筑立面处理上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与理科大楼有机联系,形成自然过渡。建筑物的文化延续,拉近了两区的距离,增强了园区之间的融合程度。

2.3以人为本

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学习、交流环境,设计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已建的东区学生图书馆前面下沉广场的生态型校园环境和东丽学村a区学生宿舍的绿化布置,使文科大楼融于自然的生态环境之中。首先在大门入口广场我们采用了园林式的设计手法,使整个环境自然、生态、人性化;文科大楼首层中庭营造了一个园林式的绿化空间,把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引入到建筑物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享受到自然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

3功能布局

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在平面设计方案中进行多个方案比较,综合评选最后方案,该方案综合了各个方案的优点,设计使用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功能设置:

a.大型阶梯教室13.8mx25m,设在首层两侧,方便大量人流的疏散,每间能容纳253人,总共506个座位。

b.大教室17.2mx8.8m,14间设在两侧二至八层,能容纳?20~150人/间,总共约2100个座位。

c.标准教室26间,能容纳80~100人/间,总共约2600个座位。

d.小教室?4间,能容纳60―80人/间,总共约1120个座位。

另在每层均设有教师休息室(两间)、教授办公室、管理室、配电房等辅助房间,并在三、六层利用两个标准教室安排系级办公室,微格教室设在八层,教室全部设置多媒体与网络连接。各层均设有学生课外活动空间。

文科大楼平面布局设计合理,教室设计符合国家规范,平面及垂直交通组织流畅,走廊宽敞,教室光线充足,空气对流畅通。

首层的电梯大厅空间采用两层楼的高度,增加大堂的视觉空间,电梯大厅设在进门处,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人流集中的垂直交通问题,内庭式的口廊设计打破传统的单调长廊模式,创造灵活多变的课余活动和交流空间。

4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采用简洁的现代设计手法,立面风格力求与已建理科大楼恸调呼应,正门的石板台阶设计同理科大楼及图书馆建筑风格呼应,并解决阶梯教室踏步高差问题;正面入口大幅玻璃幕墙设计富于现代感,两侧立面的梁柱构架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力求产生强烈的艺术视觉震憾,屋面的钢结构构架呈腾飞形状,喻意挺拔向上,立面设计充满时代气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

6结语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6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重心与主要内容,指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的步骤。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校园网出口问题解决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3-0000-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人数迅速增加,校园网用户亦是如此。校园网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教学、管理、科研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平台。我国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初建时,通常是租用一条数据线连接到中国教育科研网,宽带数据传输十分有限。发展到现在,已有部分高校实现了同科研计算机网地区中心节点的光纤直联。但因中国教育科研网设备冗余,缺乏富裕线路,单点故障存在发生的可能。因此,对于校园网运行的稳定性,单出口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此外,各运营商之间在互联互通方面存在问题,造成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对其他网进行访问时速率缓慢。当前,校园网用户人数增长迅速,各种网络平台应用不断增加,彻底解决校园网单出口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1、校园网的典型应用

概括起来,校园网的典型应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校园网是学校对外展示校园文化信息最便捷的形式,也是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第二,校园网是一种学习辅助工具,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了环境。校园网上有着大量的校内资源,通过校园网对各自领域内的前沿知识进行即时的学习,利于学生协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第三,校园网能够为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服务,如辅助教师备课、提供教学资源、支持教师再学习、参与课堂教学等。通过校园网,教师可即时掌握最新科研成果,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交互;第四,校园网服务于学校教育管理,依托于校园网传输线路,数据中心可为学校的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园一卡通、财务管理等应用提供服务。由此可以看出,校园网是构建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之上,为学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管理活动、科研活动服务的校园网络环境。

2、校园网出口方案的确定

选择科学的出口方案,是解决出口问题、规划网络结构的关键。

2.1宽带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

将光纤专线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可使对域内站点的访问得到明显提高。但因CeRnet跨网宽带较为狭窄,故在访问域外站点时的提速并不明显。从成本方面考虑,域内访问为包月制,域外访问则依据流量进行收费。因此,这一出口方案不但难以节约信息费用,还可能会使流量费用增加。

2.2宽带接入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相关调查显示,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国际出口宽带仍停留在200m左右,而中国公用计算机已经上升至6000m左右。典型宽带实施零费用接入、包月制的信息费收取方式,对于集团用户还可优惠价格,故能够被广大学校所接受。

2.3放弃中国教育科研网接入

放弃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接入,而选择典型运营商宽带接入方式,实现了对信息费用的有效控制。但是,放弃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接入,意味着放弃了其网络带给学校的Ftp服务、合法域名解析、丰富的ip地址等资源,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虽然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上也可以通过建立学校主页镜像站点的形式来获取上述资源,但因其网内资源只部分开放,故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园网内资源的共享程度。

2.4出口链路并行

保留中国教育科研网接入,选择本地电信运营商,并行两条出口,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过计费策略,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还可使域外流量实现零计费,有效节约信息费。双出口的方案还可彼此备份,避免了因线路问题导致的网络中断,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安全性。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论述,可以看出,双出口方案的应用更为合理,应当成为今后校园网发展努力的方向。

3、校园网双出口方案的实际应用分析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所谓校园网双出口,指的是同时具备中国公共计算机互联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两个出口的校园网。因此,校园网双出口的实践应用协调工作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就双出口方案在其校园网内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

3.1改造网络结构

校园网双接口方案的应用,首先就是进行校园网的结构改造。如图1所示,应用教育科研网所分配的ip地址,并划分其他计算机于一个网段,使私有ip地址成为使用的形式,从而保证DnS域名解析的完成。

3.2路由设计

路由设计指的是在因特网接入以太网的端口上设置策略路由,使校园网所有节点拥有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合法ip。在进行域外访问时,校内其他用户可通过电信网接入路由器,并在翻译地址后传送回来。当前,河北工程大学已具有信息点5000多个,其中,办公区主机使用由中国教育科研网分配的静态ip地址,学生宿舍、学生实验室分配固定的私有ip地址,家属区分配固定的私有ip地址。办公区可对教育科研网进行直接访问,学生宿舍、实验室通过服务器来对教育科研网进行访问,家属区则通过nat转换来对教育科研网进行访问。校园网全部用户通过公网ip来对教育科研网之外的互联网资源进行访问。学校之外的如www、DnS等服务器置于校园网中心,来完成同互联网直接的相互访问,而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对内服务器只能由内部网络进行访问。

这一设计中,应用了具有高性能处理能力的防火墙,实现了教育网和校园网出口的路由功能。将单出口的路由器和防火墙,合并到防火墙中,减轻了教育网的线路负载,分担了防火墙负载,降低了设备运行延迟,提升教育网的访问速度。

3.3网络地址的转换设计

nat即网络转换技术,当前这一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被用于因合法ip地址缺乏所导致各种问题的解决。在进行互联网访问时,可将内部地址同另一合法地址封装,在收回数据包时,再将其打开,以还原实际地址。河北工程大学内采用的是私有ip地址段和教育科研网ip地址段混合使用的方式,由教育网负责提供。其中,学生区内一律应用squid,以实现从私有ip地址段向中国教育科研网ip地址段的转换,从而形成类似于应用教育网ip地址段对互联网进行访问的形式。而办公区私有ip地址段则不应用squid。因此,无论是学生区,还是办公区,均要开展nat转换。在设计方案中,我们对教育网所提供的全部私有ip地址段在防火墙上开展nat。但因校园网有着较大的用户数量,在公网的访问过程当中,需要巨大数量的nat,为使防火墙负荷得到降低,在电信出口和电信服务器上增加路由器,来对nat数据进行分流,从而有效提升整个校园网的访问速度和效率。

3.4域名系统的设计

域名系统由域名服务器和解析器组成,其中,解析器作为客户方,同应用程序相连接,来承担对域名服务器访问的责任,不但负责对域名服务器的返回应答,还需要完成对应用程序的信息传送。DnS技术的动态实现依赖于自身服务器中BinD软件View功能的发挥,其基本查询过程如下图2所示。

河北工程大学的注册域名为hebeu.省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其注册机构,因其DnS服务器地址均由教育网提供,故其服务器应当走教育网的出口。但因公网同教育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联互通宽带限制,降低了教育网服务器被公网用户访问的速度。为应对这一问题,河北工程大学另外设置了电信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使用的地址均由电信提供,从而便利公网用户的访问。两种类型服务器均以hebeu.省略作为域名的扩展,主辅DnS服务器来负责对其解析,且要求DnS服务器能够以请求地址为依据实施区分,从而实现了对河北工程大学电信服务器和教育网服务器的访问,不但域名得到了统一,访问速度也进一步提升。

3.5校园网双出口应用的优越性体现

可控性方面,双出口形式的校园网,虽不能对每个计算机进行公网ip地址的分配,但可完成一个私有ip地址的分配。这表示可跳过nat环节,将校内计算机直接连接于校园网内,并由学校网络中心实施统一的nat处理。这样极大便利了对网内计算机的管理,保障了校园网络的可控性。安全性方面,双出口形式的校园网,使网内所有计算机都透明化,脱离了nat设备的隐藏,当发生内部攻击时,校园网管理员可对实施攻击的计算机直接定位。机房管理方面,双出口形式的校园网分配给校内机房一些私网ip地址,进行统一的nat处理,这样,机房管理员可将其看做公网ip地址进行使用,大大降低了机房管理员的工作量。

4、结语

双出口校园网是近年来校园网发展的大方向,它综合运用了策略路由、网络地址转换、静态路由等技术,充分整合了本地iSp和CeRnet的资源优势,在解决校园网出口问题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当前,校园网双出口解决方案已被应用于多所高校校园网改造。实践表明,校园网的网络稳定性、访问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网络安全性进一步增强,网络运行和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田志宇.运用接口解决校园网出口瓶颈[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1).

[2]王玉兴.校园网出口瓶颈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工程,2009(11).

[3]钱爱增,谢延红.双出口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J].德州学院学报,2009(20)

[4]左红卫.校园网双出口宽带矛盾解决方案[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0(3).

[5]刘岚.校园网多出口优化技术与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1(1).

[6]马跃勇.校园网多出口方案的实践与总结[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6).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8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规划设计;休闲绿地;教学设计;思路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美学、文学、植物、工程技术、生态等多种学科内容,是园林专业的重点课程。对于一个初学设计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在最初接触时由于基础知识不完整、不牢固以及对设计的陌生,在设计中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备感在教学中加强设计的前中后期工作的重要性。从小型绿地设计入手,局部加大深度以培养设计兴趣和信心。一个设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设计前期(调查)、中期(构思及设计)、后期(点评)三个阶段。应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设计工作及相应的表达深度,要求学生掌握一套基本的设计步骤及方法,训练学生能充分表现其现有的设计水平,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态度。 

加强小型休闲绿地设计前期工作 

大型校园、广场、公园等设计相对复杂,高职高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选择规模相对较小的小型休闲绿地等进行强化训练,同样有利于就业,如小型休闲绿地设计。在我院风景园林系2007风景园林1班和2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布置了小型校园主题园设计,在方案构思之前,进行了下列相关的前期工作。 

(一)理论讲解 

在教学内容上,为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在设计前首先着重讲解与本次设计相关的校园主题园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方法步骤。要明确服务对象、活动方式和内容及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满足不同使用功能对环境的要求,使整体设计更趋于合理化,进行环境分析及分析图绘制的理论讲解。强调按照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进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 

其次讲解校园主题园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何突出主题、创造特色是讲解重点。通过讲解如何挖掘校园人文资源文化,梳理校园特色资源,通过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绿地环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充分考虑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人都可以在园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合理组织游览路线,注意园路形式的变化以及用园路进行造景;如何从细节上进行造景等。 

(二)现场教学 

在理论讲解完毕并布置实训任务后,组织学生到相关主题园进行调查与测绘,从环境入手分析场地。从对主题园的周围环境的分析、主题及功能区的分析到出入口的选择、道路系统的布置、建筑小品的设置、植物种植设计,最后到学生提交测绘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观摩教学 

案例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于技能难于操作的内容,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提出案例问题,在各学生小组限定的时间内充分讨论,提出合理的论证方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2~3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结合任务内容等相关知识,对每个方案的设计立意、布局、表现效果给予相关的说明。既让学生明白了该类型绿地的设计要点,又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活跃了课堂气氛。将传统的单一教学变成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 

优秀设计方案引入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梅兰菊竹”主题园方案的观摩,把优秀园林方案实例引入课堂,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理性的问题感性化,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方案设计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观摩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疑问(比如多方案优化选择)与学生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这种教学形式小型化、灵活化、感性化对于学生建立设计分析概念以及掌握实用型设计技术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展示教学通过对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的整理归档管理,在教学中展示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复习,以提高学生的设计信心。 

重视小型休闲绿地设计的构思过程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首先学到的是想象能力和合作的经验,明确教育的目标是放松对正图、对设计成果的要求,而将评价标准定在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进步上,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思想火花,学生将部分聪慧的想法结合起来,再以有序的方法表达出来,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经验,这样学生将变得更加自信于他们自己在专业上的未来发展。 

例如,某学生的“聚博园”景观方案设计,构思中结合了校园绿地设计原则和先天的景观资源。设计中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和谐的,休闲的”思路,将原有的地形经过人工改造后,将绿地最终创造成灵活多变、景色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校园滨水休闲绿地。如“读书廊”、“学子亭”、叠水等,营造校园景观的可识别性。学生在实际设计中逐渐成熟,正像绿地设计主题所显示的:“莘莘学子路,绿色伴你行”。 

(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园林设计与文学创作非常相似,写文章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搞园林设计同样应重视课外阅读,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加信息量。园林作品、园林文章阅读得多,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园林作品设计起来就得心应手,也相应地陶冶了自身的园林修养。为体现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 

(三)强化园林绿地种植设计 

园林绿地设计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小品设计等。种植设计相对专业性、综合性不强,高职学生植物学、树木学知识又丰富,基础扎实,应强化学习,可完成植物配置这种相对单一设计,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例如,在小型校园主题园设计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构思的:总体布局在一条主要水系的基础上展开,以组团为单位,设计不同风格的水景园林,以主要水系和道路为主线,景观贯穿其中。本绿地最大的特色在于四季有景。春季景色有“望春台”、“一剪梅林”、“知春园”、“春雨轩”等。夏季有“荷塘月色”、“金牛浮水”等。秋季主要以植物景色为主,主要观叶树种有枫香、紫叶李、银杏等。冬季也有腊梅的香味弥漫其中。夏季在植物配置上采用再生乔木如桂花、香樟等。另外,还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科植物为基调,营造充满南国特色的亚热带海滨情调,突出了夏日阳光棕榈园这一景点主题。春季观赏植物有二乔玉兰、紫藤、红花继木、金钟花、迎春花、紫荆等。 

(四)注重一对一改图 

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交流,教师评价每个学生的课程作业,通过互动式的教育,在改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改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设计图的看法,指出有哪些不足,哪些好;二是询问学生有哪些内容还不理解,同时考考他们已掌握了哪些理论,是否已切实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对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及时引导,通过反复讲解理论,说明其制图的优缺点,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强化设计的评析与互动交流 

根据学生在方案独立构思中暴露出来的知识与能力的缺陷分析,并通过点评,使学生掌握此次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一)说图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方案交流展示,重在加深学生对该次方案设计的把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分析的形式展开交流。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最后给予总结。针对同等水平高职生的方案设计,选择2~3个学生做的方案进行分析,学生更易于接受,更易于理解,也更感兴趣。说自己的图、说别人的图,加深对该次方案设计的把握,提出修改意见。 

(二)组织研讨会 

设计课的内容实践性很强,教学主要以方案的个别辅导为主,但是也有一些带有共性的教学内容,有一些较新的时事动态等也可以用讲座的形式进行传授。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讲座内容必须精心组织,做到量少而精,形成系列化。另外,可结合讲座,结合设计,结合时事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会,这种形式有助于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彼此吸收营养。但应注意,组要小,最好是三五个人,使之成为愉快而见成效的过程体验。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校园环境设计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066-03

一、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项目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类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代表着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的最高水准。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办于1951年,截止至目前共分江南、江北(主校区)两大校区,均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内。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将江北校区行知楼门前占地面积共4.7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重新规划。

(一)气候影响

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北的省会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季风气候的典型特征。哈尔滨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长达5个月之久,夏季温度凉爽宜人,春、秋季节时长较短,属过渡季节。

(二)规划范围区域分析

校园文化景观规划范围位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北校区行知楼北侧,总占地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景观规划区域北侧为齐民路,西侧紧邻哈师大驾校,南侧为春秋北路,东侧为春秋东路。所处位置为行政办公主楼、教学楼、驾校、幼儿园、校医院所围合,属综合区。便捷的交通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地块具备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目前景观现状

校园文化景观规划区域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主要景观规划区域,自江北校区建校以来共经历四次规划,由于地下水位等问题一直未规划完整。地段目前在齐民路一侧现有景观绿化带,绿化带景观植物及色彩搭配较为合理,并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周易路两侧景观绿化带灌木为红端木树篱、红端木树球及小叶丁香树球,现栽有乔木为水曲柳,部分死亡。地段临近行知楼一侧栽有乔木林地,树种基本为青扦云杉、樟子松、银中杨。

二、哈尔滨师范大学校训及校友文化

(一)校训

哈尔滨师范大学校训“敦品励学,弘毅致远”。校园文化精神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南,以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理念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不懈追求,形成了体现陶行知先生思想真谛、而且具有哈尔滨师范大学办学特色的“行知精神”,并通过代代传承,使“行知精神”在这座北疆师范学府生生不息、茁壮成长,成为一种育人传统、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思想象征,并形成了哈师大人的精神支柱。

(二)校友文化内涵的释义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子一直秉承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精神,不仅是问道、修身明德的过程,更肩负着劝学、传道、化俗的特殊使命,所以哈师大校训“弘毅致远,敦品励学”为师范学子遵守自身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精神动力。在校的优秀教师以及一届届的优秀毕业生都是在这样的校训洗礼成就自我,所以树立哈师大所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以及哈师大的名师形象即是整个校园文化景观规划所要表达的内容与体现(即为主题定位),哈师大的校训则是贯穿校园文化景观规划的精神轴线(即为设计理念),故名为“校友林”。

(三)设计主题定位

设计主题主要想体现求知与明德的大学之道,也要体现师范类大学的责任与使命的同时传承“行知精神”,因此综合了校训内涵、校友文化、行知精神、思源理念等几个主要的设计元素内容从而确定校园文化景观主题为“问道劝学,行知思源”。

三、“校友林”文化景观方案设计说明

通过“园”“圆”“源”三个同音不同字不同意的元素进行方案设讯分别代表着“自然”“形态”“人文”。“园”――“自然”:通过地形、园路、建筑群、树木花草、公共艺术及景观小品等作为载体,衬托出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并结合原有绿化达到园林式景观效果。“圆”――“形态”:圆形象征着圆满、完美、和谐、团聚,亦有顿悟之意。圆的形状也为本次设计方案的主要景观设计元素,打造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赋予深刻的寓意。“源”――“人文”:不仅是校训“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体现,更是表达了庚信在《微调曲》中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一说法。

四、“校友林”文化景观方案解析

(一)设计解析

“两轴、五区”景观功能区域划分。整改方案中设计有两条轴线(主、次轴线)与五大功能分区,分别为入口景观区、名师学子区、艺术文化区、下沉广场区、等候休闲区。圆形的设计元素组合融入“问道,劝学”的教育内涵,五大区域处处体现严谨的“教风”与“学风”,自由曲线式的园路连接着各大景观节点,更是景观观赏路线,多处微地形的体现使得空间层次更丰富,且校园环境自然和谐,寓意深远。

规划区域由行政办公主楼(行知楼)、教学楼、驾校、幼儿园、校医院所围合,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建筑性质对本次文化景观方案的影响,做到交通便利,最大化满足各周边区域的功能需求。(图1)

交通动线方面不仅充分满足机动车、人行交通及景观交通的便捷,也考虑车行、人行以及景观节点交通环境之间的影响。三级景观道路的划分能够有效连接景观主要功能区域的同时便捷周围不同使用者的同行需求。设计理念遵循“行、停、观、游”,即“交通便捷、休憩休闲、文化游览、艺术观赏”四大功能体现,彼此保持独立交通环境的同时又能够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景观效果。(图2)

视觉效果中齐民路形成了较强的视觉进深,形成了开敞的视觉和视距设计效果;春秋北路、驾校一侧及教学楼一侧通过灌木、乔木组合形成了封闭私密的空间界线,起到了隔断、吸音、降噪的作用。

(二)主要的景观节点

入口景观区域是景观环境空间序列的起始,具有提示、引导的作用,设计过程中半围合的景观设施结合校训字体具有庄重、包容之感,坡面的设计手法符合最舒适的视觉观赏需求的同时能够有效的起到引导作用。

下沉广场是校园文化景观的重要区域,下沉式的设计手段,具有包容、团聚及安全的心理感受,满足学生聚集、文娱活动、休闲阅读等功能需求,也提供给师生丰富的垂直交通变化和空间层次的变化,结合四周古树及两侧半弧形花池形成景观广场区域一抹亮丽的色彩。(图3)

名师学子园是方案中的主题区域,也是设计主题的内涵所在,同心圆式设计布局,表达名师学子最核心的校友“源”文化林。中心圆形广场为名师园,由四个半弧形景观浮雕墙组成,记载着哈师大的名师学者;外侧的圆为校友林,栽种核桃、山桃稠李等阔叶乔木,寓意桃李满园。(图4)

学子坪由开阔空旷的草坪区域组成,结合周围的公共艺术、乔木、灌木的围合从而形成独立优美的开阔区域,为学子们提供读书、聚谈、拍照的空间场所,也是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休息、呼吸”的点睛之笔。

(三)植物设计配比

景观植物设计中以绿色设计为指导思想,充分保留原有青扦云杉、樟子松、银中杨等林地树种及齐民路南侧景观绿化带。针对设计要求及交通动线进行局部的改造和移植,结合原有植物环境进行设计,在保证整体设计效果的条件下疏密有度,形成视域空间与景观环境的有机结合,倡导绿色设计理念。

丰富的微地形变化和地被植物,结合不同花期的灌木、乔木,打造“春赏花、夏观叶、秋育实、冬有形”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将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校友林)打造成四季皆宜的校园景观环境。

(四)景石的设计

校园景观石不仅美化环境,打造自然氛围,营造儒雅情趣,更是文化积淀,思源情怀的承载和有效的表达手段。景观石设计以景观功能景石及校友赠送景观石形式体现,传达师生共同完善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理念。

(五)公共设施

休闲座椅是景观环境中,尤其是校园文化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下沉广场区域利用台阶设置休息座椅,节省空间的同时围合气场,形成凝聚力的空间氛围;其次通过树池的变化和功能结合,形成心理上的虚拟空间,具有安静、私密、休息休闲的空间属性。

校园文化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校园网规范培训建库

要规范地建设好校园网,必须做到:规划、培训、建库,然后建网。

一、规划

要规范地建设校园网络,必须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网络,需要校园网络来干什么?通常学校对校园网络的要求有以下几种:

1.最简单的校园网络:包括一个微机房、一个教师电脑办公室以及几台教师办公室使用的电脑。这样的配置基本可以应付日常的计算机课程和教师办公、校务管理。学校也可以使用校长管理系统、教师办公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几个独立的管理系统。

2.中档配置的校园网络:包括若干个微机房、一个网络服务中心、每个教室配备电脑一台、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教师办公电脑。这样的配置可以满足管理、办公、教学、辅助教学的大部分要求。学校可以使用校长办公系统、教师办公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师备课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校园网站等。

3.高档配置的校园网络:包括足够的微机房,一个大型的网络服务中心,每个教室配备微机若干台(甚至学生人手一台微机),每个教师配备办公电脑,这样的配置可以实现所有的自动化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信息自动化。学校可以使用各种的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馆、网上学校,实现真正的网上教学。

利用校园网络最基本可以做到学校管理自动化,例如:人事档案管理、教师办公、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如果配置允许,还可以实现校内无纸化办公、教师电子备课系统、教师辅助教学系统、网上学校等。所以要建设校园网络前必须先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划好校园网络。

另外,建设校园网还需要适应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统一的规划,分阶段实施,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必须认清形势,了解到学校日后的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发展潜力,统一规划好校园网络的架设。

二、培训

校园网的建设,必须先进行全员培训,即先要实现学校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全员培训,再考虑架建网络。如果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校园网就算是架设好了,也会由于使用人员水平问题而不能正常运行或发挥最佳的运行效果。所以当规划好校园网,找到了合适的硬件厂商和软件公司后,立即要着手做的就是对全校教师和管理系统使用者进行全员培训。教师和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全员培训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1.全体教师的培训。教师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对电脑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第二,办公系统的使用;第三,教师电子备课系统的使用;第四,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第五,国际互联网的使用;第六,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常用软件的安装;第七,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的解决方法。

2.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培训。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对电脑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第二,相应的管理系统的使用,第三,国际互联网的使用;第四,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常用软件的安装;第五,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的解决方法。

3.网络管理员的培训。网络管理员是最重要的人,整个校园网络能否正常运行就取决于这个管理员的水平。学校最好是聘请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来从事这一项工作,网络管理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服务器的安装和维护;第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使用;第三,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维护;第四,互联网技术,第五,网络安全的技术。

4.硬件维修人员的培训。拥有一个校园网络,不可能长期依赖于硬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学校必须拥有一到两个硬件的维修人员来维护学校的网络和硬件以及办公设备。硬件维修人员应该参与到学校的整个网络铺建的工作中,熟悉全校的网络线路的布局。硬件维修人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网络的架设技术;第二,微机的安装和保养;第三,微机故障的处理和维修;第四,网络故障的处理和维修。

5.软件维护人员的培训。拥有一个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也不可能长期依赖于软件公司的售后服务,学校必须拥有一到两个软件的维护人员来维护学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软件维护人员应该参预到学校的管理系统的开发中,熟悉学校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软件维护人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数据库的技术;第二,软件开发平台软件的技术;第三,系统设计的原理;第四,系统故障的处理和维护。

以上五种人员的培训工作都必须走在学校建设校园网络的前面,尤其是第四、第五种人员。教师的培训主要由学校自己找合适的人士来培训;第二、三、五种人员则应该由为学校编写管理系统的软件公司负责培训;第四种人员则应该由为学校铺设校园网络的厂商负责培训。

三、建库

校园数据库内容包括很多的内容,我们都称之为教育教学资源。也就是要建立好校园网络,必须先建立起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的内容有:人事档案库、财务档案库、文件档案库、教学信息库、教育信息库、多媒体信息库等。

人事档案库包括:教师档案库、职工档案库、学生档案库。教师档案库中包括了教师的一些基本个人资料、教师在学校的历任和现任职务、教师在学校期间的考核资料、教师在学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学生档案库中包括学生的成绩、评语、奖惩、身体发育状况等。

财务档案库包括:校产档案库、工资档案库、收支档案库。校产档案库中包括了常规教学设备资料、电脑电教设备资料、图书资料、水电维修和木工资料、环境保护资料。

文件档案库包括:政府下达文件库、学校下发文件库、学校各种获奖文献库、学校的各种计划和总结文件库。

教学信息库包括:各学科教案库、试题库、教学改革信息库、教学研究信息库。教案库中包括了各学科教师对每一节新授课、复习课的教案,以便日后教学总结及提高教学能力之用。试题库中包括了各种难度、各阶段的练习、测试、考查的试题,而且是每一题试题都已经经过分析并得出其难度的题目,以便从题库找出相应的题目组成一份试题。

多媒体信息库:包括了声音素材库、图像素材库、影视素材库。多媒体信息库是为了教学服务,教师电子备课系统、辅助教学系统、学生学习系统都必须使用到这一类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