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十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十篇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4:34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篇1

关键词中国梦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2013年3月,同志系统地阐释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年4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了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采取不同形式推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当前如何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并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

从学术方面对“中国梦”的多维研究可见,中国梦的理论阐释和宣传教育正在不断深化。诸如,林培雄,刘光明从多个维度指出,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进一步演进。陈晋则从本质上指出,“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

2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开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问题。

2.1学生功利性务实化问题

在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功利性务实化问题突出,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既有网络媒体的错误引导,也有同辈、同学之间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错误认知以及未能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错误地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认为“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是理想的梦,高高在上,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无关,而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活动更是在做表面功夫,追求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前,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有帮助,自己的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正比,如果没有帮助则是在浪费时间,并未考虑到学生梦与中国梦、民族梦、人民梦的关系。

2.2班级文化活动形式化问题

班级文化活动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现形式,但目前仍然存在班级文化活动形式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深入、持续性。班级活动只是停留在“活动”表面,并未结合“中国梦”的实质性内涵与学生实际特点进行持续深入地展开;缺乏创新性:从班级文化活动形式上看,主要以传统的娱乐形式开展,导致班级学生认为开展活动就是为了娱乐,未能实现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活动的真正意义。从班级内容上看,班级文化建设中,对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活动过于重视数量而缺少对质量的关注,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倦怠,而且会导致班级学生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理解程度减弱。

3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在保证学生有一个正确定位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教育渠道,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才能切实增强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定位、实施效果,因此,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扩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扩教育渠道。利用主题研讨等形式,进行以“我的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发言,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教育;其次,扩宣传渠道。通过宣传栏、海报、班刊等宣传方式将与“中国梦”相关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校园活动等内容传递给班级成员;最后,扩网络渠道。网络渠道是三个渠道中最典型的教育途径。通过利用班级网站设立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讨论专栏,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研讨内容上传至讨论专栏,为班级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并将班级成员分成专栏维护小组和监督小组,以保证讨论专栏的持续性、话题的准确性以及班级成员的参与性。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篇2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班级文化是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文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富有特色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院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班级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管理。(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梳理与创新。(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含班级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特色活动建设等方面。基础文明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大学生的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等。班级学风建设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班级特色活动建设则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形成班级特色。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校园的稳定,它具有隐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对凝聚班级向心力,优化育人环境,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实证分析

(一)定位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的学情不同与高中、小学阶段,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也应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因此,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借助班会、学生会例会、团课等平台,组织师生研讨,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可行方案,确立“有层次、成系列、上档次”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二)活动引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系列活动。组成专门化的指导团队,指导班级“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学习专业特点、内在需求的活动。搭建平台,进行展示交流,如组织“CLaSSSHow――班级展示秀”,运用班级影像志、ppt交流展示等方式,分享各类班级文化成果。同时,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强化活动的效果与效能。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启发思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在班级文化创建过程中,辅导员要积极参与,避免只重“硬件”(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软件”(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把重点放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狠抓落实,确保效果。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班级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班风、学风、文体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变零散为整体、呆板为灵动、无声为有声,融个性扬共性,提品位创特色。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篇3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建设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andReflectionontheConstructionof

CollegeFreshmenClassCulture

――DataanalysisbasedonaUniversityinHu'nan2013FreshmanClass

LiYijun[1],HUYang[2]

([1]Departmentofphilosophy,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

[2]officeofStudents'affairs,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

abstractClasscultureisaninvisiblemagneticfield,isthesoulofthebuildingwheretheclass,itisthemostdirecteducationofstudents,oneofthemostimportantsourcesofinfluence,toalargeextentinfluenceanddeterminethedevelopmentandimprovethequalityofstudents.Classculturehasincreasinglybecomeeducationmanagementscienceresearch,constructionofcampusculturebecomeimportantanddifficult.asanintegralpartofthecampusculture,classandculturalintegrationoftheintegratedelementsoftheconstructionofthebehaviorallevel,systemlevel,spiritlevelandotheraspectsoftheformationofteachersandsenseofcommunityidentityandbehavioralnorms,tocreateaculturalatmosphereforeducation,studentdevelopmentprovideanimportantcondition,understandingandguidancefreshmanclassculturehasfar-reachingtheoreticalandpracticalapplicationvalue.

Keywordscollegestudents;classconstruction;cultureconstruction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我们“文化引擎”班级建设指导团队本着摸清学校新生班级现有的班级文化建设情况,了解新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看法,掌握新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期待,以期为接下来实行班级文化建设项目提供民意参考。

1班级文化建设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

为了解新生班级文化建设情况,为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有效促进新生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笔者在湖南某高校18个院(系)的2013级新生班级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回收332份,问卷回收率为97.64%。本次调研调查对象为湖南某高校2013级大一新生班级的班长、团支书,共有18个学院的332位新生班级的班长和团支书参与,男生174人占52.41%,女生158人占47.59%,文科类占49.1%,理工类占47.29%,艺术类占3.61%。对收集的资料运用SpSS19.0(中文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定量的统计与分析。从数据上,本次调研充分考虑了因专业、性别等原因带来的影响,力求全面、客观、准确。

为了便于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将调查结果分为以下两个内容: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将从这两个主要方面出发,从不同的维度对新生班级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探讨。

1.1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就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我们主要从新生班级班长和团支书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同感来进行探讨分析。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参与竞选班团干部的原因主要出于锻炼自己、提升自我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竞选班团干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62.95%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自我的能力,而只有15.96%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班级作出贡献。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学竞选班团干部主要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多是出于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而把班级放在首位的占少数。参与竞选班团干部的动机对日后班级工作的开展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把班级放在首位的班团干部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客观上更强。(2)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情况:班长、团支书作为班级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情况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当被问及“是否了解班级文化建设”时,48.8%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班级文化建设比较了解,44.5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了解,而非常不了解的只占1.81%;当问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否重要”时,82.53%和16.87%的被调查者表示班级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而分别仅有0.3%和0.3%的被调查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不太重要和非常不重要。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班团干部了解并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这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积极作用。(3)是否有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目标犹如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同样一个明确的班级目标,有利于班级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调查结果显示:问“班级文化建设是否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案”时,只有31.0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班级已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而有68.98%的被调查者则表示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可见,大部分班团干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准备还不够充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建设目标,对于如何建设班级文化还比较模糊。

1.2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为创建三种文化:精文化、微文化、梦文化。通过创建三种文化,夯实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引领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和凝练班级文化特色,能够打造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的示范品牌。此次调研也主要从新生班级的“精文化、微文化、梦文化”三种文化建设情况入手,了解新生班级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并为其后的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1)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的一般性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并要求按重要性进行排序”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班级凝聚力、班级精神、团队意识、班级目标、学习氛围、班级制度、班级形象、班级文化活动。重要性排在第一位的是班级的凝聚力,而排在最后的是班级文化活动,由此可见,被调查者更加看重班级的凝聚力。(2)精文化方面。“精文化”即指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针对班级“精文化”,我们主要从班团干部认为班级文化制度建设的关键是什么来进行分析探讨。(3)微文化方面。“微文化”即指班级的行为文化建设,包括微活动、微公益、微服务、微论坛、微宣传等方面。针对班级“微文化”建设,我们主要从班级宣传平台来分析。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班级宣传的方式也有了更加便捷有效且多样的方式方法,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43.67%的被调查者更希望通过积极参加校和院里的活动来加强自己班级的对外宣传,而期望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班级宣传的仅占23.49%,利用班级宣传视频和与其他班级的联谊等方式进行班级宣传的分别占15.06%和10.24%。由此看来,新媒体在班级宣传上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班级宣传还是倾向于选择比较传统的参加活动的方式。

2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规范班团干部选拔、任命和分工制度,提高班团干部对班级的责任心和归属感。班团干部是班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也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负责人之一。因此,班团干部的培育、选拔对一个班级的建设和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62.95%)参加班团干部竞选的原因主要在于锻炼自己,提升自我能力,诚然每个人都希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如果缺少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心也容易造成竞选时的“雄心勃勃”,工作之后的“萎靡不振”。(2)明确班级目标,提高班级凝聚力。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艘远航的船,那么班级目标就是引导航船正确前行的灯塔。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73.49%)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有班级目标,但是并不明确。而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3)以“精文化”为主导打造五大平台,着重加强健全班级班风、学风、考风建设制度,夯实班级制度文化建设。通过调查可知,认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班级班风、学风、考风的占91.87%。可见,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比较看重班级班风、学风、考风方面的建设,以良好的班风、学风、考风来带动整个班级体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要以“精细、精准、精致”作为“精文化”建设的要求,力求打造出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平台、班级队伍管理制度平台、班级事务管理制度平台、班级活动管理制度平台、班级辅导管理制度平台五大平台夯实班级制度文化建设。(4)以“微文化”为主体打造五大阵地,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加强班级“微宣传”,引领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微活动”使之成为班级思想引领的新阵地、积极开展“微公益”使之成为成长服务的新阵地、积极提供“微服务”使之成为组织动员的新阵地、积极举办“微论坛”使之成为答疑解惑的新阵地,积极倡导“微宣传”使之成为工作创新的新阵地。最终以“五微”引领班级文化,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目标。(5)以”梦文化“为主题打造五大工程,提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来打造“中国梦、时代梦、校园梦、班级梦、学子梦”五大工程,最终达到以“梦文化”提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品味,为大学生点燃理想之光、培养创新之才、升华爱国、爱校之情、凝聚班级之力、指明成才之路的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辅导员团队建设项目“‘文化引擎’班级建设指导团队”(项目编号:13F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2]李桂荣.创建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篇4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3-0008-03

养成教育是当前学校最热门且富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教育方向,是指借助环境、活动、氛围等对学生进行习惯意识的渗透养成,进而让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改进和成长。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环境,也是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班级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养成教育开展的进度、习惯养成的质量。因此,我们应从开展养成教育的角度,进而开展班级活动、加强班级管理、打造班级文化,建设活力、和谐、幸福班级集体,力求发挥班级对学生习惯养成的作用,努力让学生的行为规范。

一、以培养习惯为抓手,开展班级活动,建设活力班级

(一)开展班级日常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习惯

顾名思义,班级活动是指班级每天都开展的常规性活动,具有长期开展、同内容进行的活动特征,刚好与习惯培养的反复性、持久性的特点相符。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中,要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角度,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日常活动,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改正坏习惯。因为,习惯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在班级日常活动中,学生反复练习,可以使习惯强化,多次使用,并不断创新,可以使习惯得到优化。

(二)开展班级专题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习惯

班级专题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载体,也是提高班级积极性,建设活力班级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好习惯舞、好习惯作文大赛、好习惯小品大赛、好习惯绘画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班级活动。这学期,结合班级活动月,进行了“2+1”养成活动,指导学生在学习好的前提基础上,再根据个人特长培养两项体育特长和一项文艺特长,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班级活动,让班级充满活力和朝气,也促进学生良好文艺习惯和体育习惯的形成。

二、以习惯形成为方式,加强班级管理,建设和谐班级

(一)细节培养持之以恒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通过说教就能完成的,而要从学生的行为入手,引导学生把决心、意识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这也正是“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的道理。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只有“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才能充分发挥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班主任必须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多层次培养学生的习惯,进行不同习惯的训练。因为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常性的诱导;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要反复地指导。养成教育的开展要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最终实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管理目标。

(二)树立典型榜样示范

进行班级管理的方式很多,树立典型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卫校学生都有向着榜样学习,努力争取优秀的趋势心理。因此,笔者学会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在养成教育中进行班级管理,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效率性,建设民主班级。

班级和谐既包括民主的气氛、友爱的关系,更加包括所有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和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班集体对单亲、留守、伤残的同学进行友爱帮扶活动,在学习上多主动鼓励,让其在学习上找到快乐;在生活上多进行帮扶,尽自己能力给予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在心理上多进行疏导,多与其谈心、交往。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班上的同学多显得和谐、友爱,更加没有出现掉队、遗弃的同学。

三、以养成教育为契机,打造班级文化,建设幸福班级

(一)建设硬文化,为良好习惯的形成提供支持

班级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主要包括环境文化和物质文化。班主任应以班级硬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发挥班集体的育人功能,让每个学生的习惯得到良好的培养、形成。

一方面,注重环境文化的营造。充分挖掘并利用好一切有利于开展养成教育的班级环境,进而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例如,为了保持教室清洁、整齐,借用了移动公司的“我的地盘我做主”这句广告语,给学生分清了任务,认好自己的“地盘”,保持好本“地盘”的清洁卫生,督促学生培养“讲究卫生”的习惯。

另一方面,重视物质文化的提供。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不同习惯的培养,在班级提供相应物质文化的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在班上设立“读书角”“书香隅”等,发动家长捐来了几个小书架,倡议学生每人带几本书回来摆在上面,让学生有书可读。每当课间的时候,他们大多数在安静地看书,久而久之,学生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开发软文化,为养成教育的开展创设条件

班级软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主要指班风和学风,对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强班级软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班风建设与养成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幸福班级文化的保证。通过养成教育有效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也是弘扬班风的根本目的。同样,一种良好班风也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学生良好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后,又会更进一步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

学风建设对养成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风是衡量班级文化质量的生命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抓好学风建设是打造班级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最有效的途径。为此,在班级做好对习惯重要性,和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必要性的宣传工作,营造一种“人人以养成良好习惯为责、个个以形成良好习惯为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督促、向同伴学习、跟老师学习等方式,既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又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班主任既是养成教育的开展者,又是班级建设的领导者。因此,我们班主任应从整体推进教育工作的高度,科学整合这两项教育任务,坚持“重点突破、整体开展、注重实效、形成特色”的原则,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机融入班级活动、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以养成教育的开展为助力,促进活力、和谐、幸福班级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曾燕波.从养成教育看青少年素质的提升[J].当代青年研究,2004(10).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篇5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但当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班级成员集体观念缺乏、学风日益淡化、班级成员心理不健康等不良状况。为此,要通过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立德树人的要求,从主体、理念和内容、空间三方面来寻求解决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90后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83-02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曾庆亮(1970—),男,江西永新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当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C12e014)

关于高校班级文化的概念,学者们给出了多种观点:物质精神说、意识形态说以及群体亚文化说等。在此,高校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是高校辅导员通过引导班级全体成员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以及日常交往所形成的符合他们身心特征的共同思想特征、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综合。班级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为一种团队精神,侧重反映了班级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其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高校班级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在深入分析中加以解决。

一、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历来备受高校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了发展。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集体观念缺乏,班级凝聚力弱

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是90后大学生,他们集体主义观念缺失,班级凝聚力弱。主要表现在:首先,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烈,社会意识淡薄,在自我表现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其次,他们具有独立的行事作风。在各种活动中,部分学生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无兴趣,与班级想要通过组织活动来凝聚大学生的目的和想法相背离。最后,网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与网络互动频繁,客观上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依赖相对减弱。因此,当前高校学生集体意识弱的特征弱化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二)班风学风日益淡化

90后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人力资源。但当前高校班级存在学风日益淡化问题,有调查显示:“在学习风气上,以及格为其学习目标的学生占56.11%,而对学习无目标的学生约占到10%。”[1]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成长起来的90后,难以适应更注重学生进行自我合理安排、独立计划和合作学习的大学教育模式,对学习减少了兴趣。其次,大学有多种活动,学生们更愿意将时间用在参与活动上面。最后,他们主体意识强,喜欢独自学习,缺乏合作精神。这样,班级的学习风气就处于分散的状态之中。

(三)班级成员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和谐

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主要是90后,他们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之中,自身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首先,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家里长辈的宠溺,缺少集体生活并难以适应。其次,当前大学生大多是通过电话、网络来实现与他人的交往,容易与班级成员造成隔阂,选择自我封闭。最后,宿舍是班级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宿舍成员的生活习惯、地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容易引起矛盾,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

二、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其各组成部分作用的发挥受限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限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缺乏示范和引导。首先,辅导员自身面临来自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部分辅导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难以将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缺乏相关经验。除此以外,高校辅导员对班级未形成和谐民主的精神文化建设氛围负有责任,难以使学生体验到精神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在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参与不足。第一,他们重视个人的主体意识,忽视集体意识。第二,他们的价值观多元,功利性明显。当前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的西方思想和价值观的洗礼,对其主导价值取向产生了偏移。第三,他们人际关系淡薄。目前大学实施的是学分制,这加剧了学生的自我封闭。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融入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中。

(二)班级活动理念滞后,内容单一

班级活动理念滞后。班级活动理念指导班级活动的执行,而班级活动理念与现实的班级活动有一定差距。当前高校实施的是学分制,但高校班级活动理念与学分制认可所有学生在智能以及个体意向方面的差异存在距离。班级活动理念滞后,忽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班级活动内容单一。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源泉和动力,是班级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机制。高校班级活动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班会和团会内容枯燥单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班级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单一。

(三)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空间受限

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不同场地。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成为高校学生除宿舍、班级和校园外接触最多的虚拟空间。当前高校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空间主要集中在班级、校园和校外等实体空间,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寥寥无几。

三、解决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问题的有效路径

面对当前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日益突出的问题,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秉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一)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辅导员要发挥“引导员”作用。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压力,重视高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在集体活动中先进的思想发挥得越充分,班级就越优秀。在对高校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集体活动相融合,一方面培养学生个性,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意识[2]。其次,高校辅导员要不断自我“充电”,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高校辅导员有两个基本职责,除了要在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进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3]。因此,他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培养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辅导员要及时把握学生动态,有效地调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

2.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于要加强自我教育。首先,高校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理想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高校学生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是“中国梦”的引领者和主力军。一方面,高校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的熏陶,提高自身思想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学生要明确自身的理想追求。其次,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归属与爱、交往、自我实现等都是人基本的心理需要,因此,学生要利用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最后,学生要主动发挥主体作用。高校学生要积极主动发挥其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主体作用,全面参与班级活动的筹划、准备、实施和评价整个程序的各个环节。

(二)创新班级活动理念,丰富班级活动内容

1.创新班级活动理念。班级活动理念对一个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握主流思想。首先,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更新教育观。辅导员在肯定学生存在主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一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其次,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把握主流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以班级活动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高校辅导员和班级活动组织者要在班级活动中引入人本理念和激励理论。人本理念注重对人本身的尊重,注重对人性的正视[4]。激励理论在于通过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和榜样激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5]。人本理念和激励理论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动力,促使其把外部刺激转化为指导自己的自觉行为。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班级活动来获得发展。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于其内容对班级成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首先,改变传统主题班会和团会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等状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质量。其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其他活动,如学术创新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和趣味知识竞赛等合作型活动[6]。在辅导员的指导和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下组织和策划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旨在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团队精神。

(三)充分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和虚拟空间

1.充分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空间。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空间依然是班级文化活动开展的主阵地。除此以外,班级文化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向外扩展,占领社会这一更为广阔的地域。高校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为促进青年发展而提供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服务社区活动。

2.开发利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虚拟空间。网络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阵地,高校辅导员要利用网络这一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平台,开发以高校学生为主的文化型、教育型、趣味型班级交流网站,以一种方便有效的、资源丰富的网络教育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在高校班级文化中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通过班级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班级理念的创新,班级活动的拓展和班级空间的扩大,高校学生能够认识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乐于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杨丽艳.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10).

[3]李爱民,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现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4孙剑.人本理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工作研究,2010,(16).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伴随新课标进程的加快,培养学生价值观、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注重品德修养也被提到了日程中来。班级这种主体,力量的组合体,也引导了学生发展模式。为此,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极为必要。

一、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

1.班级管理缺乏创新

当前大多初中班级缺乏创新性,管理方式传统,陈旧,分为低沉,直接导致双方面学习交流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进程。

2.班级文化意识薄弱,认识片面

调查研究可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家长,老师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并以分数作为学生的评分标准,造成了学生压力增大。家长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薄弱,许多家长禁止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认为参与班级建设是浪费时间,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家长的价值取向问题直接引导了孩子思想转变,从而造成了孩子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抵触心理。

3.班级文化建设参与性不强

调查显示,中学生中只有38%的学生主动学习,且具备乐观的学习态度;47%属于被动学习,将会一半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并直接抵制了班级建设得进程。且当前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而部分中学没有开启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尚未针对学生厌学事在心理上沟通辅导,导致了“传染性”厌学现状的发生。从而引发了班级文化建设参与性不强的现状发生。

二.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1.心理学是实现班级文化建设核心

在班级建设之中,就是需要满足学生的安全和生理需求,并提供一种集体的归属感,统称为爱。但这是不够的,假如单纯的让学生融入其中,具有了归属感,仅有利于班级的团结互助,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然而要想取得更好地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在班级管理诸多方面入手,满足学生自尊心,建构学生责任感,拓展学生思维的外延,营造人文精神氛围。并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自我追求的统一,最终实现心理学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2.人文塑造班级文化建设内涵

马克思文化哲学理论认为,文化指人所创造出来的精神价值,其中包含了教育,艺术,文学等。而道德也成为了文化的最实质体现,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必须具备一个独立人格,客观来说,它是生理上的人,也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而他的这所呈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就依靠他所在集体的准则,熏陶,制约。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依靠师生共同凝合起来的价值体系认证,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三、加强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对策及措施

1.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要想加强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就要在根本上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班级文化的时效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关,教育观。以观念的更新引导方法的转变,强调人的潜能发展,焕发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生活质量。

在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学会生存,发展,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只提高全面发展之余,引导学生把握正确人生观,树立正确信念,理想,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班级文化实效性。

2.多方位创建班级文化

2.1重视环境熏陶,建设物质文化

班机物质文化,是一种可摸,可看,有形的文化,可以在环境,作为,板报,墙壁等诸多方面引导学生,以这种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发展。

(1)编排合适的座椅。

针对座椅的编排可以影响班级的管理,应做到动静搭配,男女搭配,优差搭配。如此一来就可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矫正性格缺陷,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铸就文明生活好习惯,实现先进带后劲,促进班级共同进步。

(2)创新墙饰,发挥标语育人教育

针对当前的中学生来说,动手能力极强,创新力极强,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墙饰,独立“开垦”墙壁。并还可以针对班级黑板报设定,力求学生自主实践,从文字编辑,到新闻采集,从版面设计到图文搭配,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掘取知识的力量。

2.2加强规范管理,建设班级制度

在班级集体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以一种全民共同许可的行为准则来制约班级发展,并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完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竞争,引进处罚制度,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

2.3关注精神生活,创建班级文化精神

抓住班级文化精神,就是创建班级建设的主体。创建班级文化精神需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班级舆论,建立优良的班风,倡导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因势利导的认知。

3.建立和谐班级评价体系

创造学生展示自我机遇,塑造和谐班级评价体系,追求真诚性,激励性,宽容性,差异性。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评价标准,做到平等化,人性化,科学化,幽默化。

4.重视行为文化树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以开展行为文化方式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以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竞赛评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实践方法,寓教于活动之中,引导启发学生思潮,展现学生才华,增强自信,树立典型,培养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劳动观点,服务思想,从而树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5.建设有特色的中学班级文化

结合班级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我特色,彰显班级文化。借助学校优良传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发展源泉:借助教师自我特性,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立足点;借助学生主体个性,塑造班级文化建设基点。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特色形成,引导班级文化发展方向。

五、结语

通过对初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系统工程,必须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做好学生心理认知、人文认知建设,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生,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白云霞.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篇7

一、照搬化

职业学校专业是特长,各个专业也有各专业的文化。在职业学校中,专业文化的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有一个机电系的班主任在经贸系看到一个会计专业的班级所布置的班级文化很好,于是回到班级就把会计专业的那一套全盘照搬过来,最后却让老师们大跌眼球。所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不是不可以借鉴别人的东西,但也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那样才会营造出和谐的育人氛围。5.单一化。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最能体现班级整体精神的灵魂。长期以来,班主任为完成学校安排的硬性任务,一成不变的开展着这样或那样的活动,过于单一化的活动无法让学生领会班级精神,更不要谈班级凝聚力。

二、职业学校如何建设适应学生发展的班级文化

1.深入调查。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班级学生都具有个性化特点,我们不可能做到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不同的文化,但可以制定符合班级主流的文化。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初期必须深入学生中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今后建设出最佳的班级文化奠定学情基础。2.切合实际。职业学校专业的不同也决定了班级文化的迥异。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专业文化和班级精神,要熟悉本专业的情况,根据专业特点建设特色文化,不要追求华丽的布置,而要注重实效;不要盲目追求短期内形成班级精神,而要根据班级和学生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推进。3.多方研讨。班级文化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而是靠全班师生的群策群力。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不要独断专行,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多开展班级研讨会,共同商量着建设班级文化,要体现出学生是主体,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与时俱进。历史证明,我们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会让自己的心态与时代保持一致。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才会让先进的文化走进班级,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5.锐意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活动是体现班级精神文化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锻炼学生的主要平台之一。创新型的开展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扩大参与面,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可以借助当下流行的话题开展对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建设适应学生发展的班级文化的意义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篇8

一、小学班级文化创设的依据

(一)小学班级文化创设是时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新旧社会形态及其文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发生剧烈的文化冲突。小学班级文化创设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形式化、表面化、成人化、功利化等。目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任务。对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因而,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迫切需要培养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素质的真正适应公民社会需要的未来公民。这对教育战线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基础教育因此开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第八轮课程改革的深刻变革。学校文化成了影响学校素质教育效应的重要因素,成了衡量一所学校发展的文化进步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性构成,小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构成。因此,就国民教育系统而言,建设好学校文化,乃至广而言之,建设好小学班级文化就成为每一个真心想办好教育的人的愿望。但怎样建设好学校文化,以什么来指导学校文化的建设也就成为这个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领域关注教育的人文价值,让这样的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学校文化的主流文化价值,进而通过班级文化的形式获得实现。可以说,小学班级文化创设是全社会的呼唤,也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与职责。

(二)小学班级文化创设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事业是在国家关于教育的宏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教育事业必须遵循国家从统领各方、统揽全局出发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目前正在执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在长期的积累中有意识地摸索所并加以总结出来,因而必须体现了这所学校中的人的共性的特点,也符合这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历史、生源、家长素质、学校位置、社区文化等)。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更是与学生的特点以及班主任的工作风格密切相关。小学班级文化凝聚着学校的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可知,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小学文化建设,突出小学班级文化创设的特色,对学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小学班级文化创设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小学班级文化创设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认真落实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及才能的养成,是遗传、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不仅受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又进一步影响他人和自己。长期处在某一学校文化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学校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乃至受教育者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后,也会把这种特有的文化印迹带到工作岗位上,对社会文化、社会心理、民族精神产生积极的影响。健康生动的学校文化乃至班级文化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会产生一种无形推动力,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反过来不良的学校文化则是一种破坏力,它使人消沉松懈,精神涣散,缺乏学习内驱力,缺少进取精神,整体素质的发展显出不和谐的旋律。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创设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二、小学班级文化创设的路径

目前,在小学教育领域,在充分把握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客观根据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根据文化建设的规律和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找到目前创设小学班级文化的有效路径。

首先,在小学班级文化创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小学师生的主人翁意识。须知,文化乃至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都是需要人来创设的,既是为了人,也必须依靠人,来建设我们的文化生活。在小学班级文化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地关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学校的决策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为学校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因此,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一方面小学班级的老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教师学习坚持正面教育学习为主、坚持集中统一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接受学生家长对教风的监督。同时,在小学教师的教研组内要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岗位练兵等文化创设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整体班级文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有经验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教师的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作用,通过表彰优秀、宣传模范、树立典型激发激励全体教师自觉履行职责,建设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教师在充分加强自己学习提高的同时,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和意愿来创设本班级的文化氛围,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不同年段的身心特点,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知识能力,来增强乃至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本班级的文化建设,一定要让自己班级的文化建设充满童趣童真。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梦想班级文化班集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2文献标识码:a

1如何创立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班级文化

职业学校学生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后、或者高考结束后分流出的没有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在社会大环境和自身心理上都承受一定压力情况下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1.1首先要开展的活动是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一个班集体在学校诞生后,可以通过自我介绍、组织小活动、共同完成小游戏等方法先进行互相认识;也可以开专题班会:找差异、找共同点、找特征来实现互相之间认识和认知。

1.2结合对所学专业的初步认识,发现自我、设计自我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四步完成:

(1)采用破冰分组方式,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参与讨论,从而达到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所认知的目的。

(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讲出自己的认识,并谈谈自己选择学习本专业的初衷。

(3)完成第一、第二步后,班主任老师(也可请专业任课老师)讲解本专业学习规划、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4)布置学生结合自己面对的专业,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初步设计自我职业梦想规划,形成书面上交。

1.3提炼班级每个学生的职业梦想,形成班集体在校期间座右铭

(1)班主任老师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职业梦想,找出所有的积极向上的、有意义的职业梦想规划。

(2)组织全班学生讨论,针对这些职业梦想规划,拟定一个班级口号,作为班级在校期间的座右铭,能激发学生斗志,能激励学生前进的口号,扬起学生职业梦想的旗帜。

(3)将选定的体现职业梦想规划的口号,全班一起设计并悬挂于教室讲台最上方,像吹起为实现职业梦想奋斗的号角。

总之,挂在教室的座右铭,凝聚全班学生职业梦想,学生每天都能看见、触摸,让梦想逐渐变成现实,就是所有人的追求。

2结合学生特点形成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立体的班级文化

梦想要丰满起来,就要有不同的支撑点,才能坚实从而飞翔,所以,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建立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立体的班级文化。

2.1不同专业的职业教育对象,他们的职业梦想会各具特色

笔者所在职业学校,主要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幼儿教育专业、电子技术专业、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农村综合经济管理专业等,各专业培养学生面向不同的职业领域,所以在学生入校后,应根据学生自我认识、发展、设计过程,会形成带有所学习专业的特色职业梦想。

2.2学生自身心理、生理特点可以通过立体的班级文化氛围得以完善和健康发展

(1)中职学生特点是:自理、自立能力较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考虑强化学生这些方面,为他们的职业梦想助力、加油!

(2)高职学生多数已经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各方面因素影响,他们可能心理负担过重,所以,对于高职学生笔者认为工作重心应放在卸下他们心理包袱,轻装上阵,为职业梦想开始筹划、奋斗。

(3)围绕职业梦想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丰富的班级各种特色活动是立体班级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

p各种球类、跳绳、踢毽、唱歌、跳舞等等多彩的班级文体活动能够播洒“友谊”之种;

Q各种演讲比赛,比如“诚信”演讲比赛在班级文化中可以开出“团结”之花;

R不同的主题班会,比如“同学,我想对你说”更可以在班级文化中结出“理解”之果。

3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立体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直接架起学校和职业的桥梁,而学生在校只有短短几年,一般是三年,所以,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梦想从形成到实践没有更多的思考、适应、沉淀过程,这就要求立体的班级文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型的,与学校、社会能沟通并有效结合型的班级文化,所以,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立体班级文化应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3.1班级文化建设要融入学校的建设发展

一个班级是学校的一个有效单元,学校的建设发展可以为一个班级的建设发展提供平台,创造良好的机遇。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是青岛市人社局批准的承担社会公益职能的电子商务培训基地,所以,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开设、学习、教学计划设置上都与其他专业会有区别,针对于此,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会更近一些、更直观一些,在专业学习的更早阶段就接触、体验职业的魅力,电子商务班级文化建设应体现这一点。

3.2班级文化建设要与学生就业、走向社会实现有效对接

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一般为两年,第三年就走向实习岗位,为就业而开始练兵了,所以,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应该在此之前就在学生心理上作好接受这一切的准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为此打下基础,做好准备,适应接受新环境、新岗位,这些可以运用一些方法,独立在班级内部或者在更大范围内开展。

(1)至少每学期在班级开展一次职业梦想大赛,可以由此推动学校开展职业梦想大赛。

(2)可以结合本专业面对的不同岗位开展职业模拟活动,设立模拟职场,让学生们积极参与。

(3)根据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情况,与实习单位、实习基地联系,让学生参加职业体验。

(4)至少每学期开展一次创业项目设计活动,与学生一起探讨职业与创业。

(5)通过前面活动,对脱颖而出的学生,可以带领他们参加市级、省级、全国举行的创业设计大赛。

综合上面三方面所述,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中的班级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建设发展的基础,是形成良好文化氛围的先决条件,而班级文化建设中职业梦想为核心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更是职业学校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以职业梦想为核心的立体的班级文化的建立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动态的过程,更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参考文献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南开大学班级管理大学生

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一直是高校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更是学校组织管理的基础形式,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组织,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南开大学坚持参与“公能”素质教育的组织实施,在对现有的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班级活动以学生自身为出发点,以学生自身为动力,以学生自身为目的。在班级组织的构建上,班级目标的确立上,班级制度的建立上,高举“人本”的大旗,用人本的理念指导南开大学的班级管理工作。

1.南开大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了解班级的现有水平,推测出班级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对于班级建设的基础。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新建班级的基本情况和原有班级的现状,研究其班风、管理机制,工作作风和班干部的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班级建设的认识和态度。此外,了解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特点也极为重要,大学生作为个体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在不同时代所表现出的共性和特性也存在差异。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年龄均在90后,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期间,情绪和思想上的转变也很容易受到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班级内部容易出现小群体化现象,这都是班级管理的影响因素。

2.分析制定目标、完善组织建设及班级管理制度

2.1制定班级目标

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对班级制定的一系列预期成果的表现,不仅是对班级内个体发展提供方向,也是班级群体实现班级管理的体现。在南开大学的班级目标制定中常见的有:定期开展辅导员与班、团干部交流会、班导师带领召开班会、班、团干部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定期开展班会、经验交流会等等。

为了能在班级中充分发挥班级目标带来的作用,首先就是要根据科学的依据制定班级目标,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抓住新时期的大学教育背景之下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看清班级主要的问题,即当前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要解决的问题,抓准主要矛盾;其次,根据南开大学培养人才要求、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找准侧重点,针对性的根据其特点进行对班级目标的制定,大学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所以要根据这一基础特点,提出班级的目标;第三,根据现有班级基础和发展的实际可能性,运用激励作用使班级的每个人都有目标,每个人都在为目标而奋斗,这一点就是以小见大的过程,日积月累,每个人的小目标汇聚成班级的大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要关注到每个人的目标,保证大家目标的大方向是趋同性的,与班级目标方向保持一致,这样的班级才能在不断地相互协作、配合中增强凝聚力激发学生潜能,将集体目标转变成个人责任最终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实现。同时还要考虑目标的系列化,把一学期的目标分为远、近、紧、慢、主、辅等,及时分享总结,让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激励同学拥有更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最后,努力营造民主的积极地讨论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实现班级目标的积极性,将班级目标具体化,变得可操作性强,可定期进行检查检验,精确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的契合点,增强班级成员对目标的认同感,贯彻利用班级目标可以实现个人抱负理念,使之成为个人的行动准则。

2.2班级的组织建设

班级的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班级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明确班、团干部各分管方向的职能分工,提高班级内部组织机构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其次,现在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不再受限而是自由选课,这便淡化了班级的概念。这样就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从宿舍的组织和管理入手,以宿舍长为领导的小团体管理,再结合班、团干部的工作进行补充。最后,培养班、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工作的绩效是依靠具体的工作来实现的,工作能力则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前期的组织规划能力,在学期之初制定工作计划,在活动之初撰写活动策划。撰写的计划和策划要根据班级的目标、校(院系)的安排来制定,活动计划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做到细致具体。

2.3班级制度建设

建设健全的班级制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其一,对于班级制度的执行要实现民主化,将制度的制定、执行转化成班级个体的意愿和要求,使其能自觉遵守的同时也能相互监督及时批评指正。其二,始终强调制度完善。制度的建设应当是全面的、科学的、有效地,顾及到班级的方方面面,使之系统的贯彻到班集体中去,最终形成健全的班级制度。要注意制度的相互衔接、配套,实现制度的整体化。在南开大学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就能看到,很多班级中的宿舍都有制定过宿舍公约等制度,班级对于班级同学参与各项活动情况的考勤记录,并在班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与学校综合制定工作相结合,这样即便于班级的制度执行,也有助于学校对班级管理成果的检验。在此过程中,随着这些新制度转变为成熟的健全的制度后,必定会在此基础上出现新的制度,这就要求辅导员多与班干部交流,将新旧制度相结合,从而促使班级制度的日益完善。其三,班级对于班级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严于利己,对于违反班级制度的同学要一视同仁,设立奖惩机制,对于执行班级制度效果突出的同学给予嘉奖,在严格自身的同时形成制度对同学的影响与制约,使之从外部制约转化为最终的自我约束。最后,班级制度建设要符合班级特点。辅导员和班、团干部要抓住班级特点针对性的完善规章制度的要求,从而达到对同学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关注,已形成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

2.4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而拥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管理特色的体现,班级文化建设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班级文化离不开校园,校园文化统一班级文化。南开大学的班级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坚持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建设,创造个性化班规、班歌、班名,实行个性化的班级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为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我创造的教育环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潜力,坚持学生的内需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道德成就和穿凿新班级文化的精神。

南开大学关于个性化班级建设的案例有很多,对于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首先,确定班级内部每个同学的个性特点,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是个性化班级建设的基础,再由个人的特点延伸到宿舍特点,开办宿舍文化节、优秀寝室评比活动等,将学生对于班级的淡化意识转移到寝室中去,将寝室营造成个性化的小班级,发挥宿舍每个同学的特点,将个性化班级建设渗透到生活中去,这样宿舍评比中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个性化宿舍,如:标兵宿舍、学习型宿舍、考研型宿舍、学术型宿舍、文体型宿舍等,通过宿舍这一班级下的单位,综合分析出班级个性化建设的注重点,再加上学习文化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针对于本班级的个性化文化建设。

在发掘每个同学的潜在能力过程中,逐步形成与班级文化建设相契合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建设,将班级同学的个性运用于个性化班级建设中去,物质文化往往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外界给予的,另一种是靠自己创造的。对于班级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获得成果的就奖励,班级在特定节日了解同学之所需、满足同学之所想,组织特色节日活动,例如女生节、中秋节等等,通过外界物质激励同学增强对班级个性文化建设意识;班级组织参加班级文化衫设计大赛、五四评优活动等,参加集体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班级同学个性特点,这也是宣传班级个性文化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充调动同学积极性,将自我个性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也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是个性制度文化建设和个性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中写道“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缺乏集体的多样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个性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也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以致学生的理想、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