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化学发展十篇绿色化学发展十篇

绿色化学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6:35

绿色化学发展篇1

关键词: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化工 绿色度定量化 绿色非绿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膨胀、能源和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人们在享受现代科学与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便利和快乐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人们未来面临的巨大生存危机和困难。为了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绿色产品和工程的关注,许多诸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品、绿色化学等词汇大量涌现。尽管“绿色化学”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如政府、媒体、工厂、研究机构人员等均将其广泛使用于政府报告、规划、研究论文中。但是,象使用“纳米”一样,许多人只是更多将其作为一种“时髦”的词在使用,而对其真正含义以及其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却不甚了解,甚至经常将其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混为一谈。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绿色化学概念的滥用和混乱,而且还尚未引起人们,特别是学术界的普遍注意。基于这种情况,作者认为非常必要对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基本问题,诸如其定义、原理、它的本质、特征、研究范围、对象等以及产品和过程绿色度的定量评价等,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而对其存在的问题,如离子液体等研究中出现的“绿色非绿”等问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力争去加以解决。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化工”概念相同,使用“绿色化学化工”是为了强调“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关系。为此,作者结合绿色化学以及绿色化工发展现状及趋势,从绿色化学化工的基本问题出发,从多个角度或多个层面来谈谈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基本问题,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讨论,在大家讨论和争论的基础上,最终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一、绿色化学化工基本问题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1984年美国环保局首先提出“废物最小化”,初步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而到1989年美国环保局提出“污染预防”——绿色化学思想才初步形成,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之后,才第一次出现“绿色化学”这个词汇。尽管这个词出现至今已近17年,但其含义,也即其定义却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刚出现时,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理念、一种愿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本身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步趋于实际应用,且其发展与化工密切相关。实际上,绿色化学代表了化学和化工学科的共同发展趋势和目标之一,即无论是化学还是化工,不仅要面对社会发展对环境、健康和能源等方面日益严格的要求,而且还要面临来自其他新兴学科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绿色化学在连接化学与化工中所起的桥梁作用就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二、绿色化学和化工的发展趋势

按照技术领域作者提出了绿色化工产品设计、新型反应技术、溶剂的绿色化及绿色溶剂等几个方面绿色化学和化工的发展趋势。

1.绿色化工产品设计

绿色化工产品设计要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这包括设计过程中的生命周期分析和循环回收、回用设计等。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对环境有害,仅仅降低其成本和改进其生产工艺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够的,化学工业需要思考更多的是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和收益,特别是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成本。因此,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产品设计的绿色化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发达国家对于化工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及发展中国家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使得化工产品设计的绿色化成为必然趋势。在绿色化工产品设计时,要遵循全生命周期设计、再循环和再使用设计、降低原料和能量消耗设计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绿色化工产品的设计等原则。由于大多数人只考虑到他们直接控制的产品生命周期部分,造成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想法尚不能深入化学工业界。另外,化工产品设计的绿色化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而更多的是企业被大环境所逼而致的。因此,绿色化设计的积极性急需提升。绿色化设计的标准和方法尚未建立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障碍。还有新材料,如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2.新型反应技术

迄今为止,化学家构筑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已有十几年没有新的人名反应出现,因此仅从化学反应本身开发新的反应已经难上加难。从绿色角度来看,由于很多传统有机合成反应用到有毒试剂和溶剂,这些有毒试剂和溶剂的绿色替代物的开发给这些传统反应的重新构筑提供了机遇。另外反应与生物技术、分离技术、纳米技术等的结合使得开发新型反应路径仍有空间。

3.溶剂的绿色化及绿色溶剂

绿色化学发展篇2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工;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化学化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建设的关键支柱。国际大化工过程工业包括石化、精细化工、海洋化工、制药、能源、电子信息、轻工、农产品及食品产业等各种产品工程,可以说,化学化工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环境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持久地保持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问题。因此,发展绿色化学化工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必要支撑,前景无限宽广。

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挑战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发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经典的定义:“满足当前的需要但不损及后代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即解决“代间不平等”问题。美国环保总署的国家风险管理研究室nRmRL将“可持续性”表述为:“当我们为了人类健康和环境去持久地保持或改进物质和社会条件,在不超出支持它们的生态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的一系列挑战。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若按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的资源,那么我们地球的资源会在2075年耗尽;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灾害,近十年中导致世界6080亿美元的损失;过分对矿物燃料的使用,使气温变暖,继续变暖会导致水资源的极度缺乏,食品的减少和疾病的广为扩散。

2.绿色新政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绿色新政”是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12月11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环境友好型政策的统称,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与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它的提出掀起了新一轮绿色发展的浪潮。

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新经济发展模式和占领全球新一轮绿色工业革命制高点和全球经济的主导权抓手。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目前已形成了英、德、法引领绿色潮流,美、日、韩力推绿色新政的新格局。

二、绿色化学化工定义、原则以及发展趋势

1.绿色化学化工定义

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化学化工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绿色化学化工作为应对21世纪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关键技术与基础,已成为21世纪世界科技研究前沿热点。

那么什么是绿色化学化工?绿色化学化工是指“为减少与消除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威胁所作的化学过程与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绿色化学化工是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明确科学内涵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人类及全球环境安全的保证,是当今国际化学与化工的前沿。

2.绿色化学化工12条原则

国际上对绿色化学化工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即:

(1)源头防止废弃物产生要比废弃物产生之后再去处理净化更为可取;

(2)设计的合成方法应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物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最终产物;

(3)在任何可行的情况下,设计的合成方法都应当采用和产出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毒性很小甚至是无毒的物质;

(4)化学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维持高效并减少毒性;

(5)尽可能不使用辅助物质(如溶剂、析出剂等),在不得不使用时,也尽量使用无害物质;

(6)应当认识到能量需求对环境及经济的影响并应使之降到最低,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7)只要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所用未加工材料或原料都应当是可回收而不是纯消耗的;

(8)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化学衍生物(如基团封闭、保护/去保护、在化学/物理过程中暂时修饰);

(9)催化剂(尽可能具有选择性)更优于符合化学计量的试剂;

(10)设计出的化学产品在完成其效用后不应持续残留于环境,而应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

(11)需要进一步发展分析方法,以便在危险物质形成以前进行实时在线检测与控制;

(12)合理选择化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及其形态,避免或尽量减少发生包括泄露、爆炸及火灾等化学事故。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研究工作时,要向多尺度集成研究(时间及空间尺度)发展;在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中,由传统流程向集约型耦合过程发展。

3.绿色化学化工竞先发展趋势

虽然受到一系列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困扰,但化学化工在目前仍是全球经济中强大的传统基础支柱产业之一。为了实现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国家政府和石化业界都高度重视推动化学化工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绿色化工技术创新仍是世界化工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

(1)原料绿色化,即选择无毒、无害原料以及替代性和可再生原料的利用;

(2)化学反应绿色化,目标是实现“原子经济反应”;

(3)反应介质绿色化,即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溶剂和助剂;

(4)产品绿色化,即生产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

(5)能源绿色化,即开发石化替代原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4.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举措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与园区的模式是“生态工业系统”与“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分析、研究、设计与规划化工业园区大系统中的基本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以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能源与资金最优化利用目标。

目前世界公认的成熟生态工业园区是卡伦堡(Kalunborg)生态工业园区。该园区以一个炼油厂、一个硫酸厂、一个制药厂、一个火力发电厂、一个渔场和一个石膏板厂组成了一个工业网的核心,其他成员包括农场、大棚养殖、养鱼场,通过贸易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从而建立工业园区和代谢生态链关系,彼此交换与共建共生。Kaluindbory园区不但已达到了零排放的环保目标,物料和能量交换还为参与者提供了经济效益,其中亦包括了资金流与信息流优化的显著效益。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如美国费尔菲尔德生态工业园区(马里兰)、布朗斯维尔生态工业园区(得克萨斯),加拿大伏特萨斯喀彻温(萨斯克)、康沃尔(安大略湖)等。

三、中国绿色化学化工发展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1.中国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严峻的挑战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1%,但国土面积只占全世界的7.1%、耕地占7.1%、水资源占7%、石油占2.34%、煤占10.97%。我国在发展经济时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例如,我国2003年GDp增长幅度为9.1%,但原油消耗量增长幅度为12%,原煤消耗量增长幅度为13.6%,钢材消耗量增加8.6%。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如So2排放近2000万吨/年,已为世界第一位。我国Co2排放量已超过20亿吨/年,也是世界首位。

2.中国化学工业还面临进入wto的竞争

绿色化学化工科学与技术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与支撑,是产品高端化的核心共性技术,绿色化学化工技术与智能化设备是推动我国制造产业高质化、高端化发展的技术保证。但被国际专利所封锁。中国必须自主发展绿色化工创新能力,开拓绿色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的体系。只有在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抢占国际高端技术的前沿,才能保证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的技术安全。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我国化学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化工产值仅为世界人均的1/2;我国化学工业经济增长很大程度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及原材料的基础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国化学工业总能耗为美、加、墨三国之和的4.1倍,但产值相当三国之和的23.8%;万元产值水耗为美国的3.5倍,而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美国的近百倍。我国化工产业生产成本显然缺乏竞争性。

3.要以发展绿色化学与化工为契机,建设一流生态工业园区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以“发展绿色化学与化工创新能力建设”为目标,依托“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团队,开展有组织的创新,开拓绿色化学与化工科学与技术的自主创新体系,提升我国大化工产业至国际前沿水平。

要设计并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中国应对全球资源、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挑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四、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的培养

1.培养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我们首先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当务之急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其战略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工科大学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培育卓越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此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对于化工类人才培养,尤其要注意紧跟国际先进工程教育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速建设绿色化学化工特色专业。

2.国际工程教育研究与总体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所以国际工程教育都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研究实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

(1)世界工程教育主要有两大模式: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

美国的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方向是:通过学习专业性的工程课程,培养能为工程实践作出贡献的毕业生;培养能在工程方面继续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为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以支持不断发展的职业目标。

德国的工程教育模式十分重视工程实践教学,以培养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只分本科和博士研究生两段,本科实际学习年限较长,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的是工程师“成品”而非“毛坯”。德国的工程教育向来重视设计,以理论联系实践而著名。在这种模式下,特别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从事具体工程实践活动。在德国拿到毕业文凭也就自动取得了工程师专业资格。

(2)工程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

工程教育大体上经历了3个相继的发展阶段:重视工程实践-重视工程科学-重视工程综合(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现在美德两种教育体系有趋于融合的趋势。mit在20世纪90年代重建工程教育时候,明确提出“回归工程实践”的口号,这些理念在一流大学工程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德国大学则在适度地拓宽专业,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明确提出跨学科教学与科研、理论联系实际三大办学战略。但美德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近期都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了工程实践教学。注重综合与创新已是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共识和普遍行动:大力强调为学生提供处理现实的挑战性设计问题的机会,强调小组团队工作、交流等。

美国高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视。从美国工科培养目标的11条标准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在美国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11条评估标准是一名合格的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工程教育的关键,德国工程师教育也一贯非常重实践过程、重方法训练、重能力培养。在工程教育中,德国的工科院校普遍注重面向实际开设课程,安排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接触在今后职业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把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与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能力。德国工科教育与企业联系紧密,非常注重学生企业实习的环节。德国的企业也热心参与工程师后备力量的培养,把工程人才培养视为企业的一种社会义务,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与工程技术学院展开合作:一是提供实习单位,二是提供毕业论文项目,三是参与培训。近年来,德国专业学院(FH)的工程系科毕业设计与工业企业界合作的已经达到60%~70%。

(3)国际高等教育持续更新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①新生能力培养。麻省理工学院认为大学一年级是整个大学学习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应通过选修不同的核心课程为以后三年的本科学习做好准备。除了选修一门数学课程,一门生物课程,一门物理课程和一系列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外,新生还必须参加由导师组织的新生指导“研讨会”(FreshmanadvisingSeminars)、本科生研讨会、解决复杂问题课程以及面向新生的学习共同体(联合课项目、实验研究组、新生媒体艺术和科学项目以及交换项目)。

②高年级学生领导能力培养项目。为实现培养领袖人才的教育目标,麻省理工学院将领导能力的形成与学术、职业生涯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提供了大量的培养领导能力的机会和项目。比如助理导师(associateadvising),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助理导师,帮助新生顺利过渡到本科阶段的学习;助理导师与新生导师合作,在选课、制订研究机会活动计划、实习、暑假工作等方面为新生提供指导。又如领导能力培训项目(Leadership),该项目为学生开设为期六天的领导能力培训课程,使学生形成确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决策能力、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学生必须设计一个能使学校发生积极变化的个人行动方案,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贯彻实施。还有学生代表项目(Studentambassadorsprogram),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代表项目由许多经过精心挑选的学生组成,作为代表的学生必须成为在校学生、学校、校友和未来学生之间的联系人,为学校的公共关系服务。除此以外,麻省理工学院还提供了学生管理组织、计算机小组等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③扩大学生团队意识,支持学生组织和机构(StudentGroupandorganization)。麻省理工学院有300多个学生组织,包括音乐和戏剧表演社团、国际和语言社团、学术共同体、服务和具体兴趣小组、工商管理社团等。这些组织和社团为学生组织、策划、领导、执行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平台。

④扩大学生视野。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通识教育改革,开设新课程——通识教育的一个中心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的机会。

群课程(ClusterCourse)。跨学科的群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群课程用1/4的时间讨论一个主题,并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来考察它。群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普通课程所不能获得的知识的机会,并具有以下特点: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加学生非主修领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增进不同院系教师之间的联系,促进跨学科的对话。群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知识演变的结构、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人类和健康、城市文化。

复合课程(miscellaneousCourse)。为大一新生设计了复合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规定学生一学期读一本书,每学期读的书都不一样。为了吸引跨学科的教师参与该课程,所挑选的书必须满足通识教育的通识和整合学习原则。

3.国内外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比较

(1)专业设置

我国为了保证开设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专业布点的控制,要求各高校的专业设置需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等法规性文件进行申请、备案、审批。

美、欧各国对专业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校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设置专业,同一类型的专业其名称也可以根据各校的特色而有所不同。

(2)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

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一般公共基础课的比重较高,教学安排明显呈现出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特点。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则具有宽专业、多层次、接触专业早、注重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的特点。

我国大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的重心在于理论知识。反观美、欧各国的课堂教学则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除讲课外还常常采用专题讨论、小组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每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变成了主动的教育者,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3)教学内容

我国的本科教学大多以书本内容为主导,内容组织上往往首先介绍概念、原理,然后再验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讨论理论如何来指导实践。

美、欧各国的课程教学,教师一般会首先列出一系列的参考书以及相关文献,供学生阅读。教学内容的组织往往首先从实际出发,根据现实存在的例子归纳总结出抽象概念、原理,最终形成理论。

(4)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的学生实习由学校统一联系,落实相关企业,实习经费来自于学校的教学经费,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入同一个企业实习。

国外高校学生的实习由学生自己寻找企业进行联系,学校会提供相关信息和条件,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由企业支付,一般学生的实习安排在暑假的三个月时间内。这样,同一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实习经历各不相同,知识结构也各有所长,如果将高校比作企业,其“产品”——培养出的学生,则是具有个性化的。

(5)毕业论文

由于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不同,毕业论文环节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别。中国高校同一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环节是统一进行的。而国外高校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则是由学生根据学校对申请学位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向学校提出论文项目申请、研究工作计划及指导教师,经教学委员会的评审同意后开始论文工作。

绿色化学发展篇3

关键词:环境教育绿色学校廉洁文化

一、学校绿色教育发展态势: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科技的发展像一把“双刃剑”,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

也使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我们感到庆幸的是人类作为地球环境中的主导者,还有着自我反省的意识和悔改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有力条件是其他任何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学校“绿色教育”便在世界各地广泛兴起。因此,中国的学校绿色教育,作为环境教育这一伟大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还亟待加强,亦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学校绿色教育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人们的生态意识尚待增强,人们的环境素养有待提高。根据我国的环境教育的实践来看,这些方面的素质都普遍较低。主要集中表现在环境情感不深,环境认知水平低,环境伦理观念不强,环境技能水平不高,环境习惯没有形成自觉。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一个需要全体公民共同加以解决的的问题,仅仅是单个人素质的提高是不成的。在学校里面就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学习和遵守。学校环境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广泛存在值得我们思考,它们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各个方面出现的,我们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将会严重导致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的不良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尽快相处办法对这些问题加以很好地解决。

三、学校绿色教育的发展对策:科学有效

明确教育目标,健全教学体系。教育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新时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未来社会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素养是构成未来公民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教育目标。加强环境教育的师资建设,加大环境教育的资金投入。我们都知道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学校绿色教育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绿色教育的开展能否成功,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环境教育师资队伍的强弱。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环境教育的师资,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尽快建立环境教育的评价机制。环境素养的提高不单是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环境知识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在于环境技能的提高和良好环境习惯的养成。对环境教育的开展试行奖罚分明的评价机制,用以对环境教育进行鼓励和鞭策,使我们的学校绿色教育能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教育氛围中顺利开展。

四、学校绿色教育的发展归宿:廉洁文化环境

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内涵,指的是全校都彩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教学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环境友好型校园的特征从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全校性、综合性、广泛性的学校绿色教育的结果,根据目前国内外一些绿色学校的成功典范的考察,可以归结为一些共同特征:第一,有一个对环境友好的课程。第二,具有对环境友好的教育氛围。第三,鼓励校内人员全员参与,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出发,学校作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传递者和实践地,应当提倡公平、民主、尊重、信任、平等观念。第四,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和当地环境教育的资源。第五,社区与学校的互相开放。第六,鼓励以学生为中心,丰富的教育教学方式。高举“绿色”旗帜,实现美好愿望。环境友好型校园是广大师生追求的一种理想,也是新时代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绿色”教育,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发展篇4

[关键词]化学合成药物;绿色合成;发展趋势

一、化学合成药物的绿色化

绿色有机合成是指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选择具有高选择性、高转化率,不生产或少生产副产品的对环境友好的反应进行合成,其目的是通过新的合成反应和方法,开发污染最低、能源消耗最少的先进合成方法,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实现绿色合成的几种可行的途径如下:(1)使用环境友好催化剂,提高原子利用率。有机合成中,减少废物的关键是提高原子利用率,所以在选择合成途径时,除了考虑理论产率外,还应考虑和比较不同途径的原子利用率。如二联苯的合成,常规方法是以pdc12为催化剂,以含苯基的有机汞化合物为原料在吡啶中进行,但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原子利用率低。若以具有高反应活性的Gap纳米晶为催化剂,就可以直接以苯为原料,一步合成得到二联苯。(2)使用环境友好介质,改善合成条件。传统的有机合成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但是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3)采用洁净的有机电合成。电化学过程是洁净技术的重要组成。由于电解一般无需使用危险或者有毒试剂,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所以在绿色合成中独具魅力。例如,实现自由基环化反应,常规的方法是使用过量的三丁基锡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原子利用率低、使用和产生着有毒的锡试剂。利用天然、无毒、手性的维生素B12为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可在温和、中性条件下完成。(4)运用高效的多步合成技术。在药物的合成中,往往涉及分离中间体的多步骤反应。为实现绿色合成,研究发展的串联反应是非常有效的。串联反应包括有一瓶多步串联和一瓶多组分串联。前者是仿照生物体内的多步链锁式反应,使反应在同一反应器内从原料到产物的多个步骤连续进行,无需分离出中间体,又不产生相应的废弃物。后者是涉及至少3种不同原料的反应于同一反应器中进行,而每步反应都是下步反应所必需的,而且原料分子的主体部分都融进到最终产物中,是一类高效的合成方法。

二、化学合成药物发展趋势

(1)从药用植物中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修饰、发明新药,是21世纪合成新药研究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由于细胞及分子水平的活性筛选方法的常规化和分离技术的精巧化,有可能从植物中发现极微量的新的化学结构类型。同时,通过现代的筛选模型重新发现20世纪已经筛选过的植物化学成分的新用途,也为合成新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成功机会。(2)从天然来源发现新结构类型抗生素已经很困难,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增加,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得一种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愈来愈短。这种情况促使半合成及全合成抗生素在21世纪会得到特别发展。(3)组合化学技术应用到获得新化合物分子上,是仿生学的一种发展。它将一些基本小分子装配成不同的组合,从而建立起具有大量化合物的化学分子库,再结合高通量筛选来寻找到一些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4)有机化合物仍然是21世纪合成药物最重要的来源。化学合成药物仍然是最有效、最常用、最大量及最重要的治疗药物。当今世界大制药公司新药研究的主题仍是化学合成药物。(5)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仪器分析(光谱、色谱)学科的逐渐形成,加快了化学合成药物开发的速度。进入21世纪,一批带有高级计算机仪器的发明,分离、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分析方法进一步的微量化等将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更加提高,开发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6)药理学进一步分枝化为分子药理学、生化药理学、免疫药理学、受体药理学等,使化学合成药物的有效药理表现更加具有特异性。21世纪,化学合成药物会紧密地推动药理学科的发展,药理学的进展又会促进化学合成药物向更加具有专一性的方向发展,使其不但具有更好的药效,毒副作用也会更加减少。(7)利用计算机进行合理药物设计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21世纪,酶、受体、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会一个一个地被阐明的,这给利用已阐明这些“生物靶点”进行合理药物设计,从而开发出新的化学合成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病毒及艾滋病、老年性疾病、免疫及遗传性等重要疾病的合成药物是21世纪重点需要开发的新药。(9)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成就,将对临床用药产生重大影响,不但会有助于发现一类新型微量内源性物质,如活性蛋白、细胞因子等药物,也为化学合成药物研究特别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综上,药物的绿色合成作为新的科学前沿已逐步形成,但真正发展还需对常规的有机合成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发展篇5

关键词: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中学化学教学

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变化,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指设计没有或尽可能小的环境副作用,并且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一门科学。绿色化学在资源合理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作用,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和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可持续发展是什么呢?它是一种社会发展,其既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可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我们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要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是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产生的,它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为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在学校,通过在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受教育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观念,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学习到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进行宣传普及,改变传统发展观,唤起可持续发展意识,自觉地为维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新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积极投身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践,使社会、人、自然获得协调发展,从而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程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指: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相关知识及能力的过程。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我们创造了五彩的世界,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离不开化学。但由于化学品的滥用及生产技术应用,煤的燃烧,机动车辆的使用等严重破坏了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水污染、白色污染、有毒化学品等,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以致一谈到化学,人们就联想到有毒、有害的东西,化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发展危机。解决化学污染问题,在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件事刻不容缓、关系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而化学教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实施这一事件的可能性。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进行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包括三方面:1.知识与技能:从化学的角度解释环境和从环境的角度认识化学,获得化学与环境及环境问题的有关经验及研究绿色化学和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供参与各种层次的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和研究绿色化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环境道德观、环境价值观及关心环境的情感等。

所以,化学学科与环境紧密相关,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化学教学既有独特的优势,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化学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化学教师可深入钻研教材,系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知识和思想,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按照“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拓展与恰当的渗透,让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心环境及环境问题,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能够对现在和将来的全球环境、整个社会产生影响。从而使学生接受可持续发展知识和思想,树立起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理念,培养学生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化学中许多物质的制取反应、化学工艺等都是值得讨论和重新考虑的。这给改革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开展与之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必要性,也是可行的,有重要的意义。

三、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

1.教师应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环境危机意识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环境问题,都与化学有关。而绿色意识是人类追求自然完美的一种高级表现,追求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绿色化学正是以这种绿色意识为指导,研究和设计没有(或尽可能少的)环境副作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与化学过程。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更友善、更安全的化学。其目标是研究与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艺。近年来,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展的。绿色化学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高层次化学,是精品的化学,是现代化的化学,代表着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把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融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首要的任务之一是化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化学教育观,树立绿色意识,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学化学的各种反应、实验及思考如何将绿色化学的研究成果引进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创新精神。化学教材中有60%以上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或阐述的,实验中教师对实验废物的态度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具有直接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教师应是“绿色化学实验”的积极倡导者,努力做到实验无害化,处理废气、废水,变废为宝:实验微型化,节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在讲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这些知识点时,由于这些气体有毒,我们使用它们的尾气不能乱排放到空气中而应该用碱液吸收,这样就把环境保护问题有机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化学教师绿色意识的树立,是绿色化学走向中学课堂的前提,也只有这样,化学教育才有正确的方向。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

对学生绿色意识的培养,应注重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只有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从本质上理解绿色意识。这种感性认识的获得是指在化学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去感知、体验由于滥用化学品及其生产技术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治理污染的局限性。进而从关注污染如何治理转移到如何预防污染这一认识水平上。因此,为配合化学课堂教学,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通过对学校所处地区近年来空气污染情况,江河湖泊水质情况,以及土壤受污染情况的调查,通过对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等化工企业排污情况的调查,通过对风景旅游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考察、参观、访问等,加深对化学造成的环境污染的认识;并进一步思考,将其与自己的利益和行为联系起来,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关心、爱护学校的环境,并将环境意识、对环境的情感外化为自觉的、具体的环境行为,积极参与改善学校环境的活动。如参与学校有关环境政策方面的讨论和决策;倡导改善学校环境的良好行为;对学校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举办废物再利用作品展览;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等等,以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如不随意倒垃圾、回收废旧电池、回收废塑料、尽量减少塑料袋制品的使用、减少纸张的使用、保护花草树木,等等,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量。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环保问题的现实性和重要性,环保的长久性及艰巨性。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投影、录音、录像、电脑模拟展示臭氧空洞、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白色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认识绿色化学的内容,激发学生治理环境的紧迫感,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先发展、后治理”的不可取。同时还重视介绍减污治污的新成果,如二氧化碳深开发技术的突破、绿色冰箱的推广、降解塑料的研制等,使学生对解决环境问题产生希望,从消极顺应到积极治理,对于环境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严重恶果。同时,也可以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化学美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美的角度解释环境,唤起他们欣赏、表现、创造环境美的热情。

3.通过绿色实验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精神。

实验及课外活动是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情感体验可以直接影响和调节人的行为。通过化学实验及课外活动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符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能吸引学生,收效较大。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许多是有一定毒性的或反应过程会释放出有毒、有害的气体。如何对这些反应或实验进行绿色改造,即如何选择无毒的反应代替有毒反应物,如何减少反应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这是化学教师及学生必须考虑的。同时,从绿色角度来评价一个化学反应、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其创新精神。如:

①制取HCl时,用水吸收多余的氯化氢气体,制取Cl■时,用naoH吸收尾气;

②合成硫酸、硝酸时,过量的So■、So■应以氨水吸收,no、no■应以naoH吸收;

③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可用铅、铁等轻金属还原,银镜反应的废液可回收利用;

④制取硝基苯等挥发性较强的有毒物质时,应安装一个冷凝管回流有毒气体;

⑤萃取后的苯和实验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可以燃烧,溴苯可以碱解;

⑥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实验可以在封闭式的装置中进行;

⑦硫化氢燃烧实验,可以用漏斗罩在火焰上方,使产生的二氧化硫经漏斗通过其连接的U型管(内盛稀氨水),吸收液可作化肥使用;

⑧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

⑨用微型化学实验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铜和浓硝酸的反应(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显著,还减少了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用做花、草、树、木的肥料。

所以,当学生有了绿色意识之后,即可用绿色观点评价一个化学反应、实验的优劣,从而促进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锻炼其思维能力。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做硫在纯氧中的燃烧实验时,不妨在反应瓶中盛少量水以吸收产物So2,防止其进入实验室。再如,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制硫酸铜时,有下列三种途径:

①CuCl■+H■So■(浓)=CuSo■+2HCl

②②Cu+2H■So■(浓)=CuSo■+So■+2H■o

③a.Cu+o■=Cuob.Cuo+H■So■(稀)=CuSo■+H■o

从绿色角度启发学生思考,不难得出我们应该选择途径③来实现的结论。

总之,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紧密相关,化学新课程应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由浅入深地、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绿色化学,从而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建构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为改善我们的地球环境,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仲崇立.绿色化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绿色化学发展篇6

自2008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全球绿色新政”以来,尤其是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广泛国际关注,全球正在进入绿色竞争时代。由于发展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需要,绿色发展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绿色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从而为以绿色发展为统领,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集聚了政策力量。

绿色发展,作为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模式,是最符合自然规律与特征的发展方式,体现了借力于自然、有利于自然、协调于自然的本质性特征,因此,绿色发展是绿色资本、绿色生产、绿色国土和绿色生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其中,绿色发展的基础是绿色资本,绿色发展的手段是绿色生产,绿色发展的载体是绿色国土,绿色发展的结果是绿色生活,简言之,绿色发展就是以绿色资本为基础,以绿色生产为手段,以绿色国土空间营造为过程,以绿色生活为目标的发展战略。

因此,在绿色发展评价体系中,绿色资本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各类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资本为基础的财富赋存状况;绿色生产、绿色国土和绿色生活则分别从经济发展的绿色化效率、国土环境基础和居民生活绿色化消费等三个侧面体现了相应的内涵。基于此,形成了江苏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江苏及各地级市绿色发展评价及分析

基于图1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以2001年为基期,2001~2012年间江苏绿色发展总体状况如下:

1.江苏绿色发展总体状况及趋势

从图2可以看出,江苏绿色发展指数持续上升,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江苏绿色发展指数进入了较为快速的提升时期。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与绿色GDp对照,则自2010年以来,江苏绿色GDp的增速明显降低,且低于绿色发展指数,从图3江苏绿色GDp和人均GDp的“绿色鸿沟”不断凸显,也可以看出,虽然江苏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体现在绿色GDp上来看,经济绿色化发展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若不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发展,人均绿色GDp与人均GDp的“绿色鸿沟”将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从而最终也将影响江苏绿色发展指数的增长。

图22001~2012年江苏省绿色发展指数、

GDp变化趋势

图32001~2012年间人均绿色GDp与人均GDp“绿色鸿沟”分析

2.江苏绿色发展结构及趋势

虽然江苏绿色发展指数有了较快增长,但从图4来看,是绿色生产指数的提升更多地推进了绿色发展指数的提升。但自2008~2012年间,绿色国土、绿色资本、绿色生活等指数方面,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状况。绿色资本的难以提升,与江苏有效的自然资源禀赋密切相关;绿色国土难以提升,与江苏平原主导的土地利用格局不无关系,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叶面积指数的增长;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生活水平的提升,增加了消费、居住、出行等方面的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从而也使得绿色生活指数处于阶段性稳定状况。

3.地级市绿色发展比较指数及差异分析

由于各地级市指数是在历年江苏平均值基础上标准化得到的结果,因此在年间不具有可比性,此处将其定义为绿色发展比较指数。根据核算所得的历年各市绿色发展比较指数对其进行排序,并与历年各市经济发展结果进行比较,得到表1。

表12001~2012年各地级市

表12001~2012年各地级市

表12001~2012年各地级市

绿色发展比较指数排序(续)

从表1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领先的苏州、无锡、南京和南通四市,其绿色发展的综合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而且其排位在全省范围内相对稳定,处于前列。其他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则始终存在着差距,盐城、扬州、宿迁、连云港和淮安五个市综合考量下的绿色发展水平要优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中盐城和扬州尤为突出;而镇江、泰州、徐州和常州四市综合考量下的绿色发展水平则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泰州绿色发展比较指数位居全省末尾。

在绿色发展评价的四类指标中,绿色生产即绿色GDp所占权重较大,理论上绿色发展比较指数排序应该与绿色GDp排序呈现较高的一致性,但是实际上不少城市两者之间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说明各地级市绿色资本、绿色国土以及绿色生活的差异也较大,显著影响了绿色发展综合评价的结果。

在绿色发展比较指数中表现突出的盐城绿色资本赋存以及绿色国土得分都位于全省前列,因此显著提升了其综合发展水平,但是在绿色生活水平方面盐城劣势较为明显。扬州凭借较高的绿色生活水平实现了排位的上升,但是2011~2012年间有所下降。徐州和常州虽然绿色生活水平得分较高,但是由于绿色资本赋存较低,因此影响了其综合排位。而泰州在绿色资本、绿色生产、绿色国土及绿色生活等方面的评价值均处于全省末列,因此其绿色发展的综合程度落后于其他各地级市。因此,地级市之间的差距体现经济发展方式与规模、国土空间容量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等方面的综合结果。

推进江苏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经济绿色化推进江苏绿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全省整体绿色发展指数变化趋势与经济生产水平一致,但是从变化的步调来看绿色发展综合水平略滞后于经济发展,在资本赋存、国土绿色化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方面江苏仍需加大力度。全省需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以绿色生产为绿色国土、绿色资本减压,并促进绿色生活改善;绿色资本占优势的区域,需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发展;绿色资本、绿色国土富有的区域,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空间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

以绿色生活引导提升江苏省绿色发展竞争力。从居民绿色生活来看,总体上全省居民绿色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已经实现了从小康到相对富裕的跨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因此,为了缓解由此产生的城市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问题,江苏在垃圾资源化、“公交优先”政策、城市矿山等方面必须做出积极行动;在加强对于居民基本资源保障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资源价格杠杆作用,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以国土空间优化实现区域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国土绿色化情况来看,随着人类活动加剧,由于城镇化引起的建设用地扩张成为另一大原因,为了提升全省的国土绿色化水平,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形势下,合理布局以及用地效率的提升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因此,以江苏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变为底线,考虑国土空间的优化布局,不断提升国土空间节约集约利用效率;苏南城市群区域以城市适度收缩为目标,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推进国土绿色化和绿色资本存量提升;以大数据为支撑,建立国土资源环境承载的动态监测机制,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绿色化学发展篇7

【关键词】化学教学绿色化学教育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173-02

各学校在开展化学教学时,必须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同时也要涉及到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化学在推动社会发展时,也对社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作用。因此,在开展化学课程时,必须要开展绿色化学教育,以此提高学生保护环境思想意识。在文章中,可以就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然环境。

一、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1.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绿色化学教育主要是为了防止污染,在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时,必须要提倡绿色环境,从根本上防止出现污染现象,促进人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思想,提高了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绿色化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知识,能够有效的体现知识素质,同时也可以全面体现综合素质。当今中学生普遍都存在着较低的保护环境意识,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方法

1.提高各学校教师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在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时,必须要保证化学教学中能够将绿色化学的内容全面体现出来,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化学污染物,提高化学品安全性等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在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后,教师可以相应的利用化学课程中一些知识进行绿色化学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意识,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合理使用化学教材,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普通化学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绿色化学教育的开展,因此,需要对化学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革,可以在教材中相应的添加一些绿色化学的理论知识,国内外对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同时可以相应的利用一些先进的案例。同时,教师也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随时的完善和更新,从而保证化学教材内容具备先进性和准确性。

3.在化学理论课堂上有效的添加生活案例,以此促进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理论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要有效的拓宽自身的绿色化学知识视野,不断的阅读国内外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树立绿色环保思想意识。同时在教学时,要有效的添加一些具体的生活案例,以此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在绿色化学教育时,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生活案例,比如讲解添加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将化学因素所带来的污染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光化学烟雾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找出预防和消除光化学烟雾的相关措施方法。

4.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课程中,要有效的创新化学原料的性质、实验方法、条件和目标。在绿色化学实验中,要尽量减少使用和产生有毒物质。比如在对我国燃料电池进行研究和发展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出清洁燃料和绿色能源,尤其是在废弃电池中,所包含的铅、镉以及汞等重金属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不需要随意丢弃电池,要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在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时,要尽量减少实验的时间和药品,同时也可以降低污染环境,提高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在开展化学实验时,通常会出现一些有毒气体、液体和固体,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和回收这些有毒物质。另外,在实验时,采取全封闭实验系统,以此防止空气出现污染。其次选用组合式化学实验。在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时,要重新组合各个实验之间的相关性,以此形成新的实验方案。最后要采取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此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在绿色化学实验中,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提高绿色化学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可以相应的减少药品使用次数,这样可以降低出现药品污染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在利用多媒体进行一些具有较大的污染性、危险性和复杂性实验模拟时,可以将实验过程较为生动逼真的体现出来,并向学生清晰的体现出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实验模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化学课堂内容。另外,可以利用先进仪器,以此为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在实验教学中,利用超声波等设备,超声波可以有效的利用空化作用,从而增强化学反应速率。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机率。

5.实际应用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实际应用中,必须要保证学生在熟练掌握绿色化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基础上,学校就可以开展一些实际活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相应的生产第一线进行化学实践。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思想意识。

三、总结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提高各学校教师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合理使用化学教材,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其次可以在化学理论课堂上有效的添加生活案例,有效的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并在实际应用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从而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唐娜,毕坤鹏,尹韶.青学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7(13):156-158.

绿色化学发展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绿色教学探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4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渐渐达到幸福的小康水平,但在我们享受这如此美妙生活的同时,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随之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与我们息息相关,成为我们迫不及待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在此,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关键时期,“绿色化学”这个名词渐渐映入到人们的眼球。

1绿色化学的概念

什么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被人们广泛地称之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它是最近十年间发展起来的新兴名词,但一出世就被各国科学家、各类科研人员、教育人员所关注,它象征着和谐、健康、友好,其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以预防污染为出发点,随后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清洁的、友好的、没有污染的。绿色化学是各国普遍接纳并积极鼓励倡导的学科,被许多国家纳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当中。

2高中化学绿色教学现状

因为我国开展绿色化学时间还较短,有许多化学老师对此概念较为陌生,甚至有些持不看好怀疑的态度,因此要迅速解决此类现象的出现、发展。尽管我国对绿色化学的研究时间不是很久,钻研不是很深刻,但我们必须刻不容缓的、不辞劳苦的挑起普及绿色化学知识、宣传绿色化学理念、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策划任务的大梁。作为普及绿色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肩负培养化学专门人才重任的化学教育机构,应该让“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形式渗入到各各教学任务当中,彰显绿色化学21世纪素质教育风采,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绿色化学在促进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加强人们心神健康、实现人们与世界和谐发展中的价值。

3高中绿色化学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集中式、渗透式两种教学模式来对让学生充分掌握绿色化学知识进行教学课改。什么是集中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将绿色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进行开设,或者是选修课也或者是必修课,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内容所涉范围和难度深浅划分。例如说,就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化工专业而言就可选择为必修课开课。教学的内容范围要包括绿色化学的所有知识,还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课的内容要反映当前绿色化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高成果。为了我国的绿色化学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尽其所能,最大限度的努力培养一批专业掌握绿色化学知识的人才,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贡献。可以将与绿色化学有深入浅出联系的相关学作为选修课在学校开放,要讲述的内容主要为绿色化学的概念,渗入绿色化学思想,其内容最好不要太深,不用求全,尤其是一些学术性很强、专业范围较窄的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等都不必过多介绍。更多的人掌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是希望他们能对绿色化学概念、含义、思想、精神的掌握理解,在学习工作中借鉴这种思想,让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渐渐扎根,并能很好的利用他们进行生产发明。所谓所说的渗透式教学的含义是在现有的学科中渗透有关绿色化学的根本原理、形式意义、专业知识理念等。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在当今以开展的应用化学、有机无机化学、高分子生物化学及各种专业工艺技术化学等学科中渗入关于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这是对已有的化学学科进行绿色化教育,如果在学习化学的初期就接受有关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介绍,陶冶学生相关领域理解的情操,就会很容易的接受绿色化学的概念并很可能会被此吸引,对其进行掌握理解,发挥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对绿色化学还有崇高的热情,为以后更好的学习、运用打下坚定地基础,自然而然的融入到绿色化学的相关领域当中。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的生活生产、娱乐活动、教育教学都离不开化学的踪影,社会在进步,科技在不断创新,也都与化学有着潜移默化的联系,不能再让学生还只停留在教室当中,对化学的理解停留在思想理论的深渊,应该放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中去体验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危害,从中寻找绿色化学的影踪,慢慢体会绿色化学的优势,给我们生活、发展带来的效益。参加社科活动,听听专家讲座,学会实际动手操作,创造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最好以绿色化学为出发点,让绿色化学理念时刻在脑中浮现,深深印刻在学生心中。

绿色化学发展篇9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职化学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10.047

onintegrationofGreenChemistryeducationintoChemistry

teaching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LiJun

(Yingt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Yingtan,Jiangxi335000)

abstractFirstly,thebasicconceptofgreenchemistryandtheadditionofGreenChemistryeducationinChemistryteachingshallowsensetoanalyzethedevelopmentofapplicationsbasedonthestatusquoofGreenChemistryteachinginHighereducationandChina'scurrentchemistry,andfinallydiscussedfromvariousangleshighvocationalchemicalteachingeffectivelyintegratedintoeffectivestrategiesgreenChemistryteaching.

Keywordsgreenchemistry;highervocational;chemistryteaching;education

绿色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无论是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来说,绿色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绿色化学应用就是基于绿色经济的理论提出的,由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现实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是一项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化学课题。绿色化学对于当前的时代背景来说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事物,由于各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所以仍然有着极大的可开发前景。绿色化学的应用价值极大,不仅能够促进化学相关应用的绿色化改变,更能够为当前化学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与推动。

1绿色化学的概念及对化学教学的意义

1.1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是相对传统化学提出的理论,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同时与反应相关的每一种化学物质或者成分都能够被利用起来,化学整个反应过程几乎是没有任何污染所以称作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要求不仅是化学反应生成物被全部利用起来,不涉及任何染污及废物排放,而且反应物、催化剂也是没有任何污染性的,真正实现了化学反应全程的无污染、无排放。绿色化学将人们所有的化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最有效的融合应用,将所有的化学反应进行绿色化设计,针对每一种反应材料、反应产物进行全面的污染物与有害物的再利用设计,实现了整个化学反应绿色化体系,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还扩大了资源的使用充分度,减少了资源浪费。

1.2绿色化学对化学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仅仅能够适应传统化学工业生产需求,而对于当今社会追求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则无法适应,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加入绿色化学教学是为了将来化学专业人才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适应当今的化学工业发展趋势,使学生拥有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以及基础能力,在实际生产中将这种能力有效发挥来创造绿色经济价值。从另一角度来说,当前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化学工业整个行业的人才专业水平,还是与化学工业相关的科研人员数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缺,因此培养绿色化学理念的专业学生也是行业的迫切需求。

2绿色化学教学发展及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

2.1绿色化学教学发展

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是自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各国呼吁“在教学与工业发展中加入绿色化学理念”之后开始。这一理念原本已经在国际上出现,只是尚未受到各国关注而处于极度缓慢的发展状态中。当因化学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化学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非工业国家都开始投入对绿色化学课题的研究,并且将这一课题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促进绿色化学研究的有效推进。自1998年开始美国化学会的教育部门就与其它相关的环境部门做出了联合协作的决定,他们将绿色化学教学材料编写与课程的规划列入了教育计划中,教育部门还专门针对绿色化学进行了多次高中化学教科书的修订。其中就将绿色化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意义作为专门性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扩大了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影响力。

我国目前在绿色化学的相关研究上有极大的空缺,因此在化学教育中也较少涉及绿色化学的相关理论,除了基本的绿色化学研究不足之外,当前的化学教育模式与体系也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方面,使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融入面临难题。绿色化学在教学中加入需要由各方力量的支持,针对目前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水平来说除了需要由化学科研工作者进行深入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外,还需要有国家环保事业的共同支持,而如果再将其渗入到高职化学教育中则又需要教育部与政府的支持。只有当绿色化学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研究达到一定深度时才能将其作为教学手段与具体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目前不仅是国内,纵观全面的环境形势都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各种污染类型时刻在制造着不同程度的污染物,同时由于人们在经济为第一目的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地球资源与能源的大量开发,全球资源紧张形势也是当今重要的时代问题。绿色化学理论能够很好缓解资源紧张及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即是未来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人们寻求缓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2.2高职院校绿色化学教学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对绿色化学教学内容的涉及率几乎为零,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化学教学中没有任何绿色化学意识,甚至有许多化学教师也从未认识和了解过绿色化学的相关理论。长期处于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下的我国的高职化学教育尤其对绿色化学教学有着非常迫切的应用需求,而我国的教育环境暂时又不具备将绿色化学教育全面落实到化学课程中的条件。所以就需要教师对课程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认识并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绿色化学理念,使这种优秀、先进的化学理论能够被更大范围地普及,为未来我国绿色化学研究水平的有效提高提供支持。

3高职化学教学渗入绿色化学教学方法的途径

3.1加强对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视

作为化学教学课堂的主导者化学教师应当能够对绿色化学的理论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绿色化学原则和理论之后再将其进行具体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实现绿色化学教学与高职化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教师认识绿色化学需要从其最基本的价值和意义入手,全面掌握绿色化学的现实意义和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作用,然后再深入了解具体的绿色化学知识,扩展自身对绿色化学的眼界,强化认识。

教师需要对自身已经掌握的绿色化学相关理论进行整理、宣传和推广,宣传与推广的对象不仅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还包括在化学教师交流活动中、在化学行业研究讨论会上等。只要是能够进行创新思想交流的场合就将绿色化学的影响扩大到这个场合中。最后,重视对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自身首先应当有清晰的理论思路,同时对绿色化学有足够的重视,然后才可能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加入绿色化学的教学元素。

3.2编写绿色化学专用教材

绿色化学是一个专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有着极大的共性,因此如果能够将其以专用教材的形式进行普及,对于绿色化学教学以及学科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关键的推动意义。编写的专门针对绿色化学的教材需要做到最基本的两点要求:一是对传统化学反应式进行优化,向绿色化学的标准靠拢;二是对绿色化学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从第一点要求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具有较大的可实施性。例如对于工业化学中硫酸的制作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工业硫酸的生产一般是通过接触法来实现的,这一反应中首先大量的废物、废气,根据绿色化学的理论对废物、废气进行再次利用使其转化为可被其它化学工业利用的原料,就实现了绿色化学的目标,硫铁矿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由于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如果按传统的处理方法不进行再利用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以此作为炼铁原料进行回收利用,既避免了废物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接触法制硫酸产生的废气含有So2,是一种有害的环境污染气体,如果将其与石灰乳或者氨水接触进行反应,就能够产生具有利用价值的石膏或亚硫酸铵。这就是绿色化学原则的表现,既避免了化学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废气污染,又将其利用转变为其它工业原料或材料,实现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且也有效控制了对环境的污染。

从第二点要求来说。绿色化学专用教材应当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因为高职化学教学需要以此来作为学生全面学习和认识绿色化学的基础,所以在教学编写时应当对绿色化学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资源整理,从基本的基础理论入手对绿色化学的理论、实践研究、应用价值、化学原理等进行有效的梳理,以发挥在教学过程的实用性价值。

3.3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运用于实验教学中是实现绿色化学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重要手段。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实验教学方式本身就有着非常关键的教学意义,也是最利于学生深入接触化学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有效手段,绿色化学所关注的对工业化学反应过程的绿化和优化基本上都是基于化学实验手段实现的,所以实验教学中渗入绿色化学的理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改革途径。

首先开发微型实验。在许多重要的化学实验中其用到的化学试剂是具有一定污染性或毒性的,对这种实验进行微型开发,运用更少的原料和更小的反应规模来说明化学原理,既实现了教学目的,也减少了反应产生的污染。这种具有污染性和危险性的化学实验在高职化学课程中是非常普遍的,例如氯气的取用过程如果一旦发生泄漏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还会污染环境,微型实验就是减小氯气的取用量,设计小规模的实验选择用针管来取用就能够有效避免因此产生的污染问题。

4结束语

绿色化学在我国高职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开发意义,除了进行专门的绿色化专用教材设计和教学之外,在每一项与化学教学相关的实验中都体现出绿色化学的原则,是深入推进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我国绿色化学研究不断深入的重要途径。我国当前面临的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时代任务,要求通过高职化学教学渗入绿色化学理念来有效提高绿色化学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发展篇10

【关键词】农村校园;绿色化学;教学构想

从全球范围来看,存在的十大环境问题除土地沙化和森林锐减问题,均受到化学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并致力于在校园进行绿色意识、绿色技术和绿色成果的教学,提高一代人的“绿色思维”,逐渐消除各种不利因素。

1在农村校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1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是一种发展战略。人类从蒙昧走到工业时代,实现了伟大的社会进步与变革,却要承受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后果。在农村校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是固本培元之策,受就业政策限制,学校的学生至少有五分之四回到脚下这片土地,从事农村劳作,他们的绿色化学知识,会让他们在从事农业劳作时,降低有害化学制剂的使用和控制有害物质的输出;而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就业的学生将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充当绿色环保“宣传员”的角色。所以,这是一种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发展战略。

1.2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是一种社会责任。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从事农业种植及养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到化学工业伤害最大的就是农村,招商引资、地办工厂和其他生产形式,排放大量的污水和废气,使农村土壤的肥力受到极大的伤害;大量的使用氮肥、磷肥、复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多种用以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化学制品,在产量提升的同时,却破坏了根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农民不清楚化学制剂的危害。所以,在农村校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普及化学知识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1.3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是一种历史进步。每一次思维的变革和理论创新都会推动历史的进步,人类在在痛定思痛之后,认识到化学工业的危害并进行相应的纠正,其本身就是一种发展。绿色化学教育能够培养一代人的持续发展观念,直接关系到未来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节能减排、减量、减废以及相关产业的进步。我们在开展教学当中,除了要教授他们绿色、环保、安全的化学知识,更要在思想上、行为上和制度上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这种绿色意识转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2在农村校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1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必要性。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近10年的环境治理,我国的城镇工业污染比重至少下降了30%,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但从农村来看,还存在大量的污染因素,如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及操作不得法,导致污染加剧;规模化畜禽养殖,缺少生态环保考虑和循环利用意识,造成大量的有机污染。在农村校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可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可行性。农村校园一般只有初中和小学,而在小学只是进行化学启蒙,初中才开始进行系统的化学教学,这个年龄段恰好是接受知识最佳的年纪。可以通过理论灌输、合并安排、同期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绿色化学教学大多以实用技术为主,可以通过小实验和课外活动进行现场演示,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行,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直观性。

3在农村校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基本构想

3.1结合课堂教学,抓好绿色理论渗透。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要想在课堂实现绿色理论的灌输,必须要与化学知识要点结合起来,否则离开了必要的化学知识,必然会使绿色理论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化学教师要成为理论先行者,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国内外最新理论成果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边应用的实例,及时将应用理论灌输到他们的思想当中;另外在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的思考自己的教学内容当中,是否有不绿色环保的内容,在引用事例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绿色事例,让学生在学习时就掌握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不致于走弯路。教师在农村校园中进行绿色理论学习时,要注重思想发动,纠正错误言论。比如个别家长认为虽然化肥有害,但却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等错误认识。

3.2立足实验论证,加强绿色成果推广。实验是最有说服力的展示,一个成功的实验胜过多次理论灌输。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要进行理论验证和成果展示,从实验角度出发,确保器具、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导向。要优化实验的内容,可以具体阐述实验的过程、结果,但注意分步操作,尤其在农村校园这样的特殊的教学体系当中,用最简单的操作说明复杂的道理;在实验当中,要尽量使用农村现有的化学产品或者学生身边的化学元素进行操作,保证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应用;在操作中,尽量要合并实验和微型试验,减少实验次数和化学制剂数量,本身也是绿色教学的一种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对于有毒有害或者程序相对复杂的实验,可以使用互联网资源、演示视频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教学,既能够了解实验原理,也可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3.3扎实开展活动,深化绿色教学构想。对于在农村校园开展绿色教学必须要开展大量的活动进行辅助与补充,农村自身就有很多教育资源。有正面的,也有负面,教师必须在科目开始前,设置好各项辅助活动,搞好实地堪察,确保能够达到深化绿色教学构想的要求。比如开展现场参观活动。对于部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周边土壤或者河流进行观察,通过多处采样,对比观察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排放工业废水或者废气的危害;也可以参观比较成功的农村畜养模式,比如养牛、养鱼和沼气一体化模型,可以构成一个良性循环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污染,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也可带领学生开展“我是绿色小专家”、“绿色环保、人人有责”等义务宣传活动,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环保就在身边,也可以深化绿色化学教学的效果,更可以强化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兴趣。

在农村校园当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基础教育,使环境保护从治标彻底走向治本,对实现真正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秀芳,陈长水,徐胜臻.农业院校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构思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