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外市场环境分析十篇国外市场环境分析十篇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6:30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篇1

关键词:市场营销环境跨国企业误区

企业寓于环境之中,所以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首先要有对市场环境的把握,这就需要细致的市场影响,但是市场营销环境对企业营销带来是威胁和机遇的双重影响作用,一方面市场环境中孕育着机会,营销环境也会滋生出对企业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带来营销的机会。对企业来讲,环境机会是开拓经营新局面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环境也给跨国企业营销带来的威胁。如果跨国企业不能很好的分析市场环境,就难以识别相应的威胁,更不用提采取相应的规避威胁的措施。进而使跨国企业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尤其是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市场,跨国企业可能会因此而破产。所以为了使企业危机减少到最低程度,跨国企业必须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正常运行,就应注重对环境的分析。最后跨国企业任何的战略决策都必须依据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在市场营销环境分析重要性的体现。所以企业必须把受制于客观环境的因素变为企业的机遇,或者必须适应环境,但是企业环境面前绝不能无能为力、只有充分把握市场环境,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去影响黄精,在市场中提升竞争力,占领更大的市场。

一、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市场营销环境可分为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营销系统外部的不可控制或难以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及其目标实现的外部条件。综合起来可以把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总结为一下几点:

首先企业的外部市场营销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企业的目标所作用,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状态,如果对市场营销环境主观臆断必然导致跨国企业营销决策与管理方面的盲目与失败。所以作为管理者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客观性要一偶清晰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决策。其次跨国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各种营销因素是相对复杂的,因为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如经济因素的存在同时也收政治因素,科技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分析外部环境因素是不能单一的分析某一种因素,另一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也体现在因素的层次性,之所以说层次性是说各种层次的因素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有者不同的影响力,不能的影响面。再次跨国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差异也因企业所处的国家一级地区环境和文化的差异,相差甚大,主要变现在生产意识已经政府的正弦值制度,还有市场状态。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同时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并表现出企业不可控性。

二、跨国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中的误区

(一)过分强调重点因素

在上面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可以看出,营销市场营销的环境的因素具有客观性,同时也具有层次性,每个因素对跨国企业的影响力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很多跨国企业过分强调这些重要因素,重点因素,而忽视一般的影响因素,但是市场营销环境还具有复杂性,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所以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中过度强调“重点因素”,忽视“一般因素”的误区忽视了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没有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辩证地分析每一个因素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片面地强调其中的“重点因素”,如竞争对手的分析,市场需求的分析,却忽视了“一般因素”,如人口环境、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等的分析。而这些因素恰恰义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市场机会或威胁。

(二)过分强调市场环境的客观性

众所周知,跨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营销环境中,很多因素都是企业所无法控制,例如政治、经济、自然、法律等因素,企业是无法驾驭的,所以企业必须去适应,但是有些因素是企业可以改变并有可能被创造的,比如市场需要等因素,只要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满足顾客的某方面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就可以把市场潜在的需求转变为显示的需求,所以虽然市场环境有其客观性,但是还是有很多跨国企业可以施展的空间,不能片面的桥段市场的客观性,要主动去创造需求,一定可以把我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

(三)市场环境分析仍停留在定性分析

在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中目前主要流行两种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长期以来跨国企业在进行环境分析时主要是靠经验和人脉关系。经验和人脉关系对一个跨国企业来说是个非常宝贵的财富,它对于简单的、常规性的环境分析具有既简便又准确的特点,但秒队目前比较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再适用。同时由于以经验为主的定性分析法也会因为企业人才的流失而难以继承。所以这种对市场环境的分析注重定性分析,忽视定量分析的误区,在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越来越复杂的今天,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

而定量分析法具有定性分析不具有的有事,它可以同时在市场调研的基础数据,运用各种数据模型将环境的各种变量以及各种变量之间建立起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运用各种数学模型,将环境的各种变量以及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模型建立起来,然后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记性计量比较,分析出结果,这样不但解决了定性分析传承问题,同时也使跨国企业的战略决策更加科学化。

三、跨国企业避免市场营销误区的对策性建议

由于以上跨国企业在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对企业对国际环境的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营销战略决策都收到极大的营销,所以本文对应这些误区给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一)用新营销观念指导分析工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的效果逐渐成为主导因素,这与过去以政治为主导的因素大为不同,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必须树立现代的新型市场营销观念,用全新的营销理念指导企业的市场环境分析工作。

(二)建立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联盟体

过去,企业家在市场竞争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运用战略与战术的手段,力求做到在竞争中击败对手,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一些知名企业家形成共识,提出企业竞争管理从单纯的击败对手转向联盟对手的辩证理论,并指导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这一新的理念认为,企业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等级分明的组织结构,而是在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其他企业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其共同目标就是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市场新的价值。而现代企业生态理论同样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选择与其他企业(可以是直接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供应商、客户和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它们共担风险、共享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关键性知识。

(三)从“全球扩张”到“全球学习”

在传统营销战略中,其中心任务是市场渗透、市场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占有。而“全球学习”的观念则认为,今天的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是多变和瞬变的,只有适应和顺应这种变化的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企业拥有的能力比企业拥有的资源更重要,而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的知识和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认识能力。企业的知识,无论是与产品或工艺开发有关的知识,还是诸如员工的诀窍、推销商品的经验等,或是有关客户的知识,或是诸如“组织记忆”和“组织心智模式”,这些知识一方面来自于企业成长发展中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来自与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调整过程中的不断创新、组织及其成员改变心智模式。创造、获得和转移知识的过程被称为组织学习,组织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组织成员个体知识的整合,从而增进组织的绩效。同时,跨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在多个有差异的市场中进行营销运作,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供应商和中间商进行交易和合作,可以获得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可能,能够激发各子公司的创新热情和智慧,而这些新知识通过组织内的传递机制,被组织内其他部门借鉴、模仿,使之成为组织共同的知识和能力,最终提高跨国公司的绩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断加强对环境分析的力度,提高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准确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避免走人上述误区,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波,张振红,李松.我国直销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崔倚菁,王旭,孙皓.经济环境与企业市场营销.商场现代化.2012-09-01

[3]宋美义.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浅谈微观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经.济与管理.2005(06)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篇2

关键词: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经营环境;方法论

abstract:Usestheliteraturematerialandthemarketanalyticmethod,hascarriedonthediscussionandtheresearchfromthemethodologyangletothesportsindustrymarketconditionofbusinessanalysis''''sbasiccategoryandthemethod.Believedthatlookingfromthemacroscopicenvironmentandthemicroscopicenvironment,thesportsindustrymarketconditionofbusinessmainlyincludestheenvironmentwhichthepoliticalcontext,theeconomicenvironment,thelarge-scalesportseventbuilds(opportunity),thesportsconsumerenvironmentandthecompetitorenvironment5baseelements,andtothelawsandregulationsanalyticmethod,thelifestyleanalyticmethod,thefashiontrendanalyticmethod,theforecastlawandthesurveyprocedurehasmadethemainanalysis.

keyword:Sportsindustry;marketmanagement;Conditionofbusiness;methodology

1体育产业市场及其经营环境的涵义

1.1关于体育产业市场产业,是一个多义词,一般可泛指行业、部门、不动产业、动产业等。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是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其目的就是在某种市场中,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行价值的最大化。市场则是指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及其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分工越细,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规模与范围就越大。正如列宁所指出:“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

体育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各种以体育活动为主或密切围绕体育而开展的经济活动也迅速地兴盛起来,并不断地形成相应的企业、公司、俱乐部等经营实体,这些生产体育产品或提供体育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行业就是广义上的体育产业。由这些体育产业所形成的以体育商品、劳务供给和需求及其相互作用实现的商品流通总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产业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市场是实现体育商品和体育劳务价值、实现体育产业积累从而最终实现体育再生产的关键。由于体育产业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它又不断从外部造成一定压力,促使体育商品、体育劳务生产者和提供者不断改进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体育商品生产和劳务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原理正如经济学所言:“任何商品生产都离不开市场,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生命线。”

1.2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意义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历来是产业经营者保持强劲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产业经营者初步确定了发展目标或制定某一具体经营战略或实施市场营销时,首先必须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对于新兴的体育产业而言,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由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受居住地、性别、年龄、地形地貌、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体育产业经营者就需要准确把握不同时间、区域、人文、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剖析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体育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从而选择和制定出恰当的、行之有效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

第二,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与其他产业市场经营环境有一定的共性,在某些方面我们可以应用其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但是由于体育产业市场在经营对象、产品、服务等方面又存在着很鲜明的个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分析和研究其他产业经营环境的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上,而应探究出符合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对于这样一个理论性命题,棘手的是我们到底应该“分析什么、怎样分析”,也就是说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论问题。

第三,从发展的角度看,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进行研究,无论从为体育产业经营者和相关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减少和规避体育产业经营与投资的风险,使体育产业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为体育产业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视角来看,无疑都有着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1.3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的界定一般说来,经营就是指为了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圆满完成交换过程的一系列活动。交换是指消费者根据个人的需要、享受或获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支付相应费用的全部活动过程。具体到体育产业市场经营,则可以理解为能否通过对各种市场构成要素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体育市场环境,理解体育消费者的真正需要和欲求,从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体育产品和劳务的系统工程。生产体育产品和提供劳务的企业(包括俱乐部、公司)就必须对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做出客观、准确、全面的分析和预测,这样才能有利于作出正确、合理、高效的经营战略和策略,才能在拥有稳定的体育市场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拓展空间,发展潜在的消费群体,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和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把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界定为:“从事体育产品和劳务经营的企业受外部影响的总和。”其中,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和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法律、科技等;微观环境是指组成企业基本经营系统的因素,如企业内部的供应商、中间商、顾客、竞争者等。然而,由于影响从事体育产品和劳务经营企业的外部因素有很多方面,其差异性和多变性也比较大,因此,企业为了应对这种环境就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基本的影响要素,掌握企业在体育产业市场中发展的主动权。

2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视角

在综合研究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诸要素以及体育产业市场自身特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应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体育消费者环境和竞争者环境5个基本角度进行。

2.1政治环境分析政治环境指分析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外部政治形势和状况

给市场经营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是国内体育政治环境分析,如了解和剖析党和政府的各项体育方针、路线、法规、条例以及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等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影响和深层含义。如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等。二是国际政治环境分析,主要指了解和研究国际上各国经营、管理和发展体育产业的具体做法和限制,尤其是对进口、外汇、劳工、电视转播、合同以及政治冲突的影响等的分析。如美国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等反垄断法对职业俱乐部地点、数量、运动员流动与分配、门票分配、电视转播、运动员工资等方面做的限制和约束等等。对于刚刚加入wto的中国来说,分析和研究国外各国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中的政治和法规环境,借鉴其先进的发展经验和做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显重要和迫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没有上市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由于其运行主要靠各级政府中的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有特殊的发展环境,并不遵循市场法则来发展,因此,它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相对地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和垄断性。所以,在分析和研究这些国家职业体育俱乐部时,首先要明晰其政治环境,然后再分析其经营环境的基本要素。

政治环境分析,一般说来主要围绕这些因素展开:(1)目前有哪些体育产业方面的法规?这些法规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体育产业市场需求和供给有什么样的影响?(2)体育产业经营公司(企业)希望在某一国家或地区进行经营活动,存在着什么政治风险,有哪些具体限制?又有哪些具体的优惠条件?(3)本公司(企业)所从事的体育经营活动与该国家或地区有什么样的政治联系或关系?主要障碍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些问题,一般适合采取法规分析法并配合一定的环境监测和民意测验。

2.2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机会)分析大型体育赛事是指参与率较高、影响程度较大的体育竞赛活动。这里我们把它所营造的环境看成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机会和影响要素。由于这种赛事具有展示和宣传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是体育产业市场环境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也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部分。因而,分析和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机会对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般而言,大型体育赛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如奥运会从前期准备、申办、筹备到正式比赛,一般要经历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1964年,日本通过举办东京奥运会使竞技体育跃上了新的台阶,同时社会经济也得以腾飞;资料显示,1988年,韩国通过举办汉城奥运会获得了35亿美元的盈利,并且实现了“政治开拓,体育振兴、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据国定统计局预测,北京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在2002年到2008年期间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0.3~0.4个百分点,提供20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且在举办奥运会之后还将有长期的积极影响,拉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2)产业前后关联性强。重大体育赛事可以带动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如2002年日韩世界杯足球赛,为两国带来了近60万个就业机会,游客超过百万,总收益达数百亿美元。我国男子足球队首次参加世界杯足球比赛世人瞩目,由此带来出境观看比赛的人数显著增加,为体育旅游业带来了较大的收益和商机。(3)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如我国申奥成功,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对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世界上也产生强烈的良好影响。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和所营造的环境是其他活动难以做到的,以赛事为契机,抓住大型体育赛事积极推广和宣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认真分析和研究企业具体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是体育企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针对大型体育赛事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预测法和资料分析法。

2.3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是指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的企业的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其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它们的经营活动。

众所周知,购买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市场规模的大小,而购买力又受经济发展阶段、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经济因素对体育企业或公司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意义。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消费水平连年攀升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GDp已经超过万亿美元,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并积极地向富裕型小康社会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将进行大的调整,即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其中,尤以第三产业上升最快、增长幅度也最大,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必将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预测21世纪中国体育产业也必将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快速增长期。

因此,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的企业就需要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其各要素进行认真、客观、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减少和避免盲目投入所带来的风险。经济环境分析,一般采用经济调查、预测和统计法,统计法包括定性统计和定量统计。

2.4体育消费者环境分析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经营的最终对象,因此需要仔细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

一般说来,体育产品或体育劳务市场可分为体育用品市场(各种体育器材、设施、服装、鞋帽等用品)、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信息咨询市场(提供国内外体育书籍、报纸、期刊、情报、信息、音像、文件等信息服务)、体育人力资源市场(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的流动、培训等)、休闲体育市场(户外运动、体育竞赛观看、体育旅游等)、竞赛表演市场(运作和经营各种体育比赛、表演等)、体育无形资产市场等7类。体育商品具有鲜明的文化商品的特点,它不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必需品,而是为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奢侈品”。提高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的愿望,这使得体育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是人们对体育产品的需求是“非渴求”性的,因此最终能否形成购买行为,还取决于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从客观方面看,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社会角色与地位)、个人因素(年龄与人生阶段、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与自我观念)及心理因素(动机、感觉、学习、信念与态度)的影响尤为深刻;从主观方面看,消费者的体育休闲娱乐观念、意识、知识和兴趣爱好更是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从我国来看,资料显示,我国居民体育意识较为薄弱,体育知识水平较低,再加上刚从温饱迈进小康,经济水平还不高,闲暇时间也不多,这就使“花钱去参加体育休闲娱乐”的新观念不能马上付诸于实际行动,但是,由于竞技运动特有的影响力和观赏性以及其他功能的作用,我国居民参与和关注高水平体育赛事的热情很高,也舍得花钱。因此,开发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可以考虑以体育竞赛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其影响引导居民建立体育消费意识、培养人们的体育消费习惯。

体育消费者市场,一般宜采取生活方式分析法和流行趋势分析法。生活方式分析法就是指对居民日常中的生活行为、特征进行剖析和研究,从而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偏好。流行趋势分析法是指对当前社会中受多数人喜爱的、有代表该阶段发展方向的事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的链接点。

总之,体育产业经营者在分析研究产品和服务市场时,应充分、详细地收集上述影响消费者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并结合本企业的现状,客观、科学地分析各种显在的和潜在的消费群体,采取有效的执行策略和发展战略,尽可能规避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

2.5竞争者环境分析从消费角度看,分析体育产业市场中企业所面对的竞争者,主要是解决体育产业市场中同类经营者的市场密度、产品差异和进入难度以及影响程度4个方面的问题。

体育产业市场的密度是指同一类体育产业经营中卖主的数目。市场学认为,在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时,这种数目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产业市场份额的大小和竞争激烈程度。因此,体育产业经营者要对当前该市场中同一类经营者进行详细分析,甚至花费一定人力、财力进行调查,摸清市场中竞争者的现状,采取合理有效的市场策略。如美国职业篮球市场1960年、1967年相继出现的美国篮球联盟(aBL)和美国篮球协会(aBa),都因美国职业篮球市场密度过高、在争夺观众和球员等方面处于劣势,失去与全美职业篮球联盟(nBa)竞争的优势而纷纷解体。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全美职业篮球联盟(nBa)在充分考虑了市场密度的情况下,目前仅保留了27支球队,从而使竞争者处于市场密度相对合理的发展环境之中。

体育产品差异是指不同企业生产和提供体育服务的差异程度。由于体育产品和服务存在差异,使得体育产品和服务各有特色、相互区别,从而使体育产业市场竞争加剧。如耐克公司生产运动服、运动鞋等用品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在质量、市场定位、技术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锐步公司在生产同类产品时,不但充分注意到了这一差异性竞争优势,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开拓了符合青少年以及女性消费心理的、色彩鲜明和流行款式的运动服和运动休闲鞋,从而确立了适合本公司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不但扩大了市场渗透率,而且还赢得了更加广泛的消费群体,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进入难度是指加入某体育产业市场的困难程度。进入难度除了有上述两个微观方面的影响外,进入成本的高低程度以及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大环境的制约也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在分析竞争者环境时应当注意职业体育俱乐部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少数拥有从事经营所需的稀有资源如政策、人力、经济等人或团体对俱乐部有控制权,而他们在管理和发展俱乐部时往往并不遵循市场自由竞争原则,有很大的主观性。

3分析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时应注意的问题

3.1有关体育产业市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客观真实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脱离和背离实际情况的分析和研究,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还会给企业(公司)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倒闭破产。这在国际体育产业市场上是有先例的。如iSL(国际体育休闲公司)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分析经营环境时,信息和资料来源不真实、不客观,而依据这样的资料和信息来研究公司的发展战略,显然必将导致决策层在投资F1赛车上判断失误,最终使这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体育产业公司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倾家荡产。

3.2重视个案研究个案是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体育产业经营事例。在体育产业处于勃兴阶段,对其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尤为必要。资料显示,个案分析不但可以为实际操作者提供一个实用面较大的经营环境分析工具,而且它能使经营者和管理者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为查询、收集或调查某个俱乐部、协会、企业或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而到处寻找一些基本资料。因此,研究和分析体育产业经营的个案,能够给相关经营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减少投入资本,节省时间,提高体育经营企业的效率。

3.3分析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基本要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笔者研究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机会分析、体育产品或服务市场的消费者环境和竞争者环境5个基本要素。但现实中体育产业市场并不那么简单,尤其是我国对体育产业经营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薄弱,使错综复杂的体育产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因此,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必须把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吸收和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总结和归纳体育产业经营实践中的有益经验。

【参考文献】

[1]维瑟拉·R·拉奥,乔尔·H·斯特克尔著.张武养等译.战略营销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国家体委文件.体计财产字(1995)262号.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C].

[3]SpoRtSBUSineSS[J].1999,(6).

[4]王方华.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篇3

关键词: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经营环境;方法论

abstract:withtheliteraturematerialandthemarketanalyticmethod,havecarriedonthediscussionandtheresearchfromthemethodologyangletothesportsindustrymarketconditionofbusinessanalysis’sbasiccategoryandthemethod.Believedthatlookingfromthemacroscopicenvironmentandthemicroscopicenvironment,thesportsindustrymarketconditionofbusinessmainlyincludestheenvironmentwhichthepoliticalcontext,theeconomicenvironment,thelarge-scalesportseventbuilds(opportunity),thesportsconsumerenvironmentandthecompetitorenvironment5baseelements,andtothelawsandregulationsanalyticmethod,thelifestyleanalyticmethod,thefashiontrendanalyticmethod,theforecastlawandthesurveyprocedurehasmadethemainanalysis.

keyword:Sportsindustry;marketmanagement;Conditionofbusiness;methodology

1 体育产业市场及其经营环境的涵义

1.1 关于体育产业市场 产业,是一个多义词,一般可泛指行业、部门、不动产业、动产业等。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是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其目的就是在某种市场中,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行价值的最大化。市场则是指一切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及其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商品流通的总和。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分工越细,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规模与范围就越大。正如列宁所指出:“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

体育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各种以体育活动为主或密切围绕体育而开展的经济活动也迅速地兴盛起来,并不断地形成相应的企业、公司、俱乐部等经营实体,这些生产体育产品或提供体育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行业就是广义上的体育产业。由这些体育产业所形成的以体育商品、劳务供给和需求及其相互作用实现的商品流通总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产业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市场是实现体育商品和体育劳务价值、实现体育产业积累从而最终实现体育再生产的关键。由于体育产业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它又不断从外部造成一定压力,促使体育商品、体育劳务生产者和提供者不断改进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体育商品生产和劳务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原理正如经济学所言:“任何商品生产都离不开市场,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生命线。”

1.2 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意义 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历来是产业经营者保持强劲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产业经营者初步确定了发展目标或制定某一具体经营战略或实施市场营销时,首先必须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对于新兴的体育产业而言,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由于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受居住地、性别、年龄、地形地貌、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体育产业经营者就需要准确把握不同时间、区域、人文、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剖析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体育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从而选择和制定出恰当的、行之有效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

第二,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与其他产业市场经营环境有一定的共性,在某些方面我们可以应用其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但是由于体育产业市场在经营对象、产品、服务等方面又存在着很鲜明的个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分析和研究其他产业经营环境的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上,而应探究出符合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对于这样一个理论性命题,棘手的是我们到底应该“分析什么、怎样分析”,也就是说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论问题。

第三,从发展的角度看,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进行研究,无论从为体育产业经营者和相关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减少和规避体育产业经营与投资的风险,使体育产业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为体育产业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视角来看,无疑都有着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1.3 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的界定 一般说来,经营就是指为了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圆满完成交换过程的一系列活动。交换是指消费者根据个人的需要、享受或获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支付相应费用的全部活动过程。具体到体育产业市场经营,则可以理解为能否通过对各种市场构成要素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体育市场环境,理解体育消费者的真正需要和欲求,从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体育产品和劳务的系统工程。生产体育产品和提供劳务的企业(包括俱乐部、公司)就必须对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做出客观、准确、全面的分析和预测,这样才能有利于作出正确、合理、高效的经营战略和策略,才能在拥有稳定的体育市场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拓展空间,发展潜在的消费群体,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和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把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界定为:“从事体育产品和劳务经营的企业受外部影响的总和。”其中,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和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法律、科技等;微观环境是指组成企业基本经营系统的因素,如企业内部的供应商、中间商、顾客、竞争者等。然而,由于影响从事体育产品和劳务经营企业的外部因素有很多方面,其差异性和多变性也比较大,因此,企业为了应对这种环境就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基本的影响要素,掌握企业在体育产业市场中发展的主动权。

2 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视角

在综合研究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诸要素以及体育产业市场自身特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应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体育消费者环境和竞争者环境5个基本角度进行。

2.1 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指分析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外部政治形势和状况给市场经营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是国内体育政治环境分析,如了解和剖析党和政府的各项体育方针、路线、法规、条例以及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等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影响和深层含义。如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等。二是国际政治环境分析,主要指了解和研究国际上各国经营、管理和发展体育产业的具体做法和限制,尤其是对进口、外汇、劳工、电视转播、合同以及政治冲突的影响等的分析。如美国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等反垄断法对职业俱乐部地点、数量、运动员流动与分配、门票分配、电视转播、运动员工资等方面做的限制和约束等等。对于刚刚加入wto的中国来说,分析和研究国外各国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中的政治和法规环境,借鉴其先进的发展经验和做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显重要和迫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没有上市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由于其运行主要靠各级政府中的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有特殊的发展环境,并不遵循市场法则来发展,因此,它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相对地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和垄断性。所以,在分析和研究这些国家职业体育俱乐部时,首先要明晰其政治环境,然后再分析其经营环境的基本要素。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篇4

无论是国外的跨国界比较研究,还是国内的基于各省市的营销环境比较研究,都认为国家的法律制度环境或地方的法治水平是营销环境的一个重要变量,并对公司治理效率和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一国法律制度完善可以带来更好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更低的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以及更为成熟和富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等(Laportaetal,2000)[8];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水平有利于减少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成本(高雷,宋顺林,2007)[5];林勇,连洪泉等(2009)[9]的实证分析结果甚至认为,在外部环境当中只有法治化水平对上市公司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最后,来自产品市场的竞争是企业行业竞争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也要最终经由产品市场来检验,所以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是度量公司营销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资本、劳动力、原材料和技术等在内的要素市场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源的来源地,从根本上制约着公司价值的实现,治理状况良好的企业能够以更加低廉便捷的方式从生产要素市场上获取资源,因此,公司营销环境不得不考虑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银行、证券交易所、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市场中介机构的存在使得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监督更加便利,也促进了公司经营更加透明化,所以,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也构成了公司营销环境的一个方面。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状况突出反映了我国经济活跃和开放的程度,结合中小上市公司大多为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营销环境问题更有必要考虑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水平。显然,以上这些要素发育的越好,公司营销环境就越好,企业绩效也就越好或公司价值也就越大。

通过上述对营销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政府干预、法制环境、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中介组织的发育以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构成公司营销环境的要素,营销环境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同时,管理理论的权变观点认为,管理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管理是外部环境的函数,为确保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管理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公司营销环境的动态演化会显著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由此,本文提出另一个假设:假设二:公司营销环境的发展演化将显著促进企业绩效的实现。

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公司的选取

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公司规模满足对中小上市公司界定的要求:截止2010年12月31日仍满足总资产在4亿元以下、主营业务收入小于3亿元和员工人数小于3000人这三个条件任意一个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剔除业绩过差的St和St公司;(3)剔除2010年年报不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4)剔除财务信息披露不足和数据异常的公司。依据以上条件,经过对沪深两市2010年所有上市公司仔细筛选,最终得到有效样本公司200家,其中沪市70家,深市130家。

(二)变量的选取

(1)公司营销环境变量公司营销环境及其演化是本研究的两个治理环境变量。与国内学者的惯常做法类似,本文公司营销环境各测量指标以2010年中国各地区市场化指数作为替代变量。另一个治理环境变量公司营销环境变化的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取2008年至2010年各地区市场化指数的三年加权增长率,其计算公式为:公司营销环境变化各观察变量的三年加权增长率=(2008年增长率×0.2)+(2009年增长率×0.3)+(2010年增长率×0.5)。(2)企业绩效变量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即单维测量和多维测量。单维指标测量时,国内学者常采用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主营业务利润率(RoS)和托宾Q(tobin’sQ)等单一财务指标,但这些单一指标受会计数据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受到人为操控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绩效。为客观、全面、综合测量中小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本文采用多维指标的测量方法。这里共选择17个企业绩效的原始测量指标(一级指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取现金流能力(获现能力)五个角度来全面度量样本企业绩效,如表3:

(三)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的本质是协方差结构分析,是一种验证性(confirmatory)的模型分析,就是比较研究者所提出的假设模型隐含的协方差矩阵与实际输入的样本数据所导出的协方差矩阵之间的差异,如果两个协方差矩阵之间的差异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就认为预设的理论模型与样本数据吻合,研究者就可以接受所假设的模型。一个完整的协方差结构方程模型包含两个次模型:测量模型(measurementmodel)与结构模型(Structuralmodel),测量模型描述的是潜在变量如何被相对应的显性指标所测量或概念化;结构模型描述的是潜在变量之间的因果或路径关系,以及模型中其他变量无法解释的变异部分。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企业绩效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了检验本文所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即企业绩效变量企业绩效的17个财务指标的测量效度,同时,也为了给下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打好企业绩效变量测量模型的基础,这里就有必要对企业绩效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CFa)。图1是运用amoS7.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对企业绩效变量企业绩效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7个财务指标的测量效果较优。模型基本适配指数,如卡方统计量(Cmin)、适配度指数(GFi)、调整后适配度指数(aGFi)和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等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除获现能力在营业收入现金含量上的因子负荷不显著外,其余所有因子载荷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通过了t检验。

17个一级财务指标测量5个二级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获现能力、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833、0.928、0.534、0.656和0.88,均达到了大于0.60标准。除盈利能力和获现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3外,其余因子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3,且统计检验不显著,可以认为5个因子间相关性不显著,从而表明5个因子不具有多重共线性,它们作为企业绩效变量企业绩效的次级财务测量指标效果较好。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获现能力、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作为测量企业绩效的二阶变量,它们的因素载荷分别为0.94、0.68、0.81、074和0.79,组合信度为0.900.6,充分说明用这5个因子变量测量企业绩效的有效性,能够综合反映中小上市公司的绩效实现情况。其中,盈利能力和获现能力的因子载荷要高于其他3个因子,且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0.1%,这表明盈利能力和获现能力最能反映中小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或治理绩效。图1显示,偿债能力与成长能力以及盈利能力之间呈现较弱的负相关,这表明我国中小上市公司的稳健运营和发展壮大是以牺牲其对债务的偿还能力为代价的

(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原理以及理论假设,本文假定营销环境及其发展变化与企业绩效存在图2所示的结构关系。预计营销环境的变化到企业绩效的路径系数为正,而营销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符号无法预判,并假定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助于营销环境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即在营销环境到企业绩效的路径图中起到了中介和传导作用。(2)模型的检验及结果分析经分析,样本数据基本符合多变量正态分布,这里采用amos7.0结构方程专用分析软件的极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Likelihood,mL)进行图2假设模型的适配检验。借助软件经过一系列的数据输入、模型评鉴和修正等技术性操作,得到了模型的各参数标准化估计解(如图3所示)。

软件分析的最终输出结果显示,模型整体适配情况良好。卡方值Cmin的p值等于0.081>0.05,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卡方统计量不显著,从而接受虚无假设———理论模型隐含的协方差矩阵与实际样本数据导出的协方差矩阵之间没有差异。检验模型与数据整体匹配情况的两个主要统计量即整体适配度指数GFi和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分别为0.903和0.050,分别大于0.90和小于0.80的适配标准,显示了模型有较良好的适配度。另外,鉴别模型契合度的衍生性指标即增值适配度指数nFi、RFi、iFi、tLi和CFi等均超过了0.90标准,衡量模型精简程度的简约适配指数pGFi、pCFi、aiC和卡方自由度比Cmin/DF等也都达到了相应的标准。企业绩效的5个二级测量指标因子负荷的共同组合信度为0.674,大于0.60标准,说明企业绩效的二阶测量模型内在质量较好。详细的模型检验统计量的分析结果以及各参数估计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参见表4和表5。

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市场化进程可以很好地反映营销环境的综合情况,采用中国各省市的市场化指数作为中小上市公司营销环境测量指标的替代变量是可行的。治理环境变量营销环境的测量模型显示,在5个显性测量指标中,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以及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96、0.89和085,这表明以上3个变量是测量公司营销环境最有效的指标,亦即表明这3个因素构成了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5个营销环境的显性度量指标的组合信度为0.847,说明营销环境的测量模型内在质量很好,政府干预、法制环境、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中介组织的发育以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构成公司营销环境的重要因素。

2.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小上市公司的营销环境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效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假设假设一成立。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目前我国的公司营销环境总体比较良好,至少对于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以往人们普遍存在政府对公司干预过多、法律制度不健全、法治水平低下、市场环境恶劣等成见,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状况多有诟病,对公司经营、成长和治理的外部环境也往往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3.从动态角度来看,我国公司营销环境在2008年至2010年度三年间的变化情况与2010年的营销环境状况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对中小上市公司的发展没有帮助,反而对企业绩效的实现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不显著),在营销环境到企业绩效影响路径的中介或传导作用不明显,假设假设二未通过检验。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可能的解释:其一,市场化指数各年变化不是很大,用各指标的增长率作为营销环境的改善程度的替代变量可能不是很精确,模型中潜在变量营销环境变化的组合信度为0.545,没有满足0.60的理想标准。其二,营销环境的发展水平可能还取决于其他方面的经济大环境的发展情况,比如,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等。除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软环境外,营销环境的优化也会与我国硬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比如道路交通、信息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完善等。其三,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小企业群体中的佼佼者,中小上市公司的成长和壮大速度更是迅猛,但与此同时,经济、市场和法律等软环境的建立和完善速度却跟不上中小上市公司的发展和成长需要,从而严重制约着公司价值的实现,在实证结果中就表现出了营销环境的演进与企业绩效的微弱负相关。

4.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或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为正,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数越高,表明政府对公司的行政干预程度越低,企业绩效水平也越高,这就证实了减少政府对公司行政干预的必要性。另外,潜变量营销环境变化在产品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70,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环境的竞争加剧,产品和要素市场的提升水平是衡量我国公司营销环境改善程度的两个主要指标。

(二)启示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的能力,企业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也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小上市公司营销环境的情况,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以及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是构成我国公司营销环境的主要因素。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可以认为营销环境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中小上市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总体状况良好,对公司价值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应加快完善公司营销环境的步伐,使治理环境的提升水平尽可能满足中小上市公司快速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篇5

[关键词]aHp省区投资环境指标体系

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影响投资活动安全和收益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地方招商引资的效果,因此它一直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地由计划经济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环境也在不断的优化,但是就不同地域来看,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找出差距,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是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以《中国统计年鉴(2006)》为主要数据源,对各省市区投资环境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

投资环境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指标体系的选择是评价的关键所在。本文依据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选取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3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中国各省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对投资活动影响最大的因素,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的高低,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将经济发展水平细分为四个子指标,分别是经济效益、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其中经济效益指标又细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全部工业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人均财政收入等几个指标;经济规模指标又细分为人均GDp、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几个指标;经济结构指标又细分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两个指标。

2.基础设施状况

基础设施是投资环境中的硬件部分,是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是营造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完善与发达的基础设施是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本文将基础设施状况细分为五个子指标,分别是生活设施、交通运输、能源、邮电通信和环境状况。其中生活设施子指标又细分为供水综合生产力、人均生活用电量、建成区面积、人均道路面积等指标;交通运输子指标又细分为客运量、货运量、每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每平方公里运输线路长度等几个指标;能源子指标又细分为发电量、原煤等指标;邮电通信子指标又细分为每百人拥有电话数、人均邮电业务总量等指标;环境状况子指标又细分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等指标。

3.人力资源与科技教育水平

劳动力是现代社会大生产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是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具有较高技能的劳动力是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人力资源与科技教育水平细分为四个子指标,分别是人力资源、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其中人力资源子指标又细分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十万人口中高中毕业及其以上人口数、从业人员等指标;教育水平子指标又细分为人均教育经费、每万人拥有专任教师数、每万人拥有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等指标;科技水平子指标又细分为专利批准数、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项目数、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等指标;医疗卫生状况子指标又细分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等指标。

4.市场状况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市场主体的理性程度,以及市场的外向性都是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市场状况指标细分为三个子指标,分别为市场规模、私有化程度和市场外向度。其中市场规模子指标又细分为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率等指标;私有化程度反映了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理性化程度,也是衡量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这里私有化程度子指标又细分为非公有制企业比重、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市场外向度反映了不同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能力与水平,这里市场外向度子指标又细分为出口占GDp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涉外饭店数等指标。

5.社会服务与民事安全状况

本文将社会服务与民事安全细分为两个子指标,即社会服务与民事安全。其中社会服务子指标具体包括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城镇社区服务设施个数等指标;民事安全子指标包括火灾事故发生数、交通事故发生数等指标。

二、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

1.评价方法

国内外对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及定量研究两类。定性分析的代表方法有冷热比较分析法、多因素等级评分法、“道氏评估法”等,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分析法、FDi潜力指数法、因子分析法等。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与分析。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在1973年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具体步骤一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定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也称目标层)、中间层(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和最底层(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二是构造判断矩阵,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设xi与xj对Z的影响之比为aij,则xj与xi对Z的影响之比为aij的倒数。三是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同时对判断矩阵作一致性检验。四是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总排序权重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

2.评价结果

由于评价指标的计量单位不一,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因此根据各因素、因子的作用性质及表现形式,采取极大值和极小值两种模式进行标准化计算。如人均GDp反映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是正指标,因此是越大越好,根据极大值标准化处理,即某一地区的标准化值=GDpi/GDpmax;对于交通事故发生数,反映的是一个城市民事安全状况,当然是越少越好,根据极小值标准化处理,即某一地区的标准化值=交通事故发生数min/交通事故发生数i。根据所计算的标准值,分别对各个评价对象按照权重计算其加权综合评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数据计算整理)

3.结果分析

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大部分省区投资环境一般,投资环境好的省区和投资环境较差的省区都较少。根据投资环境的状况,可以把投资环境划分为:优、较优、次优、一般、较差五种类型。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在0.6以上的为第一层次,定义为投资环境优;综合得分在0.5-0.6之间的为第二层次,定义为投资环境较优;综合得分在0.4-0.5之间的为第三层次,定义为投资环境次优;综合得分在0.3-0.4之间的为第四层次,定义为投资环境一般;综合得分在0.2-0.3之间的为第五层次,定义为投资环境较差。从得分来看,属于投资环境优和较优(即得分在0.5以上)的省区只有4个,即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属于投资环境次优和一般(即得分在0.3-0.5之间)的省区有24个;属于投资环境较差(即得分在0.2-0.3之间)的省区有3个,即云南、甘肃、贵州。

第二,不同省区投资环境相差悬殊。投资环境得分最高的上海与得分最低的贵州相比,上海的得分是贵州的2.44倍。除直辖市以外,投资环境得分最高的省份是广东,广东的得分是贵州的2.04倍。

第三,投资环境较好的省区大多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而投资环境较差的省区大多地处西部偏远地区。投资环境得分前十名的省、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海南,几乎全部是东沿海地区。而投资环境得分后十名的省、市、自治区分别是广西、江西、宁夏、重庆、四川、、青海、云南、甘肃和贵州,除了广西和江西以外,均属于西部地区。

三、启示

1.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理论上看,投资环境与经济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投资环境好,一方面会吸引大量的外来投资,同时也会刺激和带动本地区的投资,从而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经济运行实践看,也确实是这样。根据前述评价结果,投资环境前十名的省市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和海南,而人均GDp居全国前十位的省市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和内蒙古,两者的一致性非常高,这说明投资环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应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投资环境也相对较好。同样,投资环境较差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根据前述评价结果,投资环境后十名的省市区分别是广西、江西、宁夏、重庆、四川、、青海、云南、甘肃和贵州,而从人均GDp来看,全国后十名的省市区分别是青海、陕西、江西、、四川、广西、安徽、云南、甘肃和贵州,两者之间同样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事实说明,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脚踏实地改善投资环境。

2.不同省区优化投资环境应选择不同的路径

投资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就东部地区而言,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经济环境较好,因此东部地区应发挥投资环境优势,继续大力发展经济,但同时要注意各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投资环境一般的中部省区,虽然投资环境的总体得分不高,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自己的优势,因此这些省区优化投资环境主要应查漏补缺,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吸引人才,继续大力发展教育,从而不断改善自身投资环境。对于投资环境较差的省区来说,优化投资环境的任务更重,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不能盲目无序,应通过评估现有条件、投资环境改善的潜在收益以及实施改革的约束条件等来确定优先事项,不断加长投资环境中的“短板”,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人人受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胡鞍钢: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J].理论前沿,2006,(1)

[3]唐林俊:因子分析法在区县经济综合指标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9)

[4]王凤等:主成份分析法对陕西投资环境的评价[J].生产力研究,2005,(3)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发展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现代全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重点。在我国传统发展活动中,生态环境也同样发生了发达国家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并实施了一些列环保政策,以此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导环保工作方向、为环保工作提供准确监测数据的基础。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我国环保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历史概述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与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工作一样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为主、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以及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三个阶段。在“六五”和“七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至“八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日趋成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检测工作的基本方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快速发展。由传统实验室检测、自动化检测以及现场快速检测三方面组成主要技术。同时,针对现代环境监测需求将GpS遥感技术等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促进了环境监测目标的实现。

2.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2.1实验室分析检测技术现状分析

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中,室外采样、实验室分析是较为常用监测方法。针对实验室分析技术的应用需求。实验室分析技术也从传统的手工检测方式向着全自动检测方向发展。利用气象色谱、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等自动化仪器对环境监测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得出检测结果后有专业监测人员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在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今天,实验室检测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农药残留、高精度水源、空气质量分析等领域。利用实验室检测技术以及专业人员的操作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高精度需求。

2.2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针对现代环境监测需求,自动监测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发达国家已经将成熟技术和产品运用到大气、地面水、企业“三废”检测以及城市综合污水监测等方面。我国目前也针对环境监测自动化需求开发了一系列产品。主要针对城市废气监测、工业园区污水监测等作为重点进行自动化在线监测。但是在检测项目上存在很多的不足,而且自动化程度与降低故障率等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我国有限的几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建立了城市污水与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设备来源主要依靠于进口。从使用效果来看,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运转,但是水质监测系统运行故障率居高不下。其一方面与管理工作及资金投入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污水治理程度以及地面水实态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我国污水与空气自动检测系统引进与运行管理中,应科学的进行实地调研工作,以此避免盲目引进造成的资金浪费。对于现代自来水监测需求,城市环境检测部门可以采用国产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对自来水进行水质监测。针对自来水水质较好、监测难度相对较低、公民关注度高的现状优先考虑自来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运用。同时,利用现代网络系统对城市自来水水质监测进行公示,为提高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公信度奠定基础。

为了促进我国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应加快对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产品的关注。借鉴国外先进讲演促进我国自动化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为推广这一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降低故障率、提高自动化程度、增加监测项目为主要发展方向,促进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

2.3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应用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检测与研究。通过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现场快速检测,为应急预案的提出与实施提供一手资料。同时,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还应用于乡镇等没有监测能力的环保机构。以现场检测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数据信息。针对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快速检测一起设备多为便携式设备,没有繁杂的手续与过程,通过人员的快速掌握、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目的。目前,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上文所述的突发性环境抗污染调查以及偏远地区的环保工作中。在我国多年的环保工作以及环境监测开展中,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针对近年来自动化检测技术的不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方向以及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快速检测技术正向着高精度、应急突发事件检测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一需求,我国相关设备生产企业也加快了自身的研发进度。借鉴国外先进仪器设计思路、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新型快速自动化检测仪器的研发。这为我国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与设备支持。

3.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通过上文的论述以及现代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根据不同的需求也向着三个方向发展。高精度实验室检测、高精度自动化在线监测、快速现场检测技术是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大范围环境监测系统、气象观测系统、局域环境监测需求,遥感技术也正在与环境监测技术进行整合优化。通过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是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以更大范围监测形成预警体系,为预防环境污染以及突发事件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环境监测工作作为基础,需要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行支持。本文以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分析资料,以对环境监测技术的需求分析促进我国环境监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篇7

宏观层面上的投资环境评价的目的在于为投资者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即选择哪个国家或大的区域进行投资?投资者在做出这种选择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即可作为投资环境的主要参评因子。从这一角度来看,国外学者提出的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国别冷热比较法、体制评估法等均属于此类。在此,笔者将我国各省区的投资环境评价也视为宏观层面上的评价。在我国各省区之间,由于政治稳定性、货币稳定性、对外商的管制程度、法令障碍等因素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故不予考虑。因此,从软硬环境中选择路网密度(X[,1])、信息化水平(X[,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3])、生产成本包括房地产价格(X[,4])和劳动力成本(X[,5])、市场规模和潜力包括人均GDp(X[,6])、市场中心性(X[,7])和城市化水平(X[,8])、劳动力素质(X[,9])、企业群体的理性化程度(X[,10])、行政管理效率(X[,11])、知识产权保护(X[,12])共12项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线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铁路营业里程与公路里程之和;信息化水平借用国家统计信息中心对中国各省区信息化水平的测算结果;劳动力成本以职工平均工资来表示;市场中心性以人均批发和零售销售额之和来度量;劳动力素质为每十万人口中高中毕业及其以上人口数;企业群体的理性化程度以非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行政管理效率借用《中国市场化指数》报告中“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的调查结果来间接度量;知识产权保护以三项专利批准量与GDp的比例来表示。

除行政管理效率指标外,首先采用极差标准化对其余11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当指标值高低与投资环境优劣成正相关时,该指

附图

根据上述方法得出我国各省区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值(见表1)。

表1宏观层面上的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得分和排序(2000年)

附图

注:(1)、香港、澳门、台湾因资料不全,暂未考虑。(2)信息化水平指数(X[,2])取自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的测算结果(1998年数据)。(3)行政管理效率取自樊纲、王小鲁主编:《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0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为1999年数据

由表1可知,北京、上海、广东的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居前3位,其次是天津、海南、浙江、辽宁、江苏等省市,投资环境较好;福建、吉林、山东、湖北等省投资环境居于中游;黑龙江、湖南、河北、重庆、陕西、江西、广西、云南、河南、贵州、新疆、四川等省、市、区总体投资环境欠佳,在软、硬环境上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而山西、宁夏、内蒙古、青海、安徽、甘肃等省区总体投资环境相对较差,亟需加强改善和优化建设。

三、中观层面上的投资环境评价

附图

评价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广州五个城市投资环境居广东省前5位。而湛江、茂名、阳江、河源、清远、揭阳、云浮、汕尾等城市投资环境则排广东省后列。惠州、中山、江门、肇庆、韶关、汕头、梅州、潮州等城市的排序虽有变化,但大居中游。

表2广东省城市(中观层面)投资环境评价结果及排序(1998~2000年)

附图

续表2

附图

根据1998~2000年的评价结果,笔者运用坐标图示方法对各年度城市投资环境进行分类(因篇幅所限,此处图略),划分出如下四种类型:第一类:软硬环境互动发展型;第二类:硬环境滞后发展型;第三类:软环境滞后发展型;第四类:软硬环境缓慢发展型。

以2000年为例。属于第一类的城市有深圳市、佛山市、广州市、东莞市、珠海市、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和潮州市;属于第二类的城市有韶关市、湛江市、梅州市;属于第三类的城市有中山市、汕头市;属于第四类的城市有茂名市、阳江市、河源市、清远市、揭阳市、云浮市、汕尾市。

二、我国投资环境评价研究述要

一般认为,投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地域为投资这种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一系列要素和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并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区域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成效显著,1979至2000年,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189.2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1473.3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3466.37亿美元,外商其他投资额249.44亿美元。此间,吸引外资大体经历了从政策引资到环境引资再到特色引资的阶段更替,体现出对投资环境认识的逐步深化。

对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改善和调控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任务。1993年我国政府举办了关于投资环境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对投资环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其成果被编入《论投资环境与吸引外资》一书中,[1]但投资环境的定量评价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鲁明泓在分析我国投资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选取一般经济因子、通胀因子、劳动力因子、政策因子等四类因子共11个具体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除以外的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测算和评估,并提出了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性建议和措施。[2]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省区和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同,未能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差异性;二是对非经济因子考虑较少;三是评价结果未能反映各年度之间投资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程连生则运用熵的原理来探讨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的特点和熟化类型,同时也提出了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措施。[3]不过,对投资环境熟化度和投资环境熟化率的内涵界定和计量的科学性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究,增长熟化型、稳定熟化型、潜在熟化型、发展熟化型等类型划分也值得商榷。1997年,鲁明泓再次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筛选出对外资区位分布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各地区投资环境综合指数;继而运用偏差系数分析法划分出过度投资地区和投资不足地区,借此评判各地吸引外资的“工作努力程度”和未来潜力;最后分析了各地区投资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区域差异。[4]但对过度投资区和投资不足区的划分依据和结果难以令人信服。苏亚芳在对投资环境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以宁波市为例,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自然环境、人口和劳动力、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税收优惠五类因子共21个基本因子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对海港城市宁波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与此同时,又对重工业、轻工业、高技术工业和服务业等四个投资行业分别进行了适宜性评价。[5]将投资区的综合质量评价与投资产业的适宜性评价结合起来,是该项研究的重要特色之一;将投资环境评价与投资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分析模型的开发结合起来,则是该项研究的又一特色。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等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技术资源和交通便捷性五个方面,选择人均GDp、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工业企业净资产利润率、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人均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人均投资额、高中毕业及以上人口比重、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路网密度、市区离机场距离、市区离铁路线距离、人均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共12个具体指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49个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6]

投资环境评价研究虽然取得了骄人进展,但仍存在下列主要问题:(1)在指导思想上,侧重于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而忽视国内各地区或城市间的横向经济合作。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大力吸引外资成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阶段来看,在前期的增长极阶段(即常规技术阶段),外力确实是主要的发展驱动力;但随着增长极阶段向新产业区阶段(即高技术阶段)的转变,内力因素的重要性将日趋上升。实际上,利用外资是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关系由国内向国际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国内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和秩序,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基础。因此,当前在重视吸引外资的同时,同样要注重吸引内资。据上海市统计,截止2000年底,全市累计吸引外商投资项目22270个,合同利用外资454.23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08.89亿美元;累计吸引内资企业1.5万家,累计吸引内资金额602亿元;上海投资各地企业420家,投资金额超过180亿元。又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至2001年共引进项目231个,吸引外资45.77亿美元,内资51.5亿元,成为海内外创业者向往的投资热土。可以预见,我国城市和区域经济将进入分工与协作、外资与内资互动发展的新阶段。(2)各地在吸引外资的手段上,偏重于优惠政策方面的非公平竞争,而相对忽视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各地在招商引资中运用最多的手段是优惠政策。各种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不仅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因层层变异而被滥用,使各地的招商竞争沦为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导致国家和地方政府两败俱伤,而且多如牛毛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样令外商一头雾水,缺少政策稳定感和对当地政府的诚信度的信心,同时,不少内资企业为了享受优惠而争相“假合资”。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劣,主要不在于该城市的行政当局制订出超过国家文件规定的范围之外的优惠政策,而在于简化行政管理程序,促进法律、法规清晰化和执法透明化;在于健全必要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在于消除在进入国内市场方面所存在的行政障碍;在于保障投资者有利可图。因为,一方面,优惠政策存在效益递减现象;另一方面,中国入世后,专对外商的“土优惠”与wto的“普惠精神”明显相悖,取消特殊,统一待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已势所必然。(3)偏重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因素的比较,而相对忽视人力和技术资源及社会资本等重要因素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基本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将下降,而高等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将上升。过去某一种物质上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能源和水供应)常常就足以吸引外国投资,而现在则要求有高度发展的人力和技术基础。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等是决定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将呈上升趋势,传统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有可能逐步丧失。此外,辅配套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往往是投资环境评价中容易被忽略的因素。现有的产品网络和相关的服务业网络也是外国投资者颇感兴趣的因素。(4)局限于单个城市投资环境的静态评价,而较少关注城市投资环境的动态变化,较少关注本地城市与周边城市甚至更遥远城市之间的动态联系和竞争。或侧重单项软硬环境设施或条件的改善,而相对忽视投资环境整体功能的协同提升。(5)在评价指标选取上,偏重于一般经济因子,而相对忽视非经济因子;或偏重于外资企业或产业布局的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取,而相对忽视外商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适意性需求方面的考虑。因为,外资企业要在一地扎根,其要求是多方面的,如交通、通讯、城市景观、社会治安、污染状况、居住条件、文化娱乐设施等等,这些都是吸引外资的重要砝码。(6)不同区域层次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应当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投资环境可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主要是指国家或大的区域的投资环境,中观层面主要指城市的投资环境,微观层面则主要指企业或特定产业的投资环境。在对不同区域层次或不同目标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时,其影响因子或参评因子及其权重也会因层次和目标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在以往的投资环境评价中是较少顾及的。本项研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

四、微观层面上的投资环境评价

微观层面上的投资环境评价的目的即是在宏观和中观决策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投资场所的适宜性和投资潜力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以便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从投资项目、投资时机和投资方式等方面来进行场址选择。精明的投资者往往能够恰当地选择投资项目与投资时机和投资方式,以便减少失误,提高效率,赢得竞争。

进行投资场所的适宜性评价时,首先应根据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不同产业对自然、经济、技术、环境等条件的个性要求,来选择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在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应综合考虑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基承载力、水质、大气质量、绿化覆盖率、洪水淹没的机率、地震烈度、外方职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三乱现象”等因素;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方面,应综合考虑距车站、机场、港口等主要交通节点的距离、土地成本和租税、水电气的供应及成本、离市级商业中心的距离、当地的支持产业和辅工业的配套程度、劳动力技术水准、资源禀赋、现有的产品网络和相关的服务业网络、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等因素。

投资场所评价的具体方法有:(1)专家决策法:即根据所选取的场址特征指标值进行评判和加权,以场址总合得分最高者为最优选址。(2)匹配法:即根据用户需求和可选择的场址之间的最佳匹配程度来选择最优场址。(3)层次分析法:即在可能性选择中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来确定其最优场址。

如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力素质、交通条件、创新环境等有较高的要求,靠近知识密集区,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良好的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成为其布局的重要条件。以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例,该园区选址于上海市西南部,以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该园区距市中心人民广场11公里,距虹桥国际机场7公里,距铁路上海站12公里,距内环线高架道路4公里,距地铁一号线1.5公里。园区内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通讯捷达;环境幽雅,降尘率低,水质较好;工业配套协作条件较好,智力资源丰富(附近有上海交通大学等20余所大专院校和120余所研究所;16家国家科研开发机构,270家民营科技开发机构),海关、商检、金融、保险、外贸、咨询、律师、会计、专利商标、质检、人才培训等支撑服务体系健全。至2000年底,区内共有各类企业800家,其中有研发功能的机构和企业650家,约占企业总数的81%;职工总数4.1万名,其中大专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350人,直接从事研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8000人,分别约占职工总数的35%和20%。在已开发的6平方公里土地上,每平方公里累计产出销售收入181亿元、利税20亿元、出口创汇6.2亿美元,单位面积产出列全国高新区之首;世界500强跨国高科技公司已有30多家在区内投资项目。园区还与国际国内的孵化器公司、风险投资机构、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合作,在担保、中介、加速孵化等技术创新机制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目前该园区正以宽带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为抓手,创建数字园区;以国际认证为抓手,争创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双优园区”;以中英合资“科技绿洲”项目为抓手,创建国际园区。通过努力营造高品质环境,实现由产业发展向功能开发的转变,以期塑造一个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优越的创新环境,使该区的服务质量、环境保护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结语

投资环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政府部门、投资者和企业家对该区域的投资环境有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以便指导其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投资场所的选择。因此,只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关联性考察和比较分析,才能达此目的。

综合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统计学、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层次分析方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投资环境评价的多层次综合研究,是深化投资环境研究的一条有效途径。微观层次投资环境的系统综合研究仍是一个蕴含巨大潜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国市长协会编:《论投资环境与吸引外资》,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年。

[2]鲁明泓:《中国不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与比较》,《经济研究》,1994年第2期,第64~70页。

[3]程连生:《中国城市投资环境分析》,《地理学报》,1995年第50卷第3期,第240~246页。

[4]鲁明泓:《外国直接投资区域分布与中国投资环境评估》,《经济研究》,1997年第12期,第37~44页。

[5]苏亚芳:《海港城市投资环境评价》,载于陈述彭主编:《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322~349页。

[6]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投资研究所、中国市场经济报编:《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北京,工商出版社,2001年。

[7]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统计研究》,2001年第2期,第3~11页。

[8]樊纲、王小鲁主编:《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0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9]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10]石忆邵、顾萌菁:《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理论与评价方法探析》,《规划师》,2001年第3期,第86~89页。

[11]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2000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1年。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篇8

关键词:大陆市场直接投资决定因素新变化

一、大陆市场外国直接投资的新变化

外商对大陆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始于改革开放的摸索起步阶段,后经历了1999年到2005年的飞速发展阶段,从2006年开始步入调整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新的变化。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15244.22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外商直接投资2269.37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外商直接投资1239.85亿美元,中国近几年一直稳居第二,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8.2%。大陆市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力虽然巨大,但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外商直接投资额减少,一些外资企业纷纷撤资,大陆市场的直接投资比例大幅下降。2012年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4925家,比上年下降10.1%。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17亿美元,下降3.7%。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的比例日益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也不断变化,如表1中数据显示,制造业仍以488.7亿美元占第一位,占总比例的43%。但与09年相比,下降了9%。在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从09年的34.3%上升到46%。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布局开始优化,中西部实际使用外资的比例开始增加,特别是05年后由于外资政策的调整,中西部地区受惠于相关政策、凭借成本优势,吸收外资增长相对较快,外资总规模中所占比例会进一步提高。在但始终未突破20%,东部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80%以上。

外商投资方式逐渐演变,从改革开放之初以中外合资为主,到外商独资、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三种方式并存。

后危机时代,大陆市场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努力朝“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道路大力迈进。

二、外商对大陆市场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后危机时代,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新变化包括多个方面,这就需要结合实际的数据和相应的理论,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

1.外商对大陆市场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

(1)经济因素

近年来,经济因素成为影响外商在大陆市场直接投资的首要因素,其中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投资成本以及市场水平等多个方面。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目的是实现资金的增值保值,进而实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一般而言,经济持续增长区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情景,存在着较大的潜力,因此往往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考虑因素。

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投资成本低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直接诱因之一。以劳动力资源为例,外商选择直接投资区域时,会避免流向工资高且生产力低的地方。外商投资会更加倾向于那些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市场水平已经发展成为影响外商对大陆市场直接投资的最重要因素,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规模大且容量大,能够很好的适应外商发展经济和产业开发的需要,并且大陆的消费水平和能力较高,选择在大陆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可以更加便捷的接近消费者和市场,进而节约了运输成本,并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的需要,最终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软硬件环境因素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政府的调控措施、金融制度、东道主对待外商投资的态度以及投资环境,其中投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在外商直接投资的考虑中,会更加倾向于鼓励性投资政策和法规完善、政治稳定性高、政府与东道国有协议和合作关系、全球化及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程度高、加入国际协议及法规的国

家和地区。另外完善的基础设施,才会为投资提供便利,基础设施与外商投资呈正比关系。

(3)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对于吸引外资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的制度和环境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种成本和风险,进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投资的保值增值,大大的提高了区位优势。特别是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大陆市场的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并且对相应的地区给与政治优惠和支持,很大程度的调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性,例如江苏省的三个虚拟变量反应优惠政策,极大的吸引了外资。

(4)研发因素

经济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成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新型因素,特别是在科技是第一发展力的形势下,各个外商开始重视对研发人员和技术因素的考虑,会倾向于具有较高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区域,这样可以让产品和技术更加适应市场法发展。因此,先进的研发能力成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新型因素。

2.外商对大陆市场直接投资决定性因素的建模分析

(1)变量的选取

为了研究外商对大陆市场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的变化,需要建立一定的数据模型,这就需要选取合适的变量。以典型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中部六个省的直接投资情况为例,分别对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进出口状况以及资本形成等方面进行分析。

潜在的市场规模可以为外商带来经济效益,充分为固定资本盈利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规模经济,市场规模与外商的预期投资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与外商直接投资成负相关。就某一个区域的进出口状况而言,其总额的变化直接反应了该区域与国外经济交往的密切程度,是衡量经济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与外商直接投资成正比例关系。最后,资本形成是以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作为衡量指标的,并涉及到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表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较为活跃,进而有效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构建模型和分析

为了保证变量选取后不会对其主要特征造成影响,并且最大限度的消除异方差,保证变量的平稳性,需要建立多元线性对数回归模型,进而观察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弹性。通过对直接投资单位根检验的分析,可以得出模型的多数变量的水平序列具有较强的平稳性,这就符合协整理论,即变量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并存在着明显的协整关系。根据各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可以发现其他变量的变化会对其他变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次的冲击可以造成短时间内的偏离均衡位置。为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各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需要借助johansson极大似然方法进行检验。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外商对大陆市场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市场规模仍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对各个省份吸引外资起到电力决定性的影响。在大陆经济不断发展和开放性程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都放松了对外来资金流入的限制,竞相采取了一些鼓励政策,吸引外来的投资,因此政策的限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也越来越小。相对而言,随着经济发展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资源和材料因素在外商直接投资决定性因素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外商会选择那些具有丰富原料以及劳动力成本娇滴滴的区域进行投资,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在信息技术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因此外商的直接投资还会考虑到研发人员对经济效益提高的促进作用,因此研发人员因素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中的地位也显著提高,对外商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三、应对新变化,促进外商在大陆市场直接投资对策建议

1.加强fdi的决定因素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外商直接投资大陆市场是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外商投资的基础保证。中国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优化投资环境。一如既往的对外商直接投资推行鼓励政策,消除外商对东道主国家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顾虑,降低投资的风险,吸引外商投资。从改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外商投资的硬件环境。加大以交通、通讯、市政、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城市用事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产业体系,合理规划区域产业结构,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和投资

机会,规划好产业的空间布局。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工业基础。加强市容建设和环保工程建设,美化城市的投资硬环境,依法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创造良好自然环境,使广大投资者安居乐业。

第二,要改善外商投资的软件环境。改变我国信用服务业弱势状况,努力营造一个全民守信的信用环境,给予外商良好的金融环境。政府应将公平、优良的投资环境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出点,从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需要。避免为了吸引投资,轻率承诺。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强调公开化、公正性,落实各项政策,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发展,从而吸引区域外的投资者加盟。区域要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进而引起外商投资的兴趣,实现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2.有步骤的提高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

在不危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有序地开放金融、保险、电信、流通等领域;放松对商业、外贸、汽车、化工、某些能源、基础设施和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等领域外商投资的股权限制。中国政府应该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相关承诺,不断修改一些融资限制,股份限制等来迎合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要求。

3.加快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吸引了外商投资目光,金融危机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是中国吸纳外商投资的最主要领域,但我国政府不鼓励在这些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行业领域投资。因此我国应积极统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领域,并逐步放宽服务领域对外商投资在地域、股权、业务范围等方面限制,推动垄断性行业和领域对内外资统一、有序开放。加大力度提高外资在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促进我们第三产业正常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对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2(09)

[2]金相郁,朴英姬.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1(02)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篇9

【关键词】木材加工;宏观营销环境

宏观营销环境这个概念产生的基础是建立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之上的,它是由于企业营销活动所产生形成的诸多的、有利于企业营销的市场机会和不利于企业营销、发展的环境威胁等社会力量。宏观营销环境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如人口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众多因素都处在宏观营销环境之中。对企业来说,如果想在企业营销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对其营销环境中所包含的所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合适的企业营销策略,为企业占领市场,笼络更多消费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以某木材加工企业为例,对其宏观营销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某木材加工企业死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森工企业,其企业以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林业产业体系为基本目标,实施着林业产业转向工业产业的调整和林业产品的开发等相关措施,于近几年里获得了一些经济实效。然而,比起其他早进入市场的林业加工企业,某企业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方面,某林业加工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极为低下,这便造成了其产品的销售市场窄小,市场的开发和拓展力量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林业加工企业决定对其宏观营销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其所拟定的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林业木材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环境、人文环境等五大因素。

1.1市场需求的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其建筑住宅以及家用家私等方面对木材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旺盛起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和装修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更是为木材加工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而广阔的发展平台。因此,某木材加工企业在市场需求环境上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木材加工产品无论是销至国内,卖予建筑企业、装修装饰公司等对木材产品具有极大需求的企业,还是出口贸易,销至国外,都具有良好的销售门路和市场需求环境。

1.2政治环境的分析

目前,在我国,国家和政府专门针对森工企业的经营活动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为森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并且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森工企业进行扶持,这在森工企业的历史发展上是从未有过的。可以说,国家对森工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森工企业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

(1)实行优惠的税费政策[1]。对林业企业和个人生产的原木和其他林产品享受减免农业税政策,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逐步取消原木的农业税。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林木种子和苗木作物以及从事林木产品初加工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边境贫困的国有林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2)实行优惠的信贷政策。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信贷扶持政策,具体贷款期限可根据林木生长周期,由银行和企业协商确定,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对森工系统中小企业融资,在贷款和财政担保上给予支持。

1.3经济环境的分析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多年来持续保持稳定的高经济增长率,连续20年平均在8%的经济增长率,同时居民储蓄也连年创新高,2004年4月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1万亿元。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过去一年全年的工作中显示,2004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3%;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这些经济数据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基础雄厚,这种经济环境对木材加工业市场的发展是有利的机会。

目前,全国木材产量已由高峰时的6700万立方米下调至4700万立方米。在一定程度上为木材市场的升温带来了一线希望。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更多的外商将直接参与中国木材市场的经营,木材进口已实行零关税,家具、“三板”等产品进口关税也将大幅下降,国内木材加工产品市场将受到剧烈冲击。

1.4科技环境的分析

(1)技术的进步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在组织市场营销时,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由于技术发展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消费的变化,看准营销机会,积极采取行动。

(2)技术的发展为市场营销管理提供了更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技术革命是管理改革的动力,它为企业提高营销管理效率提供了更新更好的物质条件。

(3)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从而引起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发生变化。

对于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某木材加工企业来说,其企业的科技支撑体系薄弱,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虽然具有较健全的科研、设计等研究机构,但缺乏科学完善的项目研究选择机制,并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极低,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在木材加工方面,其企业的科技装备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要落后十多年甚至数十年。因此,对于某木材加工企业来说,改善企业所面临的科技环境,重视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在产品开发、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

1.5人口和文化环境的分析

2002年我国人口总数从1999年的125909万人增至128453万人,黑龙江省人口数由1999年的3792万人增至3813万人。而2003年我国人口数达到129227万人,综观我国全局,其增长的人口数量为木材加工业扩大的市场容量和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营销条件。因此,对某木材加工企业来说,人口和文化环境这两个因素是不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的。

2.结束语

综合以上的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某木材加工业所面临的企业宏观营销环境,无论是从政治环境上分析,还是从经济环境和人口、文化等环境上分析,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所造成的影响都是正面、积极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不但没有阻碍某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反而为其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繁荣环境。在所有的环境中,唯有科技环境因素会对某企业的营销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的营销管理中,某企业领导者应该注意对其企业所处的科技环境进行全面、合理地分析,改善企业原有的营销管理方式和理论,创新适合科技发展环境的营销策略,力求通过不断提高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的方法,促进企业的长足、可持续发展。[科]

国外市场环境分析篇10

关键词 fdi 环保产业 

1 引言

我国的环保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突出和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环保业进入较快发展。至今,我国环保业已初具规模。但是,从整体上看“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刚过去的“十五”计划中环保任务未完成。2005年1月27日,评估世界各国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显示,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33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仍处于被动跟踪状态。在产值上,我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仅占gdp的2%,而发达国家为5%左右。在投资渠道上,政府为主体,民间和外资资本进入少。在技术发展上,缺乏系统的技术开发,基于国情的重大生态环境和关键技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和环保成套设备不足。另外,缺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环保产品开发及环境技术认证制度,环境咨询服务体系落后,企业环保意识薄弱。

fdi(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3我国位居世界引进fdi东道国的第一位。在fdi的投资重点上,明显倾向于东部地区的第二产业,而且部分跨国公司把污染产业迁移到中国生产。随着我国加入wto,fdi也面临着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倾向于吸引fdi向西部地区,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2 利用fdi推动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的动因分析

2.1 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政府主导的行政管理型产业,政府的高投资引起的财政负担和产业低效率,即资金和技术的压力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环保产业的预计投资需求为1.4万亿元,并且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完善,“谁污染、谁付费”的制度约束会促使企业的环保需求增强。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面临技术改进成本过高等困难,因此,呼唤具有规模效益和技术优势的环保服务部门进入。

2.2 fdi进入环保产业的有利因素

从fdi自身的进入意愿来看,环保产业的高盈利性正吸引着更多fdi进入。我国政府承诺,入世后将逐步将现有的环保产品关税税率从13.4%调低到2008年的6.9%,大大激起了外资投资中国环保市场的热情。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环保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引进fdi的重要领域,我国在《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已经把其作为鼓励外资进入的领域,仍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差距来看,为fdi进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发达国家 在绿色电力、绿色化工废物处理、环保汽车、绿色建材、生态农业、“3s”农业、卫星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无土栽培等国内不能生产的污染治理设备都存在明显的技术优势,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已经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发挥作用。

从环保产业的国际性分析,由于世界环境的不可割裂性,环保产业本身就是国际化的产业。中国已与27个国家签订了20多项环境合作协定或备忘录。在国际上,有关治理污染和生态建设的贷款很多。发达国家的优惠贷款、技术援助资金、无偿援助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援助等都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3 利用fdi进行环保产业市场化的效应分析

3.1 从技术转移和利用角度分析

从技术溢出角度看,引进fdi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标是通过fdi进入的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发展本地企业进入环保产业,形成市场化的良性运转。一方面,fdi能够对本地企业产生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通过fdi与本地企业的合资、合作,可以有效增强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本地企业的吸收技术能力将影响环保产业的最终发展,按照fdi的技术转移理论,当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高时,fdi进入能产生比较大的溢出效应,支持该产业的发展。形成本地技术进步——fdi引进——本地技术提高的良性循环。

环保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技术是其最重要的市场要素,技术要素的市场流动是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应当积极建立环保技术的买方和卖方市场,向企业推销环保技术,发展环保营销。另外,一个健全的市场离不开中介服务机构,环保服务、咨询等中介机构是健全环保市场的重要媒介。中小企业污染占我国工业污染的80%,但是由于环保治理技术不高和成本过高而往往存在侥幸心理逃避环保任务,大企业也存在治理成本高、达标率低而对委托有需求。环保服务企业的规模效益,使企业与环保服务型企业形成污染治理的“委托——”需求。环保服务市场包括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环境投资风险评估服务向企业推销环保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环境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服务等。我国的环保服务市场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存在着很大的技术转移空间,2000年我国环保服务业占环保产业的比例为年收入的38%,环保产业年收入为211亿美元;而1996年美国环保服务业年收入为1 811亿美元,环保服务业为889亿美元,占环保产业的49%,美国在1994~1999年环境服务产值占了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

3.2 从利用国际贷款角度分析

据统计,目前环保产业的70%资金由政府投入,资金的短缺和单一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中指出,“要鼓励社会资本,外资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我国的fdi总量大,应发挥产业导向作用引导资金向环保产业等高科技化产业发展。

外国政府贷款作为对华援助的一种形式,以其贷款额度大、利率低、还贷期长而具有巨大吸引力,跨国公司与国际金融组织有着天然的联系,国际金融组织可以为跨国公司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金融服务。在操作上,可以利用fdi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天然联系和fdi企业的技术优势和项目管理经验,更好地利用国际贷款为本地环境建设服务。如采取fdi、国际贷款组织和本地企业三方联合的方式,fdi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的管理,本土企业在与外资合作中吸收、模仿外来技术,并负责fdi合作企业与本地的联合,满足fdi经营当地化的要求。

3.3 从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其他要素分析

在环保意识方面,割裂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的一致性是导致企业环保意识差的重要原因。只讲生产成本、不讲环境资源代价,生产技术落后是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很多跨国公司在环保方面注重企业的绿色形象和绿色品牌,以市场绿色为目标而自觉改进技术,减少污染。如宝洁公司、福特汽车、壳牌公司等优秀fdi企业在进入我国市场后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新能源开发上帮助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这方面可以为本地企业起到示范作用。

从从业资质角度,环保产业的从业资质即职业资格,在发达国家中对企业从事环保产业有明确系统的资质考核和监测,而我国环保产业资质管理混乱和市场无秩。目前我国环保涉及的资质有工程咨询资质、专项工程设计资质、施工资质、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设施运营资质,存在着多部门分权管理,部分省市各自为政的问题。在引进fdi后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熟悉“绿色壁垒”,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和其他国际环保指标的优势,加强我国环保产业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

4 政策建议 

4.1 市场化的制度建设

我国环保产业应该按照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建立引进fdi良好的制度环境。比起优惠的税收条件,fdi更看重东道国的制度环境,过去由于我国相应的环保市场规则不健全,以市场盈利为目的的跨国企业对预期收益率及风险指数的担忧使其望而却步。

制度环境建设主要以下几方面:从环境税费方面,主要是许可证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税收等和相关法规如环境标志、押金制度、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等;从技术专利的保护方面,应明确跨国公司的专利技术和向本土企业转移的技术所有权;从企业资质管理上,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方法》规范环保服务市场,环保公司根据所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应具备国家办法的相应专业资质,如工业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资质、环保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资质等和相应的从业规范;从产品价格支持上,规范环保技术的有偿服务,在研究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的社会平均治理成本的基础上,制定指导性收费标准、收费渠道,并且对部分外部性强的环保产品提供国家统一收购价,按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其产品。

4.2 产业导向

如果东道国技术和跨国公司相差太大,有可能抑制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上,应从以下两方面定位,一是加强引进fdi进入环保产业力度,给予国民待遇同时享受投资高科技产业的特殊优惠,如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补助、关税调节、税收优惠等,并鼓励fdi以独资、合资、贷款等多种合作形式,以资金、环保技术、环保知识产权、环保设备等出资方式投资于环保产业。二是对以本地企业为核心的环保产业的培育,从技术、资金、资质等方面,通过技术配套环境建设和产学联合培养本地企业的环保创新能力,并加大企业内部r&d投入,对这部分投入国家可给予部分贴息贷款。

4.3 把fdi与国际环保贷款结合起来

外资贷款的担保问题,外国政府援助贷款要向国家财政部提供政府担保,如果环保项目自身缺乏还款能力,地方政府将承担还款责任,巨大的还款风险使地方政府裹足不前。另外,环境保护利用外资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有寻租机会。

在引进fdi进入环保项目后,可以通过非股权安排实行贷款方、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三方联合,解决国外贷款地方政府的还款风险和寻租问题。非股权交易形式多样、应用灵活、风险较小,适用于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政策处于变动中的环保产业新的国际合作方式。而许可证交易、合同安排或技术咨询的非股权安排符合投资方和东道国双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军平.环保企业发展瓶颈因素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3(2)

2 梁利辉.企业自主开展环保工作的动因及方法探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4(1)

3 郑小兰,王素君.实施“十一五”环保目标的对策建议[j].商业时代,2007(1)

4 楼佳.外资环保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2004(6)

5 庄芮.fdi流入的贸易条件效应——发展中国家视角[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6 杨丹辉.全球竞争:fdi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 伍海华,朴明根.外资与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