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十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十篇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2:03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的成功,绝非仅仅取决于其强大的资金实力、过硬的产品竞争力和有效的市场拓展力,还取决于将这些因素凝聚在一起的中间力量,那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产生于20世纪末,曾经一度成为管理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被称之为企业管理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成员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合作约定,是企业内部被全体员工认可并遵守的原则、政策和价值观。我国在80年代引入了企业文化这个概念,目前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关于它的研究更是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内部员工所能接受的带有一定特色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经营作风等因素的合成。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代表,企业文化上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独特性。比如,它不同于生产企业,没有实体的产品,而是虚拟的价值符号,需要信用文化的支撑等。银行业作为一种特殊性企业,它的独特性还表现在:负债经营、高风险性、信用支撑、产品的虚拟性与同质化、知识密集型、高度社会关联性等。

企业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而一般企业或银行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上需要有专门的指标,这就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测度,建立一套用来衡量企业文化的指标评价体系,以作为企业文化调整的依据。下图就是一般企业和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测试模型。

二、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Swot分析

第一,相比于外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很多先天的优势(Strength),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沉淀,政府的很多核心项目与它们合作,先入为主,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地利”:我国的商业银行覆盖面积大,网点多,截至2010年末,全国已有10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实现乡镇金融机构100%覆盖;“人和”:国内的商业银行与客户文化同源,背景相近,沟通方便,民众有感情依托。

第二,我国商业银行也有很多自身的劣势(weakness),表现在业务单一,国际业务少,据统计,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利润总数的40%-6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仅占总收入的不到10%;资本充足率低,新巴赛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不少于8%,而根据《银行家》提供的数据,2000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是8.31%、8.12%、8.31%,与国际商业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资产质量差,数据显示,2001年末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不良率为25.36%,大大高于10%的国际警戒线和我国15%的监管标准,几年后,2007年末不良率有了很大改观,降到8.05%,但相对北美银行0.76%的比率差距还是很大;高端人才缺乏,银行管理现代化水平低。

第三,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势头良好,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opportunity),比如,国家4万亿资金拉动内需,鼓励出口外向型经济;楼市、股市低迷使一些民众将资金投身于银行,使银行资金回转更有序等。

第四,我国商业银行也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不少威胁(threat),比如,外资银行的涌入与国内银行争夺市场,法定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对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造成很大影响,人才流失等。

从Swot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有不少劣势与威胁,但优势与机会还是很显著的。并且,不少劣势与威胁是可以通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弥补的,只要我国商业银行能够不断深化体系改革,培养属于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未来的发展还是充满希望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认识不足,缺少系统的规划

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精神的延伸,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和工作效率,从而影响银行长期的规划和决策,最终影响银行经营效率和业绩。然而,一些商业银行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对企业文化建设不用心,没有战略规划,不知道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带给员工更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工作的斗志与热情,规范员工的行为,帮助员工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还有的一些管理员虽然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阻碍,比如:来自管理层的不同意见,不能形成一致的目标和价值观;银行内部存在一些亚文化,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建立有着很大的破坏性。

2.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形式,缺乏内涵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国外的一些先进银行管理理念流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使我国在电子银行建设和金融产品种类等方面上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方面却与国外差距较大。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引入企业文化,但大多停留在企业文化的中低层次和表面上,比如:银行制度、银行形象包装、员工行为约束等。对于员工价值观、银行核心价值、社会责任等高层次的企业文化的导入则不足。企业文化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久而久之,只会让商业银行有现代银行之“形”,而无现代银行之“神”。

3.商业银行体制虽改革,员工思想却没有完全革新

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银行体制也进行了全新的改革,然而一些员工的思想和价值观却仍停留在旧有的体制制度之下。旧有体制下,一些员工缺乏创造性和进取心,只在“讲政治”、“抓业务”之间进行平衡,只单纯的为完成上级的命令,不以盈利为第一目标。现如今商业银行进行了改革,有的银行还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变成了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员工再以旧有的思想去工作已经不能为银行带来收益,旧观念与新观念就产生的冲突,比如:分支银行的目标由迎合上级的满意变为追求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银行的价值观也由服务政府变为客户满意最大化。旧有的观念不除,银行的价值观就不能提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空谈,而无法让人信服。

三、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架构

(一)组织结构模式文化

根据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我们知道,价值链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的每一项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价值产生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大多采用了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的模式,即“总行-省会城市分行-市级城市分行-县级城市支行-乡镇级二级支行”的管理模式。这种组织结构部门设置重复、运作效率低、经营成本高、决策准确性差。这与现代银行“以利润为导向”的专业化、扁平化、高效化的经营模式相背离,不能完全适应银行业发展。而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却能在一定程序上弥补区域型组织的不足,优点主要有:容易培养出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可以灵活响应市场变化,可以加大员工的创造性,便于考核和评价等。

因此,商业银行想要从经营成本、利润、员工培养等方面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探索多元化的组织结构模式,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行政区域性的单一模式非常重要。

(二)领导人文化与制度文化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只依赖于领导人本身,而要依靠先进的制度文化。我们知道,长虹集团曾一度成为世界500强品牌,但后来随着倪峰的离职,长虹一倔不振,之后倪峰只能再次复出掌管大印。而通用公司却没有因为韦尔奇的离职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比较两者,我们发现,这正是领导人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对比。一个再杰出的领导人生命都是有限的,而企业的持续发展却是无限的。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同样的启迪,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一二级分行,对行长的依赖是很大的,行长个人的亚文化有的超越了制度文化。在这种背景下,银行的发展受限于领导人,领导人的调动或退出对银行的发展是个致命的打击。因此,商业银行的“百年银行”梦想,很大程度依托于银行领导人文化向制度文化的转型程度。

(三)合规文化建设

近年来,银行员工违规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如:巴林银行因为一个经办员的失误而倒闭,邯郸农业银行一名金库员工挪用公款案等,究其原因是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不足。商业银行加大合规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进行员工“品行”教育,通过合规与违规案例进行正反对照比较,使员工形成合规思维和习惯。第二,领导参与到合规文化建设中来,及时检查和评价合规风险管理的状况,进行不断改进。第三,变被动合规为主动合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第四,严格执行合规奖励、违规处罚制度,促进合规文化建设。

(四)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风险管理有了新的规定,这也说明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商业银行与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有些银行不再严格坚守“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三大信贷原则,加大放贷力度,使得信贷风险越来越大,信贷风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风险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隐蔽,这些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了很大的挑战。信贷的环境不断变化,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也应当灵活变通。

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加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合规文化的重要性。二是,提高信贷质量水平,加大信贷业务的监管力量,认真审批每一批信贷业务。三是,建设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将个人行为与银行发展相结合,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相结合。

四、结束语

总之,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下,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塑造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将极大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内资商业银行不仅有现代银行的“形”,而且有现代银行的“神”。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环境下,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遵守客观规律,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露霞.对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财税金融,2009.

[2]刘家文.浅谈加强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的对策[J].金融视线,2008.

[3]叶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建设银行应对策略[J].金融天地,2009.

[4]peterF.Drucker.thepracticeofmanagement.newYork:Harper&Brothers,1954

[5]安志昌.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浅析[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篇2

1.1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脱节

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往往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象其他职能管理部门一样,专门从事企业文化的管理。比如,在企业文化受到重视后,一些企业简单地将以前的宣传部门改为企业文化部,错误地认为只需要一部分专业人才用管理财务、运营、销售的方式及某些刚性指标来管理企业文化。这样极易使得企业文化管理部门之外的企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某个具体部门的事,与自身关系不大。而实际上,这将导致很大一部分员工缺乏共同参与意识,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不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意。从而使得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员工严重脱节。

1.2忽视了企业价值观的推广工作

很多企业为了让自己区别于其他企业,能够脱颖而出,都统一了一套企业内部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提炼出来后,还要慢慢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并扎根于员工的思想中,最终为每位员工的工作言行和企业的发展作出指引。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然而对于个别企业,它的企业价值观只出现在讲话稿、年终总结中,平时并未及时开展对企业价值观的推广活动,或者推广力度不够,使得企业价值观只是徒有其表,企业员工对企业价值观并不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更无从说起了。

1.3企业文化建设违背行业规律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不同领域的企业来说,各有千秋。不同领域的企业有着它自身不同的发展规律。而部分企业未真正领会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于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潮流中,盲目跟风,一味模仿企业文化建设较成功企业的方案与创意。倘若两企业并非属于同一领域,将可能导致借鉴成果并不能为借鉴方所用,从而并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甚至会出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2企业文化建设成功案例分析

目前四大行、城商行以及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进军二三线城市抢占市场份额,社区银行、直销银行等新的银行发展模式也正在成熟,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众多中小银行也正在寻求转型方向。在此形势之下,银行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便尤为凸显,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唯有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才能跟上银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崇阳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13年7月,一年来发展势头喜人,各期业绩在县内同业位居前列。这与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传播工作密切相关。在进行了自身现状分析和市场研究后,崇阳农商行提出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物化于境、固化于制”的企业文化战略思路。

2.1“内化于心”

企业文化价值体系不仅要让员工认知,更要让员工认同。崇阳农商行进行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较全面的宣传引导,让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这些宣传引导方式包括:领导身体力行,作表率;员工中树榜样,立典型;提倡该行价值观,讲故事;举办文化活动,助入心;设置文化特使,做推动等。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让所有员工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最终使员工对该行的价值理念体系从认知、认可,到真正的认同。

2.2“外化于行”

崇阳农商行结合自身发展现状,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改革和尝试,从战略发展目标的确定到具体措施的出台;从内部管理机制的转变到外部新的经营模式探索;从改变人才晋升机制到搭建员工沟通平台;从加强团队内部凝聚到网点服务行为的整体提升。努力地践行该行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把内化于心的价值理念体系日常化、具体化、工作化甚至生活化,从而真正做到企业文化理念的“外化于行”。

2.3“物化于境”

由于崇阳农商行从崇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改制成为崇阳农村商业银行,时间较短,同时进行了更名。为了让老百姓快速了解新成立农商行与曾经的农信社之间的关系,崇阳农商行在内部,加大网点品牌形象整改,创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打造品牌文化个性;在外部,致力于重塑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的品位,加大对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的综合宣传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和老百姓的品牌认知度,为品牌形象的塑造打好了基础。

2.4“固化于制”

制度保障文化执行,监督巩固文化成果。为了让企业的价值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崇阳农商行在制度建设中,也进行了同步的完善。该行借助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工作体系等对职工行为给予规范性限制,通过不断向职工进行感化、教育、督促、检查等,用规范来约束和指导全员的行为,从而为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推动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3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3.1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根本的竞争力,它渗透在企业所有的活动中,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因此,作为企业,思想上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从宏观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2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之间的关联度

企业文化不是自发的,而是对长期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与每位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应建立激励机制,动员和发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各项工作,立足本职岗位,从一点一滴做起,用企业文化精髓去指导每一份工作,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磨炼出企业的精神。

3.3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企业都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准备。对于企业内部,可通过开展逐级培训,来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员工最终把企业文化理念细化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对于企业外部,可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增强社会大众对企业文化的认知。

3.4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有效建设企业文化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篇3

一、基层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⒈认识肤浅化。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在基层商业银行还属于新鲜事物,不少基层行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还比较肤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企业文化工作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认为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协助所在单位党组织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混同于精神文明建设,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树典型、唱赞歌。三是将企业文化混同于员工娱乐文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员工开展业余文化生活。这三种错误认识的关键点在于完全忽视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将企业文化建设游离于经营管理之外,导致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走入误区。

⒉目标短期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渐进性和潜移默化性特点,决定基层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一般难以有显著效果;而目前各家银行在本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没有科学具体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加之基层商业银行管理人员普遍实行聘期制,导致部分基层商业银行负责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不顾本单位和地区实际,采取拔苗助长方式人为加快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引起员工反感和管理层次的断档,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少数基层行负责人甚至将企业文化搞成政绩文化,片面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按照个人偏好恣意篡改总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导致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目标随负责人的变更而改变,缺乏延续性和传承性,造成员工思想的混乱和工作流程的紊乱。

⒊工作表面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它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目前许多基层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只注重表层硬文化建设,一味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而对流程再造、制度建设、育人和领导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层次文化重视较少,结果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内里却是换汤不换药,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⒋内容趋同化。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银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银行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不能有效激发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削弱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⒌约束软弱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不像业务指标那样看得见、摸的着,易量化。目前,各家银行对本系统各分支机构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的考核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普遍缺乏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致使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约束软弱化,加之基层行对企业文化认识较为肤浅,导致部分基层行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经营效益好时搞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经营效益差时少搞甚至不搞。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业余生活的点缀。

⒍地位边缘化。目前,虽然绝大多数基层行都根据上级行要求设置了企业文化部门,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约束的软化,许多基层行企业文化部门在开展工作时难以得到本单位负责人和其他部门及员工的支持,游离于本单位中心工作之外,使得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被虚化,只是说在嘴上,停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不到实处。少数单位的企业文化部门工作甚至处于拾遗补缺的尴尬境地,沦为不管部门,难以集中力量做好本部门工作。

二、基层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指示精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参与同业竞争,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需要。构建基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

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有其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亦即企业文化必有共性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企业文化又有个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构成企业的共性,内部环境构成企业的个性。因此,基层商业银行要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企业特点,把内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⒉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不同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历史传统,并概括形成企业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会向企业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所包含的因素总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说,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融汇外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去粗取精,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现代化、丰富化、多样化的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

⒊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

个人的工作成绩,取决于本人的能力和动力。能力强的人,工作易于取得成绩。但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动力。处理好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能力与动力的关系。先进性决定动力的大小;群众性是能力的基础。

三、基层商业银行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距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已不足年,外资银行业务已纷纷由沿海大城市向内地中小城市渗透,基层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加大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环境。

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将企业文化知识的学习纳入基层商业银行员工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消除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要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学习时可采取专家授课和员工讨论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基层行员工将总行企业文化的总体要求和本行实际相结合,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增强本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增强基层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性。

⒉加强宣传,增进了解。可通过在基层行简报、企业网等媒介上开辟介绍专栏,定期组织企业文化知识讲座、编写本行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手册等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知识的了解。在宣传时要注意针对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和本行业务发展实际,引导员工自觉将自身发展和本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文化工作的吸引力。

⒊加强规划,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急于求成或以偏概全心理只会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入歧途,因此,必须在总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下根据本行实际合理制定企业文化的短期目标和具体措施。在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和措施时,要坚持以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发展长远目标、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为评判标准,注意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平衡协调发展,切不可急躁冒进、因小失大。

⒋加强调研,及时督导。要加强对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其进行整改;对检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确保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总行要求合拍。

⒌加强考核,保证效果。要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基层行核心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基层行领导班子的绩效挂钩。同时,要改变以往企业文化考核重定性轻定量考核的做法,加大量化考核的比例,解决企业文化考核虚化问题,确保基层行抓出实效。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氛围。

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借鉴花旗的成功经验,国内基层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三个重视”,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⒈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一是要尊重员工;二是要为员工提供能力发展的空间;三是要关心员工个人成长和生活幸福;四是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酬。

⒉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企业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银行有三种职业前途可选择:管理型、专业型和操作型。而每一种职业,还应有不同的等级。当新员工在不同岗位的锻炼后,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其特点,结合本行工作需要帮助他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并辅以规范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及时对员工的成绩进行奖励,使每位员工都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⒊重视教育培训。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可采取差别化培训:对于领导干部层,要着重对政策、形势分析、管理艺术、国际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主流趋势;对于客户经理层,要着重资讯汇集、营销学、客户心理学、投资理财、金融政策、法规的掌握以及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了解、认识等等;对普通员工层,着重要了解本行现状和发展方向,学习基层行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金牌”员工。

(三)、抓好建设,树立独特形象。

即企业识别,它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三部分。其中理念识别是核心,行为识别是动态表现形式,视觉识别是表态表现形式。要构建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抓好建设,在社会上树立独特的企业形象,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明确的市场地位。

⒈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的象征,代表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在服务日趋同质化的阿金融业,品牌是基层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的致胜法宝。因此,基层商业银行要全力推进以品牌为载体的客户导向战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著名的花旗银行为了实施品牌战略,把闻名全球的菲利浦公司作为自己学习的典型,成功打造出自己的服务品牌。目前,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⒉选择有效载体。一是有形载体。包括统一的网点外观、员工仪表、新产品开发、内部刊物等既有别于其它商业银行又能给客户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物化表象。二是无形载体。包括先进典型的推广、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优秀的员工素质、良好的社会形象等能在客户心中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增强客户对银行认同度的行为活动。

⒊创新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创新包括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在创新中要坚持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等原则,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提升本行的整体形象。在创新中要从细节着手,确保整个行为模式的统一性。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创新的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服务使沃尔玛的微笑成为迷人的微笑。

⒋抓好制度建设。关键是通过摸索,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规范的操作程序、服务程序和管理程序,明确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做到人人知晓。并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奖惩,使标准成为基层行防范风险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四)、理顺各方关系,形成创建合力。

一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使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篇4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成因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会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到: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动力还不够足,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环境、资源存在瓶颈制约,财政、金融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房地产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

关于金融业,“两会”提出其存在:过度信贷扩张、道德风险、关联方贷款、贷款过度展期、事实上的金融自由化、“庞氏”融资、银行表外风险不断暴露、风险传染、广泛的金融欺诈和腐败等等问题。

面对金融业的现实状况,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重要的一部分,有必要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补充作用,加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定性,降低其风险性,促进其稳定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在加强两者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首先了解两者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带着问题意识去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过渡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是人们行为活动所遵循与依据的标准和法则等。不同的时代背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环境,企业所面临的战略任务、具体任务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所遵循与依据的标准和法则也应该有所不同。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时候,企业往往需要时刻快速灵活的调整其所遵循的指导原则。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坚持的是长期不变的原则,如:少数服从多数、贡献原则。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坚持教导的原则在解决大量的商业银行面临的“另外情况”时显得十分乏力。另一方面,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比较,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是能够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文化类型、内容,做到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但又丧失了相应的指导原则长期性、稳定性。

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原则缺乏相应灵活性,而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又缺乏长期的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因此需要在两者中间建立起“过渡性的原则”。

(二)缺乏创新结合形式

尽管许多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内部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但是没能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这正是因为没能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两者的结合形式,没能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在企业内部,更多的是采取僵化的、滞后的结合形式。比如,某些国有商业银行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宣读文件、理论上的灌输等,使得参加学习的员工“昏昏欲睡”。许多国有商业银行虽然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工作,但是两者结合的形式却过于单一、呆板,形式主义严重,根本不能发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主动性的作用。

(三)缺乏相应机制约束

机制客观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机制,是保证两者功能得以实现的方式、方法的整合,主要解决两者的结合过程中如何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怎样运转、怎样评估以及怎样控制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领域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普遍缺乏相应的机制,没能将两者结合的机制落实成一系列、一整套规范的、稳定的、可操作的、可控制的规章制度、组织系统以及活动方式。

(四)缺乏人文关怀思想

“以人为本”本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其重要内容更是能够很好的诠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观点。“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双重作用充分调动人的创造积极性与工作主动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是,长期以来企业更多的是注重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单独割裂开来,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而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提高经济效率,而忽视了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又使得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或者是企业文化建设都没能有效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没能充分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问题的成因

所有的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原因,在找寻解决问题之道之前就必须先分析、研究问题的成因,针对成因寻找对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过渡指导原则、缺乏创新结合形式、缺乏相应机制约束、缺乏人文关怀思想等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历史的、环境的和企业的三方面因素分析、寻找原因。

(一)历史因素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事业集体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我国国有银行也是服从于国家计划而不是服务于市场,遵循的是国家的指令安排而不是商场的需求原则。在这种条件下,国有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居于首要位置,企业文化建设几乎都是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代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舶来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因其能够很好的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而备受亲耐。反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被认为是与时代相脱节,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有甚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随历史大流而被淘汰。正是由计划经济时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转变的历史转型过程造成了上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二)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更多的是围绕企业整体经济利益来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来越发展为“一切为经济让道”。在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只是服务于市场,在必要时候进行调节的环境条件下,企业受到此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必定会发展为畸形的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总的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企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多的会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人的关心,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

(三)企业因素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所存在问题的历史因素与环境因素最终都会集中体现在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之中。许多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经改革开放,开始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其中更是包含了上述的历史因素与环境因素的诸多问题。企业需要保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复杂的、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保持其竞争优势就必须创造出比其他企业更高的创造价值,即利用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感知收益。换句话说,企业的关注点始终是围绕如何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有更高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获取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因其属于意识范畴,其作用很难直接有效的反应在企业的经济利润至上,受到国有商业银行普遍的“冷落”;而企业文化因其具有较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高的实践性,能很好的促进企业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经“中国化”改造的企业文化受到了几乎所有国有商业银行的“亲耐”。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选择的重文化建设,而轻思想政治工作,使得两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发挥出两者更佳的作用,这些问题总的说来都是历史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促使企业做出这种不经济的选择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著.管理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篇5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其中不仅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因素。企业文化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国外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或称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化管理阶段。目前正值现代化管理阶段。如何对待人,是这几个管理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进入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从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新的经验,这就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可见,企业文化战略就是要建立共同价值观,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自觉遵守,形成一种作风和精神,从而获得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几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⒈柔软性相对于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言,企业文化具有柔软性的特点。所谓刚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等不因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形态的属性,人们称它们为“硬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对每个成员都能形成自我约束。长期以来,这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与每个成员个人的行为逐渐合拍,逐步形成企业的作风和精神。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虽然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有自己柔中带刚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内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初创阶段,企业文化更具有强制性与自觉性的两重性——柔性与刚性的两重性。⒉渐进性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是美国的大公司之一,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iBm公司逐渐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价值观是:①必须尊重每一个人;②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③追求卓越,即必须追求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由于有这样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年销售额逐步从2.5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在近五十年中,公司从未解雇过工人,40万职工也从未发生过罢工,这在西方世界是不多见的。⒊潜移默化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逐步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激励企业广大职工,象无声的命令,潜移默化地促使职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⒋延续性延续性也称继承性。好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特别是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创业精神,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企业创始人所创立的企业文化会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容。

(三)企业文化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在经济崩溃、满目疮痍的困境中奇迹般地崛起,并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成为超过英国、法国、原西德,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年代初,大批美国学者、专家开始对日本经济腾飞的奥秘进行考察、研究。通过考察研究发现,日本企业注重的不仅仅是厂房、机器和设备,更注重的是人。一些在大战中成为废墟的企业,只要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还在,这个企业就可以很快地建设起来。许多都有自己明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一些优秀企业的领导人都十分强调人的作用和精神的作用,追求和创造一种文化精神,引导员工为企业的兴衰而努力工作。可见,日本企业的崛起,除了经济资源、技术资金、利润指标以及严格的制度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能够凝聚企业员工的精神力量,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论产生后,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最流行的管理新理论。企业文化能作为一种企业竞争战略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具体表现在:⒈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从某种角度讲,精神比物质更重要,思想比金钱更重要。日本本田技研公司总经理本田宗一郎说:“思想比金钱更多地主宰着世界。好的思想可以产生钱。当代人的格言应当是:思想比金钱更厉害。”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也说明,单靠物质刺激是不能成功的。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都深知精神因素的重要,并能巧妙地利用精神因素去激励企业员工。⒉追求社会价值是人的高层次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不再为温饱而奔波。资料表明,美国企业的职工,其精神需要和满足是第一位的,物质要求已经不是首要的。职工想得到这样一种满足:工作称心、效率高、受人尊重、被人承认。⒊做好人的工作是企业第一位的工作应该说,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现代企业正从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化,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技术开发为中心转化。一个企业的技术开发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而,调动人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企业的产品结构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向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新技术、新学科、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促使企业产品形成新的格局,即由大批量、少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发展,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产品开发由长周期向短周期发展。由于信息工具的发达、电子计算机的普遍采用,更多的企业采取弹性工作时间,有的工作甚至在家里上班、在家里设计。这些新特点,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⒈企业信誉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⒉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服务第一”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⒊经营思想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⒋企业道德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⒌企业精神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⒍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目的和标准,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⒎企业规范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⒏企业环境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业务性、政策性极强,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能更好地进行,经营目标就能更好地实现。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功能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企业文化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和胜败。企业文化作为管理软件,是企业战略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⒈传播认同感,增强企业凝聚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在商业银行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有着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共同行为准则、共同价值取向的一种微观文化体系。它使商业银行成为全体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使干部职工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我约束,强调自觉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力推动为内力推动。它能排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人为摩擦,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尊重、互相学习。这种凝聚力的产生,使得银行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实现银行的目标而奋斗。⒉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首创精神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企业就会努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银行领导人都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工作中努力创造一种环境,使银行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⒊树立良好的商业银行形象,增强在竞争中的实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与社会的联系中逐步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声誉。⒋有效地促进商业银行两个文明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是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优化方略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篇6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其中不仅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因素。

企业文化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国外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或称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化管理阶段。目前正值现代化管理阶段。如何对待人,是这几个管理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

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从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新的经验,这就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可见,企业文化战略就是要建立共同价值观,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自觉遵守,形成一种作风和精神,从而获得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几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⒈柔软性

相对于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言,企业文化具有柔软性的特点。所谓刚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等不因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形态的属性,人们称它们为“硬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对每个成员都能形成自我约束。长期以来,这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与每个成员个人的行为逐渐合拍,逐步形成企业的作风和精神。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虽然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有自己柔中带刚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内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初创

企业文化的培育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它渗透于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之中,又涵容了金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商业银行的灵魂。国内外金融业的变革、发展实践证明,现代金融管理科学只能从不同侧面揭示金融企业运行的规律;而要全方位窥测、深入阐明并有效策动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金融企业文化。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每一位银行家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其中不仅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因素。

企业文化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国外企业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或称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化管理阶段。目前正值现代化管理阶段。如何对待人,是这几个管理阶段的重要区别之一。

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从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新的经验,这就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实践。可见,企业文化战略就是要建立共同价值观,用精神激励的方法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自觉遵守,形成一种作风和精神,从而获得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几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⒈柔软性

相对于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言,企业文化具有柔软性的特点。所谓刚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等不因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形态的属性,人们称它们为“硬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对每个成员都能形成自我约束。长期以来,这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与每个成员个人的行为逐渐合拍,逐步形成企业的作风和精神。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虽然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有自己柔中带刚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内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初创

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⒈企业信誉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

⒉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⒊经营思想

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

⒋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⒌企业精神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

⒍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

⒎企业规范

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⒏企业环境

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业务性、政策性极强,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

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⒈企业信誉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

⒉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⒊经营思想

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

⒋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⒌企业精神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

⒍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

⒎企业规范

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⒏企业环境

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业务性、政策性极强,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

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⒈企业信誉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

⒉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⒊经营思想

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

⒋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⒌企业精神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

⒍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

⒎企业规范

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⒏企业环境

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业务性、政策性极强,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

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⒈企业信誉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

⒉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⒊经营思想

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

⒋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⒌企业精神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

⒍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

⒎企业规范

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⒏企业环境

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业务性、政策性极强,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⒈企业信誉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

⒉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⒊经营思想

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

⒋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⒌企业精神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

⒍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

⒎企业规范

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⒏企业环境

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业务性、政策性极强,这是与其它行业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

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行风行貌、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及干部职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职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⒈企业信誉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与声誉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还是业务经营活动,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

⒉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即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群众。这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寻求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⒊经营思想

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职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商业银行自身形象等。

⒋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企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但它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商业银行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道德,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出现“犯规”行动,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其他金融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最终危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⒌企业精神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民族的灵魂。同理,一个商业银行也应该有它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金融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金融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员工言行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

⒍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商业银行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商业银行目标体现了银行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商业银行目标是银行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银行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商业银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若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必然先天不足。商业银行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银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商业银行应该有不同的企业目标;即使同一银行,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企业目标。

⒎企业规范

如果说前六项内容是商业银行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硬件”部分。商业银行规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例如,银行制度是一种主要的企业规范,是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保障一定的权利的规定,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篇7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快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客观需要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精髓。随着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观上需要导入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和管理手段,增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正在日益凸现,而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它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行为支持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成功企业的背后一般都有积极向上的人本文化的支撑。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实施的管理,是以绩效考核为主的硬性管理模式,正效应是明显的,但也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的偏差,使部分职工奉献意识丧失。而企业文化则能从精神与觉悟的高度,通过培育行为规范,使员工个人行为向有益于农村商业银行总目标的方面趋同。企业文化包含着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两大范畴。管理企业主要取决两大因素:权力和文化。权力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力量,靠的是硬性制度约束,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力。而文化则是一种非硬性的规范引导,它往往是一种理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对培养企业员工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潜在作用,这种约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二)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存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相对竞争优势而己,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创造一种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并始终不移地信奉它,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法则。金融作为服务性行业本身并不创造商品价值,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相互之间的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竞争中出奇制胜?需要所有的信合人冷静思考,审时度势。“人为企业之本,德是兴业之魂”。用一种先进的人本文化来打造、锤炼员工队伍,农村商业银行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有发展后劲。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既不是简单的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也不是单纯的资金、设备和技术,而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人是金融企业的主体。人才是金融企业最大的财富和资本。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支援、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日渐缩小,客户的选择更注重对人本文化及其衍生的企业形象的认同。只要农村商业银行真正拥有人才,就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拥有服务,拥有市场,拥有客户,拥有效益,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现状分析

重视人的作用的发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是金融企业文化最耀眼的闪光点。掌握信息、知识和创造性的人,是金融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认识上存在偏差。少数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信心不足。由于机构庞杂,冗员过多,需要大刀阔斧地减人增效,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均创利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减人和增人矛盾突出,加大了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难度。

2、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员工年龄老化,高学历人才少,观念更新不强,缺乏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清收人才、科技人才、法律人才、复合型人才与创新人才。组织培训受训面不广,培训的内容缺乏前瞻性和文化性。

3、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分配机制不够活,员工之间收入档次没有真正拉开。费用分配不尽合理,盈利社与亏损社费用分配差距较小。指标考核不尽合理,有些脱离实际。总之,对单位、个人的绩效考评标准不够科学、全面的细化(量化)。考核侧重于结果而忽视过程,侧重于静态而忽视动态,侧重于目标而忽视态度。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和工资、奖金、福利等个人收入未能充分体现“效益优先,业务量优先,贡献优先”的原则,导致社际差别不大、个人收入差别不大。

4、文化氛围不浓重。部分单位和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有人认为业务工作求实,文化建设务虚,抓业务有经济效益,搞文化建设浪费钱。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建立企业文化交流网络系统,缺乏相应的群体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先进的典型也未能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各类检查、稽核的重点主要放在业务经营、制度执行上,忽视了对文化要素的考核、审计。

三、农村商业银行培育企业文化的方略和途径

金融业的基本宗旨是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是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企业管理文化,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从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出发,在战略选择上,既要抓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又要抓人本制度文化的建设,使之互补互动,相互融合。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业务经营中心。

一是坚持企业文化为业务经营服务的原则。应当把企业文化植根于农村商业银行浓厚的业务经营土壤。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和岗位目标实质是以经营指标形成表达的一种观念文化。因此,应把它作为一种意念、符号、信号传达给全体职工,并在职工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岗位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既经营目标数量化、战略指标成果化、发展指标观念化,使职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在具体业务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成长和发展。二是坚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升华的原则。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来源于业务经营,又反过来对业务经营起促进作用。要将这一辩证过程引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三是坚持企业文化与业务经营一体化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与业务经营的最终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致的,应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体系上,在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应把“质量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生命”这种理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控制风险,稳健经营,强化管理,自觉约束,规范运作”的行训去渗透影响干部和员工的行为选择。在经营原则上,要坚持“稳健发展,规范服务,严格管理,尊重科学,扎实工作”。在企业精神上,还应特别赋予那种“励精图治,同舟共济,奋力拼搏,与时俱进”的新内涵。要用文化的思路来解决任务观念和自我加压的矛盾。通过农村商业银行核心价值观的构筑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1、逐步实施人本战略和人本管理。通过激发员工潜能。发挥员工的最大作用,让农村商业银行的每一个员工通过服务在获得社会认可和信任中实现自身价值。

2、农村商业银行核心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通过设计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把核心价值观植入到每位员工的心田,尊重员工的个人选择,使之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趋于一致,在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员工之间培植一种荣辱与共水融的紧密联系。大力倡导“热爱农商行、效力农商行”的团队精神的团队文化,让每位员工切身感受到“行兴我兴,行衰我衰”,企业利益逐渐于员工利益趋于一致,企业向心力得到增强。

3、工作效率和员工前途发展逐渐相结合。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建立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以价值观、才能和业绩为标准招聘和选用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实行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向员工提供教育培训、提升职位、岗位交流等均等发展的机会,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激励机制,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将能干、工作效率高的人才留在农村商业银行。

4、积极建立职工之家。以人为本是农村商业银行职工之家建设的中心理念。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关心员工疾苦,为员工做实事,办好事,送温暖,献爱心,用健康的文化引导员工,用真诚的温暖关心员工。

(二)企业文化建设应贴近基层员工。

1、用先进的文化思想熏陶员工。坚持用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员工头脑,使其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精神实质,帮助员工确立远大的共产主义思想,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借助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载体,用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去影响大环境,去占领企业内外的阵地。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感染力,不仅有助于帮助职工接受并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对培育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奉献意识,也大有裨益。

2、有效激励,严格约束,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竞争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实行公开竞聘制,确立知识人才观,破除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歪风,让每一个员工通过能力的竞争找到合适的位置。彻底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聘任试用制、任期制与限龄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重视管理人才库入库人员的思想引导和调动未入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全系统、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岗位流动制,通过流动发现、培养各类人才,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队伍。二要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付酬。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考核的标准全面客观,定性定量相结合;考核的内容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根据员工对激励的价值观点,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激励方式,把激励赋与更多的内涵,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奖励方式。如:目标激励、文化激励、情感激励。三要建立留人机制。规范员工价值取向,依托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自我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用事业、感情、制度、待遇拴住人心。对招收的大学生,采用定向、限期锻炼和培养的方法。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财力不许可的条件下,在政治、工作、生活上加大关心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要开展文化稽核,对不重视文化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处罚。

3、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教育员工。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树立先进典型,在全社上下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全体员工中坚持开展外学全国劳模、内学省级模范、身边学本行的先进人物的活动,使广大员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使劳模的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勤奋敬业、埋头工作的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那种勇挑重担的高尚品质和大无畏精神在职工中取得移植和发扬。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立体式全方位持久抓。

1、树立“大文化”观念,建立大文化宣传格局。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把创建金融品牌、展示形象的文化宣传摆在议事日程上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立体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不断完善宣传工具,作为宣传企业文化知识、研讨文化建设理论、交流建设经验和信息的阵地。在宣传内容上实行新闻文化、营销文化、视觉标识文化三块并进,在宣传形式上,实行系统文化宣传与地方板块文化宣传相结合、内部文化宣传与社会文化宣传相结合、文字与声相相结合,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整体联动。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篇8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中国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市场主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然而,从现状来看,中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几乎仍处于洪荒时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经济的核心部门,中国银行业理应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起着领跑作用,然而,事实上,却沦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落伍者。

一、中国银行业离企业文化到底有多远?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尽管也在一些中资银行中进行了初步尝试。但从整个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却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而幼稚。从上到下,很少能够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少基层行长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银行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等等。这一切,导致在行动上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搞两层皮。

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行为。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搞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3、企业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基层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金融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看作工会这样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

4、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银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银行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

5、存在着舍本求末倾向。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但一些单位在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时,只是一味地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来完成,结果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内里还是依然故我,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

由于企业文化的普遍缺失,导致中国银行业权力腐败现象严重,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中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和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风险,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

二、建设金融企业文化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不仅是市场的竞争、资金的竞争,更重要的是金融服务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这就要求金融企业通过“文化力”的激发,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加强金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1、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纵观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iBm、摩托罗拉、海尔等,除了他们的产品让人耳目一新外,这些企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营模式无不体现出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金融企业在研究自己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发展轨迹后深刻认识到,创建自己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由于企业间存在诸如经营策略、管理模式、思想观念、内外环境甚至价值取向等差异,企业文化并没有统一的现成的模式可供采纳,我们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创建适合自身实际的文化。

从金融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迫切需要中国先进文化的指导。目前,国内外金融企业在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金融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较多,如国有商业银行某些机构的不良资产占比仍然较高,人员素质较差,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经营中潜在风险在增大等等。这些经营上的差距主要表现为金融企业间文化上的差距,在经营决策中没有用先进的文化作指导,没有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是金融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金融企业经营中的一些违规、违法行为,更是没有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的直接后果。因此,摒弃金融企业中旧的、落后的经营文化观念和管理方法,坚持用中国先进的文化作指导是解决金融企业发展中一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2、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金融竞争的需要。

参与市场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形象的竞争,而企业形象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银行都以争夺市场份额为竞争的主要目标。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在这种竞争中要求金融企业表现具备五项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由此而构成经营管理工作完整的循环过程。在这五项功能的界定下,金融企业全体职工必须服从统一的纪律和制度、统一的整体利益、统一的人员调配和指挥。而领导者必须公正对待每一个员工,以使其努力工作,忠于职守;必须保证人员的稳定性,以保证思想稳定;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鼓励个人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必须建立友好协作关系,保持集体的团结统一和融洽。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建立和发展金融企业文化,用金融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强烈的归宿感和信念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金融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与旧、正确与错误、创新与守旧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交织出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必然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要通过建设金融企业文化来调整好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利益团体的冲突。与上下级协调一致,以保证政令畅通;与部门间及时联络,以利信息的沟通;与员工交流感情,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避免冲突,清除各种障碍,为共同目标奋斗。

4、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必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创建企业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大力创建企业文化,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实践证明,金融企业文化是推动金融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企业文化有助于物质文明的建设。金融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通过运用文化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为金融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二是金融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金融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它运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所有这一切,对提高金融职工政治、业务、文化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很现实的作用。

三、把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1、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总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精神文化作为观念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的制度层,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精神层直接影响制度层,并通过制度层影响物质层;物质文化层面是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是指企业的环境、条件、设施、形象要素的总和。

2、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是具有柔软性。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尽管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感到有一种柔性压力感。

二是具有渐进性。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

三是具有潜移默化性。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象无声的命令,促使员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四是具有延续性。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3、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

首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必须融入社会主流文化,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四大银行,其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三个代表”这个主旋律,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其次,金融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防范控制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的任务很重,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因此,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特征。

第三,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统一法人的意志任务很重。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奋斗目标,各分支机构必须与总行保持高度一致,全体员工要富有团队精神。

第四,商业银行是面向群众的窗口行业,企业文化具有服务文化的特征,必须与大众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融通。

第五,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其企业文化又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

4、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的商业银行所共同面临的外部环境构成企业的共性,而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环境则构成企业的个性。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和特色。因此,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行特点,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是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不同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并逐步积累成企业文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等情况会发生新变化,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三是要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是在党的领导下,行使着为人民群众管好用好国家资金的权力。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先进性与群众性之间求得统一。

四、敢问建设“有中资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路在何方?

1、加强领导,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要切实摆上位置。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和实施。

二是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年终考核、等级行管理以及干部的晋级、提升等有机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要超前谋划,全面推进。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必须有重点、分层次,结合实际,逐步推进。可根据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设计企业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

四是统分结合,上下联动。总行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拟定后,各地可根据本行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完善,做到首尾呼应。

五是要成立专门机构。就当前商业银行的现状看,应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推广中心,设立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有效的领导和协调。包括: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工作关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某些重要活动作出总体部署,等等。

六是启动“亮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有一个调研、分析、摸索、提高的过程。应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将服务明星和业务能手奉为员工楷模,以此培植员工价值观,先进人物不但应拥有崇高的荣誉,受到全体员工的尊敬,还应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晋升发展机会。要建立荣誉室,集中展示历年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图片。

2、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花旗银行认为,谋求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根基,而只有优秀的“人”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留住优秀的“人”。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是要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

二是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企业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银行有三种职业前途可选择:管理型、专业型和操作型。而每一种职业,还应有不同的等级。当每一个员工跨入银行的大门时,他都会被告知: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职业前途,而通过他的努力,在若干年后,他又会达到什么样的职位,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三是要重视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方面,可分层进行:对于领导干部层,要着重对政策、形势分析、管理艺术、国际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主流趋势;对于客户经理层,要着重资讯汇集、营销学、投资理财、金融政策、法规的掌握以及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了解、认识等等;对普通员工层,着重要了解农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须努力的目标,学习现代金融工具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目标体系及其监控,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等,努力打造“金牌”员工。

3、坚持与时俱进,凸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特色。

一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名牌效应,而名牌则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浸润、渗透、打造而成的。为此,必须加强战略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手段创新等,着力塑造农业银行的管理文化、信贷文化、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形象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

二是要选择有效载体。诸如图书室、联谊会、行服、展览厅、表彰大会、演讲比赛、庆典活动、新产品展示会,等等,都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

三是建设商业银行的家园文化。总体构想是:建设旨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报效祖国的“民族家园”;为员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把农行建成员工的“职业家园”;用优质服务让客户宾至如归,给人以“家”的温暖,建成“客户家园”。

四是打造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以凝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准确表达出有个性的农业银行经营理念。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征集理念口号和形象标语,制定岗位座右铭,创作行歌,编制员工手册,印发宣传册等。

五是锻造有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应把政治性、实践性、时代性和银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当前农行的实际,主要应培养五种精神: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开创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树立诚信、稳健、创新、效益的观念。

4、坚持规范经营,构筑严密的制度文化。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重知识、重人才、重业绩的用人环境,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

二是建立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三是建立职工收入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及银行经营情况来决定、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要围绕人本、诚信、创新三个方面打造企业文化,将个人追求与整个事业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企业的成长挂钩,而不是单纯的绩效挂钩。

5、以导入Ci形象标识为突破口,塑造个性鲜明的现代商业银行形象。

企业形象对于银行来说,作用远远超过了银行本身的有形资产,谁的形象好,谁就能够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一是全面导入Ci形象标识系统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方面,要积极实施Ci战略,把富有特色的商业银行视觉形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在营业网点设计上要坚持有利展示商业银行文化、有利吸引客户、有利客户舒适、有利客户方便、有利经济效益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在企业管理、产品和服务上导入iSo9000标准,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逐步迈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增强公众的认同感。

二是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依据各类客户不同的服务需求,提供有特色的服务。同时,建立客户投诉机制,做到“零障碍、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等。

三是做好公关和广告宣传工作,提高商业银行的知名度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四是注重长期性、时代性和效益性的统一,量入为出,构筑坚实稳固、信誉卓著的物质文化形象。

6、理顺关系,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

一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篇9

一、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内涵的解读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既涵盖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风险控制目标,又包含强烈的群体意识、科学的运行机制、有效的控制机制、正确的竞争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和可靠的价值取向,其中有几点尤其值得重视:

一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的深层核心。它将银行风险管理层的管理体系、控制范围、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以及风险管理传导方式等,与员工所认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风险管理的目标、理念、语言以及沟通技巧等,这种文化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深层核心的完美体现。

二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的一种行为规范准则。这种风险管理行为规范的形成是自上而下、上下身体力行的,同时又是左右部门互动的控制体系,这种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生长自然形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形成后,银行高级管理层依据其制定银行经营政策并极力监督执行之。只有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才会转化为全行的行为准则,才能赢得全行上下一致的支持和有效实施,才会在银行风险管理一线转化为真实的战斗力。

三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进行有效沟通的最佳媒体。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总行对分、支行,还是分、支行对总行,无论是银行内部部门对部门,还是银行对外部客户,都是以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内在的精神与原则作为协调的基础。风险管理文化的沟通,是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

四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风险管理之手”。国际上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商业银行,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积累,创立了一整套成型的诉诸文字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和规范银行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对风险管理发挥出特有的功效,就如同亚当·斯密所形容的市场规律是对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看不见的手”。

二、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实现其风险管理目标的基础

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转化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将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首先会表现在企业文化竞争上。银行风险管理受制于风险管理文化,而风险管理文化又将驱动银行风险管理机制逐渐趋于成熟,未来的商业银行将是一个带有浓厚文化氛围的金融实体,风险管理越来越受风险管理文化的强大制约。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已势在必行,是实现银行风险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银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建设。2l世纪的国际金融是以信息和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架构的知识金融,金融模式是以控制风险、促进风险管理和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经济。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必要被推向国际化经济的大环境中,从而迫使每个企业都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竞争力,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枢的银行业就更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战略思考,强化以人为本的风险管理理念,以企业文化的力量推动和提升自身竞争力,以企业文化的力量确保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因此,抓住新经济环境所带来的新形势,着力建设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必然发展趋势需要,是确保商业银行持续和稳健运营的需要,是迎接日益激烈竞争挑战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文化系统。商业银行的风险因素存在于各个业务环节,而具有银行独特性的流动风险又贯穿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在客观上,风险管理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渗透于商业银行业务方方面面,影响行员的精神和灵魂。中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文化,学习和掌握时代前沿的企业管理理论,发扬本行的优秀管理文化传统,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和综合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为中国商业银行逐步国际化并最终步入世界大型商业银行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三)中国商业银行的政策实施和解决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风险管理文化的支撑。在新世纪,人们所看到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经济的创新。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快,金融企业文化的兴起已倍受世界关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正受到金融界的广泛重视,风险管理文化发展不断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要实现政策支持和解决现实问题,从中求得自身效率的不断提高和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商业银行本身必须进行观念更新,强化风险管理,调整内部结构,改善管理方式,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必须具有自我约束、知识更新、务实求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而一个商业银行要拥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全体员工所认同的银行风险管理价值观,形成一个整体风险管理文化,努力构建既具有中国商业银行鲜明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三、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客观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文化体系。目前,影响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外部影响和内部认识两个方面。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风险管理文化受控于宏观环境的影响,它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信誉、信用直至行政因素。当前,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信誉和信用环境相对较差,政府干预银行业务,客户的管理水平和信用观念等。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很多股权多元化集团公司组建起来,关系公司之间频繁进行关联交易、同业的无序竞争等等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商业银行内部对风险管理认识与现实要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些银行员工错误地把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认为风险管理是一种行政约束,将会阻碍业务发展,在研究业务发展的同时忽略了风险管理。二是风险管理者在理念上不到位,仍停留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社会风险、国际风险等重视不够,同时也忽略了不同业务具有不同的风险、不同地区存在不同风险度的差异等。三是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还不完善。比如,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仅注重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以及贷款运行安全性等,而风险管理的量化分析手段落后。四是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健全、独立、超前和客观的分析方法,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五是在信息技术方面,还存在缺位和失真等。凡此种种内外因素都直接影响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能使风险管理成为银行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

因此,建设良好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一方面要在吸收和创新中确立正确的建设方向;另一方面,要寻求建设良好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合理路径。

(一)走出误区并确立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打开各种金融报刊和网页,令人眼花缭乱的“企业文化”字眼就会映入人们的眼帘,但真正让金融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心悦诚服的不是太多,特别是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方面。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底蕴首先来自本国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文化,建立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也是如此。国际化、本土化、本行化、多元化和人性化将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所以,建设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要以开放、兼容和求实的学->j--精神,主动吸收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优秀企业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本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去,防止引进经验过程中出现的食而不化或全盘照搬。

(二)寻求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合理路径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由于其涵盖的内容广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复杂和经验的缺乏,建设和培育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也存在着广阔的空间,未来发展前景美好,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准确传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理论概念和实例。引进国外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和传播十分必要,但对这些引进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中国金融理论界应当着手进行整理和规范,使之更加条理化和本土化。对那些半生不熟的东西坚决摈弃,对一些好的经验进行合理分类,从理论上、概念上使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有所适从,在操作上有所依托,从而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打开理论通道和成功之门。

第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要理性分析,选择正确的创建形式。风险管理文化创建采用何种形式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作为新建立的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其风险管理文化可采取一步到位的创建形式,用独特的创意、挑战性的理念、新型的相处原则来凝聚意志和人心。而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最好走渐进式创建路子,在渐进的过程中,促使风险管理文化的发育和整合,激发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层的主管群体高度重视和合力创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成功的商业银行一定要有优秀的和成功的银行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成功离不开银行专家的设计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银行家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银行所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提出建设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设想。经过精心和周密的设计,反复宣传,采用多种传播方式,让全体员工统一认识、规范行为,使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第四,全面系统地丰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内容。要突破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中的概念化和零散化状态,归根到底还在于银行是否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深度和独创性,并能使之系统化。离开了银行本身丰富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内涵,任何新颖的提法、时髦的创意都掩盖不住概念化和零散拼凑所带来的虚弱,而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就不会有让人们满意的结果。应该看到,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和不断深入的过程,实用主义、拿来主义、急于闪亮登场往往都事与愿违。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在银行高层管理中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创建意识、参与意识和指导意识。对中层管理者要进行全面辅导,开拓思维,增强创意。对员工要进行宣传及时解决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增强员工对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全体员工对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创建意识,增强紧迫感和信心。

第五,创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要坚持专家参与,在关键性的操作中获得画龙点晴式的提升。实践证明,没有准确的概念及丰富的内容,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就是抽象和无序的,仅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想象存在,这是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初级阶段,并不具备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功能。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要真正进入高层次,要面向国际社会,离不开金融家和各类专家的介入。其原因在于:一是优秀的金融家具有足够广阔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视野,对国内外银行文化的状况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正确分析和创建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避免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设计的失误与偏差,有效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创建的成功率。二是金融家介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创建,有利于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在创建采众长,有利于银行风险管理特色的形成。因此,当银行在制定风险管理文化创建目标,追求认识上的沉淀和丰富银行文化内涵时,应当请金融专家进行高层次的策划,一举突破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单纯概念化和无系统的状态,推出具有独到理念、全新形象和精良品质的、能够被全体员工认同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品牌要素;国际化

一、引言

近年来,特别是股改上市以来,国内银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多家银行资产规模、利润总额进入世界前列。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3年7月公布的全球1000大银行排名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进入世界前10位,共有96家中国商业银行进入榜单,中国整个银行业的利润更是占到全球银行业利润的近三分之一。规模快速增长同时,国内商业银行也加快了国际化步伐,纷纷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直接收购海外银行实现跨国经营,但与大多数国际知名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银行品牌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较弱。

在海外分支机构方面,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中国银行海外经营机构也仅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机构数占机构总数的比例仅为5.4%,而花旗银行营业机构则覆盖160个国家,汇丰银行覆盖超过80个国家,渣打银行也覆盖了超过70个国家;在海外业务规模方面,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和收入的平均占比不足6%,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此项占比也仅有22%,而欧美知名商业银行该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在35%以上;在品牌国际影响力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欧美知名商业银行的差距更为显著,在interbrand公布的2012年全球品牌10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商业银行甚至中国企业品牌进入榜单,而摩根大通(J.p.morgan)、汇丰(HSBC)、高盛(GoldmanSachs)、花旗(Citi)、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桑坦德(Santander)、瑞士信贷(CreditSuisse)等国际知名银行均进入了世界品牌前100强。

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我国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要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知名银行开展竞争。由于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所以目前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由简单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发展为以品牌为核心的全面竞争,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更加重视品牌的建设。

品牌建设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品牌要素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要素也被称为品牌特征,一般被认为包含品牌名称、品牌标识(LoGo)、品牌口号、企业域名等元素,凯文·凯勒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恰当的品牌元素,可以使客户形成正面的品牌判断和品牌感受,进而提升品牌所有者的绩效。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但由于许多历史原因,普遍未按照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开展品牌建设,品牌要素中存在诸多不利于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二、中国商业银行品牌要素特点及国际化障碍

1.品牌名称普遍缺乏个性。我国商业银行的命名方式相对简单,大多数名称的组成要素为国家、区域名称以及行业名称,如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天津农村商业银行等,只有为数不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采用了专有名词作为自身品牌名称,如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都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政府在为银行设计名称较少考虑品牌的个性、特色、国际化等因素,另外,国内商业银行设立时间普遍较短,缺乏深厚的企业文化与悠久的企业历史。而世界知名商业银行的名称来源则丰富多样,如美国富国银行(wellsFargo)与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Co)银行,其名称部分或全部源于银行创始人的姓名;汇丰银行(HSBC)的英文名称来自于企业英文全称的缩写,中文名称据说取自“汇款丰裕”之意;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英文名称源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特许,中文名称来自于英文Chartered的音译;花旗银行(Citi)的名称则由最初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BankofnewYork)几经变迁得来。海外商业银行名称来源多样,且普遍具有较长的历史,这就使得名称有较强的特色以及文化和历史积淀。

2.品牌名称中具有明确的原产地信息。目前,大多数中国商业银行的品牌名称中都含有“中国”与“CHina”的字样,或者含有省、市的名称,例如我国最大的四家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均是如此,这样的品牌名称向消费者传递了明确的品牌原产地信息,这有可能从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众多研究表明,产品和品牌的来源地会显著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例如,消费者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普遍较高,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普遍较低。近年来,虽然“中国制造”的质量显著提高,但受固有观念影响,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和服务仍然存有偏见,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较低,“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仍未彻底扭转“质低价廉”与“山寨货”的形象。负面的原产地形象有可能对品牌名称中含有明确原产地信息的中国商业银行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名称中含有明确的国家或区域名称,很容易让消费者将该企业视为区域性企业而非国际化跨国企业,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都很少强调自己的母国,例如花旗银行很少对外强调自己是一家美国银行,渣打银行也很少对外强调自己是一家英国银行。

3.大型商业银行品牌名称中普遍包含过时的行业特征。目前,几家大型国有综合性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主力,但这些银行的名称中却普遍含着“工商”、“建设”、“农业”等一些并不能准确体现银行特点的行业名称。存在这样的问题与专业银行时代各家商业银行的分工有关,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商业银行实施商业化改革,实行“农行进城、工行下乡、中行上岸、建行破墙”的经营策略,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目标客户不断交叉,已经不存在明显的行业界限,基本都成为了综合性商业银行,但各家商业银行的名称并未进行相应调整。在中国内地,由于消费者对各大商业银行相对熟悉,银行名称中并不准确的行业特征并不会对银行的经营造成过多影响,但在其他国家,消费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并不完全了解,名称中的行业特征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认知产生误导,让消费者误以为中国工商银行仅为工商企业、中国农业银行仅为农户和农业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品牌名称的翻译过程中不恰当的使用了汉语拼音。中国商业银行与许多中国企业一样,在翻译品牌名称时经常会直接选择使用汉语拼音,例如,民生银行将其品牌名称“民生”直接翻译为“minSHenG”,华夏银行则将“华夏”直接翻译为“HUaXia”,与此类似的还有平安银行(pinGan)、渤海银行(BoHai)、浙商银行(ZHeSHanG)等。汉语拼音的主要作用是为汉字注音,本身没有任何含义,所以如果将汉语拼音直接作为品牌的拉丁文名称将会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汉语拼音会传递错误的品牌名称发音,汉语拼音所使用的字母也是拉丁字母,与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很接近,当海外消费者看到拼音时,会参照自己熟悉的那种语言来发音,这与拼音所代表的中文发音有较大差异;其次,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汉语拼音无法传递品牌信息与内涵,海外消费者在看到品牌名称中的拉丁字母时,会将其作为相应的语言文字来理解的,完全无法理解拼音背后汉字的含义,例如,对于民生银行来讲,汉语拼音“minSHenG”完全无法体现“民生”所传达的“人民的生计”的内涵,对于平安银行来讲,“pinGan”也完全无法体现“平安”所传达的“平稳安全”的意义,甚至有些汉语拼音在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含有负面的含义,所以,简单的使用拼音作为拉丁文的品牌名称是不利于品牌内涵的准确传递的。

5.品牌标识设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设计品牌标识(LoGo)时,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喜欢加入中国元素。例如,许多商业银行在标识外形的设计上都借鉴中国传统货币“圆形方孔钱”的造型,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均是如此,在中国文化中,这一造型很好的传递了“货币”、“资金”等与金融相关的信息与内涵,但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其他国家消费者来说,这一造型几乎不会传递任何有效的信息,甚至会使海外消费者留下中国商业银行商标高度雷同的印象。又例如,许多银行标识的设计借鉴了中国汉字或传统图腾的造型,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品牌标识中使用了汉字“工”与“中”的造型,华夏银行在品牌标志中采用了中国传统“龙”的形象,这些品牌标志所表达的中国文化内涵,很容易被中国消费者接受,但对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来讲,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在设计品牌口号时,中国商业银行同样喜欢加入中国传统文化,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工于至诚,行以致远”,中国农业银行的“大行德广,伴您成长”,以及中国建设银行曾经使用的“善建者行”等,这类品牌口号大多取自中国传统典籍,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在国际市场上,这类口号难以准确翻译,更难以被国外消费者记忆和接受。

三、商业银行品牌要素调整策略

为进一步适应国际化与全球化发展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着手对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识、品牌口号等在内的品牌元素进行调整,提高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适应性,为打造国际化知名商业银行奠定品牌基础。

1.基于国际化发展制定品牌战略。打造国际化品牌是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全球经营的前提与保障。为此,国内商业银行需要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品牌管理模式,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使品牌建设在经营管理中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以国际化为目标重新制定品牌战略或对已有品牌战略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借鉴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经验也可考虑借助专业品牌管理咨询公司的力量。

2.采用英文缩写作为品牌名称。根据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品牌名称大多数不利于国际化发展,但作为同一家企业,也不太可能在对外发展中使用完全不同的名称。笔者建议,国内商业银行可以采用企业名称的英文缩写作为海外经营时品牌名称,一方面,英文缩写背后的英文全称可以准确、完整的表达银行的中文名称,另一方面,英文缩写可以淡化银行的原产地信息与行业特征,也可以避免不恰当的使用汉语拼音。目前,国外部分知名商业银行已经采用英文缩写作为自己的品牌名称,如汇丰银行(HSBC)、瑞银集团(UBS)等。部分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采用此方式,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在海外经营时一般使用其英文缩写“iCBC”来代替其英文全称“industrialandCommercialBankofChina”,这样的适应性调整,即巧妙地减少了国家/地区名称以及不准确的行业特征对客户的误导,也避免了采用不准确的汉语拼音,同时也便于客户记忆和进行推广。当然,以英文缩写作为品牌名称也有不利的方面,由于英文缩写本身并无含义,无法传达足够的品牌信息,所以企业在进行品牌推广的初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与精力。

3.设计适合国际化的品牌口号。好的品牌口号能够使客户在短时间内记住品牌特征与品牌文化,所以在走出国门时,国内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设计能够被海外客户接受和认可的品牌口号。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已经推出了英文口号,如工商银行的“integrityLeadstoprosperity”,这一翻译虽然没有完全传达原来口号“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内涵,但相对准确,也易被海外客户接受。不过总体来讲,目前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并未推出英文的品牌口号,其他常用语言,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语言的品牌口号更是罕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商业银行品牌的了解与认知。笔者建议国内商业银行应尽快推出英文品牌口号,同时随着国际化经营范围的扩展,逐步推出其他常用语言的品牌口号,最终形成一系列内涵相同但又适合不同文化特点的品牌口号。

4.对外传递品牌的文化内涵。与其他国家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有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和吸引力,这也造就了中国商业银行独特的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在走出国门后,中国商业银行在强调自身国际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广告等传播手段向消费者传递独特的中国文化,进而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以中国银行为例,其品牌标识(LoGo)的整体形象是一个中国古代钱币,中间还含有一个汉字“中”,整体设计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所以中国银行在海外进行品牌推广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电视广告等手段向消费者介绍其标识(LoGo)的丰富文化内涵,加强客户对品牌的印象以及好感,同时吸引那些对中国文化、中国市场感兴趣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Ghodeswar,B.m.,Buildingbrandequityincompetitivemarkets:aconceptualmodel,Journalofproduct&Brandmanagement,2008,17(1):4-12.

2.西尔维·拉福雷著.周志民等译.现代品牌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品牌营销管理研究.金融论坛,2009,(11):28-34.

4.谢治春.强势金融品牌特征与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发展.上海金融,2010,(7):76-80.

5.石飞.西方商业银行品牌定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5,(3):18-22.

6.徐芳,曹卓.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现状及策略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6).

7.石飞.西方商业银行品牌定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5,(3).

8.王晓帆,邓晓卓.对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再造的理性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5).

9.师佳英,孙平.金融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品牌化与品牌忠诚.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3).

10.龚立新.浅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品牌创新和服务创新.江西社会科学,2003,(11).

11.李成,庞加兰.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国际比较与现实思考.国际金融研究,2003,(8).

12.顾锋锋.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合理选择.上海金融,2004,(3).

13.张燕.品牌战略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4).

14.石飞.信用卡的忠诚营销.商场现代化,2005,(23).

15.李丽艳,秦翠卿.提高企业品牌忠诚度的策略.商场现代化,2006,(15).

16.周志翠.邮政金融品牌建设思路.邮政研究,2006,(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公司品牌影响机制研究”(项目号:12YJa6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