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基本生物学知识十篇基本生物学知识十篇

基本生物学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1:36

基本生物学知识篇1

上述问题都涉及教师对于所教知识的基本认识:中学生物学应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什么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更有价值?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必要对于所教知识从性质及其价值上进行认识,并据此作出教学思考。

一、对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基本认识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人们对于知识作出了不同的分类,而这些分类都有助于建立和丰富我们对于所教生物学知识的基本认识。

1.建立广义的生物学知识观,知识与技能并重

从知识获得的心理加工过程出发,知识被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称语义知识、言语信息,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程序,本质上是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过程。陈述性知识能被直接陈述,而程序性知识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当学生习得了程序性知识,并具有运用这套程序办事的能力时,就认为学生具备了某种技能。知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知识概念仅指陈述性知识,而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种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见图1[1]。

在中学生物学知识中,以言语信息的形式所呈现的事实、概念、原理等都可归类为陈述性知识。在观察、发现和使用事实,理解、运用概念和原理办事时,则需要运用到程序性知识,如生物学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等智慧技能,以及列表、画概念图等认知策略。需要指出的是,实验技能并非等同于动作技能(即实验操作),它还包含智慧技能(如设计和分析实验)和认知策略(如反省实验技能的习得过程),可以将生物学实验技能理解为通常所说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由此可见,(狭义)知识与技能统一在广义的知识概念中。技能是以知识为基础,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广义的知识观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所教知识的价值。《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知识目标中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能力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并指出“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中也可以看出建立广义的生物学知识观,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并重的重要性。

2.认识不同性质的生物学知识,区分事实与概念

按照知识的性质,可将学科基本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2],将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分成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3]。两者的分类大致上是对应的。事实性知识是“点滴信息”的知识,如描述生物体的各种具体细节和现象,及有关的生物学术语;概念与基于概念之间关系的原理在一个层面,两者构成了概念性知识,是“较为复杂的和有组织的知识形式”的知识,包括生物学概念、原理、定律、法则、学说、理论、模型等;方法性知识是关于程序和方法的知识,如观察事实和现象的各种生物实验方法,及类比、演绎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价值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都是从知识的功能和意义的角度提出的。在生物学中,应用性知识是指导具体实践活动的知识,如各种传统的或现代的生物技术及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应用性知识的提出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实践特点。

区分事实与概念对于教学很有价值,但是事实与概念有时并不容易区分。事实是客观的,是通过感官或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得到的。在获取事实的过程中,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因此事实不等同于现象,事实是理性直观。概念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因此概念的形成要经过思维,是主观的东西。

例如,“工业污染区,深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所陈述的是一个通过调查观测到的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的陈述,是有人在解释上述事实时的一种观点,是主观的,因而是一个概念。又如,“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种概括性的陈述是一个概念,而“某基因位于某染色体上”的具体陈述是一个事实。

3.理清不同分类知识之间的关系,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在文献检索中发现,有人将生物学概念视为陈述性知识,而有的将之视为程序性知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认识呢?上述两种知识分类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呢?

为了澄清认识上的误区,理清不同分类知识之间的关系,现根据上述两种知识分类的结果进行比较,见表1。

可以看出,事实、概念、原理和方法都可以以命题的形式进行表述,即所谓的言语信息。在学习中,如果学生只能机械地表述或记忆这些言语信息,表明只是发生了低层次的学习,学生习得了陈述性知识。当学生能够使用事实得出概念,并回过来运用概念解释事实、解决问题时,才能说学生理解了这些知识,表明发生了高层次的学习,学生习得了相关的程序性知识。因此,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而是层进的,学习要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以生物学概念知识的学习为例,其学习价值不仅在于学生习得概念的表述(即陈述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掌握各种技能(即程序性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学概念既是陈述性知识,也可被视为程序性知识。

还可以发现两种知识分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应用性知识或方法性知识时,都可达到“陈述性”或“程序性”等不同层次的水平。例如,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并非就是简单的识记,从低到高的水平依次是“说出事实”、“辨别事实”、“使用事实”和“解释事实”。又如方法性知识的学习,低层次的学习是知道并能说出某种方法(即仅习得陈述性知识),而高层次的学习是能在具体情境中辨别方法,在实际中选择和运用方法,并对自己运用方法的情况作出评价(即掌握了程序性知识)。

二、基于知识分类知识的中学生物学教学思考

对于生物学知识,即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等不同性质的知识都可以有不同水平的学习要求,教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技能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运用所述基本认识去分析教材,设计教学,将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从知识性质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含应用性知识)。教材主要呈现的是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即生物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可视为概念性知识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即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掌握了应用性知识,表明更深层地理解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蕴含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中,有的会在教材中直接呈现,如显微观察法、介质转移法等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而有的不一定会直接呈现,如思维方法。

在教材中,一个知识点往往同时包含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并以其中某类知识为重点,可为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提供依据。例如,在人教版“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课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一个概念,但该概念的得出是一个事实的发现过程,在此过程中科学家运用了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等方法,而在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之后,就可以从基因水平上去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因此,该课的学习目标可确立为:类比推理,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假说演绎,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重、难点);运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概念,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重点)。为达到目标,单一的讲授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归纳、画图、解释、类比、推理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2.从知识价值的角度把握不同性质知识的教学要求

知识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习得知识,更在于提升技能、提高能力。理解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而不同性质的知识在促进学生的理解力方面具有层进关系,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同程度地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例如,事实的背后是概念或原理,当现象或信息被注入概念或原理的时候就成了有说服力的事实,它可以增进理解力,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否则,事实仅仅是信息;当概念或原理背后的方法被揭示的时候,概念或原理就被激活了,它可以进一步地增进人的理解力,也具有更进一步的解释力[2]。

基本生物学知识篇2

物理教师组织教学基本功一、物理教师应具有过硬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功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想起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就形象地说明了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掌握渊博的物理基础知识的必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否则,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有效开发其智力,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也只能是使学生一知半解,更不要谈及对物理相关知识的应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初级中学物理学老师,仅仅精通物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新的教育形势下,很多不同的学科之间知识点都存在很大程度的互相联系与渗透,并且很多知识点之间都相互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作为一位初中物理教师没有比较扎实的物理课堂教学功底,在教学中即使我们对于物理公式、物理现象规律、原理运用得如何灵活,其教学效果最终也很难达到十分理想的物理教育教学目标。对于初中教学而言,物理学科还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物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学好地理学科知识、生物学科知识、化学学科知识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我们经常说对于物理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功是作为一位合格的物理教师最根本的基本功,这项基本功是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其它几项基本功的基础和条件。物理教师如果没有这项基本功,那么其它几项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之中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无法在教学设计中发挥其对教学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细致处理教材、科学选择物理学科教学方法的教学基本功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为了完成教材中一定的物理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共同学习活动中所采用的物理知识教学手段,在物理学科教学方法中既包括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的方法,同时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相关物理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统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物理学科知识教学活动中科学地选择物理教学方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能够细致、科学地处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有效的处理教材过程是物理教师对物理教材中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再加工的知识整理过程,是物理学样相关知识学习中教师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教学过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师不仅要正确地理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加重要的是能在认真钻研物理教材的基础之上恰当地处理物理教材,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平,就要求物理教师首先应该熟练的掌握我们物理教材的知识体系构成,以及教材中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再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准确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疑点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教师根据这些教学实际,正确编制出物理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有利于较好培养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高效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选择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物理学科教学中最科学的,也是最适合学生的物理教学方法。

三、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具备正确操作实验的教学基本功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较为顺利而出色地完成这一阶段的物理教学任务,把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到实处,除了应该具备一些常规的教学设计基本功外,还应具备物理学科教学的特殊基本功――实验基本功。初中物理教师的实验基本功通常是指教师的演示实验能力、物理教师指导实验的能力,教师研究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自制物理教学教具的能力等四部分构成,在实际物理教学工作之中,物理实验基本功的形成大致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完成:

第一,教师要不断加强物理实验理论的学习。实验操作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物理实验本身而言,也是教师有效开展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教育教育实践证明,研究物理现象就要从研究物理实验入手,这种基于对实验的研究绝不能脱离实验理论的指导。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搞好物理实验的教学与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实验理论的学习,了解每一个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手段以及实验程序的合理性等基本的实验问题,以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实验设计中的精华,发现实验方法的关键所在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巧妙之处。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勤于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对于初中物理教材中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物理知识概念及效果不明显的实验,教师要在实验教学理论指导下,认真设计实验的操作过程。设计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向学生们展示物理实验的现象。物理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勤于操作,为教师的实验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物理教师同样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基本功

教师在从事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用语要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物理教师讲话要清楚明白,精炼利落,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物理教师应该善于把教材中的书面语言转化成学生易接受的、有生命力的口头语言。其次是教师的书面表达基本功,这种教学基本功主要指板书基本功,板书要书写正规、熟练,、符号准确,格式规范。板书设计要合理,条理简明,图文并茂,美观大方,富于艺术感和启发性。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和抄摘,又便于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板书实行回忆和知识的识记。

基本生物学知识篇3

1.盐城市的特点

该地区的物理学业试卷力求体现学科特点,强化学生学科基本素养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落实学生未来社会生活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应掌握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学科知识。全面命题着力突出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比如,家庭安全用电是一个初中毕业生终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试卷中选择了电能表和安全用电两个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比如第3题家庭安全用电一些基本常识的考查,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绝缘皮破损、测电笔的使用、开关的接法和湿布抹插座等现象,进一步考查学生必须具备安全用电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第17题考查电能表的电能表的作用及读数,这一考点也是与学生及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

2.常州市的特点

该地区的物理学业试卷着眼基础,着重基本,关注方法,落实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试卷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考查涵盖了《物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主要内容,同时试卷对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考查,考查内容广泛,试卷充分体现了对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既注重了基础,还突出了能力;既有较高的覆盖面,还注重对重点的核心知识的全面考查;既重视考查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同时还尽可能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试卷的知识覆盖看,基础知识主要涉及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结构、物体的运动形式、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声学、光学、电磁学等物理内容,并将能量、能源知识贯穿整个试卷。从全卷基础性试题命题呈现的形式看,基础性的试题倾向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逐步展开现象识别、现象解释,同时在方案设计、过程实施、模型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基础知识灵活、综合地运用,以此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即使考生靠死记硬背,也难获得高分。比如第1、3、4、6、7、18、23题属于基础性的力学题型,主要考查力学中的简单测量、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液体压强、浮力、摩擦力、功、滑轮组等知识。比如第15题考查光学中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比如第8、9、29(3)、11、22等题考查电学中基本实验故障分析、实验电路连接等基本技能。比如第29题(4)涉及研究问题方法的迁移。

二、联系生活与关注社会的体现

1.盐城市的情况

该地区的学业试卷命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充分关注科技发展动态,进一步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试卷的命题充分突出物理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命题素材的选择坚持从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不仅重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强调物理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现代社会的联系,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展开思考和分析,引导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密切关注鲜活的生活和生产技术相联系。

从基础知识的呈现形式上看,不是从简单的机械记忆层面上考查基础知识,广集生活素材,巧设问题情境,而是注意通过情景化、生活化、人文化的试题形式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灵活应用。比如,第1题采取日常生活中酱油与醋的鉴别实例,渗透考查分子运动理论,并配以活泼的卡通图画。第7题选择学生生活中容易见到的光现象图片,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的识别,试题图片呈现的形式紧贴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第18题以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冰壶比赛图片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对核心基本概念压强、平均速度、惯性的理解和应用。

现代社会科技与物理学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试卷命题比较重视体现物理课程的时代性,加强物理课程与科技发展的联系,进一步突出强调“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课程理念。全卷命题着力将最新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巧妙地结合,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精心设置问题。比如第4题以美籍华人高锟在光纤通信上成原创性工作为背景,考查当今天社会与人们工作息息相关的光纤通信,让学生感受到新技术与物理紧密联系,新技术就在生活当中。第12题通过自动感应门原理的探究,渗透微波、红外线等新科技基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第13题以上海“世博会”为话题,通过彩色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等技术,不仅巧妙地融入对能源种类、参照物和电磁波等非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是对节能减排、减轻全球温室效应的低碳生活的响应。第27题以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背景将纳米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展示给学生,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

2.常州市的情况

该地区的学业试卷命题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试题进一步强化学科渗透,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试卷的命题素材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情趣以及物理意味,灵活贯彻“科学•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StS理念。注重技术创新、健康生活、安全生产等情感态度的合理渗透。

试卷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与交叉。作为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科与化学、生物、地理学科之间有着极强的相容性,物理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切实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开放性特点,注意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于渗透。比如第29题,依据生物常识制作灭蚊灯,第30题依据二氧化锡电阻的化学―物理特性检测绿色农场沼气池中的甲烷浓度,体现了生物、化学常识对物理课外拓展性活动的辅助支持作用,很好地体现了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多学科领域相辅相成的必要性。比如:第25题命题选材紧密联系化学学科的高分子材料知识,既实现对物理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处处与物理紧密联系。第28题确定冰层厚度与年代的关系,提供数学图像知识。

试卷非常重视物理与最新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比如第3题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第10题“海神号”潜艇深海探秘、第15题华夏大地日食奇观、第13题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发电、第17题上海“世博会”雾森降温、第19题“嫦娥一号”遥控撞月、第20题羊八井地热发电、第25题新型工业材料、第28题南极科学考察等……这些试题,坚持以社会生活、现代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为命题题材,有效的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感到广泛应用,以及合理利用技术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和应用物理技术的实践热情。

三、能力立意与初高中衔接的考量

1.盐城市的情况

该地区的学业试卷的命题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努力将能力立意的思想落实到试卷的各类试题中,并注意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引导。如第27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复合膜R与R0之比与膜层厚度d的关系图像信息,判断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电阻R与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0的大小关系,根据提供的磁盘上磁记录分布信息,推理“新型读出磁头”运动过程中相关电路中电流表变化的对应图像,该题重点考察了新的情境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学生能读图、识图,利用图表数据处理物理问题,从物理图像中提取信息,能力要求较高,真正做到能力立意与衔接高中的有效对接。

2.常州市的情况

该地区物理学业试卷命题加强基本物理思维与计算能力考查,做好高初中教学衔接。思维能力是物理学能力之一。物理思维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从全卷看,将学生基本思维与计算能力作为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有利于进一步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奠定基础。比如:第2、3、4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基本计算能力有利于进一步衔接高中物理学习,全卷对于学生物理计算要求相对较高,涉及物理具体形式计算的试题有第12、13、18、25、26、28、29、30题。从计算的形式看,没有繁难偏旧的试题,计算的过程相对简单,计算中的数值运算不复杂,但计算过程中蕴含一定物理思维要求,基本上实现和达到了对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考查。

从江苏省苏南、苏北两地区典型城市物理学业纸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2011年全区各地区中考物理学业试卷命题整卷难度在0.7左右,在考查目标、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考查内容等方面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立足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具体的命题将呈现以下趋势与特点:

进一步凸显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全卷试题覆盖面广,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突出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至少考查《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核心主干知识点占85%以上;

进一步保持试卷层次分明,试题在设计上将会保持难易有度,相互交融,整份试卷中没有偏、难、怪题;

进一步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可以说,学生没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获得高分并非容易。

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渗透StS的观点,着重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进一步注重观察、估测、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排除故障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等能力的考查。

进一步注重从过程与方法入手,突出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基本生物学知识篇4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基础知识实验教学

从近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来看,新课程的高考体现了“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考核能力,体现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命题指导思想,强调以知识为载体,以考核能力为核心。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贯彻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或手段,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与大家交流。

一、复习教学中,要突出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1.课堂教学应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源泉。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立足基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包括有关生命科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等。例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遗传规律及应用、生物变异及与育种应用、人体稳态及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技术工程等。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引导学生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归类,使之形成知识网。例如,以蛋白质为例:

(2)注重生物概念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比较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酶—激素—抗体—递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染色体—Dna—基因、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可以用图表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指导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的规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生物两大遗传规律;物种形成的规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等。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曲线或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注意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性教学,指导学生整合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生物学知识就是以有机联系来揭示生命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这种联系包括生命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因此教师应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繁杂内容中的主要概念、规律、原理及知识间的联系,采用不同的形式重新组合,理清知识的点、线、面、体的关系,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规律,明确知识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注意知识的开放性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高考试题都具有创新性,但一般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尤其要关注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1)要注意处理好复习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避免从知识到知识,适当地拓宽知识的广度,使复习的知识尽可能多地联系课外的知识,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切忌挖得过深。知识的开放性,主要应体现在把知识与自然、社会、科技发展、自身发展等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人类生产生活、生态危机、环境保护、转基因生物等。

(2)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材料进行创新处理,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进行衍射,多角度、多途径地发现和联系与此中心相关联的多个知识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提高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例如,在复习细胞增殖的染色体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变异——XXY、Xo个例是怎么形成的;在复习细胞分化时,可以联系细胞的全能性、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等。

二、要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是高考生物学科能力考查的一个突出主题。但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1.要重视教材中有关的实验、实习、研究性课题等有关内容。

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不同实验的原理、步骤,从中归纳出不同的实验类型。在实验的归类复习中,要让学生注意区别和比较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质疑思维不断深入,并增强学生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教材中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方法渗透到新情境的实验设计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和操作能力,尤其是完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例如:在复习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根据实验的原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如何设计一个实验鉴定某一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利用该实验原理,还可以验证哪些生物学有关现象?

其次,要关注生物教材经典实验中蕴涵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等,让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2.要善于以教材相关实验为纲,设计新的实验情景。

福建省近年的高考试题已呈现这种趋势,如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试题26题: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的探究实验。该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有关酶的实验,灵活运用进行解题。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依据相关的实验原理,创设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质疑不断深入,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实验能力。例如:运用鉴定有机物的实验原理,鉴别劣质脱脂奶粉;运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探究低温是否会诱导多倍体的形成等。

3.要重视培养学生实验的分析、观察和设计能力。

生物高考往往会出学生未做过的实验,以考查考生分析能力、评价实验能力和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专题复习,强化训练,使学生明确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应遵循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解题的基本方法、策略和技巧。

总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教师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传统的复习方式,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基本生物学知识篇5

 一、化学基本观念的含义及其内容构成

1.化学基本观念的含义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学化学课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化学的总体看法和概括性认识,具体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所学http://的化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考察周围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它具有普遍而强有力的适用性,对个体的发展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化学基本观念是对化学具体知识的超越,学习者概括、提取了化学科学领域最具有广泛迁移作用和持久价值的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情感素养,体现了学习者思维的深刻性与综合性。

2.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构成

作为科学抽象结果的化学基本观念,在形式上是抽象的、主观的,但在内容上则是具体的、客观的,是具体化学事实、概念、原理在学生头脑中的概括、反映。每一化学观念都有其具体的基本含义,这些基本含义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一些知识形态的化学观念,也叫做基本理解,它在字面意义上反映了物质化学运动的本质与规律。正是因为化学观念可以以知识形态存在,成为师生视野中的实在之物,才使培养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实践成为可能。就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中学化学课程的奠基性作用而言,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物质变化观、物质微粒观、微粒作用观、物质结构观、物质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

二、化学基本观念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1.化学知识是构建化学基本观念的载体和工具

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对具体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是前人在长期的化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方法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信念的结晶,对学习者具有思维启迪、方法借鉴和情感熏陶功能。化学科学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学生进行化学文化教育,它不仅具有使学生掌握、运用化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功能,而且还具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化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性功能,从学生日后工作、生活、学习来说,后者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意义要远比前者重要的多。

无论是实用性功能还是发展性功能都是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来实现的,化学思想、方法、观念的内涵也是通过具体知识揭示出来的。因此,化学知识是构建化学基本观念的必要素材,在培养化学基本观念的过程中发挥工具和载体作用,化学知识的学习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起到奠基性作用。

2.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知识的提炼和升华

化学知识浩如烟海,化学物质更是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但是化学在深层次上还是有自己规律的,中学生学习化学就是要通过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发现并掌握化学学科当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增强自己看问题的深度和思维的深刻性。

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完善,使中学生不再满足于对孤立事实和现象的简单理解和应用,转而寻求不同概念、原理、事实之间的关联性试图从微观层次揭示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宏观性质和变化现象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通过对物质的分解与化合以及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的学习,意识到所有物质都是大量微观粒子的聚合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微粒的结构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存在状态,养成用微粒性的观点看世界的习惯,这就是微粒观,是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组成部分。观念不是自己凸现出来的,而是借助于不同层次的化学知识来表达自己深刻内涵的。中学生必须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能够发现蕴含于具体表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所以观念的建构过程也就是培养中学生思维深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

3.化学基本观念和化学知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知识的提炼与升华,化学知识则是化学基本观念的外化和物化。学习化学知识是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手段和途径,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和归宿;观念一旦形成,可以使学生更自由、更充分地获取化学知识,而知识的丰富又促使观念的内涵更加全面和完善。

化学基本观念立足于具体的化学知识,却又高于具体知识,是化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提炼与升

转贴于http://

基本生物学知识篇6

智力的开发与发展,创新与创造能力的挖掘与培养,皆离不开基本概念。高中生物亦如此,本文笔者将针对如何提升高中

生物概念教学效果做以下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设疑对比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生

物的概念,它们是抽象的,学生往往不易于理解。教师可

以利用民间谚语,便利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

富多彩;设疑法有效地分解基本概念的难度,通过对比法

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概念图可使原来

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学科知识结构(或图式)要以事实、概念、原理、规

律等为基本要素。其中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如果

把知识结构比喻为一个生物体,那么构成这个生物体的基

本单位就是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是掌握

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条件,是培养科学素质

和创新素质的基本单位。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概念学习尤为重要。高中生物教

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生物概念,它们

是抽象的,学生往往不易于理解。新课标对一些重要的基

本概念则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说明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基本概念,

从而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每

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现结合生物学概念教

学的实践,谈几点感受。

生活中由谚语引出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流传着很多谚

语包含着生物学知识,只要稍加利用,对概念的认识和理

解很有帮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

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母九子,连

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飞蛾扑火”反映

了生物的应激性。“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子”是生物

的条件反射。“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

用,一定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

学生学习的作用。设疑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设

疑就是根据基本概念的“内涵”(即基本概念的本质)和“外

延”(即基本概念的对象范围),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设

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从而达到掌

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

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

本概念。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先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

原料、条件及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能量转变,然后在掌握

和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可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

此时学生自然就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还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可能出

现的障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有效地防止学生对概

念内容想象的过宽或过窄。例如内环境的概念(包括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为防止学生把内环境中的血浆说成血液,

可重点提出:血液有哪两部分组成?)(血液包括血细胞

和血浆)显然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

设疑是我们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方法之

一。设疑可以使学生产生联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但必须

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设计并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不

可面面俱到。让我们采取灵活、适度、明了、针对性强的

设疑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想象,使学生准确掌

握和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

下转82页

作者简介:刘德洪,男,(1962年――),湖北省安陆市人。1982年毕业于孝感分院,后进修毕

业于湖北大学。自82年以来,本人一直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83年曾参加湖北省农基教材编审

工作,多年来致力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探讨和班主任工作研究,多篇。

上接90页

可以采用对比法把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基本概念,

从几个方面进行逐项的对比,从中找出异同点来,以便明

确其本质特征。通过对比法可以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清楚

地加以区分。通过前后对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新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对前面基本概念加以复习巩固,温

故而知新。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也可以从反应场所、反

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四个方面与已学的呼吸作用

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既可准确掌握和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知道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以二氧化碳和水为

原料,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同时也加加深对呼吸作用的掌握和理解两者的关系。

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分类,将类似的知识进行比较,也

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例如,植物育种的知识分布

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复习时可将它们整理在一起,进行

对比,区别不同育种概念。

概念图可以用于新授课中建构知识结构,也可以用在

•82•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复习课中建构知识体系。运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复习生物知

识,可以对不易理清的各种概念和原理有进一步了解和更

深入的认识,还可使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

系统化,机械的知识灵活化。既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

以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以

构建概念图为平台为学生创造使用、互助、民主、开放的

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使用意识和合作能力,也促进了

师生之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我对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学进行系统、

全面、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

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

基本生物学知识篇7

【关键词】理论指导知识体系感性认识

新课程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有所缩减,考纲要求也有所减少,能力要求也在降低,高考中直接考试的内容也少了,那是否就表明了这一部分内容就不重要了呢?复习时就不必下功夫了呢?笔者认为,这绝对不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构成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和骨架,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成为其他化学知识之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相连,近几年高考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加强了元素知识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结合,故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其实没有降低。复习时按课本、考纲要求就较简单,可高考实际要求不简单,同时这部分的知识内容繁杂、零碎、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同学们难以系统掌握和运用,那么我们如何适当拓展,把握适当的度呢?

根据高考化学试题的要求,针对该专题知识点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可适当地渗透和铺垫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依靠理论指导,减轻记忆负担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尽管很多,但其中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复习时可用化学概念和理论去统率和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而不需死记硬背。例如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运用原子结构相似性和递变性,由同一主族元素代表物的性质去掌握其他元素及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如卤素性质在掌握了氯及化合物性质的基础上,利用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类推出其他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再如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非金属活泼性顺序,可推出某一置换反应是否发生……因此,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对那些可以从化学理论上加以概括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建立结构网络,理清知识体系

元素化合物内容通常多认为杂乱无章,易学难记,但如果按照“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法,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并启发学生依据“由线引点,由点连网,由网成体(立体)”的程序进行复习,则用很少时间就可以掌握这部分知识,便于学生掌握研究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具体地说,首先依据教材所展示的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按课本复习,然后在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出常见的5种非金属、3种金属,共8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主线:

非金属知识主线: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

HClCl2HClonaClo

H2SSSo2So3H2So3H2So4na2So3na2So4

nH3n2nono2Hno3nano3

CH4CCoCo2H2Co3CaCo3

SiH4SiSio2H4Sio4H2Sio3na2Sio3

金属知识主线:

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

nana2ona2o2naoHna2Co3

alal2o3al(oH)3al2(So4)3naalo2

FeFeoFe2o3Fe(oH)2Fe(oH)3FeSo4Fe2(So4)3

这两个知识主线的特点是:(1)表达十分简练,而中学所需掌握的重要无机物,几乎尽列其中。(2)揭示所有元素的知识主线具有相似性,因而具有生成力,有利于学生发挥迁移力预测未知元素。(3)给出研究或学习元素知识的系统。(4)知识主线本身就蕴含着启发式内容,可直接用以进行“主线启发”启迪心智、激发兴趣,诱导求知、指导自学。

三抓住重点内容,带动全局知识

中学化学集中学习了氢、氧、硫、氯、氮、碳、硅、钠、铝、铁、铜等元素,在7种非金属元素中,以硫、氮的知识较为复杂,在4种金属元素中,铝具有两性特点,铁的变价、铁的冶炼都具代表性,专题复习时要重点抓好以硫、氮为代表的7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以铝、铁为代表的4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化学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化学实验,就能较好地掌握全部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每种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各个知识点应以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为重点。这是因为物质的性质反映着物质结构,决定着物质的用途、制法、检验、存在、保存等。因此,对每个重点知识应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复习。

四充分利用实验,加深感性认识

基本生物学知识篇8

1.提高自身素质,保证学生复习质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复习起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复习教学观念的更新,还是复习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复习方法的改革与取舍,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会做的事,学生很难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没有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就收不到高质量复习效果。

第一,教师必须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其敬业、勤业、乐业的精神对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积极探索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能够整体把握物理学的理论体系结构,能分析和处理复习教材。第三,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精心地设计和控制复习过程。第四,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掌握知识层次等处理复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五,教师要视野开阔、见多识广,逐步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2.研究教材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复习时教师可提供学案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本,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而复习资料只是课本的补充,知识的深化及应用。课本与好的资料配合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不能脱离课本,完全依赖复习资料。

复习目标的确定要具体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具体设计。“知识和技能”是复习的重点。复习时要梳理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规律,重视概念的引人过程,这有利于认识概念要表述的物理意义,如速度用于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对于规律,要从它产生的物理情景和过程、表达的内容、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和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全面理解,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复习。复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物理研究方法和思想,如:积多求少、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方法;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观察、动手的能力,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深入思考实验设计思想和探究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生的学习会面向具体的问题,明了如何去创新,如何去合作探讨,使知识的传授成为知识的生成过程,实现能力的“迁移”和创新应用。

教师在复习时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做人,做有爱心的人,有科学意识的人,有民族自豪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研究选题

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筛选、设计合理的习题。习题一定要为教学服务,选择繁简得当,难易适度,高而可攀,贴近生活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选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重视优等生,忽视学困生,要通过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形成。注重基础是义务教育性质的体现,有了基础就能更好的发展。

选题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枯燥乏味的、气氛沉闷的复习。选题有综合性,有利于促进学生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就要把复习内容进行整合,选题要少而精,减少无效的重复,获得更多的深入探究、反思的时间,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4.反思

有时,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收不到应有的收效,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经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4.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概括画图表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无精打采,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学生就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就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4.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未见过问题时,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5.解决途径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融入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的目的,教师可以再归纳相关几种解法。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6.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融入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他),引导学生对题目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题一法”为“一题多法”。

7.方案实施

7.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使复习内容能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基本生物学知识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课堂高效课堂反思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91

进入新时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的沉浸在传统课堂教学之中,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就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深刻意识到身负的重要教学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积极的进行反思,本人就一些有助于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与大家分享:

一、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的从多个角度寻找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找出影响高效课堂打造的因素,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在本文中首先对目前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的系统化程度不够

物理既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学生如果能够对物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掌握,那么,不管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还是对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都能够产生好的影响。而就目前高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还不够强,导致学生难以系统掌握物理知识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方面做得还不够,这就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掌握的有效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直接切入新知识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由于学生很多知识点的理解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学生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的物理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存在直接切入新的知识点的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讲解之前难以对与知识点相关的旧知识点进行回顾,势必会o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麻烦,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没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现象,因此既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然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导致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自然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也影响了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

(四)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就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而言,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依然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打造高效高中物理课堂的策略探析

为了更加有效的打造高效高中物理课堂,上文对目前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上文提出的问题十分有代表性,当然,除了上文提出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影响高效高中物理课堂打造的因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提升基础知识点掌握的系统性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点的过程中系统化程度不高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系统化的掌握基础知识。为了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如下策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意提升基础知识讲解的系统性,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理解基础知识,对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时鼓励学生针对学习的基础知识,梳理出清晰的知识框架,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的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同时对提升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二)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

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切入过于直接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引导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新的知识点。例如本人在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前,会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复习一些与新知识点学习相关的旧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就不会显得十分突兀,同时引领学生复习与新知识点相关的旧知识点,也扫除了学生在新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物理学科的趣味性挖掘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善于取决学科的趣味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科学习积极性。

(四)积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基本生物学知识篇10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各知识点已有一定认知,但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通过一定主线连接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关系,并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生物学事实,同时,能熟练地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这在综合复习中就要把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便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从面到点,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

综合科目考试首先强调的是学科内综合,在综合复习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挖掘生物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节与节、节与章、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形成完善和综合的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形成生物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笔者认为,在综合复习中采用从面到点的方法有利于达到此目的。如在复习时可通过“细胞”“新陈代谢”“Dna”“染色体”等专题进行综合复习,以此为面,引出各相关知识点。在复习中教师通过设疑、引导、提问、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建立一套知识网络,教师再予以完善,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能力。如关于“染色体”可形成如下网络:

运用这些知识图解复习,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教材各章节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一个概念、原理从全面、系统、立体的角度认知,避免知识之间的脱节现象,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二、由内到外,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要求学生“能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关现实问题,能够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在高考综合复习中,由课本内知识联系解决课本外的知识,不仅可以巩固生物学基本知识,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动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要求师生多搜集与生物相关的社会热点,以此为背景编制成习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如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可编制习题为: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启动于是1990年,由美、英、日、德和中国的科学家研究。2000年6月26日,六国科学家绘制出人类基因组框架。科学家对人类基因的面貌又有新的发现,经过初步测定和分析,人类基因组共有32亿个碱基对,包含了大约3万到4万个蛋白编码基因。研究还表明,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同源。人类17号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几乎都可以在小鼠11号染色体上找到。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条染色体上碱基的排列顺序,它们分别是。

(2)人类基因共有32亿个碱基对,其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体讲是指。

(3)人类、线虫、酵母等生物有共同的基因,说明这些生物在进化上具有。

(4)人类基因组蕴藏有人类生、老、病、死的绝大数遗传信息,破译它将对疾病的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知,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关知问题,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不仅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还能体现高考时代感和先进性,是高考试题的热点,因此,在综合复习中一定要予以重视。

三、由此及彼,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