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养老规划理财方案十篇养老规划理财方案十篇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8:59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篇1

关键词:通识课程;投资与理财;建设;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当前,国内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论述可谓“见仁见智”,目前,理论界比较认可的是李曼丽博士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表述。她采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界定方法,对通识教育的内涵从性质、目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从性质上说,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从目的上说,它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从内容上说,它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随着经济和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投资与理财得以广泛兴起,理财规划必将成为经济金融界的热门话题。《投资与理财》通识课程是投资理财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课程着重于专业技能实训,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初始岗位为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公司等行业的客户经理、理财规划师助理等一线理财工作。课程要求学生能熟悉各种理财工具的特点及风险收益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为目标客户设计出理财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工作任务的仿真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生对理财工具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理财规划能力。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实训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投资与理财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很强工作,投资与理财毕业生必需学习证券、金融、保险等综合理论知识,掌握各种金融理财产品,熟悉理财服务的基本规范和流程,并熟练运用理财技巧。在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投资与理财》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紧密围绕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努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在推进案例分析和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将国家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知识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起重要支撑作用。本课程开设是在学生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的。《投资与理财》课程的学习为学生理财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开设与前后课程连接恰当。

二、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投资与理财》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提供理财咨询、制定理财方案等职业能力为重点,满足一线岗位专业素质需要为目的,通过与行业合作,开发和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考试紧密融合,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岗位素质能力和要求。主要理念和思路如下:

(一)以理财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本课程设计以完成理财规划工作为导向,将理财规划师岗位工作分解为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学习项目,在各个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学习领域,设计学生情境。学习项目和学习情境设计以岗位的基本素质、基本业务、基本规范和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突出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分解融合到所选的理论知识中,做到“课证融合”。通过设计市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实训练习,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一线理财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二)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和设计

根据高职[16号文件]要求,在课程设计中,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项目课程方案设计及课件的制作,均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讨论分析,参考行业培训标准和理财规划师做业规范,共同开发《投资与理财》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采用校内模仿、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

课程围绕一线理财及理财规划师岗位能力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化教学,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安排紧密围绕工作内容和岗位任职能力展开。通过实时的经济时讯、依托国内外证券市场、经济、金融市场以及校内实训室模拟软件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学习创造接近真实的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氛围,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融资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教育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税收筹划等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

(二)能力目标

具备现金需求分析、现金规划方案制定的能力;具备制订住房消费方案、汽车消费方案、消费信贷方案的能力;具备分析客户教育需求、制订教育规划方案的能力;具备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提供保险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收集客户资料、投资规划、提供各项投资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退休养老规划、分析需求、制订方案、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财产分配和传承客户状况分析、财产分配方案制订、咨询服务能力;具备分析客户纳税状况、制订税收筹划方案的能力;具备完成客户的财务分析报告、综合制订各分项理财规划具体方案的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个人理财的一般原则,熟悉和灵活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为以后的个人理财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些基础上,能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经济因素,制定出合理的个人理财规划方案,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和理想。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

(一)课程教学重点

与客户面谈沟通,建立合作关系的技巧;家庭财务信息收集、填写;客户住房目标设计、还货报表编制;教育目标的确定、编制教育投资;保险方案书制定;养老金筹划方案编写;养老金筹划方案编写;投资工具的选择、投资组合方案配置;避税方案设计;理财规划方案执行等。

(二)课程教学难点

理财合同的设计、签订;具备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贷款还款方法比较、住房选择;教育投资计算;人险、寿险、财险的知识;养老需求分析、社会保障及法律知识运用;金融产品分析、收益率计算、投资组合;个人所得税计算、应纳税额计算;理财报告撰写等。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一)以理财服务工作过程为基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理财工作过程分为:建立客户关系――收集客户信息――财务分析评价――制定理财方案――实施理财方案――跟踪理财服务等组成。按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熟悉理财基本工作业务流程和要求―提供简单理财服务―提供综合理财服务。将理论知识讲解、业务流程操作融入到各项目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体现课程安排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按理财规划工作内容设计学习情境

将理财规划工作内容根据工作过程的需要整合到各学习情境中,在综合实训室,采用与工作过程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边学边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强化四个环节的工作

岗位认识,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参观、交流感受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能力要求、岗位知识要求、岗位素质要求;校内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模拟仿真系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训练,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社会实践,通过假期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了解产品,服务社会;顶岗实习,通过半年顶岗实习,实现工作真实体验。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方面,本课程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技能、标准为载体,利用校内模拟实习基地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一)“工学交替”

利用校内实训环境,结合理财软件应用,让学生体验《个人理财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实务操作,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在实训环境下不仅消化理论课堂知识,同时,对工作岗位有一个基本认识。

(二)“任务驱动”

以理财实际业务为主题单元载体设置学习情境,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将知识、技能有整合排序,以各项目驱动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生以理财规划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最后又以综合实训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学习,职业能力将得到真实提升。

(三)“项目导向”

结合岗位能力要求提出项目内容,由主讲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理实一体化”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融“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边学边练。借助多媒体设备、ppt课件、专业教学软件进行理论讲解,然后通过分组进行实训操作。多媒体的强大演示功能和老师的现场操作与分组实训的结合从而实现“互动式教学”。从而让学生达到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六、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名称:投资与理财综合实训室

条件:配置电脑50台,其中教师机1台,服务器1台,学生用机50台。内部组建局域网,与校园网互通。服务器安装有智管财务管理软件、用友财务软件、oFFiCe软件、世华财讯金融系统及操作系统等软件满足专业教学。

功能:为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平台和模拟实训平台。理财规划、投资咨询、财务核算等。

实训项目:证券投资、期货实务、理财规划方案设计、理财软件综合应用等。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实训功能:实地考察、见习和顶岗实习。

实训项目: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理财规划、投资咨询等。

参考文献:

[1]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

[3]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高雄:“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2011.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篇2

【关键词】金融理财师;理财服务;职业定位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国民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发展中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及欧美债权危机的影响还在加深,我们面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影响因素在增加,尽管2011年10月Cpi回落至5.5%,但过去的大半年都处在负利率的时期,每个家庭财富都面临保值增值的压力,借助金融理财师专业化服务以规避风险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我国金融理财服务尚在起步阶段,理财服务内容主要是银行、保险、证等各领域的理财产品营销,而不是依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无法满足客户既可以规避人身、财产等风险保障,又可以包含子女高等教育、税收筹划与遗产安排、养老金规划和投资等内容的理财需求。因此,家庭理财师服务从产品营销趋向综合理财,是家庭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是金融理财服务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金融理财师服务对家庭财富的重要性

(一)理财服务是实现家庭规避风险的需求

俗话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种种意外事故,2010年4月波兰总统的专机在俄罗斯坠毁、日本今年“3.11”地震海啸、中国温州“7.23”动车事故……家庭财富的“水库”可能因为一次意外伤害、疾病、失业等风险的不期而至会“流失殆尽”。因此,在人们保险保障意识尚且低下,对风险事故普遍存在侥幸心理的当前,需要金融理财师积极倡导“保障在先,投资在后”的理念,把人身、财产以及责任风险通过投保的方式转嫁给保险公司,这是实现财富管理的首要之举。

(二)实现理性消费的需要

现在社会上出现“房奴”、“车奴”、“卡奴”、“网购奴”,这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很多“月光族”,他们没有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缺乏对自身资产与负债能力清醒认识,尤其是年轻一代追求时尚和超前消费,盲目攀比,要求结婚住房百平米以上一步到位,汽车高档名牌,信用卡透支刷卡消费成瘾,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负翁”,要纠正这些非理性消费方式,必须依靠专业理财师的服务,在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后,根据客户的财务能力、风险偏好,为其量身定制适宜的购房、购车信贷消费计划,制定适宜的消费信贷方案、合理使用信用卡借贷,提醒客户警惕网络购物陷阱,进行理性消费。

(三)实现子女教育金储备的需要

子女教育是家庭永恒的课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接受教育的方式多样化,子女高等教育费用已经成为家庭的一笔不小支出,有的家庭子女教育费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高等教育支出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刚性需求特点,必须提早储备,理财师建议客户在子女出生伊始就开设专款专账户为其子女准备高等教育费用(见表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假设客户年化收益9%,学费生活费用增长6%,子女高等教育费用的储备,越早准备就越轻松,如果小孩1岁开始储备,每月只需投入223元,如果小孩15岁才开始储备,每月需准备1147元,需要理财师给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和专项规划,一方面早期储备,越早越轻松;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宜的投资渠道,在稳健安全的原则下不被通货膨胀和学费增长幅度所腐蚀,达到提早储备子女高等教育金的理财规划。

(四)满足实现“老有所养”的老年退休生活需求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13.26%,每年增长3.2%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6倍左右,家庭规模小型化并呈现为“4-2-1”或“4-2-2”的倒金字塔形状,独生子女对老年人的照顾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精力上都力不从心;另外,退休期对每个来说是都要经历的时期,时间跨度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是家庭理财规划内容中“权重”最高的部分,人生一世,老年幸福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要规避老年期无能力生存、无能力看病、无能力雇人照护的风险,就必须提早规划,未雨绸缪,在专业理财师的指导下制定退休规划方案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确保在退休时达到预期的养老金储备金额。

此外,理财师根据客户的需要及时提供家庭税收筹划和遗产安排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对家庭财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我国金融理财服务现状:产品营销型为主体

笔者走访调查了北京多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公司单位,了解各公司提供家庭(个人)理财服务的情况,总体上以营销各自产品为主体,兼有家庭财富管理综合方案的制定和跟踪理财服务的项目,综合理财服务业务量占也比较少。

(一)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服务

商业银行网点都成立了“Vip专柜”、“理财工作室”等不同名目的理财专门机构,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许多银行理财工作室从事咨询服务的人员都参加过专业理财培训,取得国家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证或金融理财师(aFp\CFp)执业资格证,理财服务内容主要以推荐客户购买本银行的理财产品或代销的基金、保险等产品,为客户制定综合理财方案的服务较少。

(二)保险公司的理财服务

保险公司的理财师一般称为“寿险顾问”,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向客户推销各类保险产品,目前人专业化培训和精细化管理还不够,人薪酬主要靠考核期完成的业绩,这种薪酬考核使得保险人并不从客户的实际保险需求为出发点,而是以业绩最大化为导向,以“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来吸引客户投保,这些兼具保障型和投资收益型的保险产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股票市场低迷,“投资类”保险产品的收益受到影响,当然也没有纯消费类保险产品的保障程度高。

(三)证券公司的理财服务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目前,证公司的客户理财服务主要是提供投资咨询,为开户客户提供投资分析报告,对风险进行善意预警提示。投资是家庭财富增值的有效手段,但投资风险与收益是反向的,追求高收益必然要承担高风险,证理财师对客户投资产品的选择和操作并不提供具体建议,也较少从家庭财富的整体规划角度提供短期、中期、长期的投资策略或子女教育、退休养老规划等专项服务,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常常带来较大风险,比如:有的股民盲目跟风,把自己居住的房子典当去炒股,结果血本无归;有的老年人用多年储蓄的“养命钱”炒股,投资被套牢,老年失去经济来源,等等。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原因之一是缺少专业理财服务,投资首先是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根据自己风险偏好理性谨慎选择。

三、从营销型向综合服务转变:理财师职业定位思考

欧美发达国家理财服务发展的历程表明,从初级的产品营销向专业化综合理财服务转变,是理财师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产品营销是解决客户“要什么”问题,而理财服务则是解决客户为何“因需而要”的问题,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的服务。

(一)综合理财服务从家庭财务健康诊断入手

每个家庭都面对日益复杂,扑朔迷离的金融投资市场,尤其是在目前通货膨胀较高的负利率情况下,实现家庭财富的有效管理首先得从诊断家庭财务健康开始。通过理财师专业的服务,让客户明确其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的情况,计算其家庭财务健康诊断的指标,分析家庭理财现状与理想指标之间的差距,并建议修正资产负债结构或者调整消费支出额度使得家庭财务指标达到正常状态(见表2)。家庭财务诊断是理财规划的基础,能借助财务健康诊断判定客户理财目标的可行性。

(二)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给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方案

美国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提出生命周期理论,被认为是家庭理财的理论渊源,他把家庭依据年龄分为不同阶段,即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退休前期和退休期,其内涵(见图1)在于家庭收入曲线和支出曲线顶峰出现在不同时间段,客户要在年轻时较多的结余弥补年老时的收入不足,维持一生的平均消费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理财的需求和侧重点不同,单身期储蓄最重要,养成消费记账的习惯,做到“开源节流”,把每月工资的10%存下来,就走出了理财的关键第一步,为将来参与投资和成家立业奠定基础,新婚是人生最浪漫幸福的时刻,但也是消费最高的阶段,要满足婚礼开支,安置家业,购置家庭用具,合理规划房贷额,量力而行,理性控制婚嫁费用,同时开始为孩子出生准备专项费用;家庭成长期大约从30岁到50岁,是人生最重要却也是处在“夹心层”较大压力之中,理财的最先项目是为子女高等教育准备专项资金储备,要考虑物价涨幅和学校费用增长因素,确保足额,其次是积极参与投资市场,积累经验,至少不让财富被通货膨胀腐蚀;家庭的成长期必须开始储备退休金,以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方式,长期摊薄投资成本,直接从银行账户定期划拨,起到强制性储蓄的作用;家庭的成熟期是投资理财的最佳时期,无外债,无负担,子女大多已成家就业,个人在工作阅历和职业成就也到了最顶点,家庭收入也达到顶峰,利用自己丰富的投资经验实现家庭财富的增值;退休期是人生收获和享受的时期,要稳健谨慎,确保“养命钱”安全,退休后积极参与休闲旅游,调整身心,确保健康,安享晚年幸福时光(见表3)。

(三)做好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综合消费目标

每个家庭都会面临不同期限的消费支出,节假日或年末出国旅游,是短期消费,“5年后购置一辆价值30万的爱车”是中期理财目标,“为现在1岁的宝宝储备20岁时出国留学费用60万”或者“35岁的张先生每月基金定投500元为自己储备养老金总计60万”等都是长期规划,要实现家庭实现财务的自主自由,依据家庭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结合职业特点、消费偏好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消费目标,评估目标的可行性,并根据市场变化时时调整目标。

(四)控制投资风险,实现资产增值

投资理财是家庭理财最核心的内容,因为很多理财目标要借助投资工具来实现,比如子女高等教育金储备、退休养老金储备等,同时,家庭财富增值不仅是靠工薪收入,还得将除去消费后剩余的资金去实现更多的收益而不是在负利率时期贬值,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随着金融衍生投资品的增多,对投资产品风险的掌控比参与投资本身更加重要。因此,在家庭理财方案设计或理财咨询中,理财专业服务首先要提示客户防范投资风险,用事前制定“止损点”纪律来约束投机和贪婪行为。

(五)借助理财服务,做好合理避税和遗产规划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2011年9月1日调整到3500元,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但是税收筹划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延期缴税或分期缴税,以达到减轻税务负担的目的,使得家庭获得较多的现金收入,由于我国税收法律制度变化较快,条款复杂,普通家庭难以完全明白涉及家庭税收的相关问题,借助理财师的专业服务来筹划税收很有必要。

遗产对国人来说似乎比较遥远,但侯耀文等名人的遗产争端案例一再说明,遗产的提早安排对逝者还是生者都有益,可以让逝者安心,生者安宁,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但通过理财师专业的服务,合理规划遗产,为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是必须的。

总之,鉴于目前负利率时期和投资风险增大的市场环境,通过金额理财师的专业服务,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显得十分重要,但我国理财服务市场尚在起步阶段,没有结合客户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从营销产品到综合理财服务,是金融理财师职业发展的方向,理财师结合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在充分诊断家庭财务健康的基础上,判断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消费偏好,制定包括家庭保险规划、消费信贷、子女高等金储备、养老金储备、投资产品选择策略,以及合理避税和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理财规划,实现客户家庭财务的自主、自主与自由。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参考文献:

[1]李善民,毛丹平著.个人理财规划理论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0-24.

[2]高鸿业著.西方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64-65.

[3]陈工孟,郑子云主编.个人财务策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2-105.

[4]计金标著.税收筹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8-90.

[5]金融界网站,省略/.

[6]东方财富网站,省略/.

作者简介: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篇3

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月光族”,另一个是大龄未婚高薪有房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让自己的劳动所得增值、再增值。

月光男“撞”上买房梦

个人案例

陈团,男25岁,从事it行业,工作两年多,无房无车,基本属于“月光族”,现在北京通州租房居住,今年年终奖分红5万元。

理财目标

①面临攒钱买房需求。②无积蓄,须留一部分现钱活用。

由于客户陈团的两个需求:第一、攒钱买房需求;第二、需要留钱活用。因此,理财规划方案至少要实现3个目标:第一、稳健;第二、相对较高收益;第三、灵活。

理财建议

方案一:中长期理财、能做质押贷款+信用卡

由于2012年房地产降价和银行降息预期较大,最早购房时机会在2012年年底,因此为其推荐1年期左右、能做质押贷款理财产品”,风险较低、锁定相对较高收益。急需用钱时可以提前办理一张信用卡。

方案二:基金定投+定存宝

当前股市波动较大,且从长远来看已处于相对低点,是选择基金定投的好时机。客户可以选择一支历史业绩较好的股票型基金,将5万资金分批定额定投到该基金,多余资金存入“定存宝”账户(1500元起存,3个月自动转存,年收益3.1%)。急需用钱时可以提前办理一张信用卡。

单身女“养老”细思量

个人案例

丰向娟,女,39岁,某外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至今独身未婚。现有一套两居室住房,有车一部。70岁的母亲没有退休金,需要她每月固定支付养老费2000元,老人身体健康。丰向娟今年可拿到50万元年终奖,她如何能在照顾好母亲的情况下让这50万元尽量增值?

理财目标

①支付母亲生活费及意外医疗费。②考虑未来养老。

相对于大多数万元年终奖的人群来说,丰女士50万年终奖的确不是个小数目,在打理上也有更多的空间。

资料显示,丰女士目前独身,一套住房,一部汽车,如果没有贷款的情况下,表明其负债压力几乎为零,现金流非常充裕。而足够的现金流是为任何家庭实现财物安全的基础。丰女士的家庭不同在于,有一位70岁身体健康的母亲,没有退休金,丰女士每月支付2000元供母亲养老。

因此,在未来1至2年没有购房等大宗消费的预期下,如何保障高龄母亲因健康导致现金流大额支出是务必要考虑的因素。同时,丰女士本人养老也是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理财建议

就以上情况估算,丰女士除每年固定支出外,流动性资产占年终奖比例为83%,属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者。就50万年终奖而言,在节假日周期增值是个阶段性目标,而母亲及自身养老是个长期规划。就丰女士家庭理财长期规划,建议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资产配置:

其一,稳健类资产配置占40%到50%。这类产品一般以银行各类理财为主,投资范围一般在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及大额存款,目前如上所说收益较高且稳定,并且风险普遍较低。即使一些与黄金,汇率挂钩的理财,通常情况下本金都是安全的,但挂钩收益会明显高出同类理财2-3%个点。这部分配置像防火墙,可以在投资产生风险时有足够的安全补充。

其二,风险类资产配置30%至40%。这类产品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纸黄金,各类信托及部分金融衍生产品。目前阶段,建议基金操作为主。目前证券市场的估值水平非常低,对于空仓的客户买入的机会逐渐成熟,但鉴于市场仍有震荡,建议配置不同基金种类的比例,如股票基金占总投资额的20%,债券基金可占到50%。

2011年私募基金是个亮点,由于总体规模小,仓位灵活,普遍跑赢市场,有些私募引入担保机制作为安全垫,还为客户增加了10%的收益机会受到投资者青睐。当然,由于证券市场的波动性需不定期调整策略,最好可以到银行求助理财师,做一个未来一年的投资组合。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篇4

2011年,全市89个乡村敬老院建立项目悉数按期竣工,组织新入住五保白叟3454人,五保集中供养率已到达30.1%,圆满完成了当局下达的任务义务。2012年,但愿经由各县(市、区)的通力合作,相同圆满地完成义务。方才,市民政局李仁发局长传达了《市人民当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市2012年乡村敬老院建立任务方案的告诉》,这个方案是经市当局研讨经过的,对2012年乡村敬老院建立任务提出了明白的要求,各县(市、区)必然要仔细进修,并不折不扣地落实。下面,我就实在做好全市敬老院建立任务再强调以下五点定见。

一、充沛看法增强乡村敬老院建立的主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在增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立,愈加表现了党中心以报酬本、民生为重的在朝理念。乡村五保供养对象作为当时乡村居民中最非凡、最坚苦、最弱势的群体,保证好他们的生涯既是中华民族尊老喜欢老传统美德的表现,也是各级党委和当局义无反顾的责任。跟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开展,乡村五保供养任务获得了不时完美和进步。2010年以来,国务院新修订的《乡村五保供养任务条例》和当局公布的《施行〈乡村五保供养任务条例〉方法》陆续施行。做好乡村五保供养任务不单是义无反顾的责任,更是司法律例付与我们的职责。假如当局做欠好这件事,就是当局缺位,不依法做事。新的条例和方法顺应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变革开展的新情势,对传统乡村五保供养准则进行了具体变革,将乡村五保供养对象归入了公共财务的保证局限。委、当局延续三年把进步五保集中供养率列入拟办妥的关系人民群众亲身好处的十大实事;市委、市当局也把这项任务列入了2012年拟办妥的关系人民群众亲身好处的十大实事,并依据我市实践,提出:本年我市五保集中供养率在11年到达30%的根底上再进步15%,到达45%;争夺“十一五”末使全市乡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到达75%以上。可以说,市两级当局对乡村敬老院建立任务高度注重,严厉要求。因而,各级各有关部分要充沛看法加速乡村敬老院建立的主要性和需要性,接纳实在有用办法,扎扎实实做好这项任务,确保2012年全市乡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到达45%,为完成老有所养的目的奠基坚实根底。

二、实在做好敬老院建立项目规划

依照乡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到达45%的目的要求测算,2012年,全市还需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711人、新建房子2181间、新增床位3711张(个中,禹州市需新增房子72012间新增床位1204张,长葛市需新增房子328间新增床位557张,县需新增房子292间新增床位495张,鄢陵县需新增房子363间新增床位619张,襄城县需新增房子452间新增床位768张,魏都区需新增房子6间新增床位10张,开拓区需新增房子21间新增床位37张,东城区需新增房子11间新增床位17张)。要完成这一建立义务,搞好项目规划是前提。市民政局担任制订全市敬老院建立总体规划,并依照“争夺‘十一五’末全市乡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到达75%以上”的目的,制订分年度建立方案。各县(市、区)要在对辖区乡村五保集中供养情况查询摸底的根底上,本实在事求是、量体裁衣、资本有用应用、科学规划、合理结构的准则,制订出实在可行的总体规划和建立方案。详细建立项目要依照以乡镇敬老院改建和扩建为主、有前提的当地要建立适度规划的中间敬老院为辅、以在遥远山区有方案地建立敬老院分院为增补的要求,在情况较好、交通便利的当地合理选址,并将需新增的房间数和床位数落实到各个详细建立项目上。近年来的理论标明,村级敬老院因为规划小、供养对象少、根底设备差,治理效劳程度低,曾经对乡村五保集中供养任务发生了不良的影响。为进步效劳治理程度,推进敬老院完成规划化、集中化,从目前起,要限制村级敬老院开展,倡导有前提的县(市)建立中间敬老院。为确保完成45%的集中供养率,要充沛应用原有的资本,2012岁尾前要确保11年前建成的敬老院入住率到达100%;还,2012年新建的敬老院要确保按期入住终了。关于乡村敬老院建立用地问题,民政厅、财务厅《关于增强乡村敬老院建立、进步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的告诉》(〔2010〕110号文件)已有明白规则,县、乡当局可以对现有闲置房产,接纳无偿划拨等方法来处理敬老院建立的用地问题,也可与空心村整顿、村庄革新连系起来,处理用地目标。

三、积极筹措落实敬老院建立资金

筹措落实敬老院建立资金,是搞好乡村敬老院建立,完成进步乡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目的义务的要害。敬老院建立资金的投入问题,民政厅、财务厅〔2010〕110号文件也有明白规则,总的准则是“以县级财务投入为主,辖市按必然比例予以津贴,财务依据各地敬老院建立完成状况赐与恰当津贴”。各县(市、区)要及早规划,积极请求建立资金。连系我市实践,我市的敬老院建立资金首要从5个方面处理:一是县(市、区)自筹,各县(市、区)要将敬老院建立资金列入财务预算。还,各县(市、区)要积极向上级请求立项,积极争夺国度资金,建立一个中间敬老院,有前提的再建立若干个乡镇敬老院。有集体运营企业的乡镇,可以从集体运营企业收入中列支一局部资金。二是市财务、民政部分要积极向里争夺项目建立资金支撑,减轻县(市、区)敬老院建立资金缺乏的压力。三是市本级财务布置必然的资金,用于以奖代补。本年市里曾经决议筹措300万元资金用于以奖代补。四是充沛发起社会力气积极投资和兴修敬老院,指导民营企业和小我向敬老院投资;可以思索用冠名等方法吸引社会投资。五是各地要充沛发掘整合各类资本,合理应用闲置的办公场地、黉舍、卫生院以及破产关闭的企业房产等资本,经过维修正造,作为敬老院运用,然后降低本钱,处理建立资金缺乏的问题。

要增强资金运用治理。各县(市、区)、有建立义务的乡镇都要设立敬老院项目建立资金专用账户,严厉资金治理,确保专款专用、封锁运转。鄙人拨建院款时,要依据工程进度分批拨付。财务、民政等部分要对资金运用状况进行全程监视反省,根绝贪污、调用等违法违纪景象发作。

四、标准提拔敬老院治理效劳程度

当时,跟着乡村五保集中供养人员的添加,对敬老院治理效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敬老院根底设备、配套设备不到位,效劳程度跟不上,形成了不良影响。因而,要准确处置好建立与治理的关系。敬老院建立是进步五保集中供养率的根底,为更多的五保白叟供应优质效劳是建立敬老院的主旨和目标。要一手抓建立,一手抓治理,两手都要硬。详细要做好四项任务:一是要落实敬老院治理经费。依照《市人民当局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五保供养政策进步集中供养率的告诉》(许政〔2010〕42号)要求,治理效劳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得低于本地最低工资规范,并逐渐树立天然增进机制,做到按月发放。五保供养效劳机构所需的治理资金,按昔时预算,由县、乡财务各承当50%,依照用款进度,由县、乡财务拨入乡村五保供养效劳机构;二是要选配好敬老院任务人员。依照集中供养对象的比例,选择那些可以喫苦耐劳、仔细担任,有喜欢心、乐于贡献、本质较高的人员担任敬老院任务人员;三是要增强敬老院任务人员培训。经过培训,实在进步敬老院任务人员治理程度和营业本质;四是要完美敬老院治理准则。以完好、标准、严厉的准则,保证五保供养任务的有序展开。还,还要经过一致审核认定,对敬老院执行品级治理,评选示范、甲级、乙级敬老院;逐渐树立完美品级治理与效劳人员工资挂钩浮动准则,激起效劳人员的积极性;不时进步敬老院的治理效劳程度,给五保白叟供应一个温馨、安康、调和的寓居情况。

五、狠抓任务落实

要依照《施行〈乡村五保供养任务条例〉方法》规则,乡村五保供养效劳机构由县级人民当局担任组织建立;乡镇人民当局详细担任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乡村五保供养效劳机构的建立、治理任务。因而,各县(市、区)、有关乡镇当局要实在负起应尽的职责,把敬老院建立任务变为盲目行为,当局首要指导要负总责,分担副职详细担任;县、乡、村三级要层层签署敬老院建立项目责任书,做就任务明白,责任到人。

当局各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要仔细实行职责,增强沟通协调,搞好协作共同。市民政部分作为乡村五保任务的营业主管部分,要实在担负起敬老院建立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治理监视的责任,缜密摆设,精心施行;财务部分要依照民政部分提出的资金用处和规范实时筹措、拨付敬老院建立资金;监察、审计、建立等部分要积极搞好共同。

为抓好任务落实,依据第23次当局常务会议研讨确定的定见,要对2012年一切敬老院建立项目执行台帐治理,3月底前完陋习划、选址、资金筹措和投标任务;“五一”前要悉数开工建立;10月底前悉数完工,各类设备配套到位,交付运用;11月底前悉数入住,完成集中供养目的义务,入住率到达100%。民政部分要依照总体工夫要求,连系工程进度,搞好敬老院建立进度计算上报和项目观摩任务。并分四个阶段对各地任务发展状况进行排名,对进步前辈的县(市、区)进行表彰、对掉队的县(市、区)进行传递批判。市民政、财务、监察、审计等有关部分要构成督查组,从5月份起,对各个敬老院建立项目标资金落实及运用、工程进度和质量等状况,按期或不按期进行督查,督查后果向县(市、区)当局函告,还抄报市当局。对无合理来由不克不及如期完成义务的,市监察部分要依照效能责任追查相关规则对责任人执行责任追查。市当局将于2012年12月上旬组织具体反省验收。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篇5

一、目标任务

一是确定岩寺中心敬老院为建设重点,按创建民政文明窗口单位的高标准进行建设,一期新建床位66床(2009年完成);二期新建床位66床(20*年完成),并建设好配套设施,将附近乡镇的五保供养人员纳入覆盖范围,突显敬老院建设工作的亮点。

二是继续扩建潜口敬老院,2009年新增床位14床。并积极创造条件,20*年改扩建杨村敬老院,新增床位30床。

二、建设标准

建筑:敬老院建筑根据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生活需要进行设计。宜为砖混结构的平房院落或三层以下楼房,室内地面应选用平整、防滑材料,台阶、楼梯、扶手等设计要考虑供养对象生活安全的需要,并且不得采用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建筑、装饰材料。

规模:敬老院床位设置。到20*年底,洽舍乡敬老院设定床位20床;岩寺中心敬老院设定床位132床;潜口镇敬老院设定床位22床;杨村乡改扩建敬老院设定床位30张;五保老人居住用房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平方米。

敬老院要配备开展日常工作所必需的用房和辅助用房。辅助用房要设置办公室(办公室应尽量少占面积,以基本满足需要为妥)、厨房、餐厅、储藏室、活动室、医疗室、浴室和公厕等,要创造条件建设用于康体保健、文体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室,配备必要的农副业生产基地。

设备:敬老院要做到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配备必要的膳食制作、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洗浴、消防及办公管理等设备。居住用房配备整齐统一的床、桌、椅、柜、被褥等生活必备用品。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

(二)足额配套资金。凡被列入省财政、民政建设计划的敬老院民生工程项目,按省财政厅财预〔20*〕1718号文件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省下达我区2009年建设任务71床,建设标准8400元/床,省(含财政预算及福彩公益金)补助2930元/床,区(含财政预算及福彩公益金)补助5470元/床。区民政局在多方用足用好民政资金的同时,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足额配套建设资金,加大财政资金倾斜敬老院的建设力度。

(三)建立项目公示和督查制度。实行项目公示制度,敬老院项目建设资金,必须通过政府及媒体进行公示,并对建设资金予以监督审计。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篇6

论文摘要:巴西的非缴费和政府主导型农村养老金计划,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综合考量巴西的成功经验和中国大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家庭保障+土地保障+’零支柱夕,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并且实现政府在“新农保”中制度安排、财政政策以及行政管理上的责任回归,是一项积极而有效的政策选择。

一、引言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和经济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和农业经济在整个人口结构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2007年巴西农业人口354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3%。农业劳动力1150万,占劳动力总数的22%。2007一2008年度巴西农业总产值245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00年11月,我国总人口12.95亿人。其中,农村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城乡贫富差距方面,1970年巴西城市家庭平均年收人为28669克鲁扎多,而农村家庭平均年收人为7569克鲁扎多,两者比值为3.73:l。2004年,巴西10%的富人占有近一半(46.8010)的国民收人,而40%的贫困人口仅占有国民收人的10.2%。中国的城乡贫富差距1983年为1.82:1,2008年上升为3.31:1因此,从农业人口数量多和城乡贫富差距较大来看,同为“金砖四国”的发展中国家,中、巴两国有着极其相似的境遇。此外,两国在国民经济基础、社会政策发展态势等方面也有着颇多的类似之处。在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设计方面,巴西坚持非缴费和政府主导的原则,而中国在《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也强调要发挥其它养老方式的特定功能,强化政府在财政、制度、管理方面的责任。因而,选择巴西的农村养老金计划作为考察对象,能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巴西在1971年实施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由1988年新宪法的制度调整,形成了目前非缴费、政府主导的农村养老金计划。中国则以1992年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方案》)为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标志。但是,从1998年起,这一制度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作困难等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参保率从1998年的8025万人和22.8%降到2006年的5374万人和16.5%。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这项惠农政策并没有唤起农民的持续热情,被称为“旧农保”的首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也在惨淡经营中日渐衰微。2009年,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施以养老保险的政策保障。决定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指导意见》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

通过对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的研究,本文认为至少在以下两方面可以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制度设计提供政策借鉴。首先,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还较为贫穷,让全体农民以参加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型养老保险作为养老的主要方式,具有较大的不现实性。所以,应建立一个非缴费型的“零支柱”模式,由政府承担主要供款责任,解决因贫困而无法参加缴费型养老保险农民的生存问题。同时,充分重视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在解决农民养老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出一个“家庭保障+土地保障+零支柱声,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其次,在目前大力推进的“新农保”中,应重新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实现政府在制度建设、财政政策和行政管理中的责任回归。

二、巴西非缴费型农村养老金计划释读

20世纪20年代初,为缓和劳资冲突,巴西政府在国有企业和较大型的私有企业中按行业建立了退休和抚恤金制度,通过碎片化的制度安排,基本解决了有雇主职工的退休养老保障问题。但是,这些制度始终没有涉及到农村劳动者的养老保障问题。直至1971年,巴西军政府才颁布第11号补充法,制定了“救助农村劳动者计划”,将农村劳动者纳人到社会保险体系中。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一开始就采取了被称为“特殊的养老保险”政策,即为农民提供保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救助养老金。1974年,政府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无论农民是否交纳过社会保险金,政府每月都会发给相当于最低工资一定比例的生活费。川至此,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非缴费型农村养老金计划得以确立和实施。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席卷拉丁美洲的大环境下,巴西也没有放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非缴费特征。

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在规制方面也是不断调整的。1971年的初始制度中,保障对象是农村男65岁以上、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寡人口。养老金领取者需出示一个和城市职工缴费年限相同的参加农业劳动年限的证明,并接受当地政府部门的“家计调查”,作为是否符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当时规定,养老金的直接领取人仅限为家庭中的“户主”,也就是说即使老年人配偶尚在,而且符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也只能有一人享受此待遇。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十分低下,仅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1/2,寡妇领取的养老金更少,仅为最低工资水平的1/3。资金筹集方面,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包括农产品初次买卖价格中2.1%的缴费,并且要求城镇雇主缴纳3%的工薪附加税,作为农村养老金计划的资金来源。虽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城镇雇主缴费较高、领取者局限在“户主”等,但这一养老金计划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在20世纪70年代末,每月大约有80多万人领取养老金,大大缓减了农村老年贫困者的养老问题。

1988年,巴西新宪法对农村养老金计划做出了新的规定。新宪法中再次强调了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主导责任,并且把国家为农村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原则予以确立。新宪法规定,养老金的领取对象扩大到配偶,也就是由过去仅仅“户主”领取扩展为夫妻二人共同领取,这对改善老年生活具有实质性的意义。领取年龄方面,由原来的男65岁、女60岁,调整为男60岁、女55岁,充分显示了政府对农村劳动者的关怀与照顾。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养老金领取者统一享受等同于当地最低工资的待遇水平,废止此前1/2,1/3的低水平限制。在农村养老金计划的缴费和给付方面,新制度并不要求农民自己缴费,而要求农产品的第一个买者向社会保障机构缴纳商品价格2.2%的税收。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为有从事农业劳动的年限记录,并且农业劳动时间与城市工人最低缴费年限相同。由于工作年限数据库在农村地区建立比较困难,因此,农业劳动年限由农业用地记录、农产品售卖情况记录或农业劳动者工会证明等方式来确定。

由此可见,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彰显着政府主导性和非缴费性,而且待遇水平和覆盖面都在逐步提升。近年来,巴西在农村养老金计划中又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例如,为扩大覆盖面并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农村居民,新制度提出要建立农村劳动力的纪录花名册,内容包括该农民的家庭成员数、收人水平、主要家庭开支等,目的就是清除那些潜在的受益者,找出那些真正的低收人者,探索合适的“进人—退出”机制。同时,进行了积极的制度整合。政府主张并积极支持协会、贸易联盟和自我雇用者、国内服务人员、农民之间的合作。如果这些措施实施无效,就由社会保险机构或政府建立一项公共措施来提供稳定的缴费制度和财政补助。

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的实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其对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和老年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领取养老金范围的扩大也大大改善了农村的贫困状况。而且,其对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也有重要意义。因为,农村有了非缴费型的养老金计划对于那些在城市打工的农村劳动者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从另一个侧面鼓励了他们回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非缴费型的养老金计划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政府财政负担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筹资问题必然影响到制度的实际效果和可持续性。但是,其非缴费性和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理念与做法,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构建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三、我国非缴费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构建

为老年群体提供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1891年丹麦政府引人了由地方政府管理的收人测试计划,对象为6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1897年,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有1/4接受到老年养老金给付。在其后二十年间,新西兰(1898年)、澳大利亚(1908年)和瑞典(1913年)都引人了体现其自身特色的非纳费型老年养老金计划。〔吕〕基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经济欠发达的实际情况,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也应以非缴费为原则,在农村构建一个“家庭保障+土地保障+零支柱”的养老模式。

(一)家庭保障功能的提升

家庭养老保障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家庭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在养老方式选择方面人们也依赖于家庭,家庭一直担负着赡养老人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庭规模经历了从“大型家庭”到“小型家庭”的演变,但家庭养老作为家庭的一种基本职能并没有被完全取代,变化着的只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现代的家庭养老的方式转换。一份来自农村地区养老意愿调查资料显示,从青年人的养老保障方式来看,77.2%的青年人希望将来依靠子女养老,10.4%的青年人希望利用年轻时的积累养老,而青年人中仅有0.8%希望将来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从青年人希望的养老地点来看,94%的青年人希望在家中养老,仅有2.1%的青年人希望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从青年人所希望养老的照料者来看,51.8%的青年人希望将来由子女照料自己,33.8%的青年人希望将来自己照料自己。另一项调查也表明,目前99.5%的农村老人居住在家庭中,99%的农村老人生活费来源和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农村老人的生活和交往以家庭为主,半数以上的农民把养老保障的希望寄托在家庭上。此外,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不通畅以及与外界接触较少,所以对于农村老人来说,他们的精神活动与精神需求的满足只能与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因此,家庭养老保障在当代农村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土地保障功能的强化

土地是农民天然的生产资料,以家庭保障为主的养老方式必然要求强化土地保障的功能。因为,农民作为生产者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可以把收人来源作为养老的资金需求。而且,当老人没有劳动能力或者不愿意劳动时,也可以把土地转包给其他人耕种,来换取养老资金。遇有征地或土地被占用时,农民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补偿作为养老资金。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保障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例如,耕地面积数量递减,越来越难以承担广大农民的养老需求;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得农业经营的绝对收益越来越低,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种地亏本,大大打击了农民从事农业劳动的积极性。基于土地保障在农村养老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必须通过多种措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强化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第一,通过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比较利益水平,提升土地的保障能力。第二,积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和加工增值程度,同时,改善政府对农业的调控方式,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支持。第三,积极鼓励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使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以股份的形式界定给农民,农民可按股分红。此外,各地应尽快建立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通过反租倒包、转包、租赁、土地产权人股、大户托管等形式,合理有偿地流转起来,使农民从土地上获取更多养老支持。通过以上政策措施,让农民从土地上得到更多的回报,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零支柱”的政策设计

“零支柱”是世界银行在1994年提出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的基础上,经过长达10年的调研于2005年底在其报告《21世纪的老年收人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上提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意指建立在非缴费基础上,由政府提供最低水平的养老金待遇。它主要是从社会保障公平性和普惠性角度出发,认为作为一个合法的公民,其有权从国家那里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以实现老有所养。可喜的是《指导意见》规定,对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就是一种普惠型的“零支柱”养老保障模式。但是“零支柱”的筹资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本文认为这一资金来源必须是国家财政专项拨款。虽然,在《指导意见》的基金筹集部分做出如下规定:“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但是,考虑到国家财政供款的压力,这个“零支柱”的资金来源还应该更加广泛、更加稳固。本文认为,鉴于其完全财政拨款的性质,可以考虑与民政部门负责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整合,在筹资方面探寻相关制度的配合与支持。通过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结合,可以缓减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上的财政压力。而且,“零支柱”的待遇标准也不宜定的太高,应定位为“保基本”的最低保障养老金。

四、政府在我国“新农保”中的责任回归

我国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上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2009年试点运行的“新农保”。这一制度将成为我国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的最终渠道。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保险要遵循责任分担的原则,但政府必须在这一制度中承担主要责任。在巴西农村养老金计划的实践中,政府担当了从制度制定者到组织实施者再到资金提供者等多种重要角色。通过这些政策举措,不仅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对我国来说,与“旧农保”中政府责任缺失相比,“新农保”实施中政府必须在行政管理、财政政策、制度安排等方面实现责任回归。

(一)强化政府的行政责任

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行政责任包括:建立相关制度以及对制度的实施进行管理和对制度的过程进行监督。制度建设方面,巴西通过1970年代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再经由1988年新宪法的相关条款,最终建成较为成熟的农村养老金计划。纵观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也都是在经济水平发展到较高程度,后于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我国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92年的((基本方案》和2009年的《指导意见》则标志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与重启。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与监督既包括经办管理也包括基金管理与基金监督。经办管理方面,《指导意见》就农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等情况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内容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基金管理方面,《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要全部纳人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基金管理中要从县级管理做起,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最终实现省级基金统筹管理。当然从保险的“大数法则”来看,基金管理必须最终实现全国统筹。在制度的监督方面,主要是对制度在试点地区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政策要求的评估监督,并且对资金的筹集、上解、下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同时,在机构监督的前提下,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强化政府的财政责任

与巴西类似,建国后我国采取了优先发展城市和建设工业的的战略选择,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责任弱化,甚至以牺牲农村的利益来换取城市和特殊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测算,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仅征用农地的价格“剪刀差”,政府就从农村拿走2万多亿元。因此,在目前城市发展远超农村,农村制度建设落后所导致严重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国家有责任补还对农村所欠的“债务”,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措施,负起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责任。我们也从《基本方案》和《指导意见、的比照中看到了政府财政责任的回归。《基本方案》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原则。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但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私有化改革,不同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没有任何乡镇企业,国家通过对乡镇企业予以税前列支以实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也就无从谈起。《指导意见》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原则。而且国家还为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人,提供“普惠式”的基础养老金。可见,“新农保”方案中明确强化了政府的财政责任。但是,社会建设是一个包括方方面面的综合体系,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扶持资金的大量投人必然对其他事业的建设产生“挤兑效应”。因此,政府需宏观把握、高瞻远瞩动员多种资金积极投身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三)实行强制分配制度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篇7

一、引言

“环境经济学”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随着人类对经济与环境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而形成http://的一门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相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主要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涉及人、社会、经济和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养成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理念,以及运用“环境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初探

“环境经济学”是人类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学科,考虑到该学科的独特性,在进行“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对“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进而深入理解国家各项环保政策,同时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公民。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这样反馈:很难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或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即对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理论理解不深入。后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引入大量的教学案例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反馈。案例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上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由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开展案例教学方法也是“环境经济学”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因此如何选择典型、真实以及与时俱进的环境经济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例如在“经济学基础”部分,其中有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讲述中,就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法来讲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虽然是增加的,但边际效用最终将趋向下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对我们后续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边际效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没有很多经济学基础知识的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理解起来较困难,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更是“不知所云”。而如果利用案例分析法来进行讲授,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的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也不断减少(边际效用降低),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通过这个形象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容易掌握抽象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使同学对该规律的理解更深一层次。

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我们在讲授“环境经济政策”部分的“生态补偿”政策的具体内容时也利用了案例教学法进行了讲授。“生态补偿”政策是指对损害资源与环境的行为进行成本收费,加大该行为的成本以激励损害行为主体减少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对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或奖励,以达到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从字面来理解“生态补偿”政策的内容很好理解,但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还是很难深入理解该政策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方面的优势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一个“千岛湖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案例:千岛湖(新安江水库)位于钱塘江上游,是杭州市及其下游县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也是部级最大的森林公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开展“生态补偿”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1)水源保护区和受益区清晰。淳安县作为主要集水区,为千岛湖的优质水源做出了贡献和牺牲,杭州市及其下游县市是主要的受益区。新安江水库的建设,使身处千岛湖库区的淳安县经济发展水平倒退20年,淳安县是最大的保护者和损失者,应该得到补偿;(2)在出境断面水质监

转贴于http://

基于智利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尝试http://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采取的方式包括降低养老金发放水平,增加养老保险缴费,推迟退休年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等以保持养老保险体系的财务平衡,其中最激进的要数智利养老保险制度私有化改革。

一、智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因分析

1.现收现付制,收不抵支

由于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现收现付制养老金财务平衡困难,收不抵支。而20世纪70年代末,失业群体不断扩大,非正规就业群体日益膨胀,参保覆盖面一直下降,使这一制度陷入全面危机。

2.养老保险体系分割,待遇水平差异大

智利种族构成复杂,并存在强权政治,社会等级分化明显,并未建立适合社会底层众多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养老保险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特权大众化现象”,这导致智利的养老保险制度出现扭曲。

二、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的比较

1.应对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主要是指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对于具有指数调节机制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体系而言影响不大;而基金制下的个人养老金来源于个人账户的投资,所以养老金的实际价值极易受到影响。

2.应对政治风险

在现收现付制下,可能由于某种政治压力而不得不改变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缴费率、替代率等重要参数,从而影响养老保险体系的均衡。而在个人帐户式的基金制保险体系下,一般来说个人的养老金基于个人帐户中的储蓄,受政治风险影响不大。

3.投资回报率

个人账户制养老金计划较高的回报率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因,而全球人口增长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养老金替代率的居高不下,给收现付制养老金计划的财务均衡也带来一定的压力。

但是,还是存在两个隐忧:管理成本和转制成本。

4.管理成本

dc计划下,国家如果允许不同类型的公司良性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但是,账户的规模结构决定了管理成本的大小。智利、英国等国的可选择账户,就是个人账户的分散管理的一个方式,如果合理的对个人账户进行集中管理,形成规模效应,管理成本自然会降下来。

5.个人账户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流动

db计划容易促使人们过早退休。而dc计划将个人缴费放入个人账户,便于职员更换工作时携带,缴费和收益紧密相连,体系比较透明,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流动,还可以减少劳动力市场的扭曲。

三、智利改革成功的经验总结

1.自由市场机制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互动

智利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养老基金的市场运营方式,即由私营公司通过市场竞争和投资运营为参保人提供尽可能大的收益。

政府不再直接干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建立相关机构对经济活动实施监督和管理,从而充分发挥私人部门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样,基金管理公司才有可能进行独立的管理和运营活动,养老基金才有可能通过一个富于竞争性又受到严格监督的资本市场取得较高的收益,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了资金来源,双方的互动推动了自由市场机制和资本市场的完善。

2.国有企业私有化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互动

1974年智利启动了国有企业私有化计划,使政府筹集了大量资金。1985年后,养老基金被允许购买公司股票,相当多的养老基金投向私有化了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也通过出售股权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

3.政府发行债券

在改革前,由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缺口需要政府的大量补贴,国家财政负担沉重。改革后,政府发行退休债券及长期债券保证原制度承诺的责任,这有利于在较短时期内将巨大的财政负担向未来推延和分摊,同时还保证了养老基金投资的高回报水平,二者实现了良性循环。

4.使社会群体受益

转贴于http://

改革后,强势群体的既得利益通过政府发行的退休债券获得部分补偿;在基金制中,高收入决定高缴费,高缴费决定高待遇,高收入的强势群体的权利直接在制度设计中得到体现。对于低收入者和普通大众而言,由于http://基金制使政府从以前那种为养老保险制度提供财政补助的沉重财政负担中解脱出来,因而得以对最低养老金和社会救济养老金制度作出安排。

四、对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思考

1.转轨的成本

如果要获得基金制下较高的收益率以及财务均衡,就必须在转轨的过程中逐渐消化转轨成本,而这必然会使处在转轨过程中的一代人的福利受到损失。因此如何分摊转轨的成本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投资风险的存在

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决定于经济增长以及投资产品的选择,而dc计划极易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因此,制度转轨后如何完善风险防范、担保和监督体制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个人账户投资选择权的问题

dc计划下的个人账户投资选择权实施条件还不成熟。许多国家资本市场还不完善,机构投资者数量少、规模小,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个人金融知识薄弱缺乏资本投资的知识和技巧,就连较为发达的美国尚有一半人不知道股票和债券的区别,投资选择权的操作实施还有待商榷。

4.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问题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篇8

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杜会福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已广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综观当今实行市场经济比较成功的国家,都无一例外的有着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起步较晚,一度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滞后因素。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首要环节和核心问题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要求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因为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模式筹集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前提和财力保证。

一、我国当前基金筹集的现状及问题

回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

构属于非营利性事业机构,其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开支理所当然应由财政支出。二是通过财政拨款弥补社会保险费用收支不足的部分,即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中,国家财政扮演着“最后出场”的角色,是社会保险的后盾。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各个项目发生困难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国家财政包括各级地方财政在内要给予适当补贴。诚然.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应按照保险的原则,主要由企业和个人负担。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均是这一方式。但社会保险一旦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财政必须给予补贴。因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是不允许出现收支不平衡的,具体而言,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困难时。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失业保险计划发生困难时,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

政府所承担的上述社会保障基金份额是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的方式进行的。即通过国家预算的转移性支出项目来完成,其资金的来源是政府的一般性税收,支出属于国家预算支出项目。在目前未设立单独的社会保障预算、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所能拨付的社会保障资金也受到整个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但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角度来说,应该明确国家财政究竟应承担多大的份额,给予哪些方面以最后补贴,并测算出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这对于克服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缺乏刚性、非规范化的缺点是大有帮助的。目前,我国有关专家认为国家财政应承担的份额.比例大约是全部社会保障费用的30%一40%(含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基金支出在内),如果是在这个比例之间,国家的负担应该说是有所减轻的。这里还有一点值得说明,财政所承担的社会保障份额并非仅仅指中央财政,也包括各级地方财政在内,如失业救济发生困难即由地方财政予以补贴。

由此可见,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中,国家主要承担的是那些只能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国家只作为支持者、后盾的角色出现,主要还是依靠企业和职工个人。

(二)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障基金的原则下,劳动者所在经济单位(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份额。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我国要逐步采取由企业与个人共同负担社会保障费(税)的办法,并实行养老、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社会保障费(税)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保险费,具体操作办法是;首先,由职工所在企业单位和职工本人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照规定的比例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交纳社会保险费。然后,在企业为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形成统筹基金,以体现社会保险的社会互助性质,职工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费及企业为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的另一部分则记人职工个人帐户。其中,统筹基金主要用于实行个人帐户之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年人的退休金或医疗费。个人帐户主要用于职工个人养老金或医疗费的支付。至于企业和个人所承担的具体比例各项基金有所不同:

1、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比例1995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区按照国务院推荐的两个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的一个方案改革本地区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个方案对我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及基金的设立作了具体规定。各地按所选方案规定的比例迅速组织了基金筹集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22个省、市、区出台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改革方案、全国已有61.7万户企业、8738.2万职工和2241.2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地方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总覆盖面约为1.2亿人。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达1020亿元。但两种方案的实施也导致出现了全国各地个人帐户比例、企业缴费比例、管理层次和待遇支付标准的不同,为此于1997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来各地按照新的统一的方案尽快实现并轨。方案重新规定企业和个人的承担比例。

新方案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人个人帐户的部分),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的,应报劳动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干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有条件的地区和工资增长较快的年份,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应适当加快。同时规定,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

从上述新方案规定可以看出以下几点:规定了企业总的社会保障负担水平,这有利于减轻国有老牌企业的负担,为消除企业之间负担畸轻畸重的不公平现象提供了依据;在企业和个人承担的份额中,随着个人负担份额的逐年提高,企业负担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体现了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个人在筹资中的作用的精神。

2、医疗保险费用的筹集比例由于我国原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因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职工医疗经费紧张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有限的医疗资源又浪费惊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组织在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两地先行进行了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1996年4月开始,试点又逐步扩大到57个城市。这些试点均采用了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其资金来源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两方面构成。

用人单位缴纳的比例,“两江”均规定改革之初以本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与离退休人员费用总额之和为基数,暂按10%提取。今后根据经济发展和实际医疗费用水平变化适时调整。职工个人缴纳的比例,改革起步时暂按本人年工资总额的1%缴纳,今后随经济发展和工资增加逐步提高。为不过多增加职工负担,职工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应在增加工资的基础上进行。

职工个人和用人单位按上述比例缴纳的医疗保险费要按一定比例分别进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帐户。镇江市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个人医疗帐户中的基金来源于三个部分:一是职工个人按年工资总额的1%缴费部分,二是用人单位按职工个人年工资总额10%提取的医疗保险基金,要按不同比例(45岁以上和45岁以下)计入个人医疗帐户;三是用人单位按退休人员个人年退休费用10%提取的医疗保险基金,其中一半划入个人医疗帐户。用人单位为职工缴费的其余部分及用人单位按退休人员个人年退休费用10%提取的医疗保险基金的另一半则进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由当地社会保险机构集中调剂使用。九江市对个人医疗帐户及社会统筹基金的来源也有类似规定。

事实证明,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很好地落实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问题,所以它既可以满足生病职工的医疗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药品浪费等问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益。

3.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比例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是

在1986年7月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失业保险建立至今,发放了大量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费,并建立了一系列转业训练基地、生产自救基地,对解决我国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目前,失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企业要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6%一l%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失业保险费,具体的缴费费率由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保险机构根据本地的失业状况确定;失业保险计划发生困难时,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职工个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均不同于养老保险,它一般都是由政府和企业(雇主)负担,职工个人不交纳或只交纳名义上的失业保险费,但鉴于我国目前及今后的人口和就业压力,我国宜拓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措渠道,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失业保险基金,起步阶段职工个人所缴纳部分可以采取较低的比例,不致给职工个人造成负担。

综上所述,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中,国家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来支撑、支持社会保障事业,企业和个人要按一定比例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这两条渠道,由三方共同负责。那么如何才能明确体现三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三个行为主体的行为、保障三方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这除了加强各项社会保障的立法、执法、宣传工作力度之外,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纳入国家预算进行统一管理,能从根本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应统一纳入国家预算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确立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障费用的原则,并且已着手在养老、医疗等项目上实施或试点,但现在纳入国家预算的仅仅是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保障项目,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军人抚恤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并且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经费虽然包括在预算内,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性支出混淆不清。至于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目前都由其主管部门管理,这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目前还属于预算外资金范畴。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管理的混乱,致使各项基金提取的比例以及管理请水平偏高,结余投资运营混乱,流失、挪用、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陕西省5年内共动用了养老保险基金2.5亿元。因此,为了保证国家、企业、个人各方筹集的社会保障基金能专门用于社会保障事业,必须尽快改变目前预算内、外分散管理的格局,将社会保障资金统一纳人国家财政预算管理。

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就必须单独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为此,首先要将现行的由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组成的复式预算改为由政府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组成的三式预算,并重新划分收支。将社会保障方面的收支全部纳人社会保障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也包括目前尚未纳人、属预算外资金的部分社会保障收支。社会保障预算和政府其他预算之间必须保持相互独立,特别要注是不得将社会保障收人用于弥补政府公共预算赤字或挪作其他用途。关于这一点是许多国家在实施社会保障预算实践中得出的普遍经验。

其次要确定社会保障预算收人的来源。社会保障预算的收人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国家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面向全社会征收的社会作障税,目前我国是按照这一原则征收各类社会保险费;二是政府的社会保障拨款;还有社会保障基金积累部分的投资收益。社会保障税由财税机关会同劳动保险业务部门根据社会保障工作需要和可能共同制定其税率、征收范围,分别由个人和用人单位缴纳;政府社会保障拨款即应由国家财政负担的社会保障支出可直接从政府公共预算划转;投资收益是政府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余额用于投资所获收益。

同时还要确定社会保障预算支出项目。社会保障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拨付给劳动保险部门建立各项社会保障基金,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以及社会福利基金支出,社会救济支出等项目。各项基金的金额。应由财政部门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统一安排。

最后是关于社会保障预算的收支平衡问题。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预算必须保持收支平衡。社会保障预算不同于政府其他预算,一般不得发生赤字。若发生赤字,应提高社会保障税的税率或重新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或者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拨款,以保证预算的平衡。而社会保障盈余应开展运营,主要用于购买国债以及银行储蓄,也可用于政府担保的投资项目,以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篇9

王医生今年50岁,从某国企职工医院停薪留职自办诊所,单位给上的“三险一金”等保险。王医生的妻子40岁,无职业,自费缴养老保险,年缴费2000元左右,无其他保险。王医生的两个女儿已大学毕业,待业在家。

王医生的诊所平均月收入4500元,家庭月均日常开支2000元,月结余2000元,全部存银行,银行存款20万元。几年前投资股市1万元,现该股已退市,预计仅值800元,无其他投资。

王医生想60岁时退休安度晚年,不再开诊所;他还要为女儿准备婚嫁金。王先生同时对自己和妻子的养老及健康保障表示担忧。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保障计划和养老计划,成为王医生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本刊特邀请国内两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为这个处于成熟期的家庭制定相应的保险规划。

方案一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理财规划师孙红

王医生50岁,女儿已大学毕业,家庭年收入5万多元,属于普通的成熟家庭。家庭收入来源于个体诊所,未来有不确定性。

家庭每月收入4500元,开支2000元,月结余2000元,结余比例2.4/5.4*100%=44.4%,说明家庭的消费和收入相匹配,财务状况良好。不足之处是,该家庭基本上所有财富都在银行,收益率较低,建议投资一些收益高的项目。再者,王医生夫妇不太会做股票,1万元变成800元,建议以后不做不熟的投资。

王医生单位给缴纳社保三险,王医生的妻子无单位缴纳,自己只缴纳社会养老保险,所以将来的养老金偏低。建议妻子在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缴纳社会医疗保险,做现在和年老时的医疗保障之需,还要补充相应的养老保险。再者,还要考虑夫妇解决大病的自费药及治疗问题,建议补充一些重大疾病保险。女儿刚大学毕业,待业在家,无保障,但年轻人活泼好动,所以建议投保一些意外保险。

家庭拿出10万元存款作为王医生夫妇的养老储备金,依据高风险和中低风险配置的原则做如下安排:

1、1万元作为应急金以备不时之需。此资金要随时可取,所以放在银行或购买货币市场基金。

2、4万元购买基金,其中2万元购买指数基金,2万元购买资源类股票基金。此资金有一定的风险,是为了博取较高的收益,作为将来的养老资金使用。

3、5万元购买低风险的国寿瑞丰万能保险。一次性投入,最长到75周岁,中间需用钱可随时提款,同时拥有账户金额2倍的意外保障。(收益见图表)

此外,每月支出200元给王医生的妻子购买社会医疗保险,用于解决医疗费用的报销。另用800元进行保险投资,目的是解决王医生夫妇的养老兼顾医疗及意外保障的担忧。因为王医生只有10年的工作年限,所以是10年缴费。

点评:以上计划每年投资9896元,投资10年,共投资98960元。夫妇每人最高拥有50多万元的保障,女儿拥有最高46.1万元的保障。另外,这个保险计划还可拥有不错的收益,按中等收益算是20万元,高等收益可获得24万元。总之,这款保障计划对于这个家庭而言,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方案二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高级理财规划师张浩

50岁的王医生虽然有“三险一金”,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可以解决的医疗水平毕竟有一定限度,对于大病,无法完全转移经济上的损失。因此,王医生的担忧是对的,首先要解决未来的大病风险可能带来损失。

以王太太这个年龄,现在考虑保险规划其实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临界点,40岁之后若再考虑医疗和养老就会显得稍晚一些。如果王太太愿意的话,首先需要做的是找一份工作,可以提升一下家庭收入。由于目前无社保医疗保障,而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又很低,因此拥有医疗保障并补充养老水平是当务之急。

养老规划理财方案篇10

【关键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缴费确定型

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相结合的制度。作为第二个层次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事业单位中被称为“职业年金”。在我国,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实行的是独立的薪酬和养老保险制度,从而使得相同年龄的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在退休工资上与企业职工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情况的存在大大阻碍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开展[1]。为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国务院在2008年2月通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确定了上海、广东、浙江、重庆、山西5省市作为试点率先开展职业年金制度的尝试。2012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又下发通知督促5省市抓紧拟定职业年金的试点方案,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已驶入了快车道。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高校被划分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作为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传播、服务社会等职能的高等院校,其核心主体是教师,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体现教师价值是高校理所应当的责任。养老保险作为教师薪酬及福利体系的一部分也应当成为高校重点建设的一大环节,因此对高校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职业年金的概念与类型

(一)职业年金的概念

在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中为职业年金做了如下定义:“本办法所称职业年金,是指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参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试行办法》中规定我国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完全积累是年金资金筹集方式的一种常见模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激励作用较强,多缴多得,对年金基金的积累较为有利,不容易出现养老金缺口,因此许多国家采用的补充养老金计划都选择了完全积累的资金筹集方式。

(二)职业年金的类型

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年金按照给付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实行缴费确定型(DefinedContribution)的职业年金,简称DC计划;实行待遇确定型(DefinedBenefit)的职业年金,简称DB计划。

1.缴费确定型计划(DefinedContribution)

DC计划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确定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缴费标准,在职工向个人账户缴费时,会按照这一费率以一定的工资比例进行年金基金的积累,同时用人单位也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缴费,这部分资金会完全或部分地存入职工的个人账户。在职工退休时所能够获取的养老金为其个人账户上的缴费累积额以及年金基金的投资收益。

在DC计划中,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一般不需要采用寿险精算技术。因为年金基金的投资损益主要是由职工自己承担的,因此对用人单位和保险公司而言风险较小,因此受到了很多国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2.待遇确定型计划(DefinedBenefit)

DB计划按照预先确定的养老金替代率来确定支付养老金的标准和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比例,退休后职工获得的养老金待遇是固定的。DB计划在进行费率厘定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寿险精算,通过“以收定支”的方式,首先确定职工的退休养老金水平,再综合考虑职工工作年限、职工流动率、工资增长情况、通货膨胀率以及基金的运营、管理费用支出等,逐年计算出缴费期内每一年的保费。与DC计划相比,DB计划更看重员工的工作年限,工作年限长的职工可以获得较高的养老金。如果职工工作年限过短,并且在年金清偿期开始前离职,就有可能会失去以往缴费的累积额,这会使得职工遭受很大的损失。在人才流动并不频繁,人口老龄化并未成为严重社会问题的背景下,DB计划可以使职工获得较为稳定的退休收入,因此发达国家在开始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之初,多采用的是DB计划[2]。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开始从待遇确定型计划转型为缴费确定型计划,如美国的缴费确定型年金401(K)计划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美国最主流的养老金计划,日本也在2001年10月对原有的养老金体制进行了改革,通过了“确定缴费年金法案”。可以说缴费确定型计划已经成为世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主流趋势,我国在建立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时采用的也是缴费确定型计划。

二、高校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意义

事业单位改革前,我国高校的养老金由原单位负责发放,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采取的是待遇确定型年金的计发方式,其养老金替代率随教职工的工作年限增加而逐渐提高,最高可达90%以上,并且会随着在职员工的工资增长幅度同步增长,这使得高校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大大高于一般企业退休人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这种养老金的计发方式造成了诸多问题,如高校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问题,大大限制了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国家财政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养老金支出的压力;不同高校、不同人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均衡等。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职工被纳入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之中,使得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却是高校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大幅跳水,在有些高校,教师为防止退休养老待遇下降,甚至出现大规模提前退休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虽然教师法中并未提及养老金待遇问题,但是作为工资的延续,教师的养老金水平也应当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养老金水平相当,这也是保证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得以贯彻的根本要件之一。依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上,“老人”按照国家原有的养老金分配方案享受养老待遇,而部分“中人”和所有的“新人”都要按照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要求缴费,退休后养老待遇下降是必然的结果。在国家公务员并未开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待遇比较稳定的前提下,教师却无法享受同等待遇,这显然与《教师法》第25条的基本精神是相违背的[3]。

与企业年金一样,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保证高校退休职工获得合理的养老金替代率,成为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高校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作为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可有效减轻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首先,职业年金制度能够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其次,可消除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双轨制”问题,使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关系能够顺利对接,实现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最后,职业年金制度可以规范高校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化[4]。

第二,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被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必然带来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高校福利待遇的下降,极易造成人才流失,这对以教师为核心的高等院校是极大的损失,对高校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可有效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高校职业年金制度为高校退休教职员工构建了稳固的养老保障。职业年金不但可以为退休人员提供足够的收入来应对养老需求,还是一种极佳的储蓄和投资手段。作为一种延期支付的手段,职业年金可以把在职员工的部分收入聚集起来,通过一定的资金运作手段获得财富的保值、增值,有效防御通货膨胀对退休收入的不良影响。职业年金灵活的积累、领取方式,也为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第四,成为高校现有薪酬体系的有益补充。完善的职业年金制度也会与薪酬制度形成良好的互动,使教职工和高校双方受益。职业年金方案在设计时应将退休金的给付水平、缴费的费率与职工在职时的工作业绩相结合,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职工的一些短视行为。

三、对高校职业年金方案设计的建议

(一)高校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条件

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则为年金制度的建立制定了框架和标准,使高校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更加有据可依,有法可循。试行办法中规定,建立职业年金的事业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依法参加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第二,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第三,已建立民主协商机制。

因此高校在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严格履行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义务;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办学资源,开源节流,保证职业年金计划资金来源稳定;最后注重发挥工会的作用,完善民主协商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学院的改革和建设。

(二)高校职业年金方案的设计目标及原则

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职业年金方案设计应当能够弥补原有薪酬体系的不足,填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缺口,减少通货膨胀对职工养老金待遇的不利影响,增强高校人才的吸引力。在方案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虽然职业年金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是国家已经为职业年金的推广构建了必要的政策框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的出台都为高校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依据。此外作为年金保险的一种,职业年金方案的设计也应遵循《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在方案的具体细节上也应体现《教师法》的有关精神;职业年金基金的管理要以《信托法》为法律依据,年金合同的履行需遵循《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兼顾公平和效率,体现职业年金的激励效应。年金制度的建立应有利于养老金分配的合理化,避免不同岗位级别、新旧养老体系之间出现待遇差距过大的问题。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应体现出不同人力资源贡献率、不同专业层次之间的差别。在设计职业年金方案时应对不同的岗位、级别采取差异化的资源配置和计费方法,并将教职员工的业绩、工作态度、纪律性等方面的考核与年金缴费挂钩。以此突出职业年金制度的激励作用,提升现有人才素质,留住并吸引优秀人才。

第三,权利与义务对等。高校保证按固定比例及时缴费,参加职业年金的教职员工也应当积极履行自身缴费义务,以获得领取年金的权利。在职业年金方案中应当详细规定职工缴费年限、领取年金的条件、年金计划中止与修改等条款。高校和职工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对职业年金的各项管理规章,避免在履行年金和同时发生违反各自义务的行为。

第四,职业年金作为薪酬的组成部分,其缴费水平应当与不同高校的经济状况同步。在高校收入来源稳定,办学效益较好时,可适当提高单位缴费额度;当高校经济状况不佳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可灵活降低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缴纳标准。

第五,选择职业年金受托人应本着小心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金,对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高校都无法自行建立职业年金理事会作为职业年金受托人,因此在确定其他受托机构作为受托人时,应当本着小心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选择诚信可靠、专业性强、符合国家规定的机构作为职业年金受托人,保证职业年金基金的安全性。

第六,职业年金方案的设计应当采取平等协商、广泛参与的方式。《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职业年金方案的制定必须由单位与工会或职工代表进行民主协商。只有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的职业年金方案才能够予以生效。在职工的广泛参与下,职业年金方案才可能全面的考虑不同的职工利益,保证职业年金制度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彭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现实困境与运行策略[J].劳动保障世界,2011(4):26-28.

[2]孙华平.企业年金制度中的DB与DC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51-53.

[3]侯立松,陈泽英.高校教师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研究[J].开发研究,2011(5):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