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十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十篇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1:06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篇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多媒体把抽象转化为直观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2.运用多媒体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很好地体现,我们可以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3.运用多媒体可以表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初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运用多媒体更好的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每一位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对课件交互性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将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5.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

7.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

初中数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知识点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制作成动画,突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量变是如何引起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从而让学生领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还强化了学生对点与圆、点到直线的距离、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

8.运用多媒体可以建立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如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制作多媒体

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初中一年级有理数运算的训练课中,学生算对时给出一个笑脸动画,算错时给出一个哭脸动画,并要求学生重新计算。初二时,我们的课件设计就应该着重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设计课件中加入演示几何分析证明过程。初三时,利用课件制作图表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如在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小结时,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将有关知识综合起来。

2.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包括具备准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正确的空间观念、运用数学方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本身的特点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在运算能力的培养方面,利用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运算,使学生的运算在计算机的引导下得到提高;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动画演示,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各种几何体是如何从实际生活中抽象而来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观念;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意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离不开计算机的,如果我们在课件设计时,脱离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因计算机知识的障碍而不能完成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制作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步骤

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要素,可以说没有课件就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模式,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例题等内容分成许多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照初中数学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来安排。要注意课件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诊断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提供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创建多种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设计过程可遵循下述策略。

1.课件目标分析

课件目标分析要完成的任务是需求分析,即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课件的任务不外乎是完成一种数学的教学和训练,所以在确定所设计课件的目标时,应对教学目的、教学用途和教学环境提出明确的要求。主要包括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目的分析。

2.教学设计

要使制作的课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是课件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定课件设计的基本策略与课件的结构,选择课件的教学模式和课件使用的媒体。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是;①教学单元的划分;②确定课件的设计策略(常用的设计策略有:面向问题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程序的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理论的课件设计策略、面向学习者特性的课件设计策略);③课件结构设计(常用的课件结构有帧型结构、生成型结构、数据库型结构和智能型结构);④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包括新概念的引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模式往往也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个课件中。

3.课件系统分析

如何将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灵活多样的加以表达,通过课件系统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课件表现形式有机的统一,从而发挥计算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优势。这些就是课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此外还包括总体风格设计、封面设计。屏幕界面设计、交互方式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超文本结构设计等。

4.教学单元的设计

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在将总体内容划分成大的“教学块”之后,再对每一块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知识单元的划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等,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脚本的编写。它包括知识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模式的选择、知识点表示的媒体选择及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和表现顺序的安排。

5.脚本设计

脚本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规范的脚本对于保证课件质量水平,提高课件开发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好的脚本应该体现课件设计的教学思想,使得计算机课件在技巧的实现和功能的具备上符合教学的目的和需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脚本有文字说明和图片两种类型。脚本设计通常包括编号(或文件名)、屏幕内容设计、跳转关系设计、解说配音设计和呈现说明。

6.课件制作的实现

课件制作的实现分为素材准备制作和整体课件的制作两个阶段。根据脚本的要求,必须对课件所需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和制作,可以在现有的素材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制作。根据脚本的要求,使用相应的课件开放工具,完成整体课件的制作。开发课件使用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编程语言、课件著作工具和积件系统。编程语言可以开发出具有一定智能、运行速度快的课件,具有开发灵活、功能强大等优质,但由于编程语言没有广泛集成多媒体的特征,而且对开发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课件著作工具是指用来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工具,具有制作方便、设计简便和可靠性强的特点,但在结构上受统一限制的影响,导致课件的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受到局限。积件系统是创作人员利用现有的积件库,不需要编程,只要按照脚本的要求从积件库中选取所需的积件,或制作新的积件,其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但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充实的积件库,目前已有积件系统面市了。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篇2

【关键词】人本主义;大学课堂;多媒体教学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教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尤其是在大学课堂中引用尤为广泛。就在多媒体在大学课堂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由于诸多因素,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教师未能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贯穿到多媒体教学的始终。

大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都在多媒体上,教师关注的是将自己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如何有序地并一定时间内展示给学生,同时作些适当的解释,而学生关注的是教师所播放的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和理解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如果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角度来看,就为我们提出了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从授课环境来看

多媒体教室窗户封闭性一般较好,窗帘用的材质遮光性也很强,大的多媒体教室还好,小的教室如果装了多媒体,夏天空气不流通,冬天室内燥热,且上课时,一般多媒体教室大多拉上窗帘,再加上师生聚集同时呼出二氧化碳,教室的光线及透气性较差,致使教室在授课时挥汗如雨,学生在听课时睡意朦胧,从人本主义教育观来看,这不仅忽视了师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对课堂的体验。

二、从授课过程来看

1.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学校,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制作课件轻松,软件使用熟练,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制作的课件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华丽,但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忘记了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意义及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样的大学多媒体课堂就由我们所提倡的“人本主义课堂”变成了教师的“自我主义课堂”,教师只顾自己播放多媒体,通过动感画面来吸引学生,播放完毕,任务完成。

2.从多媒体的放映来看

现代多媒体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也使部分教师过分依赖计算机,教师把自己当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课堂中只管放映课件,把课件当成了授课时的电子讲稿,边看边读边解释,将课堂看成了“解释课件”的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没被突出,学生视觉疲劳,注意力难于集中,感觉枯燥、单调,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就变成了以“多媒体为主体”的“人本主义”大学课堂。

3.从多媒体使用的课堂效果来看

在多媒体还未引进教学课堂之前,教师一般会在课堂内容结束后设计一些针对本课需要掌握的要点的几道练习题,要么请同学回答,要么请同学到黑板上做,一方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则能够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课堂使用多媒体后,由于有些教师的多媒体内容多,课堂时间紧,甚至字体小,使得坐在后排的同学无法看清楚老师播放的内容,老师则是匆匆播放多媒体,无暇顾及学生。一堂课结束后,当学生去做家庭作业时,竟然回忆不起来课堂的内容,甚至是发现教材上知识和老师课堂上的知识关系不大或毫无关联,以至于做作业时无从下手,最后只得相互抄袭以敷衍了事。在单元测试或期末考试中觉得自己仿佛整个学期从未进过课堂,甚至连本课程使用何种教材都一无所知,那么,考试成绩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的课堂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学生的价值观、创造力、潜能等方面的也未被重视,这样的所谓“人本主义”多媒体课堂在一些高校是常见的。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人本主义理念的贯穿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促进了高校教学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问题,笔者就对自己在高校课堂中发现的几点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同时继续努力找出存在的其它问题,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将人本主义教育观践行于高校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中,方能切实提高大学课堂中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

[2]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6

[3]柴辉.构建从“文本”走向“人本”的英语课堂氛围,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10月,第31卷,第5期

[4]廖广卿.高校多媒体教学研究,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2月,第25卷,第1期

作者简介: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篇3

关键词:自媒体;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53-02

广大高校肩负着培育具有爱国主义思想与情怀的有志青年的重要任务,而当代大学生群体不仅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更是推进我国时代变革发展的接班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意识、思想、责任并且能够自觉做出爱国主义行为的年轻血液。然而,当前在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自媒体环境的影响下,由于教学理念落后,方式单一,未跟上时展步伐等原因,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正视自媒体,对其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与分析,在积极利用自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教育策略,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一、自媒体概述

自媒体(wemedia)即基于网络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为广大受众及个人提供普泛化、私人化以及自主化的各类信息资源的一种新兴媒体传播途径。自媒体平台作为不同用户分享、公布、传播各类信息的载体,营造出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氛围,使得社会上不同的声音都能够被传播,人们对各类资讯的辨别能力更强,并且能够利用自媒体将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如微博、个人博客、微信以及贴吧论坛等等。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带来的影响

爱国主义教育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信念,并自觉做出爱国主义行为。然而,自媒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

首先,从大学生的认知角度分析,自媒体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舆论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及价值观等造成了很大冲击,甚至弱化其爱国主义思想。一些不法分子企图歪曲事实,扭曲社会重大新闻事件的真相,肆意宣传反动言论,利用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散播、的恶意思想,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干扰。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有限,还正处于学习与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阶段,思想情感还在不断形成的过程中,自媒体所带来的海量信息资源不仅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其内容包括各国家、民族的各类信息,这对大学生的地域观念以及民族意识也造成了影响,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制约[1]。

其次,自媒体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全新、便捷、多样的信息渠道,使其能够自觉对各类社会信息资源进行了解和获取,好奇心旺盛、求知欲较强的大学生群体在自媒体开放式、自由式的传播途径引导下使其转变了以往被动依赖教师的地位,主动、自发地对各类社会新闻、事件等进行分析并发表看法。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微博这一自媒体的使用率达到了97%,热门话题、朋友动态以及话题讨论等都是大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这种开放、自由、互动的信息交流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直接的冲击。教师不再成为自媒体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也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相对来说教师的权威性也受到了影响,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降低。

最后,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自媒体最显著的特征即为大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双向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信息传播形式被打破,学生在自媒体氛围中,可以自主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资源,并形成具有较强自我意识的思想体系,进而对知识信息的选择与获取更具自主性。同时,自媒体还为大学生创造了发表个人观点、意见的自由平台[2]。这种情况使得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受到了直接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教师以及主流思想的影响程度被弱化,这对爱国主义教育十分不利。

三、利用自媒体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对策

(一)持续地改进教育理念,科学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自媒体结合起来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快速发展,各种自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虽然对于大学生群体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但同样这也将是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提升、改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机会。自媒体自身具备着良好的互动性以及快捷的“点到面传播”的特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可充分地发挥出自媒体自身的优势,并且自媒体的互动性与快速的传播方式也有助于将爱国主义教育向平等化与良好的互动等方向进行改进,打破以往单调的课堂讲解形式。教师应当抓住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的这一特点,积极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各种形式且多元化的探讨、交流活动,用主流、正确的理念指导缺乏人生经验的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爱国主义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依靠博客、微博、微信群、QQ软件以及各大网络论坛等形式,进一步地扩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各网络平台上正面、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活动,并切实有效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自媒体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3]。

(二)在自媒体背景下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应当通过自媒体,将爱国主义观念落实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步。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教学形式中作为教育活动的发起者,教师并没有失去其主体地位。在通过自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需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手段,以符合新的教学环境的相应要求,并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可注重锻炼、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与现代化的电子课件制作技术等教育技术能力,达到更加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情感的目的。同时,教育管理机构与各高校也应当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况,主动地建设好相应的自媒体互动平台,来充分地发挥出自媒体互动平台的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此外,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做好广大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有助于帮助教师坚持自身的先进性,并在教学工作中体现自身的导向作用。

(三)持续改进思想政治课程,发挥好其主体作用

在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便更好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当根据当下社会热点、学生的生活场景以及学生群体的关注点等方面,及时地更新其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有关的国际争端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4]。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各类言论进行评价与指导,以便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其次,教师必须持续地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指导学生以理性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社会仇视思想等极端思想要及时、坚决地进行遏制,并针对具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再次,教师可凭借自媒体互动平台与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将文字、音乐、图片以及视频等等表现形式进行融合,实现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学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爱国情感。

(四)建设好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随着近年来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快速流行,针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为了建设好校园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充分地发挥出传统媒介的重要作用,例如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等形式。学校应当及时地针对党与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报道与讲解,并重点对一些典型的爱国事例进行宣传,弘扬爱国精神,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的管理力度,并提高管理水平。高校可在校园网站中设置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块,指导学生学习先进、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体验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高校可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充分地采用手机这一青年学生十分喜爱的沟通渠道。例如,学校可在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重要节日向学生推送专门的信息,传播爱国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手机,高校可以在短时间内以较小的成本,快捷地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且这样也更具有良好的时效性,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为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优势,如爱国主义知识的传播途径更多,范围更广等,但另一方面也使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开放式、互动式的自媒体环境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的自主性更高,这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并不成熟时极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应对自媒体带来的挑战,深入分析其特征,并及时转变爱国主义的教育理念及方法。

参考文献:

[1]余清臣.公民国家责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J].教育科学研究,2013,(6).

[2]王彦.网络环境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效应及对策[J].理论导刊,2014,(9).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篇4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角色教学方法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教学,使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mcall)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由于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许多新特性和新功能,相比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交流式英语教学,多向互动型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无可比拟地具有了诸多特征与优势,因此这一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理论涉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心理科学等多门学科,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构建提供指导思想和科学力法。新兴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构成了该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最早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它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对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支撑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知识的获取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来获得的。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使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顺应了这一要求,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一体的特点以及它的人机交互能力,网络环境下提供的资源信息,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最好的技术支持。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以其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很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多媒体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使用,其缺点也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恰当运用,使教学锦上添花,否则将会事与愿违,甚至对课堂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目前,在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注重展示而忽略了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每次使用多媒体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十分明确。但是有的课件过分追求形式,甚至喧宾夺主,在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忽视了教学内容,主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突出,学生真正的收获很少,导致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2.信息量过大而抑制了学生思维

   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目的是为了避免写粉笔字,电子教案成为手写教案的翻版,授课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忙于作笔记,学习非常被动。我们都知道,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一定时间的跨度。假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超过了一定“度”的教学内容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饱满!

   3.课件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不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有些教师却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把本来简明的内容,非要搞得花里胡哨、添枝加叶,这样只能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4.只注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确实,一些教师在初尝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唯其命而是从,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只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却忽略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

   三、如何合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1.转变最适合的教师角色

   在现代社会,教师不再像以往古圣先贤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所谓间接的方式就是以多媒体等手段来实施辅助教学。教师若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必将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在于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转变。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设计自己的课堂活动角色,改变传统教师的“主讲”作用,要设计丰富有趣的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环境中的主体,避免将课堂教学软件当作一种教师讲课的辅助工具。这就需要在教学软件的制作及运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而教师则给与适当及时的指导,纠正及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活动。

   2.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发现,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反响。根据学生平时的反映、课堂表现,以及最后的反馈意见可知,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的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取民补短,才能将产生更佳的效果。因此对教学法的选择上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做出最优的选择。具体来讲:语言结构部分以示范教学法最佳,对话部分以情景教学法为佳,阅读和写作部分以语法翻泽法为佳,互动活动部分以任务型教学为佳。最佳的教学方法要求使用最佳的多媒体组合。比如对话部分以情景教学法为佳,但是情景教学法要求多媒体再现或是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以投影仪和媒体播放的声像材料必须是与对话内容最佳关联的;在媒体的选择上,媒体播放工具优先于投影仪,因为媒体播放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再现情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和愉悦并存的境界,从而加速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但是不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挖掘教材的情景语言点,是为了“活化教材”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海洋”中学会“游泳”。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教师必须对教学法及其需要的多媒体组件做出最佳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对于语言教学的辅助作用。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篇5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角色教学方法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教学,使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mCaLL)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由于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许多新特性和新功能,相比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交流式英语教学,多向互动型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无可比拟地具有了诸多特征与优势,因此这一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理论涉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心理科学等多门学科,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构建提供指导思想和科学力法。新兴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构成了该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最早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它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对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支撑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知识的获取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来获得的。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是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使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顺应了这一要求,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一体的特点以及它的人机交互能力,网络环境下提供的资源信息,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最好的技术支持。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以其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很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多媒体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使用,其缺点也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恰当运用,使教学锦上添花,否则将会事与愿违,甚至对课堂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目前,在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注重展示而忽略了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每次使用多媒体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十分明确。但是有的课件过分追求形式,甚至喧宾夺主,在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忽视了教学内容,主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突出,学生真正的收获很少,导致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2.信息量过大而抑制了学生思维

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目的是为了避免写粉笔字,电子教案成为手写教案的翻版,授课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忙于作笔记,学习非常被动。我们都知道,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一定时间的跨度。假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超过了一定“度”的教学内容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饱满!

3.课件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不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有些教师却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把本来简明的内容,非要搞得花里胡哨、添枝加叶,这样只能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4.只注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确实,一些教师在初尝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唯其命而是从,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只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却忽略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

三、如何合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1.转变最适合的教师角色

在现代社会,教师不再像以往古圣先贤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所谓间接的方式就是以多媒体等手段来实施辅助教学。教师若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必将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在于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转变。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设计自己的课堂活动角色,改变传统教师的“主讲”作用,要设计丰富有趣的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环境中的主体,避免将课堂教学软件当作一种教师讲课的辅助工具。这就需要在教学软件的制作及运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而教师则给与适当及时的指导,纠正及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活动。

2.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发现,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反响。根据学生平时的反映、课堂表现,以及最后的反馈意见可知,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的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取民补短,才能将产生更佳的效果。因此对教学法的选择上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做出最优的选择。具体来讲:语言结构部分以示范教学法最佳,对话部分以情景教学法为佳,阅读和写作部分以语法翻泽法为佳,互动活动部分以任务型教学为佳。最佳的教学方法要求使用最佳的多媒体组合。比如对话部分以情景教学法为佳,但是情景教学法要求多媒体再现或是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以投影仪和媒体播放的声像材料必须是与对话内容最佳关联的;在媒体的选择上,媒体播放工具优先于投影仪,因为媒体播放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再现情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和愉悦并存的境界,从而加速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但是不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挖掘教材的情景语言点,是为了“活化教材”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海洋”中学会“游泳”。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教师必须对教学法及其需要的多媒体组件做出最佳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对于语言教学的辅助作用。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篇6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廉洁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是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科研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2013ys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abstract:tokeepstrengtheningthehonesteducationforuniversitystudentsisaimportantstrategicdecisionmadebythepartyCentralCommittee.atthepresentnewmediaenvironment,thehonesteducationforuniversitystudentsisfacingnew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inordertoadaptthecontinuouschangingsocialenvironment,howtoemergemediaintonewtoolsandnewmethodscreativelyandexploretheeffectiveapproachforuniversitystudenthonesteducationhavebecomemoreandmoreurgentissues.

Keywords:newmedia,UniversityHonesteducation,opportunity,Challenge,Strategy

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中共中央面对新世纪党和国家发展要求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1]2007年3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大中小学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是面向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站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和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至此,全国大中小学廉洁教育开始全面展开。[2]

大学生廉洁教育属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畴,它以廉洁文化的思想理论为主要教育内容,旨在引导大学生形成以正直节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为基本核心的价值观。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对待公共利益、公共关系,并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促成其完善人格的培养。

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日益普及,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也越来越大。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正在受到深刻影响。基于此,数字时代若忽略新媒体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是很难取得的。因此,应正确应对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廉洁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地应用新媒体,把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创新与社会发展紧密地相连在一起,由此来探索大学生廉洁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有效策略,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的时代任务。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它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依托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的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形态。具体形态包括数字电视、博客、播客、微博、微信、3G(4G)手机等等。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和超时空性等特点,是目前在校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体。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

首先,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可以发挥大学生在廉洁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主体性是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它是人类作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作用的一种特性,是人之为人的主要特征,也是人追求主动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如果一个人要真正达到最优发展,必须能够充分展现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廉洁教育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充分考虑影响学生认知廉洁文化的社会心理机制和条件,以及基于此之上的行动能力,不能依照他们的现实需求来创造性的设置廉洁教育的内容。学生因此缺失了平等参与廉洁文化和廉洁教育建构的经历,对廉洁文化和教育的理解只能局限于目前教材框定的范围,在面对现实中的腐败等问题时,很难成长为具有参与意识和现实行动能力的人。

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使大学生通过对新媒体的使用首先确立了作为思想主体的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而在廉洁教育的内容上可以打破由教师一方决定的模式,去关注更多现实中与廉洁问题相关的问题并作出思考,这种参与型的教育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教师外部引导的结合很好地保证了廉洁教育鲜活的时代性、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的战斗性。

其次,对新媒体的恰当使用能够使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形式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新媒体的形态多样,除了上文提到的数字电视、博客、播客、微博、微信、3G(4G)手机等,还有飞信、电子信箱、BBS、QQ、mSn等等。在新媒体普遍运用之前,高校廉洁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二级学院或是之下的系部作为日常的管理单元,相关的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作为主要的实施者,通过党委、团委、班级等进行廉洁教育。新媒体的多样形式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虚拟空间来进行教育,使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QQ群来即时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更加平等的姿态和更加亲和的面貌来提高廉洁教育的效果。

最后,新媒体的使用能将课堂现实教育和网络虚拟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拓展廉洁教育的内容并加强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当前,我国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和快速发展的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新的社会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较上世纪大学生更加多元和开放,参与政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也更高,他们关注的焦点也越来越多,除了个体的发展,国家建设,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等宏观问题也成为他们关注的领域。对于廉洁教育来说,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急需拓展廉洁教育的内容并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正好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新媒体使用的平台,可以增加信息的开放度和信息交流互动,这正好对封闭的课堂教育形成了补充,课堂教育和新媒体虚拟教育的结合,不但可以拓展廉洁教育的内容、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而且还可以彼此发挥优势形成教育合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在迎来上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新媒体的使用使大学生面对海量信息,而媒介素养的缺失导致他们常常不能对信息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读解。媒介素养是指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和素质。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要在初步了解媒介知识、识别媒介信息的基础上能使用各种媒介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能掌握批判地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的技能,最终养成批判地思考各种媒介本质的素养。新媒体的使用使大学生能够面对海量的信息,有着选择信息的主体性权利。但是另一方面的情况是,我国目前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大都还以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育对象,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媒介素养,加之社会经验不足和知识储备不够等原因,当海量的信息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很难分辨不同的利益群体或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人对信息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是否正确,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培养大学生对良莠不齐的观点作出分析和反思,对庞杂混乱的现象进行判断和批判,对极端的情绪表达进行推理和解释,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次,新媒体的使用使大学生的知情权得到了充分尊重,但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让大学生的廉洁信念受到动摇。知情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新媒体使用的平台使信息流通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大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新媒体使用技能就能随时浏览到各种信息,及时知晓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种新闻。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诸多腐败现象,这些消极的腐败现象和各类严重的违纪的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使他们在面对廉洁文化教育时无法使课堂教育在现实中得到充分的正面回应,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引导,很容易给他们带来廉洁信念动摇的不良后果。

最后,新媒体的使用使大学生具有了充分的话语表达权,但其虚拟性的特征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道德自律问题。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使传播的主体泛化,任何一个法定的公民都可以由过去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信息者。中国第一个公民记者周曙光在重庆钉子户事件中自费乘火车来到重庆事发第一现场,通过观察和采访在自己的微博上及时钉子户事件的相关最新信息,微博点击量在短短的时间内一度飙升,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传播主体的泛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垄断权,使普通公民能够通过使用新媒体这种便捷的方式表达和自己的观点,给予公民充分的话语表达权。大学生群体成为新时期话语表达的踊跃的参与者,但是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心理发育也不够成熟,在使用新媒体表达意见时容易产生偏误,更严重的是产生一些道德自律问题。在笔者所做的一个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课题调查中,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和主体意识普遍薄弱。以网络使用行为为例,日常交往和休闲娱乐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对网上的娱乐信息相对关注较多,对利用网络工具对公共利益进行维护和对腐败现象进行监督的自觉意识严重匮乏。更糟糕的是,他们在网络虚拟空间常常产生非理性参与的倾向,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时有发生。这些行为反映出大学生群体民主参与能力不高、法制意识不强、对权利义务认知不够、自主自律意识薄弱。这也使得廉洁教育的目标在现实环境中的实践和实现遭受较大阻力。

三、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群体展开廉洁教育呢?这是当前新的环境和形势下高校、社会和家庭共同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弘扬主流价值观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人民日报评论员在2006年12月20的评论员文章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3]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来看,它应是廉洁文化价值观的灯塔和指引者,它能指引廉洁教育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因此,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实现对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自觉践行,这是廉洁文化教育的时代要求。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的始终,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对多元价值观的整合能力。第二,利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力量和氛围,推动大学生廉洁教育形成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合力作用。

2、加强反腐力度,创造和谐的校园和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现实有力的论据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根本。正人先正己。大学生积极热情,富有正义感,对腐败问题非常敏感,,如果校园和社会上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大学生廉洁教育就失去了现实的说服力。试想,如果一方面教育新闻专业的学生要坚决杜绝有偿新闻的发生,但是现实社会中诸如南丹矿难中新华社记者严重违纪,收受利益方钱财报道虚假新闻的事件屡有发生,教育工作者将怎样在现实中对学生进行廉洁信念的贯彻?如果一个老师三令五申不准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但自己却时有学术腐败行为发生,那他还怎样在廉洁教育中起到示范作用?因此,创造洁净、和谐的校园和社会环境,加大校园和社会的反腐力度,才能为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现实有力论据支持。

3、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课堂学习和虚拟空间学习的合力作用。正如上文所说的,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阶段性限制,存在诸如媒介素养缺乏、道德自律不足、廉洁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因此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一定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要建立一支新媒介素养和政治素养都较高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但能熟练的使用各种新媒体,而且能利用各种新媒体形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引导。

4、强化把关,培养“意见领袖”,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廉洁文化教育的舆论引导力量。意见领袖。诺依曼的理论认为,舆论的分散或者舆论的混乱,对社会的整合具有不利影响。海量的信息和观点的表达,到底孰是孰非?大学生常常感到很迷茫。因此高校廉洁教育要取得实效,一方面是要加强校园和社会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进行把关。当前许多大型的门户网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有专人员对信息进行审核和过滤,对不当言论或虚假信息进行监管,从源头上切断不当言论或虚假信息的传播,由此来优化网络环境。另一方面是培养“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大多数是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的教师,他们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思考相较一般人来说要更理性和更专业,所做出的评论要精辟的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意见。“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是引导网络非理性舆论的重要途径。”[4]除了专家学者等之外,还存在着诸如学生干部或政治理论素养较高的草根意见领袖。相比起专家学者等意见领袖的优势是,学生意见领袖的亲和力、贴近性都更强,在高校的廉洁教育中,他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

5、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灵活地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的廉洁教育。新媒体形态多样,要在认识不同的新媒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它们各自的优势,有的放矢的利用它们对学生开展廉洁教育。以QQ的使用为例,在进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时候可以和同学建立QQ群,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现实的一些问题设定一些讨论的主题,和同学在群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让同学无障碍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地进行引导和启发,同时这种教学方式的良好互动性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还进一步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和QQ群“短、明、快”的互动式教学相比,电子邮箱则体现了细致深入交流的优势,利用电子邮箱可以有针对性的和某些学生进行长期的交流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廉洁教育更符合他们的现实需求。

6、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新媒体的素养和批判反思的能力。使用新媒体进行廉洁教育的前提是能正确、有效地使用新媒体,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至关重要。媒介素养的培育有几个层次:①建构大学生新的媒介知识结构,学会新媒体传播技术。②学会理解传播媒体在社会中的应用、运作方式,并且掌握运用媒介与他人交流的技能。③学会分析、批判性反思:④学会创作媒介文本,以一个成熟公民的姿态参与社会建构。其中,批判反思的能力尤为重要。媒体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一定的媒介传播体制运转的结果,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为某一个受众特别设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媒体产品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建构批判意识的防范能力首先要教会大学生如何理性地辨别信息的意义,辨别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不盲目相信或采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其次是使大学生受众形成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的认识。这其中包括:第一,对大众传媒实现公民权利、建设民主政治作用的认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大众传媒来实现。这些又是人民参政议政、实施民利的基础。第二,对大众传媒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社会控制和管理、主办者、广告商、消费者的认识。了解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新闻媒介这样报道,有的那样报道,有的干脆不报;有的突出这一方面,有的强调那一方面。受众对传媒的了解越多,就越能做出明智的判断,或自觉地从多种不同的渠道求得印证。第三,对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关系的认识。看到大众传媒既创造大众文化,又受制于大众文化,看到大众文化积极和消极的作用。第四,对大众传媒的经济属性、传媒市场、传媒产业规律的认识,思考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再次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大众传媒中经常存在着负面信息,如虚假信息的传播、错误方针的宣传会误导受众、危害社会,色情暴力的渲染内容会毒害青少年等。媒介素养教育要不断地列举并评论这些负面信息,以提高大学生受众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

注释:

[1]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Z].教思政司(2007)4号文件.

[3]人们日报评论员.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一论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人民日报,2006-12-20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篇7

关键词: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建构主义应用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语言教学活动,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mcall(multimedia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科技手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结合,因此,要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其技术层面,还应对其教育基础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的背景

1.理论背景。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与近二十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流行是紧密相关的。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皮亚杰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他指出:“认识既不能看作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为客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并且这些结构还通过把它们结合到更大的范围之中(即使仅仅把它们放在一个可能性的系统之内)而使它们丰富起来。”这一看法,与传统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相比,突出了认识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建构过程。比如:对什么是感知,传统的经验主义认识论认为,感知是一种对外界事物的被动接受和复制过程。而建构主义则认为,感知“它并不是对来自外界的信息的接受或复制,而是对不变成分的建构,通过这种方式有机体才能够同化和组织它的经验。”

上述不同的观念,在学习和教学中就表现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采取“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从笔者所从事的高职英语教学来看,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而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点只局限于课本上的语言点和语法项目的反复练习,无法拓展学生思维;且教学,仍然多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要交流工具,这样,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提不起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抛去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

2.技术背景。观念的变革,常常需要有技术的进步,才能引发现实生活的变革。建构主义近年来在教学领域的流行,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今天的多媒体主要是指处理和应用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形、动画等的)一套综合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的技术。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专家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进行过大量的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傅德荣教授认为,多媒体特点主要有:⑴整合性,通过计算机实现多种多媒体的整合;⑵数字化,将各种多媒体变换成数字信息,读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的整合,数字化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基本技术;⑶交互性,交互成多媒体系统;⑷超媒体,是一种网状式的结构形式。这些特点,为建构主义在教学领域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境最有效的工具。从英语教学来看,首先,基于因特网的技术为协作与会话,特别是超越时空、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多重感官的综合刺激、大量相互连接的信息对推动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即意义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建构主义的情境内外、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高职的学生在这种多媒体的环境下,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英语国家以及不同的人使用英语的不同习惯,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与中华文化不同的英语语言文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

二、多媒体高职英语教学的优越性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和教学质量。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仅靠教师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和语言点,不但耗时多,信息量少,而且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听、说实践的机会很少,使其缺乏激情,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性。而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学习材料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活动中,学生全部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氛围中。逼真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吸引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也事半功倍。并且,运用多媒体可以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扩大知识面,丰富授课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了参与面,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质量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与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教师是帮助学生完成建构的促进者,而多媒体技术不仅是教学手段,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辅导者,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得以充分发挥和实现。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任意编排,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度。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英语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掌握规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英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彼此之间互相讨论,进行会话练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答疑及辅导,不介入其学习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多媒体技术和高职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全面的整合过程,它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对高职英语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在备课、命题、教学过程、答疑辅导、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学习新的教育和英语教学理论,了解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的应用发展并不断地进行教学实验与探索,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内容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文化知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1.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适时”即运用多媒体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并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适度”即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地滥用,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全然不用;“适当”即多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有利于学生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只有把握了这些原则,才能发挥多媒体的最佳效果。2.整体性和针对性原则。在课件的设计上,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就是说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有编辑制作的材料要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为目标,做到统一和连贯。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避免由于内容泛泛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影响教学效果。

3.视听结合的原则。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视听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计算机环境下,眼睛知觉动画图像,耳朵则知觉解说语言;在演讲的情境中,视觉通道加工投影仪上幻灯片的内容,听觉通道则加工演讲者的声音。听觉材料主要是声音,包括语言信息、音乐信息和效果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听觉媒体技术上数字化后整合为多媒体信息。把视与听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注意克服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有其优越性,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盲目使用多媒体,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注意克服以下几个问题:

1.不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既要开发智力,更要陶冶情感。而在多媒体课堂上,很多老师一直坐在计算机前讲课,有些为了追求教学的进度,很少提问,这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作电脑,应适当走动,尽量多地关注学生感知、情感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信息,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和情感上的双重沟通。

2.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教师在编制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出发,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才是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使课件内容华而不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因此,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把自身的风格融人到课件中,既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在英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能否坚持以学为中心的原则,是评价一个多媒体课件是否优秀的重要条件。

3.加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尽管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在目前还不能取代传统英语教学,将来也不能完全取代英语教师。传统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媒体不具备的优点,如:有利于学生的品德、人格教育,有利于教师对英语教学过程的直接指导、控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把传统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和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先进性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使多媒体教学不断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总而言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培养,语言知识面得到扩展,教学效果得到改善。但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97。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一、前言

2004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二、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因其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其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ogotsgy)等人使之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其实际运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作为认知主义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的兴起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情景、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建构主义理论走出心理学家的“象牙塔”,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成为支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由于中国的教育思想历来倾向以“教”为主,“重教轻学”,这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将建构主义作为我国当前学科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必要的,它必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积极有效的启发和推动作用。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辩证思想”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一方面,建构主义的观点顺应了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为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目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班级大,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师生互动,不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学方式也过于简单,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这些传统教学模式因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语言学习是学生对目标语言建构对它的认知的过程,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的深刻理解。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语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语义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是语义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语义的灌输者。概括起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会话”、“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即(1)情境:“情境”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中创建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现。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于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利用获得的学习资源,可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2)会话:学习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学习以学习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不同,此时只有通过“会话”才能达成共识。“会话”的目的是使每个参与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在这种基础上建构的语言意义将更加全面、准确。(3)协作:协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习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团队精神,采用合作的方式建构,由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监督。

三、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使大班授课得以实现。现在在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里面,避免了很多大班授课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电脑或者投影能够清楚看到相关信息,多媒体呈现出来的丰富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在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同时,学生又没了小班授课时学习非母语的焦虑紧张的心理,从而学得更加放松。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课件讲授和word文档等电子板书大大节省了时间,留下更多的时间为学生做信息知识的扩展。所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大大减少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题,还克服了一些小班授课的矛盾,使学生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更有兴趣、更好地学习。

2.使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有所改善。在课堂上,运用播放多媒体,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思考,使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另外,对于英语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丰富的名人演讲、英语歌曲、电影、英语学习资料等来练习听力,从而产生非常愿意表达及模仿的愿望,增进口头表达能力。多媒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听力的立体特定语境,非常方便使用。它的直观印象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3.使学生课堂无限扩大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我们能通过它看到更多英语教学的视频和课件,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吸收更多的信息。另外,多媒体还可以与网络组合在一起,开展课堂外的远程教育及电脑视频课堂,与其他地方、其他学校的学生、老师进行交流,使他们学习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学生在课堂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听力、阅读等多方面的自主学习,大大地延伸了他们课后学习的空间。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强调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成果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些观点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形成了三种比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几个环节组成。

2.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学习、效果评价几个环节组成。

3.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样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

五、结语

任何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才能发挥其效力。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建构主义的结合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建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理论与真实生活实践的联系,批判性地转化西方各种教学模式,使之本土化,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胡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4]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篇9

关键词:新课改多媒体生物教学特点和优势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创建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在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同时明确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生物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对教学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进一步提出要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更好地达成新课程提出的总体目标。

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综合处理和控制多种媒体信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生物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实施新课改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最早由皮亚杰所提出,他认为:认识既不能看作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有的,也不能看作客体内部预先确定的,因为客体只有通过主体内部结构作用才能被认知[1]。现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知识传授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同时创建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生物教学的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贯穿于整个多媒体生物教学过程之中。

2.多媒体生物教学的优势

生物新课改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体现这一理念上,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2.1多媒体教学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多媒体教学具有先进性、生动直观性等特点,可以在课堂中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进取型学习。

2.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3],形象、逼真地表示宏观和微观的生物世界,从另一个的角度展示生物世界的奥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学模式的重要转变。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应用,打破了多年来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开始现代化和多样化,而教学手段的变革又能够促使教师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从教学形式上看,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了原有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4],使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4多媒体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计算机多媒体能够通过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在诸如多媒体网络教学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5]。这为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2.5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6],有助于实施以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以多媒体配合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使每一个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

2.6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主动的、独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学习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和发散思维,养成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7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以突出的方式恰当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不再受时间、空间、微观、客观的限制。如将一些重要的概念、难以理解的生物现象、平时难以观察的现象通过动画、影像等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结构由抽象变直观,由枯燥变有趣,由复杂变简单,从而更容易地获取知识,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3.结语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充分理解生物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多媒体的使用作恰当地定位,进行合理地教学,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的意义在于新课程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错误,要做到将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过来,而不仅仅是教学形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姜广运.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08-109.

[4]张新桃.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82-84.

[5]汪发萌.新课改下的多媒体英语教学[J].龙岩学院学报,2004,(23(增刊)):141-143.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篇10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自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自媒体属于一种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平台。信息传播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信息内容通过点对面或点对点的形式,以内容过滤或信息采集的手段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这种信息传递形式和渠道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因而自媒体也被称为私媒体或个人媒体。自媒体时代下,人们通过不同自媒体网络平台自由发帖、发表评论,获取别人的观点意见,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由此得出在自媒体时代下个体媒体人均属于自媒体传播的一个载体和门户。现代社会信息网络资源丰富,不同信息内容由不同的媒体人,个人意识形态呈现的空间增大,但是这种信息大爆炸情况下给网络信息过滤工作带来难度。网上信息多、传播快,一些虚假信息或具有煽动公众性质的内容在快速传播中将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大学生是网络使用主力军,在此过程中由于接触的信息资源量大且复杂,因而需要在思想理念上加强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学习,在面对不同网络舆论时,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做到不盲从、不随意发表无根据言论。

1自媒体舆论的现状研究

1.1自媒体的传播特点

常见的自媒体平台有微博、博客、论坛、百度官方贴吧、微信和多种不同的网络社区。其中微博、微信和各类网站论坛等以图片、视频和文字信息为主要的传播形式,而播客则是以音频、视频为主要的传播形式。这些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平民化、个性化和低门槛、易操作以及传播快、交互性强的特点。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较普及,人们在使用自媒体平台获取不同的信息内容、参与讨论不同的生活话题时,都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人人均可以成为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创造者和使用者,并且更好的完成了“信息旁观者”向“信息当事人”角色的转变。人们利用自媒体平台构建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生活化、平民化特点突出。

另外在使用自媒体信息传播技术时,成本耗费较低,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传播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宣传和维系,并且还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多层审核,使用门槛较高。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的自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加自由的获取和相关信息,常见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只要完成简单的注册,人??即可根据平台供应服务商提供的网络模板和空间,在平台上图片、文字、视频和音乐等信息材料,总体入门门槛低、操作简单,可人人应用,这也是自媒体平台用户数量大、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小,在数字科技的应用下,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明显增强,且与受众的互动性较强,在信息以后,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大量的点赞、转发和评论,因而具有交互性强和信息传递快的特点。

1.2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力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普通民众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支持下,完成信息的高度整合和高速传播,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全球性特征的知识联结体系,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充分的分享和提供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这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播途径的改变。自媒体用户数量的增加促进信息共享和传播范围的扩大,但是由此形成的网络舆论也给个人或集体带来名誉或精神上的影响。

网络舆论内容一般也是通过图片、文字、音乐和视频等信息形式来呈现的,这些符号化的内容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和阅读兴趣,同时有效的缩短了人们的阅读时间,进一步促进舆论信息的广泛传播,实现人们意见、情绪和态度的公开性、综合性表达,具有反映多人意见和情绪的特征。网民利用网络舆论就某一社会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现公权监督和匡扶正义的作用,但是这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导致负面情绪的广泛传播,影响社会秩序稳定。自媒体信息传播是在一个相对虚拟化的网络空间中形成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谣言实行人身攻击或是传播虚假信息,将给社会大众带来严重误导,不当网络舆论侵犯人们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同时,影响司法公正。

1.3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的储备人才,也是自媒体时代下自媒体网络平台应用和信息互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由于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在基本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上具有一定的平等意识和公平意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性突出,因而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较强烈。“圈群文化”中关于自媒体核心理念在网络舆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此,需要积极改进网络宣传方式,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根据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规律,规范网络市场,充分激发正能量,使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正确的人生理念和集体价值观。

一些境外敌对势力在网络上通过民主、自由和人权等名词的包装,向大学生灌输其政治理念,还有一些组织机构借学术、慈善和救灾扶贫的名义蛊惑大学生,在高校内渗透一些不当的价值观念,影响学生的社会取向。还有一些宗教势力会在高校周边与境外组织勾结,企图拉拢学生,鼓动学生参加具有扰乱社会秩序性质的活动,由于这些工作在实地中开展具有一定局限性,相关组织机构的管理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举报较多,这就促使敌对势力和一些宗教组织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发表一些信息,诱导学生参加其组织活动。高校大学生由于是科技发烧友和网络主力军,因而受网络舆论诱导的影响较大,微信、博客、微博和不同网络论坛上,有一些境外敌对组织通过相关信息和内容的传播西方思想,动摇大学生信念,影响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使其基本的道德情感和集体荣誉主义精神被弱化。当代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诱导下,自制力或是非辨别能力不足,将导致不良社会思想在校园内的传播,影响高校和谐校园的创建。

2自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2.1自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网络舆论的诱导下容易发生偏离,但同时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由于参与度和活跃度较高,但是生活经验不足,明白是非的能力较弱,因而在面对网络舆论时,其情感、态度、情绪和意见等不够稳定,针对“快餐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和观念上造成的冲击,亟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正处于学术研究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时期,学生通过自媒体信息传播获取足够的交流空间,学习、社交范围扩大,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在网络舆论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传播需要突破以往传统的模式,从扁平化传播转为立体化传播,实现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优势。另外在引导舆论的同时需要适当缩小身份认证带来的心理差距,促使大学生能够自主、自愿的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中来,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从而也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感知和信息学习能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产生的思想和情感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实际教育效果增强。除此之外,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透明性和开放性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较大便利,尤其是手机媒体的产生,因其双向互动和快捷方便的独特属性,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主的平台,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技术载体。例如通过自媒体活动调查和手机用户调查,能够实现具有高价值追求和高精神理念的社会取向舆情,并且能够在先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坚决抵制不良信息舆论的诱导,提高大学生以及社会公众对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与认可度。

2.2自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系列的社会性挑战和教育性挑战。由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而在选择自媒体平台和技术载体的过程中存在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根据统计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拥有QQ账号的比例在100%,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不同自媒体社交平台不断增加,大学生中使用微博和微信的人数和比例明显上升。这些均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宣传、教育平台难以有效抉择的问题,影响思政教育工作开展。

另外,由于使用自媒体平台时,一些使用者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信息内容的审核难度增加。自媒体使用过程中本身就具有门槛低、入门简单的特点,使用者在信息和评论共享过程中受到的约束力较小,大学生又存在使用水平高低的问题,导致对信息的甄选和辨别能力较弱。在信息高频更新和内容快速更新的过程中,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主流社会思想的传播效率难以提高。自媒体使用过程中具有与后现代性相融合的特点,在信息大爆炸过程中大学生的信息阅读和知识学习存在零散化、碎片化和扁平化的特点,这就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难以实现系统化的教育教学。由于自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观念和意见复制现象明显,因而人们难以形成独具个人色彩的观点、意见,导致大学生在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深度探析的学习精神。

3自媒体时代掌握舆论话语权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3.1创新教育理念

自媒体时代掌握舆论话语权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政教育工程属于一项复杂且系统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突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自媒体时代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深化,属于科技运用的最佳时期,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也应该与时俱进,鼓励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充分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一般是组织公开课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学习,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以说教的模式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知识属性的政治意味和理论性较强,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性内容,将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消化和应用,总体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能一味强调书本内容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在课堂上结合网络事件或其他社会话题,让学生根据网络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学生的是非价值观予以正确引导。

3.2整合教育方式

思政教育中需要注意话语表达者和话语使用者之间的角色转换,不能过分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软知识教育,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善于利用自媒体平台完善自己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多个不同方面的需求。自媒体时代要更好的实现网络舆论话语权的掌握,学生首先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针对不同的网络信息和舆论内容,在弄清其是否具备可信性和可验证性的情况下再予以评论和转发。

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不同新闻信息纷杂,一些大学生在浏览后不加思考和判断就完全转发,容易导致谣言的进一步扩散,这种行为既说明当代大学生缺乏新闻敏感度和信息甄别能力,同时又说明其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整合不同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理?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对网络舆论话题展开讨论。除此以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案例分析或项目合作的形式参与到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踊跃参与中增强对自媒体时代舆论信息的了解和甄别,并能够通过先进的思想政治内容学习,完善自身在自媒体信息传播下的信息使用和传播行为。

3.3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网络时代下掌握社会舆论话语权,要有一定的公众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一条信息前需要考虑到事件本身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不同方面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有意识的将这一内容要点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对高校大学生能够起到思想上教育引导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规范其言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工作中心,整合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的舆论引导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背后的信息者真实目的难以考量,而当代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应该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某些社会现象,并能够以正确的思想态度去解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建立起平等、和谐的社交结构和社交环境,使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能够保持自己的观念和取向,不盲从他人,不毫无根据的散播未经完全证实的消息,维护网络秩序。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