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学媒体的分类十篇教学媒体的分类十篇

教学媒体的分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5:07

教学媒体的分类篇1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多媒体技术如此广泛存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具备的优势有:增加了信息容量,扩大了知识面,减少了板书时间,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均衡了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的认知途径,优化了教学效果等。

但是多媒体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使用频率如此高的情况下,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是否依然有效呢?为此,笔者专门做了一个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欢迎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有96.88%的学生觉得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各种常用媒体中,超过九成的学生觉得视频更有吸引力、更能提高上课积极性,有六成的学生选择动画,音乐和图片等选项的得票率紧跟其后,这两项的调查表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表现整体利大于弊,对教学过程较有帮助。

在涉及到教学效果方面,59.38%的同学表示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各有千秋,需要看具体的课程决定哪种方式更好。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感觉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效果更好,这一回合的结论显示多媒体技术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效果明显,学生认可程度较高。

2多媒体技术在不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多媒体课件对不同科目的影响如何,哪些科目效果更好,优势更加明显呢?经过调查分析,结合本校的情况,总结出一些规律,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医学实验类课程效果显著。①因为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有些医学实验不易实现或者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教师演示时,也会受到场地、人数、视线遮挡等导致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解决了此类难题。视频不仅可以清晰、直观、近距离地让学生观摩实验对象和实验过程,而且可以反复多次观看,动画模拟也可以实现一些不易实现的实验过程,突破了条件限制,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第二,艺术欣赏类课程。此类课程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非常必要,因为条件所限,有些艺术课程暂时还很难普及,师资力量、设备等都是问题,多媒体教学解决或者缓解了这些不利因素,让本来没有机会接触艺术的孩子们得到同等的教育权;此外,艺术难以用语言表达,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美的感受,引发学生的联想,扩展知识面,激起情感共鸣,试想当一幅水墨山水画徐徐展开时,伴随着古琴演奏,恬静悠然,能不让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吗?

第三,语文、英语等语言记忆类课程。此类课程使用多媒体技术容易营造情境,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可以强化记忆,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英语口语,使用多媒体教学光盘《走遍美国》等此类的情景教学法,学生的掌握效果肯定不一样,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者更容易理解语法和单词所表达的含义,促进思考。

第四,数理化等偏重逻辑思维的课程效果不佳。②这类课程偏重逻辑推理思维,多媒体技术对其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大容量的信息灌输,学生来不及思考、反应,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此类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效果不如其他课程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各种类型的科目中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学科不同,具体效果各不相同。

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局限性

尽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明显,学生也已经完全接受现代化教学方式,但是并非使用频率和范围越多越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影响思维训练。多媒体课件承载的信息量大,当然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却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躲在电脑屏幕后面,影响师生交流,③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就有所限制,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使用课件授课时,81.25%的学生感觉有时候会反应不过来,需要更多时间思考,不能及时跟上老师的思维,更别提主动思维了。特别是一些视频教学,为了连贯性,教师很少停下进行补充说明或与学生交流,学生即使在观看时有灵感或问题产生也来不及细想、深究,一个个思维的闪光点也许就湮没在那一霎那了。

其次,增加的信息量并不能完全被有效吸收。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后,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但是同一个知识点停留的时间也变短,学生边听边记笔记经常不能兼顾,调查结果显示,课后只有一半的学生会偶尔看下课件,也就是说,多媒体课件让课堂的信息量增加了,但是并不能完全被有效消化和吸收。造成这样结果的因素,笔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获悉有如下:第一,课后一耽搁,学习积极性减弱,拷了课件但从来不看的人大有人在,第二,课外活动非常多,时间上无法兼顾,第三,即使少部分学生愿意课后复习,但课后单独复习和课堂上大家一起学习的氛围完全不一样,没有师生的交流、启发,就很难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再次,多媒体辅助教学过度使用造成审美疲劳。多媒体对学生产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对人体产生的的刺激作用,使得人体产生兴奋和关注,但现在多媒体教学极大普及后,学生的新鲜感减弱,吸引力有所下降,且大多数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出现太密集的情况下会出现视觉、听觉疲劳等,有些课件动画太多,音乐从头到尾不停播放,显然打扰了正常课堂秩序,对学习造成了干扰。

另外,目前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大多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常常为了课件而课件,不管课程内容是否需要,都要用课件,生怕落伍;在课件的制作上,太注重效果呈现、技术难度、画面美观,以至于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技术的学习、版面的编排、美工设计等方面,传统的备课要素(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考虑较少,对课件内容、学生反应琢磨不够,忘记了课件存在的意义是辅助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末倒置。

4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化应用建议

(1)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要适量适度,不是每一门课、每一节课都适合,多媒体也不能代替教师。(2)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合理运用多种媒体,呈现效果不必刻意花哨。(3)加强教学设计,课件不是照搬书,应更加注重教法、学法的设计。(4)课件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互动交流的机会,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注释

① 张文志,段丽群,尚希福.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8).

教学媒体的分类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董伟(1980-),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计算机系,讲师,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模式识别方面的研究;张静(1980-),女,河北邯郸人,石家庄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宋宏伟(1967-),女,河北邯郸人,石家庄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网络应用研究。(河北石家庄05003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82-02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采用集图形、文字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通过教学设计,以最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进行的教学,具有交互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具有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等优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一、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可传递大量的信息,非常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课堂容量增大,教学过程明显过快,没有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需要合理分配时间。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整节课在多媒体控制台前坐着授课,照着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甚至有些学校和教师将实验课课程内容用多媒体可视化方式展示出来,取代了实验室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操作、设计、选取不正确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方法在使用的方式上不匹配甚至是冲突而产生的。

二、多媒体教学与教学方法相结合

单纯谈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必须要结合教学方法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制订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的选取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同性质的课程和内容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所以多媒体教学除了要讨论教学任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外,还必须要配合教学方法的不同需求,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三、多媒体教学效果最优化分析

计算机教学的课程种类有很多,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大致可分为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程序设计类课程、操作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四大种类。每类课程都有它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

计算机类课程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有计算机导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总体上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即通过语言解释概念、展示实例、论证原理和描述结构。

1.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的分析。对于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多采用讲授法。在讲授法中,多媒体教学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上。通过简洁的文字向学生解释概念,通过清晰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实例,通过动画演示原理论证的整个过程,通过完整的框图描述整个结构的组成。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利用视觉和听觉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掌握核心的技术和了解前沿的知识。但是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却不可避免地弱化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养成学习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大信息量虽然节省了板书的书写过程,但同时也节省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当学生看到结果后,过程就成了附带的东西,而这个附带的东西正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临时调整课程讲解的顺序、时间、更换说法或进一步阐述,多媒体课件的死板和不灵活性也会制约讲授的效果。因此,在讲授法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要考虑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恰当地采用板书启发学生的思考或强调教学内容的重点。一方面用于教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不能照抄课本,应该是教师组织和总结的内容。内容不宜过多和过于详细,要有一定的留白用语言进行表达,引发学生思考。

2.讨论法、谈话法与多媒体教学的分析。为解决抽象思维和理解过程难的问题,可以在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教学中采用讨论法和谈话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论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谈话法是指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讲解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谈话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在讨论法和谈话法中,多媒体教学可以用于陈述观点、罗列所有议题、展示关键证明、明确最终结论等方面。多媒体课件应发挥启发思维、引导过程、总结知识点的作用,内容应简洁、概要。

(二)操作类课程

目前,计算机使用非常广泛,计算机软件种类繁多,因此在计算机相关课程中,以操作为主的课程也很多,如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等。操作类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外,还要掌握对相关内容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技能。

1.演示法与多媒体教学的分析。对于大信息量的课程通常采用演示法。演示法是指由教师展示实物、模型,放映影视、幻灯片或演示实验、演示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在这种方式下,不再是以课件为主了,课件做得再逼真,也不如实际操作真实。同时也会影响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所以演示法一般采用的模式是演示―讲解―练习―获取技能,在演示法中多媒体教学主要体现在演示―讲解环节,由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记住操作过程,观察操作结果。

2.教练法与多媒体教学的分析。教练法是指以学生为主题,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操练某些技能,并在学生操练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教练法的重点在于练习―获取技能环节。通过教练法,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期获取技能。在教练法中,多媒体教学体现在辅助教练过程,优化教练结果方面。比如网络多媒体教学,将练习、评定、讨论、讲解集于一体,随时随地强化练习辅助,并给予学生帮助、指导。

3.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的分析。当课程信息量不是很大或需要强化重点、难点时,往往会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设计、展示案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回忆并应用相关知识。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强化知识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在案例教学法中,体现在辅助教师讲解案例,向学生展示案例,并且利用诸如动画或流程图等形式为学生展示案例的结构,讲解案例任务分解和案例实现的过程,以辅助学生通过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程序设计类课程

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程序设计类课程至关重要。常用的编程语言有50多种,所以程序设计类课程种类繁多。但所有该类课程都有共同的目标和特点,除了教授学生相应的语言环境和工具外,主要还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具体的步骤,以及软件设计的流程,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

1.范例法与多媒体教学的分析。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最理想的教学方法是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是指从教学目标出发,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典型范例中,主动获得一般的、本质的和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借助一般原理独立学习。多媒体教学在范例教学法中的体现既不是理论陈述也不是操作流程,而是用于展示、分析、讲解或正确或错误的有限的典型范例,展现不同的算法结构的数据流程、执行变化,把难以理解的部分用直观的图片和动画展现出来,以达到掌握语义、语法,理解程序设计流程和操作步骤的目的。

2.项目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的分析。当学生已经掌握语法、语义,有了一定基础后,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知识的连贯性,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在项目教学法中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展示和分析环节。计算机学科拥有大量的成功软件项目,可以选择一些典型项目,以特殊软件或课件形式进行处理,用来辅助说明项目性质、项目意义,分解项目模块和分析项目内容,让学生理解项目开发过程、明确所需知识及知识实际应用范围。

(四)实践类课程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践类课程很多。实践类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以提升学生实际开发能力。实践类课程教学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当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在任务驱动法中主要体现在任务分解环节,辅助学生理解任务,分析任务,明确任务涉及的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教学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任务的驱动手段。

总之,要达到计算机类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一定要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融为一体。本文虽然按课程的主要性质把课程分成了四个种类,但就一般课程内容来看,很多课程并没有严格的分类,同一门课中既有理论阐述部分,又有技能操作部分,甚至四个种类都具备。这就需要灵活把握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明确在不同种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在不同教学方法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和方式,通过教学设计,最大可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董丽娜,宋炳.网络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教师主导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1).

[2]刘坤.谈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2(2).

[3]刘世华.多媒体教学实践有效性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2(1).

[4]彭腾.高校多媒体教学原则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

教学媒体的分类篇3

关键词:海量数据;教育多媒体数据库;分类存储;数据检索

中图分类号:tn911?34;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7)08?0042?04

Researchonefficientclassificationandstoragetechnologyofmassdata

ineducationalmultimedia

YUanYanxing1,GUoXianzhou2

(1.Guangdongpolytechnic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engineering,Guangzhou510925,China;

2.He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tianjin300401,China)

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addressingandinformationretrievalabilitiesofeducationmultimediadatabase,itisnecessarytodeveloptheefficientdataclassificationstoragetechnology.aneducationmultimediamassdataclassificationstoragetechnologyofthesemanticdirectivitymeanvalueCdataclusteringisproposed.thedatastoragestructureoftheeducationalmediadatabaseisanalyzed.theclustercenterofdatastorageandclassificationcontrolthresholdofattributescategorysetarecalculated.thesemanticdirectivityfeatureextractionmethodisadoptedasthepheromoneguidanceofthedatastoragetoconductoptimizationclassificationstorageoftheextractedsemanticdirectivitycharacteristicsincombinationwithmeanvalueCclustering.thesimulationanalysisresultsshowthatthemethodfortheclassificationstorageofeducationmultimediamassdatacanimprovethethroughputofthedatabase,andtherecallrateofdataretrieval.

Keywords:massivedata;educationmultimediadatabase;classificationstorage;dataretrieval

0引言

S着教育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多媒体教育数据通过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分布式存储和传输,教师和学生在进行信息检索对只需要通过相关的指令进行多媒体教育资源的调度和查询,方便教学应用[1]。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主要包括了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学音视频等信息,需要对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进行分类高效存储设计,提高教育多媒体数据的管理和调度能力,传统方法中对数据库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挖掘是建立在多媒体数据库的信息检索统计特征提取的基础上[2?3],通过语义和关键词的访问和检索进行信息索引和标注,方法可靠简单,但是效率不高,对教育多媒体数据有效存储的层次性建模性能不好[4]。对此,本文提出一种语义指向性C均值数据聚类的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分类高效存储技术,进行数据库存储的优化设计,得出有效性结论。

1教育多媒体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结构分析

1.1教育多媒体数据的量化特征编码

为了实现对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优化分类存储设计,需要进行教育多媒体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结构分析,采用网格拓扑结构进行数据库的分布式存储网格设计[5]。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数据存储的分布式结构主要分为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左对角线结构、右对角线结构等,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所示的教育多媒体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结构,设置4个检索通道进行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访问设计,图中,,和分别表示待检索教育多媒体数据的邻域内的码矢,采用语义自相关函数分析方法进行教育多媒体数据的近邻点模糊聚类中心计算,构建多媒体数据的向量量化特征编码模型[6],把当作聚类中心的优化索引值,初始化多媒体数据库中教育数据的梯度信息检索水平集函数,通过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准确挖掘和检测,实现对数据库的有效访问。在进行4个检索通道的语义信息素提取中,提取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特征分布梯度图,得到数据库的分布式调度输入向量值分别为,,和,表示为:

(1)式中,为初始化的聚类中心嵌入维数,数据库存储分布空间特征分布区域和,采用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特征序列训练重构方法进行向量量化编码,设置初始化码书{,};设置多媒体数据分布的权重响应为;多媒体数据的向量量化编码的初始值为。令为训练序列,教育多媒体数据库存储通道的频率计数初始值设定为。

对输入的教育多媒体数据进行稳态周期性分解控制,得到训练向量模式为;计算教育多媒体数据的时域向量与全部分类存储节点所连权向量的距离为:

(2)

式中,,最后得到教育多媒体数据的量化特征编码输出为:

(3)

式中,在聚类中心初始值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教育多媒体数据的量化特征编码,提高分类存储的效率。

1.2数据存储的聚类中心计算

在上述进行了教育多媒体数据的量化特征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多媒体数据优化分类存储的聚类中心计算,设教育多媒体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的采样幅度为,计算输入教育多媒体数据库中的训练向量码书冗余信息为,采用高斯随机模型表示数据中的统计特征,存储节点分布的最小距离的节点为,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r间序列为,,根据takens嵌入定理[7],得到数据优化分类存储的最小嵌入维数为;在给定的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分布的权重指数下,的属性值为。构建教育多媒体数据库的初始级码元,,计算教育多媒体数据的干扰信息参量估计值,,得到教育多媒体数据的最佳码书为:

(4)

式中:是第n条数据存储通道上的区域分布特征;为第n条数据存储路径扩展时延,由此得到数据存储的聚类的区域分布函数为:

(5)

数据集合中含有个样本,计算输入存储节点的量化编码统计平均失真为:

(6)

现在把教育多媒体数据的语义信息集合分为c类,其中1

(7)

式中,为教育多媒体数据的模糊聚类中心的第个语义特征指向性分布矢量。

2数据的分类高效存储改进实现

2.1数据属性类别集分类控制阈值计算

本文提出一种语义指向性C均值数据聚类的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分类高效存储技术。在此需要进行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属性类别集分类控制阈值计算,假设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检索区域中文本信息的特征分布序列为,,对教育多媒体数据的量化编码信息进行区域分块设计,采用模板匹配方法进行存储信息窗口加权控制[8]如下:

(8)

在上述进行数据库存储分布的加权控制中,在横向和竖向两个梯度方向对教育多媒体数据的聚类编码样本进行自组织神经网络训练,得到数据属性类别集分类控制阈值的计算结果为:

(9)

式中,q,p分别是教育多媒体数据库中的编码数据的向量量化的梯度特征差异性语义信息素特征,采用自适应聚类编码加权,通过属性类别集分类控制阈值进行数据分配的有效性判断。

2.2语义指向性特征提取

确定海量教育数据优化分类存储的特征窗口大小n,进行语义指向性特征提取,得到输出的加权向量为:(10)

采用一个1×n的窗口来遍历被检索教育多媒体数据的视频和图像等多媒体数据信息集合,进行多属性类别集分类控制阈值判决,得到属性类别集分类的语义特征聚类中心,即:

(11)

式中,表示中分类存储的训练样本长度,用欧氏距离表示。

通过对教育多媒体数据中的有用文本进行语义指向性特征提取,各自判决的文本的信息素tLX,tLY,文本信息素的语义特征提取的判决式为:

(12)

设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集中语义相关信息特征总数为X,在最小窗口下语义指向性聚焦的冲激响应函数为,向量量化的梯度差异性分布的最小距离为:

(13)

建立markov模型,提取教育多媒体数据库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序列的高阶谱特征进行信息融合,设教育多媒体数据所属类别的对象集合为第个存储节点处的概念格,数据存储节点的传递路径有p条,由此得到输出的语义指向性特征输出为:

(14)

(15)

式中:为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信息索引的边界溢出估计值;为概念格结点的信息融合中心加权系数;为多媒体数据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时频特征;为自相关函数。

2.3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数据优化分类存储

最后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对提取的语义特征进行指向性聚类分析,实现数据的优化分类存储,设和为数据的语义特征判别属性集合,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模糊C均值聚类空间矩阵为:

3仿真实验分析

实验中采用C++和matlab7混合编程实现教育多媒体数据库海量数据的优化分类存储设计,对数据时间序列进行特征训练,训练集频带为5~120kHz,数据库存储带宽变化范围为1~10dB,对教育多媒体数据访问的初始频率Hz,终止频率Hz,在数据存储空间中的信息干扰强度为,最大分类搜索半径,数据存储空间的嵌入维数,语义特征提取的指向性聚类中心初始值为,最大迭代次数为,模糊C均值聚类的属性类别判别阈值,根据上述仿真参量设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据分类存储分析,得到数据库的吞吐量和进行教育多媒体数据库访问的数据召回率对比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分析上述仿真结果得知,采用本文方法进行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分类存储,具有较高的数据吞吐性能和数据召回率,说明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效率得到提升,具有优越性。

4结语

本文研究了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优化存储设计问题,提出一种语义指向性C均值数据聚类的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分类高效存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海量教育多媒体数据的分类存储,能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数据检索的召回率等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性能优于传统方法。

参考文献

[1]官亚勤,赵学胜,王鹏飞,等.基于切片原理的海量点云并行简化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6,36(7):1793?1796.

[2]周煜,张万兵,杜发荣,等.散乱点云数据的曲率精简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30(7):785?789.

[3]胡志胜,于敬武,束涛.一种结合了栅格化和特征判断的点云压缩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8):958?962.

[4]章登义,吴文李,欧阳黜霏.基于语义度量的RDF图近似查询[J].电子学报,2015,43(7):1320?1328.

[5]ameRiJCKXChristophe,VeRLeYSenmichel,tHiSSenphilippe.imagecompressionbyself?organizedKohonenmaps[J].ieeetransactionsonneuralnetworks,1998,9(5):1287?1292.

[6]高志春,陈冠玮,胡光波,等.倾斜因子K均值优化数据聚类及故障诊断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42(1):14?18.

教学媒体的分类篇4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李岩(1981-),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山东聊城252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62-02

近十年,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推动社会由传统媒体时代,进入以网络为平台,数字化传播为基础,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作为校园大学生殊群体的艺术类大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无可避免的受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学校教育与管理者,只有牢牢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时代,从信息技术的革命,媒介传播的多元化,到网络博客的逐步盛行,已经或正在颠覆着现实生活中人类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技术上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依托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新媒体时代一方面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空间上的封闭,一方面打破传统媒体时代的身份界限,利用博客、mSn、BBS、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获得者、传播者、者,可以自主地同他人进行在线交流,从“新闻消费者”转变为“新闻生产者”,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中进行平等交流。

2.交流上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随着博客、mSn、BBS、电子邮件、手机网络等的广泛应用,新媒体时代颠覆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和接受中的单向性和被动性,实现全面的双向交流和适时互动。这是因为信息获得者可以自己控制何时以何种方式在网络上获得何种信息,而信息提供者可以及时接收信息获得者的反馈。这种适时的双向和互动使得个人的主体性大大加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创造力,也为新信息和新知识提供了宏大的生产群体和广泛空间。

3.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和广泛性。依靠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时代信息制作与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新媒体传播只需要输入信息,就可以直接将信息传播出去,不需要太多的中间环节。对于时效性较高的突发事件,完全可以在事件发生的时候立即通过网络将信息传播出去。此外,网络对于信息的更新也非常方便。信息传播具有较好的即时性。而且受众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使得信息传播具有较好的广泛性。

4.思想建构具有独立性和自由性。新媒体时代,虽然个体交流互动更加活跃,虽然信息传播快捷广泛,是“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时代,然而从本质上看,开放程度是以个体的自愿为前提。这一特征决定了个体的思想建构依然保持独立性和交互的自由性,也正因为思想建构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使得在新媒体时代建立个体思想的公信力和道德责任意识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在新媒体时代正确引导个体交往。

二、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是校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同其他院系学生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1.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个性鲜明,自我意识突出。艺术类大学生长期接触艺术,感受艺术之美,领略艺术作品中丰沛的情感,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同理心,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爱憎分明,思想和行为颇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但有时考虑问题易忽视现实基础,遇事容易冲动,对外界刺激较敏感,情绪易受环境干扰和影响。思想比较偏激,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思考问题深度不够,不能够辩证认识和看待问题,缺乏政治辨识度和敏感性。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标新立异,敢想、敢说、敢做,易感情用事而不顾及后果。专业学习方面,同其他专业相比,艺术类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方面更重视个体和个性,使得艺术类大学生个性鲜明,不盲从,不随大流,具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但这种专业学习模式也容易导致他们养成我行我素、自我中心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纪律观念、自我约束能力差,做事散漫、随意,不服别人管理也不善于管理别人。

2.专业情节浓厚,重视专业学习,文化基础薄弱。艺术类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包括文化课成绩和艺术专业成绩两部分。除了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艺术类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势必影响文化课成绩,造成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另外,有的艺术类学生从小学或从中学起就开始练习专业,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各种荣誉,对专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痴迷专业,将专业当做自己的乐趣和寄托,在专业中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文化课成绩较差;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将艺术当做自己通过高考的一条捷径,高中改攻艺术,强化学习,从而进入大学。文化知识的欠缺,专业学习时间的倾斜,文化课学习的忽视,造成艺术类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文化基础薄弱的局面,表现为人文知识面窄,思辨性不强,组织文字能力较差,文化素养欠缺。

3.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机会较多,易受负面影响。由于社会对艺术专业有着较大的需求,凭借专业的优势,艺术类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校内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较早。很多艺术类学生在高考前就远离父母参加考前辅导班,高考时到各地高校参加专业考试,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独立生活能力较强。由于接触到社会上的不良信息,本身又欠缺良好的人文素养,缺乏辨识能力,艺术类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世俗气息,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精神萎靡,无心学业,目标模糊。

4.自我了解不足,自我评估不够全面、客观。艺术类学生更多地沉溺于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艺术领域,对时政要闻、国内形势等关注度不高,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由于专业优势,艺术类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校内外各种演出,更容易获得多方赞誉和荣誉,很容易陷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怪圈,无法从客观现实分析和评价自己,变得自负和过度自尊。表现在学习和求职中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期望值偏高,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由于缺乏足够的理性和心理准备,面对挫折,也很难顺利进行自我调适和目标调整。

三、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毫无疑问,通过使用新媒体,学生可以及时全面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可以拥有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缩短与外界接触的距离,但是,新媒体也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挑战。

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如何使用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大学生是新媒体的热衷使用者,他们思维活跃,追求时尚和流行,对新媒体技术保持好奇和兴趣,运用熟练。和学生相比,教育者往往处于信息占有的劣势地位,甚至出现运用新媒体的意识淡漠或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力不够等方面的弱点。如腾讯公司新推出的QQ微信、微博、飞信、手机网游等往往先在学生中流行起来以后,教育者才慢慢了解。其二,如何适应并运用新媒体语境下话语的表达方式。新媒体语境下,艺术类大学生们对网络话语比较敏感和喜爱,熟知并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如“亲”“萝莉”“高富帅”“白富美”“神马都是浮云”。教育者如果不熟知网络话语表达方式,同大学生沟通就会不知所云,出现交流障碍。其三,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话语“霸权”的瓦解。新媒体时代对于知识边界的消解,打破了教育者对知识的垄断。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的传递呈现一种多元趋势。这种趋势既给予学生发表言论的机会,显现平等性,也瓦解了教育者的话语“霸权”。其四,如何满足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途径提出的新要求。艺术类大学生逐日和新媒体相伴,手机浏览新闻、更新个人空间、登录网络学堂、关注亲友网络动态以及同好友保持联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两课、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以及党校和团校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互动性不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同新媒体活动的多元、开放、自主、自由相比,新媒体活动更能满足他们的心理、娱乐需求,从而造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同大学生日益疏离。

2.新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较大冲击。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即时、广泛,新闻越来越简单、快捷,深度报道越来越少,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本身缺乏敏锐的政治辨识度,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因此极易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先入为主地接受媒体观点,不经过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更易偏激、冲动;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容许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者,各种现象、观点、思潮在网络上激烈碰撞,加之艺术类大学生相对较多的社会实践,多少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类大学生本身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面对注重感官刺激的网络游戏、香艳小说、花边娱乐新闻,更容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荒废学业;网络提供给学生的虚拟空间,使得学生在发泄个人情绪时无所顾忌,利用网络造谣、诋毁,甚至利用网络从事违法乱纪活动,造成恶劣影响。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捷使得不良信息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范围影响到青年学生。笔者亲历一女生由于一件小事对一男生心存不满,将造谣谩骂的匿名短信群发给男生的诸多老师及同学,对该男生造成极大的困扰和伤害。总而言之,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政治辨识度低、人文素养欠缺,容易被手机网络、互联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所影响,思想观念形成较大波动起伏。

四、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1.充分认识和研究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转变思想观念,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同志和同志分别于2008年8月和2009年3月对话网民,同网民亲切交流和互动,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直面网络时代的影响和变革。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稳定工作服务,不断丰富工作的新手段,开拓育人的新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认清形势,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意识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的巨大影响,以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姿态应对挑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学习新媒体知识,掌握新媒体技术,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要注意教育模式应由“封”与“堵”的被动参与模式转变为“疏”与“导”的主动参与模式,由“居高临下”的灌输转变为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与互动。

2.占领传统媒体,熟练运用新媒体,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向互动和配合。传统媒体具有规范性强、公信力强、导向鲜明、易于把握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占领传统媒体,充分利用信息栏、宣传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弘扬主旋律,正面引导校园舆论。高度关注新媒体,熟练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当新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和舆情引导出现偏差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运用新媒体亲自担当或积极培养“舆论领袖”,正面引导,及时跟进,制造正面舆论的声势,扩大正面舆论的声音,从而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走向。

3.适应并构建新媒体语境下的话语体系。一些艺术类大学生热衷网络词汇,频繁使用网络语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因为网络话语和手机短信等语言不够规范和严肃就对之采取批评或漠视的态度,更不能拒绝与使用这种语言的学生沟通。相反,作为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接受学生使用的网络语言,重视这些语言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相关性,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包括对语言正确使用的引导,正确观点观念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交流和接受,实现有效沟通,才能让学生关注教育、接受教育。

4.推陈出新,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主渠道教育。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传统的课堂宣讲稍显枯燥无趣,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针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教育者要注重主体性实现的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特别注意要使得课堂“有用”“有趣”,设法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学习兴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真诚交流、真实参与、真切感受,从而切实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辨识度,使得他们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保持头脑清醒和明确政治方向。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机制。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和完善。通过精心设计网站内容,更系统和更连贯地传授知识,实现知识共享,也要注重价值共享,即将精神共享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提供可以传达价值观、触动和影响学生思想的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和完善,牢牢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掌握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成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新媒体信息管理机制。通过设立网络虚拟组织、高素质高水平负责任的网络管理员等方式加大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适时建立校园网络发言人制度,在新媒体环境下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形成健康的社会舆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从楷.谈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1(9).

[2]侯文军.理工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教学媒体的分类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用型本科,土建类专业.

applica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oncivilspeciality

wangYan

(SchoolofStructuralengineering,Jinli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jing,211169,China)

abstract:withthedecelopmentofmultimediatechnology,itsproportionisgraduallygrowinginthehighereducationfield.thecivilengineeringspecialityisspecialtywithgreatpractice,aimedatthefeatureoftalentstrainingcharacteristicinapplicationcolleges,commbinedthemultimediatechnologyandthespecializedtheoryandpracticeteachingclass,ithasaveryimportantroletoimproveeffectofteaching,motivatetheenthusiasmofthestudents.inthispaper,throughthepracticalapplicationtoexplorehowthemultimediatechnologyandcivilengineeringspecialtyteachingbettercombination,putforwardcorrespondingmeasuresandsuggestions,inordertodeepentheteachingreformtoprovidereference.

Keywords:multimediatechnology,applicationcolleges,Civilspeciality.

多媒体技术就是指能够同时抓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卫星通讯系统等现代教学媒体。目前的大学生大都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喜欢数字化技术,超过90%的大学生是网民(电脑-手机-ipaD),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其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针对这样一群受众,如果大学课堂离开了多媒体,那么必然难以得到学生的接受和支持,将各类多媒体技术融入大学课堂势在必行。

1、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成为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大学课堂上应用的最多的就是使用powerpoint代替传统的板书,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习,往往出现原有课本中的内容被堆砌和罗列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仅仅实现了纸质教学内容的电子化,而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丝毫没有变化。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技术优势,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水平[1]。

土建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随着多媒体技术发展,教学实践当中,很多教师甚至将试验课程内容用多媒体可视化方式展示出来,取代了实验室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这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极大抑制[2]。

鉴于此,学校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真正发挥其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2、多媒体技术与土建类专业教学的结合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延伸到课堂内外,从课堂考勤、项目设置、作业批改到教学互动,每个环节都可以加入多媒体技术。任何一项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都需要学校和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求教师保持对教学、对学生的热情;同时,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接纳新的技术,而不能总是停留在书本、纸质教案的基础上。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才可能将课堂内外的教学环节做得有声有色。

土建类专业的原理课往往很枯燥,大学课堂普遍存在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大量逃课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手机畅游网络世界的现象,如果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入幻灯片、FLaS、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原理进行讲解,教学效果将得到大大的改善。结合建筑工程学院的实际教学情况,土建类专业教学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1)由于采用多媒体授课,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迅速增大,学生难以消化,对于原理类课程应注重采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难点,结合板书让学生有充分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

2)施工类课程多采用施工照片解析施工工艺,采用施工录像和动画等,模拟或重现施工现场的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施工现场的真实状态。如讲到脚手架搭设时,用课件投影展示各种杆件、扣件连接配合的各种动画或视频,配以相关的声音解说,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3]。

3)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土建类专业的课程学习往往对于课程的前后衔接要求较高,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学生可以对前修课程有较好的掌握,且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在结构力学课程,可以随时链接相应的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知识进行复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结构力学中遇到的问题。

4)注重新软件和新方法的应用。教学环节不仅局限于课件、画面和视频,注重将新的技术引入课堂,如teamthinker、moodle、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这类软件一般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的特点,对于提高课件的制作质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较大的帮助。

3、对多媒体教学工作的建议

实践表明,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爱学爱看,反映积极,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并且记忆深刻,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提高了学生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4]。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教学中更多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成为以后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不断实践,笔者建议今后高校的多媒体教学工作(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遍情况而言)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教学管理环节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减少纸质申请、跑行政管理部门递材料等环节,而将时间用于更好地改善教学效果;

2、从学校、学院的层面,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培训,提高多媒体制作技术,并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

3、教学改革和研究课题应给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方面的内容更多的关注;

4、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并建立良好的课程教学平台。

4、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在土建类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势在必行。但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一种工具,我们在运用过程中,应该以一贯之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间的合作、互动等,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5]。

为了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必须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不可全盘摒弃传统教学方法,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实用性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晨洋,刘东,赵晶.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132-135.

[2]张玲.论多媒体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3):100-100.

[3]谢雄耀,周彪.地下建筑施工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网站制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181-182.

[4]郑玮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课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157-160.

[5]刘志峰,梁献超.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建筑学专业中的效果保障研究[J].2011,7(4):934-936.

作者联系方式:18913806948

教学媒体的分类篇6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中小学实现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常规手段。从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内涵的理解和信息技术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因素进行分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忽视学情整合、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多媒体教学问题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99

多媒体教学以新颖、简洁、动态的特点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增强了学生的视听感受,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然而,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广大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忽视了学科特点、学生实际以及教学过程的动态变化,出现的问题也日渐明显。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忽视了学情需要

多媒体的种类很多,有视觉类的,也有听觉类和视听结合类的,而无论选择哪一种多媒体类型,都取决于教学呈现的内容。教学内容到底以何种形式呈现,是由相关学习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接收内容的对象(学生)以及整个传播知识的综合条件等为依据的,多媒体的选择应以此为根本,秉持适用、需用和效能三个原则。但实际上,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这些原则恰恰被忽视了,我们常常发现无论是技能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大多数教师都选择可视类多媒体,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学习内容的呈现需要,即没有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其效能没有发挥出来,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多媒体教学形式过于单调且流于形式

在多媒体教学中,一般的教学课件都是由教师自己制作的,他们使用的软件一般都以powerpoint为主,而使用Flash、photoshop等软件的非常少,画面呈现也都是以文字为主。虽然也会发现有的课件加入了动画、图像、声音,但这种直观声像型的课件毕竟很少。所以,在教学中,以ppt课件类型较多,Flash、Video等形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很少见到,长期使用,势必造成审美疲劳,降低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制作的课件为单一化的影像。由于教师制作课件受到信息技术能力的制约,在ppt中常常是一些课本教材内容的摘录和简单的罗列,以课件的形式取代了板书,其很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动态的教学过程作出相应的修改。学生只能“望课件而兴叹”,对所学内容无法自我消化和内化,这样多媒体教学自然就流于形式了。

三、中小学多媒体教学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误解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内涵

多媒体教学是多样化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它的应用是建立在一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的基础之上的。教学毕竟是“人”的活动,多媒体只能在其中起到辅助作用,而无法替代师生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多媒体的使用固然有其特殊的优势,但它也有局限性,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并不适合某些学科的教学或教学的某些环节。

理解了多媒体应用的内涵,教学就不会偏离本质与方向。而实际上,有很多教师恰恰就是把多媒体应用误解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必须,生怕不用多媒体就不是现代化教学,把正常的教学手段看作是一种“潮流”而盲目追赶。好多情况下不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分学科、内容和教学对象,一股脑使用多媒体,甚至有的教师干脆把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等同看待,这显然忽略了多媒体教学运用的实际内涵。

(二)信息技术能力的不足制约着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质量

优秀的课件是有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前提保障,而目前中小学教师由于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局限,阻碍了他们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另外教育资源的匮乏,资料搜集与整理的繁琐,系统课件制作过程的繁重,都影响着精良课件的出品。正因如此,教师的课件更多的形式是ppt,甚至有的课件被重复使用几个学期。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课件制作能力是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的关键。

(三)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学媒体的分类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教学设备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54-02

1引言

为提高教育技术水平,越来越多的学校增设了多媒体教室,运用多媒体教学也成为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影音结合的方式满足了学生视听画面多方感官需求,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也正是由于多媒体的设备科技含量高,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由此,对多媒体教室日常管理与维护至关重要。

2多媒体教室管理的工作概述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可进行各类教材的演示教学,即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又可进行模拟教学,即运用多媒体设备模拟真实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模拟训练、实验等真实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逼真的视觉效果。针对多媒体教室具体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即制定对人的管理制度,比如“多媒体教室教职人员岗位职责”“教职人员使用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学生使用守则”等;也有对财物的管理制度,比如“设备借用制度”“设备使用指南规范”“多媒体教室常规管理手册”等;还有对教学活动的管理制度,比如“多媒体教室使用申请流程指南”“多媒体教室开放管理制度”等。实践证明,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教学和科研辅助活动的顺利开展。

建立故障检修档案因为多媒体教室配置的多为先进电子设备,在长期且频繁的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故障。通过多媒体设备故障检修登记表,记录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再进行整合总结,不断累积经验,能够有效排查同类故障,提高维修效率。

强化队伍技能培训管理人员是保障多媒体教室正常运作的核心,对于他们的管理要遵循职权和分权平衡原则,按照人才需求分析来定岗定编,选拔时要严格把关,并要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充分发挥管理人员职能作用,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3多媒体教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室数量多,分布不集中随着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比例大幅增加,不仅在规划新教学楼时将多媒体教室列为必不可少的建造设施之一,还为老式教学楼装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但由于新旧教学楼的分布并不集中,这就为管理多媒体教室的工作带来些许困难。

设备配置复杂,使用频率高多媒体教室配置的高科技电子设备结构复杂,需要不断更新升级和长期设备检测。再加上小学教育中需要运用到多媒体教室的次数多,设备损耗以及部分教师学生的不当使用,都会造成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同时减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比如在拷贝课件时不小心让U盘以及移动硬盘中的病毒侵入到多媒体系统中,就有可能造成教学资料的丢失,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管理维护要求高,专业人手有限多媒体设备科技含量高、零部件种类多、结构又复杂,这就提高了对多媒体管理的专业要求和技术水平。再者,校园中多媒体教室多呈分散状态,无形中使得人数本就不多的设备管理团队扩大了工作范围,增加了工作量。另外,部分小学对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体系不太重视,设备管理人员数量少、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都对多媒体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4完善多媒体教室管理机制的有效策略

多媒体教室人员的管理首先,就是要强化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系统应用知识,定期进行系统性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得管理人员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与时俱进,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多媒体设备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就是要兼顾对多媒体教室使用者的管理,大多数时候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人员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对电子设备的了解与使用方法都不如专业管理人员熟练,很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操作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多媒体系统使用理论的培训,并整理筛选出一些常见多发的故障,演示解决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多媒体设备操作能力。笔者在管理实践中发现,事先制作一些图文并茂、言语简洁的多媒体教室使用指南与维护手册,派发给每一位多媒体教师使用人员,可以起到有效预防设备故障或损坏的现象发生。

关于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管理方法定期开展多媒体系统的故障排查与检修维护,能够有效预防系统故障的发生。具体方法有:添置设备库存,存放多媒体各个零部件以作备用,特别是易损耗的元器件等;及时更新软件系统、更换老化设备,在每一期的计算机系统维护过程中都要进行漏洞检测与修复,系统文件垃圾清理、病毒查杀,网络稳定性能与运行速度测试等,从多方面为多媒体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另建议管理人员可制作一份多媒体设备日常使用登记表,要求每一使用者登记使用时间、目的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人员事后翻查表内所记录的各种情况进行跟踪查询,可以及时发现与排查设备问题。

多媒体教室耗材的管理为避免耗材过度使用或造成浪费,加强对备用耗材使用的统一管理是管理人员工作重点之一。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多媒体设备实际运行使用的情况,以学期为单位做出耗材使用预算表;然后安排管理人员制定详尽的领取、更换耗材登记表,其中表内要载明具体的教师编号、设备型号、更换原因、损毁程度、申领实践等,做到记录精准、账物相符。

5多媒体教室管理经验的探讨

统一计算机运行环境统一计算机的运行环境能够规范使用方法,方便教师制作课件和管理人员维护设备。实际操作步骤为:先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的分区,统一划定使用范围,比如C盘用于安装系统文件,D盘安装应用软件,e盘安装教学课件,F盘由使用人员存放临时文档等。接着统一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目前学校普遍选用的主要是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以及360安全卫士杀毒软件等基本应用软件。最后,计算机桌面统一,即全校每一多媒体教室都采用统一规范桌面。比如可以使用学校风景图,并在图片上标注文字提示,提醒使用者操作注意事项。

选用适宜的多媒体讲台多媒体控制功能键、显示设备、电源按钮等都集合在多媒体讲台的柜体内,使用时需要先开锁打开翻盖,或将翻盖推开,由于翻盖盖板较重,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再有就是多媒体讲台的抽屉过多,每一抽屉又分别配置了钥匙,使得在开、关抽屉时都需要钥匙开、关锁,给使用者与管理者都带来了诸多不便。由此,学校在挑选多媒体讲台时,应选择较为人性化设计的讲台,比如有的讲台取消了盖板设计,并将抽屉钥匙简化成两类,一类是使用者钥匙,一类是管理者钥匙,分别开关相应抽屉,并在钥匙与锁芯上加入磁石成分,使得钥匙具有自碰功能,避免了不必要的开、关锁。■

参考文献

教学媒体的分类篇8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技术 艺术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自2004年浙江大学首先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近几年,我国近五十多所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竭力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效果。

但值得担忧的是,国内高校对数字媒体类专业一窝蜂得建设,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众所周知,数字媒体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兼顾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培养,抛开学生本身的因素,需要高校对技术和艺术资源进行整合。由于国内各高校的定位和师资、硬件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校其实在师资、实验室等专业办学软硬件方面还不成熟,出现了有的高校新专业已经开始招生了,但是人才培养方案却迟迟不能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技术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的堆积,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系,或者有的高校部分艺术类的课程或技术类的课程缺少师资,临时借用别的学校的教师进行授课,或者临时引进急需上课的教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初衷。

如何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已有办学资源,探索一条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自身办学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每个院校在新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考虑的问题。

一、专业办学背景

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2007年开始招生,当时国内高校尚没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还不能分析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在调研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院校的相关、相近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日前社会热点数字媒体发展趋势,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决定以培养游戏开发为切入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数字媒体产业的需要: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包括动漫在内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游戏作为动漫产业的一个分支,根据不同的平台可以为单机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等。据艾瑞网调查,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30.4亿元,约占全球为网络游戏收入的27.1%,比07年高出5.9%。从全球网游的发展趋势看,预计到2012年,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将接近50%。据赛迪公布的报告,2007年底,国内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用户数量达到1亿,市场普及率将达到20%。中国新媒体产业在2008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市场规模达到634.3亿元,较2007年增长37.0%。可以看出,游戏成为数字媒体领域中一个新的增长点,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是浙江传媒学院的办学资源特色给专业建设提供保证。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院校,学院设有新闻、编导、影视文学、摄影、录音、动画、节日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跟数字媒体紧密相关的专业,同时拥有一批高技术的设备及实验室。

游戏的开发流程基本是游戏策划、架构、脚本编程,到游戏角色、道具、场景设计、渲染,再到游戏动画、灯光、音效,最后是游戏程序开发,这是一个循环、反复优化的过程。

那么,从游戏开发的整个流程看,除了游戏开发的最后环节――游戏程序开发,其他环节都可以有相关的专业资源进行支撑,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定位恰恰就在游戏程序开发上。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正是抓住这个契机,以培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开发人员为主线,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院办学特色的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指导原则

综合我国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借鉴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相似、相近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结合学院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师资、实验室资源,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数字媒体相关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知识,能在网络游戏开发、手机游戏开发、影视娱乐、影视动画制作、新闻传媒、电子商务、网络媒体设计、交互式数字媒体开发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网络游戏与手机游戏的制作与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重个性的传媒及相关领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浙江传媒学院各专业原则上继续实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_三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由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学院本科专业原则上实行“1+2.5+0.5”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年按照招生类别实施大类教学,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等;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开设专业平台课程、各模块课程并完成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一个学期不同专业学生混编组成各毕业实习小分队在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以游戏开发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充分体现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在确定人才培养日标之后,采用倒推法,设置所需要的课程,采用课程链、课程群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按课程群进行课程建设,就本课程群课程的设置、知识点、学分安排、相互之问的内容衔接等问题开展研究探讨,加强课程问的衔接与协调,获得整体优化。

同绕着游戏开发流程,兼顾数字媒体的其他方面,推导出人才培养的所需课程,这是一个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美术、动画的综合性课程,总体分为数学基础类课程、美术基础类课程、动画基础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游戏开发综合性课程以及专业拓展类课程等课程群。各个课程群群内的课程相关性较强,群问的课程相对独立,形成了课程的相互依托。

1 必修课的设置

数学基础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美术基础类课程包括美术基础、二维构成、数字图像处理、Flash交互设计等。动画基础类课程包括传统动画、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等。计算机类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JaVa游戏编程基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

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页设计与编程等。游戏开发综合性课程包括游戏概论、J2me手机游戏开发技术、游戏开发物理学、游戏脚本语言、游戏引擎原理、windows网络程序设计、游戏实战开发等。

这些课程将按照学院总体方针,被分散到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及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过程中。

2 实践环节的设置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应地,在课程实践上设置了JaVa游戏开发、J2me手机游戏开发、FLaSH游戏开发、三维游戏场景角色设计、游戏综合创作等围绕游戏开发的综合性实践。

另外,坚持实验室开发原则,开设学生创作室和教师创作室,鼓励学生成立创作小组,或者参与教师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

学院还同校外公司鉴定实践实习基地,有计划的输送学生到公司实习,另一方面,引入公司项目,聘请公司人员到学校讲学,使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3 拓展课程的设置

在第六、七学期安排了专业拓展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在某一个方向有更高的造诣c相关的拓展方向包括Java拓展类,有动态网页设计与编程、JaVa高级编程、J2ee框架技术课程;媒体设计拓展类,有流媒体技术、计算机卡通动画、手机动漫设计、Flash游戏开发课程;游戏开发拓展类,有游戏开发物理学、游戏关卡设计、高级C++编程、高级渲染课程。

另外,为配合学生知识的拓展,在课程体系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开设游戏策划与创意、游戏剧本创作、游戏心理学、游戏产业调研、人机交互优化界面、互动媒体开发技术、游戏品牌经营的讲座,即有目的、有选择的丰富学生的数字媒体知识,同时可以节约学习时间。

4 课程改革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一定要强调知识点的优化与授课方式相结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不论是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课程,都要跟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例如,操作系统课程在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理论之外,还要讲授目前流行的移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内容,同专业中的手机游戏开发领域相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形处理等原先纯计算机算法类的课程,不强调过多的理论问题,而是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应用来讲,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目的是与后面的游戏引擎想结合,在内容的取舍上侧重openGL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图像处理的应用手段上。同样,由于专业招生的对象是理工科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因此美术基础、二维构成等美术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应该有别于传统的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的教学方式,而是结合后续游戏开发的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后续游戏项目上的实例,在计算机上进行应用教学。灌输素描、色彩、构成的知识,起到快速培养学生专业艺术修养的目的。

教学媒体的分类篇9

关键词:教学媒体;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44-02

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教育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教学媒体的新旧交替,推进了人类教育文明走向更高的发展阶段。研究探讨教学媒体技术发展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运用教学媒体技术服务于人类教育事业。媒体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科技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媒体技术推动的巨大作用。教学媒体是人类科技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正如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是以工具的革新为主要特征一样,教学媒体更新和改善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教学媒体的沿革及其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从幻灯、唱片、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卫星传输、计算机等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近百年的演变中,教学媒体从原始的、单一的信息形态发展到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全息形态,创新的内容不断丰富多彩,创新的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伴随而来的是人类教育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在人类教育漫长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会对教学形式甚至教学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综观教育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教学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更是显著的。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呈现交叉、交替、并行发展态势,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应用范围、适应不同教学对象、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显示出各自的优势。

一、传统教学媒体发展确立了“教师为中心”的古老传统教学模式

文字没有出现以前,最古老的教学媒体包括人本身、人所用的生产用具、生活用品、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实物以及口头语言等,更高级的教学媒体――文字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达到真正应用程度。其特点是形象、直观,它依附于具体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离不开人类的亲身传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传递教学信息,因而教学效率很低。当人类进入古代社会一直到17世纪末,随着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书籍的出现及其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传统的教学媒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教育方式和教学活动变得更为规范和便捷。当纸张、书籍、黑板、图片、模型、实物等传播媒体得到组合时,确立了“班级制”教学形式,由此形成的“教师―书本―班级授课”教学方式,演绎着“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电化教学媒体推广普及催生出“视听”教学模式

19世纪末,幻灯机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应用于教学活动。人类进入20世纪后,电子科技发展异军突起,电子类媒体不断涌现,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教学媒体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向视听结合的教学媒体方向发展。从幻灯机、投影机、留声机、广播等到无声电影、有声电影等,从而掀起了视听教育的热潮。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电化教学媒体――电影,以视听兼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性强等特点,独占电化教学媒体首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录像机等新型电化教学媒体逐步进入教学领域。由于视听媒体被大量引入教学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媒体的使用方法及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总结了一系列的视听教学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形成了以如戴尔(Dale)的“经验之塔”理论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电化教学媒体应用和发展进入又一个顶峰时期。

三、多媒体教学媒体开发运用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涌现和完善,教学媒体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文、图、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使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状况,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控制教学进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人们越来越多地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来思考教师角色、学习模式、评价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多媒体教学媒体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新奇的兴奋感,因而其思维能随时跟着教学的思路,注意力高度集中。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大大优化教学气氛,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教学情境,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能够得到改善。

四、网络信息化教学媒体的运用开创了信息化教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教育正改变着教学理念,出现了电子空间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远程教学等现代教学形式。一些专家预言,新的技术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技术必将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过程,最终导致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信息化教学模式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的高级发展阶段,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优点,显示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融合了教学内容并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教育提供新的技术和新的媒体,由此引发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思想的变革。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推进这种变革和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根本性标志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它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融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科技进步与发展,教学媒体与教育技术正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显现出历史的厚重感,缺少现代技术的时尚特性,但它还在固守着一片难以替代的教育天地;电化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闪现出当代科技的灵光,它已被现代科技耀眼的光芒所遮盖,它像一位历史过客一样渐行渐远,成为过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模式,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涵盖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但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模式在丰富,在发展,在创新,正在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整合的一部分,它将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全新教育模式,它正在全面更新人类的教育理念,正在改变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走向。

参考文献:

[1]沈亚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教学媒体的分类篇10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课题。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师德有其独特的社会性,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发展性。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今天,作为创新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师德建设,是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影视传媒人才的过程中,透过创新教育的视野,着力研究师德建设的必要性、现状、主要内容和应对策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中师德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教之道,德为先。随着影视传媒艺术创新教育的深入,作为其重要研究元素之一的师德建设,也逐渐显露出其特有的时代特点,为影视传媒创新教育提供着越来越多研究依据和发展保障。

1.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影视传媒院校创新教育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于教育,影视传媒艺术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传媒人才的高等院校,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实践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适应21世纪影视传媒业的发展,有利于高素质的影视传媒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知识创新的时代,解决当前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中师德方面存在问题的客观要求,既是解决当前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在创新教育中师德方面存在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探索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条件下有特色的影视传媒院校创新教育中师德建设新体系的迫切需要。

2.和谐社会、和谐校园需要影视传媒院校创新教育的师德建设实现良性循环。

影视传媒艺术院校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中,首先应该注重协调发展;其次,和谐社会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充满创造活力;第三,和谐社会要保证公平和正义。作为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在创新教育中,有义务、有责任把学校建设成为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师德建设是关键。在和谐社会进程中,师德建设良性循环的实现也对和谐校园的形成提出必然要求。

3.构建健康的师德建设体系是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的重要保障。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影视艺术传媒艺术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然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影视传媒艺术院校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师德建设体系,才能保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传媒艺术人才有长期性、稳定性和系统性。

二、当前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中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中师德建设的现状。

一是在对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中的师德问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在思想道德方面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身上,体现了热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讲究奉献精神的无私性方面,为广大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二是在科学精神培养、治学态度等方面,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正常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下,将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与之结合,保证教学和科研的齐头并进。作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的教师,在经受各种诱惑面前,大部分教师都能坚决抵制一些不正之风,克服一些不良之风。

三是在社会受多元化发展的负面影响下,我们的大部分教师都能合理地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分清楚,将现实追求和理想追求严格区分。作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的教师,都有一些相关的培训和辅导的诱惑,但大部分教师都能坚决地抵制这种“第二职业”,将这种低水平、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兼职工作杜绝在教学之外,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以及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

2.当前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中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奉献意识较为淡薄,师德师风有待加强。在新时期出现的新形势下,影视传媒艺术院校教师受到的冲击更大,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有所变化,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些转变,有些老师简单地把教师当成是“教书匠”,以为只要能完成教学任务便可以,把高尚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抽象化,缺乏应有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

二是团队意识不强,整体协作能力过弱。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只注重个人素质提高,自我意识较强,但整体协作精神较差,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在影视传媒艺术院校的创新教育中,有些大型活动、重大科研项目以及理论实践结合紧密的重大项目的成功,都需要跨学科的共同合作,需要一种团队精神,需要参与者相互尊重、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精神。

3.当前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中师德建设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是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评价、行为选择、生活方式发生着变化,价值取向的的多元化,冲击着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新的社会形势下,创新教育中,影视传媒艺术院校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对自身个人利益不断注重,社会供个人选择的机会和经济回报不断增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地提高,但在如何正确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面前,往往会产生迷茫和困惑。这是造成师德建设效果不甚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在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中,教师培养中忽视人格的养成和道德的发展,这也成为影视传媒艺术院校和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创新教育中,当这些教师开始从事相关的教学互动时候,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中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的弱点也随之表现出来了。

三、构建新时期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中多维立体式师德建设体系

1.立足影视传媒艺术特色,树立创新教育与师德建设相辅相成的新观念。

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创新教育中,师德建设要紧紧立足于影视传媒的特色,从传媒特色的专业特点出发,将创新教育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从社会环境影响、教师队伍结构、教育机制等方面来讲,新时期的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师德教育运行机制尚未形成,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亟需转变。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加强影视传媒艺术院校师德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观念,以人文关怀的思路去构建高校师德的科学体系。

2.立足师德建设的特殊性,健全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师德建设的新制度。

师德建设具有特殊性。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于影视传媒艺术院校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从事传媒艺术领域的人才。所以,在针对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建立一个信息畅通、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要在健全师德建设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和学校社会师德监督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强师德的日常考核,对优秀教师和师德高尚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师德要求的人进行正面的批评教育,激发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完善师德修养。

3.立足创新教育中师德建设的典范性,强化影视传媒艺术院校师德建设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在影视传媒艺术院校创新教育的师德建设中,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公民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这就决定了其有明显的先导性和典范性。影视传媒艺术院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中,作为重要内容的师德建设必须融会其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提高传媒艺术类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不仅成为业务上的行家,而且成为以德修身的模范。

4.立足师德建设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建立科学的影视传媒艺术院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保障和评价体系。

新时期的师德要求作为培养传媒艺术人才为己任的影视传媒艺术院校教师,要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尤其要对影视传媒艺术类教师思想道德建设进行明确的制度、规范约束和保障。新的世纪呼唤高素质的影视传媒艺术人才,高素质的传媒艺术人才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培养和造就一支教学科研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都比较高的教师队伍,完成历史赋予高校的光荣任务。

5.立足师德建设的发展性和开拓性,构筑影视传媒艺术院校创新教育中“内容――行为”对应的两维师德目标关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