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十篇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十篇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6:36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1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方向;遵义

近几年井冈山旅游增长迅速,跻身全国红色旅游区的前列,同样作为红色旅游区的遵义,发展相对缓慢,为促进遵义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通过与井冈山市的横向对比分析,为遵义市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一、遵义市与井冈山市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指以一些革命根据地、会议会址、纪念物等外部条件,从而吸引游客进行游览学习,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特色主题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作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遗迹和精神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近年来,国内旅游热度加剧,全国许多地区在原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红色旅游项目,从而促进红色旅游的大发展。

(一)现有红色旅游资源及搭配

遵义市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革命烈士园陵、风溪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赤水风景区、海龙囤遗址;井冈山市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茨坪革命旧址、井冈山烈士陵园、黄洋界、石燕洞、五指峰。

根据两地主要资源概况可以得出,两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奇特,红色旅游资源都具有代表性,发展红色旅游可谓是得天独厚。两地可以根据各自特点,把人脉和地脉相结合,打造负有盛名的旅游胜地。

(二)旅游市场对比分析

1、国内外客源构成表

由遵义市、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期刊统计数据显示,遵义市2011年国内市场客源比重占79.8%、国外客源占20.2%,2012年国内76.5%、国外23.5%;井冈山市2011年国内客源比重占78.4%、国外21.6%,2012年国内73.2%、国外26.8%。根据如上数据得出,目前我国的客源市场主要以国内为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外游客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遵义市国外市场低于井冈山市,国内市场较之井冈山市略高,可以看出遵义市客源市场前景宽广。

2012年1-10月遵义市共接待游客519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3.15亿元。2012年井冈山市接待入境旅游者671.0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085.64万美元,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659.3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6.76亿元;由此可以看出遵义市客流量大于井冈山市,旅游经济正在飞速发展。

根据遵义市旅游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贵州游客比重高达48.9%、重庆27.05%、四川13.09%、云南2.42%、湖南0.69%,遵义市主要以省内游客和川渝地区为主,云南和湖南也是重要的客源市场地,主要客源市场集中在西南地区。据井冈山市旅游局数据显示,浙江12.16%、广东11.32%、湖南11.23%、江西10.25%、湖北8.60%,井冈山市游客客源来源相对平均,这说明井冈山市的旅游吸引力强于遵义市,对周边省份具有较大吸引力。

(三)现有旅游规划内容

1、特色对比

井冈山市以茨坪为核心,辐射黄洋界、龙潭、五指峰、笔架山、鹅岭等景区,形成红中有绿,绿中有红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遵义市以遵义会议会址和赤水风景区为核心,辐射仁怀、习水、桐梓、遵义县等地区景点,形成遵义多彩的旅游线路。

2、产品主题对比

井冈山市打造的是革命的摇篮,突出宣传中国革命斗争的开端和毛泽懂思想的诞生。遵义市旅游主题是长征精神,突出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奋斗,及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由此可见,井冈山市和遵义市都具有各自的主题,但都是以中国历史具有重要作用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主要吸引物。

(四)市场营销方式对比

1、产品宣传

井冈山市:在保持和发展“红色”特色的同时,丰富和完善井冈山旅游内容,形成“红、绿、蓝、金、古”五彩井冈的旅游产品系列;同时“宣传主题化、目标地区化、推广群体化、形象最佳化、覆盖网格化”,在每个阶段推出不同的亮点和卖点,构建井冈山旅游产品营销网络,全员推销,同时以点带面,做好区域市场开发。

遵义市:有“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经典的红色文化、闻名于世、浓郁独特的茅台文化、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以“和合”为核心理念并传承数千年的仡佬族文化等等。遵义市坚持“四位一体”,突出“六个重点”,提升“五个品牌”,打造“四个精品”,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并承办了中国红色旅游高峰论坛。

2、定位及品牌打造

2013年,井冈山市旅游局将全力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旅游品牌,力争实现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5%以上。井冈山市开展干部培训、国际杜鹃花节、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旅游文化活动的开展,更是进一步提升了井冈山的影响力,为它带来大量国内外游客,真正把红色旅游打造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遵义市将以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宜游城市”为目标,以打造“红色遵义、人文遵义、醉美遵义”旅游形象品牌为引领,以建设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旅游,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实现赶超跨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遵义市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利用

遵义目前开发的资源主要以红、绿资源为主,黔北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度不够,其中没有把其它旅游资源与红、绿资源整合,真正实现多彩的旅游产品。遵义红色旅游资源较多,而红色旅游资源不具有可造性;一旦破坏恢复可能性低。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例,在开发时不要一味的把会址楼修漂亮,而应该保存其原有面貌,同时更深层次的开发其文化内涵,做到科学合理。

(二)市场状况

遵义旅游正在飞速发展,由于交通等社会因素的限制,致使客流相对较少,同时客源的相对单一,导致回头客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地区的游客量逐渐减少,周边地区景点的旅游竞争力加强。遵义的游客主要以重庆、四川为主,而这两个地区都是夏季炎热,来遵义旅游的目的就是避暑;所以遵义市的旅游旺季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冬两季相对较少。

(三)规划状况

遵义的红色旅游大多都是游客的参观为主,缺乏实质性的体验,没有让游客有亲身体验红军长征时具体状况,同时可把少数民族与红军的故事相结合,根据故事开发一定的体验项目。

遵义市的旅游规划主要是以遵义本市的旅游资源为主,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得不够完善,辐射范围相对较小,可把长征时期其它地区的线路与遵义市的相结合统一开发。

(四)市场营销

遵义市的旅游宣传方式主要以电视媒体为主,在网络及移动媒体上宣传不足。没有给游客配发一些相应的宣传物品。遵义的红色旅游目前还没有5a级景区,有的大多都只是4a或者是以下的景区,没有把4a景区进行整合,打造更具有吸引力的5a景区,同时增强本地区旅游的竞争力。

三、遵义市红色旅游发展建议

(一)优化资源配置

1、优化以遵义会址为核心的旅游线路组合

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凤凰山森林公园―海龙囤―娄山关―夜郎城址―红军总政治部。这条线路把握了大多数外来旅客都是先到贵阳下车或者下飞机的特点,同时充分发挥了遵义周边地区的其它具备特色的景点。其中松弛有度,混合多彩的旅游项目,适合短途旅游者。

2、提升以赤水河流域为核心的线路组合

息烽集中营―乌江渡―遵义会议会址―风溪渡口四度赤水纪念馆―十丈洞瀑布―丹霞谷―大同古镇―竹海公园―赤水风景区。这条线路集中了遵义经典的景区,各种特色的旅游景点,在体验红色旅游圣地的同时还可以观赏美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址及附近的黔北民族风情,是终点打造的景区。

3、加强景区红色文化氛围

在红色旅游区还原20世纪30年代的遵义生活,提供一个人民币兑换古币场所,在红色景区内流通20世纪30年代的钱币,让旅客融入红色文化生活中。同时提高红色旅游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红色主义情怀。

(二)市场开拓及营销

现如今科技的高度发达,在广告宣传时可以利用许多手机应用软件进行旅游宣传;同时在网络上,可以在知名网站或者关注度高的博客做一定的广告;可以定期拍摄相关视频进行宣传传播。

可定期举行一定的红色事迹演出,在演出中游客可自愿参与扮演一定的角色;同时根据游客自身情况,在红色旅游区让游客用红军餐、住红军当初的生活地,感受红军的生活状况。在四渡赤水纪念地恢复当初的面貌,进行一个四渡赤水战役的主题开发,让游客可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四渡赤水战役。

第一、保证景区道路通顺,对不通路的景区尽量保证公路靠近景区。第二、定期对新建成的高速公路进行维护,如客流量继续增加,可对高速路进行相应合理的扩建,如不可扩建,可根据情况多修一条。第三、保证旅游车辆的安全与通畅。

(三)打造特色品牌

把红色旅游资源、绿色资源、民族文化资源、酒文化资源等进行整合串联,实现遵义旅游的多彩化;同时不断挖掘旅游资源背后的内涵与底蕴,提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加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旅游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集大量人才的智慧,对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和创新,发掘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服务设施,同时对旅游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加强对遵义地区居民与旅游工作人员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开发更多具有遵义特色的旅游产品。

四、小结

遵义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应该加强资源的优化利用,不断的改善交通环境,积极开拓游客市场,利用新媒体进行相应的信息传播;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在新的国家政策下,积极利用好机遇;以打造遵义为西南地区旅游闪光点作为目标奋斗,不断完善相关旅游设施。(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黄颖.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井冈山“一号工程”建设项目奠基.江西日报,2005-09-30(a1).

[2]夏梦淑.井冈山旅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3]尹晓颖,朱宏.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人文地理,2005.

[4]熊宗仁.关于发展贵州红色旅游的思考.贵州社会科学,2006.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2

引言

近年来,红色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许多红色文化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在革命斗争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实事件、革命历史遗迹及纪念地(包括革命圣地、革命根据地和领袖人物故居等)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开发成旅游产品而开展的旅游活动。遵义地处贵州省北部,是红军长征时期“遵义会议”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向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成为遵义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网络检索与实地调查发现,遵义红色旅游在知名度明显低于其他红色经典景区,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在开发、管理和保护各方面也尚不成熟,因此有必要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分析,诊断目前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能为遵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遵义红色旅游资源条件

红色资源众多、知名度高是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为了进一步促进遵义红色旅游发展,文章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个角度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分析。

(一)物质文化红色资源

遵义作为一座以红色文化闻名世界的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遵义中央办公厅于2004年颁布的《纲要》中,将遵义列为了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在3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中遵义就是其中一条,而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点中遵义拥有7个。

由表1可以看出,遵义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遵义市市区就有较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又以遵义会议会址最为著名。此外,风溪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山革命烈士园陵等旅游景点也是重点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遵义地区所有的红色旅游景点中,都辅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作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遵义的森林覆盖率达49%,同时遵义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使得遵义红色旅游不存在季节性问题。

(二)非物质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资源带给大家的是一种表面的感受,而非物质文化资源却能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发,遵义红色文化资源除了物质文化资源以外,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资源,现今还流传下来的有红色文化故事、诗歌等。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见表2),给遵义的红色旅游发展增加一定的独特性。

二、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一)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

虽然遵义地区对红色旅游的发展有了较高的重视,但由于之前或者是特殊时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到位导致了许多的遗迹已经遭到破坏。部分景观破坏非常严重,而有的虽然有一部分还保存完好但也急需修缮,否则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将会面临覆灭的危险,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在众多物质红色文化资源当中,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革命烈士陵园、红军街等保存相对完整。较有特色和意义的赤水市枫溪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因缺乏修缮和管理破坏已经较为严重。海龙囤遗址已经被破坏面目全非,相关部门于2015年对其进行了修缮并且对外开放。红三军团司令部如今已不复存在,和杨尚昆旧居已经被改建成民房,这样的破坏程度是已经没有办法进行修缮和重建的。

(二)红色旅游景点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异常的激烈,尤其是第三产业,旅游业是属于第三产业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分支,因此要想较好的发展红色旅游,就必须面对的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我国各地的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也越来越五花八门,加之遵义的红色旅游产品非常的单一,这也给遵义的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遵义的发展如何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这就需要遵义地区在进行红色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积极地借鉴其他地方成功的红色旅游发展经验,再因地制宜的打造符合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策略。

(三)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充分了解遵义的客源市场情况,能更有的效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及旅游策略的制定。按游客客源地来看,遵义的游客客源地主要以省内游客和川渝地区为主。

如图1所示,遵义地区的游客客源地主要集中于贵州省省内以及临近的重庆和四川等地,其中贵州省内为最主要的客源地,占到所有游客总量的40.9%,其次是重庆占到了31.6%,然后是四川占到13.09%。这与遵义的地理位置和宣传力度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宣传力度比较小,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能够广泛覆盖到更多的地区,所以贵州省内的游客数量是最多的,遵义离重庆比较近,所以重庆的游客数量相对较多。所以遵义发展红色旅游,想要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就需要大力加强宣传力度,使更多的省外甚至国外的游客能够对遵义的红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三、促进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恰当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保护意识

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根本,只有保护好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才能为该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由于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等多方面原因,许多物质红色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非物质文化资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阻碍了遵义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因此针对还没有开发的资源,管理部门与开发商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二者间的关系,对已开发的景点需要做好后期保护工作。同时对当地居民与旅游者应加强相关教育,形成保护资源的良好氛围,促进遵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遵义红色旅游营销力度

遵义在红色旅游资源具有量大、品位高的优势,但由于旅游发展基础差等因素影响,与其他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相比市场接受度较弱,为扩宽市场占有率,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上加强营销。如依托遵义深厚的酒文化、茶文化在各类博览会对红色旅游进行推介。在“互联网+”时代除了通过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还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介遵义红色旅游的相关信息,加强对相关网站的建设或者开发一个app软件,建立与旅游者的无障碍交流平台,为广大游客提供最新信息和旅游指导。

(三)开发体验型旅游项目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3

关键词 九江;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作者简介 时玉柱(1983-),男,硕士研究生,华东交通大学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助研;卢丽刚(1965-),男,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江西南昌330013)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06BKS035)的阶段性成果。

一、九江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况

九江位于江西名山庐山北部、长江之滨、鄱阳湖西岸,是部级旅游名城,它不仅有着享誉中外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同样也有着丰富而又多样的红色旅游资源。

在长期的革命年代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刘少奇、、、、、叶挺、、聂荣臻、、粟裕、陈赓、许光达、罗瑞卿、、吴玉章、李立三等,在九江留下了他们战斗和生活的足迹。例如,1927年“南昌起义”的提出、酝酿、策划、制定纲领,以及起义部队集结等等都发生在九江。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指挥部驻扎在如今的柴桑小学里,叶挺指挥部驻扎在如今的171医院内。又如,1927年9月9日拂晓,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1000余名官兵,在九江修水县举行了气壮山河的誓师大会,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根据党中央指示,秋收起义要亮出自己的旗帜。前敌委员会即指派师参谋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负责具体设计制作出了我军第一面军旗――中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更是与九江结下了不解之缘,1959年初上庐山、1961年再上庐山和1970年三上庐山,使这座名山打上了厚厚的红色文化烙印。

九江在长期的革命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在九江全境,主要包括:位于庐山的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别墅建筑群、位于九江市区的日本领事馆旧址和南昌起义策源地,包括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圣约翰中学、“小划子会议”会址――甘棠湖、位于九江县的二十五师参加起义出发地――马岭火车站、位于星子县的“一见心寒”墓、位于修水县的秋收起义第一枪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冷家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修水风书院、位于德安县的万家岭战役遗迹、位于武宁县的墓、位于彭泽县的马炮台等。同时,九江城乡各处还遗存着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许多革命历史遗迹。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建国后,九江各地先后修建了一批革命纪念性建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资源供游客瞻仰和凭吊。如九江市区的“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蔡公时烈士纪念碑、九江革命烈士陵园、九江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星子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修水县的“秋收起义”纪念馆、武宁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湖口县革命烈士陵园等都是九江的重要红色旅游资源。

二、九江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取得的成绩

1 积极申请,将现有红色旅游资源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九江红色旅游资源中,不乏部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7年公布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部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处,即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别墅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分别是万家岭战役遗迹、日本领事馆旧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庐山中四路286号、“一见心寒”墓、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墓、马炮台、二十五师参加起义出发地――马岭火车站等。

2 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修复、兴建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近年来,修水县委、县政府为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作出了实施文化兴县的战略决策,积极申请国债资金和九江市地方配套资金对全县60多处革命遗址进行整合,规划了红色旅游路线,重点修建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秋收起义师部旧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2005年,为纪念九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重大历史时期所取得的胜利,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魅力,九江市投入1亿元巨资,建设胜利碑、胜利大道及胜利公园;2007年,九江城区开辟了首个红色旅游景点――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

3 积极宣传、营销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九江在宣传营销红色旅游资源上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选拔导游、召开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运营机制研讨会、打造重大节日营销等。2007年9月,九江红色(绿色)旅游精品线路及运营机制研讨会召开,会议要求要充分发掘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加强红色旅游的宣传推广,积极开展红色旅游产品的建设。全市要着力扶持一批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主要经营红色旅游产品的旅行社,尽快形成九江红色旅游产业的初步规模。为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修水县和中央电视事节目中心联合拍摄6集电视专题片《秋收起义》,组织了千里骑行上井冈红色之旅、修水徒步上井冈、中国著名作家修水行、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并建立了“秋收起义在修水”网站。起到了宣传、营销红色旅游资源的良好效果。

三、九江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品牌支撑。从井冈山、延安、韶山、西柏坡等红色旅游的实践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好的品牌往往具有聚合效应、磁场效应、衍生效应、宣传效应和带动效应。九江红色旅游资源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其他的如“延安”、“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2 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多种旅游资源并存发展的状态下,为了消解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竞争,必须实现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捆绑优势和整体优势,这样才可以提高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九江作为部级旅游名城,市场主打品牌是以庐山代表的绿色旅游资源和和白鹿书院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等,要想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必须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与其它形式旅游资源的整合。

3 资金匮乏。资金不足始终是制约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瓶颈。长期以来,地方财政困难,缺乏较多资金投入,导致红色旅游资源特殊作用难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

4 在保护、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一是对文物的数量、存在地、文物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缺乏足够的梳理和清点;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文物实物少,资

源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三是景区遗址遗迹存在损毁现象,缺乏有效保护;四是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宣传内容单一落后,缺乏富于时代性的展览设备设施。

5 专业人才匮乏。九江市在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有关红色旅游资源史料的整理、精神文化的深度挖掘、红色题材作品的编创、红色旅游资源解说等方面的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九江红色旅游资源实现有效开发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四、九江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九江在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可采取以下对策。

1 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努力提升九江红色旅游整体形象。在旅游活动中,品牌具有识别功能和导购功能,它全面简洁地向游客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和产品吸引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既关系到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又关系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效益,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品牌打造是一项综合工程,九江在品牌打造中应从观念、体制、管理、形象、特色、宣传等方面人手,积极打造富于区域特色化的红色旅游品牌,努力提升九江红色旅游整体品牌形象。

2 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形成区域旅游合力。九江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名洞、名寺于一身,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美,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万里长江,有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鄱阳湖候鸟奇观,有世界地质公园庐山,有久负盛名的白鹿洞书院和第四纪冰川遗迹。在九江地区还有湖口的石钟山、星子的秀峰和温泉。在九江城区内,有甘棠湖、浔阳楼等。只有将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绿色自然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开拓更大的旅游市场。

3 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机制。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工程、经济工程、文化工程。地方各级领导部门包括宣传、发改、旅游等要联合党史、文化、民政、教育、交通、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理顺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体制,加大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的力度,制定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规划,建立科学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机制,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4 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资金支撑。首先,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投资的基础上,市县乡各级政府也要加大投资力度。其次,要积极寻求公益团体、基金会、企业捐助资金等社会团体的资助,发行红色文物保护等多种筹措资金的途径。此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增强自身活力的途径,通过增加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餐饮等“弹性消费”的比重的方式,提高资源综合赢利能力。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4

关键词:时代背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一、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

(一)什么是红色旅游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游的定义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对于这个定义,国内有不少学者持有异议,他们认为,红色旅游在时间外延上,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可以上沿到1840年鸦片战争,自建国之后可以下沿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

因此,在国家去年出台的《2011-2015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此做出了相应修改,提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内容。自鸦片战争以来,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昌盛和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艰难求索,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壮丽诗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孕育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1]

应该说,这是对红色旅游内涵的一种更全面、更全新的阐释。由此,对红色旅游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革命斗争中,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二)什么是红色文化

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权威机构对其下过定义。传统观点认为,红色文化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扩展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形成的文化。是“”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从文化的物质层面来说,红色文化包括各种战争遗迹、革命旧址、文物、历史资料等实体;从文化的精神层面来说,红色文化包括各种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如三元里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汶川抗震精神等。[2]

(三)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旅游的灵魂和根本,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空洞无力的。旅游是发挥文化社会教育功能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丰富文化和传承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红色旅游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旅游形式,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和基础。红色旅游是巩固、扩大红色文化宣传阵地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和保护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红色资源。从广州虎门到辛亥首义的武昌,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上海到“八一”第一枪的南昌,从红都瑞金到革命圣地延安,从新中国摇篮西柏坡到共和国首都北京,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有英雄的人民、革命先辈们在战争年代和国家建设中留下的深深足迹。这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珍贵的文物,都昭示着革命先辈高尚的情怀和崇高的价值追求,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蕴含着不畏、奋勇抗争的反侵略精神,蕴含着乐于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蕴含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都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而通过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地开发与挖掘,对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3]

(二)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红色文化旅游对青少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参观革命遗迹、听讲革命故事、演唱革命歌曲、重走革命之路等方式,用生动的事例,鲜活的语言,能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因此,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内容丰富且十分珍贵的教科书。对于培养广大青少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民族气节,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巨大的积极影响。

(三)有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红色文化蕴涵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保持高尚的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意义重大;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用监控机制,为我们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反映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而红色旅游,能够让广大党员干部在重温先辈们的光荣历史、重走胜利之路之时,感受他们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等革命精神。

三、走出红色文化旅游宣传和开发的误区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宣传,加之地方各级部门和相关行业的积极响应和主动配合,红色文化旅游掀起了一股热潮,而相关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也正蓬勃兴起。但同时,由于有的地方部门的急功近利和一些不法商家的过度炒作,使得红色文化被误解、曲解甚至严重变味儿,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宣传也严重陷入了误区甚至走向歧途。因此,端正红色文化旅游宣传和开发的方向,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走出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和开发变味儿的误区

红色遗迹、故居的建筑和陈设,原本一般都比较简陋,有的地方在开发中乘机大兴土木,将这些遗址、故居修得富丽堂皇,过于豪华奢侈。个别地方红色旅游地一味追求美化,在红色遗址前后铺上草坪,种上棕榈树、红枫等观赏树木,使得这些红色遗迹、故居、文物失去了原有的纪念意义。

有一些地方旅游资源比较匮乏,为了发展壮大本地旅游产业,对红色旅游的开发饥不择食,盲目上马。有些地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口味,在原有的红色基础上“瞎编”、想当然地编造一些伪红色。有的红色遗址和故居被关了起来,和广大市民隔离,使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有的地方,为了突出红色旅游,将整条街道都刷成了红色,甚至用现代手段在墙上仿写上旧标语。这种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行为,不仅不能把有限的资源开发好,反而破坏了资源,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端正纪念地宣传与讲解内容的若干不良倾向

有的地方把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认为是一种“政治宣传”,把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当作是一项“政治工程”和“政治任务”。甚至有个别红色纪念地充斥在“”文化的氛围中,红色旅游变成了怀旧旅游,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误入歧途。对于旅游讲解词,有的红色纪念地只侧重于历史事件、会议决议、领袖决策、革命理论等,而对于红色故事、革命者的生平事迹较少提及。这使得红色旅游内容索然无味、毫无特色,无法吸引游客的眼球。对此,在红色文化旅游的宣传中,应尽量把政治宣传寓于人文旅游之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游,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许多红色纪念地由于片面重视修建纪念馆、纪念碑或雕像,而忽略了文物陈列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在缺乏文物与图片的情况下,急于大兴土木、盖场馆。有的红色纪念地实体文物缺乏,图片、影像资料质量不高,大量是翻拍多次的照片,形象模糊不清,达不到感人效果。对这些问题,地方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经费的投入,并予以提供清晰度好的照片,组织高水平的雕塑作品,以更好地再现历史场景,达到更好的效果。[4]

(三)走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度商业化的误区

一些地方,由于招商引资的巨大吸引力,对有限的红色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强制干涉性开发,搞所谓的全面商品化、市场化运作,从而使红色文化旅游走进了死胡同。有的地方,在对当地红色文化宣传和讲解的画册、小手册上,哗众取宠,有的甚至宣传一些错误的东西。这种把红色文化当作纯粹商品来出售的行为,严重扭曲了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经开发便不可再复原。而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度商业化开发,其结果可能是商业化虽然成功了,但红色文化逐渐褪色并失去了原貌。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应该注重社会效益,但同时更应避免绝对的商业化和“一切向钱看”,更不能把举办某些吸引眼球的“烧钱”的文化活动视作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更不能把宣扬迷信的庙堂殿宇、奢华庸俗的文化地标建筑、低质泛滥的“印象文化”系列、名实不符的文化地产等作为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就。

参考文献:

[1]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李水弟.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6).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5

【关键词】红色旅游;地方经济;遵义

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红色旅游为遵义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对遵义红色旅游深入的了解,其对遵义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红色旅游作为带动遵义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遵义旅游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一、遵义红色旅游状况

1935年中国共产党长征到达了遵义,并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通过娄三关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让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圈,最终夺得革命的胜利。遵义留下了很多的红色记忆,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开始遵义加大了红色旅游开发的力度,红色旅游带动了遵义市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资料显示:2013遵义市全年接待游客430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8.99亿元,分别增长28.3%和28.2%。遵义红色旅游作为遵义旅游的龙头,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直接影响整个遵义地区旅游业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遵义红色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因遵义红色旅游是遵义旅游的核心,单独的红色旅游统计难度大,故本文选取遵义2009―2013年最近5年的国民经济数据与旅游经济技术指标来比较分析遵义红色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如表1所示:

上表显示随着遵义旅游人数的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也逐年递增,并促进生产总值与旅游就业人数的增长,国内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得到快速的提高。红色旅游对遵义地方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一)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可以衡量它的经济发展程度,作为红色旅游城市的遵义依托红色旅游的发展为地方财政做了巨大的贡献。在红色旅游越发兴盛的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的旅游企业以及从事旅游活动的机构和个人,在自我财富创造的基础上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伴随着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2012年,遵义市实现旅游收入311.95亿元,红色旅游收入96.52亿元。红色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并通过对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红色旅游者在逐年递增,红色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显著。

(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活动的形成不是独立的,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紧密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直接影响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遵义发展红色旅游直接带动遵义饭店、酒店、交通、景点、商场等一系列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也吸引了大批知名企业进驻遵义,为遵义经济带来了更广阔空间。遵义的红色旅游也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工业旅游相结合,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业、工业经济的增长。例如遵义董公寺的农家乐、湄潭的茶海、仁怀茅台酒的生产制作等等。红色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已逐步形成,将会促进更多的产业发展。

(三)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

各行各业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率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在近些年来都有不错的发展趋势,与旅游相关的企业涉及广泛,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发展旅游企业势必需要很多的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为社会解决了人才流失问题,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遵义作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城市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与失业者和待业者形成了庞大的待就业军。伴随着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遵义市旅游行业已经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旅游活动的开展更加活跃,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

三、遵义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一)积极响应政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得到政策的帮扶与支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在近几年,贵州省相继拟定《贵州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贵州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等等旅游发展相应规划与措施。遵义也在积极响应政府政策的帮扶与支持,努力突破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遵义红色旅游的特色,争取得到政府在景区交通建设、景区设施完善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得到更多的帮扶。落实对景点的管理制度,对旅游从业人员、有利于旅游经济发展的企业给予帮助。

(二)实施体验型红色旅游

所谓的体验型旅游就是打破常规,让旅游者不再被动的接受已经设计好的,让游客自己参与设计自己的旅游。遵义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符合发展体验型旅游所具备的条件。比如设置重走长征路的旅游路线,在四渡赤水模拟当年情形进行实战演练,在国酒茅台开展游客亲自体验酿制美酒等。根据不同的人群设置不同的体验方式,例如团体活动型:在企业单位,以员工福利或员工活动形式组织参与的活动,这样既可以加强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又可以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有家庭型的亲子游:父母为了让孩子锻炼其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父母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带来更多的亲子沟通与交流。规划在建中的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应充分考虑注入体验旅游元素,根据游客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体验型旅游产品。

(三)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业内的竞争也是愈发的激烈,以往单一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我们将旅游业与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相结合,根据资源特色,制定相应的旅游产品,以实现更大的效益。遵义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完整,符合搭配旅游业所具备的条件,建立红色旅游为主题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以提高整体经济实力。遵义的红色旅游正活跃在各行各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条件,实现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经济的共赢。

(四)增强创新性

为了提升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开展各类旅游活动将以创新为根本思路。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需求在变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要紧跟时代,要围绕旅游者的需求来开发设计新的旅游产品。遵义可以利用其红色文化的独特性,改变已有的发展模式,推出“遵义牌红色旅游”。例如:建设红色文化主题的酒店,酒店所有的软硬件均能够体现遵义的红色文化。在景区搭建舞台让游客参与、群众互动的方式展现红色文化。让游客感受到旅游的乐趣,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利用新鲜的、创新的红色旅游产品给景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五)施行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战略,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同等重要,遵义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对景区景点施行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杜绝对景区破坏性的行为。同时,对景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在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时对红色旅游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收益制度,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景区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节能生产,严格控制红色旅游景区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建立“低消费、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

四、结语

2004年之后,特别是2009年开始遵义红色旅游发展迅速,红色旅游在遵义地方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合理配置个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发展的投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对遵义红色旅游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找出影响遵义红色旅游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机面前,遵义应奋勇争先,把握机遇,用突破和创新的思维把遵义经济与旅游业带向新的发展篇章。

参考文献

[1]2013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遵义市政府网.http:///ch6983/ch6986/ch7015/2014/03/28/content_2011413828.shtml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6

近年来,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从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党中央对广大革命老区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发展红色旅游,用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启示人,用党的辉煌成就和奋斗精神鼓舞人,有利于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有助于人们在体验中感悟崇高、升华境界,在参与中怡情养志、益德益智,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狼牙山景区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45公里,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英雄壮举就发生在这里。狼牙山景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部级森林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每逢“七一”、“十一”等重点纪念日,来自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部队、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不同行业的广大游客,都会来狼牙山参观五壮士英雄事迹陈列馆,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多所中学、高校都选择狼牙山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师生来这里“登狼牙山、忆革命路”,开展聆听老党员讲抗日战争故事、观看红色影视剧、举办革命传统教育研讨会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让英雄的形象鲜活起来,有力地增强了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坚定了报效祖国的信念,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已有300多个单位来狼牙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的学校有40多所,接受教育人员超万人。如今,狼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社会影响力日益广泛。

近年来,狼牙山镇以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为契机,辐射和带动了狼牙山景区周边镇区的经济发展,全镇旅游综合年收入已达到4000万元。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狼牙山脚下的东西水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专业村,现已有成熟型旅游“农家院”72户,可同时容纳1500人住宿和5000人就餐,解决了全村600多人的就业问题,旅游年收入达到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红色旅游发展战略是指导红色旅游发展全局的纲领性规划,在制定时必须符合红色旅游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相统一的社会职能定位。狼牙山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政治、经济双丰收。

一、正确舆论引导下的宣传战略。发展红色旅游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旅游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革命历史文化主题,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近年来,狼牙山景区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先后举办了多届狼牙山国际登山节、山花节、柿子节,“红色太行颂党情”红歌演唱会等活动,承办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并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地举办了多场旅游推介活动。同时,聘请多位致力于狼牙山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成立狼牙山文化促进会,重点挖掘和提升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狼牙山景区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政府主导下的地区联动战略。政府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要有长远目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组合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做到各景区在空间上融会贯通,在视觉形象上融合统一,在游客资源上联动共享,以传统景区带动新兴景区,促进区域红色旅游整体发展。红色旅游区域合作还要求红色旅游资源与区域内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目前,狼牙山景区正在与周边市、县的红色旅游基地积极联系,创新方法,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全国已经推出的30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中,“北京—保定—西柏坡线路”中就有狼牙山景区。

三、市场导向下的多色互动战略。红色旅游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要发挥多种资源的互补作用,把“红色”、“绿色”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色互动的格局,增强红色旅游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狼牙山景区引进企业化管理制度和模式,推动景区管理上档升级,对景区的经营机制进行改革,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运营效率。狼牙山风景秀丽,景区管委会把“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使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了“春见山花夏赏绿,秋看红叶冬观雪”的美好心境。狼牙山下的“农家院”也突出绿色生态,提出了“住农家屋、吃农家饭、摘农家果”的特色服务,推出了“当一天山里人”、“村里有我一棵果树”、“到农家采摘开心果”等游客参与性较强的特色旅游活动,深受游客欢迎。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7

同时大别山精神研究的前提“不是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是与中国革命实践、与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和活动紧密相连的。大别山地区28年的革命实践决定了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存在”。对于大别山精神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刘国胜还提出“应从实践路径开展大别山精神研究,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整体研究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2012年,河南省组织了“大别山精神”研究组,对大别山精神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组将大别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在这16字的内涵中,“坚守信念”指大别山军民凭借坚定的信仰,在白色恐怖和困境下,百折不挠,坚守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凝结出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核心所在。“胸怀全局”指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为了革命全局,大别山军民从全局出发,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胜利创造条件,凝结出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风格的体现。“团结一心”指在开创和坚持大别山斗争中,大别山军政、军民团结一致,为扩大人民军队,保证战争胜利和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凝结出热爱军队、服务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共进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根本保证。“勇当前锋”指大别山根据地不仅是中共创建的全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而且在中国革命紧要关头,大别山军民都处在最前沿的地位,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凝结出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字当头、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革命品质。现如今,大别山精神时代价值在于: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必须坚守的信念;站位高远、视野广阔、胸怀全局,是需要继续发扬的风格,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团结一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根本保证;勇当前锋对经济欠发达、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来说,具有更加现实的指导意义。

红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在大别山地区的更为具体的地方表达。湖北省红安精神研究课题组认为:红安精神的内涵是“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万众一心”指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而这种团结是在党领导下,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统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的结果。“为党”指胸怀共产主义理想,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任中国共产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为民”指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私地奉献。“朴”指朴素实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诚”是忠诚诚信,忠心耿耿,顾全大局。“勇”指敢于斗争,勇于创新,勇于献身。“毅”则是坚毅顽强,坚韧执着,自强不息。“不胜不休”指为夺取革命胜利,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矢志不渝,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概括而言,就是一心为人民,一心跟党走,一心干革命,一心夺胜利。而“一要三不要”,即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即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这种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情怀,构成了红安精神最重要的品质,也是红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

对此,亦有学者持不同看法。如李良明认为红安精神应概括为“朴诚勇毅,一心向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不胜不休”,它蕴含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根本宗旨、思想路线与革命作风,具有乡土气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红安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此外,有学者还探究了大别山红色财务精神。陈荣芳认为大别山红色财务精神,“是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语境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人民,结合革命斗争发展的区域实际,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以保障革命能够顺利进行,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革命财务精神。”其本质特征是“官兵平等、军民一家,公正廉明、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保障有力、效率优先”。弘扬大别山红色财务精神,具有利于反腐倡廉的文化建设、干部群众素质提升、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节约型财务管理实施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价值开发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与组成部分。何晓坚认为大别山红色文化含有“实事求是作风及为人民服务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致性。”而弘扬与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有助于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阐释其地域特色,有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物质基础。”刘喜元则认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价值形态存在,对革命战争,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它具有鼓舞革命斗志,满足民众精神生活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见证革命历史等作用。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红色文化含有丰富的廉政教育资源。居继清认为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加强廉政教育的宝贵财富,有助于坚定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有助于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红色文化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与新形式。张威认为充分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有利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同时,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以及实践教学三元对接,在传承与发扬大别山精神同时,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江峰指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的六大教育价值,即认知深化的多维透视模式,契合互动的主体参与模式,直觉感悟的具象体验模式,渠道畅通的信息传输模式,主题突出的文化创新模式,资源整合的文本建构模式。对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富有价值的特色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强化教学实际效益;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大别山红色文化之中,体验革命艰苦,感受革命精神,接受红色熏陶,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江峰、李小莉还具体研究了红色歌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别山红色歌谣是“大别山地区人民在火热的革命战争年代,竞相传唱的革命歌谣,以及人民群众沿袭这些革命歌谣的内蕴而后续创作的新歌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歌谣具有心理导向功能:第一,心理意识导向,历史责任与使命感驱动;第二,心理情感导向,革命豪情与柔情交错感应;第三,心理境界导向,心灵净化与美化的律动;第四,心理接受导向,立意自然与通俗的内外催化。蔡新职则阐述了红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启示和精神支持:第一,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第二,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积极开创成才道路新局面;第三,不计名利、安于奉献,置个人成才于民族复兴的大局之中;第四,与时俱进、勇于进取,争做新世纪新时期的创新人才;四五,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努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第六,早立志,立大志,用远大志向激励自己。

(三)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对于大别山红色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魏继萍提出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别山红色文化拥有构建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三大功能,其实现路径是政策积极扶持、打造红色文化精品以及加强宣传与教育。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联系,应该努力找出二者的结合点,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这样“既推动大别山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又大力弘扬了大别山红色文化。”柯珍堂通过研究,认为充分开发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其作用体现在:农村“生产发展”得以实现;实现农民“生活宽裕”;促进农村“村容整洁”;树立“乡风文明”新风尚;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利用红色文化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一是突出乡村旅游特色,合理定位,做好旅游规划;二是加大旅游宣传,提高知名度;三是突出旅游重点,科学选择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四是整合资源,合理开发,突出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五是强化旅游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塑造乡村旅游特色。

三、大别山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红色文化产业实际上是红色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开发与利用,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红色旅游产业的相关研究。

(一)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余维祥认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分布广、重点遗迹和遗址相对集中的特点”。由于红军等革命力量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红安、安徽金寨和河南新县三个地区,所以这些地区的革命遗存和纪念建筑相对集中。而大别山除了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优势外,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风土民情资源也颇具特色。刘汉成从大别山拥有众多有形和无形的红色旅游资源角度,阐释了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他认为在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大别山地区拥有2条,一是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一线,二是合肥———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安庆一线。在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安徽六安有5个,河南信阳有5个,湖北黄冈有4个。黄佩则从大别山的区位优势探究了大别山红色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他认为大别山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安庆等大中城市群和庐山、黄山、九华山、鸡公山、九宫山、黄鹤楼等旅游景点群之中,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并指出湖北省东部旅游发展存在巨大契机,即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已涵盖湖东部地区。此外,安徽、河南省内大别山旅游系列产品发展较早,已初具规模,湖北应与安徽、河南大别山区形成联盟,进行联动开发,共同构建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在有着众多优势的同时,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刘汉成认为主要问题有:一是各自为政与利益本位主义严重;二是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景区缺乏吸引力;三是在产业发展中,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四是未能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江峰认为“文化创新形成的良好文化发展背景、多方协作构成的强大社会推动合力、红色网站创造的优势资源整合条件、研究中心提供的坚实学术研究平台”是保护与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正向影响因子。而“观念陈旧、资源分散、融资艰难、机制不活、人才短缺”则是保护与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负向影响因子。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正向影响因子的作用,克服负向影响因子的障碍,才能实现保护与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理想价值目标。

(二)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如何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充分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成为学者探究的焦点。刘汉成认为要推动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就必须深化大别山区域旅游合作,构建红色旅游共同体;同时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人文内涵,积极培育与扶持跨地区的大型旅游企业,整合区间各种旅游资源。黄佩提出可以从发展战略、思想认识、资源整合、产品策划、市场营销和管理机制六个方面推进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积极争取国内市场,并努力拓展国际红色旅游市场。而发展的重点则在于协同合作,以“红色圣地,将军故里”为核心,从三省范围对整个大别山进行开发,塑造和提升大别山整体形象,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建立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与此同时,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体验系列产品,深度挖掘特色功能性旅游产品;建立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合作和联动开发,增强大别山红色旅游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王制军则提出了大别山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八条实施战略:第一,交通基础设施优先战略;第二,红色、绿色和古色等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战略;第三,精品战略;第四,政府主导,多渠道促销,多手段宣传的市场开发与营销战略;第五,体验性、参与性开发战略;第六,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七,多元化投资战略;第八,区域联动战略。余维祥认为要加强资源整合,“打造红色名片”,“与井冈山、延安、韶山等红色旅游区不同的是,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不是在一省区域内,而是散布在鄂豫皖三省六市”,因此大别山红色旅游只能走三省合作之路,合作的第一步是从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整体出发,聘请专家、学者精心设计品牌旅游路线,而旅游路线的设计要尽量做到“红”、“绿”结合,历史积淀与风土民情兼顾,重要景区与一般景点呼应,彰显大别山区域特色。以上可见,加强区域合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成为学者的共识。对此,刘宏明强调,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旅游价值的开发,要加强六安、信阳、黄冈三市合作,以交通区位为枢纽,遵循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利益共享的工作原则,建立具有特色的旅游新网络。

四、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一)以应用研究为主,对基础研究和理论探索不足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而对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存在形态、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等内容的研究还稍显薄弱。而即便是应用研究,也多集中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研究,即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的研究居多,而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等探讨还是较少。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8

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旅游教学优势

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中央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物及革命纪念地。延安以其沉重的历史沧桑感,为旅游教育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及价值观教育提供鲜明案例,通过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使旅游教育增添了更多除其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斗志。

近年来,延安始终坚持以发展红色旅游为重点,无论是在景点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红色旅游的发展都更胜一筹,如新建了延安新闻纪念馆、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延安抗大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扩建了瓦窑堡会议旧址、洛川会议旧址、南泥湾大生产展室,并充实了馆室及旧址所陈列的文字内容,着力提升延安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及历史性特征不同于普通的旅游教学资源,在旅游教学中引入丰富的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并以此来启迪学生进行红色旅游开发路线,可为学生的旅游课程学习提供一个全新的开放式思路,使学生摆脱传统旅游教育下的思想束缚,对于转变传统僵硬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旅游教学中单纯依赖课本的教学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形成高校旅游教学主体正确价值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之多元文化的冲击,高校旅游教育愈发暴露出其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及价值观教育吸引力缺失的弊端。若想通过高校旅游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并让其转化为具体的爱国主义行动,需要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而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在旅游教育中的有效利用恰恰就是这样一种不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相一致,且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载体。

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在于“红色”,延安红色旅游作为重要的革命圣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及当今稳定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坚定拥护党领导的决心。通过身临其境地参观延安红色旅游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革命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旅游教学实践中,通过参观延安革命圣地,学生们感受着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深刻领悟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以及那些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旅游教育对学生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

依托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改革高校旅游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革命精神为吸引的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鼓励全民学习革命历史,积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这种驱动下,红色旅游日益成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全民爱国教育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文化工程。与此同时,延安红色旅游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如位于延安子长县的瓦窑堡革命旧址。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也曾经带领学生到瓦窑堡革命旧址参观,利用自己研究延安精神的收获为学生讲解曾经发生在延安的各种历史抉择与悲壮故事,引导学生领悟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中的革命精神,完成高校旅游审美体验教学过程。此举,能让学生主动走出课本内容知识的局限,在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中培养旅游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旅游课程的深度认识。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在旅游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大学生寒暑假时间组织延安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实地调研与深度挖掘红色景点的历史内涵,整理分析调研资料,将其融入到新学期的红色旅游案例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这种融入了学生实践的图文课件,必然可以在旅游教学中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完全依赖于课本内容的形式,将原本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逐步提高学生旅游课程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旅游教学效果。

依托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改革高校旅游教学方式

1.实例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对旅游动机的研究

延安?t色旅游资源背后所隐藏的感人事迹及延安精神,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讲充满着神秘性,这就为激发大学生对旅游动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比如,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那一件件简朴又珍贵的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甚至有些残破的照片,一幅幅泛黄模糊的文字,仿佛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再如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朱德在这里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毛泽东的《关于重庆谈判》《论联合政府》《为人民服务》等多篇重要文章都是在这里诞生。这些地方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几乎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虽然狭小、阴暗、简陋,然而他们就是在这里创造了奇迹。

在旅游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将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引入到课堂,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如何激发游客想了解延安红色文化并产生希望到红色旅游区观光体验的旅游动机,这恰好为旅游教学专业基础课《旅游资源概论》中的“旅游动机”教学提供了范例。延安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包括以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宝塔山、枣园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为承载的延安精神、革命历史红色旅游资源,又包括以南泥湾生态农业观光区、延安市风景林场、黄龙山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教师可以将一些亲身考察过的延安景区现况制作成课件,直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延安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的有机结合魅力,以此引导学生去激发游客对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向往,帮助学生通过旅游教育实现从“旅游动机”向实际旅游行动的转变研究。

2.案例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旅游线路策划的多元化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9

关键词:广西红色旅游市场定位营销策略。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的结晶。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史册中的一项专项旅游产品。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对广西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进行探讨。

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及营销现状概况。

(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简介。

1.以百色市为中心的右江流域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市为中心的桂西右江流域地区,能够成为旅游景点的主要单体红色旅游资源就达53处。主要分布在百色市右江区、乐业、凌云、田阳、田东、平果、靖西、那坡等地区,其中包括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田东县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乐业县红七军红八军会师纪念馆等景点。以东兰县为中心的红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区。该旅游区主要红色旅游资源集中于红水河中上游的东兰、巴马、大化、都安、天峨等县,共20多处。主要有东兰列宁岩、魁星楼、韦拔群烈士墓、韦拔群纪念馆、东兰革命烈士陵园、巴马瑶族自治县红七军二十师师部旧址、河池市红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金城江革命烈士陵园、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都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大化瑶族自治县中共右江地委桂西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天峨县拉号岩等景点。以龙州县为中心的左江流域红色旅游区。左江流域红色旅游资源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主要以龙州、靖西、大新等地分布较多,共10多处,包括龙州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司令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八军狙击战场旧址、龙州起义标语,靖西县红八军攻城遗址、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培训班旧址(1934)等景点。以兴安县为中心的湘江流域红色旅游区。该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以中央红军长征文物和红七军过桂北文物遗址为主,红色旅游资源共60多处。主要有:兴安县的界首红军堂、华江千家寺标语楼、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老山界、光华铺烈士陵园、界首红军烈士墓;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坪红军楼、审敌堂、太平村红军洞、平等红军烈士纪念塔、潘寨红军桥、光明岩红军标语、龙坪红军军委旧址;灌阳县的文市、水车红军标语、新坪狙击战战场旧址、红七军司令部旧址、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全州县红七军前委会旧址、脚山铺阻击战战场遗址、易荡平烈士墓、资源县凤水村红军标语,等等。

(二)广西红色旅游营销现状。

自国家启动“红色旅游工程”以来,广西先后印发实施了《2005—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编写了《广西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重点红色旅游市县也编制了各自的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几年来,红色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广西左右江红色旅游区已成为我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广西红七军军部旧址、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红八军军部旧址、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成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南宁—崇左—靖西—百色线成为中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广西已基本构建“两个红色旅游中心、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大红色旅游主题、四大红色旅游品牌、五大红色旅游区、15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的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框架和布局。两个中心是以百色市和桂林市为中心,建设了“左右江红色旅游区”和“重走红军长征路”红色旅游区,充分发挥百色市和桂林市作为广西发展红色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两条精品线路是“邓小平足迹之旅”(南宁—崇左—龙州—靖西—田东—百色—乐业—凤山—巴马—东兰—河池—南宁)和“重走红军长征路”(桂林—兴安—灌阳—全州—资源—龙胜—桂林)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大红色旅游主题是依托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和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等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伟人足迹”、“长征之旅”

和“抗战文化”三大红色旅游主题。

重点培育发展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为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主导和带动广西红色旅游发展。加快建设了右江红色旅游区、左江红色旅游区、桂北红色旅游区、南宁红色旅游区、桂东红色旅游区,重点加强了右江红色旅游区、左江红色旅游区和桂北红色旅游区三大红色旅游区建设。围绕红色旅游品牌和重点红色旅游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完善15个红色旅游景区(点)。科学保护和深度开发以下15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百色起义纪念地(馆、碑、革命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乐业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会师旧址,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田东经正书院,田东百谷红军村,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广西农****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东兰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地及碑园,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截至2009年12月底,广西共接待红色旅游人数近400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55亿元,红色旅游发展5年来直接就业人数近6500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45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但是,从总体上看,广西红色旅游营销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政府热,企业冷。由于国家重视旅游对地方形象及财政税收的作用,红色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县、市多掀起红色旅游经济热。但是红色景区及相关旅行社大多数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或多头管理的企业,普遍存在着“等政策”、“等资金”、“等游客”的思想,其作为也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二是媒体热,民众冷。尽管各级政府的舆论工具对红色旅游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报道,但游客旅游首选的仍然是具有“绿”、“古”、“奇”、“险”等的休闲、观光旅游。三是游客多,效益少。有些景区的游客多,但由于缺乏当地居民参与,尤其是活动项目策划不够,游客逗留的时间短,加之其他娱乐、休闲设施跟不上,经济效益不明显。四是节庆活动多,常规营销少。个别地方为了促销,花费不少资金举办多种推介会、纪念日或会馆落成日等节庆活动,但在产品宣传、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常规营销活动较少,因而出现忽热忽冷、冷热不均等现象,当地经济状况也未得到较大改观。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固然与资源优势差异、区位条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一套基于市场细分和市场行为分析等基础之上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二、广西红色旅游的市场分析及市场定位。

(一)地理细分。

广西红色旅游因资源类型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按客源的集中度大小可将客源市场细分为区内、区外和海外市场三个部分。一级市场拟为区内市场,居于首要地位的重点市场,首先是景点所在地及周边地、市、县。二级市场是居其次地位的开拓市场,主要是区外市场,即与广西红色旅游有历史、地域关联的湖南、云南、广东等省和经济发达的福建、浙江和江苏等省。三级市场又称机会市场,主要为国内其他地区及海外市场,包括革命先烈后代、科学考察旅游团及回广西祭拜的老兵及其亲属、想了解那段历史的国际友人,这是广西红色旅游的重要特色,应继续巩固这一市场。

(二)人口细分。

在性别构成比例方面,以发展男性市场为主,女性市场为潜在市场。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市场需求十分稳定,学校把红色旅游作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因而成为红色旅游的市场主体;中青年市场由于这一群体具有精力充沛、收入稳定、消费限制条件少等优势,是进行市场开拓的重点领域;老年市场也不能忽视,老年人对红色旅游的需求欲望高,出游可能性很大。从知识结构上看,主要包括专业修学旅游者和知识层旅游群体,作为一种基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产品,红色旅游能够为大多数知识层游客所接受,但由于目前对红色文化核心价值挖掘不深,因而专业修学旅游者比例不高,中高学历的知识层旅游群体为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主流。

(三)行为细分。

按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时间、旅游方式看,绝大多数是单位组织或个人自发、集中在周末和黄金周及寒暑假期或者是一些革命纪念日来瞻仰革命胜迹、学习革命事迹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游客一般多以学校、集体组织形式,以接受教育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观光旅游,一般选择近距离1~3日游为主,停留时间短,支付能力有限,消费水平不高,偏爱价廉纪念品。中老年旅游者多出于怀旧情绪或增长知识、休闲放松等目的,以知识界、政府部门等游客为主。一般收入较高且稳定,比较注重身份,且有不少公费、公务、商务游客,偏爱有地域特

色的书画和土特产等。

(四)市场形象定位。

旅游地市场形象定位就是在综合分析内部产品要素和外部市场要素的基础上确定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旅游地形象。这是旅游地市场营销的重要步骤。形象定位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形象、宣传口号、名称、标志、代表性景观等。由于广西红色文化遗产基本上都是“静态”、“单体遗产”,因而尚难有统一的市场形象和宣传口号。根据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及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同时考虑旅游市场的消费倾向,可将“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突破湘江、长征丰碑”、“抗日救国、民族团结”作为广西红色旅游主题形象。

三、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深挖红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红色旅游属精神文化产品,为了扩大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满足中高学历层次游客需求,须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历史原貌,客观反映历史事实,注重真实性。二是与党史专家密切合作,加大收集、整理与抢救历史资料力度,使红色景点成为资料和研究中心。三是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与相关学术团体建立密切关系,使之成为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四是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如百色精神、长征精神、民族团结精神和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五是创作、制作相关影视作品,使之更形象、具体地反映历史真实。注重产品新颖性与参与性。静态陈列参观方式已难以吸引现在的旅游者,应将历史沉淀的“静”的东西活化。一是学习借鉴先进的国内外战争遗迹和历史文物展览技术,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使展览形式丰富多彩,以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对不同的红色旅游地以不同资源特色为主线设计旅游产品,组织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如组织团队游客进行“种棵吉祥树,怀念邓小平”、“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以红军战争为题材的现代战争演练以及射击、攀岩比赛、户外拓展等活动。三是突出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产品差异性,重点突出周边省(区、市)少有或没有的资源,开发出差异化产品。加强产品的组合营销。一是实现“红”(红色旅游)与“绿”(自然山水)、“古”(国家历史文化城)、“俗”

(地方民俗风情)、“蓝”(滨海文化)等各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从传统单一的“文物展览”向现代模式“彩色文化旅游”的新跨越,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增强红色旅游的持续吸引力。二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系列产品,走集约化经营路子,实现红色游览与红色餐饮产品、红色购物、红色娱乐等产品的有效组合。三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区域内外“红”、“红”联手,“强强联合”,达到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双赢、共同发展。四是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点)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以及旅行社等的紧密结合,并从中体现红色旅游精神与特色。

(二)价格策略。

1.低成本策略。基于红色旅游的竞争格局,广西的红色旅游应以低价格甚至实行部分景点免费来吸引旅游者,以迅速打开红色旅游市场。阶段定价策略。采用渗透价格策略以迅速打开市场,待产品进入到成长期和成熟期,旅游产品和服务较完善后再适当提高价格,逐步转为正常价格。折扣定价策略。对团体实行价格优惠策略,以稳定和扩大此市场;对组团旅行社实行优惠,以剌激旅游团队的发展;对学生、教师、老年人、公务员及当地居民实行半票优惠等,利用季节折扣价策略以分散游客购买时间,在旅游旺季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系列产品定价策略。对于“红”、“绿”、“古”、“俗”、“蓝”等各色组合旅游产品实行组合定价,使参加“彩色”游的游客得到充分的优惠,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领略广西的山清水秀和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

(三)渠道策略。

目前,广西的红色旅游应以直接渠道为主,间接渠道为辅。特别是针对政府参与组织的单位团队游,应以直销为主,形成单位组织的团队游带动社会组团游的良性循环,不断扩大直接营销渠道中的散客客源,待市场成熟后,再转向由旅行社间接销售,发挥旅行社密集的销售网、庞大的销售队伍的作用,以增加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

(四)促销策略。

1.广告宣传促销。主要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直邮广告等媒体进行促销。应持续不断地做好旅游宣传品发放、新闻媒体广告宣传、召开旅游推介会等常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建立主题鲜明的“广西红色旅游网”,使之成为红色旅游景区(企业)和旅游者信息交流的平台、国内外了解广西红色旅游的一个窗口。同时,应高度重视口碑的宣传效应,口碑是旅游宣传中毋需费用但最有价值的宣传方式。营业推广促销。包括:(1)向旅游消费者散发红色旅游宣传品。(2)赠品销售,即向旅游者赠送能够传递企业及其旅游产品信息的小物品,如印有企业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企业口号、

景点等的日历、小手巾、纪念卡、纪念币等,以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望。(3)有奖销售,即旅游者购买红色旅游产品后发给一定量的兑奖券,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量时,公开抽奖,或购买一定货币量的旅游产品后,当场摸奖等。公共关系促销。一是利用党史研究专家、学者对历史事件进行论证的机会(研讨会等)或组织党史研究专家、学者对红色旅游地进行考察、论证,以更好地树立红色旅游的形象,向市场推出红色旅游的价值。二是对历史人物(如老红军)或其事迹进行报道,或组织历史人物的后代缅怀革命遗址遗迹的活动。三是将革命事迹拍摄成电影、电视剧,或争取涉及广西革命斗争的电影、电视来广西拍摄,让广西的革命事迹、革命遗址和遗迹为全国人民所熟知,进而影响广大海内外旅游者。人员推销。人员推销作为一种直接的促销方式,可以直接接触游客和挖掘潜在游客,不但有利于向游客介绍红色旅游产品,还能迅速得到来自游客的较为准确的信息反馈。因此,可组织专门营销队伍、优秀的导游员,深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老年协会等,开展各种广泛的交流式、讨论式、演讲式促销活动。

[文献][1]张俐俐。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建平,伍先福,黄玲。红色旅游的三大功能[j]。学习导报,2005,(5)。

[3]方世敏,阎友兵。红色旅游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周刚,杜靖川,吕本勋。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江苏商论,2006,(7)。

[5]唐文林。红色旅游营销对策的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6,(4)。

[6]林龙飞,唐峰陵。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探析———以韶山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7]徐仁立。福建红色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09,(3)。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篇10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倡导的“红色旅游”工程的正式启动,全国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江西作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应把握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这一契机,找准市场定位,大力拓展客源市场,开发特色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塑造江西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使红色旅游成为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将从营销的角度,探讨如何发展江西红色旅游产业。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2004年底,国家颁布实施了(2004——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并给老区一定的政策扶持措施;2005年,被确定为“红色旅游发展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推动,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已经降临江西。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省,如何利用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塑造江西“红色旅游,绿色家园”的品牌形象,树立江西“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以红色旅游带动江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是江西目前所面临的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找准市场定位,拓展客源市场的目标市场战略

一般来讲,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不可能满足整个市场和全部旅游消费者的需要,所以有必要把旅游市场按其不同的特点细分为若干块,把基本需求相同的列为同一个细分市场,这就叫做旅游市场细分。

对于江西而言,在市场客源来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红色旅游”由江西率先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旅游已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培育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好形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途径。为此,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开展非常重视,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江西应该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在巩固原有的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基础上,重新确立红色旅游的市场定位,大力促销江西红色旅游产品。

在目标市场定位上,一是由面向国内市场到瞄准国际市场。不应把红色旅游资源只看作是中国人独有的宝贵财富,而应把这种革命精神看作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将其放人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去研究、去保护、去挖掘。因此,在红色旅游的宣传促销上,要注重挖掘其人文意义和国际意义,派出旅游促销团奔赴国外进行旅游促销,使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唱响中华,走向世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二是由面向特定群体到面向社会大众石红色旅游是由革命传统教育演变而来的,接受传统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党员、学生和军人。如果红色旅游仍面向这些特定群体,就难以持续发展下去。为此,在红色旅游的规划和市场定位上,应当使红色旅游既适合年轻人的旅游时尚,又符合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还要注重开发红色旅游的“银发市场”。上世纪60年代,井冈山、南昌、瑞金等地曾是一代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地方,如今,他们逐步进人了老年,对红色历史充满了感情,对“红色摇篮”情有独钟。针对这一情况,通过举行“访革命圣地,寻青春之梦”的旅游活动,吸引这批老年人来江西革命老区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

三、开发特色产品和整合优势资源的产品营销战略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旅游消费动机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不仅要满足于单纯的游览观光,而且对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单一的旅游产品对潜在游客的吸引力已大为减弱,因此江西也要克服低层次的观光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打造江西红色旅游的精品,丰富和完善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首先要注意开发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根据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资源特色和价值大小,对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要以井冈山、南昌、瑞金为核心,高起点、高品位、大手笔地加以综合开发和利用,形成几条独具江西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打造江西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精品,把江西建设成为我国著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次,整合优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江西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山水、历史古迹、红色文化为主。江西省要巧打“红”、“绿”、“古”三色旅游牌,综合开发江西的优势旅游资源,应利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文化”三色旅游文化概念,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江西三色辉映、风光无限的鲜明特征。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增加绿色、古色等内容,形成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这样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效益。

四、树立红色旅游整体形象的形象营销战略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结束了依靠单一要素来吸引客源的阶段,进人到了主要依靠旅游地形象招徕客源的阶段。

旅游形象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产品整体的印象和评价,同时它又对潜在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著名的旅游胜地往往都凭着独特而鲜明的旅游形象吸引着大量游客。根据江西旅游资源条件、文脉特征和市场环境分析,其总体旅游形象定位应突破现有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象局限,挖掘和丰富江西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为此,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应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游览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树立良好的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做好市场细分和市场营销策划工作,应紧紧围绕江西旅游整体形象主题,树立立体的江西旅游特色形象,瞄准主要市场,兼顾一般市场,发掘潜在市场。

二是设计反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的旅游标志。在南昌或其他地方建立一个红色旅游标志性建筑物,并在全省主要交通口岸、机场、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树立一块醒目的红色旅游宣传牌。

三是挖掘整理红色素材,自创红色影视、歌舞、戏剧作品,为游客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如《去安源》《红井水》《八角楼的灯光》等节目不仅可让游客一饱眼福,还传播了革命历史知识。

四是唱响一支代表江西旅游形象的歌曲,可从《请喝一杯茶》、《井冈山上迎客来》等歌曲中评选一首,或另征一首,由此大力宣扬红色旅游,宣传江西这个革命老区。

五是摄制一部反映江西红色旅游精品的历史片和风光片,应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历史意义及优越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等。

六是编制精美的江西红色旅游宜传图册,既要便于旅游者携带,又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利用价值,更要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形象,内容应包括主要旅游景点位置、住宿设施条件、餐饮特色、购物区、娱乐场所和交通线路等。

七是举办一次“红色之旅导游大赛”,选拔优秀的导游人员,并从中确定一名为江西红色旅游形象大使,从而扩大和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电子商务,建立和完善江西红色旅游网站。利用网络的宣传效应,宣传江西红色旅游的特色产品,推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塑造红色旅游品牌的品牌营销战略

1.通过举办大型主题活动,为红色旅游大造声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举行大型节会是打造品牌,提升形象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利用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举办红色旅游产品展览会、红色旅游文化节、红色旅游高峰研讨会等大型主题活动,为红色旅游大造声势,把红色旅游做成具有震撼力的产品,进而吸引人们的“眼球”,强化江西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

2.突出江西“红色”旅游营销主题,进行红色旅游品牌营销。江西不仅有秀美的山水,而且其红色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江西应当紧紧抓住这个“红色”的象征进行旅游品牌构建,“红色”是江西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因而其品牌营销应始终以“红色”为核心,以“红色”为主线,突出江西旅游的“红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