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习生物的方法十篇学习生物的方法十篇

学习生物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47

学习生物的方法篇1

死记硬背,对于中学生来说,显然是一种费力费时、效率低下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仍然选择它呢?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学生对生物课学习不重视,平时不认真学习本科知识,只能考前临时抱佛脚,此时除了用“背”的方法突击,其它根本无从谈起。

另外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没有独立学习和复习的能力。

把学生从“背”中解救出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帮助寻找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高考不单独考生物了,变成了综合学科,而且占的比重不大,许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因此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动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想学了,才能在此基础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1、满腔热情、恰到好处地宣传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绪论课开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要满腔热情地向学生讲明生命科学的现状和前景,讲明生命科学在工农业、医学等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讲明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等的解决都依赖于生物学的研究,讲明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时代,使学生对生物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使学生充分感知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仅凭教师的口头宣传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如讲课时密切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解答一些实际问题,看懂一些常见的化验单,校园内各种花草树木的识别,克隆羊到底是怎么回事等,再列举国内外的一些科学研究动态、重要论文,甚至一些重要案例,以及发达国家对生物学的重视,每年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经费等,使他们体会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3、锐意改革,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已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以极大的热情去上好每一堂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能有新鲜感、满足感,注意力高度集中。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对生物产生足够的兴趣。有了学下去的强烈欲望,就会在平时刻苦学习,而不至于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了。

二、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质

有了良好的素质,学习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要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应是最关键的因素。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应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应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1、探索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以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为主的探索式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有充分地成为学习主体的机会。在这里教师要甘当导演,搞好教学过程设计,准备好充分的背景材料。在课堂中适时的指挥衔接、引导、总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学生在课堂上是演员、是主人。在不知结论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启发和自主的实验、探索、讨论、研究,最后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学生自然会在其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学生还会产生身临其境的科学探索感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2、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是锻炼学生技能、传授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实验和教学是脱节的,一般都是先讲课,后做实验,应付了事。现在我们则是边做实验边讲课,把新授课与实验课结合起来,把能在实验室上的课尽量在实验室上。演示实验尽量变成学生实验,边实验边讨论讲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时还可有意设置一些困难,让其自己分析解决,甚至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还锻炼了其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培养了创造能力。

3、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许多学生根本找不出问题。一看书,什么都懂,一做题又什么都不会了。学习就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注意设置疑问,不断创设新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鼓励、表扬,不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要耐心解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没有任何包袱,学生思维开阔了,自然学起来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学习生物的方法篇2

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才能较好地把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已经证明:学完某种知识后,如果马上回忆,能全部回忆出来,隔一天后,所学知识仅保持33℅;一星期后保持25℅左右。据此看出,大脑对知识的遗忘,呈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及时复习。1、循序渐进式复习。先复习一些基础知识,让知识穿线,再复习关键问题,形成知识节点,最后复习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2、比较复习法。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横向比较,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鱼类、鸟类、哺乳类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其运动方式的比较,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牙齿的结构功能比较等等。3、纵向复习法。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第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概念上的区别;第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基本过程的区别;第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二、浓缩记忆法

抓住关键词核心词记忆。如植物细胞的结构可简记为“壁、膜、质、核、叶、液”。人体的八大系统通过谐音简记为“寻呼云内神秘小生”,“寻”、“云”、“小”分别是“循”、“运”、“消”的谐音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可简记为“擦--滴--撕--放--盖--染--吸”。很多繁杂无序的知识可用此方法记忆,能够简明扼要地统揽知识要点,纲举目张,以达到快速掌握知识事半功倍的目的。只要实践中注意总结,是可以办到的。

三、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可以解决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开花结果一节,由开花到结果联系密切,花的结构弄不明白,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就无从谈起。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比较好地展示花的子房到果实的孕育过程。实验探究的好处在于化抽象为直观,化间接为直接,避免空洞无物。生物教学中有些理论性的内容要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如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可以设置对照实验来验证,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

四、兴趣学习法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所谓兴趣,指的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与人们的需要密切相关,人饿了,就会对食物感兴趣;爱打扮的姑娘对服装感兴趣;正是因为有兴趣,东汉时的张衡才整夜整夜地数星星,然后绘成星宿图。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可以引导人们不断进取,也能帮助人们加强记忆。

在心理学中,兴趣可分为有趣、乐趣、志趣,它们虽然都有助于学习,但又各不相同。有趣常常是稍纵即逝,一笑了之;乐趣则常常表现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靠客观事物的诱发而产生;志趣则带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是最高级的形态,它可以使人似酔如痴,废寝忘食。所以得使兴趣不断升华,把它与志向结合起来,从而让兴趣在记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如开花与结果一节,就果实是怎样由花发育来的,在师生交流中,可做如下诱导性设计:花包括哪几部分?花的主要部分又是什么?子房包括哪几部分?子房又是怎样形成果实的?诸如此类,若结合实物或多媒体层层设问,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就可以将花到果实的形成过程形象地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得以持续下去。在兴趣教学过程中,也要使学生体会到求知的快乐;体会到求知还需要毅力;认同学习非但靠自己的聪明,也需要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只有把学生的兴趣、才智与意志品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兴趣在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才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生物的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生;生物;方法

一、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困难

1.涉及内容广泛,理解程度不深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广泛的、多样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不同学科的专业性问题,生物是关于生物本质现象和生物活动周期的一门学科,对我国各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正因为生物知识的内容比较广泛,才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对问题和内容难以理解,对生物的研究造成阻碍,无法掌握生物的基础内容,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结构。

2.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缺乏学习生物的专业素质

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长期受到传统生物教学方法的影响,自身的思维想象能力受到抑制,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在生物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因此下降,进而无法保证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另外,高中生没有正确认识生物课程,在思维开拓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学生没有建立高效的学习模式,导致学到的生物知识既没有得到充分掌握,而且还会容易出现混淆凌乱的情况,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下降。

3.缺乏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水平不够

兴趣往往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前提,不过,在现实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缺乏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上课不积极,时刻处于被动地位。此外,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会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部分生物教师的教学模式保守、落后,使得学生也面临着不理想的发展局面,学习环境过于枯燥,学生学习生物缺乏动力,陷入了不可避免的困境之中。

二、高中生提高生物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

1.增强课堂教学的实力和水平,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一,我们应当围绕生物特点展开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生物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提高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心。第二,注重生物课堂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发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另外,老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周边环境强化学生对生物的认知,以实际存在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欲望。

2.符合时展轨迹,创新学校教学模式

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校的教学过程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当今我国生物教学必须紧扣当今时代的发展进程,利用新颖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加深对生物的理解程度,以此来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学校应当加快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途径激发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辅助学生的有效学习

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老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关注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符合要求的教学方案。另外,老师应当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专业能力,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学生在生物方面的学习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高中生在学习生物时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当准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对学生的影响,制订合理的对策和方法予以解决,进而增强学生的生物专业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学习生物的方法篇4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的一章,首先把这一章中的每一节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于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一章内容,找出各节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的典型例题,解答书后习题以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

二、主动、高效率地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教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要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教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在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深刻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怎样才算真正地学好物理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讲述的是物体在物理变化过程中的道理,是在对自然界和实验室内进行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许多概念(或物理量)、定律、公式和原理的,然后应用这些规律去解释和解决自然界及生活、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只有全面熟练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种基本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去解决有关问题,这样才算学好物理。因此,要学好物理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外,还应掌握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方法

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十分重视观察和实验,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应使学生认识到有很多重要的物理规律和理论是直接从大量观察自然现象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和事实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不要代替学生观察,不要把结果事先告诉学生。而是要交代观察的目的任务,教育学生要专心致志地细心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变化,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要有序地观察,要全面又有重点地观察,要注意动态与静态观察,对比观察,要用多种感官观察,要边观察边动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推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笔者十分重视中学课本上著名物理实验的教学,教好这些实验对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物理知识的态度和方法的指导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实验的介绍、学习及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独特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巧妙精确的实验设计。如介绍卢瑟夫α粒子的散射实验时强调当时卢瑟夫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如何做的,以及他苦心研究的精神和对科学的贡献,能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认真钻研的精神,还可学习他们那种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和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同时笔者也十分重视实验课教学,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明确这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并且安排好实验步骤,确保实验效果。如检查预习情况,对做不完实验的学生或实验中出问题的学生可以抽时间再来实验室完成实验。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生物的方法篇5

一、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大力气,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第一章时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演示实验,在教授完本章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形式自由的讨论会,针对学好物理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以诱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教授“测量误差”时,化难为易,只讲目前学生普遍使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来记录测量值的方法,至于最小刻度是其他单位的留作思考题,不作普遍要求,这样学生不会觉得学习困难了。物理起始阶段教学,侧重在消除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以物理学科的趣味性、教师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

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授课艺术

物理学蕴藏着无数历史故事、自然现象和无限发展的前景,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了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

1、注重课堂的引入环节

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新课引得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引入新课时,采用整体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授课开始,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热烈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一些教学表演活动。

教师可就地取材创设情境,以师生共同演练或教师导、学生演的形式组织教学。如讲授“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让两名学生或站立不动,或速度相同、或速度不同行走,由此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参照物进行讨论。这样,通过简单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应的情境下,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在此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让学生参与实验及电化教学的操作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针对初中生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安排了大量实验,要求尽可能利用教学设备优化课堂结构,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观察与思考、实验、读读想想、议议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答辩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的学生,使学生阅读有收获,从而产生兴趣,养成习惯。

2、培养讨论习惯

教师通过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物理情境,促使他们积极地探讨物理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发现“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然后观察,通过牛顿管演示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然后继续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并且认识落体运动。由此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3、培养观察习惯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有兴趣,但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以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练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默写评比,或以出黑板报形式将几个学生的小结张贴到墙上,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讲,从章节小节慢慢发展到课时小结。由于强调自己归纳、小结和集体评价,学生强记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遗忘少。教学实践证明,正确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物理学科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教材的提示与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举办物理知识猜谜会、小制作比赛、自编物理实验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领略成功的欣喜。

五、情感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生物的方法篇6

新课标的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学生学习的方法跟传统的不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物理呢?下面我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是教师用新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而不能又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物理问题,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节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把一个大试管中装上水,将另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问学生:“把它们倒过来小试管会怎样?”学生说:“会掉下来”。但实验的结果却正好相反:小试管居然向上运动。这一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马上产生了兴奋剂,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都希望揭露其中的奥秘。

二、掌握方法,学会探究

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等特点。它是一种改变教师纯粹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亲身实践。自觉地获取知识和体验,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探究、合作、创新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我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依据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境一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一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物理知识的“再发现”。

通过尝试,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这样既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观念的转变,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发展空间。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使学生学好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之外,更应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新,而且在教学时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个好的物理教师,不是在教物理,而是激励、指导学生自己去学物理,即要授人以渔而不能只是授人以鱼。

四、诱导学生。指导探究

“探究式”问题情境即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循序渐进的问题做引子,通过连续提问,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可这样设置问题情境:

我把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逐渐浸没在盛满水的大烧杯中(放在玻璃水槽内),问学生:在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什么变化?

生答:物体浸入水中时。我看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了,说明水对它的浮力在变大。

我问:物体全部浸入后,示数又有什么变化?你还发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讨论。

生答:浸入后示数不变,说明物体受的浮力不变了,水不再溢出了。我想了解物体所受的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我问:你认为浮力跟物体排开水的哪一个量可能建立直接的联系?

生答:可能跟被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有关。

我问:为什么?

生答:因为浮力是力,被排开的水的重力也是力,两个力之间可能直接相关。

我问: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呢?

生答:只是我的猜测。

我问: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判断称为假说,假说正确与否有待于实验的检验。大家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上述假说吗?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提出实验方案。

生答:浮力可用“称重法”计算;用小烧杯收集排开的水,再称出水重。算出的浮力与称出的水重进行对比。

五、重视实践,落实探究

学习生物的方法篇7

关键词:生物;特点;记忆

“生物”从字面意思理解,“生”即为“活”,则生物即为有生命的、活的物体。那么,生物学这门课研究的即为自然界有生命的、活的物体。如何区分活物与死物呢?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无新陈代谢,即有无化学反应的发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生物学这门课有什么特点呢?因为生物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且这些生物体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人类只能够去探索、发现、认识其特点,然后加以利用,所以我们学习时,只能去记忆,而不能臆想、创新,对生物体的一些特点随意捏造。例如,豆科主要特点为:叶常为羽状或三出复叶,有叶枕;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二体、单体或分离,子房上位,荚果。而不是别的。

什么是记忆呢?记忆等同于背诵吗?背诵,是指将一些知识机械记住,而记忆是在背诵的基础上将杂乱无序的知识经过理解、联系、融会贯通,最终综合成为有序的知识框架。

那么,要如何记忆呢?

一、要反复看书

看书时,要特别注意书中的标题、蓝体字、黑体字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下设五节内容,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介绍生态系统结构,第二、三、四节介绍了生态系统的三个功能,即一至四节从结构和功能介绍了生态系统,第五节介绍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这样节的设置和章题目间关系就清楚了。再如,《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蓝体字――生态系统的范围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黑体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下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个标题。而我们知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这样每节小标题的设置和节题目间关系就清楚了。

二、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记忆某些基本概念

例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原细胞―初级母细胞―次级母细胞―/卵细胞/极体这几个概念,原细胞不具备减数分裂能力,经过间期后,形成能分裂的母细胞,这个细胞因为要经过两次分裂,才形成最终的子细胞/卵细胞/极体,所以此时的细胞相对于/卵细胞/极体而言是第一位母亲,减二时期是生成/卵细胞/极体的第二位母亲,即初母和次母。

三、利用流程图和“拍照”结合的方式来记忆

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我们可以只看图片,观察图片中细胞中的结构,即可清楚各个时期特点和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清楚之后,可以把这些图片像拍照片一样印在脑海里,需要哪张,就将哪张调出来。

四、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还可以将两种分裂方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可以更加深印象。当然,上面的这些方法都和我们最基本的机械背诵分不开的,双管齐下,才可对课本知识有很好的把握。

如果要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就需要强化记忆。“知识运用得越多,记忆就越深刻”,主要是多做题,多总结,多积累。

为了有效地做题,对于选择题,每个选项都要弄明白,每个知识点不清楚的及时翻书;对于大题,一定要先思考和写,再对答案,力求表达标准、准确。做了很多题,要助理梳理、总结、积累。

对于大题,还要多记一些经典题目。因为大题是对某一块知识的综合,记一个经典题目,即可对此块知识有总体认识。

最后,需要学生的信心和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把生物这门课学得很好。

参考文献:

学习生物的方法篇8

一、归纳总结法

生物知识的内部既存在着联系,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知识形成网络,构制知识体系。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把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可以在学生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归纳总结时一定要搞好“三抓”:一是抓特点,即抓抓住重点和主流,进行归纳总结,应该把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要把知识变成大杂烩。二是抓顺序,即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三是抓联系,即要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由线到面,从而扩展成知识网络。

二、学习生物新课的基本方法

高中生物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仅凭突击背诵,是应付不了考试的,如果那样,后果不堪设想。学生跨入了高中的大门,标志着学生又成熟了许多,又要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生物学习方法发生改变。高中学习生物的方法和初中不一样。首先,必须了解高中生物的课程安排:高中生物一共6册,必修、选修各三册。学生一开始就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给自己留下永久的遗憾。二要把生物知识与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动物,植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学科,盲目记忆是不行的。三要仔细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每节课,都要课前预习,了解学习目标,认真听讲。做好记录,主要是记录课本上没有的重要内容。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从而准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的意思。例如: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四要适当多做一些习题,达到熟能生巧。通过解题掌握所学内容。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增强学习效果。

三、突破难点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以及十分抽象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感到有困难和枯燥,这是很正常的。教师这时就应指导学生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抽象问题形象化。一般情况下,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与实际生活联系少的知识,就起难理解。因此,教师经常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为了便于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就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就解决问题了。二要注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有许多生物知识的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难点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一是抓主要矛盾,二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会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

四、生物复习中科学记忆的方法

生物复习中需要运用科学记忆的方法。造成一些学生生物学习被动、学习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生物概念和用语的记忆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的记忆能力。一是,提纲法一般适用于单元总结,图示法主要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而列表法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二是联想记忆法,即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三是编制记忆口诀,长时不忘。四是从实验中观察认识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勤思考、勤动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五是类比法。生物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学生要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六是引导学生把记忆难度大的知识,在临睡前去记忆,会提高记忆效率。

五、掌握生物知识内在规律的方法

学习生物的方法篇9

一、学好概念

第一,概念是判断、推理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对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习中发生的各种错误判断和推理,多数情况都是由于概念不清,或是死记硬背概念而并不理解概念。反过来看,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促进概念的灵活运用。明确了这一点,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应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代之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理解和掌握概念上下功夫。

第二,分析综合是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基本思维方法。如前所述,形成概念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各种特性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简单地说,分析就是把事物或知识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就是把事物或知识的各个部分结合为整体。这种基本的思维方法贯穿、渗透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中,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要自觉地对各种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知识基础。就是说,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形成不能脱离开具体的知识,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就像任何思维活动都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一样,任何能力的形成都要借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如能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反过来又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二者相辅相成,同步增长。明确了这一点,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就要切实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保证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运用有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后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三、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2.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3.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4.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和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四、善于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学习生物的方法篇10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教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61-01

一、高中生生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尚未能很好地“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

1.对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和学科知识体系缺乏认识。认为学生物就是一个字――“背”,背书、背题。

2.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学习就是背书。上课时大部分学生仅满足于听懂,记一记笔记留课后复习,还有些学生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有效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不多或占用的时间不长。还有些学生听课时看起来很认真,但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结果分散和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3.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毫无疑问,高中生物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生物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可见,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调查表明,无论是识记的内容还是识记的方法,很多学生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这既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备考。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生物的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割裂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5.理论与实际脱离。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学而必习,习又必行”。不少学生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培养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教师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影响人格的职业。和谐融洽的师生的关系是教学得以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对教师嗤之以鼻,他们还会学好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当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后,他们就会像“追星族”一样,对你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那样,你还用担心所教的学科学生学不好吗?因此,从教之初,我就为自己订下了“诚信为本,有诺必践,率先垂范”格言,并以此为本,为学生作出表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益。

例如,结合克隆羊的诞生、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细胞分化》知识的兴趣。结合道尔顿症及其发现,激发学生学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的兴趣。结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危害及预防激发学生学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知识的兴趣。结合aBo血型系统的发现史,使学生明确在科学的道路上,并不是鲜花满坡,而是荆棘遍地,只有那些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从而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2.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益。科学的阅读方法是:一要粗读,浏览书本;二要细读,找出重点;三要精读,全面掌握书本知识。精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精读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精髓,学深学透重要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精读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论点、论据、原理、结论、概念、图表及实验过程,都要深入思考,反复阅读,联系实际,逐层分析,从而达到去其皮而见其肉,去其肉而见其骨,去其骨而见其髓。特别是对教材中的图表也要仔细分析,深刻理解含义,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同合作,产生“合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