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少儿武术课程十篇少儿武术课程十篇

少儿武术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0:29

少儿武术课程篇1

【关键词】武术主题有效组织主题课程

一、主题课程与班级主题的有效结合

武术主题环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到武术的浓烈气氛,激发起幼儿学习武术的热情,感受到武术教学的氛围。通过倾听武术故事,或观看武术的碟片,渗透幼儿的品德教育。武术主题《武林风》的开展,班级主题墙的创设中尽显武术特色。内容有“拼小人”、“我喜爱的武术明星”、“武术兵器”、“少年拳”等。例如:《武术小达人》活动,通过自主报名进行武术表演,可以是幼儿园学的动作,也可以是家里人教的,或者是电视上学到的动作。胆小的孩子有点怯场,但在小伙伴们的鼓励中,渐渐找到了自信、大胆的表演了武术的动作。精彩的表演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每个孩子都以出色的表现带给大家与众不同的感受。教师要做有心人,抓住教育的契机,利用和创设各种武术展示活动,引导和鼓励幼儿为克服困难寻求方法,做出努力,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

二、主题课程与武德培养的有效体现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最为主要的方式。教师采用游戏化的语言和形式来学习武术,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尤为重要,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孩子更加喜欢武术。我们经常引导幼儿倾听关于武术小故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理解故事的情节,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启发,学习武术不仅是锻炼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在必要时也要见义勇为,保护别人,保护国家;做自己能所的事情,多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他们也被故事人物那种勇敢的精神所感动。一些孩子在学了武术之后,变得自信勇敢,特别喜欢把他学的武术做给别人看,还真有点“小小男子汉”的气概了。

例如:大班语言活动《木兰从军》,幼儿对故事中的人物比较陌生,古代的生活方式也和现在的不同,在古代女孩子是不能当兵的,但是在现代女孩当兵是常事。所以大班选取了这一教材,旨在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感受亲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大班体育活动:《我爱少年拳》,在学“架掌平衡”动作时,我设计了“木头人”的游戏,当说完:“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牙齿露出来”之后,就做架掌平衡这个动作,当老师数到三时,再放下来。通过这个形式,吸引孩子学习武术动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在学习“弓步推掌”动作时,发现孩子们的动作没有力度时,我就故意说:“哎呀,左边的墙要倒下来了,全班小朋友一起用力推一下。”孩子们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我接着说:“大家一定要坚持住,当听到十个数后,这面墙才算稳了。”就这样,孩子们坚持到了最后,通过兴趣和技能的培养,加强了幼儿对武术动作的掌握。

三、主题课程与五大领域的有效融合

武术主题课程活动是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即教育,我园的早操编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孩子们每天在激昂的武术音乐声中表演武术操,在潜移默化的感受中国传统武术带来的独特魅力。

语言活动:《小猴摘桃》,让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习动词:冲、架、翻、摘,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儿歌。并学习儿歌中武术的基本动作,知道表演武术时要精神有力。儿歌内容如下:小拳握紧向前冲,(双冲拳)手掌上翻架起来,(双架掌)左右勾手摘桃子,(双勾手)桃子摘下手中拿。(收式)。

数学活动:《区分左右》,我设计了一首左右操:向左冲拳,向右冲拳,向左冲拳,向右冲拳。左手架掌,右手架掌,左手右手,分得清楚。向左弓步,向右弓步,向左弓步,向右弓步,左脚右脚,分得清楚。通过武术动作的融入,让幼儿正确区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幼儿园教育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武术融入幼儿园教育对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把武术教育元素引入到了幼儿园课程领域,构建了以传统武术为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武术课程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很好的平台,还丰富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幼儿的运动热情,提高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孕育了幼儿强健的体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金龙,王晓刚.婴幼儿的体质评估和运动健身方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少儿武术课程篇2

1武术内涵

武术是指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定义突出了文化性,表达了中国武术内外兼修、神形合一的精髓,展现出了中国武术的全貌。

2武术融入幼儿园的重要性及形式

2.1幼儿学习武术的重要性

武术融入幼儿园教育对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有关调查发现,8%的孩子有肥胖现象,20%的孩子有弯腰驼背现象,35%的孩子性格内向且不善交流,60%的孩子缺少本该有的阳刚之气[1]。众所周知,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在生理学上来讲,武术锻炼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效果明显。在心理方面,武术锻炼能够增强个人自信心,锻炼阳刚之美。从更大的作用来讲,当年为国人摘掉“东亚病夫”帽子的也是中国武术。中国武术在民族气节上能够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永远不能小觑。相比之下,单纯的体育教学虽然能够在促进孩子身体健康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是在个人民族精神以及阳刚之气的培养上却望其项背。因此,武术进入幼儿园无论从孩子自身、家庭、社会以至于整个中华民族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2.2以一种礼仪融入幼儿园

“习武先习德”是武术界的共识。幼儿可塑性强,冀慧卿、孙佐枫在《少儿武术训练的武德教育》中都对武德做了诸如尊师、爱国、友善等到的约束,幼儿武德教育亦是如此[2]。幼儿武术礼仪是武德在当今社会的外在表现。中国武术的相关社会礼仪源自于儒家思想,后不断发展丰富,而后崇尚武德成为武术练习者群体之间的文化传承。武术礼仪是习武者群体应该恪守的道德行为规范,自古至今都是习武之人接人待物的一种修为体现。武术发展至今,顺应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中国竞技武术,然而在礼仪上却在改革中受到冷落,无法给人留下一丝缺憾,外在的浮躁,内存的空虚,反而成了中国武术的传承推广中的阻碍。因此,传统武术礼仪进入幼儿园,在促进幼儿道德礼仪发展的同时,也对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着铺垫性意义。

2.3以一种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技击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体育项目中的以类。中国武术集攻防技击、健身养生、修身养性为一身,背负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武术是为了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遗产,使之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因此,要使它广传天地之间,名扬海内外,必须从小对幼儿接触武术思想,感受中国武术文化的厚重与立体。而我国又是一个富有武术大背景的地方,大的文化背景对于幼儿园开展武术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4以一种教育课程融入幼儿园

虽然,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形式较为多样化,且形式以及氛围较为灵活多变,但是具体的教学操作还是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应教学指导。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3]。首先强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可见身体的锻炼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与之对应的就是我国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教学多按照课程设置来进行,虽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种弊端,但是,可以实现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灵活性相结合。众所周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古人十分讲究术道并重。道就是规律、内容,术是指具体操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在课程融入幼儿的探索则应从“术”这个层面来讲。

3武术对幼儿的影响

3.1武术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3.1.1增强幼儿自信心的积极作用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武术锻炼对改善幼儿自信心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自卑是幼儿心理方面常见的问题之一,据调查发现,幼儿自卑率较高。诸如:依赖性强、不善于交流,不敢表现自己等。然而,经过武术课的学习与锻炼,可使幼儿独立性增强,敢于表现自己,自信心增强。[4]在武术锻炼过程中,孩子们的自我效能感逐渐增强,会逐渐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进而增强了自己与同伴们的交流,更加快速的融入集体中,并且幼儿的自信心会因此逐渐增强,为今后在于同伴的交流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社会性打下坚固的基础。

3.1.2对幼儿独立自强精神发展的积极影响从幼儿教学中发现,由于不自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主动迎接挑战,他们有畏惧困难的心理。而在武术练习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如来自内心的紧张、害怕等情绪;或者来自外界的,如教学设备、环境等。为了实现目的,就必须独立自强,发挥意志的作用,克服种种困难。幼儿武术教学与训练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强精神、磨练意志力的过程,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体能,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自觉性、挑战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

3.2武术对幼儿生理的影响

首先,武术锻炼对幼儿骨骼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前儿童骨骼存在骨膜比较厚、骨富有弹性、易变形等特点,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促进儿童骨骼的良好发育。武术训练中适当负荷的练习,使骨受到适宜刺激,可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使骨变长变粗。不仅如此,武术运动中是具有劲力的运动,能够促进幼儿下肢骨增粗增厚,从而使骨具有良好的性能。对幼儿肌肉发展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儿童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富于弹性,但肌肉较弱,耐力差,易疲劳。通过武术锻炼,可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得以提高,也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力量增强。其次,武术运动对幼儿呼吸循环系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幼儿参加武术练习能促进其心血管系统的发展,经常参加武术训练能提高幼儿心肌收缩力以及射血分数,从而有效保证了幼儿机体的氧供应量,保障了幼儿脑部供氧量,有效地防止了因缺氧而导致其他疾病。另外,使参练者胸腔膈肌发达有力,呼吸深度加深,肺活量增大。最后,武术运动对幼儿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前儿童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弱,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不够完善,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而不好静。通过武术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集中注意力,锻炼其耐性等,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武术运动对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锻炼促进身体的健康,从而保证了机体免疫能力的发展。对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与体液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保证各种激素正常分泌,为幼儿的生长发育保驾护航。

4开展幼儿武术课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幼儿武术课程的开展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很好的平台,还丰富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心理方面来讲,武术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另外,柔韧和技巧动作很多,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从生理方面来讲,简短的武术套路容易操练,对注意力集中时间和耐力要求较低[5]。因此,幼儿武术适应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幼儿武术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促进中华武术的普及和推广。

5幼儿武术的发展前景

5.1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孩子体育消费需求得以促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势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形成武术市场的基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人们最关心的儿童的健康成长将成为每位家长心中重要的问题,而这与儿童接受到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来促进其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幼儿武术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广大学校及家长的体育消费。

5.2群众自身体育消费需求的扩大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新的追求,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追求长寿等等。因为他们认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并开始注重自身的体育健身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锻炼,健身房、娱乐场、学校田径场、户外运动场等等地方充满了他们的影子,其中包括太极拳、跑步等。另外,近年来儿童的体质下降问题和群众患病率上升的现象使人们意识到了锻炼身体是非常最重要的:对于小孩通过武术运动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而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他们通过练太极拳等来延年益寿。因此,随着群众体育开展规模的扩大和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武术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少儿武术课程篇3

引言

游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趣的玩类的事情,它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某种欢跃,能满足对娱乐的需求,尽管它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还是能吸引各种不同的对象主动参加.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关系,体育游戏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自身特有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一定的观赏性,极大地调动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的宝贵文化财富.同时,它对增强身心健康,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等方面有着其它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不断深化和民族体育的迅速发展,武术项目也越来越多的走进了小学体育课堂。

但是,通过参阅文献资料我们了解到,由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严重影响了少儿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体育游戏的特点与少儿武术教学的独特性的相结合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少儿武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体育游戏的目的性。

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或是为了传授生活和劳动技能,或是为了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此外,体育游戏的目的性还表现在可根据体育课的不同结构,合理安排不同的运动负荷.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以适应新的活动要求和目的.

(二)体育游戏的大众性。

体育游戏包含着人体众多的活动技能,不仅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参与者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需要投入到体育游戏中去,所以,使其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便于组织开展的活动.

(三)体育游戏的竞争性。

由于体育游戏可以根据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活动方式、动作路线、主要规则进行较大的变通,因此,游戏结果的获胜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通常以游戏完成数量、质量、速度为判别胜负的依据,是体力和智力结合的竞争.并且它是在轻松愉快有氛围中开展的,所以,体育游戏的这种竞争性,不仅能够提高参与者的活动能力,还能培养思维、应变能力和进取精神,并使参与者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二、练习武术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小学十二岁之前是青春早期,是人生发育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儿童大脑皮质兴奋性高,反应快,对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强,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以及灵敏素质的好时机。并且,少年儿童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而武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在武术中各种跑、跳、翻转、平衡等活动,可增强上下肢力量发展速度,灵敏,耐力、柔韧,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身体健康的目的。

练习武术还是一项锻炼性较强的活动,只有通过对动作要领有充分的领悟和理解后,并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使动作定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克服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和枯燥的机械重复性练习,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克服困难和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科学的武术练习对心理的积极影响,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如应对紧张、抑郁、自信心、进取精神、团结协作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而这些方面都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体育游戏在少儿武术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练习武术是一件单调和辛苦的事,尤其是在练习武术的初级阶段,更是以机械重复的基本功练习为主,这样难免会使少年儿童对武术产生厌倦情绪。而且,现在的小学生的学习丰富多彩,健身的途径很多,传统的武术教学方法是很难吸引他们的。所以在结合新课改的指导要求,提倡快乐体育的背景下,我们的少儿武术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做出改变。通过文献资料以及观察的方式我们了解到,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大脑皮质兴奋性高,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和参与欲望,但却热情持续时间较短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表现在体育课堂上就是,对老师的新授的内容、不断变化的练习以及充满娱乐性内容的学习热情很高,但却对一成不变机械重复的练习表现出厌烦情绪。所以根据少儿的这些特点,以及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做游戏的热衷,我们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将少儿武术教学和体育游戏有效地结合,即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又将快乐的体育课堂还给学生。

四、体育游戏与小学武术教学的结合

(一)通过反应练习调动学生对机械重复性练习内容的参与积极性。

比如:在老师口令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手型的变化练习。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巩固手型的动作和各种型之间的变化,而且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是,注意这种方法只能运用于简单的动作练习,而且老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否则就会出现学生为了赶上老师的口令做出快速的反应,而忽视了动作的规范性。

(二)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性,增强对动作的理解。

比如:在教授给学生几个动作后,让学生假设面前有一个怪兽,要求他们将刚才所学的动作进行编排打败怪兽。最后老师评选出最合理、最规范、最协调的动作,并给学生们进行指导和正确的引导。

(三)动作接力游戏。

动作接力游戏,是在教授完几个或一整套动作后将动作合理的分解开来,以各整排为单位通过接力的形式完成整套动作的练习。这样可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但应注意老师要在每排做完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和评价,减少学生错误动作的出现。

(四)素质练习时也可将体育游戏和武术相结合,武术是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所以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素质练习的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简单的来讲为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一般老师们都会选择接力跑比赛让学生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厌烦。所以,在接力跑中加入些简单的武术动作情况就会发生改变,比如:在接力跑的终点处放置一个呼啦圈,学生站在呼啦圈里做两个马步冲拳然后再跑回起点。这样既可以丰富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同时还会更好的达到素质练习的目的

(五)选择体育游戏要不影响武术动作的整体性武术讲究将动作的形和神有机结合起来,让人欣赏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单一的动作

变化,而是一种形神兼备的由内而外的艺术表现。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总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然而,一旦游戏运用不得当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会过多的放在游戏的过程中,而冲淡学生在练习武术时内心对动作的感受。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过程中选择体育游戏一定要考虑周全,使游戏能够引导学生对动作形成正确理解。

(六)选择体育游戏要不影响武术动作的规范性武术包含多种拧转﹑俯仰﹑收放﹑摺叠等身法动作﹐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步随身行﹑身到步到”,对动作的规范性有较高的要求。体育游戏的运用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做动作的积极性,但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过多的投入到了游戏的情境中而忽视了对动作规范的要求。比如:在动作接力游戏中,要求学生们跑到一个点做一个动作。但是,学生往往会为了追求快速完成动作而导致动作很不规范。所以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选择体育游戏要合理有针对性,内容选择上应考虑到有利于武术课不同部分的实际需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避免枯燥无味,在武术课的准备部分可选择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其兴奋性的游戏,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强化动作记忆,避免学生对重复性练习产生厌烦情绪,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则可选择有助于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或在体力上得到恢复的放松性游戏。

少儿武术课程篇4

【关键词】幼儿武术教育实践发展

一、武术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因此父母在日常的教育中要注意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幼儿接触到的影视文化,有孙悟空的金箍棒,有哪吒的风火轮,还有猪八戒的钉耙,这些都是武术兵器。因此,幼儿从小就从童话故事或是动画片中开始接触中国灿烂的武术文化。同时还要加强幼儿对于武术语言的敏感度联系。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遇到"冲,架,翻,摘"等动词,可以加以解释,最好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使得幼儿从小就可以对武术有大概的了解。从而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理解武术中的动作和口令。

其次,我们都知道幼儿从三岁开始就会萌发各种品质,比如说坚持,自觉,自制力等等。因此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向他们进行一些有目的性的武术文化教育,从而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同时还能有效的锻炼幼儿的竞争力以及心理的承受能力。最后,在日常生活的交谈中,我们可以以故事、儿歌的形式把武术的精髓贯穿其中。

比如:《李小龙的故事》向幼儿传递坚持,不怕苦的精神,并使他们相信吃苦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当然在这些故事的选取中,我们不仅要选择反映我国古代以及现代勤劳奋斗,艰苦勇敢的故事,而且要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要从情感出发,让幼儿深切的感受到武术文化的精髓。同时在幼儿练习武术的时候,倘若他们感到疲惫,要鼓励他们坚持,并且在战胜身体疲惫的时候,培养他们自我控制力的发展。

二、武术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

为了促进武术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我们可以依据幼儿园中对于大班,中班,小班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早操、武术早操等活动。

小班幼儿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做操的兴趣,主要以模仿为主,适当的加一些武术的动作,比如:冲拳,推掌等。中班幼儿主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灵活性,以五步拳为主。大班幼儿主要侧重培养幼儿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早操武术方面就要以少年拳为主。在音乐的选取上,要选择一些幼儿耳熟能详并且节奏感强,具有浓厚的武术特色的音乐。同时要坚持每天锻炼的好习惯,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而且培养了他们坚持的好品质。

在平时的现代化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武术风的歌曲。比如:《中国功夫》让幼儿体验到那种强健有力的气魄。《中国龙》让幼儿学习到各种节奏感很强的乐器的合奏,《爷爷爱打太极拳》让幼儿用身体来表现歌词中的情景。这种教学是幼儿喜欢的方式来传达武术的精神,同时让他们更快乐的学习知识。

体育的教学中武术的课程。教师以武术的基本的动作为出发点,设置情景开展武术教学。可以通过马步,仆步。跳跃,弓步等一些最基础的武术动作,提升幼儿的基本武术能力。我们都知道,武术是技术性很强的运动,武术大部分的动作都含有攻防的意义。在现代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在重视幼儿身体发展的同时,重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武术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并且也有利于幼儿时空知觉,运动知觉,注意力,表现力,模仿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幼儿武术主题活动的教材以及内容,应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适合的幼儿教材,教学形式才能在武术特色领域中展现出来。

三、武术与社会价值的紧密结合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中,武术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真实写照。这也使得我们对于中国生命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和透彻。每个家庭中幼儿的爷爷奶奶在早晨或是晚上练习太极拳,气功或是剑。幼儿在武术的文化感染下,也感受到武术带给人们生活的美好。当然,武术在社会中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武术的兴趣。

比如:带幼儿去参观武术馆,去看武术表演等等,从而让幼儿切实的感受到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还可以调节身心,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

现代化的社会里,幼儿从小接触到的就是科技的产物。对于中华古老而传承的文化了解的更少,因此通过武术教育,能很好的培养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提高他们对于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度。现代幼儿课程的核心理论有"保障儿童生命,生活的质量,让他们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是社会应当承担的基本责任。"因而,开展现代幼儿武术特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在我园实施的《构建幼儿传统武术教育特色运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两年中,武术文化的价值体现不是武术搏击招法,而是侧重武术的实践教育功能,旨在使幼儿能够通过武术锻炼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一方面促进民族精神的振奋,提高幼儿武术内涵的培养。另外可以幼儿感受体验武术的魅力,注重培养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艳,虞定海.幼儿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3:92-94.

[2]邓土军.幼儿武术游戏教学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少儿武术课程篇5

关键词:幼儿;武术;体育运动

一、幼儿武术教学属于国粹文化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于强身健体、自我防卫与保家卫国等原因,发展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武术流派。数千年来,大多数知名武术流派一直绵延至今,一脉相承。随着中华民族的强势复兴,传统国粹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比如说书法、国画等,都已经成为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而武术作为国粹文化的一种,其影响力也在恢复和扩展。各地的武校办得如火如荼,武术表演成为不少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在很多时候,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交流项目,还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幼儿学习武术并不是新鲜事,古代不少武术名家都是从幼儿时代就开始习武的,只不过规模不大,基本上是以师徒传承方式来教授武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基本上都集中在幼儿园读书,因此当代幼儿武术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更为规范的幼儿体育运动形式出现的,这是武术作为国粹文化与时俱进的一个时代特征。

幼儿开展武术教学,自然是可以培养幼儿的武术运动技能,锻炼其身心,当然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武术教学,让幼儿接受武术这一传统国粹文华的熏陶,让幼儿对武术文化产生兴趣,培养起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亲近感和自豪感,从内心深处领略中华武术文化的魅力,从而为以后弘扬武术这一传统优秀文化奠定一种心理和情感基础。

二、幼儿武术教学能够丰富幼儿体育运动形式与内容

作为幼儿体育运动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幼儿武术教学自然能够丰富幼儿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毕竟中华武术内容庞杂,对于幼儿武术教学,还需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和梳理,以武术德育故事、武术游戏和武术礼仪等内容丰富幼儿体育运动的形式与内容,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武术德育故事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发展

中华武术的千年传承,除了留下一整套训练技巧和搏击经验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留下了武术体现中华美德的武术故事。武术故事能够对幼儿起到德育教化的作用,这些武术德育故事可以在幼儿武术教学中穿插讲解,也可以作为故事单独讲给幼儿听。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武术德育故事来设计一些体育运动游戏,比如说以“木兰从军”、“岳飞抗金”、“霍元甲打败俄国大力士”等武术德育故事来设计游戏,激活幼儿体育运动兴趣,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开展体育运动锻炼,同时还能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2.武术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

根据武术套路和特点,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以其为基础来创作和推动武术游戏,武术游戏实际上就是幼儿体育运动的一种内容和形式。从某种意义来说,武术游戏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质,还要考虑到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基本原理和规律,使其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能达到较好地锻炼身体基本反应速度,以及运动协调性和敏捷性的效果。在安全的前提下,武术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幼儿来说,武术必须带有游戏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让其乐于参与,最终在武术游戏动作中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3.武术礼仪能够促进幼儿在体育运动中的社会性发展

作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颇为重视幼儿礼仪教育,武术领域亦不例外。在幼儿体育运动中,对其进行武术礼仪的教育,让他们学习基本的施行武术礼仪,并且培养基本的武德,让他们在武术活动中养成尊师重道,敬重他们,讲究诚信,宽容待人等社会性品德。武术礼仪既包括一整套相对完备的武术礼仪动作和仪式,也包括对武术礼仪内涵的认知和了解,这对于幼儿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熏陶。礼仪作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其融入到幼儿武术教学中,让幼儿在武术这一种体育运动形式中获得社会性发展的促进帮助。

三、幼儿武术教学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武术教学,不仅仅对幼儿强身健体有作用,而且还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益处。幼儿武术作为幼儿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全面的。

1.武术教学能够促进幼儿强身健体

武术教学对幼儿身体素质机能发展的作用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在幼儿武术教学中,有许多基本动作,比如说挥拳踢腿、站马步、弓步推掌等,可使幼儿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得到增强,增强幼儿的体力和身体柔韧性。有些武术还讲究呼吸,手眼配合,这对于幼儿的心肺功能和整体协调功能发展作用明显。

2.武术教学能促进幼儿心智开启

幼儿通过练习武术,会给幼儿的大脑带来各种刺激,通过武术训练中对空间感知,从而积累起经验,增加识别能力,非常有利发展幼儿的空间转换思维,发展形体感知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在武术训练过程中,幼儿会主动想办法克服练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培养勇敢独立精神,开启儿童心智。

3.武术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自信心建立

我国独生子女众多,一些幼儿因为家庭过度溺爱,倒是其情绪发展能力缓慢,缺乏自信心,很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等情绪,不敢尝试,容易放弃,过度依赖父母。通过武术教学训练,可以让其更同龄儿童一起学习和竞争,慢慢的就可以更加活泼开朗,这样是有助于其自信心建立的。

结语:幼儿武术教学对于幼儿体育运动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更能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从长远来看,幼儿武术教学将会成为幼儿体育运动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曹中平.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调查与研究,2005.

[2]单锡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综合能力培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

[3]夏加强,刘颜.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

少儿武术课程篇6

一训练中的承受力问题

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训练负荷的增加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一次极限负荷后,一般要经过48小时以后,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训练调剂要遵循这些基本参数,并结合运动员求个体实际,实事求是地安排。对于参差不齐的训练水平,应力图在一定时间内逐渐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争取较快地趋于相对一致。运动负荷要有节奏,具体到每一次训练课,也应有小、中、大等不同的节奏,这样才能使少年儿童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体能,有利于提高技能和素质。

二训练中难易程度的问题

根据中学《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教学内容,武术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对基本技术运用方法的掌握,这是因为武术的基本技术很重要,如果学生能正确做好各种武术基本动作技术,了解其在攻防中的运用方法,他们就可以进行以武术为内容的课外锻炼和与武术有关的游戏活动了,从而产生对武术的兴趣和进一步提高武术水平的愿望。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阶段,难度不宜太高,要先把基础夯实,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

三训练中兴趣爱好的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武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巧妙结合而构成不同表现形式的动作套路组合,更主要的是它的攻防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加之电影、电视中的武术技击镜头、武打影星的英雄形象对少年儿童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经常体验到当英雄的乐趣,要在“玩法”上进行创新,多结合武术的美学特点和技击本质巧妙地安排练习内容和方法。总之一句话:要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产生出对武术的浓厚兴趣。

四心理训练在少儿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武术教学与训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许多心理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传统固有观念的束缚,一直未得到整理、深化和提高。

心理训练是现代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被理论界和训练界所公认。所谓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地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以期达到培养最佳的心理状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心理训练的具体任务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第一,培养本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第二,克服和排除各种不利于训练和比赛的心理障碍,创造和形成训练、比赛的适宜的心理状态;第三,加速疲劳恢复和运动技能的形成、发展。

因此,在少儿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当中,大量、大胆地运用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已经成为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的一项迫切任务。

五注意加强思想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

少年儿童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与训练当中一定要切实地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意识到武术基本技术训练的重要性。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训练中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发现优点、亮点及时给予认可、鼓励、表扬。提高他们的兴趣、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与训练中,以多组织比赛的形式以赛带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反之,如果广大的教练员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一直保持严肃的表情并且不能在适宜的时候给予鼓励、表扬,则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会大大下降,少儿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六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

少儿武术课程篇7

辅导老师:王剑

一、活动主题:

课外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活动时间:

每周四下午3:05—3:45

三、组织安排:

武术兴趣小组由王剑成老师辅导,每班限报2人。

四、活动目的:

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武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五、活动步骤:

武术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办好武术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武术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武术兴趣小组

武术兴趣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大约32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最好是体育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基础方面着手,以套路为主,基础课程为辅。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四个:

(1)重点辅导学生套路方面的学习。

(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而来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从事套路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习惯。

(4)武术基本功练习内容:

基本手型:拳掌勾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

基本手法:冲拳推掌插掌亮掌摆掌等

柔韧练习:腿部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正压腿等

基本腿法: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弹腿蹬腿踹腿等

基本身法:压肩压腰摆臂抱拳甩头扑步轮拍翻腰等

少儿组合:武术操五步拳白龙马小哪吒少年拳等

少年套路:三路长拳少儿规定拳自选长拳查拳南拳传统套路等

基本技巧:前滚翻后滚翻前摔侧摔鱼跃前滚翻侧手翻各种空翻等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武术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机会,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应鼓励。

少儿武术课程篇8

关键词:华德福幼儿教育;华德福幼儿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126-02

华德福教育是由鲁道夫・斯坦纳根据人智学理论观点所创立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模式。华德福幼儿教育是教育者与幼儿一起,通过创造一个温暖、美丽、家庭般充满爱的安全环境来促进幼儿的成长,目前,它的幼儿教育理念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在全世界建立起了几千所学校和幼儿园。

一、华德福幼儿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华德福幼儿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受新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流派,其中,教育目标和教育措施是为了促进儿童个性的成长。1926年,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在斯图加特建立。2010年,世界上66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1000多所华德福学校和2000多所华德福幼儿园、儿童中心或学前班。2004年,由黄晓星、张俐和李泽武等人发起,在成都锦江区琉璃场皇经楼村成立第一所华德福学校。2006年,上海建立了华德福儿童之家。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如成都、武汉等35个地区建有华德福幼儿实验基地。华德福幼儿教育中心在如此多的国家建立,显示了在国际上的可接受性。

二、国内外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相关研究

1.国外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相关研究。国外关于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研究有很多,有专门的书籍、论文等介绍,以下可分为三个方面:

(1)华德福幼儿课程理念的介绍。琳・欧德菲尔德所著的《自由地学习》中,首先以幼儿、家长、教师三个不同视角介绍了对华德福幼儿教育的感受,为读者提供了感性经验;其次,书中介绍了华德福幼儿教育的核心原则,如保证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和适宜的儿童时代的权利、原则等,帮助读者了解华德福幼儿教育的内在精神;再次,详细阐述了以活动为基础、通过模仿和榜样学习、节律和重复、创造性游戏等内容为读者提供对整个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理性经验。

弗雷达・伊斯顿认为华德福教育有六个关键要素,包括儿童发展理论、教师自我发展理论、核心课程、作为艺术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一体化、作为学习社区的学校,并认为华德福学校对美国公立学校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2)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马丁・洛森的《解放孩子的潜能》一书以斯坦纳教育理论为基础,为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态度、如何促进幼儿感觉发展以及如何保证幼儿游戏质量等方面做了非常详细、具体的介绍,这是一本家长教育幼儿的指南,其中的内容详细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对特殊教育的研究。Lena认为基于华德福教育的本质,在华德福教育体系内,那些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华德福学校为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设置了专门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专门机构,不论这些幼儿具有怎么样的缺陷或者面临怎样的问题,被华德福学校录取后,都能通过小学或者高中的升级考试,而他们使用和普通华德福学校一样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家长、教师和其他志愿者也帮助幼儿学习。

2.国内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相关研究。国内有关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相关著作较少,多集中于介绍斯坦纳本人的思想以及华德福学校教育。

(1)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的介绍。黄慧娟的《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从教育思想的成因探析和理论基础、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思想的实践三个方面做了详细、具体的介绍及评价,为读者提供全面、具体地了解鲁道夫・斯坦纳思想的平台。

(2)国外华德福幼儿教育及学校的介绍。杨志贵的《因性施教、顺势育人――谈德国华德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中主要介绍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以及考试对于孩子的意义。

张地荣、杨晓萍《华德福艺术化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中,主要介绍了华德福教育特色即艺术化教育的原则、内容,以及对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费广洪、赵小平、刘丽等在《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中,主要介绍了华德福幼儿教育的十二个理念及实践,为读者对什么是华德福幼儿教育以及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精神作出了详细的阐述。

张俐的《保护童年――华德福幼儿教育》主要介绍了华德福幼儿教育是一种贴近自然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强迫,没有压制,一切教育都是有节奏、有规律地进行,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和生活是如此的自然,它有效地保护了幼儿内在的天性和童真。

曹保印在文章《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德国青年卢安克和他在中国的华德福教育实验》中,通过采访以及观察卢安克在广西的教育实验来介绍卢安克本人关于华德福教育的实践,清晰阐述了卢安克是如何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与儿童的天性合作,怎样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切实帮助。

(3)华德福幼儿园课程介绍。张娜的《迈向儿童心灵的教育――华德福幼稚园在美国的实践》介绍了华德福幼稚园园址的选择和环境的设计,以及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实施。

张栩的《一种整体的视角:华德福整体课程思想研究》介绍了华德福整体课程思想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华德福整体课程的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进行了阐释,从实践角度构建华德福整体课程思想的框架,总结华德福整体课程的五大教育意义。

晓狄的《“玩”过童年――美国华德福幼儿园“玩”教育的启示》,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举例介绍了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目的与课程内容。

费广洪的《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理念及其启示》介绍了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方面以及华德福幼儿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王雪梅的《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研究》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目标及课程内容,分析了课程目标设计原则及课程目标包含的七个方面;重视艺术活动、注重节日庆典和强调自由游戏的华德福幼儿课程内容。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组织和实施,通过华德福幼儿园一日、一周和一年日常活动的安排,介绍了呼吸式的课程活动安排方式以及艺术化的教学方式。探讨了华德福幼儿课程注重儿童心灵滋养、与生活相渗透和着眼于全人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华德福幼儿课程自身的优势,分析了华德福幼儿课程是否科学和在中国适应性的问题。

(4)华德福幼儿教师的培训介绍。我国对华德福教师培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泽武、吴蓓、黄晓星等人的著作中。李泽武在《我在英格兰学师范》中详细记录了自己在英国接受华德福教师培训的情况,介绍了华德福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内容。黄晓星在《在华德福学校学做老师》系列文章中,讲述了华德福教师培训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悟。“培训课程包括学习人智学,以及研究华德福学校的教学大纲,通常有大量的艺术训练,最重要的还是教师个人的心灵熏陶和内在的发展。”“教师培训课程中少不了实习,不同的培训学校实习的课时长短也不一样”等。

3.国内外研究华德福幼儿课程的局限性。国内外研究华德福课程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理念的介绍,这些对于我国如何有效地实施华德福教育有较大的局限。

(1)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文献法,因文献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研究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华德福教育及华德福幼儿课程有一个宏观的掌握。但是,由于文献都是源自于他人对华德福幼儿课程的高度抽象概括,而没有在华德福幼儿教育基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学习,便缺乏对于华德福幼儿课程感性的认识与理解。

(2)研究内容。国内外都注重对华德福幼儿课程理念的介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的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特色、教师培训等方面。

局限在于:首先缺少对于华德福幼儿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由于中国研究华德福幼儿教育的专家较少,而其中占很大部分是记录国外培训的经历,很少有介绍华德福幼儿课程在中国的适应状况如何以及针对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将华德福幼儿课程进行本土化的研究;其次,缺少幼教课程的比较研究,如与蒙台梭幼儿课程等相关的幼儿课程进行比较。

三、华德福幼儿教育研究的展望

我国华德福幼儿教育研究需要展开新的视角,运用新的范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改进,首先,未来的华德福幼儿课程研究中应更加注重对于华德福幼儿课程在中国本土化、华德福幼儿教育在中国的适应状况、以及针对于华德福幼儿课程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怎样的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其次,将华德福幼儿课程与蒙台梭利等幼儿课程进行比较,寻找相同点,不同点,各自的优势和对中国幼教课程的启示,以达到促进国内幼教课程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i]Lynneoldfield著.自由地学习[m].李泽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martynRawson著.解放孩子的潜能[m].吴蓓,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李泽武.我在英格兰学师范:华德福教育亲历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4]杨志贵.因性施教顺势育人――谈德国华德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3,(6).

[5]李雪飞,罗慧娟,王昊燕.华德福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5.

[6]苌庆辉,申卫.华德福教育概览[J].世界教育信息,2005,(9).

[7]费广洪,赵小平,刘丽.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幼教园地,2006,(3).

[8]张娜.迈向儿童灵性的教育――华德福幼稚园在美国的实践[J].教育导刊,2008,(1).

[9]张地容,杨晓萍.华德福艺术化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当代学前教育,2008,(2).

[10]张栩.一种整体的视角:华德福整体课程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11]费广洪.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理念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

[12]晓荻.“玩”过童年――美国华德福幼儿园“玩”教育的启示[J].家庭与家教,2006,(11).

[13]陈园园.华德福学校教育的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10.

[14]张俐.保护童年――华德福幼儿教育[J].中华家教,2005,(10).

少儿武术课程篇9

——全国由北京师大教育学院、华中师大教科院主办,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承办,武昌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协办的这届年会,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总结了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10年的成果,讨论、交流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一、协力攻关,主体教育研究成果显著 20世纪80年代,“学生主体性”与“主体教育”问题就被教育界的专家所关注,但当时仅限于理论层面的研究。以1992年北师大教育系和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共同开展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为标志,“主体教育”研究走上理论与实验共同发展的道路。10年来,由裴娣娜教授领衔、全国各地专家共同参与的这项实验研究,基于对主体教育内涵的理解,一开始就确立了比较高的研究目标:一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的高度,从现代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学等新的角度反思我们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二是根据教育改革方向,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三是寻求促进青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四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验研究方法论。研究者本着求实、求精、不盲目扩大实验面的原则,在全国10几个省市建立了100余所实验校。 经过10年来的研究,成果显著,表现在:(1)构建了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的基本结构和行为指标体系,探索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途径。(2)初步建立了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测评指标体系。(3)构建了发展性教学系统的四条基本教学策略,即: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和体验成功;探索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形式;主要学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4)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初步变革,并总结出以主体性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作为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文本成果《现代教学论》三卷本即将出版。 二、扎实实验,主体教育研究带来课堂教学新变化 武昌区是较早开展主体教育实验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早进行部级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之一。这次会议在武昌区举行,无疑是对这里的主体教育实验和课改实验成果的一次检阅。武昌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为与会者展示了不同学科的15个课题的观摩研讨课。这些课给与会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受到专家、学者的较高评价。 多年的主体教育实验,为武昌区的学校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老师能够较快地接纳新的课程理念,并体现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因为主体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主体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相融、相通的。这些课都比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发展的特点。以往课堂教学把学生控制得很死的局面有了深刻的变化,学生主动参与、情感体验、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策略得到了充分运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三、以“十五”为新起点,不断扩大和深化主体教育研究 会议期间,与会者就专题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大会交流。这些专题是:主体教育的目标、范畴与实质;学校现代化发展与主体教育;中学“科学探究”课程设计与校本课程开发;小学科学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文化学分析与人文教育;课堂学生行为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裴娣娜教授总结道,主体教育研究要紧密关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必须坚持“主体教育实验是一种教育思想实验”的方法论。 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做出现代意义的理解,即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2)构建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现代课程理念,在加强科学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的同时,以课程文化为切入点,在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开关于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人文教育探讨;(3)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发展性教学策略的构建,立足于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探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八五”到“九五”,研究重点在教学领域,“十五”期间,课题将在教学、德育(重点在班级建设)、管理(重点在教师)几个领域全面展开。 《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7日第4版主体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第六届学术年会综述    

少儿武术课程篇10

关键词: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教学方法

要在武术上有好的发展,从少儿抓起是很重要的,因此,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训练当中我们应积极的总结经验和规律,不断的改进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促进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结合一般的教学规律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针对某些学生提出武术套路是“花拳绣腿”的想法,一方面讲解套路中有技击含义的动作,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武术套路的演化与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到武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有着广泛的实战意义,利用武术攻防动作的示范与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抓基本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基本功,基本动作训练,有侧重点的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和简单组合动作,以及配合“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基本练功方法,进行重点训练。所以,抓好基础训练是学习武术技能的前提和保障。

(3)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武术教学的关键。完整示范是学生掌握动作的主要手段,教师首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完整准确的示范,使学生在大脑中对所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分段示范,最后再单个动作讲解示范。用规范的示范动作、准确的术语刺激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全正确的技术造型。

二、结合少儿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

(1)根据少儿生理特点进行教学。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培养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养成良好的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

(2)结合少儿心理特点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与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另外,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

三、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安排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2)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项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良好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少儿时期的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是打基础的良好阶段,这一时期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少儿以后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少儿的教学与训练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通过以上阐述可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教练员和老师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合理的安排教学与训练任务,实施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从而促进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达到预期的教学与训练目的。同时这一时期少儿的思想还不成熟不完善,因此,在进行教学与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应具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从而促使他们对“武德”有深刻的认识,使他们的身体与思想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仲林.高等学校教材《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7-60.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70-384.

[3]马启伟.高等学校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36-241.

[4]蔡仲林等.普通高等院校教材《武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0.29-38

[5]罗希尧.高等学校教材《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8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