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十篇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十篇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48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1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现状;城乡学生差异;厌学表现

一、引言

自1986年中央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来,纵向比较,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横向比较,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城市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在学生层面上的表现为:英语成绩较差,英语能力也较弱。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初中生存在英语厌学的心理。英语厌学,简单地说,是指学生厌恶学习英语,或不愿意主动学习英语,是一种消极对待英语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具体而言,英语厌学是指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对湖南省祁阳县城乡初中生做抽样调查,探索目前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现状,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参考,对于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意义。其次,基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也关乎着整个国家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研究试图通过县域内城乡初中生英语厌学的对比差异来研究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现状,契合我国的教育大背景。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农村初中生学生英语厌学现状怎样?同县域内农村初中生与县城初中生英语英语厌学程度差异性有多大?研究对象为湖南省祁阳县一所县城普通初中两个普通班级以及一所农村初中两个普通班级的初二学生,县城初中112人,农村初中128人。发放问卷收回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35份,男116人,女129人。城区初中110份,农村初中125份。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访谈以及观察。调查问卷以胡德华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学生英语厌学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2009)中的中学生英语厌学的预测问卷为基础,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修改编成。该问卷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过前测,经分析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此外,笔者对调查的两所学校进行了访谈和将近一个月的课内外观察。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均值(mean)又称“算术平均值”,指一组数的平均值。样本均值反映了变量取值的集中趋势,或者平均水平,是最常用的基本统计量。在本次研究中,对调查问卷每个学生有关调查厌学程度的50道题的均值进行归类进行数据统计,各题项均值超过3.5的,可以判定该学生有厌学心理;超过4.5,可判定为有严重的厌学心理。结果显示:县城初中生问卷厌学均值为:3.15,农村初中生厌学均值为:3.53。厌学平均值高于3.5的县城初中生数量占到其样本人数的33.6%,厌学平均值高于3.5的农村初中生数量占到其样本人数的49.6%。这反映出:总体来看,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程度要高于县城初中生。

具体来看学生在各均值区间段占样本的比例:厌学均值在3.5-4.0之间的,县城、农村分别为18.2%、20.0%;在4.0-4.5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10.9%、17.6%,在4.5-5.0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4.5%、12%。在这三个厌学高厌学程度的区间段,农村学生的比例都高于县城学生,这说明农村学生具有英语厌学心理的学生比例更大。厌学均值在2.5-3.0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21.8%、13.6%;厌学均值在2.0-2.5,县城、农村分别为11.8%、8.0%;在1.5-2.0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5.5%、4.0%;在1.0-1.5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3.6%、1.6%。在低厌学程度的这四个区间段,农村学生的比例都低于县城学生,这说明,不具有英语厌学心理或者英语厌学心理程度较低的学生,农村学生比例更少。此外,将厌学程度均值超过3.5的学生进行对比,县城学生均值为3.87,而农村学生均值为4.29。根据以上各项数据可以发现:农村学校初中生的英语厌学现象比县城初中学校要更为严重。

五、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表现

笔者通过对两所学校的初中生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长达一个月的课堂观察发现:与县城初中生相比,农村初中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具有以下表现:

1.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毅力较差。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英语学习的内驱力偏弱,而在他们所处的整个环境中,能够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动机的外部因素较少,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偏弱,在学习英语目的不明确,因此学习相对不够努力。

2.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学习态度比较消极。根据笔者观察,相比县城初中生,农村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专注度较低。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兴趣与注意是嫡亲姐妹。所以这种现象农村学生在英语兴趣较为低下有关。农村初中的英语课堂上,课堂氛围感觉不够活跃,表现在不爱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其次,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态度相对消极。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这种情感既产生于学习这一认知过程,同时又会极大地反作用于认知过程,从而使认知效果受到影响。在农村中学,有更多学生学习英语态度不够端正,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学习英语毫无用途,因此在课内外完全成为英语学习的“绝缘体”这样的学生都不在少数。

3.农村在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较弱。学习性格指的是比较稳定的学生英语个人自身特质和一些复杂、独特的个人意志。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更多的农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信心较弱、主动性偏差。他们不愿意开口,不愿意回答问题,不善于模仿能力,害怕主动与人交往合作,不主动参与各种课堂活动,也是导致英语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六、结语

笔者在同一县域内以一所县城初中以及一所农村初中为样本,通过对比着重调查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现状及特点。造成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现状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教育的城乡差别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同一个县域内的尚且存在不小的城乡差距,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距之大也由此可见一斑。笔者本调查的初衷,不仅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现状并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希望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治标又治本地治疗更多的教育疾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高艺颖.中职学生英语厌学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胡德华.中学生英语厌学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4]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2

摘要:厌学作为许多初中学生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危害。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法,了解初中学生厌学的特征,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并针对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初中学生厌学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目前随国家对于九年义务教育资金的大量投入,“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中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而采取何种手段使初中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初中学生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和发表,对新形势下的初中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然而,许多在校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厌学情绪,而这种厌学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与身心发展。而在城市上学的初中学生更快速度的接受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很容易受到诱惑,产生厌学的情绪。

1.初中学生厌学表现类型

厌学:《教育大辞典》中对厌学的界定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指厌倦、厌烦学习”[1]。厌学是一种对学习厌烦的心理状,对学校的生活产生了厌倦的一种情绪,在学校厌学的表现形式表现为以下几种:

1.1混学型在校的一部分初中学生存在对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要基本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就停止进一步的学习,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

1.2偏课型偏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某个学科的学习,不重视某个学科,甚至放弃某个学科,觉得感兴趣的课就认真的学,努力的学,就算遇到难题也会用心解决。对于不喜欢的,和学不懂得课程,则选择逃避的态度,有的学生从厌烦学习某个学课到厌烦学科教师。

1.3辍学型在城市的初中学生中,辍学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另一种彻底因为辍学的原因。就目前的生活状况而言,因为家庭贫困原因辍学的占非常少的一部分,大多是因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厌学而辍学。

2.中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初中学生厌学的一般因素。可以看出,城市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各种原因。

2.1家庭原因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的主要环节。城市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依据是: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家长对于学习过分的关注和放任不管都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专制的家庭,父母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愿望。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变得怯弱、缺乏独立和自我判断的能力、缺乏自信心。而放任不管的家庭,父母只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对孩子缺乏教育和关心。这些都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2)家长期望过高。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校和家庭过于偏重知识教育过高的期望值在家庭教育中或多少都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过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了逆反的心里状态。

(3)家庭关系的缺失。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和父母感情的好坏以及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否,与孩子的教育关系极大[2]。离异形成单亲家庭的子女,缺失父爱或母爱,至使情感缺失,造成心灵扭曲。

2.2学校原因初中学校注重在校升学率,只关注班级里学习较好的学生,忽视成绩一般的的同学,特别是学习的后劲生,而这种对比差距影响后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课程教材模式化的问题。许多教材呈现书上习题简单化,作业考试复杂化,导致学生上课可以听懂教师的课程下课后做作业与考试面临普遍困难化。一旦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更加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信心缺失,更加厌学。

(2)校园生活单调的问题。校园生活范围较小,大部分学生都是三点一线,慢慢对校园生活产生厌烦感。有研究表明,在那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中,许多人认为学校对他们是没有吸引力的,他们无法对学校产生归属感[3]。

(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许多家长都反应学校老师素质层次不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讽刺,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厌学行为。其次,教学方法单一。“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4]。由于教学体制老师大部分进行大班授课,很难进行差异化教学。

2.3社会原因学生首要的任务便是学习,但目前一些电子、网络用品充斥着学校的市场,上网成瘾,则会想方设法把一天尽量多的时间放在网上玩游戏、聊天,玩手机、顾不上学习与休息。即使是学习时,也心不在焉,常浮现游戏情景。

2.4个人原因在哲学中讲到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如遇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又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资源,就可能学习越来越好,如果学生本身不爱学习,又遇到不负责任的教师,学习环境资源又欠佳的可能就越学越不好,慢慢产生厌学的情绪。

(1)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习的目的不清,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在学习上缺乏学习探究的精神。

(2)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些学生的确在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经历,但是因为学习有方法的问题,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厌学情绪逐步上升。

3.缓解厌学的对策

3.1及时补救家庭在教育中的严重缺位

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家庭的作用极为重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展皮亚杰指出:“人作为主体都具有可塑性,青少年尤其大,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等外界刺激,往往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5]。”

(1)家长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当孩子受到学习上的挫折时应以鼓励为主。(2)家长对孩子要有正确的期望,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孩子的基础与能力,不能对孩子定的学习目标定的过高,逐步进行提高,并最终达到学习目标。也不要以孩子的成绩作为攀比的理由,无形给孩子增添没必要的压力。(3)健全家长培训制度,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的素质都层次不起,对孩子的培养效果方式各异。通过社会力量,我们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2完善学校教育的不足

(1)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地,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需要发展特色教育,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3)提高教师素质。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尤其是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艺术性和有效性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

3.3加强未成年人自身建设

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未来。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是看这个民族的青年,梁启超先生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6]。

可见学习对一个国家青少年的重要性,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面对初中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8-64.

[2]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

[3]洪明,吕三三.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25(6):147-150.

[4]陶行知.教育文选[m].武汉: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46-147.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3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原因对策

1初中生厌学产生的原因

1.1自身成因

1.1.1心理健康状况

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导致学生讨厌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思维的速度和敏捷性,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正常发展,以至于使学生课堂上不能积极思考,作业、考试错误百出,学业成绩不良。

1.1.2不良的人格特征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与一般的学生相比较,那些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神经质型个性的学生更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由于其不良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其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度和平衡度,从而使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最终导致他们从事紧张的智力活动时极易疲劳,注意力极易分散,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下降,进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讨厌学习的情绪。

1.2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原因对学生厌学情绪起着促进作用

1.2.1社会环境

社会现象形形,纷繁复杂,不仅存在真善美,也存在假丑恶,特别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严重地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1.2.2学校教育

当前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的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弊端,在学校中依然存在,甚至还在滋长。名校的择生标准、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依然是学生的成绩,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计算着分数,为了追求高分,不少学校忽视和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无尽的考试,五花八门的奖惩措施,教师和学生都在升学的指挥棒下,长时间处于疲惫和焦虑的状态,形成“厌教”和“厌学”心理。

1.2.3家庭环境

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越来越高。有的家长用神童的标准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放学或节假日,让其参加各种“特长班”,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

2对厌学矫治策略的探索

2.1加强学生自身方面的教育

情感是知识渗透的载体,“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神奇的期望效应,实质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才能避免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实际考虑,降低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合理地设立目标,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需求,避免目标不切合实际不能实现,导致自尊心受到打击,加重厌学和畏惧情绪的现象。要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

2.2优化社会环境

首先,全社会应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内容应以健康向上,对青少年有良好教育意义的作品为主,同时,加大对游戏厅、网吧、音像制品等的整治力度。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统一清理整顿存在安全隐患,危害中小学身心健康的网吧等娱乐场所的行动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我相信,只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初中生厌学现象就会逐步得到遏制。

其次,社会应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变过去的应试教育观念为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弱化考试分数,增强能力关注,鼓励全面发展,而不应把成绩当做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这样也能避免学生读死书,少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人。

2.3完善学校教育

每个中学生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认知风格也不同,学生个体必然存在各种差异,如果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对学生统一要求,必然扼杀学生个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特别是厌学的后进生,应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品尝到丰收的喜悦,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

3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厌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深化教学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与家长齐抓共管,从严治校,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那么,学生“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邹颖.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77):117-118.

[2]聂金菊.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05(2):29-32.

[3]安秋玲,李召存.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3):43-46.

[4]马金详,王水玉.学生厌学的环境诱因及防治策略[J].教育探索,2005(5):95-96.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4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表现;预防措施

厌学症是目前初中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初中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就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初中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家庭教育。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一)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父母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二)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初中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三)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

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使,拼命要求自己的子女争气,事事要比同事、邻居的孩子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二是强化子女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四)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赖和懒惰。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五)家长不关心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又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非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六)家庭关系不和带来的负效应

有的初中生还受到严重家庭问题的干扰。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使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件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一)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乐于努力达到目标。

(二)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家长应做到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学习,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据调查分析,有的学生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转变思想,认真多学点知识,可以学孩子的功课或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家教能力和水平。家长是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

(三)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孩子心灵的创伤。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父母的可孝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能使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蔡桂芬.辽宁师范大学2007.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

一、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

1.来自农村初中学生自身的因素

农村初中学生因心理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就教师批评这种事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批评往往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来自家庭的因素

1)家庭教育过严。有的家庭,父母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却忘记了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与爱好。在父母与孩子的愿望、要求发生冲突时,孩子往往会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在不断的冲突中,孩子在达不到自己目标的同时,对父母的目标产生深深的厌恶之情。

2)家庭教育过于溺爱。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感到学习不是轻松的事,不能轻易就有收获感,所以从心理上排斥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使子女缺少约束,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孩子心灵受到伤害,有恐惧感。加上父母彼此生活观、价值观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孩子对世界认识的片面性,学习动力不足,诱发厌学心理。

3.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由于素质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农村初中学生疲于应付题海战术,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中学时期,农村初中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知识更新加快,有些孩子就跟不上学习进度成绩一直下滑。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消失。产生厌学情绪。

二、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解决对策

1.改变厌学学生内部环境

1)唤醒心灵,激发动力。厌学的学生在学习上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及时鼓励。在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2)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改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2.建构帮扶的外部环境

1)让学生感受关爱。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莲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2)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要降低学困生的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教学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愿意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闻题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6

心理素质,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也是极重要的素质之一。但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初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很多,占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问题的更多,而人的一生中,学校学习生活占了大约五分之一的时间。学生个体成长的青春期在12――19岁,是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身心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和心理因素影响的危险时期。这充分说明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尤其是学习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什么是初中学生学习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对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但按心理学的观点,学习是指“因受强化练习而发生的发应潜能上较为持久的变化”。这就是说,学习既会带来人外显的行为反映,更会导致难以观察到的内隐变化;学习带来的变化与受到的强化有关。初中学生的学习属于人的学习范畴,与人生其他时期相比,这一时期他们的学习在心理上有以下特点:

一是好新: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敏感,喜欢学习新奇的知识,但也有厌旧的倾向。

二是好学:初中学生求知欲很强,喜欢读书,要求上进,但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三是好胜:这一时期学生好胜心较强,“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敢尝试,但对胜败的反应较为敏感,受表扬容易喜形于色,受批评容易垂头丧气。

四是好动:初中学生操作、制作等活动,平时喜欢东看看、西摸摸,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二、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几种主要表现

1.厌学:厌学是初中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之一。厌学,就是讨厌学习。根据其程度不同表现为不喜欢乃至厌恶上学、听课、作业以及一切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厌学心理有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多的趋势。初中学生厌学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各类重点中学和好学生乃至学习尖子生中存在厌学心理的现象正呈上升趋势,有的十分严重。他们一见到书本、习题、试卷就心烦,甚至一说起与学习有关的话题也心烦。这种厌学心理使他们的心情烦恼而压抑,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2.学习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是指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这种问题我们称为学习适应不良。

学习适应不良的情况虽然并不普遍,但在初中学生中,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中,还是比较突出的。根据学习适应不良的特点看,由于他们主观上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与客观上获得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这样对他们心理的打击特别大,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引出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初中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考试综合症:考试综合症是指学生对考试这种检查学习的特定方式和情境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不能发挥正常的学习水平,甚至根本无法进入考试状态。

三、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要因素

1.主体因素智力状况。这包括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人的智力水平是常态分布的,有些人的智力水平较高,有些人的智力水平较低,大部分人属于中等塞规派。人的智力结构有类型上的、风格上的差异。

认知状况。这包括认知发展和知识准备。人的认知发展是有序列、按阶梯段向上发展的。知识准备则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有关,即学习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时,认知结构中是否有可利用的适当观念。

2.客体因素,这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

学校方面,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等。

教育观念:坚持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学生可以在身心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相反,片面追求升学率,会导致学校工作只围绕成绩和分数转,会使学生承受过于沉重和持久的心理压力。

教育方式:方式上的丰富和变化,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和探究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单一、刻板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

教育期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应与他们能达到的水平相符。期望偏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望过高,容易造成厌学与畏学。

文化氛围:如父母对学习的态度,自身是否好学等等,这是一种隐性教育力量,会对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需要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里,我们主要从学校这一个方面来谈谈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的辅导。

1.对厌学的辅导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虽然原因很多,但最根本还是因为他们缺乏内在动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可采取下面的措施:

第一,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的自觉性。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7

一、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1.家庭原因。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子女心灵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子女。有些家长不良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使子女容易染上不良习气,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家长期望值太高,不断给孩子加压,一旦达不到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与家长对抗。随着社会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已十分普遍,加之婚变、病丧等原因,缺乏有效家庭监护的“留守学生”与日俱增。“留守学生”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甚至其他亲属照管,老人过于溺爱,亲友疏于管教,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不少“留守学生”自控能力弱,学习习惯差,小学时在家几乎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有的“留守学生”学习不用功,得过且过,外出务工的家长还向孩子灌输“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的意识。这种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的思想,自我要求不高,学习不求上进。还有一部分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对学习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2.社会原因。经济腾飞,城乡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对那些厌学的学生来说,这精彩的“外面世界”无疑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社会的发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也不像过去那么单纯,各种诱惑就在孩子身边。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各种新鲜事物如网吧、游戏厅和歌厅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一直考验着学生的神经,刺激着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如果学生稍有意志不坚定,就会成为它们的俘虏。以上网为例,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网民中大、中、小学生约占7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曾光顾的占46%,热衷聊天的占76%,选择玩游戏的占55%,只有不到20%的学生是搜索信息,可见网络对孩子们的影响。因此行政执法部门要不断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让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远离青少年,创造积极向上、安静祥和的社会环境。

3.学校原因。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原因。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及训练强度,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过重。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必然会让学生感到厌恶。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失当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讥讽、挖苦和体罚,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受到肆意践踏,导致学生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厌倦学校生活,甚至对学习、老师和学校感到恐惧。一些学生上初中后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不是成绩下滑,就是违反学校的管理制度,导致厌学、辍学。在小学学习不自觉的孩子,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小学升初中取消了考试,但中考并未取消,而中考未取消,应试教育就取消不了。学生在小学有玩的时间,而到中学,课程一下增加到十几门,一些学生难以适应,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二、针对中学生厌学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学生厌学原因及表现复杂的特点,在采取对策时,应坚持内外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

1.家庭方面。父母要多与子女接触,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多给子女以心灵上的关怀。家长应主动与学校联系,与教师交流自己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子女成长发展的脉搏。教育方法上要宽严结合,注重技巧,让子女感觉到家的温暖,父母的可孝可敬,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社会方面。下大力气坚决清除社会上那些影响极大的丑恶现象,改善广大中、小学生生活的外层空间,减少不良现象对中学生的刺激和诱惑。行政执法部门要不断净化社会环境,让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远离青少年,创造积极向上、安静祥合、健康的社会环境。各级党政、社会及有关人士在对教育投资时,既要注重学校的外在形象,更应注重学校的内部结构,从而使学生在校有空间学、有东西看、有条件玩。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8

关键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6-0061-04

一、问题提出

厌学[1]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如今,厌学已成为一个十分普遍并极具危害的现实问题,尤其在中学,厌学现象已相当严重。有调查表明,438名中学生中,26%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枯燥无味,19%的学生回答不愿意上学[2]。以往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厌学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3]。因此,笔者选取了南宁市的部分初中学生,分别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访谈调查并进行分析,为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以及为厌学的学生提供学习与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南宁市友衡学校的22名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年龄分布在13~16岁之间。其中七年级7名,八年级7名,九年级8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厌学访谈提纲,由6道题组成,从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四个方面的因素探究学生的厌学原因,访谈问题参考了蔡桂芬的硕士毕业论文《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中的调查问卷的部分题目[4],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制,经证明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访谈提纲见附录a。

三、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

笔者对22名访谈对象的访谈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对所选访谈对象的共性特征以表格方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通过访谈,我们发现:22名受访者全部是走读生,同时和父母住一起,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关心或者是有点关心。如表1的数据显示,有11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点关心,6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共占总人数的77.3%。

表1访谈对象共性问题总结表

表1的数据显示,22名厌学的学生都表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表2的数据显示,有13名学生表示没有最不喜欢的科目,占总人数的59.1%。部分学生表示只喜欢体育和信息课或者一些文科的科目,共计有16名学生,占总人数的72.7%;对于理科的科目,大部分学生表示听不懂,太难。还有部分学生只喜欢听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如表3的数据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不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131,大于0.05;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01,小于0.05;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不喜欢哪个科目*最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095,大于0.05。说明只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喜欢的科目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表2主体间因子

表3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对目前的成绩不满意,但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打算作出改变,提高成绩。(有的参加补习班,有的决定认真听课。)表1中的数据显示,有15名学生对目前的成绩不满意,占总人数的68.2%;而只有5名学生打算作出改变,占不满意学生人数的33.3%。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现在学习的知识对将来有用,只是自己不愿学,缺乏学习动力或者是无法坚持。如表1中数据显示有18名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对将来有用,占总人数的81.8%;18名学生没有想过来学校学习是为了什么,也占总人数的81.8%。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表1的数据显示有15名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占总人数的68.2%,22名学生的父母全都没有给孩子安排好以后的出路。有一半学生没有想过以后想过怎样的生活。3名学生表示以后想过有钱的生活,占总人数的13.6%。

四、研究结论

家庭因素方面,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漠不关心是导致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过分地依赖父母,学习上遇到障碍不想自己解决,从而导致厌学心理。

学校因素方面,首先,学校未能将新课改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理科相对于文科更为抽象,有的老师不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上又忽视后进生与厌学学生,导致他们上课觉得太难、听不懂,自然而然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教师对厌学学生的不公平对待,也会导致学生从不喜欢这科的老师转移到所教的这门课程。

个人因素方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以及意志力薄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厌学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导致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上遇到困难便退缩不前,缺乏坚强的意志力。

社会因素方面,社会的不良风气充斥在学生的周围,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无时无刻不侵蚀着学生的思想。与此同时,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产业的兴起也给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诱惑。

五、对策与建议

家长要提高对厌学学生学习的重视。作为父母不能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之后,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切实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因成绩优劣而区别对待,多关注厌学学生的需求,必要时给予他们学习上的辅导与帮助。

个人方面,厌学学生首先应树立崇高的理想,用理想来激励自己。其次,制定学习目标。厌学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应当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再次,厌学学生应主动培养学习兴趣,以自己喜(下转第66页)(上接第63页)欢的科目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成绩后给予自己足够的信心,进而将学习兴趣拓展到其它科目上。最后,厌学学生应多多借鉴老师以及学优生的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社会方面,首先,社会媒体应以宣传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为导向,尽量避免来自国外以及港澳台的不良思想对青少年思想的侵蚀。其次,政府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对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最后,招工招干或招聘其他服务人员的公司企业,应规范招收办法,严肃招聘纪律,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既重文凭,更重水平,从而减少青少年走向社会时的侥幸心理。[5]

参考文献:

[1]傅安球.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1):22~23.

[2]周瑛.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97.

[3]喻兴波.初中生厌学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0:4.

[4]蔡桂芬.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46~47.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9

关键词:厌学家庭学校

学生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长的误导。

有些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的家长早早地就对学生的前途做出了安排――混完初中就出去打工,甚至不准备让学生上完初中就出去打工,致使学生早早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产生了厌学心理。这样的家长真称得上是糊涂家长。

2.农村传统意识的影响。

传统意识中有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的思想,有的家长就不准备让一个儿子再离开家庭,女孩终究要嫁人的,让她们尽快结束学业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和准备嫁妆。这些因素也会使学生早早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产生厌学心理。

3.家庭管理的缺失。

有的家庭父母两人双双外出打工,把孩子丢给年老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的家长只顾忙于自己挣钱而疏于对学生的管理,有的对孩子关心不够,有的是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管理方法不当,简单粗暴,使孩子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

虽然教师现在有太多太多的学习,但是有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晋级,因而不少老师现在仍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加班加点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

2.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目前教育界存在的不少问题使很多教师的心理不平衡。社会给教师的压力太大,使一些老师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态度不认真,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3.教学评价不科学。

目前实行的评价制度仍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致使教师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促使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的、是为家长学的,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以消极、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2.缺乏人生的规划。

现在有些同学根本就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上学、自己将来做什么,只知道什么事都有父母呢,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将来,致使他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缺乏上进心。

3.自制能力较差。

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制力,遇到困难就会急躁、退缩,抵制不住网吧、游戏厅的诱惑,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4.自卑心理较强。

还有个别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了怀疑,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学习的态度也较为消极,进而产生对立情绪,自暴自弃,产生了厌学心理。

针对学生的厌学现状及出现的具体问题,我思索出了以下对策:

1.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1)及时进行家访。针对学生的厌学情况,要及时进行家访,了解家长的态度,给一些家长讲清道理,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共同探讨对学生教育的有效措施,家校合力共同转变学生的厌学思想。

(2)充分利用家长会。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及时向家长提供提供学生的情况,告知学校在管理学生方面力所难及的问题,并希望家长施以援手。学校要与家长多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3)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2.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1)加强教师的责任心。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教师的责任心强了,态度端正了,工作也就积极了,就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厌学的行为也会得到遏制。

(2)加强学校的管理。学校应结合实际制定规章制度,既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踏踏实实地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3.加强重点学生的教育

(1)充分了解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动态,找准学生厌学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厌学

初中生物,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1初中生生物厌学心理分析

1.1动机缺失

动机缺失是导致生物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生物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如:生物中考不考,不用花费时间去学,高考占的分值也少,认为多花时间划不来,是苦差事,学好了无大用。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它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善诱,往往被抵消,“启而不发”者大有人在。

1.2兴趣转移

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例如:讲到蛋白质在青少年生长发育期的重要作用,许多学生就会联想到什么东西好吃,继而联想到什么东西好玩,一节课就有可能被一些学生慢无边际的闹下去,这是典型的兴趣转移。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上网,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1.3学习无望

一部分学生告诉我,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几次生物成绩下来,仍然不好,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失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1.4恨屋及乌

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在教学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或不足,造成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影响到生物学科的教学。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对教师产生不满,往往对他的课也不感兴趣了。学生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不善于控制与收缩,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的手段来反抗教师。

1.5情感饥渴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追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1.6物极必反

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付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要中考的科目,学生自然花去大量的时间。生物、地理等科目,学生自然花的时间少之又少。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

2初中学生生物厌学解决对策

2.1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没有动机或者负动机是不可能产生学习行为的。动机的激发,可采取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刺激的求知欲,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动机的发展要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争取社会地位感来推动,要靠期望、竞争、评价来保证,其中远大的理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则起决定作用。

2.2成功强化

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4)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她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

2.3引起注意

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改进教法,激发兴趣。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2.4情感补偿

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确的情感补偿。

2.5正确归因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推动后继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会抑制后继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成功了是努力到位,失败了是努力不够。不能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可能助长骄傲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心理。当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时,很容易灰心丧气,泯灭信心,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

3总结

学生厌学心理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使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读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