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十篇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十篇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2:42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篇1

>>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思维能力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试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浅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方法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思维方法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能力更是人类智力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现有的历史教学条件下,应从挖掘思维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着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历史教学提高思维能力方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14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76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能力之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在从事历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挖掘思维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正常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阵地。因此深钻教材、了解学生、优化教法是直接关系到上课效果。所以挖掘教科书中含有的本质和精华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挖掘书本内在的因果关系和历史规律,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把学生带入深层思维的前提。

例如:必修一(2007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太平天国不发生内讧,太平天国运动会失败吗?会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吗?这个问题涉及历史事件本质属性,所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学生从封建势力的强大、帝国主义的镇压、特别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而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要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必须首先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内驱力组成,即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18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需要创造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中积极的因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要学生经历一番思考,而又力所能及的问题。难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会非会”的东西,学生才会迫切的想掌握它。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熟悉教学内容,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有一定差距。这样才能很好的创造问题情境,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完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把课后的学习延伸“为什么在当时两个相隔万里,彼此隔绝文明中的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对女子轻视的看法如此接近?这个问题因为牵涉唯物史观,事物存在决定意识,学生很难理解。它与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我把该问题分解成这几个问题:1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处在什么社会?2原始氏族社会先后经历哪几个阶段?3母系氏族社会为什么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4在奴隶社会在生产方面男人或女人,谁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很好激发了学生思维兴趣,从而圆满的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人类已经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创造思维,而社会的未来发展也更离不开创造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人才培养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征。145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从以下来着手。

(一)在历史教学中传授学生创造学习方法

根据一些实验学校的经验,我们一般从三方面着手:1、是在历史教学中的纵向联系。引导学生把前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习必修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将它与前三课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我国的中央集权是怎样发展、怎样一步一步强化的。2、是中外历史联系起来,从而加强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例如:当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时联系当时我国正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时。这样也为后来讲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被压迫作铺垫。3、是课内外联系。课内知识理论性、系统性强,要和我们课外的实际结合才可以很好的把握。例如:在讲授经济全球化时与实际结合就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这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篇2

苏科版数学教材中设置几何知识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认识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及其描述这些特征的方法,形成相关的概念.另一方面,借助于平面几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然而有的学生认为几何知识很难学,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几何概念理解的不适应

1.几何概念虽然比较直观,但叙述是非常严密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如线段中点的定义,学生认为只要oa=oB,那点o不就是线段aB的中点了吗?为什么还有说点o在线段aB上?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够严密,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简单经验化水平.

2.对概念理解的简单化.如对线段的中点的定义的理解,不少学生对两种表述不适应,学生认为只要“①点o在线段aB上,且oa=oB,则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和“②如果点o是aB的中点,则oa=oB”两种叙述中的一种就行了,有不少学生认为“①中点o在线段aB上”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无需说明.

(二)对三种语言表达的不适应

相对于代数而言,几何表达需要将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灵活运用.不少学生对运用符号和图形语言表达这种方式难以在短时间适应,不能建立符号、文字和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对准确作图的认识不清,作图的随意性很大.

(三)对几何推理方式的不适应

学生习惯于解答代数问题,对运用推理这种表述方式进行解题显得有些不适应.推理是建立在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之上的,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概念,还要清楚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不少学生对用推理这种方式表述解题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理解能力的制约

对概念的理解是推理的基础,有不少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还不足以准确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比如对互余的理解,一方面,有不少学生只注意到和是90°,而没有注意到必须是两个角的和.另一方面,有不少学生不能理解互余的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在运用时感到迷惘;还有不少学生对为什么和要是90°不理解,在运用时只是处于模仿状态.这种理解能力制约学生对概念的快速准确理解,制约学生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初期的理解能力特点是对概念的认识比较片面、孤立、静止,自认为已经理解了,但到具体运用时会出错,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认识还比较模糊.

(二)抽象思维能力的制约

学生虽然经历了几年的代数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不能满足几何学习的需要.几何的概念比较多,如一开始就有直线、射线、线段、角、线段中点、角平分线、互余、互补、垂直等,抽象思维能力的水平限制了一些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准确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概念理解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几何的信心.这时期的学生对什么是“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认识事物主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主观性比较强,抽象时不能抓住事物的实质.总之,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比较差.

(三)逻辑思维水平的制约

欧氏平面几何是在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后经欧几里得整理后才成为一门科学的,而这种整理不是一般的理一理顺序的问题,而是欧几里得经过对材料的严密的思维、仔细推敲后的创造性的整理,他使得杂乱的材料变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使所有知识都建立在几个基本的概念和几个基本公理、公设之上的.现行的数学教材虽然做了处理,以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但初一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自由式的思考模式状态,知识在他们的大脑中还是处于散乱的状态,学生还没有整理知识的主观愿望,没有形成对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认识,这说明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还很低,所以在推理时显得机械、无序.

作为教师,我们今后在教学中应做到:

(一)加强对学生概念的教学

几何概念虽来源于现实空间的实际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但它有与现实物体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时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把现实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与几何上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加以区别.如平行线的概念,什么是不相交?这要借助于在阳光透过窗户时的光线的实际情形,使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不相交,等等.通过这些基本概念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逐步适应几何概念的学习.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学习几何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几何的初期,学生主要借助于直观和简单的判断,较低水平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些较低级水平的思维能力不能使学生学好几何.借助于几何基本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这些学习基本概念时,重点是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法和综合法,这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画图和识图能力培养

画图和识图能力对学好几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几何的入门阶段,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画图,要让学生严格按照规定尺寸画图(尺寸太大时可以让学生按比例进行画图),使学生养成良好画图的习惯;另外,要重视学生的识图训练,要通过训练使学生把图形和文字统一起来,逐步达到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灵活转换.

(四)加强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篇3

所谓直观思维,就是指通过人体本身的各种感觉器官对真实存在的事物进行感知的思维活动。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边三角形,对这些概念和性质并没有严格的证明,只是人们在对其进行直观感知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在这里需要注意,直观思维和直觉思维是有区别的。直观思维是基于具体的、可直接感知的事物和形象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而直觉思维则没有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来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和背景,是一种比较深层的构想性质的心理活动。

一、直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实行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了在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和发展时,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观察和直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直观思维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直观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有所偏重的做法在现在已经不提倡,因为这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上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觉得数学的学习过程如此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从而无法提高数学成绩,造成偏科现象。

事实上,直观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思维活动中的关系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虽然说二者所侧重的点有所不同,但是从实际的运用上来讲,数学中的直观思维是具备逻辑性的一种思考,而在逻辑思维中也包含着对于事物的直接感知。数学中的很多概念都是从直观的思维中得出来的,解决数学问题离不开对直观思维的运用。由此可见,直观思维的培养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

在数学中的直观思维可以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分为代数直观思维和几何直观思维两种。几何课程本来就是通过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知来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其直观性是众所周知的,不需要过多解释;而代数的直观性似乎不太好理解。举个例子来讲,我们将抽象的负数定义进行“形式化”的证明和定义,由此可以得到负数比较直观化的定义。比如:2-1=1,那么1-2=1就更形象化、更利于理解了。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思维

教育专家认为,数学的直观思维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进行培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从而不断增强其直观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直观思维活动并不是随机进行的,必须在十分扎实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学生连基础知识都没有搞懂,遑论提高其直观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上有所突破。

2.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猜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的技巧。在讲授新的定义或者结论之前,先不揭示答案,而是让同学在自己或者分组进行观察、类比以及联想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有理有据的创造性猜想,然后再对猜想结果进行验算和证实。这种对培养直观思维十分必要的手段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广泛提倡。同时,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大限度地让给学生,对于学生猜想中合理的内容给予大力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进行直观思维的领悟能力。

3.选择适当题目类型培养数学直观思维。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于选择题的讲解来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由于选择题的答案有四个选项可以选择,省略了具体的解题过程,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更好地发展其直观思考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篇4

一、精练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精炼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发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发和活跃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在讲述日界线概念时提问:“从日期上来讲,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吗?”在讲述地球的公转时提问:“为什么北半球远日点是夏季,近日点反而是冬季?”通过对生活常识质疑的提问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高涨情绪。教师要求学生快速作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了与书上内容相同的认知结构,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二、发散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存在的空间极为广阔,地理知识与生产及各学科的联系极为广泛。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把不同部分的地理知识或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地理规律、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关于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围绕这个中心知识点,从水土流失的含义,地形、土壤、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区分布的规律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要求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把一般的地理景观与深刻的自然规律和人地关系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沟通相关的地理知识,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又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

三、启发质疑,让学生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想;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为了改变课堂上一味教师提问,学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质疑,进行“问”与“答”的角色转换,鼓励和启发学生大胆猜测和设想,敢于提出见解,不受逻辑形式的约束自由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世界的粮食贸易时,有的学生注意到没有箭头指向非洲,产生疑问:“非洲不缺粮吗?既然缺为何没有进口小麦?是穷吗?为什么穷?经济落后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激烈的争议能促进学生活跃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

四、引导学生设问,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往往在探索未知世界中处于主动思维状态。引导学生勇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学习每一章节内容都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每人设计若干道问题,或者互相设计问题。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要注意:(1)问题必须揭示教材;(2)抓住主要问题,在重点关键上提问;(3)试着从命题者的角度设问,这样针对性更强。

例如:我国有四大高原,在学习完相关知识后,围绕四大高原的位置、特征、分布特点等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己设计问题,再自己寻找答案,如此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梯度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应该设计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阶梯性的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提问,让学生层层深入分析,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步步展开,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篇5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谈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浅谈如何让学生计算能力提高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谈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浅谈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精选习题,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浅谈如何加强学生计算能力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也谈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谈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邵黎钠")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因而,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教学;培养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48-01

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计算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计算易教不太重视教法的探讨,表现在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学生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不动脑筋机械地练习,错误经常不断。当出现计算上错误时,一般都归罪于粗心。经常提醒学生:“计算时细心些”,但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重视计算审视

观察学生日常作业习惯,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看到计算题立刻动手写上“=”,快速着手计算,或打草稿列竖式,或就直接口算出计算结果。似乎计算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运动,丝毫没有困难。其实不然,分析学生计算中的种种错误就能发现,很多都是没有细致观察思考、简单机械操作所造成的。就如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认真审题,分析相关联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以确定正确合理的解答思路一样,混合运算同样要审题。通过默读审题可以避免“32”写成“23”的失误;通过审题可以确定分数、小数转化方向;通过审题发掘算式暗藏的简算特征;通过审题可以克服违背运算规则的假性简算,如:2000÷25×4=2000÷100=20,不仅要“做前审”,还要“做中审”“做后审”,使脱式计算的每一步都合理、简洁、灵活。长期训练,积聚内化,既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速度,又能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二、强化述理训练

计算过程也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内涵,有根据运算顺序法则的判断,也有根据运算律进行的直觉推理等。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展示学生思维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相互启迪,就要训练学生的述理能力。我们在平常的新授或巩固练习反馈之际,都要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阐述理由,展示思维。如:描述规律的推导过程,探究发现的概括性法则,阐述计算步骤的依据规则,引导自述、互述、争述,人人都有展示与表现的机会。在学生自主述理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述理中展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促进智慧的碰撞与分享,促进数学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鼓励简洁表达

此处所指表达主要是纸笔运算的书面表达。以往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教师对计算书写格式等做了许多教条式的规定,如几步运算即要看到几个“=”;又如简算“1.8×4×2.5”时,一定要先写成“1.8×(4×2.5)”,再写“1.8×10”,不能直接写“1.8×10”,致使本来几秒钟的思维历程转化到书面上竟延长为几分钟,阻碍了学生的直觉思维与情感响应。因为教师严格的书写要求,我们甚至还发现在解答一道求8名同学平均体重的问题时,有同学居然写出了8步计算的递等式,让人感慨时间与精力的无谓浪费。其实混合运算只要写出中间关键步骤和结果即可,只要顺序、方法正确,过程详略不是评判正误的标准。就小学数学而言,不管是单纯的混合运算(含简便计算),还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混合运算,只要写出关键的两三步就够了,学生可以匀出更多时间进行审题中的判断推理或过程中的反思检验。所以计算教学确实要放弃一些书写上的陈规陋习,还学生以书写“自由”,鼓励简洁表达,让学生计算表达时能畅写、创想,感受书面表达的简洁美,数学思维的流畅美。

四、倡导估算渗透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带有创见性的思维。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发现性和开拓性的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新课程的改革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人才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创新思维受时代的客观环境逼迫,变得刻不容缓,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是学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培养思维习惯的关键时期。高中数学教师,应责无旁贷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李政道教授讲过:“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杜威也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纵观历史,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是无数人的创造力的结晶,无论哪一种新理论的出现,或是哪一门科学领域的突破,都是同人类的创造分不开的。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它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开启学生创新潜能,完成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快速适应当今社会,培养学生自身能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历史的向前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援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地思考和发言时,你会发现他们一脸的兴奋,思维也随之打开。例如,笔者在讲到如何判断函数奇偶性这一问题时,出现下列情况:

对于简单的函数,如:y=5x或y=x4,学生都能通过图像判断出奇偶性;当面对复杂的函数时,如y=x+x-1和y=2x+x3,这样就很难判断了,为了让学生能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笔者提出了下列问题:

(1)如何判断一个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2)函数f(x)=x+x-1。和g(x)=2x+x3的奇偶性如何?(3)在f(x)=x3中,f(-1)和f(1)、f(-2)和f(2)有何关系?(4)在f(x)=x3中,对于任意的x∈R,f(-x)和f(x)有何关系?通过这样循序渐进问题设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他们开始主动思考起来,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

2.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麻省理工创新中心曾经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是体现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过程最好的载体之一,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在建模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认识数学是活生生的数学,是与生活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用一桶水洗一件衣服,有两种洗法:①直接将衣服放入水中就洗;②将一桶水分成两份,在其中一份中洗涤,然后在另一份中清干净一下,两种洗法那种效果好?其实答案很简单,但如何利用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个答案呢?我们可以借助溶液浓度的概念,将衣服上残留的脏物看成溶质,设那桶水的体积为X,衣服的体积为Y,而衣服上脏物的体积为z,当然z应非常小与x、Y比可忽略不计。列出衣服上残留物的计算方式,通过计算得出,第二种小于第一种,显然第二种洗法效果更好。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出“倡导教师职业精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全力推进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反而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试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新课改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活动,启发他们善于抓住问题关键,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技能。

4.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问题,有时某些函数图像用传统工具很难演示;有时某些几何模型讲起来很抽象,难以理解。如果只让学生去想象,他们的印象就很生硬、易于忘记;若用动画课件教学手段,则会很好演示这类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直观观察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会大幅提高,他们在观察中实现了思维的“入境人情”,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5.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心,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外,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篇7

高等数学是大专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很多有趣、生动、形象而又蕴含了数学理论基础和创新性思维的现象,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最终提高学生未来的适应社会、胜任工作的能力。

1.过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1.1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而过程教学正是在教学中通过展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创造过程)、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重新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改造、发展中和数学家同思考、共发现,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家是如何选择问题的突破口,如何合理选择发明创造的方法,如何调整研究问题的方向,面对错误是如何修正的等等。这样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创造整理方法,同时学生的心灵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2过程教学中全体学生的不同思维展现,使不同的思考方法异彩纷呈,更易在同学之间产生影响。好的方法更易被采纳,失败的教训更易接受,从而更有利于解决他们将来遇到的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暴露思维活动的过程应是高数教学贯穿的生命主线。

2.过程教学的实施

2.1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定理、公式的发现、形成及证明思路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掌握不同定理、公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材中一般只给出了数学概念的定义、定理的内容,省略了概念、定理提出、证明方法的形成过程,从而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数学概念、定理形成的有效情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亲身经历概念是如何发现、形成的,最终由学生自己发现相应的概念与定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概念的本质,弄清概念的外延,从而避免在后继的学习中出现概念性错误。

2.2在解决问题时向学生展现问题的提出、思路的形成、发展,调控以及修正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笔者认为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暴露、揭示教师和数学家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当教师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寻找突破口,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何调控自己的思维,如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等等。我们知道证明"∈(a,b),使f(ξ)=0或f′(ξ)=0"是微分中值定理应用中的两类重要问题,常常利用Rolle定理来解决,对于第一类问题往往通过找出f(x)的原函数F(x),对F(x)在[a,b]利用Rolle定理证明F′(x)在(a,b)内存在零点即可,对于第二类问题也可类似解决,可见两个问题都转化为求f(x)的原函数F(x)。而学生面对此类问题往往却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历来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可见如何使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掌握规律、找出通法,掌握解决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应是提高解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过程教学”与“结果教学”的协调统一

3.1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过程教学,我们知道教材中有些内容,其发现过程是极其艰难和漫长的,比如在讲解数列极限概念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去想象和发现是不现实的,而有些内容发现则来自于数学家突然间的灵感,这些内容发现的思维过程连科学家自身都不能很好地说清,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因此在进行过程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内容通过过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展现合理有效的问题情景。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比如,"这样做对不对""是不是""你能把定理内容叙述一下吗"等问题只能引发学生低水平的思考,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来,因此在设置问题情景时,一定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提出一些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索才能解决的问题来。

4.合理选择教法,增强学习动力

事关《高等数学》的教学时数有所减少,而《高等数学》内容博大精深、概念抽象,对于大专生,如果按传统、经典的内容,一板一眼地组织高等数学教学,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抽象、困难。为加强教学针对性,作为教师应尽量降低难度,突出数学思想,将数学知识以通俗、直观、具体、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4.1联系社会实例,激发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兴趣对学生的推理成绩、注意分配、阅读理解、努力程度、加工水平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大专生普遍对社会热点问题兴趣浓厚,在讲授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社会实例,热点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导数的概念》时将"神州九号"卫星发射时空中对接与瞬时速度、导数概念的发现联系起来,将《微积分基本公式》与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时如何确定最佳空投地点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理论分析过程,力求形象直观。其实,科学知识当中的许多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形象思维,它也是科学进步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助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借助形象思维,将知识形成相关的概念、理论、分析过程通俗化、生动化,从而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高等数学》中"函数的最值"这一课时,巧妙运用福尔摩斯破案时,揪出嫌疑犯这一类比,引导学生从无穷多个点中找出可能的最值点,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地融合,实际中教学效果良好。

4.3借助数学建模,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不竭的动力,如何培养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奋斗目标。数学建模,正是联系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世界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摇篮!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和指导现实问题。数学建模对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其实在高等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想办法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蕴含了数学建模的雏形。而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以及全军数学建模竞赛,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时机!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障碍;解决方法

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将数学的思想、方法合理的准确的应用到解题上.许多高中生在课堂上能听懂,下课后就不能够独立的解决难题,这也是数学思维障碍最明显的体现.

一、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1.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学习,灌输课本上的知识,而不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老师的任务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讲完并如灌汤式的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真正的掌握知识,更有部分学生学习脱节,跟不上节奏,最后导致老师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2.知识迁移能力不足.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去接收另一种新的知识时,思维是抵触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足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知识很难理解,形成数学思维障碍,如果老师不加以这方面的培养,定会造成学生在知识理解、运用方面的不足,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

3.数学学习探索不够.许多学生只满足于老师课堂上和书本的知识,不拓展也不去探索新知识.这样长之以往,形成数学思维障碍,学生在熟悉的题目上觉得简单,在遇到灵活性强、难度大的题目时,不晓得如何去应付.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平时学习刻苦认真,却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优良的成绩.

4.学生的信心.高中数学在难度上、复杂的程度上都是比初中的数学提升了一个台阶.有很多在初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很难应付高中的数学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信心上受到严重打击,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来学习好高中数学;还有一种学生自认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差不多,掌握好课堂和课本知识就可以学好知识,信心满满.这两种情况都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模式的障碍表现.

二、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

1.表象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主动的去思考概念定义的来源或者是如何推理的.把握不了题目的本质要求,达到表明现象就容易满足.例如,高中数学中的圆柱体积,公式为底面积×高=体积,在实际求解中只会用该公式,而不知道怎么来的,实际上可以知道以底面半径为宽,圆柱高为长并绕长旋转一周后的立体图形的体积.

2.不严谨性:数学是一门严谨科学的基础学科,在许多学生脑海里,数学定义、概念模糊不能够完整的进行表述,在遇到难题、灵活题时候无从下手.例如,过去认为0乘任何数都等于0,实际上在高中的应用中将00=1.

3.思维定式性: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多多少少形成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经过长期的运用,坚定自己的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待很多灵活的题型,光靠自己过去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不够的,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运用新的解题方法.例如,在初中学习中,只有平面几何,在高中增加了三维立体几何图形,很多概念都有所不同,在平面几何中的概念并不适用于立体几何.

4.思想不足性: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不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思想反映的是一个人数学素养,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造成思维混乱,学习效率低下.例如,fx=1x+1,求ff(x)表达式.这就是要求学生要有整体带入的思想进行求解.

三、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谈论的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和具体表现,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在学生,首先从学生入手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思维障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导致的.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因材施教: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主动改变教学方式,特别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法,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每名学生的实际不同,制定出更有利于层次的数学思维培养模式,努力消除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3.培养学生的数学新思维:数学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消除思维中的障碍同样是个长久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新思维,一旦新思维养成就会跟旧思维进行比较,取精去粗,最后达到了消除思维障碍.

四、总结

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存在或多或少的数学思维障碍,这就要求教学者不断的要改进教学方法.数学思维障碍是可以消除的,根据上述的解决建议,学生首先要积极配合解决自身的问题,老师要主动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双向的解决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贾会新.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贾玉香.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解决[D].辽宁师范大学,2006.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篇9

各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因此,我在这里把数学思维方法分为几类,只是为了从几个侧面说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在思维上获得较全面的训练。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除了在几何课上应着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外,在各年级的数学课上也应该加以重视。任何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由中小学数学课程共同承担。在代数中,计算本身就是推理,计算法则、运算性质都是进行计算的根据,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每一步运算都是有根有据的,逐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要重视基本逻辑方法的介绍。如果教师完全不重视基本逻辑方法的介绍,而一味地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必定事倍功半。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介绍一些必要的逻辑方法,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审题的时候用“执因索果”(综合法)、“执果索因”(分析法)或者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问题(综合分析法)去寻找论证推理的逻辑思路,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再次,对逻辑思维需要全面理解。逻辑思维不仅仅是演绎证明,所以在几何教学中我们应当在形成和发展概念、建立并拓广定理、完成定理的证明并实现有关知识的系统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思路的探索,即分析过程对逻辑思维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数学学习中,只有概念明确、算理清晰,并正确进行逻辑推理,才能达到正确、合理的要求。中学阶段几乎涉及全部的逻辑推证方法,如不完全归纳、分析、综合、数学归纳法等,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这方面的训练。

最后,题海战术并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反复做一些基本题对学生掌握解题格式、解题方法和思考方法上也许能起到熟能生巧的作用,但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显得相对迟缓。多做技巧性较高的难题也往往是劳而无功的,甚至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适量地做一些例题是有必要的,但主要应当多做一些对知识方法的运用比较灵活、综合性比较强而又有一定代表性的题目。

总之,学生要一方面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基本变型和基本运用,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各种具体问题的特点,恰当地运用知识、方法和解题经验。不断地加强这两方面的素养,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转化思维能力

把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用已知的数学知识方法能够解决的问题,这种转化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隐含在数学内容当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力求让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属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引导和培养,给他们“搭桥”,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认识,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转化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在形的问题难以解决时发挥数的功能,在数的问题遇到困难时画出与它相关的图形,都会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新思路。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数轴、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抛物线的图像、线段的加减、角的加减、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都是通过数形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循序渐进,不断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运动思维能力

几何图形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应看作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从图形的运动中看到变化,从变化中看到联系、区别及特性,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线段、射线的定义,角的定义,角的平分线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定义,圆的定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函数图像等都有关于运动的问题,教师讲授这些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求同与求异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比如解方程与解不等式可以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分式的加减可以从分数的加减入手通过比较理解它们的异同点。我们把相异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让学生分析其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能力。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时我们可以将其与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法列出表格,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再加以总结,这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一个知识点展开,纵向联想出与它有关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网络,横向联想出有关的相近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可以从多个知识点综合联想出新一层知识,多角度、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在初一几何教学引入线段的和、差、倍、分时,联想数的和、差、倍、分的含义,这样对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较为有利,能为学生提供一条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在以后遇到新问题时,学生就会主动联想与其有关的知识。在讲“角的大小比较”时,我启发学生回忆上面的方法,由比较线段的大小,以及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画法,类比联想出如何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我利用几何课讲授新课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逐步提高了学生联想的思维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主要通过定义(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等)、性质(如:同底数幂相加、幂的乘方等)、定理(如:韦达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等)、法则等的逆运用教学。

八、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题意发散”、“条件发散”、“解法发散”等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初一几何中讲授“角的表示方法”时,我分别提出以下四种方法: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2.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3.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4.用一个数字表示角。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最好的表示方法,从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九、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创新教育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在座学生这是什么?其中大学生回答很一致:“这是一个圆。”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则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太阳”、“皮球”、“镜子”……可谓五花八门。或许大学生的答案更加符合所画的图形,但是比起幼儿园孩子,他们的答案是不是显得有些单调呆板呢?大家是不是更加赞赏这些小朋友的多种答案呢?

那什么是发散性思维,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反映,是人的认知的最高阶段。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本质。我们现在一直提倡创新教育,创新,创新,如何创新?其实创新思维是在一定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后天培训与训练的结果。一个创新活动的过程,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其中发散性思维训练尤为重要。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今已提上日程上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历史情境,促进发散思维

如何创设历史情境呢?平常,我会用一些多媒体图片、材料、录音等,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到回到那个时代,他们正在做着那个事情,他们为什么做那个事情,做了之后又如何?学生顿时思维开始飞快地旋转,思索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答案。像前两天,我在讲《新中国成立》时,给学生放了一个的录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顿时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新中国成立有什么意义呀?开始两个一群、三个一伙讨论起来,进而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的内容也讲解完了。课堂就成为了学生的课堂,体现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

二、设计层次问题,进行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这是问题开始,创新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如何设计层次问题,学生才能接受?我认为层次问题就是把一个大问题变成两个甚至几个小问题进行发问,就是四则运算题,把它一个复杂的运算题变成一个简单的运算。这样难点一突破,学生兴趣就提高了,进而掌握知识了。譬如:我在将到《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讲到明太祖为什么废丞相?我出示两则材料,先让他们自己读,在同桌、前后桌之间讨论。问:“材料一说了什么问题?”“材料二说了什么问题?”“这两则材料与明太祖废除丞相有什么相关?”“明太祖为什么要废丞相?”最后绕到中心问题上来,学生在跟自己设计一个个问题,慢慢理解这个中心问题,并且紧随老师的思路,大脑飞快地转,兴趣又在悄然地上升。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打开,课堂的气氛也被变得非常融洽、和谐。

三、展开特色习题,强化发散思维

进行发散性思维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新授课内容的学习,而且体现在课堂上对新授课内容的巩固上——特色习题。我在课堂上对学生新授课的习题都是千挑万选的习题,以强化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譬如:《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是(?摇?摇)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可以让学生把《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经济的内容,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闪过,思索这个问题,从而对双方的主张是怎样的呢?特色习题就是要提高学生思索问题能力,强化他们发散的思维,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布置专项作业,延伸发散思维

课堂上最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作业布置。课堂上的新知识,学生能否真正地掌握住,和作业的布置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我进行专项作业的布置,以延伸学生的发散思维为目的。如:我们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课时,大家都会想为什么这一次中国的战争能胜利,而甲午中日战争就失败了呢?又开始思索着,趁热打铁“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进行新的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爱国教育,知识更加巩固。

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与运用,我发现进行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这需要我更加努力,进而也给了一个机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自身的文化素质需要不断地提高来迎接学生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所以历史课堂上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我要把现在作为又一个起点,继续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满足学生的需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